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精选8篇)
在网络虚拟的社会里,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伦理思想都在网上交汇和碰撞,必然会加剧道德的冲突。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有时不但不能提高我们的知识,反而会退化,更有甚者还有不少人们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人们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网络对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大学生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因此网络社会对大学生已有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冲击。
3.2网络技术易于诱发大学生犯罪。导致社会伦理道德水平下降
网络的快速、便利和虚拟的特点易于诱发大学生犯罪,甚至成为直接实施犯罪的工具,一方面,快速传递的大量乃至泛滥的信息中混杂着许多不道德、反道德的内容,侵犯着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心理,抑制了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导致大学生个体伦理道德和群体伦理道德水平下降。另一方面网络犯罪猖獗,毒化社会风气。目前一些黑客危害国家、社会和公共安全,侵犯财产,妨碍社会秩序管理,肆意传播计算机病毒、蠕虫等,许多大学生甚至将黑客视为自己祟拜的英雄或偶像,把黑客的破坏作为展示自己网络技术能力的机会,这不但严重地制约着网络自身的发展,而且毒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风气。
3.3网络技术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知识匾乏及伦理道德素质下降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 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大学生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时间阶段。我们提倡大学生与集体、同学、老师、朋友、家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品质, 在大学校园里营造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然而, 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出现, 在错综复杂、超时空的网络交往中, 人与人之间道德情感日益淡漠、非理性行为激增、人格异化加剧。在现实中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辱感、尊严感等被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地带。由于网络人际关系的虚拟性、不确定性、多维性、使得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意识失却了稳定的地基;据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表明, 互联网在世界发内普及以后, 在世界的范围内出现了最少有两到三亿的网瘾患者。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我国的新闻报道上也不乏出现网络陷阱或者网络圈套等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说, 网络的作用对于现阶段大学生来说, 其作用是一分为二的, 网络为当代大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为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要知道, 网络的世界包罗万象所涉及达到的各种内容也是良莠不齐的。大学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还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完善的时期。这时候他们的身心和观念都不是十分健全, 这时候的他们极易受到一些不良内容的引诱和诱惑。这对他们成长的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 现阶段我们必须要引导大学生去正确的去面对网络,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的提高, 积极接触世界最领先的科学技术和知识, 在我们加以理解, 在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再将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我国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
二、网络问题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网络这个广阔平台的产生, 道德的相应主义有了滋生的空间。现阶段, 网络发展迅猛, 随之而来的就是知识的爆炸的, 良莠不齐的知识充斥了人们的空间。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现阶段网络这个平台的出现严重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在网络上跟你聊天的可能是条狗。这就说明了网络的平台进入的无条件性。我们现在要进入网络就不需要自己的一切信息, 任何人都可以伪装自己和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身份和其他一切的信息。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那就是谁在网络上说谎是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由于撕掉了虚伪这层外衣, 网络上的人们可以随心而欲, 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或者是散播事件。如果不加控制的话, 就会阻碍现代大学生身心的成长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当一个民族的新生力量的思想道德素质受到了影响, 那么就会直接影响这个民族培养人才的质量。
2、影响学业
到了大学以后, 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由以前的被动监督式教学转变为自主的自由支配式学习。当客观的条件放松之后, 很多大学生忽略对自身的约束而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在了娱乐的范围之内。特别是网络出现之后, 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充斥了大学生的生活。很多学生经常旷课去玩游戏, 更有甚者连上课都不去了, 将全部的时间都投在了游戏之上。显而易见, 这样的生活和作息方式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影响心理健康
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过, 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由于沉迷网络, 很多大学生进行网络游戏和聊天的时间过长。长时间的不变姿势的坐姿和不规律的饮食再加上不规律的睡眠致使他们生物钟出现混乱, 过分的精力和体力的透支使得他们没有精力去进行应有的学习和体育运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现阶段网恋成风, 很多大学生都曾经陷入过网恋之中。要知道, 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是随处可见的, 很多恋情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昙花一现和海市蜃楼。当实际的情况与他们期待的情况产生冲突的时候, 大学生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 更有甚者将会产生抑郁的情况。
4、影响人际关系
在大学一门必修课就是人际关系的学习, 正确的学习为人处世儿和人际间的交往是必需的。现阶段, 由于网络这个便利平台的出现, 大学生将他们过多的精力和世间都投在这种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上。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没有真实的人员之间的交流。很多大学生活结束之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差更有甚者连基本人际关系处理和礼貌的交往方式都不会。这样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你和生活是极为不利的。长期的网上虚拟交流时的他们丧失了人际交流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甚至产生了逃避和恐惧心理, 往深里说这也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三、大学生恋网问题的应对策略
