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教学评价(通用10篇)
一节课的质量有多种因素组成,其中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影响因素。
教师方面: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处理:备课认真,教学明确,中心突出,讲述正确。
2、教学方法:贯彻启发性原则,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教会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情,逻辑严密,提纲挈领,条理清晰,有的放矢。
4、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亲切和蔼。
5、思想教育:教书育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方面:一堂好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关键在于学生能学到什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创新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问题。
2、学生在课堂上有多边的,多样的丰富的信息反馈。具有良好的合作和良性的竞争环境。
3、学生具有适度能紧张性和愉悦感。能够自控和调节学习情绪。对于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渴望下一节课的来临。
一节好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教师正确指引下,在获得基础知识、学习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基本达到以上两方面标准才称得上一节好课。
怎样进行教学评价
一、进行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首先把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改革目标统一起来。
二、教学评价焦点:学生状态
评价者与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应有共同的焦点-----学生的状态。任何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状态来实现的。
观察学生的状态有五个维度: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学生的思维状态。
3、学生的情绪状态。
4、学生的渴望状态。
5、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教学行为有五个观察维度:
1、教师的组织能力:包括教材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注意中心:是否把自己放在学生身上。
3、教学机智
4、教学态度
5、教学境界
四、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
现代教学评价主张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增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创造和自我评价功能。学生采用自评和互评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自我发展。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不仅注重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
一.要进行认识与表达的统一训练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必须有所写才写”, 是“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景物糅和”。从这个角度看, 学生作文既要有丰富生活的“物源”, 又要有想写生活的“动源”。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 接触社会, 要紧抓训练思想和训练情感, 将认识与表达统一于训练中,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作文于表情达意的工具性, 使作文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基本功。如我们在一次系列作文训练中, 围绕着提高认识与训练表达进行了如下教学:
第一次看“钢笔”, 认识其外型及构造, 从《我眼中的钢笔》为题进行作文。第二次再看钢笔,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 认识钢笔的用途, 进行《我和钢笔》的作文练习。第三次又看钢笔, 应该认识到钢笔的几点精神: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精神;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精神……进行《我学钢笔》的作文练习。这样进行作文教学, 学生认识由表及里、由物及人, 层层递进, 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提高学生认识与表达的能力。
二.要做好作文用文的通盘安排
作文是有用场的, 这是因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 从生活上有必要把自己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 而且希望愈广愈好。”这是一种“宣示给人们知道”的社会效益, “有的是对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发生了兴趣, 非把这些表现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这是一种个人欣赏效益。也就是说, 作者在写作文以前, 就已经考虑好了文章写后的用场, 有用才写, 写了要用。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但是, 目前教学中, 为作文而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学生看来, 作文只是一种作业甚至负担, 写完改完就万事大吉了, 心目中作文的用场观念十分淡薄, 从未来需要看, 学生成人后的写作, 一定是有用途的。因此“作文要用”的观念从现在起就要抓紧培养, 并且在每次作文时都要进行作前活动, 作中思考, 作后用场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如:开展介绍自己父母的活动, 让学生广泛了解自己的父母, 作文是写记叙文《我的父亲 (母亲) 》, 作后召开讲演会, 介绍自己的父母, 宣读自己的作文, 开展“老人节”前访问敬老院活动, 送一件自己做的礼物, 作文《给XXX一封信》, 之后把礼物和作文寄出去。此外, 在黑板报、广播、报刊、征文中选拔学生作文, 也是写好作文的好方法。这样作文有了用场,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学生一旦享受到了用文后的欢乐, 必将进一步激起写作兴致。作文有了用场, 必然导致作文从两头伸向文外、课外, 从而形成习作从生活而来, 又向生活而去的格局, 作文教学必然奔向开放, 其语言表达也就具有了社会性。
