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一、填空题
1、“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春秋谷梁传》(战国时鲁人谷梁赤)
2、晁错:《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西汉论说文。
3、《诗经》中有六篇有目无辞的诗,称为《笙诗》。
4、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5、《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最早著录于萧统《文选》。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包括风、雅、颂。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7、学著作。
8、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二、选择题
1、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宋玉的作品:《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3、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
4、汉大赋的特点:其体制特点是篇幅较长,规模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韵散相间,散文成分较多,因此又称散体大赋。因善于铺陈,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写,因此又称体物大赋。善用铺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描写事物,不善抒情。
5、《汉书》的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三、名词解释
1、《春秋》
五经之一,《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内容上,考察政治的得失成败,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
2、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3、抒情小赋
汉赋的一种,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和表现个人情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文辞清丽。
4、苏李诗
《文选》收入题为苏武所作五言诗四首及李陵所作五言诗三首,一般称为“苏李诗”。苏李诗显然是东汉人所作,附会为苏武、李陵相别而作。从总的内容看,像是居者行者的赠答之诗。
四、简答题
1、战国策艺术成就
(1)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2)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3)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追求铺张夸饰,文笔酣畅淋漓、纵横驰骋、富于变化,往往以气势和辞采取胜,表现出典型的纵横家文风。
(4)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巧于比喻、善用寓言和博引史事。
2、《孟子》和《庄子》比喻手法的比较:
《孟子》的比喻是现实主义的,如《齐桓晋文之事》中 “缘木求鱼”、《鱼我所欲也》中“舍鱼而取熊掌”,都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而《庄子》设喻的本体都是奇特怪诞的事物,有很大的臆造虚拟性,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大椿。
从运用比喻的效果来看,《孟子》中的比喻贴切巧妙,通俗浅显,主要用于说明事理,增强说服力。而《庄子》的比喻,往往不直接道破其旨意,而是通过生动传神的描绘,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使人心驰神往,在艺术的享受中领悟其喻意。
3、《离骚》的思想内蕴:
(1)“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美政”理想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
(2)深沉挚着的爱国感情。
屈原的爱国感情,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上
屈原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在对祖国的眷恋上
屈原的爱国之情,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
运用婚姻爱情的比喻,以男女之间感情的不谐,比喻君臣的疏远。
(3)放言不惮的批判精神。
(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
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1)长于抒情,善于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两者密切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2)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3)抓取典型活动、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而又凝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五、论述题
1、《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写实精神和自然朴实的艺术风格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诗经》中,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不借助其他的创作手法,伴随着强烈的情感,铺开有文采的词藻,直接陈述、叙事、刻划、描写或抒情。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一般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兴”的运用,有如下几个特征:
⑴、凡采用“兴”者,文本中都有两种事物。对两事物的吟咏,一主一从,“主”为主旨、主题,是该诗所吟咏的主要对象、主要内容;“从”是次要的、另外吟咏的一种事物。《周南·桃夭》
⑵、凡采用“兴”者,一篇之中或一章之中,在章法结构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先后的顺序。《鹿鸣》
⑶、凡采用“兴”者,诗中两种事物之间,必然有或隐或显相类似的联系:或大小,或颜色,或数量,或动作,或情景,或外表,或本质,或行为状态,或地理方位,或风俗传说,或工具媒介,或相反相成。《关雎》
三、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
1、句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四言诗的特点:节奏鲜明而迫促。
2、章节的回环复沓
复沓(重章叠句)
重章: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周南·芣苢》(作品选4页)、《王风·黍离》(作品选14页)
“叠句”,是指不同诗章叠用相同的诗句。《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使用。
“叠音词”,就是叠字词,如“关关”、“夭夭”等等。
双声词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参差”、“踟蹰”、“栗烈”。叠韵词是由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窈窕”、“绸缪”、“辗转”等等。
3、押韵方式
①隔句押韵。《关雎》
②句句押韵。如“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4、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2、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作品,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商贾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层、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善于把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通过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项羽本纪》:鸿门宴
曹无伤、项伯、张良
范增、项庄、樊哙
项羽:豪爽、无谋、轻敌
刘邦:机智、老练、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
作者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项羽本纪》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2)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3)善于通过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
(4)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个性。
《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李蔡李广
二、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史记》的叙事艺术
1、人物传记的编排体例及篇章结构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2、叙事深度及主线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史记》每篇都有每篇的立意。
三、浓重的抒情气氛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
