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阅读发言稿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学习爱阅读发言稿(精选8篇)

爱学习爱阅读发言稿 篇1

王虹霞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学科教学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以下是我对课外阅读的一些看法: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我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做到如下几点:

一、家校配合最重要

家庭是学生读书的一个重要场合。如果教师只重视在学校读书而忽视家庭的培养,学生同样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从一年级学生入学时,我就对家长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并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还要求各位家长在家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一个爱读书的家长,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还带孩子走进图书馆,和孩子一起看书,让孩子在书籍的海洋里尽情的吮吸营养。

二、从任务到自主阅读

诱读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我在教学时发现,一小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前读过书,但更多的学生却没有接触过课外读本。于是,我把读书做为每天的作业,要求每天读书十五分钟,并且记录阅读日记,每天记录的内容为:阅读题目、阅读时间、家长签字,学生在阅读中既达到了拓展阅读的目,还让学生在课外识字。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境。如果说兴趣是影响阅读的内在因素,那么氛围就是外在因素。对于教师来说,要舍得花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能够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对于家长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条件允许,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保障和激励他们与课外阅读“零距离”。

教学中我把课间与课前、中午时间规定为读书时间,还经常抽出课堂时间定为读书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接触书的时间长会让学生爱上阅读。

四、推荐读物,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将会出现诸多的偏差。如果说一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精美的绘画读本,那么二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针对班级的阅读基点充实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不定期为学生开出自助书单,指导学生针对自身阅读面,去书店酌情考虑筛选书目。为低、中段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为学生筛选的阅读书目要呈现阶梯状和文化层次上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在吸纳的同时,“心根”才越发丰盈。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读物。

学生的年龄大小不同,他所喜欢的读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才能迅速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的学生尽管他们对故事的内容,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像力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期间要及时为学生推荐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如《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猪唏哩呼噜》、《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十万个为什么》、《爱的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其阅读的欲望就在此点燃。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然而,由于学生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便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如《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等,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

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

故事大全》、《现代背诵散文选》、《唐诗三百首》、《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精选》等让学生阅读的兴趣得以充分扩张。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课外阅读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

3.配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教师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高年级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选出来的,就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如《草船借鉴》一课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名著——《西游记》;《田忌赛马》选自《孙子兵法》;《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打虎》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如果老师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就能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唤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五、开展活动,不断激励深层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一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尊重、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经常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其兴奋点,并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或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执观点,让美好的时光在书海中浸润墨香,让如歌的岁月在交流中滋养精神。

1.读书伴侣,畅谈抒发。

学生们有了对书籍的独特感受,他们多么渴望有人听他诉说,和他分享快乐啊!有的甚至在梦中还想着所读的故事。于是我开展了“读书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班上找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结成“读书伴侣”,要求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读相同的几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各抒己见,看着他们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思考、见解,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忧伤,我便暗自庆幸:多亏我关注了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的心灵之舟扬帆远航!

2.开故事会。

定期举办课件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

3.知识竞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出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效果。

4.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活动正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最佳手段。每隔两个星期,我们就要举行一次与学生读书密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名人传记时,我们组织“走近名人,剖析你我”,读《三字经》、《弟子规》,我们举行“古代经典共吟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为厌倦者敲响了警钟,他们在比较、学习中找到了动力,让读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畅游书海

1.让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

古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其实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养成动笔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不停地进行强化巩固。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分以下几步来施行:

(1)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正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动口时也动起手来。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让学生及早掌握生字,又有助于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在初读结束后进行交流反馈,尽早扫清阅读障碍。

(3)在精读文本过程中,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反复诵读,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4)学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把文章中精彩的语句摘录在笔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生动语句等。这也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这样的四步落实下来,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畏惧阅读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课堂上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高了,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

2.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有些课文内容虽然浅显,但是有些词句内涵却非常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阅读可以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走进我们;阅读让我们记住历史和时间„„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大力支持,社会的无限关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激发

