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1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篇1: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认识、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萌发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1)请食堂师傅做一些精美可口的小点心。

(2)请大班幼儿准备好能带着弟弟、妹妹跳的舞蹈。

(3)准备一些小班幼儿喜爱的布娃娃和各种电动玩具。

1.通过“开汽车”游戏,组织幼儿参观园内的主要场所

老师当司机,幼儿坐上“汽车”。老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小汽车,笛笛笛,跑到东,跑到西,跑到x x地方看看(玩玩)去。每到不同处所,儿歌中的末尾一句可作些变动。如:

(1)跑到食堂看看去,吃点好吃的

(2)跑到活动室玩玩去,玩一会儿电动玩具

(3)跑到音乐教室玩玩去,和哥哥、姐姐跳个舞

(4)跑到游戏室看看去,看哥哥、姐姐做游戏

(5)跑到游戏场玩玩去,玩有趣的大玩具

2.在参观的基础上,学念儿歌《大家一起真快乐》

幼儿园里朋友多,有姐姐,有哥哥;玩玩具,做游戏,大家一起真快乐。

3.带领幼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1)大带小活动: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主要场所,并到游乐室玩耍,使小班幼儿亲自感受到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在幼儿园里生活很愉快。

(2)音乐活动:学唱歌曲《幼儿园像我家》,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篇2: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刚入园的小班新生,难免有个别幼儿哭闹,不但自己哭得很累,而且还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开展这个活动让幼儿喜爱幼儿园,体会到幼儿园的乐趣。

认识并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培养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并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1.初步感知幼儿园的环境,引发喜欢幼儿园的情感:

2.能以愉快的情感参与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1,有关《幼儿园真快乐》的视频

2,好吃的饼干,好玩的各种玩具和好看的图书

3,《幼儿园像我家》的音乐碟片

1.先让幼儿观看《幼儿园真快乐.》的视频,里面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唱歌做游戏的画面,还有和小朋友玩各种玩具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快乐!

2.通过“开火车”的游戏,组织幼儿参观园内的主要场所。

(1)教师当司机,请幼儿坐上小火车。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小汽车,笛笛笛,跑到东,跑到西,跑到各个地方玩玩去”

(2)带领幼儿开着火车,参观园内活动室、舞蹈室、阅览室、户外操场等。

a.到活动室玩一玩有趣的玩具。

b.到舞蹈室和哥哥姐姐一起学跳舞蹈。

c.到阅览室看看书。

d.到操场上玩玩大型玩具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小班幼儿亲身感受到幼儿园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在幼儿园生活很愉快!

3.“我来念念,你来唱唱”—体验活动的乐趣。

(1)师:今天我们参观了我们的幼儿园,你喜欢幼儿园吗?为什么?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现。

(3)师生一起念儿歌:幼儿园朋友多,有姐姐,有哥哥。玩玩具,做游戏,大家一起真快乐!

4.延伸活动:

(1).表演歌曲《幼儿园像我家》

让幼儿跟着老师学跳舞,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2).给幼儿发点小饼干,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也有家的感觉,让他们忘却对亲人的想念。

1.每逢小班新生入园,就会有个别幼儿哭闹,哭着要回家,而其他幼儿受其影响,也会闷闷不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观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亲口尝一尝可口的饼干,亲手玩一玩好玩的玩具,亲身感受一下哥哥姐姐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使他们暂时忘掉了对家人的想念:在老师和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他们开始参与活动,并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此时,他们因为离开家庭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就得到了缓解。

2.多开展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要让幼儿喜爱幼儿园,并主动愿意来园上课。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2

关键词:小班幼儿,学习方式,好奇心

小班幼儿刚入园, 情绪不稳定, 哭是难免的事, 不知道什么是上课, 总喜欢在班上转来转去, 你若很生气地质问他们, 他们便会哭得更大声, 或者说:“我不理你。”以自我为中心、好动、随意性很强;或是不说话, 拒绝与大家玩, 不参加集体活动……像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群。教师如何把握小班的教学呢?

“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我认为小班教师更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关怀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妈妈一样的心, 细心地呵护着他们;接纳和尊重是指教师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的同时, 还应利用小班幼儿年龄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驾驭教材, 巧思游戏吸引幼儿, 这样才能让小班幼儿快乐地学习。下面我总结几种在日常教学中适应小班幼儿教学的方法。

一、根据小班幼儿认识靠行动的规律引导活动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刚入园的幼儿心理依赖性比较强, 教师要以妈妈般的爱将孩子的依恋从家人、物品转移到教育者身边, 活动中与他们一起玩玩“抱一抱、扭一扭、跳一跳、跑一跑、动一动、摸一摸……”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就更近了, 因此, 我设计了简单并目标明确的游戏, 让幼儿在玩中学。

1.游戏一:分清男宝宝女宝宝

目的:分清自己的性别

规则:教师以兔妈妈的身份进入角色。开场:“兔妈妈上班一天好辛苦, 现在我想男宝宝了, 男宝宝快上来抱抱”。“男宝宝抱过, 我又想抱女宝宝了, 男宝宝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女宝宝快快来, 妈妈想你们了”。在游戏中, 妈妈的角色让孩子们有了亲近感, 幼儿才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很快地分清了自己的性别。

2.游戏二:跳跳跳

目的:能迅速根据自己的性别进行游戏, 学习“我是男 (女) 孩子”的句子。

场地:在地上画红、黄颜色两个不一样的圈。 (分别能容下男孩与女孩)

规则:今天我们比比男孩子和女孩子, 看看谁聪明。当老师数到“3”的时候, 男孩子跑到红圈圈, 女孩子跑到蓝圈圈, 同时说出:我是男 (女) 孩子。找对的男 (女) 孩子屁股扭一扭, 没找对的女 (男) 孩子蹲一蹲 (或跳一跳) 。

建议:在圈内也可以做不同动物的动作, 以激发幼儿游戏。

3.游戏三:找图形家

在小班科学《认识圆形》的活动中, 发现大部分幼儿除了认识圆形, 还认识了其他图形。在户外活动时, 操场上有篮球的场地, 以圆形作为我们的“家”, 和小朋友玩起了“找家”的游戏。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我们要去长方形家做客, 我们一起走着去玩玩。”“现在我们去半圆形家玩玩, 这次我们学小兔跳着去吧!”到了图形中我们模仿着各种的动物, 动静交替着。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下, 小朋友们开心地既复习了图形, 还锻炼了肢体动作, 走、跳、跑的活动, 幼儿从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模仿的规律引导活动

小班幼儿往往通过掌握别人的经验, 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好的榜样是这个年龄段学习的最佳时机, 正面教育, 不要讲反话。教育家洛克提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 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当我们排着队开着“小火车”向前行时, 有的小朋友快, 有的小朋友慢, 会出现断开的现象。我想起了动画片《托马斯》, 便说:“大家应该记得小托马斯吧, 他开的火车是没有断节的, 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现在我们要把手搭紧了, 学习小托马斯开火车吧。”这样一说, 小朋友们高兴极了, 脸上露出了认真的劲儿, 开着他们心中的拖马斯小火车呢!

