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植被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庐山植被(共6篇)

庐山植被 篇1

08地理科学一班 张丹 0810030118 实习地点: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主要内容:庐山的植被与土壤。庐山植物概况、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区系特征。庐山植物分布种类及丰富,据初步统计有2231种,1019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83属217种,裸子植物9科34属94种,被子植物154科902属1017种,庐山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的稀有和珍贵的植物,野生种的比例相当高,达91.8%。由表 1 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1)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主要成分。2)温带、热带区系成分的渗入,反映了庐山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特点。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阔叶林和针叶林。

(一)、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二)、针叶林: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扁柏是一种针叶松,呈塔尖状,叶子呈鳞片状。庐山典型的扁柏林主要分布在海拔约1050米的回龙路旁。我们在回龙路1000m处,作了扁柏林的样方抽查。扁柏林分布在山坡中部、上部或山脊平坦处。对土壤适应性,能耐中性和微碱性,耐干旱瘠薄。庐山扁柏林多分布在东谷回龙路两侧,西谷如琴湖西测。我们所看到都为树干通直的纯林。扁柏属于松科,裸子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扁柏树皮为红褐色,裂成薄片,枝条为水平性状生长,枝条背面有白线或微被白粉。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在庐山植被开发和保护问题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A 尽量不破换已存树种,保持当地的物种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在有特殊需要引进新物种时应该充分考虑其与当地物种的竞争等生态关。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建立保护区,加强管理,经济开发与保护植被相结合。

B 利用植被资源发展旅游资源,例如著名的“三宝树”、月照松林景点等。但是在景区的植被种植要注意植株的选择和植株种植密度等,不仅要考虑植被与环境的结合,也要考虑旅游的心理作用。

C 特色产业庐山云雾茶的生产。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资源合理发展茶业,通过有效的科技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并将其做成庐山的品牌产品。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三、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庐山植被 篇2

1 研究区概况

庐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南岸, 鄱阳湖西畔,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是长江中下游大平原上的“生态交汇岛”, 也是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地、停歇地和候鸟迁徙“导航塔”。保护区大体以庐山山麓环山公路为界,地跨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 地理坐标范围为115°52′38″~116°05′25″E、29°25′18″~29°39′57″ N。 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1.6 ℃,年均降水量2 068.1mm。 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的交汇处,区内植被具有过渡性的典型性。保护区拥有比较完整的中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梯度分布有序,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保护区植被类型分为5 个植被型组、13 个植被型、82 个群系,垂直分布规律明显,自下而上分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顶灌丛等[9]。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Landsat8 卫星搭载了OLI成像仪, 比以前所有Landsat系列卫星的传感器都具有更高的信噪比[10],在植被提取时具有更高的准确度[11]。选取研究区植被生长茂盛的2013 年10 月5 日Landsat8 OLI无云影像。 在ENVI 5.1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大气校正、植被指数计算、裁切、拼接。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GDEM,在Arc GIS 10.1 软件中分别统计不同海拔、 坡向面积、NDMVI均值与标准差。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

2.2 植被指数的选择

利用遥感进行大范围监测评估时必须考虑地形的影响[12,13,14]。 本文采用吴志杰、徐涵秋构建的归一化差值山地植被指数( NDMVI)[15]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 计算公式为:

式中:Rmin、NIRmin分别表示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最小反射率值。

NDMVI不引入外部参数,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普适性,削弱地形影响的效果优于C校正模型。

2.3 高程等级与坡向划分

基于DEM将研究区以200 m为间隔划分为7 个高程等级, 分别为:18~200 m,200~400 m,400~600 m,600 ~800 m,800 ~1 000 m,1 000 ~1 200 m,1 200~1 474 m。

对于坡向划分是按Arc GIS 10.1 软件所默认的等级划定,即0°~22.5°和337.5°~360°为北坡(N),22.5°~67.5° 为东北坡(NE) ,67.5° ~112.5° 为东坡( E),112.5°~157.5°为东南坡( SE),157.5°~202.5°为南坡(S),202.5°~247.5°为西南坡(SW),247.5°~292.5°为西坡(W),292.5°~337.5°为西北坡(NW)。 各高程等级上不同坡向的面积统计如表1 所示。利用各高程等级分别对坡向进行裁切,再基于每一高程等级的坡向数据对NDMVI进行分析, 共得到56 个各不同高程等级不同坡向的NDMVI,并分别统计平均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覆盖度随坡向的变化特征

如图1 所示,庐山自然保护区NDMVI总体呈现由东到西减小的趋势。 经统计,NDMVI均值为0.759,标准差0.075, 数值大于0 的像元比例超过99%,数值大于0.5 的所占比例达到约98.42%, 说明该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是由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生长旺盛。

