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产业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语言产业(精选8篇)

浅谈语言产业 篇1

汉语作为流传时间最为久远,传播范围最为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其初现、衍变、发展、成型、传播、融合等等的过程里,多次经历了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过程。至于国际化最有名的自然应该算是唐朝时期汉语言文化圈的形成这个至今仍然具有广泛影响的事件了。可到了今天,产业化与国际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

任何一种文化想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长足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产业化的道路。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处理。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由古汉语所支撑的中国“国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但是,由于近代白话文的兴起,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

由此可见,技术上的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在硬件上的要求。

二、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

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首先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汉语逐渐成为一种被认可并被广泛接受的语言。在这点上对外汉语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必须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这就需要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

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诺贝尔文学奖不一定是一国文化获得国际认可的唯—途径,只要拥有足够多的国际广泛认可,汉语言文学完全可以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脱离了产业化谈国际化和脱离了国际化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国际化与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走将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够更好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逐步树立品牌意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一定要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该是共同进行的,这一点美国的全球精英教育不可谓不是典范。

浅谈语言产业 篇2

(一)以“语言产品”特性分析为基础的“语言消费”概念界定

近年来,语言消费问题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后蕾(2003)提出:“我们把围绕语言学习展开的消费活动称为‘语言消费’,它包括参加语言学习强化班、购买相关学习资料、参加语言水平测试等,其消费收益可看成是一项投资的非货币回报,语言消费属于教育投资的范畴。”当时,研究者将语言产业界定为“制作和发行外语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等”,将语言劳务界定为“由集体或个人提供翻译、培训等”。黄佩红(2007)将大学生“语言消费”划分为三类:“一是英语,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商务英语、GMAT、IETLS等;二是其他外语:日语、德语、韩语等;三是汉语普通话: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普通话语言能力测试等。”

以上研究中,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翻译都是以语言本体为最终产品的,因此,把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归入语言消费的范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语言产品并不仅限于以上产品。因此,“围绕语言学习展开的消费活动称为‘语言消费’”的界定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言消费行为与活动。

徐大明(2012)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所伴随的语言作为“语言服务”的内容,将消费者在餐馆、商场、银行、医院等场所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接受的语言作为“语言消费”的内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服务业的语言服务并不满意,服务业对语言服务也不太重视;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有为语言服务额外消费的意愿,而服务业并不了解这一商机。因此,要提升语言服务和促进语言消费,首先要提高语言意识,特别是语言服务意识和语言消费意识”。

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鹏认为,消费者在就餐、购物等过程中进行的“语言消费”属于一种“非典型性语言消费行为”。因为,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是以消费语言产品为目的。因为在消费者就餐、购物等过程中,服务人员的语言能力虽然会对交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语言只是一种辅助因素。因此,消费者在餐馆、商场、银行、医院等场所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接受的语言服务并不能作为典型性的“语言消费”,而只是消费者的一种伴随式“语言消费”。

在当前语言产业迅速发展的状况下,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背景、现状和趋势出发,界定“语言消费”。在了解“语言消费”之前,首先梳理“语言产业”与“语言产品”的概念。

由贺宏志等主编的《语言产业导论》(2012)一书,将语言产业细分为语言能力产业、语言内容产业和语言处理产业,并对划分依据及产业范畴进行了解释:“语言能力产业是围绕语言能力的习得、维护和评测来展开的产业,包括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等业态;语言内容产业是对语言内容进行整理、复制、组合、转换、创新等的产业,包括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语言艺术等业态;语言处理产业是利用各种软、硬件技术和设备对语言进行储存、书写、传递、显示、复制、翻译、识别、理解等的产业,包括字库、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字形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业态。”这一界定充分考虑了语言产业涵盖面广的特点,通过分类界定,对诸种业态实现了有效归类、清晰划分,并将语言产品相应划分为三类,即纯语言产品、语言科技产品和综合语言产品。纯语言产品的最终形态为语言,如语言出版、语言翻译等;语言科技产品最终形态为运用、处理语言的软硬件设备和技术,如机器翻译、文字输入法、语音处理设备等;综合语言产品最终形态为综合性语言服务,如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等。

借鉴上述对语言产业和语言产品的界定,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语言消费”:语言消费是指人们消费语言产品的行为,那些以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处理作为核心主导要素的产品可被认为是语言产品,包括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内容产品的消费,使用字库、输入法、语音合成技术等语言科技产品的消费,接受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服务以及参加语言会展、欣赏语言艺术等综合语言产品的消费。

这一界定是以明确“语言产品”的外延和内涵为基础的,可以相对避免定义狭窄和模糊的问题。其在内涵上明确了将“以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处理作为核心主导要素”当作判断“语言产品”的标准,把握语言产品的这一定性,才能将语言产品与其他产品区隔开来,同时据此对语言产品的外延进行清晰的划定,避免出现界定狭窄的问题。

(二)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需求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2004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文化服务”包括新闻业、出版发行和版权、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以及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七大类;“其他文化服务”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两大类。下面以“文化服务”为对象,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一,根据我们对语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理解,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在外延上既有交叉重合,也有区别差异。属于语言内容产业的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语言艺术及语言会展与文化产业是重合的,这部分语言产品的消费属于文化消费;而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测试等语言能力产品和输入法、屏幕书写、字形识别、语音识别、字库、文字处理软件、机器翻译等语言处理产品的消费则不属于文化产品消费。

第二,消费主体在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的需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个体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如阅读书籍、欣赏影视节目、浏览网络新闻、参观博物馆以及旅游休闲等;而个体在进行语言消费时,除了精神需求之外,还有提升谋生能力和经济地位等方面的诉求,如参加语言培训、通过语言测试等。

第三,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语言在文化消费中,是作为工具和基础存在的,如个体在阅读书报、收看影视节目、浏览网络内容时,都离不开书面或口头语言解读能力,即便是在旅游、会展等项文化消费中,也是如此。文化又对语言有着制约作用,如在语言翻译中,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差异,否则,将会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二语言消费需求分析

消费者的语言消费行为与其消费需求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语言消费问题,要从对消费需求的分析入手。我们可以从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两个层面来对语言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其中群体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某个集体的需求和整个社会的需求。

(一)语言消费需求产生动因

内在动因。从人类自我需求来看,生存、安全、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都是以信息、情感等需求的满足为支撑的。例如,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一方面获取信息,一方面实现情感沟通;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消费,如通过新闻节目满足信息需求,通过影视剧、相声小品等满足情感需求。无论是人际交流还是大众传播,作为表达者和接受者的个体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够实现顺畅的人际交流和对大众传媒产品的有效解读。

外在动因。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也不断强化和拓展着语言需求。例如,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催生了政府、企业以及个体对于语言翻译的需求,之后,人们认识到掌握一门甚至几门外语的重要性,相应产生了接受语言培训的需求,为语言培训提供辅助教材,又出现了对语言出版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语言处理技术,输入法、屏幕书写、字形识别、语音识别、字库、文字处理软件、机器翻译的出现,可以满足人们对语言进行储存、复制、显示、识别的需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个体对于精神文化产品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产生了对语言艺术、语言会展的需求。

延伸动因。一是部分个体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的缺失,为了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相应产生了语言康复的需求。语言康复是满足语言缺陷个体获得语言交流能力的需求,为各种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提供诊断、治疗服务。二是部分个体、群体在语言消费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产生了更高的消费需求,如在广告、命名、饰品及旅游产品设计等行业中对语言文字元素创造性运用的需求,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创意需求。在广告中,耐人寻味、令人拍案叫绝的广告语是决定广告传播效果、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命名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符号,为各种机构、组织、产品以及个人取名;在饰品及旅游产品设计中,将汉语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设计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创意,以满足人们审美和收藏的需求。

