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精选9篇)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篇1

XX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XXX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利用,加大了对煤炭资源在勘探、开采等方面的整顿力度,省上也先后出台了《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我们进一步整合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市煤炭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

我市属于煤炭资源贫煤地区,不丰富的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北山区,分属什邡市和绵竹市管辖。产煤区地质构造属前龙门山复式褶皱带中段,煤层分别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中,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有烟煤两种。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12162万吨,保有储量2736万吨,其中什邡市境内1550万吨,主要为无烟煤;绵竹市境内1185万吨,主要为有烟煤。据可靠资料推算,全市尚有部分局部可采煤层的资源量未办理占有储量登记,可增加资源储量3000万吨左右,推测全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可达6000万吨左右。

我市煤炭资源的特点是矿床规模小,煤层变化大,地质灾害隐患多。绵竹市境内煤矿的灾害隐患以冲击地压为主,什邡境内的煤矿灾害隐患以高瓦斯为主。由于煤矿矿床规模小,加上历史原因,乡村办煤矿数量多,单井规模小,产量低。90年代前,我市工业用煤量小,民用煤多,产供基本平衡。90年代后,工业迅猛发展,工业用煤大幅度增加,而煤炭行业因开采深度增加,开发难度增大,采煤技术和设施改善缓慢,煤矿生产规模扩大不多,供需差距逐年拉大,我市成了煤炭供应严重不足的缺煤市。据统计,2005年全市全年工业及民用煤共计900万吨左右,其中工业用煤占到了90%以上,大致分布情况是:机械行业耗煤300万吨左右,化工行业耗煤300万吨左右,食品行业耗煤50万吨左右,建材行业耗煤50万吨左右,其它行业及民用耗煤200万吨左右。去年全市产煤180万吨左右,除了因品种调剂调外市20万吨,还外购煤炭740万吨左右。以什邡市为例,去年耗煤245万吨,从市外、省外调进原煤达178万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会在能源消耗中占重要地位,随着工业经济的强势发展,我市每年需从市外、省外调入的煤炭量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800万吨左右的水平。

我市煤炭开采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到上世纪90年代初,XX市境内的14个井田,内有近200家煤矿,除天池集团、绵竹红岩煤矿、什邡红星煤矿三户国有企业外,其余均属集体小煤矿,再加上近几年改制,有些又成为了私营煤矿。年生产量最高达350万吨。经过十多年的治理整顿及煤炭资源枯竭等因素,到今年6月份止,全市有六证齐全的合法煤矿44家,其中:市属国有企业1家(即天池集团),绵竹市16家,什邡市27家;设计年生产能力185万吨,其中天池集团21万吨/年,绵竹市68万吨/年,什邡市96万吨/年。在44家煤矿中,单井生产能力在5万吨/年以上的仅11家,其余均为3万吨/年。煤炭生产企业有以下特点:

(一)规模小。我市的煤炭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很小,全市每年产煤近年来均在200万吨左右,相对于机械、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从煤矿企业自身来看,其生产能力也比较小,现有44家煤矿中,年产3万吨的达33家,占了3/4;年产10万吨以上的只有1家,部分煤矿通过整合,也只有6万吨/年的能力,且很多矿因资源枯竭,也将陆续闭坑。

(二)事故多。我市境内的煤田处于地质灾害偏多的地区,什邡主要是瓦斯,绵竹是冲击地压多发区域,冲击地压因其成因复杂、诱发因不清、破坏力强,目前不仅无有效的控制方法,而且连预防都比较困难。加之我市95%以上的煤矿都是乡(镇)、村办,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起点低,采掘手段工艺落后,职工技术素质较低,投入不足尤其是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少,致使安全事故频发,每年都发生伤亡事故,成为继道路交通后死亡最多的行业。仅今年就发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次是6月19日天池集团一号井煤矿发生渗水,死亡3人;一次是8月22日什邡双桥煤矿瓦斯燃烧,4个矿工的烧伤面积达85%以上,其中死亡一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及一些人为因素,一部分矿井重叠开采,交叉作业,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三)资源和环保问题突出。一是由于采掘能力较低,一部分煤矿采富弃贫,采多弃少,加上矿山布局不合理,隔离煤柱增加,致使井田回采率很低,造成了本来就贫乏的煤炭资源的浪费。二是由于资源枯竭,可采煤少,有的矿又回采残煤,甚至回采保安煤柱,这无异于“虎口夺食”,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三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或不按设计开采,增大了地裂、地陷、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量。四是因企业资金等原因,绝大数矿山都没有建排渣场或拦渣场,不论是掘进过程中的废荒渣,还是采掘中的煤矸石都随意堆放,成为泥石流的物源,一遇洪水就增大灾害的危害程度,也使下游河道变窄、堵塞,河床升高。五是一些采空区没能及时处理,不时发生地震、地陷,破坏表层的植被,甚至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隐患,既破坏了环境又形成安全隐患。

(四)负担重。我市的煤矿大部分是大办乡镇企业时贷款建起来的,经营成本高,煤炭市场忽高忽低,加之安全事故多发,部分煤矿效益较差。近两年一些煤矿通过改革,减轻了一些负担,但依然没有彻底改观。绵竹市的红岩煤矿和什邡市的红星煤矿已先后破产,仅存的市属企业天池集团更是困难重重,该企业现有员工近5000人,其中退休人员近2000人,由于资源枯竭,二、三号矿井已闭坑,现仅有一号井能维持生产,四号井还在建设中。年产煤由过去的近50万吨降到现在的10万吨多一点,部分产量还是靠残煤及边角余煤开采形成。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消化人员,公司先后兴办了一些多种经营项目,但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均不很成功,基本处于亏损或倒闭边缘。目前公司在册的2000余职工中,能安排上岗的最多200人以内,其余人员均待岗,每月发放不足300元的生活费,企业其它方面的开支更是捉襟见肘,公司正常运转的经费没有保证。根据专家预测,公司现有的资源储量仅能维持3—5年,若一号井闭坑,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五)煤炭产业关系到山区乡镇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虽然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小,但对有关山区乡镇,尤其对什邡市的红白镇、蓥华镇以及绵竹市的天池乡等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影响较大。如果搞好整合,延长煤矿服务年限,可为乡镇持续发展寻找接替项目,实现由矿业经济向旅游、特色农业经济平稳过渡。

二、国家对煤炭产业的政策导向

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煤炭采掘企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限制。近年来,中央、省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有以下几条:

(一)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及非法开采的煤矿。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明确规定:“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并将其作为此次整顿的重要任务。整顿关闭的重点是非法开采煤矿、布局不合理煤矿、生产能力落后的煤矿、违法组织生产的煤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资源接近枯竭的煤矿及地方政府依法决定关闭的煤矿。省政府特别强调:“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是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硬任务,必须坚决落实。凡未按规定予以关闭、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依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整顿关闭煤矿的目的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到2008年前,使煤矿重特大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省政府还召集专门会议提出要求:“各市州人民政府必须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26处关闭矿井任务,确保关死关实。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煤矿整顿关闭的3年、5年、10年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3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要求考虑我省的煤炭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关系。”

