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精选9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我省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作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6]29号)、《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有农业户籍,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土地被政府批准征收的农民。
第三条 被征地农民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享受待遇年龄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各行政职能部门按各自权限分别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具体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提供有关被征收土地的基础数据;财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落实和监督;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养老保险待遇的承办与管理。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水平,应当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应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二章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资格的确认
第六条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划分为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被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含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为被征地养老人员。
年龄计算时段以政府依法批准并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为准。
第七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的确认。对于土地全部或大部分被征收的农民,由被征地农民所在村民委员会依据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参保人数确定参保人员,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后,报市、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投保手续。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确认后,视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两类:
1、被征地后转为城镇户籍的农民,应按本办法为其办理相关养老保险手续,是否参加、何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自行决定。
此前参加过农村养老保险,应一次性将本息返还给本人。被征地后进入城镇就业的,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被征地后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土地但仍为农业户籍的,应按本办法办理养老保险手续。此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应继续参加,并按相关标准缴费。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应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人员名单上报备案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件向市、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的相关手续。市、县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核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
第十条 下列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1、土地被征收后,重新获得与原数量和质量相当的;
2、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享受征地安置费、土地补偿金后,户籍迁出本市、县辖区的。
第三章 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
第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费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征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二)政府取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贴。
第十二条 具体参保人员确定后,市、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和缴费记录,对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分别记账。利息及其它增值收入计入相应基金。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参保人员有权查询个人缴费信息和相关政策。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数,设110%和130%两种标准。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一次性缴纳10?15年的费用。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由市、县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公布。
第十四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所需费用,直接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缴纳。市、县人民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资金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
第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由市、县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市、县财政部门设专户存储。
市、县财政部门根据被征地农民所选择的缴费标准的相应比例,从政府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专款转入市、县财政专户。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从达到规定年龄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被征地养老人员,从缴费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七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以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乘以当地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发养老金。
第十八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征地农民,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和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向市、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领取养老金申请,经核准后,市、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养老金发放手续。
第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养老金标准。
第二十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季度编制养老金支付计划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用款计划,按月将所需资金划入市、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支出专户。
第二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市、县财政部门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安排资金补足,用于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金的发放、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二条 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其按照农村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和按照本法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合并,统一发放。
第二十三条 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后来又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本息一次性返还本人,同时终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
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予以保留,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四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死亡,未达到领保年领的,直接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缴纳的本息,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一次性颔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被征地养老人员死亡的,直接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缴纳本息的扣除已瓴取的养老金,其差额部分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五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由市、县统筹管理。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等行政部门依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市、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应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金的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违者按有关财经纪律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及所得收益不计征税、费。
第二十九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东昌府区是山东省聊城的唯一市辖区, 属于山东省西部欠发达地区, 但近几年发展较快, 城市化建设、公路、铁路建设突飞猛进, 随之而来的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部分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日渐突出, 下面在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1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文件, 足以看出上级对这项工作重视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山东省于2003年就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鲁政发【2003】115号) 文件, 省劳动保障厅根据此文件出台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操作办法》。2004年、2005年市区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2005年省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对全省失地农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 (鲁劳社函【2005】216号) ,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29号) ,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6】99号) 。2007年省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年市区又根据国家和省文件精神先后出台《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2009年国家开展新农保试点, 我区成为全国首批、全市唯一试点县, 省政府为使新农保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接轨, 又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从以上各级政府出台的诸多文件, 足以看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2 基层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工作步履维艰
2010年10月份之前, 人社、财政、国土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没有一个人参保。10月份以后, 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 (省政府226号令) , 规定“第23条:实行被征收土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收土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政府出资部分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单独选址项目的政府出资部分, 由用地单位承担。政府出资部分原则上不低于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30%, 并明确了标准。被征收土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政府出资部分, 应当在征收土地报批时足额拨付至当地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政府补贴资金不落实的, 不予批准征收土地。”
2012年9月份, 省办公厅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2】62号) 文件 (以下简称62号文) , 规定“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同一个人账户, 利用同一制度平台。”截止2013年6月份, 全区收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府出资部分1.4亿。真正落实到个人账户的1587万元, 涉及人员九千余人, 另外除政府补贴外, 个人还需要缴纳一部分费用, 由于积极性不高, 只有486人缴纳了个人部分养老金72.8万元。政府出资部分落实到人头的仅占基金总额的11.3%。
