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坛之体会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论坛之体会(精选10篇)

读书论坛之体会 篇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句千百年来的古语,向世人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是啊,读书对于世人已然重要,那么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湖中党支部书记沈培健老师说“教书人,首先是一名读书人。”因为鉴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积累,是我们的职业常态和基本素养。

在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以“主动发展”为主题的读书论坛上,当认真听完七位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后,我感受颇深。他们的文章早已不单单是一篇读书笔记,一篇读后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带着教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心来读懂和体会这些教育教学“名著”的。

七位老师来自各个学校,所教专业也不尽相同,品味“名著”的角度也具多样化,但他们的主动性,奋斗性,还有付出的努力都是一致的。

庄丽勤老师讲到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更被称为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雕饰。当我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陀螺似的备课上课中迷茫之时,急需攫取智者、哲人、教育家们的思想,来丰富我们的才情、诗情、性情,才能积极做到反躬自省。

吴萍老师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介绍一个工作中的小故事,来跟全体老师分享了做好老师需要的境界。沈红梅老师说“教育需要情感,同时需要思考。”

吴昌晖老师听孔老夫子的教诲,罗列出了三点:“不迁怒,忿思难”,“尽人事,听天命”,“存忠恕,践中庸”。忻森老师对与教育的理解,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情境性、生活性以及自我反思性。还有童蕾老师的两点困惑和反思,宋锋林老师的且悟且行。

这些老师们的精辟性论断,绝不是他们的信口开河,而是从文本里提炼的经典。

那我们呢?作为刚踏上教育战线的新教师,更是需要大量地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只有如饥似渴地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领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欢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厚积才能薄发,每天读一点,收获定无穷。

计旭霞

《自然之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我”和同伴们到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旅游途中,为救一只幼龟而让成千上万的幼龟遭受劫难的故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非常震惊。因为一只幼龟,而让成千上万的幼龟变成食肉鸟的美餐。这难道是应该的吗?因为一只幼龟,而让成千上万的幼龟付出了弱小的生命,离开了这美丽的世界,这难道不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吗?我们人类,虽然是万物中的的高等动物。但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这让我不由得联想起曾经学过一篇课文——《狼和鹿》。也是因人类不遵循生态而导致了悲剧。在美国一个名叫凯巴伯的美丽森林,生活着一群狼和鹿。狼经常捕食鹿,这导致凯巴伯附近的居民非常痛恨狼。终于有一天,居民们组成一只狩猎队,来到森林里捕杀狼。随着狼的消失,鹿开始大量繁殖。但因为没有狼限制鹿的数量,森林里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而病魔也随之在鹿群之中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6万只。而剩下的8000只鹿,也是奄奄一息,后来居民们才发现,正是因为狼的存在。鹿的数量就可以被控制。老弱病残,则被狼吃掉,而剩下的鹿,都是最好、最强壮的鹿,当他们向政府请求放了几只狼后,森林又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可见生态平衡一样非常重要,当人做事的时候,又有没有想过所做的会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呢?

我就差点做这方面的傻事。我家里养的金鱼,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其中有一条叫小黄金的金鱼,它每次都抢不到食。我担心它会饿死,就想把它捞出来单独喂几天。妈妈一见,就拦住我说:“你不能把它捞出来。弱肉强食的原则,在自然界是不能变的。它如果享受惯了,在与其他鱼相处时,还能生存下去吗?”我听了妈妈的话,便把手缩了回来。过了一段时间,它也学会了抢食。我也不用担心它会因抢不到食而饿死了。

四大名著之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西游记》这本书,讲述了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过程。嫉恶如仇,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却又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还有一直默默无闻,却又一直奉献的白龙马。都是唐僧能够取得真经的关键。