(二)鼓励合法煤矿通过规范整合提高和扩大生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间对煤炭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国发[2005]28号文件指出:“各类矿山都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整合,限期达到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其目的就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小煤矿过多、过乱、过散的状况,进一步减少矿山数量。这次关闭、淘汰、减少矿山数量,是与整合结合起来进行,通过整合来实现减少。更符合“减少矿井个数,确保煤炭产量”的要求,使基层贯彻执行更具操作性。对于淘汰的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十一部委局会《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明确提出:“2007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矿井,压减小煤矿数量,提高矿井单井规模,经整合后形成矿井的规模不得低于以下要求:……西南和中南地区9万吨/年。”对现有达不到最小规模标准的小煤矿,采取由大型煤炭企业收购兼并重组改造一批;小煤矿之间实施资源整合、联合重组、壮大发展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标准和整合、改造条件的,淘汰关闭一批。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省政府也明确规定:“鼓励省煤炭产业集团和其它优势骨干煤矿企业依法进行兼并、收购、改造、参与煤矿资源整合。”省经委等七个部门也要求:“按照‘整合提高一批、扩能改造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工作思路,在2年内,重点对3万吨/年及以下的各类矿井进行全面整合与淘汰。”(川经发[2006]218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还将会依据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地调整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对单井生产能力的规定还会逐步提高,以实现温家宝总理“推进煤炭行业重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大型煤炭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能力。省经委等七个部门要求,对“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煤炭储量较大或有增扩资源条件、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可通过扩建提高生产能力。”

(四)自然淘汰一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煤炭资源接近枯竭且分别在2006年、2007年年底前采矿许可证到期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及时注销其各种证照,当年依法予以关闭。”

三、加快XX煤炭产业整合的对策措施

加快煤炭产业整合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做花样或表面文章,对于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事故频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社会财富,减轻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上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年限、提高生产能力和规模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走整合之路是我们正确、合理和优先的选择。前不久,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和什邡、绵竹两市到外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什邡、绵竹多次协商,制定了全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全力加快我市煤矿的资源、资产的整合进度,争取在2006年度减少6个煤矿,保留38个煤矿;2007年度减少7个煤矿,保留31个煤矿;到2009年再减少8个煤矿,保留23个煤矿;到2015年(即国家煤矿整顿的10年规划结束时),全市保有煤矿数在15—10个之间。届时,全市煤炭年产量180万吨左右,单井年生产能力最小的达9万吨,最大的达27万吨。目前,此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并上报省政府。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贯彻好以下原则:

(一)整合提高为主,技改扩能为辅。鼓励优势煤矿兼并、收购、购买有一定资源、生产规模偏小、管理水平偏低的劣势煤矿。这是一个一举几得、皆大欢喜的好事:一是符合上级要求,减少了矿井个数;二是减轻了各级政府在安全生产上的压力,矿井少了,发生安全事故的点就少了,发生的频率就减小了;三是回采率提高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节约了资源;四是企业生产规模上去了,成本降低了,效益增加了,还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安全和环保;五是各方的既得利益基本得到保护,整合方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经济效益,被整合方收回了投资,务工人员尤其是那些骨干还可继续务工;六是矿井数减少,但单井生产能力提高,年产量可以保证少减甚至不减;七是政府采用经济的办法推进,可以减少阻力和矛盾。技改扩能,就是对有资源、有一定优势但现在生产规模比较小的煤矿允许通过投入资金改造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使自己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虽然整合也有一个适当投入的问题,但相比之下技改扩能的风险大一些。因为国家会依据安全生产和煤炭生产形势适时调整和提高单井生产规模,一两年前关闭的是1万吨/年以下的煤矿,现在已开始关闭3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再过一两年就可是6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技改扩能可能跟不上这种要求。至于关闭,是我们万不得已才采取的办法,比如矿井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最低生产能力,或是资源已经采尽,或是发生了安全事故等。关闭就是吊销证照,拆除井内设施,遣散所有人员,直至炸毁井洞。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的,因为它对很多方面的既得利益是一种强制性的损失:业主收不回投资,附近老百姓无法务工,宝贵的资源不能发挥作用等。所以我们应抓住机会,鼓励企业间的整合,对那些既可整合、也可技改的煤矿首选整合,市、县(市)、镇(乡)、村共同努力,全力推进;要引导业主放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过时观念,引导镇(乡)村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意识,引导相关部门从安全、环保、资源的角度来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实现安全事故下降、环境和资源得到保护,各方利益得以依法维护,矿井数减少,煤炭产量得以确保的目标。

(二)政府指导,企业为主,辅之以经济的办法。一是政府要发挥好指导作用。政府是安全、环保的第一责任人,对此负有主要的领导责任,市、县两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省政府规定“关闭煤矿工作的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要导好向,把好关,资源整合方案由资源利用单位上报,县级政府审查,市州政府同意后报省审批。二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寻求整合对象,编制整合方案,主动申报,着手整合实施。三是要采用经济办法。整合的前提条件是有偿的,决不是无偿地占有别人的财产。整合的一方可以投资入股,放弃经营权,由优势一方经营,也可在获得受让方补偿后全部转让,彻底放弃所有权。不管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是在符合国家规定,双方自愿,共同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对资产的认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甚至公证。政府尤其是职能部门既要加强指导,包括给整合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必要的平台和帮助,又要防止直接行政干预,更不能掺进部门或个人的私利。

(三)鼓励优势煤矿利用整合做强做大,加快发展。温家宝总理要求:“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生产过于分散,是煤炭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推进煤炭行业重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大型煤炭企业发展。”提高单井生产能力、规模化生产是今后煤矿发展的方向。省政府明确要求新建煤矿单井井型不得低于9万吨/年,并且把淘汰单井规模由1万吨/年提高到3万吨/年,以后9万吨/年以下的矿井都将淘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鼓励优势煤矿利用整合去做强做大,把自己在技术、管理、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尤其应充分利用天池集团因建矿早、采煤时间长而技术力量较强、采挖队伍过硬、管理水平较高、安全设施到位、抢险救援能力具备的优势,整合市内的其它煤矿。既可以解决我市煤炭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该公司近几年无煤可挖、难以为继的燃眉之急,确保企业的稳定,也可为公司彻底改革提供空间。同时,企业也应在继续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主动参加整合。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篇2

为了给资源枯竭的四矿谋求接替矿井,安置富余人员,2000年,阳煤集团牛刀初试,果敢迈出了兼并重组地方煤矿工作的第一步——兼并山西省寿阳县黄丹沟煤矿(即今天的开元公司)。

200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做出了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重大战略部署。对阳煤集团而言,无疑是一次解决企业煤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实现可持续、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阳煤集团敏锐地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着眼从根本上改变阳煤集团在全省和煤炭行业的竞争地位,明确提出"突出主业、强煤强化、开疆拓土、跨越发展、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放活辅业、多元发展"的发展战略和"五年千亿"的战略目标。

