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劳动模范事迹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潍坊市劳动模范事迹(通用6篇)

潍坊市劳动模范事迹 篇1

程寿远同志,是潍坊浩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装备部工装组主管。在潍坊市2013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评选当中,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代表。程寿远同志自2005年进入潍坊浩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和工装组同事们踏实工作,任劳任怨,为能保证高效、安全、圆满的完成任务,加班加点,随叫随到,获得了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于2007年担任了工装班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全公司所有设备工装的调整、维护、维修,产品改型、工装的改装调试、工装制作、验证等工作。作为工装班的班长,深知要团结带好一班人,必须事事处处为人表率。几年来带领工装班出色地完成了各种产品工装制作、维修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出了一份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每年都被评为公司劳模,年底被授予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2011年带领工装班对采购进厂的二手齿轮室自动线进行安装改造、工装调整、齿轮室专机的制作工作。被专家们称为废铁一堆的设备,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努力,昼夜奋战,圆满完成了安装、调试任务,实现了年产6万套能力。

2012年7月份接到公司615机体改造成618机体生产线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在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配合下,我带领工装班人员加班加点,一切以此任务为中心,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利用废旧材料改造工装30余台,为公司节约资金200余万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615改造成618生产线的工装和设备调试任务,为企业创造了效益,现已实现年产能5万余台。

2012年刚完成了改造任务,又来到浩信集团分公司——联诚机械有限公司指导其工装班对拖拉机传动箱生产线15台设备工装的调试。

凭借着这种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的敬业精神,在工装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使班组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少了些许抱怨,多了几分耐性。公司员工中感受到了朝气与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工装班的成员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一定能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部门的班组会上,程寿远说道;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一如既往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努力做好一名优秀的工装班班长,为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满腔热情。

潍坊市劳动模范事迹 篇2

1968年, 俞卓伟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从此, 与白大衣为伴, 与患者为亲, 开始了栉风沐雨45载的行医生涯。

1969年, 那个令千万青年群情激奋的年代, 俞卓伟毅然决然奔赴贵州十万大山, 选择在基层一线当了一名全科矿医, 每天还担负为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的群众诊疗任务, 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区的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事业。

1987年, 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俞卓伟在上海瑞金医院从一名普通医生做起, 逐步成长为一名分管1600多张病床、960多位医生、1100多名护士的医疗副院长。2005年, 俞卓伟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担任院长, 不久兼任党委书记一职。同时, 他还担任上海康复医学会会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会理事和上海市慈善医务义工大队队长。俞卓伟院长临床经验丰富, 兼具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 2003年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医院管理文凭, 先后主编撰写了十多部医学及管理专著, 担任复旦大学及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若干课题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俞卓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荣誉光环, 1989年荣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他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用生命去捍卫生命;他把病人、职工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第一考虑”, 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励精图治——弹好医院管理的钢琴

俞卓伟的身份是多元的, 在社会角色上, 他是医生;在专业角色上, 他是教授;在行政角色上, 他是上海乃至全国知名医院的院长。在院长这个岗位上, 俞卓伟是个全方位、全智能的管理者。他说, 医院工作千头万绪, 这需要院长“弹好钢琴”, 他希望在自己的主政下, 医院能做到全方位、全职能。

他励精图治, 强调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医院发展工作。他带领班子对医疗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建立了“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他在上海市市级医院中最早制定了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健全修订各项规章制度, 整合全院医疗资源, 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 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管理水准及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在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又统筹规划了华东医院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及措施。目前, 华东医院“十二五”中期的多项指标均已完成, 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中期评估;他指导相关职能处室创新考核模式, 首次完整、全面建立起以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360度绩效反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绩效考核体系, 并根据医院工作实际, 逐年在实践中完善。“赢在中层”是俞卓伟院长至深的理念, 因此在市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培训部”, 9年来, 对中层干部和员工的培训越来越出彩。

当医院软件和硬件满足不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时, 他和他的团队成员连连推出“大手笔”, 使华东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高19层、总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床位800张的新大楼拔地而起;一幢16层的病房楼翻修一新;目前, 又有一座新楼正准备奠基;崭新的景观“连廊”把全院现有新、老大楼全部贯通起来, 既美化环境, 又让病人免受风吹雨淋;医院“螺蛳壳里做道场”, 在林立的高楼包围下, 排除万难建造了230余辆车位的两层地下停车库;南北两个花园经改造, 常年绿草成茵、百花齐放、喷泉飞溅、景观别致, 成为病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医院还从国外引进了PE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光子CT等当代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前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各地患者与日俱增;当他看到非上海籍医生、护工和本地病人交流中存在“语言障碍”时, 在全市医院中率先办起了“沪语培训班”, 由于报名者太多, 办班规模不得不一次比一次扩大……。可以说所有这一切, 无不倾注了医院管理团队、特别是“一院之长”——俞卓伟的智慧和汗水。

天道酬勤——当好生命的守护神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沿用普通门诊价格。老百姓方便了, 更满意了。

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响最强烈时, 他亲自组织和带领专家团队跨出院门, 走向社会, 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和疑难杂症现场解答会。上海展览中心、外滩陈毅广场、青浦朱家角、静安公园、航华社区、江苏路街道、南京路步行街、金山廊下, 甚至江苏、四川、新疆、陕西等地, 都留有他为老百姓操劳而忙碌的身影。而每一次活动, 他都是接待咨询最多、义诊结束最晚、工作强度最大的一位专家。当社会凸现老年求医、诊治等难题时, 他连续7年组织带领全市34家三甲医院举办“百名医学专家大型敬老慈善义诊”, 吸引了共6万余名老年市民前来寻医问药, 不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更为医务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9年国庆长假期间, 俞卓伟院长接到了远在安徽砀山义务支教12年的全国模范教师查文红病危的求救电话, 立即星夜兼程赴砀山来回3千里, 将查文红接回医院救治, 终于转危为安, 重返砀山。此事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

鞠躬尽瘁——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曾有科主任这样评价俞卓伟:“俞院长目光十分敏锐, 对下属十分信任, 榜样的力量十分突出。”这三个“十分”, 充分凸现了俞卓伟在医院职工中的威望。

