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2025-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共13篇)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篇1

第一条 为完善司法鉴定工作机制,明确法人岗位职责,强化法人的决策管理职能,特规定本岗位职责。

第二条 法定代表人,其职责重在依法组织决策、定位、监督、引导和协调。

第三条 法定代表人履行下列职责

1、召集、主持全所会议;

2、检查各司法鉴定人对所内决议的实施情况;

3、协调各方关系,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与协调,为本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审定本所有关报告,总结和其他重要文件;

5、定期组织召集全所人员听取本所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重大改革措施组织实施情况的汇报,并提出相应要求或意见;

6、对本所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进行阅查;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篇2

为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保护的物质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工作。技术支持的重中之重是司法活动摄录技术及安全保障技术。前者有助于明晰司法人员的责任边界,防止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没有如实供述犯罪行为、翻供串供或作伪证等原因而使司法人员受到诬告陷害,也可以防止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因担心受到诬告陷害而不敢采取必要的防卫、自我保护措施。后者则可以针对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可能遭遇的危险而提前为司法人员做好必要的安全保护,也可以通过安检、事先排除危险因素等方式使正在司法机关办公区域内正常工作的司法人员免受部分不法分子的骚扰甚至伤害。例如前不久在安徽某法院发生的一起法官受伤事件,起因即为一名当事人突然冲入法官办公室,和法官发生争执的过程中抓起室内热水瓶乱打,导致一名劝阻法官被严重烫伤;湖北省某市也曾发生过当事人亲属携带汽油、打火机闯入公诉检察官办公室,将该案出庭公诉的检察官严重烧伤的事件。这些严重事故,显然系司法机关安全保障机制不到位所致,如果监控及时,使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能够立刻得到劝阻而不至于直接闯入法官、检察官办公室,或在进入办公区域之前接受细致的安全检查,都不至于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又如目前执行庭法官面临的各类“执行难”问题,其中之一便是部分被执行人无理取闹,引发群众对法官的误解,不仅使法官无法进行执行任务,还有可能使法官受到当事人及不明真相群众的辱骂、殴打、伤害等。此时,如果技术保障能够及时跟上,例如为执行庭法官配备数量足够的执法记录仪等,就能够消除群众的误解。

此外,对于需要经常外出办案的司法人员(例如检察院自侦部门工作人员、需要时常外出取证的公诉、侦监人员、法院的执行人员等),在食宿、医疗以及必要时的工勤人员替换方面,建立各地联动的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至关重要。例如,重庆某县曾发生优秀的反贪检察官为保证办案质量而带病侦查,致使病情加重,又因未能及时就医而不幸殉职的事件,如果医疗保障能及时跟进,也许就不至于发生这种导致失去办案骨干的事件。此外,部分外出办案的干警为省时省钱“天天吃泡面”,或因缺少替换人手而疲劳驾驶等,都为干警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建议进一步完善各地司法机关在异地办案时的联动机制,对异地办案时当地司法机关需要提供协助的具体内容作出详细的规定,以防因后勤保障机制不到位而影响干警的健康和安全,甚至影响到案件的正常办理。

二、激励机制

建立司法人员激励机制,其核心与目的在于留住人才。目前人才流失成为检察官、法官队伍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从收集到的相关信息看,导致司法队伍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许多司法人员(特别是基层、边远地区司法人员)工作压力并不比律师或其他公务人员小(甚至更高),但在薪酬等方面却远远赶不上律师,上升空间较狭窄,同时还面临着高房价、夫妻异地等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不平衡感;二是目前群众掌握的法律知识仍有不足,法律观念仍有滞后之处,这使得部分群众在司法人员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片面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对司法人员和司法活动缺乏必要的尊重,甚至试图通过哄闹、侮辱司法人员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诉求,这也导致部分司法人员因缺乏最起码的尊严感而离开司法队伍;三是部分一线司法人员(如司法警察、法官以及自侦、公诉、侦监部门检察干警等)为秉公办案而招致当事人甚至亲友们的不满,不仅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甚至连家人也受到来自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恐吓、报复或疏远,且这一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司法人员无法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无法抵挡家人的强烈不满和不理解,最终离开司法队伍。

