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1

“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作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我校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体质得到明显增强,体育达标率达90%以上,防近覆盖率达100%,视力不良率稳定在10%以内,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2%,防龋率达98%,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班主任组成的健康教育教网络队伍,层层落实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形成领导抓,教师抓,经常抓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健康教育,注重预防质量。

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的概念,以及健康的概念,近视、脊柱弯曲、神经衰弱、龋齿等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常识。并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讲授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介绍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使学生遇到中暑、触电、烧烫伤、狗咬伤、煤气中毒等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对待,正确地处理。

三、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学校紧密配合防疫站的工作,做好对学生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并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免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和防疫、防治的措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接菌注射,并在日常生活做到自理自护。

四、抓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六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事。在用眼卫生方面注意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把标准挂在每个教室的前面,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并经常督促检查,按标准做好眼保健操。要求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在抓学生常规的同时,我们从学生身边的卫生细节入手,严格训练,形成卫生习惯。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的水准,努力使学生成为当地最讲文明的人,学校成为最文明洁净的场所。

五、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抓好口腔防病工作。

重点抓好口腔卫生保健中的刷牙、漱口等洁牙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及保护牙齿,睡前不吃零食,少吃甜食等的防牙措施。

六、认真抓好宣传。

学校能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每月定期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2

1 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的特点

1.1 易感性高

儿童少年由于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因而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容易感染致病。

1.2 人群集中接触密切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可能把传染源带入学校。一个班大约有50余名学生集中在50m2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共进午餐。相互间接触密切,加之卫生设备、卫生制度不健全和卫生习惯不良等,使传染病极易发生和流行,甚至是暴发。

1.3 学校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季节特点

学校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多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寒暑假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走亲访友、旅游等活动增多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学校中传染病流行季节性高峰与传染病潜伏期长短有关,如流脑潜伏期较短,春节开学后很快出现流行高峰,而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较长,传播途径不像呼吸道传染病那样容易实现,故流行高峰出现较晚,一般在10~11月。

2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参照传染病一般的防治措施,并结合传染病在学校中发生流行的基本特点,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3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3.2 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加强教室、午休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3 建立晨检制度

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工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学校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4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3.5 预防接种

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

3.6 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3.7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

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3.8 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

班主任、科主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

总之,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及消灭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只要遵循规律,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摘要: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因此传染病极易在学生中发生和流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社会上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篇3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篇4

传染病是指由病媒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为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传播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等。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疟疾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如寄生虫病。

防控措施

1.管理传染源,即隔离治疗,不到公共场所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和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锻炼身体)、提高特异性免疫力(注射疫苗或抗体)

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卢,可分为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到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以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形态分4种

①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 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 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 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通、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猩红热

一、传染淅:病人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三、潜伏期:通常2-3天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喉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以皮疹出现之前发生。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裉色,伴有发痒的感觉。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被为“杨梅舌”。

麻疹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前:2-4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 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学校预防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5

学 2014年7月

李俊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永宁县教体局和县疾病防控中心《关于对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学校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积极行动,认真做好学校疾病防控工作。现对学校本学期来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建立应急预案

开学初,学校文件精神建立了由马兆成校长任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安全、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校委会成员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地检查,加强对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完善,修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预案。如《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学校预防传染病晨午检制度》、《学校传染病报告流程》、《预防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等。

二、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开展了多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学校还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少先大队和政教处组织值周老师和监督岗学生进行全校个人卫生检查,通过教育、检查和督导,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人人树立了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思想。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还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要邀请李俊卫生院对班主任教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各位教师了解并掌握了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增强了预防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意义,切实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到校外流动摊点购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三、建立了晨午检报告制度。

学校调整传染病防控小组,明确了小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我校还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健全了重大疾病晨午检报告制度,由班主任老师每天早晨8点30分准时向雷旭峰老师及时汇报晨检结果并认真填写好《学校晨午检报告册》,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做到学生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制度。每天早晨,值周教师随同班主任对每个班级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学生有病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各班主任发现学生缺课,要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问清情况。如在班级中发现学生不明原因病情异常增多,亦立即与县防疫站联系,并及时上报教体局。

