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教案(共9篇)
课题: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第8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课题:
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教具准备:能背课文
教学过程:
第9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
“语文园地”的主要栏目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间隔出现的栏目有“书写提示”“展示台”和“我的发现”。栏目出现的情况详见下表:
阅读上表不难得到以下信息:主要栏目内容比较集中,围绕低年级要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识字加油站”直指“识字”,“字词句运用”直指“运用”,“日积月累”直指“积累”,“和大人一起读”直指“课外阅读”;其他栏目间隔出现,体现了栏目的交错性、多样性,在“其他栏目”中,“书写提示”多安排了一次,显现出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每个栏目的教学目标也从栏题中可见一斑,如“书写提示”重在提示书写规则,“展示台”重在鼓励学生展示自信,“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尤为重要,这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的栏目,“字词句运用”栏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对应,是课标精神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则体现了我国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语文园地”的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但一线教师如何理解编者意图,体会各个栏目内容间的梯度,了解其教学目标,从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解析主要栏目
(一)“字词句运用”栏目
1. 比较学习,突破形近字与音近字的教学难点。
(1)语文园地一
题目简析:这六个字在已学过的“识字单元一”中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园地一”进行三组形近字的比较,旨在比较字形,复习巩固易混的生字。
教学策略:按照题干的要求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分组读一读,再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分别组词。
(2)语文园地五
【字词句运用】
题目简析:四组音近字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识记,这道题旨在区别发音易混的“n l”“sh s”“zi zhi”,这几个均属于高频音节,所以区别发音有一定代表性。音近字的区别放在形近字后面,是因为在学完两个单元的汉语拼音后,“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的要求应逐步落实。
教学策略:不需要学生先分析每组发音的不同。先让学生通过拍手读、同桌接龙读等方式饶有兴趣地读一读,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如果学生读得不准确,教师或小老师进行带读、范读。
2. 拓展思维,识字、组词、说话练习实现三位一体。
(1)语文园地三
题目简析:有趣的思维导图形状的组词练习,又称“生字开花”。三组词有三个不同形式。第一组是“车的种类”,第二组是“与车相关的事物与部件”,第三组是“关于车的动作”。学生初读这道题,也许只能发现这些词中“车”字位置不同,词语也各不相同,这达到了基本学习要求。虽然这是一道组词的题目,编者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将教学目标定在组词上面,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以往学生组词时人云亦云,只能从一个方向组词。三条枝蔓三个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此题重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学策略:让学生看图,发现这是什么,学生看出是用“车”字组词;再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三组词语,说说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在每组后面再组几个词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照样子用“花”组三组词语。
(2)语文园地四
题目简析: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大自然、四季的课文。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四季的气候特点及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此题着眼于指导学生运用季节和相关词语说话,可以复习课文中学习过的语句表达形式,也可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读一读”是前提,“说一说”是目标。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上面写在花朵中的四个季节词,再读一读下面的八个词语,之后教师明确提出分层说话的要求———第一层次即“联系这四个季节中的一个季节,用下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是基础层次;第二层次即“用下面的两三个词语说说关于某个季节景物的句子”,这是提高层次;第三层次的要求是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可以接着小女孩、小男孩的话,把句子说得更好,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多个词语说话,描绘一个或两个季节的景物。教师相机表扬、鼓励。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这个栏目与“字词句运用”一样,是该册部编教材的新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在我省新教材培训时,老师问“大人”指谁。笔者认为,“大人”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能够和学生一起读书的家长,可以是学生的邻居或学生爸爸、妈妈的朋友;“大人”也可以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落实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读书,既体现了亲子阅读的温馨,营造了美好的书香家庭氛围,也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内选择的儿歌、故事大多是孩子幼儿时期听过、讲过的经典儿童作品,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能够较好地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阅读的过渡。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并请学生和陪读的家长在书本或家校联系本上记下读书的情况。
家长填写:
课前,教师检查签字,大致了解学生和大人的读书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如师生续讲故事、学生分角色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问答式交流等。
教师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朗读成果,前提是要了解教材。
“和大人一起读”,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学生成长,积极营造大人、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氛围。
二、解析其他栏目
(一)“我的发现”栏目
1. 引导发现,倡导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呢?“我的发现”基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展开教学,努力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和“发现”视角。
教师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的编写理念,不能为节省时间,将“我的发现”上成“让老师告诉我”。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有什么发现”,目标在于往小学生的内心植入一种“愿意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的意识。
2. 分层发现,逐步达成目标。
教学“我的发现”,教师应有分层教学的预设。上题被安排在语文园地五中,旨在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教学第一步,教师出示“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字,请两位学生分别认读,第一次问“你们看看这两组字,有什么发现么”,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注意看看这两组字的偏旁”,基础层次的学生此时能发现“第一组都是草字头的字,第二组都是木字旁的字”;第二次问“还有同学有新的发现吗”,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想想每个字的意思”。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二组字,学生在“泡泡”的提醒下,应该能够发现这几个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并相机说出每个字的意思与树木有什么关系。两问两答以后,教师讲授形声字的特点,并板书解析第二组每个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由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说“你们现在对第一组字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回答即是进一步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语文园地七的“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是对这一知识的再次复现与检验。
该册教材中的“我的发现”还较好地体现了前后教材内容的链接与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避免了知识系统混乱、前后关联不大的问题。
(二)“书写提示”栏目
语文园地一设置坐姿图示,并通过“泡泡”表达编者意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一年级教师应强调每个学生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保持正确坐姿,每一次学生写字时,教师都应巡视指导,不对的姿势要一一纠正;笔顺规则教师应边范写边提醒,以使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写字的良好习惯。
从园地一的“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到园地五的“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再到园地八的“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笔顺规则的教学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
“书写提示”栏目是对小学一年级书写教学的再强调,并不是书写指导一个学期只讲三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借助本册教材“笔顺跟随”和“书写提示”栏目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一生的学习奠基。