由图2 可见,800 m以下高程等级均呈现NDMVI东坡最高、西北坡最低,并按E-NE-N和ESE-S-SW-W-NW两个方向序列上依次递减;800~1 000 高程等级NDMVI最大值出现在西南坡, 最小值出现在西北坡,呈现由西南坡向西北坡向递减的变化规律;1 000~1 200 m和1 200~1 400 m高程等级NDMVI最大值出现在西坡,最小值出现在东南坡,大致按W-NW-N-NE-E-SE和W-SW-S-SE两个方向序列上依次递减;由7 个高程等级各坡向NDMVI平均值可得到海拔1 000 m以下保护区的NDMVI阳坡偏高,阴坡偏低;海拔1 000 m以上保护区的NDMVI阴坡偏高,阳坡偏低。

如表2 所示, 保护区的NDMVI值总体上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 显著性检验表明,各个高程等级上, 各坡向组其他各坡向组均通95%的显著性检验。 其中北坡(N)与西北坡(NW),北坡(N)与东南坡(SE), 东坡(E) 与东南(SE), 东坡(E) 与西南(SW ) , 东南坡(SE ) 与西南(SW ) , 南坡(N ) 与西南(SW )6 组差异显著(p ﹤ 0.5 ) , 其余则表现为极显著(p ﹤ 0.01 ) 。 由此可见, 保护区各坡向上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明显。 随着海拔的上升,NDMVI的标准差未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海拔越高,植被覆盖度的坡向分异未发生明显变化。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区临江频湖,雨量充沛,植被长势主要受太阳辐射条件制约, 阳坡和半阳坡太阳辐射强烈,而阴坡和半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因此在不同的坡向上形成了不同的生境, 植被类型因此也出现明显分异。 而随着海拔的升高坡向对光照等的影响变小,因此,出现了海拔越高,植被覆盖度坡向分异未出现显著变化的现象。

3.2 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等级的变化特征

由图3 可见(为显示简洁,用A、B、C、D、E、F分别对应表示200~400 m高程等级与18~200 m高程等级的NDMVI之差, 其余以此类推), 在所有坡向上, 上下2 个相邻高程等级的NDMVI之差除600~800 m与400~600 m高程南坡向,1 000~1 200m与800~1 000 m高程东南坡向,1 200~1 400 m与1 000~1 200 m高程西南坡向,以外全部大于0,说明保护区内海拔越高,植被覆盖度越高。 但NDMVI随高程变化特征在各坡向上表现不同, 按变化特征200~400 m与18~200 m NDMVI之差各坡向均最大,植被覆盖度差异最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在18~200 m的海拔上,基部与农业地区相连,人为活动较多,对植被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海拔400~1 200 m各坡向植被覆盖度变化随高度未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在所有坡向类型上植被分布规律几乎一致; 但1 200~1 474m与1 000~1 200 m NDMVI之差各坡向出现显著下降,这是因为在海拔1 200 m以上植被逐渐由台湾松为主演替为台湾松疏林灌丛占优势。

4 结论

1)受东南季风影响,庐山保护区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 NDMVI由东南坡向西北坡逐渐降低,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随坡向大致呈南北对称的分布形态,并随坡向呈明显的分异。

2)庐山保护区植被覆盖度随高程变化特征为:200~400 m与18~200 m NDMVI之差各坡向植被覆盖度差异最明显,而后随高度增加而分异变化趋于稳定。 原因在于庐山的东北—西南走向,随着海拔的增大,坡向对光照等的影响小,因而保护区的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没有理论上的大。 就同一研究区而言,本文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6]。

3)NDMVI同时受到居民点距离、道路、水系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仍需进一步探讨。

摘要:运用RS与GIS技术,以Landsat OLI影像和GDEM为数据源,基于归一化差值山地植被指数(NDMVI)定量分析了庐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随坡向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随坡向呈现明显的分异,随海拔的升高而分异变化趋于稳定。

庐山植被 篇3

事隔三十余年, 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 我们再重温这部经典影片, 重新回到庐山的峻美风光之中, 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 对于我们而言, 除了至纯至真的爱情更让我们深有所思的是影片里反映出来的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文化的大解放、大飞跃。

既然《庐山恋》定位为爱情片, 我们也便从感情主线谈起, 周筠与耿桦的感情是源自庐山的, 庐山的灵动峻美也便是这段感情最恰当的注脚, 从邂逅到相识到蠢蠢欲动到情定庐山, 直至最后的终成眷属, 《庐山恋》始终不离庐山, 情与景的相互映衬, 景随情动, 景应情深, 让人不得不赞叹庐山之美、庐山恋之真。相信影片选择庐山拍摄与景区的合作扶持是分不开的, 至于到底是因为感情的真而相中了庐山的美还是因为庐山的美才写出来感情的真, 我们的确无从查实, 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很清晰, 这部影片的情景互动是丰富而细腻的, 不显矫揉造作而落落大方。

影片加深色调的饱和度, 色调充盈感较强, 整部影片观赏下来对庐山的感官印象能够较为深刻的保留, 这也是影片的传映引来庐山旅游热潮的原因。导演在影片中选取的场景较多, 几乎涵盖了庐山的所有著名景区, 但感情串联多而不杂, 这足以见得其功底, 值得现今商业影片的广告植入更多借鉴。

