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学生案例(共8篇)
听了高启山老师和刘亚双两位老师的讲座,收获颇多,感悟颇深,真的是受益匪浅,是我深深地懂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有一种力量,使我们泪流满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是尊严的力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太重要了,它就像一条鱼的“鳔”,鱼没有鳔不能生存,人没有尊严也难以活下去。
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有智慧,而且要有开阔的胸襟和宗教式的慈悲心肠,师德的核心是真爱,要想做一名好老师,一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及社会的爱。其次,要理解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
新时代的小学生们早熟,接受了许多社会信息,甚至形成了不少成人化的思想,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对老师的教诲洗耳恭听,相反越来越个性张扬。这个时候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多在学生需要获得帮助时伸出温暖之手,发现有困难的,有厌学情绪的,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无学习积极性的,不是采取直接的体罚方式,而是多花点时间关注、督促、鼓励他,让该生知道老师是真诚的关爱他而不是冷落他,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重之之重。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老师,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就像高老师所说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的人格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三(3)班有一名男生,由于刚刚接触不久,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通过几节课的观察,我发现孩子很好动,也不听讲,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就发现他桌子上没有英语书,想不到的是孩子在做数学,当时我很生气,没收了他的数学书,以为这样他便能踏实的上英语课,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听讲的效果非常不佳,第二节课也是如此,第三节课的时候,却发生了变化,课堂上的一个记忆游戏引起了他的兴趣,大家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取表现机会,他也不例外,当我看到他举手时的那种迫不及待,我在想:“这孩子今天怎么了?怎么有了兴趣?他会吗?”在我好奇的情况下,把机会给了他,他非常正确的说出了答案,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之后的几节课,我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在我的激励表扬中对学习有了很高的热情,后来我还在暗喜,你给他一点阳光,他就能灿烂。
二、理解信任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的确,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因此我认为爱学生要从理解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做起。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刚来不久就经常无事生非,出手打人,与同学关系紧张,还喜怒无常。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找他谈心,给他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抓住他的闪光点,告诉他:“老师很欣赏你,上课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如果你能努力改掉那些小缺点,老师会更欣赏你。”在看到他任何点滴的进步时,都给予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转变确实很大,下课时还经常主动与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 包括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核心和关键。在初三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必须利用学生的兴趣作为向导, 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这一点和现在提的比较多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
一、创设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思维习惯
一般说来, 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作为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 多研究教材和学生, 善于创设问题和情境用以启迪思维, 特别是在课堂上好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思维就无法激活, 学习浮于表面;如果问题太难, 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思维, 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惰性和依赖性;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或提出的问题不明确, 则起不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凡是能够使学生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中, 对所提出的问题能创造性的加以分析、综合并有条理的叙述出来, 这就是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上复习课时关于“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 我给学生烧杯、清水、酒精灯、白磷、薄铜片、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等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
学生很容易设计出这样一套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 将薄铜片置于烧杯上方,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将白磷放在铜片上一会儿白磷开始燃烧。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这样的设计只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稍做改动即可, 很容易联想到, 也很好理解。接下来我表扬了这些学生, 马上话题一转, 那么大家审视一下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案, 学生马上开始动脑思索。
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很快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只要设法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如果不用酒精灯给它加热还可以向清水中加固体氢氧化钠或者是浓硫酸, 因为这两个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足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以上。至此, 课堂气氛就明显的活跃起来了, 学生的思维跟着在后面转而不是依赖老师给出现成的答案。更有同学马上想到用氧化钙也可以, 其原理是一样的。这样的复习前后贯通, 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形成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要适时激发矛盾并进行启发, 这就是激发思维的过程, 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进而得出结论。