学习目标:通过大家共同发言,懂得全面、正确、发展的看待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认识正确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基本构思: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使其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帮助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听一听:(制成课件或指名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一所中学校园里的故事。在这个学校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唱过这样一首歌,名字叫“布娃娃”,歌词大意是:“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这首歌唱了好多遍,有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提出了值得商讨的地方:为什么只有大眼睛,小嘴巴才漂亮?我女儿小眼睛就不漂亮?孩子们听候,纷纷去照镜子。“我的眼睛圆圆的,我不可爱?我的嘴巴大大的,我不可爱?”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纷纷改写歌词,竟有四十多个版本。
写一写:
师: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不够漂亮,但你很聪明;也许你不会唱歌,但你有甜甜的笑容;也许你不会画画,但你是体育健将„„总之,你有你的可爱之处;有你的优点长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专心爱心用心 1
下笔吧,创作一支属于你自己的布娃娃之歌。(外貌,优点,特长)学生创作自己的布娃娃之歌:略
猜一猜:(教师引导课堂活动)
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完成了,你是否能对自己的优点长处及外貌了如指掌呢,你的认识是否是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抽并读同学们的作品,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谁。)
学生活动:略
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感到很高兴,大家都有那么多优点且被大家认可,我为你们而骄傲,那同学们能不能谈一谈认识自己的优点会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析:略
参考提示:能帮我们树立自信;能帮我们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能多创造成功的记录,能更好的发挥潜力„„
师:你能不能就自己熟悉的同学说一说他(她)怎么做会更好发挥潜能?
学生分析:略
师:你的优点你知道,你的缺点你是否也清楚呢?请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略
师:认识缺点有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略
参考提示:不认识自己的缺点,容易因自负而失败;优点可能会受到缺点的影响;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就会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就会骄傲;只退不进,失去尊严„„
帮一帮:
我们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可总是有一些同学老是抓住自己的缺点不放,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只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比,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分析:略
参考提示:容易形成嫉妒虚荣的心理;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形成消极情绪„„
那就请你伸出你那双温暖的手帮这些同学出出主意,告诉他们怎样改变这种不良心态。
(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
学生采访:略
同学们的发言:略
参考提示:我会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想办法改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参照标准;要比自信,比勇气,比前进的方向„
诗两首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学习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象征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作者觉得生活会欺骗人的内涵。2.《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3、诗歌的象征手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两首.ppt诗人简介:他是俄国诗人(1799~1837),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已的座右铭。
(二)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mp3 2.学生自由朗读,相信一定读得比录音更好。
3.请一位学生朗读。要求:注意节奏停顿,初步读出感情。方法: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师指点。4.全班齐读。
(三)赏析诗歌
1.你读完诗歌后有和感受或想法? 2. 生活怎么会欺骗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穿插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茶,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探究主题
1.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表达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诗人通过对心爱的孩子的谆谆叮嘱,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表现了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为什么“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生谈自己的理解。
3.师引用沈慕的话语:只要我们坚强地活下去,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坚持不懈,那他总将渡过去。他将得到锻炼,获得经验,当他回想起来,是多么美好!
——沈慕
(五)再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
引汪国真的诗歌《假如你不够快乐》,全班齐读,简要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七)我来写诗
其实呀,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重要的是路上的风景与看风景的心情。只要做到这点,困难与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请你也来写一写。
假如,不要,不要!要需。相信吧。
第二课时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一)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那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诗人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2.组读,齐读,范读。
3.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自由议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教师最后总结发言。教师:诗分四节。
第一节写诗人伫立思索何去何从。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决定选择一条道路。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显得有些惆怅。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三)研读诗歌
1.作者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2.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明确: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3.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象征手法
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例子有:《在山的那边》《行道树》 《纸船》
(四)总结
教学目标 :
1.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 等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教师标出第 1 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 2 自然段、第 3 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5.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 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 an 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 轻声。
(2)检查第 2 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 1 自然段。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水
空()
()
油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2)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了解“片”的字理。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二)品读第 2 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2 自然段。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 2 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5)学习生字“大、飞、会、个”。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 yī,有时候读 yí,有时候读 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三)品读第 3 自然段。
1.指导读好感叹句。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教学反思:
2、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认识“的、船”等 10 个生字和门字框 1 个偏旁;会写“月、儿”等 4 个字和横折 钩、竖弯钩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4.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2)用“
”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提示:“船、看、见、闪”是前鼻音;“船、闪”是翘舌音。
(2)教师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时评价。
3.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检查练习朗读情况,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二声。“在”是平舌音。“闪、船”是翘舌音。“的”读轻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
2.启发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①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②把自己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及时评议。指导学生画出停顿。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5.学生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大家评议。指导学生朗读叠词,巩固识字效果。(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四、创设情境,合作学习1.学习第一、二行诗。
(1)导问:我们坐在哪儿了?(小船上)这小船不是真船,它就是月儿,你感觉怎么样啊?
