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精选5篇)
------人力资源部.李卓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落户指导
符合《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和《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的下列人员,办理落户的申请手续除需提交《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第二项第二款“需提交的基础材料“外,还应提交的手续和办理流程如下:
一,暂住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用人单位录用手续或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其中,在主城区申请落户的应提交用人单位录用并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手续或与用人单位签订并履行5年以上的劳动(聘用)合同;在新市区申请落户的应提交用人单位录用并工作1年以上的手续或与用工人单位签订并履行1年以上的劳动(聘用)合同;
2.参加社会保险凭证。其中,在主城区申请落户的应提交连续参加社会保险满5年的历史缴费明细;在新市区申请落户的应提交连续参加社会保险满1年的缴费明细;
3.用人单位(落户时所在单位)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下同);自主创业人员非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股东应提交由工商部门出具的私营企业注册内容查询卡,私营企业变更内容查询卡;
4.申请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书》或《大连市房地产权证》;
6.《大连市居住证》,《大连市暂住证》(2011年12月以前)或派出所出具的《暂住人员落户居住证明》。
7.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二)办理流程
1.申请人到合法稳定住所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填写《暂住人员落户申请表》;
2.递交相关手续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公安(边防)派出所对其申请落户手续进行调查审核;
4.经审核符合落户条件的由所长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区,市,县公安(分)局;
5.区,市,县公安(分)局对公安(边防)派出所上报的申请落户材料进行复核,并将经复核符合落户条件的报人口结构办核签;
6.人口结构办将通过核签人员的申请材料反馈给上报单位,区,市,县公安(分)局通知核签通过的申请人到场办理《准予迁入证明》,7.申请人持《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所在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再持《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迁移证》(户籍地是我市新区的申请人持《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簿》,下同)到合法稳定住所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
二,引进人才落户
(一)申请手续
引进人才申请落户须提交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或营业执照副本,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明细(高端人才,进出站博士后除外),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申请人拟落户本人合法稳定住所的,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或《大连市房地产权证》到房屋所在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地址确认单》;拟落户直系亲属家中的须持与亲属家庭关系证明到亲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同意落户意见书》;拟落户工作地的用人单位须持单位《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及落户申请书到工作地所属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引进人才同意落户意见书》,下同)及其他应提交的手续外;同时还应按下列不同情形提交相关手续:
1.高端人才应提交相应的职称(荣誉)证书及与申请事由相关的证明;
大华人和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
------人力资源部.李卓
2.进,出站的博士后应提交国家或辽宁省博士后工作服务中心出具的《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博士后工作服务中心介绍信》;
3.留学回国人员应提交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历学位认证书》或《台湾地区学历学位认证书》,《留学人员回国证明》,留学期间的护照;
4.具有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人才应提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其中教育部学信网查不到学历信息的还须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普通高等学校应届(含择业期内)毕业生还须提交《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5.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提交毕业证,我市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到我市人社部门办理);
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须提交《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参加全国及全省统一考试取得的还须提交《考试合格登记表》,我市评的中级,辽宁省评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还须提交《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和与申请事由相关的学历证明或其它相关证明;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还须提交由我市人社部门出具的《外地调入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明》;船员还须提交《船员服务簿》,《海船船员适任证书》;
7.在我市自主创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须提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营业执照,非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股东还应提交由工商部门出具的私营企业注册内容查询卡,私营企业变更内容查询卡;
8.具有四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其职业资格证书在国家,辽宁省官方网站上无法确认的,须提交由我市人社部门出具的《引进人才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证明》。
(二)办理流程
1.落户主城区新市区
(1)申请人办理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
(2)网上申请落户。申请人注册并登陆“大连市人民政府网上审批平台”网站,阅读首页公示公告栏“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办理流程”,“《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填表说明”,“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特别重要提示”后点击“网上申报—人口结构办—户口核准—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按网站提示填写申请人基本信息和《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填写完后提交;
(3)网上审核。大连市改善城市人口结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人口结构办”)对申请人提交的《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在规定工作日内将审核结果及意见通过网上《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中“审核意见”栏反馈给申请人;
(4)网上下载。申请人在规定工作日后使用申请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再次登陆“大连市人民政府网上审批平台”网站,点击“办件查询”,浏览审核结果,经审核同意落户的在网上打印《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
(5)办理落户:
网上审批状态为“窗口接件”的申请人须在网上预约办理时间,持所打印的《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和相关手续的原件及复印件(1份)按预约的时间到市人口结构办办理《准予迁入证明》;凭《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住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之后再持《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拟落户派出所落户;
网上审批状态为“准予许可”的申请人,按审核意见提示先办理《户口迁移证》,持相关手续和所打印的《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户口迁移证》直接到拟落户公安(边防)派出所(不需要到人口结构办)办理;
2.落户新区落户
(1)填写申请表。申请人注册并登陆“大连市人民政府网上审批平台”网站,阅读首 2
大华人和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
------人力资源部.李卓
页公示公告栏“《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填表说明”后点击“网上申报—人口结构办—户口核准—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按网站提示填写《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并打印;
(2)递交申请。申请人到合法稳定住所或工作地人口结构办递交《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同时提交落户相关手续;
(3)审核手续。人口结构办对申请落户手续进行审核,并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将审核结果及意见通知申请人;