二、加强研究性实验发展思维能力和习惯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演示、边讲边实验、学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 这些只教会了一大批的模仿秀, 以至学生到了高中动手能力比较差, 特别是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与大中城市比明显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可能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发展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的教学。如今的教学改革就是要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就不能满堂灌, 要用具有探索性的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能独立地完成某些实验, 会选择一定的仪器和试剂编制简单的实验程序。当然这里的创“新”实验要求并不是无原则的“新”, “新”是相对的, 而不是去搞什么发明, 是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 培养学生科学严密的创新思维习惯。“教”是为了“不教”, 真正释放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探寻答案。
在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内容后, 教师要走出讲授的圈子, 寻找设计新颖的实验体型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去探索, 接下来举个例子说明问题。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实际使用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好的针筒注射器, 将足量的白磷 (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 40℃就可以燃烧) 放入试管后, 用橡皮塞塞紧试管, 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 燃烧结束后, 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观察现象。
(1) 正式开始实验前, 该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 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推至15 mL刻度, 然后松开活塞, 观察活塞回到20mL处, 该操作的目的是___。
(2) 实验中, 在松开弹簧夹前, 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 __并产生__。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从原来的20 mL慢慢向左移至___刻度处。
A.4mL B.8mL C.12mL D.16mL
(5) 下列三项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一项是___。
A.装置有点漏气B.白磷量不足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题 (1) 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的基本技能之一关于气密性的检查, 让学生认识到气密性检查方法的多样性, 关键在于气体压强知识的运用, 今后还会遇到很多特殊方式的气密性检查装置。题 (2) 和题 (3) 是化学识记内容的考查。题 (4) 是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熟记在通常状况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 (或约为1/5) 的结论, 并且在解题中要能灵活地运用。注意是消耗了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 所以是12 mL而不是16 mL。题 (5) 则是在实验过程中测定的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于1/5或小于1/5的主要原因的考查, 即在不同的实验情境中灵活地分析相应情境下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案例教学;激励;激发;发展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50-01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项艺术。如何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发展成长,道路千条,方法万种,但有效不失为衡量标准。职高政治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中,做好案例教学,确实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课本案例情况分析
高教版《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大亮点,就是教学案例多、典型,贴近职高学生现实,现身说法,激励性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全书共有贴近中职生的50个典型案例,其中课首案例14个,文中案例36个,以案例故事、读读想想栏目出现。不同章节,因内容不同而选取相应案例。最明显突出的是所选案例大多为中职生成才的典型案例。小于的“花样年华”,通过小于横向发展,纵向晋升以“花”为媒创业辉煌的案例给学生以启发激励;小丽从“舞蹈仙子”变为“画师”的案例,告诉学生当残酷现实剥夺了自已从事感兴趣职业的机会后,重新培养自已对另一职业的兴趣,同样可以收获成功。确实,课本中每一案例都很典型,针对性强,对中职生成人成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二、中职生情况分析
中职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具有生力军作用。尽管一部分学生存在基础差,学习成绩不太好,甚至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等现状,但并不是他们天资差,潜力小,未来渺茫,只是许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勤奋、刻苦不够,学习好习惯未养成,致使理想缺失,信心丧失,进取心迷失。中职生更多人是头脑灵活,天生好动,喜好突出,动手操作能力强,再加上步入高中阶段,一天天长大,慢慢懂事,渐渐成熟。如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充分更好地利用课本中的案例资源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有效地激励学生,定能脱胎换骨地唤醒并彻底改变更多学生,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成长。
三、用好案例教学,更好激发热情
1、浓笔重彩理想价值激励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自身职业生涯,首先要树立自已的职业理想。那么实现了自已的职业理想,会给自身带来多大的利益,很多学生没考虑过,没计算过,更没拥有过。因此教师在教学案例时,可充分调动学生想象,想象案例中人物在事业成功,职业理想实现后可能有的收获,不仅是在物质上拥有的,而且应想到在精神上富有的,联系到自已身上,从精神上去享受,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幸福感,这样便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激励学生,产生冲动,诱发动力,得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90后焊工让国旗在国际赛场升起》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裴先锋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裴先锋不单单是工资、奖金收入的大大增加,还说明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更具权威性,同时社会地位提高,受人尊敬,国人引以自豪,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另外自身生命的厚度加增,幸福指数提高等等。教师因势利导,假如你是裴先锋多好!相信有心的学生定会心潮膨湃,汹涌急荡,从此开始新的人生。良好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会产生。
2、充分挖掘坚定自信激励
