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 绪论教案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军事理论课 绪论教案(共6篇)

军事理论课 绪论教案 篇1

课题: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军事理论教程》梗概,明确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几点要求。

教学时数:1课时。引入新课:

我想,各位同学在看到这学期课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教学内容:

一、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我们很多同学拿到书,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战争离我们远着呢,我又不是军人,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我们不妨看一下历史,当翻开史册,发现一部人类历史,尽是战争与和平写成。早在公元前14世纪末叶至前13世纪中叶,古代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延续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卡迭石之战就写入了历史,它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

以我国为例,从秦始皇发动战争统一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的变迁,无不是以战争开始,既而生产发展,最终又以战争消亡。因此,我们来学习这门课,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战争,一方面在战争爆发之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战争,争取和平。

普通平民怎么避免战争呢?我们回顾下1999年科索沃战争,(ppt展示)虽然这场战争由于多种因素,南联盟最终签署和约,但战争中,南联盟良好的军民素质,高昂的爱国热情,使这个民族具有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他们冒着飞机、导弹轰炸的危险,聚集在贝尔格莱德广场,连续举行大型战地音乐会,用血肉之躯组成人体盾牌保卫布兰科夫大桥。这种由士气和意志形成的“软力量”,是抵御强敌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

可以说,开设军事课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具体体现在:

(一)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来规范国防军事工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相比之下还处在起步阶段,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目前,军事理论课时数为36学时,军事训练一般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

那是否是只有我国才有这样的法律呢?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事教育工作,美国制定了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同时制定了专门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在美国,学生军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以4年制的学校为例,前两年为每周2-3学时学习基础军事课程,后两年每周达到5学时,并有一次为期6周的军事夏令营,以美国大学每年8个月在校时间计算,4年制学生的基础军事课程的学时数达到了418学时-482学时。

美军:1916年国会通过的《国防法》,把利用地方大学培养军官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国防法》规定政府批准成立一所大学时,地方院校必须作出同意设立后备军官训练团的承诺。其军官培养主要由设立在地方大学的后备军官训练团和陆、海、空三所学校,以及三军候补军官学校等机构完成。目前,美国已在全国650所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400多所高等学校中开设了后备军官训练团。后备军官训练团旨在使地方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毕业后达到少尉军官的任职要求。每年由此输送的军官占新任军官的70%左右,约7000人。而美军著名的初级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每年培养1000多人。美军现役军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8.6%,硕士以上者占48%。

俄军:主要是通过设立在地方大学的军事系、军事研究室等机构培养军官,同时,也直接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合同制军官,军事系相当于军队在地方大学设立的军事学校,地方青年自考入军事系起,即享受军人待遇,军龄从入学之日算起,毕业后由军队统一分配。俄罗斯军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75%,其中硕士研究生占25%,90%以上的团级指挥员受过高等军事教育。俄军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军官的数量占新任军官的25%左右。

英军: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招募军官。另外还招募高中毕业生,由军方提供有关费用,接受地方高等教育后任命为军官。同时,他们也从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士兵中选拔军官。英陆军在全国重点大学和中学设有联络军官点,中学联络军官点主要负责面向中学生的宣传工作,同时推荐有志加入陆军军官队伍的学生争取“陆军奖学金”。依托地方大学培养输送军官的数量几乎占英军军官的100%。英陆军军官10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日军:利用地方大学培养军官的途径主要由“委托教育”和“贷费生教育”两种。委托教育是指委托民间或国外大学,培养日军急需而又无力自身培养的在职军官和军士。贷费教育是指军队和地方院校有志入伍的在校学生签订合同,军方为其提供资金,学生毕业后到部队任职的培养方式。由此培养的军官占日军每年新任军官的45%左右。日军军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6.4%,其中硕士生占30%。

可以看出,处在起步阶段的我们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

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当前我国面临的周边环境纷繁复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因此,只有了解当前我国周边环境,审时度势,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这个使命。

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冷战局面结束,从而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开始影响整个世界。对于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美国一直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国和平崛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前已经从一个防御性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国授权就擅自进行武装干涉。所以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此外,美国一直以来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妄图以“台”制“华”。而周边的东海问题、南沙问题、新疆与西藏问题,都是热点问题。

(三)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教育的核心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

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第二,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第三,科技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培养人才的模式向宽口径、适用面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

因此,培养的人才要做到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能为国防建设效力,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后备兵源和预备役军官。

(四)军事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可以用24个字概括描述:“磨炼意志,增强体质;坚定信念,明确目标;胸怀祖国,发奋成材”,具体来讲就是:

1.军事技能训练,使大学生磨炼意志,锻炼体能,增强体质,培养顽强作风。

2.通过接受严格的三大条令的教育,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

3.在解放军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使学生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诸方面显著提高。

4.通过军训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使学生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

(五)开设军事课程有利于做好大学生入伍工作

征集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兵员素质的重要举措。2009年开始,国家应届毕业生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政策,这些政策,使进入部队的新兵文化程度构成有了新的提高,这是我国走科技强军的步骤之一,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军事理论课程的梗概(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有哪些需要我们去学习的)

首先,我们了解下军事理论课程的性质。我们所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学这个大学科下几个一级学科的综合,主要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主要包括:军事思想、军事技术、武装力量建设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军事课程的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军事课程的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

军事课程是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都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第四、这门课主要围绕中国的国防建设,军事思想概述,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军事高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五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信息化战争。

军事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大家在军训中已经接触过了,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几点要求(我们怎么学?)