二、组建专业班底,竭力攻城略地

2007年底,阳煤集团成立专门负责阳煤集团组织协调联营兼并地方中小煤矿的管理机构——天安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此后,一是组织一班人马风雨兼程奔赴全省七市二十八个县区以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的200余座煤矿展开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工作,为有效选择兼并目标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组织协调机关业务部室和基层相关单位对目标矿开展尽职调查。四年中,参加尽职调查人员达2000余人次;撰写尽职调查报告200多篇300余万字,为阳煤集团提供了科学详实的决策依据;三是聘用审计和评估机构对目标矿进行审计和评估工作;四是交易洽谈,合作签约。凭着对企业的赤诚之心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以董事长李彦璧为首的天安公司一班人,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堡垒,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使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对手,成为牵手合作的伙伴。

三、严格把握程序,规范有序推进

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涉及敏感问题多,利益冲突大,情况错综复杂,且政策性很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艰难,复杂,繁重的工作,阳煤人始终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一是严格按程序办事。整合重组过程中,阳煤集团逐步总结完善了调查摸底确定兼并目标,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集体评审决策、资产移交全面接受等12道工作程序。这12道程序环环紧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图。二是严格把关。为了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被兼并矿的资源、资产和财务等方面的情况,阳煤集团成立了经济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资源审核委员会和资产评审专家委员会,分别对尽职调查报告,资源储量和摊销以及对审计,评估报告进行评审论证和核准。三个专家委员会以严谨,认真,科学、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份尽职调查报告,每一个矿的资源储量和审计评估报告进行把关,有效保证了被整合矿情况资料的完整和真实。三是坚持集体决策。每一个项目都要形成议案上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公开决策,并形成会议纪要,指导整合工作。四是严格按政策办事。阳煤集团兼并重组工作的每一步,都严格按省政府和省整合办公室下发的规定、指令,政策办事,在重大原则和重大政策上不越雷池一步,特别是在资源补偿、资产交易上严格执行评估规则和省政府有关文件,保证了每一份协议定价的政策性,法律的严肃性以及真实可靠性。

四、强化资本运作,引进合作伙伴

大规模的兼并重组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阳煤集团审时度势,及时引进北京中冶、江苏沙钢、华能国际、中国信达等战略投资者,相继成立了阳煤天誉、阳煤沙钢、阳煤华能.国阳天泰等四个实体性投资公司,引进资金22.09亿元,加上阳煤集团注入的资金,四个投资公司共筹集资金46亿元.及时保证了兼并重组的资金需求。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多元投资公司的成立、资本的有效运作,不仅使阳煤集团与国内知名大集团建立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并购成本和投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阳煤集团在兼并重组工作中的形象和信誉度,为股份制煤矿的规范运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紧抓证照办理,确保项目启动

交易协议签订后,没有证照,兼并煤矿也难以启动。为此,阳煤集团紧紧抓住省政府开通的办证绿色通道机会,由天安投资公司和项目前期管理部牵头组织区域公司和有关各矿,确定专人,住在省城盯着办理,并建立了日报制度,对疑难问题及时协调。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资源坐标的核实,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等基础资料,顺利办理了近30个矿的名称预核准并领取了采矿许可证,部分矿完成工商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为后期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六、规范股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2009年初,根据兼并重组煤矿的实际,阳煤集团在"三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强股份制煤矿的股权管理,规范阳煤集团对股份制煤矿的投资行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股权管理的相关问题,保证出资人的资金安全,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后,天安投资公司及时对46个股份制煤矿的股权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制定下发了《阳煤集团股份制煤矿管理暂行办法》,就煤矿股权管理的原则,范围,内容、方法,要求和考核监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股权管理内容方面,对股份制煤矿的投资,设立、资金筹措,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日常管理的规则,投资收益的分配.以及相关资料报表的报送、档案管理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开展煤矿股权管理制定了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每个煤矿建立了包括从最初的合作框架协议,尽职调查,资产评估报告,上下行文,各种证件到法人治理结构运行,经营情况、投资回报及利润分配情况报表等13个方面26项具体内容在内的基础档案,并建立了初步的报表制度。同时根据股份制煤矿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阳煤集团董事会的决议及时履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有关程序,并协调这些煤矿按规定召开相关会议,督促股份制煤矿逐步走上规范运行的轨道。针对个别煤矿股东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影响公司正常运作的情况,开展股东事务处理和股东关系协调等工作,为处理股东事务积累了一些经验。

七、发挥特色优势,开展地企协作

2008年,在兼并目标矿各项工作稳步开展的同时,阳煤集团先后与吕梁市中阳县,阳泉市盂县,平定县合作,选派60余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历时3个月对近80座煤矿进行系统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的调研以及技术咨询等工作。这次规模大,时间长、系统性强的安全技术管理咨询服务工作,不仅总结了地方煤矿在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专家们以认真负责、严谨科学的态度,系统地分析并详细指出了这些煤矿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形成了80余万字的中阳县,盂县,平定县煤矿"专家会诊报告汇编"。这次"会诊"不仅受到了相关煤矿的诚恳欢迎和心悦诚服的认可,而且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八、资源整合硕果丰,总结经验再提升

1.通过几年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阳煤集团煤炭主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煤炭主业分布地域空前拓展,由2007年以前的2市4县发展到目前的6个地市1 5个县区,覆盖了全省大部分产煤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煤矿数量由17个增加到45个,新增加28个,数量实现了翻番:煤炭储量由原来的60亿吨增加到168亿吨,储量净增加100亿吨以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煤炭产业规划产能由5360万吨增加到8000万吨以上,为"十二五"期间实现亿吨产能目标搭建了框架,从整体上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2.经验体会十分深刻,需牢牢记住和发扬。首先,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重大决策,为阳煤集团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阳煤集团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为兼并重组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兼并重组利益冲突多、工作难度大,前进中的阻力频繁,阳煤集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第三,整合团队默契合作,互补共事,稳步推进,彰显了阳煤人求真、务实,严谨,忠诚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第四,严肃的工作纪律,严密的工作程序,严格的监督机制为廉洁整合提供了纪律保证。

我国煤炭资源整合的困境及出路 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建议

一、煤矿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个别煤矿出入井登记缺损,瓦检员特殊工种证私自涂改;甚至有的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缺少备用机组,监测系统操作人员有的仅参加过几天培训,对瓦斯管理基本常识不够了解,矿灯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支护设备陈旧、落后等。另外还有部分正常生产矿井因办理手续而停产,影响了煤矿的正常安全运转。

二、把握不准矿井的真实情况

整合煤矿相当一部分资源储量匮乏,发展潜力不大,周边煤矿越层越界现象严重,要想准确把握矿井的基本情况难度很大。更何况有些矿主不愿意提供矿井的真实资料,这给资源整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整合后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井的安全生产、企业内部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三、审计和评估工作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审计与评估工作因为整合时间太紧,往往缺乏对整合企业客观公正的评估。目前,各地均没有建立对煤炭资源的专门评估机构,因此在煤炭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主观随意性大,导致纠纷不断,阻碍着整合的进程。

