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能力的作文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往能力的作文(精选8篇)

交往能力的作文 篇1

房间里盘坐着三代人――舅舅、外婆、我。然而此刻却是寂寥无声,一旁的90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其他两位也是结束了持久的交谈。一时间,气氛倒是有点尴尬。幸好,厨房传来的呼喊解救了我们……

只是因为那虚无缥缈的代沟?我不断用这个理由安慰着自己。然而,不久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并且错的很离谱!

时值十一长假,闲来无事的我被遣送到姨妈家居住,这却成了噩梦的开始。一天,正在看电视的小妹被一阵手机铃声唤下了楼,临走前说是要给我一份惊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默默守候着,门铃声响起。怎么会是他?来人名叫王树森,在初中时一直与我交好,两人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为此可是没少挨批。

在一番客套之后,厅堂里恢复了之前的沉寂,只是增添了一名观众而已,众人再度冲着电视机发呆!万般无奈之下,为了打破尴尬,我只好使出杀手锏――扑克牌。事实证明我的方法是正确的,这一举措成功带动了气氛的活跃,众人也是围绕着拉开了话匣子……

难道我的交往能力退化了吗?如果与长辈没有共同语言而不交谈还说的过去,那与同龄人之间又证明了什么呢?

或许时代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并不全是有益的一面。科技不仅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造就了不少的宅男宅女。

网络,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我们不少人都会义无反顾的沉溺其中,在感叹其华丽的同时,却不知他正在抹去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枢纽。

网购,一个新时代的专有名词。虽然它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却减弱了我们那本就不丰富的人际交往,甚至完全切断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手机,同样是危害极大。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很多人总会肆无忌惮的埋头与手机按键中,虽然有时你依然专注于双方的谈话,但你的举动往往会引起朋友的反感,甚至会导致朋友疏远你!

不要说我危言耸听,列宁就曾在会场不专心而遭到演讲者的质疑,多次停止以警告列宁,虽然列宁可以同时专注于多件事,但专心聆听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崇!

交往能力的作文 篇2

那么,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呢?我认为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端正交往动机、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

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

健康稳定的交往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影响到学生交往活动的产生、开展。

这里从交往体验、交往评价、交往控制三个方面浅谈初中学生正确交往意识的培养问题。

1、交往体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和可能, 不断地让那些孤僻离群、狭隘抑郁、怯懦自卑的学生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我们班的周艳秋同学来自农村, 与城市的学生相比, 差距较大, 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表现出少言寡语, 虽然我经常与她接触, 她总是面无表情问什么, 答什么, 决不多说一句话。后来我发现她在读文章的时候感情比较投入, 音质较好。我把她的优点记在心里, 学校要组织演讲比赛, 愿意为班级出力的人也不少, 真正适合演讲的人还没有。我想到了她, 可她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大型的比赛, 缺少勇气, 在我的再三鼓励下, 她才明确表态代表班级参赛。接下来的背台词、划节奏、打重音、控制感情均有懂得一些演讲知识的同学帮助她, 他们有了共同的话题, 相互的交往、交流多起来了, 促进了共同的进步。虽然演讲的成绩不是很好, 但是学生已经尽力了。全班同学也给了她热烈的掌声。这次经历使她产生了巨大转变。她在《那一次, 我真的很感动》作文中写到:老师给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学对我的表现给予了鼓励, 我感动。谢谢你们, 是你们给了我机会, 让我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2、交往评价。

进入初中后的学生, 其评价能力的发展, 一方面从轻信别人的评价逐步到自己独立评价, 从评价别人逐步到正确评价自己,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局限和生活阅历不够丰富, 认识水平还不够, 因而初中生的交往评价仍具有不够全面和缺乏稳定性的特点。因此,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多运用形象的激励性评价, 给学生鼓励, 逐步建立其健康的交往意识。如:学生在完成交往活动后, 教师评价或引导学生评价时, 不能只指出其不足或错误, 而应先肯定其优点或潜在能力, 再指出其问题。初一上期学校组织了纪念11、27死难烈士和涂山野炊的活动, 这是初一学生的第一次大型集体活动, 我比较重视这次活动, 在活动前, 组织小组讨论活动程序, 在轻松愉快中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决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精神文明竞赛。活动结束后, 我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 特别突出者在全班表扬, 并在德育评定中加以体现, 收到明显效果。经过反复的训练, 学生能够在任何一种活动后主动在家长联系本上较为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行为。

