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简案(精选9篇)
一、考试目标
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地位,理解国民革命的含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考点过关
易错:
三、问题讨论
1、五四运动的背景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国内
经济: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思想:新文化运动
国际: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 口号与精神核心
两个阶段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重难点破1:性质与影响
2、中共一大的背景
经济: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一大中心工作分析:
未能结合中国国情
中共二大最低纲领:
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主要内容: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国民大革命
(解释国民、大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原因、基础、标志: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二大纲领,国民党一大内容
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
所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时间
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
帝国主义扶植新代理人、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和2007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际,按照教研室下发的一轮复习指导意见进行有效的复习。
二、复习思路
1. 扎扎实实做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真正做到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强调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落实基础知识方面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1)依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确定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按顺序梳理掌握。
(2) 实施教学案教学。教师利用已有的材料, 对本章节的知识加以整合, 形成适合学生用的学案。
(3)实施单元内的小专题复习方法,提高应对高考的针对性。对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根据其特点,归纳概括出若干个小专题,在梳理专题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一专题一训练,强化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实施模块式专题复习。在单元内小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实行仿高考命题形式的模块式大专题主干知识的系统归类复习方法。根据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学情、时事等方面的情况,确定若干个主干知识专题,归纳系统相关知识,并辅以专题练习,以便于以后高考考场上更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5)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
(6)知道科学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引导学生加强理解记忆、多进行尝试记忆,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
(7)注意历史知识的系统整合:如同一时期中外、同一事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整合。
2. 建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系统、归纳和综合
高考既然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 那就需要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 进行知识的纵横联系。纵向联系就是在复习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对比记忆;横向联系就是对于某一具体知识与发生于同一时代的同类事件相互比较。知识的内在联系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 对知识的理解要清楚明晰, 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评价、意义、特点入手, 进行定量性的分析, 融会这些基本要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体系、模块专题知识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 就会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 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
3.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是完整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对一些基本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加大对历史概念的复习和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道这个概念的低水平上,要对概念的成因、内涵、外延、影响、作用、评价等全面深刻地把握;其次,在牢固系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概念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不可能在简单的历史背诵中获得,只能是在全面、系统、牢固、准确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
4. 适度关注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教材中的楷体字部分、注释、插图等
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几乎年年发生。为了从容应对这一现象,在高三复习中不能仅仅机械地、生硬地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复习,要把《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地结合起来。除了认真落实掌握好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外,还要注意未列入范围的有关内容。
5. 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要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和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在梳理确定热点焦点问题时,既要注意与历史知识直接相关的,更要重视能与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联系起来的问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发挥集体合力,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历史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有效复习
高考考什么呢?知识与能力;学生要什么呢?分数!而分数也是要通过知识与能力来实现的。围绕这个原则,我们进行高考复习研讨,怎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呢?首先必须要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一、高考复习研究的方向
靠什么来把握方向呢?《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还有就是近几年的高考卷,尤其是实施新课改的各地高考卷。
1.《课程标准》。课标起到的是统领全局的作用,向我们全面地展示了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这些,对我们的高考复习教学起到目标引领的作用。
2.《考试说明》。主要是框定了考试范围,明确了考核目标与能力,把考核要求细化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个方面,体现能力能力要求的递增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科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考查范围,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能力要求,让我们清楚了学生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高考复习教学,提供了便利。
二、高考复习的策略
1.用足教材,夯实基础
(1)阅读导语,构建本专题的知识框架。导语往往起到提纲挈领作用,呈现本专题的知识框架。
(2)阅读教材的主体部分。课前预发填空题,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有基础性的了解,复习时重点解决老师根据本目、本节、本专题所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完题目后,用高考题或者各地新课程的模拟题加以巩固。
在复习完一个专题后,选择一些问题和练习来强化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内部各节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本专题和其他专题或者其他模块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纵观高考题目,史料浩如烟海,丰富多彩,考查角度千变万化,但史实和答案还是在教材之中,我们应该还是要立足于教材。当然,在引导学生关注史实同时,要有更高层次的视野,建构符合历史规律的世界。我们要有新的维度和思考层次,提供新的思路。
2.一轮复习课中的具体教学要求
(1)知识点定位要准确。包括每个具体知识点的各个基本要素:如某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同时,要明确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要掌握到何种程度)。在备课中老师应该对考试说明所框定的核心知识进行逐条解读,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核心概念讲解要透彻。要讲透重要概念的内涵,即概念本身的含义,然后梳理与此概念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设计一些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要清晰。
近年浙江文综卷注重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比如:
【2009浙江卷】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阶段特征。
怎样梳理基本线索、理清阶段特征呢?按时间,梳理大事年表;分领域归纳相关知识。通过梳理形成以时间为经线,以领域为纬线的知识网络,横向体现同一时期不同领域的情况;纵向体现不同时期同一领域的变化和发展,从变化和发展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样梳理,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繁多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梳理归纳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4)高考动态和史学研究成果要关注。