(2)(出示月亮的图片)导学:图片上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请学生自由读,个别读,最后互相评一评。
(4)指导学生画出描写“月儿”“船”的词语。
(5)“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自读自画,画出月儿的形状——两头尖。2.学习第三、四行诗。
(1)过渡:我们一起划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天空)(2)课文写星星是什么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
(3)练习叠词:星星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船儿是„„,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白白的云、黄黄的梨„„)
3.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
(1)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读句子并填空。星星很像________,多美呀!(钻石、珍珠、小眼睛、明亮的灯)月亮很像________,真好看啊!(小船、眉毛、镰刀)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写比喻句)
洁白的云朵像________。圆圆的苹果像________。
(2)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先组内练说,再汇报。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巧识生字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门”字框、“白”字旁。请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②猜谜识记“闪”:一个人站在门里。熟字加偏旁识记“闪”:人+门=闪。③做动作识记会意字“看”:“手”放在“目”上就是“看”。④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小船 星星 看见 闪闪的 里面 两头 不在 ⑤教师指导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看”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 kàn,在“看门”一词中读 kān。
2.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儿”,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月”和“儿”都有钩,但钩的方向不一样。)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
横折钩的写法:横要平,竖要直,向左向上钩。竖弯钩的写法:竖要直,弯要圆,向右向上钩。
(3)指导学生观察“头、里”。
“头”有三个点,它们的位置不一样。“里”的横画比较多,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样。
“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里”的笔顺可记成写完“甲”再写两横。
五、总结全文,陶冶情感
1.小结:大自然是美丽的,太空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现在,我们中国也有人登上了太空,我们小朋友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也可以到太空遨游、旅行,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如果请你来到月亮上,你猜猜月亮上面会有些什么?你想对月亮说点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回家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2.实践活动:夜晚出去看看月亮,说说它像什么,你还看到天上有什么。教学反思:、江 南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 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3.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3、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2)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三、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学反思:
六、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教学反思:
4、四 季
教学目标
1.认识“尖、说”等 9 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 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地” 的字音;会写“天、四、是”3 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3.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折文等 3 个偏旁;会写“
四、是”等字。
教学过程 :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
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板书:四季)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会写的字,用三角形画出会认的字。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1)做游戏识字。多媒体课件出示能够明显体现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柳树、荷叶、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麦苗、杨梅等),让认识的学生上来说说这些事物是属于哪个季节的。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多音字“地”。
3.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一读:咬字准确,声音响亮。二读:读通句子,语速稍快。三读: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4.合作探究,朗读课文。
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比谁读得最美。
5.学生质疑,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1)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2)“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弯弯的呢?
三、根据学情,随机学文
1.春天视觉篇——万紫千红总是春
(1)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草”和“草芽”比较,“草芽”是什么样啊?(除了“尖尖”,还有“绿绿、嫩嫩”等)正因为春天才有尖尖的草芽,所以草芽说:“我是春天。”
(2)教师引读:尖尖的草芽在对小鸟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请你也带着这样的表情来读一读。
(3)教师引导拓展:同学们,春天除了尖尖的草芽外,还有什么呢?你们看(出示课件:美丽春光图),春天多美丽啊!谁能也给春天写一句话呢?(4)课件出示句式:桃花(),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梨花(),他对()说:“我是春天。”()(),他对()说:“我是春天。”
2.夏天听觉篇——大珠小珠落玉盘
(1)激情导入:夏天多热闹啊!这是谁在唱歌啊?谁在说话啊?让我们赶快去听一听!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读文的基础上,说说你知道了夏天的什么。(重点品味“圆圆”)美读词句并想象:青蛙跳上荷叶会说些什么?(荷叶圆圆,可以当我的„„)(3)教师引导拓展练句:让学生也以课文为例说句子。()(),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他对()说:“我是夏天。”
3.秋天触觉篇——绝知此事要躬行
(1)激情导入:同学们看一看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哪些礼物。指名说:秋姑娘给我送来了()。
(2)教师导学: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果子熟了,庄稼也熟了。课件出示诗句: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3)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问题?(重点:一是理解“弯弯”。可用实物演示,因为秋天谷穗成熟了,非常饱满,所以是弯弯的。二是理解“鞠着躬”。人会鞠躬,谷穗怎么也会鞠躬?让学生看看弯弯的谷穗的样子,明白两者很像,小作者把谷穗当成人来写,形象生动。)
4.冬天感受篇——熟读深思子自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冬天雪景图)请同学们读一读雪人的话。
(2)读文品味:你觉得雪人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顽皮。从“大肚 子一挺”可以看出来)读出雪人的顽皮,比赛读。
(3)表演品读:让学生边读边表演,体会雪人的顽皮。
四、思维拓展,强化训练
1.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________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对____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对________说:“我就是冬天。”
2.教师引言: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诗中所描写的这些景物,还有许多奇妙的景物。谁愿意把自己课前收集的描写四季景物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
五、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1.认识笔画撇,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2.指导学生书写“
四、是、天”。
(1)引导学生发现“
