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共8篇)

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 篇1

一、养护职责

承包养护期限内,我公司按照园林绿化养护操作规程及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合理组织,精心养护,并派出专业的园艺师组织指导安排管护工作,并根据各个季节天气及植物生长情况灵活派出不少于3位有经验的工人,保质保量完成 养护管理任务。

二、养护质量

一级养护质量

1、绿化充分,植物配置合理,达到黄土不露天。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好。生长超过该树种该规格的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待以后调查确定)。

(2)叶子健壮:①叶色正常,叶大而肥厚、在正常的条件下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落叶,叶上无虫尿虫网灰尘;②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5%以下(包括5%,以下同)。

(3)枝、干健壮:①无明显枯枝、死权、枝条粗壮,过冬前新梢木质化;②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干上100平方厘米1头活虫以下(包括1头,以下同),较细的枝条每尺长的一段上在5头活虫以下(包括5头,以下同);株数都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④树冠完整:分支点合适,主侧枝分布均称和数量适宜、内膛不乱、通风透光。

(4)行道树基本无缺株。

(5)草坪覆盖率应基本达到100%;草坪内杂草控制在10%以内;生长茂盛颜色正常,不枯黄,无病虫害。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死树,树木修剪合理,树形美观,能及时很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沫等)重点地区路段能做到随产随清,其它地区和路段做到日产日清;绿地整洁,无砖石瓦块、筐和塑料袋等废弃物,并做到经常保洁。

5、栏杆、园路、桌椅、井盖和牌饰等园林设施完整,做到及时维护和油饰。

6、无明显地人为损坏,绿地、草坪内无堆物堆料、搭棚或侵占等;行道树树干上无钉栓刻画的现象,树下距树干2米范围内无堆物堆料、搭棚设摊、圈栏等影响树木养护管理和生长的现象(2米以内如有),则应有保护措施。二级养护质量

1、绿化比较充分,植物配置基本合理,基本达到黄土不露天。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正常。生长达到该树种该规格的平均生长量。

(2)叶子正常:①叶色、大小、薄厚正常;②较严重黄叶、焦叶、卷叶、带虫尿虫网灰尘的株数在2%以下;③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10%以下。

(3)枝、干正常:①无明显枯枝、死权;②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主干100平方厘米2头活虫以下,较细枝条每尺长一段上在10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4%以下;④树冠基本完整:主侧枝分布均称,树冠通风透光。

(4)行道树缺株在l%以下。

(5)草坪覆盖率达95%以上;草坪内杂草控制在20%以内;生长和颜色正常,不枯黄,基本无病虫害。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死树,树木修剪基本合理,树形美观,能较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绿地内无明显的废弃物,能坚持在重大节日前进行突击清理。

5、栏杆、园路、桌椅、井盖和牌饰等园林设施基本完整,基本做到及时维护和油饰。

6、无较重的人为损坏。对轻微或偶尔发生难以控制的人为损坏,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绿地、草坪内无堆物堆料、搭棚或侵占等;行道树树干无明显地钉栓刻画现象,树下距树2米以内无影响树木养护管理的堆物堆料、搭棚、圈栏等。三级养护质量

1、绿化基本充分,植物配置一般,裸露土地不明显。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基本正常。

(2)叶子基本正常:①叶色基本正常;②严重黄叶、焦叶、卷叶、带虫尿虫网灰尘的株数在10%以下;③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20%以下。

(3)枝、干基本正常:①无明显枯枝、死杈:③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10%以下;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主干上100平方厘米3头活虫以下,较细的枝条每尺长一段上在15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6%以下;④90%以上的树冠基本完整,有绿化效果。

(4)行道树缺株在3%以下。

(5)草坪覆盖率达90%以上;草坪内杂草控制在30%以内;生长和颜色正常。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明显死树,树木修剪基本合理,能较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主要地区和路段做到日产日清,其他地区能坚持在重大节日前突击清理绿地内的废弃物。

5、栏杆、园路和井盖等园林设施比较完整,能进行维护和油饰。

6、对人为破坏能及时进行处理。绿地内无堆物堆料、搭棚侵占等,行道树树干上钉栓刻画现象较少,树下无堆放石灰等对树木有烧伤、毒害的物质,无搭棚设摊、围墙圈占树等。

绿化养护标准

一、养护管理工作的内容: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补栽、扶正支撑、绿地容貌、安全施工等。

1.本标准养护管理适用范围: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

2.本标准特殊术语说明。

2.1绿化养护管理是指在绿化工程竣工验收之后,为使园林绿地达到整洁美观,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而采取的一切养护管理措施。

2.2色块灌木指绿地中成片种植的彩叶植物或开花灌木。

2.3造型灌木指用修剪、捆扎等方法整修成特定形状的灌木。

2.4花卉是木本观花植物及草本观花植物的总称。

2.5草花指盆栽草花及地栽草花(含宿根花卉)的总称。

2.6花灌木指观花类灌木及小乔木。

二、养护的直观标准

1.长势树木长势旺盛。

2.叶片叶色正常、叶大而肥厚、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落叶、无明显虫屎、虫网、被虫咬食叶片数量、每株在10%以下。

3.枝干树干挺直、倾斜度不超过10度,树干基部无蘖芽滋生、枝干粗壮、无明显枯枝、死桩、基本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介壳虫在主、侧枝上基本无活虫。

4.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侧枝分布均匀、枝条疏密适当,内膛不乱,通光透光。

5.行道树分枝点高低、树高、冠幅基本一致,无连续两株缺株、相邻5株的高差<10%。

6.花灌木着花率高、开花繁茂、无落花落蕾现象。色块灌木无缺株断行、覆盖度达100%,色块分明,线条清晰流畅。

7.绿篱、造型灌木形状轮廓清晰,表面平整,园滑、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

8.藤本长藤分布合理、枝叶覆盖均匀、附着牢固、覆盖度达85%以上。

9.草花生长健壮、花繁叶茂、无残花败叶。花坛整洁美观、四季有花、层次分明、图案清晰、色彩搭配适宜。

10.草坪生长茂盛、叶色正常、基本无秃斑、无枯草层、无杂草、无病虫害、覆盖度达98%以上,留茬高度经常保持在6-8cm。

三、养护的施工标准

1、浇水排水

1.1原则浇水应根据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树龄、季节、土壤干湿程度确定。做到适时、适量、不遗漏。每次浇水要浇足浇透。

1.2浇水的年限树木定植后一般乔木需连续浇水3年,灌木5年。土壤质量差、树木生长不良或遇干旱年份,则应延长浇水年限。

1.3大树依据具体情况和浇水原则确定。地栽宿根花卉以土壤不干燥为准。喷灌浇水每次开启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地面无迳流为准。

1.5夏季高温季节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冬季宜午后进行。

1.6雨季应注意排涝、及时排出积水。

2、施肥

2.1原则为确保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要定期对树木、花卉、草坪等进行施肥。施肥应根据植物种类、树龄、立地条件、生长情况及肥料种类等具体情况而定。

2.2施肥对象定植五年以内的乔、灌木;生长不良的树木;木本花卉;草坪及草花。

2.3施肥分基肥、追肥两类。基肥一般采用有机肥,在植物休眠期内进行,追肥一般采用化肥或复合肥在植物生长期内进行。基肥应充分腐熟后按一定比例与细土混合后施用,化肥应溶解后再施用。干施化肥一定要注意均匀,用量宜少不宜多,施后必须及时充分浇水,以免伤根伤叶。

2.4施肥次数乔木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1次;灌木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2次;色块灌木和绿篱每年施基肥2次,追肥4次;草坪每年施基肥2次,追肥不少于9次;草花以施叶面肥为主,每半月1次。

2.5施肥量施基肥乔木(胸径在10公分以下)不少于20公斤/株•次,灌木不少于10公斤/株•次,色块灌木和绿篱不少于0.5公斤/㎡•株,草坪不少于0.2公斤/㎡•次.施追肥一般按0.5%-1%浓度的溶解液施用。干施化肥一般用量,乔木不超过250克/株•次,灌木不超过150克/株•次,色块灌木和绿篱不超过30克/㎡•次,草坪不超过10克/㎡•次。

2.6乔、灌木施肥应挖掘施肥沟、穴,以不伤或少伤树根为准,深度不浅于30公分。

三、修剪

3.1原则修剪应根据树种习性、设计意图、养护季节、景观效果为原则,达到均衡树势、调节生长、姿态优美、花繁叶茂的目的。

3.2修剪包括除芽、去蘖、摘心摘芽、疏枝、短截、整形、更冠等技术。

3.3养护性修剪分常规修剪和造型(整形)修剪两类。常规修剪以保持自然树型为基本要求,按照“多疏少截”的原则及时剥芽、去蘖、合理短截并疏剪内膛枝、重叠枝、交叉枝、下垂枝、腐枯枝、病虫枝、徒长枝、衰弱枝和损伤枝,保持内膛通风透光,树冠丰满。造型修剪以剪、锯、捆、扎等手段,将树冠整修成特定的形状,达到外形轮廊清晰、树冠表面平整、圆滑、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

3.4乔木的修剪一般只进行常规修枝,对主、侧枝尚未定型的树木可采取短截技术逐年形成三级分枝骨架。庭荫树的分枝点应随着树木生长逐步提高,树冠与树干高度的比例应在7:3至6:4之间。行道树在同一路段的分枝点高低、树高、冠幅大小应基本一致,上方有架空电力线时,应按电力部门的相关规定及时剪除影响安全的枝条。

3.5灌木的修剪一般以保持其自然姿态,疏剪过密枝条,保持内膛通风透光。对丛生灌木的衰老主枝,应本着“留新去老”的原则培养徒长枝或分期短截老枝进行更新。观花灌木和观花小乔木的修剪应掌 握花芽发育规律,对当年新稍上开花的花木应于早春萌发前修剪,短截上年的已花枝条,促使新枝萌发。对当年形成花芽,次年早春开花的花木,应在开花后适度修剪,对着花率低的老枝要进行逐年更新。在多年生枝上开花的花木,应保持培养老枝,剪去过密新枝。

3.6绿篱和造型灌木(含色块灌木)的修剪,一般按造型修剪的方法进行,按照规定的形状和高度修剪。每次修剪应保持形状轮廓线条清晰、表面平整、圆滑。修剪后新梢生长超过10cm时,应进行第二次修剪。若生长过密影响通风透光时,要进行内膛疏剪。当生长高度影响景观效果时要进行强度修剪,强度修剪

宜在休眠期进行。

3.7藤本的修剪藤本每年常规修剪一次,每隔2~3年应理藤一次,彻底清理枯死藤蔓、理顺分布方向,使叶幕分布均匀、厚度相等。

3.8草花的修剪要掌握各种花卉的生长开花习性,用剪梢、摘心等方法促使侧芽生长,增多开花枝数。要不断摘除花后残花、黄叶、病虫叶,增强花繁叶茂的观赏效果。

3.9草坪的修剪草坪的修剪高度应保持在6-8cm,当草高超过12cm时必须进行修剪。混播草坪修剪次数不少于20次/年,结缕草不少于5次/年。

3.10修剪时间落叶乔、灌木在冬季休眠期进行,常绿乔、灌木在生长期进行。绿篱、造型灌木、色块灌木、草坪等按养护要求及时进行。

3.11修剪次数乔木不少于1次/年,灌木不少于2次/年,绿篱、造型灌木不少于12次/年,色块灌木不少于8次/年。

3.12修剪的剪口或锯口平整光滑,不得劈裂、不留短桩。

3.13修剪应按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须特别注意安全。

四、病虫害防治

4.1原则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要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在预测、预报的指导下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治理、防止蔓延成灾。病虫害发生率应控制在10%以下。

