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职责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卫生职责(精选11篇)

职业卫生职责 篇1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本企业实际情况,卫生科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

2、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负责组织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工作。

3、负责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工作

4、负责职业卫生档案、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工作

5、负责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工作。

6、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我厂实际情况,保障职业病防治任务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全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职业病发病率确保为0,职业病危因素检测率100%,健康监护率100%,基础管理工做到:

1、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有工作计划

3、有职业卫生工作记录

4、有职业卫生档案

5、有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二、执行法律法规做到

1、新、改、扩建项目达到职业卫生三同时。

2、根据健康监护情况及危害场所检测评价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监护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

3、落防暑降温工作,完成高温体检

4、患有职业禁忌证人员即时调离原岗位并加以妥善安置。

三、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教育做到

1、有应急救援组织及应急救援预案

2、有应急救援措施和常用的急救器材

3、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宣传,学习活动要记录

四、职业卫生监测与职工体检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职业卫生监测是生产过程中防治职业病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劳动者在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中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本企业各单位定时、定点对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及评价,并向职工定期公布检测及评价结果,违反此项条款,不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评价的用人单位,将承担由此产生的职业病全部后果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职业卫生专职人员应配合用人部门管理员对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日常观测,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不符合标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通报有关职能部门,并做出现场监测报告。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在做好职防监测评价工作的同时要建立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和监查纪录,日常工作由部门职防管理员负责,本企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进行现场监查,做好职防卫生监查管理,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存档工作。第二十七条:本企业专职职防人员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条款定期与认证的职业卫生部门取得联系,组织本企业有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工进行体检,专职人员、职能科室必须做好此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否则将对部门或个人处以300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各用人单位的职防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厂职能部门的工作,按厂职防部门的要求组织好本部门体检工作,做到不遗漏岗位,不遗漏应体检的职工,不遗漏项目,违反此条规定,用人单位或其负责人应承担由此而引起的职业病事故和与其相关的经济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凡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正式职工、合同工,工期一年的临时职工均应参加健康体检,健康体检职防监测及其他有关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费用均在生产成本中例支。第三十条:负责职防工作的职能部门专管人员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工要建立健全有关其个人的健康档案,主要内容有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对于离退或调离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工的个人健康档案要封存保管不得遗失,遗失一份处以200元罚款,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后果。

第三十一条:职工在离岗或退职后,有权索取其个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防管理人员应如实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盖章。

五、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本企业用人单位在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应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之对方,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

第十二条:本企业用人单位在录用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岗位工作的职工之前需对要录用者做专项职业健康检查,即岗前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各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职工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

第十四条: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安置,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工在其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病危害岗位调入无职业病危害岗位时也应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第十五条: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必须是经市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检查项目由医疗机构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确定,用人单位须将职工各时期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建档保管,并有将检查结果告之职工的义务。

第十六条:以上十一至十五条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劳动用工过程中用人单位应遵守的职业病防治条款,凡因违反以上条款所引起的劳动争议,职业病纠纷及因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用人单位承担其法律责任。并对部门主要领导处以500元罚款。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对有职业病危害岗位,劳保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派选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并由职防管理员定期对上述设施和设备的性能和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正常、灵敏、有效。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在大中修设备或厂房及设施改造时要同时大中修或改造改进劳保及职业病防护装置并与主机装备同时投入运行并确保正常有效。

第十九条:劳保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装置各部门不得擅自拆除、挪用废置不用或随意改装,用人单位如需对上述设施、设备装置进行更新或改装,必须经职能部门同意主管厂长批准,方可进行。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必须为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劳保用品,保护用品应到市卫生部门认证的劳保用品商店或厂家购买。

第二十一条:劳保器具要根据作业性质、条件、劳动强度、防护器具性能和防护范围进行正确选用,不准超出防护范围的使用或代用。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领取)、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应按照劳保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和使用中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职业卫生职责 篇2

