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明感想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希腊文明感想(推荐7篇)

古希腊文明感想 篇1

爱琴海温润清丽的海风,澄澈如洗的水波孕育了千年的文明,古朴而神秘的希腊乐曲响起,带我们进入了神秘的古希腊文明时代,开启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一. 初 遇

我从小钟情于西方各古国历史,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尤甚。可能与古希腊文明缘起于古老而神秘希腊神话和十二星座的故事,让我在高中学习历史阶段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十分感兴趣。

先简单谈谈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教科书里的介绍从梭伦的改革开始,《解负令》的颁布使债务奴隶制度被废除,雅典从此开始了民主的进程,随着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雅典进入了辉煌的古典时代,民主政治达到了巅峰。在奴隶制度的时代,在文明在一些地区尚属于蒙昧状态的千年前,能选择民主,而非专政的统治方式实属不易,尽管这与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小国寡民都国情有一定关系,尽管民主的范围和程度尚与今日所谈的民主相距甚远,在我看来,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政治仍然是一颗明星,辐射出璀璨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其中的一些思想沿用至今。我不禁被千年前希腊公民的思想的先进性折服。

唯一的遗憾乃是古希腊自古典时代后期盛极而衰,国内的民主沦为一种全民暴力的工具。最鲜明的例子乃是苏格拉底之死,古希腊先哲为了捍卫民主政治甘愿牺牲的精神也令现代人思考。由于民主政治中抽签和轮流坐庄的方法的不当导致民主最终被投机者和野心家利用,导致古希腊后期的混战,真可谓: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借鉴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经验与教训,反思现代民主的形式,现代各国普遍选择了民主政体。也逐渐摆脱了古希腊直接民主的方式,我认为民主虽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政体,但是从形势来看,民主毕竟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意志,民主是否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取决于民主的程度,切忌像古希腊后期的民主,导致混乱与颠覆。

二.倾 心

最初选择这门选修课的时候并没有完全了解到这门课程会讲授古代文明古国的历史和考古。第一次课,第二次课老师所讲的古西亚文明,古代阿拉伯文明,古埃及文明已经让我陶醉其中,在第三次课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更让我充满期待。

上这门课之前,我对古希腊的了解仅仅限于古典时代的民主政治。而这次课深入介绍更早时代的古希腊,那些仿佛神话般的特洛伊,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尔文明原来都真正存在过。这里不得不提的也是老师细讲的人物:海因里希·施里曼。施里曼对特洛伊、迈锡尔文明,甚至克里特文明的重新问世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我想我可以理解他对古希腊文明的痴迷,为了挖掘特洛伊所付出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贡献。但是,我始终无法理解他的真正用意,他对特洛伊的感情到底是出于一个商人对古希腊文明商业价值的追求亦或是对于古希腊文明情有独钟的疯狂。他虽然挖掘了特洛伊,但是毁掉了上层的城墙,甚至可能毁掉了他梦寐中的特洛伊而自私的占有了珍奇的文物。所以就我而言,我只能赞赏他对古希腊文明的敏锐,至少他以独到的眼光而非专业的知道找到了遗址的正确位置,但是,他对其他时代建筑的破坏,作为对古希腊文明的爱好者的我,是不能理解也是不能容忍的。

独特的克里特文明也在伊文思的发掘下现世了。单看克诺索斯宫的复原图就能想象当时建筑的恢弘与大气,而关于米诺陶的神话也令这座宫城镀上了一层异样的神采。“迷宫”的设计让这座宫殿显得尤为神秘,希望有机会能亲眼一间克诺索斯宫的遗址。

这里顺便提一提希腊式建筑,我对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也特别有兴趣,雅典卫城的各种大气的立柱,和惟妙惟肖的雕塑。地中海特有的海蓝色和白色的主色调和圆形拱门。以及气势恢弘的万神殿,让我非常着迷。

三.尾 声

五次课程即将结束,关于古希腊罗马更多的历史和文化有待我自己更多的发掘。古希腊的文化中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希望有机会可以听到老师对于古希腊诸神的神话,以及希腊罗马的介绍。

曼妙歌声寻回千年前的辉煌,爱琴海碧波千年,我对古希腊文明的探索,未完待续。

古希腊文明感想 篇2

关键词:西方文明,法律文明,法律思想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国家、很多民族曾经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西方哲学、美学、文学、法律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在西方法律文明中, 古希腊很早就发展了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 主要通过雅典主权在民和斯巴达的公民选举两种形式体现, 他们的哲学、伦理、政治思想以至文学中也包含了许多有关法律基本问题的探讨, 而罗马人则最先实践了一种法律制度,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如:《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等对以后法治社会的建设有重要影响。

1 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艺样式、民主观念可以说, 均孕育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法上承埃及和两河流域法, 下启罗马法, 在东西方法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古希腊法正是在借鉴和吸收东方国家立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 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体系。

由于希腊各城邦国家的法律制度长期处于分立状态, 各城邦国家各自制定和适用自己的法律, 且大都是系统的成文法规, 内容详尽, 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达的法律。斯巴达的法制主要内容包括人法、所有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刑法和司法等。而雅典最初的法律是习惯法,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时, 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史称德拉古法, 它对于雅典乃至古希腊法制的发展具有非常的意义。

古希腊是宪政文明的源头。雅典城邦经过多次重大立法改革确立了奴隶制民主宪政制度, 创制了“主权在民”、“轮番为治”以及选举和监督等制度和原则, 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宪政的历史基础, 这些旨在推进民主政治的立法相当于以后的根本法, 所以赢得了雅典“宪法”的称号, 古希腊也被称为民主制度的摇篮。雅典是实行城邦民主制的典型代表, 他们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具体方式: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 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等, 这些制度均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 公民可通过各种制度来直接捍卫民主制度。这种民主政治制度推动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 并对后来的欧洲民主传统产生重大影响。此外, 为了协调城邦之间的商事法律冲突, 公元前4世纪雅典设立了“商事法庭”, 形成了一些解决法律冲突的基本规则。这样, 逐渐产生了一种类似现代国际私法、国际法性质的邦际关系法和战争与和平法, 成为希腊法律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 为近代的国际法和国际私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渊源。

