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建设标准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核医学科建设标准(共7篇)

核医学科建设标准 篇1

核医学科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 分值 质控人员收集数据,持平6分;上升10%加2分;核医学涉及下降10%减2分。(放射性核素显像、核素治疗、功工作量 60 总例数; 能测定、标记免疫分析等模块的工作量暂时不做细分考核)急诊出具报质控人员收集数据,持平6分;低于30分钟加2-4 60 医疗告时间 分;高于30分钟扣2-4分。指标 门诊和住院质控人员收集数据,持平4分;大于一天出报告者常规出具报40 工作效率 扣2-4分(特殊项目除外)。告时间 病人等待抽质控人员收集数据,持平6分;低于20分钟加2-4

血时间 分;高于20分钟扣2-4分。根据年初制每季度的投诉数低于医疗投诉控制数得分;高于医医疗医疗投诉反定的医疗投疗投诉控制数扣分。科内有差错记录改进处理记录80 安全 馈情况考核 诉控制数 得分;有差错没有记录和处理的扣分。根据临床科临床科室满室对医技科根据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评分表产生分值。80 意度 满意室评分表 度 根据病人满根据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直接产生分值 病人满意度 50 意度调查表 标记免疫检根据核医学根据核医学科室内质控记录台帐,是否定期开展并测室内质量 50 科室内质控 记录;江苏省室间质评成绩酌情扣分。控制和室间质评 根据送检标本收集时间、采集方法和部位;标本保根据江苏省标记免疫检存;加样器定期进行精确性、稳定性鉴定;建立标50 室间质评 测质量控制 记免疫分析正常参考值等酌情扣分。根据定期进行分辨率和最大记数率测定;定期进行根据《影像科核素显像质自动校正、旋转中心、均匀度、衰减校正;定期进建设管理规 量控制 行现像照片评定并纠偏等酌情扣分。范》 质量根据放射性药物的准入、保存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控制 根据《影像科放射性药物进行放射性活度、标记律及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及建设管理规 质量控制 处理酌情扣分。范》 放射性功能根据《临床技测定质量控

术操作规范》 制 放射性核素根据《影像科根据适应症、禁忌症掌握;治疗剂量计算;告知患治疗质量控建设管理规 者;出现情况后的处理等酌情扣分 制 范》 报告质量控根据《临床技根据报告是否填写项目完整、格式符合要求;术语30

制 术操作规书写规范;尽量进行客观描述;避免套用数据库数范》、《影像科据出错;提示性诊断或结论;发现检验结果偏差(过建设管理规高或过低)及时与临床联系;报告医师签全名等酌范》 情扣分。根据各类各级人员职责是否明确,值班在岗人员坚根据岗位职岗位职责和守岗位;因工作离开告知去向;夜间等备班通讯器责和值班、交40 值班制度 保持通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重大事接班制度 件交接班等酌情扣分。根据消毒隔消毒隔离制离、院内感跟据防止交叉污染、一人一巾一管、实验室环境定

度等 染、医疗费物期消毒、医疗费物处理等执行情况酌情扣分。处理制度 根据认真核对检验标本、检验项目、送检日期、病根据查对制人姓名、性别、床号、科别、标本数量和质量;检查对制度 30 度 查治疗部位;计量核对;与送检人员的书面交接;规章发现差错及时纠正等执行情况酌情扣分。制度 根据试剂是否选择正确;品名、数量、规格、价格试剂、仪器属于分析前记录是否翔实;是否专人保管或配置;仪器设备是 30 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 否由专人保管、定期维护、定期校验并记录翔实;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等酌情扣分。同位素领根据同位素和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是否专人领取、根据《临床技取、保管、和对、保管;按规定步骤安装发生器;铅罐分类明40 术操作规范》 使用制度 确、标签清楚;登记齐全。

根据对于用电设备、煤气、排水系统的监管;易燃、安全管理、根据安全管易爆物的管理;特别是预防放射性物的防盗与泄漏20 防护制度 理制度 和个人安全管理是否到位酌情扣分。人员培训上属于分析前根据对于各个模块和功能设置岗位,对于从业人员 40 岗 质量控制 进行上岗培训和资质认定等是否到位酌情扣分。根据科室是否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内容和记录;医学术活动院、医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到会率酌情扣分。科教 新技术继续

