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的词汇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WTO的词汇

WTO的词汇 篇1

反倾销措施 anti-dumping measures against…

非配额产品 quota-free products

非生产性投资 investment in non-productive projects

风险管理/评估 risk management/ assessment

国际收支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balance of payment

实行国民待遇 grant the national treatment to

瓶颈制约 “bottleneck” restrictions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洛美协定) ACP (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补贴协议)可诉补贴 actionable subsidy

上诉机构 appeal body

基础税率 base tariff level

国际收支条款 BOP(Balance-of-payments) Provisions

既定日程 built-in agenda

约束水平bound level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

规避 circumvention

反补贴税 countervailing duty

交叉报复 cross retaliation

海关完税价值 customs values

环保型技术 EST(Environmentally-sound technology)

出口实绩 export performance

出口补贴 export subsidy

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免费搭车者(享受其他国家最惠国待遇而不进行相应减让的国家) free-rider

政府采购government procurement

灰色区域措施 grey area measures

WTO的词汇 篇2

语言变体是指一种语言随着使用时间、地点、环境及使用者的不同,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就产生了语言变体。英语语言变体有三种:时间变体、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WTO英语就是英语在WTO特定语境下所产生的变异。WTO英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是与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的英语,是英语的一种语言变体。WTO是一个多边国际贸易组织,其成员已经达到147个。其中有发达国家,更有8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语言文化传统;WTO英语词汇也是一个复合性变体,如经济英语词汇(economy English words)、商务英语词汇(business English words)、法律英语词汇(law English words)等。因此,有必要对WTO英语词汇进行分析归类。

二、WTO英语的用词类型

WTO英语主要涉及WTO介绍与WTO有关的新闻发布、法律文本、官方文件,与WTO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世界经济分析报告和国际贸易统计;为媒体和政府组织提供的信息;WTO论坛;以及大量的关于WTO法律文本的介绍和解读等。主要使用以下六种词与术语。

(一)正式的用词

WTO法律文本、世界经济分析报告、WTO官方文件等都属于正式文体,用词非常庄重、严肃。

(二)旧词

旧词是指在过去曾经用过,而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不再广泛使用的词。但是,在特定的语域,如商务英语及特定的语言使用者,有时仍然使用一些旧词。在WTO英语中经常出现的的旧词有notwithstanding(虽然、尽管),whereat(为何),whereof(关于什么),hereby(特此),hereinafter(在下文),thereby(从而),therefor(为;此后),thereafter(据此)等。

(三)派生词

英语的词汇来源十分复杂,包括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其中,政治事物、行政管理,特别是法律方面的词汇大量来自法语、拉丁语。这些外来词大多已经被英语同化,如来自法语的,如government, administer, parliament, justice, equity, complaint, garment, insurance;来自拉丁语的,如immune, include, promote, deprive等。在WTO英语中,大量使用了这类派生词,还有一些保留了法语和拉丁语的原形的有:force majeure(法语,不可抗力),Ex offico (ex拉丁语,从,自;依据)等。这些法语和拉丁语词在WTO法律文本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四)缩略词

英语缩略语的使用有着悠久历史,缩略语简明、符号少、信息量大。WTO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语。主要为协议名称、专门术语和专门机构名称的缩写形式。如I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信息技术协议) ;AGP (Agreement on Gov ernment Procurement政府采购协议) ;CTE (Committee on Trade and Environment贸易与环境委员会) ;MFN (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最惠国待遇) ;FOREX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外汇管制) ;MTN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多边贸易谈判) ;BOP (Balance of Payment国际收支) ;IQ (Import Quota进口配额) 等。

(五)委婉语

委婉语主要用于表达令人不愉快或不宜直言的事情。WTO英语中,用词的修辞色彩一般都不明显,但是还是使用了一些委婉词。如用less developed country, under developed country等表示贫穷弱小的国家,the lower income group表示穷人等,以体现所有成员不论大小贫弱、一律平等的非歧视性,以及国际法的有关准则。