学生有了激情,又迫切憧憬美好的未来,教师就要趁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出现不自信的学生,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坚定地树立自信。例如在《中职毕业生当上了汽车总装车间主管》案例中,小杨刚上职高,目标不明确,不自信,想的是混三年,拿个文凭。是老师帮助他找出了他身上的许多优点,挖掘了其潜力,又让他在学习实践中锻炼成长。小杨终于信心满满,不懈努力奋斗,工作后由一位国产轿车公司的安装工发展成为总装车间主管,成为一线“蓝领”的佼佼者。是的,学生不自信,定然是忧虑自身的不足,怕被自已的缺点打倒。教师利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挖掘潜力,发现闪光点,大加激励,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深度重视终身学习激励
理想美好,人人向往,信念坚定,可喜可嘉,但现实无情,总非一帆风顺,崎岖曲折总要面对。必须让学生明确“先苦才有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要发展成长,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必须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渐近并实现理想。课本中案例人物裴先锋不刻苦钻研实践,难焊出成功,这样的国际赛场上难见到中国国旗升起;小于如不积极进取,不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等级,怎有能力创业?怎能扩大创业规模?“舞蹈仙子”小丽左腿粉碎性骨折后如一蹶不振,消极沉沦,不思学习进取,怎会成为“画师?教师可充分、不间断地利用案例教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多激励,善指导,方能起到应有作用,产生明显效果。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让学生举出亲朋成功案例,本校毕业生成功案例,本地知名人士成功案例等等,在课堂上、同学中进行交流、宣传,激励自已,激励同学,让激励教学深入学生心中,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发展成长。
作者:白金宇
一、案例背景: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分组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记住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点和学练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知识技能,80%以上学生能体验正确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动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沟通协作的意识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和喜悦感。
设计思路: 篮球运动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本课针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已得到一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用篮球运动技术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教材,以跳棒接力为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学情,创设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互动地学练,让学生在学练中体验交流、协作和克服障碍的感受,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的完成。
二、案例叙述:上课铃声一响,初二、二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同学们,知道今天上什么课吗,许多同学看到地上的篮球便说是篮球课,对,今天我们就上篮球课,那请你们大声告诉我,你们喜欢这项运动吗?喜欢,许多男生和少数女生一起回答。我笑眯眯的问道,有不喜欢的吗?请你举一下手,有的同学可能不知道我有什么玄机,不敢举手。我接着说,做人吗,要实事求是,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时有几个人举起了手。好,很诚实,那么我们这次课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不喜欢篮球的同学喜欢上篮球,让喜欢篮球的同学变得更喜欢篮球。
准备阶段:“健康第一”,安全更不可忽视。为了更好的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教学目标,我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采用了“背靠背”和“自创自编传递球”两个游戏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得到预热。目的通过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受伤。通过前面的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达到热身的目的。接下来,让里圈的同学拿球,外面的同学进行合理的抢断球练习,看哪位同学球在手中停留时间长,同学们开始练习,整个篮球场上出现了你运我抢的练习局面。学练阶段:学生们互相争抢,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我吹响了哨声,开始对基本内容的学习。下面我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同学们要积极动脑思考后回答,同学们都知道,篮球比赛是一个集体性的项目,乔丹个人技术很好,但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打不了一支球队的,那么在篮球场地上是通过什么方式把五个联系成一个整体?传球,许多同学经过片刻思考后在小声的说,但又不敢说,怕答案不正确。对,就是传球,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及时表扬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学生受到表扬后,脸上绽出一丝笑意,感到比较的自豪。)同学们,篮球比赛中传球方式很多,那么你能凭借你的想象,你能创新出多少种传球的方式呢?两人一组进行大胆的创新练习,创新场面非常地热烈。
在他们练习的最开心的时候,我不忍心的又吹响了哨声,同学们,哪两位同学能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创新成果?我,我,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因时间原因找了两组同学到前面进行了创新成果展示(对创新的同学进行表扬与鼓励)。同学们创新的都不错,那么在这些练习中哪种传球的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或者说传球是比较有力量的呢?双手传球,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喊到。很好,有的同学说的对就是双手传球,那么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一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通过此种方式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呢?(我有意提高了讲话的语气)经过讲解动作要领后,然后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我巡回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
