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篇1

一. 总论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基本是被动的,我们俗称为“填鸭”。这种教育模式被使用了几十年,也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单丝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清楚的体现出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对象都要求我们改变这种模式,其实多年来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也包括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很多成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些较为成功的教育模式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杜郎口模式”,蔡林森的“先学后教”等。整个的教育大环境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就是“这次看来一定要改变了”。

我们青岛市教研室也提出“学生自主,愉悦课堂”的教学思路,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从我们高中数学方面讲已经有了一些教育模式,比如胶南实验中学的“361教学模式”等。但这些都不成熟,要形成完美的可操作的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自主课堂是势在必行的一种方式。

我们尝试从我们的角度审视一下小组合作和自主课堂。二.学习过程分析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再创造、体验再创造的过程。它以数学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更有利学生自主学习。从教育的本质上讲,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智力与身心的和谐发展。

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实践与主动参与,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所获得的东西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他们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1.合理分组。我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四人到八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2.分工协作。每个小组内可以设立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所有同学分工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3.策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备课时,要明确分组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划分组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准备分组活动的工具材料。课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外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进行,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课前的小组活动可以是预习新课,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教师可以把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让每一小组的成员在学习进程中都有上台的机会。

2.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间的活动提供帮助。

3.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可布置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出题考查、检查书面作业、共同解决问题等。教师要对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六.合作学习的优点

1.弥补大班上课的不足,给每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目前,大多数学校存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说”的机会,结果导致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课堂活动,大多数人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而且,近期又难以实现小班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每一个学习小组是一个单位,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充分利用小组活动是弥补当前大班上课缺点的最可行措施。

2.尊重学生个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能够不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由于基础较差导致的自卑心理,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他们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积极思维和口头表达提高带来消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了解决的方法,给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当场答错的尴尬,而且在完成任务期间可以与组员共同讨论交流,从而树立自信。3.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安排小组合作是开发人际智能的有效手段,只有每一位成员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学生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学生在交流、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实践证明,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使学生成为对学习负责的人。当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仍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七.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

1、教师首先要明白角色变了。教师由以前课堂中的绝对主角甚至是唯一主角变成了“平等中的首席”(注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永远不会是配角!)。教师要适应这个“角色落差”。

2、对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以前教师只要准备好知识就可以来上课了,讲到学生懂了就完成任务了。但是现在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了,他们要自己探索了。教师要学会从协调知识进化到协调学生。

3、教师要锻炼“好脾气”。以前有时候老师常说“我都讲了三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老师不要急,要急急死你。让他们探索的过程会比你讲三遍的过程还要长,要给他们时间。过早的告诉他们结论,和以前的教学区别不大。你就在一边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研究出来了,你鼓掌表扬。研究不出来,你要给他们指出错误,指明方向,但最好不要给出结论。4.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人类几千年的知识都让他们探究,这辈子不够用。该民主民主该集中集中。该老师讲的还得老师讲。

5.哪些问题适合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够得着”的那些;知识内涵相对简单,外延宽泛的可以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可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等可以。

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篇2

一、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他主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教育的“受动性、依赖性、同步性”, 自主学习有“能动性、独立性、异步性”三大基本特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伙伴及学习问题。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保护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乐学、愿学、会学。

二、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 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而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有了变化, 而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学生不但自己要学习, 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生学习, 以全组每一个学生都学好、学会为目的。教师则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和评价。因此, 合作学习具有“互助性、集体性、责任性、社交性”四大基本特点。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或明确的问题, 合作前进行合理分工, 让每一个学生在任务或问题中都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 活动中互相支持, 互相配合。其次, 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加工, 对活动的成效进行共同评价, 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合作精神。再次, 需要教师长时间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教师要经常性地、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表达、敏于表达、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三、探究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式以模仿加记忆为主”等等。在这种状况下, 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质疑性、创造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 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为此,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自主发展, 因此, 它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四大基本特点。倡导探究性学习, 首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鼓励和支持学生敢于提出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其次, 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辨析”、“启迪质疑问难”等都是几种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只要长时间培养,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篇3