3、交往控制。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要求, 加之学生身心发展的日趋成熟, 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 又因学生年龄尚小, 意志力弱, 自控力往往还不强。在交往活动中, 初中生既表现出已能调节和指导自己的交往行为, 又表现出对于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交往活动提出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还有异议甚至抵触的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及规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交往实践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逐步发展他们的交往自我控制能力。

二、端正交往动机

一个人的交往动机反映着他的交往信念、道德面貌和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成为不少人的处事信条;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 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重视端正学生的交往动机, 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 包括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读书、看报及教育题材的记录片、参加传统节日的活动, 参与每周举行的《一句话论坛》等,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 培养正确价值观, 使学生在交往中能够有选择的能力, 增强自学性, 减少盲目性, 对不良影响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抵制。

三、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情绪剥夺以及持续的情绪困扰将严重地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应特别重视对青少年交往情绪的指导, 帮助他们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促进理解和交流, 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 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 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并正视自己的情绪, 以及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懂得情绪对个人的交往意识、行为的影响。第二, 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增强对积极情绪的体验。最后, 要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处理自己的情绪的困扰。

我是这样做的, 利用午读课和班会课每半月组织一次谈心活动, 收集学生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一月组织一次心理讲座, 只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多余的时间用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从中找到正确的交往方式。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还要创设交往活动的情景,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定的活动中, 忘情且自然地表现自己, 流露自己的情绪、情感, 还让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 并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情感, 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形式对那些由于认知偏差引起的情绪障碍特别有效, 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从而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 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控力和调节、平衡能力。此外, 还可以在活动课上进行心理调整专项训练活动,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去面对和应付自己产生的不良情绪, 或排解长期压抑而造成的抑郁、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

交往能力的作文 篇3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

1.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創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

2.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我们曾经教过一位名叫华华的小朋友,他本来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没办法用语言流畅地表现他的创造力,给人一种愚笨的印象。针对华华这样的表现,我们训练他用自己的巧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象,让他动手做一些手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其言语能力差带来的缺陷,他的创造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并能不断的发展。

3.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实验证明,聪明的孩子与其从小酷爱手工活动不无关系,曾荣获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尼尔斯 玻尔,他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出的敢思、敢说、敢干精神和自信、顽强的态度与他在童年所受的家庭训练以及他从小热爱手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1.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是成人的-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喜欢模仿成人。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爱心的家庭,他们根本体验不到被爱的感觉,又怎么可能去爱别人,这样,孩子在交往中就很可能会产生障碍而最终导致失败。可见,拥有爱心才是交往的第一步。另外,家长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出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由此使孩子学会如何去面对交往上的小小挫折。

2.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家门,寻找交往对象

由于现代家庭大多居住在楼房里,很少与周围邻里来往,再加上家长工作繁忙,与亲朋好友交往常以通讯形式进行。幼儿几乎没有与外人交往的机会,逐渐地孩子习惯了一个人单独玩或只与父母玩,不容易融入群体中。可让人忧虑的是,家长却还认为孩子的表现是乖、听话,不认为这种失去与人交往愿望与兴趣的表现是有害于幼儿的,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对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机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和同龄人在一起,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多和别人打交道,让幼儿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受到锻炼。

三、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孩子年龄虽小,但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由于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在交往时,他们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和友好,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和别人推推打打,反而引起小伙伴的反感,让人不愿和他交朋友,教师要针对情况,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可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在音乐游戏“好朋友”中,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结构游戏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2.教师要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和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

和每个孩子做朋友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要尊重理解幼儿,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时刻感到“老师是爱我、喜欢我的”,使幼儿在爱和喜欢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反之,如果幼儿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则会对人漠不关心,出现交往上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及时给幼儿以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教师要找出原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篇4

家长不能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意见。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

2、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如参加《家庭教育导报》的“亲子家园”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培训孩子交际能力的场所。之后,你孩子就会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了。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

3、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说:小时候妈妈给她讲的一个故事她终身不忘。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向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一会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无迹。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一生。她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只是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遭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这位孩子的母亲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教孩子学会关怀别人--这正是与他人积极相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4、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第二点是交给孩子掌握交往技能,学习正确地交往:

1、基本的交往技能――寒暄,寒暄就是见面打招呼,如心碰响时,老友重逢,“相逢开口笑”,嘘寒问暖,问候致意等,都属于寒暄。家长应该教孩子怎样与人打招呼,怎样鞠躬握手,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如何使用恭敬言语等等。

2、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对话,对话能够彼此建立起更为深入广泛地联系,加深印象,增进双方的信任与好感。应教会孩子如何提出讨论的问题,怎样说服别人,怎样拒绝被人等。

3、理解别人的交往技能――倾听,倾听使我们了解别人,把握双方心里感受的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应该交给孩子如何做一个认真地倾听者的一些正确做法,如倾听使目光专注,点头,语言附和等。

4、人际交往深化与发展的技能――共事,这就是说,大家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家长应交给孩子在一个交往集体中应具备的品质:有毅力、有责任感、真诚等等。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欣赏别人。要重视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例如善良、守信、真诚、开朗、诚实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在如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比如串门是有礼貌,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抢玩具,离开时整理好玩具等。

学会交往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 篇5

一、儿童社会交往现状

笔者随机调查了68名幼儿教师,普遍认为:一个教学班约31的儿童存在一般社交障碍,如,争抢玩具,非礼打骂,对他人说话不礼貌,态度不友好,不能协商合作做游戏等;在调查(按幼儿年龄阶段)的142名家长中,约34的家长认为孩子与他人易发生交往冲突或在交往中受到负面评价较

多。而且教师经验判断与父母调查的相关分析得:一班约有5.2的儿童被家长和教师一致认为具有问题行为。概括起来说,儿童交往中存在三类现象:

1.自我中心,缺乏移情能力。3~6岁的儿童尚处在自我中心阶段,且年龄越小,自我中心越强。这时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摆脱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观念。表现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接受别人的观点,不愿让出喜爱的玩具给同伴玩,很少注意他人的情绪表现,很少主动对困难者表示同情和帮助。

2.交往冲突,缺乏交往技能指导。一个儿童能否为同伴所接受,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外貌,才艺特长、性格特点、交往知识经验、对同伴的态度等,但不少儿童不为同伴所接受是由于缺乏交往技能。如言语和动作方式不恰当,易使对方误解;交往时不善于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预见和调整等。

3.问题行为亟待矫正。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一般被认为是“难教育”的儿童,在其群体中占有相当比例。问题行为主要有:多动症,咬手指,偏食,攻击行为,选择性缄默和退缩行为等。

形成儿童交往问题现状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家庭居住环境独门独居化,造成儿童同伴交往明显减少;核心家庭逐年上升,易使儿童产生性格孤僻、自我中心等心理偏差;家庭教养方式缺少民主,父母对待孩子过多溺爱或是专制粗暴,影响到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低劣的文化传媒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道德面貌的形成;另外,还有儿童自身性格的倾向,气质类型,交往知识的多寡等原因。

二、儿童社会能力的解析

1.儿童社会能力的几种提法

第一种是“同伴接受说”。假定社会能力的潜层结构为同伴接受程度或同伴影响力。一般地,在学校、班级、邻里被同伴接受,在同伴中具有显著地位和威信的儿童为社会能力较强者。第二种是“社会认知说”。在特定社会情景中预见与行为表现相关的重要社会结果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社会情景感知和决策的心理过程。这里的重要社会结果包括:同伴接受与拒绝,儿童生活中重要人物(父母、教师)的评价,处理问题情景的效果。第三种是“社会行为表现说”。即在特定情景中,表现出与之适宜的行为,最大可能导致对自己行为的强化,最小可能导致受惩罚。如,做出与活动规则一致的行为,控制过度行为等。

.以上三种定义仅从儿童社会能力某些方面作了描述,笔者认为,儿童社会能力是:儿童认识、处理社会情景的能力和与别人交往的策略、技能及效果等。主要包括:思考社会情景的能力,了解别人的能力,寻求办法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遵守规则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等。其核心是社会交往能力。这里的社会能力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儿童内在的心理能力,是儿童面对特定交往情景、情景中的角色关系及面对情景中他人时的意识反应过程。即个体在社会情景中全面感知、适度自控、及时决策、适当反应和准确反馈的能力。二是儿童外在的行为能力。儿童的这种能力表现在从事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以发展。这里的行为能力实际上依赖两个条件: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心理能力,这是顺利实现交往活动的心理条件,另一方面依赖于交往操作技能,即个体在交往中如何选择言语,显示表情,决定合适的行为动作及遵守规范等。