还可利用幼儿同伴群体的资源, 给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向同伴学习的机会。又如, 在小班健康领域《信号灯》活动中, 介绍玩法:幼儿自由地在白线后, 教师与幼儿共同念儿歌:“大路口, 信号灯;红灯亮, 停一停;绿灯亮, 往前行;交通规则要记清。”念毕, 幼儿按教师给出的信号或走或停。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应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先到者为胜者。但在活动中, 观察到幼儿喜欢挤来挤去, 对遵守规则的意识很薄弱。于是, 我改变游戏规则:“现在, 看看谁最遵守交通规则, 不推不挤人的小朋友, 就可以当交通警察了。”警察是小朋友们心中英雄的榜样, 所以听到“当交通警察时”, 推人挤人的现象立刻消失了, 大家争做“小文明人”了, 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遵守并掌握了交通规则。

三、根据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引导活动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 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 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材, 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来打动幼儿, 以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反应。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时候, 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因此, 在活动中采用如“××悄悄话”“角色变变”“魔术师变魔术”的口吻吸引幼儿。

1.以神秘的口吻吸引幼儿

如, 小班科学活动《糖果》的教学中, 这节的活动流程是进入糖果王国—找糖果 (感知糖果的特征) —装糖果 (按糖果标记分类) 。在活动中, 幼儿的好奇心强, 不但对各种各样糖的颜色、外形感兴趣, 对糖果的味道更感兴趣, 他们讨论起来滔滔不绝, 类似这种活动,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完教师的小结和提出的要求呢?我在活动中用“悄悄话”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思路。如, 我拿着一罐的糖果, 摇一摇, 神秘地说“:嘘……现在糖果开始讲话了, 大家想听吗?大家赶快安静下来……”在整个活动中, “悄悄话”是幼儿静心听讲的砝码。

2.角色互换

语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当面对幼儿枯燥乏味的时候, 教师应该及时变换教学方法。又如, 小班语言活动《大熊猫在干什么》, 主要目标是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图中主人公在做什么。活动中, 引导幼儿边观看教师的动作边讲述图片的内容, 在幼儿掌握理解了图片中的内容后, 发现愿意讲的是平时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 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幼儿却一无动静。于是我采用“角色变变变”, 请5~6人一起上台, 戴上头饰, “现在小朋友戴上头饰就变成了大熊猫, 看老师手上的图片, 做图片上的动作, 其他小朋友来猜猜用完整的话回答。”这下小朋友的积极性提高了, 台上的幼儿认真地模仿图片里大熊猫的动作, 台下的幼儿兴致勃勃地抢答;同时他们还抢着上台表演, 最后他们提议自己想出各种动作, 让大家猜猜……活动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 让幼儿从不想说—喜欢说, 害怕胆怯—大胆表现, 教师应当灵活应变, 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 因势利导, 从不同的角度, 同样让幼儿收获知识。

和小班幼儿一起快乐涂鸦 篇3

小班幼儿喜欢用笔随意地涂画,划出的线条清淡,杂乱,不成形,处于涂鸦期,他们喜欢使用不同的材料,如蜡笔、颜料等,在不断地尝试体验后,了解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发展了手部小肌肉的动作,涂鸦成了孩子乐此不疲的游戏。

我们可以通过涂鸦与孩子沟通,更好地理解孩子。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地涂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选择绘画材料:突出“新”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

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满足幼儿随时画线、画圈的愿望。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笔、纸等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随时画线、画圈的愿望,幼儿在画线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笔性,缩短涂鸦阶段的过程。同时想让幼儿保持创作的欲望与热情,必须在选材和使用上突出“新”字,新颖、新奇的材料能吸引每一位幼儿,再调皮、好动的孩子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在进行美术创意活动《一瓶花》时,我准备了一些蔬菜,如:青椒、莲藕、小青菜等。我先是切开这些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横切面,再鼓励幼儿蘸自己喜欢的颜色印画,当一块块蔬菜的切面在画纸上呈现的时候,孩子们感到惊奇和兴奋,他们没想到蔬菜能变成一朵朵如此美丽的花和叶。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例如利用自然物、废旧材料等作画工具,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更为奇妙的效果。

二、选择绘画内容:凸显“趣”

美术活动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激起幼儿的兴趣,但如果教师不注意利用其优势因势利导,就不能引导幼儿深刻地感受美术活动的趣味,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欲和创作欲望。因此,首先应根据选材内容,依据幼儿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捕捉他们兴趣的激情点,然后凭借一定的教学方法,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应的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使幼儿喜欢美术活动,喜欢画画。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内容时应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内容上体现循序渐进原则。首先要从动作发展上进行选择活动。小班第一学期开始涂鸦以大面积涂色为主。有:乌云、彩旗、大树、香蕉、苹果、太阳、汽车、花。接着涂鸦以绕圈画为主。有:蜗牛、气球、花、棒棒糖、绕毛线、眼睛、糖果、果子。以画横竖短直线为主。有:下雨、小兔吃草、水、小树。

第二学期:开展各种绘画活动,以涂鸦添画为主,提供不同层次的半成品,将多种绘画表现结合起来。前后开展的活动有:以圆为主:毛毛虫、糖葫芦、瓢虫、蝌蚪、蘑菇、煎蛋。

手指点画:小红花、小鸟、漂亮的裙子、长颈鹿。以锯齿线与螺旋线为主:小草、鱼、房子、热气球、毛线。线条与封闭圆为主:刺猬、乌龟、柳树、仙人掌、头。三、选择指导方法:渗透“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绘画,幼儿不但愿意学,而且能收“乐学”之效。所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把游戏引入绘画教学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边玩边画,边画边玩,造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

