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共8篇)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四部分 判断题
1.()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在知识方面应具备的条件是:有较深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及较强的生物学实验能力。
2.()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所具备的实验能力指的是具体操作实验的能力。3.()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必须学习生物学教学法。
4.()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的不同,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教材有变,课程设置不变。
5.()课的类型决定了教学方法。
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配合使用的。7.()注入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8.()注入式教学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9.()启发式教学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10.()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11.()导言的内容只限于课本范围。
12.()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课外材料时主要考虑选取使学生感兴趣的知识。13.()教师应注意在讲述中“设疑”和“答疑”尤其是“答疑”应由教师来回答。14.()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15.()注入式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16.()谈话中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明了,富有趣味性,所以避免较深的问题。17.()在谈话中,尽可能使全班同学都参加到谈话中来。
18.()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19.()活的生物的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合于实际的感性知识,有利于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
20.()模型的优点,一时不受时空限制,二是不受原物体大小的限制。21.()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真实地掌握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22.()语言直观有两方面涵义:一是利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与直观教具的使用相配合;二是语言的形象化。
23.()把几种直观教学手段分配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为横排法。24.()讲授同一内容时应用几种直观手段所为纵排法。
25.()上课前就应把演示物陈列在讲台上,演示结束后仍然放在讲台上。26.()教师在演示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幻灯时应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清楚。
27.()演示实验可以单独成为一种教学方法。
28.()讲课中的演示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巩固知识,从逻辑上讲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
29.()讲课后的演示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巩固知识,从逻辑上讲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过程。
30.()生物实验材料受地区和季节限制,必须事先进行考虑,也就是说编制课时计划时就应考虑。
31.()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前一节课应布置学生预习实验。
32.()不论采用哪一种实验方式,在实验基本结束后,教师都应进行小结。33.()课外实验作业与课外生物科技小组是相同的概念。34.()复习的目的和要求是着重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内容在记一遍。
35.()课外作业的内容是以巩固新教材为主,适当联系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所以作业量要尽量多一些。
36.()阅读教材是课外作业的一种形式。
37.()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系列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38.()能力是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大量吸收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9.()智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亦反映在对知识的概括及抽象水平上。
40.()智力是先天素质,社会历史遗产和教育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41.()学生的智力可以从注意的指向性、观察的精确性,记忆的牢固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等方面考察。
42.()考察一个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考察它掌握知识的数量。43.()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然结果。
44.()通常能力水平高的人知识不一定丰富,而知识丰富的人,能力水平一般都很高。
45.()教师要在教学中讲清所学生物学知识的意义,了解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目的,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强化有意记忆。
46.()学生亲感知获得的知识记忆不牢固,需要教师辅导。47.()观察实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48.()创造能力是指思维活动具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活动的能力。49.()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脱离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而培养。50.()创造性活动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相关性不大。
51.()在教学中是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如何,是衡量一切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志,是教学艺术的实质所在。
52.()生物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53.()教师要善于针对生物学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接合点提问,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错误或不确切处提问。
54.()教材分析的顺序是,首先应参照大纲,对一门学科进行分析,然后是对章节进行分析。
55.()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掌握目前使用的教材应该如何分析。56.()生物学知识是教学、考试、教学质量评估和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57.()通读教材的好处是可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的前后联系,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要求。