一路上跋山涉水,艰难前行着,还要斩妖除魔。唐僧虽不分妖魔,却意念坚定,不为取经路上的美色所迷惑,不因取经路上的鬼怪所畏缩。孙悟空平时顽劣不羁,但是对唐僧却是不离不弃,就拿“三打白骨精”来说,即使唐僧误会了他,但在最后还是救下了唐僧。猪八戒虽然好色好吃懒惰,但是他却忠诚,心宽,老实,放弃了高老庄悠闲轻松的生活,跟随唐僧取经,虽然抱怨却也不曾离去。再说沙和尚,一路上的行李都是他挑着的,却从未抱怨,可谓是任劳任怨,但是缺乏主见。白龙马虽然也是放荡不羁,但是他作为一匹马,任劳任怨,踏实工作。作为唐僧的徒弟,又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师徒四人及白龙马,虽然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只是多与少而已。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一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

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二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三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读书论坛之体会 篇5

———读《唤醒心中的巨人》有感

这个假期,在安东尼·罗宾的引领下,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生是一场对毅力的考验,唯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就”。看着《唤醒心中的巨人》中的内容,身边那一个个鲜活的榜样就不断的涌现在我的眼前。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们学校分去了一位新老师。那是一位内外兼美的老师:漂亮的外表,文静娴熟的性格,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粉笔字,潇洒的简笔画„„让我们人人羡慕得不得了。那时候咱县的特殊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她那优秀的综合素质让教研室的领导也格外青睐:决定让她为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提供课堂现场。这项任务,对刚参加工作的她来说,是自己成长中一次绝好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挑战。为了准备这节课,她的教案自己写了改,改了再写;让同事听课,提意见,自己再修改;请领导去听课,提意见,自己再修改„„用现在时兴的话来说,她的课精心“打磨”了很多次,终于使自己从课堂问题的预设,到课堂动态的调控,都能得心应手。做到这些,在我们看来,已达到了极致!可她还不满足:为了使自己的讲课时能更完美,我们下班后,她会对着镜子练表情,纠正体态语言;她会一遍遍的借助录音,来改正、提高自己的语调、语速„„她的锲而不舍,让她成功了!在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的现场上,让许多专家与老师大开眼界:那洒脱的表现,那自如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柔美的声音,那甜美的表情,使每一位与会老师深感惊讶。一所农村小学出了这么好的一节课,一所农村小学出了这么优秀的老师!

我羡慕他们的成功,羡慕他们的优秀,但我更知道,他们的成就很大程度

上归功于自身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及他们的绝不轻言放弃。反思先前的自己,虽然综合素质与他们有差距,但差距更大的是没有目标,没有确切的努力方向,所以就不能很好地采取行动,不能很好的改变自己的现状,只是一味地、日复一日地重复教育教学工作,觉得自己每天都忙于琐碎的事,没有一刻空闲。这样就使自己只在教育的起点徘徊,永远登不上优秀教师的舞台。

无独有偶,前几天看到的一则小故事,使我的这个认识更加深刻了。有位妇女,每次只种一个黄水仙花球,年复一年地努力,永远地改变了她周围的世界——35年的时间,种下了五万个球茎,使一座毫不起眼的山变成了美丽的花园。她创造的是不可言喻的壮观。她的花园给了我很大启示:每次走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热爱做实事,使用时间的积累,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它教会我们懂得,当我们把一点点时间和每天进行的微小努力相乘,我们就能完成奇迹,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所以,我时刻谨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优秀教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今天开始,我就从上好一堂课、管好一个班、做好一件事开始,相信一点一滴的努力和积累,会让自己越来越优秀的!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参考 篇6

寒假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的确使学生的心灵在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熏陶,从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例如我班上的有个学生,生性懒散,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我也曾经为他的不努力而大动肝火,伤透脑筋。升入三年级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后第二名。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背和记的内容,他就学得很吃力。但是我发现,他对数学却很感兴趣,每次数学测试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数。随后,我耐心地引导他明白“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的道理,并且不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他,而这个孩子也更是干劲十足。最后期末考试,他的各门成绩都及格了。他高兴,老师高兴,同学们也高兴。从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平等”在师生之间所处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沟通”,失去了“鼓励、表扬”,特别对于一些常常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放弃了努力。