班主任每天询问学生身体情况、发现班级学生中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如水痘、腮腺炎、流感、手足口病、肺结核等立即报告,了解学生患病情况,进行及时排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即发现一例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四、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每天早、中两次对教室和卫生区进行清扫,在教室卫生清扫时要求学生一定先洒水后扫地然后再拖地。避免清扫时造成灰尘飞扬。各班级清理整顿校园环境区卫生,能做到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厕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

各班坚持室内通风换气,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坚持用过氧乙酸和“84”消毒液对教室地面,空气进行消毒,并能认真做好消毒记录。

五、深入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科学安排学生在校的作息时间,坚持开展每天做两操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六、作好监控和防护措施

学校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没有组织大型的学生集体活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机率。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来校给学生接种疫苗。加大学校饮用水水质的监管,切实做好定期消毒和安全防护措施。

七、存在的问题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上学路上喜欢购买校外路边摊点、百货店上的零食,带来卫生上的隐患。部分学生家长也给学生购买摊点和百货店的零食,对此学校深感忧虑,正想通过家长会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今后,我们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细致地梳理,以促进和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水平。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6

为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进一步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地方病的预防和监控工作,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得到足够的保障。

二、目标和任务: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预防、早治疗。

三、方法措施:

1、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教室、宿舍卫生、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

2、加强体育锻炼,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坚持晨检制度和每学期体质监测制度。

3、根据部颁课程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染

病、常见病、地方病的有关知识和预防要领。

4、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监控工作。坚持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5、加强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专栏、壁报,召开家长会发放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的有关预防知识。

6、坚持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配合医疗部门定期给学生体检,预防和接种。

四、组织领导:

常见猪传染病的防治体会 篇7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由猪瘟病毒引起,可见于任何性别、年龄和品种的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从症状上来看,病猪体温可升至41℃,胸腹部、四肢皮肤及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心房外膜呈弥漫性出血。

本病目前以预防为主,非疫区50~60日龄的育肥猪可按2~4头份/每只的剂量给与一次性预防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和母猪每年按2~4头份/每只的剂量免疫注射一次。疫区发病频繁的猪场应于仔猪出生时按1~2头份注射猪瘟疫苗,之后供给初乳,通常20日龄时按2头份/只初免,60日龄时按4头份/只2免,发生猪瘟后可按超剂量紧急注射,并给予对症治疗,预防继发感染。此外,及时淘汰病猪,妥善处理病死猪、污水及废弃物。

2 猪副伤寒病

本病多见于1~4月龄仔猪,四季皆可发生,其中阴雨潮湿时发病率较高,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与带菌猪,多经消化道感染,易导致内源性感染。急性猪副伤寒病多见于断乳前后仔猪,体温可升至41~42℃,出现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等症状,胸前及腹下皮肤可见紫斑,直至病死。亚急性与慢性型病猪主要有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便秘后腹泻、消瘦、排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粪便等表现,其病程较长,可导致其病死或成为僵猪。

预防措施:可投喂副伤寒苗或重视防疫注射,严格控制猪源,坚持自繁自养,改善饲养环境,提高仔猪机体抵抗力。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尿,清洗食槽及用具。

治疗措施:可肌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喂服土霉素片或肌注恩诺沙星与盐酸环丙沙星,喂服土霉素片。

3 猪口蹄疫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发热为主要特征,大小猪皆可发病,其中哺乳猪的死亡率较高。病猪患病初期其体温可升至40~41℃,有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流口水等症状。随后在蹄踵、趾间、口腔粘膜、鼻镜及乳头等处可形成黄豆(蚕豆)大小、充满淡黄色液体的水泡,破裂后可形成出血性糜烂,患病后的仔猪可因进行胃肠炎或心肌炎死亡。

