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补充句子(推荐10篇)
1、春雨像()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比喻句)
4、高梁()脸、稻子()腰。(拟人句)”,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
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
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关键词:语境解析,基础日语教学,完成句子,偏误分析
语言无论产生、演变或是发展, 还是进行信息的传递、接收或加工, 总是以语境为前提, 并受其影响和制约。[1]日语是日本岛国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单一民族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语言, 对语境依托程度相当高。近年来, 虽然有不少有关日语语境方面的研究, 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关于如何将语境解析切实地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中的研究并不多见。笔者以日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完成句子”的偏误分析为例, 结合问卷调查, 了解日语学习者语境解析意识, 尝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加入语境解析, 减少因语境不存在等原因而产生的误用, 增强教学效果。
一、日语中的语境
语境可以理解为言语环境, 也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实际上不再仅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 而是要将其与词汇、句子及语篇联系起来理解。语境还可以理解为情景语境, 还包括历史文化语境[2]。语境受诸多客观因素, 例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 以及主观因素例如说话人本身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性格、处境、心情等影响[3]。语境可能使话语产生潜台词, 就是潜藏的台词、无声的台词, 即说话人没有明确说出, 听话人通过心理推断去理解的深层含义。例如日本人常说“暑いですね” (很热啊) 。如果说话人是在室外, 则可能是在描述天气;如果是在室内, 那么他可能是在描述天气, 也有可能潜台词是请求听话人开窗。听话人通过心理推断去理解其含义, 可能会做出回应说“そうですね (是啊) ”, 表示对所描述的天气状况表示同感, 也可能领会到潜台词做出回应“窓を開けましょう (我来开窗吧) ”。日语语义微妙、富于内涵, 日本人说话含蓄、不直截了当, 真实意图往往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解析。离开了语境, 一个孤立的语言结构只是具备表达不同意思或功能的潜力, 供说话者选用。只有在实际运用中, 在具体语境的制约下, 才能确定语言结构中所包含的真正意思。
日本人基本上存在回避将自己的意见语言化的倾向, 他们不采取断定性词语, 而是多用间接性表达。这种表达方式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特点:不直接说「ノウ」、省略主语、省略语的使用、句末决定论、爱用「自発」「受身」及语言的多义性等[4]。
二、基于“完成句子”偏误分析的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
日语学习者往往把背单词和语法作为提高日语的唯一有效方法。在备考日语专业四八级或国际日语等级考试时, 盲目地到书店买来一大堆听力、文字词汇、语法、阅读等题库埋头做, 一旦做错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语法不懂、词汇量不够等原因, 很少有日语学习者认为是和语境解析不足有关。
日语专业四级考试自2005年开始新设了“完成句子”这一题型, 提供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子, 要求在不改变现有句子的前提下补充完整, 每句包含一个语法要点。该题型的答案并非唯一, 所以日语学习者可以根据想象的场景有不同的答案, 重点考查日语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笔者要求本校日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共65名学生试做2005年至2012年真题中80个完成句子, 批改了之后要求他们对这一题型的偏误进行自我分析, 笔者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结果如下表:
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日语学习者对完成句子的偏误和障碍的自我分析中, 认为语法意义不懂的人数最多, 有42人, 高达65%, 其次是认为词汇量不够的有11人, 其他原因有10人, 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没有人认识到不了解语境也是造成没能准确完成句子的重要原因。日语学习者对语境解析意识的不足反映出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缺少语境的导入。