核医学科建设标准 篇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细化, 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必须更新服务理念, 调整服务方向, 将主要业务活动围绕医院的学科发展来进行, 为临床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

1 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服务的现状

目前, 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图书馆已经或者正在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但是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医学高专院校。学科馆员没有具体的定位和编制, 人员主要来自参考咨询部、期刊阅览部、采编部等多个部门, 且这些学科馆员基本上都是兼职, 并没有做到定岗定编, 也没有固定的科室名称和统一管理。在学历和资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历方面, 有的并没有达到要求, 尤其是在专业上面。在资格认证方面, 只有少数图书馆对学科馆员上岗前实行了资格认证, 即必须符合一定条件的馆员才能上岗。在工作职责问题上, 多数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

2 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现实意义

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等, 面对的读者以高校教师、在校学生和医务人员为主。由于医学覆盖的分支学科范围广,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而读者的信息需求范围广大、文献类型多。然而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 以及网络时代海量的科技信息, 读者往往在需要信息时无的放矢。因此, 在医学院校图书馆保证资源储备充分的同时有必要组织一批既熟悉本馆馆藏资, 具有较强信息检索和组织能力, 又熟悉医学专业知识和学科研情况, , 分别承担起专门为某学科读者提供专深全面、新颖及时、针对性强的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工作, 从而建立切实有效的对口服务迫在眉睫。

3 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3.1 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面临的机遇

3.1.1 医疗科技的发展

医疗技术水平对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医学信息文献集散地的图书馆对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保障作用。在新一轮医疗市场竞争中, 人才及信息资源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医学高专院校, 作为培养相对低层次医疗人员的高校更是困难重重。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知识更新的加快, 迫使从事信息服务工作的馆员不得不调整并充实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在适应临床医疗新思维的背景下, 各种新型服务模式诸如临床图书馆员工作模式、学科馆员实践、融入式服务等应运而生, 这些服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变了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已面临的日益萎缩和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不可回避的是, 馆员整体素质令人堪忧, 很难肩负起网络环境下的工作重任。因此, 探讨并分析阻碍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因素并寻求出路就成了业界同行关注的焦点和课题之一。

3.1.2 医改的推进

在医改大背景下, 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的在激发医学院校图书馆, 也给医学院校图书馆及工作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馆员群体要努力把握好各种因素, 积极创造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氛围, 充分施展工作技能, 摆脱低迷的职业状态, 化解职业危机, 把追求和理想融入职业活动中, 焕发职业成就感, 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释放自己的热情与才智, 以实绩证明自身的潜质与价值, 取得个人与图书馆组织的互利共赢, 从而推动医学院校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3.2 应对策略

3.2.1 提高馆员素质

应对科技高速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人才的利用水平。做好人才的引进以及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英国图书馆学家哈里森说过“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 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也难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准”。所以作为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 开展学科馆员信息服务最重要的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在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的同时, 还要充分整合院校内的各种优势资源, 加强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对馆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有目的、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形式也应该多样化, 例如经常开展图书情报最新发展动态与技术讲座, 组织学科馆员参加对口的医学学术专题研讨活动, 并有组织地选送到校外去进修与培训;图书馆领导应鼓励在职职工进行学历、学位教育与第二专业的学习。图书馆还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图书馆员爱岗敬业、服务至上的行为, 保障信息安全。同时鼓励终身学习。

3.2.2 加强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据有关报道显示, 大部分临床医务人员都有大量医学信息需求。多数医务人员会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尤其需要专业的参考咨询和高水平的课程学习, 而目前医院图书馆提供的一般性服务难以满足临床医师的信息需求。所以医学院校图书馆是他们很好的去处。在医学院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也能使得图书馆在自身建设和发展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是一个很好的重要措施。所以,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 为医务人员、教师、科研工作者等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对减轻医务人员的信息获取压力, 让其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临床和科研工作中, 以及促进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医务人员需要掌握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需要不断补充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医学图书馆要发挥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 针对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特别是通过学科馆员制度, 为用户筛选、分析、归纳所需信息, 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培训, 提升读者阅读水平。因此, 医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不仅能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也是减轻临床医师信息负担的有效方案。此举措一定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束语

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新医改的大环境, 对医学院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也对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使图书馆服务实现了智能化和个性化, 也使医学图书馆加大了用户教育培训的力度, 进一步促进了医学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建设, 提高了医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彬, 李泉.论医学图书馆的用户教育[J].医学与社会, 2009, 22 (7) :43-44.