(六)专业术语

WTO英语广泛涉及经济、贸易、金融和法律等领域,使用了大量的专业词汇(technical terms)。既有专门用语又有经济、贸易、金融等的专业词汇。这些专业术语精练,表意准确,符合国际规范。如free competition(自由竞争),investment policy(投资政策),economic zone(经济区),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import licensing(进口许可程序),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anti-dumping(反倾销)等。

三、WTO英语的词汇特点

(一)正式

WTO文本尤其是法律文本是由其成员国经过长期的艰苦谈判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并经各成员国最高立法机构批准后而正式生效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规定了成员国应享受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所以要求用词正式、严谨。

(二)客观

向全世界介绍WTO这一重要国际组织,对外发布有关的新闻,深入分析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未来,为各国提供国际贸易的统计数据,向媒体和政府组织提供相关信息,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而又严肃的事情。尤其是WTO法律文本,规定的是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法律依据。它是各个成员国家通过双边、多边长达数年的反复磋商之后才达成的共识,并经过民商法、国际法等国际知名专家和语言文字大师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地制作而成。所以它在用词上客观、准确、无懈可击。

(三)晦涩

由于WTO英语中大量使用普通词表示专门意思,使用旧词、法语、拉丁语等,这些词在普通文本或现代英语中很少使用,一般不为人知,浩繁的专业术语更是让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这些都使得WTO英语晦涩、枯燥。

(四)无方言、行话、俗语且语言不带感情色彩

方言指某一地区或某一群体所使用的词具有很大局限性;行话仅在同行中流行指本行业中特有的事物;俗语是没有文化素养的人所使用的语言,都难登大雅之堂。这些用语都不符合WTO英语的文体要求,故而不用。

(五)无政治倾向

WTO是最大的国际组织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完全的经济组织,它和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World Bank)一道,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与WTO有关的文本中,没有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专制”、“人权”、“核扩散”等具有明显政治性词汇,很好地保持了一个国际经济组织的中立性和纯洁性,从而使之有较高的国际地位。

四、结语

本文系统地研究归纳了WTO英语的词汇类型及其用词特点。相信,这将有助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士掌握WTO英语词汇,进而使他们在对外贸易交流中能够准确地传递信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WTO英语是指与WTO有关的英语, 它是英语的一种语言变体, 是英语在WTO特定语境下所产生的变异。本文对WTO词汇类型及其使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类, 旨在帮助国际贸易的学生及专业人士扩大WTO英语词汇量。

关键词:WTO英语,词汇,类型,特点

参考文献

[1]陈胜权, 陈跃.WTO英文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2]王俊华.WTO:A Teaching Course.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 2003.

[3]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陆国强.实用英语词汇.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

WTO的词汇 篇3

问题的提出与界定

非WTO法相对WTO法而言。WTO法,也称WTO涵盖协定,是指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达成的《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四个附件。WTO法范围呈动态变化,WTO成员可依法定程序进行立法、修正和废止活动。非WTO法(Non-WTO law,以下称“非WTO法”),则是指除WTO涵盖协定之外其他条约、惯例、司法判例。

针对前述问题,本文实证分析了GATT/WTO争端解决实践涉及非WTO法的案例,总结出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态度与做法:适用WTO涵盖协定,谨慎对待非WTO法,实体法适用不跨入非WTO雷池,但非WTO法作为解释WTO涵盖协定或判断管辖权的依据。并结合WTO运行机制以及条约法原理,印证了争端解决实践对待非WTO法的正确性。结论认为,为了不减损WTO涵盖协定效力,非WTO法不能作为解决争端的实体法,但可用于解释WTO涵盖协定或判断争议事项是否属于WTO争端解决范围。