笔者对65名学生所完成的80个句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发现, 有16个句子的准确率最高, 达到87%。例如: (1) もしもし、留学生の王ですが、山田先生は_____ (2005年) 。学生大多填写“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或“ご在宅でしょうか。” (2) お忙しいところを_____ (2007年) 。学生基本上都填写“お邪魔して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おいでくださって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而有5个句子的准确率最低, 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得分。例如:仕事を探すのがこんなに難しいとは、_____ (2012年) 。句子关键语法点是とは, 其实就是と与は的复合使用, 其中と一般表示内容, 但复合在一起一般后面要用在疑问和否定的场合, 所以应该填“思いませんでした” (没想到找工作这么难) 等。很多学生虽然知道考点, 但对语言使用的场景考虑不够充分, 填的是“思っています”或“考えています” (认为找工作很难) , 不能得分。
其实, 无论是这16个高准确率的句子, 还是另外5个准确率最低的句子, 其语境在日常生活表达中都常见。只是我们在教授这些知识点时, 缺乏语境的导入, 学习者学了之后不知道在哪儿可以用, 怎么用, 使得原本接触机会较多的场景因教学中语境知识结合的欠缺而失去语言表达操练的机会。
三、关于基础日语教学中语境解析的实践和思考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母语知识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二语或外语习得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母语的干扰, 形成母语迁移现象。外语学习中语境知识的最大化是使母语发生负迁移最小化的主要手段, 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效结合是提高外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语境知识补缺与外语听说读写密切相关, 为如何看待外语的听说读写提供了新视角[5]。
基于上述理论, 笔者尝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进行语境解析的实践。首先, 在讲解历年的专业四级考试中完成句子的例句时, 采用语境再现等方式, 让学生自我发现, 纠正偏误, 找出最合适的表达, 培养学生的语境结合意识。然后, 设计了10个完成句子, 包括日语中典型的用法和意义非常复杂、且有某些相似之处, 极易造成学习者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它们之间的辨析困扰了许多日语学习者, 通过语法讲解好不容易掌握了, 可一要用的时候, 就犹豫该选用哪一个。以「ている」和「てある」的辨析为例。
例如: (1) 彼は手紙を書いている。/他正在写信。
(2) 手紙は書いてある。/信写好了。
(3) 今5時だから、銀行はもう閉まっている。/现在已经5点了, 所以银行已经关门了。
(4) ドアが閉めてある。/门关了。
在以上的例子中, (1) 和 (3) 使用的「ている」构成的是进行体和结果体, 而 (2) 和 (4) 中使用的「てある」构成的是存续体, 在这里所使用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结果多是眼前能看到的, 如「おく」「ならべる」「書く」「開ける」「掛ける」等。
首先, 两者所构成的句型不同。「ている」构成的句式多为「自動詞+ている」。「てある」构文的最大特点是, 虽然主语是动作对象, 但是极少用自动词, 而多用他动词。如: (5) 電気がついてある。 (×) /灯开着。 (6) 窓があけてある。/窗户开着。其次, 两者给人的感觉不同。「てある」是针对动作对象而言, 句子主语一般是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动作者本身不出现在句子当中, 但可以让人感受到动作者的存在。而「ている」使人感觉不到动作者的存在。而且用「てある」时, 含有被动的语气, 如: (7) 「電灯がつけてある。」表示有人将电灯打开了, 所以“电灯现在开着”。最后, 「てある」表示的状态常常是为将来所做的某种准备。而「ている」没有这种意思。如: (8) 電気がつけてある。/灯开好 (在那儿) 了。 (9) お湯が沸かしてある。/开水已经烧好 (放着) 了。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想象或有条件的话可以创设语境, 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如果你看到的是“他”, 要描述“他”的状态, 则可以选用 (1) ;如果你看到的是“他”写的信, 则可以选用 (2) ;同样的道理, 你如果想要描述眼前的景象就选用 (4) , 如果不是, 而是推测的结果则选用 (3) 。在结合语境解析的教学之后的巩固练习中, 正确率达到了100%, 表明语境解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学习日语入门简单, 提高很难。入门时, 基本都会饶有兴趣地在生活场景中不断练习, 甚至会因在日剧中听懂了一两句寒暄语而兴奋。可渐渐地随着学习的深入, “哑巴日语”“中式日语”的出现比比皆是, 进而失去学习日语的兴趣。所以, 在探索基础日语教学方式时, 应注重采用语境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境结合意识, 缩短课堂与实际使用的语言之间的差距, 使得学习不再是生搬硬套, 学了就能用, 而且用得恰当, 增强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西槙光正.语境与语言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 (04) .
[2]刘世生, 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唐晓红.以心传心的语言——从日本语言的暧昧性看日本文化[J].日语知识, 2012 (12) .
