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篇1

单元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1. 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2.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不仅能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了解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体会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邮编查询网址:www.yb21.c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老师点名时,除了直接叫你们的名字外,还能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

对!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学号。看来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编写这本教材的编辑室的叔叔阿姨们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你们知识这些信件是如何传递的吗?(出示例1下面寄信的流程图)师:把信件投入邮筒后,邮局把收集起来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是根据每封信上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的,再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邮局,最后由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

2、探索邮政编码的结构

(1)湖北省襄樊市441000、湖北省十堰市44、湖北省宜昌市443000、湖北省荆门市448000

北京市朝阳区100176、北京市海淀区102206、北京市宣武区100073、北京市石景山区100036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75000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751200、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751506、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756301

观察以上这些地区的邮政编码,你发现了什么?

师: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请大家回答这里邮编的前两位43、10和75分别代表什么?

师:湖北省较大,所以仅用44还不够,因此湖北省的省级代码有两个,除了44,还有43。

(2)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镇448268、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448151、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448002

观察以上邮编,猜一猜前三位表示什么?前四位呢?

师:前三位表示邮区,这里的448就表示湖北省的荆门邮区。前四位表示县(市),如这里的4482就表示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邮局。你能与同桌说一说其它两个邮编前四位分别表示什么吗?(如有条件可通过课件了解湖北省中的不同邮区。)

(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二七邮政支局 430012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双洞门邮政支局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武汉市武胜路邮政支局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市钟家村邮政支局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市中华路邮政所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市水果湖邮政支局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武汉市红钢城邮政所 430080

师:最后两位数字表示的是该邮局的投递局或邮政所。

(4)请大家打开书113页,找到上面的邮政编码。这是表示谁的邮政编码?同桌交流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注意结合收信人的地址来说)

结合发信人的地址你们能说一说100081表示的含义吗?

师说明:由于北京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所以它的邮编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都是0,只有81是表示投递局。我国还有3个直辖市,他们的邮编分别是上海市200000;天津市300000;重庆市400000。如果是省会城市,他们的邮编第三位第四位也均为0,如江苏省南京市210000;广东省广州市510000;四川省成都市610000;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三、巩固练习

1、你还收集了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

师: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推行邮政编码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信函自动分拣机可以通过拍摄到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通过皮带传输和机械手把信函放进特定邮政支局的信格里。机械分拣可比人工分拣的效率提高10倍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牌号``````)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作业:书P118第1、2题。

教学反思: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听过多节有关的研讨课,但临到自己教学时才真正体会到本课教学的艰难。

一是信息化时代对邮政编码的冲突。其实我在教学前也仅仅只知道学校和家庭住址的邮编,至于邮政编码的结构含义等是完全陌生。在课堂前测中了解到,全班仅3人有写信寄信的经历(这三名学生的老家都远离湖北省),他们知道老家的邮编,全班有半数左右的家庭收集不到已经邮寄过的旧信封。可以说在学习本课前师生对邮政编码都是知之甚少,教师本身都只“半勺水”,何以给学生“一杯水”?

虽然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邮政编码的知识,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查询,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倍感吃力。如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北京人民出版社的邮编是100008,它的第三、四位都是0呢”;“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邮编4300XX第三、四位也是0呢”;“邮区是不是指什么市?”“邮区与市、区、县有什么关系?”一个接一个问题“炮轰”过来,着实招架不住。

二是对教学方法的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讲授为主的内容,还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观察发现探究为主的内容。常规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前者(因为高效),比赛课或研讨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后者(因为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那么到底选用哪种方法能够在常规课内既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我选择了以后者为主,适时辅之以讲解,效果还不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很活跃。

备注:

1、编码与大数的区别。大数和编码的位数都很多,但是编码不是大数,可以问学生“编码是一个大数吗?是一个多位数吗?”要让学生搞清楚这一点。邮政编码不能说是6位数,而应该说是“由6位数字组成”。

2、什么叫邮区?邮区或称邮界。指邮政机构进行邮政服务所划分的区域。邮区不是行政区,不分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身份证的一些常识及其编码的科学性,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编码、应用编码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数字编码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个小偷拿着假身份证取钱时,很快就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报警后将其抓捕。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师:看来身份证是一个很重要的证件,那身份证上都有哪些信息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身份证号码记录表,说说自己从收集的身份证号码中了解了哪些信息?(教师巡视)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行政区代码它只记录到省、市、区(县)。前两位表示省,接下来两位表示市,再后面两位表示县或区。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7至10位表示年份,11、12位表示月份,13、14位表示日期。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表示同一地址所在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编写的顺序,单号分给男性,双号分给女性。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同学们,跟你们一样,小明课前也收集了爷爷、爸爸和妈妈的三个身份证号码,但是他不记得这三个号码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511182197302110031

518182197604280022

510182194712260011

5、区分新旧身份证号码

同学们收集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吗?知道哪一种是新型身份证码?