因此,建立司法人员激励机制关键在于努力解决司法人员面临的物质、家庭、上升空间等方面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同时保障司法人员得到足够的尊重。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司法人员工资待遇调整,旨在提高司法人员特别是一线司法人员待遇,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举措。在边远地区,这一举措还可以考虑与解决司法人员面临的迫切问题(例如夫妻异地等)相结合,尽量减少司法人员的后顾之忧。当前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对于提高办案质量固然是一项有利的措施,但在具体落实中,应当不断完善相应的考核与提拔机制,并且确定合适的员额量或选拔比例,并着重加强对年轻司法人员的锻炼与培养,以免导致年轻司法人员因对自身的上升空间缺乏信心而退出司法队伍。此外,司法机关与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的互动协调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设置专门的调节区域,以防相关人员因情绪过激而做出损害司法人员人格尊严之举。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审判、法院执行、职务犯罪侦查、公诉、侦监等一线司法工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当事人的利益,而且有一部分当事人还曾拥有较大的权力,或一直拥有在当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较强的宗族势力等,这就给一线司法人员及其亲友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例如受到恐吓、诬告陷害甚至暴力报复等。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对司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其家庭、社会支持造成极大的破坏。建议建立旨在保护一线司法人员的保密和防控机制。例如,一线司法人员的私人电话、家庭电话和家庭住址应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严加保密,以避免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私下与司法人员或司法人员的亲属密切接触;加强监督和安全教育,防止相关人员对司法人员的跟踪、监视等。总而言之,尽量避免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在司法工作活动以外有私人性质的接触。

三、群众支持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司法人员亲属的支持,共同构成保障司法人员有效履行法定职责的群众基础。当前阻碍司法人员有效履行法定职责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司法人员的家庭以及部分群众对于司法活动缺乏足够的了解,进而对司法人员缺少有力的支持和尊重。在家庭支持方面,除加强针对司法人员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外,还必须着力帮助司法人员及其家庭解决现实的、急迫的困难,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加以论述,此处不赘述。

此外,司法人员反映部分群众对司法活动缺乏了解而阻碍司法工作的情况,在当前较多。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众的法律知识仍然不足,往往仅因司法活动没有满足自身愿望或诉求,便指责司法人员;二是部分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确实面临着较为急迫、严重的现实困境,此时若缺少救助、扶持举措的及时跟进,很有可能导致当事人家庭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也使得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司法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包括诉讼法等程序法)的宣传与普及,同时大力落实司法救助、刑事和解制度,并联合民政部门对确有困难的涉案家庭给予必要的帮扶,以实现司法活动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涛.没有司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难有司法权威[N].法制日报,2005-9-20(5).

[2]袁定波,周斌.留住法官需讲感情保事业增待遇[N].法制日报,2014-6-6(5).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篇3

一、要充分认识代表议案办理工作的重要性,把议案办理工作纳入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日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行为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只有每一位代表都能够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人民代表大会才能真正成为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关,成为全面负担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人大代表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提出议案,是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执行代表职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工作,是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形式,是法律赋予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代表的议案,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就议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客观上按照议案推动工作的紧迫性而言,代表议案非常重要,对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改进各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办理代表议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各级国家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也是国家机关联系群众、了解民意、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于密切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领导机关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承办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尊重人大代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意识,按照代表议案处理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

二、要以两个文件为指针,做好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

为了做好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9号文件、省委3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准备制定出台《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使代表议案办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指定专人负责。二是要及时办结。按照议案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时完成议案的办理工作。三是要做好与提案人的联系、沟通工作。办理代表议案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将议案办理的意见和结果答复代表。对代表议案所涉及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尽快地解决,并将解决结果答复代表;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向代表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做耐心细致地解释,取得代表的理解。

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玄顺玉等12名代表提出“关于修改《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决定》的议案”,主要是反映目前我省部分地区陆生野生动物侵害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常委会几位领导同志分别就此问题作出过重要批示。在去年11月,省人大农委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省林业厅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此外,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还就此问题与省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沟通、协调,并形成了初步的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2005年12月31日,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主任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农委的专题汇报,形成了《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主任会议关于解决目前部分地区陆生野生动物侵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常委会办公厅文件向省政府交办。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正确认识我省禁猎所取得的成果;二是要对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进行普查,科学合理地控制造成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三是加快制定和出台陆生野生动物伤害人畜、毁损农作物的补偿制度。承办部门在办理议案时应重点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沟通,使这个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圆满合理的解决。

浅析公路障碍管理的法定职责 篇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资金的大量投入,公路建设的等级越来越高,紧靠公路沿线修建房屋、擅自占用公路等形成公路障碍的行为也越来越多.由此而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利用公路乱堆、乱占的行为已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及时消除公路安全隐患,是法律规定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实践中发现,路政管理职责与现实管理有脱节的现象.笔者现就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公路路障的职责作一初浅分析,与同仁探讨.