(二)语言消费需求分层

个体需求。包括提升自身母语写作、阅读及口语交流能力的需求;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增强跨语言交际、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语言类及综合类文化艺术产品的欣赏需求;语言存储、复制、传输、识别、显示等语言处理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对语言处理技术和设备的需求;命名、广告等语言创意消费需求;语言翻译需求;等等。

群体需求。群体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某个集体的需求和整个社会的需求两个层面。集体的需求,指单位、团体的语言需求,可以有语言翻译需求,命名、广告需求,语言存储、复制、传输、识别、显示等语言处理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对语言处理技术和设备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指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着眼于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长远发展,所产生的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需求,公民语言能力建设需求,语言法制建设需求,增强语言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提升语言文字标准化的需求等等。(李宇明,2011)

语言需求是语言消费的基础,是产生语言消费行为的动因,也是语言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前提。在语言需求、语言产品、语言消费所构成的链条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对语言需求的认知与把握,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者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并引导语言消费;同时,在语言消费中,消费者也不断产生多元化的语言需求,从而刺激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系统。

三语言产品供给分析

语言产业各类产品的供给方式有所不同:有的语言产品需要消费者以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取,如语言培训服务、语言康复服务、语言测试服务、语言出版产品;有的语言产品是作为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组成部分存在的,消费者并不需要为这类语言产品直接付费,如一些语音合成产品、手写识别产品以及字幕翻译产品等;有的语言产品供给对象包含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的消费者为其付费,再转而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第二个层级的消费者,如语言创意产品中的广告语言,广告主需要为广告语的创意向广告公司付费,然后再将广告语以免费的方式传播给目标受众,受众虽未直接为广告语的消费付费,但其支付的是自己的注意力资源和潜在的购买意愿。

在语言产业中,各个业态发展并不同步,产品在供给方面也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从语言培训、语言艺术、语言文字处理、语言会展、语言康复、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创意、语言测试等九个业态来看:语言培训、语言翻译业态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企业;语言康复、语言会展处于刚起步阶段,规模较小;语言文字处理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了一批业务辐射广、上升势头强劲的领军企业;语言创意业态中出现的新产品,如命名等,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语言产品类型众多,受篇幅所限,本文将选择新兴的语音技术产品和品牌命名产品为例来进行分析。

语音技术产品。在众多类型的语言产品中,有一种产品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其消费者,虽然有人是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消费的,这就是语音技术产品,其应用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目前语音信息处理业正在将新技术延伸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不断扩展业务广度和深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语音技术产品涉及电子通信、金融证券、公用事业、邮政物流、交通旅游、医疗卫生、商业贸易、国家机关等众多行业和领域。随着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电子书、电子辞典、学习机、电子书包等众多的智能终端设备开始融入语音技术,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在移动通信、车载服务等领域,除了语音导航外,车载无线上网、视频、音乐、电子书、收发邮件等功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驾驶员和乘客的疲劳,还可以让驾驶员和乘客在路途上了解最新资讯信息。目前,语音合成技术已可实现对各类信息以及电子书内容的语音播报。驾驶员只需提前做好设置,当收到新邮件或者想听书时,语音合成技术便可将文字自动转换成声音播报出来。在医疗服务领域,语音合成技术应用于医院热线服务及排队叫号系统中,就医者在医院的热线服务、分诊排队以及划价、交费、取药的等候中,都可以获得及时的语音服务。在银行等金融领域、电力等公用事业领域、博物馆等公共文化领域以及机场、车站等交通领域,自助语音服务也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如今,一种新的语音合成技术开始用于电影院的LED公告栏中,使公告栏在显示文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清晰播报出即将放映的电影名称、影厅号码及放映时间,使观影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

品牌命名产品。命名是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符号,创意化地为各种机构、组织、产品以及个人取名。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取名需求,取名行为的商业化、市场化便构成了命名业。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都出现了一些命名公司。在收费标准上,各个命名公司的差别较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以上海某命名公司为例,如果是企业命名,一般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注册资金多少来确定收费标准,其对注册资金3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100万元~500万元之间、500万元~1亿元之间的企业,收费分别为999元、1999元、2999元、3999元,服务承诺为在3个工作日之内设计出5套名字;产品命名、网站命名、楼盘命名、品牌命名相应收费为999元、1999元、2999元、5000元。(1)有的命名公司以网站的形式存在,而且采用连锁、加盟的方式。如某“取名网”在其“全球分站加盟公告”中表示,“欢迎有志于从事企业起名、产品命名、个人取名改名工作的人士申请加盟……”(2)。除了命名收入之外,比其他公司还多了加盟费这项收入;个人取名收费标准:“传统风格,五行调补”的吉祥型套餐为588元,“时尚艺术,气质非凡”的时尚型套餐为688元,“财富人生,财运亨通”的财富型套餐为888元,“智慧人生,才华横溢”的智慧型套餐为1388元,“时代骄子,卓越非凡”的精英型套餐为1888元,“富贵人生,稳健威仪”VIP富贵型套餐为5888元。(3)

整体来看,命名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行业理念尚不成熟,多以传统的阴阳五行等学说为营销卖点,没有对命名机理进行充分的科学解释。从收费标准来看,各个公司间相差较大,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在营销宣传上,粉饰、噱头性的内容较多,往往使受众对服务的可信程度打上问号。如何针对消费者的命名需求,严谨地表述服务内容、服务水准,是命名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命名公司在运作方式中融入了更多的理性与科学元素。美国命名公司是根据一定的规范化程序来运作的,其程序一般是:品牌名称定位—品牌命名—语言特征分析—商标域名检测—消费者测试。语言学专家全程参与,在候选名称的创制过程中,会运用词源学、形态学、构词法知识拟制出尽可能多的候选名称。众多候选名称被设计出来之后,再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语言特征分析,包括语音分析、语义分析,目的是删除不合格的名称,最终确保品牌名称能够适应多语言文化环境下的传播。通过消费者测试来检测品牌名称在消费者心目中会产生什么联想,是否易于记忆和阅读,以及哪些品牌名称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等。(贺川生,2003)

可见,中国的命名公司在定位、运作以及营销上需要更加科学、严谨的精神,多从语言文化本体来进行策划设计和宣传营销;同时,在命名流程上可以借鉴美国公司的做法,加入消费者测试等环节,使命名创意更符合市场需要。目前,我们还难以选择出一个具有领军气质的企业。客观地看,中国的命名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整个语言产业来讲,品牌企业的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品牌语言企业将对整个语言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语言企业质量的整体提升,才能够确保优质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才能满足和刺激市场的语言消费需求。而语言消费需求的旺盛,又将为语言产品的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为语言企业提供生产动力,从而使语言产品从生产、供给到消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语言消费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语言消费”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还有待社会各界的认知和探讨。对语言消费的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产品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消费者在消费语言出版产品时,可能同时也在消费语言翻译产品,如外语学习和考试用出版物;在消费语言翻译产品时,可能同时也在消费语言艺术产品,如译制片中的配音。

第二,消费者的数量难以确定。如广泛运用于银行、医院、机场、车站、会展场馆等场所的语音合成产品,虽然购买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可以基本测定,但产品消费者的数量却很难准确测算,尽管他们并未为语音产品的消费直接付费,但是在统计中,却不应忽视这一庞大消费群体的存在。

第三,伴随消费价值难以测算。例如餐饮、旅游、商场等企业,服务人员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给企业销售带来的利润增加,还未引起关注。这种语言服务是作为其他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的伴随状态存在的,良好的语言服务有助于优化交易氛围,促成交易产生,美化消费体验,刺激重复消费。但目前,分行业的语言服务规范和标准还有待制定。在消费者的购物、旅游、就医等活动过程中,导购、导游、导医的伴随语言服务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行为,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

