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心境杂文随笔(精选10篇)
这个事例,讲的是做事的心境。
那么打仗呢?我没有打过仗,也就无从感同深受。但我们却可以从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事例。任何一级的指挥员,都是在不慌不忙中完成的作战部署和方案。象“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说的固然是胆识,但它同时何尝又不是在说一个人的心境呢?
回到写作上来,写作要不要讲心境呢?从中外古今的诸多事例中,也可得知心境的重要性。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曾坦言,他要不是过于痴迷写作,他的儿子就不会死。因为有天夫人有事外出,要他照顾生病的儿子,儿子睡着后,他把儿子安放在摇篮里,专心去写作。这时,又起了风,儿子被冻醒,哭声不绝。可他因沉浸写作,竟忘记了这茬。等他醒悟过来,儿子已受了风寒,病上加病,也就一命呜呼了。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家中已到碗米无存,他却依然不顾稼穑,依然沉浸在写作中。
中国古代,类似的事例也是比比皆是。如司马史,纵然受了刖刑,也完成了《史记》;曹雪芹都到冻饿交加了,还是坚持写作《红楼梦》;吴敬梓为了写作完《儒林外史》,每晚都与夫人一起,围城墙跑完一圈,待身体燥热后,再坐下来写作。
以上事例说明什么?说明要想为文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心境,而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记得我的《一对冤家》发表后,编辑除了指出我的标点符号有问题外,还奉劝我要静心写作。我当时见了这类话语,一方面佩服编辑的敬业精神外,同时,也叹服编辑的心理学学得好,不然,他怎么知道我没专心写作呢?而反观我在写作这则小文时,心神是有那么一阵的恍惚过。此后,我再也不敢三心二意去为文了。
还有一次,我和儿子同桌吃饭,话题中涉及到了禅。儿子举了个事例。说有个居士问个高僧,说您是如何修炼到这深的佛理?高僧答,我吃饭时专心吃饭,喝水时专心喝水。
这说的固然是专心,同时,也说明了一种心境。
修佛法如此,修文也如此。
过年,就是盯着电脑心动过速、面红耳赤、焦虑难耐地抢一张心仪的回家的火车票;就是叔叔忙着接站等侄子下车的那一刻;就是弟弟一过腊月二十三就张罗着选上好的黑豆,拿到村里磨坊去皮,在豆腐坊排队等候磨豆、滤浆、打卤、制压成型的那股忙活劲;弟媳们择菜,买水果,炖肉,妻子贴“喜”的那个喜气和谐劲;就是弟弟、侄儿高掛灯笼,贴春联的那个热闹气儿;过年就是我们兄弟众人旺火选址、支架、选炭快,垒旺火的帮衬劲;过年就是除夕下午一家老小穿着新衣,拿着供香,纸钱,由最小的咿呀学语的小侄儿提着灯笼神圣地走出村外上百米,朝着列祖列宗坟茔方向焚香、膜拜、邀约回家过年的虔诚劲;过年就是母亲陪着儿子媳妇们、孙辈们家长里短,絮叨全家过往的亲热劲儿。过年就是我知天命之年,年年离家向远方,年年挤着回家的急切劲。
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年自然就在哪里,因为母亲在这里。
从前打扰了,以后不会了。
①
“以后你结婚,记得给我发张喜帖。”
“一个人来吗?”
“怎么?不欢迎?”
