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推荐11篇)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1

新学期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特拟订本学期活动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孩子年龄差距大,学习能力不同,但对儿童画都有了一定基础,基本功差,起形还不是很准确,线条运用不流畅,但是涂色能力强。上课纪律还需调整。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儿童画,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活动内容

1、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保持教室内的整洁,爱护公物。

2、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上课过程中,必须保持好课堂纪律,不大声喧哗,不做与画画无关的事。

四、上课安排

第一节课主要让同学学会线条的运用,板块的划分还有相近色互补色的运用

第二节课加大线条难度并运用渐变色。

第三节课运用亮的大板块颜色激起同学让同学们对颜色有新的理解。

第四节课教同学们远近大小的区分与对比。

第五节课告诉大家一种东西的不同画法,思维的多变性。

第六节课让同学们学会强烈的对比色,黑白的运用。

第七节课让同学们认识动物的画法,猪的特点。

第八节课让同学们学会不同几何体的形状与画法和波浪线的用法。

第九节课让同学们学会长颈鹿与飞机的画法。

第十节课让同学们认识住房结构。

第十一节课让同学们认识青蛙与蝌蚪,与其特征。

第十二节课让同学们认识大海与船,海鸥和鱼。

第十三节课让同学们学会老鼠的画法,指挥家老鼠。

第十四节课用五颜六色呈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第十五节课加大难度,具体讲述鱼的画法,线条多,线弯曲的也多。

第十六节课加上人物的画法。

第十七节课创意比较多,色块线条运用多。

第十八节课以人物为主的一幅画,阳光,活泼,颜色明亮。

第十九节课告诉同学要有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

第二十节课以快乐的一家为结尾,和谐温馨。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2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中应用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是由儿童时期人的思想特征决定的。在儿童时期, 人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成熟, 思想不够健全, 儿童文学在该时期人的认知范围内, 帮助儿童加深认知, 健全思想。

儿童文学具有两大价值: 个人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者都与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相关。个人价值有加强乐趣、培养逻辑、发展想象力、强化人类认知程度、解答人类行为等的规律性知识, 教育价值包括培养语言能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等, 这些价值都是与小学语文提高文学水平、阅读习惯的养成、增强审美、语言能力的提升等的目标相呼应, 是促进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意义的得力助手和必要阶梯。由此便可以看出,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推进也是十分重要的, 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二、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 教师缺乏应该有的儿童文学素养

在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大部分的课文都是儿童文学, 所以教师是否具有相应的儿童文学素养, 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 大部分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非常欠缺, 有以下方面可以看出: 一是思想没有更新, 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 对儿童文学的解读不符合现代的实际审美水平和是非观念, 不能够完全的迎合当代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二是不具有儿童文学的理论基础, 教师对儿童文学采用的体裁特征、功能价值、美学内涵等的理论知识不到位, 在更深层次解读儿童文学的时候有一定的障碍; 三是教学视角狭隘, 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强调发散思维, 但是教师在学区儿童文学阅读的范围时, 往往不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只能够狭隘的停留在以事论事的层次上。

2. 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进行教学

儿童文学的面向对象是儿童, 与成人文学不同, 儿童文学的审美和理念都具有独特性。但是,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不能够把握住这点,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儿童文学教学工具化。教师在应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时, 只是将它作为传授最基础知识的工具, 重点放在了字的认识、中心思想上, 对其审美理念不做任何讲解; 第二, 儿童文学教学成人化。教师总是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对儿童文学进行解读, 导致儿童文学在教学中具有一定世俗观念, 严重影响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理。这两点都会导致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 并且不能让儿童享受到儿童文学的魅力和审美, 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只停留在最浅的层次上, 难以发挥儿童文学的真正存在的意义。

3. 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儿童文学在语文课本中存在模式主要有三种: 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 但是这三种文体的特征和教育方式应该是不相同的。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对儿童文学的题材不加以区分, 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在解读儿童文学的时候, 不能够从其应该解读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例如, 儿童诗歌和寓言故事, 诗歌则需要采用审美的眼光对其进行解读, 而且要主要其中心思想和内在审美, 寓言故事则要从儿童的思维和接受能力去解读, 重点是其中的教育意义。所以, 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文体的儿童文学是, 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其教育意义, 实现对儿童文学的正确解读, 帮助小学生认知和审美同步发展。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应用的措施