柯志清华中师大一附中高级教师,数学备课组长。湖北省教育学会数学会员。湖北省民盟“烛光行动”指导教师。武汉市武昌区高中数学教学指导组成员。
一、《考试补充说明》解读
与湖北省2008年数学科《考试补充说明》相比较,2009年的《考试补充说明》除了对2008年《考试补充说明》的个别字词进行了调整,对题型示例的例题进行了增删外,没有其它的变动,仍然是由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控制、题型示例五个方面构成。
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明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数学科(湖北卷)的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为依据。
命题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既有利于推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命题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中学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湖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仍不使用计算器。
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与2008年试卷结构相同:全卷共21道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空,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必须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全卷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解答题共6小题,共75分。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0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0.70之间(包括0.40和0.70)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0以下的题为难题。
二、《考试补充说明》的启示
湖北省2009年《考试补充说明》数学科(湖北卷)的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为依据。《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是对高考数学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而湖北省2009年数学科《考试补充说明》是针对湖北教育实际所做的操作性更强的具体规定。《考试大纲》与《考试补充说明》是高考法规性的文件,明确提出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对于要考的知识点考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考试补充说明》,明确考查的内容、要求、热点、重点和难点,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和效率。
启示一:2009年试题将延续2008年试题风格,考查目的、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基本保持不变,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宗旨不会改变,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的重点不会改变。
启示二: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数学学科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等特点,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启示三:要注意回归课本,浓缩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课本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符号上的表达也是统一的。同时,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即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因此,建议考生必须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启示四:要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注重思想方法的领悟,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要注意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总结、归纳及熟练运用。力争做到:
知识系统化。要抓住知识的结合点,从中提取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方法常规化。即把握通法通理,在通法通理上反复练;对于技巧性强的方法,应尽力挖掘其推广应用的空间。
问题模型化。对每一块有哪些重要题型和典型方法要心中有数,了解这些典型方法怎样应用,不同的情景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思维多向化。注意逆向思维、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
启示五:重视应用,适度创新。应用与创新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几年,高考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应用性和创新型试题的分量,不论是在题型创新还是在应用创新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复习中应加强对这类题型的分析与归纳,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提高自己对该类问题的处理能力。
启示六:通过对题型示例的例题的难度分析与研究,针对自己的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好位,最大限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启示七:《考试补充说明》强调高考既注重对考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考查,又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调整心态,不急功近利,提高做题的规范性和应试水平。
1.你为什么不听老师的话?
2.你为什么不开大声一点呢?
3.你为什么非要插手?
4.你为什么不问他本人?
5.你为什么老是咬指甲?
6.你为什么不选一个更好的作文题?
7.你为什么不休几天假?
8.你为什么还不交作业?
9.你为什么想知道那件事?
10.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11.你为什么总是挺而走险呢?
12.你为什么对邮票有兴趣?
13.你为什么这么激动?
14.你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
15.你为什么一个人去呢?
16.你为什么不在美术馆展出你的画?
17.你为什么停下来?
18.你为什么不参加运动会?
19.你为什么趴在地上?
20.你为什么不现在洗澡呢?
21.你为什么没有打电话给我?
22.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23.你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
24.你为什么不喊我?
25.你为什么在我房间里?
26.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27.你为什么对他们好?
28.你为什么这样急呢?
29.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1. 人生如梦,梦回皆是浮云。
2. 人生如梦无常,流年似水有痕。
3. 人生如梦,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4. 人生如梦,是谁在梦中辗转难眠。
5. 人生如梦,到头来都会灰飞烟灭。
6. 人生如梦,如落叶再美也只活一季。
7. 人生如梦一晃而过,得一知己足矣。
8. 人生如梦,过眼云烟,虚无缥缈,轻薄翼纱。
9. 人生如梦,始终都逃不过当局者迷的悲哀。
10. 人生如梦,或一朝一夕,或支离破碎,或苦苦相思。
11. 人生如梦,再多的得与失,终究不过浮梦一场。
12. 人生如梦,几度春秋,不过幻眼云烟,何不一笑而过。
13. 人生如梦,爱情是梦中之梦。
14. 人生如梦,梦里梦外皆是空。
15. 人生如梦,时光匆匆去也!
16.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7. 人生如梦,岁月匆匆。悠悠亘古,百年孤独!
18. 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
19. 人生如梦起起落落踏实认真。
20. 人生如梦,梦醒了,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21. 人生如梦,总有人失眠。人生如戏,总有人笑场。
22.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醉醒两重重。
23. 人生如梦,何须当真!