3 剖析原因, 有以下三点
3.1 参保积极性不高
农民不愿意个人再缴纳个人应承担的养老金, 特别是年轻的农民, 认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享受, 发展太快、变化太大, 顾虑较多。62号文基本原则条款第5条“坚持政府主导和被征地农民自愿相结合, 提高被征地农民自我保障意识, 引导被征地农民积极参保”。目前, 绝大部分村集体没有收入, 只有个人缴纳, 如果不缴纳, 政府没有强制措施, 虽然规定可以从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中列支或抵缴, 但没有了土地, 就依赖有限的土地补偿费生活, 不会情愿“列支或抵缴”。有一部分人认为“政府补贴”直接分给本人, 年老后我自有办法。
3.2 村级社保方案难以出台
62号文规定:“对拟征收土地进行勘测调查后, 在拟定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的同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当地乡 (镇) 政府、街道办事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指导村 (居) 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 (居) 民代表会议或村 (居) 民大会, 研究确定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方案, 经被征地村 (居) 民签字确认并公示无异议, 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并要求:“政府补贴在征地被批准后3个月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保险方案落实到个人账户中。”我们认为征谁的地让谁参保, 其实在农村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 剩余部分土地可能要重新分配。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掉了, 对于近期甚至近几年增减的人口、本户可能积极争取养老保险政府补贴, 即便他知道不合乎要求不合乎情理也要争取。所以, 制定《社保方案》不知要召开几次村民代表会或村民会议, 何况现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人员很难召集全。那么, 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社保方案》, 3个月很难实现, 需用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3.3 即便参保也不足以解决养老问题
我区农民人均土地1.5亩左右且逐年减少。假如将土地全部征完, 按现有的政策政府出资部分1万/亩, 加上个人缴纳不低于政府补贴的20% (按最低缴纳计算) , 每人共计养老金总额1.8万元, 按62号文件规定, 参保人60周岁月领取标准为1.8万/139=129.5元。再加上城居保60元为189.5元, 远远低于现在城镇低保330的标准, 况且城镇低保逐年增长, 所以, 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4 换个角度看问题, 创新工作思路
一是, 去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之说, 提出“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议题。众所周知, 现有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且正在制定机关事业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政策, 建议不再提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将人群分为三六九等, 且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属同一个群体, 建议提高政府出资部分, 少让农民掏腰包, 让农民自主选择养老方式, 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年老后的基本生活, 实现“不因征地生活标准而降低, 长远生计有保障”的目标。
摘 要:城乡一体化是走向全面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征地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被征地农民为此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理应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而不是城镇化的牺牲者,国家和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有效保障他们的养老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总方略的指导下,我国致力于把国家的各项事务都纳入法律轨道。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尤其就如何构建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养老保险体系的问题,值得深入探析。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从而导致了大量被征地农民的出现,出于对被征地农民利益的维护,各地广泛建立了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但目前我国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完善、规范、合理的法律规范,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我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探析,有助于构筑完善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养老保障。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理论界定
(一)被征地农民的概念
被征地农民是指为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发展进程而征用农民土地,那些被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登记在册的农业人口。被征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是仍然具有农民身份,是介于农民与城市居民中间但没有完全转化为城镇居民,也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全部权利的特殊群体。
(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概念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以达到一定年龄的被征地农民作为保障对象,主要通过被征地农民个人支付养老保险费用、农村集体补助和政府介入及贴补的方式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以此来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制度。它以向被征地农民提供满足其老年保障的养老保险金为形式,旨在强调平衡责任和共担风险。
二、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分析
(一)相关法律不完善,立法层次低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缺位。目前在国家层面上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做出规定,更没有专门针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由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仅按实施意见和暂行办法实施,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因此各市、区、县在研究制定有关制度和具体政策措施时,没有充足的法理依据,他们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根据各自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理解和判断独立操作,导致各区域被征地农民享受的养老保险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地保护农民原有土地上的利益,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也不利于依法治国的总方略的贯彻。
(二)保障水平相对偏低且筹资渠道不通畅
被征地农民当前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与其所享受到的保障水平息息相关。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规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为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统帐比例计发。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水平与职工养老金水平差距较大,所享受到的保障水平总体偏低,这导致了广大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在较低的保障水平面前难以被充分调动。次之,養老保险缴费方式不灵活,缴费额需要一次性缴清,很多被征地农民在得到安置补助费后不愿意再掏钱参保。再之,集体补助部分占筹资额的40%,但由于集体补助不是针对全村范围而只针对被征地户,因此,集体补助难以在村民大会上通过,由此造成资金难以落实。保障水平相对偏低,筹资不畅已经成为被征地养老保险的重大难点。
(三)制度衔接不合理、不统一
一方面,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只能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甚至在全省范围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各县(市、区)的制度不统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较大,被征地农民在进行跨地区流动时可能会遇到各地制度不衔接造成的养老保险不便随着实际流动而进行转移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建立的有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与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有政策空白,也存在不能良好衔接的问题。在全省范围内没有衔接完整、统一规范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满足日益增加且情况复杂的被征地农民群体需求。
三、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对策建议
(一)加强土地立法,完善征地制度
征地必然会涉及到土地立法和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土地立法和土地征收制度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前提条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要合理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结合经济发展速度和通货膨胀的速度适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为新经济形势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预留必要的可行性政策空间;并且要根据被征土地的原有收益、土地质量、地理位置、未来用途等一切可能涉及到的因素,结合当地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以及被征地农民未来生存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评估办法以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把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作为征地的先决条件。
(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化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度上的保障是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为有效地保障广大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应适时修订与当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还应尽快出台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做好跨区域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以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通过立法上的衔接逐步实现制度上的衔接,努力为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民生问题,为实现平稳过渡提供制度支持。
(三)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议将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纳入现行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1、创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其中,第一层次是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为其老年生活提供基础保障;第二层次是发展补充性的养老、医疗保险,对该项保障进行市场化的管理;第三层次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展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满足被征地农民的不同需求。
2、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现行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保障制度总体覆盖面,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城乡二元化经济体制的变革,缩短城乡差距。具体说来,有助于缓解征地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土地及家庭上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这一举措将会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产生里程碑的意义。
结语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良好实施对于切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权益、促进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意义。民生问题,并不只是经济发展,而让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被征地农民有所保障,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要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指导、规则特性,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为被征地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作出充分保障,让他们真正享受充满社会关怀的养老待遇。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戚小村.缺陷与重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9(1).