1. 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要实现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就要首先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呢?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性的意见: 第一, 在师范类院校设立相关的课程, 对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 并且帮助师范类院校的学生简历正确的、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念, 培养其从儿童的心理和思维出发的习惯, 从儿童的角度对儿童文学进行阐释; 第二, 是大量的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所谓熟能生巧, 大量的接触和分析儿童文学, 可以帮助教师对儿童文学体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并且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提高教师思维拓展的能力。

2. 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进行教学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是指儿童文学的内在审美理念或其艺术品质, 它具有人类最原始的审美, 思想单纯美好, 具有想象空间, 并且可以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儿童题材中的美, 并且从而儿童角度对儿童文学中的美进行解读, 并很好地在教学中体现。例如, 在《妈妈的爱》中, 对细节的描写就是一种美, 细节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教师要利用这些细节, 利用儿童的心理对这些细节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3. 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针对不同的文体, 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 大致分为三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每一类的体裁会有更加细致的分类, 首先, 教师要了解儿童文学的构成体系; 其次, 对每一个分类的阐释角度要灵活掌握, 并且恰当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例如, 诗歌, 看它是偏于诗还是偏于歌, 不同的分类教育模式不同, 诗可以采用比较正式的朗诵方式, 歌则可以采用比较随和的方式。不管是哪种体裁,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 在教学中要凸显每种题材的特色, 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结语

总之, 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非常重大。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 总结经验, 并提升到理论层次, 正确运用儿童文学, 提升儿童的审美水平和正确的人生观念、道德观念。

摘要:针对当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在儿童文学教学的应用方面, 存在着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的特征等问题做出相应的探讨, 并且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促进小学的语文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方明凤.《云房子》 (第二课时) 教学品评[J].七彩语文, 2012, (11) .

[2]谭旭东.重估当代儿童文学的价值[J].南方文坛, 2011, (06) .

[3]张心科.当前儿童文学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问题[J].文学教育, 2012, (05) .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低段教学;文学素养;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作用和意义已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师发现,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儿童文学教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新课标下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所谓儿童文学,是指由成人进行编著,适用对象为少年儿童的文学作品。按照读者的年龄阶段来划分,儿童文学可以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和童年文学以及少年文学等;按照体裁来分,儿童文学可以分为儿歌、诗歌、童话、寓言和儿童影视剧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儿童文学意识的培养,将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然而,在小学语文低段中儿童文学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首先,对儿童文学教学不够重视。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和重要部分,而对儿童文学教学则缺乏重视和关注,普遍认为儿童文学对语文教学没有多大作用,因而对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其次,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都是经过了专业人士和教育专家的评审和考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这些文学作品也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大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用于阅读儿童文学和课外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则是很有限,一些对儿童文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儿童文学,一旦被语文老师或者其他学科老师发现,往往会受到比较严厉的惩罚或者制止。

针对儿童文学教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

一、强化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

对儿童文学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或者不到位,导致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儿童文学教育的渗透不够重视和到位。因此,语文教师应首先强化自身关于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要不断地进行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完善,深刻认识到儿童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作用。通过自身对儿童文学特征和相关知识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为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有效渗透儿童文学知识教育

鉴于孩子们的阅读时间有限和出于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充分地开展儿童文学知识教育的渗透,以此增加学生儿童文学阅读和学习的时间。例如,在对《狐狸和乌鸦》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对狐狸给乌鸦说过的话和乌鸦前后三次所具有的表现进行理解,让学生明白在狐狸说了三次话后乌鸦是如何不断放松警惕,最终上当受骗的道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本寓意进行把握和深化,让学生明白高高在上后听阿谀奉承的话则会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三、准确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对于处在思想与人格萌芽的儿童,生命会呈现出自然的状态,此时的他们拥有单纯、独特的思想与情感,儿童情趣则是思想、想象、感情等心理特征,并且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反应。所以,对儿童文学作品选择时,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儿童感情的作品,从而帮助其身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挖掘儿童情趣,老师应该主动从课文中发掘学生情趣,从而将儿童情趣更好地渗透到教材内容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儿童心理、神态、语言、处事方式表现,也可以通过生活细节、故事情节表现,有的则通过蕴涵到纯真的情感中。