添画游戏是促进幼儿由动作涂鸦向象征性涂鸦表现转变的一种方法。教师为幼儿的作品添画,引导幼儿发现所画图中隐藏的事物。老师在添画前,要先问一问幼儿画的是什么?画的还像什么?然后和幼儿一起玩添画游戏,在孩子画的线或线圈上顺势添画一笔、两笔,使所画的杂乱的线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添画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缩短图像与真实物体的距离,使幼儿的绘画活动充满情趣。同时,在添画的过程中,又暗示了简单事物的绘画方法,为幼儿进人绘画的象征期做好准备。

在“小猫绕毛线”活动时,老师扮演猫妈妈,出示许多的毛线,边绕毛线边说:“妈妈手中的毛线一圈一圈绕过去,绕成一个小线团,再一圈一圈绕呀绕呀,绕成一个大线团,看,大大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线团真好玩。”五彩的线团一下子吸引了幼儿,“妈妈”在绕线时,小朋友也自觉地跟着空手绕毛线团。随即,老师又说:“孩子们,用你们桌上的彩色蜡笔,在纸上跟着妈妈一起绕线团,看谁绕得又大又圆。”孩子们非常兴奋地开始绕毛线,一个个大大的、色彩鲜艳的毛线团跃然纸上,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更满足了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

四、选择评价方式:注重“激励”

以鼓励、表扬为主,不要干扰或试图改变幼儿的涂鸦。在指导幼儿画画时,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不失时机地用“宝宝真聪明”“宝宝画得真好”“宝宝画得和别人都不一样,真棒!”等话语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绘画的愿望。这一时期,老师的赞许是幼儿喜欢绘画的最重要的情感源泉。如幼儿只是随意画了一条线、一个点,你都可以引导他发现他画的线比较直或者有其他特点,总之,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要积极表扬,夸大优点,激发出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绘画的信心。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了解人们过春节的习俗。

2、乐意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和吉祥话,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在说说、吃吃、玩玩中感受过年的热闹、快乐的气氛。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新年录像、红包、菜、鞭炮、音乐《春节序曲》、《花好月圆》。

活动重难点:我把重点放在春节的习俗上,难点放在放鞭炮的游戏上,尝试从多方面着手,使幼儿感受春节的的习俗、气氛,培养幼儿对民俗节庆的喜爱。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

1、师:新年就要到了,我们宝宝过年时会和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2、老师根据孩子说出的开心事,点击课件图片,并展开讨论:如:

放鞭炮:放鞭炮有什么声音吗?我们一起来放鞭炮。

年糕: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年年高,一年比一年高。

贴春联:你们会不会贴春联呀?我们一起来贴贴看,这边贴贴,那边贴贴,横着贴贴,你们看,这里要请你来贴春联了,谁来试试?念念春联。

压岁钱:传说在正月初一,会出现一个叫岁的鬼怪,为了赶走这个鬼怪,家长们会在孩子的枕头下面压上钱,以后就有了压岁钱。

吃汤圆:汤圆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圆圆的汤圆表示全家团团圆圆。

穿新衣服:过年都会穿新衣服,预示着新的一年,你们的新衣服买好了吗?你们喜欢什么新衣服?

小结:过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穿上新的衣服,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贴上对联,燃放烟火、互相拜年,宝宝还会受到很多压岁钱,来庆祝新年,新年里,每个人都觉得非常高兴。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新年的歌曲,怎么样?《恭喜恭喜》

二、新年愿望:马上要过年了,我们都长大一岁了,有没有什么新年愿望呀?说说你的新年愿望。

三、玩鞭炮游戏(鞭炮音乐)

过年,你们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放鞭炮,那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好不好?

先是请孩子们把椅子下面的鞭炮请出来,戴在头上,现在你们都是一个个的小鞭炮,念儿歌:新年好,真热闹,大家都来放鞭炮,小鞭炮,走走走,走成一个长鞭炮。点火,呲呲呲~一个跟着一个放鞭炮,换一头先放鞭炮,我们换一种新鞭炮,新年好,真热闹,大家都来放鞭炮,小鞭炮,卷卷卷,卷成一个圆鞭炮,点火,呲呲呲~一个跟着一个放鞭炮。

四、过春节,吃汤圆(放吃汤圆音乐)

放鞭炮开心吗?你们看,阿姨喂我们已经煮好汤圆了,让我们一起吃汤圆吧!你吃到的是什么馅的?豆沙的还是芝麻的?

五、发红包:吃好汤圆,我要发红包喽!谁想要的?要拿我的红包的小朋友,要对我说一句好听的话、吉祥的话,好吗?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欢快、幽默的歌曲性质、特点。

2、通过情景、手指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现歌曲。

3、尝试学习左、右手互动的手指游戏,并注意其和谐的手指韵律。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快乐小鸭》、小鸭手偶两个、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1、通过做律动,吸引幼儿注意力,为后面的表现歌曲做动作铺垫。

-教师自编律动,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做简单的律动动作。

-注意律动的动作都是由小到大,逐渐递增。

2、通过故事《快乐的小鸭子》导入主题。教师讲述故事A段。引导幼儿倾听旋律。

-师:两只小动物约好了到山坡上去玩。来到山坡上,他们听到了好听的声音。

-提问:这是谁的声音?

到底是谁的声音?

-钢琴右手旋律较轻进入,幼儿聆听2次。

3、通过故事B段,教师演唱旋律,幼儿再次感受、熟悉旋律。

-教师讲述故事B段

-钢琴旋律进入,教师以“啦”为音,演唱歌曲。

-提问:这是谁的声音?

4、通过教师完整演唱,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

-提问:猜猜是谁的声音?

5、通过教师的表演唱,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提问:这一次,你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简单的图案。

6、通过教师再次的演唱,引导幼儿得出是小鸭子的声音。

-教师伴随琴声表演唱。

-幼儿讨论到底是谁的声音。

-教师结合故事做眺望动作,待大部分幼儿得出是小鸭子的声音时教师总结、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

7、通过教师的表演唱和描画小鸭轮廓,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和把小鸭子的形象视觉化。

-提问:小鸭子在做什么?

8、通过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伴随歌曲带领幼儿做手上律动。

-师:小朋友们,把小手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上律动2遍。

-第3、4、5遍教师伴随歌曲跟幼儿做说悄悄话上的互动。

-第6遍教师和助教配合共同找幼儿玩说悄悄话的游戏。

(2)通过出示手偶,引导幼儿伴随音乐用肢体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师:小鸭子要去找它的好朋友去玩,小鸭子走路是怎样的?