24. 人生如梦,许一场清欢。
25. 人生如梦,付一叹一笑间。
26. 人生如梦,梦醒后,彩虹依旧。
一、截止时间:
1.报名截止时间为5日中午12:00;
2.准考证回复截止时间为6日中午12:00。
二、笔试:
1.领取准考证时间为7日9:00—16:30;地点为德州实验小学传达室;
2.看考场时间为:7日19:00—20:00;
3.考试时间:8日9:00—11:30;
4.考生可提前20分钟进入考场,迟到超过20分钟,不得参加考试,开考半个小时候后方能交卷;
5.参加考试须携带身份证明和准考证;
6.答题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碳素笔;
7.考生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允许携带任何书籍、辅导材料,不允许携带任何通讯工具,不允许各种作弊行为,违反纪律者视情节给予警告、取消考试资格等处罚。
三、面试:
1.9日下午3:00公布面试人员名单;
2.名单将在实验小学门口张贴,德州日报官网(德州新闻网)同时公布,名单中将明确考生面试时间为上午或下午;
3.面试时间:10日上午9:00~、下午2:00~;考生须提前30分钟到指定地点,过时视为自动放弃;
4.面试地点:军分区招待所会议室(暂定,如有改变临时通知);
5.面试时请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获奖证书等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原件经工作人员审查后退回,复印件留作备案。同时,可将自己需要交的其他材料如简历、自荐信等交予工作人员;
6.考生须提前20分钟进入候试室,并自觉将通讯工具放入报社提供的档案袋中,写好自己的姓名,交给工作人员;
7.面试完毕后,考生可到工作人员处领回自己的通讯工具并离开考场,不允许在周围逗留、喧哗。
四、其他事项:
1.应聘人员住宿:3个宾馆可为应聘生提供优惠住宿,分别为:军分区招待所、君悦酒店、新湖饭店。考生持准考证到上述饭店住宿,饭店可给予优惠。价格:军分区招待所、君悦酒店为每个床位50元,新湖饭店每个床位60元。饭店均在学校附近,步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其他未尽事宜,请注意留意官网(德州新闻网)通知。
关键词:文化,日语教学,运用
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有了语言, 人类就有了文化,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
因此,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并合理地将这种关系运用到外国语的教学实践中。在外语教学中, 我们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 即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既要教语言, 又要教文化, 要通过文化促进外语的教学。
一、文化的层次与日语教学
“文化, 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
学术界将广义的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又称器物文化、物质文化, 多指有形的、可以感知的物质及精神产品, 如建筑、食品、服饰、器物、烟、酒、茶、戏曲文化等。中层文化, 即制度文化, 包括人际关系中的礼俗文化、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 又称观念文化, 包括思维方式、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正是深层文化意义上界定了文化的概念, 他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包括人作为社会成员所需要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它的能力与习惯。” (2) 美国学者奥格本说:“文化一词包括物质文化, 同时还包括文化的另一部分, 如知识、信仰、道德、法律和风俗。” (3)
这三层文化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反之, 深层文化中的观念经常以习惯或生活方式反映在中层文化中, 或者以艺术、文学、器物形式反映在表层文化中。当然, 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 而是一种复杂的对应形式。一般说来, 经常是深层文化中的多个因素共同促成一个或几个生活习惯或行为准则, 并体现在表层文化中。更为重要的是, 生长于一种特定文化中的人自然地继承了深层文化和中层文化, 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往往无形中被深层文化控制。
在日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熟知文化的一般理论, 并在两个方向上完成文化的解构。首先, 完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解构, 即十分熟悉本民族文化中的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其次, 完成对其日本民族文化的解构, 即以文化的一般理论为指导, 对日本的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能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类比, 并能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从而使教育对象能通过文化的类比, 迅速、牢固地掌握日本语。正如学者所说:“无论文化教学或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层次问题。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 文化无所不在, 因此, 不能认为只在高年级才能谈文化, 另一方面, 也绝不是不讲阶段性, 学生刚一接触外语就立即灌输许多文化知识。总的来说, 文化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愈显得重要, 文化教学的比重也随之加大。” (4)
二、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不同的民族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容, 但是由于人类生活的共同性使不同的文化中也存在着相同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表层文化的运用
