急诊科培训心得(推荐11篇)
在这次活动中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培训中心的老师先给我们做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救护原理及技术手段,同时介绍了急救的原则、目的、程序、自我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生命赛跑我们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正确地把握救护时间,我们才能赢得更多宝贵的生命!
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还跟随红十字会的老师们在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心肺复苏。
关于这次急救培训,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手忙脚乱,看起来很容易,但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总会忘记很多要点。最后,通过努力学习,我们大家都学会了初级急救技能,顺利通过了老师的考核。
本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它让我们对紧急救护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让我们对医生充满了敬佩。紧急救护就是与时间赛跑,短短的几分钟却决定了一个生命的消失与否。而我们绝不能放弃这微小的机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我科轮转的护士48人, 均为女性;年龄22岁~28岁, 平均25岁;本科18人, 大专30人;均为护士职称;每批轮转护士3人, 轮转时间均为3个月。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1.2.1.1 成立培训考核小组
选择在急诊科工作满5年以上, 有丰富的急诊工作经验及带教经验,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作为带教老师, 并设带教组长1名。由急诊科护士长、带教组长、高年资护师和急诊科医生共5名组成考核小组。
1.2.1.2 明确培训目标
根据护理部的培训要求, 制订《急诊科培训手册》, 轮转者人手一册。制订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第1个月:熟悉急诊科工作性质及各项制度, 掌握基础操作;参与急诊护理工作, 熟悉急救仪器的操作及常见故障排除。第2个月: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第3个月:参与配合危重病人抢救, 逐步达到可以独立胜任抢救配合工作。
1.2.1.3 以周为单位, 细化培训计划
第1周:熟悉科室环境, 了解急诊科工作特点, 学习急诊科工作制度及有关法律知识, 强调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及依法执业的重要性;评估轮转护士的基本素质, 制定具体教学计划。第2周:熟悉急诊科各班岗位职责, 掌握急诊预诊、分诊方法, 规范并熟练掌握注射、输液、输血流程以及各种皮试液的配制, 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第3周~第5周:急救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主要有心肺复苏术、经口鼻吸痰、简易呼吸器囊等操作, 熟悉气管插管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各种穿刺术的配合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技术, 熟悉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微量泵、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仪器常见故障排除。第5周的后3 d进行第1次阶段性考核, 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再培训, 个别问题由带教老师单独指导。第6周~第8周:参与急诊护理工作, 实行跟班制, 熟悉18类急救药品的用法, 熟悉常见急症的处理和抢救流程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第8周进行第2次阶段考核, 急救技能操作考核达90分以上, 急救知识等理论测试达85分以上者可进入独立倒班[2], 不合格者不能独立进行进班, 继续由老师带教, 进行针对性辅导, 直至能够基本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第9周~第11周:参与抢救工作, 能够独立观察病情, 能独立完成急救护理工作及护理记录等文件的书写。第12周:进行轮转考核, 填写鉴定评语。
1.2.2 考核方法
轮转期间进行3次考试, 分为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模拟演练。理论考试包括“三基”理论、急诊科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操作考核主要是急诊科常见急救护理技术和抢救仪器的操作使用, 其中心肺复苏术为必考项目。模拟演练主要考察护士对急诊分诊、病情观察、抢救程序的掌握程度以及与医生的工作配合能力, 重点是急救流程、急救药物、抢救物品。标准:每次考试考核满分为100分, >89分为优秀, 85分~89分为合格, <85分为不合格。不合格者进行补考, 直到成绩合格为止。
2 结果
48名轮转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为100%, 操作考试合格率为97%, 模拟演练考核合格率为95%, 补考后全部合格。带教8周后48名轮转护士均能够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轮转期间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
3 讨论
3.1 培养护士的预见性思维
护理抢救行为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 而是要在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 随时做好下一轮抢救的准备。如急救仪器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急救药品的品种、数量齐全。对于疾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 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 如低钾的病人, 要随时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 防止低钾出现呼吸麻痹;急腹症病人, 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腹痛性质、程度的改变, 注意观察有无腹膜刺激征等。
3.2 加强轮转护士急救技能的培养
由于种种原因, 年轻护士的急救技能普遍欠缺。3年内护士轮转急诊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急救技能的培养。带教老师要十分注重对轮转护士急救技能的培养, 制订详细的培养和考核计划, 包括培养目标、时间安排、培养措施、培养效果的检测方式以及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处理方式等[3]。带教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如观摩操作录像、使用模拟人反复练习、随时观看或参与危重病人的急救等, 使轮转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 练好急救基本功。
3.3 强化轮转护士的安全意识
急诊病人数量多、发病急、病情重、年龄跨度大、涉及多个专业。因此在病房管理和病人的护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 也是护理纠纷的高发区。在带教过程中, 要强化轮转护士的法律意识, 使其充分认识护士的行为是法律行为, 受到法律约束, 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护理活动时要严格遵守护理规章制度。同时, 加强带教管理, 做到“放心、放手、不放眼”。
参考文献
[1]陈莉萍.护士实行ICU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2) :136-137.