-师幼共同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9、通过《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安静离场。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诗歌《快乐的小雨点》。

2、感知诗歌的句式特点并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感受下雨的情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感受儿歌的结构特点,初步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

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雨声引入活动主题。

师:宝宝们,美丽的春天来了,春姑娘把一群爱唱歌的小家伙带到我们身边来了,瞧!它们是谁啊?快和小雨点问个好吧!听,小雨点又唱起了欢快的歌,它的歌声是什么样子的啊?小雨点唱歌的时候都发出了哪些声音呢?哦,滴答滴答,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可真好听,多美妙的歌声啊!你们喜欢会唱歌的小雨点吗?小雨点还给宝宝们带来了一首非常有趣的诗歌呢,名字就叫做《快乐的小雨点》,一起来听听吧!

二、借助课件学习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滴答滴答,小雨点唱着歌,排着队,从天上跳下来玩耍。

滴答滴答,小雨点跳到树叶上,它把树叶当成了滑梯。

滴答滴答,小雨点跳到屋顶上,它把屋顶当成了滑梯。

滴答滴答,小雨点跳到雨伞上,它把雨伞当成了滑梯。

听!小雨点在唱着一支多么有趣的歌啊。

2、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师:小雨点的歌唱完了,宝宝们,瞧,滴答、滴答,小雨点唱着歌,排着队,都跳到了哪?它把哪儿当做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借助课件逐句理解儿歌内容)师:小雨点跳到了树叶上,它把树叶当成了滑梯,可别忘记了小雨点的歌声呢,它唱歌的时候发出了“滴答滴答”的声音。那用诗歌里的话要怎么说呢?(滴答滴答,小雨点跳到树叶上,它把树叶当成了滑梯。)

师:小雨点还跳到了哪?(屋顶、雨伞)谁能用诗歌里好听的、长长的话再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完整学说诗歌句子)听,小雨点唱着一首多么有趣的歌啊!

3、完整学说儿歌。

师:哇,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小雨点的诗歌呢,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完整的说一遍这首诗歌,好吗?

师:小雨点真是一群爱唱爱跳的小家伙,让我们都来做个快乐的小雨点,再来表演一下这首诗歌怎么样?(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

师:有信心表演得好对吗?起立吧!表演的真不错!都是快乐的小雨点呢!

三、尝试仿编诗歌。

师:小雨点多淘气啊,它跳到了哪儿就把哪儿当成了滑梯,想一想,爱玩的小雨点还会跳到哪呢?你能用诗歌里的话说一遍吗?(提问2—3名幼儿)

四、知识拓展。

师:多么可爱、调皮的小雨点啊,滴答、滴答……。哇,小雨点又来了,看看都有谁欢迎小雨点的到来呢?(播放课件)花儿为什么会欢迎小雨点啊?滴答滴答,小雨点跳到花儿的身上,小花喝饱了雨水会变得更加鲜艳,更加漂亮!小草呢?(滴答滴答,小雨点跳到小草的身上,小草喝足了雨水会发出嫩绿的新芽,茁壮成长)瞧?小朋友在做什么?哇,踩水花,和小雨点做游戏呢,我们也一起来吧!(播放音乐跳舞,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在下雨天,和幼儿一起到外面感受玩水的快乐,让幼儿不再讨厌下雨天。

活动反思:

在诗歌内容动作表现这个环节不到位。这个环节原来是可以让孩子有大胆表演机会的,但在具体操作时,感觉成了蜻蜓点水,一略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提问过程中大胆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将幼儿做的美的动作完整的和幼儿欣赏,幼儿在动作中会感受到快乐的心情。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7

一、利用榜样的有效建立

从年龄角度来看, 小班幼儿的心智发展才刚刚开始, 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幼儿教师的个人言行会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产生直接影响。所以,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 要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 教师需要为幼儿树立榜样, 使幼儿在模仿中实现自我成长。教师对于自我行为的约束, 可以使幼儿的分享意识被激发出来。

玩具是小班幼儿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许多小班幼儿来讲, 他们手中的玩具只是他们自己的, 不能与别人分享。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当幼儿独自一人使用玩具时, 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行列中。教师可以向幼儿询问:“我可以玩一下你手中的玩具吗? ”如果幼儿很好地配合, 则证明幼儿具有一定的分享意识, 教师要予以肯定。如果幼儿不配合, 教师就可以说:“那我把我的玩具给你玩, 我们交换可以 吗 ? ”在这样的引导下, 小班幼儿会意识到分享行为的可行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教师的分享行为。除了教师本身的榜样作用外, 同伴也是其观察与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要对具有分享意识的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普及, 让其他幼儿认识到分享行为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感受。如班上的一些小朋友过生日, 会将生日蛋糕带到班级与大家分享。教师要以此为契机, 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其他幼儿对同伴的分享行为进行关注与模仿:“某某小朋友与大家分享他的生日蛋糕, 大家是不是很高兴啊? 老师希望大家向某小朋友学习, 学会分享, 为大家带来快乐。”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 小班幼儿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分享行为上, 逐渐落实到实践中。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对自己有益的行为是幼儿追求的重点。那么, 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培养时, 教师要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分享氛围, 让小朋友们快乐分享。一味地逼迫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是不对的强迫, 不能促进幼儿自主实施分享行为。所以, 在小班幼儿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试图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使幼儿得以快乐成长[3]。

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教师要习惯用积极的语言肯定幼儿的进步, 特别对于幼儿的分享行为要进行赞扬, 使幼儿感受到分享行为为自己带来的好处。另外, 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幼儿应用礼貌用语, 当他人与自己分享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时, 要对其表达自己的感谢。这样一来, 实施分享行为的小朋友就会从分享中获得自我成就感。教师也要投入到幼儿分享环境的建设中, 当幼儿帮助自己拿东西或者扔垃圾的时候, 教师要对幼儿说谢谢, 让幼儿了解到为他人分担一些事情是一种光荣。帮助他人也是分享行为的一部分, 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小班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分享氛围中, 推动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增多与分享意识的增强。

三、实现家校有效合作

幼儿园的在校教育对于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除了学校, 幼儿生活的主要基础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样有重要影响。对于小班幼儿来讲, 其分享行为的有效养成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家庭教育。因此, 幼儿园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 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很好的引导。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要与幼儿家长多多沟通, 争取与家长进行教育方面的合作。家长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理论, 不得对幼儿灌输不正确的行为思想。在家庭生活中, 当家长为幼儿买了他们喜欢吃的零食, 要引导幼儿与家人一起分享, 体会分享行为在家庭中实施的快乐感受。在家庭中, 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起良好榜样。当家中有客人来时, 家长要主动将好吃的东西或者好玩的事情与朋友分享, 并在当时当刻告诉幼儿这叫做分享。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合作体现在二者的交流与沟通上, 家长与教师要就幼儿的分享表现进行交流, 发现幼儿的问题与进步, 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很好地结合, 才能使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中充满分享元素, 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四、结语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加强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有利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建立, 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笔者针对小班幼儿的日常活动, 提出几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希望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对幼儿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幼儿个人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幼儿教育角度出发, 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高芳.多元阅读中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案例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88) :187.