“寓论断于叙事中”,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李广列传》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描述了李广骁勇善战、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同时也记叙了李广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的钦佩和同情之情。
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
《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游侠列传》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四、雄深雅健的语言风格
1、叙述语言生动传神,且富有气势。
2、人物语言个性化。
3、议论语言包含感情。
六、诗歌赏析
《蒹葭》,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
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中国高等教育重理轻文的现象历来存在, 而近几十年来尤甚, 原因就在于理工科能够“学以致用”, 而文科则“无用”。可以看出, 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直接导致了高校办学的功利性。在一些地方工科院校或刚“升格”的本科院校中, 科技知识的传授开展得如火如荼, 人文素质的教育却少之又少。各院校打出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旗帜, 相关领导和教师更是盲目推崇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输入, 大量缩减英美文学等人文知识课程的学时, 甚至将其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使得本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课不断边缘化, 形势堪称忧虑。而当这些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即将毕业之时, 他们往往发现自己实际上是:专业知识一点点, 接近没有, 英语水平界于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之间。最主要的是, 他们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 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狭窄, 人文素养普遍缺失, 而这些恰恰是能够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培养的。在这个文学的价值被大大低估的时代, 本文大声呼吁还原文学的价值, 让其成为实现大学理想和精神的重要环节。追根溯源, 本文首先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综述, 分析英美文学教学被边缘化的症结所在;再通过阐述大学的理想和文学的价值引出英美文学课程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渗透;最后提出英美文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文本内外, 从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工科院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
程爱民等人的《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反映出了以下问题:学生学习英语专业的目的只是为了“使用”英语, 也就是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老师教学也只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 不屑于诸如英美文学这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周建新的《“985工程”大学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对7所世界知名大学和国内11所985工程大学英语专业的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做了对比分析, 从中可以明显看出, 我国大部分985高校由于人文学科力量相对薄弱, 其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的人文类课程的学时都是远远低于世界知名大学的。可想而知, 国内其他非985院校就更甚了。目前, 我国工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教材问题。
教材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但没有合适的教材仍然是目前困扰大多数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 所使用的教材多且杂, 据调查, 工科院校使用的教材有陈洁的《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和《美国文学作品选读》、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和《美国文学简史》、吴伟仁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等。这些教材大都内容多、难度大, 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不但感到疲惫, 且不易理解。其次, 有些工科院校使用的教材无法兼顾文学史的教学, 或者根本没有专门的文学史教材, 造成了只能让学生“阅读”作品而无法“理解”作品, 缺乏对文学知识的系统性把握。另外, 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和可读性不强。目前的英美文学教材的选材大体偏向上世纪或者更早期的文学作品, 对近年来的文学作品几乎没有涉及, 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对文学的认知。而且, 教材大都只是在作品前后附加作家介绍和赏析问题, 缺乏有效的解读示范,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课程设置问题。
当前,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体系比较混乱, 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各有不同:有的将文学史和选读分开, 而有的却又将二者合并;有的将美国和英国分开, 有的又只设置英美文学一门课程;有的则分别设置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程。另一个问题就是课时问题, 由于很多工科院校注重就业率, 所以给英语专业的学生增加了很多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 从而挤压了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课时,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被认为“无用”的文学课的课时, 所以教师在课堂只能压缩讲授的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质量。在一些工科院校, 特别是地方性院校, 英美文学课程更是被挤出了主干课和必修课的行列而沦为选修课。
3. 授课模式问题。
目前, 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教师讲解得多, 学生参与得少。教师基本上采用作者介绍、作品背景、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四段式教学方法, 极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虽然大多数教师会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 但制作的课件也是良莠不齐, 很多课件也只是简单复制书本上的内容, 合理性和操作性都不强, 发挥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当前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问题突出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主要是因为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短, 对英语专业学科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后, 《意见》指出:我国大量需要的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一时间, 名目繁多的“复合型英语专业”出现了,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英语专业教学中过多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或者说是所谓的“实用”的课程, 而忽视文学课程和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于是, 在被边缘化的过程中, 暴露出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这种“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对英语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在敞开英语作为应用学科的大门同时, 必须重树其人文学科的权威。那么, 作为最能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质的英美文学, 当它深处工科院校这样的环境下时, 其价值更应该被还原。
三、大学的理想和文学的价值