高考动态的把握主要依靠对近几年新课程高考题的分析,教师可整理近几年高考中考过的、高频的、未出现过的考点给学生,使学生更明确考查的方向。
另外,作为教师,还要多关注报刊杂志,关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一旦发现自认为有价值的一些信息,要注意进行分析整理,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比如2010年的浙江文综高考卷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肯定了国民政府的一些经济上的成效。更为可喜的是关注了当前国内舆论界争论的制度创新如美国的三权分立,第39题的三则材料涉及了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我发现在《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1期上有万绍红的《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第3期上有薛伟强、高景龙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上有《单一的“三权分立”还是全面的分权制衡》等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有效训练
我们平时都有很多的练习和考试,基本能很好的检测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复习的效果。但是有的时候有些题目还是缺乏针对性,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好题的积累,对在月考、训练等出现的试题,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要及时摘录下来,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每个老师都有很多机会和途径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但其实每个人的文化底蕴、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功底、风格水平等都存在差异,所以一味学习他人的经验未必适合自己,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并能体现自己特色的复习方法是最好的。谁的课堂谁做主!
【参考文献】
[1]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主编.《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年版
[3] 浙江省教育厅主编.《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要认真阅读课本。读目录,利于构建知识体系;读正文了解历史内容;读注释、图表、引言,可以丰富历史形象,如果在一轮复习中把课本的知识读懂、读透,就能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2、要提高课堂效率。高效听课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历史,同时,为课后复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要提升阅读理解及语言组织能力。历史考试中主观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其中包括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因此要在一轮复习中,要重点对这两种题型进行强化。
4、要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很多时候同学们学不好历史的原因是因为历史知识非常的琐碎、容易混淆,如果是我们能够理清历史脉络,那么,历史就变得清晰、简单,复习起来也就格外的轻松。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查字典历史网特制定高三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三.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1、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平时的复习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2、选择有针对性地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
第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今年年轻教师多,高三复习的经历少,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搞好集体备课,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练习的处理进行统一,确定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面做好课堂上的充分准备,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研究用好3年来的试卷和10年考纲,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10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
1、指导学生每天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
2、强化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记忆方法,就是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也可以利用公用自习在白纸上简单整理出来,同时教师加强对目标生的督查,争取学习任务一天一清。
第三,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五,落实优势扩大化,认真推进导师制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耐心指导,通过优势扩大化,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积极落实”一天一“辅导活动,坚持每天给学生一道题,一个知识点,一个哲理,明言,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进步。加大对目标生的辅导工作,尤其是目标生中历史弱科生的帮扶作为重中之重。
第六、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串讲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七、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
测试题不用成题,以一套为主,进行删减,同时注意前边复习过内容的考查,加强测试内容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复习了前边的忘了后边的。对试卷要全批全改,做好错题统计,并可适当进行面批,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搞好讲评做好总结。讲评上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方法灵活。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与常见模型相联系,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强化学法指导和审题能力地培养,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引导学生要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
第八、抓好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的搞落实
学生错题本的整理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课下课上的默写情况都要一一检查,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一、选择题
1.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造成的影响是()A.捍卫了新教徒的宗教自由 B.导致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政权之争 C.使得民众对国王不满情绪高涨 D.直接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1629年,查理一世驱散议会,主要是因为议会()A.反对国王对外扩张 B.要求实行宗教自由 C.反对国王擅自征税 D.提交《权利请愿书》
3.《大抗议书》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核心要求,即()A.废除国家的税收制度 B.废除封建税收特权 C.废除落后的君主制度 D.获得议政参政权力
4.(2012·皖南模拟)《独立宣言》第一行写道:“……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最后一行写道:“为了支持这篇宣言,我们坚决信赖上帝的庇佑,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神圣的名誉,彼此宣誓。”这主要表明()A.北美人民信仰上帝 B.《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思想 C.天主教统治着北美大陆 D.英国对北美大陆实行宗教迫害
5.(2012·佛山模拟)“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独立宣言》认为政府产生的前提是()A.人人平等
B.保障人权 C.推翻旧政权
D.人民同意
6.法国大革命伊始,资产阶级便颁布《人权宣言》。其政治意图是()A.否定君主专制
B.反映大众利益 C.宣传启蒙思想
D.表达政治诚意
7.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为序言,这是因为它()A.宣布废除君主制 B.确定了法国的政治体制
C.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 D.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8.法国《人权宣言》提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见,《人权宣言》认为政治民主化就是要保证()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议会是立法机关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人们的绝对自由
9.《独立宣言》所体现的民主思想,哪一点是对启蒙思想的发展()A.平等的思想
B.天赋人权学说 C.“主权在民”的学说
D.人民革命权利 10.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说明了()A.法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B.拿破仑违背了历史潮流 C.军事专政不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 D.欧洲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权利请愿书》
材料二 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大抗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权利请愿书》提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2)《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是17世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作用。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材料二 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1)根据材料一,概述《独立宣言》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为什么《独立宣言》通过近200年后,马丁·路德·金仍在追求这一梦想?它反映了民主政治演进历程有何特点?