作 者:全国权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交通局刊 名:交通与运输英文刊名:TRAFFIC & TRANSPORTATION年,卷(期):26(3)分类号:关键词: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篇5

**县审计局自2006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情况,经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和自评小组,制定落实了《**县审计局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职责实施方案》,规定了审计局依法履行教育管理的职责,对即将迎来的教育督导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法及措施

(一)加大教育工作审计力度,对2006年—2009年教育工作中涉及到的教育经费核拨、使用及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教育专项经费的核拨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促落实核拨情况,对发现滞留、挪用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纠正;对教育附加费是否专款专用,基建款、房屋修缮款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校企业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福利所上交的管理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二)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审计作用,在教育工作审计中,全体审计人员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职责,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对涉及教育工作的审计项目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加大对教育局、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力度,加强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杜绝校办企业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的漏洞,确保学校利益不受侵害。

(三)加大政府性教育投资前置审计和结算审计力度,近年来,我县的教育投入经费与日俱增,建设项目较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对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我单位审计人员,深入建设工地,认真查阅工程建设相关材料,实地勘测工程量,对工程建材做详细检查,对所建工程全程进行跟踪审计,有效的确保了工程质量,做到了高质高效,使建设经费发挥了最大效益。

(四)加大对教育工作审计中的资料收集,在审计中注重审计资料的管理使用,认真编写审计日记,做好审计报告的起草,项目完成后对审计档案进行归档装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监督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存在问题

(一)在教育口审计项目中,项目多、人员少,工作经费不足,矛盾相当突出,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规格质量不高。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篇6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时间」1997-10-27

原告:徐克平,男,1957年12月11日生,汉族,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二汽车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201室。

原告:王志兴,男,1956年2月1日生,汉族,上海日申面包房工作,住本市幸福路7号202室。

原告:陈建平,男,1953年4月2日生,汉族,上海先锋药业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203室。

原告:袁祖培,男,1932年1月28日生,汉族,上海体育馆退休,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205室。

原告:张亚华(诉讼代表人),女,1935年6月6日生,汉族,上海市卢湾区茂名南路幼儿园退休,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206室。

原告:马荣贵,男,1959年11月11日生,汉族,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207室。

原告:朱照根,男,1923年11月20日生,汉族,上海延安制药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301室。

原告:陈奉生(诉讼代表人),男,1956年3月25日生,汉族,太平洋陶瓷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302室。

原告:赵永宽,男,1919年11月2日生,回族,上海先锋药业公司退休,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303室。

原告:嵇新芳,女,1958年3月24日生,汉族,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所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304室。

原告:沈显琴,女,1932年6月25日生,汉族,上海保温瓶瓶胆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305室。

原告:陈在东,男,1954年10月25日生,汉族,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静安区办事处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306室。

原告:朱雪梅,女,1948年1月26日生,汉族,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正泰橡胶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307室。

原告:陆尚富,男,1955年5月2日生,汉族,上海火柴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401室。

原告:汤协德,男,1956年11月28日生,汉族,市政一分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402室。原告:王文君,女,1952年5月17日生,汉族,求精玻璃仪器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403室。

原告:陈广丰,男,1940年7月27日生,汉族,上海市汇宝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405室。

原告:孙立国,男,1955年1月4日生,汉族,上海市静安区药材经营总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406室。

原告:孟繁奇,男,1959年2月4日生,汉族,上海十钢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407室。

原告:辉继志,男,1952年10月1日生,汉族,上海先锋药业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501室。

原告:赵光裕,男,1949年11月5日生,回族,上海第一机床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502室。

原告:徐仁海,男,1954年1月10日生,汉族,上海市吉普车修配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503室。

原告:宣杏花(诉讼代表人),女,1956年12月28日生,汉族,上海大众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504室。

原告:唐毅,男,1951年9月1日生,汉族,上海顺风进出口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505室。