1、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 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不仅要加强校方机房的规范化管理, 不以经济利益来牺牲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还要加强学生公寓个人入网电脑管理, 要有效地限制学生上网的时间, 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
要广泛开展以宣传?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 提倡“五要五不”, 即: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 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于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发挥高校的两课教师, 特别是心理咨询室作用
两课教师的心理咨询室应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咨询与辅导的主力军, 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对过度上网带来的身心问题有较多的了解, 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网上行为。心理咨询员要不断提高网络心理问题的咨询技能, 对网络问题学生专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 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治疗方案, 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惑。对那些由于而产生的突发性心理问题, 如网恋失败等, 更要配合辅导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4、大学生应志存高远, 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 人生的目标恍惚, 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 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 精神空虚, 缺乏人生追求。个别大学生胸无大志, 缺乏对生存问题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 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在奋斗目标的指导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 这对人生具有决定的意义。许多人庸庸碌碌, 虚度年华, 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 而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应志存高远, 奋斗不息, 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 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5、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大学生教育体系
当前的教育模式是依托于网络时代的大型思想教育系统。当前, 我国的教育模式所包括的主要因素有:1、政府;2、社会;3、家庭。这是围绕我国现阶段教育核心的重中之重。所以说, 我们要把握三个联合的概念。首先就是要推行传文化氛围现代优势论的, 要知道, 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是也我国现代教育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其次是把握现代化教育的群众组织力量和团队力量,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所在扩大宣传, 扩大的教育的范围和创新度。最后是要把现阶段校园网络建设和大学生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联系起来, 把握好网络这个广阔的宣传口和宣传方向不断充实学生对于新型事物的需要和新鲜事物的需求。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贴近这个社会并且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当前的社会已经是个网络的社会, 这种社会的变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是一次次的冲击和莅临, 更为我们带来不计其数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 我国社会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当前, 所有的文化和优势已经汇集到了现在的表面之上。我们要对这些问题保持双重的看法和理解。首先来说, 我们不能为这些现有的优势所迷惑更不能由此对网络产生畏惧或者是恐惧。这样对我们现有的社会进步或者是网络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和不切实际的。当前我国正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也是我国的脊柱性关键所在。所以说, 当前我们必须把握好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生活和学习。正确引导这些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大学生在具体的网络生活中等到的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导。现阶段来说, 如何利用好网络这块真正的教育阵地, 不断为大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导。这也是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方向动力。
参考文献
[1]苏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 2005.5
[2]纪秋。网络游戏的价值与青少年保护[J], 当代青年研究
[3]宋元林, 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高鸣。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新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5]徐建军。网络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关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1)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思想行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3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5.91亿,其中大学生网民占了11.3%,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同时,从CNNIC 2012.12-2013.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使用社交网站、微博和博客或个人空间的网民分别占网民总数的48.8%、56%、68%。从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路径来看,我们正从门户时代,搜索时代,进入今天的第三时代——社交网络时代。
社交网络的出现、发展和普及,依赖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们的人际交往活动转移到了虚拟的时空中,使人际关系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由于大学生的交流范围比较广泛,且活动频繁,因此社交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交流需要,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平台。社交网络作为新的交流平台,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与兴起、发展与流行不仅催化着大学生人际交往形式的转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的诸多新问题。
一、 社交网络的特点
以建立和维系社会关系为目标的社交网络以其开放式的联络方式、低成本的交际费用、迅速的信息更新等优势成为大學生们维系社会实体关系、展现自我个性和表达利益诉求的首选方式。社交网络作为新型的交流工具,具有如下特点:①实名制注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来源的真实性,安全性,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虚假信息的注册;②功能强大。社交网络综合了多种网络媒介的优势,具备聊天、视频、语音等多种功能;③人际交往广泛。人们能够和不同地区的人交往,而不用担心空间限制。此外,社交网络的搜索功能,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比如大学生可以输入学校名称、入学年份等信息,系统对相关结果进行优先排列、排除,方便学生筛选信息。
