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史人物

2025-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伟大历史人物(精选10篇)

伟大历史人物 篇1

一、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今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法则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为了应对中国社会在转型期间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在“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思想激励下,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 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然而, 在现实社会中, 以效率与公平的指引下, 人们过度倾向了效率却忽视了公平, 逐步导致了现代社会中贫富两级分化, 分配严重不合理局面的出现。现今人们盲目的追求效率、注重效益而违背了原来的初衷。

二、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重塑人的核心价值

在社会发展问题上,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全面发展,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 它还要求必须坚持协调发展, 即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协调好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关系。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建设和谐社会, 归于一点就是以人为核心, 为根本目的进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的主体, 同时这也要求我们要积极保障人权, 充分肯定人的能力和价值。例如: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之时, 中国政府有力而迅速开展了积极的营救, 这充分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人性、注重人权、关注生命的理念。

三、科学发展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党执政的合法性注入了新的内涵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由“实事求是”逐步走向“科学发展观”, 这不但意味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建设的日臻完善, 更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认识的深化。假如说在科学发展观以前提出的理论, 都是以宏观的战略思考来研究中国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让建设社会主义”, 那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就是具体、微观的行动指南, 侧重于究竟如何发展, 为谁发展, 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可以说, 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代的篇章, 一方面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完全成熟的表现, 充分认识到国内和国际的形势, 而慎重提出的社会发展实践的具体纲领。另一方面, 则转变了党执政合法性的构建, 从历史上浴血奋斗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共产党, 在新时代逐步变化为人民谋利造福的执政党。合法性的积累与增加不仅要求有正确的执政理论, 还在于能否顺天应时, 与时俱进, 带领人民共同富裕迈向新时代。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 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今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法则, 它坚持以人为本、重塑人的核心价值,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 为党执政的合法性注入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转变,根本法则,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伟大人物的经典失恋 篇2

写情书大都要装出被爱情冲昏了头的样子,无耻吹捧,山盟海誓,以肉麻当浪漫,蠢话连篇。情人间的绵绵私语,固然是越蠢越甜蜜,但过了头也容易被误解,或华而不实,或满嘴都是“假、大、空”,让情人摸不着头脑,人家又如何敢向你托付终身。

为音乐而生的贝多芬,在爱情上并不走运,他留下的三封情书也许能解释他在爱情上失败的原因。第一封:“我有满怀心事要向你申诉——唉,有时我觉得语言文字不足以表达感情——祝你愉快——愿你永远做我惟一忠实的宝贝,做我的一切,恰如我对于你一样。”第二封:“我哭起来了——你固然也有爱情,但我对你的爱情更加浓厚……哎,上帝呀——我们的爱情岂不是一种真正的空中楼阁——可是它也像天一样稳固。”第三封:“请你放安静些——你要爱我——今天——昨天——我因思念你,不觉涕泗滂沱了——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一切……”满篇都是删节号和破折号,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用这种方式表达爱情,自然会充满波折,或者不知所终。

而有些伟大的人物又因为太会说,花里胡哨,天花乱坠,反而坏了自己的好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声名仅次于华盛顿的伟大人物,被誉为“万能博士”。其妻去世后,他追求巴黎上流社会的艾尔维修斯夫人,但那女人还深爱着已经去世的丈夫,拒绝了他。于是他写了一封很长的情书,卖弄才情,像编造荒诞剧一样,说他遭到拒绝后回家就病倒了,以为自己已经死去,随后进入天国并看见了艾尔维修斯夫人的丈夫。岂知那个男人在天国又娶了新的夫人,把前妻忘得一干二净。富兰克林非常愤怒地替艾尔维修斯夫人打抱不平,最后还有一处神来之笔,说艾尔维修斯夫人的丈夫在天国娶的新老婆正是他富兰克林前不久死去的妻子……以期激起那女人的醋意和恨意,从而跟他结合。岂料游戏玩过了头,他再一次被人家拒绝,而且决绝得以后再也不给他任何机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

形式:模拟会场

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

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

伟大人物的名言名句 篇4

天才不是为天才而生,而是为人类而生。——雨果《莎士比亚》

天才人使命是创造,而要依着内心的法则创造一个簇新的有机体的世界,自己必须整个儿生活在里头。一个艺术家决不嫌太孤独。可怕的是,自己的思想反映到镜子里的时候被镜子把原来的形状改变了,缩小了。——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天才用一个观点就可揭示一个真理,而真理比帝王更强大。——普希金《给k·φ·托里的信》