原告:方惠明,男,1952年2月17日生,汉族,上海顺风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506室。

原告:季泾清,男,1930年7月13日生,汉族,上海市盲童学校离休,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507室。

原告:宋根桃,男,1944年12月19日生,汉族,上海铁路局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601室。

原告:陈国胜,男,1952年6月15日生,汉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602室。

原告:徐仁河,男,1958年5月22日生,汉族,上海新锦华(集团)商都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603室。原告:郭志坚,男,1961年10月24日生,汉族,上海富阳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604室。

原告:周伯培,男,1947年12月2日生,汉族,上海第七纺织机械厂工作,住上海市幸福路7号605室。

原告:冯士雄(诉讼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篇7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备案的民营医院。

1.2 研究方法

根据新疆各地区民营医院的分布情况、民营医院的床位情况及经营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结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南、北、东疆各地州市的共计46家民营医院的法定代表人及投资背景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情况

2.1.1基本情况。所调研的新疆民营医院中,50岁以下的法定代表人占87%;少数民族法定代表人比重少,其中汉族居多,占71.7%,维吾尔族占2 3 . 9 % ; 新疆本地 法定代表 人占4 2 . 9 % , 外省籍贯 以福建和 四川居多,分别占23.8%、14.3%。

2 . 1 . 2相关背景 情况。文 化程度 :高中学历3人 ( 6 . 5 % ) , 大专学历2 8人 ( 6 0 . 9 % ) , 本科学历1 3人 ( 2 8 . 3 % ) , 硕士以上 学历2人( 4 . 3 % ) ; 专业 : 临床医学2 1人(45.7%),公共卫生2人(4.3%),管理学1 4人 ( 3 0 . 4 % ) , 其他9人( 1 9 . 6 % ) ; 职称 : 具有高级 职称的法定 代表人很 少 , 其中正高2人(4.3%),副高7人(15.2%),中级18人(39.1%),初级4人(8.7%),无职称1 5人 ( 3 2 . 6 % ) ; 工作背景和 实践 : 一直从事 医疗行业3 3人(71.7%),一直从事经商行业8人( 1 7 . 4 % ) , 曾经商后 从事医疗3人(6.5%),曾从事医疗后经商1人(2.2%),其他1人(2.2%)。

2.1.3培训情况。87%的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近3年来参加培训的次数少于5次,95.5%的法定代表人平均每次参加培训的时间在一周以内(见表1)。

2.2 新疆民营医院管理模式及融资情况

2.2.1管理体制情况。所调研新疆民营医院中,在管理体制方面,院长负责制和董事会负责制居多,占近90%,家族式管理所占份额少(见表2)。

2.2.2融资渠道。在调查对象中有46家医院的办院实际资金来源于民间资本。在期望的融资渠道中,56.5%的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选择银行贷款,但是普遍表示从银行贷款困难(见表2)。

2.2.3融资风险承担。被访民营医院院长中近80%的愿意以借款的方式独资承担融资风险,仅20%的院长愿意股权变更,共同承担融资风险。20%的院长们愿意在股权变更的前提下进行财务性投资(投资者不参与医院日常管理经营活动)和战略性投资(投资者参与医院日常经营管理)。在这两种投资模式中院长更倾向于有更多自主经营权,但是如果有境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将医院能纳入其整体战略规划,院长愿意牺牲自主经营权依托集团发展平台升级发展。

2.2.4融资目的。所调查50.0%的民营医院融资的目的是医院扩建或购买医疗设备,19.6%的医院是为提升技术或引进人才而融资(见表3)。

3 讨论

3.1 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特点

3.1.1年纪轻,少数民族少,新疆本地法定代表人占半。在所调查的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中,普遍年纪较轻,50岁以下是法定代表人的主体。新疆本地法定代表人占半,但是少数民族法定代表人比重依旧较少。

3.1.2医疗专业为主,学历、专业素质、职业化程度较低。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 人职业背 景以医疗 专业为主,但是学历、专业素质以及职业化程度偏低,整体情况偏差。

3.1.3缺乏专业化培训。在医院管理的方面,所调研的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缺乏专业化培训,作为非管理专业的法定代表人,不论在培训时间还是培训次数上,距达到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培训力度略有欠缺。