(4)办理落户。经审核同意落户的申请人到合法稳定住所或工作地人口结构办办理《准予迁入证明》,凭《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再持《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合法稳定住所或工作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手持《户口迁移证》的应届(含择业期)毕业生领取审核批准后的《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直接到合法稳定住所或工作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
三,行政机关录(调)入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
2.《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3.新录入的公务员须提交《录用通知单》,《公务员登记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需提交《大连市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登记表》(省属《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备案表》);
4.调入的公务员须提交《公务员转任审批表》;事业单位调入人员须提交《大连市事业单位(机关工勤)人员调动报告表》。5.其他应提交的手续
(二)办理流程
同引进人才办理流程
四,购房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或《大连市房地产权证》;
2.房屋销售结算发票(收据)
3.税收通用完税证;
4.房屋买卖合同
5.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新区除外);
6.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明细(新区除外);
7.购房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的《大连市居住证》;
8.银行出具的取消抵押登记证明(仅限贷款购房);
9.合法稳定住所证明(仅限购买非住宅),10.其他应提交的手续。
(二)办理流程
1.申请人到合法稳定住所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填写《暂住人员落户申请表》;
2.递交相关手续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公安(边防)派出所对其申请落户手续进行调查审核;
4.经审核符合落户条件的由所长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区,市,县公安(分)局;
5.区,市,县公安(分)局对公安(边防)派出所上报的申请落户材料进行复核,并将经复核符合落户条件的报人口结构办核签;
6.人口结构办将通过核签人员的申请材料反馈给上报单位,区,市,县公安(分)局通知核签通过的申请人到场办理《准予迁入证明》,7.申请人持《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所在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3
大华人和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
------人力资源部.李卓
再持《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迁移证》(户籍地是我市新区的申请人持《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簿》,下同)到合法稳定住所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
五,投靠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无职业投靠人员应当提交下列手续:
(1)投靠配偶人员:申请人书面落户申请书;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书》或《大连市房地产权证》以及依法承租的公有住房房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证明等,下同);无业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退休证,离休证等,下同);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2)投靠父母人员应当提交下列手续:申请人书面落户申请书;合法稳定住所证明;相关人员家庭关系证明;成年子女的无业证明;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3)投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定监护人未成年人员应当提交下列手续:申请人书面落户申请书,投靠人父母均系现役军人的须提交父母军官证,师以上政治部门出具的现役证明等;投靠人父母双亡的须提交父母的死亡证明,投靠人与法定监护人家庭关系证明;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4)投靠子女的老人应当提交下列手续:申请人书面落户申请书;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无业证明;父母与子女及其配偶关系证明;子女及其配偶户口在我市登记达到规定年限证明;所有子女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单位证明;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2.有职业投靠配偶人员应提交下列手续:
(1)用人单位的录用手续或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
(2)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明细;
(3)被投靠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
(4)被投靠人合法稳定住所证明(符合引进人才落户条件的人员无合法稳定住所的,应当提交其它落户地址手续);
(5)其他应提交的手续。
(二)办理流程
1.无职业投靠人员:
(1)到合法稳定住所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填写《三投靠人员落户申请表》,并递交相关手续;
(2)公安(边防)派出所对其申请落户手续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落户条件的由所长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区,市,县公安(分)局;
(3)区,市,县(分)局对公安(边防)派出所上报的申请落户材料进行复核,经复核符合落户条件的签发《准予迁入证明》,并将《准予迁入证明》反馈公安(边防)派出所,由公安(边防)派出所通知申请人领取《准予迁入证明》;
(4)申请人凭《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持《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合法稳定住所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
2.有职业投靠配偶人员
除须在《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备注栏注明“投靠配偶”字样外,与引进人才办理流程相同。
六,投资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证;
大华人和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
------人力资源部.李卓
3.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验资金报告书;
4.税务登记证,纳税凭证;
5.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法人签字);
6.股东出资证明;
7.公司章程及章程修正案;
8.工商部门出具的私营企业注册内容查询卡,私营企业变更内容查询卡;
9.合法稳定住所证明;
10.合法固定经营场所证明;
11.其他应提交的手续。
(二)申请流程
除申请人需到合法稳定住所的区市县公安(分)局填写《投资人员落户申请表》,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外,与购房人员办理流程相同。
七,金融科研等机构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本人所在单位的相应资质证明;
2.本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
3.本人与身份与请事由相符的资格证明;
4.劳动(聘用)合同及参加社会保险凭证;
5.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
6.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7.其他应提交的手续。
(二)办理流程
1.申请人办理拟落户地址确认手续;
2到拟落户地所属人口结构办填写《外埠人员落户申请表》,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3.人口结构办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规定工作日内提出意,符合落户条件的签发《准予迁入证明》,并通知申请人;
4.申请人凭《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持《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拟落户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
八,华侨和港澳台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落户地址确认手续;
2.《华侨恢复户口通知书》(省级或市级侨办出具),台胞持《台湾同胞定居证》,省公安厅签发的《华侨回国定居证》(与省级侨办出具的《华侨恢复户口通知书》配套),港澳同胞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落户手续;
3.本人及其他需落户家庭成员的《护照》(旅行证);
4.在国外出生需落户子女提交经我国驻外使领馆确认的出生证明及翻译件(须由营业执照具有的翻译资质的单位翻译);
5.其他应当提供的手续。
(二)办理流程
经省,市侨办,台办,公安机关批准落户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持审批部门出具的落户手续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合法稳定住所的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即可。
九,原籍我市退学,刑满释放人员,退役运动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退学人员
大华人和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
------人力资源部.李卓
(1)就读院校出具的《退学证明》;
(2)就读院校所属公安(边防)派出所出具的《户口迁移证》;(3)原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出具盖有“迁出”字样的《户口簿》或户口迁出的《户籍证明》(不在原迁出派出所落户的出具);
(4)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不在原迁出派出所落户的出具);