师:比较一下,新型身份证号码跟旧身份证号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师:新身份证号码把出生日期的年份写完整了,最后多了一个校验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板书设计:数字与编码--身份证

42 01 03 19750802  122     X

省 市 区 出生日期 顺序号 校验码

教学反思: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为巩固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我设计了一个小练习。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强化感受,再让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题,最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个片断,尽量使用这节课和平时积累的词语,效果不错。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崖 教学后记: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知识是几乎空白的,非常有必要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是有相当帮助的。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识文意;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讲读课文;总结全文。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教学后记: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么简单的一课,为何有这么大的意义,必须要给他们讲诉台湾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的日子,同时也要给他们讲讲郑成功的历史故事,让他们认识这位伟人。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三、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五、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必太多的讲解,读好了,就明白了。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是本组教材专题的延伸。结合本组课文以及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畅谈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以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炼,感情真挚。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3课时。板书设计: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激情回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学写读后感的欲望。

二、自读阅读提示,了解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⑴ 什么是读后感?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⑵ 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预设: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提炼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为习作做了良好的铺垫。

4、点拨: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⑴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⑶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⑷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4、归纳写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四、独立选材、激情写作

1、同学们,本组课文的学习留给你的情感激荡还记忆犹新吗?你们课下搜集的有关中华民族受尽欺凌的历史以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人民的故事带来了吗?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课文,也可以选择自己搜集的材料,你想写哪篇文章的读后感,请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写作内容,相机指导:

交流预设:

《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三次出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人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那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让我感动。我决定写《难忘的一课》读后感,题目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

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感受到抗日英雄的临危不惧、爱党爱民、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写一写我们今后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写作内容的交流激发了学生抒发内心感受的热情,使学生对于写作的思路更明晰,写作的重点更突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

3、自由选题,练习写作:

同学们已经选择了自己所要写的内容。那就请拿起你的笔写出你的感受。

五、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典型作文评价,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六、总结习作成果,鼓励勤写读后感

本次习作,同学们感情真挚,感受真实独特,有的写出了对侵略者任意践踏我家园的不满和痛恨,并且感受到“落后就会挨打”为了让祖国不再遭受欺凌,我们的祖国必须富强;有的写出了对革命英雄的无比崇敬和爱戴;有的写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还有的写出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的思考和抱负,立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祖国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都感觉余音绕梁,深受启发。请同学们在今后读书时,时常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主持演讲比赛,激情导入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锐意进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绵延不息、繁荣昌盛。

2、同学们的读后感,非常震撼人心,催人奋发。写完读后感,你心中是否还有许多的话要说呢?今天我们就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习作,列一个简单的提纲,想一想自己想说些什么?

二、启发思维,小组交流

1、动笔列提纲。

2、小组内试着讲一讲,互评。

三、推荐演讲,互相点评

1、同学们在组内讲的有声有色,有些同学还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讲。下面,请每组选配代表进行第一轮的比赛。

2、各组代表演讲:

提醒听众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热情鼓掌。

3、刚才的演讲中,哪位同学的演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可以是肯定同学演讲中的优点,也可以是忠肯地提出建议。)

4、总结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⑴ 围绕一个主题。

⑵ 抓准几个方面。

⑶ 列举有力事例。

⑷ 组织通顺语言。

⑸ 表达有声有色。

四、自荐演讲,自评

1、鼓励同学们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演讲思路。

2、谁愿意走上讲台,尽情抒发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演讲示例: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860年10月6日那天吗?这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施以兽行,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一辈子的耻辱。

我伤痛啊!清朝的政府是那样的软弱,那样的无能,看这些可恶的强盗在我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熊熊大火整整在圆明园燃烧了三天三夜,而那些清朝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竟然无动于衷,我又怎能不伤痛呢?

