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例(共12篇)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互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教学反思《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三、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听音乐《松花江上》
教师讲述:这首歌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境况,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恨。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再回到当年“九一八”的悲壮场面。
展示课件:柳条湖爆炸图———日本人引爆自己修建的铁路,却嫁祸给东北军,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 城,发起对中国东北的进攻。
教师讲述:刺耳的爆炸声震痛我们 的心,痛斥着祖国母亲多灾多难的命运。
二、讲解“九一八”事变
1.教师引导:面对日本的侵略,当时中国 不同身份的人持有不同的态度,找三名学生上讲台扮演蒋介石、共产党、东北人 民。这三名 学生分别 表明态度:蒋介石———坚决不抵抗;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战争;东北人民———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或抗日义勇军。
2.教师引导:当时全国人民的态度怎样?让全班学生起立,扮演全国人民,学生说出全国人民的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教师提问:“九一 八”事 变 的 结 果 如 何?学 生 答:东北三省沦陷,教师放东北三省沦陷图。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问:(1)日本刚侵略中国时,国内矛盾 是什么?(2)日本侵华后,中国国内 的矛盾又 发生怎样 的变化?学生答:(1)国内矛盾———阶级矛盾。(2)民族矛盾———中日矛盾。
5.教师讲述: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后,又将魔爪 伸向华北。这时候,全国人民的态度和共产党与国民党对日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教师问学生答)
展示课件: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共产党要求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6.教师过渡:面对蒋介石 的 态 度,国 民 党 内 部 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第二个内容———西安事变。
三、讲解西安事变
1.教师问:什么是西安事变?(学生答)
2.默读第 71-72页,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目的、解决方式及意义。
3.展示课件:时间———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事件———逼迫蒋 介石抗日;结果———和平解决;意义———结束了 十年内战 (1927~1936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教师过渡: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作出很大的努力,请看活动与探究。
5.课件展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为什么?
提示:(1)杀死蒋介石会引起内乱。(2)内乱引出外患,使日本有机可乘。(3)表明共产 党以民族 大义为重的立场。
6.教师过 渡:那 么 国 民 党 方 面 又 做 出 怎 样 的 努 力呢?请同学们看“议一议”课件展示。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示: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心)
7.教师过渡:随着西安事变的和 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了,可战争留给全国人民的创伤是永远抹不掉的,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面对着日本罪恶的侵略,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一起读:“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
8.教师过渡:在祖国母亲内忧外 患的情况 下,张学良、杨虎城敢于冒死犯上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现今的中国,也正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威胁,国内恐怖分子猖獗,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不断……面对这些形势,青少年该怎么做?
展示课件:3月1日恐怖事件图片、钓鱼岛图片、黄岩岛图片。
【知识升华】
讨论:中国正处于 新形势下 内忧外患 的复杂环 境中,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总结】
该批评处理这些学生吗?但他们没有大过错。我陷入了深思:如何才能既不影响环境,又能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乐趣呢?
我叫来这几个孩子,和他们闲聊起来:“泼水是不是很好玩呢?”他们狠命地点了点头。“但地面上水太多了,走在上面,容易造成许多麻烦,怎么办?”他们见我没有埋怨的意思,于是敞开话匣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我们可以到操场上去。”
“但操场上没有水呀!”
“我们可以提几桶水放在一起。”
“如果全班同学一起玩就不够了。怎样才能‘众乐乐’呢?”我问道。
“干脆挖一个水池好了。”一个学生稚气地说道。其他人都笑了。
“不要笑,这个创意不错。不如做一个水池。”我提议。
“做水池?如何做呢?”
“扯一些塑胶薄膜,做成水池状,灌满水,如何?到时全班就可以一起玩了。”听了我的话,大家一阵欢呼。
“有什么意义吗?”
“有呀!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将幸福之水洒向同学们,收获的将是快乐。”
我又问道:“能不能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方案呢?”