俞卓伟是一个用心、用爱去凝聚每一个人力量的知心院长。他每年都要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职工无论有什么困难, 只要找到俞卓伟, 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无论是在职职工、退休职工还是临时工生病住院, 甚至职工家属生病住院, 俞卓伟都会亲自探望, 实在没空, 他也一定会委托办公室同志代为问候。在职代会上, 俞卓伟提出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病人、职工关心的重点问题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第一考虑”, 他执政为民的明晰思路和对职工的关怀备至换来了全院干部职工对他的支持与信任, 换来了医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换来了医院的空前繁荣与发展。在他的积极推进下, 华东医院一系列新亮点应运而生,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效益及病人满意度连年提升, 医院改革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医院也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评审、“三好一满意暨质量万里行”等大型检查, 并连续数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他尊重知识, 注重人才。他在院内成立了离退休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 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智囊团作用;他注重干部队伍建设, 提出中层干部必须具备“十个能力”;他善于更新职工观念, 要求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十二种意识”。他敬业爱岗的专业品质, 细微务实的工作作风, 锐意改革的管理风格和热忱为民的人格魅力, 充分显示了一个现代化医务管理工作者的执政水平和管理风格。

厚德载物——树立医者仁心的好榜样

俞卓伟常说:“病人来就医, 我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 最小的损伤, 最少的痛苦, 最好的效果, 最低的费用来为病人解除病痛, 这是一个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准则、”“领导就是服务”、“当领导的就要靠前指挥。”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有谁能想到, 只要手机铃声一响, 俞卓伟就会出现在第一线, 而他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 不但对同事, 而且对病人、对社会。他没有双休日, 没有节假日, 一年365天, 天天在医院, 数十年如一日, 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十七、八个小时, 经常一天下来顾不上吃一口饭, 喝一口水。常年累月, 夜以继日, 从不间歇。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 按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 俞卓伟已经超前干完了十年的工作!他虽已过了壮年期但却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他曾义务献血12次!有人心疼他, 劝他:“俞院长, 歇歇吧!这样下去, 你要垮的!”俞卓伟却笑笑说:“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 病人生病是不分白天晚上的, 病人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我们, 可谓是重任在肩, 我们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 就要负起一生的责任。”面对多方赞誉, 俞卓伟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的结果, 我只不过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应做的事情, 比我做得好的人还大有人在……”。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官话套话, 听来却似潺潺流水, 润人心田, 如沐春风般让人读出了他的虚怀若谷和宽大无私。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一位伟人的话“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俞卓伟的身上也同样闪烁着白求恩这“两个极端”的精神。

以俞卓伟为榜样, 医院很多科室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1个小时以上。作为一个指挥员, 没有比看到如此能战斗的下属更令人高兴的了。对此, 俞卓伟做了精辟的诠释:“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宇宙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力量的凝结, 正如雷锋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螺丝钉, 作为院长, 我要发挥每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运筹帷幄——挑好服务社会的重担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震惊全国。俞卓伟第一时间3次致电上级领导, 主动请缨奔赴灾区救援。后因特殊任务需要留在上海的他, 以行动兑现了自己的心愿:他第一时间组织华东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用整整一晚上的时间精心准备价值近60万元的药品、器械、敷料和干粮送往灾区;在主动要求并获准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的任务后, 他立即在本市三级医院中率先提出收治伤员的“八个到位”, 并在短时期内将医院设施、环境较好的一层楼面开设为收治伤员的“爱心病房”, 同时组织起600余名职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与治疗护理全过程;他每天亲临“爱心病房”, 与医务人员一起研究制订伤员治疗方案。在俞卓伟亲自陆续把康复出院的灾区伤病员一个个送离上海后, 他陆续派出优秀的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团队赴都江堰参加灾后重建, 自己则亲自去了3次。

上海世博会期间, 华东医院300余名志愿者响应俞卓伟院长号召, 利用休息日, 积极参加“交通文明志愿者”等各项社会性质的志愿者工作, 或进驻世博园当起“小白菜”。尤为称道的是华东医院的干保分队在俞院长的亲自参与、指挥、协调下, 在为世博奋战的199个日日夜夜里, 共派出了43批次的医疗组, 圆满完成了国内外贵宾的重要保健任务。台湾政要在接受了华东医院的服务后, 亲笔题词“血浓于水, 恩重如山”。

华东医院所在地街道有将近400多位独居老人, 餐饮有困难, 俞卓伟院长组织了后勤食堂的员工, 自2006年起, 每天两餐为老人提供“爱心助老餐”, 年中无休, 风雨无阻, 至今已达45万份。

“关爱生命, 奉献终生……”由俞卓伟作词的华东医院院歌完美折射出、真挚映衬着他对医疗卫生事业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俞卓伟没有沉醉在耀眼的光环下, 他依然在服务病人的漫漫征途中跋涉, 用行动、智慧、意志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 坚守着一名医务管理者的崇高信念!

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成立于1951年, 其前身为建于1921年的宏恩医院。医院拥有东、南、西、北四幢医疗主楼以及十多幢配套楼宇, 院内古树参天, 林木葱郁, 环境幽雅。

半个多世纪以来, 经过几代“华东人”艰苦卓绝的奋斗, 华东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 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目前, 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 有42个临床医技科室, 员工2000余人, 其中正、副教授 (正、副主任医师) 300余人;医疗设备先进, 拥有当今世界最新技术的数字化手术室、达芬奇机器人、高清晰度低射线量宝石CT、PET-CT、磁导航血管造影X线机、SPECT、3.0TMR、四维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诊断和治疗设备。华东医院现由院本部、市府大厦门诊部、康平路门诊部、闵行门诊部及景苑体检中心组成, 拥有11个临床诊疗特色专科——老年医学科、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镜、临床营养科、肿瘤科、骨质疏松科、影像医学科、微创外科、乳腺疾病诊疗科, 以及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老年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科, 同时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下设老年痴呆与抗衰老研究室、老年骨质疏松研究室、老年临床医学与保健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和老年药学研究室) , 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A目录《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社和WHO社区老年保健合作中心, 是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华东医院的特需医疗中心是上海为外籍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间最早、历史最久的医院。以欧美、日本患者居多, 可以为日本持有海外旅行损害保险卡的患者提供免付现金的医疗服务, 广受海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信任与青睐, 2010年通过英国Bupa机构“管理服务质量”资质认定并获银牌。

