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精选10篇)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1

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布置作业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知道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河流径流量变化判断主要补给类型;理解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同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不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013年11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浏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河床裸露、干裂, 这还是江西第一大河, 长江重要支流赣江吗?赣江水位会持续下降吗?

呈现2013年上半年以来赣江水位变化的新闻标题:《赣江水位猛涨》《江西第一大河赣江水位持续上涨》《赣江水位持续走低》《“潭美”过后赣江水涨》《赣江提前进入枯水期河床现龟裂》。

师:赣江水位为何“起起伏伏”?河流流量的多少, 流量的季节变化是和河水的补给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河水的补给”。

二、新课教学

课件显示河水补给的概念和河水补给类型:以河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受制于降水的变化, 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则与温度变化有关。

(一) 补给类型不同, 河流的径流总量和季节分配也不同, 下面请各组同学抽签选择各组的河流, 根据课本的介绍以及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学习任务一)

引导学生按照描述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补给类型、分析原因的思路交流学习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出各条河流的分布地区。

问题1:地下水补给与湖泊水补给有何不同? (地下水补给比湖泊水补给更稳定;湖泊水与河水互为补给, 所以有季节性变化;外流区湖泊水河流源头是河水补给, 大多数情况下与河水互为补给, 内流区的湖泊往往是河流的归宿 )

问题2:冰川融水补给与积雪融水补给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积雪融水补给在西北地区不突出? (东北地区春季到来时, 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西北地区则是在夏季温度升高很多时, 冰川才会融化补给河流。西北地区积雪融水补给不突出, 是因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雪总量不够多, 并且由于风大也使降雪难以积累)

前四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1:河水补给是河流水文特征之一, 直接影响河流径流量多少及径流变化。第五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2:同一条河流不同季节主要补给往往不同。

(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补给类型是否可能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资料“长江水系图”及文字介绍, 完成学习任务二。

上源: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雨水补给为主。中游:湖水补给为主。

结论3: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补给类型也可能不同。

(三) 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河流径流总量以及季节变化深受河水补给类型的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并结合上一篇《大气、天气与气候》旧知, 画出我国东北、华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曲线。

师:两个地区河流的径流总量不同, 通常情况下哪一地区河流流量大? (华南、东北) 为什么? (两个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都是以降水补给为主, 两个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 受夏季风影响, 南方雨季长, 降水多, 所以受气候影响补给也更多)

师:为何两个地区的河流流量曲线都是双峰型的? (东北3、4月份春汛由于积雪融化, 华南地区4、5月份的流量峰值由于雨季来临;东北7、8月份夏汛雨季来临, 华南9、10月份再次受雨带影响使水位再次上升)

师:我国南、北方相比, 哪个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 (受夏季风和雨带移动影响, 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 雨季短, 降水更加集中, 所以季节变化更大) 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 怎么应对? (保护湖泊等湿地, 增强湖泊的调蓄功能, 合理使用地下水, 河流枯水期时能得到其补给, 植树造林这是天然的绿色水库, 修建水库、水坝应对水旱灾害, 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力等)

例如:湖泊与河水有互为补给的关系 (展示课件) , 再看鄱阳湖面积的变化, 问如果鄱阳湖面积缩小, 会对长江产生哪些影响? (更容易洪水泛滥, 旱灾更加频繁)

三、课堂总结

附:分组合作学习任务书

学习任务1: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图中A、B、C表示三种补给形式, 其中A是补给, B是补给, C是补给。

学习任务2: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 流域面积最大, 入海水量最多的河流, 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 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 湖口以下为下游。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3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我们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适当的讲求说话艺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说话要讲求方法。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尤其在古代,君臣关系很微妙,伴君如伴虎 。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帝王也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允许臣子进谏,但作为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麟,逆圣听,更要讲求方法。在这方面,邹忌和文种给后人做出了榜样。对于“王受蒙蔽”这等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客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由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以家比国,以小比大,使齐威王欣然接受讽谏。同样,对于兵败会稽的勾践,文种也并没有直言相责,而是以“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郗,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这样精彩的比喻说理阐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道理,从而婉责勾践“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由此看来,说话时运用必要的方法(如比喻)就能生动亲切,娓娓动听,让人易于接受,不至于心怀耿耿。

