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精选9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大气压强 篇1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剧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想,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比赛震憾学生心灵,游戏之后,教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能支持 760mm高水银柱,10m高的水柱。采用受力分析和转换法、等效替代法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5、探究粗略测大气压强的原理、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对方案进行评估,通过误差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 篇2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1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大气压的特点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1、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2、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3、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

4、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5、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如果你学物理比较吃力而且经常丢分怎么办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你是初次接触物理,或者物理基础很差,也不要放弃,物理中有很多看起来很难的题其实有解题技巧和方法的,但这个技巧有时是一句朗朗上口的简单口诀,有时这个技巧是一个好理解的图,但需要好好理解并记忆会应用。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2、务必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初中物理试卷有70%的基础题,20%的中等题,不管你的目标是及格还是优秀,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掌握基础知识,把常见的基础题型做明白了,多总结规律反思不足,肯定会有效果的。要“过三关”:记忆关、基本方法关、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3、做好挑战重难点的准备:

光学、质量密度和力学三大部分是初二同学们学习物理的拦路虎。要深入学习透镜的成像规律、密度的各种测量方法。这是初二期末必出压轴题,同时也是中考的考察重点。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出题特点是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要一步一步跟着老师认真踏实的学。

4、易错点不要错:

光学做图是考试必出的题目,然而在光学作图中,同学们经常出现乱用虚实线、不标垂直符号等不规范行为,以及透镜特殊光线记不清楚等情况。在平时学习时要多练习、多积累。

熔化知识点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篇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区分压力与重力;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知道压强的概念,单位。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会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压强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来生成压强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

四、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趣味游戏

有手掌压爆气球,女生不费吹灰之力,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压力

1、观察并分析图示现象,画出受力示意图,观察有什么共同点(回顾画力的示意图方法)。

学生总结出压力的概念。强调压力概念的理解,并着重分析。

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产生的原因、作用点、方向

2、画出三幅图的重力示意图,互相讨论,重力与压力有什么不同?(作用点、方向)

总结: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观看动画,思考为什么出现上述情况?

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体验:气球(用手掌和手指挤压气球,学生能认识到观察形变量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铅笔(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接触铅笔的笔尖和笔尾,体验压力效果)

(2)提出猜想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验证猜想

小组演示实验,实验后准备交流,从三方面表达.

1.你是怎么做的?

2、你观察到了什么?

3、说明了什么?

总结: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

1、给出练习,相同受力面积比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压力比作用效果

思考:当受力面积与压力都不相同时怎么比较?

2、引出压强物理意义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概念理解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P)单位,公式的掌握

1Pa的物理意义

4、生活应用:视频欣赏

(三)习题巩固

三、课题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4

1.重点:(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3)光速

2.难点:(1)本影和半影的概念 (2)日食、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荧光棒、小激光笔、果冻、半个大可乐瓶、一小段香、火柴、蜡烛、牙膏盒、一块10厘米见方的半透明塑料膜、棉线、三根大头针、一块纸板

教学器材:小烧杯、手电、日食和月食演示仪(三球仪)、瓦数较大的灯泡、多媒体课件、简易“针孔照相机”(制做方法:把一个大废纸箱的底面封好,在上面扎一小孔,去掉顶面,封上一张半透明塑料膜即可.)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篇5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那什么叫大气压强呢?他的产生原因是什么?什么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多少帕斯卡?怎么算出来的?(p=pgh,大气压约为760毫米高水银柱)

二、引入新课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如果大气变稀薄了,密度变小了,那大气压强还和原来的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说大气压要变化了,那它会怎样变化呢?大气压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大气压的变化》(板书课题)

大气的密度变小了,大气的压强就变化了。那大气的压强和大气的密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套自制的仪器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以瓶内气体为例。瓶内放一敞口烧瓶,内装水银,倒置一托里拆利管,瓶内气体通过瓶口处的橡皮塞上的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使管内水银柱上升在的高度处。橡皮管上我特设一止气夹,防止有毒的水银蒸汽影响大家健康。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怎样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从瓶内向外抽气体)为什么抽气就能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小)此时瓶内气压会怎样变化?请大家猜一猜,瓶内气压可能变小,如果瓶内气压变小,则管内水银柱会怎样变化?(会下降)(瓶内气压变大→水银柱可能上升。瓶内气压可能不变→水银柱相应不变)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还是请事实来说话吧!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亲自动手抽气,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管中水银柱的变化情况,并请同学上来用红线表示出水银柱上表面原来的位置。(也请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上来观察)