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说,必须关注终端的产品与服务消费状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需求等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并将数据反馈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生产环节,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更好地实现供需之间的对接,满足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发展。语言产业的发展也应如此,因此,语言消费问题应成为语言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需要逐步解决如下问题:

第一,明确语言消费对于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的语言经济学研究中,已经明确提出语言的人力资本属性,学习一种或多种语言所花费的费用、时间是对人力资本特殊形式的投资,因此,这一过程同时具有消费和生产两种特征。弗兰索瓦·格瑞恩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语言与收入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关联,语言的掌握程度和丰富与否都极大地影响着居民收入。(4)2012年,李宇明教授在为《语言产业导论》一书所作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的经济活动一开始便与语言密不可分”,他认为:“首先,语言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与劳动力密切相关;没有语言能力的劳动力,是低水平的甚至是不合格的劳动力。其次,语言作为信息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组织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没有语言,就无法组织经济活动。第三,随着语言教育、语言艺术和语言技术的发展,语言知识也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语言与经济活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是语言经济学能够建立的基础。”(贺宏志、陈鹏,2012:1)语言消费直接关系到语言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早为西方一些国家所验证。今后,应以政府、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为主导,通过会展、论坛以及大众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增强社会各界对于“语言消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认知,使语言消费步入理性、自觉的轨道。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高质量的语言产品对于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提升人们的竞争能力、优化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术机构联合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统计机制。语言消费影响、刺激着语言产品生产,推动着语言产业发展,因此,对语言消费的调查统计应作为产业发展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语言消费调查,是以对语言产业各个业态的清晰界定为前提的,以此为基础,还要解决对于产品交叉、包含以及伴随式存在的部分如何进行准确测算,对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需求如何进行有效判断,对于语言产业发展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业态如何及时进行评定等问题。目前,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对语言产业中的某些业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如百度数据研究中心、搜狐网发起的对语言培训行业的调查;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定期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已少量涉及对当前语言产业部分业态的调查,如2012年5月29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国际化、市场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问题”一节中谈及“语言服务产业”,简要叙述了语言翻译、语言培训、语言出版业态的年度发展状况。(5)目前还未有针对语言产业整体的调查统计,而这对于语言产业发展来说却是亟待展开的重要工作。由于语言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与权威学术机构联合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机制和统计指标体系。

语言产业,在春天写意 篇3

究竟何为语言产业?语言产业又有怎样的作为?近日记者走访了近年来躬行并力推语言产业发展的倡导者之一,北京市人大代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教育委员会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贺宏志,听他言说语言产业发展的道与术。

语言,也是一种产业

提及语言产业,恐怕很多人会不解地摇摇头,其实这个由来已久、规模庞大的产业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贺宏志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个现象,他说,“语言产业,作为一个概念,也就是近几年来的事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支撑语言产业的要素,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并且分布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乃至职业中。后来,这个偶然的发现,不断地吸引着我。渐渐地,我对语言产业这个概念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并且付诸于相关的理论研究。”

2012年,贺宏志与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社长陈鹏合作撰写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语言产业的著作——《语言产业导论》。谈及撰写此书的初衷,他不由地感慨道:“把与语言资源有关的、分散的产业要素聚集起来,使它们的集聚效应得以最大化的发挥,使其由自发的状态变为自觉的状态,并最终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语言产业并推动语言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的语言产业仍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国外,特别是欧洲,语言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而存在。颇具权威性的《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的分析数据显示,语言产业在欧洲的所有产业中,其增长率是最高的。”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国家相互之间需要更好地理解和交流,语言的媒介作用也将因而更加凸显。“语言资源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成分,已经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越来越多地脱颖而出,显现出其潜在的‘硬实力’本领。”贺宏志进而谈道:“语言不但是人们传播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而且它本身也正在形成一种文化或者是作为该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结合了语言社会性与弥漫性特征的语言产业,不论是在先天方面还是后天方面,都具有无限的潜力。”同时,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贺宏志所在的北京市语委,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语言事业和语言产业”为两翼,积极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与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从而为提升语言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

语言产业,带来红利无限

语言无处不在,任何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语言,那么语言产业的边界到底在哪?贺宏志告诉记者,在对语言产业的研究上,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得到了业内的认同。出于对语言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考虑,贺宏志目前把语言产业初步划分为九大业态形式,即语言培训业、语言出版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语言翻译业、语言艺术业、语言康复业、语言会展业、语言创意业、语言能力测评业。

“从我着手研究语言产业的那一刻起,便日益感受到语言产业带给自己的无以言表的震撼。语言,是一种永远也卖不完的商品。发展语言产业,意义重大。”贺宏志由衷地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翻译市场、外语出版市场总值接近1000亿元。同时,语音合成、语音识别以及语言康复等也正在成为新兴的语言产业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所涉领域将更为广泛。语言创意业甚至语言康复业亦如此。“可以说,如今它们不仅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就业,进而调整着经济结构。语言经济能够带来巨大红利。”贺宏志如是说。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贺宏志看来,目前语言产业的快速发展正不断实现着本体价值。谈及此,贺宏志想到了曾在自己心中掀起不小波澜的一段往事。他回忆说,“没有个性的语言、没有特点的语言不会被记住,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语言的魅力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出自前奥美广告公司创意总监、远山广告合伙人邱欣宇之手的“凡客体”广告词(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以及继此之后推出的其他“凡客体”广告词(没错,我不是演技派,not at all,我是凡客),其通俗、小资、自嘲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不仅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也给电商凡客诚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销售业绩增长了300%。

北京,国家语言产业的梦工厂

随着近年来语言产业的不断推进,贺宏志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语言产业,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认为,“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语言政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国语言文化跟世界各国语言文化进行交流的中心地,在此丰富的语言资源优势下,更应该汇集有关部门的智慧与努力,对如何发展语言产业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引导。”相较前期的工作而言,今后语言产业的深层次研究应侧重于量化环节,尤其要考虑到量化环节的可操作性。对此,贺宏志进一步提出:“未来对语言产业的量化,可以借鉴统计系统的行业分类标准,尽量使语言产业所涉领域与统计行业分类相对接,通过数据支撑可以更加客观地衡量语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从而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语言产业,北京完全有理由先行一步。贺宏志介绍说,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北京先后成立了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召开了第一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缜密规划的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也呼之欲出。“目前与之相关的配套活动已经有了雏形,相关的活动将包含中国语言产业联盟成立大会,语言艺术的展演,仓颉奖颁发仪式以及特色语言邮票的设计和相应的首发式等。”此外,作为市人大代表的贺宏志还多次提议,要以繁荣语言事业、发展语言产业、建设语言强国为目标,积极促进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的年度举办、语言产业科技园以及中华国际语言文化博物馆的建立。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作为一个语言工作者,我心中的中国梦就是:国家语言实力提高之梦,国民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之梦,国家语言生活和谐之梦,描绘美丽中国之梦。”在访谈的最后,贺宏志不无深情地表示。

最写意的春天在哪里,就在语言产业的世界里。在这里,个性、张力、想象……点缀着这个绚丽的语言“花园”,见证着属于语言产业在春天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语言产业的名字,也将深深地镶嵌在春天的写意里!