医院医风严谨, 医德淳厚, 实施“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经过62年的实践积累, 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对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消化内镜、特需医疗、营养等领域也成绩显著。自1989年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原为上海医科大学) 教学任务以来, 共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共55位。

建院62年来, 华东医院除在干部医疗保健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外, 每年还为上海及全国各地患者提供150余万人次门急诊医疗服务及近3万多人次的住院医疗服务。

潍坊市劳动模范事迹 篇3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是潍坊工商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系08级数控1班的毕业生王英宣,这次很荣幸的能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认可,现将本人基本事迹汇报如下:

一、大学期间

“精、严、熟”是我们学校的校训,我做到乘承校训。在追梦想的同时,老师给了我关心,同学给了我帮助,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学院期间我担任08级数控1班班长一职。在任职期间我一直以“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的宗旨合理定位。对同学的思想进行了解,针对专科三年的现状,同学们普遍担心的就是就业问题,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也多次举行了就业座谈会以及就业推介会工作,使得同学们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有志者,事尽成;苦心人,天不负。在大学里我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把专业学好,把知识文化提升,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专业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三年求学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谓是硕果累累: 2008年9月--2009年7月

荣获学院“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以及学院一等奖学金。

2009年09月荣获“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2009年10月荣获学院一等奖学金。2010年03月荣获学院优秀学生干部。2010年10月--2011年7月

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

取得佳绩的同时忘不了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教育了我们要心存感恩,在此我代表我们08级毕业生向当年教育我们的自动化系各任课老师和学院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踏入工作期间

短暂的三年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那最美好的回忆,回忆我们大学期间的欢声笑语,回忆我们大学时期那美好的师生情谊。2010年10月之后我们就到了自由择业的时期,在自动化系领导老师的推荐下我们班全体同学顺利就业,而我也在辅导员吕宜忠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成功应聘了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肉丸研发生产销售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在工作期间我延续了在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的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工作2年期间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2年期间从惠发公司的普通业务经理做到了惠发公司驻安徽省区域经理一职从事管理工作,由于在公司积极上进于2013年2月荣获了“惠发商学院院士”等荣誉称号。

路,只有走过才知道它的长,山,只有攀登过才知道它的高。在这优良的环境中。我跨出了人生成长中很大的一步。我明确的知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努力贯彻党政方针,树立科学的理念。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之日渐完善,最终实现名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我都心存感恩,感恩于我的老师和同学,感恩于我的公司和同事。。

三、未来与发展

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着眼过去放眼未来,我们要有更大的激情来迎接新的挑战,不为什么只因为我们是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我们有魄力,也有能力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在对未来与发展上我们也早已胸有成竹,在大学校友付广林的协助下我们成功申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以及必要的产品形象设计,计划成立食品公司,在食品行业做大做强是我们这生中一致的追求,同时我们也计划参加一期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创业大赛,现在也正在筹划期间,在此也希望学院老师领导给予推荐。

转眼已经毕业2年了,远离了学生时代的我们慢慢的变的更加成熟与稳重,就让我们用更大的激情来回味我们那终将逝去的青春吧!

劳动模范事迹 篇4

是谁开创了高州村级办公自动化的先河?是谁创建了高州第一个村级网站?是谁致富不忘父老乡亲?是谁为XXX村的困难优秀学生送去奖学金„„他就是XXX镇XXX村委会的支部书记——XXX。

2005年,39岁的XXX高票当选为XXX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几年来,他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目标,少说话多干事,实实在在当好村官,以丰厚的实绩来回报着家乡父老及党委政府的信任。

一、满腔赤诚为人民

过去的XXX村村庄建设杂乱无章,村委会办公场所破旧不堪,村矛盾纠纷繁多。XXX任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着力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办公场所,树村委会新形象。现在,XXX村的村庄焕然一新,一幢一幢新楼错落有致,村路宽阔平整,目前共修建水泥路公里。207国道旁,一幢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大楼傲然矗立,宽广的办公室,崭新的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闭路电视等等一应俱全,实现了村级办公自动化。翻开建设办公楼捐资光荣册,“XXX10000元”映入眼帘,合上厚厚的光荣册,我们自然会想到,这幢造价 万元的办公楼花了他和村委会一班干

部的多少心血!走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心思!目前,新村正在规划之中。

为树立崇尚文化的新风气,净化乡村环境,潘书记组织热心人士捐资,创建了XXX镇助学奖学基金,为困难学生雪中送炭;还建起了坡头、等个文化广场,共造价 万元;他还组建了一支民间乐队,购置了阮、秦琴、高胡、二胡、乐琴等乐器,亲自上阵,到村文化广场为群众义务演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生活。

二、丹心一片谋发展

XXX当选支部书记后,理清了XXX村的发展思路,通过抓党建,组队伍等方式,让村委会班子及各自然村小组长明确了谋求发展的思路。主要抓好科技兴农,调整结构,经济林、荔枝龙眼、香蕉水稻、北运菜等合理配置,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效益;还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建了高州第一个村级网站,进行了广泛宣传。目前,该村有工厂企业家,年产值万元。去年新增养猪大户5户,10万羽存栏蛋鸡场2个。还开设了一个“冬田北运菜基地”,引进新品种蔬菜350多亩,单项产值30多万元。

XXX在做好村委会工作的同时,也争当发展“弄潮儿”放开手脚,搞活家庭经济。现在,他的“XX钢材店”已扩大规模,主要经营钢材加工、铝合金窗、防盗门等,还在XX市XX镇开了一家分店,共有员工30多人,年利润40

