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大学生村官的定位(精选9篇)

论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篇1

大学生“村官”的辅助者角色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刚刚脱离校园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和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很难带领大家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新路子。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需要有人指导和带领,只有在辅助者的工作中历经磨练,积累经验,熟悉情况,才能成长为一个不但敢想,而且能干的开拓者。

刚才听到对方辩友非常自信地说,想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创造出一片新天地。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实吧。团中央对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调查摸底的数据显示,农村最需要的是农、林、工、商人才,需要有关经济、科技的人才,而我们去的人呢?63.7%的人是社科类的。请问这些人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特长?去教农民写诗?教农民思考人生吗?正方:根据江苏省某市审计学院做的一份调查报告,在江苏省20~40岁的人中,有60%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助手;41~60岁的人中,60%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从事书面材料工作。加上我们刚才的那个例子——只有5900多人才能拉到资金,也就是说,并不是您想开拓就能开拓啊!

根据40多位大学生走访重庆、北京等4个直辖市以及四川、浙江等6个省的1260个村庄所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所拿到的一个数据,我们看到,67.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权利,70%的“村官”赞成给大学生“村官”一定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权利只是很小的权利,只是在基本事务当中的权利。请问在这种没有绝对的决策权的时候,你如何孤胆英雄般地单打独斗,做到开拓者的工作呢?让村民多了解一些农业知识、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购买到优质的种子和化肥……,这些看似细节的辅助性工作,注定是要日日做、月月做、年年坚持做下去的。如果你能多宣传一些党中央三农政策,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让邻里少一些纠纷,给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多一些照看,谁能说这样的辅助性工作是不必要、不重要?恰恰,这也是现在多数大学生“村官”在脚踏实地做着的事。综上所诉,我方认为,大学生“村官”的主要角色是辅助者,而非开拓者。

论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篇2

社会角色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 在心理学的社会应用中, 不断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作为一个理论, 它并没有一个或几个突出的代表人物, 只是在众多研究者的基础上, 因其共同的独特的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和对社会行为改变的诠释, 而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的核心思想, 就是通过对角色行为改变及其原因的研究, 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大学生村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虽然大学生村官是一种新生的社会身份, 但是也理应有与之相应的社会角色。有些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应是“信息全才”“技术能手”或者“致富先锋”, 不该致力于日常琐事;有些村干部为了提升自身形象, 将大学生村官的所作所为都归于自己, 宣称大学生村官是不做事的“闲人”;有些地方为了树立典型而大肆吹嘘大学生村官在带领村民快速增产增收或村级治理方面取得的丰功伟绩。其实, 这些片面的观念都不利于广大大学生村官踏踏实实地服务“三农”。事实上, 要合理、准确地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角色进行定位, 必须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大学生村官社会角色定位存在问题

(一) 角色适应问题

很多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选择了当村官, 这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 把当村官看作是一个跳板, 这些人所看重的是当村官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以及服务期满后的各种出路, 所以他们到农村后普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 抱怨农村生活太枯燥, 农村环境太差, 农村的事情太琐碎, 等等。

(二) 角色偏差问题

角色偏差指个人在执行某种角色时, 偏离了社会、他人在价值、法律、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普遍认可的行为。每个人在角色定位、角色认知、角色领悟的过程中, 由于每个人的认知、理解、领悟能力有所不同, 每个人对自己角色的定位、认知和领悟就会有所不同, 会导致一部分人的角色实践行为出现偏差。部分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问题, 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 做事找不到头绪, 缺乏自信, 不能很好地处理农村的问题等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定位、认知、领悟角色造成的。

(三) 角色紧张问题

人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 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提出了角色要求, 使其难以胜任, 从而引起的在时间和精神上的紧张, 称之为角色紧张。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支部书记助理或村长助理, 更多的是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技术和知识, 帮助农民寻找致富之路, 帮助他们处理各种矛盾、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村官”需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 有时候可能会力不从心。