影片中周筠与耿桦的脸颊轻吻被成为“中国银屏初吻”, 是大陆影片中第一次融入的吻戏元素, 饰演周筠的张瑜更是换了43套服装出演这一角色, 展现出多元思想开始对旧有的文化传统发起冲击。这一突破撼动了八十年代初的文化界, 为艺术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文化的复兴找到了突破口, 一时间文艺作品不必拘泥于形式的创作, 思想阐述的视角更为宽广,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

除此之外, 《庐山恋》也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积极的政治情感, 时代的开创性更加凸显。《庐山恋》平分笔墨, 周筠两次归国走进庐山, 经历着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阶段——文革的动荡与改革之初的百业待兴。文革的动荡寥寥几笔带过, 即使社会动荡影片之中依然不忘凸显人们对祖国发展、社会进步的殷切希望, 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 进步青年的速写畅想, 无不展现出这个年代里中国人依然对国家怀有一颗赤胆忠心。这样的描写巧理所当然的。而当时制度的另一大弊端也是导致美狄亚悲剧的催化剂, 这也是子君所处的制度下没有的, 那就是, 在当时雅典, 美狄亚作为跟随伊阿宋来到科任托斯, 是以外邦人的身份居住, 这也成了克瑞翁驱逐她最光明正大的理由。伊阿宋和克瑞翁可以视作当时社会制度下 (男权主导和外邦人) 压迫女性的两座大山。

子君的性格不像美狄亚那样的有爆发性, 这也决定了她在被遗弃后选择沉默而不是爆发。使得故事的情节像日常家庭生活那样在平淡中见发展。这也反映了子君所处的时代下民主制度刚刚起步, 力量弱小, 在遭受打击后, 只有保持沉默, 黯然退出。而给她们造成命运悲剧的男人们伊阿宋和涓生, 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男权至上的社会制度的影响, 他们为自己辩解、开拓, 也铸就了他们自私的性格特点, 造成了故事后面的情节发展的必然性。

三、结语

几千年来, 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 文学作者都试图从文字中呐喊, 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制度弊端。美狄亚与子君这两个悲剧女性, 一动一静的对比, 都反映出了在制度的摧残下女性对命运的挣扎和抗争。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可是无妙的规避了文革之后国人复杂的政治情感, 而是更多的着笔在对未来的憧憬, 情真意切, 鼓舞人心。周筠第二次归国, 人们从禁锢的思想中解脱出来, 回到经济建设的主线上来,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加快了步伐, 社会各界也信心满满, 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如此分析过后也不难发现, 周耿两人的恋情也是随着这个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清晰的与时代的齿轮相扣, 随同时代的发展走向美好的结局。

积极的政治隐喻在那个时代的电影里是极为普遍的, 当时的文化作品往往是要蕴含一定思想教育目的的, 庐山恋通过感情的描写成功的达到了这一目的, 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影片融入了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政治期望, 对当时的社会思想起到了更猛烈的冲击。解放前国共两位政治倾向迥然的军事将领, 三十余年的战场恩仇在周韵与耿桦的情感牵引下相笑一泯, 由冤家变亲家, 一幅和美景象最终呈现在影片观众面前。1980年两岸关系初现缓和, 两岸“三通”的进程已经开启, 而此片以国共两党培养的优秀青年的忠贞爱情为主线, 以爱国情怀为桥梁, 隐约提出密切两岸爱国人士、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倡导和良好愿景。“I love the morning of the motherland”片中反复出现, 道出台海两岸血脉相通, 共赴祖国伟大复兴的远大征程的坚定信念。

即便如此, 以《庐山恋》为代表的八十年代初期影片也都有着很多方面的不足, 这是时代以及体制所致, 我们不能苛刻的对此做更多要求。比如这部影片的人物构造过于单调, 故事主线过于呆滞, 在政治情感的表达上虽有突破但依然不能阐述出独立尖锐的政治观点等。这些时代烙给中国电影的烙印至今犹存, 我们更没有理由要求三十年前的《庐山恋》能给我们新的答案。

关于庐山, 苏轼有诗“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片中周筠与赵科长在回国之前的对话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周筠谈起这首诗, 说“应该是难识庐山真面。”赵科长意味深长的讲“再见吧!希望短暂飘来的云雾不会破坏你对庐山的美好印象。”三十年后, 云雾已散尽, 中国已崛起, 政治体制改革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我们可以理性的思考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的命运, 而是否又有新的云雾阻挡我们在艺术进步甚而在国家发展上有所作为呢?庐山自有真面目, 《庐山恋》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它更是在提醒和感召一个民族在前行中用一种宽容的胸怀和一份理性的眼光去探清前路, 无论是三十年前的那个时代, 还是三十年后的今天, 我们都需要走出我们所处时代的“大山”, 去看看“庐山”缘何如此美丽。