[2] 劳动保障部课题组.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劳动,2007年第1期.
[3] 陈云霞.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J].农村经济,2007,(11).
第一条 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的通知》(黑政发[2008]101号)和《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黑劳社发[2008]64号)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
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有农业户籍,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土地被政府批准征收的农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 是指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全部或者大部分被依法批准征收、征用时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农业户口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人员。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享受待遇年龄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对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不到位的,不得强行征地。各行政职能部门按各自权限分别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具体工作。
市政府要将征地补偿支出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预算。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费用。
第六条 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费,在支付由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后,70%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的补助,30%用于持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兴办村办企业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等。
征地补偿费用不能满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统筹安排,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直接将征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拨付到社会保障、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要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的筹集、划转等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落实和监督。
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单,及时办理参保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延伸到被征地农民。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承办与管理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第二章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资格的确认
第八条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划分为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被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含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为被征地养老人员。
年龄计算时段以政府依法批准并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为准。
第九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的确认。对于土地全部或50%以上(不含50%)被征收的农民,由被征地农民所在的村民委员依据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参保人数确定参保人员,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并公示一周后,由被征地村民委员会上报乡(镇)政府审核无异议后,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确认后,视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两类:
1、被征地后转为城镇户籍的农民,应按本办法为其办理相关的养老保险手续,是否参加、何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自行决定。
此前参加过农村养老保险的,应一次性将本息返还给本人。
被征地后进入城镇就业的,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被征地后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土地但仍为农业户籍的,应按本办法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此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应继续参加,并按相关标准缴费。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应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人员名单上报备案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件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的相关手续。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核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1、土地被征收后,重新获得与原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土地;
2、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享受征地安置费、土地补偿金后,户籍迁出本市辖区的。
第三章 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冀政[2004]37号)和《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意见的通知》(冀政函[2005]1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推进我市城市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一)为被征地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二)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以完全履行缴费义务为前提;
(四)资金来源由参保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
第四条 2006年1月1日以后,秦皇岛市行政区域内土地被依法征用的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养老保险对象
第五条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一)被征用土地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经依法批准,由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统一征地;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被征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
(三)被征地时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年满16周岁)以上;
(四)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六条 被征地农民按个人承包土地被征用情况,分为土地被全部征用和土地被部分征用两种。土地被全部征用的农民直接列入保险范围,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土地被部分征用的农民,首次被征地时列入保险范围,缴纳当次应缴养老保险费,以后按每次被征地的情况,分次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七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具体参保人员名单,按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经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
民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核准后,报县(区)政府、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开发区)批准。
第八条 村(居)委会依据批准的参保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有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签定有关委托书和协议。
第三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第九条 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参保个人缴纳一部分、集体补助一部分、政府承担一部分的原则筹集。
