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的教学设计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温度计的教学设计(通用9篇)

温度计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2、通过视频的辅助,认识并掌握温度的读写方法。

3、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正确读写温度。教学资源:

烧杯、温度不同的水、温度计、教学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

[出示三杯水更能反映问题:哪杯水更热,让学生判断较热的两杯,为下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板书:哪杯水更热?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

[主要让学生交流一下感官的方法,这样前后的对比可能会更有效果。]

2、交流判断结果,进行初步体验。

找几名学生来通过感官来判断哪杯水更热一些。集体讨论后得出“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

3、师: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哪杯水热呢?对,我们可以利用“温度计”来测量。在测量前,我想问问你们,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温度计?

学生自由发言。

4、什么是“温度”呢?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些温度计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那么什么是温度呢?谁想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言。[出示微视频]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摄氏度”好吗?(出示课件: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在一开始的微视频里没有这部分内容,觉得加上比较好,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师: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用处,我们下面要使用的工具——温度计,就是测量水温的仪器。

二、借助工具,测量感知。

1、认识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出示课件:温度计是有玻璃管、刻度、液柱、玻璃泡四部分组成的。

2、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学生猜想,自由发言,也可以进行示范。

(2)找两名同学一起测量同一杯水,对学生的操作方法进行纠错。(纠错的过程可以配合课件理解)(3)出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出示微视频]

3、实验操作。

第一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两杯水的温度,每位同学参与测量,并填写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

5、第二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同学们能用这两杯水创造出另一杯温度不同的水吗? 引导学生将两杯水合为一杯,再次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6、展示交流。

7、你还想测测什么的温度呢?试试看。

8、学会温度计正确读、写。[出示微视频](1)出示视频,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方法(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方法)。

(2)进行读写训练。

四、认识生活中不同的温度计。师:温度计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通过课件的出示,使学生理解,在生活中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作用,这些温度计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研究,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

温度计的教学设计 篇2

1 温度计测量原理

温度计测温电路由振荡电路、差频电路、频率计和微处理器组成。石英晶体温度传感器选择Epson公司生产的Y切型温度传感器HTS-206,其振荡频率在40 kHz附近。测温晶体输出与被测温度相关的频率信号,参考晶体采用的是OCXO(T2)晶体模块,其输出频率可以看作与温度无关,二者的频率通过差频电路整形后得到几百Hz的方波,该方波作为门控信号,从而实现OCXO(T1)频率的计数功能,这个计数结果送入单片机进行温度的计算,最后由显示电路驱动LCD显示器。测量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 石英晶体传感器的原理

设计选择石英晶体作为温度传感器,其频率-温度特性为

f(Τ)=f0(t)+f0n=1Τf(n)(Τ-Τ0)n(1)

为保证良好的频率-温度成为良好的线性关系,石英晶体的Tf(1)远大于其余各项,最佳状态是Tf(1)后面的所有项都为零,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4]。从文献[3]中,对于Y切型石英晶体,其一阶温度系数Tf(1)≈4×10-5 ℃,Tf(2)和Tf(3)都远<Tf(1),可以保证输出温度与频率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为后续测量方便,使用式(2)代替式(1)

f(T)=f0(T)+f0Tf(1)(T-T0) (2)

如果可以测得频率f(T),理论上就可以求解温度T。但这种方法并不简单,因此,首先用它的线性近似方程(4)来求解

Τ=f(Τ)-f(Τ0)Τf(1)f0+Τ0(3)

通过计算得到频率T的修正值

f=f0[Tf(2)·(T1-T0)2+Tf(3)·(T1-T0)3] (4)

为减少计算的误差,进行了4次迭代,且记为

Τ5=f(Τ)-f(Τ4)Τf(1)f0+Τ4(5)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设计

为获得所需的频率信息,需要用石英晶体和相关元件构成振荡电路才能获得频率信号的输出。由于传感器的精度要求高,所以要求振荡器元件的温度性能要好,石英晶体与电路的接线要短,并要求振荡电路的振荡裕度大。参考已有的几种电路设计原理[4,5],本文采用的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如图2所示。

这个差频信号用于后续计数电路的门控信号,门控芯片实现对T1(OCXO)的计数功能,计数所得的计数值与测量的温度值相对应,从而可以计算出测量的温度值。根据石英晶体HTS-206的资料可知,温度在-40~+85 ℃时,频率变化的范围约为150 Hz,即温度变化1 ℃时频率变化1.2 Hz,如果直接采用这个测量频率来计算温度,就不能保证温度测量的精度,所以不予采用。与文献[6]中使用的频率测量方法相比,本文设计的方法以待测的频率信号作为门控信号,用这个门控信号测量T1(OCXO)在这个门控周期内频率的变化量,通过这个变化量再计算温度,该方法大幅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保证了测量精度。