多万。

劳动模范事迹1 篇5

熟悉白树道的人都知道,他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他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于自己负责的经营方面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白树道,现为金昌市金川天然农产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负责市场经营管理工作。**年公司成立之初,有大量工作需要处理,于是,他每天早上4点钟便和其他员工一起忙碌起来,在市场内帮助本地菜农整齐摆放蔬菜、销售蔬菜,同时还要打击强买强卖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解决随时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等,真正把菜农和顾客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市场规范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受到了菜农和顾客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面对试运营初期公司经营管理混乱、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白树道身先士卒,认真落实公司公开招标摊位、规范二级批发、打击菜霸等措施。在此期间,他和其他同事经常在晚上值班、巡查、调查摸底,直接面向菜贩子,尽管多次受到凌辱,甚至人身攻击,但他不为所动、不改初心,坚持交心谈心、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经过不懈努力,市场经营很快进入正规,于**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运营。

他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韧品质,诠释了一名普通农民党员和企业职工艰苦奋斗、踏实肯干、引领致富的光彩人生。

2.平凡岗位无悔追求

在漫漫人生历程中,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度过的,而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在国网金昌供电公司就有这么一个人——李军。只要提起李军,认识他的都会说“他呀,就是一个工作上特爱较劲的人。不过,待人方面没的说,和气、真诚。”是的,李军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他的执着和真诚,征服着工作也感动着周边的人。

“凡事不怕吃苦、受累,‘要干就要干好’”是李军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无论在什么岗位、安排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能边学习边摸索,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他既能吃苦还很有想法,又善于总结,培训完了,他就能针对培训编写一些别人一接手就可上手的指南等成果。多年以来,李军先后获得甘肃省电力公司第六届输电带电作业技术比武个人全能二等奖、金昌市“技术创新模范”等殊荣和五一劳动奖章。**年和**年两次以高龄选手参加省公司技术比武,**年,参加为期4个月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期新员工集中培训,都是他对自身能力的挑战。

20多年的工作中,李军用他的执着、用心、敬畏诠释着“要干就要干好”的信条。无论工作岗位有何变化,他的心始终不变,他对工作的热情始终不减,用他的执着和坚守,用他的“钉子”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真情换来同事们的认可与赞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以他乐观积极、执着奉献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人。

3.奔波在田间地头

在永昌县小坝良种场、城关镇金川东村、焦家庄乡红庙墩村等10余处试验示范点推广蔬菜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干部董吉德。

董吉德工作至今,完成了永昌县小坝良种场新品种综合试验示范点、城关镇金川东村露地蔬菜标准园、焦家庄乡红庙墩村高原夏菜综合试验示范点等10余处,共开展各类试验示范50项次,示范面积8000亩以上。引进各类露地蔬菜新品种280多个,推广新技术15项次,筛选出了适合永昌县露地栽培的优质蔬菜新品种60多个,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品种资源。

董吉德非常重视抓技术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多次下乡进村,开展病虫防治培训,传授农药合理使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尽快让农户掌握永昌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和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他撰写了《永昌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手册》和《永昌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等简单实用的培训教材,并巡回在县、乡、村举办培训班,走遍全县蔬菜种植区,接受咨询、实地指导,为广大菜农排忧解难。

由于成绩出色,他先后获得省、市县等各级业务单位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永昌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金昌市“金昌好人(敬业奉献)”荣誉称号等,另外获金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撰写金昌市绿色食品技术规程11项(金昌市地方标准),先后在《中国农技推广》《中国园艺》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8篇,参与编写了《永昌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技术培训教材10余册,培训农村技术人员5000人次以上。

4.擦亮城乡结合部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最靓丽的橘色,却经常被人们淡忘;

他们穿梭街头巷尾,用辛勤和汗水擦亮城市……金川区环卫局保洁大队**路清洁工刘福香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全心扑在了自己清扫保洁的路面工作当中。

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在环卫一线上一干就是12年。刘福香每天凌晨,当这个城市还在酣睡之时,她就已经带着清扫工具来到她指定清扫的路段——西坡城乡结合部。由于这里居住着很多外来打工人员,地段复杂,路面清扫工作量大,经常是一开工就要一直忙碌,一点休息的闲暇都没有。街上的纸屑、烟头,人行道上的落叶、灰尘,在刘福香的眼里,一点都没有漏下。忙起来,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家也顾不上回,午饭时间,只能趁着街上人少易于打扫的时候,以每小时上千次的清扫频率,把有垃圾的边边角角仔细清扫一遍。刘福香的手上磨了一层又一层死茧,一天工作下来,经常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脚痛,回到家满身的疲惫,可是她从不后悔选择这样一份职业。

她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用一颗美丽的心灵,时时刻刻想着怎么样才能把自已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把城市的环境卫生搞得更好。

5.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提起张相耀,人们言语中都会透着敬佩。他通过自己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的钢筋工,迅速成长为一名设备维修能手,先后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先进个人、突出贡献员工。他带领的班组被评为公司先进班组。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谱写了一名普通员工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奉献之歌。

**年,在首都钢铁公司做钢筋工的他回到了金昌,并加盟兰州黄河(金昌)麦芽有限公司。为了尽快熟练掌握维修技术,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还经常向师傅们请教并留心观察有经验的同事的维修方法。很快,他就对麦芽生产设备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不懈努力,他熟练掌握了公司里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维修技术,并且还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

**年7月是公司集中技改的关键时候,他结合各工序的实际情况,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加了多项技术改造及革新,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生产成本。

**年,他被公司任命为维修班长后,节假日加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只要公司一个电话,即使当日不当班,他也随叫随到。

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他立身本职,用实干、担当,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他用朴实的敬业爱岗作风,用自己无私奉献的行动谱写了精彩的人生。

6.全身心守护用气安全

柴龙泰是金昌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维抢修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现任维抢修班长的他,在燃气抢修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燃气用户的安全保驾护航。

为确保管网及燃气设备设施能够达到安全平稳运行,柴龙泰敢于担当,带领维抢修人员圆满完成了管网安全巡检巡查,沿线阀井及燃气设备设施巡查,用户端调压箱(柜)的正常运行及维护保养,春秋季专项检查,以及各用户通气前的现场核实、方案编制、审批等日常维修,节假日及夜间值班值守、接警出警处置,抢维修等工作。