二、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首先,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由于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大学生要扩大自己的人际圈,认识更多的人,社交网络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让学生足不出户也可以和同伴进行交流,因此不仅满足了其情感交流的需求,也拓展了人际关系。社交网络的存在,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锻炼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
其次,有利于学生建立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人际交往圈。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是寻找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交流群体,而社交网络中,大学生会因为交流内容不同而有不同的交际圈,同一交流圈的学生会获得强烈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因此社交网络利于学生寻找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获得友情,还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社交网络上,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主页,通过建立、更新自己主页的内容,如发表感言、上传图片、分享朋友的乐趣等,不仅利于朋友之间互相了解,而且还能够在关注朋友的同时,增加与朋友的感情。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丰富,社交网络为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消极影响
首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目前,很多调查表明,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严重增加,比如现在的“手机控”,片刻不离手机,即使和朋友吃饭也都是关注手机内容,而忽略了与朋友交流的意义;很多人如果几天没有访问社交网络,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空虚感,说明其对社交网络存在严重依赖心理。
其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而言,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而很多人过度关注社交网络,且自控能力较低,因此对其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最后,不良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不同的导向。大学生的思想、信念以及价
值取向的形成都还不够稳定、成熟,而社交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这些纷繁的信息会对于大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辨别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扭曲其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三、 关于大学生合理运用社交网络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社交网络的存在有利有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在社交网络盛行的情况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原有的工作理念,积极顺应网络技术的时代发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带来的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大学生应正视社交网络的利弊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正确认识社交网络的利弊。大学生要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合理使用社交网络,不发表不良信息,同时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约束自己,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各种虚假、低俗、反动信息,提高自我修养;大学生要有正确的社交理念,不可过分依赖社交网络,而应该将其看做社交平台之一,充分利用其他方式开展社交活动,尤其是注重现实中的交际活动,网络社交毕竟是虚拟的,而现实中的社交才能更好地和他人进行交往,增进感情,更好地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心态,在社交网络上开展多多种活动的同时,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开拓自己的见识,还能使人际交往方式多样化,同时社交网络也充斥着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具备好的心态,不可将其最为发泄情绪的手段,而要寻找其他合理的情绪排解方式;网络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交网络的主要使用对象,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nlc202309011113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引导学生
对于学校而言,要正确引领学生。学校要从思想上引领,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和专题学习会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其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领,比如团队活动,拓展训练、沙龙等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现实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弱化其对网络的依赖性;再次,要通过实践引领,让大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实践锻炼上而不是虚拟的网络平台中。此外,学校可将思想教育和网络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网上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关乎学校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随着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普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入社交网络当中,及时了解发生在学生中的新鲜事情,并且掌握舆论的发展方向,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社交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且速度快,影响大,其形成的舆论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出去,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舆论引导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考虑舆论引导工作的方式以及策略。可根据网络舆论环境,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一般特点,对其容易出现的情绪、观点以及行为等内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活动。①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保持信息通畅,通过学生干部群体、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联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行为变化,筛查和发现不好的舆论。②要有针对网络舆论的应对机制。建立网络舆论紧急处理预案,一旦爆发舆论事件,能够按照正确的处理办法来执行,以免造成不良结果。③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学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以及約束,促使社交舆论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为社交网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社交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交际需求,但一些学生也逐渐沉迷于社交网络之中,忽略了现实交际的重要性。由于社交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璇.当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D].北京化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1.