筹资额度按参保人达到养老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下同)后,养老金待遇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
筹资比例按参保个人缴纳部分为筹资额的30%、集体补助部分为筹资额的40%、政府承担部分为筹资额的30%分担。
第十条 男年满16-60周岁、女年满16-55周岁的参保人,缴费年限为18年。参保人超过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每超过一周岁,缴费年限减少一年,但缴费年限最低为5年。
第十一条 月缴纳养老保险费标准,为缴费时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十二条 土地被全部征用的参保人,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月缴纳养老保险费标准×缴费年限×12个月。
第十三条 土地被部分征用的参保人,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月缴纳养老保险费标准×缴费年限×12个月×个人承包土地当次被征用的比例。
个人承包土地当次被征用的比例(以下简称:被征地比例)=个人当次被征地面积(亩数)÷首次参保前个人承包土地面积(亩数)×100%。
养老保险费在每次征地时按当次被征地比例即时缴纳。同一人分次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逐次记录,合并计算。
第十四条 个人缴纳部分,从个人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不足部分,由参保人自筹资金缴纳。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其以上人员和土地被全部征用人员的养老保险费,必须一次性缴清,其他人员原则上一次性缴清。对达到养老年龄时,未按规定缴清的,将个人实际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退还个人,同时解除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五条 集体补助部分,从集体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不足部分,从集体经济收入中解决,一次性缴清。
第十六条 政府承担部分从土地出让纯收益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解决,由县、区财政部门负责筹集缴纳。城市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的政府承担部分,市、区政府按土地出让金分成比例分担。
对以划拨方式供应的新增建设用地(含代征用地部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政府承担部分,由用地单位负担,纳入用地成本。在办理划拨用地手续时,一次性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缴清。
政府承担部分,属于土地被全部征用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其以上的参保人员,必须一次性缴清;其他参保人员,可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测算,作出预算分次缴纳。
第十七条 城市区、开发区和各县分别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以下简称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化解本级参保人的养老金调整风险和长寿风险。
第十八条 风险基金的筹集,按每征用一亩农用地,提取6000元的标准筹集。风险基金由当地政府从土地出让纯收益中提取。
对以划拨方式供应的新增建设用地(含代征用地部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由用地单位按规定标准负担,纳入用地成本。在办理划拨用地手续时,一次性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缴清。
风险基金的筹集标准,还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具体调整方案,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城市区的风险基金,市、区两级政府按土地出让金的分成比例分担。由区财政部门负责筹集,于每年11月底,将当年筹集的风险基金上划市财政风险基金帐户。
城市区的风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市、区政府按土地出让金分成比例筹措解决。
第四章 养老金的发放
第二十条 已按本办法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达到养老年龄后,从次月起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养老金。
第二十一条 土地被全部征用的参保人,养老金月发放金额=发放时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土地被部分征用的参保人,养老金月发放金额=发放时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累计被征地比例。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应根据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时调整。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达到养老年龄时,由村(居)委会负责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通过邮局、银行等社会化发放渠道,及时将养老金足额发放给参保人。
第二十四条 养老金领取人去世后,由村(居)委会负责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有关材料,办理养老金停发手续,从养老金领取人员去世的次月起,停发养老金。其个人账户本息余额一次性结清,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逾期或有意不办理停发手续,继续冒领养老金者,除追回冒领养老金的全额及利息,将按有关规定对冒领者和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罚。
第五章 养老保险基金帐户
第二十五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二十六条 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组成。参保人个人缴纳部分和集体补助部分进入个人账户,政府承担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
第二十七条 个人账户基金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不足一年的,按活期利率计息。社会统筹帐户增值收益和个人帐户增值高于个人帐户计息标准的收益,一并计入社会统筹帐户。
第二十八条 养老金的发放按照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分担比例,从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中支付。当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不足时,从风险基金账户中列支。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死亡,其个人账户本息余额一次性结清,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
第三十条 参保人从本地迁往外地,可根据本人意愿退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本息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养老保险关系留在本地,达到养老年龄后,继续享受养老待遇。
被征地农民在城镇各类企业就业后,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退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本息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
第三十一条 城市区、开发区和各县建立的风险基金,分别由市、开发区和各县财政部门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当本级养老金发生调整或出现长寿风险时,财政部门应及时将所需资金划入本级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第六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及监督
第三十二条 城市区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基金),由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开发区和各县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由开发区和各县负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养老保险基金除留足应支付的养老金外,应全部存入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基金专户,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保值增值,并免征各种税费。
第三十四条 养老保险基金和风险基金,任何部门都不得挤占、转借、挪用和截留,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
第三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财务、会计、审计等制度体系和严格的基金监督机制,增加基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市、开发区和各县分别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由监察、审计、劳动保障、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农经)、司法、被征地农民代表等部门和人员组成,负责对本级养老保险基金和风险基金的监督,每年进行专项审计。
第七章 组织管理
第三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由市、开发区和各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分别管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其所属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