天才是超越民族,高于民族的。是永远高于民族的!——高尔基《一个英雄的故事》

当一个作家深切地感到自己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时候,这就会给他以美和力量。——高尔基《文学书简》

筛子,我好比一个篮子,随便你把什么垃圾倒到我身上来,我总能给你筛出歌来。我说是这样的人——篮子!——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优秀人物的错误,就在于这获得世人的赏识而浪费青春。——巴尔扎克《驴皮记》

嫉妒的人或者愚蠢的人由于从来不知道才智高明者的行为的动机,总是马上抓住一些表面矛盾来提出指控,暂时将才智高明的人列为被告。——巴尔扎克《无神论者做弥撒》

在公务员当中和在艺术家那里一样,流产远远超过产儿。这就应了布封的警句:“忍耐即天才。”——巴尔扎克《公务员》

精神方面的优点,只在肉眼看不见的范围内生长开花,诗人的`妻子只会感觉到诗人的缺陷,她看到的是对珠宝进行加工而不是用珠宝来装饰自己。——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天才与美女,都注定要放出灿烂的光芒,引人注目,惹人妒羡,招人诬陷的。——巴尔扎克《奥诺丽纳》

天才寻找障碍,障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传》

我始终认为,任何天生的或后生的天才,若不与坚忍不拔、谦虚踏实和埋头若干的品质相结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狄更斯传》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巴尔扎克《贝姨》)

从伟大到可笑,相差只有一步。——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有是最难被人了解的东西。——雨果《悲惨世界》

他是强者的“叛徒”,弱者的忠臣。——雨果《笑面人》

是伟大的人,也是最能忍辱的人。——雨果《吕意·布拉斯》

一个人想求精神上的伟大,必须多感受,多控制,说话要简洁,思想要含蓄,绝对不铺张,只用一瞥一视,一言半语来表现,不像儿童那样夸大,也不像女人那样流露感情;应当为听了半个字就能领悟的人说话,为男人说话。——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伟大的灵魂就像高耸的山峰。暴风雨袭击它们,乌云遮盖它们,但是只有在那里才能尽情地呼吸。那里的空气是清新的,它涤荡着心胸中一切污泥浊水,而当乌云散去的时候,却出现了对人类的统治。——《罗曼·罗兰传》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而当云翳破散的时候,他莅临人类了。——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自由、高傲的人,是以时而像闪电、时而像宝剑那样冷静的思想力量为武器,远远走在众人面前,超越生活之上。——高尔基《人》

为整个的文明世界做出一个模范,真是伟大呀!——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挺拔的青杉不应俯首于卑微的灌木,只应让低矮的灌木在青杉下凋枯。——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

要在别人抬不起头的情形之下显出我的英雄本色来。——狄更斯《马丁·矍述伟》

高贵、隐秘的胜利,是任何肉眼所不见,任何声誉所不瞥,任何鼓乐所不歌颂。生活、苦难,孤独,遗弃,贫困,这都是些战场,都是它们的英雄;无名英雄,有时比显赫的英雄更伟大。——雨果《悲惨世界》

生与死只是脚下的奴仆。——泰戈尔《被俘的英雄》

你们的名声将留芳千古;你们将在历史上添上不朽的一页。——马克·吐温《稀奇的经验》

天才人物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创造发明:发明了某一种形式,某一个体系或某一种原动力。——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一个天才的人多少总有孩子气。——巴尔扎克《公务员》

每隔一个时候,世界上就要产生一个这样的天才。我们已经说过,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

触摸伟大历史复兴的灵魂 篇5

诚信如毛遂一言九鼎;工作似赵奢奉公守法;团结像廉蔺将相和睦;改革同武灵胡服骑射;纠错仿廉颇负荆请罪„„一条条用脍炙人口的邯郸成语编篡而成的短信,蕴含深刻,荡气回肠。改革、进取、包容伟大的赵文化之精神特质,凝结着冀南儿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冀南儿女薪火相传的精神