[2]夏梦甜,杨漫欣.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及其对社交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6).
[3]李林容. 社交网络的特性及其发展趋势[J].新闻界,2010(05).
***9 李柯
一、调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调查对象:江汉大学部分学生 调查时间:2016.5-2016.6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82名大学生。分别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各调查25份问卷,其中男的发放52份,女的发放4份。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一、有多少大学生在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上过网,其中有48.3%的学生经常上网,有26.8%的学生曾经上过网,9.3%的学生很想上网,但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此外,还有15.6%的学生对上网持无所谓的态度。
当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上网时,答1997年及以前上网的14%,答1998年上网的 29%,答1999年上网的 51%,答2000年以后 上网的 6%。在回答“你平均多久上一次网”的问题时,每天的 29%,隔天的 17%,不定期但间隔不长 20%,一个星期的19%,半个多月10%,一个月以上5%。6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8至20小时之间,12.5%的学生每周上网在30小时以上,有极少数学生每周在100小时以上。其中,一周上网时间最长的达138小时。在回答“曾经一次上网最长时间为几小时”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在2-5小时,一次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只有19.1%,有3%的学生最长一次上网在20小时以上。其中一名学生曾经一次连续上网72小时,吃的盒饭和饮料都是网吧老板免费提供的。
二、大学生喜欢在哪里上网?
在回答“最喜欢在哪里上网”这个问题时,有54.8%大学生最喜欢在校园周围的网吧上网,“网吧的网速快,服务周到,上起网来就是过瘾。”一个姓李的大学生是说。有24.1%的学生喜欢在寝室上网,而喜欢在家里和学校实验室(中心机房)上网的分别占17.6%和3.4%,当记者问及“在哪里上网次数最多”时,有66.4%的学生回答在网吧,有19.5%的学生回答在寝室,而回答在家里和实验室的分别占10.8%和3.2%。调查发现,有49.3%的学生寝室配备了电脑,有的一个寝室6个人就配有6台电脑。
三、大学生上网主要干些什么?
由众多青年组成的大学生求知群体,他们思维活动,创新能力强,他们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善于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溶入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在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上网点击的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在回答上网主要是为什么时(可多选),收发邮件 156人 78% ,搜索所需资料 68.5%,看新闻及评论 65%,发送贺卡58%,用oicq、icq、mirc聊天识友57%,下载软件44.5%,阅读文章42.5%,进聊天室 38.5%,在线看电影 35.5%,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BBS)、贴帖子 35%,下载音乐34%,在线玩游戏、棋牌(如联众、中国游戏中心等)22%,纯为看新鲜而浏览五花八门的网页 21%,更新个人主页 15.5%,看招聘信息 12.5%,炒股 8%,投稿7%,订购喜爱物品 5%,在某些社区或网络城市“存活” 2.5%,远程教育、入网校进行电脑知识培训(如天极网网校)1.5%,收听广播1.5%,尝试拍卖或交换物件 0.5%。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2.7%的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E-mial信箱,15.2%的学生设计过个人网站。在调查大学生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时(可多选),娱乐网站 46%,音乐网站 44%,贺卡网站 43.5%,文学网站 39%,电影网站33.5%,生活服务网站28%,先锋另类网站 25.5%,游戏网站25.5%,软件网站 22%,漫画网站 21%,图片桌面壁纸网站 16.5%,教育网站 16.5%,各种个人主页 12%,军事网站 10%,其他网站6.3%。
四、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多大
调查中,认为网络只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之一占 42.5%,密不可分 的33%,可有可无18.5%,说到底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的占6%。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占37.8%,认为很有帮助占12.6%,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25.2%,只有24.4%的学生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不利。具体到上网中哪些方面对自己有帮助时(可多选),60.3%的学生认为上网后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有51.6%的学生认为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有31.6%的学生认为更有利于自己更全面看待问题,有29.5%的学生认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18.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更深入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估计网上获取的信息量占自身已有信息的几成时,52.9%的学生认为占20%左右,28.4%的学生认为占20%-40%,认为占40%-50%的有12.7%,认为占50%以上只有5.7%。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
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如今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学生极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时候,网络就充当了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尚方宝剑。网络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在“你上网的内容有哪些?(多选)”的问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资料”88%;“看新闻及评论”60%;“在线看电影”72%;“在线玩游戏”36%;看招聘信息12%。
(二)负面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
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4、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故此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谎话连篇,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自由发布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造成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
三、建议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
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2、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4、大学生对未来网络有何建议