实证分析: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待非WTO法的态度与做法

GATT/WTO争端实践中关于适用非WTO法的案例

在GATT/WTO争端解决实践中,主要有5件案件涉及非WTO法。

1、“欧共体-小麦出口待遇”案

20世纪60年代初期,加拿大曾就小麦出口问题,与欧共体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同意延长加拿大根据GATT第28条对欧共体小麦出口待遇提出申诉的期限。90年代初期,加拿大对欧共体提出申诉,欧共体表示反对,认为为时已晚。双方同意就加拿大根据GATT第28条提出申诉的时间问题提交GATT仲裁。在仲裁过程中,欧共体基于在GATT多边程序下达成的双边协定,对加拿大提出申诉的权利提出置疑,认为加拿大已在双边协定中约定延长申诉时限,就不应在GATT对欧共体提出申诉。仲裁员不同意欧共体的意见。仲裁员认为,从本质上说,基于双边协定的请求,不能在GATT多边争端解决程序中提起。但考虑到该双边协定与GATT密切联系、该双边协定与GATT目标一致以及争端当事方联合请求提交GATT仲裁程序等因素,本案的例外应被允许。换言之,双边协定的申诉时限问题,可在GATT多边争端解决程序中提起。

2、“欧共体-家禽”案

该案中,巴西认为,其与欧共体缔结的双边油籽协定适用于本案争议的解决。尽管作为第三方的美国认为,双边油籽协定不在专家组职权范围内,但欧共体并未明确反对专家组考虑双边油籽协定。专家组注意到双边油籽协定依GATT第28条进行谈判,专家组为确定欧共体在WTO协定下对巴西的义务,决定考虑该双边协定。上诉机构认为,专家组在对待双边油籽协定问题上并无可以推翻的错误,但认为:双边油籽协定未在WTO协定附件中列举,并非涵盖协定;它不构成GATT1994的一部分;它不构成GATT缔约方全体所遵守的、根据WTO协定第16条第1款能指导WTO的“决定、程序和惯例”的一部分。上诉机构与专家组的结论基本相同。上诉机构认为,双边油籽协定在GATT第28条框架下达成,为本案争议的关税配额提供了基础。因此,上诉机构结论认为,双边油籽协定可以作为解释的补充手段。

3、“土耳其-纺织品”案

该案中,专家组认为,成员间的双边协定不能改变争议措施的法律性质,也不能改变相关GATT/WTO条款的适用。专家组援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41条(“仅在若干当事国间修改多边条约之协定”)的规定,认为:即使双边协定要求土耳其作出某些行为,这种要求并不足以豁免土耳其根据WTO协定应承担的义务。

4、“美国-境外销售公司税收待遇”案

该案中,专家组裁定,《反补贴协定》角注59允许成员方采取措施(包括双边协定)避免对境外所得双重征税,并不限制将争端提交WTO争端解决的权利。

5、“阿根廷-家禽”案

该案中,阿根廷认为,根据南美共同体市场议定书,一项反倾销请求已提交南美共同体市场仲裁,巴西不能再向WTO提出申诉。南美共同体市场议定书规定,如果一成员将争端提交南美共同体市场或WTO,就不能再将同一争端提交另一机构。专家组拒绝了阿根廷的观点,理由是:议定书尚未生效,不能适用于已根据南美共同体市场议定书作出裁决的家禽反倾销事项。

分析与结论

通过对上述5件案件的分析,可得出以下四方面结论:1、非WTO法主要表现为争端当事方缔结的双边协定或共同参加的多边协定。上述案件中,第1件是GATT时期案例,第2-5件是WTO成立后的案例。但都涉及争端方缔结的双边协定或共同参加的多边协定,第1-2件涉及争端方根据GATT第28条进行关税减让谈判或达成双边协议问题,第3件案件涉及争端方双边协定,第4件案件涉及争端方双边税收协定,第5件案件则涉及争端方共同参加的多边协定(南美共同体市场)。2、非WTO法不得改变WTO权利义务的性质。专家组在“土耳其-纺织品”案中,对此作了非常明确的阐述。WTO成员方可能在WTO框架之外达成其他协定,但不得改变WTO的权利义务性质。3、非WTO并未成为争端解决适用的实体法。基于非WTO不得改变WTO权利义务性质,也不能改变WTO涵盖协定的适用,争端解决实践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并未将非WTO法作为解决争端的实体法。4、非WTO法用于解释WTO涵盖协定或判断争议事项是否属WTO争议范围。尽管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不将非WTO作为解决争端的实体法,但WTO法并非没有作用,相反,非WTO在两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解释WTO涵盖协定。此在“欧共体-家禽”案得到了明确阐述;二是用于判断争议事项是否属WTO争议范围。此在“美国-境外销售公司税收待遇”案、“阿根廷-家禽”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理论探讨:从WTO运作机制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看非WTO法