经过一段练习时间的练习后,找了两名练习不错的同学到前面进行展示。同学们对他们的展示进行鼓掌,然后让学生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价,紧接着我指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本节次的重、难点问题。同学们知道了他们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后,我让他们带着两个问题再次去练习,一是刚才同学们在练习传球的同时,有的同学在接球时产生了“啪„„”的响声,怎么才能不产生声音呢?第二问题是如果你们练习的技术不错了的话,能不能试着尝试一下拉长传球的距离后,或者说你们利用双手传球能传多远呢?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走向了练习,再次掀起练习的高潮。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接球的动作技术。经过短暂的暂停,我讲解接球的动作要领,又给同学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技术已经掌握的不错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我们所学的这个动作技术,然后同学们自由组合,创新出一个几何图形,先进行多人传一个球?逐渐过度到多人传几个球?到最后创新出一人传球游戏呢?咱们就是看看哪一组配合是最好,游戏最有创意?同学们又经过短暂的商讨组合后,学生又投入到紧张的练习中去,练习的热情逐渐达到了本节课的最高潮,有四个人一组的,有五个人一组的,有六个人一组的,还有更多人一组的;由开始传一个球逐渐过度到传多个球,再逐渐过度到共同创新一个传球的游戏(有斗牛游戏,有传球跑接力游戏„„)。这时,我及时的参与到他们练习中去,和学生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指导学生练习,积极创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同学们那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放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意念放松和放松操练习。同学们,下面跟我一起做,举起你的双手,两脚跟抬起,同时重心提起,脑海中想想大海、蓝天、白云、草原„„,好的,重心往下降,同时身体放松(高位站立成蹲位姿势);同学们做得都很好,下面闭上双眼再跟我做一遍„„。最后让同学们自已对本次课进行了总结一下,都是学习了哪些东西?我对学生提出下课后的要求,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对篮球球性的练习,增强对篮球的球感。本节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三、教学反思: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篮球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并以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篮球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篮球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篮球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篮球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依我所见,“人文性”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把所学知识尽量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使所学知识融入真实的的生活情境,尽力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在此,我就一个具体教学片段来做分析。
教学内容:In town
学时安排:1学时(40分钟)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对异国文化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纹路的方法及常用语,并围绕圣诞节日问路话题,运用所
学词语来讲述外国人的习惯。
(2)初步了解外国人问路的方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态度;通过对西方人习惯的了解,懂得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使学生了解、欣赏和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问路的习惯。
难点:能用常用语言问路
教学过程:
1,播放情境,呈现图片,营造一个相对逼真的环境,导入本课主题。2,观看对话情境,简单了解西方人的习惯
3,呈现:常用的问路句子及礼貌用语。
4、创设情境,设置练习。进行小组对话练习。
4.课后作业;罗列出你知道的问路及之路的句子。
一年级开学了,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她小小的个子,每天来上学时,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
个案处理: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
一、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如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她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例如,当着同学的面表扬她看图说话讲得好;课堂提问回答的真棒;真聪明,课文背诵得流利等;歌唱得真好听;广播操做得很好,每当她有一点点进步时,就给奖励一颗小红星,满十颗小红星奖励一个水滴章,满五个水滴章就奖励她好学生卡和一支铅笔。满十个水滴章就换浪花章。当她拿到第一个水滴章时,终于开心地笑了,上课也能积极举手发言。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上课时,我总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缩短心理距离。课间让同学去找她玩耍、聊天,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和大家一起做操、玩耍,常常带着自信的笑容。
我的思考: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文家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王琴,女,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外祖母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家长、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外祖母的交谈了解到,在她只有八九个月大时,母亲是个脑膜炎后遗症患者,母亲再婚后把她扔给外祖母,外祖母看她年纪小,过多的溺爱。养成了她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的性格。母亲再婚后并不幸福,近期回娘家后常常在孩子面前谈起她的不幸,这样就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自己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外祖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她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弱小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杜杜,女,12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1、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2、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杜杜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建议家长对杜杜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杜杜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杜杜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3、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杜杜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杜杜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杜杜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怕学习的孩子
