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堂活力的策略(精选10篇)
钱琳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交际,从而自觉地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多方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是这样做的:
一、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不免会产生陌生感,要使小学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让学生爱学,必然顺其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发挥游戏教学的神奇作用。英语游戏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我把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学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1后的单词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比赛,教师报出一种教室设备的名称,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指出该物。在这个游戏环节中,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单词,也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如,在学完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中的A部分的句型“my friend has ……”之后,我让学生拿出他们自己画好的怪物图,让学生描述他们自己的图片,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的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更主要的是复习了句型,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学习兴趣浓,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掌握得也特别扎实。
二、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话题,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是用讲课的内容拴住儿童对教师的叙述和讲解的注意力的。”这种“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在学习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5时,我根据Let’s eat这个话题(topic),课前叫学生准备各式各样的食物图片,如hamburger, milk, cake, French-fries……等等,将学生带来的食物图片全部放在讲台上,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小型快餐店,每组选出一名salesman上台销售食物,其余学生扮演顾客。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对waiter/waitress说:“I like some hot dogs.I like ……”;学生直接跑到了柜台边对salesman说:“Can I have some hamburgers?……”而waiters也忙得不亦乐乎,“Here you are.”“Thank you!”……学生都进入了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说得绘声绘色,很自然地感知了语言的音、形、义。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更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在情境教学中,我还从学生的动手开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如:学习Unit 4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白纸,水彩笔、之类的物品,上课时,要求学生一起跟着我念draw a room, draw a shelf,colour ityellow,draw a fridge,colour it green.draw a phone,colour it red……学生们在我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操作情境中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乐此不疲。
三、巧设课外作业,延续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乐起来
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但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毕竟是太有限了。如果能设计布置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课外英语,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在学生初学英语的时候,单靠课堂上对句型及词汇的操练是不够的,但如果要学生死记硬背,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对学生说:“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下课后也要尽量用英语交谈。从最简单的开始,如过圣诞节时跟同学说声Merry christmas!”学生们对这个活动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比平时更加认真了,有不会读的地方,他们会问其他同学和我。同时我还将书中的“Story time”进行排练,让他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喜悦,为他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一、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教科书不只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话题和范例,是学生和教师开展学习和教育的内容范畴。但是,教材也是开放的,是具有延伸拓展的作用的。所以,这就给教学留下了足够空间,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融入到课堂内容中去,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因为大自然、社会、五彩缤纷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逛商场”这一课时,可以实行开放式教学,将课堂移至商场,让学生去商场试购物,了解商品的价格,而后展开讨论,总结经验。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消费意识已经很强,本课内容正符合了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之后,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会有话讲,课堂气氛自然也就更加活跃。所以,当教师能够把教育课题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时,教育便可以衍生出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实践性了。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挖掘生活资源
品德课程的设计是以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的,是以获得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基础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组织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探索、求知。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衣食的来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感悟农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本课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农业产品的加工、食品的配料、衣料的成分、农业科技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教学中就要避免纸上谈兵,空洞说教,要设法活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的延伸、课后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课前适当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向家长了解、翻阅资料、上网查询等途径,了解一两种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科技的新信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提供触手可及的实物,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播放声情并茂的录音,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后,建议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农村、种植园或农业科技园去参观、去感受。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的生活更充实,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情感认知
教与学的新观念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小公民。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的道德取向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我们和诚信在一起”就要求同学们首先知道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做到为人诚实、信守诺言,明白诚实守信是我国人民推崇的传统美德。本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不宜讲授过多,道理需要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辩论赛,现场组织学生们展开辩论,并且正反方均可推选代表参加辩论赛,从而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双方只要能说出合理的理由教师均可给予支持,不要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这样,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就会无意识地会将诚信道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对于本课中《一诺千金》的故事,教师可以请学生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然后再让大家谈谈听了这个成语故事的体会,并说说身边的诚信人和诚信事,从而让他们通过自己或身边人的诚信事迹明白现代人更要做到诚实守信,现代社会更需要诚信。本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只为强化学生讲诚信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结束语
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恰到好处的课堂容量加上五彩缤纷的教学手段,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应有的教学规律,都可以加之运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实现激发课堂活力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摘要:从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情感认知三方面,研究如何激发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堂中来,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从而更好地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素养奠定基础,为他们了解并适应社会生活做好铺垫。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学生,激发,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恒理.浅议小学思品课愉快教育[J].湖北教育,1994(04).