1 《职业病防治法》确定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法定职责

《职业病防治法》同其他卫生法律一样属于特别法。专业性、技术性强, 并非格式化的章条款项目。其职责理解为职务和责任。职务是指在实施职业病防治监督工作中应担任的事务, 属于应该做的事, 如果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 应当为此承担 (过失) 责任。作为卫生行政部门, 其职责则应该是指在开展该行政活动过程中, 所必须要遵守和履行的法定义务[2]。并且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 部门协调配合, 用人单位负责, 行业规范管理, 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体制。

履行法定职责是政府“转变职能, 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 也是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根本性改革的宗旨。

《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第五十五条至六十一条则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履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依据。应采取的措施及行为规范和资格认定等内容。

卫生行政部门代表国家独立进行职业病防治法的行政管理, 独立参加行政诉讼, 属职业行政的主体, 对于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包括有实体上的权利, 如行政命令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等;程序上的权利:如调查取证权、强制执行权等。这是《职业病防治法》赋予的, 体现的是国家的强制性和意志。在涉及保护国计民生的职业病防治公共事务中, 行政主体不能放弃这种权利, 更不能随意处分。换而言之, 《职业病防治法》赋予的权利, 同样也是义务, 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不是愿为或不为, 而是必须要为, 一定要为, 不为的后果, 就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职业病防治法》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法定职责的特点, 及维权内容

首先, 卫生行政部门在《职业病防治法》中的法定职责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公民的职业卫生健康权, 这是坚定不移的。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可能的最高水平的健康。“以人为本, 维护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职业病防治法》直接为保护劳动者而制定的条条款款, 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高度关注, 也极为明确地体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维护公民职业卫生健康权的神圣职责。

当前,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仍十分严峻,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人数多, 流动性强, 特别是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职业病危害尤为突出。国家卫生部, 2005年的报告中显示各类职业病为12 212例, 其中尘肺病例为9173例, 尘肺病例死亡966例。

职业病的肆虐, 不仅损害劳动者健康, 导致死亡、致残, 过早丧失劳动能力, 也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者拥有获取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病诊疗康复, 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 后果和应当采取防护措施, 要求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 参与职业卫生工作民主管理等权利, 实际上是将预防医学理论贯穿于制定法律之中, 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用人单位的生产行为和职业病防治的自身管理工作。

3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强化建设项目的卫生审查

加强前期预防监督工作, 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不良的恶劣的劳动条件、影响和危及劳动者的健康、直接导致职业病发生, 而法定的10类115种职业病大多数是进行性的, 不可逆的。《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项目 (统称建设项目) 必须由依法设立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并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卫生审核验收。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或投主使用。对于卫生行政部门而言, “三同时”管理看重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 项目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管理, 环环相扣, 确保新建项目不产生新危害, 从而堵住职业病危害源头。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阶段做好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 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大事, 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不仅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而且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职业病防治法》中第六十二条中规定, 未按上述规定的建设项目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国家卫生部2006年7月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3]中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危害三类。并特别提出, 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在初步设计阶段, 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项目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4 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是具有强制力的国家监督制度

当前, 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面临着的困难有:用人单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 法定制度不能落实, 个别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职业病危害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劳动用工不规范, 特别是农民工对职业危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差, 中小企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小, 职业病危害转移严重以及防治能力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等等。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 政府职能就是用法律来管理国家公共事务, 而不是企业式行业管理模式, 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方法是卫生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是指由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对全国的职业卫生工作依法实施的是有国家强制力的监督制度。因此卫生监督员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授权, 对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活动, 这也就成为法定职责的内容。

职业卫生实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 加强执法工作要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执法人员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在监督中提高企业经营者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保证《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 真正做到分工到位, 逐级落实,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方针, 全面履行职责推动依法行政, 保护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身体素质。

摘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 是我国新时期职业卫生工作的核心。通过对卫生行政部门职业卫生法定职责的讨论, 分析其特点、内容, 突出强化对建设项目的审查、验收, 真正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的执法主体作用。

关键词:行政,职业卫生,法定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2006-07-07.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进展 篇3

关键词:ILO/CIS;信息;职业安全卫生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China's Progress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

Liu Hanxiang

(China Petroleum Jilin Oilfield Company Mining Business Services Department,Songyuan138008,China)

Abstract:Based on our current work statu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pointed out our major problems in this area,in the future to further good work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suggestions proposed.