尽管古希腊很早就发展了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 但并没有出现象罗马帝国那样发达的法律制度和专业的法学家, 而在古希腊的哲学、伦理、政治思想以至文学中, 包含了许多有关法律基本问题的探讨, 例如, 法是神授还是人定的, 法代表正义、自然还是代表强权, 法与国家、民主、自由、平等的关系等, 这对后世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伯里克利,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特别关注政体问题的法治问题, 这又是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又一特色。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民主制的特点在于政权是在公民手中, 每个人在法律上都应该是平等的。柏拉图认为国家形成于契约, 而契约的核心就是对法律的遵守, 法律的统治并不具有强迫性, 而是体现了国家的良善愿望。自然法思想的学者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的意义在于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法律和政体 (指国家) 不可分, 其目的都在于谋求正义。古希腊法律文明中这种推崇法治的精神, 对于西方成熟的法治理论的建立, 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古罗马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联系也有区

别, 人们常以“辉煌的希腊, 伟大的罗马”来称呼这两个文明。罗马人不仅长以武力征服天下, 而且还善于以法律治理天下。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 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 它不仅是大陆法系形成的基础, 而且对英美法系也有重大影响。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 以及在法律面前追求人人平等的决心, 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罗马法因而成为古罗马留给人类文明的一份最宝贵遗产。

罗马法主要由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市民法、万民法、国法大全等成文法典组成。著作的《十二铜表法》与现代法典不同, 它不是各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而是法律规定、宗教教义、道德戒律、伦理习惯等的混合物。从此, 制定法律成为罗马人社会生活, 特别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 罗马法为中世纪后期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原则和科学概念, 而且它的万民法也成为近代国际法的最早渊源。罗马法作为世界古代最为发达和完备的法律, 不仅积极地影响了中世纪许多国家, 也对近代以来的法律与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著名的《章破仑法典》不但受到罗马法的直接影响, 其部分条文还直接来自罗马法, 甚至欧洲以外的日本以及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制定, 也都明显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 即使是独立于罗马法之外的英美法系, 在一些法律规定方面也参照了罗马法的某些规定, 如《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 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 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契约制度、陪审制度等。罗马法中人人平等, 人人都有其自然权利等法理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对近现代英法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启迪和影响。此外, 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诞生在古罗马时代, 在创立和完善罗马法的过程中, 罗马法学家最早赋予法律以权利的正式含义, 把法律看成确认和捏卫权利的规则, 这些思想学说对后世资产阶级法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 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西方古代政治法律文明的杰出成就, 它们与近现代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今天西方政治法律文明的基本特征议会体制、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 以及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理念等大部分要素都直接来自古希腊和罗马。

参考文献

[1]余宗其.文学与法律的交叉地[M].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5, 1.

[2]余宗其.中国文学与中国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

[3]余宗其.外国文学与外国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1.

[4]波斯纳著, 李国庆译.法律与文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

[5]苏力.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J].三联书店, 2006, 1.

古希腊文明感想 篇3

【关键词】古希腊 古罗马文明 欧美 民主法治 起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44

近代以来,欧美地区英法德美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良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通过颁布《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法令,确立了基本民主法治框架,更逐步通过完善国会制度、增强国会最高权力、颁布和完善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永久确立了民主法治制度,走在人类民主法治建设的前沿。所有这些制度优势都奠定了近代以来欧美诸国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主导权和优先权。欧美诸国在民主法治领域能走到人类前列,占据一定时期的制度优势,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果我们去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历史里寻根,就会发现欧美的民主法治、地方自治传统是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是对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建设成果的发扬和借鉴。

一、欧美诸国的地方自治传统和民主政治是对古希腊政治文明的借鉴和传承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早期文明大多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比如古老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人类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等。大河文明培养和催生的是以古中国为代表的一类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这我们都很熟悉。除此之外,在欧洲爱琴海之滨、巴尔干半岛之南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另外一种文明模式,那就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以海洋为依托。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之南,东邻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但是,与大河流域文明模式不同的是,希腊半岛没有大河流域肥沃而广阔的平原。相反,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古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自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其基本特征。根据城邦国家的现实条件和其习惯传统,使得城邦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能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比较发达的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使得新兴的工商业者更积极、更强烈地追求城邦自治权和民主自由权。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又以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为其杰出代表。雅典民主政治经由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的完善而达到顶峰。当然,雅典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也是一种直接民主。但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最初基础。我们能从近现代欧美诸国的制度设计、规范预期等方面,找到古希腊文明的孑遗和影子。比如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就是欧美国会或议会的前身,陪审法庭的最高司法权也奠定了近现代欧美各国司法独立的传统基础。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建设和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模板,也从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权威性的先例示范。

二、罗马法为近现代欧美法制建设提供了最早的最成体系的法律文本借鉴,是近现代西方立法和司法的理论和范例基础

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开始,罗马法先后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的质变,确立了保护和规范罗马公民法律行为的公民法体系。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其疆域和版图快速扩大,到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先后建立了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着环地中海的囊括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随着疆域的扩大,人口多了起来,民族构成也复杂起来。为了协调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构建较为平稳的统治秩序,罗马帝国统治阶层高度重视法治的完善和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制定了一系列法典,逐步建立起了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内部公民和自由公民的“万民法”。到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大批法律理论深厚、立法经验丰厚的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的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确立了很多符合人类本质追求和心理共性的法律原则:比如它通令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人类普适原则。这些立法和司法原则,无论放在古今中外,都有利于调整人们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都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罗马法的影响是异常广泛而深远的。它对近现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以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浪潮中,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立法原则和法制思想,制定出了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有力武器。当代很多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比如法国大革命过后,执政官拿破仑组织编写和颁布的《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而编定颁布的。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法律体系广泛吸收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比如在欧美广受推崇和严格恪守的契约精神、债务和财产继承制度等等。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等,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罗马法体系中规定的陪审制度、辩护律师制度、无证据不定罪原则等,都被近代欧美各国法律所吸收和发扬光大。甚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制定的民法、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的制定,也不同程度吸取了罗马法定下的立法规范、立法原则和司法原则等。

第二讲 古希腊文明 篇4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周一、三晚6:30—7:50

南校F309、北校六B214

第二讲 古希腊文明

导入:

在古典时期(-1000年至500年),罗马帝国、安息帝国(波斯帝国)、贵霜帝国、汉帝国形成欧亚大陆整体化,-6世纪,面对共同的关于宇宙生命起源的问题,不同文明区域不约而同地出现文化高峰:雅斯贝尔斯(Jaspers)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三大古典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希腊共和国13万平方公里、1100万多人口。古希腊文明不是简单的现代地理希腊的古代文明。黑格尔:“一提起希腊,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都会自然升起家园之感。”雪莱:“所有欧洲人都是希腊人。”“一般认为,政治希腊是令人失望的,文化希腊却使人除了崇拜和赞叹外别无它言了。”(陈衡哲)