爱学习爱阅读发言稿 篇2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 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 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 每天出去载客, 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个严重的哮喘病人, “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 不但巨大, 而且让人揪心般地难受。每晚, 我躺在床上, 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 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 声音攀上楼来, 钻进窗内, 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 不知怎么心血来潮, 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 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 毫不连贯, 毫无乐感, 听在耳里, 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 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 弄得精神不振, 心情烦躁。我想, 是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了。

但临到他们的门口, 我又犹豫了, 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声?可楼下的那个住户, 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 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 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 我决定搬家, 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 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 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 诉说了我的苦衷, 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地听着, 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 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地点点头, 说:“好吧, 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 感受一下。”

我在朋友家里待了一个小时, 这里的环境确实幽静。但一个小时后, 人们陆续下班回家, 嘈杂开始显现。最要命的是, 隔壁的阳台上, 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 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 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 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 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 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 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 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 羊刚扑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 说:“你错了。他是说, 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 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 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 同时我听到, 有一位妇女, 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 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 那男孩说的, 仍是“羊刚扑倒在地”。

朋友问我:“如果让你住在这里, 每天听到这样的声音, 你感觉如何?”我直摇头, 实话实说:“受不了, 不但声音太吵, 而且他怎么学都学不会, 听着都被他急死。”“但是, 在我的耳朵里, 这孩子的声音简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不但我有这样的感觉, 住我们这栋楼里的人, 都有这样的感觉。”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 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 一出生就又聋又哑, 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 不但抚养他, 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 我的邻居就开始教他说话。我们都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我的邻居锲而不舍, 坚持每天教他。到他5岁的时候, 有一天, 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 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 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 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 你说这怎么不让人激动?所以从那以后, 我的邻居更加认真地教他说话。我们这栋楼里的住户, 都觉得这声音就是美妙的音乐。”

离开朋友家的时候, 朋友说:“你听这孩子的声音, 很刺耳, 很不舒服, 那是因为, 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 很动听, 很欣慰, 那是因为, 我们是用爱在听。只要学会用爱去倾听, 这世间的许多声音, 都是美妙的音乐。”

朋友的话, 在我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是的, 如果用耳朵去听, 这世界, 有许许多多的声音, 有动听的, 有刺耳的, 有美妙的, 有聒噪的, 这些声音尽皆入耳, 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 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 这世界就只有一种声音, 那就是, 美妙与和谐, 让人觉着欣喜和欣慰。

(选自《温暖一生的95个处世故事》, 付方方主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 有改动)

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 其生命从最初就是极为不幸的。但在后天的努力之下, 她拥有了健康乐观的心灵, 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感官去享受生活。她学会了用爱心拥抱生活, 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和《享受生活》一样, 本文宣扬的是用爱去理解世界, 感受生活。它告诉我们:用爱倾听, 就能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换个角度, 用爱心对待一切, 就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鉴赏空间

[读有所思]

阅读全文, 说出“我”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 并谈谈怎样才能做到用爱心去倾听。

爱发言就是爱自我表现吗 篇3

我爸爸妈妈在沿海城市工作,从小我跟着姥姥长大。姥姥是县实验小学的一名特棒的老师,不仅老师们尊敬她,同学们也很喜爱她。每个新学年开始时,许多家长都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孩子弄到姥姥的班级里。我虽然与姥姥带的班级错几个年级,但有姥姥这棵“大树”罩着,在学校也很是引人注目。姥姥从小就教育我要踊跃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之我天性好动,性格活泼开朗,所以,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演讲、书法、命题作文等比赛啊、文艺表演啊,我都会报名参加,还经常拿到名次。通过这些活动,我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学们跟我的关系也处得很好,走在校园里会不时有人和我打招呼。每当这时,我的自我感觉就好极了,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