四、整合审批手续时间过长,证件办理繁琐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整合中出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煤炭资源整合的顺利开展

国家应制定适合各地煤炭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和完善支持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健全和完善资源整合的配套措施。明确煤炭资源整合的范围、产权关系变更及有偿使用制度。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法定的经济补偿标准与中小煤矿退出的法定经济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中小煤矿积极参与资源重组。通过规划和政策支持,从体制和机制上提供保障,促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严格煤炭资源整合程序,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资源整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强政策引导,确保整合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政策制定,引导和规范资源整合工作。

2.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布局

政府统一组织编制煤矿整合重组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实现有效整合,对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资源规划和改制政策,对煤矿摸清底数、具体分析。大中小型煤炭基地建设布局要与城镇发展规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相结合。

3.建立预防机制和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煤炭开采属于高危行业,为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更好地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必须从制度上规范煤炭开采行为。为此,应当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企业事先提供一笔资金,以避免发生生产事故后老板逃逸的现象。

4.合理解决地方政府和乡村因利益而产生的矛盾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因互利共赢,通过兼顾各方利益,实现煤矿经营高效化。对不同资源、不同规模、不同技术的各类煤矿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采取不同的改制形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所有权人、煤炭企业、国家、集体和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合理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利益调整取得煤矿效益的最大化。

5.简化矿井的审批程序

资源整合工作牵涉到国土资源、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工商、税务、环保等众多部門,需要审批的内容多,工作量大。国家应采取政府行为,对建设的相关程序进行规范管理,简化资源整合矿井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建立一站式服务的审批制度。

煤炭资源整合提升了我国煤炭业的产业素质,优化了布局,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煤炭资源整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使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篇4

1、操作当事人

A、整合资质公司:经省政府批准,林东集团是具备整合煤炭资源资质的公司。该类公司设定了19家,其中大型国有企业4家,林东集团是其中之一。;

B、整合操作出资人:提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的人。下称CostResource,简称CR;

C、整合操作公司:整合操作操作出资人与整合资质公司合资的公司,与整合资质公司签署有必要的协议,以整合资质公司的名义进行整合工作,也是整合后资源的拥有者。整合资质公司拥有较少的该公司股份,整合出资人拥有较多股份。整合操作公司是整个方案的核心。拟由拟设立的“瑞诚资源”(下称UnitResource,简称UR,应为纯粹的壳公司)与林东集团合作,成立一家资源整合操作专业公司(下称LinDongResource,简称LR),取得由林东集团所拥有的整合资质。该公司的资金分为三个来源:第一轮注册资本较小,以人民币1000万元为妥,其中,林东集团占35%(由UR垫资),UR占65%;随着工作的开展,取得整合资格、拟就商业计划并组织良好团队之后,拟引入CR,作为LR的幕后第三股东向UR出资3亿元,持有UR75%股份(此时,UR原股东的股份价值为1亿元),并通过UR向LR出资2.9亿元,使UR持有LR80%股份(LR中实际权益的比例为:林东集团20%,UR原股东20%,CR60%);第三部分资金见MR中的陈述;

D、整合资金贷款人:将较大额的资金借予LR,作为整合资源所使用的收购资金,用于收购小煤窑等被整合煤炭公司。其收购所获得的资产分成两个部分:资源资产及生产设备设施资产。下称MoneyResource,简称MR。此间,MR很可能就是CR;

E、被整合资产鉴定及评估人:受LR的委托,对被整合的小煤窑所拥有的资产进行鉴定和评估的操作者,该公司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分别进行相关的工作。简称咨询公司;

F、第一矿主公司:LR将整合得来的资源中最好的一部分(可能是总量的30%)经评估后作为出资,授予第一矿主公司,由该公司投资建设(部分建设资金采用借款方式取得),并提供运营所需流动资金。第一矿主公

司所属煤矿委托林东煤业建设和经营,林东煤业按照产出数量取得服务费用,其它利润归第一矿主公司的股东。第一矿主公司有两个股东:LR与现金出资股东,现金出资股东很可能就是MR;

G、第二矿主公司:LR将整合得来的资源中较易分割治理的一部分(可能是总量的30%)经评估后作为出资,授予第二矿主公司,由该公司投资建设(部分建设资金采用借款方式取得),并提供运营所需流动资金。第二矿主公司所属煤矿委托林东煤业建设和经营,林东煤业按照产出数量取得服务费用,其它利润归第二矿主公司的股东。第二矿主公司有两个股东:LR与第二矿主公司现金出资股东;

H、第三矿主公司:LR将整合得来的资源中适合出售的一部分(可能是总量的40%)经评估后售予第三矿主公司,由该公司投资建设(部分建设资金采用借款方式取得),并提供运营所需流动资金。第三矿主公司所属煤矿委托林东煤业建设和经营,林东煤业按照产出数量取得服务费用,其它利润归第三矿主公司的股东;

I、建设资金贷款人:将较大额的资金借予各个矿主公司,用于整合、转售得来的煤矿的技术改造、扩建和投产经营。数量大致相当于所需资金的70%。抵押物是这些煤窑的产权,收益是贷款利息,简称BR;

J、信托人:各个矿主公司的现金出资人的出资,以及贷款人的资金,可能都需要通过信托的方式注入;

K、林东煤业:林东集团下属的、煤矿建设、煤炭开采和销售经营的专业公司。

2、操作过程

2.1项目发起人设立UR;

2.2UR与林东集团设立LR;

2.3LR取得整合资格;

2.4LR组织团队,编写商业计划书和投资建议书;

2.5林东集团、UR和CR批准投资建议书;

2.6CR注资UR,并由UR注资LR;

2.7LR与政府和被整合者签署框架协议;

2.8LR、CR、MR及BR签署一揽子资金与投资协议,就项目经营达成一致;

2.9LR、CR、MR及BR与信托人签署一揽子服务协议;

2.10 LR与第一批被整合者签署正式收购协议;

2.11 LR将第一批正式收购协议向CR、MR、BR和信托人提示,取得资金;

2.12 LR完成第一批收购;

2.13 lR完成第一批收购所获得的煤矿的补充勘探和资源价值评估,以及“分拨”工作,做好引进投资人和设立三个矿主公司的准备;

2.14 LR设立三个矿主公司,将第一批“分拨”好的资源分别注入;

2.15 LR将招商引资工作委托给CR,CR随即开始该项工作,保证第二和第三矿主公司的正常投入建设运营;

2.16 LR促使三个矿主公司与林东煤业签署服务合同;

2.17 CR注资第一矿主公司,第二矿主公司的现金出资股东注资第二矿主公司,第三矿主公司的股东购买第三矿主公司;

2.18 LR从第三矿主公司出售所得款内,归还MR和BR的借款;

2.19 第一批煤矿(分属三个矿主公司)开始建设,LR向所有矿主公司和林东煤业提供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2.20 LR开始第二批整合工作,直至项目完成。