[2]蔡琴.如何激活思品课堂[J].吉林教育,2014(Z2).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活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用自主学习、动静结合、深入探究、授之以法等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觉得效果还不错,下面就我所做的教学尝试加以梳理。
一、通过梳理知识来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梳理知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串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激发学生思维,学会自主学习。布鲁纳说能把一些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完整思想,产生出新的结构和新的思想,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梳理知识的方式很多,比如知识树、图表,甚至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动画、艺术板书等,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并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上的感知,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开启学生智慧,塑造高尚心灵
深入探究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以消除学生“历史无用”思想。引导学生认识不管哪一个朝代,凡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相反,政治腐败,社会就会动荡,民不聊生。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史实所蕴含的辩证原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也一样。“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在讲课中,把清政府闭关政策与唐朝开放政策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今天我们只有跟党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行改革开放,才能国泰民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争取早日成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
在讲《汉朝的中外交流》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杰出贡献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懂得张骞出使西域为加强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管辖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丝绸之路的探索也为今天我国提出建设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机遇。这对学生心灵触动很大,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去判断和分析当今社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实用功能,同时起到规范学生自己行为的作用。
三、用授之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俗话说:“与其给他一车猎物,不如给他一杆猎枪。”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地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就如同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训练就是能力的培养。如讲《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课中的时间记忆,我用连贯数字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四一二”与“七一五”政变,用列表记忆法帮助学生记住孙中山逝世日期与“植树节”构成寓意联系,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联想记忆法”;让学生指图复述北伐的对象、经过、结果等,形成“尝试回忆法”。对这些学习方法,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当然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如前后联系记忆法、方位图记忆法、线索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在动静结合中突出教学主体,增强课堂活力
一切思想、方法和能力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活动而获得。“动静结合”就是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课堂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活动方式。我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的“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明所做的巨大贡献;我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纸是哪个国家首先发明的?那么我国商周和春秋时期是用什么作书写材料的呢?竹木简和帛与纸相比有什么缺点?既然西汉就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呢?”等,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在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最好的内在动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以便达到“不教而学”的效果。
總之,努力改变原有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各种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会爱.优化教学策略,激发活力课堂[J].考试周刊,2013:102.
[2]杨思伟.高中历史课堂之活力策略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4(17).
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习,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斋藤喜博说得好:“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法国80年代就强调,教育若不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必须具备的某种重要因素。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教学,应是一种创造。“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
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训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比如,在教《儿童的面部表情》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演示喜、怒、哀、哭、愁,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我以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带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学生兴趣盎然,我趁机问:谁想上来学老师的样,也试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当我话音刚落,十几双手“唰”的举起,都想跃跃欲试,我很高兴地请他们到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太有趣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我特地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他们属于那一种
表情,为什么?学生讨论的很热烈,这时我让学生直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学生们兴趣勃发,很快投入作画,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儿童头像,跃然在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亟待解决的心情。
二、诱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举创作画“想象中的机器人”为例:我巧妙设疑,先让学生用猜谜语导入课题,然后把学生的思维引伸到参观机器人展览上。师问,这些机器人都有什么作用?提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需要感。学生围绕这个“悬念”,讨论得热火朝天,各自发表不同见解,机器人能上天,能下海,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能做环保工作,能干家务活、能当警察、能招待客人„„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学生思考片刻,抢着回答:我国科学家以他的知识渊博,设计了电脑软件,装在机器人身上,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我接着告诉学生,科学家发明机器人,目的是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完成复杂、危险、困难的工作,让我们挤出宝贵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今天老师也让同学们当一回科学家、美术设计师,想象出自己心中精明能干的机器人。当我展示几个外形不同的机器人玩具,演示其从事的工作(环境、背景)后,学生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增加了创造的可能性。“什么宇宙机器人、理发,餐厅机器人、环保机器人、潜水员机器人、消防,警察机器人、家务,庄园管理机器人„„一连串的大胆构思,给画面增添了不少丰姿。经过二课时的创作,几十张异乎寻