大学的理想为何?《大学》有云:“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杨伯峻, 1992) 在西方, 大学的理想和功能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派之争。人文主义的倡导者是英国的纽曼, 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 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20世纪, 芝加哥大学校长秉承了纽曼的思想, 对当时盛行美国的实用主义提出批评, 反对过分专业化, 强调学生的心智训练, 倡导学习与阅读名著。克拉克·克尔认为, 大学的理念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既强调大学的功用, 又要人们勿忘人文的理想。因此, 当今美国和西方大学在重视专精教育的同时, 也加强了以文学教学和写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不管是在文科院校还是理科院校, 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仍然应该是将绝大多数学生塑造成为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 “性格健全、完整而幸福的人”。可见, 大学的理想与人文或者人文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有文学教学, 唯有搞好文学教学才能谈人文教育的理想。
希勒说:“只有美能赋予人以社会性格。只有审美能给社会带来和谐, 因为它在个体身上确立了和谐。” (Moretti, 1987:32) 而这种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就是文学课的教学, 通过文学的欣赏和解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和谐健康的人格, 看似“无用”的文学拥有着巨大的价值。文学的价值同时存在于文本的内部和外部, 内部功能在于阅读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身心愉悦;外部功能体现在它的教育方面, 即它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知, 提升素质, 健全人格。作为大学课堂上的英美文学作品, 其价值还是在于它的教育功能, 特别是在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工科院校里, 英美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更能凸显。因为现代西方整个现代化进程, 包括文化、科技以及经济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兴盛。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于阐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文本, 挖掘文本隐藏的道德寓意, 了解西方科学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 可拓展他们的视野, 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 避免狭隘的“科学主义”带来的不良影响。
目前, 面对市场经济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以及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困境, 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文学的“无用之用”, 同时探索合理的课程及教学改革途径。
四、工科院校英美文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 许多文科院校已经对英美文学课程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且已经初见成效。怎样将文科院校的改革经验应用到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探讨工科院校英美文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以下, 笔者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编写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1. 调整英美文学的课程设置。
首先, 可以在大学三年级整个学年开设英美文学课程, 其目标要定位在英美文学基础知识介绍 (包括历史背景、理论思潮、不同流派的作者群等) 和主要作品的研读上。学生通过从整体角度解读作品, 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催生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并以此实现文本外的教育功能。其次, 要平衡好作品选读和文学史的关系, 可采用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与文学史分开教授的模式, 也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模式, 且应该在第二个学期加大文学史及文学概论的授课量, 给学生更高层次的文学体验, 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审美能力。第三, 课时安排也是值得注意的环节, 可以在第一学期设置4个周课时, 第二学期设置2个周课时, 通过第一阶段打基础, 第二阶段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对文学进行更深、更宽和更全面的挖掘。
2. 改进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虞建华认为:“从根本上讲, 文学中涵容的人文精神, 要比文学文本反映的语言知识更加重要, 因为编码于文学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虞建华, 2010:17) 。因此, 教学内容上, 不应该只局限于题材、主题、风格、语言、人物等, 而是要糅合发展史、现实以及理论思潮、作家的经历等将文本语境化, 聚焦人文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 应该一改以往的四段式教学, 将知识与思辨融为一体。例如, 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 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感受和评价, 最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遇到晦涩的语句或者作品时, 教师可以不必进行过多的阐释, 避免将文学课变成精读和语法课, 而是鼓励相互讨论, 激发他们的认知潜力和思维能力。对于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 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戏剧,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 让他们切身地去体会角色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总而言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共同分享阅读经验。另外, 教师还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增加英美文学课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提高学生的兴趣。
3. 编写适合的英美文学教材。
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是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学课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编写适合的教材成了当务之急。各工科院校可以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兼顾选读作品和文学史及理论的教材, 将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文学史及理论, 后半部分是选读, 选读部分应该避免收录早期难度较大的作品, 适当增加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这样的教材利用程度高, 适应性强, 可以满足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
总之, 在改革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第二, 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层次差异;第三, 利用调查、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结语
要想走出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困境, 就要重新思考文学本体性这一问题, 然后还原文学的价值, 提高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境界和批判思维。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正是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这样才能引领社会向前发展。因此, 改革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探索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可行方案和创新模式势在必行;重树英语专业人文学科的权威, 还原文学的价值势在必行。
摘要:近些年来, 文学教学已被边缘化, 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 在片面强调英语专业语言技能教学的情况下大大缩减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学, 忽略人文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本文大声呼吁还原文学的价值, 让其成为实现大学理想和精神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 英美文学深刻体现了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 是对科学知识教育环境下成长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文本内外, 从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文学,工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人文
参考文献
[1]Moretti, Franco.The Way of the World:The Builungsroman in European Culture[M].Thetford:The Thetford Press, 1987.