承认。

在学习上,我的表现也很受老师的喜欢。记得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新调来一个语文老师,虽然她长得很漂亮,但同学感觉她比较强势,都有点怕她。有一次,她给我们上课,讲了一个“3×8=23”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买布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只给二十三文钱。而卖布的说,三八是二十四,得给二十四文钱。颜回见状就说买布的算错了。买布的指着颜回鼻子说:“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两人为此打赌,买布的说:“我错了输上我的头。”颜回说:“我错了输上我的冠。”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呐!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接下来,美女老师提问:为什么孔子判颜回错了呢?不知是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真的回答不上来,还是有意为难老师,没有一个同学发言,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我见老师非常尴尬地站在台上,心里真的为老师感到难过。情急之下,我突然站起来回答:“孔子判颜回错是故意的,他如果判颜回错,不过输个冠;而如果判颜回对,就得要买布人的一条命。”老师肯定了我的回答,然后问我叫什么?我报告了我的名字,她竟然说:“你就是珊瑚啊。”

从这件事上我得到一个启发,无论老师在课堂提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踊跃发言,哪怕答错了,说明自己在认真听课、在动脑子,更主要的是对老师辛苦教育的尊重。从此,在各种公开场合我都努力争取发言机会,还不时把自己的感想或疑问记下来,要么上课提问,要么课后弄懂,许多老师都喜欢我这种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可是自从上高中之后,我突然发现,这种爱发言的习惯不仅没有给我带来自豪和荣誉感,反而让我苦恼不堪。就拿上英语课来说吧,老师特爱提问,可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的那一幕竟然再次出现在英语课堂上。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同学们要么低头不语,要么就东张西望。这时候课堂上静极了,弄得老师也挺难堪的。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老师对我勇敢“救场”的行为很是赞赏,每当提问遭到同学们的“冷待”时,总是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我也很配合老师,总是大胆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说实在,有些时候对于老师的提问,我也有不完全理解而仓促回答的情况,因此难免有答错的现象出现。尽管老师会一边表扬我的学习态度,一边会顺着我的话,说出正确的答案,可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却让我非常难受。有的说“答错了吧,谁让她爱出风头啊”“这就是爱表现自己的下场”等等。到后来,老师一提问题,全班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全朝我一人看,弄得我心里挺难受的。为此我很苦恼:难道认真配合老师教学、勇于表现自我是一种错误吗?

心理分析

首先需要告诉石珊瑚同学的是,表现自我绝对称不上是什么错。这世上如果没有了“表现”,就没有了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甚至没有了人类历史的延续。万里长城和金字塔,哪一个不是民族智慧的表现?

人的成长和历史一样,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我们需要体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承认。不过每个人选择的“表演”方式不同,有人选择说话,有人选择写作,有人选择歌咏,有人选择行动,有人选择沉默……

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压抑和束缚,我们的民族在“表现自我”这点上,还不是太能“放得开”,大家一向以“谦虚”为美德,不习惯大大方方、直截了当地“宣扬”自己,同时也对他人的“争强好胜”之心存有非议。此外,缺乏足够的自信与胆魄,也是我们许多人不敢表现自我的重要原因。

据说,以前在中美中学生夏令营里,中国中学生最不能适应的一点就是每个人必须处处表现自己。你如果没有或不肯拿出一点真本事来,那就请“一边待着”;一旦你自谦“才疏学浅”,即使你有这方面特长,美国学生也会弃之如履,他们可没兴趣劳神费力去了解你的“庐山真面目”;于是你只能一次次地失去沟通交流的机遇。可见,大胆表现自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现在有许多人都因自己的“谦虚过度”错失良机而后悔不已,石珊瑚同学,你难道还要重蹈他们的覆辙吗?