WTO运作机制

WTO的核心价值是自由贸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有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益。WTO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以追求更开放的自由贸易为宗旨和目的。为达到这一宗旨和目的,WTO建立了一套多边机制,制定了旨在减少和降低各种贸易壁垒的国际条约,各国承担了使国内立法达到这些国际条约的强制性义务,并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促进成员达到这一要求。

《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16条(杂项条款)第4款规定:“每一成员应保证其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与所附各协定对其规定的义务相一致。”第5款规定:“不得对本协定的任何条款提出保留,对多边贸易协定任何条款的保留仅以这些协定规定的程度为限。对一诸边协定条款的保留应按该协定的规定执行。” 据此,WTO成员方有义务使其国内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与WTO“涵盖协定”保持一致,并对各成员的保留权作了严格限制。这也决定了WTO争端解决机制法律适用。争端解决机制是保证成员方国内立法与WTO涵盖协定相符的重要法律手段,为WTO条约履行和机制运行服务。只有反映成员方共同意志的公约、惯例能在争端解决机制中适用。那些不反映成员方共同意志的条约不应被适用。如果不当适用,则将改变WTO条约义务性质。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第31. 3(C)条: 反映WTO成员方共同意志的非WTO法可用于解释WTO涵盖协定

DSU第3.2条规定:“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制度是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保证和可预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各成员承认该制度用以保障各成员有关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按照国际公法解释的习惯规则,澄清有关协议的现有条文。DSB的各项建议和裁决不得增加或减少各有关协议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在争端解决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是,国际公法解释的习惯规则是指《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32条关于条约解释的规定。普遍认为,“非WTO法”能依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 3(C)条的规定对WTO涵盖协定进行解释。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的规则主要集中第31条、第32条。第31条“解释之通则”规定:

“1、条约应依其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

2、就解释条约而言,上下文除指连同弁言及附件在内之约文外,并应包括:

(a)全体当事国间因缔结条约所订与条约有关之任何协定;

(b)一个以上当事国因缔结条约所订并经其他当事国接受为条约有关文书之任何文书。

3、应与上下文一并考虑者尚有:

(a)当事国嗣后所订关于条约之解释或其规定之适用之任何协定;

(b)嗣后在条约适用方面确定各当事国对条约解释之协定之任何惯例;

(c)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之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

4、倘经确定当事国有此原意,条约用语应使其具有特殊意义。”

结合WTO争端解决,就内容而言,条约第31.2条所指“任何协定”、“任何文书”,以及31.3(a)(b)条所指“嗣后协定”、“嗣后惯例”,应限于WTO,而31.3(c)条所指“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包括了WTO涵盖协定以外的其他国际法,即“非WTO法”。因此,以“非WTO法”解释WTO涵盖协定,通常是就《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条(c)而言。具体到运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条协定解释时,涉及到对第31.3条(c)条“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之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中的“当事国”的不同理解问题,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该条指的是争端当事国,并非所有条约参加方。理由是:条约解释者无权推定条约文本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术语是疏忽造成(WTO上诉机构在“欧盟-荷尔蒙”案阐述了这样的条约解释方法),换言之,适用不同术语具有不同含义。公约第31.3(c)条用的是“between the parties”,而31.2(a)条用的是“between all the parties”,两者含义有所不同,后者用all限定the parties表示全部条约方,而前者并未用“all”限制表示争端当事方。其他学者也有持此种观点。例如, Petros Mavroidis主张,专家组依条约法公约澄清WTO条款时,可考虑仅约束争端当事方的条约。他们对GATT时期“美国-限制进口金枪鱼”案(报告未通过)提出批评,认为这个裁决尽管是关于第31.3(a)项的,但也符合31.3(c)条规定。他们认为:“将31.3(c)条用于解释为所有GATT成员达成的嗣后协议,而不包括争端当事方达成的嗣后协议,从该条的用于分析,似乎站不住脚,该条‘当事方’似乎应指特定争议的当事方,而非多边协定的缔约方。”