[关键词]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思考

中国分类号:G635.1

一所学校,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学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个性成长的、自我管理的集体,让学生在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以个体或者团体的方式处理、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一种管理模式。当代教育,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应由传递者向顾问、助手、参与者转变。在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班主任不能再当“保姆式”“警察式”的班主任,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实行自主管理。笔者拟从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和班级管理的操作模式三个方面对班级自主管理加以简述。

一、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

传统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以全体学生为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内在的弊端也应随着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而给予清醒的认识。

(一)官本位的观念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官”,班主任和被管理者之间缺乏一定的制约机制,作为管理对象的学生,几乎对班集体的一切事务都无权干涉,是一个纯粹的“弱势群体”,而作为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虽然没有那种明文规定的职权,但对班级学生具有“生杀大权”,这种官本位的管理观念,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依赖观念制约学生创造性自由发挥

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这是我国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观念。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为了所有的学生、所有的事情,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忙个不停,班干部只不过是“传声筒”、“放大器”,班级的其他学生更用不着动脑子,“反正都是安排好了的,跟着做就行了”。于是实际班级活动中,班级管理往往是“班主任用脑子,班干部动步子,学生则转圈子”的局面,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自由发挥。

(三)强制性规范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统一的行为规范,统一的任务安排,造就了统一的、没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虽然这是对现行学校教育较为极端的评价,但它的确在提醒着我们,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刻不容缓,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班级自主管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教育观,它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一种“挑战”。在这场“挑战”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自身教学效益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改变,自主学习的效益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增强,良好的班风正在形成。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自主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班级自主管理还解放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使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能。

三、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操作办法

班级自主管理操作办法主要就是从具体做法方面去理解,是指班级管理者在具体管理活动中的基本框架和运行程序。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操作办法有:

(一)主政辅政班委制

在班级干部竞聘的基础上,选出两套班委,分别组成主政和辅政班子(得票最多的为主政班委,第二的是辅政班委。每学年改选一次)。主政班委主政,辅政班委辅政,半学期轮换一次。轮换前要利用班会进行主政总结。主政班委管理班级事务,辅政班委主要起监督作用。每隔一周的班会上,辅政班委要就班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主政班委要拿出整改意见。对个别不称职的班委成员,辅政班委可予以全班通报或通过班委会建议其辞职。

(二)班级事务全员承包制

我们学习魏书生管理班级的办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将班级的日常事务细化为每一个岗位,承包到每一位学生,一包一期。班委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是检查每一个岗位的落实情况,并及时矫正补缺。黑板、讲臺、门窗、灯、卫生工具、桌椅等的清洁维护,班规班纪等的检查落实,教室的清洁、室外环境区的清洁、三操、寝室卫生等所有涉及班级的具体事务都尽量细化承包到学生,让学生去监督、去管理、去执行。如:发式监督、校服穿戴情况、课堂纪律、迟到早退、作业收交等都由学生检查监督。

(三) 民主监督制

在班级整体环境中,班干部及每一位承包了一定岗位的学生的履职情况都应受到监督,我们让学生认识到人人是监督者,人人又是被监督者。如果只是一味的监督别人,权力就可能滥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班级民主生活会(不定期利用班会或晨会时间进行)的方式让大家畅所欲言,善意指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摆出事实,直指症结,让每位同学都来参与管理,参与监督,达到民主监督的效果。

(四)班务日记制度

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篇4

温景文 王淑娟

2012-12-05 10:36:15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11月21日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如何深化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大问题的系统认识与思考,对推动并真正实现高校的使命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围绕“为什么”,深化对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大意义的认识

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认识它的意义所在,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可以从多种角度认识,就高校而言,其意义就在于体现党对高校的科学领导。