4.2病虫害的药物防治要根据不同的树种、病虫害种类和具体环境条件,正确选用农药种类、剂型、浓度和施用方法,使之既能充分发挥药效,又不产生药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3喷药应成雾状,做到由内向外、由上向下、叶面叶背喷药均匀,不留空白。喷药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阴雨或高温炎热的中午不宜喷药。喷药时要注意行人安全、避开人流高峰时段,喷药范围内有食品、水果、鱼池等,要待移出或遮盖后方能进行。喷药后要立即清洗药械,不准乱倒残液。

4.4对药械难以喷到顶端的高大树木或蛀干害虫,可采用树干注射法防治。

4.5施药要掌握有利时机,害虫在孵化期或幼虫三龄期以前施药最为有效、真菌病害要在孢子萌发期或侵染初期施药。

4.6挖除地下害虫时,深度应在5~20cm以内,接近树根时不能伤及根系。人工刮除树木枝干上介壳虫等虫体,要彻底干净,不得损伤枝条或枝干内皮,刮除树木枝干上的腐烂病害时,要将受害部位全部清除干净,伤口要进行消毒并涂抹保护剂,刮落的虫体和带病的树皮,要及时收集烧毁。

4.7农药要妥善保管。施药人员应注意自身的安全,必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戴好风镜、口罩、手套及其他防护用具。

五、松土、除草

5.1松土土壤板结时要及时进行松土,松土深度5~10cm为宜。草坪应用打孔机松土,每年不少于2次。

5.2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随时清除杂草,除草必须连根剔除。绿地内应做到基本无杂草,草坪的纯净度应达到95%以上。

六、补栽

6.1保持绿地植物的种植量,缺株断行应适时补栽。补栽应使用同品种、基本同规格的苗木,保证补栽后的景观效果。

6.2草坪秃斑应随缺随补,保证草坪的覆盖度和致密度。补草可采用点栽、播种和铺设等不同方法。

七、支撑、扶正

7.1倾斜度超过10度的树木,须进行扶正,落叶树在休眠期进行,常绿树在萌芽前进行。扶正前应先疏剪部分枝桠或进行短截,确保扶正树木的成活。

7.2新栽大树和扶正后的树木应进行支撑。支撑材料在同一路段或区域内应当统一,支撑方式要规范、整齐。支撑着力点应超过树高的1/2以上,支撑材料在着力点与树干接触处应铺垫软质材料,以免损伤树皮。每年雨季前要对支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松动的支撑要及时加固,对坎入树皮的捆扎物要及时解除。

八、绿地容貌

8.1随时保持绿地清洁、美观。

8.2及时清运草屑、树枝、死树等施工残留物,现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当天。

8.3经常冲洗树木枝叶上的积尘,防止堵塞气孔和影响景观效果。

九、安全施工

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 篇2

1 重视护士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医护的质量与安全

第2周期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中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单独作为一个方面, 在数量、质量及结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数量方面, 护士的配置应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 病房实际展开床位与护士比例不低于1︰0.4, 重病监护室 (ICU) 实际展开床位与护士比例不低于1︰ (2.5~3.0) , 每名责任护士分管伤病员数不超过8人;质量方面:应严格执行《护士条例》《军队护士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未通过执业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护理工作, ICU、急诊、介入、产房等特殊护理岗位必须符合相应的资质准入要求;结构方面, 全院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不得低于50%, 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不低于95%。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上, 第1周期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中强调以编制和固定资产为标准配备护理资源;新标准规定每名责任护士分管伤病员数不得超过8人, 强调护患比。这实际上是以病人的实际需求能否被满足为核心来配备护士, 根据病人特点、护理级别比例、床位使用率等对护士施行弹性调配。由此可见, 新标准强调实际工作中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能否得到保证, 更符合我国卫生机构和医疗市场尚不十分规范的现实。

2 护理质量与安全要靠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

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依据《护士条例》《军队护士管理办法》《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住院伤病员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具体制度、流程与操作规程”。这里的“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护理行政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围术期护理规范及危重症护理计划;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应急预案等。在护理质量管理中, 只有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才能使各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使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

3 重视护理活动过程的质量管理

“过程质量”是指护理人员每天的各项护理活动和护理行为[1]。“过程质量”管理注重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实施控制, 属于前瞻性控制, 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2]。新标准护理评审采用“病人个案追踪”的方法, 考察病人的整个诊疗护理过程, 评价各护理环节的衔接是否规范合理, 以此来考核医院护理的过程管理[3]。很多医院护理行政管理部门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 改变了传统的检查方式, 模拟评审专家“个案追踪”的检查方式, 对护理所涉及的病人的责任制护理、病区管理、安全管理、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进行横向及纵向交叉检查。每个质量控制小组不是独立地只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内容, 而是将发现的问题与其他小组相互沟通和印证。达到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的。

4 护理质量要体现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

国内外医院评审都把质量作为评审的重点。新的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持续改进措施, 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这标志着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转向“质量持续改进”, 而不是以往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4]。质量持续改进包含不断进取、完善以及不满足现状、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和行为, 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和核心, 通过持续改进, 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使病人满意的目的, 使病人不断获得增值效益[5]。本次评审中, 评审专家的关注重点不是聚焦于医院的硬件设施、存在问题的数量以及性质严重的程度, 而是看医院是否将评审视为改善提高的机会, 更注重改进的决心、速度和做法。通过对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服务、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的督察, 使医疗护理流程及质量不断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并作为长效状态体现在评审结束后的护理工作中。

5“以病人需求为导向”, 强调人性化的护理质量管理

新评审标准突出以病人需求为导向, 更加关注病人就医的感受。本次护理评审的核心指标是是否依据国家、军队相关规定规范护理行为, 实施分级护理,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及临床护理是否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为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专业护理服务。新标准要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各项护理行为与护理措施, 同时必须尊重病人的权利, 履行告知义务。在新标准中, 病人是否了解检查、治疗、用药情况、是否知情同意、病人的权利与权益的维护, 是否掌握对疾病相关健康指导及心理指导等, 均是评审的重要指标。

6“预防为主”,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新评审标准中有很多针对医疗护理过程重要环节的评审项目, 强调为病人提供最安全的护理服务。标准对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在接受电话汇报重要检查结果时或执行口头医嘱时交流的有效性、提高高危药品应用的安全性、避免手术部位/病人/操作错误、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减少病人压疮/跌倒或坠床风险等方面均有详细的检查内容和扣分标准。其目的在于通过评审检查, 督促医院进一步完善查对制度、保证交流的有效性、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能力和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不断改进医疗护理流程和重点环节,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最大限度保障病人安全。

7 小结

等级医院评审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来说是一种稳固、延续、重要的促进力量, 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也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摘要:军队医院等级评审新标准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单独列项考核, 强调制度在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中的重要性, 更加重视过程管理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强化了病人的就医感受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考核, 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医院评审,护理质量管理,军队医院

参考文献

[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5-178.

[2]刘慧珠, 李静, 徐筱萍, 等.医院评审“围评价期”的护理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0A) :62-64.

[3]张幸国, 刘庭芳, 杨泉森, 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 (9) :691-694.

[4]隋永红.三甲医院评审中护理标准的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3) :505-506.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策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0引言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是指满足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采用高级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渠化程度高、桥涵等构造物多、公路设施比较齐全,全路段封闭或部分封闭。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

交通部和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开始,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据普查结果,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69 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33.6万公里,占总里程的78.7%;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22.7万公里,占13.4%;有路面公路里程154.6万公里,占91%;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9万公里,已居世界第二位。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将完成“五纵七横”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6200公里,初步形成规模效益。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1.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1.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1.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2.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2.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3.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3.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 篇4

旅游厕所的重建设轻服务这点,想必很多人领教到了,那么在旅游厕所改革的大前提下,旅游厕所的服务标准有那些?旅游厕所质量等级划分标注中的服务标准将有一个系统的介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设备

A、AA级和AAA级标准为:

厕所设备应定时巡检、维护、保洁,提供干净卫生,较高正常率的厕所设备。

1、应提供能正常冲洗的小小便器,保证无堵塞、无结垢、无滴漏;

2、应定期清理,提供正常排污除味设施;

3、应提供牢固可靠的无障碍设施;

4、应提供正常应急照明设施;

5、应提供保证安全、牢固可靠,干净无灰的婴儿台;

6、应提供易识别、无残损的标识牌;

7、应提供畅通的排水、排污管道。

1、同

二、外部清洁卫生要求 A、AA级和AAA级标准为:

1、旅游厕所的整体外部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应无垃圾、粪便、污水、杂草等其他杂物,无卫生死角。

2、厕所建筑外表定期维护、清洁。

3、厕所外的标识牌要清晰可见、无污渍、无损坏残缺。

4、厕所外坡道扶手干净无灰尘。

5、厕所入口主干道、台阶无积雪、结冰。

6、厕所外化粪池、粪井周边场地应无垃圾、粪迹、污水。

三、室内清洁卫生要求 A、AA级和AAA级标准为:

1、厕所内空间(地、墙、顶、窗)应整洁、干净、无破损、地面无积水。

2、便器应冲洗正常,干净、无水渍、污迹。

3、管路、管件应无污垢、无堵塞、无滴漏。

4、洗手池、龙头及台面在使用过后随时清洁,应干净无污渍。

5、厕间隔断板、搁物板应清洁、完好、无污渍。

6、厕间内手纸盒、纸巾盒、坐垫纸盒应定期检查,应保证盒内不缺纸。

7、厕间扶手应牢固完好、定期消毒。

8、厕间内面镜应干净无污渍。

9、厕间内挂衣钩、置物台应干净,完好。

10、厕间内的标识牌应干净,无掉漆、生锈、残缺。

11、管理间、工具间应整洁有序。

四、应急措施

A、AA级和AAA级标准为:

当如厕人数短时间内聚集时,要有应急措施,确保有序如厕

五、环境 A级环境标准为:

1、厕所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排风,保证厕所臭味强度不大于2级;

2、厕所应有效采光,夜间灯光可使用时间与厕所开放时间一致;

3、室内环境布置应干净整洁。

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 篇5

(2010-01-07)

第一章 概述

一、基本概念:

园林绿地养护分成活期养护和日常养护、本规范着重叙述日常养护。

二、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等级:

根据园林绿化养护要求进行分级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公园、大型公共绿化风景名胜区)、二级(国家三级以上公路绿化)、三级(社区、各单位绿化地)。

三、园林绿化地植物分类:

分乔木、灌木、花卉、藤本和攀援、地被和草坪等植物。园林绿化养护要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和群落分别采取不同的养护技术和措施,所以说园林绿化养护具有针对性。

四、园林绿化养护保存率:

凡经栽培成活一年以上的植物保存率均应达98%以上,(注:凡应受自然灾害或环境污染以及本职所能控制等原因而死亡的植株、不计算在内),以植物保存率可以直观的考察养护好坏的标准。

第二章 树木养护(包括乔木、灌木)