[2]唐芳, 杨翠莲.医学图书馆如何在循证医学实践中深化信息服务和用户教育[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7, 16 (2) :22-23.

核医学科相关制度目录 篇3

2.核医学科标本采集、储存、运送、接收、拒收、处理制度 3.核医学科查对制度

4.核医学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5.核医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6.核医学科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7.核医学科检验报告审核、登记、发放制度 8.核医学科急诊检验制度 9.“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10.核医学科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 11.核医学科试剂管理制度

12.核医学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13.核医学科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14.核医学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5.核医学科防止医院感染制度 16.核医学科临床沟通反馈制度

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诊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与其他科室的联系,积极开展医教研工作。

2、执行各类各级人员的岗位负责制,分工明确,人员相对固定,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轮换。

3、根据医院工作要求,制定科室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年终总结。

4、定期召开科务会,传达院会内容,小结一周工作,研究和安排下周工作。定期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

5、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

6、严格掌握诊疗适应症;确定诊疗项目、使用放射性药物品种和剂量等。

7、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诊断质量。检查报告应当填写完整,叙述准确、客观,结论明确。

8、加强诊疗随访登记,及时总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检查质量。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应当查明原因,必要时复查。

9、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互通信息,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10、严格规范各项诊疗常规;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仪器质控和保养工作。

11、严格遵守放射性药物的安全管理。

12、加强试剂、耗材等宏观管理,物品和药品的管理专人负责。

1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XXX核医学科

检验项目标本采集、运送制度

1、门诊病人的血液标本由抽血室工作人员抽取。

2、住院病人的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抽取。新生儿血常规由检验科临检室根据情况采集末梢血。

3、急诊病人的血液标本由急诊值班人员在值班处抽取。

4、抽血全部使用负压真空管,一人一带一垫一针,无菌操作。

5、脑脊液、关节液、体腔液、脓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等标本由临床医师留取。

6、尿液、粪便、痰液等标本由医生、护士或检验人员指导,并交待注意事项后,病人自行留取。危重病人不能自行留取的,由医护人员留取或辅助留取。

7、所有采集的标本必须及时送检,并应注明采集时间,急诊标本还应注明“急”。

8、标本容器上必须贴有条形码,并附检验申请单。

9、住院病人标本的运送工作白班一律由病区护士或护工负责。检验人员原则上不得接收住院病人或家属自行送检的标本。

10、所有标本送检前应办好交费、记帐等手续,急救病人按”急救绿色通道”程序处理,特殊情况由医院总值班人员签字后先予检验,以后补交检验费。

XXX核医学科

检验项目标本储存制度

1、候检标本是指当日不做检测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测的标本。

2、候检标本保存的前提是不影响检测结果,所有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项目不允许作为候检标本保存。

3、候检标本的保存条件视检测项目的不同而定。由各室当时接受标本者负责落实。

4、检验标本在发出报告后,除粪便和尿液标本外,一般置冰箱保存三天才能弃去。

5、PCR标本保存1周以上。

6、各室标本应按测定时间分别保存,以便查找。

7、保存的标本在临床医师或患者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对其检验结果重新复查。

XXX核医学科 检验标本拒收制度

1、检测标本状态、有效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对检测样本的采集、接收、流转、贮存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对溶血、脂血样本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明确标明,并告知临床医务人员,严重溶血及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如输液时抽取的标本、抗凝比例不适当标本、采血不不规范、明显影响检测结果等),应拒收,并与临床取得联系,按要求重新采集标本。

XXX核医学科标本接收及处理管理制度

1为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根据我实验室及个别工作人员未能重视对各种检验样本管理的责任,有时出现漏检或不及时的转送样本,由之影响检验质量,延误报告,因而造成不能再承诺时限内发出报告引起病人医疗纠纷和投诉,同时也造成了各实验室之间的矛盾,先将我科标本接收和处理制定以下规定: 1.签收

严格对各种样本的查对和双签字制度,对病房各种样本及时进行验收、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并进行沟通,每天早上统一进行收集送检。2.验证

