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共10篇)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 篇1

设计任务书„„„„„„„„„„„„„„„„„„„(1)

一、零件的分析„„„„„„„„„„„„„„„(2)1.1 零件的作用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2 重点工序的说明 2.3 制订工艺路线 2.4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14)3.1 问题的提出 3.2 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17)

五 心得体会„„„„„„„„„„„„„„„„„(18)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

生产纲领:年产量为5000件

设计内容:1.零件图一张

2.毛坯图一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卡片一张

4.机床夹具设计 每人一套

5.夹具零件图一张

6.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23456

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w=175mm,齿数Z=16。

ns=1000v10000.35==0.637r/s(38.2r/min)3.14175πdw按机床选取nw=31.5r/min=0.522r/s(表4—17)

πdwns 故实际切削速度ν==0.29m/s

1000切削工时

l=75mm,l1=175mm,l2=3mm tm= 2)粗铣右端面

粗铣右端面的进给量、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与粗铣左端面的切削用量相同。

切削工时

l=45mm,l1=175mm,l2=3mm tm= 3)精铣左端面

αfll1l2751753= =121.2s=2.02min

nwαfZ0.5220.2516ll1l2451753= =106.8s=1.78min

nwαfZ0.5220.2516=0.10mm/Z(表3-28)ν=0.30m/s(18m/min)(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w=175mm,齿数Z=16。

ns=1000v10000.30==0.546r/s(32.76r/min)3.14175πdw按机床选取nw=31.5r/min=0.522r/s(表4—17)

πdwns 故实际切削速度ν==0.29m/s

1000切削工时

l=75mm,l1=175mm,l2=3mm

tm=

ll1l2751753= =302.92s=5.05min

nwαfZ0.5220.1016工序Ⅱ:钻、扩花键底孔 1)钻孔Ø 20㎜

f=0.75mm/r·Klf=0.75×0.95=0.71㎜/s(表3—38)ν=0.35m/s(21m/min)(表3—42)s=1000vπd=10000.35=5.57r/s(334r/min)w3.1420按机床选取 nw=338r/min=5.63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πdwns1000=0.35m/s 切削工时 l=80mm,l1= 10mm,l2=2mm tm=ll1l280102n= wf5.630.71=23s(0.4min)2)扩孔Ø 22㎜ f=1.07(表3—54)ν=0.175m/s(10.5m/min)1000v10000.s=πd=175w3.1422=2.53r/s(151.8r/min)按机床选取 nw=136r/min=2.27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πdwns1000=0.16m/s 切削工时 l=80mm,l1= 3mm,l2=1.5mm t1l2m=lln= 8031.5=35s wf2.271.07(0.6min)

n

n

工序Ⅲ:倒角1.07×15

f=0.05㎜/r(表3—17)ν=0.516m/s(参照表3—21)ns=1000vπd=10000.516=6.3r/s(378r/min)w3.1426 按机床选取 nw=380r/min=6.33r/s 切削工时 l=2.0mm,l1= 2.5mm,tm=ll1n= 2.02.5=14s(wf6.330.050.23min)

工序Ⅳ:拉花键孔

单面齿升 0.05㎜(表3—86)v=0.06m/s(3.6m/min)(表3—88)

切削工时(表7—21)thlKm=1000vS

zZ式中:

h——单面余量1.5㎜(由Ø 22㎜—Ø 25㎜); l——拉削表面长度80㎜;

——考虑标准部分的长度系数,取1.20; K——考虑机床返回行程的系数,取1.40; V——切削速度3.6m/min; Sz——拉刀同时工作齿数 Z=L/t。t——拉刀齿距,t=(1.25—1.5)L=1.3580=12㎜

 Z=L/t=80/126齿

 t1.5801.201.40m=10003.60.066=0.15min(9s)工序Ⅴ:铣上、下表面 1)粗铣上表面的台阶面

αf=0.15mm/Z(表3-28)

ν=0.30m/s(18m/min)(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w=175mm,齿数Z=16。

nv10000.30s=1000πd=w3.14175=0.546r/s(33r/min)按机床选取nw=30r/min=0.5r/s(表4—17)

故实际切削速度ν=πdwns1000=0.27m/s 切削工时

l=80mm,l1=175mm,l2=3mm tll1l2m=

n= 801753wαfZ0.50.1516=215s=3.58min 2)精铣台阶面 αf=0.07mm/Z(表3-28)ν=0.25m/s(18m/min)(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w=175mm,齿数Z=16。n1000v10000.25s=