(5)其他应当提供的手续。
2.刑满释放人员
(1)原户籍地派出所出具的注销户口的《户籍证明》(不在原迁出派出所落户的出具);
(2)《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
(3)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不在原迁出派出所落户的出具);
(4)其他应当提供的手续。
3.退役运动员
(1)省人事厅出具的《优秀运动员安置推荐表》和《退役运动员报告表》;
(2)市人社局出具的审批安置手续;
(3)原户籍地公安(边防)出具的户口迁出的《户籍证明》;
(4)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
(5)其他应当提供的手续。
(二)办理流程
(1)退学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持所须手续到拟落户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
(2)退役运动员持所须手续先到市人社局办理安置就业手续,再到市人口结构办办理核签及《准予迁入证明》,持《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凭《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迁移证》到拟落户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
十,我市生源毕业生,原籍我市出国回国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我市生源毕业生
(1)《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毕业院校出具的未就业证明;
(3)就读院校所属公安(边防)派出所出具的《户口迁移证》;
(4)原籍派出所出具的户口迁出的《户籍证明》(不在原迁出派出所落户的出具);;
(5)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不在原迁出派出所落户的出具);
(6)其他应当提供的手续。
2.原籍我市出国回国人员
(1)原籍公安(边防)派出所出具的注销户口的《户籍证明》;
(2)我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局出具的《出国人员恢复户口通知书》;
(3)本人及需落户的家庭成员护照(旅行证);
(4)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
(5)其他应当提供的手续。
(二)办理流程
1.我市生源毕业生持所须手续到拟落户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
2.原籍我市出国回国人员到我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局办理恢复户口手续后到拟落户落户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
十一,复退转军人,无军籍离退休人员,随军家属落户
(一)申请手续
申请落户的复转退伍军人,随军家属,军休干部,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应按下列不同情 6
大华人和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
------人力资源部.李卓
形提交相关手续:
1.义务兵落户手续:
(1)民政部门出具的《复退军人落户介绍信》;
(2)退伍证,注销户口的《户籍证明》或本人页加盖“注销”印章的《户口簿》(本市);
(3)异地入伍应提交的相关手续;
(4)其他应提交的手续。
2.退伍,转业士官落户手续:
(1)民政部门出具的《复退军人落户介绍信》;
(2)退伍证,《军人身份证号码登记表》,注销户口的《户籍证明》;
(3)其它应提交的手续。
3.军队转业干部落户手续:
(1)人社部门出具的《军转干部落户介绍信》;
(2)军官转业证书;
(3)《军人身份证号码登记表》;
(4)注销户口的《户籍证明》;
(5)其它应提交的手续。
4.军休干部申请落户手续:
(1)民政局出具的《军队离退休干部落户介绍信》,《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审定表》(本市驻军除外);
(2)与安置条件相符的家庭成员关系证明;
(3)离退休证;
(4)《军人身份证号码登记表》;
(5)其它应提交的手续。
5,无军籍离休干部,退休退职职工申请落户手续:
(1)民政局出具的《军队无军籍离休干部,退休退职职工落户介绍信》;
(2)退休证,离休证;
(3)与落户相关的其它手续;
(4)其它应提交的手续。
6.无职业的随军家属申请落户手续:
(1)《随军家属户口迁移审批表》,《干部申请家属随军报告表》(当年);
(2)房证或部队居住证明;
(3)现役军人的任职命令,军官证及注销户口的《户籍证明》;
(4)派出所出具的《落户地址确认单》;
(5)其它应提交的手续。
7.有职业的随军家属申请落户手续:
(1)《军人家属随军调入审批表》,《干部申请家属随军报告表》(当年);
(2)房证或部队居住证明;
(3)现役军人的任职命令,军官证及注销户口的《户籍证明》;
(4)随军家属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或营业执照;
(5)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明细;
(6)派出所出具的落户地址确认单;
(7)其它应提交的手续。
(三)办理流程
1.军队离退休干部,复员转业士官,退役义务兵,无军籍离退休干部,退休退职职工先 7
大华人和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内部文件
------人力资源部.李卓
到民政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后到所在地人口结构办办理核签,再到公安(边防)派出所落户。
2.军队转业,退役军官先到人社部门办理《军转干部落户证明》,后到所在地人口结构办办理核签,再到公安(边防)派出所落户
3.有职业的随军家属先到人社部门办理调入手续,后再到所在地人口结构办办理核签及办理《准予迁入证明》,申请人凭《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持《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居住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
4.无职业的随军家属落户主城区的先到实际居住地所属区市县公安(分)局申请,落户新市区新区的到部队团以上机关驻地所属区市县公安(分)局申请,区市县公安(分)局审批通过后,办理《准予迁入证明》,申请人持《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持《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居住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落户。
十二,组织部门调入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1.正处级以上干部任职文件及职务任免表;
2.市级以上组织部门出具的《迁入人员审核表》;
3.落户地址确认的确认手续
(二)办理流程
申请落户的调入人员持所须手续市到市人口结构办理《准予迁入证明》,持《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持《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迁移证》到拟落户公安(边防)派出办理落户。
十三 成建制迁入人员落户
(一)申请手续
成建制迁入人员由本单位统一提交下列落户手续:
1.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文件;
2.成建制迁入人员花名册;
3.成建制迁入人员档案;
4.成建制迁入人员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凭证;
5.拟落户地址的确认手续
(二)办理流程
吴公户[2005]18号
吴江市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使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性质。凡居民在我市登记的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
第三条 在本市范围内申请迁移的,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的户籍准入登记制度。
在本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拥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依法提出申请并经有关部门受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准予迁入。
下列人员不予准迁:
(一)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由迁出、迁入地市镇二级计生部门出具意见);
(二)有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记录的;
(三)在迁入地无直系亲属的18周岁以下人员。
城镇迁往农村、农村之间(除正常婚迁外)户口迁移的,需提供本人房产证和宅基证、与村组协议、所在村委会实际居住证明及公安派出所的相关调查材料,此类迁移只作户籍变更登记,不与经济利益挂钩。如涉及经济、土地、拆迁和计划生育等问题的,另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合法固定住所是指:申请迁移人在本市居住房屋的产权归自己所有。
本办法所称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是指:申请迁移人在本市通过合法手续获取各类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有一定经济来源(是退休人员的,应享有退休工资等其他各类社会保障),且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本市平均水平(根据录用单位证明)。
第五条 下列人员的户口准入,由市人事局受理:
(一)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二)具有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本市紧缺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特殊人才;
(三)在国外、境外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
(四)按照毕业生就业政策,接收安臵的吴江生源的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五)被单位合法聘用(需办理特聘工作证),已参加社保、医保,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且年龄在30周岁以下,在本市工作大专满1年中专满2年,并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员;
(六)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并被评为吴江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的人员;
(七)因家庭困难需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干部及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18周岁以下子女;
(八)需人事局审批准入的其他人员。
上述
(一)至