进入各个实验室的样本在进行编号前,工作人员应再次认真查对姓名、条码号、住院号、病区、床号、检验目的等,对不符合要求者应作记录,和临床沟通协调,以免延误病人的检测结果报告,对书写不清楚的申请单,当事者及时与临床联系,明确受检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区等相关信息。3转送

在查对工程中一旦发现有其他实验室或者本科各实验室的样本,要提高责任性,及时转送有关实验室,切勿延搁样本,延误检测,影响检验结果和报告时间。4.标本放置

各实验室在工作中发现有需要转送到其他实验室的样本,需要统一放置在固定的部位并有明显标志的样本盒中,以便其他实验室的人员来拿取。5.多张检验单标本

凡是两张以上的检验申请单,原则上要分装各管,随检验申请单一起分别放置样本盒中,对采样困难者要主动跟踪样本,以免漏检,分清责任。

核医学科查对制度

1、接收检查申请单时,做到三查: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临床诊断及检查目的是否清楚、是否交费。

2、收集检测申请单时,除上述三查外还应当检查标本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3、注射标记放射性药物时,查药物的品种是否符合检查目的;查注射剂量是否符合检查要求;查注射方法和部位是否可能影响检查结果;查对注射之放射性药物品种是否与患者检查项目符合。

4、体外免疫分析实验时,查试剂盒种类是否相符,是否超过有效期。

5、查对检查报告书写是否规范、图片与报告是否一致、显像报告是否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签。

6、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剂量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和核对。

XXX核医学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1.科主任参加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科质量管理,督促检查。

质量管理小组:组长:XX 成员:XX 2.积极参加全国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认真仔细的按时做好每次质量控制,如期寄出报告,目前参加免疫、发光等项目的相关质控。

3.每次接到质控汇报单后,要检查对照,总结优缺点,找出问题,改进工作。对室内质控要每天坚持,成为一项恒定的检测系统,如期做好质控图,及时发现失控和漂移现象。

4.质控的结果一定要达到临检中心的标准,对失控项目,要特别重视,限期整改。

5.各专业组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三基”训练,对每张报告单仔细做,认真填写结果,清晰准确,签上全名,准确的发出报告,对不能做的单子,写明原因,原单退回,重新留取标本,做到每张单子有着落。

6.一般当天标本当天完成,不能当天完成的标本要妥善保存,以免变质,血液标本要离心后吸出血清储存于冰箱,以免溶血。

7.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复查,寻找原因,吸取教训,对造成误诊等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8.定期检查,结合医院每季度质量检查的同时,对各个实验室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特别是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如人员操作规范化、仪器的完好率、精密度、敏感性、试剂的质量、方法学的评价以及系统误差以外的误差因素进行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

9.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思想素质,是提高检验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有计划的实施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加强技术考核,“三基”考核,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科主任对各专业组(室)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尽快解决。

“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下列制度:

1.“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

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甚至危及生命。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结果发出,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登记本》,应立即采取反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3.“危急值”报告程序

1).检验工作人员发现检验“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并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登记本》详细记录,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接到通知时应立即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者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医技科室必须立即复查,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复查结果,确认出项危及生命的“危急值”报告时,下级医师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进行相应处理。3).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临床科室在进行相应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前往医技科室领取签收危急值报告单,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按照规定用红笔表明异常项目及异常值,并粘贴在住院病例中,将相应分析、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反映。

医学装备科相关制度 篇4

一、医疗设备订购论证管理规定

1、订购大中型医疗设备,应由科室提出申请,医学装备科汇总,经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论证,院党委会审批。

2、编制定购医疗设备计划,必须遵循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有计划地逐步更新原则,克服盲目性,减少重复,避免浪费,力争发挥最佳效益。

3、申请大中型医疗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安装设备机房;使用操作和维修技术人员;环境条件和辅助设备;水源、电源、温湿度、防尘净化、防干扰、防污染等。

4、临床及医技科室和医学装备科必须对拟购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维修保障配件来源,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认真论证,深入研究,为院首长及党委决策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5、医学装备科要深入学习,信息灵通,提高计划拟制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谈判、签约、安装、调试、验收等各项能力,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应有的效能。

6、本规定从文件下发日起开始执行。二.医疗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1、购进的各类医疗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和标书要求进行清点、验收、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出库手续,交付临床使用。