“不是,你知道的,婚礼上难免招待不周。”
“嗯,没事。我不去就是了。”
你说过的,最喜欢我听话这一点。
②
昨晚听说你回家了,带着女朋友。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刚下班。走在大街上,恍惚间隐隐听到有人在背后喊我名字,可待我转身回头的时候,满眼都是陌生人。
“许是你自己魔怔,幻听了。”没在人海中看见你的身影,我只好匆匆往回赶。
一对情侣打眼前走过,女生像是在闹别扭,嘴里时不时蹦出一两句,说男生不懂得体贴她之类的话。
男生紧紧跟在她后边,不反驳,也不生气,只是跟着她,手中还提着两杯奶茶。袋子上写着“抹茶奶盖”这几个大字,我看见了。
忘了刚才还在搜寻你,也忘了脚下要赶路,我停下来在路边看他们。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女生终于停下来,不再继续走了。而男生更是走上前去,拿出袋子中的一杯奶茶,插上吸管,递到女生手中。
女生接过奶茶,咕噜咕噜咬着吸管,突然间就笑起来了。我知道,她这是原谅男生了。
没多久他们就离开了,女生牵着男生的手,一蹦一跳的,煞是可爱。
看着他们模糊在人群中的身影,我下意识就想起了你,也想起了我们。
电话里,阿姨说你带回家的姑娘很漂亮,也很懂事。“她还帮我洗碗择菜呢,这小姑娘,我是越看越喜欢啊。”阿姨言语中流露出的欢喜,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曾经,我自作多情地以为我们分开后,你可能还会遇到爱情,但很难再有那么一个让阿姨满意的人。
事到如今,我才发现自己错了。阿姨以前那么喜欢我,以后也可以像喜欢我那样去喜欢别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我们之间,能阻挡我们在一起的,从来不是父母长辈,而是我们自己。
③
你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和你说的话吗?
我说现在如果你执意要走,我不会挽留你。而且,多年以后,我也不再会徜徉于黑夜里寻找你的身影。
那天晚上,我写完稿子就出门见你。我们平时见面总是喜欢约在晚上。因为我白天很难得空,而你也忙于工作。只有晚上,我们才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彼此。
晚上见面,即使我穿着拖鞋,不化妆,不涂口红,也没人看见。当然,不管我有没有化妆,你都不会嫌弃我的。所以你见到我的时候,我就是踩着拖鞋在楼下溜达,等你来。
你一身西装笔挺,一路牵着我走在人群里。我问你说这样是不是和你很不搭?“没事,你要是打扮起来,我遮不住路人的眼。”无论何时,你说话都是不紧不慢,也最能抓住我的心。
在奶茶店,你要了两杯东西:一杯不加糖的卡布奇诺,一杯抹茶奶盖。奶茶是我的,咖啡是你的。捧着奶茶,我们一边走路一边聊天。
我跟你讲我写完的稿子,和你分享我的构思和预订目标。你说你相信我,看好我,比相信你自己更相信我,比看好你自己更看好我。
我打趣说要不要把你也写进去,你说暂时先不用。“我不当配角,只当主角。”你那傲娇的小模样,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可是后来啊,我写了那么多主角和配角,写了那么多爱情故事,喜的悲的,好的坏的,都没有你,都是别人的`。
只有你知道我有多想在这条路上一直一直走下去,只有你清楚我想要的是什么。可是也只有你,最不识抬举,最让我无可奈何。
当真是一物降一物。遇见过那么多人,偏偏绕不过你。
④
你一定是提前准备好了台词,而且练了很久,预演了很多遍,才突然之间跟我提分手的吧。
不然怎么分开的时候,你西装革履,光彩照人,而我却披头散发,还踩着拖鞋,一身狼狈呢。
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让我好好妆扮一下自己,等我穿上长裙,化上精致的妆容,踩上最爱的高跟鞋,然后再说分手呢?
这样的话,至少我现在回想起来不会觉得太遗憾。这样你才会在往后遇见别人时无意中想起我,想起我曾经也那么惊艳过。
当时我应该是没有落泪的吧。很酷地走掉了,我记得。是我先走的,你在背后看着我先走的。走到一半我就后悔了,跑回去找你,你却不见了。
华灯初上的街头,我哭着喊你的名字。在路人的眼里,我肯定是个疯子。疯就疯吧,无所谓,只要你回来就好。
路上,街头,奶茶店,你都不在。穿梭在人群中,扒开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欢声笑语的人,我哭到不能自已。
最后拖鞋走掉了,我光着脚回的家。
“她比你更需要我,对不起。”
“多久了?”
“半年了。”
“为什么?”
“对不起。”
“我问你为什么?”
“她更需要我。”
既然如此,那你走吧。
⑤
朋友都骂我傻,说我不懂得挽留你。
“只要你撒个娇,他就不会走了。”
“何必那么逞强呢?偶尔软一下,特别是在他说分手的时候。我敢保证,只要你说别走,他一定不会走的。”
“你啊,就是太要强了。”
果真如她们所言,只要我当初肯服软,你就会留下来吗?