四、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寓言篇幅短小,主题鲜明,往往每一个小故事都说明一个道理,在授课时我认为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是多让孩子表演,增强趣味性,并且让孩子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如在讲授《自相矛盾》一课时,就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对话场景,让学生通过表演角色,进入对话场景,从而分析人物对话时的语气,语调及当时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感悟寓意。当围观的人反问他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会怎样时,表演者哑口无言,羞愧难当,自己说话前后不一致,不能自圆其说,在自己的尴尬中故事的寓意也自然浮出水面。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品位的主要内容,儿童文学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加强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应用方法的认识和掌握,以便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教育打下基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静.苏教版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2] 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 雷永梅.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4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2、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3、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

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4、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包班教师。由包班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学习。(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5、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 2

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班级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5

一、日常工作计划10月:1:组织文学社集体成员去野外烧烤2:看文学电影3:橘园出游4:文学社社内写作交流5:文学社第四期报纸排版11月:1:发放第四期报纸宣传征文活动2:文学社诗歌朗诵12月:1:颁奖晚会的赞助2:文学社征文颁奖晚会 1月:1:开总结会议,写工作总结

二、其它工作

1、每周一诗(要求每一位社员写一首诗,经过指导老师评出最佳一篇或多篇张贴为海报展示)

2、强调制度问题

3、可选出10届优秀社员任职

4、做好社员文章收集工作(每月至少一篇)

5、例会(每两周一次)

6、培养编排人员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6

一、开始着手并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好文学分院自己的文艺团队(礼仪队,舞蹈队等);

二、协助院里搞好各次比赛和晚会,推选分院中优秀的人或节目;

三、与其他分院组织多种多样形式的文艺活动,促进各分院之间的活动交流;

四、分院活动举办,具体方案见附件一。

附件一:

五四校园音乐剧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青春五四,梦想起航

二、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校园音乐剧是表现学生青春活力的一系列歌舞剧,在剧中主角经常用自己的歌声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体现着现代学生不一样的生活气息。进入大学,我们同样有着值得赞颂的青春的活力与激情。音乐剧需要的不仅仅是歌声,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爱好表演的热情,校园音乐剧正是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课余时间展现我们大学生激扬的青春与活力。凭借五四青年节的契机,利用这次校园音乐剧的活动带给大学生全新的文艺活动形式,与现代文艺紧密结合,丰富大学生的在校生活,展现新一代90后五四青年的风采。

三、活动时间、地点及对象

活动时间:初赛:4月20日

决赛:4月27日

活动地点:

活动对象:

四、活动开展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以音乐剧为基本形式展现活动所需的主题,从选拔中挑出几个优异表现的班级。

五、活动内容

选拔活动过程:

1、各班报名参加比赛,自备背景音乐及剧本。

2、一定时间后进行初选,选出最佳的10个班级进行决赛。

3、决赛前指定人员做好活动准备工作,例如指定裁判,比赛用的音乐材料及参赛的剧本备

份材料等,比赛时派专人维持赛场秩序并告知各参赛同学比赛顺序,并计算各参赛同学成绩,最终公布名次。

音乐剧:

音乐剧中所用道具可由各班自己负责准备,如服装、歌曲背景音乐、道具、背景、幻灯片等。学生会文艺部的干事可以协助筹备。

六、活动开展

选拔活动:

㈠ 动准备阶段:向分院学工办提交活动申请,联系各部门,进一步策划活动细节。

㈡ 动举办阶段:确定活动后,派我部干事申请场地;联络其它部门帮助,分工好各方位工作,以海报、广播等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确定并通知各班相关事宜;并且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安排比赛中的各项工作,准备好奖品及比赛所需工具。

㈢ 动进行阶段:由初赛初步确定决赛名额,决赛以半表演半PK的形式开展,选个别专业老师及本院老师以欣赏及专业的角度来评判,角逐出表现最优异最独特的几个班级,并给予奖励。

㈣ 活动后续阶段:派我部成员整理比赛用地并处理后续各事。

音乐剧:

1、活动准备阶段:向学院学工办提交活动申请;

2、活动举办阶段:联系各部门进行准备,进行初选,初选后联系入围班级人选进行彩排,彩排次数依现实情况决定;确定活动后,派我部干事申请场地;联络其它部门帮助,以海报、传单等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

3、活动进行阶段:演出音乐剧

4、活动后续阶段:派我部成员整理比赛用地并处理后续各事。

七、活动可行性

1、充分运用学院硬件资源,在分院开展音乐剧的初选、决赛演出活动,主要将依托文学分院学生会的力量及广大热爱文艺同学的热情。

2、该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适宜人群。

3、能提升分院文艺活动的层次及水平。

4、为分院文艺活动提供又一个选择及交流的平台。

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研究 篇7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理念、策略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当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