作为一名维抢修人员,柴泰龙随时面临着各种紧急突发状况。去年3月17日下午,正带领全班人员进行春检工作的他接到一通pe阀井存在甲烷报警的电话。他立刻带人赶赴现场到井下检测确认,发现pe阀井内存在天然气泄露。迅速上报情况、现场设置警戒、逐步判断泄漏点位置缩小范围、请示领导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开挖、抢修作业、监控周边环境……一直到晚上11点多,近8个小时中,柴龙泰带领其他维抢修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抢修,整个抢修过程处置得当,也展示出了他们过硬的技术。

“不求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只求尽职尽责,问心无愧”,柴龙泰以此为信念,在自己热爱的燃气事业中全身心投入,无怨无悔。

7.三尺讲台献春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人说教师像小草,虽然平凡,却能用他的本色给大自然以无限生机。永昌县第二小学高级教师李林香就像一棵平凡的小草,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从业21年来,李林香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永昌县第二小学班级多、班额大,教学任务繁重,尤其是语文教师,一个人甚至要完成两人以上的教学工作量,而大班的教学也只得靠大嗓门的讲课、授课。超量的教学工作,让李林香患上咽喉炎,致其常年声音沙哑,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年,医院检查她患了胆囊息肉,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她利用假期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休息不到一个月就匆匆上班。大病初愈,休息不足,导致她精气亏欠、体力不支、多种疾病缠身,常年大把大把地吃药,但她总是以校为念、以学生为念,有病自己扛,有苦自己当,作业本依旧带回家批阅,教具依旧在家中制作,教案依旧在家中撰写。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直是李林香坚持的教育理念。多年以来,李林香作为班主任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以苦为舟,苦学苦练,让教学更生动;

以爱为桥,爱生爱校,让教育更精彩。这就是李林香,一位在教坛辛勤耕耘的孺子牛。

8.风沙线上的女强人

**年3月,杨雅萍得知自己将从永昌县朱王堡镇头沟小学调往喇叭泉林场工作。孩子还未满月的她,心中顿时有一丝怅惘之情,因为林业工作对她来说是一片从未涉足的盲区,她深怕自己无法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在经历了短暂的失落之后,她毅然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立即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并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林场地处腾格里沙漠与巴丹**沙漠南缘,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面对肆虐的黄沙、恶劣的天气,她没有丝毫退缩,常常主动请缨,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她的吃苦耐劳让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尽量安排她留守站点,可她态度坚决地说:“不要紧,造林工作不能误时”。在同事们忙于护林防火的季节,她默默地承担起了站上的内务工作。她的苦干实干,赢得了全场职工的普遍赞赏,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年8月,她丈夫不幸身患顽疾。这对于她和刚刚6个月大的儿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而她却强忍悲痛,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这个家,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年7月至12月间,公公、婆婆相继撒手人寰,使这个原本苦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可她依然用她那瘦小的肩膀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她在喇叭泉林场工作8年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林业工作者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高尚情怀。

9.不甘平凡的码垛搬运工

韩兴文,**年由金昌华瑞达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派遣进入金昌奔马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码垛搬运工作。码垛搬运岗位是一份体力消耗大、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差的农民工工作岗位,“苦、脏、累”是众人皆知,但是韩兴文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韩兴文暗暗下决心要想办法做一些小改小革。于是,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在其他农民工吆喝着一起去打扑克、喝酒、聊天的时候,他偷偷地跑到镇上图书馆或者金化集团公司图书馆看书、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利用上班时间虚心请教师傅们,认真做好笔记,有时候甚至将旧的、废弃的机器零件偷偷拿回家反复的推敲、琢磨,画图和记录整理资料。

岗位上的工人师傅们见他如此刻苦,就设法为他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有的从家里给他拿来各种维修方面的书籍,有的手把手地给他讲解各种设备的机械原理,他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先后读阅机械类修理书籍50多本,做下的笔记有20几本,就这样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多年的不断学习和摸索,经他一手改造的皮带装载机、自动码垛机、缝包机等小发明、小改革,逐渐在码垛岗位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既降低了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又增强了安全系数,赢得了公司上下一致赞许。

10.情系桥路写春秋

从新兵到骨干,连续五年被金昌公路管理局和永昌公路管理段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被甘肃省公路管理局表彰为“十佳”桥梁工程师。从业12年,王永玺靠着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这些成绩。

**年7月,刚参加工作的王永玺被派往永昌至肃南县际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办任技术员。每天坚持一线作业,夜晚加班统计数据,还要不断学习,虽然累,却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清嘉高速公路中标,金昌公路管理局抽调技术骨干组建项目部,王永玺作为一线技术管理人员驻扎在了工地。

公路通车后,他担任了平凉至定西高速公路路基十二标项目经理部王家口大桥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开工后,他立即投入工作,放线,灌桩……坚守现场,掌握施工质量。由于是第一次修建大桥,施工遇到了很多难题,但他没有退缩,以毅力和智慧将难题一一化解。当架桥机架设完最后一片大梁时,他激动地呼喊:“这是我送给家乡的礼物!”赤城之情回报的不仅是养育之恩,更多是自己热爱的公路事业。**年,他的身影出现在了陇南灾后重建工程yj3标项目经理部中,负责江徽段共七座桥梁的施工任务。同学劝他:“7座桥,只要有一座桥出了问题,你都有责任。”他说:“如果桥断了、裂了,那我的人生也就栽了。可我绝不让那种情况在我负责的工程中出现!”随着工程顺利完工及验收通过,那一年,他被陇南灾后重建项目办授予“陇南灾后重建先进工作者”。

从技术员到桥梁工程师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王永玺,一个每天与公路“风雨同舟”的桥梁工程师。

11.青春无悔献税收

“坚持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出不平凡的事,用辛勤的汗水证明自己的价值,用闪光的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立足本职,坚持不懈,成就自我。”作为市国税局一名普通女干部的王睿,一直以来把这句话当作她的奋斗目标。

