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精选8篇)

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 篇1

1.该厅主要用来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有校内外专家或校领导参加的会议、报告,或者经校领导批准的全校性活动等,部门的各种会议及各类学生活动原则上不使用学术报告厅。

2.图文信息中心的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报告厅音响、灯光设备的使用管理、技术维护等支持。

3.物业服务公司负责报告厅卫生清洁工作及其财产安全管理等。

4.凡申请借用报告厅的单位,应提前3天在图文信息中心网站下载使用申请表,按要求填写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送交教育技术中心。

5. 教育技术中心根据审批意见,结合报告厅使用情况进行安排,按照申请顺序进行安排,如若与学校临时安排的重大活动冲突,则服从统筹安排。

6各部门若在办理使用手续后,需要变更或取消使用计划的,须在预约使用期前一天通知图文信息中心。

7. 学术报告厅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使用学术报告厅的部门自行安排会务,明确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如防火、人员引导,秩序维护等。

8.除正常活动需要的会标或横幅外,未经学校办公室﹙新闻办﹚同意,不得在报告厅内随意张贴或悬挂各种海报、横幅、标语、广告等,未经图文信息中心同意不得使用双面胶,胶带,图钉,订书针,钉子等对桌面、墙面和地面有污损或破坏的物品。

9使用单位要对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提示,必须爱护报告厅内公共设施,注意厅内外环境卫生。

10报告厅灯光、音响、投影机、操作台等设备由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11学术报告厅内禁止吸烟,禁止携带食物及饮料。

12. 活动结束后,使用申请人应协助报告厅管理人员将设备设施归位,与报告厅物业管理员进行交接,要认真检查,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13对不遵守报告厅使用管理办法的单位,图文信息中心有权提出批评并及时报告学校。

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 篇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2月15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 赵树丛

2015年3月31日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和审批, 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 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是指在林地上建造永久性、临时性的建筑物、构筑物, 以及其他改变林地用途的建设行为。包括:

(一) 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林地。

(二) 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

(三) 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

第三条 建设项目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 必须使用林地的, 应当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合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林地。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建设项目限制使用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 限制使用天然林和单位面积蓄积量高的林地, 限制经营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第四条 占用和临时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应当遵守林地分级管理的规定:

(一) 各类建设项目不得使用Ⅰ级保护林地。

(二) 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建设项目,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 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

(三) 国防、外交建设项目, 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

(四) 县 (市、区) 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 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

(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勘查项目、大中型矿山、符合相关旅游规划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其他工矿、仓储建设项目和符合规划的经营性项目, 可以使用Ⅲ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

(六) 符合城镇规划的建设项目和符合乡村规划的建设项目, 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

(七) 符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的建设项目, 可以使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范围内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

(八) 公路、铁路、通讯、电力、油气管线等线性工程和水利水电、航道工程等建设项目配套的采石 (沙) 场、取土场使用林地按照主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范围执行, 但不得使用Ⅱ级保护林地中的有林地。其中, 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 (以下简称重点国有林区) 内, 不得使用Ⅲ级以上保护林地中的有林地。

(九) 上述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可以使用Ⅳ级保护林地。

本条第一款第 (二) 、 (三) 、 (七) 项以外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不得使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

国家林业局根据特殊情况对具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五条 建设项目占用林地的审核权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建设项目占用林地, 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六条 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和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审批权限,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办理。其中, 重点国有林区内的建设项目,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 占用林地和临时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提出使用林地申请, 应当填写《使用林地申请表》, 同时提供下列材料:

(一) 用地单位的资质证明或者个人的身份证明。

(二) 建设项目有关批准文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核准批复、备案确认文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项目初步设计等批准文件;属于批次用地项目, 提供经有关人民政府同意的批次用地说明书并附规划图。

(三) 拟使用林地的有关材料。包括:林地权属证书、林地权属证书明细表或者林地证明;属于临时占用林地的, 提供用地单位与被使用林地的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签订的使用林地补偿协议或者其他补偿证明材料;涉及使用国有林场等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的国有林地, 提供其所属主管部门的意见材料及用地单位与其签订的使用林地补偿协议;属于符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的建设项目, 提供相关规划或者相关管理部门出具的符合规划的证明材料, 其中, 涉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林地, 提供其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的意见材料。

(四) 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作出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或者林地现状调查表。

第八条 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的森林经营单位提出使用林地申请, 应当填写《使用林地申请表》, 提供相关批准文件或者修筑工程设施必要性的说明, 并提供工程设施内容、使用林地面积等情况说明。

第九条 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林地的, 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林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跨县级行政区域的, 分别向林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使用林地申请, 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用地现场查验, 并填写《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拟使用的林地, 应当在林地所在地的村 (组) 或者林场范围内将拟使用林地用途、范围、面积等内容进行公示, 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但是,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需要公示的除外。