πd=w3.14175=0.455r/s(33r/min)按机床选取nw=30r/min=0.5r/s(表4—17)

故实际切削速度ν=πdwns1000=0.27m/s 切削工时

l=80mm,l1=175mm,l2=3mm tll1l280175m=

n= 3wαfZ0.50.0716=467s=7.7min)粗铣下表面保证尺寸75㎜

本工步的切削用量与工步1)的切削用量相同

112

三 夹具设计

3.1 问题的提出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经过与指导老师协商,决定设计铣30x80面的铣床夹具。

3.2 夹具设计

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其设计基准为花键孔中心线和工件的右加工表面(A)为定位基准。因此选用工件以加工右端面(A)和花键心轴的中心线为主定位基准。1.切削力和夹紧力计算

(1)刀具: 高速钢端铣刀 φ30mm z=6 机床: x51W型立式铣床

由[3] 所列公式 得 FCFapXFqVyufzzaeFzwFd0n

查表 9.4—8 得其中: 修正系数kv1.0

CF30 qF0.83 XF1.0

yF0.65 uF0.83 aP8 z=24 wF0

代入上式,可得 F=889.4N

因在计算切削力时,须把安全系数考虑在内。

安全系数 K=K1K2K3K4 其中:K1为基本安全系数1.5 K2为加工性质系数1.1 K3为刀具钝化系数1.1 K4 为断续切削系数1.1 所以 FKF1775.7N

2.定位误差分析

由于30x80面尺寸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轴向尺寸无基准不重合度误差。径向尺寸无极限偏差、形状和位置公差,故径向尺寸无基准不重合度误差。即不必考虑定位误差,只需保证夹具的花键心轴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3.夹具设计及操作说明

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率.为此,在螺母夹紧时采用开口垫圈,以便装卸,夹具体底面上的一对定位键可使整个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有正确的安装位置,以利于铣削加工。结果,本夹具总体的感觉还比较紧凑。

夹具上装有对刀块装置,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的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与塞尺配合使用);同时,夹具体底面上的一对定位键可使整个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有一正确的安装位置,以有利于铣削加工。铣床夹具的装配图及夹具体零件图分别见附图中。

四、参考文献

1.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艾兴、肖诗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 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李益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 3.机床夹具设计软件版V1.0,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刘品 刘丽华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

5.机床夹具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年

6.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一汽制造厂职工大学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年

7.机械工程手册 第8、9卷,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委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82年

8.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10月 9.机械工艺装备设计实用手册,李庆寿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 10.机械制造工艺学,郭宗连、秦宝荣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

11.机床夹具设计,秦宝荣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8年 12.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陈榕王树兜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

1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赵家齐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

14.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第二版,浦林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

15.机械零件手册,天津大学机械零件教研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75年9月

五 心得体会

为期三周的工艺、夹具课程设计结束,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受益匪浅。课程设计作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际更加接近,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生产实习中的感性认识。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二阶段是专用夹具设计。第一阶段中本人认真复习了有关书本知识学会了如何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学会如何查有关手册,选择加工余量、确定毛坯类型、形状、大小等,绘制出了毛坯图。为了可以更深刻清楚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向老师请教了很多关于夹具方面的知识,而且自己也参阅了很多夹具设计的资料。又根据毛坯图和零件图构想出两种工艺方案,比较确定其中较为合理的工艺方案来编制工艺。其中运用了基准选择、切削用量选择计算、时间定额等方面的知识。还结合了我们生产实习中所看到的实际情况选定设备,填写了工艺文件。夹具设计阶段,运用工件定位、夹紧及零件结构设计等方面知识。

通过这次设计,我基本掌握了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学会查阅手册,选择使用工艺设备等。

总的来说,这次设计,使我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我独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 篇2

关键词:定位基准,夹具设计,加工工艺

1 零件的分析

工件为电机的一侧端盖, Φ55.58+0.02 0的孔是与轴配合的, 所以精度要求高。Φ900-0.02轴线以Φ55.58+0.020的轴线为基准具有同轴度要求, 因此, Φ900-0.02和Φ55.58+0.02 0应在一次装夹中完成以保证同轴度要求。