(二)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有关配套政策和规定;
(三)负责城市区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养老金的发放;
(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统计和内部审计制度;对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的发放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进行监督;
(五)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训、检查、监督和指导;
(六)负责受理有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争议和查询;
(七)其他应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的工作。
第三十八条 开发区和各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开发区和本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根据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需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
在做好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同时,负责城市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经办工作。为了适应工作需要,配备10-15(包括原有人员)名管理服务人员。开发区和各县要根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工作需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并配备5-10(包括原有人员)名管理服务人员。机构设置和增加工作人员编制,由市、开发区和各县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具体意见,与同级编制部门协商确定。
第四十条 财政部门负责基金专户的监督,政府承担资金、风险基金的筹集调剂,以及风险基金的管理工作,根据需要及时拨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和启动经费。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被征地村(居)委会征地情况的核定、征地补偿的落实、配合财政部门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和风险基金。民政部门及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情况。农业部门负责对集体补助资金的筹集进行监督,根据国土资源部门通报的征地情况,指导发包方与被征地农户对土地承包合同等及时进行调整或变更。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缴纳部分、村集体补助部分和政府承担部分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与参保人正式签定参保协议,承担其养老保险责任;三方中有任何一方不能及时按规定足额缴费,经催缴仍不能足额缴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有权废除与参保人签定的参保意向书,不承担参保人的养老保险责任,退回其缴纳的相关资金,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后,如上级有新的政策规定,以上级新政策规定为准。
填 写 要 求
一、填写要求:
1、所用原件、复印件、证明等材料一律用A4纸。所有复印件必须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有经办人的签名,身份证户口册复印件要求当事人签字认可并落上时间。
2、所填表册2份以上的,不得复写,但可以打印,便于存档。
3、填表用笔一律用黑色中性笔或碳素墨水,不能用铅笔或圆珠笔。
4、表册填写必须清晰、完整,印章齐全,时间清楚,报表必须在表册的右下方签署填表人姓名。
5、表册内涉及到填写时间的全部统一成8位数,中间不要符号和年月,例如:(20131025)。
二、表册中项目填写要求 表一:
1、以户为单位填写,每月25日前上报一次,没发生征地的作“零”报告。
2、姓名栏:填写户主
3、家庭人数:指发生征地时的在册户籍人数。
4、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积:改成“家庭被征地比例”。家庭被征地比例等于家庭被征地面积除家庭承包耕地面积。
表二:
1、是否按余府办发[2009]167号文件参保栏:要核对原来的参保表,据实填写。
2、表中“被征地比例”改为“累计被征地比例”,在录入系统时按征地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叠加。
3、签字栏:社区由主任签、国土部门由县国土局委托乡镇国土所长签、农牧部门由县农牧局委托农服中心主任签、公安部门由县公安局委托乡镇派出所签、乡镇人民政府原则上由镇长签,也可以由镇长委托分管领导签。
4、表二所附材料:
申请人家庭户口册或身份征复印件;征地文件或征地补偿协议书;分户的由村(社区)出具分户证明(分户证明上必须说明承包面积和征地时的在册人口);承包征复印件、照片贴在待遇申请上。
表三:
1、要求和表二一样。
2、征地文件或征地补偿协议书只要新征部份的资料。表四: 1、2013年10月1日前是否按余府办发[2009]167号文件领取待遇栏:时间改为2013年11月1日。
2、按余府办发[2009]167号文件领取基础养老金标准:要查阅原来发放待遇表(由社保局提供),要求准确无误。
3、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栏:要求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内核对。
4、结合余府办发[2009]167号文件实际增发基础养老金标准栏:根据文件要求,实行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5、签字栏的要求和表
二、表三一样。表五:
根据文件要求据实填写。表六:
征地项目发生一次,填报一次,由人社中心织织填报。表七、八:
1、表七、八为台账,按要求填报,每月30日前报一次。
2、有多次变更的需在备注栏加以说明。表九、十、十一:由社保局填写。
表十二:为月报表,每月30日前必须由乡镇分管领导签字后盖章上报。传真号码:4704100
土地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于农民而言, 土地具有就业岗位、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周边一些农村地区的耕地大量被征用。农民突然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生活保障, 所以安置被征地农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其中尤以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为重中之重。
目前, 关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探讨已有很多成果。陈信勇和蓝邓骏 (2004) 主张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应借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政府负担部分和村集体缴纳资金的一部分, 用作养老保险基金, 建立养老保险的统筹账户, 统筹层次以县市级为宜。以村集体负担的部分资金和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列支的资金建立个人账户。同时, 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 采取个人缴费的办法来充实个人养老账户, 缴费水平可以低但应有个下限, 并鼓励多缴。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待遇与缴费多少直接挂钩。周森彪和朱海霞 (2004) 指出, 我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程度低且保险金给付额固定, 出台的政策缺少明确的承诺和实施计划, 会让老百姓产生政府只是口头敷衍的疑虑。卢海元 (2007) 指出, 没有单独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省区, 规划区内的待遇水平主要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待遇水平的最低档。专门研究被征地农民的王国军 (2009) 认为,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一是可以弥补当前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不足的情况;二是可以协助被征地农民做好未来生活的长远规划;三是可以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生存与发展困难的问题。苏东海等 (2008) 以银川市为例, 探讨了民族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
目前, 河北省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总体战略构想是:“13县市1圈4区6基地”。13县市即环绕北京的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1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 27, 000平方公里, 485万人;4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对于经济圈内地级市城市周边10公里范围内, 县城周边5公里范围内, 将进行大规模拆迁重建, 农业人口将全部转化为城市人口, 迁入城市社区;而此范围外农村也将全部重新规划, 建立中心村, 生活品质亦将与城市看齐。