第一节

灌溉及排水

一、灌溉

1、不同种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各不相同。旱生植物,如木柳等,能耐较长时间干旱;湿性植物如水杉、池衫、枫样、枫杨、垂柳等,短期积水也可以生长,在过分干旱时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中生植物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是干湿适中;水生植物,如荷花喜生长在水中,所以要根据树木种类决定浇水的次数和浇水数量及其浇水的方式。较耐干旱树种相对浇水次数及其需水量要少,相反浇水次数及需水量要多。

2、同种植物在一年中不同生育期内,对水分的需要量也不同。早春植物萌芽需水量不多,枝叶盛长期需水较多,花芽分化期及开花期、结实期要求水分较多,特别开花期,结实期对水分较敏感。

3、对新载植物的树木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应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如318高地,地段土质差、土层薄、保水性差,相对而言浇水次数多,浇水量大,相反土层厚、土质好、保水性好,如殷巷小区原属于稻田,像这类绿地应做到干旱浇水,应做到看苗,看土,看干旱程度决定浇水量,浇水次数)。

4、人工浇水方法、次数及注意事项:春秋季节缺水时每天早晨浇水一次;夏季每天早或晚浇水一次。在六、七、八、九等月份气温高,天气干燥时,还需向树冠和枝干喷水保湿,此项工作作于清晨(10点钟前)或傍晚(下午4点-6点)进行;冬季由于严寒多风,为了防寒,于入冬前应灌溉一次冬水,冬季浇水应选择中午进行。浇水时要注意选择水源,做到无污染、无毒害。另外施肥后应立即浇水促进肥料溶解、渗透,加快根系吸收,还可以因浓度过高而发生烧苗、伤根现象。浇水要做到一次浇透,尤其春夏两季,长期浇水不透,将会导致干旱缺水。如果浇水次数过多,导致土壤通气性差,缺氧,厌气性细菌过多,引起烂根。另外浇水不透还会导致树木产生浮根现象(因树根有向水性),根系难以伸展,始终在浅层表面上中回旋,所以乔木一般要采取拖管浇灌。综上所述,做到苗木,看土浇水。

二、排水

土壤出现长时间积水,如不及时排出,地被植物、树木根系会受到严重影响。土壤通气不良,影响土壤内营养元素的有效(分解不完全),并产生有毒物质(有机酸等),致使植物烂根死亡,所以在暴雨后积水应及时排除,特别在霉雨季节长时间应注意排水(例桥北泵站绿地,河堤上绿化排水好,成活率高,河堤下绿地没有排水坡度,长时间积水,死苗率高,又如五洲制冷茶花地,地势平躺,面积大,在雨季前应加深排水沟,做到雨住水尽,这样才能有利苗木生长。

第二节

松土除草

园林绿地需经常进行中耕松土,土壤受践踏,浇水或下雨造成土壤板结,针对易板结的土壤更需要中,古人云:“锄头尖上有”,就是这个道理。在蒸腾旺季(夏季)须每月松土一次,否则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一、松土的作用:

1、松土结合除草,清除杂草。

2、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中水份蒸腾起到保作用。

3、松土可增强土壤通透能力,空气土壤中的氧的含量,有利于好氧细菌的繁殖,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矿物质的氧化,从而增加土壤肥力。另外由于松土增强了土壤通透力,有利于水分的下渗通透,减少水分的流淌损失,增强灌溉效果。

4、松土深度:原则上依据植物种类,树龄而定。可分为浅耕、中耕、深耕三种方式,浅耕性植物及小苗松土的深度宜浅,一般在2-3㎝左右;乔、灌木种植成活,可中耕,一般深度在5-8㎝左右;乔、灌木的根系都比较深,栽植一年都可以在秋末,冬季进行深耕,一般深度在10-20㎝左右。树盘处宜浅,外侧逐渐加深。

5、松土时间:选在晴天或雨后2-3天进行,土壤含水量50%-60%时为宜,即用手捏不易成团为宜。

6、松土次数:花灌木一年内至少3-4次,小乔木一年至少二次,树木树坛每月松土一次。

7、除草:杂草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同时传播各种病虫害。还会影响景观的观赏性,顾对园林绿地内的杂草要经常灭除。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净”。初春杂草生长时就要清除,但杂草种类繁多,不是一次可以除尽的。春夏要分别进行2-3次,切勿让杂草结籽,否则第二年又会大量滋生。乔灌木下的各种野草必须及时铲除。特别是对树木危害严重的藤蔓植物要及时铲除。

第三节

合理施肥

施肥是保证绿化树木旺盛生长的有效养护措施之一。施肥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树木种类、年龄、生长期和需肥数量各不相同,不同种树木,不同理化性的土壤所施用的肥料也各不相同。例如,针对较耐瘠薄的树种,通常不可施或少施追肥;相反喜肥植物(如牡丹、月季花灌木等植物)施肥次数,施肥量,相对要多些;杜鹃、山茶等喜酸性植物在生长期每次施肥量不宜太多,但要勤施低浓度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对于新种骨架树种如香樟、雪松、银杏等在生长期可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来补充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三要素。苗木生长初期应氮肥为主,如腐熟猪、鸡、菜籽饼等都属于有机肥。

花灌木宜在花前、花后、花芽分化等时期分别追肥。有些花期长或开花次数多的植物(如石榴、柑橘)还应在座果后、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

施肥深浅的一般规律:基肥深施,追肥浅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基肥一般作为冬肥在绿地深翻时施用。

第四节

修剪、整形

一、乔木修剪

树木在养护阶段中,应该通过修剪调整书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和树木内养分的分配,调整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促进树木生长茁壮。(修剪作用)

为促使植物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形态,应根据各种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目的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修剪。落叶乔木要注意保持顶端的生长势,如水杉等。不具有具体有明显领导主枝的树种在分支点以上,根据不同树种每隔20㎝-45㎝左右选留3-4个分布平均的骨架枝,其余的进行疏剪,骨架枝选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在骨架枝上选留外侧二级枝,如此逐渐形成丰满的树冠,悬铃木修剪方法三枝,六叉十八丫。长绿阔叶树种要保留好中央领导杆,培养向上生长的优势,如香樟、广玉兰、杜英等。长绿针叶树种多以观赏树形为主,其以宝塔形,圆锥形较多,修剪十注意培养、平衡他们的生长势即可,如雪松、柳杉,蜀桧、龙柏等。花灌相树苗,使用健壮均衡的枝条,形成丰满的冠丛。对修剪的树苗要印强扶弱,去除徒长枝和强枝,留小、弱枝、紫薇等。

树木修建的注意事项:

1、每种树木都有一定的树形,通常整形修建,保持原有的自然生长状态,如垂柳、水杉、桂花、广玉兰、雪松等,修剪时应保持其树冠的完整。对这一类树种进行修剪时仅对病虫枝、伤残枝、重叠枝,内叉枝过密修除掉,这里指树木的修剪,独植和庭院而树树更应保持树形的自然生长状态。

2、行道树除进行整形外,要保持树干高度基本一致,分叉点以上2.5-3.2米高度为宜,做到树冠完整,无病虫枝、下垂枝、丛生枝,大枯枝烂头,切平口,无撕裂。

3、树木修剪整形要按照设计意图要求决定修剪整形,行道树的修剪要求进行修剪整形。独景树、庭面树应保持树种自然形态的原则进行修剪整形,桩景树及特殊造型树的修剪整形应按照特殊要求进行整形、绑扎、修剪。

4、树木修剪要注意按生长期进行修剪。在休眠期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跟部蘖生枝及又砧木上萌发的枝条(垂柳、红花刺槐、丁香、花桃、紫玉兰、花石榴)在生长期随时抹芽削枝。

5、有伤流的树种应在冬眠后,雨水前进行修剪(如椿树、栾树梧桐树、葡萄等)并涂封伤

二、灌木修剪

灌木类修剪的目的是应使枝叶茂盛,分布均匀。花灌木修剪要有利于促进短枝和花芽形成。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死留新”的原则进行。例如:紫薇的修剪要在落叶后树苗处在休眠期实行枝头短剪,便于早春多发短枝多开花。

三、绿篱色块类修剪

绿篱、色块类修剪,应促使其分支,保持全株枝叶丰满。在生长季节生长快慢设计意图要求决定修剪次数和修剪轻重程度。绿篱和色块修剪主要在春、秋两季的春秋梢生长迅速,所以修剪次数多。在同一季节里早修晚修好,早修可以减少体内养分的消耗。并且修剪程度要轻,修剪次数相对增多,绿篱和色块容易成型,晚修反之。并且晚秋梢的形成,容易使植物冻害,特别造型绿篱应逐步修剪成型。常绿树9月中旬后不宜修剪,到次年4月初可进行。

第五节

挖死树

由于树木衰老、病虫侵害、机械创伤、人为破坏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一些树木死亡。对那些已无可挽救,也无保留必要的树木,应在确定完全死亡之时,尽早伐除在。这样可挽救树对行人、交通、建筑、电线及其他设施带来危害减少兵虫潜伏与蔓延。同时死树影响景观效果。

挖死树应该注意几个方面:伐前应调查其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观察四周环境(指大树),仔细分析破伐过程对建筑、电线、交通、行人等安全问题;经申请报批,即可进行挖除,并填平地面。

第六节

补植树木

科学掌握季节,适时补种:落叶树在春季土地解冻以后、发芽前或秋季落叶以后土地冰冻以前补植;常绿阔叶树在春季土地解冻以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霜降以前补植。根据当地地区的气候情况,个特别(乌桕)在春天萌动时移栽是较理想的时间。

第七节

台风的预报与补救、冻害的预防

一、在台风来临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措施:

1、对树冠内生长过密、过高的枝条进行梳稀;

3、对树冠较大、根浅的树木要加设支掌;

3、对写胸经较粗的阔叶树(香椿,广玉兰)顶端优势明显树体较高的针叶树(雪松,水杉,池杉,柳杉,银杏等)以及一些体形特殊的树木,可采取索牵引绑缚。

二、被台风破坏的补救措施:

对有断裂危险的分枝或整株树木进行软支掌,可将树干或分枝的部分连接起来。被台风吹到的树木要及时处理,首先要对树冠施以强栽,仅保留一级或二级分枝。反翘起的根系也要进行修剪,特别是折断的、撕裂的较大侧根要修剪平整。然后按树木扶正法与步骤将树木扶正,并且加强养护管理,使树木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三、防冻越冬措施:

1、生长期适量施肥,时期摘心,促进枝条成熟。生长以后期控制肥水数量和种类,抑制植物徒长枝;配合根外追肥,及时做好病虫防治工作,防止叶片非正常性早落,促进植物积累养分,增加细胞量,增强抗逆力。在寒流前灌水,防止干冻(干冻到底,湿冻冻层皮)。

2、入冬前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寒或新植树木主干包扎,外包地膜,并将土球周围培土覆盖保温。

3、对南方树种采取树枝与卷叶的保护措施,在寒流到来之前用绳索将其枝条捆扎成束。海枣,凤尾兰,苏铁等植物捆成一束后,再用草帘包扎,以保护其根系和主干。

4、树干涂白减少昼夜温差剧烈变化,避免发生冻裂,也可以起到防病杀卵的作用。

5、对竹类特别是新种竹子可用木屑、谷壳、散铺根茎周围地面,可起保暖、保墒作用。

第三章 草坪养护

草坪成坪后要经常性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草坪景观长久持续下去。草坪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灌水、施肥、修剪、除杂草、通气、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一、灌水、排水