Keywords:ILO/CIS;Information;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信息对我们开发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计划,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研工作,乃至制定政策、起草法规标准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国外职业安全卫生发展最新动态,作到知己知彼,彼为已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现状

1991年,根据劳动部决定,以部机关图书馆、劳保所情报室、劳科所情报室、工资研究所资料室、国际劳工所资料室等单位的文献资源、情报业务和部分人员为基础,于同年5月正式组建了劳动部劳动情报文献中心(对外合作名称仍为ILO/CIS中国国家中心)。该中心主要为劳动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收集、加工及馆藏,为我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信息。

1998年,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将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内设的“安全卫生情报室”和“编译报导咨询室”合并到新组建的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该中心的信息室(对外名称仍为ILO/CIS中国国家中心)。其业务范围是:负责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文献、图书、期刊的采集、馆藏、检索和咨询服务工作,并负责ILO/CIS与中国的联系工作等。

随着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信息化工作也有了很大发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相继建立了网站,发布各自的信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以来,对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比较重视,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会议,在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部署中,都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局办公楼机关网络已基本建成投入运行,建立和开通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政府网站,开通了文件传输、信息查询以及一些服务功能,并与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连接。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二、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一个统筹组织协调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机构

十多年来,我们在与一些ILO/CIS国家中心接触中了解到,各国国家中心都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内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对外作为该国国家中心与ILO/CIS和一些相关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但由于其地位一直没有被有关主管部门明确,很难作为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牵头机构发挥作用。

(二)没有一个能反映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网站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地报道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状况的网站,对于开展国际职业安全卫生信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是十分不利的。

(三)没有固定资金支持

尽管ILO/CIS中国国家中心在ILO/CIS的资助下,于1998年底建立了“中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中、英文版),我们设置了一些栏目,其中包括法律法规、事故情况、职业安全卫生动态、安全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等,报道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情况,但由于没有固定资金支持,人力和物力得不到保障,难以作到及时宣传报道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最新信息,与各国信息交流的速度非常缓慢。国际劳工专家希望我们网能作到及时更新内容,以真正发挥出信息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高效作用。但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作到网络及时维护。

三、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之建议

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上职业安全卫生科研成果,逐步实现与国际上通用的职业安全卫生规则与标准接轨,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充分发挥信息在上述工作中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为加强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管理,建议成立一个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领导机构。该人员应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会、企业家协会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

建立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能全面反映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网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建议建立一个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应能全面反映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情况;能指导全国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能为用户检索到全国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信息;能连接到国务院各部委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省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等。总之,通过这个系统,就能了解到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全貌。

职业卫生职责 篇4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设立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公司内具体___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___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根据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制定公司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___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加强和监督劳动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

5、监督执行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履行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补助和女职工特殊保护政策。

6、定期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及时整改。

7、经常听取各工区、车间、安技人员、职业卫生人员有关职业卫生情况的汇报,8、对公司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爱国卫生职责 篇5

一、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班主任进行指导,卫生班长发挥带头兵的作用。

二、经常开展全校性的爱国卫生活动,搞好经常性的学校卫生工作,并且搞好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教育、培养小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好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三、积极做好卫生保健的宣传工作,努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四、建立健全全校卫生档案,做好师生体检工作。

五、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努力做好“六病”防止及免疫工作,建立健全档案。

六、做好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尽一切努力降低近视眼的新发率。

七、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对学生的常见并多发病认真做好防治工作并进行统计工作。

八、采取果断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九、深入年级、处、室,了解师生对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并及时向校领导反映。

职业卫生职责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对我院大一、大二在校学生按《标准》要求, 进行了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6个项目的测试。两个年级学生受测人数情况见表1, 受测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均为良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体质健康测试、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并进行归纳整理。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0.0软件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的原理, 运用因子的特征值、因子负荷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

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料, 运用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 (见表2)