[2]田莹莹.关于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2012 (1) :187-189.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8

一、以故事情境贯穿活动

幼儿喜欢听故事,容易被故事的内容吸引,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体育技能的练习,幼儿不仅乐于参加,而且富有变化的故事情节能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坚持性,从而达到运动的目的。如:《拔萝卜》这个故事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他们是百听不厌,还特喜欢表演。于是我根据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特点及兴趣,设计了融走、跑、平衡、钻等多种动作练习于一体的“拔萝卜”游戏。幼儿一会儿是去给老公公的萝卜浇水、施肥,一会儿又是故事中的一个个小动物去帮老公公拔萝卜,虽然练习的内容是相同的,可幼儿在故事情节的引领下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一个也不愿意掉队,当最后大家齐心协力一个拉着一个拔起大萝卜时,达到了活动的高潮。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幼儿感受到的是快乐,收获的却是动作的发展。

二、以角色扮演引领活动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抓住幼儿好模仿的特点适时地运用角色扮演,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较好地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1、以玩伴的身份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肩负着双重身份,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不露声色、不露痕迹地成为幼儿亲近和受他们欢迎的参加者,与幼儿融为一体,可以鼓励小班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并保持活动的活跃气氛。

2、以角色的语言合理给予引导。

小班幼儿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我就把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进行拟人化,如:皮球宝宝,米袋宝宝等,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活动中,幼儿也更乐意接受形象、有趣的角色性语言。如在练习“钻”的活动中,我在网上穿了许多小动物串铃。幼儿被吸引住了,纷纷去尝试,自由地钻来钻去,小铃发出“叮叮”响。我提醒他们不要让小铃发出声音,头要放低,慢慢地钻过去,可是幼儿不予理睬。这时就需要“语言艺术”了。“哎呦,这些都是炸弹啊!碰到了会爆炸,怎么办呢?”“怎样钻过去炸弹才不会爆炸呢?”于是,幼儿纷纷扮演起了解放军,小心翼翼地弯下腰、低下头,钻的技能也就学会了。

3、以角色的扮演参与整个活动。

角色扮演一般具有“游戏”、“创造性的戏剧”的特征。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的表演,那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不仅能唤起幼儿的新鲜感、好奇心,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在特定的情境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真切感受、理解体育运动的乐趣,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体育技能,而且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的动作时,可选用“小白兔采蘑菇”游戏,教师告诉幼儿:“树林里有好多蘑菇,我们去帮兔妈妈采蘑菇吧。”幼儿以小白兔的角色参与整个活动,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双脚向前行进跳”的技能。又如一般小班幼儿对投掷不大感兴趣,但是,在“勇敢的奥特曼战士”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奥特曼去打怪兽,他们就不用老师提醒纷纷拿起纸球扔向自制的“怪兽”,如果此时再加上老师的激励,那幼儿的兴趣会更高涨。

三、以情境音乐渲染活动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美好情操,通过音乐的引导,能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情境游戏中,我把音乐与体育活动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和视觉,起到了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强化的作用。通过优美和谐的音乐,可减少体育技能练习的单调感和枯燥感,改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积极的情绪状态。比如,在准备活动时,我选用幼儿较为熟悉的音乐,如《智慧树》中的音乐片断,让幼儿边唱边做一些模仿动作,幼儿就会非常开心地跟着学做,从而以良好的情绪进入到学习中。在基本部分中,根据教学情境的创设,适时地加入音乐的渲染,能让情境更生动,更吸引人,还可以帮助幼儿进入角色,情绪高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游戏中让“大灰狼”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出现;在取得胜利时辅以欢快热烈的音乐等,可以有效地烘托气氛。在结束部分时,放一段舒缓优美的音乐,以调整幼儿的情绪,达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劳的目的。

四、以有趣场景感受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有趣的场景会引发幼儿的热情和积极性,年龄越小这一特征越明显。因此在提供体育活动材料时我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活动材料的丰富性、趣味性,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场景,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场景中学习运动的技能,并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学艺术就是在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全力用脑去做事情。”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永远能引起幼儿极大兴趣,激发幼儿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情境游戏,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针对幼儿兴趣广泛、模仿力强的特点,充分利用语言、声音,创设典型场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创新的满足。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9

活动的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轻轻往前跳,并能听信号行动,努力做到动作协调、灵活。

2、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在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

3、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布置一个“大池塘”,“池塘”中间是若干软垫做成的“荷叶”。在“池塘”的一边是 “萝卜地”,许多“毛毛虫”。小蝌蚪贴纸若干、小青蛙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蝌蚪长大了——热身运动(贴小蝌蚪图片)

长后退—踢腿运动 长前腿—伸展运动 掉小尾巴—全身运动——变成小青蛙(换贴小青蛙图片)

2、小青蛙练本领——练习双脚并拢轻轻跳

(1)教师示范跳。

(2)幼儿自由练习跳,教师在旁指导。

3、小青蛙捉害虫——双脚并拢向前跳

(1)第一次捉害虫。教师边去“捉虫”边指导:利用荷叶跳过池塘(注意跳的方法),来到青草地,捉1条虫子放在相应颜色的筐里。

(2)第二次捉害虫:

“看!萝卜地还有许多虫子,这一次你去捉虫时,可以多捉几条”

请捉到虫子的幼儿坐在荷叶上,边休息边数自己捉到的虫子,“1、2、3……”“妈妈,我捉了4条虫子”

把捉到的虫子放到了有相应颜色标记的箩筐里。

4、抬着“虫子”高高兴兴地回家。

教学反思:

《新纲要》要求将幼儿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到本领,本着这个教学思想,我能用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然后引入主题——小青蛙学本领(练习双脚并拢往前跳),接着幼儿分组练习各种双脚跳,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最后利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巩固双脚跳。整节课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本节课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明显比较成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区分颜色、巩固数数可以忽略不要)。为了提高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开始活动、练习活动、结束活动中增加音乐,使整个活动更加完美。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了一节课中,教师深刻研究教案才能正确把握好重难点,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能仅仅体现在教案的设计上,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把握教学机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汲取这节课的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小朋友们由于怕冷,早上都不愿起床,很迟才来幼儿园,我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愿意过冬天,感受冬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轻轻向上跳。

2、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游戏的快乐。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难点:孩子双脚并拢向上跳

活动准备

1、放烟花的照片

2、各种纸做的小花,把小花按照不同的高度悬挂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们不怕冷

1、教师:小朋友们,冬天来了,你们怕冷吗?在冬天有什么好玩的运动吗?有什么取暖的好办法吗?