血脉和思想精华。

我国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灭人国,比先去其史”。毋庸置疑,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纵观历史长河,邯郸自殷商后期兴起以来,在人类社会风云多变中,已经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历程。早在8000年前的远古时期,邯郸先人在河沿岸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磁山文化”;殷商又是重要的“畿内地”;春秋时期发展为黄河北岸的工商业城市;战国和西汉时期曾经盛极一时,号称“五大都会”之一,赵国在此定都长达158年之久,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可以说,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邯郸就是当今世界上的“巴黎”。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邯郸的璀璨文化,哺育了数不尽的英雄豪杰,蕴藏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广为流传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历史典故,折射出邯郸当时繁荣昌盛的优美画卷和历史中心地位。赵文化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刻揭示了邯郸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深刻地揭示了冀南人民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

市委书记孙瑞彬说:“只有感知历史,才能拥抱未来。”历史是一条长河,没有人能撇开历史的积淀而构筑现实和未来的大厦。而把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正是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灿烂文化。1959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志亲临邯郸视察,提出“邯郸是要复兴的”。建国以来,勤劳勇敢的邯郸人,始终牢记一代伟人的嘱托,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已经将一个解放初期3万人口的小城,建设成了一个拥有880万人口的河北省第三经济强市。在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挑战也前所未有。新目标凝聚着无穷的力量,新思路激发着冀南儿女无限的豪情,面对构建和谐邯郸的新任务、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实现邯郸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变文化资源为现实生产力,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达的区域“文化中心”。

沿着邯郸历史的长廊,翻阅其春秋画卷,先后形成了磁山文化、赵文化、梦文化等文化脉系,总体上构成了宏观性的邯郸历史文化。知史可以明志,知之愈深,爱之愈切。为此,我们的宣传教育必须创新内容、实化载体、谋求实效;必须从点滴抓起,在细微之处下功夫;必须力求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上下功夫,去枯燥而增情趣,少艰涩而通俗,忌说教而重启发;充分采用皮影、电视、电影、戏剧、小品、剪纸等多种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公民的审美情趣、文明修养、道德情操。

点燃创业激情,传承复兴梦想。在我市提升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专题研讨班上,市委书记孙瑞彬所作的《战略研究与路径选择》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邯郸建设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的宏伟目标——这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是历史文化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是开启复兴的一把“金钥匙”,更是实现邯郸伟大复兴的一条最佳路径,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市人民紧跟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的节拍,同心协力、继往开来,奋发图强。我们坚信,打造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邯郸实现伟大复兴将不再是遥远的期待!

伟大历史人物 篇6

最初有美术踪迹的记载可追溯至原始社会。人类早期的先民们在石壁、骨头、龟壳这些硬物上的刻画和后来出现的石器、陶器、玉器以及这些器皿上的图案纹路,便是考古能发掘的最早的美术作品,也是人们能研究美术起源的依据,我们就先试图从源头上需找一下,看是否有关于女艺术家缺席的蛛丝马迹。

远古艺术的艺术作品中总体现着“物我不分、万物有灵”的观念,早期的先民虽然物我不分,但男、女却分得清楚,而且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思想并未在艺术中浮现。这一点不仅在大量的考古遗迹中能看到:早期的洞穴壁画、陶器、石器上刻的内容主要是图腾、祭司、狩猎、日常活动等,可以看到男性也可以看到女性,男女的形象也十分清晰,但无孰尊孰卑之分;在中国关于远古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中这种思想观念也能瞥见一二: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才有了阴阳浊清、天地万物,女娲造人使得盘古开辟的天地有了灵气和生命,男性和女性都有清晰的形象和职责。原始社会多由母系氏族组成的,女性既是食物可靠来源、采集经济的生产者,又是人类自身繁衍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还是氏族家庭生活的组织者。她们在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中都享有崇高的地位。那些原始的洞穴壁画、岩画、石器、陶器、玉器,我们无法考证它们出自男或女之手,但从社会形态和原始劳动分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女性在这些最初的艺术作品创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中国美术史上伟大女性艺术家的缺席并非理所当然。相反,按照这样的原始艺术发展下去,似乎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不应该少,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关于中国美术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如伏羲氏创制八卦,神农氏发明陶器,仓颉创造文字,关于创画之人,传说有皇帝、史皇(黄帝之臣)、嫘祖(黄帝的正妃)、白阜(神农之臣)。虽是传说,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所有关于美术的发迹都归在圣人的名下,他们无一不是部落首领或权高位重之人,幸而我们在远古的中国美术史中还能看到嫘祖这样一位女性的身影。