古希腊文明的转移轨迹:西亚—大希腊—希腊本土。

一、希腊简史

1、远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2、古典希腊文明—荷马时代(-12世纪至-8世纪)

城邦时代(-8世纪至-5世纪)

3、希腊化时代(-4世纪至公元纪年)亚历山大东征

——关于希腊人:

希腊人属于白种印欧人,-2000年占据希腊半岛北部,-1500年至-1000年赶走希腊半岛南部及克里特岛上的爱琴人,由游牧转为土著,在直接吸收爱琴文明,与爱琴人通婚产生新民族,即创造希腊文化的真正希腊人。至-700年成为文明的希腊人。(原爱琴人可能是亚该亚人)——荷马时代(黑暗时代)原因:

迈锡尼王国远征特洛伊、线性文字B消失、除《荷马史诗》外缺乏大量文字记载、被多利亚人灭亡。

——关于《荷马史诗》:

荷马是否真有其人?(出生于雅典、希腊北部、小亚细亚?“人质”“组合的人”附会出来的“盲人”?)此书-6世纪前还没有定本,-6世纪中叶在僣主Peisistratus的主持下编订,今天的抄本是最早出现在10世纪左右,依据是-3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的校订本。——关于亚历山大:

马其顿作为希腊北部城邦,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并入文化希腊范围。-4世纪腓力武力扩张,佩服希腊文化,于-336年被刺死。留下最好的礼物给儿子亚历山大。20岁接位到33岁暴死,建立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后分裂为塞琉古、托勒密、马其顿三国。亚历山大东征完成东西文化融合,崇拜希腊文化,承认东方文化优点。——关于城邦:

公民与公民权,主权在民、直接民主,自治,自给自足与闭关主义,城邦与联盟、帝国,自立门户与分裂繁殖二次殖民,殖民城市与母邦的关系(关于殖民的概念及对后来大航海后西《欧洲文明史》讲义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周一、三晚6:30—7:50

南校F309、北校六B214 方殖民世界的关系),二次殖民航海民族的契约精神的必然性,各种不同的政治形式(僣主、共和、民主、贵族寡头、君主制等)。

二、重要事件

(一)战争

1、希波战争(-492年至-479年)

意义:战争使雅典兴起,避免东方专制主义的统治。

2、伯罗奔尼萨战争(-459年至-404年)

3、亚历山大东征(-334年至-324年)

(二)改革

1、德拉孔立法(-621年)

2、提修斯改革

3、梭伦改革(-594年)

4、克里斯梯尼改革(-509年)

5、伯利克里改革(-443年)——雅典民主制的确立轨迹:(“雅典是希腊的学校”)—雅典社会动荡不安,发生库龙暴动(-630年)。动摇贵族寡头专政 —德拉孔法典颁布,(德拉孔是当时的执政官),严刑峻法对待不法分子,区别自杀、非故意自杀和自卫杀人,反对血族复仇制度。贵族让步

—但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和债务奴隶,动荡和矛盾依旧,于是梭伦改革,以财产代替贵族世袭权力,属于金权政治,而不是完全民主,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公民权,奠定了雅典经济发展路线,不是二次繁殖,而是保持人力资源于国内。不经暴力革命初步建立民主

—梭伦改革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梭伦拒绝担任僣主(其他城邦普遍存在僣主)而出走,僣主僣主Peisistratus30年统治客观上实践了梭伦改革的目标。客观上实践梭伦目标

—克里斯梯尼改革:三分区域,村社自治,10将军委员会、500人议事会、陶片放逐法。最后确立民主制度

三、古希腊文明

特点:多中心、民主、城邦

1、戏剧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

2、文学

—《荷马史诗》

—赫希奥德《工作与时日》《神谱》 —《伊索寓言》 —神话传说

3、史学

—希罗多德《历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希腊史》 《欧洲文明史》讲义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周一、三晚6:30—7:50

南校F309、北校六B214

4、建筑 —多利亚式 —爱奥尼亚式 —科林斯式

5、雕塑

6、哲学

古希腊三大哲学:自然哲学(泰勒斯)、形而上学(毕达哥拉斯)、道德哲学(苏格拉底)(1)早期四大学派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纳克西美尼)—艾菲斯学派(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

—埃利亚学派(克诺塞芬尼、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2)智者学派(高尔吉亚、普罗泰戈拉)

(3)自然哲学巅峰(恩培多克勒、阿纳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4)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5)晚期希腊哲学(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6)新柏拉图主义

泰勒斯:水生万物,万物有灵

阿纳克西曼德:无定形无限制的阿派朗,第一个真正哲学意义的概念,冷热干湿 阿纳克西美尼:气起源说

赫拉克利特:放弃王位继承权,火起源说,提出logos,朴素辩证法——后走向极端诡辩派(中国的公孙龙“白马非马”)

毕达哥拉斯:数本源说,点线面体,水火土气,万事万物。“眼见为虚,思想为实”

克诺塞芬尼:一取代多,一就是神

巴门尼德:存在学说,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 芝诺:奠定逻辑学

麦里梭:虚假存在,时间上不生不灭空间上无边无际

高尔吉亚:师从芝诺,认为“无物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认知,即使认知也无法言说。”(巴门尼德:思维、存在、语言三者同一;卢梭:语言与思维的异化)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皆真”理论相对性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我认为真正将哲学拉回人间的第一人应该是普罗泰戈拉,他第一次将世界本源问题与人生联系起来。

恩培多克勒:提出水、火、土、气四根说及“爱、恨”动力说,由有限多解释无限多。阿纳克萨戈拉:种子说,异质、无限多、极小的种子构成世界,“一切包含在种子中。” 《欧洲文明史》讲义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周一、三晚6:30—7:50

南校F309、北校六B214 德谟克利特:百科全书人物,因著作遗失没有收到历史公正待遇。其老师留基伯最早提出原子说。原子是哲学概念不是物理概念,将一与多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一与多的矛盾,原子是自动运动的,否定物质之外的精神独立性,成唯物主义之源。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的比较;自知其无知,“美德即知识,无知即邪恶” 知识+道德——启蒙主义