论是爆发了的美狄亚还是沉默了的子君, 都以惨淡的结局收场。虽然美狄亚最终活着, 杀光了她的仇人, 并以杀子为代价, 留下了伊阿宋一个人独自悲惨的活, 但她心里一定也是在流血。子君以自己的死留下了背弃她的涓生独自存活, 她也是付出了生命。鲁迅说过:“悲剧就是要将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因为如此悲的东西到最后才凸显其凄清悲怆之感, 也正因为如此, 悲的东西从一开始便显得极度完美”。美狄亚和子君, 开始都是怀着对爱和希望的心, 对命运的挣扎, 她们以为已经挣脱了, 却没有看到背后挥之不去的社会制度的阴影。悲剧不是要使人难过的伤心流泪, 而是让人感觉严肃, 不论是活着的美狄亚还是死去的子君, 都让人心生怜悯。

注释:

[1]罗念生.《罗念生全集》三.第一场.原诗第274行.注释字号变成小5号[2]罗念生.《罗念生全集》三.第一场.原诗第353行.

庐山植被 篇4

大家好!我今天是你们的导游,我们一起去看看庐山吧!

庐山以雄、奇、险、秀世间文明,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游客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庐山吗?”从前有一位古人,骑着白色的驴子,入山炼丹,最后“得道成仙”了。之后山上只留下一座空炉,后人们就称它为为庐山了。

大家看!那里是秀峰瀑布,它多像一条白色丝带挂在山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把庐山写的多美呀!

朋友们,我们现在就在含潘口。你们从这个角度看,它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要鲸吞潘阳湖,因此得名——含潘口。

游览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掉进去哦!掉进去就会被鲸鱼吃掉!

游客们,现在我们看见的是锦绣谷,这里漫山遍野的花朵,四季如春。

大家注意了,你们现在看见的是仙人洞。这里有一个故事要讲给你们。相传吕洞宾曾在此山中修行,直至成仙,这里是不是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后人们就此怀疑这个山洞有仙气,就给他取名——仙人洞。仙人洞也叫佛手岩,这个山洞其形式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

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了,希望各位玩的开心。

植被绿色幕墙——墙体垂直绿化 篇5

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城市人口密集、废气污染、尘埃飞扬、噪声扰人、“热岛效应”等现象, 使得大都市环境日益恶化, 严重地损害都市人的身心健康。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 已成为当今城市的当务之急, 在地面绿化日益被侵蚀的今天, 垂直绿化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 社会对环保和节能的呼声越来越高, 人们对于建筑的环保和节能也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要求。植被绿色幕墙应运而生, 植被绿色幕墙在夏季可阻隔太阳光对外墙的照射, 减少热辐射降低热传导, 能耗比常规幕墙降低40%左右, 并减少空调负荷15%以上;冬季, 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 又可减少加热能耗约10%。此外, 立体绿化还可以减少光污染, 净化空气、除尘防噪等作用明显。绿色建筑是利用生态的想法 (Ecological thinking) 来创造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空间。这样创造出来的健康而舒适的空间, 不但不增加投资, 实际上更能节能及减少运行费用, 改善空间用户的生产效率绿色建筑不仅要能提供舒适而有安全的室内环境, 同时应具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

绿色建筑考虑到当地气候、建筑形态、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 同时考虑投资人、用户、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人员的利害关系。换言之可持久的设计、良好的环境及受益的用户三者之间应该有平衡的、良性的互动关系而达到最优化的绿化效果。绿色建筑正是以这一观点为出发点平衡及协调内外环境及用户之间不同的需求与不同的能源依赖程度, 而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和。幕墙作为建

美丽中国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绿色幕墙筑外围维护的重要结构, 也理应遵循这一原则, 绿色建筑幕墙将注定成为人们的新宠和今后建筑幕墙发展的风向标。

幕墙作为先进的建筑外围护系统和高档次的外装修产品, 应该是以绿色建筑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建筑意识和先进建筑技术的集成。

1.1 植被绿色幕墙——墙体垂直绿化。

当代建筑已经不可能被简单得划分为室内和室外, 而是可能由几种不同的空间质地构成, 建筑幕墙则应该是指将这些空间质地分隔开的面的组合, 包涵了实体和空间两方面的属性。建筑幕墙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将绿色与幕墙复合则是重要的一种, 推行植被绿色幕墙--墙体垂直绿化也是体现绿色幕墙生态内涵的有效方式。在建筑幕墙的生态实践中, 一些建筑师开始尝试将绿色植被与建筑幕墙相融合, 形成嵌入建筑内部或附加于建筑外界面的绿色缓冲空间。不仅能够改善视觉环境, 使人更接近自然, 并且能有效改善小气候。对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外墙应用植被绿色幕墙, 初步估算, 年节能量为7.2万度, 节能效益为5.04万元,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32吨。

美丽中国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绿色幕墙

图1-1植被绿色幕墙--墙体垂直绿化

图1-2植被绿色幕墙——墙体垂直绿化

1.2

绿色设计幕墙,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在幕墙的建筑设计中, 考虑建筑造形, 通过幕墙构造设计, 使建筑能够直接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 除了基本的防护功能外, 还应考虑室内环境品质的调节、提高建筑节能效率以及环保建材。因此, 绿色幕墙的绿色设计应该是多功能的, 如获得自然采光、通风, 满足景观的要求, 避免雨水的侵袭、屏蔽噪音, 以及夏季遮阳和冬季御寒等。整个被建造系统及其各个部分能够尽可能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本文仅对植被绿色幕墙--墙体垂直绿化作一些探讨。