编辑:张雪威/ 邮箱:zxw@bjstats.gov.cn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范文 篇4

常言道: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有特定的对象和独特的语言艺术。不论课内课外,教师的语言艺术极为重要,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不容置疑的事实。下面,我就此而谈谈。

一、课内语言艺术

教师切忌用平淡不变的语气给学生讲课,得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因为它能够感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课内语言艺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内应适当注意说话的节奏。因为在教学中,节奏技巧的合理运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说话的节奏一般有六种: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激动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就是典型的凝重型;《难忘的一天》就是典型的激动型。

2、说话的语气

语气,它包括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的不同色彩。教师对语气感情色彩的把握:一要贴切,二要丰富,三要深刻。那如何把握到准确的感情色彩呢?首先,要遵循正确的讲课态度。其次,在判断语句的具体感情色彩时,要扣准语句本质,切忌见字生情、断章取义。

3、说话的技巧

教师说话有技巧,直接和我们自身的形象与在学生中的威信相关,特别是在课堂上,更能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①、鼓补法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时无意识写错了字而被学生指出时,我们不能立即说:“对不起,我写错了。”那马上便会招来学生的嘲笑和不信任。而应微笑着说:“果然不出所料,我就知道有的同学不细心、粗枝大叶的,这么久才有人说出来,我还以为没有人发现呢。”同时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

②、弹激法

我们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有些问题,我们不懂或一时难以回答,但又不可能不回答。对此,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反弹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解答。

例如,学生问到的字恰好老师自己也不认识,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字很简单嘛,你这么聪明,回去自己好好查查字典,同时你也就对这个字的印象会更深的。”这样,不仅给自己留了面子,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说话的方式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和学生经常在一起,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气愤甚至使人不能忍受的事情。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有的学生任性顶撞老师。所以对这些事情的处理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特别是言语上。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①、多尊重少威胁

学生的心是一个晶莹的玻璃球,稍不小心就坠地破碎,特别是差生。“全班最笨的就是你,又是倒数第一,下次再这样你就不要来学校了。”这种挖苦的话语是对学生的羞辱和威胁,只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恨,学生的学习及其它方面更会越滑越远。其实,差生的自尊心也很强,我们不要动辄就威胁学生;而应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不管是在哪方面有了一丁点儿的进步,我们都要给予或者当着全班学生进行表扬,使差生看到一点点希望的曙光,增强追求上进的信心。

②、多关爱少记帐

“你这样做已经是第五次了,再有下次就„„”这种记帐式的教育,学生根本就不在乎,反而心里会想:无论我怎么做你就是不喜欢我,在你眼里我就是一个坏学生,反正已有这么多次了,无所谓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而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探其原因,不能一古脑儿地训责学生。因此,我们在课上应多以微笑、关爱的目光投视学生或走近轻抚一下学生的脑袋,让其觉得老师每时每刻都在注意、关心、爱护自己,因而学习也更有信心,也不会做让老师生气事情了。

二、课外语言艺术

1、谈话的对象与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经常的谈话,但谈话对于不同的对象得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

①、“方圆”式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久而久之,便骄傲自大起来,渐而忽视自己的品行方面:不遵守学校纪律,对同学、老师没有礼貌。“方圆”式就适合于这类学生。在课上,老师不能让他把尾巴跷起来;在课余或课外,老师应多方位地去接触、了解、关心他,让他信任老师;随后,趁机委宛、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希望引起注意。以后,老师还要更加热情地对待他,以火溶冰,慢慢帮他改正过来。

②、捕捉激励式

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总是抬不起头来,沉默寡言、不相信老师和同学,在他们心里只有失意。与这样的学生谈话时,教师的语气应柔和轻快,让后进生在谈话中抛开包袱,愈显轻松;同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真诚、赞许的肯定;信任后进生,多鼓励。

2、谈话的地点

教师与学生谈话的地点是随谈话目的与内容而定,也可随谈话学生而定。如:有的学生胆小爱哭。与他谈话的地点就不宜选在办公室,而应选在操场角落、花台边等人少的地方,这样更能使胆小的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松、随意地与老师谈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通过语言造就人才。可见语言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小学课堂激励性语言“百句”集锦,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一份参考,给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一份色彩!听: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

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72、你太厉害了!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

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浅谈教师语言暴力问题 篇5

1.教师语言暴力的定义及表现

所谓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谩骂或贬损等不文明的语言,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伤害的行为。

常见的语言暴力表现为:“你比猪还笨”“这堂课被他搅得上不成了,大家看怎么办?”“我管不了你了,叫你爸来”“像你这样下去,连扫马路都不够格”等。

2.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1)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有的教师依然固守“师道尊严”,没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个性和正在发展的人,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2)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年轻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如果所教班级成绩落后于其他班级,心理素质低的老师不能自我调节压力,就会产生急躁情绪,从而口不择言。3.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

中公教育

(1)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教师的语言暴力,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学生逐渐远离教师,甚至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2)导致生生关系恶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对某一学生的看法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对该生的看法和态度。如果教师对某一学生的态度不好,就容易造成学生同伴间感情的破裂,使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进而影响到班集体的氛围。

(3)损坏了学校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的语言暴力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产生自我怀疑等,长期下去容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进而影响其健康成长。4.如何杜绝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

就如何解决教师语言暴力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应规范自身语言,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将表扬和适当批评相结合,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宽广的胸襟,和蔼、热忱、耐心、平等地对待学生。

二是学校应该多关心教师,广泛开展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提高心理素质。

三是教育部门应把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纳入教师职称考核评定中,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教师语言暴力的概念和有效的惩戒方式。

中公教育

四是学生家长应提高维权意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反映。

总之,教师语言暴力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有效解决,进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浅谈教师授课的语言技巧 篇6

[摘要]教师授课的课堂语言关系一节课的成败。授课的语言要“甜”,充满教师的激情,饱含知识营养,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语言的速度要得当,要考虑教学年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响度要适当,要时时从听者的角度着想。讲课要有节奏感,语音要清楚流畅,语调要抑扬顿挫,说话要快慢适度。

[关键词]语言技巧

授课语言

心理修养

甜言奔涌

语言速度

响度

个人耳感

节奏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大家都深知要讲好一堂课很不容易。从问题的导入,内容的过渡,时间的把握,课堂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等,都需要费尽心思去斟酌。但课堂语言对一节课的成败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课堂语言的技巧有哪些呢?

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

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比较生硬,语气粗重,平板冷淡,少情寡味,犹如教堂里扯长嗓音的诵经声,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影响。为此,有必要强调一下,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一点。这里的“甜”,是指充满教师的激情,饱含知识营养,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言语,是让学生在甜美、欢悦的感情所造成的氛围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的言语。

第一,语言的“甜”,源自对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爱。只有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喜怒忧乐、兴趣爱好、希望要求。作为心声的语言,才能温和、亲切、甜美。有人对教师这个职业一腔怨气,对工作抱应付态度,动辄生气,迁怒于学生,又怎会有“甜”言奔涌?从教十余年来,我渐渐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看到学生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他们。缘于这份爱,学生评价我的课堂语言甜而亲切。因此,首先要爱学生、爱职业,有道是言由中出,甜自爱来,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要注意心理修养,善于控制和表现自己的情绪。无论在课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在走进教室之前,一定要使自己恢复常态,不能把自己恶劣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不能向学生流露甚至发泄。这种高度的情绪控制力首先来自于平素的心理修养,来自于高度的职业道德。在教室里,每个教育者,都是属于教育事业的,属于教育对象的;即使在课堂上碰到了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甚至有不遵守纪律现象,也应该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绪,和蔼、亲切,讲出“甜”的话语来。

记得刚上班时,一看到学生捣乱,我就会怒上心头,禁不住狂风骤雨训斥一番,弄得学生颜面扫地灰头土脸。现在想起仍觉得很后悔。我们有义务教育他,但是也要维护学生的尊严,注意方式。可以把他叫出来用甜的语言教导他,这样即维护了他的尊严,同时也会赢得他的感激和尊重。