不会的吧。执意要走的人,我如何留得住?
我一直在想我是哪里不如她,哪里比不过她了?她又是如何让你心生怜惜,以至于抛下我,选了她。
我以为是我做的不够好,付出的不够多。所以在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很自责,很愧疚,觉得是自己对不起你,亏欠了你。
可是当听到阿姨说你带她回家,你们很相配,而且阿姨很喜欢她的时候,我才终于释怀了:
原来不是我不够好,也不是我做的不够多,只是你不爱我罢了。
只是不爱了而已,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⑥
回到家,我和妈妈说我答应去相亲。明天就去。她以为我疯了,之前怎么说都不肯去。
之前不肯去是因为我无法释怀,无法理解你为什么要和我分手,为什么要选择别人。
明明我也不差,为什么不选我?
现在我释怀了,也放下了。我不再执着于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你,你却喜欢别人。也不再对你以前有没有喜欢过我这个问题耿耿于怀了。
我知道我现在可以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只有放下,然后再祝福你。
提笔忘字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常见。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现代文学老师讲他的大学老师——一位中文系教授——给他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自我介绍“我叫耿涛”,然后回转身去,往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结果,粉笔在那里顿了好几下,居然没写出来,——他忘了那个“耿”字怎么写。谁会相信,一个大学教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提笔忘字了。
提笔忘字现象应该分两种情况:一是真的忘了,原来曾经会写,但不是很熟悉;一是原来非常熟悉,猛然间想不起来,属于暂时忘记。真正的提笔忘字应该是后者。而前者,当下见到的最多,也往往是自己认为“提笔忘字”,实际上是对那个字本来就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仅限于见过、写过、曾经认识而已,并不是真的熟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了。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智能化的汉字输入法会自动生成词语或成串的句子,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些便捷的输入方式,从而越来越疏忽了对每一个汉字结构的书写和认知,于是,当某一天,非得让你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时,“提笔忘字”就在所难免了。
汉字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目前针对学生的考试,尤其是对高中生、大学生的考试,大多采用网络阅卷,而且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要考试形式,直接打钩或者填写A、B、C、D就够了,很少动笔书写,这就直接导致对汉字结构的不了解、书写不规范、认得出但写不来等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了。
我们的祖先对汉字一直是很敬畏的。相传,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那阵势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了,造字也预示着先民新纪元的到来,是类似于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后世对汉字的书写也很重视,尤其是软笔书写时,一笔一划,间架结构,都很考究,不敢马虎,也因此成就了汉字书写的崇高的艺术境界。比如:“楷书四大家”的作品,至今仍为楷模;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不知道倾倒多少人。而且,汉字书法还兼具了修心养性的功效,成为一个人拥有学养、修养的象征。
好在,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努力矫正以往的偏颇,高考的改革也将加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汉字,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熟悉而造成的“提笔忘字”现象。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给学生如何书写和了解汉字时,不要仅限于将汉字当做一个符号来认识,更重要的是将形、音、义结合起来,最好是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汉字的来源,尤其是汉字简化演变之后,有些汉字已经不容易看到它的原形,这就需要老师来告诉他们。其实,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是饶有意味的。
比如,我们平时容易书写错误的反文旁“攵”。
反文旁是指“攵”,共4画,我们书写时,常常写作3画的“夂”或“夊”。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书写上的错误,只简单强调显然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的来源。
“攵”虽然叫做反文旁,像反写的“文”字,但从造字法来看,它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某种意义上讲,反而跟“武”更贴近些。