三.注意作文与育人的同步培养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章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体现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也体现着作者的性格与情操。但目前的作文教学中, 有些题目不符合儿童生活实际而让学生硬写, 不培养习作中健康向上的真情实感, 而“抄背”别人的认识, 这样更“重文轻人”, 不但写不出真正的文章, 反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虚伪的文风与人格。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紧贴生活,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增加孩子们的阅历, 积极参加课内和课外阅读, 扩大知识领域, 开阔眼界, 只有这样, 才能丰富学生作文内容, 培养学生诚实、真实的文风, 特别对学生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不健康思想倾向, 要认真对待, 正确引导, 要贯彻大纲关于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的观点, 把作文和做人融为一体, 学做人促作文;写作文又促作人。培养说老实话、做老实人, 写老实文章的人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再也没有必要用假话去获取高分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进行针对不同学习、不同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评价,即个性化评价。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个性化评价的策略
(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主导与主体的统一,是指学生学习评价不再由教师“垄断”而采用较为民主的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即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学生再自评相结合。
例如:在课堂教学(诊断性评价)中,我们重在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作评价。评价知识的已知和未知;评价理解的正确和错误;评价方法的巧妙和笨拙;评价运用的熟练和生硬。例如:“通过自学我掌握……”“我不理解的是……”“某某同学的答案不完整,我要补充的是……”“我觉得这题还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这样的自评、互评再加上教师补充、矫正、小结的点评,最后,学生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再自评得失,使得学生始终处于对已学内容、方法的回顾和对后续学习的展望探索之中。
(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指不再是由单一的书面测试为主,而是能用口头考查、操作考查、笔试考查等形式,对数学的计算、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形式分段进行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达标的过程。深化课时的形式性评价。
例如对学生计算能力可采用听算与笔试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评价;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则可以通过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结合课堂观察来进行。
全面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形式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哪些方面比较突出,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主动地弥补,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三)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是指把基础目标评价和发展目标评价相结合。即注意在完成现阶段学习目标评价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在阶段评价中预伏超前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与否,更主要的是评价学生领悟方法的运用。例如:在解决问题能力评价时,我们把检测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评价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选做题主要评价学生的发展目标,以使老师因材施教,以求得一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四)清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清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是指把评价答案的标准化和评价答案的多样化相结合,把定量的分数评价和定性的等级评价相结合。
标准化和多样化相结合,就是不刻意寻求一种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法,多种答案。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让学生想说敢说,激发了学生创新欲望,培养了创造能力。
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有些用分数评价较合适,有些用等级评价较合适。如:口算、笔算能力适合用分数评价,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合用等级评价。采用笔试的评价形式,最好先用分数来进行衡量,再根据对错、得分多少来区分等级(等级不宜多),这样分数评价和等级评价的组合,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消除学生因1、2分的差距而引起的过度竞争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除传统的书面考试、口试、调查报告 、课堂观察、作业评价等评价方式外,我们常用的个性化评价方式还有 :
(一)口头评价
老师们尽量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来评价每个学生。如将“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来送给敢于创新的学生;“你讲得热情洋溢,学习尽头可真足啊!”来送给外向开朗的学生;“你讲得有条不紊,很不错,大声给大家说说吧。”来送给内向的学生。鼓励不善言辞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用别的办法来表达,关爱那些接受能力较弱,但虚心好学的学生则可以说“善于倾听,勤于思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二)体态语言评价
教师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感染着学生,因此,我们常常以自己独特的体态语来警示、提醒、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步调,激励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一位同学不仅被窗外的一群蜻蜓所吸引,老师轻轻地走过去帮他扶了扶双臂,示意他专心听讲。既而,老师又不断以眼神提醒他,吸引他的注意力,当这位同学最终能自觉的听讲以后,老师又微笑着对他点点头,赞扬他克制了自己。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一边讲课一边以自然得体的体态语言帮助了这位同学来认真学习,既没有影响到整个教学情境,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可谓发挥了体态语言评价的良好作用。