(三)项人员除本人户口准迁外,允许其配偶及18周岁以下子女随迁。其中非本市籍各类人员可先落户、再就业。
第六条 下列人员的户口准入,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受理:
(一)因家庭困难需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职工及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18周岁以下子女;
(二)因生产急需,经考核符合要求引进的具有中高级技工或技师职称的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
(三)本市生源的应届技、职校毕业生;
(四)本市生源的往届技、职校毕业生被本市单位合法录用,已参加社保、医保二年以上,年龄在30周岁以下,工作满二年,并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
(五)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准入的其他人员。
第七条 下列人员的户口准入,由公安机关受理:
(一)在本市投资人民币8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累计纳税人民币20万元以上,并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员,允许其本人、配偶及其18周岁以下子女整户迁入;
(二)购买本市成套商品住宅房面积达75平方米以上,房产证办理3年以上,且被本市单位合法聘录用5年以上(劳动合同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签署意见)或经商、从业连续3年以上、累计交纳税金20万元以上(税务部门出具证明),参加各项社会保险3年以上的,允许其本人、配偶及其18周岁以下子女整户迁入。
每套商品住宅房5年内只能享受一次购房落户政策。购买二手房时,业主应在原户主迁出住房后,方可办理交易和落户申请手续。否则,公安机关不予受理购房入户申请;
(三)需投靠父母的18周岁以下子女;
(四)结婚后需投靠的无业城镇或农村配偶;
(五)需投靠子女的城镇退休父母、城镇无业和农村55周岁以上的父母(子女必须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和可供抚养能力,父母必须在当地参加养老保险);
(六)本市居民迁往本市范围内且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
(七)需公安机关审批准入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凡被苏州市(含各区、县级市)各类院校录取的本市籍学生,入学时不再迁移户口。被苏州市以外院校录取的,允许不迁户口的可不迁。上述人员均待其毕业后,直接将户口迁往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被本市各类院校录取的非苏州大市籍学生,户口迁移仍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凡涉及国家指令性计划安臵的人员,由相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
第十条 凡提出申请要求的人员,应根据申请的理由,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要求由相关受理部门公示。
第十一条 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迁入本市的人员,统一凭《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及相关证明材料至市公安局开具《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经公安部门批准迁入本市的人员,由市公安局开具《户口准予迁入证明》。
当年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凭加盖市人事局专用章的《户口迁移证》至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经人事、民政部门批准落户的军队转业、退役军人,凭人事、民政部门开具的《吴江市军队转业干部入户通知单》或《吴江市退役军人入户通知单》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市公安局商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后解释。原有关户口准入登记规定及吴政发(2003)144号文件同时废止。
居 民 办 理 户 口 须 知
吴江市政府2005年11月 28日颁布实施了《吴江市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现将有关内容和涉及公安机关的工作要求告知如下:
一、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凡居民在我市登记的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
二、在本市范围内申请迁移的,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的户籍准入登记制度。在本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拥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依法提出申请并经有关部门受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准予迁入。下列人员不予准迁:
(一)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由迁出、迁入地市镇二级计生部门出具意见);
(二)有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记录的;
(三)在迁入地无直系亲属的18周岁以下人员。
城镇迁往农村、农村之间(除正常婚迁外)户口迁移的,需提供本人房产证和宅基证、与村组协议、所在村委会实际居住证明及公安派出所的相关调查材料,此类迁移只作户籍变更登记,不与经济利益挂钩。如涉及经济、土地、拆迁和计划生育等问题的,另按有关规定办理。
三、本办法所称合法固定住所是指:申请迁移人在本市居住房屋的产权归自己所有。
本办法所称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是指:申请迁移人在本市通过合法手续获取各类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有一定经济来源(是退休人员的,应享有退休工资等其他各类社会保障),且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本市平均水平(根据录用单位证明)。
四、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户口应由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以投资、纳税申请入户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①户口申请表;②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营业执照办理3年以上);③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需个人投资人民币及80万元以上);④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凭证原件及复印件(个人累计纳税人民币20万元以上);⑤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本市平均水平(根据录用单位证明);⑦户籍证明及迁入人员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⑧整户迁入的需提供结婚证、家庭成员关系证明、配偶在原籍的无业证明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籍证明;⑨迁出、迁入地市镇二级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违反计划生育的不予迁入);当地派出所出具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的记录证明。
2、以购房申请入户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①户口申请表;②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房产证办理3年以上,面积达75平方米以上);③属单位职工的提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签署意见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合法录聘用5年以上),经商从业的提供本人经营的营业执照(办理3年以上)、由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累计人民币20万元以上),退休人员提供退休工资证明;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吴江市平均水平(根据录用单位证明);⑤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3年以上的原件、复印件;⑥户籍证明及迁入人员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⑦整户迁入的需提供结婚证、家庭成员关系证明、配偶在原籍的无业证明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籍证明、⑧迁出、迁入地市镇二级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违反计划生育的不予迁入);⑨当地派出所出具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的记录证明。
3、以投靠理由申请入户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父母投靠子女:①户口申请表(父母需55周岁以上);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证明;③父母当地的户籍证明;④子女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⑤子女所在单位出具收入证明;⑥父母的退休证明或在当地或本市的养老保险证明;⑦父母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⑧当地派出所出具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的记录证明。
夫妻投靠:①户口申请表;②结婚证;③配偶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④配偶是城镇的须提供无业证明,配偶系农村的须提供户籍地村委会证明;⑤合法固定住房证明或房产证;⑥配偶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迁出、迁入地市镇二级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违反计划生育的不予迁入);⑦当地派出所出具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的记录证明。
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①父(母)户口申请表(子女18周岁以下);②父母子女关系证明(父母结婚证);③父母子女户籍证明;④迁出、迁入地市镇二级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违反计划生育的不予迁入);⑤合法固定住房证明或房产证。