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看,高校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转型、适应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转变、适应党对高校领导方式的转变,谋划并完善治校方略,履行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各项职能。从促进高校实现内部科学化治理上看,高校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在目前我国大学内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制度框架下,有效确定其中的四种权力及其运行机制,真正提高高校党的领导力。从肩负传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功能看,高校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使党组织和党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使高校真正成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阵地和源头,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从引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看,现在的大学生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学习型社会要求培养人、塑造人,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发展要求,确保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从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看,高校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有效架起党联系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重要桥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造就出真正的未来马克思主义者。

围绕“是什么”,厘清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特殊性内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基本的是弄清什么是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应从教学、研究、服务、文化等特殊职能方面,深化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内涵建设的新认识。包括对传统与现代学习理念的新认识,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重在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内在规律、目标使命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培育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习内容的新认识,从注重业务、专业学习到政治、业务、教育管理的综合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一般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政治信仰、政治追求的鲜明性。高校是具有特殊职业属性的群体,必须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政治、业务、教育管理等综合学习的科学规划和全面整合;对学习形式的新认识,从关注个体到关注团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团队学习,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集体和个人的学习力。高校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充分考虑高校党员干部的职业背景、知识结构、学术科研特点,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与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对学风的新认识,摆脱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良学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致力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发展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带着问题学、带着使命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良学风。

围绕“做什么”,明确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

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要促进自身发展,又要实现对全社会的示范与引领。遵循中央对学习型组织建设要“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于创新精神”的总要求,要在推进党建理论传播与创新、教育科学理论的转化与创新方面实现示范引领。按照中央强调的:“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全社会率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科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在科学审视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和背景下,对高校科学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作出准确判断,努力成为国际化教育环境中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在把握规律方面,重点把握建设小康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视野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视野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规律,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高校党建及历史发展中从未遇到的难题,用高校发展的新经验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怎么做”,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创新

高校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富于创新性、实践性。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成立校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规划领导组织,并制定总体建设规划、阶段性工作方案和学习指南,同时要建立涵盖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教育科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五位一体”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与体系。另一方面要建设科学的学习模式与管理机制。包括建设目标:构建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为龙头、体现高校特色的各类学习团队,形成学习、研

究、工作、生活“一体化”的学习机制和氛围;建设思路:发挥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的带头引领作用,突出高校特点,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出成果、见成效为目的,全面规划,系统设计,统筹兼顾,分层分类指导,逐年推进,形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任务:建立以校、院系两级理论中心组为龙头的项目制专题学习机制与制度,组建分工负责的各类学习型团队,组织互动式、体验式、团队式学习并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与载体,建立领导、协调、目标管理与考核评价及学习成果转化机制。

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篇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与思考

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盲目性、费时低效,缺乏自我监控能力,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对此,应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鼓励合作学习,加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措施.

作 者:王彦昌 WANG Yan-chang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9(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自主学习  问题   教学   建议  

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篇6

霍小 谢海燕

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我校秉承“ 以德育德,涵养玉成”的教育理念,以我区第八届“小学生学习习惯现场会”的精神为指南,继续深化“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谱写了习惯教育的新篇章。下面我就着重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创境激趣,小组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自主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总是积极地创设一种情趣盎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书、交流,大胆思考,敢于质疑。例子:

此外,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阅读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带领,组员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这种评价应以肯定、表扬为主,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主学习的动力,牢固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授之以渔,掌握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自主学习的热情还不够,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应积极引导,通过各种途径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语文预习的方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预习,不仅能了解课文内容,扫除阅读障碍,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与落实:每接一个新班时,我都会利用学期初的一两节课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如何预习课文,给学生示范预习步骤,并利用晨读时间检查预习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逐步领悟到最基本的预习方法,明白了课前预习主要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学习生字、新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是通读感知,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三是要学生收集与课文学习有关的材料。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能力,我要求学生预习做到 “四个提倡”,即提倡“三问”:问自己、问字典、问别人;提倡边读边想,在书上进行标注;提倡写预习笔记,即近些年教研室推行使用的预学卡;提倡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整理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实每一次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正是我们分析学情的绝好契机,及时调整教案,努力做到“会的不再教,该指导的一定落实到位”,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省时高效。