“攵”,是象形字,楷书中从“攴”(pū)字变形而来。“攴”字象形,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如“牧”、“攻”、“败”等。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还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因此,我们今天见到的以“攵”为偏旁的汉字里,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可能会说“教”字,要知道,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就是用鞭子和棍棒“教化”奴隶的。
还有,我们通常说的左耳旁、右耳旁“阝”。
“阝”称为左耳旁、右耳旁,却跟“耳朵”没有任何关系。左耳旁从“阜”(fù)变形而来,“阜”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本义是“土山”。左耳旁的字多与山有关,例如“阳”,本义就是“山南水北”。右耳旁从“邑(yì)”字变形而来,是写在字形右边的“阝”。从“邑”(“阝”)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例如“邻”,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等。
还有,理解“关门闭户”时,学生很容易把“户”解释为“窗户”,那是他们没有找到“门”与“户”的关联,如果知道了其实“户”就是繁体的“門”的一半,是单扇门的时候,许多有关门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门外的人疯狂的往地铁里挤想要上车,门口的人推推嚷嚷,吼着挤不下了,靠车厢内的人相视一笑,默契的换了一个更舒适的姿势靠在扶手上——里边的空地儿还多着呢!还没上车的人拼命的想要上车,已经上车的人疯狂的想要把“后来者”挤下去。
前几天和一朋友出去撸串,他一直不说话,我也没追问。
快结束了,他突然一头趴在了桌子上呜呜的哭了起来。我赶忙站过去安慰他。
他半睁着红丝密布的眼睛,看着我说:“我好想我妈。”
(二)大明和我,老家都是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在我眼里,大明一直都是一位非常坚强的人。但是今晚他说了很多很多!
他说他真的不想呆在北京了!要不是为了以后孩子上学,户口有一毛钱用吗?
他又说工作上,你做的更多的努力,在上层看来那都是理所当然。
他还说他非常想念母亲做的饭菜。
我六年前来的北京。刚出了火车站大明就跑过来接我,拍着我的肩膀说:“哎呀,没想到你成了我的学弟了啊!不错不错啊”。
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能上大学的,还真不多!
(三)我又想起网上的一句话:为何不取消对穷人的补贴和福利,以激励他们上进?
讲个故事吧。美国在废除奴隶制度前,白人种植园主喜欢选奴隶模范,说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此特别嘉奖,会多给一些粮食。
对于那些不认真工作的奴隶,则会减少供给。他们也想用这种方法来激励奴隶们奴隶劳作。我猜说这句话的人,兴许是把自己当成了奴隶主吧。
大学的时候因为有志愿者学分的要求,所以就趁着周末跑去了中国科技馆做志愿者。
在这里,我才第一次看到了“多莉”克隆羊知识模型,第一次感受了月球上的六分之一重力,第一次体验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720度旋转。
有的作者,也每天在坚持日更,可人家的质量是杠杠的。比如风雪之人,何沐芝,她们很了不起,对生活也有很多感悟,尤其风雪之人,笔触很细腻,她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如沐春风那般舒服。
我目前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反而被日更弄得很疲惫。最近开始失眠,临睡前,大脑还在搜索可写的东西,长时间低头看文章,写文导致脖子僵硬,眼睛也很不舒服。我必须要思考了,写作不应该是这样痛苦的事情啊!
在这种状态下,我很难写出目前最好水平的文章,只是每天在马不停蹄的凑字数,看似很努力而已。
每天搜肠刮肚的想素材,奋笔疾书的写下一篇文章时,只是心里轻松了一下,貌似完成一天的任务。质量好不好已经兼顾不了,也很难再反复检查出什么不好的内容。
这样浮皮潦草的写作,都对不起自己的内心,更是愧对读者,辜负了他们信任,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这并不是我写作的初衷,虽然我学东西很慢,也是对自己有要求的,我是要提高写作水平的,而不是来简书打酱油的。
因此,我决定做如下调整。
一,调和写作与生活
<1>先调整好睡眠,保证良好状态。
<2>控制刷手机的时间,避免受太多信息的干扰。
<3>减少每周更文次数,只是减少,一定还是要坚持写作。
<4>平时注意积累素材,每天写一点到私密文章,不必发出来,放松心情。
<5>读书,这是反复强调的一点,因为它对于来说真的很重要。书到用时方觉少,认真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沉淀内心。
<6>多和宝宝交流
宝宝现在到了学说话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总把她晾到一边自己玩,这样也会加重我的心里负担,不利于我的学习。
把该做的都做好,才能安心学习,安心写作。虽然不能保证以后写出多么厉害的文章,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辛苦,要保证是当前水平的最好发挥。
写作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是一种思想的升华,是一种自我的洗礼,是一种内心的表达。
读者往往通过文字来认识你这个人,如果你的文字拖沓,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也无法与读者产生内心的共鸣,试问,谁还想看你的文章呢?