81%的学生对网络关注程度一般,只希望网络服务发展得更好,提供更大的方便,13.5%的学生认为网络离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点距离,根本关注不过来呢,5.5%的学生表示以后正要投身于此。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对大学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掌握诸多影响下大学生的真实现状,进而开展正确的引导。我们开展了这次问卷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年级性别您每周用来上网的时间是()
A 5小时以内B 5—10小时C 10—15小时D 15小时以上您上网多用来做()(多选)
A 游戏B 学习C 购物D 聊天E 看电影F 收发电子邮件G 更新博客H 其他(请注明)你认为上网对你现阶段的学习有无影响()
A 有负面影响B 有正面影响C 双方面影响都有D 无影响A 相信B 不相信C 不全信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那些方面()
A 开阔了视野
B 认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交流,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C 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D 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你对现在网络文化的看法是()
A 先进且重要B 良莠不齐,有点用C 无用D 无用且有害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
A 非常反感B 没什么,很好玩C 别人都在骂,所以我也骂D 无所谓 7 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
A 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
B 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
C 是不健全的,尚待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规范
D 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规范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A 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
B 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
C 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
D 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你是否在网上有受骗的经历()
A 有B 没有C 周围的人由于这样的经历每次因为前一天上网时间过长导致第二天状态不好,你的想法是()
A 后悔,下决心以后不这样了
B 无所谓,照旧
C 有改变的想发,但是难以拒绝网络的诱惑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或不快时,有向网络倾诉的习惯吗()
前言:
调查目的:互联网是一个广阔而崭新的空间,它对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人们有着默化的影响,互联影响已渗透进整个社会,而对于正处于社会潮流,知识,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大学生群体而言,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1.5.23—2011.5.29
调查地点:净月大学城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分析:
一.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大部分学生上网主要是娱乐,比如玩游戏,音乐,聊天,交友等。女生每天上网人数仅占10%,男生占60%。女生上网8%是为了聊天或看电视,1%是玩网游,1%为了学习。男生55%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只有4是为了聊天或其他,仅1%是为了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玩网游已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选择。经过统计,认为是由于没事做带来的时间空虚,来到大学后使自己丧失了奋斗目标,失去了进取心的人占79%。
有些学生认为这与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关系。大学更侧重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来说,多余的时间不知道怎么合理安排,所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中。也有同学认为,过度依赖网游是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再加上学习的氛围不浓,久而久之,他们就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游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玩网游是为了获取利益。
二.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原因
有首先同学迷恋网络游戏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①现实生活太平淡,空虚无聊,觉得上网之外在校园里没有什么乐趣可寻;②学习压力太大,希望发泄和放松;③
寻求刺激,获得满足感.其次是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投入,对他们来说一副耳机,一张网络游戏充值卡,一瓶水,一包饼干,就是一个世界,往往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这些同学普遍有逃课习惯,甚至经常通宵上网等,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同学.同学认为游戏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感受让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期乐此不疲。有的同学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同学关系紧张,而网络游戏的匿名性就可以给他们带来交往上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更加轻松的释放内心的情感,体验友情和关爱,满足心理上的情感需求。有的同学由于大学中的激烈竞争,使得他们丧失了原先的优势地位,造成心理上的落差。而在网络游戏中这些同学可以通过不断的升级和装备的不断更新来满足他们这种对优越感的需求,最终使自己不能自拔。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游戏涉及冒险和竞争,而很多男同学从小就有一种对英雄的崇拜情节,玩网络游戏就可以使他们的这种英雄情节在虚拟世界中得以实现。同时由于网络游戏是一种多人同时在线的活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可以使得玩家体验到许多人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激情和快感。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点,使得许多同学,尤其是许多男同学对网络游戏割舍不下。
三.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每个调查对象都承认网络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情况。在学习方面,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的娱乐使学习成绩下降,有些男同学因为过度浪费时间在网络游戏上导致挂科,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也有个别同学因为过度迷恋网游长时间逃课而降级,退学等情况。也有同学受网络影响较小,但是也会是成绩有起伏。在健康方面,长时间在网络里漫游有害身心,一方面让人产生社会隔离感和沮丧,孤僻,焦虑等心理;另一方面机体会出现视力下降,颈椎病,肩周炎,背痛,手臂肌肉僵硬和手指灵活度降低等病变.那么大学生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健康问题呢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的同学认识到长时间上网对健康有负面影响, 76%的人对电脑辐射有清楚的认识,69%的人感到长时间上网后身体有不适,43%的人认为上网尤其是长期上网,对日常作息规律有较大影响,22.7%的人出现由于长期上网引发的视力下降,颈椎痛,胃肠功能失调等病症