表层文化经常表现为器物和有形的文化形式, 是可以直接感知和认识的文化形态。由于人类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的共同要求, 在表层文化方面, 尤其是器物文化方面经常表现出共同性的特征。我们经常将这些特征运用于日语教学中, 如在住方面, 房屋、床、桌子等概念在中日文化中是共同的;在食方面, 碗、筷、锅、杯子等概念在中日文化中也是共同的。我们在讲授日语的这些基本概念时, 经常与汉语中的概念进行对应、比较, 使学生能够通过汉语中的概念迅速掌握日语中的概念。
如:汉语%%%%%%%%%%%%%%%%%%%%%%%%%日语
房屋———————————家屋 (かおく)
锅———————————————鍋 (なべ)
筷子—————————————箸 (はし)
在日本的表层文化中, 有一些器物和文化形式与中国的表层文化有相类似的概念, 对于这些概念我们也经常通过与中国的概念进行比较来说明其涵义。如“和服”、“茶道”等。
(二) 中层文化的运用
中层文化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文化, 尤其是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礼俗文化、行为方式等。语言在中层文化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许多语言现象受人际交往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礼仪的严格限制, 反映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生活习俗及行为方式的不同。正如英国语言学家格拉斯通 (Gladstone, 1972) 所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 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际的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 它制约着我们交际的类型和方式。” (5)
但是, 在中层文化中, 不同的民族也有共通性, 有的内容甚至是完全一样的, 如称谓、祝福、恭维、致谢、礼貌等。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也充分地注意到中层文化的这一特点, 并将其运用到日语教学中。
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说明某一行为方式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的共同性。如“送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人每逢节日有晚辈给长辈送礼的习惯, 另外平时受过别人恩惠时, 也要找机会通过送礼来表达感谢之意。日本人的做法和中国人很相似, 也经常通过送礼这一方式来增进感情, 加强联系, 所以在日语中有“歳暮” (赠送年终礼品) 一词。
其次, 我们注重说明某一行为方式与中国人行为方式的差异性。如“鞠躬”这一行为在中国和日本就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人那里, 只有当向别人郑重地表示感谢或者道歉时才要鞠躬, 我们很少做这个动作。平时与熟人相遇只是点头或是握手。但在日本, 人们见面打招呼的主要方式就是鞠躬, 而且根据说话时的情况还要不停地互相鞠躬, 这也是日本人最基本的礼貌。
在日语教学中, 对中层文化的运用, 我们更注重日本中层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性。因为这一层次的文化直接影响到言语与文化的交流, 合乎民族习性的语言交际会令对方感到亲切、气氛融洽, 有助于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障碍。正如沃尔夫森 (N.Wolfson) 所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 本族人对于他们的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 与此相比, 违反谈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6)
(三) 深层文化的运用
深层的文化更多是一种观念文化, 包括思维方式、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方面。深层次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体现一个民族在文化上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区别的主要特质, 是与其他文化“异质”主要原因。
在日语教学中, 我们极其重视对中国与日本深层文化的对比和说明, 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这两种文化的不同, 并进而加深对日本深层次文化的认知。如“龟”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词, 如“乌龟”、“龟孙子”、“王八蛋”等用语都是表达骂人的意思。但在日本文化中, “龟”代表着长寿, 没有任何的贬义含义。如日语中有“鶴亀”一词, 它表示吉祥的意思;在日本, 平时也可以看到鹤龟形状的包子。
语言文字虽然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但它更是文化的载体。而且, 由于文化的影响, 语言也呈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因此, 在日本语的教学中, 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 将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 使学生不仅了解异质文化的特点, 而且掌握日本语言的特征。
注释
1辞海 (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1533.
2[英]E.B.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1.
3[美]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2.
4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载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28.