从**年参加工作以来,王睿先后在市国税局办税服务厅、财务科、机关办公室工作,她始终遵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工作理念,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工作、同事及纳税人。

办税服务厅是国税机关的综合服务窗口,是国税局的“门面”。在办税服务厅工作期间,王睿本着“纳税人是功臣,收税人是公仆”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努力做到“视纳税人为亲人”,“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文明服务、热情周到,尽力为纳税人排忧解难。“有一次,某企业购进一批货物,进项税额巨大,需要认证的发票不是本地发票,但必须当月认证进行税款抵扣,过期要承担几十万的税款,可是进项税额发票由于快递在路上的耽误,企业人员取到发票已经是当月最后一天晚上10点多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试着给我打电话求助,我并没有因为个人私事而推脱,急忙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到单位用最快的时间按规定为企业进行了发票认证工作。当时,急得满头大汗的企业人员感激地说: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整个国税局真心实意为纳税人办实事的好作风。”

作为一名党员,不一定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

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干部,也不一定要有什么豪言壮语。王睿始终坚持“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的信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获得了单位上下和纳税人的好评。

12.同志工作勤勤恳恳,深入钻研,先后研发出多种印刷类产品,不仅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更提高了中国印刷行业的整体水平。**年黎仕友参与开发阳图热敏ctp版材。**年实现了第一代阳图热敏ctp版(jpt-1)的商业化生产,缓解了国内版材主体依靠进口的压力,推动了ctp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年带领团队实现阳图热敏ctp版材fit的商业化。**年实现阳图热敏ctp版材fit-xtra的商业化。fit及fitxtra相比jpt-1性能更优,从技术上解决了制版速度的提高与其它印刷适用性的矛盾。**年首次采用界面性能转变技术,推出fit-eco免处理热敏ctp版材,开创了国内印刷版材市场的先河。此外,主持完善了公司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公司技术管理,调整优化了产品配方和技术路线。

13.同志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开拓创新,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优秀人才示范岗、新都区十大杰出青年等奖励,符合劳动模范评选条件。

刘义,男,汉族,管理学博士,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现任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成都市零售商协会会长、成都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暨成华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长、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常务理事。

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刘义同志带领富森•美家居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积极开发运营大型家居商贸项目,年上缴税金1亿元以上,提供各类人员就业岗位3万余个;

二是狠抓诚信体系建设,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使企业的影响力、美誉度和知名度位居行业前茅;

三是积极发展壮大党的事业,获得了“创先争优省级优秀党组织”等荣誉;

四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为社区贫困户、残疾病人、失学儿童、地震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价值700余万元,充分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高尚情怀。

在刘义同志的带领下,富森•美家居相继被中宣部等八部委联合授予“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

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购物放心市场”;

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诚信示范市场”;

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先进流通企业”、“四川省服务名牌”、“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刘义同志也多次获得了上级表彰。

14.,男,汉族,1981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大专,中共党员,成都四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生产技术组组长,高级技师。

领办了四川省何波(数控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都市何波数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何波创新工作室,四威集团高级技能带头人,何波同志一直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他带领员工积极开展qc及技术革新工作,涌现出了大量具有价值的革新成果,很好地发挥了技术骨干在“五小”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何波同志以“何波工作室”为载体为单位培养技能人才128人,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得到落实;

何波积极带队参加各级劳动竞赛,在编程、数铣、数车、钳工等多个工种和岗位上,完成了各类加工任务;

积极开展数铣、数车、钳工等岗位练兵活动,提升了员工技能水平。**年11月,何波数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为首批成都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年成为第二批四川省技能大室工作室。何波同志在**年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高新区分赛)数控车工比赛,获得第1名,**年参加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决赛,获得第4名,**年荣获“央企技术能手”称号,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赛区第一名。

潍坊市劳动模范事迹 篇6

在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忠县,有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它既不邻县城,也不靠场镇,座落在偏远的小山村。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

拔山中学被誉为“高考专业大户”、“山沟里的凤凰巢”,《精神文明报》称赞该校师生是“创造希望的人”。90载兴学育人,学校共为祖国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人才。特别是近几年,学校高考上线率一直在98%以上,本科、重点上线率一直在70%以上;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等全国前十所重点大学的学生高达数十人,成为享誉巴渝大地的一所农村重点示范高中。

这熠熠生辉的荣誉离不开扎根乡村、甘做农村基础教育引领者和铺路人的杨寿江校长的艰辛付出。

农村中学简陋的环境:他心中的忧

杨寿江在拔山中学工作长达26年。在这26年里,他看到了他心爱的学校从只有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乡村学校,逐步向外扩展,发展成为如今占地近200亩的现代化学校。

刚进入拔山中学,作为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他带领高中学生参加学校建校劳动,肩挑背磨,自己带头劳动,对学生开展现身教育;作为教务处领导,定期举办业务讲座,把自己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全校教师。一段时间后,全校的教育质量有了质的变化。几年后,他以过硬教学业绩和突出的表现,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的赞誉,被组织任命为拔山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此期间,拔山中学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几年后,任忠县石宝中学校长,任职期间,让石宝中学的校舍和设施设备、教育质量都有长足的改观和提高。2012年7月,杨寿江再次调回拔山中学,成为这所市级重点中学的校长。

重新返回了曾经战斗多年的拔山中学校园时,他目睹了拔山中学的巨大变化,但环境设施与市级重点中学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师不能看数字电视,校园网络网速极慢,给教学造成困难;学生住宿极为紧张,部分学生还住在异常简陋的地下室;教师住宿也非常紧张,有的3人住1套间,有的2人住1单间;师生还用着学校提供的自来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标准;校园虽是水泥道路,但坑坑洼洼;没有停车场,教职工车辆只能停在学校道路两旁,既影响校容,又造成安全隐患……杨寿江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差距,既影响学校的对外形象,又严重影响学校的育人质量,怎么办?多少个不眠这夜,杨寿江在思索着……