常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特别是其中三幅作品。《理发师机器人》、《庄园机器人》、《我的机器人朋友》构思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三、鼓励探索求异。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如低年级《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我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小朋友的思路带入太阳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小朋友们落笔大胆、线条幼稚、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从观赏讲评中,大家都争着发言,特别是几个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阳启发了一些小朋友的创作思维。他们完全打破以往学自己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引导学生去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使思维往纵向、横向同时发散,创造出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我心中的太阳。再如《海底世界》想象创作画,我让学生注意收集有关宇宙、太空、探测器等图片,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展示在优秀作业栏里,让学生相互观看,从中得到启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测器、航天器的外形和功能,让学生开展竞赛,看谁设计出新颖、最先进的探测器去海底遨游一番。这时我出了好几个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
索,画出有个性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克服学习障碍。
所谓学习障碍,指的是人们对已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
要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创造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有正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如《美丽的鱼》一课,我首先从欣赏色彩美、形式美开始,分析讲解手法各异的泥塑、染纸、剪纸、拓印、纸版画、线贴、树叶拼贴、布贴、喷画、吹画、蜡笔刮画、对印画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迁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造新的作品。这样,使学习障碍在一幅幅永不满足永远创新和变化中得以消除。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说的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方能创新。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五、充实课外活动
从理论上讲在人类社会里,驱动人前进、调动人积极性、激发人潜能的主要是三种机制力量:信仰机制、权力机制和竞争机制.1、信仰机制,他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机制所产生的力量正如一首诗所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定要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可以看出,玄奘在穿越戈壁沙漠时九死一生,并翻过了几个高原和许多高山峻岭。这些崇山峻岭即使在今天,对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但是——他——玄奘,一位佛学旅行家,居然在没有任何设备和帮助的情况下,只身攀登这些崇山峻岭,为人类挑战大自然树立了榜样。这种经历肯定不会向《西游记》里描写的那样轻松。更让人敬佩的是比玄奘早二百余年的法显,他如何以六十七岁的高龄,完成了与玄奘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壮举?当他从水路途径印尼回到中国时已经七十九岁,从八十岁开始翻译佛经并完成了著名的《佛国记》。他的这种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体能,对人类的年龄极限提出了无情的挑战。当我们的同志出现“心理退休现象”,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重温一下自己曾经的理想?
以上三个例子可以充分的说明,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确实能使人迸发巨大的生命潜能。
2、权力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两种形式——制度强权和个人强权。这种机制所赋予的力量在于其强制性、粗暴性和不可通融性。
西方一位学者曾经说,希腊文明是世界的,在哲学、伦理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体育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符号在思考。来到奥林匹亚,我们会自然体会到双重健康的魅力,上面的一段话反映了智利健康在古希腊不可动摇的地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数不胜数。肢体健康——奥林匹克、马拉松已经成了体育运动的代名词,更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征服了全世界的一切力量,包括正义的和邪恶的。就是希腊人体雕塑造型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的不可替代的、无可企及的世界级标本。“地球的肚脐”所在地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外侧的七大名言之一“人啊,认识自己”,也早已成了唤醒人的主体性的至理名言。令人向往的、敬畏的巴特农神庙,更是成了古希腊的象征。神秘的荷马史诗,让我们领略了为争夺美艳绝伦的美女海伦而最终发生的特洛伊木马之战。
希腊文明虽然没有在希腊原址复兴,但却在意大利复兴。这种文明一旦复兴便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最终使欧洲“分久必合”,从欧共体发展到欧盟。这种文明的力量,来自于制度与规则的日臻完善。法老院制度、《汉谟拉比法典》等法典,确实奠定了政治、刑法、民法的基础。
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是中华文明,他更强调“个人专权”,但他以“和而不同”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兼容性,以“中庸之道”来平衡各方面的矛盾。着实有一点让西方学者“找不到北的感觉”,以至于让西方学者对东方文明敬而远之或不屑一顾,这恐怕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悲哀。与西方文明遵守规则不同的是,东方文明是善于打破规则的。上朝的制度会随着朝代的灭亡随之消失;父皇的制度如果对自己不利,现任皇帝可以随便废除;就是现在朝令夕改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这种游戏规则的随意被打破,这是靠“个人强权”得以维持,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得以传承、延绵不断的原因之一。
3、竞争机制,他的伟大在于其公平竞争和利益驱动。以上两种机制力量对于驱动人前进、调动人积极性、激发人潜能都不是永恒的,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这种不确定性,已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例如当人们什么也不信的时候,当人们漠视权威的时候,这两种机制是无可奈何的。我们应当看到,有且只有在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里,这种“利益驱动”恰恰是衡量一切社会关系的第一原动力。但是这恰好是教育管理的“短板”。
远的不说,就说一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我还记得孩提时代,我镇的下乡“货郎”王二年:“破铺衬、烂套子,戴不着的破帽子”的叫卖,成了农村儿童日思夜想的、最动听的童谣。国家对小商品的开放,使小商品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在全球铺天盖地;中国的家电业,是最早开放的几个行业之一,除因为政策因素造成原创产权少以外,家电对于世界的威胁,已经使其他国家战战兢兢的拿起了“反倾销”的武器;中国的汽车行业也算是典型的案例了,自有品牌恐怕在收到政策歧视的情况下,努力使不少中国人圆了自己的汽车梦。
考核制度的配合创导——班组内部,对“个性”考核进行了削弱,加强了共性考核。从考核制度上,使班员形成“荣辱与共”的思想。在困难、问题面前,大家只会协力去克服、解决它。
实践证明,我们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点检班组在人员作了重大调整后,点检班组人员不但实现了平稳的交接,并且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形成点检员活力强、点检班组凝聚力强的良好态势。