二、积极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很多学生家里添置了电脑,上了网;有的学生的知识面绝不亚于教师,甚至有些高年级学生知道的东西比有的教师还要多。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做到以前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智育”。

三、甘愿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读书论坛主持词 篇7

尊敬地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我们再次相聚,隆重举行“情系三心,乐读生命”教研组读书活动。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今天下午,有五位教师为我们提供精神大餐,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

许真真:

《爱和自由》这本书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爱和自由”理念已经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作为一名年轻人,许真真老师将真爱之心倾注于学生,践行“爱和自由”的真谛。让我们掌声欢迎许真真老师。

真真老师虽然年轻,对这本书的感悟却很深刻。是啊,我们一生能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就是爱!再一次谢谢许真真老师!

刘茜

读了《爱和自由》,我们不能不读《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以具体事例解释了成人无法理解的关于孩子们的行为。作为母亲与教师双重身份的刘茜老师,对孩子们匪夷所思的行为有什么“绝招”呢?让我们聆听刘茜老师的读后感。掌声有请刘茜老师。

看来,除了爱和自由,我们还要学会信任与等待!感谢刘茜老师精彩又实用的分享!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刘茜老师。

象之背

听了两位老师关于爱的感悟,我想给大家分享一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关于爱的视频《象之背》。据说,大象知道自己要死的时候,总会悄悄地离群而去,不为惦记它的人留下一丝痕迹。在这部短片中,父亲变成了即将死亡的大象,在有限的生命余期,用温柔的爱意来对待亲人。并在启程之日迎来自己生命最后的痕迹。临别之时,父亲对妻子和孩子打了招呼,并告诉他们;“请只在最初的夜里为我哭泣,一边回忆,一边送行„„。” 后来,父亲变成了天上的一朵云,在天空中守护着家人,感受怀念。”《象之背》分为《启程之日》和《云之上的父亲》上下两话。故事很短暂,却用这样的几滴眼泪,换取了我脆弱的感动。下面就请亲爱的老师们和我一同欣赏《象之背》。

简短的故事让我们更懂得珍惜!谢谢老师们!王瑞琳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米阳光,似涓涓细流,在心田流淌,并散发出无穷的力量。王瑞林老师来到凯旋园时间虽短,但却能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相信她的心中正是充满阳光!让我们掌声欢迎王瑞琳老师。

听了小瑞琳老师的读书感悟,我被深深地打动,好像为自己的心灵煲了一份补汤!谢谢王瑞琳老师!

刘贺

刚才说到了心灵鸡汤,我觉得于丹教授就是一位心灵大师。她的《趣品人生》用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渐渐地靠近幸福。下面就让我们和刘贺老师一起,感悟做人之道,品味人生之美!掌声有请刘贺老师。谢谢刘贺老师,是啊,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只要我们用一颗闲适的心去享受生活,就能感悟到人生之美!再一次感谢刘贺老师。

樊向莉

记得有位文学大师说过:对于具有阅读能力的公民,如果没有看过《文化苦旅》,那绝对是您的损失!作为余秋雨的代表作,这本书触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最后,让我们跟随樊向莉老师一起,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掌声欢迎樊向莉老师。

谢谢樊向莉老师精彩的分享,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崇敬瞻仰这位大文豪!