严禁在疫区购入种畜及其产品,严格检疫并对引种隔离观察。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严密封锁疫点,对病猪及同群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料、相关用具、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使用3%臭药水洗净病猪患部,之后擦干并涂鱼石脂软膏、甘油、碘酊等防腐消毒剂。仔猪患病时可静注5%葡萄糖盐水20ml、维生素C50mg。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同龄猪均易感,其中6周~6月龄猪感染率较高,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及带菌猪,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气流为主。本病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病猪可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急性型(病猪食欲明显下降或废绝,体温升至41℃左右,呼吸困难,可于24h内窒息死亡)、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后两种体温基本正常或略高,食欲下降,有咳喘症状,病体消瘦,病情可进一步恶化。

应加强防疫,严格控制猪源,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保持猪舍干燥、清洁且通风良好,提倡全进全出,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发病后应在早期给予及时治疗,可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并肌注长效土霉素、恩诺沙星,同时加用维生素C与地米。

5 猪丹毒

本病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夏秋及梅雨季节多发,2月龄以上猪较易感染,病猪潜伏期短则3~5d,长则15d左右。病猪主要有口渴、体温上升、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大便干燥等症状,其耳根、胸腹部及大腿上可见紫红色疹快。

兔冬季常见三种传染病的防治 篇8

关键词:兔;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30-1

1 兔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1.1 病性 该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不同品种、年龄均易感染,南方发病率较低,北方发病率较高。

1.2 症状 病兔以鼻腔排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特征。病兔因鼻腔分泌物的刺激而打喷嚏,并常用爪抓擦鼻孔部,以致鼻孔四周被毛潮湿、污秽,上唇、鼻孔及附近皮肤发炎肿胀。该病可诱发结膜炎、中耳炎、气管炎、胸膜肺炎和败血症。病兔病程较长,体重逐渐下降,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发生死亡。

1.3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系统。鼻腔、鼻窦、副鼻窦内有大量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鼻粘膜充血、水肿,鼻中隔变形、肥厚。气管内有分泌物。肺部有大片出血斑,部分肺出现坏死。肝有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心、肾、膀胱等器官有的也发生充血或小点出血。

1.4 治疗

抗菌药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疗效,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4.1 氟苯尼考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

1.4.2 泰乐菌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

1.4.3 青霉素和链霉素 每公斤体重2~3万单位,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3~5天。

1.4.4 硫酸庆大霉素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3~5 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

1.4.5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两天1次,连用2~3天。

1.5 预防

1.5.1 保证舍内光线充足,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避免兔舍内剧烈降温。舍内兔笼以单列式或双列式为好,不宜超过四层。

1.5.2 注意兔舍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加强消毒灭菌,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兔场,杜绝病原的传播。

1.5.3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对引进兔要先隔离检疫一个月,经检查无病后方可混群。

1.5.4 淘汰病兔,尤其是重症病兔,应坚决淘汰。

1.5.5 定期防疫注射,皮下注射波巴二联苗,每次1毫升,4个月1次。

2 兔魏氏梭菌病

2.1 病性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中。该病除哺乳仔兔外,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兔均有易感性。该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或伤口,粪便污染的病原在传播方面起主要作用。

2.2 临床症状 本病的典型症状是急剧腹泻。粪便由最初的變形、变软,转变为带血的胶冻样、黑色或褐色稀粪,有特殊的腥臭味,后驱被稀粪污染。病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不食或少食,多在两天左右死亡。

2.3 病理变化 病兔脱水、消瘦,腹腔有腥臭气味,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部粘膜脱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

2.4 治疗

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恩诺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2)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2次,连用3~4天。(3)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4)乙酰甲喹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2次,连用3~4天。

2.5 预防

2.5.1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 保持兔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饲料合理搭配,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发病期采用较低能量、较高纤维素日粮。一旦发现病兔或可疑病兔,应立即淘汰。

2.5.2 预防接种疫苗 可用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每只兔皮下注射2毫升,7天后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

3 兔波氏秆菌病

3.1 病性

兔波氏秆菌病又称兔支气管败血波氏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带菌兔和病兔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健康兔。