[2]程爱民, 徐劲, 柯可, 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 2002, (1) .
[3]周建新.“985工程”大学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 2013, (1) .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1998.
[5]杨伯峻.四书[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2.
【关键词】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 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等。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将此类问题解决,文学课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1.学时短、内容多。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覆盖范围广,包括英美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文学名家及重要作品。此外文学课教学不单指文学作品的赏析,还涵盖了文学史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讲解。但是当前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课时普遍偏短,这往往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难以把握庞大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能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则往往出现教师对文学知识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而讲解的深度却有所欠缺,最终教学任务可能无法顺利完成。
2.方法单一、教材陈旧。当前英美文学授课所用教材内容大都比较陈旧,主要集中在古典作家及其著作,现当代作家作品偏少。且大部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此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系统讲授法,将理论知识满堂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3.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英美文学课程考核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的方法作为考核手段。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往往被动地参与到文学课的学习中来。记笔记、做练习仍然是他们的主导学习模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较差。单一的考试模式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此外,如果将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评价依据,则会忽略对其学习过程的评判。最终的评判结果缺乏全面性。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自主学习。鉴于文学课教学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教师可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前给学生划定学习范围。针对重点内容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解答,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再根据教学要点补充讲解学生忽略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丰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原著。针对教材陈旧这一问题,教师可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入手,选择与其学习情况相符的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文学作品,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文学知识外,还要对学生阅读、分析作品的技巧进行讲解,使他们学会自主赏析文学作品。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名家及经典名作,如诗歌、小说等,则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去阅读原著,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开拓视野,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3.强化互动教学、变换教学方式。文学课的性质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学情分析着手,结合讨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图像、视频等将文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还可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如戏剧、小说等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角色表演和情景模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为了在教学中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力求使评价方式多元化。传统闭卷考试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测与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例如,围绕教学重点,教师可布置各类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论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或者小测验的方式来完成,并且将这些评价结果归入到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去。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增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三、小结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改善文学课的教学效果,使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迪.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校园英语,2012(11):34.
[2]李春香.英语专业本科英美文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文学,2013:10.