另一种意见是,第31.3(c)条所指当事方是全体缔约方,与31.2(a)条当事方含义无异。笔者同意该观点。主要理由如下:首先,国际法委员会第31.3(b)曾作如下说明:“1964年被临时性采纳的文本说明了一个‘建立起全体各方理解的’实践,委员在提法中省去‘全体’一词,并非改变该原则。只是考虑到‘各方’的提法必然指‘作为一个整体的各方’。省去‘全体’只是为了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的误解,即各方都必须参加了这个实践,并在实践中又都接受了这一实践。”其次,解释条约应反映条约各方的共同意志。在“欧共体-电脑设备”案中,WTO上诉机构指出:“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解释条约的目的,是为了查明缔约各方的共同意志。这些意志的查明不能只建立在某一缔约方主观、片面的预期之上。”通过争端当事方间的条约解释WTO协定,只反映部分成员间意志,而非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双边意志多边化”显然不可取。最后,根据“条约不得约束第三方”原则,争端当事方在WTO之外达成的协议,不能约束非该公约的WTO成员。根据“举重以明轻”的法律,条约不能约束其他WTO成员,条约解释就更不能对其他WTO成员产生效力。

第41条:争端方双边协定不能作为争端解决的实体法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41条 “仅在若干当事国间修改多边条约之协定 ”的规定,争端解决当事方可能缔结双边协定,修改WTO涵盖协定,但这种修改是有条件的,即(1)WTO涵盖协定有作此种修改的可能,或(2)有关修改并非WTO涵盖协定所禁止,且不影响其他当事国享有条约上之权利或履行其义务,也不涉及任何如果损抑就可能与有效实行整个WTO涵盖协定的目的及宗旨不合的规定。而且,有关当事国一般应将其缔结协定的意思及协定对条约所规定的修改,通知其他成员方。但从WTO涵盖协定性质而言,一般不允许部分成员方进行此种修改,部分协定成员方即使缔结双边协定,也不能改变WTO涵盖协定性质和内容。因此,争端解决机构没有以争端方双边协定作为实体法适用的空间。

几点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关于非WTO在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问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绝对优势证据表明,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授权适用的实体法只能是WTO法,即涵盖协定。DSU第3.2条并不构成将所有国际公法原则合并到WTO协定的广泛授权。习惯国际法原则不能跳进WTO条约而增加WTO法的实体义务,但其与解释和适用WTO条约的实体规则相关。一般国际法可在争端解决机制之外以三种方式影响WTO争端解决:一是根据国际法的通常解释规则和DSU第3.2条进行解释;二是合并到WTO法;三是构成WTO法的相关事实。

第二,WTO协定并未表明WTO成员方打算让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成为裁决和执行所有国际法律义务的具有一般管辖权的法庭。WTO存在强制管辖权的实际事实,并不使得其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管辖权延伸到其从未打算管辖的领域,他们也没有资格对这些领域进行裁决。WTO协定处理成员间贸易和经济关系,没有也不能处理保护环境、人权、劳工标准以及公共健康的问题,除非成员授权扩展到这些领域。

第三,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填补漏洞和解决WTO法和其它国际法间不一致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将造成WTO在立法和司法方面的不平衡。WTO争端解决机制已被认为过强或太有效率,特别是与其立法功能相比时更是如此。如果WTO协议与其它国际协定存在不一致,这些问题应通过WTO成员的谈判解决。