一、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 深入探究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实现活力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感受和体验, 激发他们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 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 通过观看多媒体播放的内容, 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对蚂蚁和蝈蝈生活状态的描写, 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体验。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情境创设, 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探究, 有助于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 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课文内容的主动探究和思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主体,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讨论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时,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让他们通过阅读和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使他们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理解, 掌握课文的主旨。在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三、开展合作学习, 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探究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给小组成员布置有趣的合作学习任务,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中, 教师要作为教学的指导者, 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合作学习, 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指导, 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合作讨论。在以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他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过程中, 课堂氛围高效, 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
小学生是不同的个体, 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他们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发展,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 产生要深入学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 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 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他们掌握语文知识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 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五、注重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 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探究语文课文时能通过阅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加深他们的体会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法,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 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意境, 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 使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例如, 在教学《春到梅花山》时, 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通过阅读, 让学生仿佛来到了梅花山上, 感受春天的美景,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除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 教师还要拓展阅读的第二课堂, 让学生把阅读兴趣带到课外, 积极主动地阅读他们喜欢的课外书籍。通过阅读, 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加, 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同时为他们进行写作提供了素材, 有利于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成资源 课堂活力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富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动态生成资源。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去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呢?本文将通过几则案例着重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意外”,激发活力
课堂中,当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相当的自主空间,学生的潜能能够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时,许多出乎意料的想法就会涌现。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二、捕捉“疑问”,激发活力
“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差异。为此,教学时应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作为搞活课堂教学的切入口。而问题的产生是课堂生成的前提,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产生问题,何来生成?我们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学生就能够给我们精彩!我们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关注动态的课堂,不管是“预设生成”还是“非预设生成”,都需要教师有生成意识,教学设计中要问几个为什么,多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提出引导方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敏捷地运转着,教师应以研究者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堂充满新的活力。
三、捕捉“冲突”, 激发活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学生课堂主体性不断增强,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日渐增多,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应从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认识的冲突中去捕捉有效的信息。
案例一:我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三线”的例子,当一名学生回答说“知识是直线”这一意外的尴尬信息时,我灵机一动,与学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生1:“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生2:“不,知识是射线。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生3:“知识是线段,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时我总结说:“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知识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在这个例子中,面对生成的信息,教师通过活用策略,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四、捕捉“亮点”,激发活力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捂、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案例二:我在讲授“鸡兔同笼”问题时,当出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各有鸡兔多少只”的题目时,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太麻烦了,假设兔子能听懂人的话,那么命令每只兔子都举起前面两只脚,就得了。”我听了一愣,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每只兔子举起前面两只脚,这样,每只鸡兔各有2只脚,16个头应有32只脚,44只脚少了12只脚,这12只脚都是兔子举起的前面2只脚,所以兔子的只数:12÷2=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干脆来了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精彩的数学课堂是教师精心预设和学生主动参与、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教学中并不缺乏教育资源,而是我们很多时候“有眼不识金香玉”。在自己教学实践或与同行的交流中,本人还遇到很多对预设外的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处理的例子,但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分析。总之,我认为只要教师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用心挖掘,我们的课堂就会不断涌现出精彩,就会充满魅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翁贤浩.预设与生成:把握平衡是最真[J].教学月刊.2006(1).