第三,注意揣摩言语技巧,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把话说得更“甜”一些。甜的言语,除了浸透了感情之外,一般还表现为语气亲切,柔软,但不失庄重感;语调低一点,但不失其速度与生气;语感儿童气足一些,又没有矫揉造作之嫌。话中洋溢着与学生一道探寻知识奥秘的兴味。这就需要学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尽量把自己失去的童心寻回一些儿来,使自己的口语对儿童的口味。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听出“甜”味来。

第四,要注意表情的运用。人们的面部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它最复杂、最敏感,也最微妙。甚至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细微深刻的感情,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还要看。要让学生感觉出语言的“甜”味来,无疑表情可以帮你大忙。如果你面目慈祥可亲,情感表露丰富,会大大加强言语“甜”的效果。上大学时,一位姓顾的老师教我们《理论力学》课,这门课深奥晦涩,但是我们整节课都听得很专注,而且能学会。为什么呢?因为顾老师和蔼可亲,眼神中含着笑意和鼓励,谆谆善诱的语言洋溢着快乐,像叙家常一般,在不知不觉间,每一个知识点像潺潺的泉水一般流进我们的脑海。因此,且不可忽视面部表情的作用,特别是眼神的运用。要让学生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深厚而动人的感情,倾心而热烈的嘱托,热情而深沉的关怀。

二、教学语言的速度要得当

教学语言的速度“快些慢些”,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学,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并且,这“快些慢些”之间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学问。

日常生活中,每位教师各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彼此说话的速度总是有差别的。比如,年轻教师说话比较快,连珠炮式;老年教师说话往往缓慢,“挂慢档”;女教师讲话,常常比男教师快;这些都是指“生活语言”来说。至于“教学语言”则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它在许多方面与生活语言不同。就拿速度来讲,不论是什么年龄、性格、籍贯、性别的教师,一旦进了课堂,上了讲台,就不应该用日常的生活语言习惯速度去讲课,而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因素的支配,不得有任意性。

凡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语言速度进行一番科学的分析与检验,都应该认真地探索和把握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语言速度。

有些教师上课时说话的速度过快,看起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学生听课的效果并不好。我们学校有一位女教师,敬业精神首屈一指,但是讲课的语速太快了。上一句尚未听清,下一句又叽里咕噜出来了,学生们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来听课,久而久之就疲惫不堪了。这正是因为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听课人的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势必形成信息的脱漏、积压,导致信息传收活动的障碍甚至中止。

反之,假使教学语言速度过慢,远远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弊病同样很大。因为,那不仅会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更坏的结果是将导致教学对象精力涣散。我上大学时教《测量》的一位教师,说话的速度很缓慢,慢悠悠说完了上句,沉吟片刻又说出了下句,时常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是因为大脑对所收到的信息已经完成了选择,进行了反馈或储存的处理,这时仍然没有新的语言信息传送过来,一再地脱节、等待,持续时间一长,感官和大脑皮层细胞自然会引起倦怠,从兴奋转入半抑制状态。在心理上也会呈现出厌倦疲乏的反应,降低听课的兴致与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确定和把握教学语言的合理速度呢?

一般地讲,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教学对象的年龄因素——这是确定教学语言速度的重要依据。给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教学语言的合理速度有明显差别。对中学生、大学生,其感官功能、大脑发育情形与负荷能力都逐渐成熟,呈现出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迅速的特征。这时,他们说话、思维和举止动作都是速度很快的。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学语言的速度就得与之相适应才是合理的。

其次,是教学内容因素——这是确定教学语言合理速度的又一重要依据。即,在同一年级,对同一批教学对象,讲不同学科的课或者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由于教材有深浅难易之分,教学语言的速度也应有快慢之别。比如,讲述的速度一般快于讲解的速度;讲浅显易懂的内容一般比讲艰深繁难的问题时说话快。

再次,是教学环境因素——这也是制约教学语言速度的条件之一。例如,在小班上课与在合堂教室上大课,教学语言速度就有差别;上内堂课与上外堂课也不同。空间大、距离远,语言速度就要相应地放慢。另外,课堂内外环境安静不安静,有无噪音干扰等等,也对教学语言速度有影响。

三、教学语言的响度要适当

由于性格、气质、体质、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高、低、强、弱各不相同。有的爱粗喉咙大嗓门儿,有的总是柔声细语。各种语言习惯,在生活中一般并不妨碍思想交流。但是,上课堂讲课,说话的高、低、强、弱就是个不能不讲究的重要问题了。如果响度不当,不光对授课效果有影响,而且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有关系。响度合理是理想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一切运用有声语言的场合应当讲究的问题。

教师上课,传授知识,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为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不努力寻求教学语言的“合理响度”,也就是使自己说话的音高、音强、音长达到和控制在最适当的程度。具体标准是使坐在每个位置上的学生都能毫不吃力地听清楚教师讲的每句话,发出的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合理响度,就会妨碍信息传递,影响听课的效果。

不少教师自恃声音“宏亮”,即使在小课堂上课也习惯于放开嗓门,像在大会上讲演。殊不知这种习惯的坏处实在很多:首先是讲者不必要地做多余的功,无谓地消耗能量和精力;其次,由于学校教学区的建筑结构,不论楼房平房,总是一排排教室毗邻连接的,当这屋上课时,那屋也在上课。如果某个教室里教师讲课声音过大,对四邻是很讨厌的干扰,对整个教学秩序也起着破坏作用。再者,对本班的学生来说,超过所需响度的讲话会使听者感到太受刺激,心神不宁,影响收取信息和及时反馈。这个学期,学校聘请了一位很有实践经验的老工程师讲课,他的声音简直如雷贯耳,学生应该听得很清楚了吧?其实学生苦不堪言,尤其是第一排的学生,不听觉得可惜,听得话又震得耳朵难受。

反之,如果教师说话声音过小,达不到必须的响度,后面几排座位上的学生就听不清,不能顺利地收取到教师发出的全部语言信息,当然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讲课的弊端就是声音太小,后面的学生总提意见。声音不能覆盖全堂,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好像自己自信心不足似的。

到底怎样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语言的响度呢?这要靠教师自己善于体会揣摩,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话是讲给教学对象听的,要时时从听者的角度着想。这里,不可忽视的一个标准,是讲课者本人的耳感。即自己讲话同时,自己的耳朵也在听着。自己说话声音高低强弱,音响效果怎样,自己的耳朵就随时在“监听”和检验,有一种现象很有趣:大凡耳聋或听力弱的教师往往习惯于用过响的声音说话。这正表明,个人的听觉对于个个把握说话响度的重要。

有经验的讲课,总是很自然地借助个人耳感,根据课堂空间大小,最近和最远的学生座位与讲台间的距离,听课人数的多少,教室有无天花板,门窗是开是关,课堂内外噪音大小等等各种与音响有关的因素,以及个人声音的特点,把握个人说话的合理响度,追求响度的最佳效果。

对有声语言来说,响度合理的是保证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效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要掌握得好,既需弄清许多复杂的原理,又需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应当充分重视,切切实实地下些功夫。

四、讲课要有节奏感

语言节奏是指讲课时语音、语调的高低和说话的速度。

首先,语音要清楚流畅。教师明快清晰的语音,能博得学生的好感,为拨动学生的心弦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普通话讲课,避免难懂的俚语和乡音,只有教师讲课字字清晰,学生才能声声入耳。

其次,语调要抑扬顿挫。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得好,“在距离近的地方要避免使用同样的字眼、声音和音节。”语调只有高低相别,错落有致,学生听起来才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

再次,说话要快慢适度。一般来说,说话速度要根据讲课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

对重点内容要反复地讲,以期使学生加深印象;对难点要缓慢地讲,让学生有回味咀嚼的过程。有时这一点我就没处理好。在学习习近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这一节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力系,而且力系的合成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会不断用到。尽管我在讲述力系合成时刻意放慢节奏,但是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我讲的还是偏快,立即反映出学生在上课时并没有彻底理解合成公式的内涵。