58.()做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只通读所要讲的一本教材就可以。59.()依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
6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应,而且在课后听取学生的意见。
61.()对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当放慢速度。62.()中学生物教师的备课是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63.()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备课是指教学工作的一般准备工作。64.()课时计划指的就是教案。
65.()单元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上课的依据。
66.()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明确具体,简明扼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完成。67.()新课教授后的复习巩固内容,应根据课上学生的掌握程度现场制定。68.()教学中每一步骤所需的时间应机械地确定,以便教学时间合理分配。69.()教师对复习和检查旧知识的内容,要提问哪些学生等在课前应预先加以考虑并予以确定。
70.()考查和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两种形式。经常进行的检查考试;分阶段进行的检查是考查。
71.()考查的方法常用的有课堂提问、作业、书面测验等。72.()作业是指新课讲完后所布置的课外作业。
73.()书面测验属经常性考查。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将分散获得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74.()考试是阶段性检查时采用的一种方式。
75.()测量就是对于测定对象给出数值,即测值,以资比较。76.()布鲁姆主张识记阶层所强调的能力仅限于忆想、辨认、记忆。
77.()布鲁姆主张,理解是把学习材料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比识记低一层次。
78.()评价考查考试质量的指标有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79.()标准相关效度是用来了解、考试分数能否有效地预测或评估某种学习表现。80.()考试信度偏低说明考试难度较大。
81.()学业成绩的评定就是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估的过程。82.()教学中常用的两种计分方法是百分制记分法、常态记分法。83.()常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84.()鉴别力低的试卷,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得分差别大。85.()信度越高,说明考试结果越可靠。86.()生物学测试要在考试结束后编制标准答案。
87.()对某一专题进行调查或总结某一教学经验时,也有大量数据需运用统计表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然后提出看法、建议,写出总结报告。88.()统计表的结构要简单明了。一张表必须而且只能有两个中心,要说明的问题十分明确,一目了然。
89.()生物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有意义,要有理论依据。又要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课题不宜太大,要具体明确。
90.()实验报告内容一般为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结果四个方面。
91.()讲授法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书本知识,因而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92.()发现法的长处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性思维能力,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
93.()完整的生物实验室应包括实验专用教室,教师准备室,标本仪器室三部分。94.()实验专用教室透光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应在1:4——1:6。
95.()实验专用教室的窗户最好能悬挂两种窗帘,一种是白窗帘,一种是黑窗帘。96.()实验专用教室对实验桌的要求是:高度为90厘米、宽度为60厘米、长度为200厘米。
97.()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植物标本有植物干装标本、腊叶标本、玻片标本、浸制标本。
一、创设情知交融的最佳情境
所谓佳境, 须具有新、奇、乐的特色。新: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特别的情感, 他们经历单纯、阅历有限, 情趣易于激发。奇:奇中生疑, 疑中导思。乐;情境须愉悦, 气氛须轻松, 或领略到生物界的丰富多彩, 或体会到生命现象的神秘美妙, 或贴近学生生活因而他们略知其一二, 跃跃欲试自觉求知。
佳境须从教材内容出发, 目的为激发学生内部动因, 激起学生的共鸣及兴趣, 如何创设新、奇、乐的佳境, 就一堂课三个阶段而言, 方法如下:
1. 开始:课伊始, 佳境生, 趣亦来
课开始, 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一下吸引住, 进入角色, 可采用:
谈今日新闻, 说社会热点学生时而议论纷纷, 继而侧耳静听, 兴趣骤生。如敲除了几个特定基因的克隆猪心脏为什么可作为人类心脏移植的替代器官?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几根毫毛是否为我国古代幻想型克隆?克隆有何实际意义, 克隆属于何种生殖方式, 意义何在?这些对相关内容教学的导入起到一石激千浪, 入境兴趣生的效果。
讲生物趣味史料这部分教材内容很丰富, 如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做出重要贡献几位科学家, 他们的相互交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为揭示生命最本质的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示色彩鲜明的直观教具有助于引起无意注意,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降低思维难度, 实现感性向理性转化。如出示一红一绿两张纸片让学生辨认颜色后告诉学生有人分辨不出这两种颜色, 然后设问“为什么有的人对红色和绿色分辨不清?———这与一种特殊的遗传方式伴性遗传有关”, 马上就能激起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学习兴趣。
放录像鲜明的视觉, 声情并茂的音响使学生一下进入生动形象的感性世界。如放蜜蜂王国的录像片段, 学生不由得步入种群、群落、互助、斗争的自然王国。
评本土本乡的环境污染怪象如我市众多小冶炼厂导致酸雨, 河道中的臭水, 引起师生在环保上的情感共鸣。
语言拟人化以拟人化的生动语言甚至形体语言讲述现象, 激起学生探究其本质的好奇心。
⒉课中:课正行, 佳境深, 趣尤浓
生物课亦应控制好其静与动, 热与冷, 宽与严的调节, 中间阶段要保持学生兴趣持久性, 应尽量让视、听、做交叉出现, 让间断的变化信号, 支持学生的兴奋状态。可以采用:
激疑“思维自惊奇、疑问开始。”带着疑问读书、思考, 其乐无穷。如淀粉与唾液淀粉酶被一同吞入胃中, 为什么淀粉在胃中不被消化?此一疑问可激起同学们探究和学习酶催化功能所需条件的求知欲望。
阅读:通读片段, 精读生物学概念, 理解关键词、句, 找出形态结构功能及其联系, 对照读, 找出相关生理现象的异同点。
讨论: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或进入抑制阶段, 组织学生围绕疑点互相议论, 彼此解答、辩论、纠正、补充, 对出现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发表提示性见解, 使学生兴趣骤而又升, 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
⒊结尾:课尾声, 佳境存, 趣尚在
课行将结束, 实行知识迁移, 把知识信息转为为学科观念、转化为学科能力, 并在评估中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 以各种形式, 解释常见生物学现象, 难度适当,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 成就感 (有所收获) 才是持久维持探究与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重优化的情境, 着意启迪思维, 提高能力