13.(2012·吉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英国对所有出版物施行许可制度,任何想要从事出版的人都必须事先申请许可证。通过《反煽动性诽谤法》,该法律把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不恭言辞都视为犯罪,要求所有出版机构都必须尊重政府。即使所言为真,比如指控某官员收受贿赂,也不能构成辩护理由,因为,言出有据的批评比不实的指控“危害”更大。控罪一旦成立,即可被处以包括死刑在内的任何刑罚。
——《世界博览》
材料二 美国著名政治家乔治·弗里斯比·霍尔在1898年美西战争时批评政府,反对在菲律宾军事殖民时说:“目前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是,在没有得到一个国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的国会能不能强行征服和统治这个国家……你没有权利依仗武力把你的《独立宣言》、你的宪法、你的自由观和价值观强加在别人头上。”
——《世界博览》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是如何压制北美人民言论自由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建立后,在法律上是怎样保证言论自由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霍尔的言论有何历史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而后,非经国会法案共表同意,不宜强迫任何人征收或缴付任何贡金、贷款、强迫献金、租税或类此负担。
——《权利请愿书》
材料二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1)材料一、二的相同主张是什么?指出这一主张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根源。
(2)为“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 15.(2012·大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宇宙万物的体系中,人类本来是平等的……
可是,还有一种不能用真正自然的或宗教的理由来解释的更大的差别,那就是把人们分成“国王”和“臣民”的差别……
除君主政体的弊害以外,另外还有世袭的弊害;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因为,既然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那么谁也不能由于出身而有权创立一个永远比其他家庭占优越地位的家庭,并且,虽然他本人也许值得同时代人的相当程度的尊敬,他的后辈却可能绝对不配承袭这种荣誉……
对大不列颠的任何屈从或依附,都会立刻把这个大陆卷入欧洲的各种战争和争执,使我们同一些国家发生冲突……既然欧洲是我们的贸易市场,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它由于对英国处于从属地位,变成英国政治天平上的一个小小的砝码,它就永远不能置身于纷争之外。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1)材料中潘恩阐述了哪些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76年潘恩发表《常识》的原因。16.(2011·咸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材料二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对,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1787~1789年法国游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民主与自由的认识。
(2)分析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不经议会通过而任意征税和强行借债的做法,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王权、凌驾于议会和人民之上。《权利请愿书》的通过则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这里的“权利”包括了国王与人民的权利。A项不符合史实,B项“政权之争”言之有过,而D项错在“直接”一词上。C项所述是提高了民众觉悟,为后来的革命创造了条件。
2.【解析】选C。查理一世虽然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不久他又故意曲解请愿书的原意,继续不经议会同意擅自征税。当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时,他于1629年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3.【解析】选D。《大抗议书》从表面上看是抗议国王滥用税收特权,但是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要求获得议政参政的权力。
4.【解析】选B。由材料中“在世界……依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独立和平等……”“信赖上帝的庇佑”说明人是生而平等的,这种权力来自于上帝,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
5.【解析】选D。抓住关键信息“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6.【解析】选A。通过内容分析可知,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国民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7.【解析】选C。《人权宣言》宣布的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体现了近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因而被用为序言。A、B、D三项在《人权宣言》中都没有体现。
8.【解析】选A。政治民主化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前提的,但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9.【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对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比较,A、B、C三项在启蒙运动中都已经出现,只有D项是《独立宣言》对启蒙思想的发展。
10.【解析】选D。拿破仑帝国是被以欧洲封建主为主体的反法联盟打败的,说明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仍十分强大。
11.【解析】本题主要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比较的能力。第(1)题,注意以材料一为依托,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第(2)题,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共同的”,依据材料中对“议会”、“国王”不同权限的规定分析其相同的历史作用。
答案:(1)原因: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为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胡作非为,议会于1628年通过了《权利请愿书》。
意义:①它的通过表明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国王的矛盾进一步尖锐。②表明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了反抗国王专制统治的斗争。(2)共同历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提高了议会的地位。
12.【解析】本题主要以《独立宣言》为主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第(1)题分析归纳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思想主张。第(2)题从材料“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概括其梦想,原因与特点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答案:(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2)梦想:人人生而平等。