对一般内容要简明地讲,使学生了解概要。我的学生曾对我说,如果课堂上老师讲课节奏太慢,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下降,学习热情会冷谈下来。比如在我的一节课中,我采用快节奏的方式讲课。因为这一节中知识点少,而且学生在初中已有所了解,内容较少且枯燥。我就多举例子多设问,并让整节课节奏紧凑,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我吸引着,这样的节奏既省时间,又能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迅速转入新的知识点学习中。

因此,适当的讲课速度能使学生在教学节奏中把握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律用同等速度平铺直叙,那就会机械呆板,使学生一片茫然,不得要领。

浅谈语言产业 篇7

一、引言

中国外文局郭晓勇 (2010) 曾明确指出,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个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为内容的新兴行业———语言服务行业, 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行业, 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语言服务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职业化的特征。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在整个产业链中, 翻译硕士教育作为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关键一环,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个关键环节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二、当前MTI教育与实践面临的困境

MTI教育从无到有, 走过了六年的历程, 在翻译专业教育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然而, 根据国内多位学者的考察以及很多翻译行业从业者的反馈, 虽有诸多国外同类高校办学得失作为借鉴, MTI教育在以职业培养为目标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一) MTI教育定位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矛盾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下称“指导性方案”) 中强调, MTI教育以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目标。在此指导性培养方案中, 对于职业能力的具体定位并不明确, 这样可能产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培养的翻译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根据中国翻译协会与南开大学MTI教育中心2011年联合实施的“2011年全国及天津滨海新区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调研”的报告数据显示, 企业对人才需求排名最高的是高级译审, 其次是翻译项目经理、高级翻译、市场经理, 同时对多媒体工程师、文档排版员、技术经理、技术写作人员也有相当需求 (王传英, 2012:67) 。苗菊、王少爽 (2010:65) 对全国60多家翻译公司的招聘信息进行了统计, 翻译公司比较重视的前四种能力分别是:译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双语互译能力、网络资源使用能力、专业领域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王华树 (2012:57) 从产业视角总结了现代语言服务企业对全职翻译的要求, 包括双语能力、IT能力、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根据《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中的数据显示, 中国翻译教育的现状是: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 人才缺口较大。目前语言服务业的人才从数量、质量, 到培养方向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内MTI教育基本上停留在对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其他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重视。这些都是MTI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 MTI教育与翻译实践的矛盾

实践是评价教学成败的重要手段。何其莘 (2012:54) 曾呼吁, 应区别性地培养职业翻译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人员。在专业学位教学中, 实践已不再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面子”设置, 而是融入整个教学体系、关系着专业学位教育成败的“里子”。

纵观国内MTI高校的翻译实践, 笔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种: (1) 增加课上课下翻译实践的比重, 或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2) 采取翻译项目合作的形式, 如外研社与多个MTI高校合作的经典重译项目等, 或MTI师生接到的分包项目, 或一些大型活动或会议中的口译项目合作; (3) 采取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方式, 委派学生去实习基地参与具体项目运作等。上述方式在现实中皆存在着弊端。例如, 冯全功和苗菊 (2009:31) 认为,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授翻译实践类课程时加入了大量的“案例”, 案例教学“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取”的弊端仍然无法完全消除。更何况案例不论多么真实, 其实践毕竟是间接的或模拟的。

MTI实习还存在着实习岗位紧缺、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北京地区MTI英语方向为例, 保守估算, 仅北京地区的MTI高校就需要上千个学生实习岗位, 这种现状不容乐观, 二三线城市的高校则面临更大的问题。用人单位很难为实习生提供上岗培训, 也不放心让初出茅庐的学生接触到核心工作, 所以, 实习生接受完整翻译项目训练的机会微乎其微。实习岗位稀缺、内容简单以及实习基地不规范等问题反过来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 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实习当成了“过场”, 只为了最后一纸证明交差即可;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反过来也加深了翻译公司对在校生实习的误解, 造成了进一步减少实习岗位的恶性循环。总的来说, 现阶段大规模地设立翻译实习基地的环境尚不成熟。

(三) 语言服务工作室概况及其运作模式

综合考虑上述情况, 2010年9月, “北京大学博雅语言服务工作室” (下称“工作室”) 作为北大MTI教育实习基地正式成立。通过此翻译实践平台, 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行业氛围, 通过真实项目案例操作, 学习业务规范和行业规范, 提升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 提前踏入语言服务行业。工作室作为课堂教育的培养辅助模式, 是北大MTI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尝试, 也是北大MTI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服务工作室以MTI学生为主体, 顾问团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采取市场化的方式, 按照语言服务企业运作方式运营, 但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学生实践层面, 工作室的管理工作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负责, 下设市场部、项目部、宣传部、培训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 各部门工作由部门总监负责。基本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可能根据发展需要而适当调整。

顾问团队包括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教师、语言服务行业口碑企业的负责人和专家, 对工作室的日常运作进行监督, 为运营和管理提供咨询和帮助。为了解决工作室“领导层”毕业而流失的问题, 工作室采取“影子模式”, 即每个管理的正职都有一个副职, 副职从每年的新生中择优录用。工作室所有成员除了具备过硬的翻译能力, 还要担任好所在部门的角色。所以, 工作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局限于翻译人才, 还包括管理、技术人才等。

三、工作室模式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工作室可谓是MTI实践课程和行业实习的综合产物。一方面, 语言服务工作室立足于学校, 跟高校教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纽带关系;另一方面, 语言服务工作室又以公司的形式运营, 是语言服务企业百分百的缩影, 同产业界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 工作室在MTI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翻译编译能力

诺德将翻译困难划分为以下几类:1.与文本有关的困难;2.与译者知识能力水平有关的困难;3.语用性困难, 涉及文化规约、语用规则等方面;4.技术性困难等 (Nord 2006:168-172) 。工作室在语言项目运营过程中, 实际上是克服上述困难的过程。团队成员交稿之前, 会有内部成员进行编辑和审校, 这种内部校对的方式是提高翻译能力的第一步。客户方通常会安排专业的QA人员, 从语言层面、行业规约、技术和企业标准等方面对工作室提交的稿件综合评价, 并将结果反馈给工作室。团队成员认真学习客户的反馈意见, 进一步提升翻译能力。

语言服务工作室除了翻译业务之外, 还承接包括技术写作和信息编译等业务。技术写作属于“原创性翻译能力”, 其创作过程是“表述知识”和“操作知识”的高度融合 (王传英、王丹2011:70) 。对编译过程进行拆分, 相当于在做文本写作和翻译。大量的编译实践和客户专业的反馈, 进一步促进了工作室成员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 专业知识素养

在有限的课堂中, 教师不可能涉及很多翻译领域, 更不可能穷尽所有翻译类型。然而在翻译实践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专业领域和翻译类型。在工作室运营过程中, 学生们则可接触到多个领域的翻译。以2012年第二季度工作室承接项目来看, 包括了汽车类俄语口译、北大国际交流代表团陪同口译、建筑史类书笔译、展会能源类笔译、发票翻译、公证文件翻译、留学文本写作、技术文件术语提取、游戏本地化翻译等多个类别, 通过大量地翻译和实践, 逐步丰富了多个专业的知识, 有些同学甚至成为了在某个领域的“专家”, 凡属于该领域的项目都由他负责把关。

(三) 翻译技术能力

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很早就意识到了翻译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并将文字处理、桌面出版、词语库、术语管理、翻译软件的运用以及文前文后的编辑等融入翻译教学。欧盟笔译硕士 (EMT) 项目也非常重视翻译基本信息获取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及术语工具应用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徐彬2010:46) , 可见培养翻译技术能力对于现代翻译的重要性。