[2]叶佩丽.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07 (8) :137-138.
【中图分类号】R51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81-02
今年4月,我被医院选送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进修,这是院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一次挑战。通过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的专项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眼界、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认识到了我们与上级医院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三个月进修学习所学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医院概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556人,开放床位1498张。医院设有3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十余年来,北医三院门诊、急诊量始终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
1.2急诊科设置
急诊科位于设有急救车专用车道,急救车可畅通无阻直达抢救室门口,建筑面积约4400平方米,分为抢救室、急诊 ICU、急诊病房、急诊观察室、分诊台及各科诊室五个区域,并设有急诊检验、放射、超声、手术室、药房、挂号收费室。
1.3 急诊科抢救体系
急诊科拥有高效的医护团队及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智能心肺复苏机、12导联心电图机、有创/无创/移动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血液灌流机,惠普中心监护系统(1拖8)及遥测监护系统(1拖8)、血气分析仪、贝朗输液泵、贝郎注射泵、降温毯、胃肠营养等。全院各科室均设急诊值班人员,随时接诊专科急诊病人,及时抢救危重病人,随时为病人实施 电除颤、电复律、呼吸支持、洗胃、血液净化、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等抢救措施。
2 管理体制
2.1科学细致的分层级护理管理
护理部实行三级管理。每一层都有明确的职责、权限。这种层级管理、层级质控,非常有利于對护理临床工作的监管,能及时发现临床一线存在的问题,以督促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不断改进。同时形成了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不再是护士个体,而是一个能力有大小、职责有分工的负责任的合作团队。护理人员充足,排班新老搭配,按责任组上班,组员相对固定,白班夜班护理人员人数相当,保证护理安全。
2.2封闭式管理
抢救区始终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无陪护、无探视、无干扰,护士及护理员承担全部医疗生活护理,医生及时向家属介绍病情,以保证抢救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抢救区危重患者集中,突发抢救情况多及多种侵入性/创伤性治疗,实行“封闭式”管理可以维护抢救区内医疗秩序,保障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有利于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3病员的安全有效管理
为确保病人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管理,包括中心监护;病人评估系统;病人护送;护士资格和量的配备;病人安全目标:身份确认、有效交流、高浓度药物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和防跌倒/滑倒;全院性技能培训:急救、消防演习等等。病房的过道都张贴着安全宣传画,指导员工在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防止发生意外;每个病床均备有手消毒剂,可随时取用,极大地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
2.4科室护理核心组管理及分工
采取护士长管理与带班护士长双重管理模式:(1)质控组—质控检查、月季汇报、不良事件汇总、护理缺陷及改进;(2)教学科研组---学生、轮转、进修、专科、科研;(3)培训组—个性化、分年资分层次、轮转;(4)总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
移动护理工作站是护士站在患者床边的延伸,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基础,以掌上电脑为硬件平台,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
2.5强大的后勤服务管理
为了确保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医院设置了强大的后勤服务支持系统,各病区均配备充足数量保洁员、护理员(兼内勤)、导医(兼外勤)、导诊(专门负责患者的转运),供应室下送下收,静脉配液中心每日及时将当天配好的送药送达病房等,通过人事的周密设置,各人按职责行事,使得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病人。
2.6“一对一"急诊流水模式
采用单间诊室,即一位医生面对一位患者,病人有隐秘的空间叙述病情,不必担心暴露隐私,保护了病人隐私权。
3体会与心得
3.1自从进修回来后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护士需要得到更多的培训和学习,包括我自己。只有服务者的素质提高了,工作质量才能相应得到保证,所以我想今后在本科内护士的培训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有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科内业务学习,抢救病人回顾性学习,晨会提问,科室护士会议上及时反馈质量自查结果。加强护士的专科知识,对病人的评估能力及病情观察能力,健康教育实施能力,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2继续加强科内质控小组的管理,营造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优点,确保患者安全。
3.3健全科内健康教育制度和资料,确保病人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3.4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做好表扬要及时、真诚,批评也要及时、具体,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多关心了解护士,帮助分析护士的优势和不足,一起制定今后的目标和达到的时间,使每个护士工作有动力也有方向。
为提高我科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我科护士“三基”培训方案。
一、培训组织
组 长:刘艳副组长:凌洋
标范老师:何勇唐素华组员:全科护士
二、培训计划
时间: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内容:
1、按护理处制定的理论和技能考核计划,认真组织科内人员参与,成绩记入个人每月考核评分。
2、本科的护理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三基理论考试,以护理处安排的范围为准。
