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观后感(共10篇)
11(04)班 11263427 周贵贵 在铁军面前,我能说些什么呢?唯有谦恭、谦恭、再谦恭才是啊!在部队驻训地一间简陋的营房里,墙上挂着的一把吉它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主人叫廖鸿,是个皮肤黝黑、眉眼里透着诚朴的小伙子。问他会不会弹,这个战士先是非常腼腆地一笑,半晌才轻轻地说,“刚学没几天,弹不成曲,只是为了休息时给大伙解解闷,才这么‘拨拉’几声。”但,就是这么几个单一的音符弹奏出来的“乐曲”,却是这方远离喧嚣城市的山野中最美妙、最悦耳的声音了。战友们会随着他的琴声,用一种含蓄但却饱满的声音哼唱,唱他们当兵的梦想,唱他们青春的人生,唱他们无愧的忠诚!这样的事情在你我身边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不只是康干事,在我的采访记录里,还有张红星、张新起、王建民,甚至是驻守在铁军部队的军区各级领导们,为了做好自身工作,远离亲人,远离故土„„这一幕幕现实中的场景,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叫人难以忘却。每当我坐在他们身边,望着他们的脸,握着他们的手,听他们平静地谈起这些“琐事”时,心里总会涌动起阵阵酸楚。他们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在部队,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是的,他们无愧于这礼赞、这讴歌。和平年代的军人,他们的人生里承载了太多、太多鲜为世人所知的艰辛。他们习惯了悄无声息地做自己的事,尽自己的力;他们尊重自己的职业,捍卫自己的使命;他们意气与天下相期,肝胆与天下相照,所以,他们时常把“奉献”挂在嘴边,把“值得”放在心间。在那一张张被风吹日晒、雪打雨浇的脸庞上,我除了能看出沧桑岁月留下的斑驳印记外,读不到丝毫怯懦、丝毫悔意、丝毫抱怨。他们的肝肠煦若春风,他们的气骨清如秋水,他们的人品精似美玉──徐洪刚挺身而出、舍生救人;曹声文勇当先锋、为国争光;陈永龙铁心向党、死而无憾„„细细想来,这还是一个个从烈火中煅来,从薄冰上履过的尚且年轻的生命啊!所以,司令豪情壮语亲命“小老虎班”、政委语重心长叮嘱“多用心、多思考”,师长挥泪送别老兵、师政委“三住帐篷”体验生活„„这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读懂了将军与士兵的对话、上级与下级的共处,军人用军人的姿态和方式传递军人的意志和情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炉铁水,才能锻造出这样一支叫得响、打得赢的队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腔铁血,才能让铁男儿们悍然屹立于不败之地。
一、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价值
1.中等专业学校发扬铁军精神,加强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
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的保障,中等专业学校是这方面人才的集中点和培养基地,作为已经或即将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中专校学生,其接受的教育和成长历程关系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荣辱兴衰,让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发扬铁军精神,加强国防教育,使中专生在对新四军的军事思想、 光荣传统、历史使命、战斗简史学习过程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学到丰富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军事知识和技能,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他们能够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人民的理想有机结合,紧跟时代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和祖国共命运,成为实现自身和中国梦的骨干力量。
2.中等专业学校发扬铁军精神,加强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
铁军精神,源于老四军和红四军,而成于新四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新四军的英勇事迹遍及全国各地,叶挺、项英、陈毅、刘少奇、邓子恢、彭雪枫等新四军中的名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这为在中等专业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供了典范。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年龄段为16—21岁,大多是“90后”和“00后”,多为家里的独生子女,享受众多亲人的呵护,易形成贪图享受的不良心理,缺乏居安思危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博的品德,国防意识比较淡薄。发扬铁军精神,加强国防教育,有助于激发中专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安全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凝聚力,帮助中专生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和技术,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人成才意识,培养中专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3.中等专业学校发扬铁军精神,加强国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 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新四军以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博大情怀,同仇敌忾、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拼死杀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成为中专生的学习榜样。中等专业学校要教育学生发扬铁军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坚定中专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军事视野,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们有能力去接受并完成祖国正在赋予和即将赋予他们的各领域学习任务。
二、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了解铁军历史,普及中专生国防基础知识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普及国防知识十分重要。学生只有了解国防基础知识,才能有效认识国防的重要性。发扬铁军精神,把新四军的历史使命、光荣传统、战斗精神等历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会唱国歌,尊重国旗、国徽、党旗和军旗。通过铁军历史史实的引领,普及学生的国防基础知识,使他们意识到“国在家在国防在”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
2.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专生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就有了努力方向,前进就有了强大动力。铁军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听从指挥、顾全大局、 敢于牺牲、热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铁军精神用铁的事实教育青年一代热爱伟大祖国,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为报效祖国而努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从组建日起,这支军队就把跟党举旗、坚定信念作为建军的根本原则。这正是新四军不畏艰险、屡克强敌、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面对日本侵略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和残酷杀戮,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限制、瓦解和摩擦,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愈挫愈勇,一次次粉碎敌人的围剿、扫荡,在祖国东南和中南建立了大片的抗日根据地,使侵华日军的后方成为烽火连天的主战场,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有“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作支撑。新时期,应当将铁军精神融入到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中,指导和激励学校的校风、德风建设,教育学生树立“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忧患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3.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专生纪律观念教育
新四军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下,为了人民的利益,不仅浴血奋战,还组织带领群众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减轻群众负担,新四军每到一处,都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新四军的这种“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使得新四军和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吃饭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成为当时的华中民谣。在长期的斗争中,新四军形成了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不怕挫折失败,敢于奋力战斗,敢于争取胜利的革命意志。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屈不挠、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用铁的意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要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等专业学校的国防教育,针对中等专业学校部分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实现,强调个性张扬等不良现象,要以铁军的“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精神引导他们锤炼高尚品格,以铁军的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教育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矢志艰苦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4.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专生集体主义教育