结束语

读书论坛策划书 篇8

为提高全校同学对读书的认识,增强读书爱书的积极性,扩大图书馆在同学们中的影响力,促进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的提高,展现我校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对读书事情的积极性,学习部特举办此次论坛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活动主题:让读书伴我们自信前行

2,活动时间:5月13日晚7:00

3,活动地点:校学生会会议室

4,参与对象:部分学生干部及部分学生

5,活动内容:

(1)“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大家通过讨论读书所能带来的东西,包括能力,态度,行为等方面。

(2)“怎样读书”,大家的读书方法都是哪些,相互学习,相互提意见和建议以便带回去传授给同学。

(3)“什么书对我们最有益及我们最适合读那些书”,看同学们平时都喜欢读哪些书,借鉴出来供大家学习。

(4)看与会人员还有什么更好的议题,拿出来供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本次活动目的是首先通过讨论是一部分人先明确读书意义,讨论使认识更深刻。然后带回去影响身边的人,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读书的感悟论坛总结 篇9

近年来,我校教师读书活动不断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校领导带头参加读书活动

一个单位,领导是群众的榜样。群众的表现如何,首先要看领导的样子做得如何。在读书活动中,我校几位行政人员坚持为群众带好头,树好样子。校长张慎厚同志认真学习教育专著,学习《帕夫雷什中学》一书,前后反复学习多遍,坚持写读书笔记。教导主任王宪祥带头学习《新课程教学100个怎么办》,坚持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带头参加读书活动,使得自身的管理方法得到改进。过去,在学校管理上,常会出现管理不当、失误的情况,对学校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现在通过读书,从有关学校管理专著中学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学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读书活动

要求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而不去读书是不能实现的。我校教师在平时繁忙的的工作中,能挤出时间参加读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人人都已读过多遍,并注意从中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不少老师坚持读教育教学专著,自己拿钱买或向别人借,主动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坚持写读书笔记,平时经常交流读书体会。通过读书,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头脑里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我校教师老龄化问题特别严重,平均年龄超过45岁,他们成长于特殊的年代,知识的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孩子的方法陈旧、机械,严重制约着对新一代人的教育

培养,而现在,通过读书,使得大家的专业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教育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三、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要让教师能读好书,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有一个图书室,可里面的图书,由于经费等原因,很难找到一本本整齐的书籍,而可供教师借阅的书籍则更少。为此,我们想方设法,订阅了一部分杂志,放到阅览室供大家阅读。但图书问题一直不能解决,教师就自己买自己借。我们充分挖掘网上资源,让教师到网上读书,汲取营养。学校还积极创造机会,组织安排老师参加有关学习的培训,对学习培训的教材,尽可能提供帮助。

读书论坛演讲稿2 篇10

------------《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读后感

李苦禅先生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让空虚的人变得充实,可以让无知的人变得渊博,可以让狭隘的人变得开阔,可以让肤浅的人变得深邃。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读书有着更大的意义。特别是读一些思想指导性强,语言平实,案例生动具体的书,不仅可以唤起我们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共鸣、更可以更新我们的理念,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徐建平先生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正是这样的一本对我们工作和学习很有反思和借鉴价值的著作。

在书中,要求广大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要关注自己的职业生命质量,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一个规划。他分别从“教师成长篇”、“学生感受篇”、“教育教学篇”、“管理艺术篇”、“影响辐射篇”这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的一些感触,是来自生动鲜活实践的启迪,是一种教育人的人生哲理,有好多例子是可以活学活用的。

有一个案例对我的感触也很深。徐校长一次出差时,住宾馆,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待遇”,管他房间的那位服务员不但为他烧好了开水,准备好了鼠标垫,还洗好了水果。作为服务员只要把卫生搞干净,东西摆放整齐就完成了任务。可是,她还提供了超值的服务,让旅客享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位服务员,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文化,写的字甚至还有错别字,但是,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是在用心做事的,从她的身上,也彰显出了企业的服务文化。这位服务员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都应该像她那样,除了作为学科老师应该教好的课程外,还用心去发现学生身上需要我们去关心、去帮助的事情,要仔细地捕捉学生内心深处需要去呵护,去引导的事。

徐建平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

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

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

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上一篇:公务车管理解决方案下一篇:大学生打工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