由零件图分可知, 工件上除114×114平面需要在铣床上完成, 4-Φ7和3-Φ9的孔要在钻床上完成以外, 其余工序均可以在车床上装夹并车削完成。工件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为R a=3.2m, 要分粗车和精车两部分完成关键表面的加工。

根据工艺要求, 工件为中批量生产, 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不严格, 所以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钻床专用夹具的设计应以提高生产率, 降低劳动强度为主。

2 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及制造形式

考虑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载荷, 因此应该选用45号钢锻造件, 以使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工作准确可靠。由于零件采用中批量生产, 根据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 零件精度要求较高, 并且轮廓尺寸不大, 故可选用模锻成型, 能保证零件的尺寸要求, 这从提高零件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考虑也是有利的。

2.2 基面的选择

毛坯及制造形式确定之后, 工艺规程设计首先要确定基面, 定位基面来确定工序定位基准, 基面选择正确合理, 可以提高零件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降低零件报废率, 使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2.2.1 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保证待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 对于轴类零件而言, 大部分以外圆作为粗基准, 根据零件图纸技术要求, 选择Φ124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 就能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2.2.2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主要是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技术要求, 以及在装夹过程中简单、准确、可靠、迅速、方便, 尽可能采用基准重合和基准统一原则, 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2.3 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应尽可能的使工序集中, 既能提高经济性, 降低生产成本, 并提高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位置精度及生产效率, 增强工件的刚性, 合理制定工艺路线, 充分利用设备使用率, 便于安排工件热处理工序, 及时发现零件内部组织缺陷, 减小报废率, 缩短加工工时。

2.3.1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步1车Φ90mm的端面;

工步2粗车Φ90mm的外圆;

工步3精车Φ90mm的外圆;

工步4粗车Φ55.58mm的内内孔;

工步5精车内孔Φ55.58mm的内孔;

工步6车Φ124mm的端面;

工步7粗车Φ124mm的外圆;

工步8精车Φ124mm的外圆;

工步9铣削114×114mm的端面;

工步10钻3-Φ9mm的内孔;

工步11钻4-Φ7mm的内孔;

工步12铰3-Φ9mm的内孔;

工步13铰4-Φ7mm的内孔;

工步14终检。

2.3.2 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步1车Φ124 mm的外圆和端面;

工步2以车削好的端面和Φ124 mm的外圆为定位面粗车Φ90mm的外圆;

工步3粗车内孔Φ55.58mm的内孔;

工步4车削端面使工件厚度达到尺寸要求;

工步5精车Φ90mm的外圆;

工步6精车Φ55.58mm的内孔;

3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而使得新型直流系统绝缘在线巡检装置应运而生。因为, 巡检装置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通过传输、采样、记忆、数据处理, 建立巡回监测直流系统各支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体系, 并且整个装置可安装在屏上, 能够将整个直流系统支路运行的绝缘状况详细、及时地反映出来, 不仅仅能够提高直流系统绝缘在线巡检效率, 还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展, 为相关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源顺主编.机床夹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龙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习题[M].机械工业出版社.

[3]蔡光耀主编.机床夹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 篇3

【关键词】车床支架 机械加工 工艺 夹具 设计

在机械设计加工之中,任何产生品的加工都需要一定的工艺流程及夹具,只有制定合适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使用合适的夹具,才能保证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因此在车床C6140A支架的机械加工之前首先要制定合适的工艺流程,详细的确定加工之中每个工序需要的加工步骤,然后根据产品的要求设计机床切削深度,主轴转速以及切削速度,在设计好工序之后在进行夹具的设计。在一切工序及夹具设计完成之后,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车床C6140A支架的机械加工质量。

一、车床C6140A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一)车床C6140A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特点及要求

一般情况下车床C6140A支架的外形比较复杂,在设计加工之中对C6140A支架形状、尺寸以及位置的精度和机床表面的粗糙程度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这就给C6140A支架设计加工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设计C6140A支架的加工工艺时在选择定位基准时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定位误差,在设计夹具时要选择合适的加紧方向与位置,避免出现加紧变形,对于车床C6140A支架的主要表面必须要粗加工与精加工分段进行,尽量保证产品要求的粗糙度。