3.2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3~10天。分为鼻炎型、支气管肺炎型和败血型。

鼻炎型:是该病的常见病型,呈地方性流行。多数病例鼻腔流出多量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打喷嚏,呼吸困难。发病诱因消除后,症状很快消失,但常出现鼻中隔萎缩。

支气管肺炎型:多散发。其特征是病兔鼻炎长期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发病后期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食欲不振,逐渐消瘦,预后不良。

败血型:出现败血症症状,大都死亡。

3.3 病理变化 鼻炎型病例可见鼻腔粘膜、支气管粘膜充血,并有多量浆液性粘液。肺炎型主要病变为胸部发炎。在肺门支气管周围到肺的边缘见有支气管肺炎病灶。

3.4 治疗 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3)双黄连注射液 肌肉注射 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4)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

3.5 预防

3.5.1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环境,定期消毒,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舍内的工具、兔笼等要定期消毒。定期杀虫、灭鼠及淘汰病兔。

秋冬季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简报 篇9

一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向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将卫生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增强卫生安全意识。

二是加强家校共育。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相关疾病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共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随时登记特异体质学生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积极治疗。

三是加强定期消毒工作。对学校教室、办公室、厕所和走廊及其它学生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减少或杜绝传染病病毒(菌)的孳生,为学生创造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10

1、校医和学校领导经常通过晨会、板报、专栏对全校师生进行“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宣传。提高师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②每次洗手后用清洁的手巾和纸巾擦干。

③不要共用手巾。

④注意均衡饮食,参加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加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⑤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①加强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②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而且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活动。

3、加强校园垃圾清理,打扫。教育学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不随地吐痰,经常疏通污水沟,清除卫生死角。每周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等重点场所进行喷药消毒1次

4、随时掌握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送学校卫生室或医院检查治疗。

5、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每学期购买除“四害”药品。春冬季节以消灭越冬蚊为主。夏秋则以消除蚊虫的孳生地为主。晚自习时间给每间教室喷洒灭蚊药水。号召学生购买些对人畜无害的蚊香在晚修时间用。

6、在流脑、乙脑流行季节,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向学生了解流脑、乙脑的危害性和预防流脑、乙脑的重要性,使学生愉快接受预防接种,最后督促学生到防疫站接种疫苗。

7、加强营养指导。对饮食卫生和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监督,防止“病从口入”。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流行,保障师生健康,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和中学生的特点,制订出本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的营养和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并根据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利用宣传栏,广播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3、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4、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班主任、科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5、教师身体不适时要主动到医院治疗,并把病情及时反馈给领导及校医。校医要随时追踪。6、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五讲四美”活动。健全各项卫生制度,订出环境卫生分片包干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室内采用湿式清扫的方法,加强通风换气,校园环境和厕所定期进行消毒,“除四害”。

二、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急性传染病,除加强经常性的卫生制度和卫生措施外,还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执行晨检制度。早读课时班主任、任课老师要检查本班有无缺课学生(无上学的学生要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可疑病人,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班主任、校医要随时对可疑病人进行跟踪)。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校医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德育处、办公室及学校领导报告。

3、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务室或正规医院诊治。医务室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把学生的病假条反馈给医务室。

4、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5、校医迅速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指导做好消毒工作。6、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7、一旦在学校内发现发生患急性传染病时,立即按规定作疫情报告,由当地卫生防疫站酌情进行消毒处理。

8、德育处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9、总务处、综合处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10、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发展趋势,可暂时停止大型集合,必要时,请示教育局批准实行暂时停课。

11、安全员按规定完成传染病事件报告

A 沙眼:

1、每天用干净水洗手、洗脸,保持眼睛清洁卫生; 2、不与沙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手随意揉眼睛。B 结核: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C近视:

1、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2、不在强光、暗光下及行驶车船上看书;

3、读书看报时保持眼睛与书本的正确距离;

4、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放松远眺。D 龋齿:

1、经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做好牙齿保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少吃不利于牙齿保健的食品;

4、睡觉前不吃含糖量高的食品。E 流感:

1、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F 腹泻:

1、搞好粪便管理,远离污染源;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G 乙肝: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

2、不接触乙肝病人; H 伤寒及副伤寒:

1、加强粪便管理;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I 流脑:

1、搞好卫生防疫,积极接种流脑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3、搞好宣传,提高防护意识,保护易感人群。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措施

葫芦岛市实验中学 二O一四年九月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措施

1、校医和学校领导经常通过晨会、板报、专栏对全校师生进行“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宣传。提高师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②每次洗手后用清洁的手巾和纸巾擦干。

③不要共用手巾。

④注意均衡饮食,参加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加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⑤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①加强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②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而且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活动。

3、加强校园垃圾清理,打扫。教育学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不随地吐痰,经常疏通污水沟,清除卫生死角。每周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等重点场所进行喷药消毒1次

4、随时掌握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送学校卫生室或医院检查治疗。

5、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每学期购买除“四害”药品。春冬季节以消灭越冬蚊为主。夏秋则以消除蚊虫的孳生地为主。晚自习时间给每间教室喷洒灭蚊药水。号召学生购买些对人畜无害的蚊香在晚修时间用。

6、在流脑、乙脑流行季节,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向学生了解流脑、乙脑的危害性和预防流脑、乙脑的重要性,使学生愉快接受预防接种,最后督促学生到防疫站接种疫苗。

7、加强营养指导。对饮食卫生和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监督,防止“病从口入”。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流行,保障师生健康,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和中学生的特点,制订出本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的营养和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并根据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利用宣传栏,广播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3、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4、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班主任、科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5、教师身体不适时要主动到医院治疗,并把病情及时反馈给领导及校医。校医要随时追踪。6、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五讲四美”活动。健全各项卫生制度,订出环境卫生分片包干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室内采用湿式清扫的方法,加强通风换气,校园环境和厕所定期进行消毒,“除四害”。

二、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急性传染病,除加强经常性的卫生制度和卫生措施外,还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执行晨检制度。早读课时班主任、任课老师要检查本班有无缺课学生(无上学的学生要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可疑病人,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班主任、校医要随时对可疑病人进行跟踪)。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校医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德育处、办公室及学校领导报告。

3、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务室或正规医院诊治。医务室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把学生的病假条反馈给医务室。

4、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5、校医迅速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指导做好消毒工作。6、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7、一旦在学校内发现发生患急性传染病时,立即按规定作疫情报告,由当地卫生防疫站酌情进行消毒处理。

8、德育处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9、总务处、综合处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10、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发展趋势,可暂时停止大型集合,必要时,请示教育局批准实行暂时停课。

11、安全员按规定完成传染病事件报告

A 沙眼:

1、每天用干净水洗手、洗脸,保持眼睛清洁卫生; 2、不与沙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手随意揉眼睛。B 结核: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C近视:

1、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2、不在强光、暗光下及行驶车船上看书;

3、读书看报时保持眼睛与书本的正确距离;

4、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放松远眺。D 龋齿:

1、经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做好牙齿保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少吃不利于牙齿保健的食品;

4、睡觉前不吃含糖量高的食品。E 流感:

1、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F 腹泻:

1、搞好粪便管理,远离污染源;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G 乙肝: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

2、不接触乙肝病人; H 伤寒及副伤寒:

1、加强粪便管理;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I 流脑:

1、搞好卫生防疫,积极接种流脑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3、搞好宣传,提高防护意识,保护易感人群。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措施

葫芦岛市实验中学 二O一五年九月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措施

1、校医和学校领导经常通过晨会、板报、专栏对全校师生进行“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宣传。提高师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②每次洗手后用清洁的手巾和纸巾擦干。

③不要共用手巾。

④注意均衡饮食,参加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加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⑤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①加强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②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而且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活动。

3、加强校园垃圾清理,打扫。教育学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不随地吐痰,经常疏通污水沟,清除卫生死角。每周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等重点场所进行喷药消毒1次

4、随时掌握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送学校卫生室或医院检查治疗。

5、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每学期购买除“四害”药品。春冬季节以消灭越冬蚊为主。夏秋则以消除蚊虫的孳生地为主。晚自习时间给每间教室喷洒灭蚊药水。号召学生购买些对人畜无害的蚊香在晚修时间用。