邹德洋,男,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纵观整个社会的学校,都普遍反映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好多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还有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头晕”等借口逃避学习。做起作业来,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铅笔,几个字要写半天,磨磨蹭蹭的,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学生方面,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我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最后,邹德洋能完成家庭作业了。,女,12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AA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AA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AA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AA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AA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AA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宋某,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作业,后来就不写作业,经常和学生打架,常偷爷爷奶奶钱。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作业,后来就不写作业了,老师批评后,他就和家里人说谎,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父亲知道后说了他,就砸东西,逃避别人,没有朋友。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的交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都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五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一个好老师,如果能抓住情感教育的核心——关爱学生,爱生如子。用自己的爱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自己的情感的雨露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使学生如幼苗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时时刻刻心系学生,把一片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那么他(她)一定会将旧人变新人!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莫一会 性别:女 年龄:11岁 年级:四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分析与诊断
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因而,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她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就要想办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和、亲切。因为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我与她的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次,作为家教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喜爱她,获得爱和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周未,只要我有时间就带她到学校里和其它小学的孩子认识,刚开始听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她勉强的和别的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外向的孩子带动她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让她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让她性格外向起来,当然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
通过让她与陌生的孩子(同龄)交往,还有在给她讲作业时,她的作业出错。或做错什么事,我都鼓励她,给她一个宽松的做作业环境。她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业时,我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其实在与别的同龄孩子交住时,反应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五.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了表扬,不约束她。她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她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她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虽然,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5 一.案例介绍
倪侃,男,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分居.根本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爷爷对他要求过于严苛。
二.案例分析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父母分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爷爷的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三.辅导策略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增强耐挫力——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一、案例介绍:
欣欣,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既聪明又活泼。因父母忙于做生意,他在家大部分时间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过。欣欣既是独苗,自幼在爷爷奶奶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倍受宠爱,被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家中的“小皇帝”,事事一帆风顺,都能如愿以偿。久而久之,便形成倔强的个性。在学校里,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喜欢在同学面前耍威风,出风头;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好,与老师关系紧张;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经常赌气。
二、原因探究:
1、家庭教育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针对欣欣的个性心理,我进行家访,从他家长的话语中,我了解到欣欣耐挫力差属“遗传”,而“遗传”的结果并没有给他家带来什么大麻烦。再说,他的学习成绩优异。于是他家的长辈就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极少对他进行针对性教育。
2、前期教育的影响。我是在二年级时接到欣欣这个班的。本来,我对他的名字就不陌生,因为他有个“调皮大王”的雅号,这是在办公室闲聊时听他一年级的班主任提过的。刚到我班的第一天,他给我的印象挺可爱的。而一开始上课,麻烦就来了,他蹲在椅子上,双手一直摆弄自己喜欢的玩具,课本放一边,这哪象“学生样”?我一看,真想狠狠训他一顿,可仔细一想,第一节课总也得留一点面子。于是,我走到他身边,靠着他的耳朵说了一句;“请坐端正些,好吗?”他一听,眼睛直盯着我,也许是看见我脸上的笑容,不一会儿,他果真坐得端端正正。过后,我了解到,他当时闷了一肚子气,心想:“以前的老师,什么事不依着我?今天可倒好,干吗和我过不去?”我暗地里高兴,这一“感情处理”果然见效。因此,我相信呀 要老师对学生多些谅解,即使是“调皮大王”,只要“精诚所至”,也能“金石为开”。
三、理辅导及措施:
采用综合心理辅导方法,重点培养他随挫折的能力,分析他耐挫力差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排解,增强他的抗挫力。提高欣欣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稳定情绪,承受挫折心理,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1、引导正视挫折。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他加以引导,让他认识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记得在期初竞选班干部时,他狂妄自大,以为能“轻而易举”,没想到结果却落选了。因此,他大发脾气,同学们也避而远之。后来,他正视了自己的缺点,但对自己的第二次竞选缺乏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说:“其实你很优秀。”一听这话,他红着脸问我;“老师,这是真的吗?”我点了点头。只见他又犹豫了一下:“假如选上了,我能行吗?”我说:“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发扬自己的优点,纠正自己的缺点,你准行的!”听完这句话,他高兴地走了。竞选会上,他以坚定的信心——“痛改前非”,博得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赢得了个“学习委员”。