其次,说话要讲求策略。尤其是谈话双方力量悬殊、陷入僵局时,正确的策略是打开对方紧闭心灵之门的钥匙。在这方面,烛之武和触龙可谓成功的范例。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如何挽狂澜于既倒,说退蓄意来犯之师?烛之武靠的是策略:先是置身局外,“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消除对方的警戒之心;再是抛出“亡郑陪邻论”“存郑有益论”来动摇和拉拢引诱对方;最后提出“过河拆桥论”和“晋国扩张论”挑拨秦晋两国关系。烛之武迂回说理,层层剖析,令秦穆公听来声声入耳、句句动心,最后水到渠成,妙语退秦师,留下春秋外交一段佳话。异曲同工之妙,触龙面对因爱子心切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蛮横不讲理的赵太后,也采用了迂回战术:见面后触龙一问饮食起居,采用缓冲法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条件;二求舒祺之职,采用引诱法,使其在爱子问题上与触龙产生共鸣,从而解除太后的心理戒备;三论王位承袭,采用直入法,使太后心悦诚服,质子于齐。触龙就像一个高明的教师,欲擒故纵,不断的诱导,不断的启发,却又步步为营,最终大功告成。

追古思今,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讲究谈话的方法和策略,因为教学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面对的学生,如同一棵棵小树,难免有枝杈横生,面对自尊心极强的他们,如何使其心平气和的接受批评,心悦诚服的改正错误,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应深深思考的。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4

重点:用自然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并让学生较快的认谱。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卡片 3.不倒翁玩具一个 4.双响筒和碰铃(各一付)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做小鸟飞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律动。

三、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乘火车到音乐宫去参加一个比赛,小朋友好不好啊?

练声:“u”要求声音整齐。

四、火车来到音乐宫门口,里面出来一群小朋友,他们唱着歌欢迎我们。

复习歌曲:《农民伯伯顶呱呱》要求有表情地演唱。

五、小朋友,看一看,他是谁?(出示不倒翁)

长长的胡子,样子很可爱。今天,由不倒翁老爷爷为我们主持这项比赛。

比赛方法:分成红、黄、蓝、绿四个队,进行游戏猜谜比赛。五角星获得最多的一组为优胜组,每位同学将获得一份小礼品。下面,比赛开始。1.听音练习:先做一个《贴苹果》的游戏。

游戏方法:拿出五个苹果代表五个音do、re、mi、sol、la,老师在琴上弹其中一个音,请一位小朋友把听到的音用苹果贴到黑板上的五线谱中,贴对的小朋友将得到一个五角星。顺序是5、3、1、6、2,贴完后,按贴的顺序唱一遍,要求音准。2.视唱、节奏练习:

请小朋友看两张卡片(出示卡片)

──────────── ─────────────

──────────── ─────────────

──────────── ─────────────

──────────── ─────────────

──────────── ─────────────

请小朋友看一下这两张卡片的节奏是否相同?再看一看,这两条的歌谱是否相同? 先请一位同学视唱一遍,再全班同学一起唱。要求边拍手边唱。

出示两行节奏谱:看一下第一行有几小节?第二行有几小节?它们的节奏是否相同?然后一起拍一遍。

视唱第一行歌谱,唱二遍。再唱第二行歌谱。

提问:第一行歌谱与第二行相同吗?第几小节相同,第几小节不相同?

然后把两行歌谱连起来唱一遍。要求整齐、音准确。再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指,其他小朋友唱。

3.导入:不倒翁爷爷说今天小朋友都很聪明,下面请小朋友猜一个音乐谜语,猜猜他是谁?(打开录音听一遍)然后拿出不倒翁(放出笑声)。

师:不倒翁爷爷哈哈大笑着说:“你们真聪明,一猜就猜着了。”那么,小朋友,我们看一下不倒翁爷爷长着什么样?

有一把胡子,样子象个小孩,你们说有趣不有趣? 今天,我们学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名叫《不倒翁》。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一起看一下这首歌的歌词,请小朋友跟老师读,读完后想一想,歌词是按什么来念的?请小朋友拍着手念一遍。

(1)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唱一遍。(2)请小朋友一起唱,唱二遍。

(3)请小朋友一起表演唱,唱二遍(把不倒翁放在讲台上)(4)请一位小朋友到台上扮演不倒翁,另一位同学边唱边表演。

(放录音伴奏)(5)出示乐器:

双响筒

碰铃

请学生看老师示范一遍,请两位学生到台前敲乐器,其他学生唱歌。(6)请两位学生表演,两位学生敲乐器,其他学生唱歌表演。

六小结:

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我们的比赛结束了,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比赛结果。下面请不倒翁爷爷给优胜组发小礼品,每人一朵花,其他小朋友唱《不倒翁》。另外,每一队获得五角星的小朋友也将得到一份礼物,由不倒翁爷爷发奖,我们向获得奖的小朋友表示祝贺。请不倒翁爷爷邀请小朋友跳舞,跳《邀请舞》。

七师:时间到了,我们要跟不倒翁爷爷说声再见了。

高中第一册单元四导学-教学教案 篇5

(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的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

