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承包经营权(共7篇)

土地承包经营权 篇1

杨治

摘要:我国的物权立法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为一种用益物权,这种用益物权是通过土地承包合同的方式设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立时采用意思主义还是登记主义,应不应该登记?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是如何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除了规定物权性质的内容之外还有没有债权性质的内容?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分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如何在土地承包合同中表达为物权性质的。

我国的物权立法思路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定为一种物权,这在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28条有所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占有、使用和收益,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但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不是直接依法律规定取得的,需要由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签定承包合同,这种物权是通过承包合同而加以确定的。也就是说,当事人之间首先应当确定一种合同关系,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这样才有可能形成物权。但是作为债权关系标志的合同是如何确定物权的?物权化的标志是什么?依据物权法理论,物权法中的物权应当表达三大原那么:物权法定、公示公信、一物一权三大原那么,所以立法中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立为物权性质,必须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表达这三大原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一物一权原那么不难表达,一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为一人所拥有早已在实践中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在对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的讨论中,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物权法定原那么与公示公信原那么,而这方面又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承包合同的关系中表达得最为清晰。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必须登记?

按照物权法学理论,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必须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即必须通过登记才能设立。登记始终伴随着不动产物权的存在,假设没有登记,那么不能产生物权的效力,而只能发生债的效力。从性质上讲,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不动产物权,由于一般的不动产物权都需要通过登记才能设立,那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也必须通过登记才能设立呢?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必须登记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梁慧星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233条中指出:农地使用权设立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双方应到不动产登记机关进行设立登记。农地使用权设立合同,自合同成立之日起生效。农地使用权自登记之日设定。其按照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的区分原那么,农地使用权设立合同自合同成立之日生效,农地使用权自登记之日设定。

(二)王利明教授那么认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没有登记的必要。其理由在于: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与成员权有密切联系,公示可以通过对某人的成员资格的了解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是否享有对承包土地的物权,这就极大地减少了承包经营权公示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农村承包经营权目前根本上都是通过承包合同的方式设定的,且数量相当大,实行登记在操作上非常困难。但对于其他形式的承包,如果当事人愿意取得物权的,应当通过登记。不过在其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由房绍坤编写的具体章节中又认为:既然要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一种用益物权,就应当实行登记制度。

(三)而最新的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29

条的规定又是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其这样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从此条的规定上看,在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上,其采取的是意思主义,只需合同生效,土地承包经营权即可设立,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放证书并登记造册的行为,只是起到一种确认的作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不起作用。

综上所述,梁慧星教授的区分观点一般为学界所接受,但似乎缺少了点对中国农村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而王利明教授的观点较好地把握了农村现实,但是在其草案中的观点又有所转变,似乎是由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的现实使其观点有所转变;同时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的观点笔者认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其采取意思主义的设立方法与我国现行法采取的“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结合〞的物权变动规那么不相符合,如果确认此种制度,那么有可能造成现行法律体系的混乱,但是其所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时设立似乎关注到了农村的实际,仍有可取之处。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必须登记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究竟如何构建一种合理的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笔者认为应当在遵循物权传统理论的同时,又要关注我国的国情。遵循物权的传统理论就是要遵循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公示公信原那么,而我国的国情是农村劳动力人口众多、土地分散,大多数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感很强。所以,我国在物权立法中不应当只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且还应当注意到我国的国情,毕竟我国的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在土地国有、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建构的,其不同于外国的农地制度。笔者比拟赞同王利明教授前面的观点,建议将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29条修改为: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其他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等农村土地,当事人应当向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修改此两处的理由为:1

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基于其成员权的身份及相应的证书有一定的公示性,不需要登记,且较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2

对于通过其他方式设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经过登记,而不能赋予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既然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归于物权,就必须遵循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及公示公信原那么,由法律直接规定为应当登记。

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有关权利内容的规定

既然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物权,这就决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受物权法的调整,要受物权法定原那么的制约。依物权法定原那么,物权法定原那么主要包括物权类型法定和物权内容法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物权已为立法所采纳,已无疑义,只是内容法定中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分歧。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31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没有规定抵押、继承、入股等形式,而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权利的行使,学界上主要分歧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抵押、转让及继承。第131条已经对转让作出了规定,但是对抵押及继承并没有作出规定,说明此草案对之采否认态度。下面对此两项权利进行分析,看看究竟应不应该将其纳入物权法体系中。

(一)关于抵押权问题。

物权法草案没有直接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行使抵押权,而梁慧星物权法草案及王利明物权法草案都有抵押权的规定。梁彗星稿第246条规定:“农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国有或集体所有荒山、荒地等以拍卖方式设立的农地使用权除外。为实现抵押权而拍卖农地使用权时,应买人限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者。〞王利明稿第285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因实现抵押权而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不得改变土地的农用目的。〞关于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没有对抵押权进行规定,其立法目的可能在于:“防止农村两极分化,出现无地少地的情况及对农民的政策考虑。〞梁彗星稿也基于此意。但是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不允许设立抵押的同时却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将其权利进行转让,此种规定实在令人费解,因为转让可以更直接地使农民失去土地,如果是基于:“防止两极分化〞的政策考虑,那么转让权也不应该规定,所以,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的第131条规定仍有斟酌的余地。