课堂优化的情境, 非简单的“情景”, 而是情知交融的科学意境, 它能使教师借“境”发挥。
⒈着意提高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核心与关键。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在直观中联想, 在比较中分析, 在递进推理中思维, 降低思维过程中的阻滞力, 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增加思维的变通性, 扩大思维的发散性。如高中“生物生殖方式”教学中, 出示自制的三张彩图:马铃薯的出芽, 酵母菌的出芽, 大豆的出芽。同样是芽———生命现象, 各属什么生殖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及意义?在设疑、质疑、解疑中引用横向纵向的联想, 综合较多概念,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2. 着意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不仅教“书”, 更要教“学”, 借用兄弟学科的学习方法, 多方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充分发挥语文工具学科的优势, 运用阅读技巧解析基本概念, 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缩句后的语干为“酶是有机物”, 揭示酶的化学本质, 其中第一定语说明酶的场所———活细胞, 第二定语说明生理功能———催化作用。这是概念的内涵, 关键字“字字落实”。哪些生理作用需要酶呢?由此把概念的语意外延, 做到“层层分析”, 使语文爱好者也在生物课上得到“满足感”。以点带面, 大多数学生也能自觉分析, 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其次, 精读生物学课文的关键段落,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分析和理解课文, 概括归纳出课文的中心内容, 必要时还要有目的地查阅课外读物,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⒊着意培养科学观点和学科观念
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分析理解生命的本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例如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观来理解植物的向光性;用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论来评议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与其浓度大小的关系等, 使原来对生长素的顶端优势及向光性不同作用的解释疑惑不解的学生, 现在却豁然开朗。大树下的植物一般受单侧光照弯向树冠外生长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 不至于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 一侧被虫咬伤的幼芽不一定向光生长而是向受伤一侧弯曲生长, 这有利于伤口愈合。
当然还要着意培养观察、实验、知识迁移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教师优化的情感、形象是情境教学的保证
中学生的情感是易于被激化的, 一旦他们的认知伴随着情感, 教学就成为其主观所需, 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导体、是火种。
教师应有朝气的“精神形象”, 一踏上讲台就应具有和蔼、乐观、创新的精神风貌, 决不能因故出现心情烦躁、怨天忧人的情绪。教师振奋的活力, 自身的优良品质, 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 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 教师也应具有知识及修养的“文化形象”。教师不仅应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形象的语言甚至形体语言, 更应注意知识更新, 掌握一定的科技发展动态, 并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否则学生对教师信服的基础一旦动摇, 产生“如此而已”的印象, 情境教学便很难实施。如平铺直述式地讲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就显得索然无趣, 而用拟人化的语言把鸟类的迁徙、占据巢区、求偶、孵卵与育雏等作为有机联系的故事情节来讲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就生动有趣。
《生物教学论》课程是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手段及方法、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面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生物教学论》课程如何为师范生保驾护航,造就他们雄厚的竞争实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进行《生物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实现新课改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对接,已经成为高师院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对《生物教学论》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尝试,我深刻体会到在掌握新课程标准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快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增强师范生的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对一个问题在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互动、对话、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对所描述的教育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此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能力,我认为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寻找典型的案例、设计有针对性的思考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案例应源于教学实际,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所编写的,教学所选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案例能尽量客观而多维地反映事件发生的背景,并力图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案例必须设计一定的问题以启发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要含蓄,通常是显而不露,启发学生思维,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二是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和节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了课堂中的“主角”,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担任好课堂“导演”的角色,适时地抛出问题,点明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维;在学生困惑、有分歧的时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恰当地运用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高度地概括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个性化的评价。