2010年测试了我院2 193名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等6项指标, 男、女生平均测试总分分别为68.6分和74.5分, 标准差除肺活量指标较大外, 其他均较小。除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测试总分的偏态系数小于0 (呈负偏态分布) , 其他指标的偏态系数均大于0, 说明样本呈正偏态分布。峰态系数均大于0, 说明指标分布趋向比较陡峭。我院男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和台阶测试成绩比女生好, 但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和测试总分这3项成绩比女生差。说明男生耐力类项目成绩比女生好, 女生在柔韧、力量类项目和速度、灵巧类项目上成绩比男生好。

2.2 我院不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比较

为了探求我院不同年级学生体质水平的现状及其规律,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个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进行比较。具体见表3。

(1) 身体形态变化。大一、大二男、女生的体重均值分别为0.379、0.717 (P>0.05) , 说明不同年级男女生体重无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男生的身高均值为0.309 (P>0.05) , 说明不同年级男生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女生的身高均值为0.001 (P<0.01) , 说明不同年级女生身高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2) 身体机能变化。大一、大二男生的肺活量均值为10.514 (P<0.05) , 说明不同年级男生肺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女生的肺活量均值为0.000 (P<0.01) , 说明不同年级女生肺活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3) 身体素质变化。大一、大二男、女生的台阶试验指数均值为0.363、0.053 (P>0.05) , 说明不同年级男、女生台阶试验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即耐力类项目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数均值为0.164 (P>0.05) , 说明不同年级男生坐位体前屈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即柔韧、力量类项目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女生坐位体前屈指数均值为0.042 (P<0.05) , 说明不同年级女生坐位体前屈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柔韧、力量类项目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男生1分钟跳绳指数均值为0.661 (P<0.05) , 说明不同年级男生1分钟跳绳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速度、灵巧类项目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女生1分钟跳绳指数均值为0.000 (P<0.01) , 说明不同年级女生1分钟跳绳指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即速度、灵巧类项目能力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 不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结果呈正态曲线分布, 女生身高、肺活量、速度、灵巧类项目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表明女生在身体形态、肺活量、速度、灵巧方面有显著发展, 符合同期大学生体质研究情况。女生在耐力类项目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女生在有氧耐力的发展上停滞不前。在体育课内外应加强有氧耐力的练习。男生耐力类项目和柔韧力量类项目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男生有氧耐力和柔韧力量的发展较差, 建议男生在体育课内外应加强有氧耐力和柔韧力量的练习。

2.3 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归纳学生体质促进的潜在因子, 从而探讨我院学生体质结构差异, 见表4。

如表4所示, KMO测度检验值是用于衡量一组变量的相关程度的值。一般说来, KMO值越高 (接近1.0时) , 表明变量间的公共因子越多, 研究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1]。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的KMO值在0.665~0.870之间, 指标值介于指标样本评价的中等与较好的等级之间, 表明各级指标样本大小符合要求, 数据适用于因子分析。

Bartlett球体检验表明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 如果是单位矩阵, 则认为因子模型不合适。一般说来, 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水平值越小 (<0.050) , 表明原变量之间越可能存在有意义的关系, 如果显著水平值很大 (>0.100) , 表明数据可能不宜于因子分析。学生体质测试指标样本的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水平值均为0.000, 均小于0.050, 拒绝了虚无假设, 不可以把相关矩阵看成是一个单位矩阵, 因此, 表明变量之间有相关性, 即有共同因子的存在, 肯定了因子分析的适用性[1]。

先将6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变量标准化, 建立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后用SPSS软件输出结果, 计算出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 见表5。

根据统计原理, “贡献率反映了前n个主成分合起来提供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百分比”[1]。从表5可以看出, 3个主成分最小特征值1.842>1, 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224%, 说明这3个主成分能基本提供学生体质测试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所需要的信息量, 具体见表6。