余治平
本人是一名执教二十多年的小学教师。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们也可以感觉到,现实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党政领导干部“活到老、干到老”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到退休,决不退职”的难题。这种现象,在汉南区中小学尤为严重。就本人来说,二十年来历经四位局长还算正常,但到现在还只经历两位校长,正常吗?基于这种现状,特向教育局提议:很有必要在我区中小学实行校长、书记轮岗交流制度。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一个地方、同一岗位工作时间久了,很多人自然而然都会养成惰性,热情消退了,激情没有了,往往会不自觉地凭经验办事,处理工作时就会存在习惯性、局限性思维,导致教师没激情,教学没活力,从而工作上很难得到开拓,很难有创新。应该说,轮岗交流可以缓解他们因长期在同一地方工作所产生的厌倦、懈怠情绪,轮岗后以往的关系圈、人情网自然消失,这样或许能有效提升他们干事业的精气神,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创造活力。校长、书记轮岗交流无论对于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是对于校长、书记个人成长与进步,都是十分必要的,这将给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协调、均衡、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目的;
激发团队活力,避免鲶鱼效应(活力的定义,传统上,科学定义上理解);
让人有3感;
寻找问题的关键(团队活力欠佳的元凶), 激发团队活力的具体措施;
什么是活力?活力指的是人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敢于面对、激情乐观的状态,而力则是促使人们达到这种状态的一种推动力。人是有思维和意志的个体,所以这种推动力的源泉只能来自人的内心,而与外界环节无关。
人内心当中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做什么样的事情会愿意去做?喜欢、有兴趣、偏好、特长的事,能得到肯定的事,有收益的事,能赢得尊重的事···而所有这些都与成功快乐有关,做这些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活力。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趋利避害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活力。例如,你已经很累了,只想坐下来休息,可是这时候老虎来了,你会马上有了活力。
根据神经学研究,人在恐惧的状态下,分泌的是肾上腺和皮脂激素。分泌肾上腺素最重要的表现是肌肉紧张,有更大的能力和力量,快速反应,表现得非常有活力。
从恐惧能产生活力这个角度来看,就是凡事要有游戏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没有制度,没有违反规则的肉体或精神层面的惩戒,员工不可能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但恐惧之后得不到快乐,压力也不可能转化为动力。使人恐惧是施压的过程,使人快乐是享受成果的过程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活力。
基于以上分析,要员工有活力,必需使员工有3感:切身感,压迫感,成就感。
第一,让员工有切身感,这是个身份自我认知的过程。人性都是自私的,只有对事业产生切身的利益,才会产生活力。
我为什么来这家公司工作?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到底是为了谁而工作?