(三)物化奖励评价
在中低年级,我们每位老师都备有小红花、五角星、金苹果、小红旗这些贴贴纸,因为这些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奖品。老师们都有一套奖品兑换制度(很多时候,这是由同学们讨论制定的),如五颗星星可以换一面红旗,五面红旗可以换一个金苹果等等。这样,奖励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有一定的追求目标。同时,我们也努力做到不滥用物品奖励,使学生更珍惜这些奖品。在高年级,老师们用的奖品以学习用品为主。此外,还有一种荣誉奖励,如“书法小能手、生活自理能手、礼仪星”等喜报的不定时发放,也起到了积极的评价作用。
(四)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情境具有很强的任务感和真实性,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情境的抽象问题。我经常采用的表现性评价有以下两种形式。
1.开放性任务 开放性任务意味着一个较复杂、开放的问题情境,解决这个任务需要经历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计划解题的方向,创造一个新的相关问题或进行概括等等。如下面一个给六年级学生的一个开放性任务:每人观察若干个身份证号码,记录下来,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规律。这个问题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很自然地成了活动的主角。
为了把新鲜空气按需要分送到各个工作地点,在井下各巷道中,根据通风的需要设置风墙、风门、风桥等通风构筑物,
备考资料
每当谈起写作文,学生总会觉得不知怎么写,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每每写作后,学生缴上来的作文,要么是造假,胡编乱造,要么是抄袭,拿来主义,要么是空发议论,瞎编,没有真情实感的,有的学生虽能写出一篇作文,但是过分重视作文的技巧,目前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这些现象,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重阅读、轻写作的不好倾向,大多语文老师,对于阅读课分析得非常的详尽,可是对于学生的写作,上课时有的干脆在黑板上,出一个题目叫学生写去就完事了。
其实,写作教学比阅读教学更难,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呢?笔者认为依托文本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行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名家精品之作,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材料,也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文。比如以记叙为主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风筝》、《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后一课》、《社戏》、《猫》、《背影》、《我的母亲》等。以写景为主的如《紫藤萝瀑布》、《行道树》、《春》、《济南的冬天》等;以抒情为主的如《土地的誓言》、《安色腰鼓》、《海燕》等,以议论为主的如《敬业与乐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谈生命》等。
从写作技巧上来看,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写作方法的文章,有托物言志的,如《紫藤萝瀑布》、《行道树》、《海燕》、《陋室铭》、《爱莲说》等,有以小见大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等。也有侧重外貌描写的、有侧重心理描写的、有侧重景物描写的、有侧重借景抒情的、有独抒胸臆的等。
从写作主题来看,现行教材就是以主题分类进行编排的,有关于人生的、关于生命的、关于自然的、关于亲情的、关于科学的、关于成长的、关于历史人物的、关于文化艺术的、关于探险的、关于战争的、关于爱的、关于名胜古迹的、关于民俗文化的、关于求知的、关于爱国思乡的等。
从文章的题材来看,先行教材中分别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几乎全包括在内。
从文章的选材上,有古代的、现代的、包括近代的,几乎是各个时期的文章都有,上至《诗经》、下至时文。
综观教材,就是一个写作的万花筒,里面蕴涵了很多极其有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好好利用文本,认真对文本中的写作因素加以分析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提高。
如何依托文本进行写作指导,就要从文本入手,不脱离文本空谈写作,要让学生实实在在明白怎样写作,该从文本中学到哪些写作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利用文本进行仿写,也可以利用文本写读后感,也可以对文本中的人物、思想进行评价,也可以学习文本中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也可以用文本中的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或写诗歌、或写小说、或写评论、或写片段,可长可短,随时可以进行练习,也可以围某一主体进行写作,方法是很多的。
下面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探讨如何依托文本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既简单又复杂的记叙文。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所记叙的是一件我去爬悬崖,搁在悬崖上不敢下来,到后来在父亲的指点下,慢慢地爬下悬崖的.过程。说它复杂,是因为文章写得很有情致,几乎用到了记叙文的常见手法,对于处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范文。
文章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神情描写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文章还运用了议论、记叙、描写等多中表达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文章采用卒章显志的手法揭示文章的主旨。
从一篇记叙文的写作角度来看,文章首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天气状况“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一句简单的话,就把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点明了,紧接着写了事情发生的起因,是由于“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从这里,我们可以教学生,写记叙文时,可以先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以及事情的起因。
接着是具体描写这次爬悬崖的经过,我一开始拿不定注意,不想去,在好朋友的激将下,我就跟着他们去爬悬崖。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已经对后面我搁在悬崖上不敢下来,埋下了伏笔。这里我们就可以学到写文章需要前有伏笔,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我究竟能不能爬上悬崖呢?