三、大学生村官社会角色定位的建议

(一) 强化政府和村民联系的联络者

中国的广大农村历来是党政管理比较薄弱的地区。“长期以来, 由于政府与农民个人之间缺乏一种良性的缓冲机制, 往往导致两者直接发生冲突。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和农民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媒介” (程建平, 2009) 。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部门长期远离农村基层, 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政策作用对象——村民的现实需求, 制定的政策就极有可能与村民的现实需求相违背, 进而使得广大村民对“空想政策”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因此, 大学生村官需要在政府和村民之间充当“联络者”的角色, 为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方面, 大学生村官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 密切联系村民群众, 切实了解农村现状, 加大相关政策在村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 深化其对政策的理解, 加快政策的贯彻落实, 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 大学生村官要积极与农办、民政、社保等相关部门沟通, 将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实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 使其及时地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农村的现状, 促进政策的不断完善, 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二) 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维权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农村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 村民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既影响了村民群众的团结友爱, 又扰乱了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破坏农村的和谐稳定。相比而言, 大学生村官比村民更为知法、懂法, 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村民维护其合法权益。为此, 大学生村官应当时刻心系群众, 情牵基层, 全面学习与“三农”问题相关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 深入了解农村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虚心学习农村特有的矛盾纠纷处理经验, 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或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良因素, 如官员贪污村民群众的征收款、私自剥夺村民群众的选举权等。对农村的各种弱势群体定期进行走访调查, 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 通过组织成立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计划、妇女之家、残疾人基金等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组织为其生活提供支持。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周倍良正是村民维权者的典型代表, 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任职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的土地纠纷问题, 在母校清华大学的帮助下, 在村里设立了法律援助站, 长期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 还开办了村民法律学习班, 担任法律宣传员, 成为活跃在京西大地的普法村官。总之, 发现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 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上级, 使公安、法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矛盾纠纷早化解、存在问题早整改, 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育者

其实, 广大村民群众并不是不愿意科技致富, 只是不懂科技, 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利用科技致富。而从优秀大学生中选聘出来的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型人才, 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等优势, 正好能满足村民的发展所需。他们进入农村后, 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村民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积极制定发展战略, 调整发展结构, 优化发展模式, 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科教兴农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 大学生村官可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农业安全知识大讲堂”等工程, 传授给村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做到民有所需, 我有所讲, 为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通过广播站、宣传栏、农家书屋、专题讲座等途径大力宣传和输入现代农业观, 提高村民的素质, 提升村民的意识;针对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政策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 鼓励村民积极表达自身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 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部分村民思想狭隘, 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应从中进行有效沟通, 使他们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 为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凝聚力。

(四) 探究村情民意的调研者

毛泽东曾说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应积极开展“三农”调查活动, 详细掌握任职地的人才结构、地理资源、经济发展条件等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后, 受村民外出“打工潮”的影响, 农村地区普遍呈现“空心化”或者“空巢化”, 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大量增加, 同时失地村民的权益保护问题突出、群体性事件增多、封建迷信之风盛行, 农村生活现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和价值渴望。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主动进农家、访村民, 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搜集民智,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 在准确把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发现农村现存的社会问题, 仔细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 并积极探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金点子”, 切实扮演好“调研者”的角色, 创造一种与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现实需求相适应, 经济成本较低但福利价值较高的生活方式, 推动任职地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 促进国家政策推广的宣传者

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领头羊, 就要承担起这部分责任, 以服务“三农”为工作重点, 综合采取公开宣讲、发放宣传资料、新建宣传栏、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全面、及时、有效地把教育、民政、社会医疗、计划生育等各项惠民政策传达给村民。宣传过程中要忠于政策的根本宗旨, 切忌为了一己私利或为了减少政策执行的阻力而进行片面宣传或错误宣传。同时, 要帮助村民正确理解相关政策, 并协助其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来改善自身生活现状, 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

(六) 促进党员队伍建设的组织者

近年来, 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工潮”的影响,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党的组织建设、党员结构的优化、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党员素质的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皆存在严重问题。大学生村官作为党和政府为农村建设注入的新鲜血液, 在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 应深入研究任职地的党建现状, 切实指导村级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积极动员文化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年轻群众加入中国共产党, 坚持“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原则, 优化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结构;通过茶话会、参观革命者故居等多种学习方式加强党员培训, 提升党员的办事能力;深入农村基层, 多层次、全方位地选择典型, 用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教育激励广大党员, 使其在学习典型、赶超先进的热潮中得到教育。

摘要: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 近几年来成为专家和学者普遍热议和调查研究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精英, 下到偏远农村工作, 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 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作为特殊历史时期, 国家政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大学生“村官”, 一方面他们是“大学生”, 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 是“天之骄子”, 拥有着较高科技和知识的佼佼者;另一面他们同时又是“村官”, 政策话语赋予了他们另一个身份。“村官”是很多人用来称呼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长的用语。大学生“村官”这个集合着知识和权利的角色名词诞生了, 同时, 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开始活跃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何让自己演绎好“村官”这个角色?如何让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明确角色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如何明确这一新角色的定位?本篇论文在社会学视角下, 试图研究大学生“村官”在国家话语的召唤下, 其在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领悟等角色社会化的过程。随着外部话语环境改变和他者期待的明确, 大学生“村官”不断明确“村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以及明确“村官”的行为方式和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希望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参考, 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 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关键词:社会角色,大学生,村官,定位,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德峰.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3 (1) .