3、组织本科护理人员按计划进行三基技能培训并考核。内容为护理处基本操作项目及专科操作项目。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的医院必须是三级综合医院或教学医院,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急诊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
1.总要求为宽敞、通风、布局合理,就诊路线清晰通畅、方便。
2.急诊区应设鲜明标志。急诊区有独立入口,大门宽敞,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到达。急诊科门口的道路交通通畅。急诊科内应设救护车专用停车点,并保持救护车道路通畅。
3.急诊大厅有足够面积。候诊区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阻。4.小儿诊室与成人诊室分开。
5.单床抢救室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抢救室每单元(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6.辅助科室建筑面积能满足患者就诊量的需要。7.输液室分设小儿输液区与成人输液区。
8.独立的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影像科等。
9.以上建筑布局尽量安排在一楼同一层面,要求能减少交叉穿行往返。10.院内或科内具有诊治传染性疾病如SARS的独立区域。
11.急诊观察室、急诊病房,急诊ICU、急诊手术室等布局合理。其中急诊ICU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行封闭式设计,特别是消毒隔离设施(如层流等)完备,至少有一间具备接收严重传染性疾病病人能力的带负压系统的隔离监护单元,独立的双回路供电系统,有中心供氧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医疗区与功能支持区分布合理等;急诊手术室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手术室规范。
(二)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 1.院外急救部分:
(1)救护车:至少2辆,车内须配置十二导联心电图机1台、除颤起搏器1 台、急救呼吸机1台、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功科教司
第 19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能)1台、快速血糖仪、气管切开包、环甲膜穿刺置管套件、人工呼吸囊、各种大小经口气管插管套件(含喉镜)、面罩、喉罩、氧气源、负压吸引装置、夹板、颈托、止血带、绷带、铲式担架、脊柱板、负压垫、常用急救药物等。
(2)人员配置:至少2名司机,出救护车时每车应配有医生、护士、担架工至少各1名。
2.接诊区:
(1)预诊台: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4人。
(2)诊室:设成人诊室、小儿诊室若干,各诊室医师编制≥4人,但需有妇产科诊室及特殊病人如精神病、囚犯等诊室。诊室内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必须已获得本专业执业医师资格,或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的医师。
(3)抢救室:不少于4个抢救单元。抢救单元(床)与医师之比不少于1∶1;抢救单元(床)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4)输液室: 根据输液床(椅)位,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4∶1。
(5)观察室:床位≥10张。床位与医师之比不少于5∶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4∶1。
(6)清创室:清创手术台不少于1张。(7)石膏室:能满足不同病人需要。
(8)急诊辅助科室:24小时不间断开诊。急诊药房应满足急救需要,并有足够的抢救药品储备。急诊检验科和急诊影像科(CT、B超、X摄片等)开展的项目能完全满足急诊所需。
3.急诊病房:
床位≥30张,床位与急诊专科医师之比不少于5∶1,床位与急诊专科护师(士)之比不少于3∶1。病区实施规范化整体护理。
4.急诊ICU:
监护床位数不低于年平均每日急诊病人数的5%,最少不得低于6个监护单元,其中有1~2个独立的隔离监护病室。独立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16m2。床位与医师1∶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5.急诊手术室:
科教司
第 20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手术台≥2张,能随时开展急救手术。
(三)医疗设备:
1.急诊抢救室基本设备: 设 备 名 称 监护仪
数
量 1台/床
基
本
功
能 便携式,心电、脉氧、无创血压、体温、呼吸、数据打印等。
呼吸机
1台/床
简便易用、可移动、电动型、带可充电电池(可运行30分钟以上),呼吸模式为CMV、SIMV、PEEP、CPAP、PSV、SIGH、可调性FiO2,监测功能为呼气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吸气时间、吸呼比等。
除颤器
自动心肺复苏仪 无创心脏起搏器 床边X线摄片机 洗胃机
12导联心电图机
至少1台 至少1台 至少1台 1台。≥1台 1台
中心吸引接口或电动吸引器
至少1个或台/床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或氧气筒 输液泵
微量注射泵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麻醉咽喉镜
无影灯
抢救车 冰帽
1台
2个/床或1个/床 1台/床 1台/床 1件 2套 2台 1辆/2床 1个/床
快速输液≥1 000ml/h,多功能组合能满足急救所需 颈托、各种类型夹板、各型
科教司
第 21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气管导管、氧气面罩等抢救器材
2.急诊ICU基本设备 设 备 名 称 多功能监护床
数
量
基
本
功
能 可称体重、可移动、整体升降、前倾后倾、长度可伸缩、可放置不同体位等
监护仪
1台/监护床 心电(示波6>个/桢)、呼吸、SPO2、呼气末CO2、无创血压、有创双压力监测、双体温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分钟)、24小时监测结果回顾等,并具备监测功能的可扩展性。
机动便携式监护仪
至少1台
无创血压、呼吸、脉氧、心电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分钟)等。
心排血量监测装置或与监护至少一套 仪配套的心排血量监测模块 呼吸机
1台/床
其功能模式:CMV、SIMV、PSV、CPAP/PEEP、新型通气模式≥2项,FiO2可调;监测:呼气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Ti、分钟通气量、FiO2、iPEEP、肺顺应性、呼吸功等,其中至少1台带转运功能。
简易呼吸器
除颤起搏器
有创临时起搏器 床边血液净化机 血气分析仪
1个/床 1台 至少 1台 1~2台 1台
CRRT
科教司
第 22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纤维支气管镜 冰帽 降温毯
预防深静脉血栓气泵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中心供氧接口
中心供气(高压空气)接口 中心吸引接口 或吸引器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输液泵 注射器泵 12导联心电图机 床边便携式B超机 床边X线摄片机 麻醉咽喉镜
1套 1~2个 至少1台 1个/2张床 1个 2个/床 2个/床
至少2个/床
1台/床,1台
至少1台/床 多功能组合 至少 2台/床 1台 1台 1台 2套
X线防护设备齐全。