文章接下去,描写了悬崖的凶险,在行文中间穿插景物描写,能起到铺垫作用,面对“高不可攀的险峰”,我能爬上去吗?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文章让读者难忘的是“我”的心理描写,“我”在爬悬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恐惧感,写得非常的细腻。从“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到“吓得几乎晕到”到“我软弱的哀求”,到“感到头晕目眩”,“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等等一系列的心理描写中,把我在悬崖上的心理描绘得神态毕显,真实可感。
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我一步一步的从悬崖上爬下来,描写得又非常的具体,其中动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值得借鉴之处。文章写道“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最后,文章将这次爬悬崖的所得经验通过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可谓水到渠成,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学习,我们在写作记叙文上可以给学生以下指导:
1、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尤其要把事情起因、发生、发展、经过、高潮和结果写清楚。要具备记叙文的必要的六要素。
2、写记叙文,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学会什么是记叙、议论、抒情、写景。并将四者巧妙的结合起来。
3、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一定要做到细致。
4、学习记叙文,要有必要的铺垫,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记叙文还要注意细节的刻画,细节刻画越细越真实。
6、用词要做到准确。
7、用卒章点明主旨时,要做到语言的简洁明了。
8、景物描写要符合景物特点。
9、我们要善于通过一件细小的事中发现所蕴涵的深刻的道理,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寻找细节。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一年级学生,这篇文章无疑是写作极好的例子。
一、利用偏旁进行识字 字的偏旁有时往往包含着字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部首来分辨形近字。如:《我是什么》一课中,“袍、雹”两字的教学,先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读准这两个字,接着让学生来说说两个字分别是什么偏旁,再利用“衣字旁和雨字头”来识记区分这两个字,学生通过关注偏旁懂得了字的意思,所以以后再见面或者运用时,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了,所以效果非常的好。其次,我们可以根据偏旁进行归类识字,比如“反犬旁”的一般是指动物、“衣字旁”的一般是跟衣服有关等。老师在教学时进行了有意的归类,相信学生在课外阅读或者自主阅读时,就能根据偏旁来猜字的意思。这样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还教给了识字的方法。学习方法的获得对学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二、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对字的部件进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目的是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旧字来学习新字,降低识字的难度。如“公”+“木”=“松”,用加一加的办法使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公、松”两个生字。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也需要老师去细心研读教材才不会遗漏。
三、利用字形来进行识字教学。如“鼠”字利用图片结合象形文字的演变来指导学生记忆,并让学生来找找老鼠的头、尾巴、身子、爪子,使学生对鼠字印象深刻。“蒸”这个字的教学,把四点底形象地比作了熊熊大火,这一比喻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个字,同时,还从“熊熊大火”让学生感受到了小鱼的困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不断地“复现”——识字的有效手段 低段的新教材坚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因此低段的孩子要写得字不多,任务不重,难的还是大量的识字。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1. 要反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 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 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2. 要反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如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得心应手的教具使用、画龙点睛的难点突破、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韵味无穷的课尾总结等。
3. 要反思“偶得”有哪些。教学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收获。它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的偏差理解,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 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 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4. 要反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 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 哪个重点不够突出;哪些问题设计的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还需哪些改进; 哪句评价语点评不得体等等。
5. 要反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后, 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 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1.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2. 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 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3.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 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 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三、 有效反思不可拘泥于形式
教学反思强调时效性。往往刚上完课我们对这节课会有许多想法和思考, 及时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反思的形式应当以便于及时记录为佳。主要的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一般记的是教学的“细节”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展开、某一处的操作安排、由某一句开始的诱导提问、某一道练习的设计等等,都是旁注的对象。
2. 点批。点批是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处写的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如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等,进行深层的剖析。
3. 总评。总评就是在结尾处写的反思,总评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