四、我、是、天”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四”,第四笔是竖弯,不要写成竖弯钩。“是”,第二笔是横折,第五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天”,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一笔是捺,从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汇处捺出。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找找描写四季方面的小诗,读读并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2.浏览有关四季的图片,朗读有关四季的儿歌。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重点)
4.能讲清楚想和谁交朋友及原因;能在交际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激趣:同学们,从坐姿上老师就能看出你们个个都是会学习、爱学习的好孩子。那么,我可要考考你们喽!请听题:从入学到今天,你都取得了哪些进步?来,我们分享一下!(课件出示:和你分享我的进步)
1.板书课题或出示课件,训练学生说话:我们做朋友。2.说话训练。(课件出示:我和老师做朋友)
二、说优点,介绍自己
1.谈交友标准。
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交友标准:
2.找自己的优点。
3.说话训练。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优点了,请你对照自己的优点,完成句式练习。[课件出示:你好,我是一年级(2)班的(),我的优点是()。]
4.介绍我自己。(学会自我赏识)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句式练习,接下来你可要好好介绍你自己。怎么介绍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向别人介绍自己。要求:说清楚,听仔细。)
三、看优点,选朋友
1.过渡:看完了幻灯片,又听了那么多小朋友的介绍,我想同学们心中肯定都有了自己的好友目标,那么,你想和谁成为好朋友呢?让我们进入交友第二步:看优点,选朋友。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想和()交朋友,因为他(她)()。我还想和()交朋友,因为他(她)()。
3.学生认真看大屏幕,细心听老师读要求。参照大屏幕上的句式,大声读出你选择的朋友和选择他的原因。
4.过渡:大家既然都有了好朋友的目标,就让我们进入交友的第三步:用诚心,交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你好(),我叫(),我的优点是()。因为你(),所以我想和你交朋友。
让学生自由组合,在活动中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可以一起做手工、画画,可以和好朋友说说悄悄话或讲讲故事,也可以一起玩玩具„„
5.音乐交友会。请看交友规则:
(1)《找朋友》的音乐结束,必须回到座位坐好。
(2)交朋友时,千万别忘了交流语和交换交友卡。
(3)要有诚意,注意礼貌用语。
四、诚交友,谈收获(《找朋友》的音乐停止)
今天我们都将自己的优点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又看到朋友身上都有那么多可爱的地方,每个同学也都知道了自己身上同样有很多让人喜欢的地方。我们生活在朋友中间,是多么快乐!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和朋友一起快乐地成长,也能勇敢地认识更多更好的朋友。请每个同学在课余时间亲自设计“夸夸你,真快乐”友谊卡,送给自己的朋友,作为你们友谊的见证,好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拼读、对比发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奥秘,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认读四季及景物名称的词语,激发学生说出喜欢的词语,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话。
3.通过《展示台》,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点明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导语:拼读音节很有趣,因为能考查出哪个小朋友最细心,最认真。请看屏幕中的这几个音节,谁能准确地拼读并发现生字间隐藏的小秘密?(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书中的“趣味识字”。)
2.学生独自拼读音节,并找一找其中的秘密。
3.组内拼读音节,交流自己的发现。(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把音节拼读准确。)4.班内交流:比一比谁拼读得准,发现生字间的秘密。
5.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独立阅读小句子,并在句子中填入反义词。水龙头总是开着,你去()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读儿歌,并在儿歌中找到反义词,画一画。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1.导学: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证明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下面老师要继续考考你们,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课件出示书中的“读一读说一说”中的词语。)读读这些词语,不会的可以请教他人,也可以查找工具书。你读后有什么发现?(1)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词语,引导他们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视,随机点拨)
(2)学生在小组内互读认读的词语,并解决自己读不准或不理解的词语。
(3)班内展示词语朗读和发现。①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卡片抢读,最后齐读。②交流读后的发现。(预设:第一行是四个季节;后两行是喜欢的景物及动物。)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
(1)导学:这些词语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个词语?说说原因。
(2)学生自由说喜欢的词语,和喜欢的原因。
四、完成“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做好交流展示的准备。学生可以把生活中认识的字整理好,可以把自己知道的识字顺口溜或儿歌准备好,可以展示自己是怎么在生活中识字的„„
2.组内展示,分享收获。
3.班内展示自己的收获。
(1)各组展示之星展示自己的收获,其他同学随机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评出班内“认字大王”“最佳展示之星”,分别奖励一颗星星标志。其他同学只要是敢于展示或补充的就奖励一张识字卡片。
五、日积月累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了哪些数字?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你们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词语呢?(学生自由交流)汉字很丰富,不仅有带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带数字的七字成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积累吧!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试着认读七字成语。
4.班内指名读词,教师正音。
5.多种形式读成语,读中感悟,了解其含义。(教师领读、同桌赛读、班内抢读、开火车读。)“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它强调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计在于晨” 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对要做的事应该及早地做出准备。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黄金也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形容时间非常宝贵,应当珍惜。
六、我爱读书
1.导语: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人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2.导读:我们一起读书得做到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4.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师生一起读。
(1)过渡:静静地读书,美美地享受。这种感觉好吗?你从《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1、学会3个复韵母ɑi ei ui和他们的四声,了解复韵母的组合特点,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与ɑi ei ui组成的音节,会准确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读准复韵母和特殊韵母的发音,会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10、ɑi ei ui
b p k h m w g h sh s
ɑi ei ui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写字本上抄写韵母。
会读韵母,会拼音节。
课外:抄写音节,读熟拼音。
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片:ɑ o e i u ü
2、指名说说这6个字母叫什么名字。(单韵母)
3、复习ɑ o e i u 的四声。
4、比较6工人单韵母的口形大小。
ɑ o e i u ü(由大到小排列)
二、看情境图,教学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看情境图。
请小朋友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画了什么东西?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时,相机出示ɑI ei ui)
2、听语境歌。
(1)谈话。
(2)听语境歌录音: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ei!ei!ei!喂羊羔,不能让你啃树苗。
(3)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跟图和儿歌都有联系。
三、新授
1、学习复韵母ɑi。
(1)发音。
①谈话引导:从图上可以看出有两棵树。一棵高,另一棵怎么样?