信仰+道德——浪漫主义(卢梭、基督教知识导致堕落)文革知识越反动 伦理学、政治学

柏拉图:理念、学习即回忆,看不起艺术家,政治哲学《理想国》以斯巴达为模范。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后权宜存放的思想,将柏拉图道德、形而上学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综合,批判理念说,将哲学分成理论科学(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第二哲学)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艺术;提出“实体”概念,与柏拉图“理念”对立,实体是什么?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实体是如何生成的?实体的特点:具体的个别东西、独立存在的、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没有程度上的差别的。分为第一实体(具体的个别的东西)第二实体(种属概念)

与苏格拉底知德相对立,提出行德,美德即中庸之道,过与不足都是罪恶,由此政治学也中庸最政治,反对寡头政治、民主政治,主张共和政治,反对《理想国》提出中产阶级。

伊壁鸠鲁主义:主张恢复城邦制,有节俭的道德生活才是快乐的,哲学目的在于探寻生活宁静之道而非世界本源,主题是幸福,通过原子论解除对自然、神、异象的恐惧,对死亡的忧虑、对人际关系的担心,就可以快乐幸福。

斯多葛主义:心灵安宁不动心,顺应自然逆来顺受清心寡欲,每个人都分有logos,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公民,彼此是平等的。代表人物是丞相塞内卡、奴隶爱比克泰德、皇帝奥勒留。

呼唤彼岸来世思想,基督教应运而生,“西方学者公认新宗教就是希腊思想的宗教化”,1908年李鸿章、慈禧、光绪去世,梁启超作文评论:“中国没有宗教战争,没有那种认真的狂热,什么都干得不像样,打仗也不像打仗的样子。”范文澜:“中国幸而没有宗教,所以没有宗教战争。”顾准:历史是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历史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怀疑主义:理论上探求幸福的根源,颠覆独断论。继承智者派观点,普罗泰戈拉相对主义思想,不做判断、悬置判断,就可以达到幸福。代表人物皮浪“翻船事件”,提出10个关于感觉的老论题和5个关于理论的新论题,导致虚无主义,产生信仰,呼唤基督教。晚期三大学派以消极的方式准备了基督教,成为基督教产生的逻辑前提。

新柏拉图主义:太一(太阳)、奴斯(太阳光)、灵魂(多),对应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引致经院哲学。

对本源的思考:

米利都学派、艾菲斯学派,从物质上寻找万物之源,形成自然哲学;

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的融合 篇5

(一)、希腊文明本身就存在理性和神性的二重性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其对民主、平等和自由的追求体现出极大的政治理性,同时由此得到长足发展的精湛的辩论以及对哲学、自然科学的热衷和追求均体现出根植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内部的理性。

但与此同时,在其理性的内部其实也存在神性。古希腊文化中的神性基础,是柏拉图想象中的全能的神秘力量。古希腊人善于观察自然探索宇宙奥秘,在此过程中不免被大自然中各种植物、动物、自然景观及万物的存在方式和井然有序的发展规律之奇巧震撼到,而对于喜欢探求原因的古希腊人来说,在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时,没有办法对这些神奇的现象做出解释,希腊人将其称之为第一原因,也叫极端问题。而柏拉图就将其归之于某个神秘的全能力量。其次,古希腊人对文法学、逻辑学的俺就,使人们对于使用语言这种工具来进行推理的能力感到惊讶,这种能力好像不应该是生灭无常、无法左右人生的有限的人所应该具有的,那应该是赐予的,是神授的。第一原因和希腊人用以探求世界本真的逻辑、语言和数字在超脱了尘世中的政治权威的基础上,还要寄托于一种神秘力量的原因在于,古代人科技发展水平有限,只能看到肉眼所能看见的事实,他们处于人类掌握自然的开端期,并不会对自己能够依靠自身力量探求世界的规律为感到自信,于是他们把这种神秘力量的所有权归于一种神秘力量。不论是第一原因还是对“理性”这种能力的来源探求,都牵扯到了一种永恒、崇高、神秘的全知全能的力量,而这与犹太教以及后来发展出来的基督教中的上帝是相一致的,只是前者没有人格化,而这也与希腊的理性思想相关。

古希腊人将理性与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她的文化本身就有理性和神性的二重性。古希腊罗马神话体系中描写了一众组成“家谱”系统的神,这种多神的文明传统与基督教的一神教相对立,但探其究竟,会发现这些神话当中的神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是地位最高的神宙斯也是权利有限的,连他也不能挽救儿子的死亡,在他之前天地间最具权威的王是泰坦一代的他的父亲,而他也最终难逃被儿子取代的命运,在这所有的神之上,还有一种神秘力量在左右着天地间的一切,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叫做“命运”,其中这里的命运同柏拉图的“绝对理念”一样,跟永恒的万能的上帝是相通的。虽然世俗人本主义在古希腊社会中根深蒂固,但同时苏格拉底等人提出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在不断发展。这些都是古希腊文明与古希伯来文明相融合的契合点。

(二)、古希伯来文明中神性和理性的二重性

犹太教中的的神性是显而易见的,强调对唯一的神的绝对信仰。这种对弥赛亚信仰的情感在犹太教民所有的情感中必须占据首位。

希伯来文明具有神秘主义的理性主义,以上帝神谕为形式的教义,赋予教徒一种命定论的观念。生活和历史的这种命定性,是理性的一种虚妄的形式,但这已经孕育了理性的精神和形式。况且这种宿命论式的神秘是早期所有民族共有的,面对不可捉摸的世界,谁能不战栗呢?由于没有偶像崇拜和鬼神崇拜的因素,上帝耶和华是亲近、美好和纯明的。这里没有了诸多崇拜中的阴森诡秘的一面,而更多了些理性色彩,事实上是把上帝等同于一种“绝对理念”。在古希伯来文明中是存在过等级阶层的,但是祭司阶层随着圣殿被毁和法律至上地位的确立而消失了,个人与唯一的上帝就有了直接沟通的可能性。而这里就使得希伯来文明摆脱了东方浓郁的专治色彩和等级色彩,暗示着选民之间的平等,蕴含了自由主义的萌芽,这些均与希腊文明有相通之处。同时在古希伯来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理性的、批判的、思辨的和世界性的倾向。它们为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的相会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文明与古希伯来文明的融合一方面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但更根本的原因是这种趋势符合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政治