《生物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带入一个思维和辩论的空间,通过此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生物教学论》的总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
采用“微格教学”的实践训练方法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始终是生物学教师的职业追求。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技能不但不能抛弃,而且还应使这些技能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浸润下,更加鲜活、生动。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心应手,我在生物教学技能的实践训练中采用了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并加大微格教学的训练力度,以求用较短的时间和精力,迅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是建立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与传统的技能训练相比,微格教学能将复杂的生物教学过程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等,使每一项技能都成为可观察的,并能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微格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摄像技术、视听设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际的训练中,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个人的角色频繁地调换,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转为评议者,学生反复地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实践再进行理论分析、比较研究。这样的训练方式,既体现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又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这对于学生实际技能水平的巩固和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引入“说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微格教学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但这样的技能训练并不能看出师范生运用了哪些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为加强学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掌握和运用,我在《生物教学论》的教学中增加了说课的环节。
所谓“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利用口头语言和有关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与听课人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不同于上课,上课是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展示教什么和怎么教,说课不仅要说明教什么和怎么教,重点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这么教,其教育教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即要求教师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通过在教学中增加说课的训练,不仅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加强,而且能帮助师范生更好地以科学的、全新的教育理论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师范生的内在教育理论素养。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七部分 论述分析题
1.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的现象是:“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是:绝大多数场合下教师们忘却了:上课--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请用这段话来对照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用事实和案例对我国教育的实际现状进行独到的分析和评价。
2.《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教学实践的例子谈谈当代流行的教学策略中有哪些可以具体应用到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3.中学生物学新课程的内容、功能和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课程资源”?举例说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应当怎样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种“课程资源”?
5.什么是STS教育?你是怎样实施STS教育思想的?
6.有教师教授“苔藓植物”时,几次拉开自制孢蒴教具的“蒴帽”,让里面由粉笔灰制成的“孢子”散发出来。部分听课教师认为此举能引起学生兴趣,部分教师则认为粉笔灰散出会影响学生健康。试分析这位教师的演示存在什么问题?
7.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还应该掌握生物学教学法。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8.生物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如何?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9.怎样理解能力?为什么生物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培养那些能力?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10.选择初中生物学教材某一章节,分析教学目的。11.设计一节生物课的教学过程。
12.你认为生物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那些能力?
13.结合教学实习,编写一份教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4.教师为何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15.如何编写教案? 16.如何分析评价一节生物课?你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具备哪些条件? 17.请设计一个教改实验方案。
18.如何有效地组织生物学的考查与考试?
19.以实际为例,分析现行生物学考查考试存有哪些弊端,应如何改进? 20.请编制植物学一节课的课堂练习题。
21.制定生物学某一章的命题细目表,并按该表编制一套测验考试题。22.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课外活动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23.请你设计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项目。
24.就你所上的一节最成功的生物课或你观摩的生物教学示范课,举例说明: ①
你(或上示范课的教师)的哪些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新课标的某一课程理念。②
这节课哪些地方的教学处理怎样较好地验证了你所学的某一学习理论?
25.通过本次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共同完成“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一实验,请你思考并就下面的问题发表你的看法:① 利用本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你认为要特别注意哪些关键地方?(提出两条你的主要看法。)
② 准备该实验和组织教学方面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打算怎样应对?