2.儿童社会能力结构

(1)社会认知能力

1.初步感知、理解、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或行为,利用这些信息,适应性地调节和自我控制,产生解决交往问题的办法并预见行为结果,采取最优化决策。

2.观点或角色的采择能力。去自我为中心,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与别人的理解区分开来,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适当认同和选择他人的观点和角色。

3.初步移情能力。移情是对困难者设身处地着想的能力,这是个人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条件。移情取决三个水平的条件:①初级移情,即个人对他人由于不安所引起的最初情绪做出反应;②对他人做出积极评价;③情绪、情感由自我向他人延伸,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表现出与之相符的行为倾向。

4.模仿学习能力。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能力可表述为:在一定动机的支配下,注意和认同榜样行为,以表象或言语形式记忆存贮特征行为,复制特征行为的心理转化过程。

(2)言语倾听和表达能力

1.倾听能力。即儿童言语交流时的注意水平。注意水平高的人不仅注意自己所发出信息的指向性、准确性,而且能保持连续的应答状态。注意水平低的人,不能积极与对方以充分反馈和支持,表现出不耐烦情绪和过多的小动作。

2.运用合适的言语内容和方式顺利表达意图。该项能力包含主动性和准确性两个层面。交流主动性是评价我们在与别人进行对话时,究竟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话。主动对话者有明显的主动倾向,交流对象广泛,内容不拘一格,且交流及时充分;而被动者的表现则与之相反。交流的准确性指,将自己详细知道的事情描述出来,这是准确表达的重要标志。其次,沟通

者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站在信息接受者角度提供信息,因为交流双方知识经验背景不同,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理解信息的同一性。

(3)解决社会问题情景的能力

1.顺应特定情景的能力。即搜寻情景信息做出解释,控制表情、动作使之受强化而免受惩罚。

2.主动采取手段改变环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不仅要适应当前的社会情景,而且要想办法控制和重新塑造情景,以达到个体与情景的新的和谐。

3.遵守维护纪律规则的能力。纪律和规则是个人和集体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外在约束条件。个人必须认识到不遵守纪律就不能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并形成某种价值判断,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不满意和加以干涉或纠正。

不可忽视的是,儿童社会能力结构的具体内容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家长和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理解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能力,充分估计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三、如何提高儿童的社会能力

探究儿童社会能力概念的目的是提高儿童社会能力,更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广大幼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不妨以研究的态度来探索这个问题。

1.明确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

交往行为在儿童社会活动中,是社会能力最直接的表现,是可观察可测量可塑造的。同时儿童言语能力直接影响着交往的质量,本质上来说,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它一切社会化目标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因此,儿童社会能力的一般性目标(对群体个体都适用)可分为行为目标和言语目标两大类。我们以儿童社会能力结构为依据,从实践角度提出以下目标。

社交行为具体目标:

①经常保持积极而愉快的情绪,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交往的自信心;

②体验到交往成功的快乐和助人被助的快乐;

③学会协商合作和分享,懂得谦让,掌握初步交往技能;

④遵守和维护纪律规范;

⑤了解关心周围同伴及成人的体验,感激他人的关心,学习用简单语句或动作表达关心;

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被肯定和赞赏,少受批评;

⑦能暂时放弃自己的任务服从群体的安排;

⑧采取可能的手段改变即定的条件利于解决问题。

社交言语具体目标:

①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②保持认真听的注意力;

③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④能用一段话表述他人或自己发生的事件的经过;

⑤能评价他人和自己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习惯规范;

⑥能够评价自己的心情并解释原因;

⑦能言语评价他人的心情,并解释所依据的特征线索(动作、表情、语调等);

⑧能够接受他人的观念和他人对自我的正确评价;

⑨言语表述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预见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并找出最优办法;

2.测量和评定儿童社会能力水平

测量和评定儿童社会能力有两重目的,一种是对儿童社会能力进行诊断、考察儿童群体或个体社会能力状况。第二种是行为的教育干预或治疗。可采用的手段有:社会测量技术,主要人物(父母、教师)评定,量表筛选,行为自然观察等。