两希文明融合的契机源于亚历山大的霸业。希腊人的征服,为东西方文明的大融合创造了条件。不久帝国分裂,由于巴勒斯坦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的要地,成了塞琉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争夺的战略要地,也成了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交战的阵地。巴勒斯坦本地犹太人恪守教义,拒绝希腊化,于是形成了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激烈争斗。安条克四十的强硬希腊化措施,导致了马加比起义。保守派得势,起义胜利。希腊化在巴勒斯坦失败,希伯来文明赢得了与希腊文明平等的对话权利。这样两希文明融合的前提和条件就具备了。

基督教从犹太教的异端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经历了近400年的时间,其间它在罗马帝国中的政治地位始终是摇摆不定的,历代统治者对它的态度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总的来说,直到311年加勒里乌、李锡尼和君士坦丁联名发布《宽容敕令》时为止,基督教始终处于在受迫害的境遇之中。自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采取了比以往更加严厉的镇压措施,并动用整个国家机器对基督教实行普遍迫害。因为在他们看来基督教已经成为帝国内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是对罗马帝国最大的威胁。

经过一系列的镇压之后,特别是在4世纪初当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对基督教的镇压无果之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开始认识到任何以强力消灭基督教的企图都是不现实的。而且任何一个想要有效地控制帝国的君主都必须首先维持和基督教会的和平才能稳定自己的统治。

在311年的《宽容敕令》规定停止迫害基督教之后,313年君士坦丁和李锡尼有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宣布承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的合法地位,并逐步使其完成了向罗马帝国官方宗教的转变。325年军事谈定打的亲自召开约300名主教参尼西亚公会议,并强行为基督教制定了统一的教条和教会法规,使它完全处于帝国政权的控制之下。

在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罗马帝国基本上是依照自己的利益来选择对基督教的态度的,虽然一开始是阻碍其发展的政策,但最终将其定为国教,有利于基督教的传播,甚至在君士坦丁大帝本人在晚年也加入了基督教。

(二)、人性的发展要求使古希伯来宗教文化的优越性可以填补古罗马人民的精神失落的短缺。

放纵自身沉浸于个人欲望当中的最终结果是失落,人自身有发展精神境界的需求。苏格拉底等人的人文思想体现出了时人的精神追求,这是对精神的慰藉和升华,与基督教的思想追求相符。

罗马从一个城邦共和国变成罗马共和国之后,不仅罗马城邦和意大利这个老根据地,而且整个罗马帝国的广大领土,都遭到了精神危机,基督教提供了当时迫切要求的福音。

罗马没有哲学,假如说它也有哲学的话,无非是征服的哲学。现在,罗马把那时候所有可以征服的土地都征服了,支撑他们的征服哲学也就失去了作用。满脑肥肠的罗马上层显贵在尽情的享乐和纵欲之后感受到了无法填满的欲望黑洞,感到了深深的失落,罗马教皇安敦倾心于不动心的古希腊斯多葛哲学。人本身是肉体的,同时也是精神的,人本身会有对物质追求的欲望,但也有发展自身精神境界的需求,当罗马人的物质与精神的杠杆严重失衡,基督教的精神魅力自然就吸引到这些上层显贵。

不久后,罗马帝国陷入地方军阀争夺皇位的残酷战争之中,显贵们的未来也是朝不保夕。至于原来勇敢守法的罗马公民,早就经过最下等级这一经历而完全消失掉了。凡不是奴隶主的,不论地罗马原来公民的后裔还是被征服的民族,还是奴隶的后代,全都呻吟在罗马这个无个性的、无民族性的、无创造性的、昏天黑地的世界主义的统治回下,没有未来,没有理想。

现实的事情,在罗马显贵看来,因为已经极度圆满而停滞不前,无法继续进步发展实现价值,无法有所追求了;而在于倍受压制的底层民众看来,在现世中的任何挣扎,任何追求和念想都是无意义的,只有极度的绝望。因此,当这些亟待解救的灵魂碰触到宗教,大家把精神寄托到宗教上去,这是唯一的出路。基督教的教义给了罗马人失落的精神以慰藉。

犹太民族的宗教文明本身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中一点是:与希腊罗马的多神相比,一神教比多神教严肃得多。犹太教之所以和古希腊思想河流而成为基督教,一神教的因素是个重要原因。古希腊、罗马的神是艺术的对象,爱神维纳斯被雕成一个最典型的少妇裸体像,而犹太教的耶和华,绝对禁止画成画像。在《出埃及记》中,耶和华在西奈山上向摩西显现,耶和华指示摩西建造会幕,并告诉他建造的详细要求:“他们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制造帷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按照我所指示你的样式。”上帝没有形象,即使上帝向摩西及众人显现,传授他们“十诫”,甚至住在他们中间也都是隐蔽在会幕当中,十分神秘而没有具象地显现。后来的宗教哲学家把它解释为全知全能的上帝,不可具备“有限”的人的形体。这是它和古希腊思想的接触点。而基督教中的上帝的神秘性也是上帝的形象更加隐秘而不可一探究竟,更加崇高而永恒。

三: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的融合是以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来实现的,那基督教能够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原因有哪些呢?除了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之间对立的统一,这两种能够平等对话的文明都有着神性和理性的重要特征,形式相异,但是本质内涵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和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们精神状态的需求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基督教本身就是“亲希腊”的宗教,它的受众和目标信徒就是罗马的民众,内容上的变动使希腊罗马人更愿意接受。

新宗教的教义,因为是古希腊思想使之精致化了的,所以它才能在西方文明世界的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是说,基督教是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的结合体,基督教并不完全是犹太教内部的宗教。

在罗马帝国征服犹太的过程中,犹太本土发生了一场马加比兄弟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十分壮烈,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起义的余党还是继续宣传起义的纲领,由于这次起义的失败是罗马统治者与当权的犹太教领袖合作的结果,自此之后,新的起义纲领不仅反罗马,也针对无耻的犹太教领袖而添加了反犹太教的宗教成分。随着不久后的战略调整,起义纲领中的反罗马成分全被抹掉,亦即政治成分全被抹掉,只剩下反犹太教的倾向。这个新建立的教义系统就是最初的基督教。