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导管、喉罩、经皮气管置管套件、血液净化配套耗材等齐全,并有储备。
各种抢救包(如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胸腔穿刺包、腰椎穿刺包、导尿包、脑室减压包等)和其它常用抢救器材齐全,并有储备。
3.急诊手术室基本设备: 设备名称 麻醉机
数
量 1台/手术台
基
本
功
能
带自动呼吸机、双吸入麻醉、FiO2监测。
麻醉监护仪
1台/手术台
心电、脉氧、有创/无创血压、呼气末CO2、双体温等。
除颤机 电刀
1台 1台/手术台
胸内、胸外除颤
科教司
第 23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中心吸引或电动吸引器 备用电动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 便携式高压灭菌锅 抢救车 麻醉咽喉镜
可移动C型臂X摄片机
2个/手术台、1台/手术台 1个 2个/手术台 1个 1辆/手术台 2套 1台
其它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各种手术器械、抢救器材齐全等。4.清创手术室基本设备:
清创手术台、抢救车、吸引器等手术器械齐全。
(四)医疗工作量:
1.急诊:急诊量≥60000人次。2.急诊病房
(1)床位使用率≥95%;(2)平均住院日≤7天。3.急诊ICU:
(1)ICU床位使用率≥75%;(2)平均住院日≤7天。4.急诊手术室:
(1)急诊手术例数≥500例/年。(2)手术种类全面覆盖急诊创伤。
5.收治病种能满足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急诊科细则》的要求。6.每位受训者管理病床数≥5张。
(五)医疗质量:
1.急诊科应能够单独或协助开展的代表本专科医疗水平的急救项目≥10项,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急诊内窥镜上消化道止血、急诊PTCA、电除颤与电复律、经皮快速气管内置管术、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急诊开胸心脏复苏术、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的急诊手术、开放性腹部创伤的急救处理、开放性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严重脊柱外伤的急救处理、各种骨折病人的急救处理等。
2.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科教司
第 24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3.急诊病历书写符合规范,甲级率95%; 4.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应符合住院标准。
二、急诊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人数的比例1∶1。(2)医生构成:
由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各科室或病区主任或副主任。科室内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应占科室总医师数比例≥70%,所有医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
2.专科指导医师条件
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品学兼优、已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 笔:
吕建农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审 议:(以姓氏拼音为序)于学忠 王启斌 王仲 王辰 朱继红 陆一鸣 李宗浩 林辉 黄子通 廖晓星 吕文光 蔡文伟
科教司
第 25 页
2006年版
北京协和医院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救援医学会 中国救援医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
一、目的为提高急诊医护人员院前业务水平及急诊服务质量,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二、预期目标(培训覆盖率100%)
1.与临床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
2.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3.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操作;
4.熟练掌握急诊院前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及流程;
5.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急救预案并定期演练;
6.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新业务;
7.积极撰写文章及科研立项;
8.严格素质要求,提高自身素质
三、培训计划
1.教学为主、以考促学,每月进行理论讲座和操作培训,定期考核、点评,对不合格者督促其规定时间内必须考核合格;
2.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
3.由高年资医师进行传、帮、带;
4.一月两次进行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
5.积极组队参加市或区上各种急救大赛,急诊科全体人员参 1
与培训,并选拔优秀者参赛,今年急诊科组队参加市院前急救大赛和全国红十字院前急救大赛选拔赛,分别取得了三等奖和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培训小组成员及职责
1.培训小组组长:张玲,杨红年
职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培训小组成员:陈占龙,李镜,赵晓伟,陈鹏,杜立文,段梅花,马静,雒丽娜,凌娟娟。
职责:
⑴参与指导带教工作,以良好形象和医德影响其他医生,做好传、帮、带工作;
⑵协助科主任做好培训工作;
⑶每月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
⑷掌握急救新技术、新理论,并应用到工作中,并有意识提高教育、管理、科研能力
⑸督促各教员按照计划授课、演练及考核,教员需充分准备
3.秘书:高润民
职责:
1 资料与方法
1.1 人员结构
急诊科有医护人员共34名,女23名,男11名;医生13名,护士21名;年龄最大45岁,最小20岁,平均31岁;本科13名,大专8名,中专1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1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5名。
1.2 工作状况
我院急诊科从2007年1月—2008年7月共接收心脏停搏.病人103名,其中急诊收治的26名病人心脏停搏。时间超过30 min,37名病人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5 min,40名病人在救治过程中现场发生心脏停搏.。实施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的方法。心肺复苏有效38例。
1.3 方法
1.3.1 培训方法