养护时保持绿地完整的给水、排水系统。草坪浇水必须湿透根系层,应侵湿的土层厚度为10厘米,通常分几次浇透,但不应发生地面长时间积水。灌水应该以喷灌为主。灌水量应根据土质、生长期、草种等因素确定。冷季节型草,春秋两季充分浇水,保持生长,夏季适量浇水,易早浇,傍晚、夜间不宜浇水,夜间湿度太大,易感染病害。安全越夏。暖季型草,夏季勤浇水,宜早晚浇水,保持生长。

二、施肥

为保持草坪叶色嫩绿,生长繁密,必须施肥。草坪植物主要要求叶片生长,并无开花结果要求,需要氮肥但要控制,一般以含N 量低的复合肥。草坪成坪后在生长旺季节施追肥,施肥方法以撒施为主。冷季型草种(高羊茅草)的追肥时间最好在早春、秋季。第一次在返青后可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第二次在夏初,天气转热后应停止追肥。秋季施肥可以立秋后至9月进行。暖季型草(马尼拉、白慕达)的施肥的时间是晚春,在生长季每月或2个月追肥月一次施肥不晚于9月中旬。特殊要求的草坪养护不在此例。

3、修剪

修剪是草坪养护重要的重点,修剪能控制草坪高度促进分蘖,增加叶片密度,抑制杂草生长,使草坪平整美观。草坪在生长季节,应适时进行加土、扬沙、镇沙,保持土地平整和良好的透气性。适时扎草,草高控制在4-6厘米。果领草坪高度在2厘米。束缚扎草前必须清除,侧石边、树坛边,片林边、色块、植被、花景物边缘的草坪,生长到一定时期应进行切草边,以保持线条清晰。

4、除杂草

杂草的入侵会严重影响草坪的质量和观赏。因而除杂草是草坪养护中必不少的一环。除杂草的最根本方法是合理的水肥管理,促进目的草的生长势,增强与杂草的竞争能力。并通过多次修剪,抑制杂草的生长。一旦发现杂草,除用人工“挑”草外。合理科学使用除草剂。根据杂草的类型选择不同性能的除草剂进行防治(附表)。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苗木、花卉生产是种植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会遭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生命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异样状况,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病害。现在通过科学手段可有效地控制或消灭病害,以保证生产的发展。

防重于治,对病虫害尤为重要。在清洁卫生,无杂草的环境中,选取无毒的种子,种苗,对栽培见质和工具加以消毒,并及时采取药物处理,发生病虫害袭击后,恢复也快。因此良好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作业过程中人们一般对防治虫害较重视,因为它表现明显。而对病害不十分注意观察,做到早防、早治,减少危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不良环境或病原生物的侵害后所发生的外观生理上的不正常状态。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类,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侵染性病害是最大量、最主要的是植物防治的主要对象。

非侵染病害也叫生理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条件不适宜,如土壤营养元素的不足,酸碱度不适宜等,或因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肥料、农药使用不当而发生的病状。并未受原生物的侵染,也不会传染,这类情况叫生理病害。

对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主要通过了良好的栽培技术措施来改善环境和消除有害因素。如克服杜鹃、栀子花、广玉兰、香樟等缺铁症。栽培上要注意避免使用强碱的土,补充铁素或选用耐碱而不易缺铁的品种做砧木。又如各种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在工矿区要注意栽培抗烟雾树种及花卉,同时有害气体的排放严格控制或经过净化处理。

是由病原生物引起,有传染性,此种现象的发生叫传染病害。主要的病原生物的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类菌质体及高等寄生物等。

防治方法:

加强环境卫生,清除杂草,通风透光,合理种植; 浇水及时做到方法要正确,用量要合理,时间要科学;及时烧毁病株;

及时喷药。

现将植物上主要的侵染性病病害介绍如下(见附表):

第二节

常用杀菌剂介绍

几种杀菌剂的配置和使用方法及防治对象:

1、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性杀菌剂,由硫酸硐、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根据硫酸硐和生石灰用量不同可分为等量式(1:1)半量式(1:0.5),多量式(1:3)和倍量式(1:2)等数种。(前面1为石灰用量,后面0.5、3、2为硫酸硐的用量)配制十,先各用一半的水化开硫酸铜和生石灰,然后将硫酸铜和石灰溶液,同时慢慢地倒入另一容器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即可。配成的波尔多液呈天蓝色的胶体悬浮液,呈碱性,粘着能力强,能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效期可维持半个月左右。波尔多液不耐储存,必须现配现用,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可防治黑斑病、锈病、霜霉病、灰斑病等多种病害。

2、石硫合剂:也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以生石灰、硫磺粉和水按1:2:10的比例经过熬制而成,原液为深红褐色透明液体,有臭鸡蛋,呈碱性。配制时先将水放锅中煮沸,倒入1份生石灰,待石灰溶解后,再加入先用少量水调制成糊状的2份硫磺,边加边搅拌,加毕用大火烧沸1小时左右,待药液呈红褐色时停火,冷却后,滤去沉渣,即为石硫合剂原液。能防治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穿孔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还可防治粉虱、叶螨、介壳虫等害虫。石硫合剂可密封藏。石硫合剂容量稀释倍数见表13。

3、石灰硫锌:是用生石灰1份,硫酸锌1份,水100份配制而成,配制方法与波尔多液相同,能有效地防治穿孔病。

几种常用农药性能:

1、百菌清(达科宁):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范围广,残效期长,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常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防锈病、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也可用40%粉剂喷粉,用量3-4.5克∕m2。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对梨、柿、梅等易发生病害。

2、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残效期长,一般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病害,也可用拌种和土壤消毒,拌种时,用量一般为种子重量0.2%-3%。

3、托布津: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残效期长,其杀菌范围和药效与多菌灵相似,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常用50%的可湿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白娟病、菌核病、叶斑病、黑斑病等病害,托布津有甲基托布津和乙基托布津。

4、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性有机硫杀菌剂,呈淡黄色,稍有臭味。在空气中或日光下极易分解,常用65%的可湿性粉剂400-600倍喷雾防治褐斑病、炭疽病、猝倒病、穿孔病、灰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不能碱性或含Cu Hg的药物混用。

5、退菌特:是一种有机砷、有机磷混合杀菌剂,白色粉末,有鱼腥味,难容于水,易容于碱性溶液中,在酸性、高温及潮湿的环境中易分解。一般用50%的可湿药剂粉剂2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锈病、立枯病、白粉病、菌核病等病害。

6、苯来特:是一种广谱性的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不容于水,微有刺激臭味,药效期长,常用50%的可湿药剂粉剂2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菌核病等病害。

7、硫磺粉:是一种黄色粉末,有明显气味,具有杀菌、杀虫作用,药效期5-7天,常用50%药剂喷粉,用量为1.5-3克∕m2,或用于蒸,用量1克∕ m 3,可防治白粉病。

8、链霉素:是一种三盐酸盐,为白色分粉末,一般用100-200mg∕L浓度喷雾,灌根或注射,防治细菌性病害、霜霉病等。

第三节

常用除草剂介绍

一、使用除草剂的目的意义;

清除影响目的植物周围杂草,避免相互之间争光、争水、争养分而妨碍目的植物的正常生长。减少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不误农时。如人工除草,每亩地要花2工按25元∕工计,需50元∕亩,而用广谱性草甘磷除草剂,只需20元1亩左右。

除草剂种类:主要二大类性,分土壤处理剂和杂草处理剂,杂草处理剂中又可分为广谱性和选择性。现逐一介绍:

(一)土壤处理剂,也就是说在种子播种之前,为了保证目的植物幼苗正常生长,把土壤中杂草种子杀灭而达到目的一种手段。

1、弗乐灵:每亩用量150-2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在已整理过的坪床上,封闭一星期后再下种子。

2、拉索:每亩用量150克,兑水50公斤,用背包式喷雾器喷洒在以整理过的坪床上,封闭一个星期后再下种子。每亩也可用弗乐灵125克加拉索75克混合配制,兑水50公斤,做土壤处理,这样效果更佳。

除草密:水田使用,带水把地耙平后,把水放掉。然后每亩250克-300克,兑水35-40公斤,喷雾在土壤表面,在操作时人要后退,以免喷施过程中破坏封闭层而影响效果,待一星期后即可播种。

(二)地面杂草除草剂: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在周边或中间的妨碍作物生长的杂草,用化学的方法进行防除。

1、广谱性;水剂每亩使用量为1-2公斤,根据杂草的密度和生长时间,每背包式药水桶内加入200-250克药剂,均匀喷雾于杂草表面,每桶内加入一汤勺洗衣粉,二汤勺(NH4)2SO4或NH3HCO3,可起到沾着和烧伤的作用,增强效果,外界条件是必须在晴天,无大风露水干后使用,温度越高效果越佳,喷水量要大,杂草叶尖滴水为止。它的特点是传导性的,烧伤后通过杂草的维管束输导组织药物渗透到根茎部,破坏也叶绿素,而使杂草枯萎。但此药遇上分解,对杂草种子毫无作用,对多年生的恶性杂草,在高温季节每月喷一次,有一定的灭杀作用。

2、选择性:常用农药有、稳杀得、克禾踪等。用量每亩背包式药水桶2-3桶,每桶内加入2-3克粉剂,搅匀后喷雾,雾点越细越好。外界条件:空气中和地面湿度要大,最好在早晨的露水中操作,如天气干旱,前天傍晚在第二天的作业区,喷灌浇水,提高湿度。它们也是通过疏导组织把药液传导植物的根茎部,使杂草死亡。此类药对于单叶植物有良好的杀伤效果,而对双子叶植物毫无影响,所以用药时一定要掌握作业区植物的种类,以免引起药害。

灭除双子叶杂草的有;

1、阔叶净又名巨星,是美国杜邦公司经销的低毒高效的内吸传导性的农药。每亩用药量4-6克,背包式喷雾器,每桶内加入药2-3克,兑水10公斤,搅拌后均匀喷于杂草叶面。外界条件:需要晴天,无风或微风,叶面露水干后喷雾。

2、二甲四氯:每亩2-3公斤,稀释50-80倍,温度不能低于12℃,喷雾在叶茎,烧伤叶绿素,从而抑制杂草的生长此类药见效快,但只标不治本,不影响杂草根部死亡,温度越高,见效越快。

3、水花生净;是一种专治恶性杂草—水花生的专用除草剂,按标签上的说明配比,选择有水花生生长的地方喷施几次,即可灭除。

以上几种农药在使用中,最理想施药时间在杂草三叶期前为佳,这样可大大节约成本,而且杀伤力更有效。

第五章 绿化养护月历

一、1-2月份

1月和2月在江苏地区为冬末、春初气温较低,植株大多处于休眠期,所以1-2月乃是落叶树冬季整枝修剪和土壤改良(施基肥)的季节。具体工作事项:

(一)、土壤改良

1、土壤深翻:对绿地内有裸露土壤或必须改造地块土质较差,板结,进行深翻(20-30厘米),不须粉碎,促使土壤经过冰冻,经冬化作用使其疏松。还可以冻死地下害虫。

2、施有机肥:经过腐熟的有机肥,按一定方式、数量施用(详见乔灌木养护或草坪养护)。

3、落叶树的修剪整形;(详见乔灌木具体树种修剪)冬季为树木整形,骨架整理最合适宜时机,同时综合清除病虫害。

4、清场结合环境整治:冬季为园艺工作较少时,可利用此时对园内进行清场工作。

①清除草根:对一些恶性杂草结合翻土、清除草根,如水花生、香附子,如必要时换土。

②清除石块、枯枝落叶。③树坛切边,结合施肥。④及时清除杂草。

5、病虫害防治:冬季可利用人工对虫茧、病枝等进行处理,还可利用石硫合剂等预防性治理。

6、草坪恢复:二月底冷季性草坪高羊茅长势开始恢复,开始施肥、浇水跟上,同时修剪应跟上,促进早日复青。

二、3月份 3月江西地区气温开始回暖,万木迎春,植株开始生长,病虫害开始出现,工作开始繁忙。

1、草坪:冷季节型高羊茅等全面恢复生长水肥修剪跟上,使草坪面貌美观。

2、大部分树木开始萌芽,可施一些追肥以氮肥为主(尿素),落叶树整形工作停止。

3、病虫害防治:本月病害开始出现,应及时检查防治,喷施等量波尔多液。

4、杂草防治:是防治春季杂草较佳季节,草坪杂草刚萌芽较嫩用药剂防治效果最佳,其余,杂草结合松土等及时防治。

5、苗木移植:本月是苗木移植,树木调整较佳季节应及时安排。

6、对绿地内的排水系统进行清理,保持流畅。

三、4月份

1、草坪:暖季型草坪百慕大、马尼拉等开始萌发,水、肥,应加强,冷季型高羊茅生长旺盛时,应该及时修剪,对草坪虫害应及时检查防治。

2、乔灌木:生长旺盛,肥料需跟上,不同类型树木需要不同。对观叶树木,幼年果树施足氮肥促使其生长。开花的花灌木、成年果树应控制N肥多施P、K肥。长绿树木修剪整形,落叶乔木作好摘心修剪,落叶乔木削芽等工作。

3、树木移植工作,落叶树木已萌芽再移植会影响成活率。

4、病虫害防治。进入第一次高峰期及时防治。

5、做好防涝工作。

6、杂草防治,春草大量发生时,应及时施用药剂和人工防治想结合,以免与草坪,树木争夺养分,冻草草籽成熟期及时解除。

四、5月份

1、草坪:不管冷季型,暖季型草均为长势盛期,割草频率增加水肥要保证。

2、乔灌木:枝条已长成,密生处去萧、梳枝,树冠内堂需通风透光,同时对花后树木、着果树做好梳残花、梳果工作。

3、杂草大量发生,及时清除。

4、病虫害及时防治。

五、6、7月份(黄梅雨季—炎热干旱)六、七为树木、草坪生长旺盛时期,江西地区将有一个典型黄梅雨季,同时出梅后天气高温干旱,病虫害严重发生。冷季型草坪转向夏眠期。

1、草坪:高羊茅等冷季型草坪要及时防治病虫,黄梅前可控制生长速度(施肥不要过多)以防疯长。暖季型草则生长迅速,修剪量大,及时施肥。

2、乔灌木:在六月初旬,对红叶李,樱花,紫薇,等,进行梳枝轻剪,中短截枝,摘心以调节树势,树型,促使生长。果树果实迅速膨大,及时施肥。

3、杂草:严重发生时,特别是黄梅雨前应彻底防治,以防在雨季中因天气原因不能清除,迅速生长。

4、病虫害:严重发生时,做好测报工作,及时防治。

5、对排水系统再一次检查保持通水。黄梅中及时清除积水,以防高温积水造成树木死亡。出梅后做好防旱,遮荫工作。6、6月份中下旬对花灌木进行施肥。

7、纯草结籽及时清除。

六、8月份

1、草坪:抗旱,及时浇水,并注意浇水时间,清晨最适宜。病虫害严加防治。

2、树木:积极抗旱。对一些刚移植树木做好遮荫工作。对生长过密枝条梳枝条。

3、杂草:结合松土做好中耕除草工作。

4、防台风工作:加故大树的防治措施,暴雨后及时排涝,扶苗。

5、病虫害:虫害大量发生,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七、9月份

1、草坪:抗旱工作及时浇水。9月份下旬冷季型草开始恢复,做好肥水工作,空秃处补播,及时恢复草坪。混播草坪黑麦草应在下旬播种(观赏)

2、树木:抗旱工作,雨后及时排涝,中下旬遮阳网可以去除。

3、杂草:秋草开始萌发,松土除草。

4、防风工作:继续做好防风工作。

5、病虫害防治:严重发生期及时防治。

八、10月份

1、草坪;又进入一个全面生长期,冷季型草坪全面恢复。肥水施肥水及时跟上。暖季型草坪应提高其长势,延长其绿色观赏期。10月上旬混播草坪(运动性)黑麦冬播种。

2、树木:部分苗木进入移栽,种植较佳季节,但注意及时喷水,保持湿度,果实收后,应及时施追肥,恢复期长势,为明年营养做好准备。

3、杂草;结合松土防治,秋草发生较多,及时防治。

4、防风:继续做好防风工作。

5、病虫害:对越冬严重防治。

九、11月份

1、草坪;冷季型草坪应重施肥提高其长势,延长绿色观赏期。暖季型逐渐枯黄,最后一次修剪降低高度。

2、树木;开始落叶。逐步过度到冬季整枝状态,但不宜太早,以防重剪后,天气仍暖,树体萌芽,对越冬不利,作好清除落叶工作,尽快移植。

3、杂草:冬草防治。

4、做好越冬工作:对不耐寒树木作好防寒工作。

5、作好积肥准备工作。

6、病虫害:对越冻虫害手工清除虫茧等。

十、12月份

1、草坪:冷季型草坪作好肥水工作,延长绿色期。暖季型草则枯黄。

2、树木:开始整枝,修剪,施积肥,清除枯枝落叶。

3、改良土壤:深翻,施基肥。

4、防冻工作。

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 篇6

(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SL 38-92

说明 总则

第一部分

碾压式土石坝工程 第一章

土石坝坝基及岸坡处理 第二章

土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三章

坝体填筑工程 第四章

细部工程

第二部分

浆砌石坝工程 第五章

浆砌石体与基岩连接工程 第六章

浆砌石体砌筑工程 第七章浆砌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八章

水泥砂浆勾缝 第九章

溢洪道溢流面砌筑 第十章

浆砌石墩、墙 第十一章

中间产品 附录

几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格 附加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 等级评定标准

(七)》SL38-92的通知 水建[199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各水利水电工程局、勘测设计院,武警水电指挥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为加强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搞好工程验收和评优等方面的工作,水利部和能源部委托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负责组织编写了《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七分册——碾压式土石坝工程和浆砌石坝工程部分,经审查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行业标准,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七)》SL38-92,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主编单位。

本标准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6月8日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七)》SL38-92(以下简称《标准

(七)》),是根据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能源部水电开发司建综[1990]1号文“关于组织制定《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七)》的函”,由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

《标准

(七)》是《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一)》(以下简称《标准

(一)》)的配套文件之一,其内容分为碾压式土石坝与浆砌石坝工程两部分。

在《标准

(一)》中,质量标准项目分为一般原则和要求、质量检查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三类。而《标准

(七)》仿效《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订本,GBJ300~304、GB310),把质量标准项目分为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三类。在编制过程中,经多次讨论认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是在《标准

(一)》颁布之后制订的,而且其分类比较直观,现场易于掌握,所以认为采用其分类方式比较适宜。

和《标准

(一)》相比,《标准

(七)》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把在《标准

(一)》中作为附录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编入了正文中。主要理由是,中间产品应作为一个工序考虑,其质量标准也应经过检验评定,只有在检验合格后才能在单元工程中加以应用,并且在重要工程中的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块的产品,当单元工程评定为优良时,中间产品也必须优良。

单元工程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它是以有关设计、施工规范为依据的,其质量评定也一般不超越这些规范的范围,如逐条说明本标准,也只能指明其出处,颇为繁琐,也无多大意义,故《标准

(七)》和《标准

(一)》一样,也未写条文说明。

目前,一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如超声波、电子或激光探测等),在相应的有关技术规范均没有列入,而本标准是以有关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因此也不能列入。若需采用,其质量检测及评定方法,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

《标准

(七)》的初稿于1990年5月完成,经主编单位与各参编单位的相互讨论和协商,于7月整理出征求意见稿,随后发送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各设计与施工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同年10月,对各单位提出的意见逐条加以研究,并据此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全面修改后,于1990年12月底提出送审稿。

1991年3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持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送审稿审查会,认为《标准

(七)》(送审稿)内容基本可行,可按审查意见修改整理后形成报批稿。

本标准(送审稿)审查组织长为纪云生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鉴于该标准为初次编制,全国的工程条件、技术水平等差别较大,有些技术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本标准一定存在缺点和不足,望各使用单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0.0.1条

本标准第一部分碾压式土石坝工程适用于大中型(一、二、三等)水利水电碾压式土石坝工程;小型(四、五等)碾压式土石坝工程或其他类似工程可参照执行。第二部分浆砌石坝工程适用于大中型(二、三等)浆砌石坝工程,以及虽不属于大中型工程,但坝高在50m以上的浆砌石坝工程;其他浆砌石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0.0.2条

单元工程是依据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把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层、块、段来确定的,通常是由若干工序完成的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

第0.0.3条

本标准是评定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的统一尺度,包括组成单元工程各工序的质量标准、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以及为评定单位工程质量所使用中间产品的质量标准。

第0.0.4条

工程质量等级按国家规定划分为“合格”和“优良”两级。

第0.0,5条

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由施工企业的专职质检部门组织评定,并定期将检查评定结果报建设(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属于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施工企业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及时报送建设(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并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和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共同检查评定。建设(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有权不定期进行现场抽查。

第0.0.6条

碾压式土石坝与浆砌石坝单元工程主要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是根据《碾压式上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以下简称《施工规范》)、《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试行)》(SD22O-87,以下简称《规范》)和《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试行)》(SD12O-84,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国家和水利水电行业有关规范与质量标准编制的。

第0.0.7条

本标准未涉及部分,应按《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一)》[SDJ249—88,以下简称《标准

(一)》]和现行有关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执行。

第0.0.8条

本标准中的“基本符合”,系指其质量标准虽与要求略有出入,但不影响安全运行和设计效益。

(Ⅲ)坝基及岸坡清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标准的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必须有≥9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标准的范围。

第二节

防渗体岩基及岸坡开挖

(Ⅰ)保证项目

第1.2.1条

防渗体岩基及岸被开挖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水准仪、经纬仪、坡度尺、拉线测量及查看施工记录与地质报告。

第1.2.2条

爆破开挖应按《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1-83)第三章中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基础面必须无松动岩块、悬挂体、陡坎、尖角等,且无爆破影响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测量与查看施工记录。

第1.2.3条

开挖底部保护层的厚度宜不小于1.5m,开挖保护层时必须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炮孔深度和装药量,在接近设计岩面线时,应尽量避免爆破,宜使用机具或人工控除。如减小或取消保护层,须有专门论证。岸坡开挖宜优先采用预裂爆破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与查看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1.2.4条

防渗部位的坝基,开挖后岩面应平顺,不应向下游方向倾斜过陡;防渗体与岩石岸坡接合,必须采用斜面连接,不得有台阶、急剧变坡及反坡。

合格:开挖面平顺,无反坡,开挖面如出现反坡及不平顺岩面,须用混凝土填平补齐,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优良:开挖面平整,无反坡及陡于设计要求的坡度。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仪器测量及查看施工记录。