二,给自己定位
目前,我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给自己的文章定位,挖掘自己擅长的领域。文章定不好位,哪个专题都想写,结果是哪个都写不好。
朝着一个方向,精准用力比较科学。因此,定位问题也需要认真思考,写了一段时间还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自我感觉太不敏感了。
还需要再次了解一下,自己的投稿及文章收录情况,确定自己适合写哪方面的文章。看了简友追问教育的文章《你写作的“大石块”是什么?》,也很受启发。如果你和我有同样的迷惑,可以好好看看这一篇。
我也需要一段时间,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明确自己写作的“大石块”是什么?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耕下去,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才能顺利的往下走。
前几天在一个偶然时间段打开简书的时候,我看到整整一个屏幕的文章都是在说孤独,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大家对“孤独”有这么深的感触,都喜欢谈“孤独”,我想,处在再喧嚣的世界,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住着一个孤独的自己,一个只能和自己相处的自己,我孤独,因为尘世中少了一个爱我入股骨的你,我也不孤独,因为心里住进了生生世世护我的你。
记得大学的时候,写日记还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孤独的文字,那时候,身边有人陪,你还在。周围都是热闹,可还是会觉得孤独,可能就像周国平先生说的,灵魂只能独行,于这大千世界,我们只是自己而已,那时候的孤独,是浅浅的,如今明白,身处异乡的孤独,是浓浓的。
经常在深夜,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和孤独的自己说说话,跟自己好好做朋友。
最近一直有一个念头,就是别人的二十四五岁要么忙着升职加薪,要么娶妻嫁人,要么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么无所顾忌的跟着自己的心做一些选择,而我在这个年纪,好像做的事就是简简单单开心,尽力替父母分担,前者是没心没肺,后者在强力支撑,根本不是那种从心轻松的快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迷茫,有时候真无助,真无力。走的每一步都考虑着方方面面的因素,一直为自己活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身体和灵魂都不自由。好像不论选择哪条路,总有很多的现实因素牵绊着,世俗的牵绊,可能也是因为不够有勇气,没有足够的能力成全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无所有却还不能拼命努力。
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也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每天起床,要在整点,在十分,二十的时候;每天上班,一定要收拾利索;想做的事,不顾及后果,一定要去做;不论周围的人怎么粗糙,自己绝不会变得跟他们一样;别人怎么看我,不重要,只要自己还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坚持跟自己独处,坚持写日记、读书、听广播、跑步;即使不喜欢的人和事,也逼着自己坚持礼貌。我希望做任何事都有仪式感,因为坚持这些,会告诉我,除了拥有善良,还应该拥有一个基本的信仰——那就是不要丢掉自己,也不要离自己越来越远。
今天午休后,突然好难过,打开网易云音乐单曲循环《说散就散》,说来也奇怪,每次心情低落,我都会单曲循环这首歌好久,直到让我豁然,记得那天自己一个人去看这电影,回来的路上单曲循环,听着听着落泪了,可是也正是因为眼泪,让我更看到自己的孤单。有时候,难过的想哭,可是当泪水打转的时候,一阵苦笑后就又收回去了。在别人眼里,我可能很强势,像个汉子一样对待生活和自己,永远学不会小鸟依人,那是因为我把弱小的自己藏起来了,把自己害怕的事一件一件克服了。害怕一个人待着的我,现在很自然的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饭店吃饭;黑怕黑夜的我,现在也能一个人在夜色里,充满期待的思念已经离开的你;现在的我竟然跟孤独做起了朋友,无所不谈。