成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小组:组长由医务科、护理部担任,负责拟订培训计划及制定标准的医护心肺复苏配合规程及评分标准和视听教材,监控、评价培训效果。挑选4名指导老师,医生、护士各2名,由科内操作技术水平优秀者担任,负责实施培训计划。小组负责制:将医护人员分成两组,每组医生、护士、指导老师各1名,由高年资护士或医生担任组长,负责安排督促组内成员的操作演练。培训形式及内容:培训形式包括理论讲授和现场演练。定期安排科内高年资医生讲授心肺复苏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最新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通过多媒体播放医护配合心肺复苏的视听教材;安排指导老师进行操作示范表演;模拟抢救现场,不定期抽查当班医生、护士进行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在模拟教室模拟人身上进行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操作练习。
1.3.2 培训管理
过程管理:不定期抽查当班医务人员进行医护配合心肺复苏的操作并拍摄制成光盘,由医务科、护理部和指导老师给予评分。并请在场医生、护士提出不足之处,分析、总结并记录。对病人实施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操作,抢救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组织医务人员观看拍摄录像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并保留记录备查。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规定,对急诊科医生、护士进行每年2次的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上报医务科、护理部。结果管理:对医生、护士的平时成绩和每年2次的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的平均分进行排名,年终对前3名予以奖励,并和临床教学实习带教资格挂钩,优先提供带教机会,且纳入年终考评。
2 效果
2.1 病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迫使更新管理模式
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若能在心搏骤停4 min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8 min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2]。近几年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增加[3]。只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最大地保护病人和自己利益,尽可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 提高了急诊院前急救病人的抢救配合技能
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所必需的。我科开展的急诊科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加速了急诊人才的成长,总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上升,熟练掌握了急救流程规范操作技能,节约了抢救时间,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创造了必要条件。1年多来,院前及院内共抢救急危重病人1 521例次,成功率达96.7%。在2007年、2008年卫生局进行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中,现场抽查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操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对心脏停搏。病人进行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抢救中无一例病人家属因抢救因素引发纠纷。
2.3 增强了急诊医务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能做到快速评估病情、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培养过硬的抢救技术是培养护士心理素质、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4]。定期演练可以把突如其来的抢救变成熟练的操作流程,使护士的各项操作做到快、准、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增加了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锻炼了医务人员在应急状态下将实力、技术、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保证其在实际抢救中技术能稳定发挥,使他们的理论、实践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能指导本专科医疗护理的工作,同时也为病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服务,满足了病人对健康需求。
3 小结
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是抢救心搏骤停的基本急救技术, 医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及方法, 在复苏过程中分秒必争地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使病人的病死率降至最低。经过1年多对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我院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急救队伍,能承担全区急救任务及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急诊质量进一步提高,1年来病人满意度均达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志寅.内科危重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
[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3]邵月英.“护理与法”课程内容设置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19.
按急诊科建设指南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接受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两年必须完成在培训,今年在护理部的领导和严格要求下,在科主任、ICU护士长的大力支持以及ICU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操作内容齐全
根据急诊科建设指南要求,本着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我科安排了专科操作技能7项(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及维护、CPR2010、除颤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抢救中的配合等)作为操作示范内容,并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与考试,一次通过率100%。对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及维护、意识状态的评估等操作也进行了正规的示范,每位护士都在工作中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大部分护士都能很好的掌握。
二、理论知识丰富