新四军军歌中唱道: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新四军是由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归国华侨组成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着一个共同的抗日救国目标走到了一起,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形成了“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正是有了这种团结精神,有了集体的力量,新四军才战胜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强悍的敌人,并且长期在敌人后方坚持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新时期的中专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受过穷、 受过苦,从小就缺少集体生活的磨练,极易过分注重自我, 追求享受,满足于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缺少大局意识,不懂得合作,不顾及整个集体的利益。在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习铁军“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精神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他们“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服从集体,紧密团结,友好协作,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5.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专生优良作风教育
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指出,“团的干部必须锤炼优良作风,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 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作风是内心的外显,行动是思想的证明。新四军正是凭着优良的铁的作风成为一支政治高标准,革命高觉悟,军事高水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革命铁军。
在当前形势下,全党都在抓作风建设,在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中,培育中专生传承铁军“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精神。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学生艰苦创业意识,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摒弃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杜绝奢侈浪费、摆阔显富的歪风邪气; 另一方面要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习技能的优势,进行务实创新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奋勇当先、勇攀高峰的精神,树立超越前人、超越自己的勇气,在技能学习和科学创新方面能够做到顽强拼博、刻苦攻关。
三、发扬铁军精神,加强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措施
在中等专业学校大力弘扬铁军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1.加强领导,健全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体系
一所中等专业学校领导班子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 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所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军事素质的高低。中专校领导干部要理解铁军精神的内涵,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不断增强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培训,加强自身对国防意识的培养,从而保证学校国防教育得到有效实施。结合铁军精神,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中的相关规定纳入到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培养方案。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建设、军事训练、国事实践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中。
2.开展活动,营造中等专业学校的国防教育氛围
要使国防教育贯穿于中专生五年/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发扬铁军精神,通过开展铁军精神红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 一是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贯彻国防教育,如国旗下讲话、法制讲座、班会课等; 二是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国防教育,如通过新四军历史介绍会、国防知识竞赛、国防论文竞赛、国防知识讲座、军事项目比赛、铁军领袖事迹报告会、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等形式; 三是在校园文化中进行国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灵活多样的培育形式、种类繁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关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四是利用好网络拓宽国防教育空间,利用网络进一步了解新四军的英勇献身精神,感悟军人的豪迈情怀,建立建设国防教育网站,通过宣传铁军精神对学生实施正面影响,有效引导中专生践行铁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抓住契机,保证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质量
一是发扬铁军精神,利用中专生军训开展国防教育。 新生军训是促进中专校国防教育全面开展的主要途径,中专生通过集中军训,将会初步形成一定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在军训中,号召学生向铁军学习,培养中专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是发扬铁军精神,抓好征兵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让每一个中专生懂得依法服兵役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更是神圣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中等专业学校应当积极利用好征兵前后的宣传活动,用铁军精神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志向。
三是发扬铁军精神,抓住课堂教育环节,保证国防教育质量。为保证国防教育的有效性和常态化,依据中专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校应当将国防知识和国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纳入课堂教学中,保证学习的内容、时间和质量,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把铁军精神融入国防教育中,让学生自我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和革命胜利的不易,增强中专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是中国抗战的一支中坚力量。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支担负民族解放历史使命的人民武装,挺进华中敌后,浴血奋战,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无往不胜的铁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四军创造了辉煌战绩,也铸就了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意志、铁的团结和铁的作风”为内涵的铁军精神。
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今天,铁军精神仍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辉,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开拓精神的群体。今天我们面临着多种选择、机遇和激烈的竞争,处于人生定位与理想选择的特殊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自觉践行“五铁”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当铁军传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多做贡献。
青春因奋斗而美丽,伟大的中国梦为我们每个青年勾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舞台。作为面向未来的职教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学习,让美好的青春在此闪光!