论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篇3

大学生角色多元性角色冲突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由单一角色向多元角色转变

角色通常是指由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多元性的角色。比如,一个成年人,在组织领导面前是下属,在下属面前是领导,回答家里可能是父亲或母亲,在自己父母面前则是儿子。大学生同样具有多元性的角色定位。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的角色就是学习者和学校管理的对象,而其它角色受到了忽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又是潜在的劳动者。按照教育管理学的观点,大学生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和投入者,对教育产品和学校服务具有某种契约和制衡的权利。笔者的观点,就是研究这种多元性的角色定位,进而服务于这种多元性的角色定位,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的需求。

二、国家人的角色和社会人的角色

在1997年前,大学还存在着计划分配工作的制度。大学生甚至具有了“国家干部身份”的标签。虽然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毕业分配变成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大学生的角色身份越来越以“社会人”的面貌出现。

中国高校以社会主义大学为特征,在大学生管理方式上,采取了党委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普及、辅导员实施的高度政治化的体制模式。大学生的“国家人”与“社会人”的双重角色发生了冲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大学生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他们做好一个“社会人”的必然要求。但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要求与社会主义制度对大学生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国家人和社会人的角色冲突,会反映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三、教育投入者的角色和教育消费者的角色

一般意义的教育投资者是学校的举办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公办院校,举办方往往是各级政府。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往往具有教育投资者的身份。社会办学者,也是投资者。本文认为,大学生虽然不是学校的投资者,确实自身学业的资源投入者。在基础教育领域,学校方面一般把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不看作消费者,而看作是国家义务的承担者。一方面,是国家有教育投入的义务;另一方面,是适龄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义务。学生一旦具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就失去了很多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应有权利。高等教育的入门考试——高考的招生仍然具有政府计划性质,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国家计划意义的教育。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同样失去了教育消费者的角色,而更具有受教育者,被管理对象的角色。笔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目前体制下,大学生的教育投入者角色和消费者角色,受到了抑制和忽略。

四、管理对象的角色与自由人的角色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大学生管理应分为大学生自治管理和学校系统的外在管理。笔者把大学生自治管理称之为自律管理,其角色是自由人角色。笔者把学校系统的辅导员班级管理称为之他律管理,大学生的角色更多是作为“管理对象”的角色。任何大学组织,都是自律管理和他律管理的结合。西方大学里普遍不设立班级等组织形态,突出了学生的自律管理。学生自治是大学生组织和生活能力的基本体现。中国大学普遍按照学生人数配置了辅导员,实行较为严格的外在权威式他律管理。中国大学生,更多养成了被动顺从的角色心理。这种强管制型,有管理对象角色的特征。

五、职业者的角色与受训者的角色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知识的生产领域中,大学生作为潜在的生产者具有的是职业者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指导,才能达到预定的学业状态。大学生必须是受到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才能够成为具有一种知识和技能的职业者。班级制度、科目课程、规律性的定时定点的课堂、规范化的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标准化的知识结构和考核方式标准等,这些都要求非常精确地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模式模仿了现代工厂制度。而大学生则相当于脑力生产者,只是产品不是外化为精神产品,而是内化为知识储备。这种知识技能的内化,相当于受训者角色。

六、大学生多元角色的冲突与化解

大学生的多元角色定位包含了国家人、社会人、教育投入者、教育消费者、管理对象、自由人、脑力生产者(职业者)、受训者等多元角色。大学生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者,逐渐演化为多元角色定位,大学生的多元角色集合了投资、消费、生产、管理等四大行为模式。从目前的状况看,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多元性认识比较模糊。

大学生多元角色的融合,就是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者,更是未来的职业劳动者、生产者。大学生毕竟承受着作为教育投资者的负担,同时作为教育消费者,也需要更好地获得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效益和质量。

七、结论

高校以服务型管理践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西方的学生管理以服务型为主,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则往往以管理型为主。服务型是一种高级状态,个性化的服务需要提高成本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在较低成本状态下,学生管理必然是简约化的管理型、甚至是统治型为主。服务型管理模式不仅满足了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大学生角色,而且服务型符合教育规律。教育作为一种高端的第三产业,需要以自己优秀的知识技能传授的服务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本依据。

目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中,行政化色彩逐步有所改变。单纯的管理型模式不能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乃至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最终检验标准。只有大学生理性地认知到自身角色的复杂性,在校学习期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恩恩.大学生角色定位教育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

[2]杨楠.大学生角色失调及调整策略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3]邱幼云.大学生的角色认同状况研究——以钱江学院为例[J].社会工作,2009,(03).