2 建筑垂直绿化的概念与作用

2.1 建筑垂直绿化

植被绿色幕墙-是垂直绿化的一种, 是指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物立面攀扶、固定、贴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绿化。

2.2 植被绿色幕墙的作用与功能

2.2.1 拓展绿色空间, 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2.2.2 缓和建筑表面极端温度,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2.2.3 构建生态建筑, 促进节能减排;

2.2.4 维持碳氧平衡, 缓解温室效应,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2.5 立体绿化可减少粉尘, 降低噪音, 蓄贮雨水, 美化环境。

2.3 植被绿色幕墙设计原则

2.3.1

坚持生物多样性, 提倡多种生物共生的原则。

2.3.2

重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的原则。大幅度增加建筑可视绿量和绿化覆盖率,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图2.3-1立面造景多样化的绿色植被幕墙

图2.3.3-1提升建筑美观、美化建筑环境。

图2.3.3-2大面积的白色墙面上挂满各种颜色的盆栽花卉, 墙面美丽温馨。

植被绿色幕墙在夏季, 绿墙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 使建筑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 降低传导;而在冬季, 它可以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 同时形成保温层, 使风速降低, 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图2.3.4大楼外墙植物从绿色变成红色, 又是另一番美景

墙体绿化与建筑节能实测结果表明:在室外气温38℃时, 无绿化建筑物的外表面 (深灰色外墙涂料) 温度最高可达50℃, 而有建筑物绿化外墙面温度为27℃, 尤其是朝西的墙面, 绿化覆盖后降温的效果更为显著。

据测定, 有植物遮荫的地方, 光照强度仅有阳光直射地方的几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 浓密的枝叶象一层厚厚的绒毯, 可降低太阳的辐射强度, 同时也降低温度, 凡是有植物覆盖的墙面温度通常可降低2—7度;同时, 墙面覆盖后空气相对湿度可以提高10—20%, 在炎热夏季这大大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有建筑物墙面绿化的建筑室内空气温度较无绿化建筑物室内温度约低3~5℃, 降温效果明显。

2.3.3 丰富景观的原则。

提升建筑的美观性, 美化城市外貌。

大楼外墙大面积覆盖的植物让大厦内冬暖夏凉, 帮助楼内的办公室节约了48%的能量, 特别是夏季可有效削弱日光的辐射。到秋天的时候, 植物从绿色变成红色, 又是另一番美景。

2.3.4 体现环保节能理念的原则。

建立城市节水型绿色空间, 使城市生态循环良性化。

2.3.5

体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景观效果的和谐统一原则。既能体现自然景观特征, 又能凸现城市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5 植被绿色幕墙的关键技术

3 植被绿色幕墙的形式

3.1 附壁式

以吸附类攀缘植物为主, 利用植物材料自身的吸附性沿墙面自行攀缘, 以布满整个外墙墙面。

3.2 牵引附壁式

在墙壁上用固定的铁丝网或其他结构作为媒介进行牵引, 与附壁式相比, 此种方式的垂直绿化可对植物的伸展方向进行控制, 防止对重要部位或设施的覆盖, 相对覆盖速度较快。

3.3 附架式

通过搭建木架、金属网架等辅助设施, 使植物攀缘在建筑墙面外的构架上, 形成离壁式绿化, 可达到对建筑的遮阳效果。

3.4 预制绿化墙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花墙, 包括固定框架, 栽培容器和浇灌系统, 快速形成绿化墙面的效果。除了容器外, 还可采用无纺布或毛毡层作为植物固定的材料。

3.5 建筑预留种植箱或种植槽

在建筑设计时即将植物种植部分留出, 并设计灌溉系统, 可种植藤本植物以外的灌木或草本植物, 形成建筑与种植容器一体化。

3.6 植被绿色幕墙设计

3.6.1

整体化设计, 垂直绿化将于建筑景观、建筑构件、种植屋面、建筑内环境的相互关联必然会推动绿色建筑的整体化设计。

3.6.2

精细化设计, 垂直绿化的种类和分类会越来越细化, 针对不同的情况在垂直绿化的方式、种类、植物种类的选用、效果的控制上做到细化和深化设计。

3.6.3

技术集成化设计, 各种新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会使垂直绿化的种类越发繁多, 随着复杂程度的提升, 技术手段的集成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3.6.4