[3]万海艳.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策略(TBL)[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
[4]李蓝玉.英美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
本人自信开朗,善于沟通,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女孩,有较好的口才,以及应变能力,做事情认真仔细,能独立完成任务,有集体责任感,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我深知,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所以我更加注重专业基础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每次碰到有利于锻炼自己的活动或兼职工作我都会积极参与,本人做事讲求效率,要做就要干净利索,不论做什么我都拿“快、效、对”来要求自己。不论何时我都恪守:“尽己所能,力求更好”。
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本人积累了一定的`学识,也在为人处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为我将来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为了有更好的实践平台,尽管心怀忐忑,我仍然期待走入社会这所大学。虽然不知道将来面对的是失败还是成功,但至少我努力过。
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成立于1993年9月,设有英语(经贸方向)和日语(经贸方向)两个专业,现有教师47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在读博士3名。50%以上教师曾经赴国外留学、讲学、工作,(资料来源 精学上财考研网)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现任系主任王晓群教授,总支书记冯润民副教授。2004年聘请了13位外籍(英、日)教师来校授课。目前我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英(日)语精读、泛读、视听说、经贸外语口译、国际商务英语、高级英(日)语阅读、高级英(日)语写作、英(日)语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日)语报刊选读、英美(日本)概况、语言学概论、英美(日本)文学选读等、西方经济学、会计、贷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支付与结算、国际商法、计算机应用等。
长期以来,外语系注重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努力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既注意打好本专业的基本功,又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辅修学校的强项学科专业,如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工商管理等,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资料来源 精学上财考研网)。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英语实用型人才,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技能,深刻了解英语语言、文学以及英语国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并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比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19 英美文学
初试科目01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19 英美文学02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19 英美文学03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20 英语语言学复试规则未公布
参考书目未公布
研究方向
01 英美文学
02 翻译理论与实践
03 外国语言学
初试科目
01方向: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
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
④819 英美文学
02方向: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
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
④819 英美文学
03方向: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英语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这对我们融入社会,适应现代化对人才的需要将起着积极意义,不紧如此英语已成为社会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对待英语上问题上我们应以一种更加现实的态度。
从政府对英语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例如:在2010年的举行世博会,中国将迎接许许多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为了这项活动,中国政府就提倡中国人学会简单的英语对话。对于当志愿者的人,政府更是要求英语能力比较高的人来担当。从一系列的中国政府的行为来看,英语现在越来越重要。而且说的,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地球村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用英语来交流也越来越迫切。学好英语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当然学习英语涉及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要学好英语我们就必须掌握好这五种技能!听力是当代中国的大学生面对的一大难题!要学好英语我们就必须要跨越这一障碍,那么如何学好英语听力呢!老师们都说语音是基础,扩大阅读量`熟悉西方文化从而扩大词汇量是保障,而多听`多写`多复习则是核心。我赞同这些观点,可是在实际的实施当中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些都需要你有足够的耐性,因此在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因此在语音的学习上我们应认真对待,因为大多数人听力上有问题都出在这上面,我想我们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一段对话听了好多遍还是听不懂,对照原文时却没有发现任何生词。这就是一些基本的语音问题所造成的。所以应该从纠正语音开始突破听力。而在扩大词汇上呢!我们应把精读`泛读通通结合,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深入的去挖掘一个单词的发音`词义`句式`语法等等问题,又要快速阅读文章掌握英语的大意,从而提高我们在听力中的理解力。同时我们还应想像语境将语言转化为图像从而更加形象化的理解听力。我相信这样你一定能在英语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当然我也说了,这些都是建立在坚持的,坚持就是胜利,这才是学习英语最大的挑战!
除了听力之外,说即口语更是我们的一大难题,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只拦路虎,它让无数的英雄好汉在此倒下,我们有很多的同胞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还不如人家一年,因为我们学了不会说,学了也白学。李阳曾讲过一个笑话,一个学了几年英语的学生看到李阳很高兴,于是决定去和他聊两句,他走上前说:“My name is xx!Mr li!What`s your name?”这也太可笑了吧!一个学了那么多年的学生会这样问!一直以来我们学习英语都是以一种研究型的方式在学习,小学如此`高中如此,所有的学习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考试,我们都是在题海中学习英语,所以有很多人在考试中可以拿很高的分,可是在实际中却啥都不会,这就造成了学习英语和实际运用上的脱节,因此在学习英语上我们应该在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中英语的运用,即口语!那么我们有应如何学好口语呢!当然口语口语就是要说麻!和外教说,和老师说,和同学说,和朋友说,只要你敢于突破自己大胆去说你就能有所提高!当然要提高口语也离不开大量的词汇,你也必需进行大量的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加顺畅的进行口语交流。同时我认为口语和听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学好口语能有效的提高听力,而提高听力也将反作用与口语,那句话真的很对:“几乎不可能有口语很好,听力很差。或听力很好口语很差的人。”
说完了听和说,就该是读了,坚持进行精读训练,这即能提高我们的词汇量也能更好的培养我们的语感。精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放在语境中体会单词,词组的用法。并且记住一些重要的单词和词组。然后体会句子的结构,句式的安排,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并且尝试翻译其中的一些句子,对经典句子进行复述和背诵。最后对一些经典的文章应该背诵。文章背多了,英文的感悟力就会不断提高。我们还应进行泛读训练,泛读贵在坚持。每个星期坚持读一份英文报纸,每个月坚持读一本英文杂志。坚持下来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了。泛读时应该涉及各种类型的文章,可以先从自己熟悉话题,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泛读时主要体会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要总是局限在个别词或者词组的层面上。
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除了单词量,词组,句法结构以外还有背景知识。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可以读一些简介英美国家知识的读物,熟悉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语言本身一定大有裨益。因为语言与文化是不能割裂开的。而且通过文化的角度去体会英文,一定会发现语言的学习不是枯燥的单调记忆过程,而是在心中有一扇崭新的窗户被打开的过程了。