社会测量技术是:教师设置一种情景,让班级中每个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接受或拒绝工作或游戏伙伴,然后教师以此分析彼此间吸引或排斥的心理关系,并可由社交关系图表示出来。有研究表明社会测量结果与儿童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但该技术只能提供儿童被同伴接受或拒绝的信息及儿童团体交往结构,教师还须借助其他手段,深入揭示每个人所处地位的复杂背景。

运用社会测量技术时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比如,首选同伴评定法,教师让幼儿对同伴的受欢迎或排斥程度做出评价。常用的是照片分类游戏:教师为幼儿提供班上孩子的个人照,要求幼儿把最喜欢的小朋友放在左边,把最不喜欢的放在右边,把不知道喜欢或不喜欢的放入中间。在此过程中记录下儿童对同伴选择的总分及被同伴选择的总分。其次,用提名法和配对法让儿童对喜欢和不喜欢的同伴照片继续筛选,最终选出5~10名喜欢的同伴,0~5名不喜欢的同伴并将选出的儿童按喜欢程度排序(利于绘制社交关系图);然后,把以上社会测量技术所得资料记录在同伴选择矩阵表里,并由此绘出社交关系图。

社会测量技术结果的教育运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儿童同伴选择和被选择总分可评定每个儿童社交水平,或社会能力水平。选择总分和被选择总分可分别作为个体接纳群体成员或个体被群体接纳的数量指标;

二、参照同伴选择矩阵,可将儿童分为明星型、拒绝型、一般型和忽略型,并从中选出个别儿童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据研究,明星儿约占13.33,拒绝儿约占14.31,忽视儿约占19.41,一般儿约占52.94;

三、社交关系图清晰的表明了儿童团体人际关系结构,包括核心儿童、边缘儿童及小团体等状况。

除了社会测量技术以外,还可采用教师、家长经验判断和量表测量结合的方式修正研究结果。测量量表有:Ache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表,Coers儿童行为问卷(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特别是多动症)家长、教师用量表,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家长用表。主要目的是确认个别儿童的问题行为,筛出被试。当然,研究者也可自编调查表,只要能全面了解儿童社会能力现状即可。

3.教育干预过程

教育干预过程有三个目的:一种是通过教育作用促进儿童群体社会能力发展,完善群体人际氛围;第二种是针对问题行为儿童教育矫正;第三种是控制无关因素,检验教育因素有效性。这里笔者提供四种提高儿童社会能力的教育方法:一是行为矫正法;二是游戏法;三是谈话法;四是学习交往技能。幼儿教师亦可凭经验采用新的教育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方法已被证实有效,有些则有待实验验证。在行为矫正中通常采用倒返实验设计。

第一,行为矫正法与倒返实验设计

行为矫正法基于行为主义理论,是近年来采用较多的方法,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的矫正效果。什么是问题行为,这是运用矫正法前必须界定的。一般认为,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即是问题行为。这里必须指出,正常儿童偶尔也会出现行为上的问题,而问题行为儿童,许多方面的行为是正常的,只是在一两个方面存在问题行为,而这些问题行为有如下特征:长期持久性,不受普通方法控制的行为,儿童不理会现实环境,儿童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和交往困难。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为不足,即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或从不发生;行为过度,某种行为过多;不适当行为,指期望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矫正法:

一、模仿疗法。即通过观察学习来增加获得良好行为,减少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法。首先要选取榜样,榜样可以是教师本人或是儿童喜欢和愿意模仿的,具有良好品行的同伴;然后让儿童反复观看编制的关于良好品行的影片或动画,接着儿童在现实环境中观察示范者言行,同时参与活动,实际演练有关动作行为。此法矫正退缩行为十分有效。

二、代币制疗法。将不具有强化作用的代币与糖果、玩具、游戏角色等儿童喜爱的强化物配合使用,行为表现合乎标准则发放代币,累积代币后可交换强化物,教师要逐渐延长代币发放的间隔时间或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巩固和提高儿童的行为水平,以此进行行为塑造。代币制可矫正多动症、攻击行为、胆怯等问题行为。