现阶段, 环首都经济圈中的13县和全国其他县相比较,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更加棘手。原因在于土地被占用的速度在整体上超过了城镇对被征地农民的吸纳能力、农民社会转型能力的相对偏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 以及部分人员由于城镇化的超前和物质准备的滞后等等, 使得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能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对于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河北省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但是, 对于环首都13县的现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性文件。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已有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文件进行分析, 并和我国其他省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文件相比较, 指出了环首都13县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为环首都13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提出导向性政策建议。
二、环首都13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环首都13县在没有建立统一的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之前, 目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一) 子女的保障作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赡养老人更是身为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在其他养老模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时候, 子女的养老是被征地农民的依靠。当前, 农村的多子女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从子女的数量上来讲, 老年人的养老有一定程度的保障。此外, 在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 很多老人是跟随子女一起生活的。虽然说子女保障养老在农村很常见, 但是当前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并未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针对这种现象, 相关的人员应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 逐步转变他们的观念, 从而使得子女养老对国家的养老保障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 土地的保障作用。
对于环首都13县的被征地农民而言, 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主要是距离首都很近, 各种工作机会较多) , 因此农民即使只有很少一点耕地也不用担心保障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虽然他们的耕地面积减少了,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城市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市场价值飞速上涨, 另外他们还可以获得自由住房的租金收入和集体土地经营收入。在这方面, 环首都13县的一些地区当前存在着集体经营资金处理不善的现象。要想使得集体经济有效促进国家养老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 就必须加强集体经营资金的管理。
(三) 转让金安置。
土地转让金是指政府或用地单位通过支付一定金钱置换农民使用的土地, 让农民自己解决就业和养老问题。转让金的发放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次性发放, 即对失去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一次性发放;另一种是分期发放, 即征地单位由村级组织代理逐月发放生活费。但当前的一次性发放转让金有自己的缺陷, 比如一部分农民素质不够高, 费用分配到人后短期内被挥霍一空, 这样他们长期的生活保障仍得不到解决。这些现象也会给相当一部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 养老保障的界定。
现有制度中对于“被征地农民”的分类不清, 例如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剩余土地量分为: (1) 土地全被征用; (2) 平均每人余下的土地不大于0.2亩; (3) 平均每人余下的土地大于0.亩。又比如按照儿女的个数分类: (1) 无子女的被征地农民; (2) 被征地农民是残疾人或者是有重大疾病的患者; (3) 其他被征地农民。根据不同的分类应该有与之对应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环首都13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 明确界定养老保障方案的群体。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方案所覆盖人群的定义较为模糊, 不利于指导实际工作。如, 在保定市范围内, 由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征地, 被征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 被征地后人均农业用地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及高新区 (以下简称四区) 不足0.3亩、县 (市) 不足0.5亩的 (包括已整体农转非的农村) 均应参加养老保险。被征地后人均农业用地市内四区超过0.亩、县 (市) 超过0.5亩的村, 可参照本实施意见解决相应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具体参保人员经村 (居) 民代表大会或村 (居) 民大会讨论通过, 由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核准后报县 (市、区) 政府批准。原则上以行政村 (社区) 为单位统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另外, 对于土地全被征用的农民或者是无子女的农民的养老保障需要各级政府加以重视, 而对于残疾人甚至没有劳动能力的或者是有重大疾病的被征地农民应给予尽量多的帮助, 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因此, 本文建议在制定环首都13县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方案时, 也应当对被征地农民群体做出较为具体的界定。
(二) 采取梯度型的养老年龄, 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
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参保人员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开始享受养老补贴。这一规定自50年代初制定一直沿用至今, 当时的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40岁和42.3岁。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2.38岁, 女性为77.37岁。因此, 适应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现状应适当延长养老金给付期限。本文建议实行梯度型的养老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延长4年的交保期, 但是每年按照20%递减, 即若60岁之前每年缴纳金额为A元, 则61岁交80%A, 6岁交60%A, 63岁交40%A, 64岁交20%A, 大于等于65岁的不再交保险金。
(三)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有效辅助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
在环首都13县被征地过程中考虑到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过低的现状, 国家会给农村集体留有部分土地, 以此来发展集体经济。如果各个集体能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 将节省下来的土地用于发展物业等方面, 这样就可以壮大集体经济, 解决因土地征用补偿不足而导致没有足够的钱用于养老保障的难题。同时, 为了改变当前集体经营资金不透明的现象, 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从而使得集体经营资金有效辅助国家的养老保障政策。
(四) 积极探求被征地农民的工作机会。
针对环首都13县的发展现状和地理优势, 被征地农民应该积极探求各种途径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环首都经济圈的总体战略构想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 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这样被征地农民可以在企业工作, 或者设立一些农家院、农耕园等项目。
(五) 充分发挥子女赡养父母的作用。
首先, 从道德法律层面来讲, 我国几千年来, 子女始终在父母养老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赡养老人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我国《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都对赡养老人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因此,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保留这种优良的传统, 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另一方面, 在农村中应该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这方面的知识宣传, 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逐渐改变某些农民错误的思想, 让他们知道子女养老与国家的养老保障是相辅相成的, 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陈信勇, 蓝邓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构[J].中国软科学, 2004.3.