1.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混淆了文本属性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整体缺失, 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文体意识及正确的阅读理念, 对所有文本一视同仁, 所有文体都当做记叙文来教, 基本都是分析字、词、句、段、篇, 概括中心思想, 所有文体几乎只有一种教学策略, 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无法体会丰富多样的文学美感, 长期如此, 导致阅读教学劳而无功。

2.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中忽视阅读主体的审美感受和生命体验

虽说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 事实上今天不少学校仍实行应试教育, 分数仍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主要标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理性分析, 强调阅读技法, 把文学作品拆分、转化为知识与技能, 文学阅读教学成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课, 忽视个体阅读体验。另一种情况是受传统知人论世观念的影响, 阅读教学中教师很重视引导学生考察作者的情感态度, 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 学生毫无自主可言, 结果是读少、思少, 根本谈不上个体感受和生命体验。这些做法实际上剥夺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主体和阅读主体的双重权利, 隔绝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接触, 也抹杀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与阅读的个体灵性。

3.儿童文学作品解读一元论、强调标准答案

在小学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中, 文学欣赏见仁见智的阅读原则以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念是基本不存在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基本是不可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的, 往往是教师根据现成的标准答案, 依据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教师期待的那个唯一的标准答案, 或者有的教师干脆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这种阅读教学基本上不是培养阅读理解力和再创造能力, 而是培养学生的复制能力和记忆能力。这种阅读教学实际上钳制了学生思维发展, 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危害可想而知。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分布特点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 周作人称之为“小学校里的文学”。纵观我国上个世纪五四时期以来的各套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作品一直在教材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分量, 而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比例更高。以当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为例, 儿童文学占了教材80%以上的分量, 其他版本的教材也都差不多。各套语文教材所选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精品, 各有自己的编选思路和特色, 但总体上各套教材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编又有相同特点。

1.丰富的文体类型

所谓文体类型, 指的是文学作品存在的具体样式, 如诗歌、小说等各种文体类型。各套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涵括了丰富多样的文体类型, 体现出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特殊性。在成人文学领域一般把所有文学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四大类型。儿童文学由于读者对象不同, 所包含的文体类型要比成人文学划分得更细致、更具体, 包括儿童诗、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儿童戏剧、儿童故事、儿童科学文艺等, 而且有专属儿童读者的重要文体类型, 如童话、儿歌等, 体现出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从各套语文教材看, 教材中所选的儿童文学作品几乎包含了所有儿童文学的文体类型, 文体类型丰富多样, 其中出现较多的是儿童故事、儿童诗、童话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对儿童文学作品之间不同文体特征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 无疑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1]

2.多样的审美形态

“一个人审美发展水平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对不同审美形态的鉴赏力是否全面和鉴赏水平的高低, 而参与不同审美形态的美育活动对于学生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不同的个性和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审美形态也会有不同偏好, 不同审美形态的美育对不同个体的作用效果也常常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具体的美育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美育内容。”[2]目前各套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儿童文学作品体现出丰富的审美形态, 如安徒生《海的女儿》所蕴含的崇高美, 《皇帝的新装》所蕴含的嘲讽之美, 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所蕴含的狂野之美, 甚至契诃夫、鲁迅笔下小人物的悲剧美等, 既有崇高, 也有平凡, 既有悲剧, 也有喜剧等。此外, 所选的文学作品还体现人类各种可贵的品性, 以陶冶儿童美好的情操, 如爱、信念、责任、勇气等。语文教材中不同文学作品的审美形态对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丰富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儿童的审美情感, 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阅读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丰富的审美形态, 就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儿童文学艺术世界。

3.注重儿童的年龄特征

各套语文教材所选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注重强调思想意义的同时, 充分尊重儿童自身的特殊性, 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如在教材外观上, 新编的教科书都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富有儿童情趣, 教材深受儿童喜爱。在内容上, 课文选编更吻合儿童心理规律, 适应儿童的阅读心理和接受特点。低年级语文课文以童话、诗歌、故事为主, 注重儿童化, 充分考虑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 语言优美自然, 形象生动, 朗朗上口;而高年级语文课文的体裁类型更加多样化, 儿童故事、儿童散文、科普类文学在教材中的比例随年级的递增越来越多, 作品知识性更强, 更注重阐发丰富的人生道理以启发儿童, 同时作品富于儿童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感, 从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心智发展水平。总之, 各套语文教材体现了教育者和创作者真正把儿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有着特殊需求的个体, 能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儿童对话、创作和引导。