另外,在行为矫正过程中,为了检验或确定矫正方法的效果,可作教育实验设计。如,采用倒返实验设计(又称ABAB设计),是单一被试时间系列实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因素与矫正效果间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实验方法。其实验程序如下:首先,实验前一定时间段内精心测量记录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作为实验基线水平;然后施加教育方法并测定和记录被试某行为表现;再后,消除教育作用,返回实验前状态,测量记录;最后第二次引入教育方法,测量记录。

倒返实验结束后,我们可获得四项实验资料:1.被试行为变化折线图;

2、行为变化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以被试交往目标行为的持续时间或出现频数作自变量);3.行为量表前、后测得分;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篇6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人际交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轻松自如的处理好人际交往的事情的,大部分的人还是常常因为糟糕的人际交往而苦恼,因为他们常常面对正常的人际交往不能抱有正常的心态,以至于在人际交往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问题的困扰,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那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来谈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一,我觉得自己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应该相信自己能够面临各种状况,大胆的去面对自己的处境,不胆怯。我通常为人比较害羞,在公众场合说话或者做事,老是放不开,说话也比较扭捏,我知道这样的表现让任何在底下看你的人也会感到不舒服,而且这样的形象展现给自己的同学,也会给大家留下你本人不太随和的印象,影响大家和自己的交往,所以大家在和你的交往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些距离,无法近距离的亲切交往,这样会失去很多发展自己交际能力的机会。我觉得自己就是首先应该更自信一点,更大胆一点,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放松,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周围的同学,同时也会赢得大家的亲近,也会有更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第二,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思想简单一点,这样会为自己赢得人气和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学之间的交往,总是会有交集,有交集就会有摩擦,对待和同学之间的摩擦,不要非

要争个你死我活,得力不饶人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干嘛非得弄的老死不相往来的,没有多大的仇是过不去的,最后搞得自己也不痛快,还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面对小摩擦,一笑了之,大家反而都不去计较了,反而还会增进大家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一些事情想得简单的一点,那么所有的事情就简单了,否则就只能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了。

第三,与异性交往要大方自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大家的相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便不会有压力。在与异性交往这一方面,我尤其不太擅长。如果是单独和一个异性在一起,我可能心理的思想活动会比较大,会感到不舒服,无法正常的表达自己。我觉得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我是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了,而且没有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种很正常的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我觉得自己需要多交一些异性朋友,以平常心态去和他们交流,多和他们一起互动,多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我确实在这些方面做得很欠缺,需要改进。

第四,在人际交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要总是被动的等待别人给自己交往的机会,要学会找机会和别人交往。我自己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差,一般不主动和别人交流,总是等待着别人和自己交流,我自己在人际交往这方面的主动性很差,我觉得我需要改变一下在这方面的习惯和方式甚至是思想。首先,在思想方面就要做一下转变,行动才会转变。你主动和别人交往了,别人才会愿意和你交往,你永远做被动的角色,别人就会厌倦,失去和你交往的兴趣,慢慢地不再

和你交往,这就是规律,很自然的规律。所以和我有相似情况的同胞们,一定要发挥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主动性了。

第五,学会赞美自己身边美好的人和事物,不要吝啬自己赞美,大方的赞美,会为自己赢得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为自己赢得亲和力,自然会有好的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好的方面被予与肯定,如果有个人给予了你期待的肯定,你是不是在心里面对这个人会特别的喜欢,同时也会对对方给予肯定,也更愿意和对方交往,这是一件双赢的事。但是很多人就是很吝啬自己的赞美,好像赞美了别人,别人会得到什么,而自己会失去什么似的,大家切忌这种心态的存在,如果那样你就不会真诚的去赞美别人了,也很难有你想的亲和力了。所以不要吝啬自己对别人的赞美,学会赞美美好的人和事物,这些赞美,也会为你赢得赞美的,更会在无形中提高你的人气。

第六,学会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技巧,学习别人身上优秀的品质,这也会对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他们的待人处事,在遇到各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学习他们的交往技巧,从他们的身上,找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并在这些方面向他们学习,我想如此下去,便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

第七,要学会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前提,莫过于相互尊重了,只有尊重了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别人才会尊重你,并站在你的立场看问题,为你着想,这些待人处事的方式都是相互的,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先怎么