26.为了讲好“原生动物门”这章的内容,你认为至少应选用那三种具体的直观手段?简述你作这些选择的理由。
27.编拟选择题和填空题各有那些要求?根据这些命题要求,指出下面两题在编制上各自存在的不科学之处,并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⑴ 小王平静呼吸时胸围长80厘米,尽力深吸气时的胸围长90厘米,尽力深呼气时胸围长78厘米,他的胸围差是()厘米。
A.170
B.12
C.10
D.无法确定(答案设计为B)
由刘恩山主编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是一本值得在职教师细读的实践性强的从业指导书。
作者从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的角度来编排本书。本书分为十二章,分别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科学的本质与生物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它包含了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从“台前”到“幕后”,从准生物教师的适应到在职教师的持续发展,本书都一一进行阐述。
在绪论中,本书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建议:以教师(或实习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本课程的学习,以教师的角度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把自己当成一教师,我们才可能快速转变角色,适应角色。
面对现在教育界片面强调向学生传递生物学知识这一现状,作者在第二章引入自然科学有四个维度以及科学课程四个维度要有适当的均衡理论。作者把理论与现实状况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力的表达了科学课程还应该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我看来科学课程应该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如果你在一项探索活动开始之前就被告知结果,你还会有探索的欲望吗?很多时候,我们获得了知识,也开始依赖现成的答案......这些跟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有撇不清的关系。
在本书第三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于其中的“个人的学习被看做是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这段话,我深有体会。高中阶段学习球的体积公式时,我做过各种各样的相关题目,机械而麻木。就在有一天,我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一队建筑工人不懂球的计算公式,用圆的面积公式代替。我和侄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计算出那个近似球状石块的体积,避免了堂哥多花钱。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感受到了可以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我对球的体积公式有了全新理解。所以,我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值得推崇的。
本书的第九章涉及了生物学教师的备课。我十分认同作者“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以及“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起点”的观点。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了解学生的“知”的来源和内容,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我觉得教师应该知道他的学生会在哪个学习环节有困难,在哪个知识点上会出现认知偏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从宏观和微观的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教”与“学”的不脱节。
作者在第五章介绍了概念图策略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概念图间接地促进了学生把新的知识整合到先前的知识当中。这就意味着概念图能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果中学时代有人明确地指导我运用概念图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或许我就不用学习的那么辛苦了,也不用在班级的中游辛苦折腾了,因为当时我一直都觉得我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零散的,无法联系在一起,也无法融汇在一起。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策略。作者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从目标、资源、利益、分工与责任等方面将每个成员紧紧捆绑在一起。我觉得学生的分组和学习进程的跟踪指导是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事。让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是组内成员融洽相处,成员分工明确。教师要安排适当的人做组长,还要安排人选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方便自己了解情况。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就进行过学习小组的尝试,后来不了了之。我始终觉得学习小组的人数过多是一个致命之伤。小组成员有10多个,导致了沟通局部不畅,分工不明确,成员责任感不强,所以我认为小组成员过多是导致我们班的学习小组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后一个章节里,作者介绍了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与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在职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语言来教学,这种语言是(C)A.日常术语B.专用语言C.教学术语D.教师术语
2、概念图的开发基础是(C)A.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B.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 C.奥苏泊尔的教育心理学D.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3、生物教具实物的特点是(D)
A.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是平面的,且传地面宽 C.可控制性强D.真实,具体,有生命性
4、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技能型目标中模仿水平是指(B)A.独立完成操作B.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操作指导下完成操作 C.灵活运用D.熟练操作
二、多项选择题。
1、生物实验中认知领域的分类水平包括(ABD)A.了解B.理解C.尝试D.运用E.模仿
2、教学模拟可以做到的是(ABCD)A.生物学实验过程 B.生态系统
C.生物体的生理结构 D.生物体结构
E.完全代替教师上课
3、生物学教师需要发现和选择课程资源,具体要做到(ABCDE)A.关注场地条件 B.关注耗材方面 C.关注人力资源方面 D.了解图书馆的资源 E.了解网络资源
4.探究性教学的特征(ABCDE)A.学生对自然食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识 B.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 C.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D.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E.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三、填空题
1、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积极主动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学习、成员负起责任来、(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与过程监控)
2、科学的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
3、效标参照评价又称绝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又称(性对评价)。
4、中学生物学实验课前的准备包括准备好实验材料、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准备好实验教学教辅工具、(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
5、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给学生模拟所要教学的内容,在生物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教学模拟)。
四、名词解释。
1、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2、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3、STS:STS是指科学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增进科学素养,更应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解社会,致力改善社会问题的科学人才,以及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影响,并能参与科学技术事务决策的公民。这一科学教育的理念就被称为STS,亦即科学-技术-社会。
4、近因律:近因律是指在反复频率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强化。
五、简答题
1、建构主义理论为生物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②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③教材的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④把生物学教师的素养提到应有的高度;⑤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2、教育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提出假设和研究变量;②控制非实验因子;③消除执行者或参与实验人员的偏向;④对实验的经过要详细记录,对实验的结果要进行准确性的检验;
六、论述题。(每题10分,2小题,共20分)
1、你怎样看待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谈谈你的看法?