第十二条 按照规定需要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和审批的建设项目, 下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材料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审查意见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基本情况, 拟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情况, 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情况, 使用林地定额情况, 以及现场查验、公示情况等。

第十三条 有审核审批权的林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 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用地单位或者个人限期补正;逾期未补正的, 退还申请材料。

第十四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条件, 并且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有审核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准予使用林地的行政许可决定,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后, 向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核发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有关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作出不予使用林地的行政许可决定, 向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核发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告知不予许可的理由。

有审核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用地单位和个人提出的使用林地申请, 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林地的, 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一次申请。严禁化整为零、规避林地使用审核审批。

建设项目批准文件中已经明确分期或者分段建设的项目, 可以根据分期或者分段实施安排, 按照规定权限分次申请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采矿项目总体占地范围确定, 采取滚动方式开发的, 可以根据开发计划分阶段按照规定权限申请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建设项目配套的移民安置和专项设施迁建工程, 可以分别具体建设项目, 按照规定权限申请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需要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公路、铁路、油气管线、水利水电等建设项目中的桥梁、隧道、围堰、导流 (渠) 洞、进场道路和输电设施等控制性单体工程和配套工程, 根据有关开展前期工作的批文, 可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控制性单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先行使用林地审核手续。整体项目申请时, 应当附具单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先行使用林地的批文及其申请材料, 按照规定权限一次申请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第十六条 国家或者省级重点的公路、铁路跨多个市 (县) , 已经完成报批材料并且具备动工条件的, 可以地级市为单位, 由具有整体项目审核权限的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分段审核。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分别坝址、淹没区, 由具有整体项目审核权限的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分别审核。

第十七条 公路、铁路、输电线路、油气管线和水利水电、航道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的, 可以根据施工进展情况, 一次或者分批次由具有整体项目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临时占用林地。

第十八条 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林地的建设项目, 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可以先行使用林地。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补办使用林地审核手续。属于临时用地的, 灾后应当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依法补偿后交还原林地使用者, 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因设计变更等原因需要增加使用林地面积的, 依据规定权限办理用地审核审批手续;需要改变使用林地位置或者减少使用林地面积的, 向原审核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公路、铁路、水利水电、航道等建设项目临时占用的林地在批准期限届满后仍需继续使用的, 应当在届满之日前3个月, 由用地单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临时占用申请, 并且提供本办法第七条第 (三) 项规定的有关补偿材料。原审批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 作出延续行政许可决定。

第二十一条 国家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 应当对涉及单位和个人的森林、林木、林地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 用地单位应当在一年内恢复被使用林地的林业生产条件。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用地单位使用林地情况的监管, 督促用地单位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第二十三条 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实施行政许可。

第二十四条 经审核同意使用林地的建设项目, 依照有关规定批准用地后,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变更林地管理档案。

第二十五条 经审核同意使用林地的建设项目, 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的有效期为两年。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的, 用地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向原审核机关提出延期申请, 原审核同意机关应当在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也未申请延期的, 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失效。

第二十六条 《使用林地申请表》、《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式样, 由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Ⅰ、Ⅱ、Ⅲ、Ⅳ级保护林地, 是指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林地。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公益林林地, 是指依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确定的公益林林地。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包含本数, “以下”均不包含本数。

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 篇3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补贴资金落实和监督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并保证必要的组织管理经费。

第十七条 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各极农机主管部门应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检查,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八条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已购补贴机具进行核对、登记、编号,建立购机补贴档案,并负责在机具显著位置做出国家补贴机具和编号的统一标记。档案内容包括:购机者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方式、机具型号、购置数量、补贴金额、购机补贴合同及机具编号等。农业部和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分别建立购机补贴档案库,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对购机补贴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供货方搞好售后服务,为购机者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第二十条 享受补贴购买的农机具,二年内不得擅自转卖或转让。因特殊情况需转让的,须经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省级农机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当年11月底前将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财务决算报表及购机补贴电子档案资料报农业部和财政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

印章管理使用办法 篇4

印章管理使用办法

第一条 印章是指挥部对外业务联系、经营工作及内部管理的重要、有效的法律工具。

第二条 印章管理权限

行政公章由综合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业务专用章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保管;财务印鉴章由财务部会计师负责保管;

第三条 印章的使用

1、为了保证行政公章的重要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使用行政公章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

2、各类内部文件、通知、财务报表、工程结算报表、工作介绍信由综合部掌握办理。

3、各类合同、协议原则上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如无合同专用章,行政公章代替使用或使用法人印章时须经指挥长批准同意,并由印章使用人在印章登记簿上写明用途、印数、批准人意见、用印人、监印人签字。