三、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针对当前儿童文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考察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分布特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儿童文学文体阅读教学。

1.因文施教、因文求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儿童文学文体类型和审美形态, 每种文体各有特点, 每种文本所传达的审美特质也不同, 因此不同文体、不同文本的阅读目的和阅读策略应该是不同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有文体意识, 能正确把握不同文体特点, 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 适时调整阅读策略和阅读方式。[3]诗歌有诗歌的特点, 小说有小说的特质, 儿童散文则是真实地抒发作者灵性和生活体验的散体性篇章, 儿童故事是既适合阅读又适合口头讲述的叙事性文体, 而寓言是用故事传达道理的文体, 它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有很强的教训性。如果要求学生一定要理性分析和归纳寓言故事中蕴藏的抽象的教训主题, 就违背了儿童的阅读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寓言这一文体教学时应尽量淡化或消解寓言中的教训意味。即使同属于儿童诗歌, 儿歌和儿童诗都具有简洁凝练、讲究韵律的性质, 但这两者之间, 语言的特色和运用规律也不尽相同。儿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外在语音形式韵律和节奏, 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儿歌时, 适合边做游戏边吟唱, 让学生感受儿歌语言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与儿歌相比, 儿童诗虽也注重韵律和节奏, 但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意氛围的营造, 体现的是情感高昂或舒缓的内在韵律和节奏, 所以语文教师在儿童诗的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朗诵, 引导学生通过朗诵体味儿童诗传达的细腻起伏的情感, 感受诗歌中营造的意境。总之,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只有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正确把握阅读主体的介入方式和程度, 才会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审美空间, 还学生一个儿童文学完整的面貌。在儿童文学文体教学中, 如果混淆了文本属性, 对所有文本一视同仁, 就会影响阅读教学效果。

2.注重感受、加强体验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儿童文学作品形式多样, 几乎包含了所有儿童文学的文体类型。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主要是形象思维, 是作者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 通过对真实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创造成艺术形象的过程。因此要理解文学教材, 也应该遵循形象思维的特点。另外, 由于小学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决定了他们解读儿童文学教材时, 心理特点和思维活动过程必然是感受性的和体验性的, 而不是理性分析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是运用语言联系知觉映象和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是想象的基础, 没有丰富的表象作为想象的基础, 学生就很难体会作品中营造的艺术世界和具体情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通过丰富儿童的表象来加强儿童的文学性感受和体验。在阅读教学中, 丰富儿童表象的途径很多, 例如课堂上可结合文本特点, 给儿童讲述有趣作家轶事或者讲述各种神话、童话等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等, 利用现代多媒体, 配合实物、图片、电影等把具体情境呈现出来;课外则推荐介绍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巩固阅读教学成果;还可以组织儿童参观、郊游等活动,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 帮助儿童丰富表象。此外, 在阅读教学中要顺应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 客观上要求教师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要形象化。所谓形象化的语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复杂、抽象的事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常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夸张、对比等把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情境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4]总之,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顺应儿童的思维特点, 淡化文学作品的理性分析,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世界, 加深学生的审美理解和体验。

3.开放式阅读教学

现代阅读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普遍存在着“召唤结构”, 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的“空白”, 召唤读者去填充这些空白。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填补不定点的过程。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 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随着不同读者参与对话, 同一文本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所以, 接受美学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中国古代孔子提出的著名观点“诗可以兴”, 根据宋代学者朱熹的见解就是, 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读诗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此外, 中国古代文论也强调“兴味”、“滋味”, 这些观点见解相近。无论是西方接受美学的“召唤结构”“空白点”“对话”, 还是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滋味说, 都共同揭示了文学作品固有的审美特征, 即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5]由于不同读者在年龄阅历、思想观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 即使阅读同一部作品, 也会唤起读者各不相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所以才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遵循文学文本的审美特征, 采取开放性阅读教学方式, 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允许多元, 宽容歧见, 只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到的, 学生能够阐明自己的理由, 即使是前人早有定论的也无妨, 教师都应给予尊重和肯定, [6]把学生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解读和直奔主题的论证揭示中解放出来。