(指导老师 徐海蓉)
(责任编辑 党亚惠)
在战争年代,新四军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没有辜负人民的殷切希望,顶住了日本疯狂的进攻,他们的英勇战斗为他们赢得了铁军的称号,而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铁军精神。它是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为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一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坚如磐石的团结互助精神;是在艰苦条件下苦不说苦累不说累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昭显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壮美情操。它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把中国文化的传承美德在新四军将士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一部分。
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铁军精神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一,是指引中华民族巨轮前进的灯塔。
铁军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把铁军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对于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有很强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对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重要的作用。
铁军精神在今天看来,那一时代的共同理念就是具体化为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念的价值内核,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和”文化的鲜明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
培育吃苦品质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吃苦奉献教育工程的实践
摘要:针对吃苦奉献精神已成为铁路企业用人的“第一准则”,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吃苦奉献精神的准确理解和充足准备这一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陕铁职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铁军精神,通过深化系统认知教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措施,着力构建吃苦奉献教育“五个平台”,形成全面、系统的吃苦奉献教育体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苦得、累得、饿得、受得”——“四得”良好精神品质,铸就了以“吃苦奉献、拼搏争先”为核心内涵的陕铁职院精神,营造了浓重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铁路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目标与思路
“吃苦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基本素质和必备美德。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吃苦奉献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存在着不能吃苦、追求享乐、责任感不强、纪律观念差等诸多问题,缺乏吃学习之苦,吃生活之苦,吃心理之苦的精神,更缺乏到艰苦环境工作的思想准备,这成为制约他们成人成才的“瓶颈”。
陕铁职院围绕工程办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根植于铁路、公路等施工现场这一艰苦行业,工作地点流动,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毕业生多在偏僻落后、穷山僻壤的地区奉献青春。工程一旦开工,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根本就没有节假日,下大雨时成了他们唯一的休息时刻;有些工序如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必须是24小时连续不间断作业,材料试验要求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监测,无论这个时间点是白天还是晚上;测量时都是顶着烈日、迎着风沙,一个工程下来,全都成了非洲黑人。工作性质决定了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施工单位把学生是否能吃苦奉献作为用人“第一准则”,甚至优先招聘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农村的学生能吃苦、肯奉献。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吃苦奉献精神,否则将导致毕业生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就业不稳。
基于此,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铁军精神,传承“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通过深化系统认知教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措施,着力构建吃苦奉献教育“五个平台”,形成全面、系统的吃苦奉献教育体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苦得、累得、饿得、受得”的良好精神品质,铸就了陕铁职院特有的精神风貌——以“吃苦奉献、拼搏争先”为中心内涵的“陕铁职院”精神,培育了浓郁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深化系统认知教育,构建思想教育平台
报考铁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上对自己所选的铁路专业和未来所面对的职业没有准确的理解和充足的准备,若不做好吃苦奉献精神的教育,毕业生将难以适应施工一线艰苦的环境。为此学院从入学抓起,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方案,让学生尽早认知铁路建设,感受铁路建设的艰辛和荣耀。
一是营造校企融通的文化氛围。校徽、校训、校歌、学院精神的凝练,彰显铁路特点;学院道路、建筑以铁路专家、铁路干线命名;建立青藏铁路精神展、校友风采长廊、校史校情展览馆,宣传优秀校友在施工一线不畏艰险、吃苦奉献的品质。
二是把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单独计算学分。每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将吃苦奉献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实施,并体现在学生素质的综合测评中。