其实,抵押作为现代社会融通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现在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情况是如果让其固守传统方式进行工作,其宁愿抛荒,因为小农经济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而且,低下的农产品价格使农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在许多地方如果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可以促使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有利于农业的开展。所以在草案中应当增加抵押权的相关规定,只是为了确保农业的健康开展,可以将抵押权的实现严格限定于农用范围之内。

(二)关于继承权的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有重大意义的财产权,为了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财产和权益,法律应当允许作为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而我国的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并没有规定继承权,可能是由于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的影响,其主要理由是考虑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承包合同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身份性。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农民死亡后而继承人没有耕作能力时易使土地撂荒,而不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此种考虑,应当说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法律明确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用益物权,那么再不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那么就没有道理。我国许多学者主张,在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农地承包权的继承。

总之,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物权,其由承包合同所设定,在承包合同中对于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应当象按照格式合同的要求一样,在合同中加以规定,在承包合同中,应当按照物权内容法定的原那么,通过物权法确认承包经营权人依法享有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收益权和产品处置权,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有权将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出租、转包、继承、互换或依法转让承包经营权人在承包的土地上依法由国家征用和集体使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承包期满在同等条件下原承包方享有优先承包权等。

三、土地承包合同的债权性质

就承包经营合同而言,虽然它能产生物权,但合同并不是设立物权的唯一依据。一方面,承包经营合同能够导致物权的设立,首先是因为物权法确认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物权,从而实现了物权法定,并为合同产生物权提供了立法依据,这在物权的产生方式上,承包经营合同为一种物权契约;另一方面,承包经营合同是作为债权合同而存在的,因承包合同发生纠纷要适用合同法有关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规定。在这一点上,承包经营合同与其他合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由于物权法将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物权,这就决定了这种承包经营关系也要受到物权法的调整,这仍然不能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作为债权关系的性质。虽然在实践中,承包经营合同多表达为行政合同色彩,但这一方案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后应表达物权与债权的要求。

在土地承包合同具体的物权与债权的规定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在法定化后,即在物权法上规定之后,应当以物权法的规定为准。即使合同没有约定的,这些权利也自然地成为合同的内容,合同规定的内容不得与这些权利的规定性质相冲突。但在不违反物权法规定的内容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通过合同具体约定承包经营的各项内容以补偿法律规定的缺乏。这样才能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与承包经营合同的债权性质得以协调。

关于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物权救济并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唯一的救济方式。在承包经营权法定化以后,如果承包经营权受到他人的侵害,承包经营人有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行使物上请求权。承包经营权从而获得了物权法的保护。但不能因此而排斥合同法对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方法。如前所述,单纯依靠合同的保护不能使承包经营权人有效地排斥来自第三人的侵害,但毕竟承包经营纠纷大多都是合同纠纷,对此种纠纷,物权法所规定的物权请求权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并不能对承包经营权人提供完全的补救。在实践中,经常因为发包人违约而发生承包经营纠纷,例如,发包人随意地撕毁合同,承包人可以以其违约而提起诉讼,这种诉讼应为违约诉讼,而不像过去有的地方对之提起行政诉讼,土地承包合同应为民事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应当平等。而基于违约提起诉讼,承包人需要证明发包人违反了承包合同的规定,发包人在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的情况下就应当承当违约责任。因此承包人请求合同上的补救也是保护其利益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合同的补救是物权的请求权所不可替代的。

因此,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内容是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局部,但是在实践中不可无视土地承包合同作为债权性质的存在,从物权和债权两方面对承包人进行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承包人的利益。

结语

土地承包经营权 篇2

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律性质的评价分析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即行政合同说和民事合同说。

(一)行政合同说

由于承包土地为村集体所有,法律又授权村委会为发包方,并以国家管理为目的,所以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认定为行政合同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通过签订行政合同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农民,还同时获得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随着土地承包合同相关制度的建立,行政合同管理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民事合同说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主体双方地位平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固定了主体双方彼此之间基于承包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主要功能并非为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目标,所以从合同签订的程序和原则以及不履行合同的法律后果来看,都应该算是一种民事合同。

(三)新型合同应区别分类

作为一种新型合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不能归入合同法中的任何一类,所以应该直接立法进行规制,与此同时,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也应当区别分析,集体与村民签订的责任制土地承包合同属于行政合同,集体与村民双方经过协商、个人有选择权和自主经营权的,以及集体与非内部成员之间签订的合同,应属于民事合同。

(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行政性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其行政性逐渐弱化,民事性越发突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对家庭承包的土地实行物权保护,对其他形式承包的土地实行债权保护。”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权属于民事权利。但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除了民事权利、义务外,发包方还享有一定的行政性权力,承包方也应承担相应行政性义务。

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定位

在合同的主体、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权利的救济方式等方面,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一)合同缺少行政主体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一般是农村集体。根据我国《宪法》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集体不属于我国的一级行政机关。而行政合同的签订双方必须包括行政主体,但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均非行政主体,因此不符合行政合同关于主体资格的规定。