原因:美国建国后实行的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特点:民主政治历程具有渐进性;追求真正的民主政治的道路具有曲折性;民主政治的实现要通过不懈的斗争。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英国压制北美人民言论自由采取的办法根据材料“对所有出版物施行许可制度”“通过《反煽动性诽谤法》,该法律把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不恭言辞都视为犯罪”概括出两种方式,美国的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捍卫自由、权利和民主方面回答。
答案:(1)英国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事先限制的施行许可制度,阻止非正统观念的传播。第二种方式就是事后惩罚的《反煽动性诽谤法》,压制北美的言论自由。通过美国宪法修正案的规定保障人民权利。(规定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示威等自由权利)(2)捍卫自由言论的核心价值;捍卫宪法赋予的权利;捍卫宪政代议制民主的真谛。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共同点,根源要从经济因素上去分析。第(2)题考查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把主要的学说观点归纳全面即可。答案:(1)主张:维护人权。根源: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原则: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法治取代人治。
1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人类本来是平等的”“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对大不列颠的任何屈从或依附,都会立刻把这个大陆卷入欧洲的各种战争和争执”等方面概括。第(2)题根据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回答。答案:(1)①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批判君主制、世袭制。②指出独立的诸多好处,独立不但会给北美人民带来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相反,如果继续与英国保持联系,则只能延长北美人民的痛苦。
(2)①潘恩认为1775年北美人民之所以拿起武器却不是为独立而战,而是与英军作战。②潘恩认为要破除人们对国王的幻想,对国王的幻想将会对北美的反英武装斗争带来不利的后果,使得英国有可能把北美革命运动扼杀在萌芽状态中。③潘恩明确告诉他们:北美独立就是战争的目标,使人民的思想感情从依附于英国转到独立,从君主制转变到共和的政府形式,以鼓励北美人民更勇敢地走上战场。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信息“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说明民主与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法律的约束。第(2)题从材料中国民议会的现场,可分析直接民主的利弊,而间接民主的利弊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归纳。
答案:(1)民主与自由是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但是如果超越了法律,那就是极端自由主义,会危害其他人享有民主的权利,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因而我们应该增强法制意识,营造一个依法治国的良好社会环境。
(2)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行之过当,社会秩序不稳。
一、借助史料拓宽历史眼界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指出:“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 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 可以立足教材内容中的一个“点”, 适当拓展, 而拓展的方式可以借助史料。
笔者从 《日本明治维新》“高考侧重于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 分析成败的原因”这一考情分析出发, 设计一个拓展的“点”———分析“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 并且以史料作为依托。
教学创意和课堂实施如下:
过渡:笔者进行表述:“面对西方的进攻, 大多数非西方国家选择进行本能的反抗, 而日本却做出了独特的反应:它不战自败, 自甘受辱;但同时憋足一口气, 励精图治、厉行改革, 而改革的方向是向西方学习。 它希望用这种方法使自己强大起来, 摆脱西方的羁绊, 并最终能够和西方平起平坐, 甚而打倒西方。这是一种卧薪尝胆的策略。 日本采取这种态度对待西方的冲击, 与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
继而展示史料:
(一) 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拿来主义
史料:“熟悉日本文化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即日本人缺乏创造性, 却富有模仿性, 比如说, 日本人不创造自己的文字, 却借用汉字表达自己的语言。 这是一个善于吸取别国文化的民族, 一旦它认定这种新文明既能使它亡国也能使它富强, 它便毫不犹豫地接受这种文明。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史料:“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 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 英国式的军工厂。 除了购买机械, 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 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 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 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 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 男人们剪掉发髻, 修剪成西式短发。 ”———《大国崛起》解说词
通过之前教学环节的基础梳理及上述材料的展示, 学生可以感受到日本明治维新全盘西化的特点, 而我的一段“我们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 民族文化中一直有谦虚好学这一点, 是不为过的”叙述, 学生就很好理解了。
史料:“近代中国, 当时一位日本学者这样评价‘清朝唯知本国之善, 视外国为贱物, 侮为夷狄蛮貊, 而不知彼之熟练于事实, 遥出己国之上。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通过这一则史料, 学生分析得出:这是对中国自古就有的“华夷”观念和自大心理的深刻批判。 同时, 对 “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开国态度, 对我们现今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启示”这一探究题, 学生很好地得出:不能故步自封, 要善于学习他国先进的文明。
(二) 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洋葱头文化
史料:“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 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 它像洋葱头一样, 剥开一片、剥开一片, 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 没有。 因为它每一片里头, 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融合。 ”———中国日本史学会汤重南