2、幼儿自主交流,说说冬天做什么不怕冷,想想在冬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二、游戏《放烟花》

1、小朋友们真历害,在冬天我们都不怕冷,为了表扬你们,(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师都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放烟花。

2、教师给小朋友看放烟花的照片,让幼儿欣赏放烟花的情景。

3、幼儿跟着教师念儿歌《放烟花》

4、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5、幼儿玩游戏若干次,教师提醒幼儿无论是跳还是落地,双脚必须并拢,轻轻落地,身体保持平衡

三、比比谁的烟花放的高

1、教师: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烟花放的高,能摘到教室的大红花

2、幼儿继续玩游戏,在跳起来时尝试伸手摘花

延伸活动:

讨论:还有多少花?大家在冬天还可以怎么样去运动让自已快乐起来呢?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在游戏活动中都表现的很活跃,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成功的,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幼儿发展方面,我平等的对待孩子们,让孩子们的有了适度的自由空间,比如让孩子们自由交流。我们准备的材料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喜欢上烟花,在孩子情感方面得到了自主发展。在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以快乐为中心,让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去感受快乐。在师幼合作方面,我介绍游戏,并加入到游戏 中和孩子们一起玩,让孩子们更能感受到一起游戏 的快乐。这节课中在给孩子们玩游戏 中,如果我能去适度的表扬做的准确和摘到花的孩子,可能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篇1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对于新小班而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意义重大。下面我就自己在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刚开学时,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小椅子,拖着小椅子到处跑的现象处处可见,坐的时候也常常不停地摇晃。针对这一现象,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我说:“午休的时候,郝老师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总是拖着它跑,坐的时候还晃来晃去的,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意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办?”小朋友纷纷说:“我们不拖小椅子了!”“我们不摇椅子了!”我说:“那好吧,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就请像郝老师这样做。”我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并详细讲解了怎样双手拿椅子,怎样轻轻放椅子,然后,请全班小朋友练习。小朋友们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了,“哐当哐当”晃小椅子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二、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进“娃娃家”玩耍时,有些幼儿急于玩耍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玩完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再进去,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玩完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视,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魏易渊的鞋子还没摆好它就进娃娃家了。”“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进娃娃家时,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同样,我们把孩子们很多的行为如: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录相或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我们把幼儿日常的喝水、穿衣当成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当有的孩子在喝水时偷懒,我会变成小小魔法师,摸摸他们的小肚子,这招非常的凑效,有的小朋友真的相信老师会魔法。一摸肚子就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喝水。那些偷懒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去补水。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小朋友,爱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香皂搓搓手,手心手背都要搓,再用清水冲冲手,冲干净,甩三下,一二三,去擦手。”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就连平时最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洗起来,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

四、家园共育,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强化和巩固。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长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小班幼儿集体生活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12

一、幼儿集体生活能力培养的内容及意义

1、幼儿集体生活能力培养的内容

传统的幼儿生活教育的内容常常是指幼儿生活习惯 (吃饭、穿衣等技能) 的培养。而我们认为幼儿生活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广泛些, 它应该包括幼儿在园生活的多方面的内容, 如交往、合作、分享、劳动、生活习惯等的培养。

2、幼儿集体生活能力培养的意义

杜威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而幼儿教育即是生活教育。一个人生活习惯能反映出个人的自尊和教养水准, 而生活技巧则代表一个人的生活能力。生活教育也可反映出国民素质的高低、社会的文化水准即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可见生活教育的重要。

为了探究小班幼儿集体生活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我们对我园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了生活素质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交往能力较弱、自我服务能力较弱、缺少分享意识。

二、幼儿集体生活培养的策略

在以往的生活教育中, 教师与幼儿周而复始地演绎着“请你照我这样做”, “我就照你这样做”的程式, 这种直接灌输的教育方式, 虽然也能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 但在萌发情感、发展能力和养成习惯方面却不尽人意。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育。

(一) 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针对以上情况, 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 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互换玩具, 感受交往的乐趣

让孩子带一件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 并在集体面前展示玩具。让全体幼儿讨论“如果有人喜欢别人的玩具, 那该怎么办?”我们及时启发幼儿交换着玩, 并要和交换玩具的幼儿握握手, 成为好朋友。让幼儿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2、美化环境, 提供交往的场所

游戏区角是最好的交往场所。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接触许多同伴, 体验各种角色的内心感受。幼儿就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3、班际互动, 扩大交往的范围

经常带孩子去中、大班串门, 看哥哥、姐姐画画、唱歌、跳舞等, 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 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 学会交往与合作。

(二) 劳动观念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 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教师和家长要做的, 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 教给他们劳动的方法。

1、创设环境, 激发劳动情感

小班幼儿的情感是较主观的, 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 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我们通过欣赏故事、歌曲、诗歌等, 为幼儿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同时, 创设了与之相适应的游戏、操作环境, 引起幼儿参加劳动的兴趣。

2、结合实践, 学习劳动技能

小班幼儿的学习是反复的、感性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练习, 久而久之才能成为既定的习惯。可以将一些劳动知识、技能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 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操作;结合“每周之星”的评比活动, 指导幼儿巩固、练习某一方面的劳动技能。

3、家园配合, 养成劳动习惯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 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我们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 宣传劳动习惯养成的意义及教育方式。许多家长能够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 并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

三、分享规则的建立

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分享的机会, 教师要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提醒幼儿注意分享。我们会在班内定期开展“经验分享日、玩具分享日、食品分享日”等活动。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我们还建立了以下几条分享规则:

1、平等分享

在入园初期, 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要让幼儿讨论:是不是带来的分享物只给自己的好朋友?别人想要怎么办?当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时, 你是不是很高兴?如果别人不给你玩, 你是不是很难过?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 来体会别人的心理。

2、共同分享

在提供操作材料和食品时, 应该确保数量。如:在搭积木时, 大家应先商量, 然后共同使用;带来了好吃的东西, 就大家一起每一样尝一点。这样才能达到你快乐, 我快乐, 大家都快乐的目的。共同分享制度的建立, 为幼儿今后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奠定了基础。

3、轮流分享

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 大家将分享物轮换使用。刚开始实施此规则时, 会发生一些争执。这时, 要让幼儿明确:谁先拿到玩具谁先玩, 后来的人想玩, 应该征得别人的同意。渐渐地, 幼儿学会了协商, 也了解到尊重别人及等待轮换的重要性。

幼儿集体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当然, 由于幼儿年龄太小, 一些有难度的自我服务技能还是很难又快又好地掌握。还有部分孩子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但做事的速度很慢, 事事落在别人的后面。只要教师能放开关爱的双手, 给幼儿一个锻炼的机会, 相信孩子, 经过磨练, 他们一定会更加的自信、独立和能干!