“可以!”体育委员刘军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很快,校园泼水节的方案便有了底稿:一是每个学生了解泼水节的由来、过程及意义;二是为自己定下恰当的目标,完成后可得到一个先进的泼水工具——中号小脸盆;三是课间不能再继续泼水;四是利用沙袋围成四边形,用较为厚实的塑料膜铺成水池状,盛满水,晒上大半天,以升高水温。
方案交到我手中,我反复斟酌着每一项措施,询问其中的细节,并加以补充。“咦?没有规定活动时间。你们觉得什么时间合适呢?”“老师,你定吧。”“不,还是由你们班委来讨论一下吧。”我决定充分放权给孩子们。
这次,贪玩的孩子们思考得都很深入:平常上课期间不行,不仅本班学生不安心,还影响其他班级同学;选择一个好的天气,最好阳光明媚;在期末考试结束后临近放假时举办,可以给同学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除了泼水还能不能添加一些更好玩的活动呢?”我在一旁启发着询问道。于是他们又对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整。讨论后的结果是: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骑气艇比赛;如两个小组进行对抗赛,相互叫阵;事先准备一些小鱼、小虾、泥鳅,来一次捉鱼比赛……方案经过多次讨论,逐渐成型,接下来是上报学校审批。
终于,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盼望、酝酿已久的泼水节开始了。阳光毫无遮挡地洒在操场上,天地间一片明亮。偌大的一个人工水池中,前一天灌入的水,清澈透明。集合完毕的同学站在四周,身上装备了各种“武器”,有拿水盆的,还有带水枪的。一切准备就绪。
第一个环节,骑气艇比赛。不知哪位同学从家里找来四个汽车内胎,充足了气。体育委员一声令下,呐喊声响彻操场。各小组比赛人员奋力抢先,激起的水浪差点冲垮了“堤岸”……随着哨声一响,比赛结束。胜利的一方热情地相互拥抱,宛如打了一场胜仗。
第二环节,捉鱼比赛。一些细小的虾,身体的颜色与水差不多,抓捕难度很大,许多同学为争抢一只虾,滚倒在水中。还有一些泥鳅相当滑,根本捉不起来,有聪明的同学便直接用小盆去舀……所有孩子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最后个一环节,全员参与,相互接受对方的“洗礼”,泼水开始!漫天中都是扬起的水光,呼喊声和欢笑声。一部分同学为避免受到大部分攻击,还结成了团队——瞧,平常让他们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可远没有今天结合得紧密。活动结束,根据活动方案安排,孩子们把水引流到花池中,让学校的苗木得到灌溉。
从活动的缘起到组织筹备,一切都由孩子们主导,他们的合作意识、探讨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以展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这次泼水节的收获真是不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二中学北校区)
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和人民心连心,周是人民的好”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上完这节课之后才发现,周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因此,在上这节课之前,必须讲解一些有关于周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周的基本情况,明白了周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难忘。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的可亲。周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这些,都体现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笑容满面”、“一边......一边......”联系现实说一句话,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个同学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爸爸一边抽烟一边看电视。我又借此向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分析的是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以前学过的《关怀》入手,引出周总理,然后再引出课题。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三、读书识字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细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先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周总理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描写,本段的学习重点是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习用“一手 一手 ”、“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和周总理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随笔
篇二: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2分钟)1.导入新课
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两遍。2.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出示:1.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目标已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标出自然段。
划:划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记:把文中的好词好句作好记号。
测:完成自学检测。
(2)五分钟后进行全班识字比赛,评选“识字星星组”。2.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纠正学生课堂常规。3.自学检测
①写出下面生字的读音。
()()()()()()
凤 凰 恩 敲 襟 褂
()()()()()()
咖 啡 踩端 蘸 寿
②多音字组词
(二)后教-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语。
(1)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不会读的,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2)哪些字最难记?(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2.小组汇报易读错的字。句式:我们组提醒大家容易读出的字是:。3.全班交流好的识字方法。句式:我们组认为字用 方法更容易记住。
①形近字比较识记:风——凤
②熟字加、减偏旁:凰恩敲襟褂咖啡踩寿
③动作演示识记:敲 蘸 踩
5.检查字词认读情况:不带音节的。
四、合作探究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学习指导:
1.朗读比赛。把课文准确、熟练地读给大家听,并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和 在一起 的故事。
(2)说说泼水节是时候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是。
(3)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找出段落读一读。
(4)仔细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文中的哪些段落在写这部分内容? 2.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交流
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学习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课文好。但是在读课文前先回答老师的问题。
(1)合作探究问题1(2)合作探究问题2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3)合作探究问题3(4)合作探究问题4
五、当堂训练
1.巧手练写字。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完成课后“我会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pō shuǐ ji? jìng ài bǎi shù zhī fang huángyì nián yí dù()()()()()(2)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
羊木因白鱼心
()()()
七、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个泼水节为什么让人难忘呢?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难忘的泼水节》。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相信同学们带着目标学习,一定会干劲更足。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1.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2.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试着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
教师借助课件相机点拨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问题1 人们怎么赶的?