黑暗终于过去了,迎来了灿烂的光明。这一缕缕的阳光为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难忘1997年香港重回祖国的怀抱;不能忘2003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更不能忘2005年,神州“六”号载着人类的梦想探索宇宙。如今,这东方睡狮已经觉醒,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强国,彻底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截止至今,我国运动员共获1498个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1054次,令外国人刮目相看。你听,你听,08年奥运会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你看,你看,“五福娃”高唱“北京欢迎您!”向全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

同学们,作为世界上最坚韧民族的一员,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最后让我大呼一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评选“最佳演讲奖”,总结

同学们,祖**亲身上的伤痕和悲痛我们怎能忘怀?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我们应该做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第一、二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同桌互查.◆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展示台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地背诵诗词。(重点)2.品味诗词,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重点)3.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难点)【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交流展示并完成当堂演练。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我国素有“诗乡”“诗国”的美称。远在黄帝时期就有著名的《弹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就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期又出现了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两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的诗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代,诗作近五万首,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王国。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 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把握背景。(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城南少陵以西,便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工部”“杜拾遗”。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以田园风物著名,言语简洁,也有一些作品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有《韦苏州集》。

赵师秀(1170-1219),南宋(朝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人称“鬼才”。诗学贾岛、姚合一派,反对江西派的艰涩生硬,诗歌明净自然,同徐照(灵晖)、徐玑(灵渊)和翁卷(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所作之词,语言清丽,手法委婉含蓄,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早期作品多写轻松悠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多悲叹身世。现存的后人辑本有《漱玉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朝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诗集有《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

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延续7年之久,762年冬天,唐王朝军队先后收了河南、河北等地,在四川梓州过着逃离生活的杜甫听到胜利的消息,又惊又喜,写下了这首震烁千古的七言律诗。

②《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孝宗淳熙二年,词人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登临造口时,联想起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抚今追昔,于悲愤中写下了这首表现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的作品。

2.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读直至背诵,领悟诗意。知识板块二 品读诗词,深层领悟。3.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领悟诗意。(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还乡。(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描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一联包含了四个地名,即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而作者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体现了诗人忽闻胜利后的惊喜之情。

(3)赏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诗描写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听到政府军队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意象极为明快、可爱。

4.诵读《滁州西涧》,领悟诗意。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前两句一写静,一写动,一句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句从听觉角度描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流露了诗人恬淡的情怀。

(2)赏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用“无人”说明渡口的“野”,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5.诵读《约客》,领悟诗意。

(1)前两句交代当时的环境和时令,它的具体字词表现有哪些?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2)“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是绝妙佳句,请说说好在哪里。

一个“闲”字把主人热切期待客人而客人却迟迟不来时的失望与无聊的情状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敲”一“落”,将主人的焦急、失落、无奈极为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诵读《如梦令》,领悟诗意。(1)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2)“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绿”指代叶,“红”指代花,这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叶子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花朵凋谢稀少,这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红瘦”表明春天渐渐消逝,“绿肥”象征盛夏即将来临。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雨后花叶的神采。7.诵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领悟诗意。

(1)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控诉金兵入侵,对抗敌军民和西北故都表示了深切的怀念。下片用赣江水比喻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思想感情: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2)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并说说今天人们引用它用来比喻什么?

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目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暗喻自己坚定的报国志向。现今引用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正义之心是不可战胜的。

(3)“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词人以此鸟鸣声作结,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了恢复大业难以实现、国事多艰的情况。这两句集中抒发了词人爱国伤时之情。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对应第1~2题)知识板块二 品读诗词,深层领悟。(对应第3~7题)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篇4

第24课《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四)、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髓”是平舌音,读上声“suǐ”而非“suí”;“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读成“shà”“颤抖”的“颤”读“chàn”不是“zhàn”。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指名读第1小节。

⑵“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⑶“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⑷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

⑸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⑴自主学习第2、3节:

(课件提示)

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⑵“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①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③“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⑶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⑷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

美好祝愿。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

(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篇5

Section A(1a-1c)

肖口中心学校

刘 颖 Teaching aims: 1.Words&Structures:

Words:dollar, sweater, shirt, T-shirt , skirt , jacket , shorts, trousers , shoes, socks Structures:-How much is the …?

-It’s … dollar.-How much are … ?

-They’re … dollars.2.Ability aims:

Asking the prices of the clothes or other things;The words and sentences about clothes or other things;Train the students’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Structures:-How much is the …?

-It’s … dollar.-How much are … ?

-They’re … dollars.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he words about cloth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 up.1.Free talk : Do you like salad?Yes,I do/No,I don’t.Do they like French fries?Yes, they do./No,they don’t.Does he/she like strawberries?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2.Ask 2 students to give a report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of food ,sports and colors.Step2.Leading-in Use the multimedia to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clothes.(Show a picture of a sweater.)T: Look!What’s this ?