2、语文质疑的方法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善于提问。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课标》中,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很多,如结合文章课题质疑(低年级教学可以尝试着用),抓住文章的空白处质疑,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质疑,从修辞手法处质疑„„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段的实际需要以及教材特点适时灵活地作出选择,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可以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实现高效课堂。

3、根据语文知识的规律性选择学习方法

所有学科的知识看似纷繁复杂,但总有其规律性和内在联系,教师如果能归纳其规律性并教给学生,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低年级段我们在教学学生认识“室”字的意义时,就要告诉学生“宝盖头“表示“房屋、门窗”,是由书写时演变而来的。凡带“宝盖头“的字都与“房屋、门窗”有关。学生依次类推,很快就可以掌握一大批字的大概意思。如带“扌”与动作有关,带“忄”的与心理活动有关,带“辶”的与运动有关。这样就教会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奠定了学生自学识字、辨字、辨义的基础。

而高年级学段,语文教材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记叙文的学习,围绕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进行,掌握其中心思想,叙述顺序、表达方式;说明文的学习则要掌握主要特点、种类和说明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弄清说明的顺序;应用文的学习,则要牢记其写作格式,把握写作要领。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文体的写作常识后,对于以后的自学、阅读、写作都受益无穷。

4、课后自主复习的方法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指导学生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每学一个新知识就要让学生及时复习以阻止识记后立即发生的快速遗忘,并通过多次复习达到长久保持的目的。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就及时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三、坚持训练,养成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而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既包括了知识,还应包括学生的能力以及学习品质。自主学习习惯就是课改形式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它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的各项任务,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不至于中止自学。

1、让阅读成为习惯

在全社会追求快餐文化的现代社会,全民阅读遭遇了严重危机,而在这危机重重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将“课外阅读”推至到一个极其重要的的位置,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

因此每带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做这样几件事:第一,开学初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状况制定本学期的阅读目录,有了目录单,孩子们似乎就有章可循,读书的紧迫感也会因此而生。第二,与学生一起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阅读,让定期阅读和随时阅读穿插进行。第三,按时上阅读课。多年来,我一直都坚持按学校课程表安排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从没有随意占用过这个时间,因为我发现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上这节课。课堂上有时是我给他们读一段或一篇文章,有时是学习小组好书推荐,有时是谈自己的读书方法,还有时是针对同一本书我们师生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总之每一次阅读课孩子们都是意犹未尽。第四,充分利用墙壁和黑板报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签作品等等,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阅读兴趣。另外,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教研组老师在学校统一引领与布置下,开始实施并坚持了晨诵、暮读制度,后半学期学生们已经约定俗成,逐渐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或许不能提高学生一时的学习成绩,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无论是从一年级带班,还是从哪个年级接班,我都会把“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成为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使命。

2、让练笔成为习惯

当我们问孩子学习语文最怕什么时,他们往往会脱口而出“怕写作文„„”,是啊,这一直是学生习作的通病,那么,如何帮学生尽可能的扭转这一状态呢?经过实践,我认为借助 “小练笔”,对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确实有不少的帮助。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教研组老师就商议并决定要加强学生小练笔的指导与评价。每单元会安排至少两次小练笔,一次是按照教材课后要求引导学生统一完成的练笔,如:仿写、续编、想象写等;第二次是自由命题的练笔,主要是记录身边的人或事,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老师不限制字数,交流点评时以鼓励赏析为主,所以这一次次的练笔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为单元习作积累了素材,还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除此之外,我们还时常鼓励家长朋友批阅孩子的小练笔,偶尔可以给孩子写点评寄语,以便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因此在这个小小的练笔本上我们落实着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观念,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不再惧怕写作,让写作成为孩子们生活的需要。