从表6可知, 第1主成分共性因子身高体重指数为负数, 其余项因子为正数, 说明第1主成分支配身高、体重、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的作用, 其中身高、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因子得分大于0.1, 因此, 第1主成分共性因子可以解释为身体机能发展因子。第2主成分共性因子肺活量体重指数为负数, 其余项因子为正数, 说明第2主成分共性因子支配身高、体重、肺活量、身高体重指数、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的作用, 其中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的因子得分大于0.1, 因此, 第2主成分共性因子可以解释为身体形态发展因子。第3主成分共性因子身高、体重、肺活量为负数, 其余项因子为正数, 说明第3主成分共性因子支配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的作用, 这5项因子的得分均大于0.1, 因此, 第3主成分共性因子可以解释为运动素质发展因子。

我院学生体质测试水平受3个主成分共性因子影响, 权重构成:身体机能发展因子 (3.094) 、身体形态发展因子 (2.032) 、运动素质发展因子 (1.842) , 累计贡献率达86.224%。3个主成分共性因子中身体机能发展因子和身体形态发展因子起主要支配作用, 说明营养膳食结构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起关键作用, 应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再通过体育运动的手段改善身体的机能和形态, 使学生的体质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我院男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和台阶试验成绩比女生好, 但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和测试总分这3项, 男生比女生差, 即男生在耐力类项目成绩要比女生好, 女生在柔韧、力量类项目和速度、灵巧类项目成绩上成绩要比男生好。

(2) 我院女生在身体形态、肺活量、速度、灵巧方面有显著发展, 但耐力类项目无明显差异, 应在体育课内外加强有氧耐力的练习。男生在有氧耐力和柔韧力量的发展较差, 应在体育课内外加强有氧耐力和柔韧力量的练习。

(3) 我院学生体质测试水平受3个主成分因子影响, 权重构成:身体机能发展因子 (3.094) 、身体形态发展因子 (2.032) 、运动素质发展因子 (1.842) , 累计贡献率达86.224%。

3.2 建议

3.2.1 开展职业体育教育

在医学院校开展职业体育教育, 能更好地体现出学校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全面掌握医疗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手段方法, 通过对体育技能的掌握, 既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锻炼强健的体魄, 又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 也符合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如太极拳就是康复性的体育技能, 可作为必修内容, 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掌握, 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 掌握健身运动中预防疾病和康复保健的知识和方法。

3.2.2 正确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既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知识的传授, 又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正确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2.3 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大课堂”, 它可以使课堂教学的任务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巩固、扩展和弥补。因此, 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 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其养成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篇7

关键词 职业卫生的管理方法 职业病 效果

通常所说的职业卫生管理是指,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或是避免企业里职工的身心健康在工作当中受到某些有害的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所开展的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1]。下面本文就本地的一家制造家具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实施职业卫生的管理方法与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地的1家家具制造企业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该企业当中有员工478名,女114名,男364名,年龄24~55岁,平均34岁;其文化程度分布情况:112名初中及其初中以下学历的员工,332名大学学历的员工,34名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员工。

研究方法:①分析方法:该家具制造企业2011年6月开始实施职业卫生的相关管理办法,然后对比2010年6月~2011年5月和2011年6月~2012年5月这两段里该企业内员工患职业病的具体人数、职业病所造成的纠纷,及其职业病没办法治愈的人数等具体指标。②职业卫生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2011年6月开始该企业是实施下列职业卫生的相关管理办法:首先,考虑该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起职业卫生的管理部门,然后选取主要负责人来负责其相关工作。同时还要指派一些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与之相关办法的具体落实。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其次,建立、完善该企业职业卫生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的就是与个人职业病的防护用品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为好的告知制度、职业卫生的培训制度、在职员工的健康检查制度,以及一些应急的预案制度等。同时,还要定期的组织一些关于职业病危害的相关因素的检测工作,保证员工的作业环境安全[2]。如果发现某项指标不合格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的组织一些关于职业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讲座,详细介绍与之相关的防护措施,提升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是SPSS13.0,利用方差法对其数据进行组间分析,如果P<0.05则表示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结 果

在实施职业卫生的管理方法之前,该企业患职业病的员工12名,无法治愈3名,因职业病而引起的一些纠纷案件高达8起;在实施职业卫生的管理办法以后,该企业患职业病2名,而且都可以治愈,纠纷案件基本没有。该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该研究数据有意义。