4、各类证明(个人证明材料),要用行政印章或法人印章时须经指挥长批准同意,并由印章使用人在印章登记簿上写明用途、印数、批准人意见、用印人、监印人签字。

5、因工作需要,需到外单位使用印章时,印章使用部门必须报经指挥长批准同意并持指挥长的批准意见,到综合部登记取用印章,由印章保管人员随同监印,用毕立即送回。上述事项未经指挥长批准同意的,印章保管人有权拒绝使用部门使用行政印章。

6、因印章保管人玩忽职守,不按规定使用或未经指挥长批准同意私自使用印章的将追究保管人的责任,因而发生问题的将从重处理。

7、因印章保管人出差、休假等原因离开单位时应由指挥长指定其他专人负责保管,同时办理移交手续。

第四条 印章在使用过程中损坏或丢失必须到有关部门备案、挂失,凭有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明重新刻制备案。

空调使用管理办法 篇5

为既使永乐花园项目部监理人员有一个舒适的住宿环境,又节约用电、科学耗能、延长空调使用寿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科学使用:

夏季室内温度高于30摄氏度方可开启制冷系统;冬季室内温度低于8摄氏度方可开启制热系统(按照宿舍内悬挂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值为准)。

2、合理调控: 夏季室内温度通过空调运行后不得低于24摄氏度;冬季室内温度通过空调运行后不得高于18摄氏度(按照宿舍内悬挂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值为准),根据温差科学定时。

3、空调的开关及运行规定: 各宿舍应根据作息时间确定空调开关时间,空调运行时请关闭门窗,最后离开宿舍的人员负责关机;严禁无人空耗。总监及总代负责该项内容检查,发现第一次口头警告,凡出现第二次者每次给予经济处罚50元。

4、夏季遇到雷雨时应及时拔下空调插头,以免雷击导致空调损坏。

5、长时间不用空调应将插头拔下,做好防尘处理,同时将遥控器内电池取出。

6、总监代表定期组织做好空调室内机的保洁工作,防尘网要每月清洗一次;以降低能耗。

7、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空调损坏或不能正常运行的,肇事人要根据损失额照价赔偿。

8、为了本人和他人的健康,禁止在空调开启的宿舍内吸烟。总监及总代负责该项内容检查,一经发现给予吸烟者口头警告一次,凡出现第二次者每次给予经济处罚30元。

9、以上办法由全体监理人员共同遵守并相互监督。

10、本管理办法在各宿舍内公示执行。

车辆使用管理办法 篇6

1、目的:为合理安排车辆使用,节约成本,使车辆管理规范化,秩序化,特制定本办法。

2、权责:

2.1公司所有车辆由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调度,财务室对相关发生费用进行审核、控制。

2.2办公室对用车申请进行审核,按照“先主后次,先急后媛、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合理调配,计划派车“的原同统筹安排。

3、车辆管理

3.1 车辆使用首先需保障手术顾客的用车,在无手术顾客用车的情况下,办公司可考虑本公司员工的公事用车。

3.2 顾客用车申请程序:相关工作人员将顾客用车意图反馈至办公室并填写《顾客用车反馈单》,办公室根据顾客用车内容及车程当调配车辆。

3.3 公司员工车辆使用申请程序:经所属部门主管签字后,申请用车人于当日晨会结束后,将《用车申请审批单》交至办公室,由办公负责人根据用车内容及车辆调度情况进行审批并统筹安排出时间时,分别填写审批处理意见后,交由司机安单出车。

3.4未事先填写《用车申请单》的,原则上一律不作安排

3.5特殊情况下无法先履行用车手续而调车的,由用车人电话征得办公室负责人同意后,由办公室负责人电话通知驾驶员执行,但用车部门须在用车完毕后补签《用车申请单》

4、违章情况处理

4.1发生违章或交通事故时,要及时向办公 宣布经理报告,不得隐瞒或自行处理。

4.2司机因违章而造成的交通处罚,由个人承担经济损失,严重违章,导致无法上岗工作的,公司根据情节酌情给予工作减发或停发,被吊销执照者,公司有权予以辞退,且不承担经济损失赔偿。

4.3发生交通事故,依据交警部门认定的相应责任和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交由办公室负责出处理意见后,报总经理审批。

4.4未公司授权而私自驾驶车辆或擅自自将车辆交给专职司机以外人员外出的,公司根据情节予以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5、出车管理

5.1公司公司用两有两个用途,1、主要用于接送顾客以便顾客的方便使用,2、公司办理重要或紧急事情为先,其他人员一律自行打车或坐公司车去办理各项事宜,回来费用由财务报销