第四,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关注其它国际法和其他法庭的实践作为指导和支持,与将其它国际法作为WTO法律制度中可适用的法,存在重大区别。通过持续了解其它国际法庭的法律和实践,上诉机构在解释和适用国际法方面可努力取得更大的一致性。但是,根据成员间缔结条约产生的专门国际法庭,其能作什么及应该做什么是有限制的。解决在适用条约义务方面的不一致性问题,并非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职责,这是成员方本身的责任。如果作出决定和修正协议的方法过于烦琐,就应寻求提高WTO立法程序以使其更有效率的方法,而非期望争端解决机构为整个制度承担责任。

WTO的透明度原则 篇4

12类贸易政策法规要公布

WTO的透明度原则指的是,任何成员方政府,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有关贸易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在施行之前都必须公开和公布,否则便不能施行。因此,WTO透明度原则约束的是政府的有关行为,它并不要求企业和公司(无论国有的还是私人的)公布它们制定的战略和措施。对于成员方政府,WTO透明度原则涉及的也不是它们制定的所有法规和政策,而是同贸易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具体地说,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方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类:

海关法规,即海关对产品的分类、估价方法的规则,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关税税率和其他费用;

进出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

有关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国内税的法规和规章;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有关法规和规章;

有关进出口货物及其支付方面的外汇管理和对外汇管理的一般法规和规章;

引进外资的立法及规章制度;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规章;

有关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经济特区的法规和规章;

有关服务贸易的法规和规章;

有关仲裁的裁决规定;

成员方政府及其机构所签订的有关影响贸易政策的现行双边或多边协定、协议;

其他有关影响贸易行为的国内立法或行政规章(参阅郑志海、薛荣久主编的《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解答》一书)。

作用范围在扩大

与关贸总协定(GATT)比较,WTO透明度原则的作用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如果说,GATT的透明度原则涉及的主要是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法规和制度,那么WTO的透明度原则不但涉及货物贸易,而且涉及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问题。《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三条就专门讲了透明度问题。它要求成员方把有关金融服务的“法规、习惯做法以及所参加的国际协定”都公之于众。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是高度一致的,它不像货物那样需要通过海关才能进入消费国市场。加上服务产品常常又是非实物性的,很难用关税税率的手段加以调节。既然不能用海关等边境措施来调节服务贸易,就只能通过法规、规章和政策手段来调节它了。因此,对于服务贸易来说,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服务贸易具有这样的特点,《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序言中,将透明度要求和逐步推进自由化并列为扩大世界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也就不奇怪了。

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方在领土范围内统一地实行有关贸易的规章和制度,即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公开发布有关贸易的各项规章和制度,但地方政府发布的规章制度不应与中央政府已经公布的规章制度相违背。中央政府授权的特别行政区则除外。因此,WTO的透明度原则不但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它也有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透明度原则还要求成员方在一定的场所,比如一定的刊物上公布有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这些法规、规章和制度公布后一般不能立刻施行,在公布和施行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便于人们熟悉和掌握。

同样有“例外”

WTO透明度原则在实施范围方面虽然有着扩大的趋势,但它并不要求成员方公布一切有关的法规、规章和措施,也不要求所有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在公布和施行之间都要有时间间隔。或者说,WTO一方面确认透明度是一项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又为实施这一原则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

首先,WTO的透明度原则不要求公布那些一旦公布就会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规章和政策措施。

其次,如果间隔期会妨碍实施有关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话,那么透明度原则也不要求在该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公布与施行之间有一个间隔期。比如,某个成员方决定要对自己的货币实行一定幅度的贬值,这样的决定一旦公布便应立即施行,即从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而不应在公布和施行之间设置间隔期。否则,只会助长投机活动,搅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和活动,而这是WTO和当事的成员方都不希望出现的。

WTO的非歧视待遇原则 篇5

“外外无别”与“内外无别”