6、在流脑、乙脑流行季节,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向学生了解流脑、乙脑的危害性和预防流脑、乙脑的重要性,使学生愉快接受预防接种,最后督促学生到防疫站接种疫苗。

7、加强营养指导。对饮食卫生和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监督,防止“病从口入”。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流行,保障师生健康,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和中学生的特点,制订出本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的营养和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并根据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利用宣传栏,广播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3、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4、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班主任、科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5、教师身体不适时要主动到医院治疗,并把病情及时反馈给领导及校医。校医要随时追踪。6、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五讲四美”活动。健全各项卫生制度,订出环境卫生分片包干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室内采用湿式清扫的方法,加强通风换气,校园环境和厕所定期进行消毒,“除四害”。

二、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急性传染病,除加强经常性的卫生制度和卫生措施外,还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执行晨检制度。早读课时班主任、任课老师要检查本班有无缺课学生(无上学的学生要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可疑病人,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班主任、校医要随时对可疑病人进行跟踪)。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校医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德育处、办公室及学校领导报告。

3、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务室或正规医院诊治。医务室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把学生的病假条反馈给医务室。

4、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5、校医迅速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指导做好消毒工作。6、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7、一旦在学校内发现发生患急性传染病时,立即按规定作疫情报告,由当地卫生防疫站酌情进行消毒处理。

8、德育处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9、总务处、综合处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10、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发展趋势,可暂时停止大型集合,必要时,请示教育局批准实行暂时停课。

11、安全员按规定完成传染病事件报告

A 沙眼:

1、每天用干净水洗手、洗脸,保持眼睛清洁卫生; 2、不与沙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手随意揉眼睛。B 结核: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C近视:

1、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2、不在强光、暗光下及行驶车船上看书;

3、读书看报时保持眼睛与书本的正确距离;

4、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放松远眺。D 龋齿:

1、经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做好牙齿保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少吃不利于牙齿保健的食品;

4、睡觉前不吃含糖量高的食品。E 流感:

1、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F 腹泻:

1、搞好粪便管理,远离污染源;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G 乙肝: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

2、不接触乙肝病人; H 伤寒及副伤寒:

1、加强粪便管理;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I 流脑:

1、搞好卫生防疫,积极接种流脑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3、搞好宣传,提高防护意识,保护易感人群。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措施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G478;R183

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出现传染病,则极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学生感染,对校园内部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各类传染病在不同学校内部的暴发情况有所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校园内部的管理,给部分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双重折磨。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了解传染病及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一)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鸭、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腮腺炎、结核等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有效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二)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现在的H7N9禽流感,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吓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特别是每次接触畜禽类动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彻底洗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不对人打喷嚏;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8.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学校发现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咳嗽等症状)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凭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复课,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还要做好缺勤的学生统计工作。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校园内常见的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应将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1)学校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3.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序高效,各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台县猪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篇12

一、猪瘟

猪瘟, 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快, 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猪群中不分品种、年龄、性别都易感, 常年发病。

1. 病因

猪瘟病毒进入猪体后从扁桃体侵人淋巴结, 经24小时后到达各脏器, 其中以肝脏、脾脏、淋巴结和血液中含毒量最高。猪瘟病毒的感染力很强。病猪排出的粪尿和各种分泌物, 以及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都含大量病毒。病毒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病猪是重要的传染原。

2. 症状

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五台县以急性和慢性多见。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5~42℃, 常保持几天不退, 不食或少食, 拱背打抖怕冷, 喜钻草窝。结膘潮红有眼屎。病初期腐干屎, 黑硬像算盘珠, 3~4天转为拉稀, 7天左右死亡。超过1个月不死的转为慢性, 病情时好时坏, 最后多因瘦弱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3. 防治措施