Ss : It’s a sweater.(Help the students answer.)

T : What color is it ?

Ss : It’s red.In the same way , teach the new words : shirt , T-shirt , skirt.Show a picture of a pair of shorts.T : What are these ?

Ss : They are shorts.(Help them answer)1.Teach the new words : socks ,shoes in the same way.2.Read the new words.The teacher corrects the pronunciation.Step3.Consolidation 1.Let the students read and write the words by themselves.Then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2.Open the books.Finish 1a on Page37.Step 4 Presentation

Learn to how to ask about the prices.(Use the multimedia to show the pictures of clothes and their prices.)1)T: How much is this sweater/shirt ?(Show a sweater and a shirt and their prices.)Ss: It’s nine/five dollars.(Help the students answer.)2)T : How much are these shorts /socks?(Show pictures of shorts and socks.)Ss : They are seven/two dollars.Step5.Ask and answer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for the other clothes in the pictures.The boys ask and the girls answer ,and then change.Step 6 Listening Look at the words in Part 1a.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of the clothes you hear in1b.Check the answer, and then read the tapescript.Step7.Pair 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ut asking the prices of the clothes or other things.(Using objects)Finish 1c

S1: How much is your T-shirt/skirt/pen…?

S2: It’s …dollars.S2: How much are your shoes/books…?

S1: They’re … dollars.Step8 Summary T: In this class, we have learnt the words about the clothes and how to talk about prices.After class , you should read and remember by yourselves.Please remember the sentence “ It’s difficult to make money.We should save money.” Step9.Homework: 1.Ask the students to do more practice as required in 1c on P41.2.Ask students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Blackboard design: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

Section A(1a-1c)询问价格:

New words 1.How much is + 名词(单数)?

dollar sweater shirt

T-shirt

It’s one dollar./two /three…dollars.skirt

jacket

bag 2.How much are +名词(复数)?

shorts trousers

shoes

They are …dollars.课后反思: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篇6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百分数的进一步应用、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以及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教材编写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体现时代性。在教学中,涉及的情境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相关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材非常注重让学生理解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生能够识别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与其他学科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备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篇7

在这个深秋的季节里,我十分开心能来到北宫山欣赏这里的美景。北宫山的秋景果然名副其实,从远处就能望见枫树把一座座山丘装扮成红彤彤的颜色,红色之间还夹杂着银杏树金灿灿的斑点点缀在其中。伴随着远处蓝蓝的天空,宛如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步入山脚下的入口,一条蜿蜒的登山路呈现在眼帘。此时的山中已充满了浓浓的秋意。山里的空气非常清新,因为前几天刚下了一场雨,都能闻到泥土的香味。道路两旁种满了枫树,树叶已经完全变红,在风中微微晃动,不仔细看还真会当成在翩翩起舞的蝴蝶。有些树上的枫叶已经掉落,残留着的枫叶随风摇摆,好像在向你挥手、欢迎你的到来。

走着走着来到不远处一片幽静的松树林。一棵棵松树依旧披着深绿色的外衣傲然挺拔在那里。我不禁想到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它们手握钢枪站在祖国的边防哨所,保卫国家的安全。走进松树林抬头向上看,这么多的松树把天空都遮住了,只有缝隙之间还能露出一丝阳光。地上的泥土松软极了,好像踩在了软绵绵的床上。

走进山间,有一个小水潭。水潭的底部是一块块凹凸不平的石头,阳光洒在水面上,石头斑驳的影子若隐若现。飘在水面的落叶显得那么安静从容,时不时听到几声鸟鸣,使这里感觉更加静谧。

走在北宫山中还能发现许多小动物。这不,空中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掠过,我想它们一定也在赞叹这深秋时节的风景。前方的树下我隐约看见一条棕色的大尾巴,是小松鼠吗?这时一个棕色身影飞一般地从树边扫过,我看清了它的面貌,就是一只松鼠!看来它在找食物,准备过冬。即使在这深秋时节,这座山上也充满了生机。

不一会儿我就爬到了山顶。从山顶俯瞰山下,枫树、松柏、银杏等等,都挤在了一起,仿佛争抢着想吸引我的眼球;红色、金色、绿色……色彩斑斓,仿佛是我的彩色画板。向远处望去,壮丽的北京城尽收眼底。中央电视一枝独秀地耸立在远方,再远处还有奥林匹克塔、中国尊等标志性的建筑,一时间令我感到眼花缭乱。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篇8

金秋的风,携着几分夏的余热,牵着我那颗颇不宁静的心,走进了神往已久的你——大桥镇中。

迈过繁华的十字路口,不远处,古朴的大门已经在我面前向我招手,热情得让我倍感温暖,此时的我,只想一头扑进你的怀里,吮吸你独有的芬芳。

走近了,“厚德·博学·笃志”六个金色的大字,在古老的墙壁上,静静地流淌着,竟让周边的烦躁和喧嚣少了几分,闭上眼,一朵新莲,已被拂成芬芳的文字,一丝丝,一缕缕,沁入心间!