答案: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是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忠诚敬业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这样员工的活力也会迸发出来。对企业而言,使员工又切身感受,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业,可以从各种制度和激励出发;
第二,要让员工有压迫感,从而产生恐惧。比如,可以将工作任务细分,让各成员均认识到各自在整个团队中的位置及功能,例如,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压力,应用倒计时的工作方法,让员工有最后期限的压力,某项任务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不成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无论是经济处罚,还是精神处罚,或是肉体处罚,人都会进入紧张状态,启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领,从而激发无限潜力。
第三,在切身感和压迫感之后,还要让员工体会到成就感。个人成就感能帮助到人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有勇气和动力去面对未知和挑战,使得人们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为职业生涯更添加辉煌的一笔。
然而,目前的形式是大多数人在职场中得不到成就感。一项调查显示,最让职场人郁闷的不是工资减少,升职不畅,环境恶劣,而是“工作没有成就感”。一个人的成就感不外乎两方面:自身的满意度和外界的肯定。而其中,外界的肯定,无疑占了更重要的位置,也起了更大的作用。人在取得一些成绩时,需要得到周围人对他的肯定,否则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泄气,对工作失去激情,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更大的发展,很难想象员工如何会有活力。
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被称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对员工的要求近于苛刻,给了员工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他对部属的奖励却极为慷慨。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的,因此他们都拼命地工作。于是,他们取得了成功。
如果说,王永庆的“压力管理”对员工们起的作用是一推的话,那么,他的“奖励管理”便是一拉。这一推一拉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便对员工们产
生了双重的动力,激发无限的活力。
问题元凶
更多的情况下,团队活力欠佳是因为本身设置就有问题。团队所属的组织没能够提供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指令或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团队内部的气氛紧张,成员连简单的谈话都无法进行,就更不用说交换和共享信息了。
团队智慧的低下(包括目标、程序和决策等方面)是导致团队无法正常运行的元凶。具体表现如下:
① 目标错乱 人们由于过分注意主要目标的远期前景,在目标设定时经常失败。正确的目标设定应从整个团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开始,然后再团队成员的参与下,将这一最终目标分割成为一系列相互关联,易于操作的短期目标。成功的团队总是着眼并着手于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易于实施,便于施展才能。可以长远打算,但必须着手于眼前。团队设立的目标越多,其运作的结果就越糟。
尽管可以多方准备,事物总有自己演变的规律。不断获得新知识,便会产生新的认识。因此就应该不停地修正目标,保持时易事易的灵活性。决策模式不良
团队进行决策的方式本身是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应该先了解情况,然后再大刀阔斧地行动。具体行动的实施因讨论结果不同而各异。自然,正确的决策就产生出来了。
决策模式有很多种。例如:全体通过决策模式,所有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最终达到一致的结果;参与式决策模式,就具体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决策 模式没有孰对孰错之分,但重要的是应该首先决定采取何种决策模式。不足为怪的是,如果每位成员都知晓决策过程,即使再独裁专制的作法也会得到肯定和拥戴。
授权模糊人组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创立了团队。组织可能会向其下属团队授权——通常是很模糊的——即团队为达到既定目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但也可能组织没有这样授权。
对此,团队要么感觉手中无权,无法开展工作;要么,就搞不清楚自己职权到底是什么。不管怎样,这样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
我们可以考虑用便捷管理boundary management来代替授权。授权需要界定。不知道定义权利内容,谁旅行行使它、从何处开始并到何处结束,就谈不上真正的授权。边界管理是一种就一系列约束或边界进行商议并达成一致的方法。团队成员可以借此确定权利的约束或边界,并在边界内自由使用权力。而这些边界会因每个成员各自拥有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同而异。
角色不定
当团队内不止一人对某项任务,通常是有吸引力的任务,负责的话,问题就出来了。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高层管理团队其实并非团队,因为个别成员的意愿和野心已经取代了该团队的任务,其结果是内杠。一旦形成内行,成员应该通过公开讨论有关任务寻求解决之道。重要的是,如何就任务内容进行沟通并在更新、联络、合作和信任等程序上取得一致。应时刻提醒成员,优秀的团队是互补的。就象在战争中一样,成员之间是互为依靠的。交叉培养的人员担负着主要和次要的不同角色。如果一个士兵倒下,后面的就会取代他的位置。
所以要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谁负责哪些方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怎样通过和同事交流来确认自己是否处在正确的定位上?
沟通不足 简单的误解,可以使最优秀的团队连遭挫折。你经常会碰见被人误解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多样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倾向和背景。
你如何同人交流,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你的行为方式——当然还与你所交流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有关。所以,你需要重新学习的一种能顾及他人需要的交流方法。
领导失误 团队领导在满足不同人员需要时,会面对众口难调的困境。团队成员可能希望你扮演不同角色。父亲母亲是的。暴君式的,牧羊人式的,还有朋友式的。团队领导如果试图扮演所有这些角色,可能会让自己发疯。但如果一点也不在乎下属对你扮演角色的期望同样也是很糟糕的。
【激发课堂活力的策略】推荐阅读: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06-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11-23
激发学生主动性打造课堂高效率09-27
浅谈学生民歌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09-12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05-31
活力课堂激情校园07-10
打造活力英语课堂11-08
创新模式彰显活力课堂07-01
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10-13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