(二)行政主体当尊重民事权利

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性,目前法律上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认定与其内容不相吻合,甚至产生了“债权说”和“物权说”两种不同结论,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民事权利。所以对于行政合同中的行政主体来说,为了保证行政的民主化和效益性,它应当遵守普通合同的规则。

(三)法律定位的错位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设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民事权利,但因为发包方是集体,所以还是具有一定行政性,承包方也承担一定的行政性义务,这是法律在定位上的一种错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符合行政合同的规范意旨。

目前相关法律已明确将承包合同纠纷、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界定为民事纠纷。因此,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救济方式来看,其亦应当定位为民事合同,而不是行政合同。

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的立法完善

(一)应完善立法消除歧义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应当使农村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事主体。发包方的农村集体的主体地位问题往往会造成人们的误解,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和《土地管理法》中都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情况比较繁杂,加之随着时代变化,各法律中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定并不完全吻合。所以应该以法律语言清楚、准确地传达立法意志,消除歧义。

(二)严格区分私法规范和公法规范

在我国农村社会,一般由村民委员会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但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功能往往左右了土地所有权的民事属性,所以应该将土地所有权管理的公私关系严格区分开来。

(三)将行政事务还给政府

村民委员会应该成为民事主体代表人,这样更有利于集体与村民关系的巩固,可以减轻行政负担。还应该取消合同范本,避免其中含有行政机关行政性法律关系的干扰,恢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民事合同属性,发挥其自有功能。

(四)科学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我国农村社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行政性与民事性的混淆和纠缠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所以要尽快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的各种法律关系理清,在立法上严格区分其中的行政法规范和民法规范,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曾存在过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两方面的争议,在具体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的弊端。根据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主体、当事人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应属于民事合同。

土地承包经营权 篇3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严格责任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60-2

1 西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情况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本情况

西宁市辖四区三县50个乡镇,930个行政村,乡村户数25.99万户,乡村人口107.85万人,总耕地面积222.22万亩(“国土二调”面积227万亩)。全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23.47万户,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74.04万亩;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1.86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93%。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35.8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0.1%。其中,大通县9.5万亩,湟源县15万亩,湟中县9.4万亩,四区1.9万亩。2014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3.26万亩,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达72%;实现一产增加值37.75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8.1亿元,占比47.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773.14元,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1709.63元,占比61.65%;第一产业纯收入中农业收入1179.9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42.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7%。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展情况

2013年,我市在三县30个村试点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中:湟中县10个村,湟源县5个村,大通县15个村。为整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根据农业部、省政府和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积极稳妥、分批实施的原则,以国土二调面积为准,到2017年全面完成全市227万亩(不含国有农牧场耕地)承包耕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安排湟中、大通两县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于2016年6月31日前基本完成189万亩土地确权登记工作;2016年四区和湟源县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中湟源县31.68万亩,城东区6713.4亩,城西区4359.75亩,城中区48052.05亩,城北区50988.15亩,东川工业园区248.1亩,于2017年6月31日前完成土地确权任务(不包括国营农牧场耕地面积)。截至目前,大通湟中两县共完成34个乡镇办(占两县乡镇办总数的97%)、623个村(占两县行政村总数的91%)、16.8万户农户(占两县农户总数的88%)的入户摸底、地块调查工作,完成底图勾绘面积122万亩。农户地块信息指认、审核公示等工作正在加紧开展。今年,省上安排湟源县和四区采取整县(区)推进的方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2017年12月,我市将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2 西宁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纠纷

土地确权的过程也是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纠纷的过程。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在按步骤有序开展,随着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久拖未决的矛盾渐渐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基层农经组织不健全,四区确权难度大

2007年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后,撤销了乡镇经营管理站,农经管理人员由原每乡镇2—3名裁减为1名,且大多为兼职(乡镇从事农经工作人员94人,其中兼职人员65人),主要承担乡镇中心工作和联点包村任务,很难履行好各项农经工作职责。区一级无农经机构,各区均只有1名兼职人员。2016年,土地确权工作将在湟源县和四个区全面推进,四个区虽然土地面积少,但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土地使用现状的复杂性,确权工作的难度将更大。

2.2 土地二轮承包原始档案资料缺失,还原二轮土地延包历史比较困难

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以土地二轮承包合同为基础,由于二轮土地延包实施在前,《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在后,加之基層干部在二轮土地延包中工作粗糙、村委会不重视档案管理以及人员流动、村庄搬迁等诸多原因,造成承包档案资料遗失、残缺或登记不规范,为出现土地承包纠纷埋下伏笔。

2.3 土地流转后产生新的矛盾纠纷

一是流转后改变农业用途。例如,部分村里存在农户把土地出租给企业建厂房、库房,改变了土地农业用途,虽然协议约定了流转期满后由受让方恢复耕地原貌,但由于流转期限长,现实中恢复原貌难度大,且航拍影像图找不出地块,很难确权确地。二是土地大规模流转后产生的土地问题。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跨乡镇、村组的大面积土地流转屡见不鲜,新型农业经营大规模流转土地时,先由村委会与每个农户签订流转合同,经营主体再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部分农户受利益驱使,有意多申报土地面积,村委会未严格审核把关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确权时,出现土地流转合同登记面积大于实际承包面积的农户要求以土地流转合同登记面积确权的现象,扰乱确权工作正常开展。