(2)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720年生,1936年就读于江苏江阴南京中学。1939—1943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北京京剧院任编剧,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晚翠文谈》《薄桥集》等。年轻时受过西方现代派影响,有些作品很“空灵”,后来渐真切趋平实,主张把现代创作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3)房龙。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通俗历史著作,大多成为美国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房龙在上大学前后,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他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多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儿,他的著作的插图全部出自于自己的手笔。

(4)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当过中学教师,后在大学讲授艺术史。19世纪末开始文学活动。曾用20年写成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小说。1913年获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金。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中篇小说《柯拉·布勒尼翁》,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甘地传》等。

《呐喊》自序

《呐喊》自序一课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1.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鲁迅把年青时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比作“梦”,即美好又不能实现;以“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比喻麻木得受人欺辱、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人们,激愤之强烈鲜明可以想见。又如把叫喊于生人中却毫无反响而感到寂寞孤独,比喻为“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能使人感受到鲁迅当时的悲哀之深广。再如用“铁屋子”比喻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以“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以“不久都要闷死了”于是他们可怕可悲的前途,不仅贴切形象,而且让人触目惊心,本身就能促人清醒。最后,把适应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革命的需要比喻为“听将令”,生动贴切,突出表达了鲁迅高度的自觉性。

2.准确、鲜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又如“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句话紧扣住“梦”来统领全文:鲁迅父亲的患病和亡故,促使鲁迅学医以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是他第一个美好的“梦”;在仙台学医看到战争画片,出于对同胞麻木的激愤和悲哀,了解到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提倡文艺运动,弃医从文,产生了一个新的“梦”。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一课中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1.《胡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本文所说的“文化”并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所说的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而是指广义上的文化概念,及人类整个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中“胡同文化”一词,即包括胡同这种建筑样式,又包括这种建筑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特征,是对居住在胡同里的北京市民物质和精神的透视。近年来,对文化的研究日渐深入和扩展,出现了许多文化的概念,如茶文化、酒文化等。这都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精神状况等财富的一种高度概括的研究。

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因为那些纵横交错掩藏于闹市之中的胡同,百多年来一直让旧日的北京人不问国事,只是按照老辈们留下的规矩做着自己的事,不管京城上空风云如何变幻,旗帜如何更改,胡同深处则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好像世间的各式壮烈,社会变革,对于北京的胡同而言都只是一场场的戏剧,最多也不过是“雨到地皮湿”,轻描淡写地做个样子罢了。“

2.《胡同文化》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很有味儿,赋予表现力。

正像评论家刘锡庆所说,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温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而是雅俗杂揉,是陈年佳酿。它是供读者‘看’的,带有一些淡淡的‘书卷气’(《散文: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平淡、朴素、口语化在文中比比皆是。雅的一面“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则给人一种扑面的感觉。他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另一方面源于他长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许多的养料。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市民中间,耳濡目染京味文化,对北京话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于是,文字中自然带有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京味京腔,这也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还有“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中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1.<宽容&序言中的象征意义

作为一篇自序,一般应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这篇序言虽也表明了写书的宗旨,但它是通过叙述发生在无知山谷里的故事来表明的。在这篇寓言式的序言里面有许多地方具有象征意义。

正如郁达夫所说“房龙的必有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只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

守旧的老人,象征着愚昧守旧。

无知山谷,象征封闭、古老、保守不开放。

知识的小溪,象征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

深邃破败的奚谷,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知识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

“小溪”缓缓地流着,象征着无知山谷文化发展缓慢。

“漫游者”是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者。冲破传统势力的束缚,勇敢的走出“无知山谷“

“智慧老人”是新生和自由的代名词。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在很长时间里都会过者“幸福的生活”。

2.理解重点句子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6

个性与创新 重要提示

1.个性鲜明与否往往决定文章质量

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独特性的事物往往更容易被周围环境所感受、认知、接纳。作文也是如此,只有那些独具特色,表达不同一般的特别感受的文章才会获得较高评价;而那些缺乏个性,没有特点的文章则大多无法逃离“过于普通”这样的断言。因此作文是否能够表现自我的个性,抒发个体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如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写北平的秋意:“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而叶灵凤的《秋意》同时写秋,给人感觉就截然不同:“街上冷冷清清。昨夜细雨,两旁街树上新绿照眼;街心只余几条蜿蜒的车辙,路已干了——上海一天中的黄金时代是在晚间而不在清晨,清晨的街上只有短衣的劳动者和推车的菜贩或偶一见到——在这样的清寂之中,我抱臂悄立,我觉得我已成了当前宇宙的主人,一切烦恼和不平都被忘了。偶然一阵晓风起处,两旁的树叶都沙然互相摔击。风过后,从我立处附近的一株树上。飘然落下了一片黄叶,正落在我的面前。我不知怎地记起了今天是所谓立秋。虽然树叶天天都在落,但是我今天因想起了立秋,对这眼前的一片黄叶,不觉便有些零落之感,我念着“一叶落而天下秋”,我好像已越过了炎帝之宫,跨入素女青娥之殿。立刻间,我的感觉锐敏了起来。并没有风,我觉得身上似乎已有些瑟瑟的意味,街上的清凉,也给了我一个萧条的感象。我仰首望天,晨曦还没有升起,天上布满了灰白色的絮似的密云,寂然不动。间有一两只乌鸦翩然掠过,也听不出翼响,只有树叶在萧萧细语一啊!秋竞潜到了人间,我不觉这样感慨了一句。”