讨 论

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也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在《职业病防治法》的正式颁布与实施之后,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对自身职业卫生的管理工作提高了重视度[3]。开始在企业当中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与《劳动法》的相关要求与规定,预防突发性的重大职业病事故出现,并且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医院职业病发生之后的危害影响,制定出应急的救援预案,防范于未然[4]

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有责任与义务督促企业做好重大职业病的事故预防措施措施,时刻准备好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之后所需的一切应急救援的器械、物资和防护的工具用品等。当有职业病危害的事故发生的时候,相关部门一定要负责及时发布或解除与之相关的一些信号与指令,并组织好应急救援的队伍,做好职业病事故的现场处理工作,实行第一时间的救援;此外,还要及时地向上級部门进行报告,说明事故的情况,如果有扩散的危险要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救援的请求[5]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要受到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作业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也会因此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所有企业都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加强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于该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其职业卫生的管理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职业卫生管理办法,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内的职业病患病率,减少因此造成的纠纷,降低企业内职业病的预后不良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爱萍,张钰.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状况调查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4):62-63.

2 邱丽,井夫华,李军,等.职业卫生职能再认识与劳动者健康保障关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101-102.

3 刘素香.我国职业卫生形势严峻原因浅析及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1):17-18.

4 沈德良.职业健康的现状及主要对策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2,30(1):52-53.

公共卫生科职责 篇8

1.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

2.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收集、整理、上报辖区疾病控制工作信息;

3.组织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推广母乳喂养和住院分娩,负责辖区婚前医学检查;

4.组织开展儿童系统管理或生长发育监测,组织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普治;

5.负责村级卫生人员的预防保健等社会公共卫生工作的业务技术培训,对村级预防保健工作实施督促指导;

6.开展群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7.负责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爱国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

8.受县卫生局的委托开展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学校卫生人员的职责 篇9

1.在校长和主管主任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负责学校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当地卫生保健所的指导,接受卫生监督。

2.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交学校行政审查后,纳入工作日程,期末做出总结。

3.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检查,对学生发育、健康情况做出比较分析评价建立健全学生保健档案。

4.按教学计划,上好健康教育课,对其它兼任健康教育课的教师进行业务指导,5.做好教学卫生、体育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6.做好以防治近视眼、龋齿为重点的学生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防治工作。

职业卫生职责 篇10

关键词: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策略

前言:

当前,在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噪音、辐射以及毒物毒气等,从而严重的威胁到了从业人员的健康,与此同时在锻造、热处理等机械工艺使用的过程中,又会带来复杂的职业卫生问题。而当前机械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往往都没有彻底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因此,如何加强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从而在确保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同时,促进机械行业的稳健发展,并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机械行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 当前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 缺乏预防性观念

当前,在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预防性职业卫生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所重视的是生产效益,因而注重管理的方面多数都是和生产工作密切相关的工作,而往往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置于生产过程外,从而忽略了生产前期对职业卫生的预评价管理,这是职业病产生的根源所在。

(二) 相关制度不完善,缺少必要的责任意识

当前,很多机械行业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建立完善的关于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毒有害作业不仅没有进行职业病危害的申报,也没有开展相应的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体系,致使很多工人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 政府部门的相关监管工作开展不到位

由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依靠社会的参与与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职业卫生的管理。而当前各地方政府都片面的追求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视,无法实现有效的配合,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只做了表面工作,导致政令不通现象的产生,从而使机械行业有空可钻。与此同时,政府也是管理职业卫生的主要力量之一,而由于监管执法力度的不足,致使对相关工作的整改力度过低[1]。

(四)从业人员自身对于职业病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机械行业中,由于很多从业者对于职业病缺乏正确且全面的认识,且对关于保护自身健康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即使自身合法权益受损,也因害怕被用人单位开除而“息事宁人”,从而促使用人单位进一步忽视了对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视。

二、 加强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用人单位作为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以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这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按照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防治体系,并完善用工合同,落实工伤社会保险等基础保障;其次,将职业病健康体检工作落实,从根源上做好关于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最后,机械行业在开展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拒绝有毒害材料的生产加工,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将工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 建立政府部门协作监管的长效机制