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中国的历史普遍认为从三皇五帝开始。黄帝,即轩辕氏建立了华夏民族,历史学家认为黄帝统领的氏族是一支游牧的父系氏族。中国的历史发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而且创立华夏民族的是父系氏族,因此中国从有历史开始,男性社会地位必定高于女性,美术的创始人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是男性就不难理解了。这种最初的华夏美术来源传说,似乎就预示了将来数千年,中国美术史中女性的地位。

二、男女艺术家对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中国美术史上知名的男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男女艺术家的不对等,中国美术史上确实很少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出现。

中国美术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古代的吴道子、顾恺之、王羲之、颜真卿,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这些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而他们几乎都是男性,个个在中国美术史上大有作为。吴道子被后世尊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中国画历史中的最亮点,诸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其画路有“吴带当风”的美誉,所绘人物画更是“冠绝于世”;顾恺之创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模式,提出了让后世中国画家坚守千年的“传神论”绘画原则,并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画云台山记》;王羲之享有“书圣”的美誉,他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体”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齐白石被美术届评论为诗、书、画、印、花卉、草虫、山水、人物,无不精通的全才,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画虾堪称画坛一绝,毕加索收藏临摹其画作,并给予高度评价;徐悲鸿以奔马享名于世,大力推动国画改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这些男性艺术家在美术方面的成就何其璀璨,称他们为中国美术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并不为过。

然而在美术史上有建树的女性并不像男性那样比比皆是、妇孺皆知,我们要仔细查找、认真研究才能寻觅到一些在中国美术史上留有姓名的女性:以工隶书、正书而驰名的卫铄,她同时也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管道升;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潘玉良,又名张玉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擅长国画的民国才女陆小曼;以梅花和老虎闻名的何香凝等等。这样看来,中国美术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些优秀的女艺术家,她们也作出了一些成就为人称道。但她们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的数量相对于男性艺术家如凤毛麟角般稀少,她们的成就在那些伟大的男性艺术家面前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难以匹比。卫铄若不是王羲之的老师怕也难留名至今;管道升的丈夫孟頫之以“雅”闻名,位列中国十大画家之一,管道升却鲜为人知;对美术史不大熟悉的人经常理所当然地认为潘玉良是位男性;陆小曼并非因绘画的成就而出名;何香凝、萧淑芳等近现代女性画家虽有名望,但和几乎同时代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这些男性艺术家相比却明显地暗淡无光。这些中国美术史上的女艺术家几乎没有谁像许多伟大的男性艺术家那样自成一体,创立美术的新纪元,她们的艺术才能可以为世人所知,并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姓名已属难能可贵。

三、探究深层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美术史上伟大女艺术家的缺席呢?我们先从中国历史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探究一二。

中国古代女性长期以来没有姓名权,她们基本上是处于被奴役的地位。未嫁随父姓,嫁后随夫姓,一般称为某某氏,前一个是夫姓后一个是父姓,名字基本不带。这还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待遇,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假一夫一妻制度,名义上一个男人只可有一个妻子,实际上一个男人可以用纳妾的方式作为占有多个女人的婚姻制度。这种以纳妾作为补充的假一夫一妻制度,决定了妾的法律地位属于奴仆的地位。妾的法律地位等同于奴仆指的是法律的地位,和实际家庭地位无关,但是只要“妾”没有经过一定的程序转为“妻”即便其夫的“妻”死了或压根没有“妻”,那么她连被冠于某某氏的权力也没有。连姓名权都没有,女人怎么在美术史上留名呢?当然,也可以叫做某某氏,某某之妻、某某之妾、某某之女、某某之妹,某某之母等等,反正没有那个某某,她就不存在。

最早的画史著作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画史上有艺术活动的第一位女画家,也是书中唯一的女性,是三国时期的吴王孙权的妾。书中记载其他男性画家都直呼其名,如“王羲之”、“毛延寿”,对她则累赘地称呼为“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如果没有贵为君王的丈夫和官至丞相的兄长便无法称呼她,无法辨识她是谁了。孙权叹息没有平灭魏国和蜀国,想找善画者画出山川地形,夫人就进献所画的九州山岳江湖的形势,并在方帛上绣了五岳及列国地形。据记载,赵夫人善书画织锦,巧妙无双,以机绝、针绝、丝绝,“三绝”著称,但真正让在美术史上留下名字的原因是她的才艺跟丈夫位高权重和鸿鹄之志挂钩。