第1.2.5条

基坑开挖边坡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开挖边坡稳定、无反坡、无松动岩石。

优良:开挖边坡稳定、无反坡、无松动岩石,且坡面平整。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1.2.6条

防渗体岩基与岸坡开挖实际轮廓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6的质量要求。

检测数量;总检测点数量,采用横断面控制;防渗体坝基部位间距不大于20m,岸坡部位间距不大于10m,各横断面点数不小于6点,局部突出或凹陷部位(面积在0.5m2以上者)应增设检测点。

(Ⅳ)防渗体岩基及岸坡开挖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的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第四节

坝基及岸坡渗水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1.4.1条

坝基及岸坡渗水处理,无论排导、还是堵截,包括泉眼处理均须保证坝基回填土和基础混凝土不在水中施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与查看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1.4.2条

经过处理的坝基与岸坡渗水,应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在回填土或浇筑混凝土范围内水源基本切断,无积水,无明流。

优良:在回填土或浇筑混凝土范围内水源切断,无积水,无明流,岩石整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与查看施工记录。

(Ⅲ)坝基及岸坡渗水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须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须符合相应的优良质量标准。

第五节

土石坝坝基及岸坡处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1.5.1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四个工序的质量评定均达到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坝基及岸坡清理、地质构造处理、渗水处理必须达质量评定优良标准,余项达合格标准(或优良)。

第二章

土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一节

土质防渗体

第2.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设计或施工检查验收区、段、层划分;通常每一区、段的每一层即为一个单元工程。

土质防渗体填筑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由结合面处理、卸料及铺填、压实、接缝处理等四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结合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2.1.2条

防渗体的填筑必须在基础处理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检验方法:查阅基础开挖及处理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

第2.1.3条

防渗铺盖和均质坝地基应按规定和设计要求认真处理。对于粘性土、砾质土地基,在干燥地区可将其表层含水量调节至施工含水量上限范围,先用与防渗体碾压相同的机械、压实参数进行压实,然后刨毛1~2cm深,再铺上压实。对于无粘性土地基也应先行压实,然后再上第一层土;必要时应做好反滤过渡层:

检验方法:观察及检查施工记录。

第2.1.4条

上下层铺上之间的结合层面防止撒入砂砾、杂物;严禁车辆在层面上重复碾压。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2.1.5条

与土质防渗体接合的岩面和混凝土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岩石表面的浮渣、污物、泥土等和混凝土表面的乳皮、粉尘、油毡等清除干净,渗水排干;并在与粘性土接触的岩面或混凝土面上保持湿润,涂刷浓泥浆或粘土水泥砂浆,回填及时,无风干现象。

优良:岩石和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回填面湿润均匀,无局部积水;浆液稠度一致,涂刷均匀,无空白;回填及时,无风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2.1.6条

上下层铺土之间的结合层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表面松土,砂砾及其它杂物已清除干净;并保持湿润,根据需要刨毛,且深度、密度符合要求。

优良:表面松土,砂砾及其它杂物清除彻底,保证湿润均匀,无积水、无空白;刨毛深度、密度满足要求,并且均匀细致,无团块、无空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Ⅲ)结合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合格标准,其.中必须有一项符合优良质量标准。

二、卸料及铺填

(Ⅰ)保证项目

第2.1.7条

土坝土料的粘粒含量、含水量、土块直径、砾质粘土的粗粒含量、粗粒最大粒径,均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严禁冻土上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查阅试验记录。

第2.1.8条

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卸料,及时平料,力求均衡上升,保持施工面平整、层次清楚,以减少接缝;上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当气候干燥蒸发较快时,辅料表面应保持湿润,符合施工含水量。如遇雨天应停止卸铺,表面压实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2.1.9条

均质坝铺土时,上下游坝坡应留有余量,以保证压实边坡的质量。防渗铺盖在坝体以内部分(与心墙或斜墙连结)应与心墙或斜墙同时铺筑,以防止防渗体在坝内出现纵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2.1.15条

土料碾压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无漏压,表面平整,个别弹簧、起皮、脱空和剪力破坏部分均得到妥善处理。

优良:无漏压,表面平整,无弹簧、起皮、脱空和剪力破坏现象。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及查阅施工记录。

(Ⅲ)压实工程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中第2.1.14条必须优良,另一项为合格(或优良)。

四、接缝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2.1.16条

斜墙和窄心墙内不得留有纵向接缝,所有接缝接合坡面不应陡于1:3,其高差不超过15m,与岸坡接合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均质土坝纵向接缝应采用不同高度的斜坡和平台相间形式,坡度与平台宽度应满足稳定要求,平台间高差不大于15m。

检验方法:观察及测量检查。

第2.1.17条

防渗体内纵横接缝的坡面,必须严格进行削坡、润湿、刨毛等处理,以保证接合质量。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2.1.18条

坡面接合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填土含水量在允许范围内,铺土均匀,表面平整,无团块集中,无风干,碾压层平整密实,无明显拉裂和起皮现象,压实合格率≥90%。

优良:填土含水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上限,铺土均匀、表面平整,无团块、无风干,碾压层平整密实、无拉裂和起皮现象,压实合格率≥95%。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观察及取样检验,取样每10延来取试样一个;如一层达不到20个试样,可多层累积统计合格率;但每层不得少于3个试样。

(Ⅲ)接缝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优良的质量标准。

五、土质防渗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2.1.19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各工序的质量评定均应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四项工序中,坝基处理与压实两项质量评定必须优良,余二项合格(或优良)。

第二节

混凝土面板

第2.2.1条

单元工程划分:混凝土面板包括面板及趾扳两部分,每块面板或每块趾板为一个单元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由基面清理、模板、钢筋、止水及伸缩缝、混凝土浇筑

其余达到合格(或优良)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中每项须有≥90%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六、混凝土面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2.2.25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各工序质量检验评定均应达到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面板混凝土浇筑、止水及伸缩缝处理二工序质量评定必须达优良质量标准,其它工序亦须达到合格(或优良)质量标准。

注: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高差系数的质量检验标准应参照本标准第二部分第十一章第三节混凝土中有关标准执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离差系数在现场质量评定时,由于检测数量不足,测试成果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评定,允许参与单位工程质量检验统计,最终评定合格与优良。

第三节

沥青混凝土心墙

第2.3.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沥青混凝土心墙铺筑区、段、划分;每一次连续铺筑的区、段即为一个单元工程。

沥青混凝土心墙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由基础面处理与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模板、沥青混凝土制备、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碾压等四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基础面处理与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2.3.2条

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基础接合面应清扫干净,然后均匀喷涂一层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潮湿部位的混凝土在喷涂前应将表面烘干。

混凝土结构表面如敷设沥青胶或橡胶沥青,应在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完全干燥后进行;沥青胶涂层要均匀平整,不流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试验资料与施工记录。

第2.3.3条

沥青混凝土层面处理,必须按《规范》执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温度测量,查看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2.3.4条

稀释沥青、乳化沥青、沥青胶或橡胶沥青的配料、涂抹厚度、贴服牢靠程度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配料比例正确;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涂抹均匀,无空白;沥青胶(或橡胶沥青胶)涂抹厚度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无鼓包,无流淌,与混凝土贴服牢靠。

优良:配料比例准确;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涂抹均匀,无空白、无团块,色泽一致;沥青胶(或橡胶沥青胶)涂抹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与混凝土贴服牢靠,无鼓包,无流淌,表面平整光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查看施工记录。第2.3.5条 沥青混凝土层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层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无水珠,层面下1cm处温度不低于70℃。

优良:层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无水珠,且平整光顺,返油均匀,层面下1cm处温度不低于70℃,且各点温差不大于2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温度测量每区段温度测量点数不少于10点。

(Ⅲ)基础面处理与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其中必须有一项优良。

二、模板

(Ⅰ)保证项目

第2.3.6条

沥青混凝土心墙模板架立必须牢固、不变形,拼接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Ⅲ)基本项目

第2.3.7条

架立后模板缝隙、平直度、表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模板搭接缝隙不大于3mm;一次支立模板区段的平直度差值不大于2cm;模板面沥青混凝土残渣清除,并涂抹脱模剂。

优良:模板搭接缝隙不大于lmm;一次支立模板区段的平直度差值不大于1cm;模板面沥青混凝土残渣清除干净,表面光滑,脱模剂涂抹均匀,无空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量测。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2.3.8条

模板支立允许偏差:支立后模板的中心线与心墙轴线,偏差不大于±1.0cm;模板内侧间距允许偏差为0~2cm。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仪器测量、拉线和尺量检测。每10延米为一组测点,每一验收区、段检测不少于10组。

(Ⅳ)模板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必须符合相应的优良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须有≥90%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三、沥青混凝土制备

(Ⅰ)保证项目

第2.3.9条

沥青混凝土所用的沥青、滑料、填料、掺料等,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原材料试验报告。

第2.3.10条

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能力、施工配合比、投料顺序、拌和时间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查看施工记录等。

第2. 3.11条

沥青混凝土机口出料,要逐罐进行检查;出料必须色泽均匀,稀稠一致,无花白料、黄烟及其他异常现象,否则按废料处理。

检验方法:随时进行观察和查看施工记录。

(Ⅱ)允许偏差项目

第2.3.12条

原材料加热应按《规范》规定。沥青加热允许偏差±10℃;矿料加热允许偏差±10℃但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90℃);填料、掺料加热允许温差为±20℃。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温度测量与查看施工记录。施工中应随时监测各种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以利调整,每班测试各种材料温度不少于5次。

第2.3.13条

配料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粗骨料允许偏差±2.0%;细骨料±2.0%;填料(掺料)±1%;沥青±0.5%。以上允许偏差百分数均为矿料总量的百分数。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间断性配料设备,每班各种料抽测不少于3次;连续性配料设备随时监测自动秤称量误差。另外,每班不少于一次机口取样,做抽提试验,测定配料偏差,作为评定配料质量的主要依据。

第2.3.14条 出机温度,沥青混合料拌和后的出机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上限不得大于185℃,下限应满足现场碾压的要求。

检验方法:逐罐进行温度测验。

(Ⅲ)沥青混凝土制备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的测次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必须有≥90%的测次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的范围内。

四、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碾压

(Ⅰ)保证项目

第2.3.15条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在碾压过程中,要覆盖防雨布,不得污染沥青混凝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用尺量测。

(Ⅱ)基本项目

第2.3.16条

碾压后沥青混凝土表面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表面平整,心墙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无缺损),表面返油,无异常现象。

优良:表面平整,心墙边线平直,宽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返油,色泽均匀光亮,无异常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量测。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2.3.17条

碾压后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其允许偏差不大于10%的心墙厚度。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用尺量测;每10延米须检测一组,每一验收区段,检测不少于10组。

(Ⅳ)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碾压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有≥70%的测组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必须符合相应的优良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须有≥90%的测组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五、沥青混凝土心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2.3.18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基础面处理(或层面处理)、模板、沥青混凝土制备、摊铺碾压等工序质量评定均应合格;跨心墙单元工程钻孔取样的容重、渗透系数必须合格。

优良:基础面处理(或层面处理)、模板、沥青混凝土制备、摊铺碾压等工序质量评定均须达合格质量标准,其中必须有≥50%工序质量评定符合优良质量标准,且跨心墙单元工程钻孔取样的容重、渗透系数必须优良。