3.2 新疆民营医院管理模式及融资特点

3.2.1院长负责制为主。所调研的新疆民营医院中,主要以院长负责制为主,家族企业式管理模式在新疆并不突出。

3.2.2民间借贷为主,融资风险自担。在融资途径中,以民间借贷为主,被调查的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表示向银行借贷困难较大,但是银行借贷仍是法定代表人的首选途径。被调研的新疆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在风险承担中比较倾向于独自承担,对于股权变更形式融资方式接受度不高。

3.2.3融资目的单一,缺乏软实力投入。被调查的新疆民营医院融资目的主要用于院区建设的硬件投入,对于人才引进和医疗技术提升方面等软实力投入所占比例较小。与全国大部分民营医院存在问题相似,新疆民营医院存在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弱,但是法定代表人在提升软实力方面并没有明显倾斜投入[1,2,3]。

4 小结

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篇8

在万科股东、管理层之间燃起的那场战火中,王石应该是整个事件中的焦点,不可否认,这与他多年来形成的个人品牌形象有关。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他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身份。

说起董事长,人们会联想到老板、高薪、权力等。董事长,在今日社会,大体成了公司权威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个误会,那些看上去虎虎生威的董事长的权威,大部分源于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然而,说出来也许有人会不相信,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不是所有的公司董事长都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上,与董事长联系最紧密的是法律,从董事长名词出现以来,就注定了它与法律之间须臾难分的关系。法律规定了董事长的产生、地位、职权、义务、责任,包括薪酬,荣辱,甚至牢狱之灾。与之相反,董事长的法律职权却好似乏善可陈,几乎与义务、责任不成比例。

产生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成为公司董事长呢?董事长必先为董事,《公司法》规定非职工代表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和更换,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也就是说,要成为董事长,首先要经股东(大)会选举为董事。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一般为3-13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一般为5-19人。通常情况下董事长是由董事选举产生的,换句话说,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一个人成为董事之后,根据董事会规模的不同,需经由3-19人选举成为董事长。按照董事会一般议案过半数通过的规则测算,总结而知,不同情况下,有2-9个董事同意可当选董事长。

地位

《公司法》规定董事长可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但并不必然是法定代表人。在设董事会的公司里,董事长或者经理都可以担任法定代表人,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在一个公司里,董事长是法定代表人,还是经理是法定代表人,可由公司自主决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一说,就是由此而来。《公司法》规定的董事长职权实在是乏善可陈。而且,在法律上,职权大多数时候也意味着义务。按照法律条款规定,董事长有权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有权主持股东(大)会,检查董事会会议的实施情况。注意,只是召集和主持这些程序上的职权,并无实质权力。即便是程序上的职权,也附带着义务和限制。法律明确规定,董事长有义务自接到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提议召开董事会后十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你看,召集和主持董事会虽是董事长的职权,但这种职权也不是排他的;如果董事长不召集不主持,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也可以要求董事长召集和主持。当然,如果董事长不检查董事会会议的实施情况,也是不称职的。特别需要注意,董事会通常表决规则是一人一票,在以表决为主要决策形式的机构,董事长并无特别权力。如果董事长担任法定代表人,则可以行使法定代表人职权。法定代表人,可以代表法人行使职权。

薪酬

赋予的职权并不累累,限制却不算少,比如薪酬。《公司法》规定,决定董事的报酬是股东(大)会的职权,作为董事会成员,董事长的报酬当然也应由股东(大)会决定。万科事件中争议的王石薪酬合法性,主要来源于此。万科公司将王石薪酬解释为董事长和执行董事两部分累加,认为执行董事是公司高管,高管薪酬应由董事会决定。合法性合理性暂且不论,由此却可勘大多数人将董事长误混为公司高管的错误认识,也可见万科管理层在法律规范和公司治理规范方面的素养值得称赞。

法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了企业从事法律禁止活动时,除了企业要承担责任外,还可以对法定代表人给予行政处分、罚款,追究刑事责任。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是对单位处以罚金加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刑罚,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会被认定为需要负责的人员。如果董事长是法定代表人,就可能会被处以人身罚,身陷牢狱之灾了。

例如在证券领域,刑法规定,如果公司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会被判处罚金。而公司法定代表人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的情形下,董事长肯定脱不了干系。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许多单位犯罪的刑事案件中,董事长沦为阶下囚的事例绝非罕见。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此处关于董事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列举至多只能算是举例,实在是九牛一毛。上市公司董事长受到的约束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更多了。如:为了加强监管,证监会认为必要就可以约谈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如果上市公司有控制权发生重大变动等情况,证监会应当约谈董事长,董事长不得无故推托、拒绝。