对待别人。所以要想别人尊重你,就要先尊重别人,要想别人在什么事都想着你,你也要时时刻刻的想着别人,这样别人才会才能想到你。

第八,要对别人产生真正的兴趣,并通过生活的小小细节,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重视,对方也会因此对你感兴趣,并对你加以重视。就像微博中的一个小小的关注啊或是你对对方一条心情说说的关心和评论啊,虽然很平常,但或许就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你在关注对方,也很关心对方,这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拉近对方的距离。所以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多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对周围的人送去你小小的关心,这些小小的关心会让别人暖心,也会让你觉得可亲近,同时对方也会对你有所关注,对你的事情也比较关心,无形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第九,学会用大家乐于接受的言语和方式和大家交往。语言的魅力是很大的,说的好听的话,可以让大家开心,感到舒服,说的不好的话,会让大家反感和厌恶。好的方式更是使你的人际交往达到一个高的水平。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折服对方的,所以还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多让别人学习,慢慢一点捉摸,慢慢地改变。社会就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大学,在这里你会发现大家都在致力于人际交往,因为好的人际交往将会助你走向成功。

第十,努力提高自己修养,增加自己的学问和才识,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你的人际交往。你有高的修养,便会有不凡的谈吐,自然会以你的学识折服你周围的人,大家肯定也会有对你产生敬仰和钦佩之情,大家也会很乐意和你交往,有助于产生你的交际圈,在人

际交往中掌握主动权。

第十一,多参加和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增加和他们的参与度,并尝试组织和朋友一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会拉近大家的距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一个活动,大家共同参加,会增加大家的交集,有交集,大家就会对你有更多的了解,你身上的优点也会浮现出来,大家也会增加对你的喜欢,增加你的人气。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7

一、家园要充分配合, 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通常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 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进行的。我认为, 这只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途径。如果能争取家庭的配合, 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 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 并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在家园同步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办“家园研讨小组”, 分期分批地请家长来园, 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幼儿教育的动态, 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设计“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开发”的家园联系本。其主要内容有:教师每周填写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估, 并解答家长的提问;家长填写幼儿在家的表现及家庭开展的社会交往活动;教师每周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新动态。

3.通过“家园教育信息栏”,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信息, 每周教育、训练活动, 家庭亲子活动等, 同时欢迎家长投稿谈经验和体会。

4.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创设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我们通过家园研讨班、“幼儿社交能力开发”联系本等形式, 与家长研讨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们逐渐统一了认识, 转变了观念, 并且开始尝试着做孩子的朋友, 和孩子一起分享家庭的快乐;教育孩子以鼓励为主;邀请孩子参与讨论家庭计划, 鼓励孩子敢说、多说。

5.班上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 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个性不同, 我们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情况, 或者到幼儿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

二、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能提高幼儿积极友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方面, 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自己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对他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注意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经验, 增进幼儿对交往中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所拥有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及其生活方式的认知。目前,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 幼儿一日生活中排队多、等待多、室内活动多, 统一喝水、统一如厕、统一玩一种游戏等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幼儿的集体交往受到了教师的控制和干涉。这一教育方法培养出的幼儿缺乏独立性, 适应能力差, 依赖性过强, 不能满足幼儿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和愿望。所以, 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积极宽松的交往环境, 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因为交流、协商、合作对维持交往都是很重要的, 幼儿是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发展的, 必须让幼儿掌握基本恰当的交往技能。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挫折

哈里·苏利认为:孩子的性格发育与他的人际关系总和是相等的, 儿时的友谊影响孩子的交友习惯、自尊心等, 他们能从同伴身上得到意外的源泉———情感与社会技能的发展, 相反, 如果孩子失去朋友或是不被同伴所接受, 那么便会成为孩子最痛苦的经历。作为教师其作用是帮助幼儿提高对挫折的心理应对能力, 及早地走出受挫情境, 建立起有效的自信心和和谐的同伴关系。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叫王思诺, 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眼泪做的, 还有人干脆叫她“碰不起”, 果真是这样, 有一次小朋友不小心睬到了她, 她的眼泪就“哗哗哗”地流下来, 哭着告诉老师“小朋友碰我”, 说完还是一个劲儿地哭。我就开导她说:“思诺是个勇敢的孩子, 笑一笑相信不会再疼了, 不信你擦掉眼泪试一下呀!”她听了照我的做了, 虽然她笑得很勉强, 但已经达到了我的目的。平日里, 她很少和小朋友交往, 所以也谈不上有要好的同伴, 所以我还鼓励她多和同伴接触交往, 让班级里的孩子觉得她的存在, 不久她和孩子们的关系和谐了很多, 她也自信多了, 碰到麻烦学会了叫同伴帮忙或者自己解决。