其实,没有姓名权和继承权的问题深入来说,是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身份。正如前面提过的,华夏民族是建立在父系社会基础上的,母系社会让位给父系社会后所形成的并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而是一个父权制的社会,在该社会制度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从属于男权的。自国家产生开始,女性开始沦为满足男性淫欲的对象,夏商周有大量的女奴,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官妓,随后出现的青楼妓院历代都有。在建立礼法制度的时候,同时也建立了男尊女卑的宗法观念:儒家早在孔子时代就通过文化传播,强化并扩大男尊女卑的观念,用礼教束缚女子的言行和思想;孟子时代提倡妇女顺从丈夫、孝敬公婆和生子继嗣的绝对义务与责任,并强化男女礼教大防;东汉提倡礼法,“三纲”、“五常”得以完善,“三从四德”作为封建统治者愚弄和奴役妇女的思想工具在整个社会深入宣扬。这些从男性利益出发,维护男权社会秩序的封建礼教束缚了女子的言行思想,剥夺了女子的独立人格,让女子沦陷到隶属的社会地位中,这些男尊女卑的礼教宗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统一意识,且不说男子,女子自己也心甘情愿地接受“第二性”的社会地位,视男尊女卑为天经地义。

再从女性在美术中的形象、地位来看。女性经常成为男性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来源,她们在艺术家笔下形象的善恶美丑、高贵低贱也全由这些掌控着创制权和话语权的男性审美所决定,而她们却很少成为创作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进行美术创作的女性不是出生名门富贵,便是青楼烟花女子。名门的女性只是将绘画、书法这样的美术活动当作消遣娱乐,并不会以此为正业或像男子那样能因为美术方面的才能而有所作为,她们在美术界的地位和成就是无法和男子相提并论的。至于青楼女子,她们学习琴棋书画的初衷便是为了吸引男性,虽然她们当中确有颇具才艺之人,如名妓柳如是、顾眉都能诗善画,但她们的社会地位是卑微低下的,青楼玩墨始终难被世俗所接受,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要说载入美术史。女性美术创作的题材也多为花鸟鱼虫、闺中幽怨,总被男性所不屑。然而画由心生,画如其人,创作必定是来源于生活,长期被男性奴役统治,长期处于卑微附属的社会地位,女性的思想行为被禁锢束缚,心胸自然也不像男性那样阔达洒脱,女性的画作自然就有她的局限性。更进一步说,审美的标准向来是男性定的规则,女性的作品就显得更加相形见拙,女性艺术家也难在美术史上有一席之地,更难出现什么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四、小结

美术的发展总是和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的状况息息相关的,社会制度决定着美术的发展,在男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长期服务于这一经济优势群体的思想文化体系下,女性当然很难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在中国历史上能留名,应该是留有一些称之为“伟大”的事迹的女子,一般都是全力维护那个给她身份的男人而得以流芳,如因守寡立贞洁牌坊的女子、为表清白不惜自尽的女子、为丈夫哭长城的孟姜女、为儿子三迁的孟母。所以女性要符合社会对她的要求,要以维护男性的利益为出发点,做一个贤妻良母,才叫做伟大。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以美貌留名。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便是中国长期以来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理想的男性形象是学识渊博、风流倜傥、品德高尚的才子,理想的女性形象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女。男性当以才华、事业立名,女人则应该以容颜出众,她的品格、意志或有何才能显得并不重要,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需求满足了男性的审美便可,其实还是以男性的需求为核心出发点,女人只是男性赏玩的对象,而非一个平等、独立的人,这样以容貌留名的女子又怎能和伟大挂钩呢?