一样的秋景,别样的心情。在郁达夫眼中秋天是美丽的,舒畅的,使人流连忘返的。纵然也提到秋天的肃杀之气,但肃杀中却有着豪迈与雄壮。在叶灵凤眼中上海的秋天则是哀婉的,萧瑟的,使人神清气爽的。在秋日里孤独感时常与他相伴。而这就是两位文章大师个性使然,有个性才有了如此出众的两样文章。2.个性的基础在于创新

既然个性是特色,是与众不同,那么要想使文章有个性最关键的当然就是——新。懂得如何创新才能在文章中展现个性,表现特点。例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历来咏唱黑夜、光明的诗歌不知凡几,本已无新可出。但顾城只一句诗就又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来没有人想到在黑夜中会失去效用的眼睛可以与黑夜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当然这样一来顾城诗中那份凝重的,对黑夜中微微光亮的追求即对生命的执著表露无遗。而黑暗在带给人们无尽的沉重与压抑的同时,也迫使人们去寻找出路与希望的主题也得到了展现。又如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之中说有轨电车:“我们的公寓近电车厂邻,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罢?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车里的灯点得雪亮。专做下班的售票员的生意的小贩们曼声兜售着面包。有时候,电车全进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从上面望下去,只见它在半夜的月光中坦露着白肚皮。”人性化的描写,新颖地联想,使人读来亲切、隽永,耳目自然也为之一新。训练与方法方法指点 1.创新要有新感觉

既然要求新就不能囿于俗套。要想人所不敢想,言人所不能言。作文时思考问题的思路不要止于第一个想法,要尽量想一想还有没有更新、更好的观点和方法可供使用。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不须全新,只要有一点卓而不群,就足以在文章中创造一种新的感觉。

如林语堂的《奉旨不哭不笑》:“本年九一八,政府严禁纪念国耻,集会游行,双十,又下令停止国庆。于是两大节日,都平静无事过去了。这可以说是政府叫人民‘哭不得,笑不得’的两大政策,其目的在维持目前表面上之治安。论理,人之不能无哭笑,犹身之不能无饮食排泄。依心理学讲,哭和笑的作用,是在使胸中不平之气得以发泄,而恢复精神上之均衡。所以如中国妇女,平日生活太苦闷,到了清明哭墓,必让她们淋漓痛快哭了一场,身子一舒服,回来治家,自然加倍起劲了。又如店里学徒,大半年头到年底,规规矩矩,辛苦营业,一点娱乐也没有,到了元旦,也应该痛痛快快豪赌痛饮五天,新年做事,才会安心,生意才会发达。此为节日在心理上之用处,治国者所不可不知。革命以来,诸节俱废,虽然中秋看月,尚未取缔,而端阳竞渡,元旦爆竹,已被指为迷信,不许举行。终年奉旨不哭不笑,人心惶惶,举国不安,这也有一点关系吧?况且仲尼与于蜡宾,始能发‘天下为公’的一段大议论,然后党部始有四字匾额可挂,难说迷信是一定有害无利的。蜡,固然是迷信,竞渡爆竹,说他迷信也可以,甚至中秋看月也可派他迷信,或是老朽反革命。然果使国人相约中秋不看月,国便会兴起来吗? 还有一层,我们不看见天安门游行示威的雄壮景象,已有五六年了,思之能无慨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有怎样游行的目的,但是我们总喜欢看示威,如女人喜欢看出殡一样,谁死都没关系。我们觉得无目的的游行示威,乱嚷乱喊一阵,总比全无游行可看福气。今年国庆,不应庆祝,我们是赞成的。

但是总希望政府诸公,能替我们想出一种不损威信的题目,使我们乱喊乱嚷一阵,以后缴纳苛捐杂税或是唱国歌,也可以踊跃一点。”