由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因此,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建立协作监管的长效体系,使各部门承担起自身的监管责任,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落实[2]。與此同时,要将此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中,确保各级政府能够切实将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对于机械行业的建设项目,要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并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

(三)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想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机械行业与政府部门的配合管理,还需要从业人员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有效的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当前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对于《职业病防治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安全生产的意识淡薄。所以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到相关培训工作中,以提升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准[3]。与此同时,从业者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以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为出发点,拒绝参与到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有毒害材料的生产工作中,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及时寻求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职业病问题的频发,机械行业作为职业病重点防治工作的对象,应该充分的重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落实相应的责任,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政府部门也要积极的承担起自身的监督职责,建立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以使政府相关部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确保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此外,作为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全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确保自身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金泰廙,王生,邬堂春.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J].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9):695-698.

[2]何丽萍,彭言群,刘思燕.锂电池正极材料作业场所粉尘治理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02):85-87.

[3]李建林. 广州市部分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10,45-46.

职业卫生职责 篇11

1 全面理解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

1.1 六大职责

1.1.1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 实现协同配合, 强化信息沟通, 形成工作合力。一般来讲, 各级政府设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当设在卫生行政部门, 有利于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过去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无法律层面的规定, 现在法律确立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的作用和地位。

1.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包括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卫生行政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 主要是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及时确定食品安全隐患的性质、范围和严重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任务的主要来源是各监管部门, 实际操作中, 卫生行政部门更多的是需要依靠相关环节监管部门去核对和确认食品安全隐患, 在采取措施的同时, 如有必要应将情况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1.1.3 制 (修) 订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 卫生部批准发布。据了解, 卫生部将用5年左右时间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从而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对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应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在标准的制 (修) 订、备案和宣贯等方面可以做一些辅助性工作。

1.1.4 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法》要求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规定了卫生部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信息的范围和内容, 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得的食品安全信息。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顺畅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报告机制, 按照法律规定和权限, 确保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权威地发布。

1.1.5 新产品的许可和检验资质条件的认定

《食品安全法》规定, 卫生部负责对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行评估和许可, 批准尚未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负责制定食品检验规范和资质认定条件, 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保证食品检验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做一些指导服务性工作。

1.1.6 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法》规定,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为有序有效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故,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制 (修) 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报告机制、查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1.2 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

2004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下称《决定》) 规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三项职责, 简单看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将两个部门的职责对调了一下, 实际并不然。 (1) 这次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六项主要职责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远远多于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的三项职责。 (2) 就系统完整性而言, 有的职责是全新的, 如风险监测评估、检验资质条件的统一认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制 (修) 订、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调查等。 (3) 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六项主要职责, 纵观《食品安全法》104条, 与六大职责有关系的约有40条, 分量不轻。近5年内, 特别是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有超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 如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体系等。这既是对卫生行政部门长期以来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成效的肯定, 也是人民群众对卫生行政部门寄予的高度信任和重托。必须全面分析把握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思路和方法, 增强综合协调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积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各项职责。

2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1 职能调整带来执法管理模式的转变

1995年10月30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8项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如监督检查、监测、卫生许可和食物中毒调查等, 2004年9月的《决定》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其主要工作特点就是深入现场开展具体的卫生执法工作。相比之下, 《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6大职责, 除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共性外, 可以说是全新的工作职责, 综合协调是其根本特点。因此, 执法管理模式必将带来根本性转变, 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2.2 职能调整带来执法队伍的调整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批准的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 同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并相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行整合。《食品安全法》以法律形式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六大职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就目前的执法现状而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共3人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三项职责;市疾控中心没有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专业人员;市卫生监督所与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卫生执法有关的监督人员共20人左右 (按工作比例推算) ,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处共3名监督员, 均没有系统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经验。各县 (市、区) 的情况也大致相当。从大部制改革角度看,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都归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因此职能调整基本上属于内部调整 (有些如食品安全标准制订、检验资质条件认定等还与质量监督等部门有关) , 由此带来的执法队伍调整也应当属于内部调整范围。因此, 要大幅度增加人员编制的可能性不大。现实的问题是, 省、市 (地)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是两个独立、平级的部门, 上级分管领导也不是一个, 执法队伍调整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因为职能的调整将不可避免涉及到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