4. 串析。串析是在章节设计的结束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 对一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梳理出共同的本质。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如五年级上册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一文,在生动有趣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严父慈母情深刻的体会与理解,这对严父慈母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教师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把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入情入境的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县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么重要,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五、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吕芳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编排比较重视语言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词汇句型的记忆,忽视语言功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还倡导英语教学应由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这就导致一些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教会学生说英语就行了,不应该讲语法知识。其实英语交际是离不开语法的。当我们根本不给学生讲语法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错误频繁,语言表达支离破碎,甚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表达欲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可见,在小学阶段适当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阶段教师如何在重视语言交际活动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看法。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方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学阶段英语PEP教材中共包含了哪些语法知识,然后根据三至六年级各个年级的教学重点,把相关的语法知识分散在各个年级中进行渗透式教学,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出现的比较典型的语法知识有以下内容:(1)是动词am,is,are的用法;(2)名词的单复数变化;(3)形容词的比较级;(4)现在进行时;(5)一般现在时;(6)一般过去时;(7)一般将来时;(8)There be结构;(9)have的用法等。
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三、四年级因为是入门和初学阶段,其中的教材内容比较注重语言功能,很少出现纯粹的语法知识,大都是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好;介绍朋友;谈论颜色;谈论外貌;谈论数量;打电话等。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的同时可以渗透:名词的单复数变化,是动词am,is,are的用法和have的用法等。在五、六年级则出现了形容词的比较级;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There be结构等语法知识,假如我们在这一阶段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区分这些时态的用法,必然会影响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效果,也将严重影响学生上初中后的英语学习。因此,五、六年级是语法教学的黄金时期,也是重点时期。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语法教学。
1、在情境中感知语法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张连仲教授在解释《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语法部分的要求时说过,我们不是不讲语法,我们必须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以及运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把语言结构、语言功能、语言形式、语言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而情境教学法就是具备以上优点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situation)主要指进行言语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因此,在交际中构成语境(context)的依据是话语或文句意义所处的情境特征。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而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feel English)、说英语(speak English)、用英语进行思维(think in English)等。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可以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即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语言积累和储备不够丰富,不能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因此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断重复呈现相关语言,给学生大量的相同结构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法结构,形成语法意识的最佳途径。在教学名词单复数变化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名词的单数和复数的区别:Tom(请一名学生扮演Tom)刚刚成为一年级新生,他非常开心地在收拾自己的文具和书籍。我们和他一起数,好吗?
Teacher(Puipls): Look, one book, two books, three books, four books, ……(一边数一边把书举起来,同时强调book加了s后的发音)
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pencils.One pencil, two pencils, three pencils, ……(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参与数数,提示他们留意老师什么时候在单词后加了s的发音)
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colour pencils.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往下数One colour pencil, two colour pencils, three colour pencils, four colour pencils,…..(教师观察学生有没有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及时表扬或及时纠正)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数文具或书籍的时候,什么情况下要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在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文具或书籍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呢?在这样直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下,我们就可以把名词单复数变化的概念渗透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在以后(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名词单复数变化的规则,甚至是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别等,逐步深化和巩固。
2、在交际活动中模仿学习语法知识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使用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倡导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语言交际是学生习得语法知识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操练阶段,创设了这样的交际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这一时态的用法:John是school newspaper的记者,他想为school newspaper写一份调查报告——星期六晚上7点同学们是如何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于是他对Mike, Tim, Mary进行电话采访。
John: Hello, this is John.May I speak to Mike? Mike: Hi, speaking.John: What are you doing, Mike? Mike:I am watching TV.John: What’s your father doing? Mike: He’s reading a book.John:What’s your mother doing?