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水银柱下降)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瓶内气压减小)由此你得出大气压强与大气密度的关系怎样?(大气密度变小,大气压强减小)

很好!那我们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同高处的密度一样吗?(利用课件)(不一样)它是怎样分布的?(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由此你能否推出大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利用什么推出的?(生答)它和事实符合吗?其实在拖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值后不久,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就沿着一高山自山脚到山顶设置了许多装有拖里拆利实验装置的观测站,在不同高度处反复测量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利用课件展示并随机提问)我们将这些数据列成表格

(一)。观察分析这些数据,你能找到关于大气压强变化的哪些规律?(生答)很好!很善于观察!现有一登山运动员测出他所在的气压值为80千帕,你根据此表,能否知道他所在的高度为多少?过一段时间后,他又测一次气压值,结果只有62千帕,那他现在在多高的地方?由此你能否帮飞行员找到一个方便的确定自己所在高度的方法?生答:能,只须测出气压值即可!很好!那我们用什么来测气压值呢?生:气压计。很好!那什么叫气压计呢?测气压的仪器就叫气压计。它有很多类型。今天我们只向大家介绍两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简单说明构造,不宜携带且水银有毒而不常使用。随后人们又设计了另一类方便而且无毒的无液气压计。(因为不使用任何液体,故称无液气压计)它还有另一个名称:叫金属气压计。外面用玻璃罩密封,内部有一真空金属盒,它会随外界气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指针旋转。(利用课件放大真空金属盒)它的后面有一通气口,通过橡胶管与外界连通,它的刻度盘上显示的就是外界大气压可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下面请一位同学读出今天本教室内的气压值——支持742毫米高水银柱。如果我用气囊向内充气,大家想一下罩内气压会怎样变化?(变大)指针顺时针转就变大,逆时针转就变小。大家注意观察指针的变化。(顺时针,说明变大)为什么会变大?(充气使罩内空气密度变大,使气压变大)如果我想利用无液气压计来测海拔高度怎么办?(只须将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换成相应的海拔高度值就可)很好,其实登山运动员和飞行员所用的高度计就是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由无液气压计制成的,高度计实质就是一个无液气压计。

不但气压会随高度变化,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人们还发现气压也跟天气和季节有关系。为了找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计量局规定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板书:

三、标准大气压)那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高水银柱=1.01ⅹ105帕,此处我又向大家介绍了另外两个不同于帕斯卡的压强单位:标准大气压和毫米高水银柱,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和前面我们学习的长度、速度一样都用等量代换的方法。

练习:2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毫米水银柱=____________帕斯卡

380毫米水银柱=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帕斯卡

很好!大家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很强,其实标准大气压这个单位大家早在第四章热现象中就已经接触过了,谁能想起来是在什么地方?(在学习液体的沸点时,强调水的沸点必须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才是100度)很好,如果气压变化了,高于或者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还是100度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请同学猜想一下如果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将会怎样?是低于100度还是高于100度,甚至就等于100度?到底怎样,一会就请大家利用面前的实验器材亲自动手操作。此实验首先是使水沸腾,说明水达到沸点,然后将酒精撤走熄灭,注意观察烧瓶内水的变化情况,待水刚停止沸腾立刻用带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在瓶口,略微拧紧即可。问:怎样使瓶内气压减小?(向外抽气)此时,再注意观察,烧瓶内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同时在抽气时要注意保持这段细管不能拉直要松弛(防止损坏抽气管)!(利用课件知道)好,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实验。3.5分钟后提问:酒精灯拿走后,烧瓶内水怎样变化?抽气后烧瓶内水又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先依次回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反之如果使烧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又会怎样呢?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演示,大家注意观察烧瓶内的水的变化情况。提问: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水的温度怎样变化?(不变)下面我用注射器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怎样变化?(变大)此时大家注意观察瓶内水会有什么变化?(正在沸腾的水停止沸腾)说明什么问题?(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增高)

总结:不但水是这样,大量的实验表明,所有的液体都是这样。可见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解决想想、议议,出示课件)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系,而气压又和海拔高度有关系,你能否推出液体的沸点跟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沸点越低)推理能力很强,人们通过测量也得到了一组数据重申了同学们的结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我们知道食物一般要在100度左右的高温下才能煮熟,那青藏高原的人能吃到熟食吗?(不能)为什么?(气压)怎么办?(用高压锅)为什么用高压锅就可以了?(生答)