3、粗略核算

3.1每批整合量约为20亿吨,拟5批;

3.2典型小煤矿的数据是:储量4000万吨,按照400万吨缴纳的资源费,每吨0.8元;产能15万吨,吨煤生产能力建设费用为200元。按照政府文件的规定,已缴纳资源费按照150%给付,即480万元,建成的生产设施设备按照150%给付,也就是450万元,两项合计约1000万元;

3.3典型小煤矿技改扩建所需费用数据是:建设规模按照60万吨设计,吨煤建设费用400元,补交资源费每吨3元,经营流动资金3000万元,三项合计并计入设计、勘探及不可预见费用,约为4亿元;

3.4典型改扩建后小煤矿的经营数据为:加权平均售价480元,平均成本费用170元,增值税50元,所得税60元,税后利润200元。按照60万吨计,年利润1.2亿元,资产回报率30%。如果4亿元中的2.5亿元是采取借款方式,利息按照8%计算,每年利息2000万元,年利润为1亿元,资本额为1.5亿元,资本回报率66%;

3.5如果准备出售,平均评估价格为每吨8元(含资源费),每吨的取得成本为3.4元,扣除税费,每吨的平均税后利润为4元;

3.6每批20亿吨中,授予第一矿主公司的部分为6亿吨(15座),取得成本加税费为24亿元(即为LR为第一矿主公司取得这6亿吨向MR的借款额),作价48亿元注入第一矿主公司。同时,MR出资52亿元用于建设和经营。第一矿主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MR持股52%。随后,LR出售8亿

元股份予MR,取得8亿元现金,第一矿主公司股比调整为:MR60%,LR40%。通过LR和UR,MR合计共持有84%,林东集团持有8%,Unis持有8%;

3.7每批20亿吨中,授予第二矿主公司的部分为6亿吨(15座),取得成本加税费为24亿元(即为LR为第二矿主公司取得这6亿吨向MR的借款额),作价48亿元注入第二矿主公司。同时,现金出资股东出资52亿元用于建设和经营。第二矿主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现金出资股东持股52%。随后,LR出售8亿元股份予现金持股股东,取得8亿元现金,第二矿主公司股比调整为:现金出资股东60%,LR40%。通过LR和UR,MR24%,林东集团8%,Unis8%;

3.8每批20亿吨中,授予第三矿主公司的部分为8亿吨(20座),取得成本加税费为32亿元(即为LR为第三矿主公司取得这8亿吨向MR的借款额),作价64亿元注入第三矿主公司,第三矿主公司的股东从LR手中收购该公司时,支付64亿元,LR获得利润32亿元。同时,现金出资股东出资76亿元用于建设和经营。该公司注册资本140亿元;

3.9每批20亿吨的整合资金借款为48亿元,LR通过出售第三矿主公司取得32亿元,通过出售第一矿主公司部分股权取得8亿元,通过出售第二矿主公司部分股权取得8亿元,从而实现现金平衡。完成该平衡后,LR分别持有:第一矿主公司40%,第二矿主公司40%。MR分别持有:第一矿主公司84%,第二矿主公司24%;林东集团和Unis在第一和第二矿主公司中都分别持有8%。每个百分点资产价值1亿元,盈利能力30%;

3.10 完成LR的平衡后,每批工作MR需要投入60亿元(沉淀在第一矿主公司),所获股权的资产价值为108亿元,投资环节利润48亿元(80%),每年的资本利润率为54%;

3.11 从目前情况看,MR(CR)的组织是没有问题的,而第二矿主公司和第三矿主公司的出资人的组织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的。这些出资人有明确的人选,但是其信托渠道和管控系统是需要仔细设计的。

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篇5

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措施落实和省级财政煤矿安

全隐患排查治理配套资金项目的自查情况报告

一、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措施和中央整顿关闭小煤矿专项资金自查

我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严格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文件精神开展工作。2008年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会议精神,我县及时研究出台了《**彝族自治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商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安监局、**乡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和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局分管领导担任;根据《云南省**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要求,我县坚持把煤炭资源整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本着“总量控制、统一规划、三权统一、有偿出让”的原则,着眼于规模小、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防范能力差等问题,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 1

订方案,科学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对我县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云煤整合〔2008〕2号)的批复,**煤矿可作为单独保留型矿井进行技改,整合技改后生产能力由4万吨/年(设计能力9万吨/年)提高到15万吨/年。

(一)基本情况

我县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乡人民政府辖区内。**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属单独保留型矿井,地理位置在**县城东南部,**乡人民政府塘坊村,距乡人民政府5公里,矿区面积0.4588平方公里,煤种为褐煤二号,属低瓦斯矿井。采煤方式为斜井开拓,串车提升;通风为中央并列式;工作面煤工艺为炮采。2007年由云南省南方地质勘探工程有限公司对该矿进行了储量核实工作,并编制了《云南省**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核实报告》,经核实,该矿截止2007年底,在采矿许可范围内,煤炭保有储量616万吨,可采储量430万吨。该矿是**县唯一合法煤矿,“六证”齐全,资源独立,储量丰富,原规划建设规模9万吨/年,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现批准扩建为15万吨/年,扩建后,矿井分为南采区和北采区,实行分区通风,矿井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升,技术力量加强,装备水平提高,安全事故防范水平大大增强。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是保证煤矿长治久

安的治本之策,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鉴于此,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政府办、国土、安监、**乡政府负责人为副组长,安监、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环保、劳动、供电、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煤矿整合工作组,研究出台《**彝族自治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方案》,并对整合的原则、整合主体、整合类型、整合要求于2008年12月6日开始在全县作了公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整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了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情况

**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单独保留型矿井,是整合工作的实施主体,该矿井位于县城东南45公里的**乡塘坊村,“六证”齐全且合法有效,开采范围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1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4588K㎡,主要开采Ⅱ号煤层,煤种为褐煤二号;2007年云南地方设计院对矿井进行储量核实,编制了《云南省**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核实报告》,通过核实,全矿保有储量616万吨,可采储量430万吨,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串车提升,低瓦斯矿井,通风为中央并列式,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炮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县内唯一合法有效的矿井,资源独立,矿井资源储量丰富,综合各方面考虑并结

合**煤矿生产现状本着尽量提高矿井规模和技术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矿井建设规模由9万吨/年扩建为15万吨/年,扩建后,矿井分为南采区和北采区,两个采区实行分区通风。目前,我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已全面结束,2010年12月通过省、市的考核。

(四)中央财政整顿关闭小煤矿专项资金我县2009年以来未涉及此项工作专项资金。

二、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项目自查情况

2009年根据《**市财政局**市经济委员会关于上报2009年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的报告》(普财企〔2009〕71号)申报情况,目前,我县共获得省级财政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30万元。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云财企〔2009〕198号)文件精神,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云南省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153号)的要求,我县及时上报《**彝族自治县经济和商务局关于2009年煤炭行业管理生产安全监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县**煤矿关于2009年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配套资金项目的申请》;申报主要内容:改选矿井防灭火系统、通风系统、更新生产设备和监测监控系统;申报项目资金共502.34万元(其中自筹306.43万元),省级财政实际补助30万元(其中县级监管装备经费10万元,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配套