全文并不明说政府无能,不敢抗日。而是借忧心人民精神不振,生活苦闷,进而发发感慨。表面看去主体不够鲜明,但仔细体会批判力度,讽刺程度并不在鲁迅作品之下。而且由于作者在内容上独辟蹊径,采用旁敲侧击的形式,并未直接横眉怒斥,而是幽默辛辣地进行讽刺,使人读来眼前一亮,新鲜感也就随之而来了。2.体现个性应合情、合理

做文章无非是言为心生,言之有物,如果雕琢造作、用力太过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求创新,求个性无一不是建立在感受真实,再现准确的基础上的。如果脱离实际过于求新、求怪、求另类,反而会使人感觉到文章没有真实性,胡编乱造,对文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本着创新而不唯新,求变而不乱编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展现我们的个性。只要感情真挚,平实质朴也会有好文章。如丰子恺的《白鹅》中对于白鹅吃饭的描写:“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象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7f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获取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纯然白描没有任何虚假张,仅将所见、所感写出。但因其描摹生动、细致所以同样可以表达出作者的爱鹅之情,而且将作者行文时,质朴、平易的个性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佳作品读 例文l 吊屈原赋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7

课题:9 使用打字软件练习指法课时: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打字软件的功能

2.掌握打字软件的使用方法

3.会使用打字软件练习自主打字

教学重点:1.初次使用金山打字“用户登录”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金山打字软件多种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1.教材。

2.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问:基准键是哪几个?分别对应哪个手指?

打字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同学们做一做,复习巩固打字的姿势。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指法练习,不过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用《金山打字通》软件来练习,熟练了以后,我们还可以在里面玩游戏哦!

二、新授

进入“金山打字通”的主画面后,用鼠标选择一个项目中,然后选择弹出菜单中的某一项,就可以开始打字练习了。

三、学生练习

1.今天我们首先来练习比较容易的“键位练习”。(学生练习,教师练习指导纠正指法)

学生汇报成果(速度,准确率)。

2.启动打字游戏,玩游戏练指法

四、小结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8

设计思想:

在使语文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的指导下,本单元活动旨在改变教师角色,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仅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训练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既参考教材,又超越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汲取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体现新课改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用一系列的有内在逻辑联系且逐层深入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体会到玩中学、玩中思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活动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自我,深入剖析自我进而规划自我

⒉训练学生倾听、述说、阅读、写作的能力

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

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⒈倾听、述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⒊融人文素质教育于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回顾中认识自我,深入剖析自我进而规划自我

教学难点:

⒈活动与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及人文素质教育的合理结合

⒉课堂秩序的控制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讨论法、对比法、自主探究法、模仿法

教学课时:

8课时(其中2课时为机动课时)

教具:

纸箱若干个、四张报纸、四个磁铁、几幅漫画、剪刀、阅读材料一篇

第一课时

主题:搭起心灵互动的桥梁

目标:营造互动的课堂,搭建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安排:

一、互动总动员

1、目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学会欣赏他人。

2、流程:全体起立,向四周的同学问好,并说一句真诚赞美他人的话

例如:你好,我是某某,很高兴与你同桌。你今天看起来很精神。教师也走下讲台,向第一排的同学问好,说一句真心赞美的话。某某同学你向你身边的同学问好了吗?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表现的非常活跃。我们的课堂就需要大家像刚才这样都动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二、互动进行时

1、目标:通过“答学生问”的活动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培养学生勇于发问、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

2、流程:

⑴“场地设计”: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四条跑道,每条跑道分十格。

⑵教具:四色磁铁

⑶宣布规则:

①全班分四大组竞赛,将奥运精神带进课堂。每轮每组的学生可以就他感兴趣的关于教师本身或者关于高中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向教师发问,每组只有一次机会(允许学生相互探讨)。

②每轮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四个问题选择恰当或者合适的问题“答学生问”,被选到的大组即获得“前进”一步的权利。(其他组原地不动)

③.一共十轮提问。十轮过后,领先的组则获得开始玩下一活动的优先权。

4、活动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勇于表达自我的行为,激励其继续积极参与集体交流活动。

三.“抛绣球”

1、目标:通过学生的自评自述或互评互述增进学生间的了解,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培养学生表现自我与增强其欣赏他人的意识。

2、流程:

⑴教具:写有全班学生名字的纸条,折好,放置于一小纸箱中。

⑵宣布规则:由“互动进行时”中胜出的一组派代表抽出一位同学的名字,被抽中的同学要向大家讲述“我的故事”或者“我熟悉的本班的一位同学的故事”。

⑶同学讲述“我的故事”结束后则抽出另一名同学,由他先用三句以内的话概括前一位同学的故事,然后再讲述他的故事;若第一位同学讲述其他人的故事,则被他/她讲述到的同学则接到“绣球”,也是先概括后讲述。

⑷没有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述而无法概括他人的故事,这位同学将受到小小的“惩罚”。(略)