首先这门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因此,这门课只有在理解和掌握全书整体构架的基础上,才能对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并进一步拓宽。

其次,进行战争必须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敌情、我情、地形、天气等诸多作战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推、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加工,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周密的计划。我们学习这门课必须要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灵活运用多种科学思维方法。

第三,军事课有其综合性强,知识点多等特点,学习这门课必须根据其特点,善于联想,善于把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绪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明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现象都有哪些

3.掌握遗传与生理发展是怎样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 4.了解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5.明确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1.心理现象都有哪些 导入:经典气质类型测验 授新课: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1.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

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

(2)心理过程(3)个性

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2.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1.遗传

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前提。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由于遗传素质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他的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所处的生活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受教育的条件也非常不同。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1.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

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也越大。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的选择意向的。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了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有趣而且独特,只有在一些现象中发现情况和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幼儿。

①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幼儿阶段是认识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分析幼儿心理特点有助于了解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历程。同时,对意识是在外界环境重要作用下,在人的大脑中产生 的认识这一点加深理解。

②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自我反思,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认识水平,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自己处理面对的现实问题。

③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它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个体心理特征提供了参考价值。这些研究结果也为普通心理学提供了资料。

四、幼师生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

(一)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学习

幼儿心理学时一定要注意研究的对象。

2、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结构特点。

3、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实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

1、心理现象包括动机、心理过程、个性

2、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3、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

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作业: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部分

2、动机的含义

3、心理过程包括哪些

4、心理的实质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大学物理教案-绪论 篇3

目的:罗列一份大学四年的时间表,标注可能的重要学业事件及个人特色的评论

【第一学期】

{要点} 新环境,尽快安定下来。

{主干课程}

《力学》,简评:1.刚开始微积分数学知识可能跟不上,有一定程度难受,坚持就是胜利;2.如果学了之后仍然停留在中学的感觉,那就太失败了。

《微积分I-1》,简评:这个学起来可以很带劲。

《线性代数》,简评:线性空间是个什么东东?

{课外活动推荐}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或IYPT)>,简评:1.Science is really child’s play!2.这是真正的物理内容!在现阶段好像是副业,但记住,当你成为物理学家后,它的内容应当成为你的主业;3.参与方法:报名参赛,或者做一个好的物理问题的观摩者和思考者。<数学建模>。。。

{英语}

四、六级考试>,简评:考试时间12月中下旬(报名时间:9月)

<雅思托福GRE>,简评:对的,想出国的同学一开始就得计划好

{计算机}

{选修课} 第一学期由不得你选,叫‚预置选修课‛。

{积累学分值} 必修:12分,选修:8分,总:20分

{附录(名词解释、个人总结等)}

CUPT是啥。(请google或百度!)

学习从来就是自己的事情,上课、泡图书馆等等是你获得知识的种种途径。

课堂没听懂打击信心?谁说你上课就一定要听懂,听不懂也没关系,课后查资料多琢磨琢磨,跟同学讨论讨论,多问问老师。切记:不要因为上课听不懂就不去上课!至少课堂上你可以得到很多问题!

【第二学期】

{要点} 调整学习方法,跟上节奏,还不晚。

{主干课程}

《热学》,简评:1.小分子、无规运动、统计、平均;2.概率论居然是这门课的基础? 《电磁学》,简评:终于可以熟练使用微积分了,还是矢量的、多重的,想怎么积就怎么积。《微积分I-2》,简评:渐入佳境,题量敢再大点么?

《概率论》,简评:1.感觉很不一样的一门高数;2.为嘛有老师说这是理解整个现代科学的必要的另一半?

开始接触大学物理实验了,学习历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思想,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什么是误差?

{英语}

过了四级再接再厉过六级。

出国的开始背GRE单词。

{计算机}

C语言,编程语言基础

{选修课推荐}

专业课不少,不建议选太多选修课,有个实践相关的 工程创新

{课外活动推荐}

,简评:关注全国赛,时间暑期8月。

{积累学分值} 必修: 25分,选修: 1分,总:26 分

{附录}

【第三学期】

{要点} 调整学习方法,跟上节奏,还不晚!

{主干课程}

《光学》,简评:Cos[…] 能变出这么多花样!记得把Cos[…]提高成指数,e^ i […],(注:i = Sqrt[-1])。

《原子物理学》,简评:不是说好了物理不搞死记硬背么,这些结论都咋来的呢?

《数学物理方法(含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简评:能学多好就学多好!学不成数学家没关系,做物理学工作者(不好意思使用‘物理学家’这个词)是另外一个套路。

{英语}

出国的继续准备GRE

{计算机}

有个全国计算机2级等级考试,可以试试,不过用处不是很大。

{选修课推荐}

模拟电路

{课外活动推荐}

,简评:我可以比第一年做得更好更有乐趣!