其实,当董事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董事长,不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是法定代表人,还要对那些由其他公司员工完成的公司行为负责。所以,董事长可能是在公司看上去最威风的那个人,也是最不易的那个人。

董事长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远不止这么多,重要的事最后說一遍: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法律职权乏善可陈;董事长的权威大多来自于法定代表人身份;法定代表人权责对称,法律责任是权威的对价。

法定代表人变更 篇9

根据《公司法》和本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免去原执行董事李XX法定代表人资格。新执行董事王XX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任期三年。

经审查,王XX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任职资格。

全体股东(签名或盖章):

唐山市XX商贸有限公司(盖章)

xxxx年xx月xx日

注:①职务:按其在公司担任的职务如实填写。其中法定代表人系执行董事担任的,填写执行董事;系经理担任的,填写经理。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篇10

法人名称: XXX公司 单位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成立时间: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经营期限: 20XX 年 XX 月 XX日至 20XX 年 XX 月 XX 日 姓 名: XXX 系 XXX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职务:经理 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 电话: 1XXXXXXXXXX)。特此证明。

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税收法定的必然 篇11

税收法定,首先并不是作为一种先验的政治理念或法律原则而提出来的,而是人类宪政民主政治运动的一项现实诉求。大多数法治民主国家是围绕税收法定原则的确立而扣动自己民主政治历史演进之扳机的

税收,是任何国家存在的基础。税收法定(statutory Taxation),则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民主政治的最根本和最核心的运作理念之一。从税法学的基本原理来说,税收是现代国家主权的一种表征,但它同时也是国家公权力对纳税人私权利的一种“干预”与“侵犯”。在现代国家中,政府的财政支出一般会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因而税收不断增加,这成了困扰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的一个根本性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税收和税制,最能从本质上反映一个政府公权力的强弱及其范围。

如若是一个全权政府,其表现特征往往是其税收权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和限制;而宪政民主政治下的有限政府,要征收任何税收,则要受宪法以及民意代表的实际约束。这种实际约束,一般并不仅仅表现为宪法中的某种条文的明确规定,而是通过一定议会的审定程序中具体表现出来。在许多发达国家很早就设立了专门的税务法庭或财务法院。

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来看,税收法定,首先并不是作为一种先验的政治理念或法律原则而提出来的,而是宪政民主政治运动的一项现实诉求。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演进,税收的法定性和自愿性逐渐变成了在当代世界各国的立法与财政运作实践中一项不断完善着的民主政治原则。

在欧洲,税收法定的理念最早是在英国《大宪章》中所初步确立下来的。1215年,英王约翰王为了筹集军费,横征暴敛,引起了英国贵族、教士以及城市市民广泛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发动了武装反叛,迫使约翰王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签署了限制国王权力的《大宪章》。《大宪章》规定,在征得“全国一致同意”外,国王不得课征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这样,《大宪章》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主权者征税必须受限于法律和人民同意的双重约束。

之后,在1628年通过的《权利请愿书》中,又有进一步的规定:“没有议会的一致同意,任何人不得被迫给予或出让礼品、贷款、捐助、税金或类似的负担”,从而正式在英国的宪章性法律文本中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胜利后,英国国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中又进一步重申:“国王不经国会同意而任意征税,即为非法。”至此,税收法定的基本政治原则已经确立下来了。

再看美国的独立历程。在18世纪后半叶,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开征印花税和糖税,以转嫁它在战争中的巨额财政亏空。之前,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只征收关税。当时,北美殖民地的民众担心,此例一开,英国政府以后会进一步征收其他税收,于是,便以在英国议会无殖民地代表参加为由,宣称英国政府无权向殖民地人民征收印花税,从此便开始了北美殖民地的反英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后在1781年颁布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宪法第1条第7项便是有关税收法定的规定。美国宪法同时规定了现代宪政的几项基本原则,如权力分立、权力制衡等等。可以说,美国宪政民主建设是从因限制政府税收权而展开的,或者说是税收实际上成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启动的基本动因之一。