2、体验艰苦劳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无伟男”,抗挫折能力要在挫折中获得。我故意在劳动中让他做一些消耗体力大的劳动,让他真正体验艰苦劳动的感受。因为这不仅能培养他的吃苦精神,还能培养他坚持忍耐的精神。开学初的劳动,他尽量挑些细小的活儿干,还在同学中虚张声势,遇到重些的活儿,他就退却了。这时,我就采用“激将法”,对他说:“你长得又高又胖,力气最大,这活儿该你包了!”他听后,吐出了长舌头,硬着头皮干了起来。从那以后,他得了个“大力士”的雅号。有了这个雅号,他干活再也没有偷懒过。在劳动中,他不仅出尽了风头,也尝到了战胜挫折的甜头。
3、搞好家校配合。纵观欣欣的这一心理障碍,我主动取得家长的配合。我常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络等途径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建议他的家长适当让他做些家务,以增强他的耐挫力。经过一段时间,他逐渐懂事了:父母下班,他能端茶送水;爷爷奶奶生病,他就急忙去探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经常反思,改进不足,提高家教水平,不能“只养不教”。学校是强化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密切配合老师,与老师一道齐抓共管,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让孩子永远心情舒畅,永不受委屈,这是家长所希望的。可是今天你为他诉“不公”、平“冤屈”,明天谁为他披荆斩棘、遮风挡雨、铺路垫石呢?因此,做家长的应时时提醒自己:今天要为孩子准备他在未来生活中乘风破浪前行的条件,也要为他打下在逆风中行进的基础。
4、学会克服困难。应付挫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我觉得只有让他在竞争中经受锻炼,磨砺坚强的意志,才能培养他的韧性、耐挫力和受挫后的恢复能力,才能使他学会从别人或外界给予中得到幸福,并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己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他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去年,我推荐他参加数学竞赛。然而,他因第一次参加而怯场,结果“名落孙山”。我鼓励他:“虽然这一次发挥不好,但毕竟是第一次,只要你有信心,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你都能战胜的。”他听后喜笑颜开,答应我参加下一次竞赛。
5、经过努力,欣欣恢复了理智状态,内心达到平衡。能主动经常去接近同学,跟同学谈心,沟通思想;能主动把憋在心里的苦闷向老师、同学吐露,解开自己心理的疙瘩;能在挫折面前自觉摆脱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四、小结
该同学由于耐挫力差,经一学期的不断感化教育和多次的心理疏导,情绪忆较为稳定,心理状态能保持平衡,达到预期的心理教育目标。本案例表明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时机,调整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运用综合的科学心理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情况:
小鱼,男孩,小学五年级学生。他长着一对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经常有些蓬乱,面色蜡黄,显得不太健康。他的穿着也是同龄人中较差的,衣服不是大点就是小点,不合身,而且表面都被洗刷得褪色了。他看上去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时,除了上厕所外,总是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叫她
去和同学玩,他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听他奶奶说,平时在家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叫她去外婆家玩玩,他也不去。原以为他是要认真写作业,但老师经常说他赖写作业。
二、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鱼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小鱼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孤单一人在海边种地,而小鱼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走进他的家,早已做好心里准备的我竟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破旧的灶台、几个涂满玉米粥的碗、一张干柴铺垫的小床、几张小板凳、加上墙角杂七杂八塞满破衣服的塑料袋,已把一间不足八平方米的小屋挤得满满的了。唯一能给人温暖的就是那盏在风中摇曳的小灯泡了。我真的无法想象小鱼回家之后怎样做作业,怎样吃饭,怎样睡觉。
虽说他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回家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小鱼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小鱼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小鱼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小鱼同学出现的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失落自卑的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消除小鱼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鱼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鱼回答问题真响亮”„„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小鱼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他还天真地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像我这样的孩子,老师怎么会喜欢呢?”我欣然地拉着他的手说:“好孩子老师都喜欢!”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小鱼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小鱼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小鱼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小鱼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专门登门拜访小鱼双目失明的妈妈,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同时,我我拿来家中的衣裤、床单、被套,买来钢笔、本子送给他,微笑着告诉他:“要想摆脱困境,关键还得自己努力呀!解决不了的困难找我们,我们会一直关心你,帮助你!”当得知小鱼凑不了拍照的钱,即将错过医保办理手续时,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元钱给了小鱼,让他有了和其他孩子同等的机会。
4、多元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鱼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他以正确的评价,把小鱼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四、辅导效果及反思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小鱼渐渐变了: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不管家庭有多大的困难,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都不应该对生活、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真的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注他们,多关爱他们,让她们感到应有的温暖!