{积累学分值} 必修: 分,选修: 分,总: 分

{附录}

【第四学期】

{要点} 学习是白热化的!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简评:1.果然是theoretical的Mechanics!2.没学懂原来是因为高数里没有讲泛函啊。

《电动力学》,简评:咋这么优美的数学!

{英语}

<四级> 过了吧?<六级> 过了吧?<雅思托福GRE> 都准备完毕了吧?

出国的准备好GRE,暑假一战GRE

{计算机}

{选修课推荐}

选修里的必修课,中华文化

数字电子技术,打点电子学的基础

{课外活动推荐}

,简评:计算物理和CUPT紧密相关啊!

可以选择参加很多交流项目,关注教务处网站。

{积累学分值} 必修: 分,选修: 分,总: 分

{附录}

【第五学期】

{要点} 望江校区真不错,车水马龙!老师说本学期要学大学物理最核心的两门课程哦。

{主干课程}

《量子力学》,简评:如何理解后面这个故事?--学生‚我学懂了‛,老师‚嗯。扒错‛,费曼‚别闹了,咱们都不懂!‛--

《热力学、统计物理》,简评:1.这明明是两门课嘛;2.据老师说统计是现代科学的核心,那肯定也是物理的核心?

近代物理实验

{英语}

出国的同学横扫了GRE就开始准备托福或雅思吧。

{计算机}

{选修课推荐}

{课外活动推荐}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积累学分值} 必修: 分,选修: 分,总: 分

{附录}

【第六学期】

{要点}

{主干课程}

《固体物理》,简评:这个名字取的!原来不止是固体呀。

《毕业实习》,简评:有各种形式,可能安排在假期(更具体的安排)。

《计算物理》,简评:Computational physics,为啥不叫做Calculational physics?难道是为了高端大气?

各种讲座的开展要积极去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饭碗。

{英语} 还有机会,3月6日,英语四六级报名。

出国者英语要全部准备完毕。

{计算机}

{选修课推荐}

{课外活动推荐}

科研训练开始了,选好导师,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科研吧。

{积累学分值} 必修: 分,选修: 分,总: 分

{附录}

开始确定自己以后的去向了,出国的准备看学校跟老板套词;保研的同学想好去哪儿了吗?最重要的是,做啥子方向?这个问题老师不会给你答案,也没法给你答案,必须自己做决定!阶段性的迷茫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重新思考为什么学习物理?回顾这三年里你学到了你来大学之前想学的东西了没有?你想学的物理是什么样子的?重新定位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第七学期】

{要点}

最后一年好好利用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物理水平。

{主干课程}

课表上已经不再设置必修课程。

{英语}

出国的同学准备各种英文材料向国外大学投递申请。

{计算机}

{选修课推荐}

高等量子力学,蒙特卡罗算法,量子场论(看理论物理中心开什么课,去听听)

{课外活动推荐}

跟科研训练导师好好学东西。

{积累学分值} 必修: 分,选修: 分,总: 分

{附录}

【第八学期】

{要点}

{主干课程}

《毕业论文》,简评:1.选择对进一步深造有用的题目;2.选择对工作有用的题目。

{英语}

{计算机}

{选修课推荐}

{课外活动推荐}

<毕业典礼>和<毕业照相>!

{积累学分值} 必修: 分,选修: 分,总: 分

{附录}

2014年托福(tofel)考试时间表

一月 1月12日、1月18日

二月 2月22日

三月 3月1日、3月2日、3月15日、3月16日、3月22日、3月23日

四月 4月12日、4月19日、4月27日

五月 5月11日、5月17日、5月24日、5月25日

六月 6月15日、6月21日、6月28日、6月29日

七月 7月6日、7月12日

八月 8月16日、8月23日、8月30日

九月 9月14日、9月27日

十月 10月11日、11月18日、11月26日

十一月 11月2日、11月8日、11月9日、11月29日

十二月 12月6日、12月13日、12月14日、12月21日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 篇4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与卫生

授课对象

13级食工

主讲教师

龙 门

2015 学

学期

首次课介绍

自我介绍:龙门

邮箱:czxy_lm@163.com

课程介绍:

简要说明:这门课的课程分配以及原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际是两门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即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概括地说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虽然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是食物与人,但它们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各不相同,因而实际上是两个学科。营养学的内容包括: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人体的营养需要量、宏量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及其膳食指南、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的有关理论、技术和社会措施等社区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问题、各类主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中的有关卫生问题、各种性质的食品污染物、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而进行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学习这门课的好处:

一、从专业发展角度:

1、是很多门专业课的的基础课,前置课程。(食品加工,食品工艺,乳制品加工等等)

2、考研是很多学校的专业课

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术语,为学生今后的自学奠定基础。

二、自身发展角度:

1、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身材、健康、将来育儿)

2、营养膳食平衡的宣传的能力,以便能够对一般性有关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群进行

课堂要求:

1、考核方式为笔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评定包含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