3.2 单片机与芯片nRF2401的接口

无线数据收发部分主要是单片机MSP430F169与nRF2401芯片的接口电路设计[5,6,7]。nRF2401通过外接晶体为它提供工作所需的时钟。nRF2401还必须有天线电路,才能实现数据的收发。数据采集芯片MSP430F169与nRF2401芯片通过SPI相连,由于nRF2401芯片的SPI接口只有一个数据管脚,所以该管脚与数据采集芯片MSP430F169的SPI管脚直接连接。数据采集芯片MSP430F169的SPI口两个管脚都连接到nRF2401芯片的DATA管脚,因此数据采集芯片MSP430F169的SPI管脚都需要串接10 kΩ的电阻。另外,由于DR1为高电平有效,因此需要将P2.2管脚拉低。图3为数据采集芯片MSP430F169与nRF2401芯片的接口电路原理图。

4 系统软件设计

设计利用串口调试助手来选择模块工作于发送还是接收模式,系统每隔5 s检测串口,在串口没有数据时,系统进入待机状态,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功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对单片机和nRF2401进行初始化,nRF2401的初始化主要包括对射频模块的收发模式、信道频率、传输数据速度、地址、校验、功率等部分的配置,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8]。

5 实验测量数据

表1为在实验室环境下,测得石英晶体温度传感器输出频率值与被测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从测量数据可知,对于任何一个温度而言,ΔfiTi≤1/0.05 ℃(频率/温度比),即每一个数字量可以对应0.05 ℃的温度变化,此方法构成的温度计在-40~85 ℃的温度范围内,其准确度优于0.05 ℃。

6 结束语

介绍了MSP430F169和石英温度传感器并结合nRF2401实现的高精度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功能。采用间接的温度方法,实现了0.05 ℃温度分辨力。采用nRF2401为专用的无线数据传输芯片,具有所需外围元件较少、数据收发可靠等优点。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这种间接方式设计的新型温度测量电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较好响应速度、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摘要:介绍了Y切型石英晶体作为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其输出的频率信号与温度存在较好地线性关系,没有模拟传感器难以克服的温漂、时漂等问题,该温度计可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中。实验结果显示,文中设计的数字温度计分辨力为0.05℃。系统使用无线数据模块实现了温度数据的传输。

关键词:温度计,传感器,分辨率,无线数据模块

参考文献

[1]何瑾,李朝辉,孙鹏.用于遥测的新型水晶温度传感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6(1):43-44.

[2]王玉娟,董晓辉.一种音叉式水晶温度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2009(1):31-35.

[3]孙鹏.数字传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法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9(4):15-17.

[4]吕日新,周学酬,冯明辉.涂敷脲醛树脂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湿度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12(2):166-169.

[5]徐晶,骆英.QCM振荡频率检测平台的建立及其稳定性探讨[J].传感技术学报,2008(5):791-794.

[6]赵升,张辉.用石英温度传感器HTS-206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04(4):372-374.

[7]武红娟.基于CC1020芯片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与电子,2010(5):120-12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篇3

关键词:温度测量DS18820AT89C51单片机LM016L液晶模块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084-02

近年来单片机发展十分迅速,一个以微机应用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单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石油等各个行业。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传统的温度控制方式,主要缺点是温度波动范围大,不能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制要求。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等独特优点,在数字、智能化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1系统硬件构成

本次设计主要由单片机、测温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按键模块、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构成。利用单片机控制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温度检测并显示,能够实现快速测量环境温度,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该系统扩展性非常强,它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时钟芯片以获取时间数据,在数据处理同时显示时间,并且可以对某些时间点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利用键盘来进行调时和温度查询,获得的数据可以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串口通信,方便的采集和整理时间温度数据。

2关键硬件设计

2.1单片机的选择

单片机AT89C51具有低电压供电和体积小等特点,四个端口只需要两个口就能满足电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很适合便携手持式产品的设计使用系统可用二节电池供电。

80C51有40个引脚,4个8位并行I/O口,1个全双工异步串行口,同时内含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2个16位定nO/计数器。80C51的存储器系统由4K的程序存储器(掩膜ROM),和128B的数据存储器(mm)组成。

2.2温度传感器

DALLAS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是一种新型的“一线器件”,其体积更小、更适用于多种场合、且适用电压更宽、更经济。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摄氏度,可编程为9位~12位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摄氏度,分辨率设定参数以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以在远端引入,也可以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8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8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因此用它来组成一个测温系统,具有线路简单,在一根通信线,可以挂很多这样的数字温度计,十分方便。

DS18820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供电,一种是采用电源供电方式,此时DS18820的1脚接地,2脚作为信号线,3脚接电源。另一种是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如图2所示单片机端口接单线总线,为保证在有效的DS18820时钟周期内提供足够的电流,可用一个MOSFET管来完成对总线的上拉。当DS18820处于写存储器操作和温度A/D转换操作时,总线上必须有强的上拉,上拉开启时间最大为10us。采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时VDD端接地。由于单线制只有一根线,因此发送接口必须是三态的。