我又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喜欢字好看的人,就是喜欢看那些能把字写的强劲有力的,可能真很喜欢字如其人和见字如面这两个词吧,我希望我的他,能写的一手好字,这真是一个怪癖,也想能遇见有能把字写的跟你一天的人。
晚安啦,一篇自己都觉得无厘头的流水账。
愿我们都善良,足够幸运。
我喜欢淡淡的一切,我希望世间的一切都是淡淡的。
我这样说,不仅是因为个性,或许是因为经历太多的事情。生活中那些淡淡的茶水,淡淡的饭菜,淡淡的交谈,淡淡的举止,就像缕缕馨香,一直优雅着我的岁月。
苏东坡描写西湖,曾经有一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早春时节,在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才真正是一幅淡淡的水墨丹青。只有一蓑烟雨中的西湖,才是最美的。
这种淡淡的美,又让我想到佛教的禅味,那也是在静思中,多了几分淡淡的神秘,是曲径通幽处的恬静。禅比之悟,多了一份幽深;淡比之浓,更接近天然浑成。如果说禅,是大彻大悟,有些难;那么淡,其中的意韵深远,更不易。其实禅的核心,也是淡看风月。
所以,我在光阴流转中,不论丰盈或是凋零,总是云淡风轻。总是以淡心对待得失,以静心看尽荣辱,在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并一直牢记,欲望越大,压力越大,欲望越强,枷锁千钧。人一旦跌入“欲”的深渊,就会腐蚀心灵,使人成为欲望的奴隶。
淡,其实也不是无味。淡淡的新绿让人喜悦,并不只是因其淡,而是因为有了希冀。淡淡的流云让人平添许多欣喜,也不只是因其淡,而是有了那份漂浮的随意。
于丹教授精僻的人生论点,有理有据让人叹服,总是引人共鸣。雪小禅是我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修为和艺术气息,是别人无法模仿亦无法揣摸的。她们都不是倾城姿,但都有一抹淡淡的情怀,一袭素素的青色。那种轻轻的飘逸和真情,使她们蒙上了一层与众不同的美,有一种让人无法移开目光的神韵。我喜欢这样的女子,虽在时代中成为骄点,却没有造作虚伪;虽在盛名之下,却淡淡地安坐在时光的经纬里。
人如此,生活亦如是。尤其是人与人相处,我更推崇“淡”字。淡淡微笑,轻声问候,偶尔相聚。这样,就会不争艳,不夺色,不求名,不为利。这样,就不会活得太累。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句老话,却很精辟。人与人相交,有些话,你不说,我不会问;有些事,你不做,我也不会期许。有些话,你说了,我明白,也许没有表示;有些事,你做了,我知道,不一定明显反应。但我心里总是透亮,总是相知相惜,哪怕淡淡的。
生活中,喜欢淡淡的烟雨,伴着淡淡的心情。那些曾经走过的斑马线,那只逗过的小狗,那些闻过的花香,那一树仰望过的香樟叶……想起,亦是如此刻骨,如此铭心。
花中之王的牡丹,我也喜欢,但总觉没有君子莲那样沁人心脾。因此每个季节,我都喜欢摘一朵淡泊的花,插在光阴的花瓶里,养一壶春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喜欢这几句流芳的箴言,觉得很深远旷达,是一种崇高的智慧,是哲理,也是人世间最深刻的美。
还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面对喧嚣的红尘;喜欢“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尘缘”,总是把事物看得美美的,淡视浮沉,荣辱不惊。
我之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因我从小喜欢纯水的透明,喜欢清水的见底。人道水清则无鱼,无鱼就无渔,无渔则无欲,多么明白的事情,多么浅见的道理。人生原本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把交往如此复杂又何必?
王勃脍炙人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千古名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把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同古人相比,我们也许少了一些旷达,一份恬淡,一种清新。还少了一份肝胆相照的洒脱,一份义薄云天的情意。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在世,有求淡之美,方得天地之真。禅之韵,淡之美,喜欢这样的意境。这其中的深,这其中的妙,又怎一个静字了得?