当然学英语肯定是离不开的写的,好的写作将让你更加容易的赢得他人的注意,更能让你体会到英语的快乐,那些人喜欢写日记的人,真的很好,因为他们不仅拥有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更能从中得到快乐!要有好的写作,就需要你能积累足够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以及好的句子结构,文章结构!因此这有贯穿了大量的阅读和单词,句式的积累!
译作为新提出的一个英语技能概念,其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这一技能需要你已上所有的技能都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这样你才能这位一个好的翻译者!因此你必须提前做好打算,去全面提高你的能力,要不然到以后你将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然后我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词汇,我查了资料:“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四级,六级,八级。四级词汇是4200个,六级词汇在此基础上增加1300个,八级再加1000个。这样整个大学英语的词汇量是6500个。最新调整的考研英语大纲,词汇量从以前的5300个调整至5500个,并且大纲中去掉了汉语释义,要求考生全面把握单词的各种含义。”单词的记忆是一个反复记忆再记忆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记忆方法,都必须要经过记忆—遗忘—记忆—再遗忘—不断再记忆的过程。根据心理学家分析,一个单词只有在大脑中反复出现7—10次才能记住。开始的时候,一天记忆30-50个单词比较符合记忆习惯。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时间反复记忆,才能真正记住。
英语的各个方面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影响的,所以不要把英语看成很多块,你要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抓住关键环节,去突破它!我相信我们的英语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不过,说得再多也还是一个词最为关键,那就是“坚持”,没有它,即使对英语有再好的看法,再好的方法,也只是空谈。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给自己的大学英语学习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一定能够体会到英文语言的巨大魅力。
关键词:英美文学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教学方法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 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
文学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 它包含了文化的各种特征和因素。西方文学深深的扎根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中,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获得文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力的同时, 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和哲学思想等。一个学生如果意识不到所学语言国家文化因素在前其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话, 那么该生对该国语言的学习将无论如何大达不到精通的地步。因此, 英语教学过程中强调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并用, 并将文学作品作为综合而集中地体现和传递文化的最好媒介, 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 获得跨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反过来深化语言的学习。
(二) 英美文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习俗, 加强文化交流
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英美作品中包含着西方文化礼仪和思维方式, 这为学生了解西方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实例,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便可渐渐学习到西方的风俗和交际习惯, 学会如何与西方人士相处, 如何理解英美人士的幽默, 甚至如何与他们很好地交流沟通。
(三) 文学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美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文化鉴赏和跨文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英美文学学习中, 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尽情翱翔于历史的海洋中, 亲身感受英美人民文明的进程。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可以体察到人类对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以及为之而奋斗的艰苦历程, 也会领略到历代战争和经济危机给英美人民带来的灾难, 可以感受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企盼, 对帝国主义的嫉恶, 对人类命运的迷惘和关切。在这万花筒般的天地里, 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会得到纯净升华, 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 他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将得到验证、巩固和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二、英美文学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 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英美文学课涉及范围广, 时间跨度长, 包括英美两国的众多作家和作品, 可课时却有限。英美文学课教学内容比较多既包括文学史, 又包括作品欣赏, 因而与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许多教师在处理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时, 往往是面面俱到对教学内容详略主次不能作到科学的把握合理的取舍。
(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陈旧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大多数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那种注人式、满堂灌的四段论教学方法或视文学课为泛读课教学方法;不用或很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 教师主体性危机也在不断的加剧, 英美文学课堂改革的步伐极其的缓慢。崇高的社会理想让位给个人理想, 而个人理想又表现为趋于实利的内涵这一现实使大多数学生对文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更无法意识到文学课在其语言学习、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等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此外, 学习方法不当, 自主能力不强, 依赖心理严重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三) 国内教育考核制度的限制
“根据调查, 目前超过50%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形式。”一方面倡导开放性、对话性这一互动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却紧扣课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在高分的“威逼利诱”下, 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地一字不差地记笔记, 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会被渐渐瓦解, 他们也由积极地吸收知识变为消极地接受知识, 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力。因此, 考核制度不改革,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会毫无前途。
三、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相应解决措施