2.3LCD液晶显示

显示器是人与机器沟通的重要界面,本文采用LM016L做为显示屏。LM016L液晶模块采用HD44780控制器,HD44780具有简单而功能较强的指令集,可以实现字符移动,闪烁等功能,LM016L与单片机MCU通讯可采用8位或4位并行传输两种方式,HD44780控制器由两个8位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和数据寄存器(DR)忙标志(BF),显示数mm(DDmm),字符发生器ROMA(cGOROM)字符发生器mm(CGmm),地址计数器mm(Ac)。IR用于寄存指令码,只能写入不能读出,DR用于寄存数据,数据由内部操作自动写入DDmm和CGmm,或者暂存从DDmm和CGmm读出的数据,BF为1时,液晶模块处于内部模式,不响应外部操作指令和接受数据,DDTAM用来存储显示的字符,能存储80个字符码,CGROM由8位字符码生成5*7点阵字符160中和5*10点阵字符32种。

如图3所示,用89C51的P2口作为数据线,用P3.2、P3.1、P3.0分别作为LCD的E、R/W、RS。其中E是下降沿触发的片选信号,R/W是读写信号,RS是寄存器选择信号本模块设计要点如下:显示模块初始化:首先清屏,再设置接口数据位为8位,显示行数为1行,字型为5~7点阵,然后设置为整体显示,取消光标和字体闪烁,最后设置为正向增量方式且不移位。向LCD的显示缓冲区中送字符,程序中采用2个字符数组,一个显示字符,另一个显示电压数据,要显示的字符或数据被送到相应的数组中,完成后再统一显示,首先取一个要显示的字符或数据送到LCD的显示缓冲区,程序延时2.5ms,判断是否够显示的个数,不够则地址加一取下一个要显示的字符或数据。

2.4串口通讯模块

80C51内部已集成通信接口URT,只需扩展一片MAX232芯片将输出信号转换成RS-232协议规定的电平标准,MAX232是一种双组驱动器,接收器,每个接收器将EIA/TIA-232-E电平输入转换为5V TTL/CMOS电平。·每个驱动器将TTL/CMOS输入电平转换为EIA/TIA-232-E电平。即EIA接口,就是把5V转换为-8V到*15V电位0V转换为8V到15V再经RXD输出,接收时由RXD输入,把-8V到-15V电位转换为5V,8V到15V转换为OV。MAX232的工作电压只需5V,内部有振荡电路产生正负9V电位。

3软件程序设计

从软件的功能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监控软件(主程序),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专门用来协调各执行模块和操作者的关系。二是执行软件(子程序),它是用来完成各种实质性的功能如测量、计算、显示、通讯等。每一个执行软件也就是一个小的功能执行模块。这里将各执行模块一一列出,并为每一个执行模块进行功能定义和接口定义。各执行模块规划好后,就可以规划监控程序了。首先要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监控程序结构,然后根据实时性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监控软件和各执行模块之间地调度关系。主程序流程见图4。

4结论

教学设计:温度和温度计详案 篇4

安庆市高琦小学

方家宁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材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观察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和写摄氏温度。活动三:正确读出自己手中温度计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节课所表述的“温度”概念及温度计的结构及使用、读数方法对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温度和温度计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对温度进行一些描述,如冷、热,气温多少度等,但一方面对于温度的概念理解并不深入全面,对于温度计的结构、种类及用途也并不清楚;另一方面,对于相关的科学表述也不准确。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系统理解。

教法选择:探究发现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常用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温度计基本的使用规定,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常用温度计。教师:温度计、演示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同学们已经注意到大屏幕上有老师拍的照片了,你们能猜猜看这两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呢?

(两个同学回答,简要说下原因)

看来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在不同季节拍的,其实,老师告诉你这两张照片是上周五下午体育课排队的时候老师拍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虽然是同一个环境下拍的,但是这两个同学对于天气冷热的感知是怎样的?

(不一样的)

同学们再看看这两张照片。(出示在冬天和夏天吃冰棒的照片)

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吗?(一个同学回答)

同学们看看,虽然都是吃冰棒,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对于冷热的感受也是怎样的?