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问题2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问题3 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指导学生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想一想,说一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二)课堂小结
假如周总理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2.小组两两互查;3.小组提出出错点,班级纠错。)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串串 ____ ________ ____ 3.辨字组词
恩()敲()特()咖()啡()
寿()龙()凤()凰()4.按课文内容填空
多么____哇,1961年的____!
多么____啊,1961年的____!
六、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七、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地上(撒满花瓣)人们欢迎周总理江面(一条条龙船)天空(一串串花炮)幸福 难忘
人们(欢呼)
周总理泼水
【教学反思】 篇三:《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小学课堂网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 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 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
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当时的欢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语句。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整理。
二、问题阅读,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这么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决,快快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组织集体交流初读感受,解决以下问题:
⑴ 泼水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⑵ 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
⑶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来。
三、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练习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生字,重点订正“恩”、“襟”、“凤”的读音。
3、生字组词读,带句子读。
4、练习:
⑴ 接力朗读课文,分小组赛读课文。
⑵ 出示本课中含有多音字“好、乐、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读,再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练习说话,体会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四、学写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并试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价,集体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和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交流学习
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使学生对周恩来总理及他与人民的深厚情谊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傣族人民和周总理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并说说自己对所划内容的理解:
教师相应指导:
⑴ 第三段:通过引导学生对“四面八方、敲起、撒满、驶过”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⑵ 第四段:引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想象,体验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周总理特别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第五段:引导学生想象朗读,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热烈场面。
5、教师范读第六、七、八段,再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小结: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7、指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扩展延伸
1、学生互相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2、结语: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和过渡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注重了这一点。
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周总理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查阅关于傣族的泼水节、周总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我在课堂上简介周总理生平结合图片向同学们讲了《一束鲜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课文导入,由学生感兴趣的儿童歌曲入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兴致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识记的过程中,利用猜字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如“火红火红”“特别” “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词句,无一不体现傣族人民的高兴心情。总理的穿着,满脸笑容则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装,端着清水,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是永生难忘的节日。为什么是“难忘的”呢?请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泼”右边是“发”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读识字
1、抓“特务”:
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
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
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看图发现导入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所查资料,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
(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
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⑴ 自读自悟。
⑵ 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⑶ 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⑷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
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⑴ 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⑵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敬爱的()难忘的()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
凤凰花 火红火红
──周总理 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
难忘
【课后记】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 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看着这幅图,你能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泼水节
学习泼字(读音、结构、写字重点、描红)
说道泼水节,就不能不提凤凰花。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
(2)“凤”、“凰”生字学习
1、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师: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凤凰花的
1、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到了。”(指名读)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生活中有:火红火红的( )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2、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读出来。
(师:想一想过春节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高兴、兴奋。师:是啊,傣族人民也是这样高兴、兴奋。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3、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格外难忘。
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教师范读,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①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 ②思考:1961年这个难忘的泼水节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
(2) 出示句子: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多次指名读,读出高兴,关键字:特别 敬爱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特”指导书写
(3) 分析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自由朗读第三段,找一找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师:为了欢迎周总理……(关键字:赶来、撒满。
一条条、一串串对比释义(师:这里一条条……一串串……为什么不用一条……一串……呢,他们有什么区别)
师:啊,做了这么多,足以看出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到来是多么的欢迎。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是啊,准备了这么多,大家都欢迎周总理的到来。现在周总理真的来了,人们欢呼--周总理来了。(读出喜悦)
(4) 出示句子: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周总理真的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人们当中。能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多麽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
(5) 分析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
师:看,敬爱的周总理是以什么样子出现在人们当中的啊?课文有是怎样描写的呢?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
说一说表示颜色的词(傣族人民服饰多彩)
对襟白褂释义(襟:衣服的胸前部分。褂:上身的衣服)出示图片对襟。
4、师:是啊,周总理……一副傣族打扮。这一身傣族打扮的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解答。
(6) 现在时光倒回,我们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词语。(词语复习)
泼水 凤凰 一年一度 特别
敬爱 周恩来 敲起 象脚鼓
鲜红 龙船 对襟白褂 咖啡
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能力目标: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情感目标: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a)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b)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教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突破重点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课堂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例】推荐阅读:
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10-06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11-05
泼水节的作文1500字:傣族的泼水节07-14
有趣的泼水节作文400字:泼水节的滋味07-05
快乐的傣族泼水节作文:充满欢乐的泼水节07-24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11-04
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09-17
难忘的数学课11-06
难忘的数学课作文300字参考11-19
一次难忘的科学课作文600字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