小学生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比较多,涉及到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习惯属于养成教育内容,而养成教育决非朝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从每个学习环节抓起,目标明确,严格要求,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督促与鼓励。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性,学案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笔者及备课组同仁认为自主学习理念很好,为此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学案的形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良好。

一、案例呈现

以下为我们备课组制作的其中一个案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自主学习学案。

复习: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现代遗传学观点:生物的性状是由 基因控制 的,而性状又是由蛋白质体现的,也就是说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但是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那么,在细胞核中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原来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质(RNA)充当信使。那为什么RNA适于做DNA的信使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利用教材 中的图解,通过观察、思考、归纳获得知识。3分钟后以表格的形式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完成下列例题。

例题:组成人的 核酸的碱 基和核苷 酸各共有()。

A.5、5B.5、8C.8、5D.4、4

DNA的遗传信息又是怎样传给mRNA的呢?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了解转录的过程,并完成练习册的基础填空题。DNA的两条链都能转录吗?DNA链需要完全解开吗?对照书本上的图来讲解转录的过程,以表格形式与复制进行对比,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

课后思考: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 序列如何 变成蛋白 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

反馈练习:做练习册中的练习。

二、结果与分析

这份学案是在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 后制作出来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安排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凑,设问严谨,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中。并且精心安排了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比能力。应该说这份学案考虑得比较全面,设计也合理。

但结果是笔者所任教的10班和11班两个重 点班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学案中的问题,并且能准确地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对于反馈练习还能正确并地讲出解题思路;17班学生也能完成学案中的问题,但少部分学生不能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9班仅仅有少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答案,全班没有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讲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三、反思与对策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用同样的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什么9班的掌握 情况和其 他班差得 那么远呢?为什么我们备课组所做的其他学案在9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时效果都不太理想,而在10班和11班效果就很好?分析原因可能跟班情有关,在普通班中9班学生的基础最差,并且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通过跟学生交流谈心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这里有态度、动机的原因,也有个性特征的原因。所以自主学习的理念虽好,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尤其是像“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样有难度的内容,在普通班中更不适用。

对此,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后得出对策:分班而教。

10班、11班(重点班):进行“自主 - 拓展式”教学,导向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大部分内容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与拓展,促使学生多思考并联系实践。

17班(中层班):进行“自主-传授式”教学,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增多,自主完成大部分内容。教师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并增加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9班(普通班):运用“掌握知识策略”,教师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并配有适量的课堂训练,在简单的内容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我尝试把赏识性评价介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目标 数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78-01

所谓目标导引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过程。

1 目标呈现的情境性学习目标的定位影响着自主学习的质量

教学中我们注重学习目标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1.1 目标源于实践,创设生活情景

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景,情景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景,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通过实物操作、表象性操作进入符号操作,让学生由实践活动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

1.2 目标始于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使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

1.3 目标赖于兴趣,创设兴趣源点

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兴趣可以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领悟和在对知识的顿悟,兴趣能让学生造成一种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探求。数学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向着趣味化方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1.4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

2.1 自己演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2 自做实验

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長。

2.3 观察思考

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提高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在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

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3.1 听的技能

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

3.2 说的技能

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3.3 交往的技能

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 强调评价的素质化评价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去激励和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素质化的要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讦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2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4.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篇9

三明市实验小学 李薇

2010年,我省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十大教育改革试点,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我校作为教育改革试点校之一,承担了“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实验任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立足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各学科教学模式。我们尝试构建了小学音乐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大鹿》一课教学为例谈谈音乐课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

《大鹿》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依据课程标准和二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本教案的设计,充分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情境导入——趣味模唱——歌曲学习——创作表演”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和个性发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本课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鹿》。并学会用各种方式进行表演。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画画等形式,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要学习大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准确的演唱歌曲《大鹿》,并学会用各种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最后一个乐句的节奏,后十六分音符要唱的清晰、准确。

教学准备:电子琴、CAI课件、动物头饰、打击乐器、奖品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随琴声问好

2、激情导入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开心又快乐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准备带着小朋友们一块到动物园,那儿又许多许多的小动物。大家想不想去呢?