以投靠理由申请户口从城镇迁往农村以及农村之间(除正常婚迁外)迁移的,均需提供房产证、宅基证、与村组协议、所在村委会实际居住证明及公安派出所(警务站)的相关调查材料。
4、本市居民以迁往合法固定住所理由申请入户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迁往城镇的:①户口申请表;②本人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居委会居住证明。
迁往农村的:①户口申请表;②本人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③本人宅基地证原件及复印件;④村委会居住证明,⑤与村组签订的协议书;⑥派出所调查材料。
5、以其它理由申请的,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五、凡被苏州市(含各区、县级市)各类院校录取的本市籍学生,入学时不再迁移户口。被苏州市以外院校录取的,允许不迁户口的可不迁。上述人员均待其毕业后,直接将户口迁往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被本市各类院校录取的非苏州大市籍学生,户口迁移仍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六、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迁入本市的人员,统一凭《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及相关证明材料至市公安局开具《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经公安部门批准迁入本市的人员,由市公安局开具《户口准予迁入证明》。
当年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凭加盖市人事局专用章的《户口迁移证》至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经人事、民政部门批准落户的军队转业、退役军人,凭人事、民政部门开具的《吴江市军队转业干部入户通知单》或《吴江市退役军人入户通知单》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七、办理程序及时限:一,申请人向派出所(警务站)领取《户口申请表》和《办理户口须知》。二,向派出所、警务站提交填写好的《户口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三,窗口户籍民警审核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材料齐全的开具《户口审批受理通知书》,填写《申请人递交的材料目录》表;材料不全的,当场告知申请人予以补全。四,派出所受理审批的户口,自开具《户口审批受理通知书》起,20日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决定的。五,派出所(警务站)受理报市局审批的户口,派出所应在20日内上报市局,市局在收到材料的2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决定。批准的,开具《户口准予迁入证明》或户口批复、落户通知单,不予批准的,开具《户口审批不予批准决定书》。由申请人至派出所或警务站户籍窗口领取。
随军户口以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迁入人员办理准迁手续,由市局核准相关材料后当场办结。
凡有户口准迁和落户凭证的,派出所(警务站)应当场办结。如准迁或落户地址与实际居住地址不一致的,准迁或落户人应提供材料说明原因,并由相关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再予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公户发〔2007〕21号
各市局、各分局:
《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暂行办法(修订)》(以下简称《办法》),经市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8月27日颁布实施。为规范工作标准确保执行效果,现就《办法》中涉及公安机关受理的有关工作内容和事项通知如下:
一、《办法》实施范围
1、《办法》适用于苏州市全市,即包括苏州市区和五个县级市。《办法》明确五个县级市可根据本市实际确定《户籍准入登记暂行办法》。
2、《办法》中涉及的政策、年龄、工作年限、投资纳税、购房面积等适用于市区范围内。
二、公安机关受理的人员
1、凡申请迁移人必须是在户籍地为无业人员;
2、已按国家规定正式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享受地方政策办理的离退休人员不予受理)。
三、户口准迁基本条件
按《办法》第三条规定:
1、凡申请迁入苏州市区人员必须具备在迁入地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两个基本条件;
2、在迁入地无直系亲属的18周岁以下人员不予受理;
3、不符合国家计划生育相关政策的不予受理。
四、合法固定住所是指:
申请迁移人在本市区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所有权的成套住宅房,租住的属公有产权房并领取使用权的房屋。共有产权房(配偶共有除外)、非居住房、商业用房、商住房、一般住宅不得申请迁移。
成套商品住房是指:成套住宅房。
购买二手成套住宅房的,原户籍人员必须迁出。
五、合法稳定职业是指:
1、申请迁移人在市区通过合法手续取得的各类工作,且经市、区劳动部门鉴证认可的劳动合同书, 并正常参加社保。
2、工商部门核发的工商营业执照(临时营业执照、经营场所在成套住宅内的不得申请迁移);税务部门核发的税务登记证。
六、《办法》中人均住房、人均生活水平按市有关部门公布当指标数为准,未成年子女为未满18周岁人员。
七、《办法》中所涉及到的数字,均含本数在内,涉及年限是指: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的连续年限。
八、政策执行要求
1、《办法》第七条第一款在市区个人投资实收资本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并合法经营3年以上,或近3年累计纳税人民币20万元以上,按规定参加社保3年以上,并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员,允许其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整户迁入;申请迁移人需提供身份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参保证明、土地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经营场所租赁合同、经营场所有效证明、无业证明(户籍地)、婚姻状况证明、家庭成员关系证明、独生子女证、已婚育龄妇女须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卡》或《全国流动人员婚育证明》。
2、第二款购买市区成套商品住房75平方米以上,取得房屋所有权证3年以上,且被单位合法聘录用3年以上,按规定参加社保3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的经济收入的,允许其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整户迁入。申请迁移人需提供:身份证明、房屋产权证、土地证、劳动合同书、参保证明、工资收入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家庭成员关系证明、独生子女证、无业证明(户籍地)、已婚育龄妇女须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卡》或《全国流动人员婚育证明》。
3、第三款购买市区成套商品住房75平方米以上,取得房屋所有权证3年以上,在市区经商、兴办企业3年以上,近3年累计纳税5万元以上,按规定参加社保3年以上,允许其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整户迁入。申请迁移人需提供:身份证明、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纳税证明、参保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独生子女证、无业证明(户籍地)、经营场所租赁合同、经营场所有效证明、已婚育龄妇女须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卡》或《全国流动人员婚育证明》。
4、第四款投靠父亲或母亲的未成年子女。申请迁移人需提供: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家庭成员关系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计划生育证明。
5、第五款结婚后需投靠的外市无业城镇或农村配偶。申请迁移人需提供: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无业证明(户籍地)、工作状况证明、经济收入证明、已婚育龄妇女须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卡》或《全国流动人员婚育证明》。
6、第六款需投靠子女的城镇退休(无业)父母或农村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父母。申请迁移人需提供: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家庭成员关系证明、离退休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经济收入证明、取得苏州市区户籍年限证明(5年以上)。
7、第八款需公安机关审批准入的其他人员。申请迁移人需提供公安受理部门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
九、受理权限、时限
《办法》第七条第一、二、三、八款由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公安户政窗口受理审批;第四、五、六款由市区各公安分局负责受理审批。
凡符合《办法》规定受理审批的户口为20个工作日办结完毕。
十、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办法》通知精神办事,不得擅自增加、减少相关工作要求,或营私舞弊等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十一、相关证明材料种类及要求
(一)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1、房屋所有权证;
2、宅基地证;
3、公有住房租赁证。
(二)土地证
国土局核发的土地证。
(三)劳动合同
经社保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书。
(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1、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临时营业执照、经营场所在成套住宅内的不予受理);
2、税务登记证, 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
(五)社保、医保证明
社会劳动保障局审稽科出具参保证明、医保卡。
(六)身份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有效期内)。
(七)户籍证明
1、加盖派出所户口专用章的《常住人口登记表》;
2、微机打印加盖派出所户口专用章的证明(填写户主及户主关系、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8个项目);
3、居民户口簿。
(八)婚姻状况证明
1、结婚证;
2、离婚证(附协议书);
3、法院判决书、法院调解书;