三是狠抓军训、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使学生在为期四周的军训中锻炼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一周的专业教育中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在两周的认识实习中,深入工程施工现场亲身体验工地生活,接受铁路文化的熏陶。四是将“两课”作为主渠道,将吃苦奉献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中。大力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以各个历史阶段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的成才故事和成才理论,使吃苦奉献理念深入人心。
五是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学院每年组织新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专业教师下现场锻炼,让教师感受施工一线艰苦的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吃苦奉献精神教育。
(二)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构建制度保障平台
学院坚持半军事化管理,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将吃苦奉献精神教育渗透到制度建设中,使吃苦奉献精神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坚持从严治校的半军事化管理已经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品牌。
一是制定了半军事化管理的核心制度——《一日生活制度》,对起床、早操、内务整理、就餐、上课、午休、课外活动、就寝、晚点名、着装、集体活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每周一升国旗、每天做早操、每天上晚自习、每晚查寝查铺、离校必须请假成为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落实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实行院、系、班三级值周制度,每天通报检查结果,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定先进集体与个人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构建典型引领平台
深入开展“学典型、争先进”主题活动,以先进模范、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切体会吃苦奉献、爱岗敬业是干成事业的唯一法宝。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青藏铁路精神活动。学院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青藏铁路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线上接见并回信05届毕业生王江为精神等系列活动,在全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院的部分毕业生在青藏铁路工地顶岗实习期间,接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练,印证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精神。
二是办好“校友大讲堂”和先进模范报告会。定期邀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介绍他们的奋斗经历,校友们都认为吃苦奉献是成功的基石,以此激励学生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勇气和信心。邀请先进模范、优秀知识分子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先进,克服自身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其中,全国劳模、优秀校友窦铁成来院作报告,学院还专门下发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学习窦铁成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把学习窦铁成活动作为全院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做。
三是开展青春榜样评选活动。挖掘学生身边“吃苦奉献”模范人物,评选年度吃苦奉献“十佳学生”,大力表彰和宣传,带动广大学生向先进典型看齐。同时对校园内一些奢侈浪费以及学生中拖拉懒散的现象进行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处罚,形成“以吃苦奉献为荣、以骄奢懒散为耻”的校园风气。
(四)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构建自我改造平台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院加强社团骨干的培训,划拨社团活动专项资金,在社团活动中渗透吃苦奉献精神教育,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
例如:陕西省优秀学生社团——护校队。体能训练中,做到“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通过练武摔打、不怕疼痛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锻炼;校园执勤时,学院各项大型活动都有护校队的身影,提升无私奉献意识。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公益劳动、帮助老弱残、义务植树等各种志愿活动对学生进行组织、宣传和管理。大学生艺术团全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遇到重要节假日,更是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的同时锤炼了吃苦奉献品质。
正是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学生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但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吃苦奉献的新风气、新风尚,而且学生的人生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学会“吃苦奉献”的自律性。
(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身体力行平台
说吃苦容易,愿意吃苦难,乐于吃苦更难,吃苦奉献贵在身体力行。要培养大学生吃苦奉献精神,就必须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一是开展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校园公益劳动。学院每位学生都要进行一周的公益劳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卫生打扫,清理学院内部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一周以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计入学生的学分。
二是强化为期两周的“五公里徒步测量”实训。学生每天早出晚归,顶着烈日,携带十几公斤重的测量仪器和干粮,徒步行进五公里到测绘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践。
三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以服务社会为重点的社会公益劳动。如参加渭南市南塬绿化义务植树活动、火车站铁路沿线卫生清扫劳动、关爱残疾人公益活动等活动。