2.3 职能调整带来工作的衔接

《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后,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将无法律依据, 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六大职责上来。目前, 省及省以下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调整的工作方案尚未出台, 时间又非常紧迫, 调整过程中涉及的机构编制、人员安排和工作机制等具体内容比较复杂, 如果处理不当, 将给执法工作的依法履行和顺利衔接带来困难, 造成监管上的空白和混乱。期间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 政府将无法向百姓交代。

3 结合实际, 依法科学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3.1 尽心尽职做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1.1 统一思想, 保持卫生监督队伍的稳定性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 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具体的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卫生监督工作最初就是从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开始, 很多同志做了几十年, 对食品卫生工作很有感情, 社会、政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职能的调整, 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职能。因此, 思想认识应随着形势的发展有所转变和提高, 要积极调动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稳定监督员队伍。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将愈加重视, 需要从事食品安全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1.2 立足当前, 确保卫生监督工作的连续性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日益临近, 当前卫生行政部门仍要依法履行好现在的职责, 继续做好“十小”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治等相关工作, 站好“最后一班岗”, 避免出现执法脱节, 造成真空。在监管职能未调整前, 特别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 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3.1.3 认真学习, 深刻理解食品安全法律精神

当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要重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学习和宣贯, 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各种法律制度, 把握要点, 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和相关要求, 做好职能调整的准备。

3.2 转变观念依法科学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3.2.1 转变观念, 适应新的监管模式

卫生行政部门和从事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筹兼顾, 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肩负的职责, 改变原来餐饮业卫生执法的管理模式, 从监管食品安全的具体环节转变为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努力改革创新, 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从另一个视角履行好人民健康卫士的神圣职责。

3.2.2 整合资源, 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已十分明确, 当前各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科学合理、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 整合相关资源, 建立上下一致、职责明晰、协调高效的新的运行机制。按照大部制改革精神, 突破部门和身份界限, 结合本地实际, 通盘考虑、整合分散于原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从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餐饮监管和卫生监测的专业技术资源。具体来说就是, 市、县卫生局成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 (科) , 履行综合协调等职责, 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协助做好六大职责中的相关工作。从卫生监督所抽调部分专业人员到疾控中心协助卫生局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事综合协调, 卫生监督所从事餐饮服务监管的队伍可相互适当调整。真正建立起权责一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2.3 明确职责, 制定新的工作体系

3.2.3.1 建立完善综合协调工作体系

对外来讲就是要建立健全协调议事规则和督办考核制度, 受地方政府 (食品安全委员会) 委托组织制定年度监督管理工作计划和检查考核制度, 细化、落实部门分段监管职责, 依法科学合理地协调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 实现部门职责的无缝衔接, 有利于形成监管合力, 有效防止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内而言, 可以明确疾控中心主要协助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卫生监督所主要协助开展综合协调、投诉举报、受理答复和企业标准备案等工作。

3.2.3.2 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为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 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 综合利用不同专业和技术能力的检验机构。卫生部决定在现有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监测网的基础上, 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 会同食品安全各相关部门, 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和风险评估技术平台、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 建立覆盖全国各省、市 (地) 、县级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提高对食品中污染物、非食用物质和新发现物质的食品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 从而建立起能够“先发制人”的监测机制。

3.2.3.3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查询备案体系

供公众免费查询, 引导食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3.2.3.4 建立完善新产品许可与检验机构规范工作体系

建立联系上级审核认证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工作平台, 充分体现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

3.2.3.5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公布体系

明确规定信息收集公布的主体、内容和要求等, 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 公布投诉举报受理电话, 依职做好与食品安全有关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答复、核实处理工作。加强信息互通共享, 动员全社会关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力争食品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 有效处置。

3.2.3.6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体系

上一篇:销售毕业生自荐信下一篇: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