5张国扬, 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80.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
2.命题要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高考改革原则,确保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应坚持稳定为主,着力内容创新。要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有利于推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
4.命题应考虑英语学科特点,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命制的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能力。
二、考试形式
试题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听力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英语语言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三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词汇的用法。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每题在一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测试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5篇短文的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本部分测试考生的书面语运用能力。
共1题,满分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一、放弃参考资格考生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嘉(12618760330)、桂明妍(12614414802)、
贾琼(12613223008);林永盛(12618501208)、
马笑寒(12618640711)、牛珊珊(12617800624)、
王海罡(12618170913)、魏祝挺(12613355106)、
徐祯钰(12618171318)、张晶晶(12617901605)。
二、递补考生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苍时(12612413725)、陈剑(12613230108)、
崔晓晨(12618913318)、冯燕妮(12618321307)、
焦石(12618581215)、李媞(12618501308)、
吴磊(12618282630)、余伟刚(12613357012)
三、有关要求
递补考生须于2007年1月11日上午11点前,电话告知我部是否参加专业考试和面试,进行考试确认(已电话确认参加考试的考生无需再次进行确认,按有关要求参加考试即可)。未按时进行确认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参考资格。
请各位考生按照《文化部200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考试和面试的通知》上的要求,携带相关材料准时参加考试。
文化部人事司
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现状……………………………………………………………郁琦, 尚梦远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疾病………………………………………………………………胡颖, 许良智激素补充治疗与妇科恶性肿瘤…………………………………………………………冯燕, 吕卫国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疾病………………………………………………………………………杨欣如何进行激素补充治疗的咨询和风险评估……………………………………………任慕兰, 彭丹红安全有效激素补充治疗方案的选择……………………………………………………傅璟, 黄薇
医学和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改变使人类的寿命明显延长, 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5.9岁, 妇女在绝经后的生存时间也随之延长。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 进入绝经期的人群越来越庞大。一项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 至2009年已有逾1亿妇女处于45~59岁[1]。妇女绝经之后,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机体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而出现各种退行性病理改变, 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很多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妇女开始试着寻求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改善其机体健康状况。激素补充治疗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 在近半个世纪发展最快的一种治疗方法, 人们对HRT使用的认识及其利弊争论也经历了漫长而波折的过程。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HRT方案已成为妇科生殖内分泌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意在对绝经相关的知识及HRT的使用状态、历史发展及研究方向做一综合评述。
1 绝经的相关概念
绝经是指女性在卵巢功能完全衰竭之后出现的月经永久性停止, 是正常女性的生理现象。1994年WHO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提出绝经过渡期的定义:绝经过渡期是妇女生殖系统从生育期走向绝经的一段过渡时期, 从临床特征、内分泌指标及生物指标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直至最后一次月经。
绝经后卵巢内虽然有少量卵泡, 但卵巢活动却停止不再排卵。绝经后卵巢几乎不产生雌激素, 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 且大都来自周围脂肪组织、肝脏、肾、脑等部位的雌酮转换, 其含量约在40~70 pmol/L。绝经症状最早表现在月经周期的改变, 继而出现各种由于卵巢衰老致雌激素减少而特有的并发症, 主要可以归纳为: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泌尿生殖系统萎缩、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几个方面。
绝经综合征即指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理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易激惹或抑郁、胸闷、心悸、睡眠周期的改变 (易醒) 、注意力不集中, 少数人还会出现关节疼痛和血压波动。低雌激素状态下促骨吸收细胞因子分泌量增加, 使得骨质吸收增加并降低钙质的沉积, 导致绝经后妇女大都在绝经5~10年之后逐渐出现骨质疏松。雌激素的降低会使得正常的泌尿生殖系统萎缩、干燥, 阴道黏膜的弹性和分泌能力下降, 造成反复的老年性阴道炎、萎缩性尿道炎, 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性生活质量。绝经后雌激素相关的载脂蛋白合成及脂肪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 使得血甘油三酯升高,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导致绝经的妇女心血管疾病较同龄男性明显增加。另外, 雌激素对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作用, 使用过雌激素的妇女可显著地减少阿斯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 的发生率, 而失去雌激素保护的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以前明显升高。