浅论大学生职业方向的定位 篇4

一、职业规划分析

据统计2013年我国毕业大学生高达699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其中,作为求职方的学生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共同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意向不明确!在经历了三、四年大学生涯,许多人依旧不知道毕业后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于是也由此萌发了许多疑问。

据美国有关机构调查,大多数青年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想做什么,首先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 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如:找工作,大学的学历证书有用吗?找工作,专业不对口的岗位要去吗?找工作,是不是要找一个和自身兴趣相关的呢?„„针对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一起探讨:“大学生该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于自己喜爱什么,能干什么,大多数学生应该还是有所了解的,毕竟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但是对于一些不清楚的学生我建议先弄明白自身兴趣、爱好。至于有什么机会,我想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些机会。不过要强调的是不要守株待兔,而要主动出击,捕捉机会。要发动一切社会资源,多结交朋友,多参与社会活动来创造机会。判断哪些机会更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兴趣的工作才能越干越好,干出成绩和名堂。

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论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篇5

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民主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与村委会的工作不匹配

就目前的农村建设工作而言, 很多实际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尤其是人际关系方面, 和农村的人民没有相同的认知感, 也不习惯哪里的生活, 所以很多工作开展的不够顺利, 不能做到和村干部的融合。

(二) 大学生村官在村委会中没有足够分量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开展农村脱贫致富的一项基本政策, 也是国家在农村建设中的最大投入, 这项工作从最根本上说应该得到各级机关的支持鼓励,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工作做到位。不过在最基层的农村工作中, 很多的村干部对比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 有些村干部在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解上还使用了“发配”的字眼, 这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 大学生村官很多专业不对口, 所以很多的学生村官所学专业技不能在农村工作上完全施展

大学生村官在选聘的过程中, 对大学生的专业没有做过得要求, 所以这就相应出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比如一些学习理工类的学生, 例如电气自动化, 冶金开采这些专业的学生, 大学四年的所学知识内容在农村的工作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大学几年的辛苦所学没有用到真正的地方, 人力资源也没有得到完全的优化配置, 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 村官的选择更多的需要的是那些园林和经济类的学生。

(四)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经验不足, 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很多地方不得当

大学生刚从校园走出来步入社会, 很多方面都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所以仔面对实际的工作很农村生活的具体问题时, 不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好。

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民主建设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 大学生村官的配置增加了农村干部的知识性

大学生村官都是一些具有高文化知识的群体, 在高校经过及你那的系统教育学习, 不但知识文化水平层地得到了提高, 几年的大学生活也使他们在视野收到了开阔, 可以说他们的加入为农村的新民主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农村的民主建设中, 一些全新理念下的民主建设思想被带到了农村具体工作中, 增强了农民的民主工作积极性, 增加了农民生活的凝聚力, 激发出了农村队伍的建设战斗力, 让我们的农村现代建设更加牢固。

(二) 大学生村官打破了原有的农村保守思想, 对农村的民主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千头万绪, 这项工作是一个十分繁琐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工作, 民主科学的治理是农村各项基本工作建设的基础, 再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 农村干部就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带头人, 农村的新干部就应该用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去引导农村干部去客观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打破原有的陈旧落后观念, 原有的农村中各种经验不足, 陈旧落后观念都会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加入得到很好地弥补。

(三) 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各种宣传活动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建设工作都可以做到村务公开, 遇见大事都是进行民主决策之后进行, 维护了我国的代表制度。以为学习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几年后感慨颇深的谈过, 大学生村官确实有效的推进了我国农村的现代建设进程, 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和谐, 当农村的建设问题出现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时, 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秉公处理, 群众也相信政府的能力, 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村官的特长。

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民主建设推进中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 大学生村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习是每一个大学生永远不能放弃的主题, 及时在农村的基层建设中, 也要坚持不断的做好各项学习工作, 不单单是政治理论方面, 在农村使用技能, 为村民服务方面, 大学生更应爱虚心向村干部去学习, 从工作实践中掌握各种工作方法, 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本领。

(二) 大学生村官要学会角色转换, 密切与村民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 也是我党在坚持不懈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理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工作当中, 应该把自己就当做农村中的一员, 而不是所谓的“官”, 要敢于吃苦, 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不管是从心里还是实际工作中, 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换位思考, 耐心听取村民的意见, 了解他们的需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决他们的真正矛盾, 为村民办实事, 办好事。

(三)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基础建设中要发挥自己的专长, 推进农村的基础建设

每一名大学生村官都是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才走进社会参加工作, 所以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力量, 他们到农村的工作中都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科学文化知识向群众普及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内容, 弘扬新的农村建设理念, 引领农民从市场的角度出发, 发展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产业, 发展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努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面对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无论发展生产、整治村容, 还是净化乡风、民主管理, 都需要全体村民的支持和参与。在此过程中, 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村利益与局部利益、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之间难免存在一些冲突。要克服基本矛盾, 需要村官以及村“两委”成员切实提高化解农村内部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 要以情感人, 提高情感影响力。全面营造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氛围, 构建社会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激励机制, 不断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范围, 使村民能够切实享受到新农村民主建设的伟大成果。

摘要:"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举措。"大学生村官"适应了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为解决农村的人才短缺开辟了新渠道。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 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内外部阻碍因素, 从大学生自身、村委与村民、政府和管理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促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作用,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维贵.论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10 (01) .