(二)车床C6140A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C6140A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中,正确的选择定位基准非常重要,对于进行零件加工时,达到精度要求、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及其经济性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基准选择不合理加工工艺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造成残品的出现,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定位基准中又分为粗基准与精基准两个方面,一般在加工中首先使用的是粗基准,但在选样定位基准时,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首先考虑的是选择精基准,精基准选定以后,再考虑合理地选择粗基准。所谓的粗基准就是指以毛坯面作定位基准,在选择时应该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工件上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同时还可以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这样就可以便于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最后必须要注意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如果重复使用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在选择精基准时为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偏差,应该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并且要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作,减少夹具设计、制造工作量和成本,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由于车床C6140A支架不同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车床C6140A支架表面的加工方法时要根据不同的表面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由于车床C6140A支架底面的表面与肋板内表面和圆柱孔上端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加工时要先进行粗铣或者是半精铣,然后再进行精铣,同时机床支架肋板上的孔与圆柱孔的位置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加工时要采用先粗镗再半精镗的加工方法。在机床上的沉头孔并没有位置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因此可以采用钻孔或者锪孔的加工方法,但是对于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装配孔要先进行钻孔然后再精铰,进而完成其表面的加工。

3.热处理工序及辅助工序的安排

机械加工中离不开热处理,因此在制定车床C6140A支架机械加工工艺时必须要设计热处理工序及辅助工序的安排,首先是退火与正火工序,这道工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毛坯的内应力,避免组织出现不均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毛坯的切削性能,这道工序可以放在粗加工阶段前后,但是如果放在粗加工之前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粗坯的加工性能,但是不能消除粗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退火与正火工序之后要设计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工序,通过这个工序,零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个工序一般在精加工之前进行。最后还要设计表面处理的工序,通过对加工品的表面处理不仅仅能够增加其耐磨性与提高其抗腐蚀能力,同时还能增加机床的美观性,这个流程一般安排在工艺流程的最后进行。除了热处理工序之外,在工序设计中还要重视辅助工序的设计,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中间检验,最后检验,特种检验,清洗防锈与去毛刺等工序,通过这些辅助工序可以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夹具设计

机床夹具其实就是在车床C6140A支架机械加工中使用的一种工艺装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对被加工工件的定位和夹紧,保证各个工序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夹具的结构紧凑,操作迅速方便。夹具的设计是工艺设计与机械制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机床性能的发挥与延伸、生产率的高低、生产成本的控制、工件的加工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之中必须要保证所设计的专用夹具既能保证工序的加工精度又能保证工序的生产节拍,同时夹具还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以便于夹具的制造和维修。

例如在对夹具中的夹紧装置进行设计时要保证夹紧既不应破坏工件的定位,又要有足够的夹紧力,防止工件在加工中产生振动,手动夹紧机构要有可靠的自锁性,机动夹紧装置要统筹考虑夹紧的自锁性和原动力的稳定性,同时又要保证夹紧力的方向应使定位基面与定位元件接触良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可靠,还有夹紧力的方向应该与工件加工时受到的切削力、重力等的方向一致,以减小加紧力,最后还要保证夹具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加工表面,以减小切削力对夹紧点的力矩,防止或减小工件的加工振动或弯曲变形。总而言之夹具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加工的材料的不同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合适的夹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拓.机床夹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1

[2]柯建宏.工艺综合课程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波.机械制造工艺与过程综合设计实践设计指导[M].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9

[4]任东澜.C6140A支架和孔加工工序夹具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 (5)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探讨 篇4

1 轴类零件的加工技术要求

1.1 应明确轴类零件尺寸的精度

在轴类零件轴颈选择过程中,为了确保其支撑作用,应选择IT5-7精度较高的轴颈;如果主要是作为装配传动件,应选择IT6-9精确度较低的轴颈。

1.2 应注意几何形状精度

外锥面、轴颈等轴型的圆柱度以及圆度也即是轴类零件几何形状精度,一般的轴类零件正常的话会将轴类零件几何形状精度控制在允许的尺寸公差范围内。如果是内外圆表面,对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应在工艺图纸中将有效的误差范围明确表示出来。

1.3 注意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在整个机械运行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功能主要决定了其的位置精度。轴类零件的精度通常情况下必须达到装配传动件轴颈对支撑轴颈的需要(要求同轴度),若未达到该项需要,会使传动齿轮之间产生一定的磨合误差,对机械的传动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轴类零件的径向跳动范围最小为0.01mm,最大为0.03mm。若相互位置精度具有较高要求,则最小的径向跳动范围会缩小到0.001mm,最大为0.005mm。