四.网络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调查显示:(1)42%的同学对网络交往,如聊天,交友等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交往范围;同时,为现实生活中的同学亲友提供了不同于电话,电报的新的更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网络的虚拟性也使一些不愿被身边亲友了解的内心世界在网上得以倾诉;在网上,可以实现交往简单化,关系平等化,身份虚拟化等等.(2)35%的同学则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网络交往本身有很多未知性,容易滋生谎言和欺骗,容易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经常上网聊天交友是现实生活空虚无聊的表现.如果网络交往不转入现实,即终日与电脑交流,容易造成现实人际情感的萎缩淡化,使个人趋向与社会的分隔与孤立,造成更多的心理问题.(3)另外的23%的同学回答是“没尝试过”或“有利有弊”.但无论他们对网络交往的态度如何,认为网络中的朋友值得信任的只占不到7%.回到现实后愿意与网络中朋友继续交往的占19.7%对经常上网聊天交友的同学的调查显示他们聊天的目的,24%的同学为了考研,考证等进行学习交流,45%的同学为了更方便快捷地和同学亲友联系,23%的同学为了交友,倾诉,另外8%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五.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
大学生在学习中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上有所增加,但总体利用程度还很低.在被调查学生中,只有很少的的同学回答能够经常利用网络检索学习资料,了解专业动态。还有很多同学根本没有尝试过上网学习,更多同学则是尝试过上网学习但不懂正确的网络检索方法,无法获得有效信息.经常上网的同学大多数是偶尔以完成论文或COPY作业为目的整篇下载,89%的同学都回答“使用过BBS,学生论坛,络留言等”,但以获取学习信息或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只占其中的31%左右;被抽样学生中,只有4%左右尝试过网络远程教育.13.9%的同学们认为网上信息完全真实可信,11.2%的认为完全不可信,而绝大多数74.9%的同学觉得一部分可信.结论: 学生对网上资料最感兴趣的项依次是文学艺术、情感交流、聊天、社会科学、教育、游戏。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多选题中,学生选的最多的是音乐,娱乐占47%,其次是查学习资料占36%,再次是玩游戏占24%,再次是聊天占16%,剩
下的是交网友占10%。做作业的占9%,收发电子邮件的占8%。在回答“上网的主要目的”时,68.6%的同学回答是娱乐,回答学习的还不到10%。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量与日俱增, 为了更好地接受信息, 互联网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它日益成为了人们交往的一种媒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效率。但是不得不承认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它有优点, 同时也带给人们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众多网民, 而大学生们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 在发挥其正面效应的同时克服它所带的负面作用, 就成为了本文将要探讨的话题。
二、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本身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而当代大学生没有工作、生活的压力, 属于“有闲”一族, 因此成为使用网络频率较高的人群之一。有资料显示, 我国网民中10-29岁的占66.7%, 另就网民身份来看, 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 约占33.2%, 远高于其他群体, 其中大学生网民约占6.4%。[1]可见, 大学生们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 人际交往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 正面积极的影响
根据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 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较中国互联网目前总体表现为娱乐性较强, 在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排序中不难看到音乐、通信、影视等字眼, 可见网络已今非昔比, 无处不在。
1、有利于大学生拓宽自身交往的范围。
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范围和地域的制约, 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通常是学校的老师、同学, 自己的父母、亲戚和朋友, 除此之外, 似乎很难与陌生人接触, 即使有,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与他人进行交流, 而网络的有效连接, 打通了彼此间的隔阂, 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达到一种“人——机——人”的状态, 最终使得大学生们的交友范围无限制地扩大。
2、有助于大学生消除交往中的隔阂。
这里所说的“隔阂”, 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比如文化的差异、自小生活环境的影响、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的交往不适以及价值观念相左等等, 但是这种情况在网络上似乎很少见, 究其原因是因为网络的可匿性, 在网上不分贵贱贫富, 只要你会操作电脑, 一切都不是问题, 你可以随意的变换成你理想中的身份, 只要你愿意。这也大大加强了网络交往的受欢迎程度, 这从近几年日益兴盛的网络社区、BBS、博客、QQ、微博等形式就可见一斑。
3、有利于大学生们自由地享受网络交流的便捷。
首先这归功于近几年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互联网已经日益亲民, 实现平民化。而21世纪的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多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来完成, 为此给大学生一个长时间接触网络的契机, 同时使得大学生日趋成为信息更新使用的主力军。
(二) 负面消极的影响
当人们欣喜地发现互联网是当今主要的沟通平台之一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说它同时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们的头上, 警示着不要过度地依赖网络。
1、网络会使得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受阻。
原因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 大学生身处其中, 不受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 凭借着自身的满腔热血, 运用现代技术实现着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目标, 这种自由随意性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但过频的网络交往容易引发学生心里孤独和压抑, 有的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思维迟缓, 有的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 从而弱化人际沟通能力。[2]这种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疏离和淡漠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对过度使用网络的负面作用引起关注。