2、不定时的点名,三次没到平时分0分。

3、上课的时候电话静音或关机,不要坐在一起交头接耳。

4、如有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加平时分。

第一章 绪论

课时名称:绪论

课时安排: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任务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2.了解国内外食品营养与卫生概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讲授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营养: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如我们吃早餐,馒头和牛奶经胃和小肠消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葡萄糖,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解离成小分子的肽和钙离子,小肠非常容易的吸收它们,并将其经血液运输到全身,我们靠馒头变成的葡萄糖思维、学习和劳动;靠蛋白质增加肌肉、靠钙强壮骨骼等。维持生长发育、体力活动、脑力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营养是一个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营养素或成分。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如何吃”。

合理营养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大预防,小临床)

2、营养学:人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人体营养规律:

(1)基础营养学:普通成年人在一般生活条件下的营养规律。

(2)特殊条件人群营养学: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不同职业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生活和工作的人体营养规律。

改善措施:

包括纯生物科学的措施(如临床营养学)和社会性措施(如社会营养)。既包括措施的根据又包括措施的效益评估。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ology):食品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贮藏加工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

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正常需要。

不同生理状况下和特殊环境下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以及在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

4、营养素:

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除空气和水外,还要通过各种食物组成的膳食,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工作、劳动的需要,此种营养物质称为营养素,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

营养价值: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质与量的关系。营养标签:描述其热量及营养素含量的标志。(1980)

5、推荐膳食允许量(RDA)与膳食参考摄入量(DRI):在营养学科中最重要的综合性成果。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ecommanded Dietary Allowance,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RDA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RDA的提出过程:

1936年由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的营养委员会提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1941年美国科学院食物与营养委员会第一次提出RDA,并于1943年发表第一版;

1937年我国开始制订,1938年经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通过并发表,“中国民众之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分别与1952,1955,1962,1980,1981,1988年进行了六次修订。

膳食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DRIs)

1995年8月,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发表了DRI,代替RDA;

定义为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四项内容指标: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

——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推荐摄入量(RNI,recommanded nutrient intakes)

——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

——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第二节 营养学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古代营养学

距今一万至4000年前,发明了酒,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距今3000年前,商代,出现了药酒。

周代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欲、六膳…”,认为食养居于术养、药养等养生之首。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 《素问·五常政大论》:

——中国古代的食疗指南 忽思慧《饮膳正要》:

——“我国古代营养学专著” 孟诜《食疗本草》:

——“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以肝补血、以肝明目” 葛洪《肘后方》: “以海藻酒治疗甲状腺肿” 李时珍《本草纲目》 姚可成《食物本草》

小结:我国三千年前就有食医,原始朴素的营养学

二、现代营养学

★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为发现和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

1941年美国首次提出RDA,另一些国家提出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逐渐完善公共营养

★二十世纪末期植物化学物的研究热点 ★二十一世纪分子营养学为又一研究热点 三、二十世纪末期植物化学物的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的非营养素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茶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及异硫氰酸盐,蔬菜和水果中的酚酸类,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大豆中的异黄酮,魔芋中的葡甘聚糖、香菇、枸杞、灵芝中多糖,红曲中的红曲色素成为研究热点。

了解营养素在营养缺乏中所起的作用——既可防止营养缺乏病又可防护某些慢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这些研究难以划清食品和药品的关系,因而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健)(亚健康)

第三节 营养与农业、食品工业的关系

第四节 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历程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食品卫生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包括污染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防措施;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

食品卫生学也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3000年前我国周朝机设置了“凌人”专司食品冷藏防腐。《唐律》规定了处理腐败食品的法律准则。在古医籍中,对于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就有很深刻而准确地描述。这均体现出预防食物中毒的思想。

现代食品卫生学起源于19世纪,首先提出的是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看法和巴氏消毒的理论和应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食品掺假伪造相当严重,法国、英国和美国先后颁布了《取缔食品伪造法、防止饮品掺伪法和食品、药品、化妆品法》,者均为食品卫生法规管理奠定了基础。

本世纪中叶,由于现代食品的出现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发生或发现了各种来源不同、种类各异的食品污染因素,如黄曲霉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化学农药的污染、残留;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高分子物质的单体及加工中所用的助剂、食品添加剂毒性等。从而使食品毒理学理论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丰富,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显得越来越重要。1995年我国正式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使进一步形成了较完善的食品卫生法律体系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使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依法行政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近年来,环境污染对食物链造成的污染问题研究,如工业生产及食品包装材料和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二恶英,杂环胺等污染物对人体的生物作用,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相应的,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功能的评价和研究开发最近已成为食品卫生学中一个新兴领域。越来越多地发现表明营养素的功能已不仅仅是预防营养缺乏病,而是在慢性病预防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食品卫生学科的另一个新的和十分重要的动向是它在日益频繁的国际食品贸易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食品安全和卫生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文件。在FAO/WHO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由危险性评估、危险管理和危险性交流组成的危险性分析技术在解决重大食品问题和制定食品卫生标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食品卫生今后的重要任务有:以现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最新理论和成就,不断制定和修订各项是凭卫生技术规范,并落实各项技术规范;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研究食物中毒的新病原物质,提高食物中毒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食品合格率;进一步以危害性分析理论与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各种食品污染物安全性评价,标准制定;进一步扩大研究新的食品污染因素,采用良好生产工艺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提高各种监测分析方法水平,加强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

五、课后作业

1.何谓营养、营养素和营养学?