4、民政婚姻管理部门出具的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九)家庭成员关系证明
1、关系明确的居民户口簿;
2、加盖户籍地公安派出所户口专用章的原有户籍资料登记表;
3、独生子女证;
4、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成员关系证明;
5、亲子鉴定书。
(十)无业证明
1、在有效期内的劳动手册、失业证、就业证;
2、街道、乡镇劳动部门出具的经区、县以上劳动部门鉴证的无业证明;
3、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出具的从事农业生产的证明。
(十一)工资证明
1、工作单位出具的月工资收入证明;
2、退休工资收入证明;
3、税务部门出具的工资完税证明。
(十二)投资、纳税证明
1、纳税凭证;
2、税务部门出具的证明(附清单);
3、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验资报告、审计报告。
(十三)计划生育证明
1、计划生育证;
2、独生子女证;
3、苏州市计生委颁发的《计划生育服务卡》;
4、苏州市计生委签发的《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计划生育审核意见》表。
以上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有效,如有涂改、空缺项目、无有效期,印章模糊不清均作无效证件。发现假证, 冒用的一律取消迁移申请并视情按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依法予以处罚。
(此页无正文)
为了加强对本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的要求及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审查小组:
二、技术管理
(一)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技术,分为新技术和现有技术。其中,现有技术包括专项技术和常规技术。新技术是指在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
1、临床上全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
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3、.常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包括药物);
4、新的疾病或病型的发现与诊治;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
7、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8、超出当前诊疗常规规定范围的其它技术业务。
9、常规诊疗技术核心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10新医疗技术业务的引进(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二)专项技术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未公布之前,为医院现有的技术),可以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相应常规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务人员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专项技术在其他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紧急救援、急诊抢救的情形除外。医务人员使用未经许可诊疗技术,或执业医师未经批准到自己任职的医院以外行医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被直接鉴定为医疗事故。
(三)常规技术是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四)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医疗技术项目。
1、将新技术项目转为专项技术或者常规技术项目;
2、将专项技术项目转为常规技术项目;
3、取消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项目。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分为新技术临床试用准入和现有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5、新技术临床试用或者专项技术临床应用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立即暂停临床应(试)用并上报市卫生局:
1)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2)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五)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管理
下列人员可在本院从事相关的医疗技术活动:
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2、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3、经护士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执业护士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4、从事药学、放射、检验等其它专业的医务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
(一)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上报市卫生局。:
1、项目申请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开展该项技术的相关设备和设施情况、学科和人员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技术需求状况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其复印件。
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国内外有关该项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检索报告及技术资料。其中,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
(二)在医院开展新技术,应该对开展的新技术进行下列内容的书面评估:
1、技术所处的寿命周期、对现行同类技术的替代及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
2、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适用性;
3、医疗机构的学科、人员等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
4、该项技术临床推广的实用性。
5、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技术档案。新技术自临床试用起3年内,医院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评估报告上报市卫生局。
(三)报告审批程序如下:
1.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字;
2.医务科初审(一般新医疗技术业务);
3.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4.院领导审批(重大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
5.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新的诊疗科目和其它要求报批的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
(四)特别规定:
1.属紧急救治病人的一般新医疗技术业务(如请外院专家手术),可直接报告医务处备案后施行;
2.新医疗技术业务的报批被视为新医疗技术业务评奖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户口迁移
第八十一条考取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的新生(包括研究生,下同),入学时可以凭新生录取通知书,自愿选择将户口迁往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集体户。跨年度的,迁出地公安派出所不再办理新生户口迁出手续。
被军事院校录取的新生,属于现役军人的,凭新生录取通知书注销户口。
第八十二条 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申报新生迁入登记时,应当向学校学生集体户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盖有招生主管部门录取专用章的录取新生名册、录取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
入学时已将户口迁入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集体户的,在校期间不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国家或者本省另有规定的除外。已考入研究生学校的,持录取通知书将户口迁往研究生学校学生集体户。
第八十三条 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新生入学时已将户口从原户口登记地迁出,但未在一年内申报迁入学生集体户的,应当持户口迁移证向原迁出地公安派出所申请恢复户口。
第八十四条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被批准转学,要求将户口迁往省内其他地区的,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要求将户口迁往省外的,凭转出地和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八十五条已办理就业手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教育部门签发的《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办理户口迁出手续;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接收单位出具的接收公函办理落户手续;已办理就业手续的非应届毕业生凭接收单位出具的接收公函、《户口迁移证》、《毕业证书》和单位所在地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办理落户手续。对录用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而未建立集体户的单位,可将户口落在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教育部门所属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集体户上。
第八十六条未就(创)业的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的,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原籍公安派出所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可凭学校有关证明办理迁出、回原籍落户手续。属缓派期间的,可根据自愿原则,其户口可在学生集体户保留两年。缓派期结束后,仍未办理就业手续的,其户口应迁回原籍。