②“矮”是第三声,如果去掉声调,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韵母的读音。
③板书ɑi:教师示范发ɑi音,要求学生听老师的发音,看看老师的口形。说说ɑi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发ɑi 音口形有什么变化。
④师讲述发音方法。
⑤教师范读ɑi,学生模仿,集体发音,个别练习,特别注意个别学生的口形变化。
⑥告诉学生:ɑi由两个单韵母组成,我们叫它复韵母。è é ě è
(2)学习四声
⑦复韵母和单韵母一样也有四声。(板书:āi ái ǎi ài)
⑧学习标调规则:调号要标在口形大、声音响亮的那个音上。教学儿歌:有ɑ不放过。
⑨自由练读ɑi的四声.指名读,集体读。
⑩引导用ɑi的四声进行说话。
2、学习复韵母ei
(1)ei的读音。
①图上的小男孩用青草喂小羊,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ei ei ei)
②出示ei。
说说ei是由哪两个单韵母合起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发ei音。(先读e,然后向i滑行)
③学生自由练习试读。教师注意学生的口形变化。
④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
⑤ei 也由两个单韵母组成,我们也应该叫它什么?
(2)ei的四声。
①说说ei的调号应该标在谁的头上。(没ɑ 找o e)
②出示:ei ei ei ei
③练读ei的四声。
3、学习复韵母ui
(1)学习ui的读音。
谁能根据ɑi ei 的发音方法,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ui?学生自由试读,注意指导能力差的学生。
(2)学习ui的四声。
①根据规定,调号应该标在i上。既然调号标在i上,我们标调号时应注意什么?(要把i上的一点去掉)
②出示:ui ui ui ui
学生自由练读四声,教师注意正音。
4、学习ɑi ei ui的书写。
(1)ɑi ei ui都由;两个韵母组成,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练习描红。
5、巩固练习
1)、抽读复韵母卡片:ɑi ei ui
2)、比较3个复韵母的异同。ao ou iu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复韵母ɑo ou iu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与ɑo iɑo ou iu等组成的音节,会读三拼音音节和拼音句。
教学重点难点:读准复韵母的发音,会拼读音节。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11、ɑo ou iu
m d t n
d ɑo t i ɑo h ou l iu
g n z q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写字本上抄写韵母。
会读韵母,会拼音节。
课外:抄写音节,读熟拼音。
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ɑ o e i u ü。
2、抽读复韵母卡片:ɑi ei ui。
3、指名说说复韵母的一般发音方法。
二、看情境图,教学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看情境图,说说图的内容。
2、听语境歌,相机出示ɑo ou iu。
三、教学复韵母ɑo ou iu
1、教学复韵母ɑo
(1)学习ɑo的读音。
①孩子们身上穿着什么衣服?(鸭绒袄)
“袄”是第几声?谁回把第三声改为第一声?
指名读。
②板书复韵母ɑo,ɑo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读时要注意什么?
③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④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⑤比较ɑo和ɑi的发音异同。
(2)学习ɑo的四声。
①ɑo的声调应该标在谁的头上?为什么?
②出示:āo áo āo ào
自由练读,打乱顺序读,指名读。
③引导用ɑo的四声组词。
2、教学复韵母ou。
(1)学习ou的读音。
①板书ou,告诉学生ou的读音有点像海鸥的“鸥”。
②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③比较ɑo和ou的发音不同点。
(2)学习ou的四声。
①指名在ou上标上四声的声调,并说说为什么标在o上。
②自由练读,打乱顺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教学复韵母iu。
(1)学习iu的读音。
①游泳的“游”是第几声?谁会发第一声?
②出示复韵母iu,学生自由练读。
③比较iu和ui。
(2)学习iu的四声。
①提醒学生iu带声调时,调号应标在“u”上,注意iu和ui的区别。(i u都有标在后)
②练读iu的四声。
③练习用iu的四声组词。
4、学习ɑo ou iu的书写。
(1)引导看书上的四线格,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练习描红。
5、小结标调规则:有ɑ别放过,没ɑ找o e,i u都有标在后。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
2、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复韵母ɑi ei ui ɑo ou iu卡片分发给六个学生。教师报汉字,让拿卡片的同学给汉字韵母对号。
毛线的“毛”的韵母是哪一个?(ɑo)
开会的“会”的韵母是哪一个?(ui)
乌黑的“黑”的韵母是哪一个?(ei)
带领的“带”的韵母是哪一个?(ɑi)
黄牛的“牛”的韵母是哪一个?(iu)
小猴的“猴”的韵母是哪一个?(ou)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复韵母卡片:ɑi ei ui ɑo ou iu
2、抽读声母卡片:m d I g t q x n
二、教学ɑo与声母的拼音
1、学习ɑo与声母的拼读。
m mɑo
(1)出示:d ɑo dɑo
g gɑo
①指名说说这些音节的韵母都是什么。
②引导分析音节。
③自由练读音节。
(2)出示:d diɑo
t i ɑo tiɑo
n niɑo
①说说这些音节和上面三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②独立分析音节。
③复习三拼连读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碰很顺当)
④自由练习三拼,重点指导发音有困难的同学。
⑤指名读三拼音节。
2、看图练读拼音词。
(1)拼读dà dāo。
①图上画了什么?(一把大刀)
②出示音节词:dà dāo
指名直呼音节dà。引导分析dāo。练习拼读dāo。
③指名连读拼音词。
(2)拼读xiāo qiáo。
教法同上。
三、巩固练习
1、指导书写。
2、做游戏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音节:niāo xiào gào
2、抽读声韵母卡片:ou iu q n g t
二、学习ou iu与声母的拼音
1、学习ou iu与声母的拼读。
t tou
(1)出示:h ou hou
z zou
(2)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3)指名拼读。
n niu
(4)出示:l iu liu
q qiu
方法同上。
2、看图读拼音词。
(1)出示:g─ou→gou
指名分析声韵母,练习拼读。
(2)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狗。
出示:hua gou
hua是几拼音?