Mike: She’s doing housework.John: Are you happy? Mike: Yes.……
John对Mike的采访是一个示范,接下来每个四人小组仿照这个模拟情景组织小组对话,并完成一个采访表格,教师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和构成要素(主语+是动词am,is, are+动词ing)。通过这种模拟的交际活动,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和构成要素(主语+是动词am,is, are+动词ing)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假如哪个同学在对话过程中缺少了某个要素,比如:动词少了ing,或少了是动词am,is, are其他同学会马上指出他的错误,要求他重新说出正确的句子。在这样的小组交际活动中,气氛轻松,学生的心理压力小,不怕犯错,即使错了马上有同学帮助他纠正错误,很快学会正确的句子。
3、在完成任务中操练巩固语法知识
任务型教学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而学生则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将学习知识情景化、真实化,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练习掌握,同时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所谓“任务”,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操练和巩固语法知识的最佳方式。在教学There be结构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1:听老师的指令,画出Mickey的房间摆设 任务2:读句子检查图画
任务3:设计自己的Dream house,并描述出来
任务4: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描写自己的Dream house.提示单词和句型:
(1)表示方位的介词:in, o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above, over, beside, next to, between(2)There is a/an +单数名词+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3)There are +复数名词+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操作过程: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房间的框架图,里面没有任何家具摆设。再给每位学生发一套家具摆设的小图片。(2)全班学生听老师的指令,把家具图片放在合适的位置。
T: This is Mickey’s new house.There is a clock on the wall.There is a table near the There are some flowers on the table.There is a bed next to the There is a picture over the bed.The chair is between the table and the bed.Beside the window, there are some green curtains.It is a nice room.(这是听的训练)
(3)教师出示刚才所说句子,同桌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子互相检查图片。(这是读的训练)
(4)再给学生发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Dream house,所有家具摆设由学生发挥想象自己画出来。
(5)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介绍自己的Dream house,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来描述。(这是说的训练)(6)Homework: 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描写自己的Dream house.(这是写的训练)
以上的一系列任务,环环相扣,按照听、读、说、写的顺序对There be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There be结构的句型。而我把说和写放在后两个环节,是因为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过程。语言的输出能使学生把目标语(There be结构)的表达成为自动化,从而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4、在归纳小结中明确语法规则,形成语法意识
归纳的过程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是指在学生使用某一特定的语法知识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并从中概括出该语法知识的有关规则。在学生明确这些规则之后,再大量练习与此类语法规则相关的习题。按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可避免单纯抽象的讲解,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生动的语言实例,能够很容易地找出某些规律,容易懂,容易记。许多语法要点通过归纳法进行讲授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动词-ing形式的构成规则时,我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
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忌操之过急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学习一些常用词汇和常用句型,而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也只是一些很基础,很皮毛的内容。因此对语法知识的教学不要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不要一下子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困难。当遇到新的语法点时,不要在第一课时就归纳这一语法知识,而应该先给学生大量听和读的语言输入,比如: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这一内容,先给学生留下深刻应象,在第二或第三课时才引导学生把这一语法规则归纳出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训练和巩固。
2、忌贪多嚼不烂
一种时态所涉及的语法知识或语法规则往往比较多,比如一般过去时,既有句子结构(主语+动词过去式+过去的时间),又有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这时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而把这两方面的内容放在一个课时上完。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下子掌握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课时上完,逐层推进。
3、忌过于苛责
学生每接触一种新的语法知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或者对话时说错句子,或者写短文时用错时态。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时说明他们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出现了学习障碍。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需要改进,切忌严厉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以后再也不敢大胆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4、忌只讲不练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练习,语法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也离不开练习。我们在讲解和归纳了某一语法知识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要不断地重复和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旦遇到与它相关的内容,不妨带领学生一起把有关的规则复习一遍。所谓熟能生巧,只有不断练习,不断反复,才能让学生把语法规则真正融入他们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内化为他们的语言技能。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己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
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
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我来学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这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我的成长,离不开在座各位老师的帮助,在这儿我谢谢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怎样进行教学评价】推荐阅读: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09-10
古诗文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10-25
怎样进行作文的修改09-10
解析作文怎样进行细节描写07-09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读后感06-04
浅谈如何进行教学评价10-02
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有效评价05-25
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11-13
对小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