非歧视待遇(Nondiscriminatory Treatment)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有人以为,它是WTO及其前身GATT的基石。它体现了WTO成员方之间平等的原则精神:在WTO体系中,成员方具有均等的竞争机会,WTO的游戏规则是成员方之间进行平等竞争的支柱。

一方面是所谓的“外外无别”。它要求任何成员方在向其他成员方提供优惠或进行限制时,不能借此制造歧视待遇,不能因此而在不同成员方之间形成竞争机会的不均等。或者说,任何成员方的商品跨越某一个成员方的国境(当这个成员方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或关境(当这个成员方是一个独立的关税区)时,任何成员方不得由于这些商品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对它们实施不同的待遇,即差别待遇。这就是最惠国待遇所体现的精神,目的是保证来自不同成员方的进口商品,在某个成员方的市场上,处于同等的、非歧视的竞争地位。

另一方面,非歧视原则体现在所谓的“内外无别”上。它要求WTO的任何成员方,在向进入国境或关境后,在其国内或境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其他成员方商品提供优惠或进行限制时,不能在国内(或境内)商品、企业与国外(或境外)商品、企业之间形成差别待遇。或者说,任何成员方向其他成员方的商品、企业提供的待遇,不得“低于”国内(或境内)商品、企业享有的待遇。这就是国民待遇体现的精神,目的是保证进口商品与国内(或境内)产品、外来企业与国内(或境内)企业,处于同等的竞争地位:同本地企业和商品相比,外来的商品和企业处于不受歧视的地位。

对发展中成员的“差别待遇”

在我国有的著述中,非歧视待遇原则有时也称为无差别待遇原则、不歧视待遇原则。所谓无差别待遇,指的是WTO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应当在非歧视的基础上进行。“无差别”的实质是“非歧视”。这种非歧视无论表现在“外外无别”还是“内外无别”上,实际上体现的都是一个成员方和其他成员方之间的关系。非歧视待遇通过对商品和企业的无歧视待遇,表现的是对所有成员方的无歧视待遇。

中国和台湾关税区入世后,WTO的成员方已经增加到144个,而成员方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相同的。目前,发达成员方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成员方的作用和地位在上升,它们已占成员方总数的82%。另外,还有30多个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出入世要求。在这种情况下,WTO内部要求更多地注意发展中成员方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

还在GATT时期,由于发展中缔约方同发达缔约方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已经提出了给予发展中缔约方差别待遇的问题。结果,专门拟定了一些条款来处理“欠发达缔约方”的贸易和发展问题。后来把这些条款集中到一起,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列入GATT的条款之中,这就是GATT条款中的第四部分条款。WTO继承了GATT这些条款,实际上就是认可,对发展中成员方的“差别待遇”并不构成对发达成员方的“歧视”,而可以把它视作非歧视待遇的一种例外。与此同时,发展中成员方仍要执行WTO关于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规定。这二者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WTO总体框架下的相互补充关系。

都应从正、反两面理解

WTO的非歧视原则不但要求成员方在实施某种“限制”或“禁止”措施时,不得对任何成员方实行歧视待遇,它也要求成员方在给予其他成员方以“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时,不对任何成员方形成歧视待遇。这就是说,当一个成员方实施某种“限制”或“禁止”措施时,不能只对某个成员方或某几个成员方,而应对所有成员方都实施这种限制或禁止措施,否则就会对某个成员方或某几个成员方形成歧视待遇;而当一个成员方给予某个成员方或某几个成员方以“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时,不能只对它们,而应对所有成员方都提供同样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否则会对其他成员方造成歧视。因此,无论对“歧视”还是“非歧视”,都应从正面(给予优惠)和反面(实施限制)两个方面来理解。