指名连读拼音词。
(3)出示:q─iu→qiu
自由练读,指名拼读。
(4)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连读拼音词。
3、看图读绕口令
(1)图上画了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绕口令
(3)引导自由拼读。
(4)讨论难读的音节。
(5)指名读。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ɑo—ou iu—ui ɑi—ɑo ɑi—ei ou—iu
2、分解音节。
mao →()—()diu→()—()
gou→()—()rou→()—()
tiao→()—()—()
qiao→()—()—()
四、作业ie üe er
教学要求:
1、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和ye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与ie üe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和拼音句。
教学重点难点:读准复韵母和特殊韵母的发音,会拼读音节。
能区分韵母和音节。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12、ie üe er
n—üe→nüe j—üe→(jue)
l—üe→lüe q—üe→(que)
x—üe→(xue)
bù xié pí xuē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写字本上抄写韵母。
会读韵母,会拼音节。
课外:抄写音节,读熟拼音。
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抽读单韵母卡片。
二、看情境图,教学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4、看情境图,说说图的内容。
5、听语境歌,相机出示ie ye üe yue er。
三、教学复韵母ie和音节ye
1、教学复韵母ie。
(1)ie 的发音。
①范读,讲述发音要领。
②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
(2)ie的四声练习。
①怎样给ie标调,为什么。
②指名练读,集体读。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
(1)讲故事。
(2)出示:ye,它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
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出示ye的四声。指名认读。
(4)用ye的四声组词。
四、教学复韵母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ue。
1、教学复韵母üe。
(1)教学复韵母üe的读音。
根据ie的读法试读üe。
(2)教学复韵母üe的四声。
指名加声调,说说理由。
练读复韵母üe的四声。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e。
(1)故事讲解üe站到y的旁边要摘下墨镜,成为yue。
(2)出示yue。领读,指名读。
3、比较:ie—ye üe—yue
要求学生知道:ie和ye,üe和yue语音完全一样,但ie üe是复韵母,ye yue是音节,不能搞错。
五、巩固练习
1、指读书上的内容。
2、开火车读ie ye üe yue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ie üe ye yue
3、认读ju qu xu,说说这三个音节的韵母是什么。
二、教学特殊韵母er
1、指名说说图上的小男孩是妈妈的什么人。(儿子)
2、告诉学生:“儿子”的“儿”去掉第二声,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韵母的读音有点像。
3、出示:er
老师读,讲解发音方法。
4、板书er的四声,自由练读。
5、说明:er是一个特殊韵母,只能自己独立成为音节,不能跟声母相拼。
三、教学üe与声母相拼,巩固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1、n l与üe相拼。
(!)抽读l 和n,读准边音和鼻音。
(2)出示:n—üe→nüe
学生自由练拼,指名拼读。
(3)出示:l—üe→lüe
教法同上。
(4)比较n l与üe相拼的异同。
2、j q x与üe相拼。
(1)抽读卡片j q x。
(2)出示:j—üe→()
q—üe→()
x—üe→()
(3)学生在本子上自由练习填空。
(4)指名到黑板上填。填好后说说理由,并纠正填错的音节。
(5)自由练拼,指名拼读。
四、巩固练习
1、做游戏,看谁拿得准,拿得快。
2、合成音节。
j—üe→()q—üe→()
n—üe→()l—üe→()
五、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韵母卡片:ie üe er
2、抽读音节卡片:ye yue er
3、说说er是什么韵母。
二、看图读拼音词
1、出示:布鞋和皮靴图。
指名说说图意。
2、出示:x—ié→xié
说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练习拼读。
出示bù xié,指名连读拼音词。
3、出示:x—üē→xuē
说说音节x后是什么韵母。
练习拼读。
出示pí xuē,指名连读拼音词。
三、看图读拼音儿歌
1、出示拼音儿歌。
2、学生自由拼读音节。
3、按要求找音节。
(1)找出三拼音节。
(2)找出声母是翘舌音的音节。
4、找出后多读几遍。
5、指名读儿歌。
6、看图说说小立立怎样爱学习。
三、作业
认一认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东”、“西”、“男”、“北”四个主要方向。
2、利用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前”、“后”与“左”、“右”是相对的。
3、16个字每8个一组,指导学生诵读,利于感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所需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
教师自我简介:
请学生自我介绍或向老师提问:
1、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
2、入学后的感受……
3、面对教师此时都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个程序的目的:缓解师生关系陌生而紧张的教学气氛,努力和在坐的学生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使教学中师生间能更好的互动、交流、合作;创设愉快、、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融洽、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和老师合作上一节课吗?