4.适度模糊阅读

文学作品是由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组合而成的, 不像其他艺术门类比如音乐、绘画那样可以通过色彩、线条、韵律、节奏直接构成审美对象, 文学文本需要经过读者在阅读中把语言文字符号理解、想象、转化、还原为读者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才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这个过程就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此外, 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往往不像科学论著那样严谨、精确, 而多是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描述性语言, 带给读者主观想象的感情运动空间和多维的审美体验, 它具有创造性、模糊性等特点。[5]文学文本的艺术特色给我们实施模糊性阅读教学奠定了客观的基础条件。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句看起来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但是却隐含着语言文字不能尽叙的模糊点和空白点:花园是怎样的构造?满园春色究竟是怎样的春色?院子里杏花是怎样盛放呢?伸出来的红杏是怎样的形状?诗句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模糊性, 给读者留下了虚实相间的想象空间, 带来审美的艺术享受。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语文文学性教材正是具有模糊性才能激发主体想象, 给读者带来无尽的美感和艺术享受。如果硬要追求准确、清晰, 就会破坏这种模糊性带来的朦胧美感, 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认识文学的虚实相间的模糊规律, 并适度、巧妙地运用模糊教学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创造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幽远的艺术境界和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和灵动的创造欲,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儿童文学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语文教师要具有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了解儿童阅读的基本规律和思维特点, 掌握相应的儿童文学阅读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的合格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 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144-149.

[2]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300.

[3]朱自强, 儿童文学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5:568-586.

[4]池仲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J].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1) :113-117.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331-332.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儿童文学;比较教学法;专科段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66-02

儿童文学是五年制师范学校专科段文科班学生的必修课。可是,由于学科特点的关系,学生对它并没有太高的学习积极性。尽管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儿歌、童话等等,但在实际学习中,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儿童文学的学习,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还是让他们觉得比较简单。就是儿童文学的原理,也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到特别陌生的东西。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儿童文学更感兴趣呢?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法是教师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的一种学法。实践证明,比较教学法是儿童文学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一、增加学习难度,刺激学习兴趣。

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和掌握知识的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惧怕。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消除学生心中的轻视心理,而且还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时,对知识难度和掌握知识的难度两方面存在的轻视、不以为然的心理特点,把不同的知识内容放在一起来学习,其难度就会相应地增加。比如儿童小说和童话,单独地学习儿童小说或童话,学生不会觉得困难,他们对于各自特点的掌握也一样感到容易,但是要比较学习两者的异同就有一些难度了。因为,有时候,两者会很相似,简直难于区分谁是儿童小说谁是童话。因为两者都由故事构成,都有情节,都有人物,都很生动。那么到底怎样准确区分呢?这就有了一定的难度。然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高。往往有些学生对那些在他们看来比较简单的学科,没有多少热情。比如单独学习儿童文学的某一体裁,在他们看来就觉得有点小儿科的感觉,于是就有一种不屑的心理。现在我把相近似的两种体裁放在一起学,通过比较来学习掌握各自的特点。这样,不仅从学法来说有了新意,从内容看,对他们来说也更有兴趣了。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较好的激发和调动。

二、增强思维强度,思维能力培养好。

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比较就要多做分析,要多分析就要充分运用大脑。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多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我们师范学校中尤其重要。儿童文学比较简单,相对来说不用怎么动脑筋。假如一个人总是接触那些简单幼稚的东西,那么,这个人也很有可能慢慢变得简单幼稚。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在哪里?答案是多方面的。没有细致的分析比较,要想准确地认识把握要点,是很有些难度的。其间思维训练的含量就会比较高。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比不采用比较学习法要大得多。教学中,我把《罗文应的故事》和《半半的故事》两篇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同样是“故事”,可是前一篇是儿童小说,后一篇是儿童故事。两个“故事”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如何来区分它们呢?先从作品实例的比较,再到文学特点方面的理论上的比较,学习中对比分析的任务重了,而学生的思维也就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三、突显参与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成为积极学习的学习主体。学习能力会得到更好的训练和提高,从而更好地锻炼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