很好!其大气压的变化和对我们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只有高压锅这一个应用,在高度计中应用,在天气预报时也有广泛应用。课后133面练习也是一个应用。看哪个同学想的又快又好!(板书:

五、应用)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全部讲完。很简单的五点知识。其中前四点是基本,不再赘述。最后一点要求就高了,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并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下面请同学再阅读一遍课本,随后进行抢答练习。

反馈习题。利用课件由学生抢答。

最后布置作业:P133 1.P138 小实验 P139 4.大气压的变化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介绍大气压强随时间而变化。

3.牢记标准大气压的值。

4.知道气压计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及标准大气压的值。

(三)教学难点 气压计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证明大气层中存在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是______。

2.将针管伸进药液里,活塞向后拔出的过程中药液吸入针管内_________的作用。

3.托里拆利实验是测量_______。做实验时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毫米高汞柱的压强,由于实验时管内透进少许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760毫米(填大于、等于、小于)。改用水做实验。水柱高度是水银柱高度的_______倍。

4.上节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毫米。如果换用横截面积大一倍的玻璃管做实验,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_毫米。

5.上节课测大气压的值时,实验改用0.5米长的玻璃管是否可以?为什么?(学生答完后教师做重点的订正)

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强是变化的。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先介绍大气压随高度而变。

1、学生看书。请大家看书第132页的图。图中标出了在不同高度的大气压的值,注意高度读作海拔×××千米,大气压是××××千帕。

2.学生回答。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减小得并不均匀。例如,从海拔1千米升高到2千米,气压减小了10千帕,而高度从海拔7千米到8千米,气压只减小了5千帕。

3.实验。那么,为什么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呢?原因是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也越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说明这一点。

一个烧瓶,用塞子塞住瓶口,在塞子穿入一根玻璃管,管的一端跟一个橡皮管相连。将烧瓶倒过来,把橡皮管的开口插入水中(操作),我们未看到什么现象。现在用抽气机把瓶内空气抽出一部分,此时瓶内空气变得稀薄了,密度变小,用夹子夹住皮管,还像刚才一样伸入水中,打开夹子,管内水面上升进入烧瓶里。此实验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瓶内抽出部分空气后,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可见,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则气压越小。

4.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可测出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列成表,那么只要测出某一高度的气压值,通过查表即可知道该位置的高度值。

三、大气压随时间变化

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气压还随时间而变。一天当中,通常上午九至十时气压最大,下午三至四时气压最小。一年四季的气压值也不同。大陆上冬季气压最大,夏季气压较小。海洋和大陆相反,夏季气压大,冬季气压小。

由于气压大小跟天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气压值对天气预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请大家看书第125页的图。这个图是气象中心绘制的天气图的等压线。将气压相同的地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在1982年9月25日上午八时北京地面天气图的等压线就是这样绘制的。新疆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条等压线是1040百帕,它的周围分别是1035、1030、1025百帕等。由此可知该地区是个高压区,它的东方气压依次减小,空气就会由高气压向低气压区移动,可能有西风或西北风形成。往往气压的差越大,风力也越大。西北风是从西伯利亚吹来,北京地区的气温可能较低,没有雨。当然,影响天气的因素也是很多的,气压大小只是一个因素。

四、气压计

正因为大气压是变化的,而且气压对天气预报等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需要测定大气压的值。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1.水银气压计。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制成水银气压计。从理论上讲,只要在玻璃管旁立一个刻度尺即可。使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准管外的水银面,只要读出水银柱的高,就可以直接得到大气压相当于多少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水银气压计测量结果准确,但是不便于携带,所以它适合放在室内。

2.无液气压计。(配合挂图)。无液气压计也叫金属盒气压计。顾名思义,这种气压计中没有水银或其它液体。这是抽成真空的金属盒,盒的表面是波纹状的。大气压变化时,盒的厚度发生变化,通过固定在盒表面的连杆等传动机构带指动针发生转动,由指针所指的刻度也读出大气压的值。根据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刻上某一气压值的相应的高度值,这就是航空用的高度计。

五、标准大气压

由于大气压是变化的,通常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105帕斯卡,习惯上记作1.01×105帕。

六、练习和作业

1.在某地区同时有甲、乙、丙三架飞机飞行,三个飞机上的气压计读数分别是560、500、600毫米汞柱,飞行高度最大的是______飞机,高度最小的是______飞机。

2.P139,4、5。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篇6

1.知识目标: ①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①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②在命题的变式中,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命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③在图形的观察中,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回忆上节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2、讲述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予适度的引导,如可以渐次提出问题:

你可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你如何验证你的猜测?