由于本科涉及的病种多,病情复杂,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了心电图分析报告的阅读、有创压监测的护理、人工气道的护理、呼吸机使用等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小讲座或查房的形式组织学习。通过这些形式的教学,使护士们对急诊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引导她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
三、注重专业思想的强化
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关键,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线,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不断加强急诊护士的层次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经常进行护理操作急救技能训练,才能使急诊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锻炼急救护士应急反应水准和应急能力,才能提高急救专科护士急救意识急救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今后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护理知识动态,从而提高急诊患者的急救质量更新护理理念,以适应不断疾病谱变化和发展的临床和社会需求。
计划怎么写
1、培训目的
为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增长和巩固急诊护理人员核心才能及整体技术实力。
2、培训目标
巩固专业思想,抓好三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各种工作职责与程序,了解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3、培训内容
规章制度的学习基础理论培训 基础操作培训 各班职责跟班 基础及重病护理 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八大件的培训
4、培训时间
岗前集中培训:培训一周
临床后续培养:强化培训3个月
5、培训计划 【月安排】
第一个月:熟悉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掌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文件书写、基础及危重护理、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技能,提高穿刺技能。目标:全面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和各岗位职责,掌握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计划:
1、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医疗安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
2、开展思想教育,进行礼仪、礼貌用语的培训。
3、介绍急诊科环境、布局、结构、人员。
4、介绍急诊科日常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5、急诊科主要仪器设备及操作规程。
6、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班职责。
7、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程序、内容、目标。
8、学习交接班规范。
9、急诊科常见抢救药物、仪器的放置、使用与管理。
10、跟班学习各班次工作流程。实施:
1、相关法律法规、院纪院规及礼仪培训由护理部集中学习培训。
2、由科室骨干负责带领巡视各个区域,边看边讲解。
3、对照实际工作,学习科室各项制度。
4、由抢救班、治疗班、输液班各带教老师负责具体实施。第二个月:掌握急诊八大件,提高急救技能。目标:
1、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晨间护理工作程序
2、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与记录方法
3、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4、熟悉急救车内药品、物品放置的位置,各种抢救药品的作用 计划:
1、病情观察重点
2、基础及重病护理
3、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4、讲解急救车及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5、讲解常用药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实施:
1、临床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病情观察要点、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2、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科室安排讲解急救车及急诊八大件的使用。
第三个月: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操作技能培训阶段。目标:
1、巩固基础理论,掌握急诊科护理常规;
2、熟练规范基础操作程序,如:铺床、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技术、肌注、皮试、输液等。
3、掌握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如cpr、吸痰、吸氧、雾化、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等。
4、掌握急诊八大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计划:
1、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
2、培训基础及专科操作技能。
3、结合实际工作交流护理心得,提高沟通能力。实施:
1、由教学组长安排每周讲课,做好记录。
2、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护士长晨会提问,巩固知识。
4、由带教老师示范各种专科基本操作技术、老师演示为主,边做边讲,然后培训者反复练习,带教老师负责指导。
5、各班次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负责监督指导。【考核】
采用单向考核、多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考核新护士的业务能力,一方面了解带教效果。考核成绩与奖金分配及转正挂钩。
1、单项考核
护士长协助带教老师,单独对培训者进行某一项指定的理论操作考核、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消毒保养、各种仪器操作规程、急救车上的抢救药物及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等。
2、多项考核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的主要形式。考核培训者某一常见病人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工作方式、方法与效果,了解培训者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熟练程度。