1.4 注意表面粗糙程度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论文 篇5

前言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工艺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较全面的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将工艺课程设计贯穿到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设计结果完成产品的制作并应用到真正的生产中。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把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能力、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实践上的基础。

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以来都是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工装夹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由于课程设计长期以来不变的设计方法与教学模式,给课程设计带来很多弊端。本人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都是老师给出已知零件,学生设计其加工工艺规程,然后再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设计某个加工面的某道工序的工艺装备,最后完成所有的工艺卡片的填写和夹具图纸的绘制。由于这些零件长期以来变化较少,学生往往按照以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任务,出现了很多问题。

(1)由于设计题目固定不变,其相应的指导书、资料、标准、手册也一应俱全,很多指导书已将设计过程规范化,程式化,学生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设计,有的甚至拿往届学生设计的模板往下抄,只要改动一下尺寸数据即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设计理念得不到发挥,在设计上也得不到创新。

(2)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才统一安排时间,布置题目进行设计的。时间是两周,在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又是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又是进行工序尺寸和工时定额的计算,还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学习好的学生往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设计,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学生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发挥,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已,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3)课程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一套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和工装夹具的装配图纸与零件图。学生设计的夹具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设计的工艺规程是否能实现零件的使用要求?因为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学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无法得到验证,学生在设计中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跨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对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提出了改革,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模式与指导方法,使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完成理论的设计计算,也让学生参与其制造过程,这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即要完成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又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要计算,又要做方案,还要完成图纸的绘制,学生感到难以招架。通过改革,我们把工艺课程设计里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安排在课堂的实践课中进行,在讲完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该零件不是老师随意选的,而是实训基地加工制造的产品。学生在完成工艺规程编制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2],参照实际的生产流程,找出自己设计的不足及创新之处。通过指导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并分析创新之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在课程设计未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1/3的工作量,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和对产品的改进与创新争取了大量的时间[3]。

(2)课程设计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完成零件所有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的设计,即完成从装配图到零件图的一整套图纸的设计与绘制。在设计过程中,即要分工,也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产品的制造:因为学生设计工艺规程的零件是实训基地的加工对象,设计的工装是生产这些产品时的夹具,这就使产品的最终制造成为可能。学生所有的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审查图纸的合理性,正确性,经济性,然后把最优秀的设计推荐给实训车间,车间根据生产的需要组织并安排实践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产品的制造,最后真正把学生设计的工装夹具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可行性分析

(1)院校内有生产型创新实训基地为本次创新提供了基础。

(2)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产品的实现保驾护航。

(3)成本支出,学生产品制造的费用完全是实训基地生产加工的成本。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产品的制造与应用,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真正体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莫海军,黄华梁,除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7)

[2]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J].江西化工,2004(4)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说明 篇6

题目:XXX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XXX夹具设计

说明:

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订出工艺规程;对其某一道工序设计出专用夹具一套。

要求: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30页:制定工艺卡片,画出被加工零件的工作图,画出专用夹具的装配图和其中的两个主要零件图。设计说明书格式:

1、内容摘要

2、目录

3、前言

4、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工艺路线拟订及论证

(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5、XXX(专用)夹具设计

(1)针对某道工序进行加工质量分析,拟订并论证定位方案;

(2)专用夹具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

(3)定位误差分析;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资料:

1、《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床夹具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3、《工艺员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

5、《机床夹具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

6、《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张进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8、《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 篇7

对于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生, 其理论知识水平较差, 实践能力更加薄弱。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更新快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来说, 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综合实践教学方法显然不切实际, 加之新课改的实施, 要求各高校必须对当前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是以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编制、设计等工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一门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机械制造的实践能力, 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课程的改革、依赖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由此可见,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现代制造工艺与技术

伴随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应用的日益普及, 加强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的实践训练已成为高校对现代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然而, 目前多数学校仍以传统机械加工为主对学生进行教学, 虽然它涵盖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大部分内容, 但对新型机械制造工艺却涉及甚少甚至是没有, 使得当前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现代制造工艺与技术。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二) 缺乏CAD、CAE技术应用