(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不同的人体在同一个温度条件下感受也许是不同的;同一人在不同环境下感受同一个物体的温度也可能是不同的。学生们能体会人体能感受温度,但是并不那么准确,为下面的教学做下铺垫。)

二、感知水的冷热:

师:下面我们继续体验人体对冷热程度的感知。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三个装了些水的烧杯,还有3个不同颜色的贴画,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感受这三杯水,同时选择适当的贴画分别贴在杯子上。

生:通过看、摸等方法发现一杯水是冷水,一杯水是温水,一杯水是热水,三杯水的冷热程度有差异。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用手去感受水的冷热程度,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刚才的发现,你的手指还感受到了什么吗?(如果有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已经发现将两个手指先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后,同时放入温水里,手指对水温的感觉不一样,则让这名学生上台来为大家做演示。)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给同学们一个神奇的体验,下面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的操作,(视频出示:将两个手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放一会,然后将手指拿出同时放入温水杯中)

大家看清楚了吗?你们动手实验之前,再往热水中加入一壶盖热水,往温水中加入少量热水,尽量让三杯水的冷热程度和刚上课时一样。

各组同学依序轮流试一试,仔细体会插入水中手指所感受到的水的冷热程度。

(各组同学体验,教师巡视指导。)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请一组同学回答之后,询问其他组有无不同发现。)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我们发现人体可以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就把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之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板书:温度 摄氏度(℃))

但是感受到的温度并不准确,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呢?

(用温度计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研究温度计,请同学们将桌上的烧杯放到抽屉中。(板书:温度计)

(设计意图:这里希望通过学生的探究,去发现一定的规律,三杯水水温存在差异学生比较容易,再进一步探究手指从冷水和热水同时放入温水中时感受存在差异,这一步可能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观察温度计。

1、讲述:这就是一会我们要来观察的温度计,从整体上来看是什么材料做的呢,它是什么形状的?

2、在观察之前,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要求要给大家:(课件出示:

(1)小心拿放温度计,以免温度计破裂。

(2)注意观察温度计上还有哪些结构组成?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是多少?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3)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去接触温度计各部分,发现温度计内液面在一定条件下,如触摸底部,液面会上升或下降)

3、分组活动:请同学们拿出桌子里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测量范围;刻度(这里注意一个刻度代表多少度的温度)

(设计意图:这里首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温度计的组成,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尝试,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发现温度计内液柱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规律。)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请同学们和老师的朋友一起去旅游。前一段时间,老师的朋友出去旅游,他首先来到了江苏省的苏州市,苏州的气温是多少呢?试着读一读。(20摄氏度)

怎么写呢?(同学们说,老师在黑板上写。)

2、下一站往南出发,来到了海南岛,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温度计液面的变化,你能把它读出来吗?(上升,30摄氏度)

谁能写出它呢?

(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

3、接着他又向东北方来到山东的泰山,这里海拔1545米,这时的温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温度开始降低至0摄氏度)

4、他继续往北走来到哈尔滨,感觉温度又发生变化,这回是怎么变的呢?谁能读写出哈尔滨此时的温度呢?

(温度降低至零下十度,请同学读,教师示范写)

5、最后来到了漠河,这里是中国最冷的地方,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继续降温,零下25度,请同学读写)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当温度计液面上升的时候,温度计上的数值怎样变化?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数值变大,温度升高)

当温度计液面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时候,温度计上的数值怎样变化?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数值变大,温度降低)

(课件出示温度计温度自零度起升高和降低的动画,同时引导学生写出温度数值,体验数值变化和物体温度的关系)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教学温度的读和写,让学生对于温度的读写和使用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教师课件展示温度计,有意识地设置温度显示,让学生除了会读写以外,更形象地认识到温度计上数值变化和物体冷热高低的关系。)

四、使用温度计

1、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实验室的温度是多少呢?每个同学都动手测量一下吧。

2、汇报温度。(教师将各小组的汇报写在黑板上)

3、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会有些差异呢?(请2个具有代表性的同学来演示一下测量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引导学生注意: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不要对着玻璃泡呼气、手不能接触玻璃泡等)

4、我们找到了一些原因,大家再来测量一下,看看这次测量出的温度是多少呢?(将第二次测量的结果也写在黑板上)

5、这次的差异似乎要小一点,为什么还有差异呢?其实,在实际的测量中,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如温度计制作的不尽相同,我们所处位置的不同等,所以一般我们是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的。而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降低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让测定尽量准确,将测量误差尽可能减小。(可让学生先说原因,若说不出,则老师提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测量实验室温度,发现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这里主要是强调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观测角度,如俯视、仰视是会对测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要学会正确的观察姿势。这里可以请一些动作标准的和不标准的同学进行对比,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五、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回家去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家庭各房间内的温度,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想想该如何解决?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交流。

板书:

温度 和 温度计

(摄氏度,℃)

30℃ 第一次测量: 20℃ 第二次测量: 0℃-10℃-2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理解了温度的概念,并了解了靠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必须依靠工具:温度计。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及小组讨论,了解温度计结构,学会使用温度计和温度的读写。在使用温度计时,教师结合学生读数时所产生了差异这一现象,简要介绍了“误差”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测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本节课设计了“旅游”过程中不断了解天气情况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温度读写的同时,也了解

了我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我国南北存在温度差异,培养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温度计的教学设计 篇5

第一单元 热胀冷缩

1.温度计的秘密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温度计,除了大家了解的关于温度计的一些知识外,它还有很多秘密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去交流,去发现,去揭开温度计的其它秘密。

1.教师准备两个杯子,一杯是凉水,另一杯是热水。

2.准备一根温度计。

3.准备锥形瓶一个,橡皮塞一个,玻璃管一根,红墨水少许。

让学生认真观察当温度计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的时候,温度计会有什么变化?再将温度计放入冷水杯子中呢?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会有升降的现象呢?