论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篇6

关键词学生 主体 英语教学 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转变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用新的理念组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原则,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教授—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必须从生命层次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以学生主动学习、开发潜力和多方面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目标,重新构建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观念体系。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刨设情景,示范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功地扮演了多个角色。首先是一个示范者,为学生展示语言结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情景。同时又是—个启发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想象。其次还是一个情景的设计者和学习的指导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此外更是一名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促进者,通过玩具小电话、身体语言设计情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两人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模仿、体验、实践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并在活动中适时地鼓励和表扬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使学生学有所获。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角色定位

(一)信心的扬帆者。

乌申斯基指出:“如果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而信心是支撑起生命力量的风帆,因此让各种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启动器,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有学习困难时,总是给予鼓励和支持,哪怕是一丁点的思想星光,也是给予大力地褒扬和赞许。

(二)“教”的参与者。

新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每位学生课堂上有一半的时间独立学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直线单向状态,形成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这种关系的本质就是师生间人格上的平等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的交往。

(三)知识的构建者。

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姆主张要学会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拐杖”。归纳出相同的学习方法:1.学会单词;2.会读句子;3.搞清对话的对象感。第一阶段教学进度较慢。第二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通过迁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学这一个句型。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个句型,也初步了解了句型操练的要求,为以后的对话教学做好了铺垫。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对话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结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课堂的质疑者。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但在课堂教学中,质疑能力则因学生学的是代表标准的教科书而被常常忽视,其消极后果是学生的创造、好奇和探究的内在动力减退。

“新课程标准”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提问的权力不能再垄断在教师的手里。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所在: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2.通过自主讨论来解决问题;3.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1.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2.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互相提问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长远效应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内在需要增强,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思维的创新者。

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教育要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的思路往往别出心裁。在英语活动课上,笔者提出了一个活动主题“介绍自己(Introduce myself)”,这时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并且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学习到新的语言,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灵活的教堂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的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定在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上,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珍爱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生命,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现代英语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及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增强其主体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其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参考文献:

[1]季小民.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助手”角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2]王道发.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J].成人高教学刊,2003,02.

女大学生村官的“新政” 篇7

2009年1月14日,19岁的大二女生白一彤当选陕西清涧县高杰村村委会主任。从来没干过农活的她。带领全村400多农民修整村里的环山公路,手掌磨出了平生第一个水泡。2月6日,正月十二,履职村委会主任23天,白一彤因过度劳累,患上重感冒。但她还是强撑身体,带领一帮村民筹办村里正月十五的转灯会。

白一彤坚持清查村里的旧账,遇到阻力,她坦承,不了解农村的复杂现实。白一彤说她甚至曾有不干了的念头,但自己已是上了弩的箭,射出去就没有回头路。

父亲让女儿参加竞选

白一彤1989年出生在陕西清涧县高杰村镇高杰村,半岁时随父母迁居清涧县城,此后在清涧县城读完小学。在榆林读完初中,又到西安完成高中学业,2007年考入安康学院中文系专科班。在她决定回村竞选村主任前,她甚至不明白“村主任”是干啥的。

2008年11月20日,白一彤的父亲白延林从选委会主任白福周处得知高杰村换届选举失败的消息,便动了让女儿竞选村委会主任的念头。没想到当天上午给正在安康上学的女儿打了电话之后,女儿经过考虑表示同意。

白一彤接受采访时说,她之所以这么快做出决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已过世10年的爷爷。“我爷爷是高杰村有能耐有威望的人,曾做过清涧县农业局副局长。虽然去了县城,但他一直记挂着村子的发展。爷爷去世很久了,对我的影响还在。如果我能回村子为乡亲们出一份力。也算是替爷爷还了一个心愿。”

决心已定,白一彤没有犹豫。当天下午,她打电话给白福周,表示打算回村竞选村主任。白福周把这个消息通知了选委会其他成员,大家都有些意外,但又不能贸然拒绝。商量后,决定先派人去见见白一彤。

2008年11月底,白一彤因病回西安休养,白福周和村民白耀生来到西安。

对自己在这次“考察”中的表现,白一彤比较满意。“我应答自如,他们问不住我。他们问我怎么发展村子的经济,我回答因地制宜。具体措施包括利用本村生产红枣的优势发展红枣深加工,而且要多元化发展,比如说发展畜牧业、养奶牛、办奶站、发展皮毛产业、开办牛奶加工厂、牛肉加工厂等等。”