现阶段, CAD、CAE三维制图技术已发展较为成熟, 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机械工程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发现, 虽然CAD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中有所应用, 但多以二维CAD软件为主, 而最新的三维CAD软件却没有被应用进来, 对夹具结构的CAE分析也几乎没有, 使得学生对这方面能力的实践训练严重缺乏。

三、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的原则

(一)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与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教学相比, 其综合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应更加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则, 以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为主要目的, 对学生开展全面实践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机械制造工艺分析、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夹具设计与结构分析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增设实践教学模块, 加大实践教学时, 鼓励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 积极发挥自身潜力, 开发创新思维, 将创新能力培养原则全面贯彻到学生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 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实践原则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进行实践教学, 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工序、处理技术、产品检验、夹具设计等。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通常只安排2 周时间, 导致该课程处于时间短、任务重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需要在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的基础上, 采用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即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是指将实践任务分散到课程教学中, 而集中则指集中实践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机械制造工艺的文件编制上, 从而实现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 融合先进辅助技术原则

在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领域, 三维CAD软件和WAVE技术等辅助工艺制造技术已在其实际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然而, 在教学领域的实践环节中却缺乏有效的运用。因此, 融合先进辅助技术也是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的驱使下, 要求将CAD、CAE、WAVE等先进机械制造辅助技术融入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中, 并要求学生借助这些软件来完成对机械零件的设计、对夹具结构的设计、对机械加工过程的描述、对机械产品的装配等实践教学任务。同时, 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再根据这些资料利用CAD等软件完成机械制造工艺文件的编制。

四、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思路

(一) 更新教学观念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作为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其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产品制造、加工与装配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使其能够系统性地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夹具设计等专业技能, 并对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思想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及时的了解, 以及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得到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从而为机械工程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 且内容更新快、对基础要求较高, 涉及知识面广, 导致教学难度大大增加, 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所以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开展改革, 首先就得从观念上开始转变,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确保课程定位与技术人才培养拥有统一的目标。通过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学术交流、加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关注, 并结合自身课程教学特点, 以确保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及时的、恰当的。

(二) 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的改革, 应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合理分配实践比例, 构建科学的理论实践教学结构, 并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等进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使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得到有效的衔接, 从而为其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应在基础实践训练的基础上, 增设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实训课程, 并努力对实训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 使其不断地丰富, 同时发展多元化实训方法,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 加强校企合作,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处理好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理论知识传授以课堂教学为主, 通过教师的积极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内部实习的机会。通过在企业中实习, 学生既可以亲身感受工作氛围, 积累工作经验, 又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从而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加强, 可以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 增加经济效益,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与机会, 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采取综合实践法教学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为了让综合实践教学在当前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能够得到长久的应用, 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文章对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包含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校企合作,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几方面。通过从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两大方面入手, 对改革的具体思路进行探索, 以寻找到切实有效的改革对策。

摘要: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 教学改革始终都是核心所在。改革是推动教育教学事业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是教育教学事业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与探索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论述了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现存的问题和教学特点, 并通过结合一些实际教学案例来探索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学,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改革,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郑德星.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 2015.

支承套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篇8

关键词:支承套;加工工艺;夹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8-0012-02

支承套类零件在机械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支承套类零件一般壁薄、直径大,且长度较长,属于薄壁筒类零件。该类零件自身结构的特点使得其装夹和加工都相对困难。由于工件的刚性较低,在加工过程中的夹紧力和切削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加工要求。而目前传统的支承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仅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难以满足机械工业对于支承套零件大量的需求。因此,研究并改进支承套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针对支承套零件的加工和装夹难点,对该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夹夹具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设计,旨在实现支承套零件的大批量和高质量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支承套零件的结构与工艺性分析

典型支承套零件如图1所示,属于薄壁台阶套环。该零件材料为45钢,毛坯为锻坯,在粗加工之前采用正火热处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承套零件有两处外圆,直径分别为50mm和56mm,内孔直径为44mm,长度为60mm。其中,台阶长度4mm。以内孔中心线为基准,两处外圆对内孔的同轴度误差为0.02mm。

两处外圆以及内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均为Ra1.6。此外,外圆还有圆度要求,精度为0.02mm。

从设计图中来看,该支承套零件的形状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要求均较高,但其壁厚却只有3mm。这就意味着零件在装夹加工过程中,夹具的夹紧力和刀具的切削力都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壁厚较薄导致零件刚度低,易产生振动和变形,零件的加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精度。