四.课堂小结

1.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自觉建立良好的社交群落,并形成一种习惯。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寻找或回忆身边的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述下来,在语文本上形成文段。

第二课时

主题: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目标:

⑴从“认识自我”走向“与人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⑵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活动安排:

一.导入游戏:“金鸡独立”

1、目标: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展示的活动,让学生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直观体验。

2、流程:

⑴教具:报纸四张

⑵宣布规则:

①选男女同学各两队参与活动(可自由组合)。每队一张报纸。

②比赛开始时,每队选手必须同时在报纸上作“金鸡独立”三秒钟,在这个规定时间内若队员的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或者接触到报纸以外的地面则该组落败。胜利过关的队伍则进入第二轮。每队将报纸对折,队员在报纸上作“金鸡独立”三秒钟,如此类推。最后能在报纸的最小面积上保持“金鸡独立”的队伍即为获胜队。

⑶讨论:获胜队伍赢得比赛的原因。

二.研读漫画《不合作》

1、目标:从漫画的寓意中点明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流程:

⑴教师出示两把剪刀(一钝一利),当场作剪纸的比较,说明:剪刀必须是锋利的才能发挥其“剪”的作用。

⑵与学生研究《不合作》,明确,两刃即使锋利,不“交锋”合作的态度必然导致剪刀作用的丧失。

⑶小结:

①剪刀的两刃都要锋利。

②两刃要“交锋”。

三.研读《我很重要》

1、目标: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定位问题,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流程:

⑴研读《我很重要》,思考:

①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列点概述

②讨论:“我很重要”就是“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吗?

⑵小结:“我很重要”:

①本身存在的重要

②对于他人(父母、子女、朋友……)重要

四.检查作业

时间允许要求学生口头表述他们找到的体现团队精神的故事,时间不允许就课后检查。

第三课时

主题:与往事干杯,我的未来不是梦

目标:

⑴让学生端正面对过去的得失成败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⑵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时筛选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活动安排:

一.唱。全班齐唱《童年》。

二.写。让学生每人准备两张小纸条,分别写上自己最伤心的和最快乐的一件事,不署名。然后折好,分别放在左右手心上。(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你觉得现在你的左手重还是你的右手重呢?(学生回答)好,有同学说左手重一点,也有同学说右手重一点。那么,到底在你们的心底,伤心与快乐到底孰轻孰重?在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前,让我们来看看,胜利考上北大的王海桐师如何看待的。

三.读。研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思考:

①分点简要概述王海桐伤心与快乐的往事

②王海桐以什么态度面对这些往事?她以怎样的`感情述说自己的故事?你有何感受?

四.教师小结研读活动,引出下一活动。

师:同学们,伤心与快乐到底孰轻孰重呢,在“北大之梦”面前王海桐选择了与伤痛潇洒干杯,获得了前进的力量。现在,我们刚升高一,在我们的前方同样有一个美丽的大学梦在等着我们去实现。所以,现在老师要给你们两个箱子--“心情回收站”、“快乐加油站”。

小活动:学生分别把刚才的小纸条放“心情回收站”、“快乐加油站”。

五.教师小结本节活动

第四课时

主题: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目标:在“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的基础上培养意志力

活动安排:

一、讨论漫画《暑假》: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要调整状态迎接高中的新的学习生活,同时引起他们的思考:调整状态后,我们要达到目标必须怎么做?

二、讨论漫画《挖井》:

三、步步为营的悬念教学法。

老师提供一篇有坚强意志力的本校优秀老师的感人故事作为阅读材料,材料分为三部分,分三次发给学生朗读,每部分设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留下悬念。讨论完一部分后再发另一部分材料让学生诵读。让学生边阅读边分析讨论,体会主人公的精神,从而培养坚韧的意志力,为梦想而拼搏。

四、阅读材料(略)

第五课时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以《我很重要》为范文,进行句、段的仿写练习

教学步骤:

一.“三打白骨精”

1、目标:要求学生从对优美句子的还原中把握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2、流程:

①由教师在文中选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得颇为成功的句子,由学生“还原”(即去其枝叶、存其主干),并比较其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②教师小结: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润色文章的重要性。

二.“七十二变”

1、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仿写句子、句段。

2、流程:

①教师提供简单句,要求学生扩充句子。

②教师提供简单句要求学生模仿文中排比段,仿写排比段。

第六课时基础知识巩固课

教学目标: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学生间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养成自习基础知识的习惯。

教学安排:学生分组竞赛,认真研读课本提供的阅读文章,轮流出题,争取考倒对手。

具体步骤:

1、全班分为四组,一组同学负责在黑板上出题,另三组抓紧时间准备“应征”。

2、“沙场秋点兵”法。由出题小组在其它三组任点主赛手在黑板上答题。

3、最后由出题小组批改评讲并评出获胜小组。

第七课时演讲、写作(机动安排)