由于当时的罗马帝国太过强大,起义要宣传斗争、号召斗争是以卵击石。运动需要坚持,需要招募皈依者,因此需要宣扬爱。《新约》记载耶稣事迹的福音书,已经在强调“爱你的邻人”,要在被压迫群众中扩大新宗教的信徒更要强调爱。于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相比,强调爱,通过爱的精神来布道,来扩大信徒,而不是民族战神的宗教,不是征服之神的宗教了。

“选民”的观念仍然存在,不过不再是“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而变成了“信主的是上帝的选民”。

根据《新约》记载,新宗教一开始确实只限在犹太人中。圣保罗为把教义和传教活动扩大到外邦人即非犹太人当中去,改变了教义的主要内容,添上了原罪和救赎这一条。《新约》里记载,圣保罗原本是顽固的犹太教徒,残酷的新宗教的迫害者。有一天上帝向其显示,从此皈依了新宗教。他与摩西并列为基督教的两位启示者。保罗把《旧约》中《创世纪》中的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听信蛇的怂恿而吃了进过,懂得赤身裸体的羞耻这一段情节称作人的原罪。既然性交是罪恶的,那么每个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由于这种罪恶,人生来就要经历苦难。原罪还使每一个人的灵魂堕落,死后再也不能回到上帝那里,上帝怜悯每一个都背负这种原罪,于是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救世。人只要信奉上帝和耶稣,他的灵魂就可以得到解救。

同时,犹太教中原先的割礼,不吃猪肉等戒律一律废除,对外邦人无效。所有这些内容上的变动都有利于引导非犹太人接纳信奉基督教,使失落的罗马人找到现世生存和向善的意义,给予了他们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古希腊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篇6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班级XXXX 所谓希腊文化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他们的文化中对理性、美及自由的自觉追求之中。

古希腊文明成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其悲剧,古希腊的悲剧并不等同于悲感故事,其崇高和严肃是一场净化人心灵的教育。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也表现在他们客观冷静地对待人生中的一场场悲剧:悲剧总在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可以说,就是这种理性精神成就了希腊悲剧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成就。

古希腊尊崇个人和现世的土壤孕育了人神同形同性的神话传说基底。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传说的命运悲剧里,不论是阿喀琉斯还是美狄亚,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抗争精神。命运让他们承受巨大的不幸,面对为勇士慷慨赴死或是苟且偷生,忍受被遗弃的痛苦或者为自己抗争的选择中,他们理智而决绝地取舍,敢于抗争、殊死搏斗,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他们较之常人更具有独立自主和超越死亡的气魄。正是这种强烈的悲剧精神,让希腊悲剧的悲剧性和希腊精神的理性追求格外强烈集中。

希腊悲剧中的英雄在从抗争到毁灭、对生命执著不休的过程中,人格力量得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人的价值得以最充分的显示,因此而使人们敬重、叹服、仰慕他们。尼采说:“悲剧恰好证明,希腊人不是悲观主义者。”

古希腊文明理性精神中这种对于英雄的崇拜而不是对于单纯“神”的崇拜,正是人文主义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的思想表现。这种思想也使希腊人产生一种用乐观主义态度勇敢地直面现实,直面生活中的悲剧的精神。

悲剧,古希腊语意为“山羊之歌”。此名的由来与演出前以山羊祭奠,或获胜者的奖品是一只山羊,或歌队由扮作山羊的歌手组成有关。希腊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职责以及故事情节都有发展变化。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在西方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悲剧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在古希腊世界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一种有合唱歌队伴奏,有演员表演并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环境的艺术样式。希腊悲剧的题材大都从神话传说或荷马史诗中来,“宿命”是始终贯穿剧本的最重要线索,用神化的英雄人物与曲折多难的命运的冲突、争斗来反映当时社会日益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完整的希腊悲剧形式于公元前5世纪初形成,它的全盛时代也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产生在希腊自由民反对儹主独裁政治和波斯侵略,为建立民主制而奋斗的时期,因此剧中充满着崇高的思想和爱国精神,而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其中的人文精神不言而喻。由此看出,希腊戏剧的精华大都集中在悲剧,而悲剧中的人文精神则是引导希腊悲剧不断发展的主线和精神所在。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毁给人看,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正视现实,刚毅勇敢,体贴民众,敢于承担责任,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总是努力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并且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但是他还是没有逃脱宿命的悲剧,俄狄浦斯因预言而生,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诸神就安排了他的命运了,他一生所作的努力,目的是为了摆脱命运的箍束,但自以为对命运的背离却恰恰是走向了宿命。“诚实、正直、善良、坚强”,俄狄浦斯王无疑是人性美好的典型,他的毁灭也直接酿成该剧的悲剧。主人公俄尔浦斯的厄运让人为之动容,悲从中来;王后及俄尔浦斯子女的不幸更增加了作品的悲戚成分;而剧中的悖论把这部悲剧的美感完美地展现给读者,让人掩卷沉思,赞叹不已。尽管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神示”不可违,但主人公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此外普罗米修斯,美狄亚,海伦,安提戈涅等人的悲剧都是一种人文色彩的体现。

古希腊文明感想 篇7

希腊实已“破产”

希腊国家的债务问题自金融危机以来不时地跳入人们的眼前, 并且其日益严重化程度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资料表明, 2008年希腊财政赤子还仅是GDP的7.7%, 但2009年这一数字却飚升至12.7%。与庞大财政赤子相伴随的是魔影般的对外负债。数据显示, 2008年希腊债务余额为GDP的99%, 而至2009年, 该数据上升至113.4%。目前希腊债务的绝对额为2800亿欧元, 但其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400亿欧元, 结果已经非常清晰地表明, 希腊实际已经破产。

由于目前希腊政府欠下的债务多属于私营部门, 因此该国依然可以通过借新债以还旧债的方式来获得外部资金。根据希腊政府的财政预算方案, 2010年, 该国将发行530亿欧元国债筹资, 相对于2009年600亿欧元而言, 尽管这一融资规模有所降低, 但仍然直接推大了债务雪球。据希腊财政部预估, 到2010年年底, 希腊的债务余额将上升至GDP的120.8%, 即2949亿欧元, 希腊将成为今年欧元区债务负担最重的经济体。

国际社会一般将一国负债占GDP比例的60%视作“警戒线”, 而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 成员国财政赤子不能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 公共债务不能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0%。显然, 无论从哪个指标衡量, 希腊债务问题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可怕地是, 越滚越大的债务包袱已经直接影响和干扰着希腊百姓的衣食住行。根据Eurobarometer的调查, 90%的希腊人认为经济债务影响到了自身生活, 89%的希腊人认为事态将继续恶化。而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 希腊选民在2009年10月揭竿而起, 一举推翻了负债累累的旧政府。