“你好,新同学!”

“你好,新校训!”

这是我们初次相逢最普通却又最真诚的握手吧!

走进校园,两颗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尽情张开手臂,挥舞着欢呼着,此时最多的语言该是“欢迎!欢迎!”

感受着这份热烈,我的心跳在加速,“怦怦!怦怦!”,我分明听到那如鼓点一般的狂欢,低头,满园的粉色起舞着,优雅地翩翩着,驻足细看,这里多了沉静和内敛,瞧!保安大叔抬手扫码,低头测温;值日老师面带浅笑,淡定从容;初三的哥哥姐姐们手携一卷,从身边走过:“新同学,欢迎哟!”留下一路欢笑!

“你好,小妹妹!”

“你好,大姐姐!”

这是我和新校园相识相知的开始吧。

“呼——!”深吸一口秋日的气息,打开新校园卷卷的美丽。腾飞园,万紫千红,活力四射;腾飞亭,振翅欲飞,斗志昂扬;绿茵场,红绿相间,撩拨人心;教学楼,庄严端庄,崇善尚美……

“你好,新同学!”

“你好,新校园!”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篇9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前前后后一共修了一百五十多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也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艺术馆、博物馆。然而,好景不长,圆明园里那些珍贵的文物像一块肥肉,吸引着贪婪的侵略分子。读到课文最后一段时,我仿佛回到了1860年10月 6日,仿佛看到了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他们在园内肆无忌惮地打砸抢烧,拿得动的,就统统搬走,拿不动的,就任意毁掉。我国人民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就这样 被毁掉了,我真是痛心疾首。我上网查资料,原来,清朝政府刚开始是很强大的,可是,到了咸丰年间,他没有管理好国家,内部官员腐败,民不聊生,闭关锁国, 还认为科学就是玩物丧志。这几十年间,中国的武器技术还保持着原来的水平,一点儿长进都没有,以至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时,他们只死亡五个人,我们却牺牲了 三万多名将士。

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了一根根柱子和残垣断壁,还有茂密的野草,它们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那昔日的辉煌和屈辱。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 篇10

集体备课主讲稿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描写相对应,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林冲的英雄风貌。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毕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通过本文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通过悟读、品读,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从而将自身的体验、感受变成内在的积淀,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煮书论人物” 我重点讲第二部的处理课文第三自然段,先大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找出林冲和洪教头言行举止的词句,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最后呈现得出两个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接下来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继续第4—7自然段的学习。让同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

故事逐渐发展进入高潮,开了枷锁后,林冲和洪教头较量了几个回合?出示表格,还是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锻炼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相信他们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那最终结果怎样了呢?这个结果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洪教头被打败的原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接下来我们看24课《少年王冕》

在教学时,可以“荷花美,爱荷花”为主要线索,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先分层理解、再联系全文体会人物特点。十岁时,母亲为生活所迫,让他去放牛,王冕说在学堂“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还说他依旧可以“带几本书去读”等,一个孝顺母亲、热爱学习的小王冕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接着,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学画的经过,从另一方面凸现了他奋发自强的毅力。在品读时,只有联系全文,才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其形象真实、丰满起来。

25课《黄鹤楼送别》 首先是文本解读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独创,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分析“文包诗”的体例,我们可以发现它有这些特点:首先,它以平实浅近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再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佳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为儿童自学古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它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要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着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双重功效。另外,学生在读文学诗的过程中,势必要“文”、“诗”对照,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及结构特点,这就可以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可以发挥综合效应。

这一课我重点和大家交流一下高年级“文包诗”该怎么教?