同样比较满意的白福周和白耀生提出讓她尽快回村一趟,和乡亲们认识一下。白福周和白耀生告诉乡亲:

“那个女孩虽然年纪小,但思路清晰,很有热情。”

2008年12月上旬,白一彤回村呆了四五天,积极和村民们沟通。当月11日,高杰村选举委员会向镇政府打报告,要求继续选举。镇上对于这位19岁的女大学生回村竞选村主任的举动非常谨慎,因为该村前几次的选举失败,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白一彤背后的家族势力

选了4次没有成功的换届选举,为什么白一彤一回来,就轻松当选了?村民白应琦直言不讳:“白一彤要是不回来,我们的村主任还是选不出来,再选+次也一样。因为村里的能人们都当过官了,就剩下我们这群没能耐的。但能人们当村主任时所作所为寒了我们这些人的心。为什么白一彤不用怎么宣传我们就愿意选她呢?大家觉得她有几个优势:年轻,是大学生,没有自私的概念,她的家庭状况、历史背景都比较好,群众对她信任,相信她能把自己的承诺落到实处。”这个观点,在选民中有很大的代表性。

白一彤认为,她的当选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大学生身份,也不是因为自己有文化,还多亏了家族长辈们在村子里挣下的好名声,尤其是家族的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白一彤的家族在清涧县颇有影响力。其父白延林目前的身份还是高杰村镇的干部,但自从1989年开始就不在镇上上班了,现供职于西安某杂志社。白一彤的二伯白延平是陕西新恒安集团董事长。该集团有400多名员工,注册资本2050万元。总资产达到六七千万元,拥有陕西规模最大的红枣深加工基地。

首先提议白一彤竞选村主任的,就是白一彤的父亲自延林。按照他的解释,是觉得自己应该为村子的建设出点力。白延林还向女儿提供了60条建议,最终她选择了其中10条。白一彤竞选时承诺当选后给每户村民发放1000斤煤,白延林坦承,这是他特意加上去的,并且已经兑现。当时就有人提醒他这样会不会引发贿选争议。他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加上这一条。理由是:村里的冬季取暖问题是个大问题,很多人烧不上煤。这样做是解决群众的迫切需要。至于煤的来源,则是白延林到榆林18家煤矿争取来的捐助。但因为这些煤矿正在停产期间,没有煤,所以他临时从二哥白延平的工厂里拉了5车来煤兑现承诺,将来等18家煤矿的捐助到位了,还要还给二哥。

白延平对侄女的当选影响也很大,其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高杰村是主要来源。

军事化管理“新政”

当选后,白一彤千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正月初六带领全村上山修公路。“我们那村四周是山,枣树都在山上,把路修好才能开展生产。”大家都听从了白一彤的号召,男女老少,全村几乎能干得动的,400多人都去了。白一彤自己也扛着锄头带大家一起挖土。有几位村民说:“你铲一下土,开个工就行了。”白一彤说:“我是村主任,不能偷懒,要带头。”

,而一个什么经验都没有的十九岁女大学生,又将怎样在村子里树立威信呢?白一彤觉得作为村主任,并不在自己个人有多大能耐,因为一个人绝对干不好全村的事情,关键是要能团结全村人,带领大家一起干。

但是,村民的惯性有时很难改变。搞个活动,高音喇叭喊了无数遍,人也很难到齐。某天,白一彤召集村里的议事会商量办法,突然想起大学军训,训练了学生的纪律性,于是她和大家商量,准备在村里实施军事化管理。

军事化管理的具体办法,照白一彤设想,把全村按地域分片,分成3个营,9个连,每个连再分几个班。层层负责。由她指挥营长,营长指挥连长,这样有什么事情很快就吩咐下去了。

外界质疑,在社会越来越向自由民主发展的时候,白一彤“异想天开”的军事化管理是否适宜。白一彤说,“我觉得自由民主是相对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村农民懒散惯了,必须要加强组织性。营长、连长、班长。都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目标,相信大家都会自觉遵守。”

由于白一彤还是在校学生,村主任工作与学业多有冲突。白一彤说“不影响工作的话我会回学校学习,如果影响到工作,我会请假在村里边工作边自学,然后回校参加考试。如果学校因为我缺课太多不允许这样做的话,我就申请休学,保留学籍,认真履行村主任的职责。”她的想,法,也得到了父母的同意。

白一彤自言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们的相处也不太融洽,在她的认识里,只有性格特征和她比较接近的人才容易相处,甚至有地域上的选择。这次竞选,白一彤在学校里并没有得到批准。班主任很支持她,但系上领导就是不准她的假。白一彤也动了火,你不准假,我照样回村,就这样回来了。