3 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化解土地矛盾纠纷的对策建议

各级政府要把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以法律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和解决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中的重点问题,稳妥推进,不断创新。

3.1 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按规定目标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同时,加强对本地区土地承包纠纷苗头性、隐患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研判,建立预警、预防机制,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调处机制,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保障农村社会和谐与发展。

3.2 健全机构,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农经机构和队伍建设。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各项利益关系的调整,繁重而艰巨。建议自上到下对市、区(县)、乡镇(涉农办)三级农经机构重新定性、定编、定人,确保经费落实,使各级农经机构在新形势下能正确行使职能。二是加强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区县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协调解决仲裁庭建设用地、仲裁工作经费等实际困难,加强对仲裁员的管理和培训考核,提高仲裁员业务素质。三是加强乡(镇)、村调解组织建设。指导乡(镇)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村调解小组发挥一线作用,就地处理矛盾纠纷。形成完备的市、县、乡(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体系。

3.3 严格责任,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各工作部門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县、乡(镇)、村三个层次的大网络大格局,各配合单位要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把握关键环节,守好质量关口,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各乡(镇)、村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操作。建立健全土地确权工作情况报告、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制度,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4 把握原则,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 篇4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1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转让标地物:

甲方将其集体经营的位于 新城办金州村二组,东至赵广英西至山墙

二、转让期限:

转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为一次性长期。国家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届至后如果不进行调整为永久长期,如果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期限顺延。

三、转让价格:

转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款为:贰拾捌万元(¥:280000.00)人民币。

四、转让金的支付方式及支付时间:

本合同生效后五日内乙方一次性以现金方式支付。甲方收到转让金时须向乙方出具收款收据。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付时间及方式:

本合同生效后五日内甲方将所转让的土地交付于乙方。

六、用途:

乙方转让土地后有权自主经营,从事农业、林业、养殖业、修建临时房屋、圈舍等,甲方不得干涉,如果要建房,乙方必须办理相关手续,甲方给予积极配合。

七、特别约定:

本合同生效后,由该土地所产生的一切权利、义务都由乙方承担和享有。涉及村、镇、企业、国家等对该土地进行征用、征收、拆迁等,所给付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均归乙方所有,与甲方无任何关系。

八、违约责任:

本合同是甲、乙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当严守恪行。如果违约,违约方给付守约方违约金人民币壹拾万元,如果违约金不足以弥补损失时还应当赔偿损失。

九、本合同双方代表签字生效,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村委会备案一致,具备法律效力。

十、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2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经甲乙双方商议协定,乙方同意将自己承包的水田承包使用转让给甲方,并达成协议:

一、乙方土地四边界限及面积

乙方承包水田地理位置位于芒璋中心小学教师住房背后,东至:封波富英交界田埂为界限;南至:雷光荣旁边为界;西至:芒璋中心小学教师住房旁为界;北至:水沟旁交界为界限。其面积为:1.5亩。

二、转让期限:永久性

三、转让费:1.5亩土地转让补偿费标准为:壹拾捌万肆仟元整(184000.00)。转让费因学校资金紧缺,将分批付清(以领款收据为准),一年内付清。

四、互转方式

经甲乙双方商议并达成协议:乙方自愿将自己所承包水田1.5亩的承包权转给甲方。

五、甲乙双方责任

1、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转让土地使用权归甲方,乙方无权干涉其互转让后甲方对土地的使用权。

2、转让土地如有土地纠纷,由乙方全权负责解决,与甲方无关,若使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以转让费的50倍赔偿给甲方。

3、若乙方非法干预甲方使用权,分期付款期限内不得提高转让

价格,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按合同法给甲方赔偿转让费和建设所投入资金的50倍。

4、本村组所征收土地转让费由甲方承担。

5、土地转让后。办理该宗土地使用手续费由甲方承担

六、其他约定事项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芒章村村民小组一份,芒章乡村委会见证存档一份。

七、此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附:第一次付款领条

领条

今领到芒章中心小学支付土地承包权转让款(永久性转让)三万元整(30000.00)。(下欠154000元整)

领款人:

20--年4月3日

证明人:

20--年4月3日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3

甲方(出让方):

地址:

乙方(受让方):

地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规定,经 村 村民小组同意,本着自愿、平等、有偿、诚信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就承包土地经营权、林地转让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订立以下条款。

一、土地转让期30年,甲方共出让土地经营权1.4 亩,出让金250元/年;

付租方式:一年付一次,每年农历12月30日前一次性付清。

二、在承包区域内,如乙方需在耕地上建房,甲方不得干涉,待承包期满后,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将其恢复;

三、承包期满后,如果乙方需要再继续承包,甲方只能要求在土地承包金上按当年土地流转的市场价格调整而定,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继续承包。

四、在承包期内,如果乙方因经营不善无法继续经营,乙方在付清当年承包金后可随时撤出;