在垂直绿化中, 选择适当的植物和用合适的配置方法固然很重要, 但是养护工人的管理、技术水平更是决定了该绿化后期的景观优劣程度甚至绿化成败与否。

3.6.5

绿色幕墙技术单元化、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幕墙系统组合技术的特点:可以标准化, 批量化;安装方便、工期短、成活率高等。

a.组件的组装和拆卸简单快捷, 便于运输, 可作为活动的绿色屏风;

b.标准化及产业化可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绿化需求;

c.高效率利用室内外空间;

d.组合和多次调整变化不同的图案, 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

e.具备自动灌溉功能, 生长周期长;

f.便于维护和维修及更换;

g.可利用中水及雨水回收灌溉, 节能环保。

在结构上采取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化;在浇灌上采取自动化和环保节能;在整体设计上采取艺术化, 艺术与灵感的汇集, 最终达到“自动化”功能, 自动灌溉, 自动施肥。

4 垂直绿化“种植箱法”和“平板布袋法”

4.1

种植箱法相对来说适合大面积的室外工程项目, 特别是超高, 超大面积的项目。优点是工期快, 上墙面快, 后期成活率高, 与其他工程配合比较顺手。缺点是必须要支撑结构, 造价较高, 需要专业大棚前期培育, 另外一般来说要专业的建筑和装修的行业人士进行设计、施工、管理。

种植箱法优点就是造价便宜, 重量轻 (系统每平方米重30千克) , 不需要支架也无需专用的栽培介质, 有比较丰富的施工经验。缺点是养护麻烦, 植物成活率是个大问题。同时植物也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另外目前看, 大型室外项目存在一定的施工配合难度。

4.2

种植箱法由三部分组成:一个不锈钢框架;一个PVC层以及一个毛毡层。首先不锈钢框架被固定在墙体上, 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隔热和隔音系统;10mm厚的膨胀PVC片被固定在钢架上面, 这一层为整个构筑增加坚固度并起到防水作用。最后聚酰胺毛毡层钉在PVC层上面, 起到防腐蚀作用, 植物根茎可以穿过毡层向四周渗透。灌溉系统采用一种特殊液体肥料保持毡层湿润状态。液体肥料是模仿雨水特性制作的, 滴滴答答从绿色覆盖物流到下面, 雅典娜酒店就是利用此种技术建造的。雅典娜酒店外围的绿色垂直绿化有8层楼高, 其中包括260个品种, 1.2万棵植物。雅典娜酒店外层铺设的植物有80%为常绿植物, 20%为季节性植物。此外, 这些植物的铺设也是完全根据环境需求来铺设的。需要大量阳光来生长的植物被至于上层, 蕨类植物多在楼层底部。

图4.2-1雅典娜酒店绿化幕墙

图4.2-2结构示意图

相对于传统式绿化墙面, 在城市中, 种植箱装配式绿化墙更具可操作性, 主要由承载框架和种植模块两部分组成。承载框架是独立支撑结构, 挂架与建筑外墙柔性铰接, 而每个种植箱都是独立的植物生长单元, 多个种植箱的拼装则组成了绿化墙。将装配式绿化墙、建筑原外墙和空气间层组成一个系统, 便形成了可呼吸的生态界面。

图4.2-3盒式安装剖面

图4.2-4板式安装剖面

图4.2-5装配式植被绿色幕墙

垂直种植槽的挂装术也多种多样。有的受窗帘滑道的启发, 开发出种植槽吊装滑轨, 植物种植模块可在滑轨上滑动;有的受拼装积木的启发, 种植构件上设有插入式的插槽, 种植模块得以和墙体牢固结合。这些技术不仅方便安装, 还方便维护和更换, 景墙上的图案也可以随意更换。

图4.2-6装配式绿与墙面间空腔原理

图4.2-7插入式的插槽

4.3

“模块法”通过在墙壁外表面建立构架支持容器模块, 基质装入容器, 形成垂直于水平的绿化。它把树木、灌木、花草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通过栽培介质有机的垂直融入建筑的表皮。其表现形式主要有2种:

图4.3.1-1专用架子法绿色幕墙

图4.3.1-2专用架子法绿色幕墙节点图

图4.3.2-1模块法示意图

图4.3.2-2“模块法”结构示意图

图4.3.2-3南京大华会所模块法绿色植被幕墙

4.3.1 专用架子法:

在外维护结构外搭设专用架子, 将植物盒进行连接。

4.3.2 模块法:

绿植与玻璃幕墙/石材幕墙等相结合的形式。

5 绿色植被幕墙施工问题

5.1 模块系统

即植物栽培容器。因为垂直绿化有面积大、高度高的特点, 且有便于养护和更换的要求, 故在施工方案设计中提出模块化安装的技术, 即栽培容器按照一定模数组成模块, 再和结构系统连接, 易装易拆, 便于更换。植物栽培容器要耐老化, 结构自重要轻。

5.2 结构系统

即垂直绿化模块系统和建筑外墙的连接。要保证足够的牢固度并便于安装和拆卸, 同时要保证结构系统和原有建筑系统在色彩、材质上保持统一, 不影响原来建筑整体的设计意向和立面效果。

5.3 植物材料

植物材料的选择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垂直绿化对植物的生长习性、根须的稠密度、对极端生境的适应性和对高温高寒等有害条件的抗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 从备选择植物中筛选出能适应生态绿墙要求的植物品种。