不过, 惠誉国际和标准普尔等国际评级机构并没有因为希腊政权的更新而对希腊网开一面。在去年年初将希腊主权评级调低至“A-”的基础上, 标准普尔不久前再将希腊长期信贷评级从“A-”下调至“BBB+”, 惠誉国际信评也随后跟进, 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调降至BBB+, 同时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也将希腊的债务评级由此前的A2降至A1, 并维持负面前景评价。特别需要强调地是, 金融危机之后, 欧洲央行将贷款抵押品门槛从正常的A-下调至BBB-, 这样, 即便是希腊评级被下调至目前水平, 希腊银行仍然可以用希腊政府的债券作为抵押品参与欧洲央行的流动性供给计划。但是, 倘若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 欧洲央行重新调回抵押品门槛至A-, 或者希腊主权评级再遭下调的话, 希腊银行的融资能力势必受到严重的打击。

新组成的希腊政府无疑深刻体尝到了债务危机的沉重压力。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在出席2010年第一场国际性会议达沃斯论坛时表示:“希腊经济需要深切治疗。的确, 这是自从1974年恢复民主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危机中沦为“债奴”

自2001年正式加入欧元区之后, 希腊经济借助于大欧盟的力量一路凯旋,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前的5年时间中, 希腊经济保持了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然而, 金融危机不仅使希腊的外向型主导产业遭受残酷冲击, 而且也使其靠举债而谋取息差的财政方式步履唯艰。

在欧盟经济体中, 希腊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特别是工业制造业较落后, 因此希腊主要以海运、旅游和侨汇等三大外需型产业作为自己获取外汇收入的支柱产业, 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恰恰是这些产业。

作为世界前15个旅游目的地国之一, 希腊的旅游业占到了GDP的18%的, 不过, 希腊的游客主要是欧美尤其是以美国人为主, 因此, 在欧美民众因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收入急剧减少的情况下, 希腊旅游所受到的影响就不难想象。根据希腊葡萄园联盟会提供的数据显示, 与2008年相比, 2009年到希腊旅游的美国游客减少了24.2%, 同时欧盟成员国进入希腊的游客也同期锐减了19.3%, 相应的旅游收入分别减少16.2%和14%。无独有偶, 运力占世界总量20%和欧盟总量50%的希腊航运业也跌入萧条。数据显示, 金融危机期间, 希腊有400多艘散货船因银行收紧信贷而“封存”, 占希腊海运总船只的10%, 相应地, 希腊航运业2009年的年收入下降了27.6%, 航运业对经济的年贡献率由原来的7%下降到只有1.2%。支柱产业的萎缩直接导致了希腊财政收入的锐减。

严峻的挑战还在于, 在财政收入根本无法支撑金融危机期间刺激经济的开支所需时, 希腊政府不得不大量对外举债, 从而导致其本有的债务窟窿越撕越大。观察发现, 希腊债务危机的恶化其实与其短期主权债务的增加直接相关。由于短息远低于长息, 希腊在救市过程中所发行的短期债券持续增加。数据显示, 在希腊2009年新发行的债券之中, 5年期以下的债券占71%, 3年期以下的占27%, 1年期以下的债券比重占12.3%。因此, 希腊在未来1至5年的还债压力异常沉重。

值得反思是, 即使是金融危机爆发前, 希腊政府也将举借外债作为其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加入欧元区后, 希腊以低至1%的利率从欧洲央行借钱, 再用来买入利率高达5%的政府债券赚取差价。这种财政运作方式在经济繁荣时期也许有效, 但一旦遭遇经济萧条则难以为继。一方面, 流动性紧缩导致资金供给不足和拆借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导致政府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和债务息差的缩小。数据显示, 仅举借外债而购买政府债券这一项就使希腊产生了高达5%的财政赤字。

谁来拯救“雅典娜”?

作为一个从属于欧元区的新兴市场国家, 希腊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 自然不能通过货币贬值的途径来稀释自己的债务压力;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国家, 希腊也没有如同美国那样发行世界货币的强大权力, 当然就不能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债务包袱。因此, 希腊的债务危机只有通过非货币化的方式才能解决。

难能可贵地是希腊政府对解决债务危机充满了信心。日前, 希腊政府公布了未来3年的财政预算计划, 承诺将通过削减公共支出、改革税收体系等措施将2010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从现在的12.7%至少削减到9.1%, 而到2012年底以前, 财政赤子占GDP的比重降低到2.8%。不过, 这一方案要经过欧盟委员会长达5个月的全面评估之后才能最后厘定。

以经济增长成效逐渐冲抵债务负担可能是最有效也是最务实的途径。据渣打银行计算, 以希腊过去5平均GDP增长7%、以及表面上利息开支维持于近5.5%估算, 负债占GDP比率或可缓步下降, 而倘若基本盈余能够达到GDP的1.5%, 负债占GDP的下跌速度更会加快1倍。但是, 希腊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似乎并不支持这一分析。据希腊财政部预测, 2010年希腊国内经济增长约为0.2%, 2011年也仅是1.5%。以这样的经济增长力量显然无法卸掉沉重的债务包袱。

控制国民所得, 亦即削减公共部门薪资和养老金是外界为希腊开出的还债良方。不错, 目前希腊的失业率高达10%, 且高失业率将持续至2011年, 从而为政府削减福利支出增添了砝码, 同时欧盟成员国中的爱尔兰和拉脱维亚之前也是靠大幅减少公共部门的薪资和福利而得以削减财政赤子的。但需要注意地是, 与爱尔兰和拉脱维亚完全不同, 希腊拥有强大的工会组织, 并且拥有一连串民众骚乱的历史, 一旦希腊试行严苛的支出削减, 势必引发严重的社会骚乱。而这也是希腊新政府至今不敢在削减公共福利开支方面作出明确承诺的关键。

留给希腊国家自身缓解债务危机的“救命稻草”就只能是对外继续发行公债。幸运地是, 当今年第一批数额为80亿欧元的希腊债券 (5年期) 公开销售时, 竟获得了250亿欧元的超额认购, 其中, 外资认购的比重约占八成。看到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以来的首次成功发售, 希腊政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下一步发行至少50亿欧元 (10年期) 的债券计划。