五、假如遇到国家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征用承包区域内的土地,土地征用补偿费以及原有未采伐的林木补偿费归甲方所

有,凡是乙方承包后修建的设施及种植的植物补偿费都归乙方所有。

六、承包区域内的任何东西,在乙方同意的情况下,甲方方可进入采集使用。

七、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4

甲方(转让方):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

住所: 联系方式:

乙方(受让方):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

住所: 联系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的规定,经发包方书面同意,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转让土地基本情况及用途

甲方自愿将位于 乡(镇)或街道 村或社区 村民小组或居民小组的 亩承包地的承包经营99.9%转让给的乙方,转让土地为农业用途,主营项目是 生产经营。

二、转让期限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期限不得超过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剩余年限。

转让期限为 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转让费及支付方式

转让费为人民币 元,(大写:);

转让费于 年 月 日前全部支付完毕。

四、转让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于 年 月 日之前将土地交付乙方。

2.甲方将股份99.9%转让给乙方,(甲方0.1%乙方99.9%)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3.乙方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依法享有对转让地块的使用权、收益权、流转权、经营权和产品处置权。

4.甲方经营期间的所有债务与纠纷在转让之日起跟乙方没有任何关系,甲方负责处理所有债务与纠纷。

五、违约责任

1.乙方不按时支付转让费,每日按应支付金额的 ‰承担违约金。

2.甲方不按时交付土地,每日按转让费的 ‰承担违约金。

3.因变更或解除本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免除责任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4.一方当事人违约,经催告后仍不履行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本合同,如果违约金尚不足以弥补守约方经济损失,违约方还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六、其他

1.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一致后订立补充协议,其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3.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协商后又反悔的,可以请求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调解;不愿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的,以及达成调解协议后又反悔的,可以向成都市金堂县(市、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成都市金堂县(市、区)人民法院起诉。

4.本合同一式 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5

甲方: 法人代表:

乙方:

经甲、乙双方协定,乙方张桂秋户将自家各下承包四类荒地一节,永久性一次出售给甲方,张鸿生名下公司,用于建设冷库项目。具体达成协议如下:

一、地点、面积:此地块位于大丽路95里桩处,四至:南至 张鸿生,西至 张鸿生,北至 张鸿生,东至 李友源,面积连埂子:总计一点七亩。

二、价格:价格按国土局征地价:每亩28000.00元/亩结算:计1.7亩:总计合计价格肆万柒仟陆佰元(¥:47600.00元)

三、付款方式:甲方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付给乙方柒仟陆佰元(¥:7600.00元)其余肆万元二〇一三年年底一次性付清。

四、违约责任:甲、乙双方平等互愿情况下达成协议,如其中某一方违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按本金的五倍赔付给另一方。

合同签字后生效: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或解除合同如其中一方违约将负法律责任,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各持一份,村公所存底一份。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协议 篇5

甲方(承包人):

乙方(承租人):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现就甲方向乙方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土地状况:甲方出租的承包土地是甲方在     年     月    日同**县**镇磨**村签订的为期       年的承包土地。该承包土地的`用途为农业耕地,其坐落位置:

二、甲方出租的土地面积为       亩。甲方出租土地期限为    年,即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出租费用按年按亩计算,每亩每年        元。

亩       年,共计            元,一次性付款。国家政策向甲方发放的各项补贴款由         方所有。国家或政府交通有关部门占用耕地时政府发放的补偿由甲方所有。

四、在承租期内乙方应合理使用土地,不得破坏土地性能,改变土壤结构。

五、本协议签字后由甲方到村委会办理备案手续。

六、本协议届满时,乙方有优先继续承租权,出租期限及费用届时再另行约定。

七、本协议生效后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解除协议。如果一方解除本协议,就得向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额赔偿。

八、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村委会意见: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篇6

把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民法规范体系时, 从物权和债权的区别出发来阐述这一问题, 形成了物权说和债权说两种主要的对立观点。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债权性质的缺陷的核心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效力过弱,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主要是由发包人和承包人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设定, 发包人作为政策的基层执行者, 往往拥有一定的带有行政色彩的权力, 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通过合同条款对承包人的权利加以限制和附加种种苛刻的义务, 导致了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平等。

(2) 土地承包经营权债权的法律效力低于物权, 也不具有排他性, 因此农户很难抗拒来自发包人和乡村行政组织的干涉和侵害。发包方肆意更改承包合同, 甚至单方中止、撕毁合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是有期限的, 这是导致农户的短期行为, 不愿意作长期的投入以及合同期限将满时进行破坏性经营的根源, 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4) 农民自主转让土地使用权须经发包人同意, 这种债权转让方式实际上限制了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 忽视了农民的自主权利, 为以行政或准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资源留下了太多的余地, 并在相当程度上牺牲了效率, 从根本上不利于农村生产关系的稳定。

(5) 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 一旦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 因找不到明确具体的法定和约定的相应依据, 难以给予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周到的保护。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