3、综合考核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新进我科的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名,女27名;年龄19~27岁,平均(23.69±2.47)岁;文化程度:本科6名,大专20名,中专2名;护龄0~5年,平均(2.50±0.11)年。所有护士均无急诊科护理经验。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4例。两组新护士性别、年龄、护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新护士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及培训课时均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PBL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每周定期组织护士根据理论授课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并于下个月初由各组成员就讨论的题目制作PPT进行简短的讲解。(1)理论授课:首先带教老师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发现科室典型病例,并通过病例有针对性地对该疾病的特点、注意事项、护理要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全面讲解,并允许讲解过程中护士随时发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2)启发引导:理论授课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设置好讨论的主题,并要求组内成员利用中国知网、书籍、课本等资源进行资料收集,深入发掘学生潜力,培养思维能力,以便学生能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针对患者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及实施方法。(3)成果总结[4]:设计完成护理计划后,每组由一名代表以口头讲解形式报告设计此护理计划的原由,并由老师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对每组护理计划中不足之处加以点评和补充。(4)护理小讲课:每月初举行一次科室(急诊科所有护士均参与)内部的护理讲课,主要内容为已讨论过的病例或急诊科的某种疾病护理的新动态、新进展,并将其所讲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每个入组的新护士按顺序进行,时间限制在5~15 min内。两组均于3个月后进行系统考核与评价。
1.3 评价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1)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采用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on Inventory Chinese Version,CTDI-CV)[5]对两组新护士的评判思维进行评价。(2)护理理论考试评价: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新护士进行统一命题理论和实验考试,由专业的急诊科室护士参照护理“三基”理论及急诊疾病护理常规出题进行考核,满分100分。(3)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满意度评价调查表,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教师素质共计5个方面,每个方面均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新护士护理理论评分比较
对照组培训后,理论考试评分为(80.23±4.39)分,观察组理论考试评分为(94.36±6.45)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5.427,P<0.05)。
2.3 两组新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78.57%,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带教老师为主导,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完全是机械的、被动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缺乏互动与交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急诊科,涉及的患者多病情复杂,对于新进护士来讲难以完全理解和适应急诊科所涉及的护理问题及临床实践[6,7,8],对急诊科的诊治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寻求有效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急诊科新进护士成长,尽快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PBL教学模式是美国Barrows教授于1989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常的临床思维模式[9]。Hoyt等[10]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新入科护士带教中,结果显示,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新入科护士技术能力。同时,文献报道显示,PBL适合在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中运用[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且培训后,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评分[(80.23±4.39)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理论考试评分[(94.36±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BL教学模式可提高急诊科新护士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护士的技能提高。对培训方法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说明PBL教学模式更容易被护士所接受,可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及满意度。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新入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新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海口市中医医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新进急诊科的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患者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训后,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评分[(80.23±4.39)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理论考试评分[(94.36±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新入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XX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急诊科护理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医院的年度工作安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主题,为更好地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出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要不断加强急诊护理站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实行定期考核。