注:钻孔取样测定的渗透系数和容重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主要指标。沥青混凝土心墙每升高2~10m,沿心墙轴线布置2~4个取样断面(断面间距不大于50m);每个断面钻一孔,每孔取样2~5个,进行密度、渗透和力学性能试验(有要求时,作三轴压缩试验)。沥青混凝土质量最终评定以密度、渗透系数为主要指标,其合格率分别≥90%为合格、分别≥95%为优良。

第四节

沥青混凝土面板

第2.4.1条

沥青混凝土面板工程质量标准由整平层(含排水层)、防渗层、封闭层、面板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等四个部分工程的质量标准所组成。

第2.4.2条

单元工程的划分:整平层、防渗层、封闭层的单元工程按铺筑层划分;每一施工分区的每一铺筑层为一个单元工程。面板与刚性空筑物连接部位,按其连续施工段(一般30~50m)划分单元,如面板与坝基截水墙连接时,其中的每一个施工段即为一个单元工程。

一、整平层(含排水层)

(Ⅰ)保证项目

第2.4.3条

整平层(含排水层)所用的沥青、矿料及乳化沥青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第2.4.4条

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配合比,以及铺筑工艺均须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第 2.4.5条

整平层(含排水层)的铺筑,必须在垫层(含防渗底层)质量检测合格,并须待喷涂的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干燥后进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试验报告。

(Ⅱ)基本项目

第2.4.6条

整平层(含排水层)沥青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其合格率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合格:合格率≥80%。

优良:合格率≥85%。

第三章

坝体填筑工程 第一节

砂砾坝体填筑

第3.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设计或施工确定的填筑区、段划分;每一区、段的每一填筑层为一个单元工程。

第3.1.2条

填坝砂砾料的颗粒级配、砾石含量、含泥量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与检查试验报告。

第3.1.3条

坝体每层填筑必须在前一填筑层(含坝基、岸坡处理)验收合格后进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现场和验收合格证。

第3.1.4条

坝体填筑必须严格按选定的压实参数进行施工。铺料均匀不得超厚,碾压时不得漏压、欠压和出现弹簧土。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量测。

第3.1.5条

砂砾料填筑的纵横向接合部位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与岸坡接合处的填料不得分离、架空,并对边角加强压实。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试验报告。

第3.1.6条

为保证设计断面边缘的压实质量,坝体填筑时每层上下游边线必须按规留足余量。

检验方法:现场尺量。

(Ⅱ)基本项目

第3.1.7条

砂砾坝体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主要压实控制指标干密度(干容量)按《土工试验规程》(SDJ128-84)进行干密度测试,必要时应进行相对密度校核。

合格:干密度合格率应≥90%。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0.98,且不合格试样不得集中。优良:干密度合格率须≥95%,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0.98,且不合格试样不得集中。

检测数量:按填筑400~2000m3取一个试样,但每层测点不少于10个,渐走坝顶处每层(单元)不宜少于5个;测点中应至少有1~2个点分布在设计边坡线以内30m,或与岸被接合处附近。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3.1.8条

砂砾坝体填筑质量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表3.1.8的质量要求。

第四章

细部工程 第一节

反滤工程

第4.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反滤工程的施工区、段划分;每一区、段为一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4.1.2条

反滤工程的基面(含前一填筑层)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填筑。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和查阅施工试验记录、验收合格证。

第4.1.3条

反滤料的粒径、级配、坚硬度、抗冻性和渗透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料场验收报告、试验资料。

第4.1.4条

反滤层的结构层数、层间系数、铺筑位置和厚度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第4.1.5条

必须严格控制反滤层的压实参数,严禁漏压或欠压。

检查方法:现场观测及查看施工记录。

第4.1.6条

反滤层的施工顺序和含水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坝体上、下游反滤层应与心墙、斜墙和部分坝壳平起填筑,防止分离;分段施工时,接缝处的各层联结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做成阶梯状,不得混杂和错断。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和检查施工记录。

第4.1.7条

反滤工程的保护措施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4.1.8条

反滤工程干密度(干容量)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干密度合格率≥90%,且不合格样不得集中,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O.98。

优良:干密度合格率必须≥95%,且不合格样不得集中,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于设计值的O.98。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检测数量:按每500~1000m3检测1次,每个取样断面每层所取的样品不得少于4次(应均匀分布于断面不同部位)。各层间的取样位置应彼此相对应。单元工程取样次数少于20次时,应以数个单元累计评定。

第4.1.9条

反滤料的粒径除应满足本章第4.1.3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含泥量不大于5%。

优良:含泥量不大于3%。

检验方法:检查反滤料试验和验收报告。

检测数量:每200~400m3取样一组。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4.1.10条

反滤工程的每层厚度偏小值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5%。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试验记录。

检测数量:每100~200m2检测一组或每10延米取一组试样。

(Ⅳ)反滤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4.1.11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应有≥70%的测组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中的干密度必须符合优良质量标准,含泥量合格(或优良);允许偏差项目须有≥90%的测组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第二节

垫层工程

第4.2.1条

本节主要适用于面板堆石坝的垫层工程;排水体的垫层可适当降低标准;护坡垫层可按本章第一节执行。

第4.2.2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垫层工程施工区、段划分;每一区、段为一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4.2.3条

垫层工程必须在前一填筑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填筑。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并查阅验收文件。

第4.2.4条

垫层工程的石料级配、粒径、垫层的铺设厚度及铺筑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严禁采用风化石料。

检验方法:查阅施工试验报告和记录。

第4.2.5条

垫层必须按《施工规范》进行,严格控制垫层的碾压参数,严禁漏压和欠压。进行坡面碾压时,上下一次为碾压一遍,上坡时振动,下坡时不振动。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和查阅施工记录。

第4.2.6条

面板堆石坝必须和主堆石区或防渗面板平起填筑;护坡的垫层工程必须在坡面整修后按反滤层铺筑规定施工。垫层的每一施工区、段的接缝重叠宽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查阅施工记录。

第4.2.7条

垫层工程必须按设计进行防护处理,其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查阅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4.2.8条

碾压后的垫层干密度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相应于设计标准的合格率≥80%。

优良:相应于设计标准的合格率≥90%。

检测数量:水平1次/(500~1500m3);

斜坡1次/(1500~300Om3)。

每项应有≥70%的测点在相应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除干密度必须符合优良标准外其余两项中任一项须符合优良标准,另一项亦须合格(或优良);允许偏差项目每项须有≥90%的测点在相应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第二部分

浆砌石坝工程 第五章

浆砌石体与基岩连接工程

第5.0.1条

浆砌石坝基础、岸坡开挖和处理按《标准

(一)》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执行。

第5.0.2条

单元工程的划分:按施工检查验收的区、段划分;每一区、段为一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5.0.3条

坝基必须按验收规程的规定,验收合格;基岩面清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尖角、松动岩块和杂物已清除;泥垢、油污已清洗干净;地下水、地表积水已排除或封堵。

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和查阅基础验收文件。

第5.0.4条

已浇好的垫层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在其面层上进行上层砌石的准备工作。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查阅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5.0.5条

浇筑坝基垫层混凝土前,应先湿润基岩表面,且在基岩表面铺筑一层水泥砂浆,厚度不宜大干5cm,铺浆均匀,无空白区出露。铺筑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或进度)相适应。

合格:铺浆厚度不大于5cm,铺浆较均匀,基本无空白区。

优良:铺浆厚度3~4cm,铺浆均匀,无空白区。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尺量。

第5.0.6条

混凝土垫层的浇筑应符合设计和《规定》的要求;垫层混凝土面应平整。

合格:基本符合规定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尺量。

第5.0.7条

坝体与岸坡连接部位的垫层混凝土施工,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与程序。

合格:基本符合规定的要求与程序。

优良: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与程序。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检验施工记录。

(Ⅲ)浆砌石体与基岩连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5.0.8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基本符合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必须有≥50%项目达优良质量标准,余项亦须合格(或优良)。

第六章

浆砌石体砌筑工程 第一节

水泥砂浆砌石体

第6.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根据施工安排,按段、块划分;以每段或块砌筑高3~5m为一单元工程;全断面砌升者以2~3m高为单元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标准由浆砌石体层面处理、砌筑等两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浆砌石体层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6.1.2条

前一层砌体表面必须符合设计及《规定》要求,不得有松动石块。

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6.1.3条

前一层砌体表面的浮渣必须清除并冲洗干净,无积水和积渣。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全面观察、检查。

第6.1.4条

局部光滑的砂浆表面必须凿毛,人工凿毛凿痕宜垂直渗流方向,或用水力冲毛机及钢丝刷刷毛。

合格:毛面应占总面积的≥80%。

优良:毛面应占总面积的≥95%。

检验方法:现场全面观察及量测毛面面积。

(Ⅲ)层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均优良,或一项合格,一项优良。

二、砌筑

(Ⅰ)保证项目

第6.1.5条

水泥砂浆的标号及相应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严禁在砌筑现场随意加水。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与试验报告。

第6.1.6条

石料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在砌体外冲洗泥垢、油渍等污物,并保持砌筑时石块表面湿润。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标准。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现场全面观察、检查。

第6.1.7条

铺浆必须全面、均匀,无裸露石块。

填入、分层振捣,并有次序、无漏振、混凝土表面无孔洞,砌体密实。

检测数量:抽查3处,每处面积不少于10m2。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和尺量。

第6.2.10条

砌体冬、夏季和雨天砌筑,应符合《规定》要求。

合格:基本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优良:完全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全面检查、查阅施工记录。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6.2.11条

砌体结构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按本章第6.1.12条的质量要求执行。

(Ⅳ)混凝土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6.2.12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均符合相应合格质量标准。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全部符合相应合格质量标准,其中必须有≥50%的项目符合优良质量标准,同时第6.2.9条与允许偏差项目必须优良。

第七章

浆砌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一节

混凝土面板

第7.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混凝土浇块划分单元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标准由面板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模板、钢筋、止水及伸缩缝、面板混凝土浇筑等六项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面板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7.1.2条

面板与砌体接触表面松动石块必须清除干净;局部突出石块应凿平。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7.1.3条

要求面板与砌体接触表面浮渣、泥污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

(Ⅲ)面板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优良。

二、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其他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其他项目中任一项优良外,其余项目均须合格。

四、钢筋

第7.1.9条

钢筋质量标准按《标准

(一)》第5.O.3条执行。

五、止水及伸缩缝

第7.1.10条

止水及伸缩缝质基标准按《标准

(一)》第5.0.4条执行。

六、面板混凝土浇筑

(Ⅰ)保证项目

第7.1.11条

混凝土的原材料、标号及相应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规定,无不合格混凝土入仓。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

第7.1.12条

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无蜂窝、洞穴、麻面不超过总面积的O.5%。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

第7.1.13条

无深层及贯穿裂缝,表面无露筋。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表面冲洗干净后分区检查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7.1.14条

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合格:总检测次数中有≥70%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总检测次数中有≥90%符合质量要求。

检测数量:每班抽检不少于3次。

第7.1.15条

混凝土入仓后应摊铺均匀,每次摊铺厚度不超过50Ocm,分层清楚,无骨料集中现象。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第7.1.16条

无外部水流入,泌水排除及时。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

第7.1.17条

及时养护。保持表面湿润至规范规定的养护期。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7.1.19条