参考文献

[1]姚蓓喜:《学会自理-孩子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 《启蒙》, 2002.12。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教学反思: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仔细观察,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2.体验夏天的快乐,能根据已有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课件ppt(分段版)ppt(完整版)

活动过程

一、设置炎夏的情境,以蟋蟀口吻导入活动:

(1)播放炎夏蝉鸣的音频,幼儿入座。

师:小朋友,在一阵阵的蝉鸣声中,我们迎来了炎热的夏天,今天我们小四班还来了一个朋友呢…

(2)出示蟋蟀图片-瞧!蟋蟀来了,我们跟蟋蟀打个招呼吧!

(3)播放音频师作听状,“蟋蟀和朱老师说了一句话:好热啊好热啊,夏天一点都不快乐。。”

“小朋友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蟋蟀快乐起来嘛?”(幼儿回答,说出各种可以快乐的事情与办法)

二、故事欣赏《快乐的夏天》:

“我们一起去看看,蟋蟀在夏天里的故事吧。”●教师播放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出示第一二三幅图画,播放故事录音。

(2)师:蟋蟀为什么觉得快乐?(引导幼儿回答出两点:遇到朋友、唱歌)

(3)出示第四幅图画,让幼儿观察师:发生什么事了?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你猜蟋蟀这时会说什么?他还会在荷花池遇见谁呢?

(4)师:你们真棒!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出示第五幅图画,“原来是青蛙啊!”很热的夏天,大雨下下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这时蟋蟀和青蛙在做什么?(青蛙请蟋蟀吃冰棒)夏天还可以吃什么凉爽的东西呢?

(5)出示第六幅图画(PPT上加上动态萤火虫渲染)教师:“雨停了,天渐渐地黑了,蟋蟀来到了谁的家?(萤火虫)他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6)出示第七副图画(播放夏夜舒缓的音乐)【晚饭后蟋蟀和萤火虫一起躺在凉凉的石头上看星星.黑蓝黑蓝的天空就像一张纸,那些一眨一眨的星星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可以加提问,引导幼儿想象)教师:夏天的夜晚你们会到户外进行什么活动呢?

(7)出示第八幅图片,【天越来越暗了,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送蟋蟀回家.他们静静地走在草丛里,蟋蟀觉得很??(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师:这个故事就叫《快乐的夏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故事吧。。

播放完整版PPT

四、结束部分

(1)师:那接下来,蟋蟀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他还会遇见谁呢?

(2)幼儿自由讨论,与同伴分享结果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浅议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篇15

小班幼儿接受教育是从家庭生活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进行生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因为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在新的环境中学习模仿新事物, 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一些。小班生活习惯养成好了, 为以后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使其受益一生。

一、幼儿形成正确生活习惯的概念是关键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概念, 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刚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来, 家长的要求不一样, 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因此, 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这时, 教师就要对幼儿的行为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如不能抓小朋友的脸, 不能乱扔垃圾, 站队不能拥挤, 吃早点时不能大声说话, 上厕所不能互相推搡等等。要不厌其烦, 时时说, 天天讲, 示范引领, 久而久之, 不良习惯就会得到改变, 好习惯慢慢就形成了。对幼儿不良的习惯, 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 而应当正确地讲解示范, 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 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 让幼儿主动学习。如刚入园的幼儿, 取放椅子时不是轻轻地放, 而是声响很大, 有的幼儿还喜欢骑着小椅子在地上跑来跑去。有一次要放学时, 我告诉小朋友, 昨晚老师听见教室里有哭声, 原来是小椅子在哭, 说小朋友不爱惜它, 把它弄疼了。听了我的话, 他们悄悄地不说话, 趁此时机, 我给他们示范了一下该怎样正确取放椅子, 那天, 小朋友放椅子时没有一点声响, 生怕弄疼了小椅子。

二、利用故事、儿歌和标志,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都天真可爱, 喜欢听故事, 说大道理是听不懂的, 但故事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通过一些健康向上、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能使幼儿的心灵触动, 鼓舞他们上进。如针对幼儿吃早点、午饭时弄得满桌子满地, 我给他们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 使他们深受启发, 以后再吃东西时, 不再乱掉东西, 生怕别人说他是漏嘴巴。朗朗上口的儿歌, 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又可以起到指导幼儿生活常规的作用。如《我是一个大苹果》, 学唱之后, 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洗手歌》和《叠衣歌》让幼儿掌握了洗手和叠衣服的要领。为了使幼儿入厕、洗手、取杯子等环节更加顺畅, 我们制作了等候标志, 进出标志等。这些小小的标志, 帮助幼儿养成了有序的生活习惯,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以爱育爱, 表扬与鼓励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有效方法

人天生是有进取心的, 孩子喜欢得到成人的肯定与表扬,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鼓励、微笑、爱心更能促进幼儿心智的成长发育, 尤其是小班幼儿, 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是非常在意的, 所以, 应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 通过表扬与鼓励, 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 当看到有小朋友扔得满地是玩具时, 不要大声斥责、批评, 这时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 如微笑着对大家说:“让我来看看哪位小朋友最棒, 能把玩具都收拾好呢?”当有幼儿开始收拾时, 再表扬其中几个, 见到有幼儿受到表扬, 其他幼儿也会随之模仿。很快, 地上的玩具被拣得干干净净。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 我们在教室里专门设置了红花专栏, 将幼儿的照片贴在一只“大孔雀”的羽毛上, 用不同颜色表示幼儿不同方面的进步, 每周评一次, 及时表扬鼓励。这样, 既记录了幼儿的日常表现, 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每周有一定成就感, 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了。