2.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三生物复习大纲版教案:绪论 篇5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1讲

绪论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本讲考什么 1.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得以表现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个体组成为群体后必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图简单概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间的关系:

2.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

(二)考点内容例析

[例1]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

A.有严整的结构 B.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对刺激发生反应

C.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自我更新 D.具有生长发育和产生后代的特性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六大基本特征,但新陈代谢是其它生命特征的基础,也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最简单的生物也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判别某个体是否是生物的标准也在此。

[答案] C [解题警示] 概括与推理能力是一种基本素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严整的结构生物确实具有,但它并不是根本特征,如蜜蜂的蜂房也具有精巧的结构,但它不能算是生物。

[同类变式] 夏日,取池塘中的一滴水制成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所示。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根据是:(1),(2),(3)。

[精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非生物的几点区别。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却是有限的,需要有实际的显微镜操作经验,也变相考查了实验是否真正动手做过。显微镜下可观察的生物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被观察的对象有细胞结构;2.对外界刺激会发生反应(应激性);3.能(正在)进行繁殖(细胞分裂);4.能游动或主动运动(适应环境的表现)。

[答案] 任答解析中的三点即可。[解题警示]实验动手能力如何考查,本题就提供了一个范例。解答本题与上题的区别在于本题是从观察的角度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实验经验尤为重要,这也就提示我们要注意日常的实验,不能去背实验记实验,而应当真正动手。新陈代谢是一个总体特征,但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困难的,它往往要通过一些其它的特征来表现,如细胞分裂过程中必然伴随物质交换等。

[例2] 生物科学史上对遗传物质的发现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代表了生物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865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遗传的两个规律,首次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他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物质——遗传因子控制的。1900年,随着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从第一阶段迈人了第二阶段。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发展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2000年6月,美、英、法等国家的科学家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工作草图”,这项成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在21世纪里生命科学研究向更广阔,更纵深领域的发展和获得更多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0世纪以前的生物学的研究是以描述为主的,可以称为 生物学阶段。在这一阶段(19世纪)最伟大的两项生物学成果是创立了 和。

(2)1900年,孟德尔规律被重新提出,标志着生物学发展展到了 生物学阶段。

(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学发展到了 生物学阶段。

(4)参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国家还有,我国在此研究中承担了 %的研究任务。“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为了弄清人类大约 个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目前公布的“人类基因工作草图’’是指人类基因的(结构、功能)草图。在新世纪里,“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将侧重弄清人类各个基因的 及相关工作。(下图示人类基因组草图)

[精析]材料分析的关键是要掌握要点,本题以背景材料的形式首先展示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史实,然后根据这些史实作出具体的判断。仍然考查对生物学史实的认识。特别是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这类较新的材料,要求大家要保持对生物科技新成果必要的关心,这些知识可通过阅读媒体的相关报道解决。同时若能对生物学发展史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的了解,也有助于本题的解答。

[答案](1)描述性 细胞学说 进化论(2)实验(3)分子(4)德、日、中 1 2.6386—3.9114万 结构 功能

[特别提示] 本题要根据具体材料回答,切不可盲目照搬以前记忆过的一些资料,比如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到的一些数据在每年都有一些变动,一定要对此保持关注,再比如对于SARS这样一些新问题,也必须有所了解。

二、能力提升技巧

本部分内容主要要解决生物的基本特征问题,该部分知识为全书的纲,在复习过程中要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1.适应性是生物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长期的,其特征往往与环境有关。应激性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形式,它的形成需要具体刺激物的刺激。

2.对生物各特征的认识要建立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现今存在的生物其实都是在与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各种特征及性质的理解也要建立在此基础上,做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例3] 在生物的基本特征中,哪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所必须的 A.应激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 D.生殖 [精析] 维持生物的个体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没有适应性,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所淘汰,适应性具体可通过应激性表现出来。而新陈代谢则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了。生殖是生物繁衍种族所必须的,但对维持个体生存来讲则并不是必须的。

[答案] D [特别提示] 维持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物必须首先维持个体的生存,在此基础上讨论种族的延续才有意义和可能。

[同类变式]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虽然草履虫的结构很简单,但是它对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能够做出反应。如图甲、乙表示两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在甲、乙载玻片下方的括号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草履虫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这种行为的意义是。

(3)草履虫完成这一过程的物质基础主要是

,结构基础是。

[解析]应激性是生物对外界环境刺激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部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是一种特定的应激性。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可能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答案](1)甲(←)乙(→)(2)应激性 使生物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3)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

三、基础能力测试

1.蝉一般在24℃以下时不鸣叫,而在24℃以上,光照强度在0.6米烛光以上时才鸣叫,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遗传性 B.向光性 C.适应性 D.应激性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根据

A.有细胞结构 B.有应激性 C.体小且绿色 D.能生长繁殖 3.下面对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B.除病毒外,基本的组成物质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C.除病毒外,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4.研究表明SARS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如图所示),它只所以是生物判断的根据是

A.它由有机物组成 B.它能独立生活,表现出生命活动

C.它能侵入寄主表现出生命活动 D.它能使其它动物患病

5.下列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根的向地性 B.茎的背地性 C.避役的体色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 D.鲸的前肢变为鳍