可以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用来促进教学作为主要的目标, 由老师运用多种手段参与其中, 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血虚过程以及结果惊醒多样化的评价活动, 称之为多元化评价, 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4+1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外作业、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论文跟考试结果, 各自按照一定的比例算到学生的总成绩中。让学生打好文学基础,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因此就要让学生明确美国文学跟英国的文学有着必然的联系, 让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英国文学知识是学习美国文学的必要前提条件, 学习英美文学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 特别是高阶的英语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 不仅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英语语感, 还能够提高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跟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下, 主要是以学生作为主体, 老师作为主导者, 教学任务为中心,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要求跟目的, 对学生采用讲解跟启发探讨的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充分的利用图书馆以及互联网、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的习惯能力。根据教学内容跟任务, 合理的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教学设备, 向学生播放英文诗歌录音、播放幻灯片以及文字等, 进行灵活有效以及多样化形式的课堂教学,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断的扩充学生文学自主学生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范谊, 蕊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 2005, (03) .[1]范谊, 蕊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 2005, (03) .
[2]刘新民.谈英美文学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 1999, (01) .[2]刘新民.谈英美文学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 1999, (01) .
[3]张聪.从反思性教学看英美文学教学[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2) .[3]张聪.从反思性教学看英美文学教学[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2) .
【关键词】英美专业 英美文学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研究分析
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英语专业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近几年出现的英美文学淡化趋势,加强高校师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关注,做好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改革成为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改革也是当前英美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直接决定着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实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主导地位的回归。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解读
1.进一步明确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增强课程关注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个人私利主义与社会功利主义盛行,在许多师生眼里英美文学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特别是在多数高校学生看来,英语仅仅为一门工具,所谓的英语专业其实就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把握,重点在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其学习的重点往往更侧重于语言的翻译与词汇的表达,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其很难认识到文学与英语学习的内在关系,加上英美文学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多数学生对英美文学缺乏基本的关注与重视,部分学生认为文学阅读与评论难度大,学习该门课程会浪费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从整体上降低学习效率。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英美文学难以真正开展起来。因此应该引导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英美文学课程目的与意义认识,充分认识英美文学与英语学习的内在关系,认识到英美文学在人文素养提升及语感积累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艺术的殿堂里呼吸外国文学的芬芳。而通过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可以丰富词汇,提升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摒弃英美文学等同于语言技能的错误思想,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艺术熏陶作用。教学理念方面应让英美文学真正融入到英语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思考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只有将英美文学的关注落实到英语专业实际教学中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好理念上的正确解读,才能明白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与意义,从而引导师生增强对英美文学的关注意识,自觉将英美文学的学习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师生从心理上克服英美文学“鸡肋”的误解,从而激发学生英美文学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英美文学课程学习中去。理念上的正确树立是学好英美文学的前提与关键。
2.加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人文素养关注,做好人文素养培养。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机制使得人文素养培养与英美文学的教学结合日益紧密,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制约了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教学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加剧了道德滑坡,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得部分人产生“文科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因此人文素养缺失严重,针对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我们理应认识到英美文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英美文学多元的展现形式,小说、诗歌、散文等都是人文素养培养与教育的绝好素材,将这些素材借助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传递给学生,可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与道德情操的陶冶。作为一门体现人文学科的典型性学科,英美文学课程自身具有明显的人文素养教学优势,因此我们理应将英美文学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教学理念上的更新带动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加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美育教学关注,积极推进美育教育。多元的表现形式使得英美文学蕴含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美,这也为英美文学教学打上了美育教育的烙印。英美文学本身作为一种语言实践课程,在提升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与民族差异敏感性的培养,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教师理应挖掘作品中美的元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借助英美文学的美育功能实现育人的目的。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我们理应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美育感召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真善美,从而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取舍。英美文学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技术的教学,更是美育教育引导的重要渠道,通过特殊的美育功能的发挥实现与英语专业教学各个环节的结合与紧扣,从而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英美文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课程教学优势,提升课程教学趣味性。