叶圣陶曾说:“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主体是学生,主体必须参与,如果主体不参与,永远学不会。它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师范生是要去做老师的。在他们的能力训练中,学习能力的训练,还有其他比如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的训练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重视。要进行这些训练,就要让学生参与,也必然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儿童文学采用比较法来教学,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儿歌和儿童诗。先是让学生欣赏比较这两种形式,尤其是对两者的差别做充分的辨析,然后再让他们自己来创作两类作品。结果,有一部分同学实际写的都是儿歌,而没有写儿童诗。而另外也有部分同学实际写的都是儿童诗,没有写儿歌。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对于两者之间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对此,他们自己也很想弄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在这样的前提下,再让他们重新分析比较两者的区别。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并且能力训练的程度得到了增强。

四、对比学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站在较高的立足点上来掌握所学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对儿童文学有更加全面整体的认识。

由于采用了比较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就充满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这样的学习活动。原来学习某一个内容,分析欣赏一篇作品,他们的眼光更多的是局限在这“一个”这“一篇”上。现在不同,频繁的综合比较,就让他们的目光看得更多、更全面。做作业,甚至考试的时候,学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论证分析也变得更加缜密周全。

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儿童文学各体裁的知识要点突现得更加清晰,不容易混淆,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记忆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比如童话和寓言这两种体裁。他们各有明显的特点。但面对篇幅较长一点的寓言,学生就很容易和童话混淆。表面上看,他们都有幻想,都有夸张,都有一个故事,都有鲜明的思想情感。但是,通过比较学习,学生们就明白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童话的生命在于幻想,在于幻想出来的生动有趣意义丰富的故事,和作者着力塑造的故事中感人的人物形象。故事性要求更高些;而寓言的生命在于寓意,在于借助普遍比较简单的故事来告诉人们某一个道理。而故事本身的合理性就不是主要追求的。简单地说,童话讲的是故事,而寓言讲的是道理。

儿童文学为什么比较适合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除了上面谈到的因素外,还因为其中有很多的内容非常适合这样来教,这样来学。比如,儿歌和儿童诗,童话与寓言,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儿童小说与童话,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还有西方儿童文学与中国儿童文学等等。从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内容也非常适合让学生作为研究的课题。

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理论和作品实际紧密结合,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比较法。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儿童文学体裁之间的比较,如童话与儿童小说;同一儿童文学体裁内部作品之间的比较,如儿歌的传统样式和一般儿歌之间的比较;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比较。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9

1.3月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举办唐克西主任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第六期心晴报;开展常规工作,文学院心理咨询室2011年上学期工作计划。2.4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5.25一系列活动做准备;组织朋辈心理辅导员参加考试;第七期心晴报;开展常规工作,工作计划《文学院心理咨询室2011年上学期工作计划》。3.5月承办校中心举办的5·25活动;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活动,宣传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第八期心晴报;开展常规工作。4.6月进行内部工作评比,换届选举等工作,对本学期工作收尾,做好总结。常规工作1.心咨室值班工作。2.木紫信箱、心灵物语和心灵部落的整理与更新。3.心理周记与心理访谈录的整理。4.向《心扉》投稿。5.开展主题征文活动。6.举办心理健康讲座。7.召开心委会议。注:各部门职责要更加明确,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增强心咨室的“家”文化。另外做好刚起步的心里咨询室值班工作,并且要把《心晴报》越办越好。

儿童文学学期教学计划 篇10

文学院团委办公室 2012年9月24日

2012—2013学第一学期办公室工作计划

时间飞逝,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新的挑战,面对各种繁琐而复杂的工作,我们没有畏惧。办公室作为一个负责管理整个学生会的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工作开展的职能部门,为了尽职尽责地完成部门的各项工作,且积极主动地协调其他各部门的工作,提高整个学生会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办公室在学生会中的调配器的作用。

新的一届学院学生会领导班子已经确立,学生会的各项活动开始稳步运转,办公室作为核心部门,其枢纽的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办公室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1、协调帮助各部门的学生工作:作到承上启下的中间

枢纽作用,保证学院的活动能更加顺畅快速的完成。

2、信息管理。对内部成员的值班表与联系表的安排将

进行调整。统计系干部的名单,电话号码,制成图

表,方便老师、主席团及各部门的联系工作。

3、积极认真地完成好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会主席团布置

给办公室的各项工作任务,要认真、规范、及时处

理,做到文件传送不拖延、无积压、无遗漏和丢失,4、做好平时办公室的开门工作,负责办公室内物品的放置,卫生打扫,督促值班同学保持办公室的环境

卫生;

5、例会安排。每周的干部例会中,办公室负责安排会

场,学生干部的到会考勤以及例会会议记录等工作;