四、以游戏为载体, “玩中学”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让儿童感到快乐与自信, 在玩的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快乐, 也能感知到生活中该去如何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以游戏为载体,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玩“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中, 幼儿会把小动物分类, 并放在指定的地方。游戏《做客》使幼儿养成了用手轻轻敲门, 推门, 互相问好的良好行为。可见, 对小班孩子, 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潜移默化。

五、“家园联系”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抓手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双管齐下, 形成合力, 幼儿的良好习惯就不会偏废, 具有持久性, 就会促进个人未来发展。这种情况很常见, 很多幼儿在幼儿园在教师的监护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另一副模样。为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就要重视家园联系,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化作用, 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开家长会、家园联系栏、与个别家长交谈等方式, 向家长宣传不良行为的弊端, 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让家长认识到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做到家园同步, 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指导小班幼儿生活活动的策略 篇16

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指导过程中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幼儿当前生活活动的情景和对幼儿的细致观察,指导语言应简洁、明确、具体,并配以示范动作。作为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地去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去发现适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通过观察得来的策略才是适合孩子的,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活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本身。

关键词

理解能力 生活活动 入园

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来说,生活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对于自理能力还较弱的小班幼儿来说,有着一定的挑战性。这一阶段是幼儿形成积极自我的关键时期,幼儿正是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有效指导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解决入园焦虑问题,也可以帮助幼儿愉快地参与幼儿园集体生活。我们班级的绝大部分幼儿经过一学期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自主用餐、安静的午睡,在老师帮助下穿脱衣服、如厕。经过对本班幼儿生活活动状况的思考,笔者认为,有效指导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儿歌和游戏增强生活活动的乐趣

把生活活动的要求融合在简单有趣的儿歌里,孩子通过学学、念念,不知不觉地懂得了粗浅的道理,掌握了简单的动作技能,学习遵守简单的生活常规。比如,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洗手的步骤,我们引导孩子学念了“洗手歌”,一到洗手的时候,就会听到盥洗室里有的孩子边洗手边念“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大拇指转一转,手指尖转一转、小手腕转一转”,洗手歌不仅帮助孩子们记住了洗手的步骤,还增添了不少乐趣。

除了儿歌,情境化的游戏活动对幼儿也有巨大的吸引力。针对有的孩子不喜欢自主吃饭,习惯让成人喂的情况,我们在区角里投放了“喂小动物”吃豆子的材料,很多孩子喜欢玩这个游戏,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拿调羹将豆子喂进小动物的嘴巴里,开始的时候会有豆子掉出来,喂的次数多了,孩子拿调羹的动作就变得越来越熟练了,一到午餐或点心时,等着老师和阿姨喂的情况减少了,很多孩子建立了自己拿调羹吃饭的信心。

二、通过简洁、清晰、具体的语言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指导过程中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幼儿当前生活活动的情景和对幼儿的细致观察,指导语言应简洁、明确、具体,并配以示范动作。

比如要想让幼儿掌握正确取用餐具的方法,我们通常会边示范边清晰说清楚要求“拿杯子和碟子的时候请排队,要一手拿杯子,一手拿碟子,小杯子和碟子不要放在一起。”指令说出后,我们会细心观察指导后幼儿的表现,当发现有的幼儿仍然把小杯子放在碟子上面时,我们会给予提醒和示范,及时帮助孩子掌握取用餐具的方法,只要幼儿努力做了,我们就给予肯定,肯定时会说的很具体,比如“你做的很好,刚才拿杯子的时候都知道排队了,拿杯子和碟子时两只手分开拿会更卫生。”如果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会让他给大家做示范或者由教师描述他的做法,引发同伴的效仿,以便帮助更多的幼儿掌握,这种方法会让孩子自豪感十足,下次再拿餐具时用正确方法取用的几率会有所增加。

三、及时进行评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常规

及时的发现并评价幼儿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化作用,在指导过程中,当发现某一不良习惯存在普遍现象时,采取集体讲评的方式进行纠正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比如每到自由活动玩自己玩具时,由于新生小班幼儿兴趣持续时间较短,规则意识还没有巩固,很多孩子在玩自己玩具时,玩了一会儿,就会拖着椅子到处走,丢掉自己的玩具,拿玩具柜上的玩具玩,有的孩子玩的兴奋时会大声喊叫。这时,我们立刻采取了“放音乐收玩具”的措施,等幼儿集中起来后,我们会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玩了那么短的时间就收玩具了吗?”在孩子议论之后,我们就会将原因告诉幼儿,然后引导孩子们一起商量出自由活动的规则,例如应该“找一个空的地方,坐下来安静的玩自己的玩具,玩好了之后要将自己的玩具送回家”。之后,如果再出现较多幼儿没有遵守规则的现象,我们就会采取“立刻收玩具”的方法进行讨论,重复几次之后,幼儿关于自由活动的规则意识便建立起来了,拖着椅子走或者大声喊叫的现象减少了很多,现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规则意识增强了,活动进行地更加井然有序了。

在集体讲评之后,我们不仅关注全体,还会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对于做的比较到位的幼儿,我们会给予及时的肯定,这时会引来其他孩子的纷纷效仿;对于还没有掌握方法的幼儿,我们会通过再次示范,手把手的帮助他掌握新方法。当幼儿有进步时,我们会及时发现,并通过“代币制”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

四、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纠正不良习惯

当发现幼儿有不良行为时,我们会采取照片反思、录像回顾、对比观察、现场感知等多种形式及时评价幼儿的生活活动。例如,“便后冲厕”是小班孩子应当养成的如厕习惯之一,但每次如厕之后,总会发现有孩子忘记冲马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并没有直接帮孩子冲掉,而是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现场感知”,即请孩子集中到盥洗室,让他们通过“对比观察”的方式,自己去发现没有冲掉的马桶。第二种是“照片反思”的方法,将如厕后的现场进行拍照,然后请孩子观看照片,共同讨论“便后应该做什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用儿歌“干净的小马桶”进行总结提升,之后对于及时冲马桶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予以表扬,不断强化,一段时间以后,脏脏的马桶就不见了,孩子们养成了便后及时冲厕的好习惯。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例如穿套头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为了帮助孩子掌握穿套头衫的方法,午睡时我们拍摄了一段录像,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穿脱套头衫时有哪些困难,让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介绍自己成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边示范边用清晰、简洁、具体的语言总结出怎样才能成功穿套头衫的。之后,引导幼儿边念儿歌“我会穿衣服”边学习穿套头衫的方法,在孩子掌握方法之后,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并给他在集体面前示范的机会,各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提升效率,更加有效的帮助幼儿进行生活活动。

上一篇:淮北游记作文下一篇:三项机制的落实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