[2]周森彪, 朱海霞.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J].江苏农村经济, 2004.8.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含牧民,下同)当前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甘政发〔2018〕18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按照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坚持自愿选择的原则,将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再单独建立制度;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实行政府给予参保补贴和个人履行缴费义务相结合,费用共担;坚持谁用地谁负责,实行先保后征,应保尽保,属地管理;坚持多渠道投资机制,做好新老政策衔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制度的公平与可 持续发展。
二、实施范围和参保对象
(一)实施范围。酒泉市行政区域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依法统一征收的农民承包土地(草原、草场下同)的被征地农民。
(二)参保对象及条件。凡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均可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确定被征地农民参保年龄和缴费补贴时间,以国务院、省、市(县、区)人民政府的用地批复日为基准点。
三、参保方式、补贴原则和补贴标准
(一)参保方式。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根据自身实际,自愿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二)补贴原则。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资金按涉及人数、征地次数、征地亩数提取预留,多次征地多次提取参保缴费补贴资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须将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筹集的缴费补贴资金列入工程概算,计入征地成本,在征地补偿费用中单独足额安排。
征收土地比例相同的被征地农民,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参保缴费补贴标准一致。
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不享受参保缴费补贴。已 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外出务工等非征地原因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享受待遇的被征地农民,将缴费补贴资金一次性发放本人。
(三)补贴标准。每次征地参保缴费补贴资金标准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乘以征收土地比例。
征收土地比例为:本次征地亩数除以现有承包土地亩数。
四、账户管理
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市、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预存专户,用于储存缴费补助资金及其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专户管理、支出管理、预决算管理、审计监督按国家和省上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五、经办程序
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操作程序,按照《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六、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参保缴费,每年从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补贴预存账户划拨12%,个人缴纳8%,缴费补贴资金划完后,由个人负责缴纳全部费用,直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由社保经办机构将缴费补贴资金一次性划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七、待遇计发
(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待遇计发。被征地农民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核算待遇,并按月领取养老金。
(二)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待遇计发。被征地农民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核算待遇,并按月领取养老金。
八、社保关系转移衔接
被征地前已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未达到待遇领取条件,被征地后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按照《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人社部发〔2014〕17号)规定办理。
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的人员,将剩余的参保缴费补贴资金一次性发放本人;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转移的人员,补贴资金随同养老保险关系一并转移至社保关系所在地,并由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继续按规定划拨参保缴费补贴资金。
九、政策衔接
本方案实施前,已批复工程概算的项目涉及被征地农民参加 基本养老保险,仍按原渠道筹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办理参保手续。本方案实施前已享受政府补贴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不再享受参保缴费补贴。
十、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部门职责
人社部门是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发改部门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查,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将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补贴资金纳入用地费用中并列入工程概算。
财政部门做好被征地农民补贴资金管理工作,负责被征地农民补贴资金财政专户的管理,根据需要及时拨付相关资金。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做好用地审查、被征地农民的调查登记工作;负责提供征地数量,落实补贴资金和参保人员名单;配合人社部门共同把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审查关。
农牧部门负责征地时农民家庭承包土地亩数界定、核实和征地比例确定。
社保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审核、参保缴费补贴资金的测算、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核发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各种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
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履行职责及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被征地农民人员 身份的走访、调查、确认及公示工作,配合国土、农牧部门做好被征地农民认定工作。
(二)工作要求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实做到“先保后征、应保尽保”。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关于“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缴费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的审查。国家工作人员在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由人社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农牧、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本方案自2018年2月14日起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市人社部门备案。
(启政规【2014】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镇乡(园区)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政府确定。
第六条
市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农用地数据库、己安置人数数据库的建立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计算;市公安局负责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市农工办负责征收土地过程中承包土地政策解释、纠纷调处和征后农户间土地小调整的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征地资金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划拨、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的审核、参保人员相关手续办理以及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市信访、大调解等部门具体负责来信来访接待和协调工作。其它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被征地所在镇乡、园区、街道办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建立本市农用地面积数据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己安置人数数据库。农用地面积数据库由市国土资源局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由各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名单,经镇乡(园区)审核后报保障办,市保障办汇总后报市公安局建立。己安置成员数据库由市国土资源局根据1999年1月1日后历次征地已安置数据统计建立。农用地面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每年调整一次,调整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
第八条
征地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等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
第二章
征地补偿
第九条
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补偿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第十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被征收土地的面积计算;征收建设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计算;征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土地补偿费的0.5倍计算。
第十一条
征收农用地应当支付安置补助费,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收的农用地面积除以征地前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人均农用地面积计算。
征收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十二条
征收土地涉及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征收宅基地涉及农民住房的,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能够重新安排宅基地的,对其住房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未能重新安排宅基地的,按照与被征收住房面积相当的原则安排住房,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征收土地涉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够重新安排其他建设用地的,对其建筑物、构筑物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未能重新安排其他建设用地的,给予货币补偿。
非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或者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其建筑物、构筑物不予补偿;被批准为临时用地,超过批准使用年限的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不予补偿。
第十三条
征收土地涉及前条规定以外的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基础设施等其他地上附着物,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支付迁移费、改建费或者补偿费。
青苗补偿费按照一季的产值计算,能够如期收获的不予补偿。对可以移植的苗木、花草以及多年生经济林木等,支付移植费;不能移植的,给予合理补偿或者作价收购。
征地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被征地农民在拟征收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一律不予补偿。
第十四条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具体标准,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省政府备案。地上附着物未明确补偿标准的,由征地单位与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有资质的价格鉴证机构进行评估,作为补偿依据。
第十五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标准,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国务院规定的标准高于省政府的,执行国务院规定的标准。
第十六条 土地补偿费归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将7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支付给16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
安置补助费用于16周岁以下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和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归其所有者所有。