5.2公私私车(谢师傅车)主要用于接送北京、西安轮转时回来的领导或医生,2负责董事长及总经理办理的各项工作事宜,其他事项不允许私自用车办事

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 篇7

2006 年2 月, 原信息产业部等7 部门联合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原信息产业部等7 部门令第39 号, 以下简称39 号令)。 39号令施行以来,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器电子产业的发展,39 号令的相关制度逐渐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亟需进行修订。一方面,适用范围亟需适当拓宽。其他国家有关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立法,一般涵盖电子信息产品和包括家用电器等在内的其他产品。 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制造大国,39 号令仅规范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控制,没有覆盖冰箱、洗衣机等大量的电器电子产品, 不利于全面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 也导致部分企业使用两套标准组织生产,对出口国外的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对国内销售的产品却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我国电器电子产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需要拓宽《办法》的适用范围。 另一方面,管理方式亟需完善。 39号令对纳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都实施强制性认证。 但不同产品污染控制管理的要求不同, 且电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短,有些产品的淘汰周期甚至只有两三个月,全面实行强制性认证将延迟产品上市时间,不利于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 因此,需要调整39 号令的有关管理方式,建立合格评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办法》修订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0 年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39 号令的修订工作。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研究机构深入研究了《办法》的适用范围、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合格评定等主要制度。 二是书面征求了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赴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电器电子行业有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座谈。 三是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的意见,与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质检总局等部门进行了协调。 四是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通报。 五是通过“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和部门户网站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结合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 六是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办法》。

《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扩大规章的适用范围并相应修改规章名称。 《办法》将调整对象由电子信息产品扩大为电器电子产品,并将规章名称修改为《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同时,《办法》对“电器电子产品”的含义作出了规定。

(二)扩大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范围。 《办法》借鉴欧盟Ro HS指令和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增加了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将“铅”、“汞”、“镉”分别修改为“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将“六价铬”修改为“六价铬化合物”。

(三)增加有关科技、财政政策支持的规定。 《办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广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等技术、装备。

(四)完善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管理方式。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采取目录管理的方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等7 部门编制“达标管理目录”,不再编制“重点管理目录”。 同时,建立合格评定制度,对纳入“达标管理目录”的电器电子产品按照合格评定制度进行管理。 合格评定制度由认监委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建议并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实际情况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对合格评定结果建立相关采信机制。

下一步,围绕《办法》的实施还有哪些工作?

报告厅管理使用办法 篇8

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71号)和

附件: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等制度规定,为规范中央财政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财政部、水利部制定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水利部

2016年4月5日

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等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江河湖库整治、水系连通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负责组织专项资金支持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和项目审核,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指导地方做好项目管理和加快预算执行等相关工作。财政部负责复核资金分配方案并下达资金,指导地方加强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

地方水利部门负责具体编制专项资金支持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项目审核,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组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等相关工作,督促专项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加快预算执行,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地方财政部门参与专项资金支持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及项目审核,会同同级水利部门分解下达资金,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具体项目,组织做好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中小河流治理及重点县综合整治。主要用于中小河流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穿堤建筑物建设、拓宽整治及生态修复等。

(二)小型水库建设。主要用于列入相关规划的新建小型水库工程建设。

(三)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主要用于江河湖库调水引流、清淤疏浚、涵闸修建及改造、生态护坡护岸、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优先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域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

(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主要用于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水量水质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等。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市景观、人员补贴、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以及楼堂馆所建设等支出。

第五条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对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任务以及部分通过项目法分配的支出采取定额补助,具体如下:

(一)用于中小河流治理及重点县综合整治、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支出部分,采取因素法分配。其中,建设任务的权重占50%,以水利部、财政部确定的规划建设任务为依据;绩效因素的权重占50%,以财政部、水利部绩效评价结果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为依据。

(二)用于小型水库建设的支出部分,按照全国抗旱规划及有关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定额安排补助资金。

(三)用于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的支出部分,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目标管理、注重绩效的原则,采用项目法分配。

第六条采用项目法分配的资金,由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发布申报通知,明确项目申报主体、申报范围和申报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省)水利、财政部门联合向水利部、财政部报送项目申请文件,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专员办审核驻地省级水利、财政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报送财政部。水利部综合考虑专员办意见,通过专家评审、集体决策、向社会公示等程序,择优确定项目,并参照相关项目补助标准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财政部。

第七条财政部会同水利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

第八条专项资金预算由财政部商水利部按法定程序下达。财政部应当在上年10月31日前将专项资金预计数提前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并于当年在全国人大批准中央预算后90日内下达完毕。

安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水利部直属单位的专项资金,分别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部预算,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结转结余的资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的项目,地方采用先建后补方式开展项目建设的,可按照财预[2015]230号文件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进行资金归垫。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属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财政部、水利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

专员办按照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开展专项资金有关预算监管工作,重点核查专项资金的分解和落实、按项目法分配资金的申报资料等,并按照相關要求及时报送审核意见和建议。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及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负责解释。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16年4月8日起施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156号)、《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671号)中有关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的内容同时废止。

上一篇:初期营销方案下一篇: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