2、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丧失应有的交往规范。
由于在网络上交友交流都是通过数字符号进行, 因此产生了近年来比较热的网络用语, 但是这些语言在现实中有些毕竟不符合语言的使用规范和社会伦理道德, 同时这也是一种本我的复苏, 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意识倾向, 而这种倾向在现实中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 以自我需求为主, 一味地追求快乐, 无集体、只追求自我满足的状态不符合现实原则。大学阶段其实是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最佳时间, 但是由于过度利用网络交往, 往往会造成自我的迷失, 爆发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冲突, 这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目标的实现的。
三、提出有效的对策
1、从社会的角度而言, 主要是希望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 规范网络上的信息输出, 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 为广大的网友提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沟通交流平台。例如09年开展的整治网络低俗化的运动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重新感受网络的洁净。
2、对于学校而言, 应该转变观念, 开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密切关注网络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网络的赛事, 例如党员博客大赛, 既可以调动同学们利用网络的积极性, 又可以学习党的先进理念。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相信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作为大学生, 应该有健全的思想、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多方位面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 发展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 了解人是社会化的产物, 脱离社会所成长起来的人是有缺陷的, 尤其是心理方面的, 为此我们应该在面临交往困惑时即使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引导, 对自身人格有缺陷的部分即使进行纠正, 而不是因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培养有不好的一面而轻视它, 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在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同时, 广大学生要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 防止受骗上当, 这几年来发生的女大学生因网聊而被骗财骗色的例子屡见不鲜, 所以要有一定得甄别能力。
参考文献
[1]姚静仪: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中国青年研究, 2010.4
[2]王莉、卢桂桃: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3
[3]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5
[4]陈冠萍: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考试周刊, 2008年第36期
[5]张琪:浅谈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科教文汇, 2007.11
摘 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同时并存、交错影响的复杂状态。深入分析网络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较少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网络;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5-0113-02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进入到新的阶段。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有30亿人在使用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6.49亿,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拥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成为上网的主流群体,高校校园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社会发展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不少大学生陷入抑郁的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不可忽略的社会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分析网络这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1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扩展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有利于缓解压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非常重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侧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播,而忽视对学生社交技能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社交能力滞后,在进入大学后不知道自己该跟同学聊什么,没有朋友,由此引发的压力失衡,产生焦虑、强迫、抑郁等一系列问题。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医院接诊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大学生群体与日剧增。
网络社交工具克服了时空方面的限制,提高了社交的便捷度,扩展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约有57%的人曾通过互联网找到过1位新朋友,29%的人找到过5位以上。可见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交往渠道,破解了学生渴望交流而在现实中又无法与同学、教师建立良好人际交流的困境,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中尽情地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网络社会是一个崇尚个体和个性的社会,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出来,会在网上提出一些新设想、新见解,或者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自信心,促进自我实现。