关键词:摆渡,误解,平光镜
“摆渡”是指人在用手划船时的动作, 摆渡过河是一种古老的交通方式, 也有帮助人渡过难关之义。教师也是一个“摆渡”者, 把每个学生从幼稚的乐园摆渡到学习的殿堂, 摆渡到成功的彼岸。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即教师如何做一个“摆渡”者?
案例:本学期我正在九年级 (8) 班上课的时候, 刘××同学突然举手对向我说:“老师, 周××同学将橡皮砸到我头上。”周××同学是一个学习成绩可以, 但调皮好跟老师狡辩, 喜欢在课堂上做一些无关小动作的学生。听到刘××同学的小报告, 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 周××同学就大声吼起来:“我没有扔, 是惠延号扔的。”我说:“刘××怎么不说是张××同学扔的呢?”我又接着说:“作为九年级学生, 你应该成熟一些呀!”其他学生对周××发笑又讥笑, 周××气得面红耳赤。他又是拍书又是砸笔。课后我很快从学生中了解到, 真正凶手是惠延号。
分析:从这个案例来看, 由于我误解了学生, 学生比较委屈, 在辩解的同时还闹起了情绪。幸亏我的情绪控制得还不错, 没有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学生从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反思:1.当碰到两个学生闹矛盾, 而我又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时, 教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采取“冷处理”。
一、学生错误解答情况
(一)案例1
1.原题(第21题)
如图1,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m=,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①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
②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2.学生错误解答情况统计
第一问主要错误:一是向心力公式书写错误:(1)漏了重力mg;(2)正负号混乱;(3)表达式中R写成h或r.二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对象:(1)表达式中m写成M,M写成m;(2)表达式中都写成m或M.
第二问第1小问主要错误:(1)小车速度vm与滑块速度vM混淆,误求滑块速度vM;(2)书写滑块小车系统能量守恒的关系式时,漏了小车的速度vm;(3)不理解题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不知小车vm什么意思,写出五花八门让人无法理解的功能关系式等.
第二问第2小问主要错误:(1)常见错误是将滑块对地位移写为相对位移L;(2)不会书写系统和全过程的功能关系式;(3)利用木板木块模型,分析滑块和小车两个对象,根据动力学观点解题,不能正确写出滑块和小车的动力学方程.
(二)案例2
1.原题(第22题)
如图2,绝缘粗糙的竖直平面MN左侧同时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MN下滑,到达C点时离开MN做曲线运动.A、C两点间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求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
(3)若D点为小滑块在电场力、洛伦兹力及重力作用下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当小滑块运动到D点时撤去磁场,此后小滑块继续运动到水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小滑块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D,从D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t,求小滑块运动到P点时速度的大小vP.
2.学生错误解答情况统计
第一问主要错误:没有写出解题依据Bqv=qE,直接写出结果v=.
第二问主要错误:(1)动能定理表达式中漏掉带电小滑块重力做得的功,即mgh;(2)动能定理表达式中摩擦力做的功Wf 的正负号错误.
第三问主要错误:(1)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分解表达式错误,如:vpy=v0cosa-gt,vpx=v0cosa-qEt/m等;(2)等效加速度表达错误;(3)根据类平抛分析,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表达式错误,主要是t时间内在F方向的位移x=at2计算错误等.
二、学生解题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提取发生障碍,不能从试题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在试题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信息量超过短时记忆的最大容量7±2个,就会影响学生对有效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加工[2],从而产生错误.