2、医疗设备验收,由医学装备科组织相关人员(包括物资管理采购办公室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室设备使用人员和厂商代表)(需商检的设备一定要请商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场)一起开箱清点、验货、安装调试。设备技术资料原件由医学装备科保管,可提供复印件给使用科室。验收各方签字确认并填写医疗设备验收报告与医疗设备验收工作流程单。待医疗设备验收工作流程单中各项工作完成后才能向厂商付款。

3、开箱验收,应根据合同条款与装箱清单逐项清点,凡与合同附件清单不相符的,或设备外观有破损、撞击痕迹的,或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与厂家交涉增补、换货索赔或退货赔偿处理,并出具备忘录,由厂家和商检代表签字认可,否则不予验收。

4、凡科室通过院内外各种资金或基金(包括自行争取的资金)购置,或是通过上级下发、馈赠、设备附送等方式接受的设备,均属医院财产,同样应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5、属于计量与质量控制的医疗设备须按照医院计量和质控文件规定进行初次使用前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发放科室使用,否则做换货或退货处理。检测合格设备须粘贴合格标识。

6、医疗设备验收报告与医疗设备验收工作流程单见附件。

7、医疗设备档案中须包括上级部门的批复、大型设备配置与应用许可证书、进口许可及海关验放手续、技术论证报告、采购合同、发票复印件、验收报告、实物资产增减单、医疗设备验收工作流程单、设备技术资料、设备履历本、厂商资质、其他材料等主要内容。

8、验收合格的医疗设备信息必须录入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软件,并建立科室医疗设备台账。属于计量与质量控制的医疗设备须按照医院计量和质控文件规定建立计量与质量控制医疗设备台账。

9、验收合格的医疗设备须粘贴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卡。

10、本规定从文件下发日起开始执行。

三、医疗设备安装调试管理制度

1、安装调试是合同执行中是重要的步骤之一,凡合同上规定属于厂家或公司安装调试的设备、器械或仪器,均要求厂家或公司在产品到货时及时安装调试。

2、保修期是指按合同到位安装调试验收后从启用开始日期计算到合同规定的时间。或按照合同条款规定执行。

3、安装调试应由供应商选派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由医学装备科牵头组织,使用科室领导、操作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安装调试的全过程。

4、安装调试,必须按合同规定要求,保证质量,逐项检查性能和各项技术参数指标写出使用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

5、安装调试检查合格后,科室操作人员和科主任在验收项目上签字,参与安装调试的工程人员(包括厂家或公司技术人员)签字,书写验收报告并存档。

6、安装调试后使用说明书、维修图等资料收回医学装备科,并按要求存档管理。

7、大型医疗设备验收时,除医学装备科、使用科室、机关相关人员外,必要时院领导也要参加,监督把关。

8、特大型医疗设备安装调试验收,除第3条和第7条参加人员外,可请技术专家参与,严格把好技术指标关。

9、对国家指定的安装调试设备器材项目应按其规定执行。

10、本制度从文件下发日起开始执行。

四、医疗设备操作使用管理制度

1、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房屋、水、电、温度、湿度等,须满足设备原厂所提出的要求。若条件不能满足或超过规定极限时,严禁开机或必须关机。

2、大型设备须具备卫生部规定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和《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许可证》,并在设备应用地点显著位置悬挂,方能投入使用。设备使用科室有责任保管好上述许可证,如有遗失损毁,按照《医疗设备损坏事故处理制度》处理。

3、设备使用者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了解设备常见故障及现象。大型设备使用者还须持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方能进行操作。

4、按照A、B、C类管理的医疗设备须有《医疗设备管理登记本》,其内容包含设备自然状况(如:设备购进日期、设备编号、设备启用日期、附件记录、使用环境要求等);设备使用责任人、保管人;重大事件;使用记录等,并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登记。

5、医疗设备使用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科室医疗设备台账和医疗设备计量与质控台账,每台设备的附件管理,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等。如管理人员工作调动,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6、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要有设备故障处理预案。操作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允许离岗,如设备发生故障,无法自行处理,应停止使用,记录好故障现象和提示,立即通知医学装备科。若设备故障伴有异味、声响、烟雾等必须关机和切断电源。对大型和急救设备应及时向全院通报。设备检修由医学装备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拆卸或检修。设备维修期,操作人员同样不能离岗,应提供故障前、后的详情,积极配合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工作。