回顾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我们也同样会发现,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直接起因亦是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课征新税而引起的。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时,法国经济已经是危机四伏。为解决政府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开征新税,从而引发与三级国民议会的冲突,结果导致国王出军队镇压国民议会。以法国第三等级为主的巴黎各阶层市民为保存国民会与国王展开斗争,由此揭开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大革命胜利后,同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其中14条规定:“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法国现代宪政民主建设的一二百年的历史。在随后一两个世纪中,法国宪政民主演变的整个历史也是围绕着税收与国家主权者的权力范围这一主轴而展开的。

法定行政程序微探 篇12

有学者通过对行政程序类型的划分来体现法定行政程序的概念。以行政主体是否有裁量权为标准, 可以将行政程序划分为羁束程序和裁量程序, 前者就是法定程序, 即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必须遵守的程序, 而不可依照裁量权进行选择适用, 遵守程序在这里是决定行政行为效力的要素。还有的学者认为法定程序是相对于意定程序而言的, 这是根据法律依据的不同做的类型划分。法定程序是指由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的程序, 而意定程序是指由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的, 或者由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自己规定的行为程序。

以上这些对法定程序的理解还只是初步, 要对法定程序有一个真正透彻的理解, 必须明白法定程序中的“法”是什么? 虽然很多学者在研究法定程序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 但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第一种观点认为“法”仅指法律和法规。法律、法规规定了的即为法定程序, 行政行为必须遵循。

第二种观点认为“法”还应该包括规章, 持此观点学者的理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参照行政规章; 依据《立法法》, 规章亦属行政行为的依据。所以主张把行政规章规定的程序纳入法定程序的范围。二是在实践中, 行政程序法规范在行政规章中大量存在, 而我国学术领域也将规章视为行政法的渊源, 因此不应排除规章规定的行政程序。

第三种观点讨论的是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能否成为法定程序的依据。反对者认为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主体、形式、效力考虑, 规范性文件具有临时性质, 所以其不适宜作为法定程序的渊源。赞成者认为, 当前我国存在大量行政规范性文件, 而出于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避免规范性法律文件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而又不受法定程序约束的情况, 其应是法定程序的依据。

笔者认为法定程序的依据应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 对法律、法规、规章在这里无须赘述, 但需对将规范性法律文件纳入其中的理由做简要说明。这里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00 年出台的《立法法》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定。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 有权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主体很广泛;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大量出现与行政权扩张的关系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行政主体权力扩张的表现和积极行政的需要, 因此行政规范性文件数量之繁多可想而知。基于上述的现实情况, 行政规范性文件能否作为法定程序的外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和法律、法规、规章相比, 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没有立法性质, 但其在实质上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反复的适用性, 也具有行政立法的一般表现。这也就是说虽然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法律效力的等级较低, 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对行政主体的确定力和执行力, 因此包含在行政规范性文件中的程序规则, 行政机关也必须遵守。但这里也存在一个矛盾, 对行政机关有利的规范性文件有时将会成为行政机关为自己行为开脱的理由和依据。

还有学者认为不应当把法定程序的“法”局限在具体的法律规定, 符合法律精神的原则也应包括其中。笔者认为, 虽然法律原则体现了法律的精神主旨, 与行政程序法律原则相悖的行政行为是违法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但实践中没有太大可行性。没有一个直接适用法律原则的标准, 适用结果往往会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法律原则作用, 应加强对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提炼, 将其内涵法律化而不是直接适用。

摘要:法定行政程序这个概念普遍存在于我国当前的立法规定之中, 无论遵守法定程序还是追究违反法定程序的责任,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定程序。围绕着法定行政程序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本文主要围绕当前我国学界有关于法定行政程序内涵的理论进行分析、梳理。

关键词:法定程序,程序本位,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朱维究, 王成栋.一般行政法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3]崔卓兰, 季洪涛.行政程序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4]张世坤, 罗树志.行政程序违法及其法律后果—一个比较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2.

[5]章志远.法定行政程序的扩张性解释及其限度—最高人民法院6号指导案例之评析[J].浙江社会科学, 2013.