案例1是一道经典模型的重组题,以滑块从圆弧光滑轨道滑下到粗糙的小车上分两段滑行作为问题背景,考查了力学中的向心力公式、功能关系(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力和运动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相关知识,属于力学综合题.本题信息量很大,其中关键信息有两个:(1)涉及两个对象和两个运动过程,其关联的物理量是vB.(2)滑块滑入BC轨道过程中动量守恒,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
案例2是带电小滑块在复合场(重力场、电场、磁场三种场叠加)的运动问题,是常规经典题目.考查了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动能定理、力的合成、类平抛运动等知识,属力电综合题.试题中对学生个体有意义的信息单元超过7±2个,其中关键信息有三个:(1)带正电的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状态是恰好离开竖直平面MN,即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Bqv=qE);(3)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离开MN做曲线运动,到D点速度最大且同时撤去磁场,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是类平抛运动.
(二)信息加工顺序混乱,不能按序列加工要求,造成思维混乱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观点,得出一个结论需要经历多个逻辑加工过程才能实现.[2]高考计算题一般是综合性问题,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要经历几个信息加工过程,前一信息加工结果会影响下一个信息逻辑加工过程.信息加工顺序混乱,不按序列加工信息,都会造成解题思维混乱.endprint
案例1的信息加工顺序是:首先,分析从A到B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在最低点的供需关系;其次是根据系统能量守恒分析滑块从A到B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最后根据功能关系分析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其中对“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信息加工结果,直接影响到“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信息加工.
案例2的信息加工顺序是:首先是小滑块运动到C点状态和受力情况;其次是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接着分析D点的状态;最后分析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其中“D点的状态”信息加工结果直接影响“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信息加工处理.
(三)信息加工机制不力,造成分析障碍,不能形成信息间的相互联系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观点,个体形成新联系的机制是逻辑的,信息加工的机制主要有归纳和演绎推理,其中演绎推理策略是由反映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得出有关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一种推理[2],高考试题更多的是演绎推理过程.
案例1第二问第一小问演绎推理过程:大前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小前提——从A到B,根据能量守恒;得出结论
mgR=mv′2+M[vm][2].
许多考生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大前提下,演绎推理从A到B过程中滑块和小车的功能关系时,信息加工机制不力,造成不能正确书写系统和全过程的功能关系式.
案例2第三问演绎推理过程:平抛运动规律是大前提;从D到P,是类平抛运动,得出结论:
Fx=m[vp][2]-[vD][2],F=.
许多考生在“平抛运动规律”大前提下,演绎推理从D到P类平抛运动过程中,不能类比形成信息间的相互联系,造成等效重力加速度、运动的分解等错误表达式.
三、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教学启示
考生答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基础薄弱、能力不足.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是一种绝佳的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一“错误”的教学资源,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视角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
(一)夯实基础是教学之本
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再编码,不断拓展原有知识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增强认识结构的稳定性.物理总复习的重点仍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和基本技能,要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上投入主要精力,要深入挖掘基本概念的确切内涵,要清楚认识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以及适用的条件[3],要认真领悟物理学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要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概念性强、方法灵活和构思新颖的例题或习题.夯实基础是物理教学之本.
(二)科学建模是教学之重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信息的提取与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痕迹有关,而记忆痕迹的强度与科学建模有直接关系.科学建模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模型化,是通过形象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科学建模是揭示原型特征和本质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对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原型,再现原型的规律本质,有助于按序列加工,进而降低思维难度,防止台阶过高而出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科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按序列加工信息,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培养意识是教学之需
影响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根本障碍就是物理意识的缺失,造成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薄弱.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一个结论需要经历多个逻辑过程,一个子结论往往是另一逻辑加工过程所需的信息.物理意识是通过物理教育所形成的自然科学观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对待、处理或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心理反映过程,它包括感觉、直觉和思维三种认识活动.加强物理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根本途径.物理意识主要有: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对象意识;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的意识;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守恒意识;分析问题时的过程意识、画图意识、建模意识等等.培养物理意识是物理教学之需,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的物理意识的大前提,才能进一步提炼具体问题的小前提,提升学生信息加工的良好机制.
参考文献:
[1] 曹义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J].湖南中学物理,2008(5):7-9.
[2] 陈刚.试论科学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条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J].基础教育,2014(6):64-70.
【英语教学学生案例】推荐阅读:
中职英语教学案例07-13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10-23
英语词汇情境教学案例06-10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案例07-08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07-08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案例10-07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案例11-06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07-22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11-13
五年级英语教学案例分析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