资金20万元)。

(一)县级煤矿安全监管装备经费

为巩固和提高我县煤矿安全监管水平及应急能力,改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执法水平和能力,计划购置监管专用车及监管装备,慨算资金投入30万元,申请15万元,自筹15万元,省级财政实际补助10万元,我县自筹1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实际购入监管装备车一台,摄像机、井下检查装备及监管人员执法培训学习等,目前20万元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监管项目经费全部投入完成,各项装备和人员工作有序运转。2010年通过县、市财政和主管部门的审查验收。

(二)省级财政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

**县**煤矿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矿井综合处置灾害能力,全面加强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加大对隐患治理的投入和管理,2009年省财政补助20万元隐患排查治理配套资金,煤矿企业自筹30万元,全部投入到矿井“一通三防”、矿井防灭火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更新部分淘汰生产设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建设等工作中,2010年6月通过县级主管部门和县财政检查,10月通过市级主管部门的验收。

目前我县对省级财政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管理有关按照(云财企〔2009〕198号)文件精神和《云南省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检查中未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

**彝族自治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篇6

标准化考核评级工作的通知

各旗区煤炭局: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露天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的实施意见》(内安委会发[2008]4号)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快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验收进度和严格核发(换)煤炭生产许可证办法的通知》(内煤局字[2009]182号)要求,经研究,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天地华泰公司、鄂尔多斯市煤矿设计院在全市开展露天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工作。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核评级程序

全市生产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下的已竣工验收露天煤矿在年底前全部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具体由露天煤矿企业按《内蒙古自治区露天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进行自评,自评合格后由所在地旗区煤炭局申报市煤炭局,市煤炭局组织当地煤监分局和相关专家进行评级认证。

二、收费标准

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及以下的露天煤矿原则上不高于4万元/矿,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的露天煤矿原则上不高于6万元/矿,具体费用由露天煤矿企业和鄂尔多斯市煤矿设计院或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天地华泰公司协商确定。

特此通知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篇7

关键词:检验检测,市场化,检管分离

从2 0 1 2年始, 田阳县全力构建“大工业、大农业”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工业兴县、农业强县、文化名县、和谐田阳”发展战略, 全力推进“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建、大扶贫、大旅游、大交通、大物流、大文化”发展, 打造“百色新兴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基地”、“西南物流集散地”、“壮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该县食品安全、环境安全、饮水安全、农产品安全等问题将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举施之一, 从更深层次看, 还事关该县经济发展的大局, 是影响该县经济能否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至此, 政府应当抓牢当前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优化整合该县检验检测资源, 实现设备、设施、人员、业务的优化整合, 稳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瞄准国家对环境、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国家公共安全需求, 突出“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检验检测, 打造能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为政府加强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及有害因素防控提供优质的科技产品, 为田阳的稳定、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

1 目前该县食品、饮用水检测资源现状

1.1 食品检测

当前, 该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主要分布在质监、卫生、农业、食药监、蓄牧等部门, 没有相对独立的、各部门均认可的综合性食品、饮用水、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真正能开展定量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只有1家, 即县卫生局下设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 该实验室负责国家及广西级食品风险监测任务并能开展食品相关检测项目共109项;食药监部门负责对餐饮食品进行快速检;农业部门负责对上市前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快速检验;畜牧部门对上市的肉类进行快速检验。

1.2 水质检测

主要涉及到生活饮用水、桶装纯净水的检测。当前, 县疾控中心负责检测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 (包括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饮用水水质) , 现基本能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各个项, 在同级同系统检测实验室中属于前列, 县质检部门负责桶装纯净水生产厂家的监督检测, 因该部门无检测实验室, 所采集样品均送其上级部门检测。县水厂按照主管部门要求设有出厂水安全水质检测室, 由于筹建资金并不充足, 检测设备以快检仪器为主, 且只能检测感官指标及常规项目, 总体上看应属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检测能力高低及能否维持长期有效运转尚存在一定问题。

1.3 检测资源配置分散

据粗略调查, 该县有关单位从事食品和水质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2 0人, 其中高级0人、中级8人、初级3人、无职称9人, 县水利局、县工商局、县环保局没有专业的检验人员和专门实验室, 只有县疾控中心、县农业局两家有正规的实验室, 而只有县疾控中心具有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 大型仪器主要集中在县疾控中心, 其拥有全市最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Waters/UPLC H Class, 并配备原子吸收仪及原子荧光仪等其他检测设备共70台。县质监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虽有检验技术人员, 但设备原始、陈旧, 无大型仪器设备。在设备利用率上, 因两个体制改革后,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 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只承担食品风险监测任务及政府其他指令性任务, 监测样本量少覆盖面窄, 所检验项目比较单一难以对全县食品安全状况及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而县农业局虽有国家配备的气相色谱仪, 可以对果蔬类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定量检测, 但因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缺乏, 仪器尚未使用;县食品药品检验所仅有快速检测设备, 虽然政府预备投入相关资金以充实该检验所, 但以该研究者从事二十年的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经验来说, 该投入纯属重复投入及重复建设, 因为要把一个检验所从什么都没有到能对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检测机构, 其“人、机、料、环”的投入将是巨大的。总体上来说, 该县检验检测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已配备的仪器设备使用率过底;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结构不合理;多数检验机构未获得资质认定, 出具的检验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监督部门检验检测结果多靠快速检测, 无社会公信力;有检测资质的机构仅承担政府相关指令性工作任务, 无法满足现有市场对检验检测的需求;缺乏统筹协调技术机构, 检验检测数据未能有效利用。

2 对策与建议

正如《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我国目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 缺乏政府统一有效的监管, 规模普遍偏小, 布局结构分散, 重复建设严重, 体制机制僵化, 行业壁垒较多, 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 难以适应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目前该县存在食品、饮水、农产品检测资源配置分散、检测功能不健全、检验能力弱、检测规模小、设备及利用率低等问题。政府及各部门虽对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投入, 但这种广撒网式的投入没有能够形成优势的检验检测资源, 导致公共检验检测覆盖面不广、整体水平不高, 与百姓对食品、饮用水安全及农产品安全的迫切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同时也制约了相关执法部门对食品、饮用水有效、安全的监管。要解决政府重复投入及检验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的关键是对该县检验检测资源按照《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建立政府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和社会经营性检测机构两支队伍”的思想进行合理优化整合, 争取政策扶持, 并以此在整个百色市检验检测市场竟争中抢占先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 积极借鉴先行改革的湖北省京山县的经验, 尽早谋划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 整合现有资源, 尽快建立食品、饮用水、农产品、药品检测等的综合性的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针对有关部门各自设立检测中心的现实情况, 县政府应打破现行体制限制, 将各个部门现有检测资源进行整合, 将农业部门所属的农产品检验室、商务部门所属的肉类检验室、水务部门所属的水质检验室、卫生部门所属疾病预防中心检验室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所属的食品药品检验室中的资源进行整合, 依托现有检测能力较为突出的县疾控中心 (其能力建设、检测场地建设、仪器设备配置均已达到广西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 无需政府再重复投入及重复建设) 组建食品、饮用水等综合性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以下简称检测中心) , 整合后的检测中心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 直接隶属县食安办直管, 行政和业务管理职能由县食安办承担。原来属于各个部门的检测设备统一并入该综合检测中心, 人员编制、财政拨付统一由中心管理, 其职责定位为属政府设立的具有公益性、开放性、独立性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按照监测分离的原则, 检测中心承担政府各项指令性工作任务、监管部门、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委托的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各监管部门仍可保留快速定性检测能力作为行政监管和执法中发现问题和粗筛的重要手段, 需进行准确检测及出具相关检测报告, 则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委托检测。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检测计划、检测经费、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的统一调配, 严把食品安全检测关口, 另一方面有利于配合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 查找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 实现防治结合。