2、愿意认汉字吗?前一段的学习中认过汉字吗?都认了那些汉字?
3、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认过的汉字(出示字卡)。
4、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汉字好不好?
5、让我们共同学习汉语拼音部分的《认一认4》(出示板书)
二、出示课文情景图:
1、每幅图都找个学生说说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16的汉字.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开火车读。
三、解释每组词语的相对意义:
1、先提问,让学生试着说说一对或一组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一步讲解,如:卧——躺、立——站、入——进。
3、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4、“前后、左右”是相对的。(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四、反复认读16个汉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组开火车读。
2、集体齐读。
3、指名认读。
4、集体看图拍巴掌有节奏的诵读。
5、自己随意朗读。
6、联想情景图画面,集体背诵16个汉字或抽查个人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继续学习《认一认4》,做“找朋友”的游戏。(拼音、汉字连线,学生演板)
二、提问:《认一认4》汉字歌?然后大家齐背。
三、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6个汉字的?
四、提问:谁能说说,16个汉字的特点?(一人说一个即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
五、提问:能将这16个汉字组词吗?(分组讨论一下再发言)
二年级执教人:高珊珊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等打击乐器,并通过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教学难点:“脖子伸伸两翼扑扑„„”这一句的演唱.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公鸡母鸡的叫声,让学生说出他们听到了什么?
2﹑请个别学生模仿公鸡,母鸡的叫声。
二、新歌教学
1﹑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歌曲,师提出问题:
(1)母鸡在干嘛?它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告诉大家的?(教师范唱)
母鸡们在干嘛呢?母鸡是怎样叫的呀?(答案:叫咯咯)(2)打开书本朗读歌词,回答以下问题。
在跟读歌词之前,同学们先看看歌词,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让我们来熟悉“两翼”的“翼”,“添”快乐的“添”还有“报喜”写到黑板上)(3)按节奏拍手朗诵。
出示“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解释“两翼”。边念边做动作。请跟琴完整学唱,注意音高。然后师生对唱,唱这一句。(4)电子琴伴奏,学生小声的跟唱。(拍手拍腿)(5)老师唱谱,学生跟着唱词。
同学们,你们说刚才我们那样唱,能表达母鸡高兴的心情吗?
(6)分组唱一组唱词,一组唱:叫咯咯,还可自由带动作唱。(7)介绍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并示范演奏。(8)学生选用自带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
创编歌词:编一编,唱一唱
小猫小猫叫喵喵,叫喵喵,叫喵喵,小猫小猫叫喵喵,老鼠已捉住。绒毛抖抖尾巴翘翘向人报喜添快乐!小猫小猫叫喵喵,老鼠已捉住!
(小鸭小鸭叫嘎嘎,河边来玩耍,身子摆摆,脑袋探探,快乐无比忘回家。)
教学反思:
一、请你选择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第28个教师节前夕,由央视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首次启动的央视总部大楼演播室录制。无数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在这里演绎。回答1—2题。
1.从1985年起,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这充分体现了【】
A.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尊师榜样
C.国家和人民对教师的崇敬
D.艺高为师,德高为范
2.央视新舞台,献给最美乡村教师!用真挚的情感真实记录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正是教师职业的诠释。可见,教师【】
①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③对人类文明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④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宋代学者杨时,小时候拜程颐为师。有一次,他去请教老师,正逢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便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等候。当时,天下着大雪,待老师醒来后,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在他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对深深的脚印。这便是“程门立雪”故事的由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A.认真学习B.多做练习C.勤学苦练D.尊师重道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4.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被老师误解时,通过恰当的方式和老师坦诚交流
B.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C.教师节送上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
D.在老师有过失或犯错误时,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
二、请你辨析
5.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6.2013年1月15日,一名不明身份的男子翻墙闯入湖南新化县上梅镇北渡小学行凶,该校校长杨建一为保护学生安全,与歹徒殊死搏斗,不幸以身殉职。许多网友亲切地称他为“最美校长”。在杨校长的办公室里有两个记事本,一本记录贫困生情况,一本记录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学生是我生命的全部。为了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在所不惜。”这是杨建一工作日记中的一段话。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美校长”杨建一何以“最美”?(两个方面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小江因为长得矮胖,因此有的同学给他起外号,叫他“武大郎”,有讽刺、挖苦、嘲笑小江身材矮小的意思。有时候不分场合地叫,使得小江很难堪,也很烦恼。这种行为()①实际上是对小江的人格的侮辱,既不道德,也违反法律规定。② 是对小江的侮辱,侵害了小江的名誉权。③ 是对小江表示亲近的表现,没有什么其他意思。④ 是对小江友好的表现,也是同学之间的一种常见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初一级三班的学生王亮因违反学校纪律而被学校领导抓住了,当校领导问他是哪个班级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时,他为了不给本班扣分谎说是四班的王鸣。王亮的这种行为是()A维护班级利益,集体观念比较强的表现。B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C维护本班的良好声誉,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行为。D注重本班的班级利益,是自尊心很强的表现,3、2007年6月3日,一个好开玩笑的朋友,以在外地打工的王某的名义给王某的家人发了一份传真,内容是:“我因车祸住院,请速来!”这位朋友的做法是()A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王某的名誉权。
B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利。C好朋友之间开的一个玩笑,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D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但还没有达到违反法律的程度。