6.对生命的维持和延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新陈代谢 B.生殖 C.细胞结构 D.遗传性 7.在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一般经历下列过程

A.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假使、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B.进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使、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使、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D发现问题、作出假使、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8.下面的例子中哪些应用了生物工程学原理

①由腐烂的植物体产生混合肥料 ②.炼油生产汽油、柴油、燃料油等 ③.啤酒厂制造啤酒④.从家庭、农场废物中制造沼气 ⑤.利用酶的性质生产种类不同的生物洗衣粉 ⑥.利用细菌生产干扰素 ⑦.从铁矿中炼铁

A.①③⑤⑦ B.①②③④ C.③④⑥⑦ D.⑤⑥

四、潜能挑战测试

9.下列现象,同时属于应激性、反射性和适应性的是 A、含羞草的叶子受到振动后马上下垂 B、下风口的雄蛾飞向上风口与雌蛾交尾

C、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身体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身体呈褐色D、草履虫从浓的食盐水游向清水中

10.近代分生生物学研究表明,细菌的质粒(环状DNA)独立于核区的DNA能自我复制,且能拼接到DNA中,还能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入噬菌体作为①,其生活方式是②,离开宿主就相当于没有生命的分子。入噬菌体的DNA可独立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E.coli的DNA中,并与其一起复制。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入噬菌体侵染E.coli发现,入噬菌体将其③注入到E.coli体内;由E.coli提供完整的酶系统、原料和④,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⑤,并在E.coli的⑥上合成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发现,入噬菌体没有自身特有的遗传密码。含有的基因常和E.coli的基因相同或相似,而和其他病毒的基因不同,当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E.eoli后,又可继续侵染其他的E.coil。

(1)在上文数字标号处填写恰当的生物学名词。

①,②,③,④,⑤,⑥。

(2)上述研究中哪些事实支持“病毒是生物”的观点。(3)有一种观点认为“病毒来自细胞,是细胞分出来的部分”,上文中有哪些材料支持这一观点。

11.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下图表示了目前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

请回答:

(1)我们在许多商品上已经能看到生态设计的影子,在废物循环领域,人们提出了所谓4R的设计准则,即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Y。它们的含义是,。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应该倡导绿色生活,就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提出几项可行性的建议:

衣:,食:,住:,行:。

五、答案与点拨

1.D.(此处有具体刺激物即:24℃以上,光照强度在0.6米烛光。适应性往往无具体刺激物。)2.C(生物基本特征不包括颜色。)3.C(朊病毒只由蛋白质组成,无核酸。)4.C.(新陈代谢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但SARS病毒属于寄生型生物。)5.D.(鲸的前肢变为鳍是鲸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属于适应性,在形成过程中无具体刺激物。)6.B.(生命的延续必须依赖于生殖,新陈代谢是个体生命活动的特征)7.D.(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如此)8.D.(生物工程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应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9.B.(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可能有反射)10.本题为现代生物学最新发展的一些简介,可根据材料回答。答案:(1)①细菌病毒 ②寄生 ③DNA ④ATP ⑤噬菌体的DNA和信使RNA ⑥核糖体.(2)支持观点的材料:噬菌体有严整的结构,能繁殖;有遗传现象。不支持的材料:不能独立生活;无独立代谢能力(无酶系统,不能合成ATP)。(3)病毒的DNA与细菌质粒有相似的功能;病毒没有自身特有的遗传密码,还有基因与宿主基因相同或类似,而与其它病毒不同。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 篇6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一.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 三.理解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四.掌握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即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学问。其研究对象是课程和教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

(一)课程与教学 1.课程

课业及其进程。(1)已有的定义研究 教材P30。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实际上都隐藏着对课程的理解,即课程观,或是“教什么或学什么”的答案,区别在于有的人自觉,有的人不自觉而已。从社会角度来理解课程的,就倾向于服从大众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要求孩子的,就倾向于服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还有既能服从社会要求又能照顾到儿童的兴趣需要的。总之,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隐藏着自己的课程定义。理论家们给课程下的种种定义,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捏造和想象的,而是基于人们对课程各种各样的理解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所以,任何一种对课程的界定都会有一群忠诚的追随者。

可以用语言把自己经过思考的对课程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你自己的课程观。(2)词源分析 从词源上来追溯课程的内涵,有些寻根究底的意思、因为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从语言最初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知道人们早期对课程内涵的认识,然后,把“课程”还原为最原始的状态来把握它的本质。

中国:教材p29.根据年龄而设的课程,《礼记,内则》记载: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年有三,学乐、颂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

根据季节而设的课程,《礼记,王制》记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时用到:“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一句。这是我国“课程”一词最早的出处。宋代朱熹使用“课程”一词的地方较多,如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又说:“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从我国古籍记载看,“课程”一词的涵义,既包含教学科目(学科),又包括这些科目的教学顺序和时间。

西方:curriculum,来源于拉丁文词根“currere”,意思是指“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一渊源,西方最为常见的“课程”的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

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3)本教材的定义: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安排。2.教学

(1)已有的定义: 教材:P136(2)词源 教材:P136 从词源上看,教学由教和学两个字组成。按照许慎的《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学,原为敩(xue),觉悟也(见我心),觉悟互训,“寤也(睡醒)”;寐觉而有信曰寤;一曰书见而夜夢也。从词源角度说,教侧重于传授和接受的行为,学偏重于内心的感受和所得。综合来看,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仿效而心有所得。

(3)本教材的定义

P137: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关于这个定义的理解: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综合起来说,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这是国内一个比较通用的教学定义。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学问,可见,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但是研究课程与教学中的什么呢?