男权的社会不需要女人的名字,不需要女人以独立的人格出现。所以女人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艺术造诣留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呢?这跟她服务、隶属的男人没有关系,是违反男权传统思想的,是和女性的伟大所需特征不符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中国的女性无论在任何行业想要有所建树都是困难的,在美术这个特殊的行业,更是难上加难。她们需要付出地比男性多,收获却比他们少。所以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但美术界男女的平等却是我们乐于见到的,这象征着艺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美术朝着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唐)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2-1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3].(美)琳达·诺克林等著,李建群等译《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篇7

在抗战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我们在紧张频繁的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战斗中,利用作战间隙,学战术技术、学政治、学文化。大家心里向往着闪闪的红星,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一颗红星两支枪”,干部和许多战士身上除了有一支真枪之外,还有一支“文化枪”(钢笔)。我们唱歌唱得最多的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及时指示,使我们不断增强意志和信心。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遍及各根据地,也影响了大后方和沦陷区。我们在学习中,深感发挥全国人民自觉能动性的重要。《论持久战》里说:“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抗日的自觉能动性。”于是,在日本占领区,涌现出了如地道战、地雷战等群众创造的新颖战法,涌现了铁道游击队、水上游击队等各种各样的歼敌组织。这是中国人民的创造,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一家三五口人相继参加抗日的也很多。抗日战争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时我所在的新四军六师第十八旅(沙家浜部队),兵源来自江苏农村和上海等城市。即使在反清乡、反清剿的激烈战斗前后,也有一批又一批来自上海的青年,经过常熟白茆口,到董浜和无锡梅村联络站,报名入伍。许多刚参军的青年学生、工人,分配到部队立即参加战斗。上海参军的同志,我印象比较深的有王家孤儿三兄弟、裘氏双胞胎、周氏姐弟俩等。三兄弟和双胞胎经锻炼培养,很快成为出色的战斗连队连长和指导员。从上海到部队不久、工人出身的班长江军同志,在昆山大凤湾反扫荡中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体外,他与敌人坚持作战,最后拉响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和几个鬼子兵同归于尽。抗日反攻前夕,我们部队在高邮三垛河伏击战中,把偽军一个团1700多人、日军两个中队200多人一网打尽,战士海有鱼牺牲时,人们发现他胸膛上插着日寇的刺刀,而他的刺刀却把一个日军钉死在河沿土墙上,眼睛还怒视着敌人。回忆起战争往事和牺牲的战友,我总是感慨万千。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吞我国土、灭绝我种族,推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和怀柔政策,使尽各种阴谋伎俩。但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起,经过反复较量,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如今日本右翼沿着军国主义的老路越走越远。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可谓冥顽不化。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反对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斗争,更须镇鬼有方。我们要联合在二战中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擦亮眼睛,保持警惕,准备和日本右翼作长期持久的斗争。

(责任编辑 魏冉)

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篇8

摘要:遵义会议是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极具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总结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问题;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解决问题的开始,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 历史意义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直接的积极成果, 是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者的军事教条主义路线, 在实际上开始重新确立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问题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会议, 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自从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

第一, 遵义会议总结了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的惨痛教训, 批判了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军事问题。

在王明等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主张指导下,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出现了一片混乱,由于“左”倾冒险主义主观蛮干,使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上都受到严重损失。至1935年,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党组织除少数地方外都已破坏殆尽。在中央苏区,他们排斥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们放弃积极防御的方针,反对“诱敌深入”,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失败后,又转而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结果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受到了极大损失,不得不开始了战略性的大转移(即长征)。

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了过去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作战的正确原则,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

第二.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

六届四中全会后, “左”倾冒险主义在组织上取得了中央领导权, 推行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 对不同意其错误主张的同志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并排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一九三三年初,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临时中央机构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 全面推行其极“左”政策, 给党的干部队伍和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

遵义会议推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决定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不久,又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在当时战争环境中,这是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3 人军事指挥小组是当时革命战争环境下党中央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3 人军事指挥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也表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自此,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逐步形成,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第三.遵义会议使党的路线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迫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解决问题的开始,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这些指导有些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作用很大;一些则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实际,给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比较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的承担中国革命的重任。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 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

综上所述, 遵义会议在军事、组织、思想、政治政策等方面程度不同地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把党的路线转变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因而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生死枚关的一个转折点。

参考文献:

[1] 伊胜利,孙艺年.毛泽东与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06). [2] 遵义会议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篇9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中共八大的历史,领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有人说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也有人称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复出后,他是怎样领导中国逐步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历史转折》,来领略这段伟大的历史。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史料1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史料2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

教师:史料1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此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

学生:不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教师: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教师: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作的决策和指示。w

W w.x K b 1.c o M

教师: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2.十一届三中全会

史料1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悟,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史料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史料3 这次会议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而召开的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后我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贵春

教师:史料1中“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哪年召开的哪次会议? 学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其伟大意义就在于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中国从“左”的阴影中走出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那么,全会通过了哪些重大决策呢?