通过实验,学生亲眼看到:当把温度计插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时,温度计中的红色液柱较快地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红色液柱停止不前,待学生看清了度数时,迅速将温度计放入盛有冷水的杯子中,温度计中的红色液柱又迅速地直线下降,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液体在受热和受冷后,有伸和缩的现象。

然后,将锥形瓶内装满凉水,为了便于观察,在瓶中滴入少许的红色墨水,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后再塞入锥形瓶口,做好管中红色液体的标记后,将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学生发现瓶中液体受热液体上升,拿出锥形瓶放入冷水之中,瓶中液体受冷又下降,因此,学生恍然大悟,知道了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温度计的教学设计 篇6

【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用手、皮肤等感觉器官的感知有时是不准确的,甚至还会出现与实际有较大差异的结果。对于温度高多少、低多少更不能准确知道,这时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计用来做什么?是如何工作的?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是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本课将主要通过对一只真正温度计的观察以及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作出反应的,并利用温度计模型识读温度等过程来完成本课的探究学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零下温度的识读是难点,本课让学生自主建构零下温度才能较好的理解和识读,从而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学准备】

小组:每小组一只温度计(-20℃--100℃)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桌上有两杯水,请你来猜一猜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热水?

生:猜测并说理由。

师:是不是呢?学生上台触摸,分辨出冷水和热水。

师:好,像两杯水这样,物体有冷有热的,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用摄氏度来表示。(课件出示)板书:温度

我们可以用皮肤、手等感觉器官来感知物体的温度。下面我们就用手指来感知下这四杯水的温度。要求

讲述: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热水?比较出来之后马上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哪杯冷哪杯热?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师:现在咱们再找一个同学,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猜测(同学们说的很好)

所以说我们凭感觉去触摸温度准确吗?那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呢?生:用温度计。教师板书,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度和温度计。【设计意图】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让学生们意识到,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这就引出了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工具的学习。

【教学策略】比较法,引出要准确知道水的温度,就必须用温度计测量。

二、二、观察温度计

师:关于温度计你了解多少?

生:温度计上面有刻度,温度计是玻璃的,温度计有红色的水银柱。

师:好,你们知道的真多。看来我们在生活中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习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科学课堂。好,现在就让我们真正仔细的去观察下温度计。相信通过这次观察,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那么,在分发温度计之前,老师还有几点提示:

1.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2.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3.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4.观察交流时放低音量,以免打扰其他小组。

好,现在请组长上来领取温度计。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

汇报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下同学们刚才的发现。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上面都有些什么?

生:有刻度。有红色的水银(这水银在哪里?)这个叫做玻璃泡。还有外面的管子叫玻璃管。所以说温度计的主要结构就是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刻度,刻度上面都有些什么数?(整十数)都有哪些?0、10、20、30、40一直到100。而每两个数之间被分成了多少个小格?(10个)思考:一个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1摄氏度)所以,这一个代表11摄氏度等。

好,再看这个温度计,除了零往上有刻度之外,零往下还有刻度。这些刻度代表什么呢?(代表零下)所以这一个刻度应该是零下1摄氏度,零下2摄氏度等。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师:认识了温度计的构造,你们会识读温度吗?

课件出示:温度计图片(学生说25℃,教师写法:25℃ 读为25摄氏度)

师:再出示一个零上的。领同学们读写。

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师;那这一个呢?设置零下温度。找同学读。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

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那我们怎么使用温度计来正确读数呢? 请看这三位小朋友哪位小朋友的读数正确? 学生猜测

教师结合课件解释

小结: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温度值偏高,仰视读数时正好相反,只有平视读取的温度数最准确。

好,现在拿起手中的温度计来看一下你的温度计是多少摄氏度。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温度和温度计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里面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下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用手中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六、板书设计: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冷热变化已经有了很多的感知,对于温度计的了解也不太陌生。但是学生在感知冷热的过程中,容易将错觉当作科学,同时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仅仅限于表层。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如何读数,指导温度的具体含义。同时,我个人认为激发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鼓励学生使用温度计,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冷和热(特别是水)也是本课的目标之一。

教材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手去感知冷水和热水,脱显物体的冷和热,揭示温度的概念。同时,设计了用手指去触摸、感觉不同温度的水温。在教学之前,刚好与中学老师也探讨了此课,初中教学时将四杯不同温度的水减少为三杯水,分别是冷水、温水、热水,用手指先去感知冷水和热水,在同时放进温水杯中。学生实践中感知到,当手指触及不同温度的水后,再放进同一杯水后,手指的感觉冷热不同的。从学生的反应来看,部分学生已有先前的感知经验,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些吃惊,此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能得到的结论。同样一杯水,为什么我们感觉是不一样的?手指的不同感觉,说明了什