答:1.生物学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
2.生物学教师要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3.生物学教师要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4.生物学教师要由教学效果的检查者者转换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
2、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1、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
2、把握教材
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准确的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内容。
3、拓展教材
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教材内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有时教材内容需要其他东西为它增添色彩。因此拓展教材就非常重要了,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适当的选择拓展教材。比如说影像片段,实物,音乐等,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七、设计题。(每题10分,1小题,共10分)
1、尝试制定一份简要的生物学学期教学计划? 答:
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任务和目标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
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
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
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五、教学计划 周次
时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10-2.15 2 2.16-2.22 第二章第一节(1)
虽然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不可低估情感对积累知识的作用。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思维是同他的情感和感受分不开的。教学是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 充满着情感和感受, 这种情感和感受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基础。所以, 应该做到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 都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和创造结果。如:课堂内满腔热情地赞扬学生们大胆的质疑和创造性的思考, 课堂外鼓励并协助他们进行主动探究,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学模具制作比赛、生物谜语竞猜、科普小故事演讲等课外活动。所以, 生物教学应该把学生视作理智和情感同时活动的个体, 设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学得主动与主动地学
在教学上要采用先学后导或先练后教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 把学置于突出位置, 实现教学活动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 培养学生学的能力。例如, 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教学, 可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活动, 引导探究: (1) 区别不同浓度的液体 (纯水、质量分数为1%和30%的氯化钠溶液) 对洋葱表皮细胞的作用, 通过显微镜观察何时产生质壁分离现象以及产生现象的快慢, 总结出渗透作用的原理; (2) 探究植物吸水的原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 (3) 探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施肥、浇花、腌咸菜等) 和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关系。这样不但可以学到该学的知识, 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每堂课都感到自己能探究出生物的奥妙来, 学生才会学得有趣、有劲。
2、个性地学和教师有个性地教
“教”在组织教学上,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有个性地学和教师有个性地教。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有的善于观察, 有的善于发现问题, 有的善于分析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学习, 也可以引导他们在上课时自由组合, 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 达到整体的学习效果。例如, 关于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我们用五粮液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善于收集资料的学生收集古酒窖的结构, 让善于分析的学生分析酒窖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 让善于动手的学生制作一个发酵的装置, 大家一起讨论遇到的难题,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当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出酒液时, 相信他们都会共同进步。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 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进行探究性学习, 但如果将其用于一切教学情境, 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 多数学生应当在课堂上学习有关本节课相关的知识, 但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由地在实验室进行本节内容的生物课题研究, 而不必“齐步走”, 将个别辅导与班级辅导结合起来, 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培养创新思维
1、创设氛围, 激发思维
创新思维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不能凭空产生, 需借助外因的刺激, 引导产生探究氛围, 激发学生的欲望。如讲到无氧呼吸的产物时, 植物无氧呼吸产生C2H5OH (酒精) , 动物无氧呼吸则产生C3H6O3 (乳酸) , 这里很容易产生混淆。当教师问到:人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C3H6O3还是C2H5OH呢?学生会举棋不定。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人剧烈运动时, 会不会醉?这样的提问,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使知识不易被忘记。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尽量地去挖掘和调控学生的课堂气氛, 加强师生的交流,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同时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2、迁移、发散、联想
教师不要急于肯定和否定学生不同的想法、做法、问题、思路等, 而是引导学生能理性地思索, 大胆地去尝试, 对错都光荣。例如学习细胞膜的功能时, 让学生自己想象:细胞外为什么要有这样一层膜?他们有的把细胞膜比喻成围墙 (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 有的把细胞膜想象成学校的保安 (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 有的把细胞膜想象成小区的招牌 (细胞识别) 。作为教师要起到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协调、指导、评价的作用, 促使学生开展迁移、发散、联想, 使创新思维能不断地发展。
3、营造创新氛围, 塑造创新个性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创新人才总是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 兴趣爱好及特长, 在此基础上, 教学的课堂要注意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以便使优等生发挥特长优势, 还可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这样, 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生物的快乐,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鲜明的创新个性的以塑造。
四、通过实践, 深化创新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创新思维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提问: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有哪些因素?在研究思考过程中,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如:流感病毒的产生、传播, 流感的防控和治疗, 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解决问题, 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化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把生物理论知识让生活化, 让学生去实践, 去调查、探讨, 达到教育的目的。
以“实验”为手段, 提高创新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动手操作、重调查研究的学科。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知识和经验, 还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应用、发展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上好实验课及搞好课外的实践活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实验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更加灵活地应用生物学知识,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是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 课外科技活动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 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五、结语