科学研究是要解决人们的疑难问题的,真正的科学研究也始于问题,那么,课程与教学论中,究竟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哪些问题呢?

大体来说,主要有三大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类问题分别是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策略)问题。

事实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例如,课程与教学的起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特征、课程与教学的构成要素,等等。

价值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目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例如,课程与教学是为全体儿童的发展服务还是为少数儿童的发展服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小学应该开设哪些课程?教学改革应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等等。

技术(策略)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例如,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怎么安排?小学教材怎样编排得生动活泼?怎样指导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怎样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个别辅导?等等。

这三种类型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都大量存在,共同构成了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的问题领域。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种种课程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什么?大体来说,对应的任务是三个方面:搞清事实、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搞清事实、在事实情况的基础上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研究客观存在而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的规律,这是任何一门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科学的根本立足点。”所谓客观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事物之间稳定的内在的联系和属性。任 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如一年四季的更迭,生物界的优胜劣汰,就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研究表明,课程和教学工作同样有其规律性。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内容源自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制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积极性的影响,等等,都是被人类千百年来的实践所正式的的课程与教学规律。应该说,自教育产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中断过对课程与教学规律的探索,最初,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感悟,到了现代社会,则主要借助于专门学科来探讨。依托专门学科的研究探讨,人们对课程与教学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层次,即科学认识的层次。也就是说,课程与教学论体现了人类系统认识课程与教学规律的追求,它承担着帮助人们超越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全面、整体、理性和具体地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历史使命。

教育有自身的内在规律,但是教育又是人为的事业,教育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课程与教学论要确立价值观,才能保证课程与教学发展的方向朝着人们向往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课程目标上,是让学生多学实用知识还是重点发展形式能力?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是偏重人文学科还是偏重科学技术?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是坚持统一要求还是关注个体差异?解决诸如此类的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价值纷争,需要运用科学研究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同时更需要一种价值观的指引。确立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这是课程与教学论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具体说,就是要在多种相互竞争的价值取向中,选定一种价值方向,作为处理各种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价值基础。例如,在教育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英才教育和平民教育两种价值取向。其中,英才教育强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强调学术训练和严格选拔,平民教育则强调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强调实用知识和教育民主。如果课程与教学论坚持英才教育的价值观,那么,整个课程与教学就将体现英才培养的大方向。反之,如果坚持平民教育价值观,那么,整个课程与教学就将体现提高全民基本素养的大方向。可见,能否确立并坚持正确、合理和先进的价值观,这是事关课程与教学方向性的大问题。在这一方面,课程与教学论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梳理和反思各种已有的价值观念,研究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探讨课程与教学的伦理与法律基础,倡导体现时代精神和教育本性的新价值观,这样,就为人们处理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平台。

课程与教学论还要探讨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技术问题,即怎么做更好的问题。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来教育界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探讨课程与教学的规律,确立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本身就为优化课程与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除此之外,它还直接探讨着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技术问题。尤其是二战 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改进了原有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增强了功能,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样式,使得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技术得到了有效丰富。当前,课程与教学论更是特别关注课程与教学改革,自觉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优化课程与教学技术为己任,优化技术研究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而提炼出来的。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都有优秀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1、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勃兴,出现了众多学派,因而也就较早地产生了各种类型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其中,儒家、墨家和法家,都是当时的显学,儒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孔子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举一反

三、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等。《礼记 学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该书对先秦时期儒家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提出了教学相长、藏(zang)息相辅、豫时孙摩、长(zhang)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的思想和原则。

先秦儒家的课程与教学思想时人类教育思想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自汉武帝以后,我国历代王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儒家思想成为课程选编的价值标准和教学活动的思想前提,这样,我国汉代至清末两千余年间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就呈现出了儒家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又有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朴学等儒家思想的演进和流变,产生了董仲舒、韩愈、朱熹、颜元、王夫之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们均对课程与教学问题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也是西方课程与教学思想最初的发源地。古希腊教育有雅典文雅教育和斯巴达军事教育两种类型,雅典的文雅教育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是产生古希腊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主要实践源泉。古希腊的课程与教学思想,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培养目标上强调理性;二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和谐;三是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四是主张启发教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古代罗马时期,教育家昆体良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较全面总结了演说家培养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在这一时期,教育领域为基督教所控制,相应地,便产生了基督教的课 程与教学思想。在14世纪到17世纪间,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在教育领域推行人文主义教育,在继承雅典文雅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阐发了身心和谐发展、尊重儿童天性、加强人文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课程与教学思想。这些课程与教学思想,对后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括地说,在古代,我国和西方都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思想,这些思想,是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重要历史财富。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诞生标志: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致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继《大教学论》之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教学论学科的建立,是众多教育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学论就是沿着这些精灵的灵魂不断向前发展和壮大。如: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性善论、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倡导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乌申斯基对人的心理规律的关注、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在学科形成阶段,教学论研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教材p9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