学生:(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分组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党和国家在这三个方面政策有何不同?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在思想路线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搞个人崇拜,在该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生2: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学生3:在组织路线方面,“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开除出党,迫害致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人制度也开始走上正轨。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纪,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教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特点:

(1)新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2)新领导: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3)新任务:经济建设。

(4)新时期: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教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在于求真务实,敢于改革,敢于尝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二、拨乱反正

史料1 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长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才真正开始起步。随着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深入,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也进一步开展,从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到党的十二大,进入全面纠正冤假错案工作的阶段。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有47万多名被错误处理的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这样,经过4年大规模有成效的平反冤假错案,就解放了数以千万计的干部和群众,也解放了数目更多地受到牵连的家属,从而调动起他们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巩固了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史料2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xK b1.C om 教师: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学生: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教师: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平反冤假错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篇10

机智处世

“Tact is the art of making a point without making an enemy.”

A wise man said, “A gentle answer turns away wrath, but a harsh word stirs up anger.” We can all polish up on our tact, our diplomacy, our discretion, our delicacy, and our gracefulness. He also said, “Like apples of gold in settings of silver is a word spoken in right circumstances.”

“机智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能使你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也不会使你树敌万千。”

一位智者说过:“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通过机智圆滑的处世之道,不论是我们的交际手腕、判断力还是行为举止都将更加出色。他也说过:“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Think Patiently

耐心思考

“If I have done the public any service, it is due to my patient thought.”

We don’t spend enough time patiently thinking! Albert Einstein said, “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 If you would just take some time daily to think, you could solve many of your problems. You could even solve some of the world’s problems.

“我之所以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这都要归功于耐心的思考。”

我们总不愿拿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思考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并不是天才,只是我比普通人思考问题的时间更长。”如果你能够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思考,你的很多问题都将得到解决,甚至可以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Labor to be Build Bridges 构建桥梁

“We build too many walls and not enough bridges in our hearts.”

Tony Robbins said, “The quality of your life is the quality of your relationships.” This is why you must spend your time building bridges instead of walls. When you “build bridges”, you are literally building a better life. When we build walls, we are stagnating our own growth. Joseph said, “People are lonely because they build walls instead of bridges.”

“我们心中修葺了太多围墙,却鲜有沟通彼此的桥梁。”

托尼·罗宾斯说过:“人际关系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这就是为什么你要花费时间来构建通往他人心墙内的桥梁。可以说当你构建了桥梁,你也就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当我们只顾着搭盖围墙时,我们自身的发展也就停滞不前了。约瑟夫说:“人们感到孤独,是因为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筑了墙,而不是搭了桥。”

Chase After Knowledge 追逐知识

“If I have seen fu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y standing up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re’s no need to recreate the wheel. To make progress, all you must do is to build on what others have already done, and commence by learning what others know.

When you chase after knowledge, you strategically position yourself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n you are able to see what others can’t see.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没必要自垒阵营,你只有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学习其他人知道的事情才行。

当你汲取知识的时候,你可以从前人已知的开始入手,正如具有战略性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般,这样你就能掌握他人不了解的知识。

Pursue the Truth 追求真理

“A man may imagine things that are false, but he can only understand things that are true, for if the things be false, the apprehension of them is not understanding.”

We must pursue the truth! There’s an anonymous quote that goes, “The truth is heavy, therefore few care to carry it.” We should be one of those who pursue the truth both night and day. Blaise Pascal (French matematician) said, “Once your soul has been enlarged by truth, it can never return to its original size.”

“人类可能会猜测一些事情是错误的,但他只能够明白这些事是真实存在,却不明白它错在哪,这便是人们对真理的不理解。”

我们必须追求真理!有这样一句谚语:“真理沉重,因此少有人承载它。”我们应该做一个每天都在追逐真理的人。布莱士·帕斯卡(法国数学家)说过:“一旦你的灵魂被真理延伸,它绝不会再回到最初的形态。”

上一篇:秋天的颜色 教案下一篇:《幸福时光》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