2 HRT的意义
HRT是目前最有效、最全面地治疗因围绝经期雌激素降低而出现的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法。中、重度血管收缩症状是雌激素治疗的首要指征, 在绝经10年之内开始使用HRT, 可以降低女性冠心病的风险。标准剂量的雌激素虽然不能使骨折的风险完全消失, 但可以降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雌激素是治疗中、重度外阴及阴道萎缩最有效的方法, 帮助绝经妇女缓解生殖系统干燥、萎缩带来的不适症状, 提高绝经妇女的性生活质量。多数临床研究支持HRT对心血管疾病的益处, 由于雌激素对神经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在绝经早期使用HRT, 可能降低AD的发生, 治疗10年以上的患者, AD的风险可减少83%。对于卵巢早衰的患者, HRT的周期治疗可以使子宫内膜产生周期性的变化, 出现定期的阴道流血, 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的激素水平, 帮助调节该类特殊人群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显而易见, HRT可以全方位解决绝经所带来的几乎所有问题。HRT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纵观这60年来的发展, 坎坷崎岖艰辛之至, 但仔细分析这些坎坷的起因, 无一不是被HRT的优越效果冲昏了头脑, 盲目乐观, 以致于只及一点, 不及其余。忘记了单纯雌激素治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忘记了HRT是一种医疗措施, 需要有相应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应用时机;也忘记了人的年龄增长本身也是老化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雌激素补充不可能让任何人长生不老、永远年轻。
早在1932年就有人提出用雌激素补充疗法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 用于治疗绝经综合征, 1942年结合雌激素正式被用于临床。1970年美国统计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上升却首次改变了广大妇女和医护工作人员对ERT的认识, 使ERT在美国的使用率曾一度下降40%。1975年“雌孕激素联合疗法”的使用, 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显著下降。研究显示出每个周期使用孕激素达10~14天, 可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降低到一般人群的水平, 且对子宫内膜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研究使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逐渐被推广, 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使得HRT的使用又迎来一个高峰。
20世纪80年代, 大量流行病学和观察试验显示, HRT对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基于这样的观察结果, 学术界做了多项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 (RCT) 来获得对其的支持证据, 其中对HRT使用影响最大的为美国1998年和2002年进行的雌、孕激素HRT研究Ⅰ期和Ⅱ期 (the heart and estrogen/progestin replacement study, HERSⅠ、HERSⅡ) [2]及美国国立研究院2002年所做的女性健康倡导研究中的雌孕激素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 EPT) 和单雌激素治疗 (WHI ET) [3]。但这些研究的结果不仅全都否定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作用, 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并显示出静脉血栓、卒中、胆囊疾病、乳腺癌的患病率上升。2003年在癌症杂志上发表的百万妇女研究 (million women study, MWS) 试验结果也显示出相同的结果, 即HRT治疗的妇女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这3项大型试验的结果又一次改变了学术界和大众媒体对HRT的看法, 致HRT的使用再次陷入低谷[4]。2004年国际绝经协会再次对HERS及WHI的试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5], 发现这3个RCT入组的试验人群多为55岁或年龄更大才开始接受HRT治疗的妇女, 在开始使用HRT时便具有心血管的症状, 其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支持其为一项针对心血管疾病Ⅰ级预防的试验。MWS对与乳腺癌的分析是有偏倚的。而和某些风险相比, WHI研究中的HRT对乳腺癌的绝对风险小于由于生活方式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现在学术界对HRT从治疗时机、剂量、使用途径和孕激素选择等方面都进行了审慎的思索, 各方面已经趋于理性而成熟。关于HRT的利弊, 现在认识得越来越充分。目前的观点是:HRT是缓解围绝经期各种症状的最有效措施;HRT是一种治疗措施, 需要有适应证和排除禁忌证后方可应用;HRT时建议采用天然的雌激素, 并采用最低有效剂量;HRT存在“治疗窗”, 即绝经10年以内、60岁以前, 在此阶段开始HRT获益最大、风险最小。如果在绝经早期合理使用HRT, 除了可以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之外, 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冠心病, 还对其他慢性病和全身退化性问题 (如AD) 有预防作用。目前的研究还证实, HRT从总体上减少了60岁以下妇女的总体死亡率 (达40%~50%) , 极大提高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 节约了医疗资源。大量研究表明, 在达到这些获益的同时, 并没有增加包括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HRT不会增加体重, 因HRT而增加的乳腺癌发生实际上是很少的, 至少在用药5年之内是不增加发生乳腺癌的, 而且与孕激素的种类密切相关, 目前已经发现天然孕激素和某些合成孕激素是不增加乳腺癌发生率的。
3 HRT的使用现状
目前, 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HRT已经广泛被大众所了解并接受。近年的调查显示,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HRT的使用率已达18%~50%, 而在对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中显示, 我国妇女在对HRT的认识、接受、使用上与欧美等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在2005年广东地区的调查中, 有70%的围绝经期妇女有绝经综合征, 但HRT治疗的使用率只有1.4%[6];2006年对北京地区的调查中显示围绝经期妇女对HRT的知晓率达19.1%, 但是在半年内使用过HRT的人群只占调查人数的1.4%[7];而在2011年邵红芳等[8]对上海的3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即使在医护工作者中, 能自认为了解HRT相关知识的只占16.1%。说明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 在HRT的使用上都存在着很大的误解。这个结果显示出我国对HRT的知晓率和使用率都很低, 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仍在忍受着严重的绝经综合征而不愿意到医院就诊。目前我们非常需要加强对这一知识的推广和普及, 消除医生和患者对HRT的误解。