第八十七条对入学前未将户口迁入学校的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属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和接收单位出具的接收公函办理《户口迁移证》;属非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凭《毕业证书》、接收单位出具的接收公函和单位所在地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办理《户口迁移证》。
第六章 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正
第八十八条公安机关对公民变更更正户口登记项目信息的申请,应当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予以变更更正。
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已变更更正姓名、性别、民族、公民身份号码、出生日期的公民,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按规定出具相关变更更正证明。
第一节 户主变更
第九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户主:
(一)原户主死亡的;
(二)原户主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
(三)原户主出国(境)定居或者加入外国国籍的;
(四)原户主户口迁出的;
(五)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发生转移,现房屋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认为需要变更的;
(六)其他特殊原因应当变更户主的。
单位集体户申请变更户主的,应当由该单位向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
户主已作变更的应及时调整户内成员与户主关系。
第九十一条公民申请家庭户变更户主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居民户口簿;
(二)新户主居民身份证;
(三)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二节 姓名变更
第九十二条公民申请变更姓名的,应当提供变更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调查核实后,按办理程序审批。”
第九十三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准予变更、更正姓名:
(一)父母双方或者监护人协商一致要求变更未成年子女姓名的;
(二)宗教名与世俗名改换的;
(三)收养或解除收养、父母离异或再婚等原因需要将子女姓名变更且其生(养)父母双方协商同意更改的;
(四)姓名或者姓名的谐音违背公序良俗的或有辱人格的;
(五)名字中含有冷僻字的;
(六)姓名或者姓名的谐音易造成性别混淆、他人误解或者伤及本人感情的;
(七)在同一学校或工作单位内与他人姓名完全相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的;
(八)因户口登记机关工作失误,造成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的姓名不一致的;
(九)妇女原冠夫姓申请去掉夫姓,或称氏改为姓名的;
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不满16周岁的除外);
(二)学校或单位(社区、村委)出具的证明;
(三)父母亲单位或社区(村委)出具的证明(18周岁以上除外);
(四)社区民警调查报告。
第九十四条除变更妇女去掉夫姓和称氏改为姓名外,其余的人在更名后,原姓名应作为曾用名在户口登记簿上保留。
第九十五条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变更姓名的,必须出具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
第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姓名变更登记:
(一)正在服刑、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
(二)作为当事人的民事案件尚未审结或者尚未执行完毕的。
第三节 出生日期更正
第九十七条出生日期原则上不得更改。公民实际出生日期与居民户口簿登记出生日期不一致的,可以申请更正出生日期,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公安机关原始户籍资料或原始《出生医学证明》;
(三)原始户籍资料登记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出生日期更改情况说明;
(四)社区民警调查报告。
第九十八条公民申请更正出生日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组织、人社部门管理的干部,本人要求更改的;
(二)本人使用出生医学证明申报户口,后又提供登记有不同出生日期的出生医学证明,要求更改的;
(三)已经申请更正过一次出生日期,再次申请更正的;
(四)因重户,被依法注销虚假户口后,又申请更正出生日期的;
(五)正在服刑、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
(六)作为当事人的民事案件尚未审结或者尚未执行完毕的。
第四节 民族变更
第九十九条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市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一百条公民申请变更民族登记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本人父母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设区市人民政府民族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变更民族成份的证明。
第五节 性别变更
第一百零一条公民实施变性手术,申请变更性别登记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国内三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性别鉴定证明,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或者司法鉴定部门出具的证明。
未成年人申请变更性别登记的,还应当提交其监护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第六节 其他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第一百零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变更公民身份号码登记:
(一)公民身份号码属重号、错号的;
(二)变更性别的;
(三)更正出生日期的。
公安机关发现公民身份号码属错号的,应当告知公民本人申请变更登记;发现公民身份号码属重号的,应当协调重号双方当事人,确定一方申请变更登记;发现公民有两个以上公民身份号码的,应当协调公民本人确认一个公民身份号码,注销其他公民身份号码。
第一百零三条公民申请婚姻状况变更登记的,除提交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外,还应当提交以下相应材料:
(一)在国内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民政、法院等部门出具的《结婚证》、《离婚证》或者法院判决书;
(二)在国外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结婚证》或者《离婚证》、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及国内具有资质的翻译机构出具的翻译件;
(三)在香港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指定的香港律师认证;
(四)在澳门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结婚证》或者《离婚证》;
(五)在台湾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台湾地方法院公证处的公证书;
(六)丧偶的,提交配偶死亡证明、《结婚证》。
第一百零四条公民的文化程度、身高、兵役状况、服务处所和职业等户口登记项目发生变化的,可以凭相关证明材料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章 户口证件管理
第一百零五条常住人口登记表是证明公民身份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表中登记的事项,由申报人如实申报,经户口登记机关审核登记,申报人签字确认无误,承办人签章并加盖户口专用章后,具有证明公民身份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效力。
第一百零六条居民户口簿是证明公民身份状况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定证件,是公民依法履行户口登记义务的凭证,也是国家以户为单位管理常住人口和进行户口调查、核对的主要依据,其登记内容与常住人口登记表登记内容一致。
第一百零七条公民按规定申报户口登记后,公安派出所应当签发居民户口簿。
变更户主或者户主户口迁出的,应收回原居民户口簿,签发新的居民户口簿。
第一百零八条公民遗失居民户口簿的,户主应当及时到公安派出所申报证件遗失和补发。
新的居民户口簿补发后,原居民户口簿自然作废;遗失的居民户口簿重新找到的,应当上缴公安派出所。
第一百零九条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应当按规定使用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公安机关原则上不再对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已记载信息出具证明。
第一百一十条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是公民办理户口迁移使用的户口证件,有关项目内容应当按照常住人口登记表登记的内容填写。
户口准迁证、户口迁移证超过有效日期或者遗失的,应当向原签发机关申请换发、补发。签发地公安机关应当按原证件内容予以换发、补发,并注明开具日期。
户口准迁证、户口迁移证登记的迁移地址需要变更的,持证人应当向原签发机关重新申领,签发地公安机关应当凭相关材料重新开具,并注明日期。
公民户口准迁证、户口迁移证遗失补办的,签发地公安机关应当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或者与迁入地公安机关联系核实持证人落户情况,不需当事人提供未落户证明。
第一百一十一条公安机关向公民签发的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应当按照规范格式用计算机打印。
第一百一十二条立为一户的家庭,其户主或家庭成员一方因家庭内部矛盾不愿将本户居民户口簿交与其他家庭成员使用、以至其他成员无法办理个人相关事务的,公安派出所应当对保管居民户口簿的一方进行说服教育,并告知其相关户口政策;经说服无效的,公安派出所可凭该家庭成员的书面申请以及相关证明,为其制发仅含首页和其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的居民户口簿,并在常住人口登记表和人口信息系统中注明相关情况。