3、听音乐进行律动表演,(屏幕出现《火车开了》、《动物园》的情景。)师生随音乐开火车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 自主创新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也为教师的导语做铺垫。】

二、引导掌握

1、模声练习

师:小动物们都非常的热情。它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都纷纷跑出来迎接了。它们还要用歌声来迎接我们,你们听。

模仿动物的声音(出示课件),学生随琴声做模声练习。1=C-F 2/4 34|5-|53 1|53 1|54 32|1-|

师: 小鸡 在唱 歌,生:jiji ji ji ji ji ji ji ji ji ji 小鸭 在唱 歌,生:ga ga ga ga ga ga ga ga ga ga ga 【 自主创新性学习,在枯燥的基本练习中,设计了模仿小鸡、小鸭的叫音及动作。使学生仍会兴趣高涨,精神专注,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三、教学新课

1、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模仿得真好听。你们瞧,小动物听了都在为我们拍手叫好。(屏幕出现小动物鼓掌)森林里热闹极了,咦,大鹿呢?(课件演示)生感受乐曲。

师问:小朋友找到大鹿了吗?你们知不知道森林里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生回答)师分别板书小兔图、大鹿图。

师: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还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

2、读歌词

(1)示范读、师带节奏读儿歌(2)全班齐读

(3)引出难点:重点强调最后一个乐句“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后十六分音符要读的清晰、准确。(4)拍手读

(5)师为这首儿歌加上音乐,揭示课题。(6)听录音范唱《大鹿》,(板书课题)。

3、学唱旋律,用“la”模唱旋律。

4、用听唱法学唱歌词。

5、指导有感情地唱歌。(1)再听录音范唱

(2)找出歌曲中小兔和大鹿的对话。启发学生在演唱小兔的话时,声音要唱得短促、跳跃、表现小兔着急的心情。在演唱大鹿的话时要带着亲切、情绪饱满的语气来演唱,表现大鹿热心勇敢、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精神。

6、反复记号处提醒注意(出示课件)。

7、分角色演唱。

(1)师唱前面两个乐句、一二组的同学唱小兔说的话、三四组的同学唱大鹿说的话。

(2)指名唱前面两个乐句、女同学唱小兔说的话、男同学唱大鹿说的话。

8、全班同学完整的演唱歌曲,请一位同学上台为歌曲伴奏。

【自主创新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四、歌曲的创编与表演

1、请学生发挥想象,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形式。

2、学生分四组排练,由学生自己设计参与,有画画组、唱歌组、表演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师巡回指导、鼓励)

3、学生综合表演(分画画组、唱歌组、表演组、打击乐器伴奏组)。【 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把所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

4、师表演

5、师生一同表演,感受创作表演的愉悦感。

6、师生一起总结、评价谁表演得最好,并给予鼓励。

【 自主创新性学习,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歌曲,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通过演唱、表演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并且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表演的体验,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式,鼓励学生们敢想,敢做,敢说,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五、课堂总结

1、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大鹿》这首歌曲,还学会了用各种方式进行表演。你从大鹿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乐于助人、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等。

师: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我们要学习大鹿这种勇敢、助人为乐的精神。无论在生活或者学习中,不管谁遇到了困难,我们都应该向大鹿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在别人得到帮助的同时,我们同样会得到快乐。(板书)

2、师生再见,律动出教室(出示课件《火车开了》)

【 通过这节课,我更想对自己说: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板书设计:

《大鹿》

帮助他人

大鹿图片 小兔图片

上一篇: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题下一篇:幼儿园配班教师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