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同伴的交流,学生一般都能在直观猜测、测量验证的基础上探究出: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

并对这些命题给予多样的证明。

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学生得到了下面的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证法1:∵AB=AC,

∴∠ABC=∠ACB(等边对等角).

11∵∠1=∠ABC,∠2= ∠ABC,

∴∠1=∠2.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1=∠2.

∴△BDC≌△CEB(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法2:证明:∵AB=AC,

∴∠ABC=∠ACB.

又∵∠3=∠4.

在△ABC和△ACE中,

∠3=∠4,AB=AC,∠A=∠A.

∴△ABD≌△ACE(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议一议

提请学生思考,除了角平分线、中线、高等特殊的线段外,还可以有哪些线段相等?并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研究课本“议一议”:

在课本图1—4的等腰三角形ABC中,

11(1)∠ABC∠ACB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34

1111(2)如果,AE= AB,那么BD=CE吗?如果AD=,AE= AB呢?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揭示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4、想一想

提请学生在上面等要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基础上,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已知:如图,ΔABC中,AB=BC=AC.

求证:∠A=∠B=∠C=60°.

证明:在ΔABC中,∵AB=AC,∴∠B=∠C(等边对等角).

同理:∠C=∠A,∴∠A=∠B=∠C(等量代换).

又∵∠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60°.

5、 随堂练习如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6、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并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

7、课后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篇7

化(无答案)北师大版

一、填空题

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a所示,其中正确的是.b图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2、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我正在.(选填“熔化”或“凝固”)

3、“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和“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的原因分别是、.4、通过观察图所示的三幅晾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5、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变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 比水高.6、和 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常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的缘故。

8、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 现象;霜的形成是 现象;冰雪融化是 现象;出炉的钢水变为钢锭是 现象;装在盘子里的酒精少了是 现象;卫生球变小是 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现象;严冬玻璃窗的内侧出现冰花是 现象.二、选择题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北京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A.松香、萘、冰

B.石英、蜂蜡、冰 D.铁、铜、玻璃 C.固态酒精、食盐、海波

3、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一段时间后,镜面又变得清晰了,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4、如图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②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③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 ④图乙表明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不断向外界放热

A.①② B.①④

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上湿毛巾以缓解症状 凉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

C.②③ D.③④

6、关于夏天冰棒冒“白气”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细小的水珠 B.冰棒冒“白气”是升华现象,呼出“白气”是液化现象 C.它们都属于气化现象

D.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7、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它吸收热量 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它不吸收热量 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吸收热量 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吸收热量

9、物体吸收热量后,其温度()A.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B.一定降低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10、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三、简答题

1、如图是小红与小明在冬天室外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她们的对话是否有错误?若有说明理由.

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2、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邦邦的冰棒上沾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电器图片、数学卡片。

学具:速算题纸、四张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今天咱们上课的教室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你们愿意和听课的老师们一起上课吗?那么,请拿出你们最棒的表现,认真听课,积极大声的回答问题,给听课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好吗?

一、课前复习:

1、口算:

40+50= 80-50= 5+8= 36-5= 48+10= 30-23=

2、看计数器填空:(略)

3、说一说:

(1).500里面有()个百。

(2).80里面有()个十。(3).1500里面有()个百。(4).630里面有()个十。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搬新家了,请同学们一起去买家用电器,(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三、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彩电--8张100元人民币;

冰箱--千位是1,百位是2,十位、个位是0;

洗衣机--整百数,在400和600之间;

电风扇--是一个三位数,他的百位是2,十位和个位都是0.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数学问题?谁愿意把你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指名提问,老师板书

(1)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2)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便宜多少钱?

(3)1台冰箱比1台电视贵多少钱? ————-你听得最认真,淘气一定喜欢和你做朋友。你的问题不错,声音也非常好听。你能像这样提问题吗?可以吗?