第十七条
征地补偿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权拒绝交地;征地补偿费用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应当按期交地。
第十八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争议的,由市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协调、裁决争议的具体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第十九条
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为界限,将被征地农民划分为下列三个年龄段:
(一)16周岁以下(未成年年龄段);
(二)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劳动年龄段);
(三)60周岁以上(养老年龄段)。
市政府确定的被征地农民每个年龄段人员比例,应当与被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各该年龄段人员比例基本相同。
第二十条
未成年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按照当地安置补助费标准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不再作为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十一条
劳动年龄段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企业就业的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或者自由择业(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距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不足15年(180个月)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份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参照补缴时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标准;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年份不再补缴;
(二)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按照我市当年最高档标准缴纳保险费,并按规定享受参保补贴,参保补贴由原渠道列支;
(三)有关政策规定不能参保的人员(在校生、服役、服刑人员等),相应年份不得参保及补缴。
第二十二条 养老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次月起,按照本市当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倍按月领取养老补助金。被征地前己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同时享受省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第二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主要包括安置补助费及其增值收益和市政府从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安排的社会保障费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由市政府负责解决。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最低标准按照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倍乘以139计算。
市财政局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筹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从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局应当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保障资金专户),管理、核算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
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一次性划入保障资金专户,并由保障办建立个人分账户。
第二十五条
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按规定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后,其在保障资金专户个人分账户中的资金本息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被征地农民死亡的,其在保障资金专户个人分账户中的资金本息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第二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按照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规定缴纳保险费用后,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八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将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创造就业条件,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征地补偿资金预存制度。征地报批前,市政府将征地费用和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安排的社会保障费用存入市财政局指定的账户(以下简称预存款账户)。征地报批时,市财政局出具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的相关凭证。
市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提出审核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征地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第三十条
市财政局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及时从预存款账户中将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足额支付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青苗补偿费支付给其所有者。地上附着物征收补偿安置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经市保障办报市政府批准确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7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支付给16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
第三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经市保障办报市政府批准确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市财政局根据市保障办文件通知从预存款账户中将16周岁以下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费划转集体经济组织,由其足额支付给本人,将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一次性划入保障资金专户。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到账后10个工作日内,市保障办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一)将养老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记入其保障资金专户中个人分账户,用于逐月发放养老补助金;
(二)将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记入其保障资金专户中个人分账户,用于补缴历年保险费,或逐期代缴、报销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不足部分由个人自付。
第三十二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参照社会保障基金有关规定管理、单独记账、核算,实现保值增值。第三十三条
依法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并由市保障办代管,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在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有关镇乡(园区)、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未能及时足额到位的;
(二)出具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的虚假凭证的;
(三)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提供虚假审核意见的;
(四)侵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第三十五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弄虚作假,冒领、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的,由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包含本数。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新征收土地不再执行《启东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
附件:1.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标准
2.被征地农民安置评定办法
3.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标准
4.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分配办法
附件1: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标准
(一)界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条件
1.界定时点时户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且在我市取消户口性质前(2010年11月底)为农业户口,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相应义务、有固定住所的农业户口人员(含未成年子女)。
2.入学前符合第1项规定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和2010年后毕业回迁到父母一本户口簿的大中专毕业生。
3.入伍前符合第1项规定的现役义务兵战士和兵龄12年以内(不含12年)的士官。
4.服刑前符合第1项规定的人员。
5.婚出方户籍保留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员。
6.2010年后结婚的,婚入方户籍己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已承担相应义务、且在2010年11月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人员。
7.户籍已迁回本组二年以上、已承担相应义务、并有固定住所的离婚回原籍人员及未成年子女;2010年后回迁的应提供2010年11月底农业户口证明。
8.因国家建设需要,由政府安置而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移民。
(二)不界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在编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2.2003年前国有企业、大集体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含改制时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托管人员)。
3.取消户口性质前(2010年11月)为非农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4.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投靠、挂靠、寄放、暂住人员暂不界定为成员(己确定的除外),在征地时由户长会议表决确定是否作为成员享受相应待遇。
附件2:
被征地农民安置评定办法
(一)评定对象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需要安置的人员。
(二)征占承包土地的,实行被征承包耕地的承包农户优先安置的原则。按农户实际征占用耕地除以该集体经济组织人均农用地面积得出安置人数(四舍五入)进行安置,承包农户中谁先安置由农户自行决定。
(三)征占承包土地以外农用地的,优先安置前款计算有余数的成员、承包地征完家庭中尚未安置完毕的承包成员及因分类安置需要调剂的成员。剩余名额由户长会议讨论决定。
(四)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取得承包土地的婚入人员、离婚回娘家人员等需要安置的,必须提供原集体经济组织未安置补偿的证明。
附件3: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 1.农用地每亩18000元。2.建设用地每亩18000元。3.未利用地每亩9000元。
(二)安置补助费 1.农用地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每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17000元。
2.征收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三)青苗补偿费 1.耕地每亩1800元。
2.大棚设施栽培、园地、经济林地、精养鱼塘每亩3800元。3.坑塘水面、沟渠每亩900元。
附件4:
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分配办法
(一)被征收的承包耕地,将70%的土地补偿费按不超过村民组人均耕地的份额分配给被征地农户家庭中16周岁以上拥有承包土地的成员。
(二)按上述原则分配后仍有余额的,按征地时的本组16周岁以上成员平均分配。
(三)对拥有承包土地但不符合成员条件的16周岁以上人员,享受不超过村民组人均耕地的份额在30%的土地补偿费留存中分配。
【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黑龙江省医疗保险查询个人账户11-17
黑龙江培训费管理办法09-12
黑龙江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09-23
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保险高管考试试题11-11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办法06-28
黑龙江家乡诗歌06-25
黑龙江科技大学就业06-17
黑龙江省供热条例最新09-16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条例10-18
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