结合这一则史料, 提出问题:“学者汤重南对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有怎样的看法? ”学生经过思考, 得出:将外来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
接下来, 结合之前教学环节已复习的基础知识, 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归纳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传统和文化因素的主要表现。 ”学生小组合作, 共同探究, 时间限定为两分钟。 学生的答案紧密结合日本的天皇制度, 具体实例如:教育强调效忠天皇, 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在军队宣扬武士道精神, 效忠天皇。
笔者这时继续向学生展示一则史料:
“以天皇为中心的思想, 有些近似宗教性了。 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如果这个宗教没有了的话, 日本就不是日本了, 包括当时推动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人也都这样认为。 ”———日本东京大学·奥平康弘
这一则史料加深了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融入大量日本本身传统因素的理解, 同时也为下一教学环节明治维新产生的影响埋下伏笔。
二、依托史料引起精神共鸣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 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既有能力的训练, 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尤其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而实现这一目标, 史料教学依旧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笔者从《日本明治维新》“对于我们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主要价值所在”这一考情分析出发设计了“两个日本”———文明野蛮共存, 即明治维新产生的影响这一教学环节。
教学创意和课堂实施如下:
(一) 文明的日本
史料:“在人类历史上, 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的那么迅速。 公元1866年, 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 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 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 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 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它的发展奇迹有力地反驳了亚洲无药可救地、毫无希望地落后于欧洲的说法。 相比之下, 欧洲的进步是那么的迟缓及短暂。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史料:“1891—1899年, 日本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4.3%, 远远高于同期英国的1.6%, 法国2.6%, 美国3.5%, 德国4.8%的水平。”———凤凰网
通过两则史料, 一则稍许带有史学家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 一则是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的真实数据, 学生感受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超级快速地实现经济的发展, 它已经跻身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行列。同时, 结合所学知识, 学生能表达出从政治的角度说, 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是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
(二) 野蛮的日本
史料:“日本近代侵略历程:1874年, 尝试侵略台湾;1876年, 《江华条约》, 侵占朝鲜;1879年, 占琉球;1894年, 甲午战争;1904年, 日俄战争, 争夺中国东北;1914年, 一战;1931年, 九一八事变, 占东北;1937年, 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1941年, 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百度
通过之前教学环节, 学生已经知道野蛮日本出现的根源是它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 这一则史料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一个野蛮的日本, 笔者顺势表述:“历史学家评价:日本近代, 十年必有一战, 每战必有所获。 这也使得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日益膨胀。 ”
(三) 结尾环节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大国崛起———原子弹投放日本》, 并结合《大国崛起》中的一段陈述资料:“在今天的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 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 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让学生思考:“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 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 这给我们现今中华民族的复兴重大启示是什么? ”合作探究之后, 学生得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 还有外来文化, 我们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选择和平崛起的方式。 ”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在《理解历史》中说:“学校的历史学习, 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 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 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过程, 获得知识的方法, 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 即历史的实际情境及其发展。要达到这样, 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而这种运用是广泛的、 有指导的、 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感同身受, 笔者希望通过《日本明治维新》这些教学重点环节的设计, 努力“为一幅幅已经逝去的历史画面‘着色’”, 努力实现“历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 思考历史、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范孝珍.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沈茜苓.历史教学在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的困境与对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汤普森.理解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503.