(1)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理念的定位。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 导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 其主体几乎被行政机关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土地所有权很难说是一种纯粹的、完全民法意义上的民事权利, 在如此残缺不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也伴有行政干预的色调。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时必须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成为农民所拥有的一项财产权利,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才能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塑造成一种民法上的完全的新型用益物权, 增加其抵抗行政机关和所有权主体渗透和干预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维护土地资源, 维护农民利益。

(2) 物权法确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第一, 物权法的出台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对于承包经营者来说是一个法定的权利, 而不是约定的权利。形式上看, 承包权要经过登记和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公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让或者交换的方式进行流转时, 当事人要求登记的, 应该登记。此乃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 采登记对抗主义。

第二, 强化了使用者对土地的支配力, 即在合同规定和所有权人的授权范围内, 土地使用者可以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甚至处分。这样就增加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新的内容, 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商品化, 可以入股、抵押、转让、转租、代耕、典当、继承, 以适应现阶段农民外出打工、种田大户的专业化生产等农村新的生产现状。物权化不仅能使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而且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换流通的前提更加明确, 有利于发挥土地的比较优势, 有利于土地的流转, 形成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第三, 强化了使用者的排除妨害力。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依附于所有权的他物权, 因而容易受到所有权人的侵害, 特别是当作为土地所有权代理人的政府, 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去侵害土地使用者利益时, 土地使用者利益很难得到保护。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所有权受到平等的保护, 使土地使用者享有要求妨害人停止妨害的权利, 请求国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给予法律保护的权利, 甚至能对抗所有者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非法侵害, 有利于鼓励和刺激农民努力创造财富, 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第四,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先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会加剧土地的变动, 原来仅限于集体组织内部成员才能承包的土地就有可能向其他社会成员转移, 同时对破坏土地, 不法转让、占有土地, 擅自改变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 所有者可以要求使用者返还土地。因此,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另外, 还应强化土地使用权变动的登记公示制度, 加强土地市场的管理, 使土地物权变动有效和规范, 从而克服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弊端, 使其发挥出最大作用。

2 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的价值目标选择

2.1 公平价值

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表现为一种私权关系, 对其进行的法律调整主要有民法完成, 因此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公平原则是民法对土地权利关系进行调整时的一项基本原则。所以, 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过程中, 公平应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的首要价值目标。在土地分配和调整时, 强调成员权, 维护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社会秩序。

2.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诸多因素, 而完善的法律制度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土地作为最为重要的农业资源, 其与法律结合的结果就是土地权利化, 即通过法律的规定, 特定主体在土地上享有什么权利以及在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享有某种权利。在现有土地制度下, 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价值目标,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方面:第一,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立法, 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权利, 使权利主体切切实实的感到该种权利的存在并产生对土地的亲切感, 使权利主体对土地的爱惜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 从而防止对土地的掠夺性利用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环境的保护。同时, “承包经营权真正成为农民的长期稳定的物权后, 农民就会切实的从维护自己的物权出发对抗非法的占地、转让行为, 使农民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对耕地的保护”, 从而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第二,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的价值目标, 要求在保持权利稳定的基础上活化该项权利, 使权利主体能够按照市场要求在最大限度内自由行使该项权利, 从而实现效益最优。

3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具体方式

3.1 实行物权法定主义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由法律明确规定, 不允许当事人作出与法定内容相悖的约定。避免发包人通过合同条款对承包人的权利加以限制和附加种种苛刻的义务。而且,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物权得到法律确定后, 其效力优于债权, 不仅能对抗发包方, 而且能对抗第三人。

3.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特征

(1) 主体是一切农业生产经营者, 而不限于一定范围的成员。 (2) 客体是农用土地。 (3)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依照承包合同方式设立, 承包合同也就是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因行为。 (4) 承包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享有包括转让、出租、转包、抵押、入股等权利在内的处分权, 而不必经发包人同意, 以实现农民应享有的对其所有的财产的流转利益, 但必须规定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5) 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趋向之一是延长土地承包期限, 应当在3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 (6)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对农用土地的圆满支配因受到他人妨碍出现缺陷时, 享有为恢复其对农用土地的圆满支配状态而产生的物上请求权。它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农用土地、恢复原状等, 其物上请求权既可对第三人行使, 也可对发包方或土地所有人行使。

3.3 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物权的登记为物权公示方法之一, 各国的法律, 将登记和交付 (占有) 作为公示的方法。物权基于公示而取得公信力, 对于不动产物权, 一般以登记作为其公示方法, 从而取得公信力, 各国对于物权的公示采取的方法不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 采用物权的公示方法, 即不动产登记, 在此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唯有进行登记,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取得以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是, 采登记对抗主义, 即形式登记主义, 还是成立要件主义, 作者认为, 采登记对抗主义为宜。因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经营合同, 经营权的取得仍应以合同的生效为基础, 合同生效到登记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农作物生产季节的紧迫性, 要求必须采登记对抗主义。

3.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先权制度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优先权制度是指农村土地经营权对于一般人的优先效力。 (1) 共同承包人的优先权。 (2) 社员中的优先承包权。 (3) 承包期满后的优先承包权。

3.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需发包人同意外, 以转包、出租、互换或其他方式流转的, 报发包人备案即可。总体来说, 该规定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仍需发包人同意这一点来看, 立法仍显得滞后与保守。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意义