4 HRT的应用指南
绝经相关HRT的应用和普及推广, 需要有规范化的指导, 国内外各专业学术组织, 根据10年来国际上展开的很多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 在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对HRT的使用提出了一些明确的结论性的指导和诊疗意见, 使得HRT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而变得愈加成熟。
2011年版国际绝经学会 (IMS) 是2007年版IMS指南的补充和修改, 显示出国际上对于HRT的认识日益成熟和客观化, 对绝经期HRT的重要问题和争议热点的现有试验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特别是HRT与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等的关系进行了重点阐述, 为各国的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国际上关于HRT的应用信息, 指导我国临床工作者对HRT的认识和治疗指南的制定。
由于WHI的研究, 美国对HRT的应用从未得到正式统一的认可, 2010年美国内分泌协会发表的关于HRT的立场声明, 结合许多新药的临床研究和其他最新的研究证据, 主要来自于对WHI试验结果的再分析, 显示出了美国医生对HRT的鼓励支持态度。
2012年北美绝经协会 (NAMS) 做出的关于激素治疗的立场声明是在收集大量有关激素治疗期间及停药后的长期数据, 所更新的关于在绝经不同时间开始使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绝经综合征及疾病预防中的收益风险比, 针对美国WHI进行的关于HRT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重点分析讨论, 给出了关于使用HRT具体的结论和建议, 是最新的关于HRT相关试验结果的分析、治疗的权威指南。
2009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制定的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HRT临床应用指南 (2009年版) 是由我国医学工作者参考了IMS、欧洲男女更年期协会、NAMS的最新HRT指南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形成的针对中国女性HRT临床应用的说明。明确HRT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规范了对HRT带来的风险评估措施, 随访管理及药物应用方案, 并提出了对于绝经后妇女生活方式改变的建议, 反映出2009年时HRT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结果, 具有可操纵性和实用性, 帮助指导我国临床工作者给适龄妇女在最低危险下获得HRT带来的最大利益。
5 发展方向
HRT远未达到至臻完善的程度, 只有更多、更充分的临床证据才能给予临床工作者正确的指导, 尽量减少HRT的弊端, 给广大的妇女带来最大的收益。目前HRT最需要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以下几点: (1) 绝经早期 (过渡期) 开始HRT治疗的长期研究。绝经早期开始HRT的治疗对妇女的相对益处更多, 对预防骨折、心血管疾病和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都优于绝经晚期或绝经后多年开始HRT的妇女, 目前亟需针对治疗“窗口期”启动HRT的长期研究。 (2) 最低使用剂量。探讨对各系统均有保护作用而尽量减少其弊端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最佳剂量, 剂量减少后仍能达到治疗作用并且减少副反应。 (3) 孕激素的研究。孕激素的种类及使用方式可能对降低其带来的乳腺癌的发生率并达到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具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种类孕激素的利弊急需得到临床试验的支持。 (4) 给药途径。避免口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 经皮途径雌激素和孕激素给药, 可能更适宜于静脉血栓高危人群, 但目前尚无充分的RCT证据支持。 (5) 非激素类药物。更多地解决绝经相关问题的非激素代用品用以适应激素禁忌, 不愿使用者或不耐受者的需求。
在我国, 最严峻的问题在于大众甚至医护工作者对HRT的知晓率低, 医生和患者对HRT的错误认识。急需加强对妇产科及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进行HRT的教育培训, 增加媒体对大众绝经相关知识的宣传, 提高人群的重视程度, 并展开更多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 为临床的实际操作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部.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EB/OL].http://www.moh.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206/55044.shtml.
[2]Stephen H, Curt F, Elizabeth BC, et al.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during6.8years of hormone therapy heart and estrogen/progestin replacement study follow-up (HERSⅡ) [J].JAMA, 2002, 288 (1) :58-66.
[3]Rossouw JE, Anderson GL, Prentice RL, et al.Risks and benefits of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principal and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 2002, 288 (3) :321-333.
[4]Vankrunkelsven P, kellen E, Lousbergh D, et al.Reduction in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use and declining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the belgian province of limburg[J].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9, 118 (2) :425-432.
[5]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Guidelines for the hormone treatment of women in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beyond[J].Climacteric, 2004, 7 (1) :8-11.
[6]夏建红, 田丰莲, 赵庆国, 等.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05, 32 (1) :83-84.
[7]李颖, 郁琦, 马良坤, 等.北京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 2008, 17 (5) :32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