人生,虽风雨兼程,我却行走在淡淡的路上,采一路淡淡的丝路花雨。我从那淡淡的远方走来,向着淡淡的远方走去,任淡淡的红尘,遮住我淡淡的足迹。
他出生在一个阴森偏僻的院子,周岁时父亲才匆忙过来看了他一眼,眼神冷漠仿佛在看一份物件,他听见父亲和乳娘说了些什么,从此以后离开这个院子,又过了两年开始读书习字,学习御人之法。
然后方才得知,父亲的七个儿子死在了宫廷斗争中,唯一剩下的大儿子又是个双腿有恙的残废,连移动都成困难,自己不过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他懂得越多,便越发沉默。父亲有时会来看他,望着他沉默恭敬的侧脸,突然大笑起来,对他作出最恶毒也最诚实的诅咒:“你——总有一天也会死的!”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接触与死有关的字眼,藏在幼时对父亲最原始的恐惧中,直到父亲的死亡,这股恐惧都未烟消云散。父亲死了,这个男人生的不明不白,死的也稀里糊涂,他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连太医都对此束手无措。临死前这个男人仿佛突发善心,赦免了所有被他打入大牢的太医,只将他叫到床前,望着他清冷瘦削的背影,不再如同先前那般神经质,就这么默默撒手人寰。
三日后,他举行登基大典。
那个院子中沉默的孩子终于登上了这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但父亲的死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惊雷,他成了这世上最怕死的人。手握大权,他便开始肆无忌惮的去寻找一切避免死亡的东西,他遣人去东方寻找长生不老药,造仙殿供道人们炼制仙丹,他甚至派出一支队伍去遥远的西方寻找炼金的秘方,后来这支队伍再也没有回来。
他对国库的挥霍无度终于引来了朝中的不满之声,奏折一天多于一天,引经据典,费尽心思,从商纣,夏桀讲到嬴政,杨广,没有一封提到他的名讳,却封封都在劝诫他迷途知返。
三朝元老顶着花白的头发告诫他:“陛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他迷惘:“为何不能有什么千秋不朽?”
元老摇摇头:“有。刻印在史书上的文字千秋不朽,您的功绩能摆脱时间的桎梏,永不消亡。”
他从来不认为功过这种东西永远存在,他知道人们善于遗忘。儿时北方曾发旱灾,而父亲那时沉迷于宫闱之词,置流民的哭喊于不顾,后来某日突然想起,随意拨款前去赈灾。于是他曾经的所有荒淫无度都被遗忘,写下文章批判他的书生称赞他的功绩,灾区的人民更是对他感激涕零。而今多年过去,曾经是寻花问柳亦或是悲悯之举都不再有人提起。
可是他对“刻印”这个词产生了兴趣,他知道曾有人在石板上刻下史诗,如今仍被后代阅读。石板这种东西仿佛独立于时间之外,自成一套规则体系。
他想,他要把自己刻在石板上,他要活到千秋不朽。
他遣散了寻来的道人,不再去寻找长生的秘方。取而代之,他开始征召青壮年,他需要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石板,他要这石板上接天下接地,以风为袍以云为冠,从此以后悠悠历史只余下他的这块石板,而他将在这块石板上不朽。
朝中的不满之声愈发强烈,可他不在乎。那位历经风浪的三朝元老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失望,最后引咎辞官,听说携妻带子去了某处隐居,余生山清水秀不理世事。
他见过悲天悯人的书生写下一篇篇平民的艰苦,见过画师陛下麻木的难民,见过百官劝谏的千姿百态,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发生着交换孩子以获口粮这类有违伦理之事,这个国家已经孱弱不堪外强中干,但是对于消亡的恐惧使他几近疯魔。他撕碎了所有呕心沥血的文字,贬谪了所有忠言逆耳的臣子,于是渐渐他身边只剩下了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他能与武帝玄宗相提并论,哪怕皇城之外还是白骨累累颠沛流离。
那些无法入眠的夜里,他去看未完成的石板,已初见他幻想中巍峨壮丽的样子。乌鸦隐在月色中,停在石板上,他同这只鸟遥遥相望,心想好吧,你同我一起千秋不朽了。