WTO的词汇 篇6

《小康》:金融业的开放,对我国金融生态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刘煜辉:WTO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包括外资机构将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同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银行技术、管理理念。风险意识等一系列的软、硬设施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国外的金融机构采取的是完全市场化的操作,不受行政命令的干预和羁绊,不受我国广泛存在的不良金融生态的影响,可以按照自己的产业化的方式来运作,因此效率较高,竞争力更强。他们提供的服务会更多地以客户为中心,更容易赢得客户。而我们国有垄断的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我国银行自身的改革和金融生态、体制环境跟不上的话,我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等,就会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小康》:那么,有利的影响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刘煜辉:是的,有利与不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外资金融企业带来挑战和考验;另一方面则是一种鞭策。如果我们的金融生态不能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跟不上国际局势,那么,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将逐步丧失。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的金融生态必须改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WTO是中国金融生态的一味“药引”,它的到来刺激了改革的进度。

我国原有的银行业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是被政府垄断了的产业,整个银行业的运作无法摆脱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中国金融业的问题,不仅是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问题,更大的是国家内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金融业生态,取决于整个金融业的体制环境。现在,WTO的过度期即将结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显得越来越迫切。而这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这样,金融环境改善的长期性和入世的迫切性就构成了一对矛盾。

《小康》:针对这种影响,怎样才能减少不利的一面,发挥出更多有利的一面,也就是锐应该如何应对或化解这种矛盾?

刘煜辉:为了使中国金融业在WTO开放后少交“学费”,政府长期以来已经进行了许多工作,例如,进行体制改革,让政府职能转型,改变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政府减少乃至退出对金融体系的干预。中国的金融生态面临一个主动改革还是被动改革的问题。主动改革就需要从整个经济运行的制度体制方面入手进行改革,而不局限于银行内部的风险。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只有为国内金融业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内金融业的效率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才能从容面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即使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科学的经营理念,这些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改善金融生态的工作开始得越早,进行得越快,那么我们在完全开放金融市场时.国内银行业经受的:中击就越小,付出的代价就越少。同时,我们从引进外资中所获得的正面效益就越明显。反之,如果国内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继续滞后,或是在推进中受到阻碍,那么外资的进入就意味着威胁大于机遇。

罗格的奥林匹克与WTO改革 篇7

这是奥林匹克的改革,对WTO的改革也不無启发意义。

更干净。兴奋剂已成为毒瘤。这涉及用什么手段竞争的问题。不反兴奋剂,更高、更快、更强就成了假的,比赛也就变了味。

更团结。竞争对手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各国应当充分享受体育竞赛本身的乐趣,即使没有得金牌,提高了水平,增加了友谊和了解也是好的。

更人性。运动员是人,不是机器。从训练的方式到比赛的方式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的尊重。

更干净、更团结、更人性,不是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否定,而是在新形势下的修正和发展。

WTO与奥运会不是一回事,但从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角度看,却有类似之处。WTO决策和谈判过程的不公平和不民主已经成为影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重大障碍;过度追求自身利益,造成了国家和国家集团的严重对立,使多边贸易体制的信誉岌岌可危;一味追求开放程度更高、开放速度更快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却渐渐偏离了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贸易自由化只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手段不能代替目标,但是由于实现目标进程的漫长和艰难,手段有时侯被当作了目标,或者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被当作了终极的目标。因此,在激烈的谈判和争辩中,有必要进行反思,谈判的目标是什么?争论的方向是否偏离了目标?为什么看起来当初大家公认的实现目标的途径会偏离轨道,是否因为速度过快、范围过宽?是不是应当进行局部或者系统的调整?

此次奥运会对乒乓球的比赛规则进行了修改,中国人被分在一个赛区,结果韩国人得了金牌。如果不改规则,中国仍然可能包揽所有的金牌。对此,中国自然可以耿耿于怀,但不改,对各国开展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不利。这是对简单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矫正。同样,简单的更快、更广的贸易自由化也不一定使所有的国家受益。因此,体育规则的公平与否,应以促进世界体育运动的整体发展为衡量标准;贸易规则公平与否,则应当以促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发展为目的。发展中国家除了需要开放市场以外,还有其他的政策目标。必须考虑到市场开放和产业政策的衔接,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一刀切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上一篇:中海油企业文化下一篇:word中添加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