(1) 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 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源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这种制度下, 农民“交够国家的, 留够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保证了农民对农业剩余的索取权, 充分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土地权利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 市场经济体制客观地要求要素资产化、农民集体所有权———用益物权模式下, 配置市场化。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用益物权, 就是通过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 着力于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制度和法律建设, 构建以使用权为核心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体系以达到产权明晰之目的。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可以借助该项权利的刚性能力对抗外力侵袭, 通过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实现对集体所有权的维护。

(2) 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是土地制度的长期稳定性与土地权利的自主流转性相互统一的基础。土地使用 (下转P90) 在养殖标准方面要求实行“四良”, 即良种、良舍、良法、良料。养殖小区在政府补贴下自筹资金建设, 农户只须负担水电费及小区占地租赁费即可入区饲养, 可分为奶水牛养殖小区、育肥牛养殖小区等。小区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经营, 实行市场化运作, 企业化管理。如武宣县三里镇旧县村奶水牛养殖小区是该村18户农民自筹资金于2000年建成的, 主要经营饲养纯奶水牛、杂交奶水牛和开展牛杂交配种等项目, 通过生产经营使该村村民年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养殖小区还可利用牛粪生产沼气, 用沼液 (渣) 喷施牧草, 用沼气做饭照明, 收到了经济、环保“双赢”的效果。

其三, “合作社 (组) 联合体”生产经营模式。即由几个养殖农户 (或由养牛协会牵头) 自行组织联合起来, 自主经营, 各户自养经过牛品改后产下的杂交牛 (杂交奶水牛) , 然后统一找买主, 统一价格销售, 从而达到参与牛品改, 家家得实惠, 户户获增收的目的。

牛品种改良助农增收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多样, 但万式不离其宗, 就是利用杂交牛来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农民增收, 达到“搞不搞牛品改不一样, 改了多增收600元以上”的效果。致富的路就在脚下, 谁经营思维转换得快, 敢想、敢做、敢为, 谁就是致富先锋。我们坚信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和畜牧兽医部门的指导下, 经过牛品种改良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 我区牛品改良工作将得到持续发展。

4 体会与建议

近几年来, 广西牛品改良工作有长足发展, 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的结果, 是我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努力的结果。由于牛品改的经济效益周期比较长, 为使我区牛品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笔者认为, 加快牛品种改良,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发展杂交牛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增产, 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4.1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一是健全机构, 加强领导。县、乡 (镇) 政府要成立牛品改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切实加强领导。同时, 还设立技术组, 具体负责培训牛人工授精配种员、养殖户, 指导牛的养殖、疫病防治、种草服务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统计等工作, 做到层层有人管, 级级有人抓。

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制, 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责任目标管理责任制, 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市、县 (区) 、乡镇、村屯, 明确到包村挂 (上接P76) 权利的自主流转是农业经营投入长期化的必要保障。有关土地制度稳定与土地使用权利流转的立法必须倾向于保护经营者的利益, 赋予经营者更多的自主决定权。

(3) 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是法律自洽与圆通的逻辑结果。物权法通过物权立法对现有的相关法律系统整合, 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提供统一的法律依据。

点干部工作任务, 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业绩挂钩, 要求像抓甘蔗、粮食一样抓养牛生产, 做到年初有计划, 年内有检查, 年终有验收、总结评比, 确保任务完成。同时, 条件成熟后, 实行配种收费, 配种员每配上1头母牛并产犊后收取80~120元配种费。三是加强宣传, 服务到位。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 采取大小会议、录像、图片、墙报、标语等形式宣传养杂交牛的意义和做法, 做到家喻户晓。同时, 为养殖户编写印发相关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 还要派出技术骨干深入村屯, 或设立专家咨询电话, 主动为养牛户解决技术难题, 确保关键技术到位, 为牛品改提供技术保障。

4.2 加大投入, 夯实基础, 健全牛品改网络

没有投入, 就没有产出。各地市要千方百计争取政府部门增加牛品改资金的投入, 引导经济能人投入资金参加到牛改行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自治区品种改良站、市级牛冻精液氮中转站、县品改站 (畜牧兽医站) 、乡镇村配种点四级牛品改技术服务网络。

4.3 扎实工作, 强化服务

一是深入调查, 选准示范样板。应选择干部、群众素质高, 群众接受新生事物强, 积极性高, 基础母牛存栏状况佳, 饲料资源丰富, 牛群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屯, 作为牛品改示范村、示范场。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牛品改队伍人员素质。除选派技术骨干到外省参加提高班学习, 邀请技术专家、教授到当地授课指导外, 还通过高薪聘请外省牛配种专家到当地“传帮带”, 派学员到配种点直接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 培训配种员, 提高他们的输精操作技术。在举办培训班层次上, 重点培训乡镇以下技术员, 多举办养牛农民培训班, 让他们掌握母牛发情鉴定技术, 杂交牛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

三是加强协作, 联合攻关, 提高受胎率。加强教学、科研、技术推广、行政管理、生产等单位的协作, 开展技术攻关。自治区还要成立牛改专家委员会, 在全区各地开展现场考评、技术培训工作, 推行配种员持证上岗, 千方百计突破受胎率低瓶颈, 提高牛品改质量。

四是扎实推进实施《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 各地要积极开展杂交牛饲养评奖活动, 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全面提高广西牛品改的进程。

黄文琼, 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

参考文献

[1]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李昌平.《我的困惑》, 《读书》2002. (7) .