么呢?通过这个实验的感受,说明了什么呢?在这个环节,我觉得自己引导的不到位,有时引导的方向变了,学生的思路也被带过去了,虽然学生的回答本身并没有错。教材设计本身就是突出用身体感官去感受物体冷热是不可靠的,从而引出温度计。

温度计的介绍,我通过网络搜到了相关课件,在上完一个班级后,我发现课件在次序安排和问题设置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利用了初中的课件,已经经过了部分修改),因此又进行了修改,在后面的班级使用时,学生学得很快,从作业反应来看,教学质量还不错。

从课件中,我强化了温度的读数、突出了零下温度的读数,并根据作业本情况,对温度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温度计结构、测量水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注意点,用教师演示与课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因此,也提前将第二课的内容也介绍了。从第二课的测量水温的操作来看,学生绝大部分操作都非常准确。

反思本课的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足。一是上课时间匆忙,40分钟的时间,带学生到录播室,等学生安静下来,一般都要4分钟,虽然学生的习惯已经比刚开始进步了不少,但还是存在这样活那样的问题。这样学生自我探究的时间就被压缩了不少,所以感觉在整节课过程中课堂的重点没有突出出来,重点解决什么,怎样解决的,显的很简单,跟流水账一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发。二是实验材料的准备没有到位,课进行了三分之一的时候,突然想到温度计还在教室门外,又推开门拿材料,影响了课堂的进展。

一种可编程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篇7

1 问题分析

原温度计由数字式温度传感器SWC、单稳态触发电路、计数电路、译码与LED数码显示电路等组成。其设计原理图如图1所示:

其中,SWC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又称为集成数字脉冲式探头,对外接口分别为控制线K,信号线S和公共线G,是一种三端器件。具有加电启动和宽脉冲触发2种启动方式,在此设计电路中使用宽脉冲触发形式。定时(单稳态触发)电路以NE555为核心产生定时宽度为50 ms的闸门脉冲电压,一路加至SWC的K端作为启动信号;另一路经过微分电路后加置MC14533的13脚进行计数器清零。用MC14533的11脚作为输入,第1,2,15脚作为输出,完成计数功能。最后用具有锁存/译码/驱动功能的MC14511实现BCD译码,使数码管SM4205显示出温度数值,完成测温。详细工作原理见参考文献[1]。

用该电路实现测温每次加电后必须启动按钮开关AN,而且每按1次只能实现单次测温,如要连续测温则操作比较繁琐。由MC14533,MC14511集成块构成计数、显示功能的电路比较复杂,且连线多,可靠性不好,将电路级联、焊接好后进行调试和修改都比较复杂。相对于用较多的集成电路,用单片机可以实现测温电路的控制,实现可编程功能,电路简单且易于调试。另外,原电路是一次性读数并显示,没有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任何处理,所以数据的可信度不高。

2 硬件电路的改进

电路控制部分的核心为单片机AT89C2051,外接SWC、显示电路和按键。

2.1 单片机AT89C2051

单片机AT89C2051是整个电路的中心控制单元,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与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基本一致,区别是增加了1个模拟比较器,减少了2个对外的端口(P0,P2口),双向端口P1,P3有独特的功能,因而使芯片的外部输入引脚大大减小。指令系统与MCS-51兼容,内含2 kB FLASH Memory和128 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5个可编程I/O线,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两级中断源,1个可编程全双工串行通信口。故其功能十分强大,可提供给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所以本设计的控制部分采用AT89C2051,完全能够满足系统中要求的控制、数据处理和译码显示的需要。

2.2 改进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AT89C2051单片机采用最小化应用设计。数字温度传感器SWC的K端接P1.2,用作连接50 ms高电平触发电平,G端接地,S端作为SWC的信号端连接AT89C2051片内模拟比较器的正向输入即P1.0,P1.1连接R2,R3后外接5 V电压作为反向输入端;通过调整R2和R3的阻值,可以使模拟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是同向输入端即SWC的S输入端电压的1/2,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可靠性。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方式实现,P1口输出段码数据,P3.2,P3.3,P3.4作输出扫描位码。为提供LED 数码管的驱动电路,用三极管9012作电源驱动输出。P3.0连接外部按键,用于接收用户的命令,切换不同的测温模式,实现温度计的可编程功能。单片机时钟采用内部振荡器外配12 MHz晶振,复位采用上电自动复位电路。