心理调适之策

不过,光有“敢于表现”这一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善于表现”。

一是“敢于表现”要把握一个度。所谓“过犹不及”,不要让他人感觉自己的表现欲过强,否则他们就会轻视你,甚至看不起你,因为他们会认为你是为表现而表现,是在“弄虚作假”“哗众取宠”。曾经有位女孩子,以前过于文静内向,为突破自己的羞涩拘谨性格,她一改以前的行为模式,遇事放肆地大笑、高声的哭叫、抢着发言、与男生开过分的玩笑,表现得过于外向,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青睐。然而大家都觉得她太假了,连以前的知心朋友都不敢再接近她,弄得她比以前加苦恼了。所以人要表现自我,还是以大方自然、真诚坦然的方式最好。

二是“敢于表现”的关键在于给别人表现自我的机会。我们知道,历史其实就是人类持续的自我表现。而每个人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是“爱表现”的,这是人类智慧和理性的象征。人们讨厌或反感的是那些自私的、只顾自己而不给别人表现机会的表现自我者。如果某人经常以自己为“主角”,把他人当“观众”,则这台戏是唱不久的,别人可能会拆你的台、冷你的场,让你孤零零地唱“独角戏”。试想,你连一个观众都没有了,还表现给谁看呢?

三是“敢于表现”还有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问题。如果分析的结果是自己的问题,就要注意把握这个表现的技巧和尺度,如果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原因,除了要求老师改进课堂教学外,自己也可以变通表现自我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来改变。因为通过积极配合老师,你的学习成绩的确进步了。

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 篇4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三爱”指的是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现如今,在总书记的号召下,这种风气正在盛行,这种理念正深入人心。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如何做到爱祖国呢?周恩来总理说的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爱国,我们首先应从爱学习开始。学习,是我们学生最大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地去完成,这样逐步达到最终的目标。当然,现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不要骄傲,因为需要我们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有你耐心主动学习,用心学习,我相信只有你迎难而上,认真地去做了,那也就是爱学习了。

劳动,它是我们创造一切的源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的。然而,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不懂得劳动的辛苦。那什么是同学们该学会的劳动呢?在学校里,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丢进垃圾桶、教室地板脏了扫一扫拖一拖、黑板脏了擦一擦。在家里,帮妈妈洗洗菜、刷刷碗、扫扫地、叠叠被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就是劳动。劳动最光荣。

爱学习,爱劳动,努力进取。勤俭节约是我们小学生所能做到的,也是爱祖国的最后表现。我们爱祖国,就从爱学习、爱劳动、爱勤俭节约做起吧。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二年级

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 篇5

田坝小学五年级 邓亚丽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小学生道德的基本要求。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做到“三爱三节”。

首先是爱学习。人们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努力读书,长大以后失望和悲伤都是徒劳的。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学习。因为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学习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学习只要有进步就好,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一年就会进步„„

在爱学习的同时,还要热爱劳动。我们都知道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劳动是生存之本。作为现在的我们,首先应该在校园里好好劳动,在生活中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要时刻谨记懒人无论在哪里都不会成功,无论在哪里都会被人嫌弃。此外在劳动中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对服务行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相处,要学会礼貌、谦虚。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热爱我们强大的祖国。我学过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那时候中国弱小不堪,我憎恨英法联军,更憎恨日本人,他们毁掉的不止有整个宏伟的建筑,更重要的是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啊!不过现在中国强大了,连美国都得让我们三分。但我们永远忘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那段悲伤惨痛的历史,爱祖国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现行应该先做好爱学习、爱劳动。当然,我们也应该树立爱祖国的信心,我们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效哺育我们的祖国!

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 篇6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坚信只有心系祖国,才会健康成长!