他利用政策解决师生住房。他利用工作房的相关政策,向上级争取资金,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修建了2幢教职工住房;他巧借拔山中学年年创造的教育辉煌的东风,又争取资金在同一时间里修建了2幢学生公寓。

他积极引资改善教学条件。一是请友邻系统和单位资助,如争取忠县交通局、水利局等系统、单位提供资金,实现了校园道路“白改黑”,开建了朝阳湖(拔山中学校内的休闲人文景观)工程,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问题;二是利用拔山中学的校友会,向学校培养出去的学生宣传拔中,引来他们对母校的支持。于是,凤凰广场建成了,园林式校园形成了;三是争取企业的支持,如让渝教科贸进入该校,解决了师生购物不出校门的难题。

他集思广益建设校园文化。他请教育设计院的专家实地察看学校,规划学校布局,提炼学校人文精神;他号召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挖掘学校的办学思想。他博采众长,积思广益,聚众人之智,科学地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思想:以学校创始人沈芷人先生所题的“大道远行,天下为公”作为办学理念,并身体力行地传承办学大道、师德大道、育人大道、教学大道、服务大道;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培育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拔中精神;以“以爱育爱,以德育德”作为育人理念,要求教职工以德示范,以爱育生;以“严谨求实,师今法古”为教风,以“博学慎思,审问笃行”为学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就这样,拔山中学形成了温馨宜人的环境文化、励志前行的精神文化、科学民主的管理文化、尚贤慎独的行为文化。

曾有媒体记者来学校采访后这样写道:“刚才还是乡村、民房、田野,一步之遥却别有洞天,只见学校三面临壑,四季常青,流彩叠翠,风景如画,古刹、凉亭、草坪、清池……幽雅的学校环境俨然洞天福地。校园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随处可见清心励志的图文,文韵流香的步道,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学校A级标准的学生食堂;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恢弘大气的教学科技大楼;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校园广播系统、网络系统,有藏书20多万册的图书大楼,400米塑胶标准田径运动场等,一座设施完善,功能俱全的现代化学校正以蓬勃的朝气屹立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宽阔的塑胶操场上,同学们正在做着课间操,同学们阳光自信,精神抖擞,节奏统一,焕发出青春活力。这里平安有序,文明和谐,特有的育人环境让人感慨。”

在校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家住在县城里,父母之所以选择了这所远离城区的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不仅是教学质量好,更重要的是看重了这里的育人环境,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外界的干扰,没有网吧,没有歌舞厅、录相厅,是一个能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这天翻地覆的环境改变,无不凝聚着杨寿江的滴滴汗水、番番心血。

农村中学薄弱的师资:他心中的痛

老师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师资队伍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求来的成长。因此,杨寿江始终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言雅行善、乐教乐为、专业过硬、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为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拔山中学虽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但由于地处农村,条件差,不仅硬件条件差,而且师资力量也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10年的时间里,学校的一些优秀教师调往主城重庆,而优秀的大学生又不愿到这样的农村边远学校;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从临近的学校调入,甚至从镇级初中调入。这样,学校的师资条件就不言而喻了。杨寿江深知:师资薄弱,是学校的硬伤,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他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个心中的“痛”。

面对这个严峻的局面,杨寿江与学校班子反复调查研究,采取“调、培、送”三管其下的方式,争取在三年内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他向县教委如实反映学校教师的情况,对外宣传拔山中学校园环境的变化,向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宣传学校对大学毕业生的优厚待遇……在县教委的支持和杨寿江的艰苦努力下,211大学的毕业生来到我们学校了,硕士生到我们学校了,县内的一些优秀教师到我们学校了。这样,保证了教师“进口”的质量。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彰显学校发展实力。该校大胆更新育人观念,杨校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第一线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一心一意地谋划学校发展,聚精会神运筹教学质量。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提倡“比学习、比团结、比协助、比清廉、比奉献、比实绩,促使全校教职工与时俱进,自觉强化方向意识、质量意识、稳定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较高的理论素质、渊博的知识素质、优良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以此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业精于勤的教师团队,给学校发展添砖加瓦,注入生机与活力。

重培训,强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全面更新育人观念,提高育人素质和教师素养。通过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实行拜师学艺和“三新”教师献课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在每期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评出一、二、三等奖,教职工大会上兑现奖金和颁发证书,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教书热情,一种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弥漫在拔山中学校园。同时,学校出台机制,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比赛。凡是获奖者,学校均予宣传和奖励。

杨寿江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他也要为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领导干部准备好“一桶水”,要做一名学习型和科研型的校长。他参加了重庆市校长岗培、重庆市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自己平时也非常注重自学,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每天学习1小时,如果某天时间太紧无法学习,也要在宽裕的日子里补上。人们无法知道他到底读了多少本书,但可以看到他10多本厚厚的读书笔记。难怪在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能引经据典,将为人为师的道理注入教职工的心坎里;难怪他在给教师举办的业务讲座上,能旁征博引,将抽象的专业理念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们熟记会用。他深入课堂,指导教师教学,与教师探讨如何让农村孩子学得又快又好;他来到教师办公室,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拔中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他走进学生中间,走进学生食堂,走进学生宿舍,问寒问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找师生员工谈心,望闻问切,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困难,以最高的诚意和虚心的态度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既解决了实际难题,又在精神上形成了凝聚力。既联络了感情,对学校的发展又形成了活力。有这样的校长,拔山中学的快速发展和年年高考摘大瓜无疑是顺理成章的!