3 软件设计

3.1 设计思想

总体设计思想是用单片机AT89C2051实现以前复杂的集成电路实现的功能,并设计自动测温等编程模式。温度传感器SWC采用单线输出方式,当K端使用50 ms宽脉冲触发后,S端输出一串脉冲,每个脉冲为0.1 ℃增量,脉冲个数代表了被测温度的数字量。用程序将计数/定时器T0的计数输入端和单片机AT89C2051的内置模拟比较器输出端P3.6短接(用P3.6读入直接写到P3.4来实现);单片机采用T0为计数工作方式,T1为定时工作方式,即设计每50ms定时时间到达后,统计出T0计数的脉冲值,即是数字温度传感器SWC所测得的温度值。将此数值存入预先开辟的内存单元,在测量3次后,对所测数值取平均后送到P1口显示,即为所测出的温度值。图3是系统总流程框图。当检测到P3.0外接的按键按下,P3.0为低电平时,实现点动式测温模式,如P3.0按下时间大于1 s后,进入自动测温模式。

3.2 50 ms定时初值设置

当系统加电后,首先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设50 ms计数初值为X,根据公式X=M-定时时间/T,有X=216-50 ms/1 μs,计算的初始值X=15 536,二进制表示为11110010110000 B,16进制表示为3CBOH,即TL0初始化置B0H,TH0置3CH。并置P1.0,P1.1为0,用作内置模拟比较器的输入。

MOV SP,#70H;

MOV TMOD,15H;

设置T0计数模式、T1为定时、工作方式1

MOV TH1,#03CH;

MOV TL0,#0B0H;

CLR P1.0; 模拟比较器同向输入端设置

CLR P1.1; 模拟比较器反向输入端设置

SETB EA; 开总中断

3.3 键盘处理子程序设计

在每次测量完成后,都要检测键盘的状况,当检测到P3.0的键盘按下时,启动延时程序。在延时的过程中,一直监测键盘的状况,如在延时结束前键盘被释放,则进入测温程序,测量1次温度,这样就可以实现点动测温。而在延时的过程中键一直被按下,则延时结束后转去执行自动测温子程序。在自动测温子程序中,每执行完1次测温,就检测1次键盘,如键被按下,就推出自动测温模式,否则继续执行测温程序。

部分程序如下:

DELAY: MOV R5,#50H;

DEL0: MOV R6,#100H;

DEL1: MOV R7,#100H;

DEL2: JB P3.0,FINISH

DJNZ R7,DEL2;

DJNZ R6,DEL1;

DJNZ R5,DEL0;

JMP AUTO

3.4 数据处理

由于SWC已经过了非线性处理,所以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完成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的计算和译码显示。单次测量结果最大为500,所以用8位MCU时需要注意,应该用2个存储单元进行存储。对于译码显示较为简单,只需要对计数结果,用查表的方式送显就可以实现。

4 结 语

传统的温度检测大都以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但是热敏电阻的可靠性较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并且还必须经过专门的电路转化成数字信号后才能用单片机进行处理。本文相当于文献[1],基于单片机AT89C2051和数字温度传感器SWC实现的数字温度计比原设计电路简单、需要元器件少,主要依靠单片机实现原来复杂的集成电路实现的功能;在软硬件设计中,都采用了提高可靠性的措施,所以,测量数据可靠性大大加强。另外,用软件实现原硬件实现的功能,可以降低成本,方便调试。用文中设计的温度计具有硬件连接简单、体积小、测量精度高、可以实现自动和点动测温2种方式;抗干扰能力强,测得温度准确,可以根据具体要求添加不同的测温模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和性价比要求较高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杨延宁,张志勇,张虎,等.一种基于SWC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21):104-105.

[2]余锡存,曹国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赫建国,郑燕,薛延侠.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杨伟涛,苗风东,倪邦发.基于ARM的热敏电阻温度计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8):59-61.

[5]沙春芳.红外温度计MLX90614及其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22):36-37,40.

刚需:产品设计的人性温度 篇8

仅仅靠包装就能成功吗?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但在实践中,无数人却在实践着史玉柱的产品哲学——包装至上。其实,史玉柱哪里是只重视包装,他的产品一样刚需满满。至少那个“过节不收礼”,看似是包装,但其实冲击的是健康礼品的空白,君不见,当时、现在和未来,烟酒这种打着不那么健康烙印的商品,不一直都是过节必选品吗!

在“互联网+”时代,刚需其实才是最重要的碰撞点。而在洛可可案例中,比比皆是它包装在互联网思维下的刚需目标——一款对人有用、想用和有必要用的产品。

以洛可可最备受赞誉也备受质疑的55°杯为例。在电商市场整体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主旋律的年度,这个其实根本不智能、以新材料技术为着眼点的产品能够成功逆袭,成为去年最为抢眼的爆款产品,仅仅因为它能够摇一摇就将水温固定在55度之上吗?看起来很噱头的这个卖点上,有着非常深度的用户刚需。