乌鸦大概并不想千秋不朽,它又飞向了望不见人的夜空。
父亲忌日那天,兵变了。
他那双腿有恙的大哥,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同将军密谋在了一起。他心系苍生的好兄长。十岁时偶然遇见,遥遥一瞥便得知若不是双腿残疾,此人也绝非池中之物。后来接触变多了,却始终不像平常人家兄弟般亲昵,谈论的话题永远是父皇如何,母后如何,百官如何,国事如何。直到登基前一夜,他那兄长找到他,终于把压抑多年的隐秘嫉妒说出口,只望他从此以后做个励精图治,慈悲为怀的皇帝,眼中的情怀他那时不懂,现在依然不懂。他听了无悲也无喜,只随口应和两句打发走了他双腿残疾的兄长。
将军是父亲在时提拔上来的,朝堂上从来不发表意见,在他疯狂的执政时期也只是默默隐在角落,任各路人马争执不休,苦心婆口。久而久之,边境无事,他就将这个沉默寡言的武将忘掉了。
说来可笑,这两个被他遗忘的人,将他逼到了大殿之中,将要使他被遗忘了。
他听着宫墙外的刀剑相鸣声。
侍女侍卫们被他遣散逃命去了,他看腻了宫中浮雕上那只张牙舞爪的龙,索性下了王座,走到了空荡荡的大殿外。大势已定,旧朝馋臣四散求生,他一个人站在那座已初见雏形的石板前,品尝出一点孤家寡人的味道。
他想到了死,想到了他那也许今天到来的死亡,想到了他许久不见的父亲的面孔。他最后一次见这个男人的时候,这个男人因病痛而瘦骨嶙峋,从床榻上伸出的手满是褶皱,竟像是老人的手了,这是男人第二次给他带来直面死亡的恐惧。从他幼时起他就太容易被这个男人引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甚至死前都没有被放过。他沉默的看着那个人死,看着有时那个冷漠而神经质的男人渐渐没了呼吸,没了温度。后来他亲自为男人下葬,服丧期打开雕花的棺材,将那个熟悉的人千刀万剐。
他听到了大门打开的声音,他看到了他坐着的兄长以及旁边执剑而立的将军,门后人声鼎沸的军队和白骨累累的血海。对面像是在说什么,但他听不见,他望向那块石板,他看到千年之后它还活着,络绎不绝的人们参观着这个未完成的壮举,它将永远活下去,哪怕无数浩劫后最后一个人孤独的死去,它也将活着。
他微笑着置若罔闻,旁若无人的走向这块石板。叛军中有人放箭,箭雨飞向他的后背,血如山间瀑布流下,但他没有在意。他只是走,不停地走,此时的他不是那个偏僻院落的无助皇子,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乖戾帝王,他是没了形体,没了声音,没了听觉的行走本身,他的世界只剩下那块并不遥远的石板,那是他一生的归宿。
终于,他倒在了他日思夜想的石板旁。
那是她在考研,生活费不够了,需要借一下钱,我自然二话不说。后来她提过一次还,我看考研还没结束,她每天都在省吃俭用,就让她考研后再给我就好,我说我不着急。
说实话,我因为大事小事,自己现在也正在经历很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我还是感觉她更需要。
考研出关那一天,我很开心,感觉我们很久未见啦。一起吃的饭,算是给她开开荤,庆祝一下。她说接下啦要去香港玩。没想到后来她不仅去了香港,还去了东南亚,玩了将近一周。我不禁怀疑,她是真的没钱吗?
让我很受伤的是下面这件事。
周四我要和男朋友领证了,约我感觉比较好的朋友在结婚前想一起玩一玩。没想到她说再说吧,这三天都要去学习英语。我就跟她说了要领证了这件事,她说哦还有这么一层含义的啊,那我调课吧。我觉得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比较好,就说不用了,以后再说,不大点事。她就没有再回复我了。
就在昨天突然又跟我说,她觉得结婚前一起吃一次饭还挺有意义的,她把课调一下。我说没关系的但是还是挺高兴的。没想到她说那不约了?那不约我就去学跳舞了,我报了爵士舞班,我还报了书法班,我想回家写春联呢。我说挺好的。她说就是想让生活丰富起来,给自己找点事做。
此刻我已经有点心凉了。我在她心中算她的朋友吗?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抹不开面子了,就开玩笑一样的说看来钱一时半会是给不了我了。最让我受怼的是她接下来说的,哎呀你不提我差不多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