7、使用科室和操作人员负责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完毕后,应将各种附件妥善放置,不能遗失,无论何时下班,都应严格按操作流程关机,同时确保设备的使用环境可靠。

8、使用人员在下班前按规定顺序关机的同时,应切断电源、水源、气源等。需连续工作的设备,应做好交接班工作。

9、未经培圳和认可,不得擅自使用或违章使用设备,若造成设备人为损坏,须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和医学装备科及时处理,按规定对责任人作相应的处理。

10、属于计量与质量控制的医疗设备须按照医院计量和质控文件规定进行周期性检测。严禁使用未经计量与质控或计量质控不合格的设备继续为患者诊治。

11、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评标准》,对违反考评标准规定的人员和科室将做扣分处理。具体标准参见医疗质量考评标准。

12、本制度从文件下发日起开始执行。

五、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使用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常规保养,医学装备科负责需专业技术和特殊仪器的常规保养、维护。

2、医疗设备维护后,各科室必须在专用登记本上详细记录维护内容。

3、维修技师有责任督导临床科室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维修技师定期或应上级要求到所负责的临床科室巡查医疗设备使用、保养情况,并了解和征求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的意见和要求。医学装备科将各科室设备使用情况汇总定期向上级汇报。

4、医疗设备的故障维修、升级改造、修理、拆卸等工作属于医学装备科工作范畴。未经许可,其他人不得从事该项工作。

5、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降低设备器材故障发生的概率。

6、对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设备,要掌握其使用情况。督促设备厂商做好定期维护保养工作。

7、本制度从文件下发日起开始执行。

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医工科坚持“自修为主、外修为辅、保修为重要补充”的维修原则。

2、医工科对设备使用科室的报修申请,必须及时安排维修工程师到现场排查、维修并通报结果;因软、硬件不具备(如无配件、资料等问题),一时无法维修的设备,要及时向使用科室说明原因并积极联系设备生产厂家,落实维修事宜,并告知科室设备修好所需大概时间。

3、对于急救设备,维修工程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应积极抢修,保证临床第一线的需要。

4、医疗设备维修后,必须在工作量登记本上进行详细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故障时间、现象、故障原因、解决方法和结果等。

5、维修中需要购置零配件时,将购置事宜上报科主任审批,超过千元以上的,上报医务部、院领导审批。对于紧急事件,可以先办理,事后补报告。

6、对于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设备,要掌握其使用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与保修厂商联系,对维修结果做好相应的维修纪录,并检查保修合同的执行情况。

7、严格落实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预防性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

8、维修工程师有责任督导临床科室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年限,工程师必须定期到科室了解和征求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维修保障工作。

9、本制度从文件下发日起开始执行。

七、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制度

1、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制度参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

2、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品种:X射线-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含PET)、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MM50)、质子治疗系统、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装置(DR)、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3、由医学装备科组织、相关科室配合,填写《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申请表》,申领《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

4、由医学装备科组织、相关科室配合,联系药品仪器检验所,进行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以获取《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许可证》。

5、医务部指导、由医学装备科组织、相关科室配合,安排相关科室设备使用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未获得相应上岗资格的人员不得操作、使用相关大型设备。

6、各相关科室须将上级下发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许可证》悬挂在设备所处地点的显著位置。

7、医学装备科负责保管大型设备的质量检测报告,并对《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许可证》的有效期进行追踪。及时安排质量检测与换领证书事宜。

8、本制度从文件下发日起开始执行。

八.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制度

1、凡符合医疗设备报废条件的设备,不能再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使用,应予以报废。

2、申请报废的医疗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填写《医疗设备报废申请表》,由医学装备科进行技术鉴定,并提出调剂或报废意见。3万元以上进口医疗设备的报废,按固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程序申报。

3、凡减免税进口的科教、技改、战备的医疗设备,除按以上规定外,应按海关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和按程序处理。

4、待报废医疗设备在未批复前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处理,更不得私自或以局部部门的名义转让、转借和拆卸。

5、已报废的大型医疗设备应尽可能地将其可利用的部分拆下再利用,折价入账、入库保管,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其可用价值。

6、经批准报废的医疗设备,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理,一律交回医学装备科统一处理。如有违反者应予追查,严重的要进行通报。