工作室的多数项目需要翻译技术支撑, 例如, 如何将纸质的书通过光学识别工具变成电子版, 再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进行翻译?如何将批量的图片上文字转换成可编辑的文字?如何利用术语工具提取项目术语, 然后在翻译团队之间共享等问题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在真实的项目驱动下, 学生们将北大MTI开设的“翻译技术实践基础”“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等课程内容运用到真实项目中。通过课上学习, 课下项目实践, 目前工作室成员均熟练掌握SDL Trados、DéjàVu等主流翻译工具, 熟悉质量检查、术语提取、双语排版等相关技术, 为今后进入语言服务企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四) 项目管理能力

翻译项目的管理能力是语言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翻译项目管理能力的高低优劣决定着翻译项目的成败 (王华伟、王华树2013:ix) 。翻译学者皮姆 (Pym2004:132) 曾说过:一名毕业生通常要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位置或成为项目经理, 才能真正在行业中稳定下来, 可见翻译管理类职位在语言服务产业链中的重要性。

工作室按照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管理项目, 具体到某个流程, 通常包括译前培训、译前处理、翻译、质量控制、双语排版、Checklist检查、翻译产品交付等环节。在实践中, “项目经理”需要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 例如, 如何挑选合适的翻译?如何控制成本?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安排团队成员上课和翻译的时间?如何管理语言资产?如何管理翻译项目往来文档?这些都是工作室成员在项目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团队成员逐渐从学生的单一身份中跳脱出来, 学会了换位思考, 并最终完成了向“译员”“审校”“翻译项目经理”“总经理”等角色的转换。

在完全模拟翻译企业运营的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熟悉了翻译行业和市场状况, 还学习锻炼了人力资源管理、翻译进度监控、翻译质量管理、翻译风险预测、翻译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和谈判等技能, 这些是在翻译课堂上很难学到的内容。

四、工作室模式对翻译硕士教学的作用

MTI成立以来, 很多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配置, 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下面笔者将集中探讨工作室对MTI教学的主要作用。

(一) 培养定位

截止到2012年年底, 全国已有159所高校开设MTI。MTI的招生规模远远超过外 (英) 语语言文学专业下的翻译方向研究生的数量, 若各培养单位都采用相同或类似培养模式, 其毕业生也将面临同质化的竞争, 甚至面临在激烈竞争中惨遭淘汰的厄运。MTI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语言服务人才。

在不断摸索工作室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我们意识到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行业理念, 重新进行定位:从翻译行业的概念转向语言服务行业, 从培养单一的翻译人才到培养多元化的语言服务人才。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将于2013年9月在MTI大框架下面增设语言服务管理 (Master of Language Administration, MLA) 方向, 在培养层次上进行区别化教育, 旨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语言服务管理人才。在这一改革中, 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探明了学生担任语言服务管理人员的可行性, 还积累了一些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 为后续管理类课程的开设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二) 课程设置

MTI自从诞生就注定了要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实践的道路, 其课程设置则必须注重实践性。根据何瑞清 (2011) 对国内MTI课程的统计显示, 北大MTI的翻译实践课程比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比重, 而工作室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更突出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北大MTI《翻译技术实践基础》为例, 我们发现工作室所面对的问题很多是具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 于是便在课程中加入相关案例, 让其他MTI同学也在此项目中受益。工作室承接的项目多是要求译员使用CAT工具完成的, 工作室运营管理多是借助翻译管理平台完成, 翻译技术课程和翻译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多数内容已融入工作室项目运营的方方面面, 学生在实践中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是对上课所学内容的二次咀嚼。学生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是教师建立情景化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好机会, 两者相得益彰, 真正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 毕业项目

MTI作为职业性的专业教育, 其教学模式跟传统的MA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一项重要的区别就是毕业项目的设计, MA学生仍以传统的研究论文为结业形式。根据穆雷、邹兵、杨冬敏 (2012:24) 的建议, MTI可从指导性培养大纲 (学位办[2007]78号文件) 规定的三种论文模式调整至五种, 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及翻译研究论文”, 以突出强调翻译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工作室承接的各种各样的翻译项目为学生们的毕业项目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选择。工作室管理层的同学可围绕企业运营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撰写语言服务企业运营与管理相关的题目;工作室的项目经理可根据自己的项目经历, 撰写翻译项目管理相关的题目。不少工作室成员多次深入语言服务企业进行访谈和实习等, 可针对行业现状、职业发展等在全国范围内发起调查报告, 这些报告将会对行业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或导向意义。

(四) 教学资源

MTI的师资同MTI的培养模式一样需要体现翻译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但目前我国高校翻译教师还是以研究型为主, 应用型师资比较匮乏, 这引起了众多翻译教育家的讨论, 仲伟合 (2007) 、黄友义 (2007) 、许钧 (2009) 、穆雷 (2009) 、柴明颎 (2012) 等都在相关文章中强调了MTI教师的实际翻译操作能力。另一方面, 鉴于高校普遍实行的学术化取向的聘任条件, 行业认可的人员很难被高校聘为专业课教师 (钱多秀、杨英姿2013:74) 。

如何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工作室在汇聚和整合教学资源方面功不可没。工作室培训部的日常工作就包括为团队成员制订培训计划, 邀请语言服务企业的管理层、译审、培训总监、项目经理、市场经理以及出版社的译审、语言服务行业专家等进入课堂授课、讲座或座谈, 组织学生深入语言服务企业访谈和实习等。工作室在校企合作中搭建了一座桥梁, 有不少企业管理层和业务经理在正常授课之余, 为同学们分享了业界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 还为学生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翻译项目资源以及实习、就业机会。

五、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培养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传统的培养模式中, 一直将理论置于实践之前, 导致至今在某些学校的MTI中仍存在着“重学术、轻实践”的思想。国内的MTI教育起步较晚, 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如何“落地”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服务工作室作室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可以作为语言服务人才的孵化器, MTI学生职业发展的助推器, 同时也是语言服务企业发展最直接的人力资源库。在中国MTI教育起步阶段, 语言服务工作室作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平台, 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语言服务人才, 促进翻译教育和翻译行业的融合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MTI教育只有摆脱传统的翻译教育观念的枷锁, 以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 在语言服务产业的宏观视野下开展教学, 才能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今后, 博雅语言服务工作室将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包括注册正式公司, 组建高校语言服务工作室联盟, 搭建国际语言服务平台等设想。我们希望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经验能够为未来MTI专业教育稳健发展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谈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异同 篇8

电影《巴黎一妇人》剧照

在这个被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称为“摄影机是自来水笔”的时代,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焦点。虽然它们分属于的不同艺术范畴,然而在语言的角度上,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差异性

文字语言是一种以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而视觉语言则是一种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无论在其构成要素、表达效果、表现的手法与技巧,思维逻辑还是在审美方式上,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一)构成要素的差异性

爱·茂莱在《电影、戏剧、文学》中曾这样说道:“小说家运用文字,电影导演运用画面;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差别即在于此。”[1]

文字语言以文字来塑造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现实事件的展现、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思维过程的表述等也都是通过字、词、句的组合来实现的。文字作为其文字语言的唯一组成要素,就其符号性而言带有强烈的概括性、象征性与隐喻性。

视觉语言以图像为基本的语言符号,在其使用上更强调一种造型。大卫·科恩、斯科特·安德森在其编写的《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一书中,认为视觉语言中的图像包含了线条、形状、色调、色彩、肌理、形式、比例、空间和光线等构成要素。这些内容要素共同决定了画面的造型。就其符号性而言带有强烈的具象性、直观性。