第八课时制作成果,展示成果,学生互评互学

成果展示形式可多种多样,例手抄报展览、演讲比赛、作文评比、语文笔记簿展览等。

(主要设计人:黄东红、庞桂珍、陈丽红、蔡楚琛、杨小玉、)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篇9

二、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文意,体会文中寄寓的深情。

三、理解演说辞的特点,学写讲演稿。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为庆祝北大百年华诞而作,同时更发表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时刻,故并非一篇应时之作。只有努力探究思路的拓展,理解它的开合自如,才能较好理解本文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这可以指导学生在划分竿构、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完成。此外,理解”讲话“还建立在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教师可针对学生情况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这堂课可开展网络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利用网络提供信息自主阅读,扫清阅读障碍,理清整体思路。第二课时,理清局部思路,体会演说辞的特点,加深理解主旨。教学重点

一、通过对结构层次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总体思路。

二、明确理清总体思路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人课文 1998年5月4日,作为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的北大,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中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北大历任校长和校友代表八千多人欢聚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出席大会。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这篇热情洋溢的讲话。

”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 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不仅是总书记对北大学生的殷切寄语,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无限期 望。今天,让我们重读”讲话“,走近北大,感受这座世纪学府的精神魅力,走近江总书记,去聆听一代领导人的深情嘱托。

二、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基本要求

三、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阅读,获得总体认识,基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1.自主阅读,教师作个别指导。2.集体讨论,整体感知。

从时间上看,这篇讲话发表于庆祝北大建校百年的大会上,是篇贺辞,但从内容上看,它绝不仅是限于一校一地的讲演,而是面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知识界和 全国青年的一篇讲话。它高屋建瓴,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从中国革命历史谈到北大百年 历程,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高等院校所担负的责任,从五四精神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 望。历史发展到今天,面对着翩翩而来的新世纪,面对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青年该怎样继承、发 扬五四爱国传统,勇敢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使我们的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无限美好 的未来,这是每一位处在世纪之交的爱国青年应做的思考。特别是在5月4日,这个爱国 运动的纪念日,这个中国青年的节日里,江总书记以这样一篇热情的讲演,表达了对青年 的殷殷期望,引起了我们对历史责任的深深思索,意义深远,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学习此文,一定要结合背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特殊意义,准确把握文意,体昧其中 寄寓的深情。

四、梳理结构,理清文章总体思路、1.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摘录文中词、句来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 容。

2.划分结构层次,列出结构提纲。

有所拓展--由北大及于全国,由北大人及于全国各界青年,同时又逐层深入--由回顾 历史,到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由事实的揭示升华到历史经验的总结。(附:教师分析)本文共18个自然段,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对北大百年华诞表示祝贺,向/ 界人士表示欢迎。第二部分:(2~6段)回顾百年历史,揭示光荣传统。1.揭示北大诞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1)历史背景:①列强人侵,民族危亡 · ②发生了戊戌变法

③一批爱国志士喊出”兴学图强“的口号

(2)北大(和其它一些高等学府)创建的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

②标志着中国人民寻求新知识、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2.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概括回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和巨变“ ①本世纪上半叶:建立新中国

②本世纪下半叶: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③展望前景(下个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

3.对北大历史作用及地位的高度评价:”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学府。“(综合评价)(1)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①”中心“、”策源地“、”最早传播“ 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

②英才辈出:中共主要创始人、早期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进步学者(2)是重要的教育学术文化阵地 · 4.总结优良传统,号召发扬光大

引用鲁迅先生的评价,揭示北大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阐明其价值(意义)--自强不

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使北大永葆生机的精神动力。最后号召全体要”发扬光 大“。

5.号召”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千万珍惜”大学时代。

由个人大学岁月的回顾,引申归纳出当时广大进步爱国青年的优良传统,由赞许五十多年前的进步青年,再引申出对当代学子的希望。

以上各段,思路是逐步拓展,又层层深入。从北大百年历史回顾扩展到祖国世纪沧桑,又自全国复归于对北大的评价,思路开合自如,“小大由之”;自事实的揭示升华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自对学校的高度评价及对学子的殷切期望。思路在步步展开中得到升华、提高。第三部分:(7~10段)阐述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这一战略的任务要求。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宏伟目标,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从当今世界形势看我国当今任务,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开发到“战略”的实践,从而得出“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结论。3.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任务。4.大学建设的任务与要求

如果说第二部分是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期望,那么这第三部分则是分析现实,明 确任务。由国际形势看国内形势,由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体事业看科教领域的任务要求,进 而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由宏观到微观,思路仍是层层深入,递进,要求 也更为明确而具体。第四部分:(11~16段)向青年提出希望:

1.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 2.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 3;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 4.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相统 第五部分:(17、18段)展望未来,寄托希望,这是全篇的概括、总结,又是主题的升华、提高。

纵观全篇,从中国革命历史谈到北大百年历程,从五四光荣传统到对青年的殷切望,从世界的迅猛发展谈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及对教育的任务要求。最后由“北大同:及于”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再及于”全国各界青年,表明这不是一篇仅限于北大校的应景文章,也非仅限于教育领域的普通演讲,而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战略全局性和历史长期性的指导性文献。

i、回顾全文,体会理清文章总体思路的一些方法(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帮助梳] 总结)通过前面的讲析我们已经明确,理清思路就是要透过文章表面的语言形式,弄清文 段落间、句子间是怎样互相联系,组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表达主旨的,以及这样组 的道理所在。好文章的思路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首先表现为结构的条理性 所以我们在理清思路时,往往是分析文章结构的条理性,探究段落间的层次关系,理清 料组织所依从的顺序。但仅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了段意并不等于理清了思路 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样安排结构的道理。思路的总的依据和出发点、归宿点是 章的主旨,因此还要在整体感知,初步把握主旨的前提下去探究思路、理清脉络,从而 第一步:整体把握课文,根据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第二步:概括出各段中心。

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关注文章上下文照应、衔接的语言线索,明确段落间的逻辑:系,弄清全篇的写作顺序,理解上下文意义的内在联系等,这样便可以较准确地理清文:总体思路,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全篇。

六、布置作业: 1.回答问题:

①北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②为什么”此时此刻",江总书记会想到自己五十年前的大学岁月?这的作用? 2.任选一段作理清局部思路的训练。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0

识字 1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等成语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春天美景图;指导学生读课后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衣着等方面去观察和感受春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 百(一 + 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第2课时

(一)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二)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1、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

教学难点: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生字;“梳、梢、耍”要重点识记。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春天的图画;制作有关柳树及春天的风光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1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

板书:

醒了

软了

绿了

飞了

第2课时

(一) 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住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这“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住“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读第四节,说说“小柳絮”指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同学的介绍,板画柳絮飞舞的情景。

5、齐读第五节,通过比较认识“耍”字。“要—耍”有什么不同?

(二)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醒”后鼻音;“澡”平舌音;“枝、梳、梢、耍”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说( )( )( ) 话( )( )( )

朋( )( )( ) 友( )( )( )

春( )( )( ) 高( )( )( )

5、指导书写以上几个字。

(五) 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板画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背;齐背。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六) 扩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画一画: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的图画。

2、春雨的色彩

学习目标 :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题、淋、洒、底、欢”等字的识记方法,即通过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住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

课前准备:1、从课外读物中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词句。2、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 (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开展游戏活动,学习字词

1、选一名“识字大王”读生字,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并快速举起来。

2、游戏猜字。

3、检查巩固:全班快速读字词卡片。

第2课时

(一)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 洒 滴 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 “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

3、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并和以前所学汉字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他的优秀品格有所感受。另外,从小平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树木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你对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识汉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的词),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记汉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组长检测。

(5)、教师检测,生齐读识字卡片。

3、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师: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2、质疑问难。

师:看着这棵柏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问题如:a. 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b. 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c. 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像“a”类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解决,“b.c”类问题放入第二课时讨论解决。)

四、再次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爷、节”。

观察,师范写,生练写,互相评价。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2)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小平爷爷( )地种柏树。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 )”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你认为小平爷爷( )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4、四人小组讨论: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日子 ( )的柏树 ( )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五、总结课文。

4、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不要作过多的分析。

教学难点: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

课前准备:课外读背几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春—村)

板书:春晓 村居

(二)学习生字

1、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字音:翘舌音“诗、首、处”;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组合:古(十 口) 眠(目 民) 闻(门 耳) 村(木 寸)

居(尸 古) 烟(火 因) 童(立 里)

偏旁:诗—讠 醉—酉 忙—忄

(3)字义(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扩词练习):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三)朗读古诗

1、范读 。2、自由读(读对、读顺)。 3、自愿读 。4、比赛读

(四)理解古诗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五)感悟欣赏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2课时

(一) 猜谜激趣: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学词和学任何课文都一样,我们首先得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下面请大家把书打开,轻声自由朗读全文。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个别读——合作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词意

1、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词和学诗是一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四、总结课文,感悟体会

1、这么美的一首词,难道你们不想再读一读吗?(学生齐读课文)

2、情美词更美,如果我们能把它默背于心,是不是更好?(学生配音吟诵课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上一篇:我怀念的作文800字_初三作文下一篇:战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