6、学生会其他部门有任务或活动需要办公室协助时,热情地协助其他部门完成相应的任务或活动;

7、负责好办公室每月一期的团学简报和月报,并及时

地送到团学二办及全校各院。

8、管理好各届学生的档案,妥善保管重要文件,加强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完善、健全学校综合档案,确保学校档案材料完整齐全。

9、负责周一到周五的学生干部和干事的签到情况,到

周五及时进行汇总,上报部长主席。

10、进行文件分类,贴好标签,便于以后查询资料,并

做到妥善管理。

11、负责制作各活动的门票及学生证,并为节假日学生

证进行充磁工作。

总结为:

(一)常规工作,确保有序的运转机制

(二)综合协调,创造和谐的办公环境

(三)上传下达,创设畅通的信息渠道

(四)办文办会,建立规范的办公流程

(五)对外接待,做好合理的招待安排

(六)档案工作,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七)教育宣传,打造优良的品牌形象

学生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各部门精诚合作、团结一心,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使学生会工作更上一层楼。在本学期的丁香花开和话剧节等大型活动中,办公室要在负责好本部任务的同时,从全局出发,从整体着眼,灵活机动地配合其他部门搞好工作,让活动能够圆满顺利的完成。

面对新学期,办公室将继续发扬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做好为同学服务的工作,为学生会自身的发展而努力。相信在办公室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办公室人必将以满腔的热情和良好的素质续写学生会办公室的辉煌,也为学生会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学院团委办公室

小学语文要注重儿童文学的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审美

所谓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以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它一般是独立于成人的文学作品的。这些作品适合少年儿童们的心理发展和审美观点的,能够为孩子们提供阅读的最佳文学作品。它具有趣味性、启蒙性和教育性的特征。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越来占的比例越大了。所以,能否提供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效益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提高,我们要深入研究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求有效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课内外一体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谈谈自己的感触。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进入学习状态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塌糊涂的学习,学生只能是枯燥乏味地听讲着,没有动机的学习只能是徒劳的。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学习的兴趣感。因小学生们的心理不是太成熟,他们自然就会喜欢那些新奇幻想、离奇古怪、诙谐风趣的作品。由此,孩子们对那些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等体裁的比较多一些。特别是那些童话非常适应孩子们的口味,因为这些童话的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不断地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首先选择童话这类的作品,给孩子们做导引阅读兴趣素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阅读引导,能够使孩子们积累更多而丰富的语汇,提高识字量,潜移默化地领略着写作技巧,增强他们的审美感,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走上了喜欢儿童文学作品的道路。

二、以审美促进儿童文学教学

审美是文学的重要特征,它也被称为儿童文学的第一个属性。所以,每个儿童文学作家都本着赋予孩子们以美感的任务来进行儿童问题的创造,审美的属性称为儿童文学创造的内在基本要求,无形地指挥着文学创作的方向和本质。只有符合这一要求才能得到孩子们的接受和认可,儿童文学的作家们也由此得到真正的创作启迪。作家曹文轩曾提到过“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是民族性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一种庄严的神圣的使命感。”这种认识,作为儿童文学家神圣的使命,这正是儿童文学美学追求的目标。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能知道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是最基本的审美特质以及艺术品行。它与成人文学比较,突出的美学特点就是儿童文学带有更多的情趣性。孩子们是一张白纸,没有那些复杂的思想意识,他们比较纯真自然,比较单纯和独到的思想品行有着洁白的思想情感,他们的情趣就是这些想象和思想的象征。鉴于这些原因,我们给孩子们选择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就要筛选那些能够激发孩子们感情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真正的精神食粮,使他们的成长得以受益,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挖掘儿童情趣,老师应该主动从课文中发掘学生情趣,从而将儿童情趣更好地渗透到教材内容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儿童心理、神态、语言、处事方式表现,也可以通过生活细节、故事情节表现,有的则通过纯真的情感表现。

三、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科学地引导儿童文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从中得到最大的受益。我们本着通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动机。我们可以先以孩子们喜欢的读唱形式来引领他们爱上儿童文学作品,如把那些儿歌、绕口令、比较好的歌曲以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对话等搬到课堂教学上来,通过这些做法极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要在阅读中让学生去思考,提出各种问题,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调动他们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作品的阅读让他们学到写作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写作意识,达到“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

上一篇:传统戏曲与传统剧场下一篇:策略文案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