(二)表达效果的差异性

法国马尔丹在其《电影语言》一书中指出:“电影画面首先是现实主义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拥有现实的全部(或几乎是全部的)外在表现。”即电影画面是事物的一种单意再现,那么由电影画面所构成的视觉语言,在其表达效果上不仅更能激起观众的一种相当强烈的现实感,更带有强烈的直观性色彩,擅长于具体的形象再现和生动的画面营构。相对地说,文字语言作为一种想象的、内视的艺术,长于营造想象的空间,富含深层、隐喻的意蕴,具有审美的无限延伸性。

另一方面,正如让·爱浦斯坦说的那样:“因为电影画面始终是鲜明的、丰富的、具体的,所以它不适应那种能够用来进行严格分类的概括活动。”电影从不表现“房子”或“树木”,而是表现“某座特别的房子”、“一颗特定的树木”。

而文字语言却有如它的概念所确定的那样,是广义的、具有概括力的。

(三)表现手法与技巧的差异性

在以文字语言为主导的文学作品中,通常以字、词、句的组合来构成篇章。为了使描绘的人和事物形象化,往往会使用修辞、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与技巧。在表述笼统而抽象的思想时,文字语言也往往可以通过下定义等手法直接完成。

视觉语言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构成,除去这些画面本身所表达的含义,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也有一定的手法与技巧。电影修辞一般以特定影片整体形态中的特定对象物,在视听运动组织中的某种突出点来实现比拟。时常采取一种把现实的片段并列、连缀起来的方式,这就是电影中常会出现的非语言形式,即蒙太奇。[2]当电影画面在表现其笼统而抽象的思想时,必须运用象征的手法,比如某人出现在银幕上有时候代表着的是全人类,这种思维的蒙太奇,其本质是由观众意识形成的一种普遍化概念。

(四)思维逻辑的差异性

乔治·布鲁斯东说:“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的视觉来看,也可以是通过头脑的想象来看。而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像与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3]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是以“线性”的逻辑思维而展开的,通过每个文字阅读,来激起其文字符号在人们记忆中的存储形象,通过形象的重组从而以一种新的模糊性的印象进入人们的记忆中。

而在影视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视觉语言是以一种“团块”的思维模式展开。情节故事、人物形象等都可由画面直接感知,并以这种具象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记忆之中,很大程度上略过了人们的理性思维的调用。

(五)审美方式的差异性

阅读过程中的这种逻辑思维的差异性,决定两者不同美学审美风格。文字语言更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景外之景,象外之象;视觉语言则追求画面美、造型美、色彩美等审美要素。

在读者阅读的时候,文字语言往往需要调动读者的思维想象,通过读者的自主理解与想象,从而实现对其作品中所写内容的存在感,并带有强烈的抽象性与不确定性。人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样的文字语言来描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容貌,是因为这样的文字语言能让每个人的脑海里所涌现出来的美女形象符合他们各自的审美想象。这种语言文字的不确定性,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视觉语言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侵略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夹杂着大量的信息内容以具象的形式被人们所接受,其所留给读者是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其实并不多。

二、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共同性

(一)叙述方式的共同性

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在其叙述方式上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文学作品中有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这几种常见的叙述方法。

而说到电影的叙述方式,必然又要提到蒙太奇手法。通常情况下叙述性蒙太奇(镜头按照时间时序或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连续顺畅叙述一个情节或故事)和表现性蒙太奇(通过对镜头的对接,产生联想和隐喻,造成某种象征或寓意,它强调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两种。

1.叙述性蒙太奇

叙述性蒙太奇中的连续蒙太奇(这种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就像文学作品中的“顺述”;颠倒蒙太奇(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就像文学作品中的倒叙;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就像文学作品中的插叙;平行蒙太奇(在影片叙事过程中,通过几件内容性质相同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的事件,同时异地进行,互相呼应、联系又彼此刺激)有点类似文学作品中“平叙”的叙述方式等。

2.表现性蒙太奇

此外,表现性蒙太奇中对比式蒙太奇(是将内容或意义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复现式蒙太奇(内容和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反复出现)、隐喻式蒙太奇(直接利用景物镜头说明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的镜头构成方法)等,亦都可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对比、反复、隐喻等相似的修辞手法与之对应。具体详情请如下表:

蒙太奇 具体内容 影视作品中案例 文学的手法文学作品中的案例连续蒙太奇这种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影片中最为常见。如《最后的山神》中做桦皮舟那一段。顺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颠倒蒙太奇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停战之后》、《第八个是铜像》。 倒叙叙述性蒙太奇如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开头即写道:“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响了。”作品采用倒叙的笔法来叙述,先写叙述者的现在,然后再回忆故事主人公年轻时的一段恋情,使小说充满怀旧的色彩。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插叙《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 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平行蒙太奇在影片叙事过程中,通过几件内容性质相同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的事件,同时异地进行,互相呼应、联系又彼此刺激。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平叙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采用了平叙的前一种写法。作者选用抗美援朝中“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以及“和战士的交谈”这三典型事件,各有侧重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说明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对比式蒙太奇将内容或意义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张忠良在重庆的醉生梦死和他妻子在上海的饥寒交迫,都是对比的经典。对比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表现性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内容和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反复出现,对增强剧情感染力很关键。《乡村女教师》中反复出现地球仪,它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折。反复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难忘的一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隐喻式蒙太奇直接利用景物镜头说明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的镜头构成方法。电影《罢工》中,将屠宰场宰牛和统治者屠杀工人并列,隐喻工人在反动统治下像牲口一样被杀戮。暗喻《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

电影《南征北战》剧照

(二)表现手法的共同性

除此之外,在表现手法上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也有着相互借鉴的痕迹。比如电影《羊脂球》中对一些贪吃的资产阶级老爷的嘴巴的特写镜头,其实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电影《巴黎一妇人》中,让观众通过那些绅士们脸上的表情变化而隐射出一场脱衣舞剧情的省略手法等。

值得一提的是,普多金夫曾经命名的一些列蒙太奇语汇,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语言之间的共性[4]:

对比(琳琅满目的橱窗——乞丐);

平行(游行示威者——冰块见《母亲》);

比拟(《罢工》中屠宰场的隐喻);

同时发展(《党同伐异》中的救人场面);

主题反复出现(《党同伐异》中妇女摇摇篮)。

(三)最终目的的共同性

与此同时,语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无论是以图像为基本组成的视觉语言还是以文字为基本组成的语言,都支持着“交流”这一功能。

阿斯特吕克认为,语言是“能让艺术家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而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认为:“语言,作为一切电影创作者所有的东西,是技巧与美学的汇合点。”[5]换句话说,语言不过是一个表意的工具,以文字的语言还是视觉的语言都不过是一种“方式”,最终的方向仍然是殊途同归的。

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在《一个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是自来水笔》中说:“电影正在变成一种和先前存在的一切艺术(其中特别是绘画与小说)完全一样的表现手法。电影从市集演出节目、类似文明戏的活记录时代风物的工具,逐渐变成一种语言——能让艺术家用来像今天的论文和小说那样精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多么抽象)和愿望的一种语言(也就是说一种形式)。这就是为什么我称这个新的时代为摄影机是自来水笔式的时代。”[6]

如今的电影正在逐步摆脱视觉形象、为画面而画面、直接叙事、表现具体景象等等旧规的束缚,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在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同时,让电影逐步成为一种像文字那样灵活而巧妙的创作手段。

[1]陈犀禾.电影改编理论问题[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125.

[2]马丽萍.论电影文学品格的恒久魅力[D].重庆师范大学,2007.

[3](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1-2.

[4][5](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22 -126.

上一篇:交警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下一篇:金砖会晤讲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