四是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到延安、渭华起义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召开“忆苦思甜”主题班会。
五是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参加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参加穿越缅甸桥、合作走钢丝等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团队精神。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工作成效
学院通过系统正面教育,使学生知道了解吃苦;通过先进典型引领、制度保障健全,使学生明白必须吃苦;通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吃苦实践,使学生乐于吃苦。学生们充分认识并切实重视培养自己吃苦的宝贵品质,学习时能刻苦不懈,劳动中能自觉磨练,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招生就业呈现出“两旺”态势,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备受企业欢迎和厚爱,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6%以上。近年来,学院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已经教育部公示。
1.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对居无定所、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的施工一线岗位的艰辛有了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志向、学好专业技能、服务铁路、报效祖国成为学生的普遍、自觉的追求。以中铁五局兰(州)新(疆)二线二期铁路项目而言,在戈壁滩修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近三年引进大学生63名,在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违约流失大半的情况下,甚至有到岗不到一周就离岗的,而我院25名毕业生无一“外逃”,一直坚守岗位。
2.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企业高度认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在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回访时我们得知,所有企业领导无一例外的都对学院毕业生“能吃苦、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大加赞赏。连续三年带着300多个招聘计划而来的中铁四局人力资源部部长汪石洲这样评价我院毕业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选择陕铁职院的毕业生,我们放心”。
3.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较好的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意志力弱、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差、学习工作中常当逃兵等心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有效提高了养成教育、传统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的效果。从近三年来看,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奖学金获得率提高了15.3%。
(二)基本经验
1.吃苦奉献教育关键在于氛围营造。学院将铁路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努力营造校企文化融通的氛围,校园内伸手可及的铁路元素、随处可见的反映简陋的生活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宏伟的竣工建筑等施工现场图片,让学生在校园内到处体会铁路文化,理解铁路施工的艰苦。
2.吃苦奉献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出实招求实效,学院为此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吃苦奉献教育领导小组,年年出台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有效防止了吃苦教育口号化、一阵风等倾向的发生,努力做到吃苦教育在定位、定型上抓出特色和经验。
3.吃苦奉献教育必须找准突破口,选准结合点。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吃苦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实践劳动相合,要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体力行,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4.吃苦奉献教育必须以全员育人为基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牢牢把握两条主线:一是院领导、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学生这一主线;二是学管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这一主线。只有把握住这两条教育和实践主线,才能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化工程。
宜信的人才观早在20xx年CEO唐宁先生就已经定义的很清晰了:“优秀的业绩来自于优秀的团队,来自于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于宜信,会在宜信的平台上长期成长、进步,得到精神上、物质上的丰厚回报。首先是心态,乐观、积极、向上、开放、学习的心态。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创造奇迹。有了好的心态,愿意打开自己,倾听,理解,就会使沟通成为可能,达到真正“通”的效果。
在这里我也能看出唐总对于一个员工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所有加入宜信的新人都需要经过为期三天的NEO培训企业文化宣导,再经过N180的技能及价值观的灌溉,之后再用基本法考核来检验员工的合格率,再辅以普惠金融家体系奖励激励员工突破。我们具备完善的人员培养体系,足以说明我们对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企业发展出新高度的必要条件。
从阿里管理者区域调动浅谈宜信轮岗
狭路相逢勇者胜,军纪严明者胜。铁军以执行力强闻名。超强执行力的一个体现是“指哪里打哪里”,这个执行力对于我的震撼是很大的,阿里的铁军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区域调动。区域经理以上层级的管理人员全国范围内调动,作为一个基本经验被总结、沉淀下来。区域销售主管和经理的调动极为频繁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平均半年调动一次。这样做的原因是让大家重新归零,重新开发市场,随时整装待发,一声令下就出发。调令下来很仓促,反应时间有限,这些区域经理听到调动,基本上一天内搞定。他们接到调令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出发?