当学科大发展之后,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现观点的碰撞和分化,产生不同的流派。

1.各种教学论流派的兴起和竞争。

(1)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之争(教材P10)赫尔巴特与杜威的论证。

(2)凯洛夫教学论的兴起与发展(教材p10)

(3)20世纪50、60年代教学论多元化大发展时期(P11)

这一时期各种教学论流派纷纷涌现,赫尔巴特教学论、杜威教学论、凯洛夫教学论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流派共存共生的新格局。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以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对这些流派加以归类,则可以大体划分出两大阵营:即“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程序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等有较明显的“科学主义” 教学论色彩;非指导性教学论、暗示教学理论、合作教育教学理论等有较明显的“人本主义”教学论色彩。

科学主义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上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上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手段上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刚好反过来,它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上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

这两大教学论阵营,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2.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程作为教学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来研究,主要是教学的内容及其安排,随着社会经验的丰富、学科自身的发展、对人自身认识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选择,逐渐发展为一门专门的学问。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课程论应用而生。

诞生标志:1918年出版《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泰勒在总结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起的著名的“八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巴西学者弗莱雷)、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美国杜威)。教材p12.课程论成为独立学科,这大大促进了各种课程问题研究的深入。近百年来,课程论在课程一般原理和课程编制具体技术两个方面,均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对课程改革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形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群 19世纪单一的教学论学科

20世纪前期分化成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学科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分别发展成了课程论与教学论学科群。

概括地说,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学术发展历程。从最初零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到出现独立的教学论学科,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从单一的教学论学科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群的涌现,出现多种流派共生共存的局面,这是又一次重要的转折。作为一个学习者,了解学科发展的大线索,你就能在头脑中把握学科发展的概貌。但是,概貌总是粗线条和不够具体精确的,因此,要能以概貌为线索,进一步去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各种流派、各种著作。

三、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 继承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 借鉴西方教育教学思想; 独立探索;

古代:我国古代社会有着丰富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如因材施教、启发教学、举一反

三、温故知新、学习结合、文道统一等。

但是,学科形态的课程与教学论,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最初萌芽和形成于欧美国家,然后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20世纪初期:移植为主

20世纪借鉴国外教学理论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末民初,主要从日本引进德国赫尔巴特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第二阶段是五四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以学习和实验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与教学论为主;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凯洛夫教学论;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广泛介绍、学习发达国家主要是苏美等国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在前三个阶段,以借鉴、学习某个课程与教学理论为主,带有全盘照搬的味道。改革开放以来,不再局限于学习一人一派的理论,而是注重在多种体系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合理借鉴。

20世纪我国学者独立探索的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20、30年代,学习美国杜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二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提出和深化了一些教学思想,如双基原则、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三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发展,这一时期,我国课程论从教学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教学论自身得到了长足进步,教学论学科日益壮大;出版了大批专著,对教学本质、师生关系、发展性教学等重大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确立了一些重要的教学思想,如个性全面发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教学模式多样综合等。这些成就表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从简单移植的旧时代正日益走向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总结起来,百余年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在继承古代课程与教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学习和引进西方理论以及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独立探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这一段历史,虽然存在不少曲折,出现过许多失误,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是值得肯定的历史。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如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学习化社会,等等。在国内,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改革实践不仅直接提出了强大的理论需求,而且为理论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可以预见,在新的形势 下,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国外:二元独立模式、相互交叉模式、包含模式、二元循环联系模式。国内:教学论包含课程论、教学论和课程论独立、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五、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一)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二)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六、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价值观。在课程与教学论中,有一些核心的概念、原理、价值观和方法,他们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体系。学习这门学科,首先是要整体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原理、价值观和方法,并把它们有效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课程与教学是课程与教学论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课程是基于社会需要和教育规律的文化选择、重组和安排,教学是学生传承文化并获得发展的教育途径,这是各自的要义所在。要内抓要义、外抓联系。

在课程论中,社会、文化、儿童之间的关系,是核心的原理问题。传承文化精华、促进儿童发展、体现社会价值,是课程论最基本的价值主张。在教学论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价值主张。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要注意把握这些核心原理和价值观念,并努力用这些原理和价值观念来统帅其他内容的学习,这样,各种具体知识就有了灵魂和生根之地。

学好课程与教学论,还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就是掌握课程与教学的一般专业技能。就课程而言,课程目标的设计、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试验和评价,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行动要求。就教学而言,备课、上课、教学评价等,都是技术要求很明确的工作。

在方法层面上,是课程与教学优化(质优高效)的理念。

(二)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要积极地运用实际经验来阐释和理解理论;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即关注教育现实,努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不断反思

学习结合。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思而知学。

(四)注意扩展学习

多读课程与教学论的名著;丰富课程与教学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状况;多看专业杂志,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多看相关的参考书籍和专业书籍;学习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终身努力。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本学期必读书目:

上一篇:行政人事工作求职下一篇:3---班组基础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