人都想享用温和的水。洛可可设计公司创始人贾伟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痛点思维,其实说得更浅显点,就是刚需。要100度的沸水和要凉彻心扉的冰水,都有工具实现,而恰到好处的温水则往往只能靠耐心,一个能帮助你快速实现这一结果的工具,自然就填补了刚需。无论舆论如何诟病其效果并没有那么神奇,都不会破坏刚需的渴望,这最终会转化为购买力。

至于洛可可设计的“一键高潮”的女性自慰器,或其他爆款,其实无一不是披着噱头高潮的一个刚需穿刺点。如果一定要用互联网思维的某个名词来形容,或许可以用边缘突破的概念,即在巨头环视的大市场中,找到用户哪怕只是小众用户的急切渴望,并且在设计层面,让这个渴望得到完美的释放。这至少比喝杯水还要充电,充其量就是一个可以和App结合的那些智能水杯,戴在手上计步、计睡眠的智能手环,有了联网功能可以听网络电台、上网查资料、但其实还是个导航的车载智能终端,更加容易刺激到消费者的需求点上。尽管从表象上来看,后者更加“互联网+”,也有一定的痛点需求。

因为那些智能硬件的痛点,只是那种被蚊子咬了,可擦花露水又可以自己挠挠的痒点程度,算不上真正的刚性需求。

沿着这个思路,未尝不能找到大数据、工业4.0和“互联网+”的契合点。

依靠大数据来分析出用户刚需,特别是在大众产品泛滥、缺少个性化需求和小众存量的大环境下,找出红海市场中一个个不起眼的蓝海,就如脑白金、55°杯做到的那样,将各种过去在个性化实现中过于昂贵的产品用工业4.0的模式重构,在价值创造层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用类似洛可可式的温和的设计,来做到和刚性需求的最大融合,并最终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实现更大层面的个性化制造,以及急剧地缩短价值传递链条的长度,就如电子商务打破过去层层代理而形成的更低价。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还有点科幻,也有点太过理想化。不过从洛可可的崛起不难看出,所谓爆款,并不仅仅是噱头和炒作的结合,而是上述几种概念的综合。所谓的““互联网+”设计”运营思维,其实也是在上述概念的链条中实现部分环节后,达到的一种效能提升。

然后呢?其实最终我们还是要丢掉互联网思维形形色色的概念,简单地还原到基本步调之上——量体裁衣。不妨回忆一下,在若干年前裁缝普遍存在的时候,他们靠手工的方式制作最贴身的衣服,其中大多数最终消亡的原因仅仅是较高的制作成本在面对量产型工业成衣的冲击时,在大众消费层面无法存活,只有少量高手留存在高端手工制衣的市场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刚需的消亡,只是这种刚需被大量不贴身的量产衣物和相对应的廉价所掩盖。

55°杯其实就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返潮,用新工艺替代了过去将水温保持在适当状况下的人工成本。推而广之,当设计在刚需的状况下出现更多的人性温度之时,哪怕只是给这个杯子加上自己爱人的名字,而不需要加价购买,也将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市场刺激……

先让设计出现温度,哪怕天马行空,实现刚需;再让工业4.0完成接下来的步骤,达到人们为刚需所乐意付出的价格水位;接着依靠“互联网+”和各种互联网思维,保证这个水位到达顾客手中之时,不至于漫过价格的心理防线,或许这将是未来的产业链条所系。

《温度计》教学反思 篇9

1、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调动课堂气氛

在课题导入部分,我在学生桌子上放上两杯水,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物体的冷和热,这样就引出了“温度”。全过程耗时少,过渡自然,课堂气氛也活跃。

2、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教材安排了“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我考虑到我们物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制温度计的不足,自然地想到怎样改进自制的温度计等许多深层次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应用。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想办法解决,正是我们物理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其效果是不进行教材特殊处理时所无法达到的,我自认为这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再就是在学生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完水的温度后,自然地引导到我们的晨检,因为甲流,体温计脱销,价格上涨很厉害,能不能用实验用温度计测体温呢?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如何改进?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进入了体温计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控制实验器材,集中学生注意力

这堂课上,桌上实验器材比较多,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纪律很难保证。我课前先把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秘密地放在学生的课桌内,然后一件件的拿出,让学生有新鲜感,就会认真仔细地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效的预防了学生走神。

4、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4人的合作小组进行学习。它以小组内组员之间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手段。通过同学们在小组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更加明确了实验的目的,使实验效果十分明显。做到了人人动手参与实验,并在互相和谐合作的前提下达到了实验效果的最优化。从一开始的温度的引出,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验证、在总结??学生们的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我只是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5、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思路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6、摄氏温标教学草率

对于摄氏温标定标这一内容处理草率,直接通过视频“灌”给了学生,学生没有动手操作。

7、普通话不够标准

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指示不够明确,以致学生观察太过发散,对于重要细节:体温计“缩口”反而没有注意到。

8、时间分配有些不好,以致“我们收获了什么?”这个环节显得有点草率。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教案好下一篇:连续工龄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