白一彤当村主任的年薪据说是1600元。对这份工资,白一彤似乎不在意,“只要有吃的就行了,反正吃喝还是父母供给。我们的家族企业还行,我爸也不困难,能养得起我。”

来自各方的争议

事实上,与白一彤在选举中的高票当选以及村子里的高度赞扬不同,上级部门对这件事态度并不是很一致。

清涧县民政局局长白玉渊说,他们注意到了这件事,这位村主任的身份确实特殊了点,但这是民选结果,民政局尊重村民的意愿。虽然这些天大家对这件事有些议论,但高杰村镇民政干部白明亮认为这应该是个好事。高杰村村情复杂。选几次都选不成,大学生参选,到场选民只有11人没有给她投票,至少说明绝大多数村民非常信任她。

高杰村镇党委书记惠生礼则对这件事持有保留看法。他说,白一彤是“双重户口”,她在村子里有个户口,名叫白婀娜,后来又在外地买了个户口,叫白一彤。他质疑:白一彤當选。是老子的能耐,还是女儿的能耐?据他讲,省上有关部门曾派人来调查过这次选举。

对于白一彤“双重户口”的问题。白延林解释说,女儿真正的户口一直在高杰村,后来为了能在县城上学,才从横山县买了个户口,先后迁到清涧和榆林。这个状况是由于当时一些政策、规定导致的。

在网络上,很多人把她和最近当选泰州市团委副书记的25岁女生孙靓靓对比。对她的当选。网络上的质疑声远远少于孙靓靓:不少人甚至认为她的当选代表着农村观念的变革。更多人担心的只是,一个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十九岁女大学生是不是了解中国农村的现实,是否能干好一村之长。白一彤坦然承认,她不了解“三农”问题,但现在正在学习相关法规和农村政策,“如果两年后,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会回答得很好。”白一彤很崇拜武则天,但她否认竞选村主任是自己人生规划的第一步,她把竞选村主任看成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我还很年轻,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也没有一定要从政、做女强人这些规划。”

试论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 篇8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业即创立基业,而经济学上创业又指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价值,比如人力或资本等,再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和产品,进而自身获得利润与发展的过程。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提出的解释,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开创性人才,也就是具有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首创、冒险精神等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创业教育的对象相当广泛,涉及了各个教育层次。就高等教育范畴而言,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相对新兴,其既渗透于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又表现出各自为政的关系。故它以大学生全面接受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强化他们的开创型个性及综合素质,并开发提高其现代创业能力及意识为目的。

二、大学生创业选型及定位

(一)大学生创业选型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包括3种形式,即: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产品创新型创业。其中自雇型就是指自己雇佣自己,该类企业一般与大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具有微型灵活、高度自主性、低成本、政府支持等特征优势,比较适合匮乏资金及经验的大学生类弱势群体。而专业性则是创办与所学专业相符的企业,包括如物流供应型企业、生产配套型企业、产品销售型企业、专业服务型企业等。这类企业的共同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需要专业水准较高的人才。产品创新型则指拥有某项技术或产品专利、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开发、生产及销售的方式来创办企业,包括新一大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新一代营销模式的开发。

(二)大学生创业定位

将市场竞争强度、创业难度和创业投入这三项不具备争议性的可行性评价指标视作维度,大学生各种创业选型则由矩形面积代表,以此来构建大学生创业选型描述模型。但相对来说,无论大学生创业选型如何,其结果必定会存在交叉覆盖的内容,比如自雇型创业与专业型创业相交叉,形成自雇专业型创业的复合型式。而这种形式兼具了自雇型和专业型的两重优势,不但能解决大学生因资金和经验匮乏难以启动的问题,还能将大学生专业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更是社会急需专业型创业的体现。

由此,大学生创业可定位于自雇专业型创业。通常其创业投资额度不低于2W也不超过30W,且市场竞争强度介乎于中等偏高之间,创业难度则为中等偏低。但这种创业形式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一般没接受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很难能够进入,但其投入成本低,故而,更适合具有创业倾向和专业技术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一)建立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和体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而要落实创业教育还有赖于教学课堂。一方面,改革课程设置,不断延伸、拓宽原有教育内容。可专门增设创造学、科技发明等学科课程,并注意为其编写教材,纳入院校整个课程体系内。教材内容应涉及创业心理、风险、能力、理论、技巧等相关内容。然后,再立足于创业需要,向学生介绍创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市场经营与生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等,通过课堂讲解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则要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采取强化渗透的方法,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业教育无需打破现有课程体系单独进行,更重要的是挖掘、开发和增强现有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内容。同时针对教育对象的差异,开设不同教育课程,如为本科生或研究生设立创业课程;构建学生创业俱乐部;为职校培养创业教育师资等。