土地承包经营权 篇7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负担减轻,土地价值明显提高,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日渐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的农村土地,由此引发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纠纷也日益增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近年群众上访的一大热点,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由此各地纷纷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把原来的行政程序转变为法律程序,对于合理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负责处理本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充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负责管理仲裁员和组织仲裁工作;领导和监督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及印鉴管理工作;总结并组织交流办案经验。

2.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作用

2.1农村土地政策的落实,承包土地的变更、调整,土地经营权证的发放均由政府实施。由政府行使仲裁权,更利于准确地判断是非,做出正确裁决;对发放经营权证中出现的错误也更利于及时纠错。

2.2仲裁程序比诉讼更加方便、快捷。仲裁期限为60日,而诉讼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因此仲裁更有利于对农民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同时《仲裁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免费仲裁也减轻了农民负担。

2.3通过开展仲裁,减轻了各级党委、政府及信访部门的信访压力,也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解决方式。

2.4破解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投诉无门的难题,填补了机制上的缺陷。

3.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发展建议

3.1树立宗旨观念,和谐化解纠纷

申请仲裁的当事人解决纠纷大多经历了多层级、多部门的往来奔波,而调处未果,已经身心俱疲、满腹怨言,将一线希望寄托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这些人多是弱势群体,有的未分到地,有的地被抽回,有的经营权被侵害等。每位仲裁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性化接待当事人,端一杯热茶,露一张笑脸,说一句暖心话,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能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解惑;符合受理条件的,依法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下发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到相关部门办理。多年来,仲裁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和谐化解纠纷,能通过宣讲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的,不进入仲裁程序;有调解希望的,尽量调解不裁决。

3.2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用力、用情调处案件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特别是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实施后,农业效益和土地价值大幅提升。过去在土地承包过程中积淀的各种矛盾逐渐显现,由此引发的纠纷案件日趋增加。如果放任纠纷不妥善处理,或者仲裁出现错误和偏差,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为此全体仲裁员克服种种困难,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与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要克服仲裁条件艰苦、仲裁庭不规范的难题,要严格依法仲裁,确保程序合法;经费不足,能节省的尽可能节省,维持仲裁工作开展。用心、用力、用情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为构建九台市和谐社会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用心是指为了查清案件事实,多次调查取证、查阅各种法律、政策,遇到疑难问题常向上级业务部门请示,全心办案。如在某村农民经营的水库淹没线高程217.35米以下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配人口时点界定问题上,仲裁员们经多次艰难的调查取证,查明涉案土地系以其方式承包土地,认为该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应80%分配给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生效之日现有的2、3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留归集体经济组织。但乡镇政府和多数农民对以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生效之日界定分配人口持有异议,后来经请示省业务主管部门,证实仲裁员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用力是指仲裁员在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时敢碰硬、勇担当、不推诿。如某村6社农民徐某1987年结婚后户口一直没有外迁,至今仍在该社,长子张某某于1991年10月出生,出生后也将户籍落在该社。但在1997年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时,该村没有承包给母子二人土地。案件受理后,仲裁员们顶住了来自多方的压力,依法确认徐某和张某某母子的农村土地承包资格。但在落实承包地时,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误导群众说是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是枉法仲裁,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引发了群體上访案件。但经市政府组织专家、群众代表查阅仲裁档案和查证,确认仲裁裁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没有任何瑕疵。

用情是指在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时实行“人性化仲裁”,能调解的尽可能的调解。在调处某村农民王某某与该村委会纠纷一案时,为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仲裁员多次放弃休息时间,反复耐心、细致地向当事人宣讲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直至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书签字,调解圆满成功。这种默默地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无私奉献的意识已深深扎根在全体仲裁员心中。

3.3勇于探索,清正廉洁仲裁

从近几年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看,经过仲裁后,相同性质的问题有了参照在基层就可以解决。市里受理的案件多数都是新问题、新情况,很少重复。工作中仲裁员既要深刻领会所涉及的法律、政策精神实质,又要积极探索,剖析案情的着眼点,做到仲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法律适用适当。对每一起案件都严格按照严格法律法规,除了告诉双方当事人负责举证责任外,仲裁庭组成人员往往是深入村屯、下到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走访知情人,实地勘验,查实案件的真实情况,找准纠纷的焦点,依法仲裁。

仲裁庭起着“准法庭”的作用,仲裁员手中掌握着相当的权力。为公正执法、廉洁办案,仲裁员始终做到“五个坚持”。 即坚持公正、公平、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坚持能调则调,当裁则裁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依法独立办案的原则;坚持先生产后解决纠纷的原则。从案件的受理到审理再到结案归档,严格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规范操作,不办人情案、假案。

3.4抓好协调,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上一篇:这就是我100字作文下一篇: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