一是用猪瘟冻干苗或猪瘟猪肺疫二联苗作预防接种, 这是预防和控制猪瘟最有效的措施。冻干苗用生理盐水或注射液稀释, 双月龄小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1毫升。疫苗注射后四天即可产生免疫力。根据五台县地理环境特点, 预防接种可采取春季普遍注射一次, 做到头头打, 只只免。对体况较差、有病、45天内的仔猪和临产母猪, 可缓期注射。对新猪和未免猪进行补针。二是严禁从有猪瘟的地区引进生猪和猪肉产品。三是对发病猪群采取紧急措施, 立即对猪场进行强制封锁、强制扑杀, 并将病死猪焚烧深埋或做无害化处理。对猪场用20%~30%草木灰热溶液或15%石灰水烫洗消毒。发病猪场应在彻底消毒一个月后, 通过试喂未免疫的健康猪而不发病后, 才能恢复猪场生产, 以免再发生此病。

二、猪丹毒

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 后者在病猪的皮肤上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紫色斑块, 俗称“打火印”。五台县多出现在消毒不彻底的老猪场, 呈散发性存在。

1. 病因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很长时期。一旦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用具和土壤后, 就可经消化道引起传染, 或经皮肤伤口感染。带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 症状

急性病猪多见突然发病, 不食, 体温升高到42~43℃, 不愿走动, 有红色眼屎。2天后在病猪的颈、体侧、胸、耳根、四股内侧皮肤上出现稍凸于皮肤表面的方形或菱形的红色疹块, 界限明显, 指压留痕, 尤其白猪易于观察。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或转为慢性, 出现皮肤坏死, 关节肿大, 肢行和衰弱死亡。

3. 防治措施

在疫区或发病地区, 用猪丹毒死苗或弱毒苗进行春秋两季疫苗注射, 10千克以上断奶猪, 皮下注射5毫升。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400克, 连喂两周, 有一定预防效果。对刚产出仔猪应注意脐带消毒, 防止脐带感染。圈舍应保持清洁, 勤洗勤换, 定期用14%新鲜石灰乳粉刷消毒。治疗方法: (1) 青霉素:按千克体重1000~15000单位肌肉注射, 每日两次, 体温正常后, 还需用药1~2天彻底痊愈; (2) 用青霉素无效时, 可改用链霉素 (40~60毫克/千克) 或四环素 (5000~10000单位/千克) 肌肉注射, 每日两次, 症状消失后, 仍需继续用药1~2天, 以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 (3) 青、链霉素合用; (4) 用20%磺胺嘧啶钠, 大猪20毫升, 中猪10毫升肌肉注射, 每日两次; (5) 用肥皂热水反复洗刷猪体, 每天两次, 每次10~20分钟, 亦可缓解症状。

三、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断乳仔猪发病为主的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 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坏死。猪只抵抗力下降时, 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1. 病因

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猪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 经消化道传染。猪均可感染, 2~4月龄仔猪易感性最强。

2. 症状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 不食, 病初粪干不易排出, 随后转为腹泻, 粪淡黄色恶臭或夹血。发病2~3天后, 耳、颈、腹底部皮肤呈蓝紫色。多数病猪衰弱死亡, 病程3~5天。本病多为慢性下病。病猪生长滞缓, 消瘦, 被毛无光, 粪稀粥状或水样下痢, 恶臭。

3.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治疗可参照以下方法: (1) 土霉素或氯霉素, 按30~50毫克/千克体重, 肌肉注射或口服, 每日1~2次。一个疗程3~5天, 症状消失后, 减半用药3~5天。 (2) 病特灵, 按20~40毫克/千克体重, 每日口服2次, 3~5天后药量减半维持3天。 (3) 磺胺脒, 按0.2克/千克体重, 每日口服2次, 用药3~5天。

四、仔猪白痢

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常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15~30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

1. 病因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 猪出生后几小时, 就通过吮乳进入机体终身寄居, 并成为消化道正常菌群, 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当猪的抵抗力下降时, 病原性大肠杆菌就大量繁殖引起仔猪发病。

2. 症状

病猪食欲下降, 怕冷, 腹泻。粪便呈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 腥臭。严重时水样下痢并混有气泡。治疗不及时, 5~6天可死亡。一般无体温反应。