农村中学艰难的课改:他心中的伤

作为科研型的校长,杨寿江深知应试教育的弊端,力推新课程改革。通过他当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努力,通过他在石宝中学当校长的努力,虽然以处于农村中学的我们看来做得已很不错了,但在他看来却相差太远。

“农村孩子的家长眼光比较狭隘,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功底如何,硬将孩子往普高送,他们关注的是重点大学;社会上只看学校的升学率,并不关心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评估也重在升学数字;绝大多数家长一鼓劲将孩子送到我们这样的学校,导致我们班额巨大;学校的设施设备、教学人员永远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学生的需要……我们怎么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嘛!这样下去,会误了孩子,也会误了国家人才培养的……”

作为农村中学的校长,在与教师们探讨教育问题时,经常表达出的无奈和伤心。

新课程改革之路还得要走,哪怕一学期甚至一年只迈出那么一小步。

打铁必须自身硬,还是从自身做起吧!2012年下期,在开学工作会上看到的教师任课安排表中,高一五级十五班的数学安排了2名同志任教:毛飞和杨寿江。正当老师们疑惑的时候,杨寿江讲话了:“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动这场教育革命,我蹲点高一(15)班,与毛飞老师一道,探索新课程改革的路子,争取取得一些经验,哪怕是教训,也为下学年进一步推动课改做出努力。”就这样,他与毛飞老师一道,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每周至少在该班上一堂课,听袁华梅老师上一节课,与袁华梅老师一道分析班级的学情……

通过一年的努力,初步创建了“目标导航,双主课堂”的课堂模式。它包括“自主预学,教师导学,反馈促学”三个阶段,“导、学、示、拨、测、评、理”七大环节。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让讲台变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不仅开启了学生心智,减轻了学生负担,拓展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展现了学生靓丽的风采,让学生扬起自信的目光,在快乐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应试的角度看,成绩也不小:在平均分班的情况下,至第二学期末,该班数学平均成绩居年级同层次之首,高出第二名4.36分;优生率和及格率均居同层次之冠,且均高出第二名6个百分点以上。这个成绩让老师们看到了新课改的曙光,大家都乐意开展新课改了。

杨寿江自己不断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给自己加压,不断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此带动全校的科研工作。迄今为止,学校承担、杨寿江作为主研人员的国家级课题《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与帮辅对策》获一等奖,国家级课题《利用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市级课题《中学综合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已经结题,国家级课题《中学作文满分策略研究》正在顺利进行。杨寿江撰写的高质量的论文《自我探索建构,实现自我创新》、《人格魅力》、《教师的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杨寿江被教育部评为“科研先进校长”。

2013年下期,拔山中学正式走上了新课程改革路。各年级各门学科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吸收杨寿江和毛飞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如语文的“五步导学”法(目标、自学、解疑、练习、小结)、物理和化学的“四段教学”模式(目标、实验、结论、运用)。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灵活,使课堂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校狠抓特长教育,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组建艺术班和体育班,降低文化课学习难度,以夯实基础为主;强化艺术和体育教学,提升艺术和体育水平。普通班在星期二下午,则安排科技活动(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老师组织)和文艺活动(文学欣赏、演讲写作、历史追踪、法律运用,由语文、历史、政治老师组织),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其中的一项活动。

近几年来,学生各项获奖达到1558人次,其中何柯、张成逸获重庆市科技模型大赛一等奖;重庆市2015年校园足球联赛市级总决赛荣获第8名;叶凌霄、肖蓉分别获盛世中华全国声乐比赛特等奖、银奖;陈雅馨、朱淑平分别获得第二届中国广播影视艺术声乐组银奖、铜奖;在全国生物竞赛中25人获奖,其中国家级11人,全国数学竞赛有12人分别获得全国二、三等奖;王秋鸿、丁欢、陈宇红、吴亚利等4人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蒋雪荣获第三届忠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提名奖。

拔山中学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这是杨寿江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果,与全校师生的辛勤劳动合二为一,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浇育着这片园地。忠县教委主任梁文政到拔山中学调研时,感慨地说:“二类的办学条件和生源办出了一流的成效,值得肯定。”

农村中学留守的学生:他心中的泪

偏僻的山区,落后的经济,迫使农村中青年人外出务工。拔山中学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这些学生成为了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在假期就发生了学生溺水死亡事件;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由于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女生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男生问题行为令人担忧;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由于不懂得照顾自己,整体的身体状况比较差。面对班主任会议上,班主任反映的这些问题,身为校长的杨寿江,他的心像铅一样的沉重……

针对这些问题,他上网查阅了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资料,结合农村学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整套解决留守问题学生的措施:一个领导小组,两个方向着力,三个方面结合,四个具体方法。

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杨寿江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安全的2个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教科处主任、安保处主任、总务处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科处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安保处、总务处主任为副主任,全体班主任为成员。办公室要定期研究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及时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留守学生工作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向着力。从物质上,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从精神上,加强心理辅导,控制消极情绪,形成健康向上思想情绪;控制过激行为,引导其按中小学守则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坚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全方位关注、关爱留守学生。

四个具体方法。学校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解决留守学生物质生活和学习的需要,特别是对困难家庭的学生更加关照;建立心怡美疗室,向上级争取了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该校,专门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家庭方面:在农闲时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让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到校听专题讲座。社会方面:争取乡镇政府和居委、村委对留守学生的家庭予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扶。

农村中学迅猛的发展:他心中的乐

身为学校校长、校党总支书记的杨寿江,政治坚定,思维敏捷,极具创新能力。有很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担当,他为人低调,待人谦和,处事公道,勤政务实,有带好班子、带好队伍、打赢硬仗的丰富经验,教育民生工程做得全、做得实、做得细、做得到位。处理各种疑难、复杂问题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密切联系和依靠班子和教职工,务实求真,群众口碑极好。他教过18届高中毕业班,担任20年班主任,1992年带出清华大学王如亮等全国前10所名校生186人,高1992级上线率居全县第一。1997年指导学生赵俊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拔山中学首次荣获得全国一等奖。时任班主任的拔山中学高98级1班在高校招生未扩招时就有40人上重点大学、17人上二本、3人上专科,60人全部上线,创当时重庆首例,被原万州移民开发区教委誉为“开万州高考先河,树育人历史丰碑”。所教数学的高98级1班高考人均成绩达120.6分,最高分和人均成绩均居原万州移民开发区3区8县第一。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6篇,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4个,已结题3个。承担重庆市级研究课题11个,已结题9个。1999年获万州片区首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同年,获重庆市首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群雁高飞头雁领。近几年,他带领的拔山中学获“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重庆市科技创新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实验基地”、“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交通文明校园”等40余项荣誉称号。

上一篇:陶艺社团活动记录下一篇:妈妈来看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