2、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熟练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熟练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1、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使用。
3、各类急救药品使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4、加强废旧一次性物品的妥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2018年急诊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1、培训目的
为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增长和巩固急诊护理人员核心才能及整体技术实力。
2、培训目标
巩固专业思想,抓好三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各种工作职责与程序,了解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3、培训内容
规章制度的学习
基础理论培训
基础操作培训
各班职责跟班
基础及重病护理
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八大件的培训
4、培训时间
岗前集中培训:培训一周 临床后续培养:强化培训3个月
5、培训计划
【月安排】
第一个月:熟悉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掌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文件书写、基础及危重护理、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技能,提高穿刺技能。
目标:全面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和各岗位职责,掌握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
计划:
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医疗安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
2、开展思想教育,进行礼仪、礼貌用语的培训。
3、介绍急诊科环境、布局、结构、人员。
4、介绍急诊科日常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
5、急诊科主要仪器设备及操作规程。
6、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班职责。
7、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程序、内容、目标。
8、学习交接班规范。
9、急诊科常见抢救药物、仪器的放置、使用与管理。
10、跟班学习各班次工作流程。
实施: 相关法律法规、院纪院规及礼仪培训由护理部集中学习培训。
2、由科室骨干负责带领巡视各个区域,边看边讲解。
3、对照实际工作,学习科室各项制度。
4、由抢救班、治疗班、输液班各带教老师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个月:掌握急诊八大件,提高急救技能。
目标: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晨间护理工作程序
2、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与记录方法
3、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4、熟悉急救车内药品、物品放置的位置,各种抢救药品的作用
计划: 病情观察重点
2、基础及重病护理
3、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4、讲解急救车及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5、讲解常用药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实施:
临床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病情观察要点、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2、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科室安排讲解急救车及急诊八大件的使用。
第三个月: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操作技能培训阶段。
目标: 巩固基础理论,掌握急诊科护理常规;
2、熟练规范基础操作程序,如:铺床、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技术、肌注、皮试、输液等。
3、掌握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如cpr、吸痰、吸氧、雾化、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等。
4、掌握急诊八大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计划: 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
2、培训基础及专科操作技能。
3、结合实际工作交流护理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实施: 由教学组长安排每周讲课,做好记录。
2、各班次带教老师随机讲授,加强记忆。
3、护士长晨会提问,巩固知识。
4、由带教老师示范各种专科基本操作技术、老师演示为主,边做边讲,然后培训者反复练习,带教老师负责指导。
5、各班次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负责监督指导。
【考核】
采用单向考核、多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考核新护士的业务能力,一方面了解带教效果。考核成绩与奖金分配及转正挂钩。单项考核
护士长协助带教老师,单独对培训者进行某一项指定的理论操作考核、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消毒保养、各种仪器操作规程、急救车上的抢救药物及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等。
2、多项考核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的主要形式。考核培训者某一常见病人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工作方式、方法与效果,了解培训者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熟练程度。
3、综合考核
【急诊科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急诊科医师入科培训07-21
急诊科进修护士心得07-09
急诊科院感知识培训试题09-13
急诊护理工作心得体会06-23
急诊科年终总结09-22
急诊科设置管理09-23
急诊科的实习鉴定07-01
急诊科应急演练方案07-26
急诊科自查整改报告09-24
急诊科护士周记范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