外表面(迎水面)的平整度允许偏差±2Cm。

检验方法:拆模后用2m靠尺抽查1/5表面积。

(Ⅳ)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合格;允许偏差项目抽检总点数中≥70%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混凝土坍落度检查优良,其他项目半数以上优良余项合格;允许偏差项目抽检总点数中≥90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七、混凝土面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7.1.19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第—~六项工序全部合格。

优良:除第六项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必须优良外,其他五项中必须有三项为优良,余二项合格(或优良)。

第二节

混凝土心墙

第7.2.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照与坝体砌升相应的施工部署分段、分块地划分心墙单元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标准由心墙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止水及伸缩缝、混凝土浇筑等四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心墙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

第7.2.2条

按本标准第7.1.2条和第7.1.3条执行。

二、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第7.2.3条

按本标准第7.1.4条和第7.1.5条执行

三、止水及伸缩缝

第7.2.4条按《标准

(一)》第5.0.4条执行。

四、心墙混凝土浇筑

第7.2.5条

按本标准第7.1.9条~第7.1.16条执行。

五、混凝土心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7.2.6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第一~四项工序全部合格。

优良:除第四项混凝土浇筑质量(包括抗压强度与离差系数的最终质量检验)必须优良外,其他三项中任一项须为优良,余二项为合格(或优良)。

第八章

水泥砂浆勾缝

第8.0.1条

适用范围:适用于浆砌石坝的迎水面水泥砂浆防渗砌体勾缝。

第8.0.2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勾缝的砌体面积或相应的砌体分段、分块划分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8.0.3条

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拌制,不得与砌筑砂浆混用。超过初凝时间的砂浆严禁使用。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拌和记录。

第8.0.4条

砂浆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砂浆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配制。砂料宜用细砂,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和施工记录。

第8.0.5条

勾缝前应将缝槽清洗干净,无残留灰渣和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8.0.6条

清缝宽度不小于砌缝宽度,清缝深度水平缝深度不小于4cm,竖缝深度不小于5cm。

合格:总检测数中有≥70%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总检测数中有≥90%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和检测数量:现场观察,尺量检查。每10m2砌体表面抽检不少于5处,每处不少于1m缝长。

第8.0.7条

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充、压实,符合密实度的质量要求,砂浆初凝后不得扰动。

合格:检测总点数中有≥7O%测点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检测总点数中须有≥90%测点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和检测数量:砂浆初凝前通过压触对比抽检勾缝的密实度。每100m2砌体表面至少抽检10点。

第8.0.8条

缝面及时养护,保持21天湿润。

合格:基本符合要求。

优良: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Ⅲ)水泥砂浆勾缝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8.0.9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其他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除勾缝密实度检查必须优良外,其他项目中任一项须为优良,余为合格(或优良)。

第九章

溢洪道溢流面砌筑

第9.0.1条

单元工程划分:溢洪道溢流面砌筑工程按设计的伸缩缝,划分成若干个溢流坝段;每个溢流坝段为一个单元工程。

第9.0.2条

溢洪道砌体除符合本章质量标准外,还应符合第六章第一节水泥砂浆砌 石体的有关质量要求。

第三节

混凝土

(Ⅰ)保证项目

第11.3.1条

水泥和外加剂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

检查方法:检查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或工地试验室试验报告。

第11.3.2条

拌和时间必需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检查方法:查阅施工记录。

检测数量:每班至少抽查3次。

第11.3.3条

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应≥80%。

检查方法:查阅工地试验室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统计数据。

检测数量:同一标号混凝土,28天龄期每100m3砌体取成型试件一组3个;设计龄期强度,每200m3成型试件一组3个。试件至少累计30组后再行统计评定。

第11.3.4条

混凝土抗冻、抗渗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规定执行。

(Ⅱ)基本项目

第11.3.5条

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率≥70%。

优良: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率≥80%。

检验方法: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4.0.2条要求执行。

检测数量:出机口每班抽查三次;砌筑现场每班抽查一次。

第11.3.6条

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应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合格:符合《规定》的拌和均匀性合格率≥70%。

优良:符合《规定》的拌和均匀性合格率≥80%。

检测数量:每班抽查一次。

检验方法:按《规定》第3.6.6条要求执行。

第11.3.7条

任何一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最低不得低于设计标号乘以一个系数k。

合格:系数k≥0.85。

优良:系数k≥0.90。

检测数量:按本节第11.3.5条执行。

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第11.3.8条

混凝土抗压强度离差系数CV的质量要求。

合格: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0.19~0.22;

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O.15≥0.18。

优良: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0.18;

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0.14。

检查方法与检测数量:同本节第11.3.3条。

(Ⅲ)允许偏差项目

附加说明

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

能源部水电开发司

主编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

参加单位:辽宁省水电厅

浙江省水利厅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水电厅

贵州省水电厅

主要起草人:

李大焕

韩正海

曲英魁

王太和

应树范

洪花玉

陶秀珍

陈泰明

周名

王复华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策 篇7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 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在我国, 高等级公路是指满足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97) , 采用高级路面结构 (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 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渠化程度高、桥涵等构造物多、公路设施比较齐全, 全路段封闭或部分封闭。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 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

交通部和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开始, 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据普查结果, 到2001年底, 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69.8万公里, 居世界第四位。其中, 等级公路里程133.6万公里, 占总里程的78.7%;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22.7万公里, 占13.4%;有路面公路里程154.6万公里, 占91%;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9万公里, 已居世界第二位。按照规划, 2010年我国将完成“五纵七横”的高等级公路建设, 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6200公里, 初步形成规模效益。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 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 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 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 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本文结合工程实践,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 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 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 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 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 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 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

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 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1.2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 真正实现管养分离。

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 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 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 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1.3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 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1.4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 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 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 (PMS) 、桥梁管理信息系统 (BMS) 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 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 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 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 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 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2.1 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 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 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 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 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2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

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 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 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2.3 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 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

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 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3 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 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 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3.1 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GIS-T) 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 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 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 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 数据管理便捷高效, 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3.2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

化, 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 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 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3 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提高路面耐久性,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它们的推广与使用, 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 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 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 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 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 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 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 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 公路养护也是发展, 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 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 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 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 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 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 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 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 篇8

【关键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

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形式表现为裂缝类病害、车辙病害和水损害三大类。

一、沥青路面裂缝病害

1.沥青路面裂缝是世界各国沥青路面使用中均会遇到的主要病害其一,无论是非冰冻或冰冻地区,存在的裂缝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沥青路面开裂的形式及裂缝的原因各种各样,就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分为两大类,即非荷载型裂缝和荷载型裂缝。

2.荷载型裂缝,是由于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疲劳裂缝。 根据裂缝方向裂缝可分为:纵向裂缝 ①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②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边坡压实不够和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而滑坡等引起的纵向开裂。③填方材料和填方的不均匀性,以及填方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特别是经过雨水浸泡后,路基强度有所下降,沿边坡部分路基承载力也下降,就会出现纵向裂缝;④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土层处理不彻底,沉降不均匀引起纵向开裂;⑤施工时,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横向裂缝 ①面层施工时,施工缝处理不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②某些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以及冰冻地区路基冻裂导致路面的横裂;③半刚性基层的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④桥梁、涵洞或通道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等;⑤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网状裂缝 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沥青延度低,抗裂性差。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在储料仓时间过长,使沥青变硬,对拉应变敏感而产生的裂缝;②路基局部压实度不足或基层材料局部松散不成板体,使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形成的裂缝;③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疲劳裂缝;④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形成的裂缝;⑤外界原因如污染、腐蚀等造成的局部网裂。反射裂缝基层反射裂缝是由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变形引发所致。曝露时间、级配、水泥剂量和失水率对干缩性能有影响,降温温度、时间、级配和水泥剂量对温缩性能有影响。

3.引起沥青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三种:(1)经常出现在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或在路段上出现较长的纵缝,主要是由填土固结沉陷或地基沉陷引起,称为沉降裂缝,尽管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的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行车荷载作用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2)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开裂称之荷载型裂缝。(3)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温度疲劳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称之非荷载裂缝。

二、沥青路面车辙病害

车辙病害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它的产生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导致行车舒适性降低;存在较大辙槽的路段,车辆变向难以控制;雨天时路表排水不畅、行驶车辆易发生漂滑而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并且车辙病害难处治;使轮迹带沥青层厚度减薄,降低面层以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进一步引起裂缝、坑槽等其他路面破损。 而车辙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沥青混合料的流动过程:高温下的沥青混合料处于以粘性为主的粘弹性状态,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沥青及沥青胶浆便产生流动,从而使混合料的网络骨架结构失稳,而向两侧隆起。

2. 矿质集料的重新排列及矿质骨架的破坏:高温下处于半固体状态的沥青混合料,由于瀝青及沥青胶浆在荷载作用下的流动,此时矿质骨架逐渐成为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再加上沥青的润滑作用,矿质集料会产生错动,促使沥青及胶浆向其富集区流动。

3. 初始阶段的压密过程:在沥青路面碾压成型开放交通以后,沥青面层以及各结构层材料中均存在一些空隙,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仍会有进一步的压密过程。

三、沥青路面水损害

1.俗话说:“公路百害水为先”。所谓水损害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产生往往使路面平整度明显变差,路面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降低。水损害主要表现为路面出现沉陷、辙槽、坑槽、唧浆、松散等病害形式。

2.沥青路面水损害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可归纳为三类即松散类(路表掉粒、坑洞、麻面、松散)、裂缝类(坑洞、唧浆、网裂)和变形类(辙槽)。以上的早期水损害现象有时单独出现,但大多数是组合出现的。

3.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因素很多,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施工方法、载荷和水;内部因素主要为: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和路面结构排水系统、集料性质、沥青性质。混合料空隙率过大和沥青与石料的黏附性不足是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原因。黏附力损失是指水进入沥青和矿料之间的界面上,矿料对水的吸力比对沥青的吸力大,造成沥青剥落;黏结力损失是指沥青内部的水使沥青软化,黏性降低,从而使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性与强度降低。静水压力作用: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与软化和剥落两种过程有关。首先,水能进入沥青中使沥青黏附性减小,从而导致混合料的强度减小。由于集料表面对水的吸附力比对沥青的吸附力强,致使沥青与集料表面的接触面减少,结果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

4.动水压力作用:行车车轮在瞬间通过时,轮荷对路面产生的动水压力,先是挤压,迫使空隙中的滞留水沿隙四周挤压、渗流。车轮驶离时,轮后的真空抽吸、路面自身的回弹,又会促使结构内的滞留水产生抽吸和回流,如此动水压力的挤压、抽涮,频繁交替作用于沥青混合料。

四、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预防性养护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期的强制保养、维修措施,在路面结构强度充足,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为恢复表面服务功能而采取的一种养护措施;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是在没有提高路面结构能力的情况下,延迟路面的损坏,维持或改善路面现有的通车条件,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是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技术措施,应用在适宜的路面上。它的核心思想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主动性、计划性、合理性。在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推广应用中,需要改变“不坏不修、旧路先修”的传统观念,从传统的养护模式过渡到预防性养护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早期养护,延缓路面的病害发展过程,从而推迟了后期进行维修或重建时间,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五、结语

本文就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作了简述。养护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预防性养护作为高等级公路经常性、周期性的保养措施,作为我们养护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科学地确定公路路面的养护对策,来提高养护质量,合理使用养护资金。并建立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治,使路面的养护工作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禾,等.辽宁省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点及养护对策的研究

上一篇: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下一篇:秘书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