同学们,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首先从爱我们的家乡开始。看!我们身边,一条条道路更加宽阔,一幢幢住宅拔地而起,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今天,爸爸妈妈们辛苦劳动,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出力流汗。明天我们这些家乡的孩子,将接过父辈肩上的担子,去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当然,作为学生我们更要做到爱学校。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学习,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热爱学校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切近的行动。

在课外阅读课上播撒爱的种子 篇7

一、初读,小组成员分享感受

第一,“读”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很特别的书。(出示封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书名:《俺爹俺娘》。人物:爹、娘。两位老人的共同点:农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像刀刻的一样,爹的倔强、娘的慈爱。)

第二,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好奇、疑问,与小组成员共同去翻翻这本书,看看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初读后的发现、感受,组长汇总组员的想法,在全班汇报。接着,我播放以此书为素材拍摄的纪录片片头曲,并深情叙述:“这是著名摄影家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照片集。作者在序言中这样写——在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山区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住着俺的爹娘。他俩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72年。俺把镜头对准了俺爹俺娘,记录了他俩30年间的生活片段,真实、质朴,影印出一个个真情瞬间,编织出一段两个世纪老人平平常常的故事……1998年,焦波的这本书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类贡献奖。可以说,这是一本每一个游子都应该带在身边的‘情’书。”

二、再次阅读,深入体会

书中的一张张照片,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两位老人的平常生活里,我让学生再次阅读《俺爹俺娘》,找到最打动自己的一幅照片,用心欣赏照片,细细体会图片配文。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全书一百多张照片,有一大半都是俺爹俺娘的合影,老师这儿也精选了几幅,大家看看,哪一幅照片最打动你呢?请大家选择一幅,仔细观察爹与娘的动作、神情,看看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师:生活中,你见过像“俺爹”“俺娘”这样的人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之间类似的动人片段。)

三、追溯的创作背景,唤起感恩之情

在讨论过照片后,我指导学生追溯这部摄影作品集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体会作者的心声,如作者焦波为爹娘拍了多少年照片?他为什么拍了这么多年,拍了这么多张呢?在学生体会了整个作品集的内涵,心中对家人的感激之情被激发后,我趁热打铁,适时引导学生动笔表达,抒发情感。

师:读到这儿,我想你们一定想说些什么,也许是对作者,也许想对照片中的爹娘或者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还等什么呢,快写下来吧!

从爱老师开始爱学习 篇8

后来,这位深受儿子喜爱的数学老师怀孕休假,代班的是年轻的小徐老师。家长们纷纷议论,让一个这样年轻的老师来代课,不是对孩子们不负责任吗?儿子和同学们的心情也不免受到了家长们言论的影响。一次在校园里,小徐老师和我们擦肩而过后,我由衷地赞叹:“年轻真好,看你们徐老师,活力四射啊!文滔,恭喜你,你有机会感受年轻老师的冲劲儿了。”我只想用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所有的老师都有他个人的魅力。美好,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是否能有心留意?是否能慷慨地给予肯定?

我喜欢大张旗鼓地“宣扬”我所了解的老师的优点,文滔也从不吝啬他对老师的佩服和欣赏,老师的魅力常常就在他眉飞色舞间花样绽放——

“王老师好狂啊,我们这个‘矛’字一撇老忘,他就把这一撇拉得很长很长,还说,要是谁还忘记,就从黑板这头拉到那头。”

“唐老师是说话算话的,这事过去好几天了,我们都以为她忘记了,哎,今天她提出来了,太突然了,太激动了!”

“嗨,逃不过曹老师眼睛的,我漏的那页作业,曹老师‘不怀好意’地说:‘哼哼,小子,想逃过我的法眼?…

可爱的孩子从心底里崇拜每位老师,当然,对老师的有些做法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对于这些孩子认为不对的事情,我会和文滔分析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说这话做这事儿时的背景是什么?分析来分析去,我们就会帮老师“辩解”:换位思考,老师也有他的道理;或者,老师也是人呐,没有喜怒哀乐?那岂不是假面人!有时,看到文滔把某老师的话奉为“圣旨”,我会毫不客气地“打击”:“凡事有两面性,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神,警惕!你别崇拜过了头哦,有一种情感叫盲目崇拜,那可是很危险的——蒙蔽双眼,失去判断。”我危言耸听。

文滔回击:“这还要你说?我也在找这位老师的缺点啊——可惜,暂时没找到!”

哈哈,我乐了!

上一篇: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下一篇: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