2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易使大学生产生信念危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网络吸收知识、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等,互联网作为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日益成为人们进行日常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包罗万象,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海量信息,人们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其中的真伪,不知道如何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学习心理障碍的产生。
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观念交融交流交汇,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意识力还较为薄弱,面对网络中散布的不实言论缺乏辨别能力。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等西方政治观念,社会中的新自由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通过网络也渗透进校园,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极大的干扰,容易使大学生陷入思想迷茫的境地。
网络交往的独特性易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萎缩,形成畸形的人际关系 网络构建了虚拟的世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多依赖科技,使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宁愿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向陌生人吐露心声,而不愿意同现实社会中的父母、同学沟通,导致其参加文体活动和实际社会生活的机会不断减少,生活圈子变窄,社交能力减弱,孤独感增强。长期在网上交流易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容易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个别严重的会沉迷于虚拟空间,出现社会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人格、情绪、道德判断等社会性部分还不成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但又缺乏辨别能力。为了展示自己,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随意谩骂攻击,传播各类道听途说的谣言。许多沉迷于网络中的大学生,混淆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将网络中暴力、色情的元素带到现实世界中,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开展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加快高校校园网络设施建设,积极占领网上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 在网络已经极大普及的今天,高校要因势利导,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研究,把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号召大学生增强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心态和人格,营造文明、道德的网络环境。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广泛宣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化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大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利用QQ、微信、贴吧、微网等作为知识信息推送手段,以人人拥有的手机为平台依托,打破空间、时间限制,实现移动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无缝对接,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变成新颖鲜活、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碎片化知识推送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享受移动互联带来的乐趣与收获。建立起以班级、专业、学院、课程等为单位的微信平台和多层次多圈子社交异形网状交流平台,形成科学完善的学习、社交系统,建立快捷高效的传送反馈平台,打通学校、师生、家长、社会等各方互通互联的途径,实现即时沟通互联。
正确评价网络心理教育的作用,实现网上与网下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高校要立足实际校情,每学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组织一次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大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组织开展丰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调剂能力,提升职业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了学生心理特点,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知识,提高与学生的沟通技能,加强对大学生的关心和关爱,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做好自我解压和情绪管理,掌握心理健康调节的方法,缓解学习及生活思想压力,通过实施一定的教育与辅导,促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邀请知名心理健康专家围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来源、如何面对和分析压力,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调节心理、心态、情绪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成长阶段的各种困惑,端正生活和学习的良好态度,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信心;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充分运用心理矫治手段提高矫正质量。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揭开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响,也相应地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为此,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行动,从而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剑锋.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3):107-110.
[2]李德平,欧阳霞.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7-81.
【谈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推荐阅读:
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0-30
网购对大学生的影响10-01
论情感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0-14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12-04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报告06-19
浅谈对大学生教学工作的认识06-15
浅谈网络舆情对青年官兵的影响及对策10-02
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06-06
对大学生有益的演讲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