作为一名来司5年的老员工,正好经历了宜信的几次变革。20xx年开始标化,涌现出非常多优秀的团队,但同样有许多垫底的团队,为了均衡发展,宜信在20xx年半年会议中首次提出了轮岗机制,刚开始动员时效果并不好,很多管理者留恋安逸的环境,不愿走出去。经过半年的机制完善,宜信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轮岗,有的搬家舍业,有的举家迁移,但他们毫无怨言,不计较利益,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样的“轮岗”制度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和锻炼管理者。管理者调动也带来不同的管理风格,带来了新经验,新方法。一个团队如何能够快速提高?能够复制团队,建立分享机制。分享是销售最好的学习方法,能够适应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文化,然后将好的吸收,通过这样的多维视角的冲击,不断地磨练人的心智,帮助员工和管理者成长。当然也有轮岗失败的例子,但是能让我们看到更多自身的不足和管理上的不完善,从而感谢这次与众不同的经历。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必将到来
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我一直认为阿里走得很顺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不是收购了优酷就是融资滴滴,其实并不然,危机时刻潜伏在身边。在面对每一次重大决策时,阿里的企业文化和高度的使命感使其安然成为中国最会赚钱的公司。可能我们会问:阿里巴巴到底哪里不一样?有什么招数没有?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金华首先致辞。他说,自己从小生活学习在如东这块红色土地上,从老一辈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陈毅、粟裕、陶勇、姬鹏飞等许多新四军将士和海防部队的故事,至今依然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研究新四军苏中海上抗日武装斗史,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丰功伟绩,缅怀新四军指战员大无畏的革命斗志,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弘扬铁军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徐承云在致辞中,从讲述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历史故事为切入点,以史论理,深刻阐述了研究苏中海上抗日武装斗争的重大意义。他说,当年日伪军加强了对苏中地区的清乡,我方在陆地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新四军领导果断决定,建立海上武装,摆脱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陶勇庄严承诺:“只要我陶勇在,黄海就是我们新四军的!”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陶勇的誓言很快变成了事实。新四军苏中海上抗日武装斗争的辉煌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永远与人民心连心,才能众志成城,克服艰难险阻,夺取伟大胜利。在大雪纷飞的风暴之夜,海防团的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立,掌舵的船老大在风暴中只得将自己的身子绑在舵柄上。可是,浪花夹着大雪打在他身上,再被西北风一吹,结起愈来愈厚的冰凌。当副老大换班时,发现船老大已经成为一座冰雕。舵手牺牲在战位上,而船还在茫茫大海上稳稳地航行。苏中海上抗日武装斗争的辉煌历史充分证明,深化研究宣传铁军精神,是筑梦中华的时代工程。今天,我们研究中共领导的苏中海上抗日武装斗争史,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铁军精神,激发全国军民为筑梦中华贡献力量。
在如东县委书记詹立风和政协主席陈建华分别介绍苏中海上抗日武装斗争历史研究宣传最新成果之后,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刘毓标将军之子刘华苏、姬鹏飞之女姬巧玲、海防二团团长孙仲明(原名孙二富)之女林红等新四军后代先后发言,他们深切缅怀先辈们在波涛汹涌的黄海浴血奋战的战斗岁月,真情追忆人民海军从如东何家灶初创到泰州白马庙诞生的光辉历程。林红回忆了父亲作为一介武夫的“海巴子”,經历了投靠党、脱离党、再选择回到党的怀抱,最后发誓铁心向党,成为光荣的人民海军干部的曲折过程后,十分感慨地说,孙二富他们之所以能让党的第一支土海军成为日军闻风丧胆的钢铁之师、胜利之师,根本原因就在于,把共产党的领导当做灯塔,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南针。作为新四军的后代,我们只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生命才有价值;作为新四军海防部队演变而来的人民海军,只有永远坚持党指引的正确航向,才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海军学术研究所所长葛根林,这位从如东县掘港镇入伍的高级研究人员说到苏中海防部队的历史如数家珍:在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苏中海上抗日武装斗争的辉煌历史和它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海军建军史上的巨大贡献永远不能忘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宣传,对于推进人民海军跨越式发展,对于弘扬铁军精神,助力红帆向深蓝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背景介绍
《阿里铁军》为王琛经理区域店长必读书。不少店长读后,都反映感触很深,自觉地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空,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今天,我们精心挑选了几位小伙伴的读后感,分享给大家。
图书简介
“阿里铁军”指的是阿里的地推团队“中国供应商直销团队”,它是阿里最早盈利的项目,帮助阿里巴巴实现收支平衡,熬过互联网寒冬。《阿里铁军》讲述了这只铁军的塑造、进化、裂变过程,向我们展示阿里如何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发展为今天的业内龙头。