目前针对这种薄壁支承套零件的加工主要有以下三种常用方法:

(1)一次性加工成型。其一般的工艺流程是先去除毛坯工件的外圆和内孔余量,使工件的外圆和内孔尺寸与设计尺寸保持较低的加工余量,即粗加工过程。然后进行半精加工,减小刀具的进给量和进给速度,使待加工表面留有均匀的加工余量,为零件的精加工做好准备。最后对工件进行精加工,使零件达到设计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从现场实际加工情况来看,支承套零件的精加工阶段是最难掌握的工序。由于此時工件的刚度已经很低,容易在刀具车削力的作用下产生严重的让刀现象,进而产生震刀现象,影响工件车削的精度,甚至无法顺利进行车削加工。

(2)可涨芯轴撑内孔车外圆加工法。这种方法采用可涨芯轴来加工工件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外圆车削的精度。但是,由于支承套零件对于内孔尺寸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都有较高的加工要求,而可涨芯轴的作用力却不是完全精确可控的。不均匀的可涨芯轴作用力会导致零件内孔的变形。

(3)塞堵头夹外圆车内孔,配合堵头顶中心孔车外圆加工。这种方法是先将内孔加工到设计尺寸,然后将顶尖装入零件内孔带有中心孔的堵头中,另一端夹持外圆。这种加工工艺对于堵头外圆和中心孔的同轴度精度要求较高,在实际加工实践中容易出现壁厚不均匀和扭曲变形等现象。

由零件的结构与加工工艺分析可见,传统的加工工艺并不适于加工支承套零件。

2 加工工艺和夹具的改进设计

基于上述零件的结构与加工工艺分析,本文设计了所示专用车夹具。夹具的圆柱侧面铣出通槽,右侧端面安装压板6和挡板10。工件装夹时,通过压板使工件2的右端面与夹具轴向压紧,而其左端面则与可换套紧密贴合,其外圆则与可换套的内孔配合。为了防止可换套在加工时与工件产生相对转动,在可换套外圆柱面铣出通槽,配合紧定螺钉3周向固定。装夹完毕后即可进行工件的切削加工。加工工序完成后,松开螺母8。工件装夹较紧时,采用辅助橡胶棒或铜棒穿过夹具外圆的通槽老敲击工件的左端面来拆卸工件。可换套与工件的配合精度在长期重复装夹使用中逐渐降低,这时可以采用类似的拆卸方法拆除受损可换套并及时更换。这种夹具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工件车切削加工时的刚度和强度,且工件的装夹和拆卸方便,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实践证明,在支承套零件的加工中采用这种专用夹具,既可以保证零件达到设计的加工精度要求和质量要求,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针对这种专用夹具,本文设计了支承套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其基本流程是:先将工件外圆加工到设计尺寸,再采用上述专用夹具车削内孔。工件的外圆车削采用传统加工方法进行,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工序达到设计尺寸和精度。在此基础上,采用专用夹具装夹工件,进行内孔的加工。为了确保工件达到设计加工精度,专用夹具可换套与夹具内孔应保持较高的配合精度。由于外圆的加工精度很高,从而易于实现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要求。而专用夹具弥补了工价加工内孔时刚度和强度较低的缺点,使得工件受力较为均匀,杜绝了让刀、震刀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本文针对支承套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分析了其加工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专用夹具和配套加工工艺。实践证明,支承套零件的加工精度可以达到设计要求,且加工质量稳定。采用专用夹具加工,工件的装夹和拆卸方便,工作效率高。夹具良好的可换性既保证了零件加工质量的稳定,又降低了夹具成本,易于实现支承套零件的大规模生产。

参考文献

[1] 陈平,郑贞平.薄壁缸体零件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技术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剖析 篇9

一、设计应完成的内容:)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

二、设计工作量(课程设计完成后应交的资料)

1)绘制零件图一张(机绘,先绘制三维图,再生成二维图)。2)绘制毛坯-零件合图一张(机绘,先绘制三维图,再生成二维图)。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采用“A4纸”)。

4)说明书中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0张以上。5)重要工序的夹具设计。6)生产方式:大批量。

3、题目:

1)输出轴,毛坯为Φ90棒料

技术要求

1.调质处理28~32HRC。

3.未注圆角R1。

2.材料45。

4、保留中心孔。

2)十字头,铸造毛坯

技术要求

1.铸件时效处理。

3.铸造圆角R5。2.材料HT200。

4、未注明倒角1X450。3)齿轮轴,锻造毛坯

4)车床拨叉,铸造毛坯,两件合铸,加工到一定工序后切开,切口2mm。

5)轴承座,铸造毛坯

6)惰轮轴,铸造毛坯

7)三轴连杆,锻造毛坯

8)推动架,铸造毛坯

9)双联齿轮

均布均布

10)摇杆零件图

11)料为棒料

12)轴承座

130.03A 1.6其余4-M8材料:HT200铸造圆角R5.035φ60+00φ1610B6.3201.6 0.02B1.636604-11φA601201502-φ8(配作)

13)行星减速器输入轴

560±0.05 6.3(105)φ76R40.85

14)行星齿轮减速器太阳轮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 篇10

低买高卖、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强迫交易、搭售、差别待遇

《反垄断法》第17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低买高卖)

(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掠夺性定价)

倾销:具有市场竞争地位的企业把其产品价格定在生产成本之下,在其竞争对手被排挤出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滥用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这一行为之所以被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因为它违背了公认的商业道德而不具有合理性。但如果行为人拥有市场支配地位,进而达到损害市场竞争的程度,则这一行为即可以被认定为限制竞争行为,受反垄断法的调整。

(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拒绝交易)

(四)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特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独家交易)

(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是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搭售)

(六)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差别待遇)

(七)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三、经营者集中

(一)经营者集中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股份、资产以及3)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情形。

2、经营者集中的类型

1)横向集中

是指因生产或者销售具有可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而处于相互直接竞争关系中的企业之间的集中。2)纵向集中

是指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经济阶段,彼此之间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集中,亦即某种产品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合并或者上游经营者与下游经营者之间的合并。

3)混合集中 一般指既不存在竞争关系也不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合并,即跨行业的企业合并。

3、法定情形

《反垄断法》第20条规定的【禁止经营者集中的情形】

(一)经营者合并;

(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二)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与审查

1、申报制度

1)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制度分为事前申报制度和事后申报制度。

我国《反垄断法》采取的是事前申报制度: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前向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2)经营者集中申报豁免(经营者集中为改变其整体对外市场份额状况的情形)《反垄断法》第22条:经营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国务院反垄断执行机构申报:

(一)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资产的;

(二)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本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

2、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因素

《反垄断法》第27条: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三)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四)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影响;

(五)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

3、经营者集中的豁免

《反垄断法》第28条后段: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

五、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概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一方面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同时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经常存在竞合现象,但是各种专门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已经提供了特殊保护;

另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竞争关系、保护公平交易的一项基本法律,它还可以在知识产权法提供的特殊保护之外为知识产权提供附加性或兜底性保护。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但是知识产权已经规范的侵权行为,应当直接使用知识产权法的规定,只有对那些缺乏特别法规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才需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做出裁判。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形式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主体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正当行为的实施者是以营利为目的,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并能够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经营者。

2、客体方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体是指经营者通过事实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犯的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良好的竞争秩序。

3、主观方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指经营者事实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4、客观方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事实了与诚实信用原则或者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相悖的行为。

二、市场混淆

(一)概念

市场混淆,又称仿冒行为,是指经营者使用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商业标识,致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产生混淆,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减损他人商业标识的市场价值的行为。

(二)市场混淆的特征

1、主观方面:市场混淆的目的是开展竞争,市场混淆人具有主观过错(故意),其目的在于使交易对方为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产生混淆或者误解,误认为是特定经营者的产品或服务来扩大自己的销售量。

注意:如果不具有竞争目的或者与市场竞争无关的混淆,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范围。

2、对象方面:商业标识是市场混淆的客体或者对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示范条款》第2条——典型商业标识:商标、商号、特殊标记、商品外观、商品或服务标示、知名人士或者众所周知的虚构形象。

3、内容方面:市场混淆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使用与他人商业标识相同或者近似的商业标识。包括冒用行为和仿用行为

4、后果方面:市场混淆或者淡化他人商业标识。

(三)市场混淆的表现形式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市场混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假冒他人合法商业标识行为

2、仿冒知名商品其他标志的行为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计划2019最新教案下一篇:水利局安全生产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