第一,关注文体。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创造,是为了降低学诗的难度,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包诗”,顾名思义,内核是诗,文是对诗歌的解释和补充,诗是对文的精炼和概括。把诗和文对照起来,在对照中提供给孩子资源,也让孩子发现文和诗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教材的资源。

所以,首先思考的是,如果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如何上出“文包诗”的特点来。“文包诗”怎么教呢?它的核心应该是诗,由诗到文,最后还要回到诗,落脚的基点还是诗歌,我觉得这是这一类“文包诗”教学的一般模式。

第二,把握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文中关键词句是和诗歌紧密相连的,抓住这些与诗歌内容紧密联系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在此基础上,扣住关键词语去想象当时的场景,揣摩诗人的情感,这样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第三、学以致用。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更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文包诗”这种特殊的文体,有它的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着的理由,这样的文本同样是个“例子”,需要我们好好使用这个“例子”。从“例子”引发开去,用从“例子”中学到的方法,去学习新的诗歌,为学生自学诗歌铺平道路,消除他们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从中找到收获的快乐,由此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文包诗教学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从诗入手,引出要学习的文章,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诗,由诗到文,再由文到诗,出发点、落脚点、归结点都在诗。

步骤:

在设计“文包诗”课型的教学时,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几点。

1.粗知大意,整体感知,发现联系。初读课文,要让学生了解“文包诗”课型的基本特征。要让他们明白,这类课文第一是要学习一首古诗,第二是通过读课文学好这首古诗。然后再让学生选准角度,定好方向进行初读。除了要求像对其他课文一样认真进行“正确认读”之外,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发现“文”、“诗”的联系,主动寻找借“文”学“诗”的途径和方法,预测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程度。

2.精读文本,品“文”悟“诗”,体会联系。精读课文时,强调“文”、“诗”对照。教师要抓住短文中与古诗联系紧密的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并与古诗诗句对应比较,找到内容意境上的联系和语言表述上的差异,体会到“文”、“诗”之间的联系,进而突破学习难点。

3.借文学诗,“诗”“文”共赏,加深联系。“文包诗”中的短文,不是对古诗背景资料的罗列和对诗句意义的译注,而是作者根据诗歌的背景写出来的一篇篇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散文。它们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个抓手,而且本身就是一篇篇美文。所以,我们既可以借助短文学习和欣赏诗句,借助短文深入品味诗句,更可以读文吟诗,诗文共赏。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26、《 清平乐· 村居》

这篇课文课后练习第五题是一次写的练习。要求——“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方法——先“把握原诗的内容”,“想象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读懂例文及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古诗改写”,教学难点是“既要忠实于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村居》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如何去把古诗改写成 记叙文呢?其改写的方法与把现代诗歌改写成 记叙文是不是一样呢?激发学生的爱好,也为古诗改写做好铺垫,然后一起学习例文。其中让学生读懂例文及课文的提示是要害,于是我让学生在读与找的过程中去了解例文改写的方法:先自由阅读,在速读全文后,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原诗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最后教师协助归纳:1。把握原诗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例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有独创性和创造性,最后过渡到对古诗《村居》的改写.习作七

习作教学时可以先按照课本提供的话题类别分组(可设立其它话题组)交流、讨论。再思考,说构思,围绕各自话题的主要内容,个人初定写作构思。然后抓重点,详细写,最后是作后评改。评价可以分三个步骤1自我评价.2同学评价.请好朋友读读你的习作,恳请他(她)给自己提提建议。3自我修改。根据自我及别人的评价,对照标准,精心修改习作。

练习七 语文与生活

1、我们都来背背朝代歌吧。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语文与生活”中的“朝代歌”。并熟读成诵,填写名人时,可以选择自己语文课本或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试着填写表格,看谁填写得多,填写得对。和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哪些古代名人,他们生活在哪个朝代,曾经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3 指导写好钢笔字。写字时,先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再认真进行描红。要求笔笔到位,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4“诵读与积累”部分的成语都与水浒有关,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5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让学生 阅读《水浒传》,记住其中的几个故事,并精心准备一段水浒故事准备参加班级的水浒故事擂台赛。因为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讲的时候可以不拘形式,提倡百花齐放,可以是单个人在台上讲,也可以两人配合以相声的形式讲,还可以几个同学合作编排成课本剧在演中讲。

学和做(1)说名道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

1、通过以“姓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百家姓》,知道姓名中多数是单姓,部分是复姓,能读准姓氏中特殊的字音。

2、写一道有关姓名的纪实作文或想象作文。

3、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进人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活动准备

1、了解《百家姓》一书。

2、关于重名现象的调查,可以调查统计、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3、了解关于姓氏的有关知识。活动时间

上一篇:工程科副科长岗位职责下一篇:技术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