读后感分享
1“践行”的力量
麻虹桥店长— 王利琴:
要信任价值观、理念的东西,更要把它变成事实,要参与进去,做到细节里面,而不是简单的相信。
书中“西湖赌约”第一体现了诚信,承诺了就要兑现,该奖的奖,该罚的罚;第二体现了团队精神,贺学友“跳湖”时,两个经理都来陪伴。在我们平日的工作上,我们要做到对员工的承诺,员工给我们的保证,答应之事必须做到。
阅读中的王利琴店长
王利琴店长也是第一位读完此书的店长。
2“诚信”的诠释
麻南京雨花客厅店长 金艳鸿:
我亲生经历过类似事件,门店管理干部失信于员工,没行动就告知员工这事办不到,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产生离职。在我和大家了解完情况后,我有想过遮掩下来。因为如果将这位干部,门店只有我一个人管了,太累;可是如果不将他撤职,这有失管理干部的原则,更违背公司的价值观。我很纠结。
最后,我选择果断将他撤职,让更合适的人来做这个岗位,这给员工传递了积极的正能量。这也印证了书中关明生在大裁员时说的一句话:要杀杀到骨头里,长痛不如短痛。
阿里“奉献最好的服务”的价值观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对顾客承诺“奉献最好的服务”,但被门店差评一次次“打脸”;我们对员工承诺“以员工为伙伴”,可当员工出现问题,我们身为管理干部不解决不关心,这都是“背信弃义”的行为。
6“直面问题”的勇气
麻南京同曦店长 代程:
我对“蟑螂理论”印象深刻:能看见一只蟑螂,那就证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隐藏着很多只蟑螂。同样,做工作时也是如此,小问题暴露的是大的漏洞。我们不能只关注表面。不去深入观察,这样我们始终无法发觉其中的根本问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4“铁一样的目标,铁一样的意志”
麻淮安万达 刘兰伟:
我对文中的“诚信门事件”感触最深。这是阿里经历的一次暴雨,但是马云用最决绝的手段对此事进行处理,维护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诚信”。这让我深思支撑马云如此强大、面临任何危机都如此决绝的原因什么?再度翻阅书本目录、回顾内容,我恍然大悟:他们能够被称为铁军其实是因为他们有铁一样的目标,他们坚信这个世界需要一家开明、透明,来自社会、服务社会、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公司。他们将这样的目标上下宣导,成为一种信仰,在这样的信仰下,用成文的价值观去约束人的行为。
我认为,在我们的管理中,进入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告知我们铁一样的目标,建立属于我们的信仰,在这样的信仰下,再将价值观像养分一样的去传输,让我们的目标拥有灵魂。
5“圆梦”
麻南京新城市 周晓燕:
草根出生的我们,要想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就不能吝啬付出自己的时间、汗水,甚至泪水!阿里巴巴很多身价过百万的高管,刚入职时跟我们一样是草根。但为了实现梦想,赢得认可,他们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抱着“要么死,要么做出成绩”的决心,不断去学习、提升,最后,取得了个人的成就,还让“中国供应商”这个品牌成为阿里巴巴核心主力。
但很少有人知道,帮助阿里巴巴走出最低的谷底,熬过世纪之交互联网寒冬的,是一支被命名为“中国供应商”的队伍。这是阿里巴巴最早盈利的项目,后来被马云称作阿里的“铁军”。阿里巴巴集团的诸多高管,彭蕾、戴姗、蒋芳、孙彤宇、蔡崇信……,出自这支“铁军”。
互联网江湖中的众多显赫人物,也从这支团队走出,程维(滴滴打车创始人兼CEO)、干嘉伟(前美团网COO)、吕广渝(前大众点评COO)、陈国环(前赶集网COO)、张强(去哪儿网COO)……国内O2O战场,一度成为“铁军内战”。
早在,马云就说,将来要出版一本关于阿里“铁军”的书,“给那些想创业的人读”。后来,他不止一次说到,“有铁军在,整个阿里的精气神就在”。
腐败是一种官场寄生现象,早在西周穆王时编修的刑法《吕刑》中便指出,要防止五种贪赃枉法行为,即所谓“五过之疵”。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任其滋生蔓延,不是“政怠患成”,就是“人亡政息”。廉洁则政兴,腐败则政息,这是历史铁律。腐败不仅是历史性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近看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权垮台,都离不开贪污腐败这一原因。
腐败顽而可治
6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历史兴衰周期律的支配、避免“李自成式的悲剧”那段对话,意味深长。应该说,腐败是顽症难症,但对共产党人来说又是可治之症。办法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正廉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筑牢思想上的防线。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属性,也是对每个党员的要求。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同是血肉之躯,特殊在哪里?特殊在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钢铁的意志、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共产党不仅能打江山,还能坐江山、坐稳江山。自当年毛泽东带领党中央进京“赶考”,几十年来,我们党可谓大考不断、小考不停!面对一场场严峻的考试,中国共产党不仅没有被考倒,反而无数次考出了让世界震惊的好成绩,也破了兴衰周期律这个铁律。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上任伊始便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度。“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着眼党史与国史的经验教训,从“廉洁是为政者的价值原点”这一“源头”抓起,告诫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据媒体报道,周总理1976年1月逝世时,和邓颖超两人的积蓄总共只有5100元。这5100元的背后,是泱泱大国总理以倾国之权而坚守平民之德的磊落。这难道不是一面镜子吗?