4、探索方法:

解决第一个问题:淘气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 一生列算式:800+500=1300(元)

师:这么快就算出了结果,大家同意吗?你们是怎么算的?先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片刻后小组汇报)

生1:我们是用数钱的方法,先拿8个100元,再拿5个100元,合起来是13个100元,也就是1300元。

生2:我是用计数器算的,也是1300元。(生2上前演示)

生3:我们用8+5=13,再添2个0就是1300了。

师:那8和5都是什么位上的数?

生3:都是百位上的数。

师:噢,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得到的。

大家开动脑筋想出来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你认为那种方法最简便?板书子课题:口算

5、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

(1)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视机便宜多少钱?(2)一台电冰箱比一台电风扇贵多少钱?

认真观察这几个算式,看看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子课题:正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做这样的算式题要注意什么呢?

师:学到这里,你能将刚才自己写在作业本上的问题独立解决吗?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复习巩固,过关斩将。

师:大家讲得都非常好。现在,听课的老师想在咱们同学中评选出今天的口算小能手,谁能顺利的过了下面几关,谁就是咱们二年级二班的口算小能手,大家有信心没有?下面咱们就一起来闯关,让听课的老师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评出咱们二年级二班的口算小能手

第一关

1、算一算,说一说。

670-600=

780+500=

180+200= 670-60=

780-50=

180-20= 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来说说看,在计算这三组算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1:减数的数位别减错了。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计算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加减法时,一定要注意 生:数位对齐。师:哦以后计算时一定要记住数位对齐。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关又是什么呢? 第二关 改错,下面的算式计算对吗?错哪儿了,改过来。300+40=700

400-160=140

730+500=780 第三关

口算看谁算得快

400+80

90-70

600+600

270+700

80+500

1300+700

350-50

90+460 第四关 练一练

800-600=

700-400= 700+500=

700-500= 180+200=

1800-200= 1200+300=

1600-800= 第五关

在○里填上“>、<”或“=”。280+300○280+30 750+40○40+750 960-80○900-80 6400-400○6400-400 3800-600○3600-800 要求:不用计算就能填,才算过关。生说方法。

游戏一:多媒体出示7个数字:350、600、50、100、150、400、850.你能说出得数是500的算式吗? 生1:400+100=500 生2:600-100=500 生3850-350=500 师:我发现50这个数还没用上,再动动脑筋。生:150-50+400 师:你真聪明,连加减混合都会算。

游戏二:不看卡片,你能创造出和是900和差是300的算式吗?(四人一小组,一个说,其他人当裁判。)看那一组写得多

两个数相加等于900。

两个数相减等于300()+()=900

()—()=300 你们是怎么完成的?还有那一组也是合作完成的?看来,团结的力量就是大。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就一定能战胜遇到的困难。不过,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下面我们就来完成配套练习上的第一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年级物理下册 大气压强(二)教案 北师大版 篇9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关于文体: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是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预学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⑴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交流探究:

①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伯乐相马 骈 槽枥

②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食之不能尽其材 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 教师选同学回答,明确:

① xiànɡ pián cáo lì sù

② 食:通“饲”,喂养,读“sì”。材:通“才”,才能,读“cái”。见:通“现”,表现,读“xiàn”。邪:通“耶”,吗。

⑵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如:不以千里/称也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⑶ 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⑷ 学生齐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⑵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资料内容如下:

① 积累重点词语:相、骈、枥、策、粟、邪 ② 掌握一词多义: 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南昌临之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 能以径寸之木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 难句翻译。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同死在马厩里。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精导提升: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研讨。

⑴ 提问: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学生明确:“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按常理来说,应是先有马,然后才有对马的认识。然而对于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是常有的,可伯乐不常有,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被当作一般马对待。所以,对千里马来说,贵在发现有“马”,贵在伯乐。

⑵ 品读文章三个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后明确:“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流露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也”字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问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也”字凝聚着作者愤慨的情感。第三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学生根据词语提纲背诵课文。

⑶ 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学生推选一位同学读课文,力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体验与反思:

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课文的感受。

生1: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

生2: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蕴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2、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此次讨论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动辄评判,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课堂小结: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形象简练,蕴藉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特别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一切,努力磨练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布置作业:

1、运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2、阅读刘基的《说虎》,思考: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上一篇:变更年龄申请书范文下一篇:成长的初三作文800字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