(二)建立健全相关体系

首先,健全社会资源支持体系。高校方面要以现行的政策制度为基础,为大学生创业及其教育设立不同形式的专项基金,特别是要激励社会各方提供帮助和支持,包括资金物资、技术力量与设备等,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组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供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便利条件。其次,建立国际协作体系。以创业教育需求为根据,建立与各国培训互动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创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而对于创业实践和资源利用问题,应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国际性创业实践活动,并积极争取国际创业技术和资金,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可利用的资源。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来说,当前还应以自雇专业型创业为主,再逐渐向其他创业形式扩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创业成效。而就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以增强创业教育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教育理念可谓推陈出新,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其中之一,且该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当前,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收效较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本文在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定位相关事宜,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选型,定位

参考文献

[1]徐远.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29):26-26.

[2]李书勤,周颂.试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J].时代金融(下旬),2015,(5):212-212,214.

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的思考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村官 人才 选拔

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部门从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中,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工作人员。其来源具体包括:一、从全国大专院校应、往届毕业生中选拔的大学生“村官”;二、从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选派的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三、现职村两委干部经过培训、深造,达到本专科学历,然后返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本文所要讨论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指第一类人员。

一、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面貌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乡贫富差距、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等,由此还带来了其它一些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一般统称为三农问题。为此,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解决三农问题。而党的这些方针政策最终能否落到实处,最终依赖于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一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因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组织,所以“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但近年来我国农村“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是:知识水平偏低,再学习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带头作用不明显;年龄结构偏大,领导及服务能力偏弱。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近年来则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较之2007届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在529万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有7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①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则意味着资源的严重浪费,由此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农村一方面具有一片广阔的事业天地,一方面又严重缺乏素质高、能力强、知识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自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演变历程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政策实践,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1995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施“雏鹰工程”,选拔了13名大学生担任村长助理,拉开了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序幕。此后,海南、浙江、广东、河南、河北等省及其所属县市纷纷尝试推出大学生“村官”計划,“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此后,大学生“村官”制度经历了自发阶段(1995年~2004年)、全面试验阶段(2005年~2007年)和全面实施阶段(2008年~)等发展阶段。“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①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200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标志着大学生村官工程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2005年四川、江西、北京、福建、青海、辽宁、贵州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6年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2007年宁夏、内蒙、云南先后加入其中。2008年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由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②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农业大学与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再次鼓励青年学生“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③200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江苏调研时也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要通过有效管理和服务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0号),进一步强调并就人员的选聘、培训、保障、跟踪培养、流动、管理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由于中央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落实,目前,大学生“村官”工程已得到了包括大学生及其家庭在内的广泛社会认可,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嘎查)。“村官”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为人员的选拔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三、改善之策

面对众多的报考对象,如何使最适合的人选从中脱颖而出,从而保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做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好选才关,即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要坚持对候选人“思想、能力、专业、经验”等素质的考核,同时建立试用期制度,在工作实践中对选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是否聘用。

1.思想选拔。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录取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时都怀着比较正确的思想动机,并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一批扎根农村,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但不可不论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应聘者是因为“工资待遇不错”、“就业困难”、“解决当地户口”,甚至“一时冲动”而选择了“村官”职业。归纳而言,目前应聘“村官”的大学生中,主要存在两种思想误区或者说“不良”动机,一是就业压力,被迫应聘“村官”的无奈心理,一是在相对诱人的政策待遇吸引下,以“村官”为跳台的功利心理。不管是哪种心理,都不利于其在应聘岗位上“待得住”、“干得好”。因此,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严把思想关是重中之重。

2.能力选拔。在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因此,选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将成为其能否被村民接纳,更好地融入村民集中之中,“待得住”的关键所在。

3.专业选拔。同样是在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所做的调查显示,29%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的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而在重庆市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区县对农林牧渔专业的大学生需求高达72.5%。可见,村民对于具有高学历、高知识层次的大学生“村官”是充满期待的,期待他们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带领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家致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而目前的中国农村人口整体呈现出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缺乏的状况。据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87.57%,而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比例更低。人才短缺,以及农村人口普遍素质较低的状况势必会影响农村的发展,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针对这种状况,由政府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选聘一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赴农村基层担任“村官”,对于充实农村人才资源,改善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所选聘的人员的确是适合农村的,适应农村的人才,必须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因此,在进行“村官”选拔时,必须坚持对候选人员的思想、能力、专业、经验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把好人才入口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中组部等十二部委.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0号)[Z].

[3]创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3/

25/content_7855221_2.htm.

[4]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

05/02/content_11301147.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2004[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中秋趣事作文下一篇:女儿新婚母亲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