7、已批准报废的医疗设备在处理完结后,应及时办理销账手续,其残值收益应列入医院财务收入。

8、报废器材实行以旧换新,防止科室管理混乱,账目不清。

9、根据节约原则,对报废器材一般应拆卸零配件用于维修。

10、如果使用科室既要报废某设备而又要求添置该设备,必须先由使用科室提出意见,并提出报废和添置理由,经工程技术人员检测后,纳入采购计划,如果设备的价值较高须报院领导批示后办理。

11、处理后的设备、器材凭院财务收费凭证和医学装备科出具的报废清单取得医院门卫放行。

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篇5

1、医院医学影像科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科主任对各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面完成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医学影像科设有介入组、普放组、CT组、MRI组,各组由付主任或组长负责,协助科主任工作。健全科室各级管理制度,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医技人员须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辐射安全培训和岗前体检,考核、体检合格后,方可承担各专业诊疗或技术操作工作。住院医师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按人体解剖系统进行重点分工,培养一专多能的专家。

3、科室内应保持整洁、安静,严禁在科内吸烟。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佩戴胸牌;介入手术时,应按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4、各专业组应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QA),建立健全质量控制(QC)小组,严格执行影像诊疗规程。

5、坚持每天集体读片与定期评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并评定照片质量优劣,诊断报告应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审核后签发。

6、定期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评定诊断符合率。同时,应对漏诊、误诊及疑难病例进行集体讨论,不断总结提高。

7、不断完善PACS系统安全使用规定,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资料详细登记,严格资料管理。

8、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物资和药品的领取、保管及台帐登记、消耗记录工作。

9、医技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休假。

核医学科建设标准 篇6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校外基地,建设,标准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以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由于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具有实践操作性强、临床动手能力要求高、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扎实等特点,所以,各高等农业院校在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已的特色。

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人才的涉及面包括动物疾病的防治、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兽医公共卫生、食品卫生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宠物医疗保健、环境保护与监督、动物医学教育、动物药学工业、生物科学等领域。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以及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校内基地建设不完全或没有,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找不到合适的高校进行合作,相关配套设施缺乏,相关实践教学人才与师资紧缺等;校外基地建设缺乏相应的标准,不能形成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根本需要等,影响了实践教学工作的成效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要适应社会经济规律的需要,还要满足教学、科研、应用和示范推广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的发展。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标准进行研究尤其必要。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自2002年以来结合本学院在皖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生产实际,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建设标准,产生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

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地位、作用及建设目标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除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公选课外,还应强化实践技能课教学与训练,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爱好并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对心理、品德、意志等非智力素质进行。

锻炼,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应用、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从而达到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要达到上述实践教学目标,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务院李岚清原副总理曾在全国普通高等农林院校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提出:“高等农林院校的实验农场、牧场、林场既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的基地,又是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的样板,与实验室、图书馆合称为农林院校的三大支柱。”我们要“把农林院校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地位,使之办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多种形式的现代化农林科学园区。”因此,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该成为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的企业,又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服务。

1.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托

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许多高等院校都有自已的经验与模式,但不论哪一种模式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大约一年的生产、实践锻炼,而且实践锻炼的时间也在不断的增长。有的院校已经达到1年半左右。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稳定的、高标准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做保证,就不可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所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现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我们要像建设重点实验室一样去建设它。

1.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重要的教学条件,应当把其摆在同实验室、图书馆同等重要的地位

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图书馆合称为高等农业院校的三大支柱,但各高等院校从认识到行动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实践教学基地是天然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实验室,它是学生得以成才的重要保障条件,没有这些场所,就不能进行实践,没有实践就不具备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合格的学生。因此,建设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要像建设实验室和图书馆一样,将其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科技示范园区(畜牧科技园、动物医院或宠物医院、畜禽疾病防控检测中心等),才能起到基地应有的作用。

1.3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理想场所

教育部的专业目录(1998年)使各专业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向“厚基础,宽口径”方向发展,这就是为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服务的。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应该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较为理想的场所。

1.4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拥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所,首先通过实践,通过与校外基地的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其次是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才干;第三是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增强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第四是服务能力,通过参与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工作,增强了为畜牧业、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经学校正式批准或认可,产权、隶属关系要明确,学校有明确的主管机构和领导,对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重大问题要进行研究、咨询和审议。在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遵循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而服务的原则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动物医学临床诊疗、兽药产品开发、动物疫病预防、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人畜共患病防控、兽医公共卫生、食品卫生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宠物医疗保健、环境保护与监督、动物医学教育、动物药学工业、生物科学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建设是为目的提供服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服务。