2.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

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专业人才队伍, 优化学历、职称、专业和年龄结构, 以卫生检验、药学、食品、微生物学等专业背景人员为主构建检验检测技术骨干团队。逐步建成结构合理、专业齐备、业务精通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人才梯队。在抓好现有人员岗位练兵, 提升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大力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型的检测人才, 从薪资待遇、政治地位等方面建立一整套人才保障制度, 以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县政府要加大资金并集中投入、添置高端检测设备, 增加配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质谱联用仪及微生物相关设备、样品前处理设备及辅助设备等。在“人、机、料、法、环”都配备齐全的基础上, 争取通过计量认证、食品检测资质认定等各种类检测资质认定, 确保综合检测中心所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均具有法律效力, 力争在短期内使综合检测中心成为资源共享、技术全面、资质过硬、管理规范的专业性、权威性公共检测机构。逐步改善食品、饮用水安全执法装备和检测条件, 保障监督抽检、快速检测、食品、饮用水安全专项整治、处理食品、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和办理食品安全案件所需工作经费, 扩大食品、饮用水检测覆盖面和检测频次, 确保早发现、早预警。

2015年初, 随着第三方国有检测机构改革大步挺进, 企业自有实验室转型第三方检测市场、仪器厂商把自建的品控质检实验室进军第三方检测市场、高校实验室进军第三方检测市场等的风声不断, 第三方检测市场已然成为有着巨大潜力的社会资源。现有的检测机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不改革就没有发展。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整合做强做大。整合是为了实现“科研合力, 人才合心, 业务合作”要把提升技术能力放在整合的突出位置, 做强做优, 提高整个检验检测机构的综合竞争力。但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特别是跨部门跨行业的整合,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 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该县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道路, 这是该县政府部门及所有检验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超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与支撑系统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2]翟博洋, 乔东, 谭晓东.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及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3 (5) :41-44, 17.

[3]刘仲霞, 唐振柱, 周艳, 等.广西疾控体系卫生检测资源整合及区域监测检验中心建设机制的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 2013 (4) :250-252.

[4]刘国志.浅析我国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整合[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05, (8) :19-21.

[5]马丽萍, 付晓陆, 袁晓红.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浅析[J].宁波农业科技, 2013, (4) :19-22.

[6]周志红.推进检测资源大整合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N].中国质量报, 2014-03-28.

[7]张崇和, 丁莹.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促进行业做强做大[N].中国质量报, 2014-05-14.

[8]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 (5) :21-29.

[9]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3 (4) :28-32.

[1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4, (7) :37-41.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资源整合;国有控股企业;党建

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煤炭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国内煤炭企业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导致我国煤炭企业整体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式非常艰巨。其中,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在企业经营业绩、煤炭生产成本、煤炭销售价格以及投资与收益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太乐观的局面,同时由于资源整合型企业股权结构和管理体制重大变化、整合各方企业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企业党建工作推进困难。

煤炭资源整合中主体企业与被兼并重组整合企业双方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低于51%,被整合企业的股份不超过49%,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在国有企业煤炭整合推进中,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自觉践行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党建政策,基本实现了党的组织在资源整合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全覆盖,矿井级单位设立党委、若干职能科室和生产区队成立党支部已经成为普遍做法。党组织的全覆盖保证了党的工作开展推进,为达到扩大党的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

由于,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党组织成立时间短、党建优秀人才不足、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服务功能尚不突出等原因,目前,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部分股东对党建认识有偏差,参与党建积极性不高,被整合企业股东中部分个体出资人,长期只重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把营利作为企业经营的最大目标,对于企业内党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于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内的活动持观望态度;在整合协议中规定由参股方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企业,对于党建工作在人员、经费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推托和拖延现象,党建活动难以高效开展,工作明显落后于国有煤炭传统矿井。其次,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党员人数整体较少,近千名职工的单位,党员人数大多不足百人;党员结构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党员在资源整合后从控股单位原有矿井调入,集中在职能科室和管理岗位上,且大量为中层以上领导,而生产一线党员人数很低;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干部,大多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来到整合矿井才开始兼任党务工作,党务工作知识和经验不足,且缺少学习培训机会。再次,企业缺少成熟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团活动条件不足,矿井基建期安全生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日常党建活动基本没有,处于有组织缺活动的状态,党建工作呈现附属化、隐形化,有的企业简单照抄照搬国企老矿井的经验做法,党组织活动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对党员和群众都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实际效果较差,作用发挥不足,党组织活动呈现被动态势。

基于当前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为构建有序有效的企业党组织,应当在理论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理论建设,扩大企业党建认同感。实现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首先要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条件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科学理论 。企业党建工作要依托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注重研究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总结普遍经验,从中把握党建工作的规律,为企业党建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早日形成规范严谨的企业党建理论政策。同时,增强企业各方股东的党建认同感,教育引导企业出资人和劳动者党建工作不仅不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反而有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各方认识到党建工作能够凝聚企业发展的共同理想、能够保证企业建立民主法制的决策议事机制,能够推动企业劳资双方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第二,加强企业党建队伍建设,扩大企业党建人才规模。目前,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党组织书记,大量为新手书记和兼职书记,特别是在党支部一级。因此,选优配优党组织书记是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干事创业的企业党建队伍的关键。在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上要坚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党务工作双并重的标准,善于做好股东间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调动企业广大党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团结各股东间全体员工开展工作。加强党组织书记人选交流机制,引导鼓励国有老矿井党组织书记到资源整合型企业担任书记,选拨资源整合型企业党组织后备干部到老矿井锻炼学习,探索“双向交流”机制。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型企业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能力和素质。资源整合型企业党务工作者新手多、经验少,接受培训的愿望强烈,控股集团公司党组织应该探索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对资源整合型企业党务工作者经常性组织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建设一支能动性和创新性双过硬的党务工作人才队伍。