但是, 单单依靠希腊自身的力量而最终解决那么沉重的债务危机似乎不可能, 为此引出来的话题是, 欧盟是否向希腊大规模注资而进行紧急抢救?从目前来看, 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盟中坚分子尽管都在反对欧盟对希腊进行援助, 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表态进而增加希腊自身解决问题的压力。对于欧盟而言, 任何一个国家发生问题都将波及其它成员国, 尤其在使用统一货币的背景下, 这种影响将更为深远。因此, 未来欧盟向希腊伸出援助之手已是大势所趋。不过, 为了对希腊不负责任的负债行为进行警戒, 欧盟可能同时对希腊实施相应的制裁措施。

除了欧盟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日前也宣称准备以任何必要方式帮助希腊。不过, 目前很多欧洲国家政府并不主张希腊接受IMF的帮助。一方面, 希腊接受IMF的援助就不得不接受预算核查, 或者被迫增加税收, 这容易干预希腊的主权和欧盟的威信, 另一方面, IMF等国际援助极有可能降低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 从而稀释欧洲市场的吸引力。权衡利害, 欧盟在对待希腊债务危机问题上几乎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问题欧洲自己解决。

“多牌”效应扩散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中, 一国债务问题并不能形成扩散效应, 但是, 当主权债务发生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基本生态中时, 其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辐射到包括负债国在内的许多层级和方面。

对于希腊而言, 债务危机已经无情地抬高了他的融资成本, 并进而可能削弱其未来的融资能力。数据显示, 目前希腊10年期国债相对欧洲基准利率、德国国债利率的溢价已达3.7%, 为欧元区创立以来的最大值。如果希腊债务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国债的收益率还会提高, 希腊政府未来的还债成本还会加大。

投资者看淡欧元未来走势并由此导致该地区物价上行的压力是希腊债务危机十分典型的传递效应。出于对希腊主权债务可能恶化的担忧, 极容易引发人们对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的忧虑, 进而导致避险资金回流美元等安全边际高的产品之上。数据显示, 目前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至每欧元1.394美元左右, 为近半年来的最低水平。受此影响, 1月份16个欧元区国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0%。欧盟在感受到货币压力的同时更强烈感受到了物价上行的负担。

在欧元下贬和美元升值的同时, 希腊主权债务还引起了投资者对于CDS (信用违约掉期) 的疯狂抢购, 进而连带全球股市纷纷下挫。来自彭博资讯的数据显示, 今年1月, 希腊CDS成本创下370个基点的纪录高位, 54个主权国家的CDS市场规模比去年10月份大幅增加了14%。与此同时, 由于资金的撤离, 全球股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跌, 其中道琼斯指数今年1月份累计下跌3.46%, 日经225指数累计下跌3.3%, 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下跌4.1%德国DAX指数累计下跌5.8%, 法国CAC 40指数累计跌幅也达到5%, 中国A股累计下跌8.87%。而雅典股指在跌破2000点关口后至今仍然看不到任何上翘的痕迹。

对于欧元区生存的考验可以说希腊债务危机最为严峻的大考。据南非标准银行发布研究报告预测, 由于希腊缺乏独立的货币权利, 如果最终其债务危机得不到满意的解决, 不排除其可能被迫退出欧元区。不仅如此, 希腊的财政危机将扩散到欧元区的其他国家, 尤其是作为希腊最大债权人的德国必然受到其牵连。资料显示, 目前德国持有2000亿欧元的希腊债务, 虽然德国还持有大量的财政盈余, 但是一旦希腊财政恶化而无力偿债, 德国将受到严重波及。因此, 有分析人士认为, 如果欧元区真的会被负债累累的希腊拖至谷底, 首先决定离开的一定是德国等债权国。果如此, 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结局可能会在如今的欧元区重演。

危险的“希腊现象”

扫描全球, 希腊显然不是政府债务危机的孤立样本。穆迪日前警告说, 未来数年内全球17个享受3A主权评级的国家均将面临财政危机。

在金融危机中耗资巨大的美国自然不能逃过财政生态恶化的结果。据白宫发布的最新财年报告, 始于去年10月1日的2010财年, 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将高达1.6万亿美元, 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6%。这一结果不仅超出美国国会的预期, 而且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与此相对应, 为弥补财政赤子, 美国发行了大量国债, 致使2009年的主权债务总额扩张到GDP的87.4%, 并且2010年会上升至97.5%。因此, 按照穆迪的观点, 如果美国政府债务继续维持当前的上行趋势并最终变得不可逆转, 美国将于2013年失去3A评级。

至今仍在为摆脱通货紧缩而不得已采取激进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日本无疑将接受更为残酷的债务考验。资料显示, 2009年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10.5%, 而且随着后续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 财赤规模有可能抵至11%。与财政赤子相对应, 日本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从2009年的218%扩张到2010年的227%。

欧盟阵营中希腊的“难兄难弟”不在少数。从总体上看, 整个欧盟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状况正呈恶化趋势。据欧盟委员会估计, 欧盟各国总体财政赤字今年将达到GDP的7.5%, 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79.2%, 并且欧委会最近预测, 整个欧元区中, 赤字占GDP的比例在2011年还将继续大幅增长。而在欧盟成员国中, 最有可能步希腊后尘的就是被人们戏称为“欧猪四国” (PIGS) 的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目前, 标准普尔已将西班牙主权信用的评级由之前的“稳定”下调到“悲观”, 同时穆迪发出警告称, 葡萄牙与希腊一样在欧洲各国中面临的风险最大, 不排除经济“慢性死亡”的可能性。

还特别值得注意地是, 即便是那些“家底”相对殷实的欧盟成员国似乎也将难逃财务状况恶化的劫难。有资料显示, 2010年英国的预算赤字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2%, 德国将超过6%, 法国将超过7%。据此, 摩根士丹利认为英国今年就可能爆发财政危机, 而穆迪在日前的一份报告中称, 法国、德国等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 其主权信用将会遭遇被降级的危险。

仔细分析发现, 从冰岛到迪拜, 从希腊到葡萄牙, 目前发生和可能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多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为此, 标准普尔在分析报告中指出, 由于新兴经济体自身实力较弱, 经济脆弱性高、经济结构调整困难大, 自然主权信用违约和主权信用级别被下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上一篇:描写桃花作文100字下一篇:安全生产考核讲话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