第一百一十三条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空白居民户口簿、户口准迁证、户口迁移证等户口证件管理,对空白户口证件的领取、发放等环节,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备存空白户口证件,指定专人保管,严防丢失被盗、非法买卖。
第一百一十四条公安机关提供或者出具的原始户籍登记资料、非正常死亡公民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等材料,应当由经办民警签字,并经单位盖章确认。
第八章 户口档案管理和信息查询
第一百一十五条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管理事项接收的相关证明材料,应当整理形成户口档案。
第一百一十六条户口档案应当按规定立卷、归档,永久保存、妥善保管、规范使用。
第一百一十七条司法机关因办案需要查询涉案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凭相关办案文书、单位介绍信和查询人有效身份证件向涉案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市、县公安机关户政(治安)管理部门查询,并出具户籍证明。
第一百一十八条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因履职需要查询相关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凭履职需要证明、单位介绍信和查询人有效身份证件,向被查询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市、县公安机关户政(治安)管理部门查询,并出具户籍证明。
第一百一十九条律师因代理起诉等诉讼事项需要查询案件当事人有关户口登记信息的,凭法律事务委托代理合同、律师执业证书、立案通知书以及律师事务所证明,向相关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市、县公安机关户政(治安)管理部门查询。律师查询户口登记信息的范围,一般仅限于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公民本人户口登记信息中的居民身份证登载项目。因承办法律事务需要且依法依规应当出具户籍证明的,律师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或者受其委托收集、调取有关公民的户籍证明。
第一百二十条公安机关对与申请查询事项无关的信息,不予提供查询,并告知查询人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查询获取的公民户口登记信息,不得泄露,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章 办理程序及时限
第一百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公民或者单位申报的户口登记事项,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办理:
(一)对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且按规定可以当场办理的,应当当场予以办理;
(二)对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但按规定需调查核实、上报审批(审核)的,应当按规定进行调查核实、上报审批(审核);
(三)对不符合条件或者证明材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处理意见或者应当补充的证明材料。
第一百二十二条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只要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应当当场办理:
(一)出生登记申报(无《出生医学证明》及在国(境)外出生的除外);
(二)立户申报;
(三)注销户口申报;
(四)户口市、县内迁移;
(五)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录取新生户口迁入、迁出和毕业后户口迁入、迁出;
(六)除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公民身份证号码以外的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正;
(七)居民户口簿签发、换发、补发;
(八)户口迁移证签发、换发、补发;
(九)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在安置地或回原籍落户;
(十)恢复户口申报(不包括华侨以及港澳台居民回国定居、入籍和监外执行)。
第一百二十三条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应当经调查核实后办理:
(一)家庭户分户申报;
(二)公民未按规定主动注销的户口注销;
(三)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因转学、退学、开除学籍或者肄业的户口迁移。
第一百二十四条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应当受理,调查核实后报县级公安机关审批:
(一)组织、人社部门批准的干部、职工调动及随迁人员落户;
(二)到西部投资、兴办实业及西部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户口迁移;
(三)现役军人家属子女随军的户口迁移;
(四)国(境)外出生子女出生申报、无《出生医学证明》出生申报、收养申报;
(五)户口补登、补录;
(六)符合本规定第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条准入条件的户口市、县外迁入;
(七)跨市县的户口迁移;
(八)迁入社区集体户的户口迁移;
(九)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的签发、换发、补发。”
第一百二十五条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应当受理核实,经县级公安机关审核后报设区市公安机关审批:
(一)出生日期更正;
(二)民族变更;
(三)姓名、性别变更。
设区市公安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姓名、性别变更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公安机关。
第一百二十六条公安派出所调查核实后办理的户口登记事项,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办理需要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批(审核)的户口登记事项,各环节的工作应当在以下时限内完成:
(一)公安派出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县级公安机关。
(二)县级公安机关接到上报材料后,经审查,对有权作出审批(审核)决定的户口申报事项,应当在接到公安派出所的上报材料7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审核)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或者按规定签署审核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设区市公安机关;设区市公安机关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审核)结果返回原受理单位。
(三)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审批(审核)决定的2个工作日内,将审批(审核)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一百二十七条公安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户口申报、注销、迁移、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正、立户分户审批,证件签发,信息查询等功能操作权限应当与本规定明确的办理权限一致,分级设置、有效监管、责任到人。
第一百二十八条公安机关应当建立户口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户口管理工作,抽查审批办理事项,排查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异常数据,核查群众举报投诉线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十章 责任
第一百二十九条公民采用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事实、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冒用他人身份等手段,非法办理户口登记,经查证属实的,查处地公安机关应当按规定办理户口注销手续,收回当事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对非法迁移落户的,还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加盖查处地公安机关户口专用章的当事人原落户相关证件(明)的复印件,协调原户口迁出地公安机关按规定办理恢复户口手续,并对当事人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条各级公安机关纪检、督察、户政(治安)部门应当认真调查分析群众有关户口登记管理事项的投诉举报,对规范办理的民警,积极维护其正当权益;对违规办理的民警,应当依法依纪查处。
第一百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公民申报户口登记管理事项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责任人相应处分:
(一)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不予办理的;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违反规定予以办理的;
(三)工作疏忽大意造成差错且导致不良后果的;
(四)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
(五)违反规定或者超标准收取费用的;
(六)其他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一百三十二条实行民警办理户口终身责任制,凡工作不认真、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假报户口、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或者造成有关户口证件流失、人口信息泄露的,应当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凡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他人办理户口、身份证件以及出卖备存空白户口证件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推荐阅读:
大连市劳动合同规定09-28
大连大学学生转学转专业管理规定(试行)06-04
大连市物业管理条例05-25
大连市房屋租赁实施细则06-03
大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细则10-18
大连市残联信息软件平台建设规划0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连市西岗区09-10
大连中学校长06-02
大连海洋大学06-11
大连之旅散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