2.2 遵循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高校的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单位,应发挥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要有了物质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才能谈得上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有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才能给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创造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依托。因此,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遵循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3 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综合化的原则

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汇集点和新的农业经济的增长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主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去适应农工贸相结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大农业特点。因此,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一定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综合化的原则,让学生学有学头、看有看头、干有干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遵循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原则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作为改革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应长期坚持下去,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上应有机体的结合起来,才能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服务。

2.5 遵循统一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自主性,在强调统一性的基础上,根据各高校的地理位置、经济区域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同一所高校中不同学科专业中也有所不同。总之,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根据不同的特点设置不同建设标准。

3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标准

3.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是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畜牧科技园区、现代化的动物保健医院和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动物示范医院,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服务,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的资源高效利用,为建成比较完备的多功能的畜牧业科技园区、现代化的动物保健医院和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做出示范,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与疫病防控等可持续发展。学校应与相关的企业集团或公司等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规划,同时可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企业集团或公司共同建设校外基地。

3.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和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有明确的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要保证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要配合学校制定相应的建设的目标和规划。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满足各种实习所必备的仪器设备、生产、生活条件。例如,动物医院要有门诊部、住院部、诊疗棚、药房、化验室、检测诊断室以及相配套的实验设备等,由学校和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共同管理与使用。

2)畜牧科技园区和现代化的动物保健医院建设目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项目园区要有具体的建设目标。例如,畜牧科技园、动物医院或宠物医院和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各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要有各自的土地规模、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建设标准等,学校可以参与到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等单位的园区建设中去。

3.3 教学管理建设标准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有强实的领导班子,较强的师资队伍,管理人员要有具体标准和数量限制,对师资队伍的人数、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要有明确的要求,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可以选派部分技术骨干人员参与指导;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种实验实习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技能规范,要建立实践教学评估、考核等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让学校和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的管理者也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去,提高管理的效益。

3.4 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要制定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内的实验室、园区和中心等建设项目的硬件标准,包括设施、仪器设备、正常年周转经费等。学校可以参与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的基地建设,并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提出建设的标准,并参与管理与运行。

3.5 畜牧科技园区建设标准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必须是畜牧业的产业集团和规模标准化的动物保健医院或宠物医院以及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实现畜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懂经济、会管理、业务强的人才,畜牧业园区内的鸡、猪、肉牛、乳牛、饲料加工、孵化设备、淡水养殖、畜禽疫病防控监测中心等,通过企业集团或公司的良好运行,能为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实践环境。

3.6 动物保健或宠物医院建设标准

动物保健医院或宠物医院是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重要基地之一。动物保健医院内要统一规划的门诊部、住院部、诊疗棚、药房、化验室、检测诊断室以及相配套的实验设备等;要有较强的技术队伍;能提供较为完善的一条龙临床诊疗服务。各种检验检测手段较为先进。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实践环境。学校可以参与到企业集团或公司的建设中,共同建设好动物保健医院或宠物医院等校外基地。

3.7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土地、设施等一切财产属于企业集团或公司所有或企业集团或公司与学校共同所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或半企业化管理,为独立核算单位,实行自负盈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改革和发展应有利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保证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验等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金光明, 王珏, 宁康健, 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9 (4) :67-72.

[2]金光明, 王珏, 蒋传好, 等.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 20 (4) :32-34.

[3]金光明, 杨冰, 许万祥, 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8 (5) :55-59.

医学影像科医疗差错事故报告 篇7

为了尽可能杜绝或减少医学影像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尽可能降低医疗差错事故的危害,结合医院相关规定和医学影像科实际工作特点,制订医学影像科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检查、处置规范。

全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尽可能杜绝或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及时记录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患者信息,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责任人、时间、经过、原因、补救措施及后果等。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由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员负责及时登记记录。

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并及时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院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及时处理或组织抢救。

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不得隐瞒真相,应立即封存有关资料以备鉴定;不得涂改或销毁有关资料。

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全科室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原因,总结教训,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上一篇:关于人生经典感悟下一篇:龙虾店的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