开展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教兴国,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是教育改革, 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生物学既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 又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 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
总之,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在高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 对我们教师同样提出了挑战和奋斗目标, 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增强使命感, 自觉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只有在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才能自发地在教学过程渗透创新意识, 引导创新尝试,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他们培养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
摘要: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 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探讨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使学科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
关键词:创新,优化教学,实验,实践
参考文献
[1]严晶文:《生物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下半月刊) , 2009, 1:69-70.
[2]周争国:《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 2008, 24卷 (2) :20-21.
[3]卢润祥:《探究性学习与中学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学, 2008, 24 (1) :14-15.
[4]宋爱青:《浅谈在生物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59.
[5]秦豪芳:《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J].吉林教育, 2008, 19:68.
[6]张羽:生物教育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遗传[J].2008, 30 (2) :246-250.
[7]李永红:《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实验课》[J].西北职教, 2007, 8:51-51
【关键词】教学策略;初中生物;实施
一、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同时《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1.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的求知欲的态度以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探索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新的学习环境,要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使得学生乐而忘返。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想说,敢做,充分舒展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学习《消化和吸引》时,我准备了消化系統中各消化器官的图片,让学生们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消化器官来进行其位置、形态、功能的讲解。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高效。
2.引导自主学习,探索增进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把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和感悟。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要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更要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自主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讨论交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和提升其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原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学生能想的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能提醒的自己提醒,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设计《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案时,当我问到:“用什么办法可以代替牙齿的作用?”学生回答:“用小刀”“用手”……虽然学生的点子、方法还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总之,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立足生活经验,架起沟通桥梁
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学习知识相融会,架起一座沟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其更加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索。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关注生活经历,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我们每天吃的盐很重要,如果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你吃盐,再喝淡而无味的汤,大家既不愿意吃盐也不愿意喝汤,而将适量的盐放入汤里,味道鲜美人人爱喝。生物教育如盐般重要却难以下咽,如果能把盐融入生活这碗汤中,撷取生活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于不知不觉中理解并吸收知识。例如在讲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时,我提出“血液为什么是红色?为什么贫血的人体质较弱,不能从事剧烈活动?为什么伤口会出现化脓……”这些问题几乎是每一位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很自然的让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氛围,唤醒每一位学生的亲身感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布置生活化作业,形成新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生活实践中去,而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形成新的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在学完《空气质量与健康》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应用与实践的作业——搜集空气污染影响健康的资料。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查询空气污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危害,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对当前的空气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形成,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生习生物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动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回归科学本质
1.小组合作,加强探索教学。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要改变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方法可借鉴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尝试各种方法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集思广义,大胆创新。
2.示范引导,倡导体验教学。从所周知,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同时更要开发演示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进行规范操作的意义。
3.课外实验,拓展实验时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经常进行课外实验不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还能打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大的时空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学到课本、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生物学教学论】推荐阅读:
生物学教学中生物的进化例说09-10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06-28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07-06
发育生物学教学与研究10-30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实验课中的实践07-19
优化课堂提问,促进生物学教学论文06-08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学计划201009-07
生物教学模式06-17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