以往的垂直绿化, 多是选用攀援植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市场上有了一些新型的种植构件, 一般的种植构件覆盖有用于固定植物的网状结构或盖子, 这是由于种植构件需垂直挂置, 盖子可以防止种植物脱落。除此之外一些新材料也应用到种植构件中。比如透水纤维制作的种植包囊, 聚酯纤维的种植毯, 有的发明了新型的可种植植物的墙体材料, 总之新材料的应用打破了垂直绿化选用植物的狭窄空间, 除了原有的具备吸附或攀援能力的植物外, 没有扶壁能力的植物也应用到垂直绿化中来。有的种植构件甚至可以承担成人的重量, 因而越来越多的植物得以加入到垂直绿化植物的家庭中来。

5.4 栽培介质

垂直绿化对植物栽培介质亦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要保证清洁材质, 不能孳生病虫害, 其次要保证栽培介质和植物根系结合紧密, 还要保证栽培介质低容重。因此传统的土壤介质不能满足要求,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科技研发来选配出合适的栽培介质。

5.5 浇灌系统

垂直绿化的浇灌要克服两个难题, 一方面栽培介质水分饱和和含水量过大而产生的渗漏会对人群及建筑环境产生影响, 要保持栽培介质含水量的精准是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垂直绿化在竖向方面的建筑高差, 必然带来高处与低处水压不同的问题, 要解决浇灌水压一致从而保证滴灌效果的均一性也是一个难题。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把浇灌与建筑中水循环结合起来, 实现节水、废水再循环的目的。

5.6 施工技术

由于目前国内垂直绿化工艺作为一门新兴行业, 其施工系统性不强, 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和验收标准。同时垂直绿化也是一门跨学科行业, 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5.7 养护措施

垂直绿化不能有频繁的养护活动, 而在如此生境下, 就需有效的养护措施, 这也是一对矛盾, 因此必须找到一种适合的长效养护机制, 并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养护。这样才能既不影响建筑的运行, 同时保证植物景观的效果。

6 垂直绿化案例

6.1 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楼副楼

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楼位于解放大道长江二桥边, 地理位置十分醒目, 墙面进行立体绿化后, 遮挡和装饰破坏景观的物体, 使办公楼涣然一新。

图6.1-1原墙面

图6.1-2进行立体绿化后的墙面

6.2 武汉纺织大学植物绿色幕墙

位于民族大道旁, 常年阳光直射墙面。选用了喜光性和耐旱性的优良植物品种, 在绿墙的设计上采用了长条间隔分布, 突出其绿墙绿化的效果, 增加绿墙的层次感, 完工后的植物绿色幕墙成为了纺织大学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6.2-1施工前武汉纺织大学幕墙

图6.2-2施工后武汉纺织大学植物绿色幕墙

6.3 江苏康居小区垂直绿化设计

该垂直绿化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 合理采用相关绿色生态节能技术, 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指标要求。根据项目自身特点, 因地制宜打造符合地区发展的垂直绿化建筑。设计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体系, 运用地源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 充分利用余热回收, 高效节能灯具, 整个场地雨水回用、SOHO和餐厅大面积屋顶绿化、垂直绿化, 运动场屋顶日光照明系统、CO2浓度监控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节水喷灌、透水地面等垂直绿化技术为一体。项目整体节能超过6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20.18%。

垂直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 是减少热岛效应, 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 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绿化形式之一。

6.4 上海洲际世茂仙境酒店:预计2015年开放

由英国建筑事务所Atkins设计的上海洲际世茂仙境酒店目前正在紧张的建造当中, 该酒店位于上海市松江区, 酒店的建造旨在丰富日渐稀少的人造景观。酒店高17层, 地基高出地面两层楼的高度, 其中大多数度假商业风格的酒店都位于这座高80米的建筑中。升高的入口随着由玻璃围绕的河流开始上升, 之后随着地势的走向, 流向悬崖边, 成为一个瀑布景观, 这里也是该建筑的垂直循环通道。

图6.3江苏康居小区垂直绿化

图6.4上海洲际世茂仙境酒店

图6.5-1台湾未来派绿色摩天楼

6.5 台湾未来派绿色摩天楼:高达380米, 封闭运行

建筑总高度将为380米, 拥有两部超高速电梯, 可以将乘客迅速送上23层楼的高度。在每一个层面上都设有悬浮式的空中花园, 内外都有。其中还有一些商店、餐厅, 甚至还有一座博物馆。看上去像是某部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的场景, 但这确实是一位设计师为台湾一座未来的建筑规划的美好前景。这座极富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内部包含有上千株树木, 这些绿色植物将可以帮助消除城市中的空气污染问题。

设计师将这一方案称作“生物穹”, 其目标是使用这些“活的墙壁”来消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产生人体所需的氧气。这项方案预计将耗资14亿人民币, 整栋建筑将可以完全实现封闭式, 不会排放任何二氧化碳废气。

整座建筑将使用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来产生电力, 用于水源净化, 回收再利用以及废弃物处置。