[5]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J].开放时代, 2000, (03) :52-59.
[6]李奇志.李惠军:思者行, 行者远[J].中国教师, 2012, (13) :33-37.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一轮复习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有如下思考:
一、针对学情,抓住考纲,注重史实的掌握深度
一轮复习停留在基础年级阶段,仅把高一高二教案拿来使用,忽视考纲要求,忽视学生已有的基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误区,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会浪费大部分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了解学情,即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对基础知识已有所掌握。
而一轮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史实理解更深入、更具综合性。因此,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1.阅读教材,找出核心史实,用有效的方法记忆相关史实。一轮复习要紧扣客观史实,夯实高考基础,记忆史实应总结方法,如要点法记忆、谐音法记忆、数字法记忆等。
2.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使学生明确复习重点。复习课提问是一个很必要也很重要的手段,但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复习重点。
3.找到重点史实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纵横联系相关史实,归纳历史发展规律,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比较异同,认识历史发展的共性与个性。联系的方法:让学生翻书找到模块—专题—课—点,找到联系的线索(同时、同性质、同地域)。
二、注重史料教学,应对高考命题特色
史料运用的效益性不强,甚至忽视史料,这是一轮复习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史料是真实呈现历史原貌的重要途径,史料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历史学科教学的突出特征,也是新课程对学生的重要能力要求。从近几年历史高考题看,几乎每道题都以史料形式出现,所以史料教学应贯穿整个历史教学过程,当然一轮复习的史料应与史实的记忆结合在一起,突出史料的细节化,最好用一手原始材料辅助史实的理解记忆。例如:以史料来设计问题,以史料来考查学生记忆运用史实的能力,突出课堂复习的主体性要求。
三、准确定位教师引导服务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高三一轮复习更应淡化教师的“主角”意识,一轮复习不是教师讲解课,否则将事倍功半。我们应该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史实,还有哪些漏洞?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和做题能力,还有哪些不足?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巩固已有的知识,提高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产生疑问、好奇,讲解、解读史料,教給做题的方法,提高做题的能力。而整个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代替,所以,一轮复习教师课堂占用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0分钟。
参考文献:
[1]王鹏.2008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思路.甘肃省临夏中学.
[2]张秋生.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的十个“特别关注”.
【考试说明】
1、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2、美术: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3、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2.知道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美术作品。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重难点解析】
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背景:①人们对革命或改革后的欧洲状况普遍不满,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② 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 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法国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
英国诗人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后)
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要求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代表人物及作品:
19世纪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司汤达:《红与黑》莫泊桑:《项链》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里:《死魂灵》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20世纪的西方文学
A:现实主义作品: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B:现代主义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主要特征: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代表人物和作品: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4)20世纪苏联文学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高尔基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奥斯特洛夫斯基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由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英雄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历程。我们可称之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中出现了一股被称为“解冻”的文学现象,它是以作家爱伦堡1954年5月发表《解冻》为标志的。尽管这并不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是由于它首先突破了斯大林时代那种描写工农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
西班牙画家哥雅,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2)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代表作品《播种者》、《拾穗者》。
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请同学们讨论:影响画家艺术风格的因素有哪些?(3)印象派绘画(19世纪下半叶出现)
代表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4)现代主义绘画 背景:
①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②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特点: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最有影响的代表:西班牙:毕加索
。二战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第七艺术
产生:①1895年12月28日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日”,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②美国著名导演、电影理论家格里菲斯,公认的电影艺术奠基人,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
③卓别林,20世纪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最大的贡献是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地批判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代表作《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发展: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2)电视艺术——第八艺术
诞生:以电影艺术为先导,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被称为“电视之父”。1929年英国第一次播送了电视节目;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功能:
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电视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娱乐;电视还能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4、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电影电视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史论共享】
1、浪漫主义的文学、绘画和音乐:
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他们很注重画面的完整和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得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在文学表现手法上也与传统的文学有很大的差异。
3、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现代主义美术更多地吸收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4、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简案】推荐阅读:
2024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06-16
2023届高三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12-22
高三一轮复习基础12-07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06-19
高三第一轮复习总结06-26
政治高三一轮复习计划07-13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07-23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10-09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教案10-24
高三一轮复习散文阅读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