第三,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明确党组织功能定位。资源整合型企业党组织应该围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攻坚克难和廉洁从业等方面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建设服务型组织。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出发,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与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的视角研究探索新课题,以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努力化解内部矛盾,维护各方合法利益,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引导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把党倡导的先进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用先进的文化搭建起党员、职工、出资人之间的纽带,共同创建和谐文明、凝心聚力的企业氛围,构建具有感召力的共同理想,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由于面临经济社会转型和能源革命的等方面压力,党建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在立足企业特殊性、可能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工作,以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为中心,积极开展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推动资源整合型煤炭企业和企业党组织共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焰军.关于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索.2011.第6期.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篇9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关于 印发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 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国土资源局、甘州区分局,市局各相关科室、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大力整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勘查和开发行为,加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张政办发〔2012〕282号)精神,并结合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工作实际,特制定《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附件:

1、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2、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勘查项目执行情况检查表;

4、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矿山企业开发情况检查表;

5、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情况明细表;

6、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明细表;

7、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统计表。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矿产秩序

集中整治

通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安委会办公室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9月14日印发

共印20份 附件1:

张掖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

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张政办发〔2012〕282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大力整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勘查和开发行为,加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及时消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事故隐患,促进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安全发展为目标,认真履行国土资源部门监督管理职责,集中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整治,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着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督促矿山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矿业秩序根本好转,实现矿山企业规范生产、安全生产。

二、整治重点

这次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涉及全市所有矿山企业。重点突出以下检查内容:

(一)煤矿整治。重点检查是否持有采矿许可证;是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开采方案,并已经国土资源部门备案;是否按批准备案的开采方案进行生产;是否存在超层越界行为;是否按 3 规定测制井上下对照图,是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施测;整合矿山在整合期间是否停止生产;关闭矿山是否存在采矿行为等。

(二)非煤矿山整治。重点检查是否持有采矿许可证;是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开采方案,并已经国土资源部门备案;是否按批准备案的开采方案进行生产;是否存在超层越界行为;是否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测制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关闭矿山是否存在采矿行为等。

(三)勘查项目整治。重点检查是否持有勘查许可证;是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勘查设计方案,并已经国土资源部门备案;是否按照批准备案的勘查方案和勘探方式组织勘查;是否存在越界勘探、圈而不探、以采代探行为;是否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等。

三、时间安排及方法步骤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自查整改阶段(9月12日—9月30日)。各县区国土资源局要按照市上集中整治行动要求,迅速召开会议,扎实安排好本辖区集中整治行动,严格督促和组织辖区矿山企业,对照依法划定的矿区范围,依法批准的开采方案、勘查方案等进行全面自查,在自查中,地下开采矿山企业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勘测单位测制井上下对照图,露天开采矿山和勘查单位必须对照开采方案提交开采或勘查工作说明,无证勘查开采、以采代探、超层越界开采以及越界勘查的必须立即停止非法探采活动。对排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逐一认真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案,切实抓好督促整改。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 确定专人严格进行监控,限期进行整改。对危及群众安全、一时不能整改的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产停业整改,坚决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针对自查当中梳理出的突出问题,要研究解决事故隐患的具体措施。

(二)集中整治阶段(10月1日—11月10日)。各县区国土资源局要在组织矿山企业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抽调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干部组成检查组深入各矿山企业,立即进行全面检查,对企业自查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在检查中,要求矿山企业依法提供井上下对照图、开采或勘查工作说明,填写检查台帐。检查组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现场交办、督促企业按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无视监管指令的,要从重依法予以处理。同时,把这次集中整治行动和当前正在开展的打非治违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重点整治任务,督促矿山企业认真做好整改,着力解决一些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切实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在此期间,市局将组织督查组不定期地对各县区集中整治行动进展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督促和协助解决重大问题。

(三)检查处理阶段(11月11日—11月20日)。针对集中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问题,依法集中进行处理。重点对无证勘查开采、超层越界、不按开采和勘查方案生产、开采和勘查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资源整合期间非法盗采资源、关闭矿山非法恢复生产等行为依法作出处理,该立案查处的,一律立案查处;该关闭取缔的,一律关闭取缔;该经济处罚的,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该停产整顿的,一律停产整顿;该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律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全面落实提请关闭一批,大额处罚一批,停产整顿一批,公布一批“黑名单“,曝 光一批案例,宣传一批典型的工作措施,确保集中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四)整章建制阶段(11月21日—12月5日)。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总结,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一是认真查找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业权审批、矿权配置、日常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管的职责,实现监管到位。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完善市、县、乡、村级监管网络,强化乡镇国土资源所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的职责,建立违规违法案件举报、矿产资源执法动态巡查等制度,前移执法关口,及时发现和防范违法行为,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三是落实各类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各类矿山企业、勘查单位认真编制开采方案和勘查方案,认真组织方案审核,监督矿山企业按照开采方案组织生产,勘查单位依照勘查方案安排勘探活动,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四是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对无证开采、越层越界开采和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按照开采方案开采、无证勘查、以采代探、圈而不探、越界勘探、没有完成最低勘查投入,对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以及整合期间组织生产、关闭矿山偷采资源等,依法予以查处。

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务必于12月5日前将开展矿产资源勘 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总结报市局办公室和市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县区国土资源局要充分认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对扭转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作用,站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规范管理、安全发展的理念,把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作为促进安全生产,保障科学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头脑,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更加严密的管理、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依靠整治促进安全生产,通过规范勘查开采活动防范和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扭转全市安全生产不利局面。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扎实搞好这次集中整治活动,市局将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区国土资源局局长、市局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进行督查。要严格落实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谁督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一旦发生事故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检查、督查人员责任。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加强对集中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切实按规定履行好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职责,并针对本辖区工作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部署,明确目标责任,强化检查落实。要抓紧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组织有力、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务求集中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县区国土资源局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本辖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管理,组织力量,深入一线,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措施不落实不罢手、隐患不整改不回头。市局把这次集中整治活动开展情况列入今年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要加大执法力度,认真组织执法巡查,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执法巡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证照不齐、无证开采、破坏资源、非法转让、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破坏环境等非法开采行为;查处政府机关违规干预审批办矿,违规越权审批及监管不力等行为,使非法开采和违法审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要按照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制度的要求,依法行政,依法审批,依法实施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执法监察队伍和国土资源协管员队伍的作用,建立监管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行为,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正常秩序。

(四)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在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要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对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的事故隐患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整治。对重大疑难问题,要紧紧依靠政府领导,会同发改、安监、公安、监察、工商、环保、电力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措施,跟踪监控,确保各类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整治到位,尽快遏制事故多发、频发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附件2:

张掖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秩序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何格经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组长:尤国新 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组长

梁新民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王金龙 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

满旭峰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甘州区分局局长 成 员:郭永杰 肃南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东星 山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曹延鑫 高台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刘 伟 民乐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许克勇 临泽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志刚 市国土资源局甘州区分局副局长

祝鹏先 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王 军 市国土资源局宣传教育监察科科长

尉若男 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案件调查科

科长、资环科负责人

陈万锦 市国土资源局资环科科长、矿管科负责人

申 军 市国土资源局干部

上一篇:个人基本情况审核确认表填写说明下一篇: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