这座高楼减少了我们在城市区域的生态足迹。它尊重了环境, 创造出一种和台湾本土环境相适宜的生态共生环境。这一设计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标志。”

图6.5-2“生物穹”

6.6 深圳“亚洲石堆”

法国的Vincent Callebaut事务所公布了在深圳设计的类似鹅卵石的摩天楼是“亚洲石堆” (Asian Cairns) 工程, 展现了独特的城市系统, 每一座“农庄摩天楼”由三座相互交错的生态螺旋“鹅卵石”组成, 目标是在深圳人口增长、城市开发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亚洲石堆”工程是一种城市多功能、多文化和生态的极点。它塑造了一种绿色、紧凑、智能城市的模型, 并以信息通讯技术来连接, 这是生物技术中的一种生态设计。在创新设计方面, 建筑表层安装了光电板和太阳能电池, 以及屋顶上的风力涡轮。摩天楼还种植了大量的葡萄以及用于回收废水的小泻湖。该项目将建筑理念整合在城市生态系统当中, 将废物变为可再生的天然能源。

6.7 中国台北盘旋式摩天大楼

该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也疏解了城市供水系统的紧张状况, 也给了这栋综合体更大的自由空间。每间面积为540平方米的房屋内部也都有一年绿植满布的墙壁, 不仅视觉效果很好, 而且能提供优质的空气。环形的“日光漏斗”可以让阳光倾洒在建筑底层。装有太阳能的屋顶将提供所需能量, 低辐射玻璃 (low-E glass) 可以对过剩获取的太阳能起缓和作用, 同时防止地热能的流失。这栋塔式住宅楼在建造时采用了很多包括纳米技术在内的高新科技, 预计大约在2016年完工, 届时将成为此类建筑中最独一无二的建筑。

这座盘旋式摩天大楼是Tafline Laylin设计的, 既像两只交叉在一起的双手, 又神似DNA的螺旋结构。设计团队称建筑的中心部位为“悬浮花园”, 花园上种有可食用的以及装饰性的植物, 这里40户居住在豪华居所中的人们可以享用到大量他们自己种植的果蔬。

图6.6深圳“亚洲石堆”

图6.7台北盘旋式摩天大楼

6.8 英国伦敦黄瓜塔成“绿黄瓜”

建筑设计:诺曼·福斯特, 这个新的“绿墙”叫做核心水利集成藤架板, 它能让任何高楼大厦的外层表面享受到绿色的好处。这块板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然后通过特殊的薄膜过滤, 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大部分植物是青苔和青草混在一起, 它们将长到平板以外, 盖住表面。平板带来的阴凉、增强室内采光、隔热、减少耗水量, 为整栋大厦提供能源、材料循环、减少室内有毒物质、符合《京都议定书》、提高土地租用收入等。大厦将比使用空调的办公楼节省一半以上的能源。

7 中国植被绿色幕墙尚处于起步阶段

植被绿色幕墙在国外已经并不鲜见, 无论是在公共建筑、商用建筑还是民用住宅方面, 都已经有不少实践的案例。中国目前植被绿色幕墙建筑幕墙垂直绿化的覆盖面不广, 垂直绿化应用植物种类单一, 垂直绿化布局形式单调, 一些建筑师、设计师对于绿色建筑幕墙的特点和垂直绿化意识淡薄, 尽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里, 一堵单面长180米、高26.3米, 总面积达5000米的绿色建筑幕墙, 创下全球已实施最大的垂直绿化墙面记录, 然而纵观整个中国建筑界, 绿色建筑幕墙垂直绿化真正敢于尝试的少。植被绿色幕墙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

6.8伦敦黄瓜塔图

图7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植被绿色幕墙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 我国先后启动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 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要素, 向城市索要空间的垂直绿化方式逐渐融入到各种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精品绿色幕墙从技术角度和景观角度出色诠释了作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中重要部分。绿色幕墙也彰显着越来越充沛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同时展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信随着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 生态绿色建筑、植被绿色幕墙得以智能化的武装与支持, 未来的绿色幕墙-植被绿色幕墙将是以高科技技术支持与控制下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建筑, 绿色幕墙-植被绿色幕墙在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值得期待。

摘要:本文论述了植被绿色幕墙-建筑垂直绿化的概念与作用、设计、关键技术、形式和方法, 与玻璃幕墙/石材幕墙等相结合的形式、施工等问题, 介绍了国内外的八个案例。中国目前植被绿色幕墙建筑幕墙垂直绿化的覆盖面不广, 垂直绿化应用植物种类单一, 垂直绿化布局形式单调, 一些建筑师、设计师, 对于绿色建筑幕墙的特点和垂直绿化意识淡薄, 植被绿色幕墙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 植被绿色幕墙在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值得期待。

关键词:美丽中国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绿色幕墙,种植箱法,平板布袋法,单元化,标准化,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王林, 赵华莹.垂直绿化的新方式方法.河北林业科技.

[2]建筑绿化实例.中国建筑绿化网.

庐山植被 篇6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上一篇:浅谈小学奥数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下一篇:胜似亲人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