4、某班班主任老师为了加强对本班学生的管理,规范本班学生的日常行为,开班会让同学投票选本班的“大坏蛋”,结果有两名同学 被“当选”。使这两名同学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班主任老师的做法()
A能切实有效地强化本班学生的纪律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B能够做到“杀一儆百”,迅速有效地解决班内存在的违纪现象。C侵犯了那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对其他同学也是不尊重的表现。D有效地震慑了班内其他有违纪行为的同学。
5、小红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平时学习非常认真,历次考试都稳居全班第一名,被老师们称为“学习小标兵”。老师的这种做法()
爱心
用心
专心A是不尊重小红的表现,侵犯了她的人格尊严。B是故意给人取外号的表现,目的是为了取笑小红。C反映了教师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素养比较高。
D不但无损小红的形象,还能鼓励小红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6、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是()
① 道听途说,无中生有,诬陷他人。② 因盗窃被人发现,为消除证据而致人死亡的。③嘲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和隐疾的。④ 趁同学家人不在家,到同学家盗窃财物。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初一学生王某怀疑其同桌赵某偷了他的电子词典。于是在校内逢人就说赵某是小偷,后经查实,王某的电子词典是校外的一名社会青年偷去的。王某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A姓名权 B 名誉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
8、某校初中学生李某到超市购买东西。在离开超市时,被超市的保安怀疑偷了超市的商品,受到了超市保安人员的强行搜身检查。结果李某是清白的。超市的保安人员的做法()A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权,是一种违法行为。B履行了正常的安全检查,不能视为违法行为。C是忠实履行保安职责的行为,是负责任的具体体现。
D严重侵犯了李某的生命健康权,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9、侵犯他人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是()
① 盗用他人姓名 ② 冒用他人的姓名 ③ 使用笔名发表作品的 ④ 使用艺名登台表演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0、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
① 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② 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③ 依照规定变更自己的姓名。④ 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变更姓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11、张某夫妇离异后,儿子跟着母亲生活,并且随母姓,由张某定期支付抚养费。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某感到儿子应该跟随自己姓才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提出让儿子跟随自己姓张,否则以后拒绝支付抚养费。张某的这种行为()①是正确的,符合当前人们的普遍心理。
爱心
用心
专心
二、简答题(共15分)
16、一天上午,王女士带着自己3岁的儿子小强来到西夏区同心北路的广场玩。这时,有人喊:“小强回来,走了。”正当王女士奇怪谁在喊自己儿子名字的时候,一中年妇女李某拍着小狗的头说:“小强该回家了!”王女士一听火冒三丈,拉着儿子过去指责李某,并要求她马上给狗改名。为此双方发生口角,并动手撕扯起来,幸好周围群众迅速报警,110民警及时赶到才制止了这场纷争。经过民警和围观群众的耐心劝解,李某表示要给小狗换个名字。(1)材料中王女士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分)
(2)这一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17、今年30岁的刘彤是沈阳市某小学的教师,脸上有一些小斑点。由于担任班主任,刘彤免不了会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时间一长,学生们开始拿老师脸上的缺陷做文章。给她起了绰号叫“花蝴蝶”。有一次,一个学生被训斥得严厉些,竟然当着她的面叫了出来,当时就把她给气哭了。一些外班的学生也跟着叫,有时候孩子们还会故意唱庞龙的《两只蝴蝶》,这让刘彤老师羞愧难当。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的看法。(7分)
三、评析题(10分)
18、在农村,有个别学生的家长仍然认为:初中生是小孩子,哪有什么人格,老师尽管严厉管教,随便打骂,出了事由家长们负责。对此,你持什么态度?
爱心
用心
专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B
3、A
4、C
5、D
6、C
7、B
8、A
9、C
10、B
11、C
12、B
13、B
14、D
15、A
二、简答题(共15分)
16、(1)王女士的行为是有法律意识的表现,维护了儿子的姓名权。(2分)(2)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在生活中我们要维护我们的姓名权,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姓名权,这也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表现。(6分)
17、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学生给教师取绰号由来已久,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一些肯定式的绰号反映的是一种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蕴含着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亲切之情。而一些恶意的绰号则影响师生关系,如上述材料中,学生给刘老师起的绰号,就带有一定的侮辱性,严重挫伤了刘彤老师的自尊心。所以最好不要给老师起绰号。(7分)
三、评析题(10分)
18、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人格上是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些学生的家长认为中学生因年龄小没有人格权是错误的。对学生任意打骂更是对公民人格权的侵犯,是违反法律的,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上述观点是错误的。(8分)
四、材料说明题(共18分)
19、(1)该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较严重的侮辱诽谤行为。(2分)(2)店主应及时报警,依法查处侵权人。并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要求赔偿精神损失。(6分)
20、(1)不妥当。因为该商店的行为侵犯了员工的人身自由权以及人格尊严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以及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4分)(2)启示:我国宪法规定:禁止
爱心
用心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11-02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01-28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3-26
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教案07-02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口耳目12-15
一年级语文上册《菜园里》教案03-03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信教案03-03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语文园地一》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