变更法定代表人手续 篇13

一、办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二、办理需提交材料

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变更登记附表——法定代表人信息》(公司加盖公章);

3、《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应标明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办理事项、权限、授权期限。

4、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提交原任法定代表人的免职证明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证明;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或其他任免文件等,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签署(应当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表决方式),董事会决议由公司董事签字。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董事会决议(由公司董事签字)。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书面决定(加盖公章)或董事会决议(由董事签字)。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的书面决定,董事会决议(由董事签字)或其他相关材料。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变更法定代表人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变更涉及公司章程修改的,还应提交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决定以及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决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股东会决议;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由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股东大会会议记录;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签署的书面决定。国有独资公司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

7、公司营业执照副本。

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姓名涉及公司董事变动的,应按《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备案提交材料规范》同时提交相关备案材料,相同的材料不必重复提交。

注:

1、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公司申请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适用本规范。

2、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改姓名的,提交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无需提交第4、5两项材料。

3、《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变更登记附表——法定代表人信息》、《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可以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企业登记网》(http://qyj.saic.gov.cn)下载或者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

4、提交的申请书与其它申请材料应当使用A4型纸。

以上各项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公司签署,或者由其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加盖公章或签字。

5、以上涉及股东签署的,自然人股东由本人签字;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依法进行核实。

三、办理程序

申请——受理——审核——决定

四、办理期限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领取营业执照。

五、收费

有限公司法人变更流程

2016-06-03 17:37 来源:法律教育网整理纠错 | 打印 | 收藏 | 大 | 中 | 小

分享到:

(一)公司更名变更公司名称所需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

3、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4、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

5、公司章程修正案或者新的公司章程;

6、字号查询证明或者上级登记机关出具的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

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二)公司变更登记变更公司住所变更公司住所所需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

3、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4、公司章程修正案(法定代表人签署);

5、新的公司住所证明;(租赁合同和相应的房屋产权证明)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三)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所需材料:

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2、同意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任职情况的股东会决议,由全体股东签字,法人股盖章,日期的地方盖公司公章

3、新法定代表人、任职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工商局提交上述4条资料以及旧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

5、领取新营业执照注意:

1、变更法定代表人需要刻法人章,刻法人章所需资料见附件一

2、变更法定代表人需到质监局和税务局做变更

(四)变更经营范围变更经营范围所需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

3、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4、公司章程修正案(法定代表人签署);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五)公司类型变更公司类型变更所需资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3、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

4、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5、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

6、公司章程修正案(法定代表人签署);

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变更法定代表人: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备案)登记申请书》(原件1份)(本表)(由新任或原法定代表人签名)

2、企业申请登记(备案)委托书(原件1份)(可在本表内填写)

3、经办人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验原件);由企业登记代理机构代理的,同时提交企业登记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须加盖本企业印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

4、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提交原法定代表人的免职证明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证明原件(见说明5)

5、新任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验原件)

6、法定代表人信息(在本表内填写)

7、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变更法定代表人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1份,验原件)

8、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原件)和全部副本(原件)

9、变更法定代表人涉及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变动的需提交相关任免职文件(原件)

(二)变更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4】 公司变更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变更事项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复印件。

4.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决定(变更登记事项涉及公司章程修改的,提交该文件;其中股东变更登记无须提交该文件,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由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署的股东大会会议记录。

◆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签署的书面决定。

◆ 国有独资公司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

5.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6.变更事项相关证明文件。

◆ 变更名称的,应当向其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名称超出登记机关管辖权限的,由登记机关向有该名称核准权的上级登记机关申报。

◆ 变更住所的,提交变更后住所的使用证明。

◆ 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提交原任法定代表人的免职证明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证明及身份证件复印件;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改姓名的,只需提交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

◆ 减少注册资本的,提交在报纸上刊登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变更登记。

◆ 变更经营范围的,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有关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的复印件。审批机关单独批准分公司经营许可经营项目的,公司可以凭分公司的许可经营项目的批准文件、证件申请增加相应经营范围,但应当在申请增加的经营范围后标注“(限分支机构经营)”字样。

◆ 变更股东的,股东向其他股东转让全部股权的,提交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提交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文件;其他股东接到通知三十日未答复的,提交拟转让股东就转让事宜发给其他股东的书面通知;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划转股权的,应当提交人民法院的裁定书,无须提交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和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文件;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划转国有资产相关股权的,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关于划转股权的文件,无须提交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

◆ 变更股东或发起人名称或姓名的,提交股东或发起人名称或姓名变更证明;股东或发起人更名后新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上一篇:五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复式统计表苏教版下一篇:怎样处理早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