四、利用各种教学, 为幼儿创设大量合作机会

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如: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分组合作, 编故事、表演故事;数学操作活动中, 采用为幼儿提供不足量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学会合作完成任务;音乐活动中, 设计一些两人或多人合作表演的活动, 如小班《拉个圆圈走走》, 让孩子们拉成一个大圆圈做游戏, 首先让一个人玩, 然后是两个人, 逐一加成一个大圆圈, 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游戏还是大家一起玩好;多为胆小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增强他们交往的信心。健康活动中, 设计“两人三足”、“同舟共济”等游戏, 让幼儿体验合作完成游戏的快乐;孩子们只有在大量的合作过程中, 才能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交往能力。

总之, 学会与他人交往是时代的要求, 是幼儿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质,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结合幼儿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坚持不懈地加以引导、强化和训练, 需要成人以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并且我们要多多的为幼儿创造不同的机会, 来锻炼幼儿, 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摘要:交往既是人的需要, 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也是幼儿以后能否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满足他们心理需要, 也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篇8

关键词: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合作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企业与企业、国与国都在加强交流与合作,个体的人更是通过交往活动来发展自身的。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学生,就更应该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尤其是当今社会,交往能力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被纳入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本身就有渴求交往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众多人物在事业上的成败因素,证明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便是“与人真诚的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则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21世纪最需要的是有交往能力的人。一个人在社会中孤军奋战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与人合作就会让自己举步维艰。然而,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交往能力很差,几乎没有合作意识,动不动就大骂出口、大打出手,谁也不让谁,更不会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究其原因,也许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往往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受到父母、祖父母的过度呵护与溺爱,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再加上个别家长不正确引导、影视媒体的误导、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的侵蚀,造成孩子们总是“唯我独尊”,不善于体会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遇事冷静处理,勇于承担、及时认错

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长,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如果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对于当事人而言,首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矛盾发生的前因后果,看一看这里边是不是有误会,可以找其他同学了解,也可以直接找对方平心静气地交流。话说开水流开,平静而真诚的交流,是打开心结的最好方法。

二、学会宽容原谅,用“忍”字战胜冲动

我们有祖训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育学生当与同学发生争执时,不要一时头脑发昏,一定要争个你长我短才肯罢休,也许就在你退一步之后,这场争吵就停止了,不要说激怒他人的话,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少说一句话,就会避免一场激战。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忍让不是无能。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刻起,同学们会发自内心地赞叹:你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当矛盾发展到无法解决的时候,双方更要保持冷静,可以找老师、家长或学校寻求帮助,使矛盾的双方从危机中走出,以免矛盾激化,酿成严重后果。

三、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多为别人着想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至理名言是:“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并满足对方的需要。”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同学之间要是有矛盾,不妨试着冷静一下,把自己摆在他或她的位置上来处理这个问题,换位思考一下,你会怎么做?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做换位思考的游戏,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时怒发冲冠,恨不得一拳上去打在对方身上,也不能够解气。但稍微一克制,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他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就不会觉得他罪该万死,气愤也就消散开来,甚至还有点可怜对方。

四、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会道歉

道歉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两个人的关系不论多么紧张,如果双方或一方能多提对方的好处和自己的过失,并主动说一声“对不起”,那么,许多矛盾都可以解决。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许多伟人勇于承认错误的故事:铁人—王进喜得知自己错怪幼儿园阿姨后后悔莫及的事;数学巨子—陈景润主动向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写信承认计算错误的事。我也让学生自己收集这样的故事和名言,并利用班会在班上交流,每位学生都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效果很好。

五、激励学生展现个性,学会自信,积极与同学交往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改变那些在集体、课外受冷落、受压抑,甚至受过惩罚的学生,给他们自信、勇气。创造条件把他们推到班级的舞台上,让他们发挥光和热,赋予他们新的权利、地位和职责,从而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身份,重新扮演有尊严、被信任的角色,这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努力向上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总之,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特殊群体,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积极探索、实践,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群发劳动节QQ祝福语摘录下一篇:创卫领导小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