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理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凸显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英美文学作品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枯燥的英美文学阅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图文资料带动下激发英美文学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而多媒体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也使得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得到彻底颠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增强,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中,在兴趣指引下英美文学枯燥乏味的历史讲解也变得丰富有趣,使得英美文学与学生日常实际结合起来。而多媒体教学的英美文学课堂融入也调动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以更加立体化、真实化与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英美文学“学习”向“习得”的转化。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创新时,应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好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将纸质教学材料与音视频教学材料充分结合,从而奠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资源基础。此外多媒体教学技术承载及表达方式的多元也使得教学效率大为提升,节省了板书时间,学生课堂讨论时间更加充分,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英美文学教学时,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学习实际,基于学生的英美文学兴趣点制作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共享优势实效教学课件等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向的知识传输,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带有很强的被动色彩,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参与意识难以真正调动起来,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也引发了师生互动之间的尴尬。满堂灌使得教学气氛沉闷,英美文学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难以提升教学实效。而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则是对传统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教师的课堂主导色彩明显弱化,在发挥精彩独白讲解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教学互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升,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得到同步提升。从教学原理上说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人文认知规律。大量的实践证明,what和why等类型问题的探讨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并且更容易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对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来说,文学文本本身是既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实现观察角度与评判方法的转变,在互动与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做好思维的碰撞,从而在互动教学中发掘新颖的文学观点与作品审美认知,这也是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关键。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如果沿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能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索然,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学尝试,在与英美文学教学结合的过程中使得英美文学课堂更加鲜活生动,教学实效性大为增强。
3.任务型教学方式注重学习动机调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英美文学课程本身的不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与热情的缺乏。因此要想实现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从兴趣的调动与培养为出发点。兴趣的调动得益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去共同关注探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动机并使之在较长时间段内得以维持。而兴趣动机的激发要着眼于三个问题的探讨。首先是借助对优秀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提升艺术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其次是借助对优秀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并了解既定的生活画面。再次是通过对优秀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与学习,可以使得自身的英语语言表达技能得到提升。此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推广也是实现学生英美文学动机持久的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任务制定与发布,让学生自由安排任务学习的进度,通过主动选择任务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且鼓励学生亲自制作课件,在发布任务并解决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寻找既定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分析价值,从而实现英美文学审美知识的内化。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调整,学生寻找阅读素材的过程也是拓宽视野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阅读层面更加广阔,阅读深度也显著提升,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结合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亲力亲行,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学生可以自主安排阅读进度,在阅读自由的基础上得到真正的阅读体验,而这也是英美文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三、结束语
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理应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发挥价值引导与语感培养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与带动,并且实现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但是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却并不理想,课程开设不受关注,课程教学理念陈旧单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做好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两大层面就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调整建议,在教学理念上应增强课程关注意识,融入德育与美育教育,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理念的更迭完善。在教学方法上应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作用,引入互动式教学与任务型教学,开启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方向。借助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实现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推进。
参考文献:
[1]王育烽,陈智淦.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11:134-136+147.
[2]涂晓群.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现代教学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73-174.
【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推荐阅读: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07-12
英语专业的论文07-04
英语专业论文12-21
英语专业简历模板范文06-29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09-22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11-07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毕业论文06-01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论文09-21
商务英语专业论文答辩10-28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可选题目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