3. 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预防仔猪白痢病。母猪产仔前应作好圈舍常规消毒, 母猪奶头用0.1%高锰酸钾热溶液或热肥皂水清洗。如母乳不足时, 可喂给粥状精饲料, 切不可任其乱吃脏物或喝污水。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增强抗病力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方法: (1) 痢特灵, 0.2~0.5克/次, 每天灌服2次, 连用3~5天。 (2) 磺胺脒, 1克/次, 每天灌服2次, 连续3天。 (3) 氯霉素0.25克或合霉素0.5克, 每天灌2次, 连续3天。 (4) 车前草和石榴皮各50克, 炒黄后磨成粉末饲喂哺乳母猪。 (5) 炒高粱粉50~100克浸水喂仔猪, 每次适量, 每天1次连用3天。 (6) 大型猪场可采用氮氛激光治疗。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失水为特征。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 可达100%, 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不高, 但病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或成为“僵猪”, 母猪流产, 泌乳量减少, 肥育猪掉膘严重, 对养猪业危害巨大。

1. 病因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 常与引进带毒猪和病猪密切相关。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种脏器、体液及排泄物中。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传染源。康复猪带毒时间长达2~3个月。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尘埃飞沫, 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2. 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 (1~2天) , 传播迅速, 数日内可蔓延至全群。仔猪突然发病呕吐, 继而频频水样腹泻, 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 夹杂气泡, 恶臭。病猪极度口渴, 明显脱水, 体重迅速减轻, 日龄越小, 病程越短, 死亡率越高, 10日龄内仔猪多在1周内死亡, 解剖可见肠壁菲薄如纸。随日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发育不良。

3. 防治措施

幼儿园常见病与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13

(一)加强安全教育

1、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2、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

3、不要喝生水。

4、注射流感疫苗。(二)加强校园管理:

1、门卫要做好门检工作,对外来人员进行检测。

2、常见病、多发病高发期,根据需要,每天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此项工作由班主任老师完成并进行登记,卫生室派专人检查。

3、做好幼儿晨午检工作,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况。

凡发热在38、5℃以上或有流感症状者,应立即隔离患者,并及时通知家长,接回去医院治疗,痊愈后持医生诊断证明(无传染性)方可复课。

4、按要求做好对发病幼儿的情况调查工作,并登记造册。

5、加强值班,保障通讯畅通。发现有传染性疾病及时向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报告。

6、活动室、办公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三)增强师生健康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1、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3、根据气温变化,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篇14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鼻涕、痰液在空气中传播。流感传染性强,发病快、状重,在冬春季流行。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人多表现为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而咳嗽、流鼻涕则较轻。流感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另外,不要养成揉鼻子、抠鼻孔的坏习惯,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到最易被传染的部位。

2、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同时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

3、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久留。作息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

4、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

5、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

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但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秋冬季节为病毒性腹泻高发时期,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

防治措施:

1、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水产品。

2、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3、家庭内在处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时,应先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清理,在消毒、清理受污染物品时,要戴口罩和塑胶手套,处理完后进行手部清洁,避免感染。

三、人感染禽流感

患者多表现为起病急,病程早期有发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至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一旦发病,诊治不及时,病死率高。

目前已进入冬春季禽流感的高发期,随着年末禽类贸易和流通的加大,人们对于禽类的消费增加,因此大家要重视人感染禽流感的预防。

防治措施:

1、加工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烹制必须熟透,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禽肉、禽蛋,不吃病死禽肉。

2、多吃桔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3、尽量避免接触异常死亡的禽类。

4、饲养野禽、鸽子等禽类,须对笼、舍定期消毒。不混养鸡、鸭、鹅等。防止家禽与野生禽鸟接触。

5、与禽类接触的工作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禽类接触史。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多数病人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

发病后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1-2天后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

防治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五、肺结核

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严重病人可以出现肺空洞或并发大出血。

防治措施:

1、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卡介苗的孩子,在3岁以内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种。

2、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肺结核筛查。

上一篇:第五章旅游服务合同下一篇:孔乙己学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