多一些“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也是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祖国有如伟大的母亲,养育呵护着我们。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命运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家国情怀”里有凝聚力。开启民族复兴百年征程的辛亥革命,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启示就是“众志成城”。在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舍财”,在“恢复中华”的旗帜下,形成了全球华人“革命救亡”的强大磁场。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革命先烈“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秋瑾女士壮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八年抗战、三载援朝,万众一心驱倭寇、战强敌,凝聚力就是两个字“爱国”。
“家国情怀”里有赤子情。国为重,家为轻,舍身也光荣。李大钊就义前的慷慨陈词,至今让我动容,他怒斥刽子手:“不能因为今天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曾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爱国将领吉鸿昌,刑前喝令刽子手“给我拿把椅子来”,“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是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
“家国情怀”里有复兴梦。一百多年来,不管灾难多深重,危机多深刻,炎黄子孙、志士仁人都始终怀着一个中国梦:魏源憧憬“风气日开,智慧日出”的“开放中国”;梁启超呼唤“常思将来,常敢破格”的“少年中国”;李大钊期盼“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方志敏渴求“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的“可爱的中国”。梦想的内容、表现的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年春天在京召开的“两会”,“中国梦”成为热点话题,也成为代表委员、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
不要忘记历史
什么是历史?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正像古人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国共产党92年的光辉历史,既是执政兴国的珍贵镜鉴,又是资政育人的生动宝典。学好国史党史和军史,有助于增强党政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严格治党治军的自律意识。不忘历史,我体会有三:
历史中有理想信念。曾是富家少爷的彭湃,将身上的衣服脱下赠给狱中难友后,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瞿秋白临刑前在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神态自若地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慷慨就义;方志敏在狱中,用饱蘸着血和泪的笔热情讴歌自己的祖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什么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历史中有力量源泉。重温历史,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每当我走进历史博物馆、战史纪念馆,小米加步枪的队伍、支前独轮车的滚滚烟尘、迎着炮火万船竞发渡大江的壮观场面,令我感奋,让我难忘。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力量的胜利,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是不竭的源泉。
历史中有奋斗精神。“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这首大家耳熟能详陈毅元帅的《赣南游击词》,是当年游击队困顿深山“备极艰苦”的真实写照。重温我党我军的历史,回顾先辈们出生入死的艰难历程,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历史,因为重要时刻而被人铭记;未来,凭借伟大梦想而催人奋进。此刻,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的事业正接力推进,薪火相传。
不要忘记责任
什么是责任?我理解就是职责义务。人来到世上,肩上便有了一份责任。正是有了责任,也才有了社会的文明、人类的进步、世代的薪火相传。党政军民、工农商学,行业不同,岗位各异,责任也不一样。责任里有理想信念,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有对人间的无疆大爱,有对丑类的疾恶如仇。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新的境界。“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的重要讲话,是一个领导13亿人口大国主席的责任担当和庄严承诺。
令人忧虑的是,现实中一些党员淡忘责任、安于现状,逃避责任、敷衍塞责,背叛责任、信念动摇,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堕落为罪人。据中组部和高检院提供的数据,近五年大约平均每两月查处一名省部级干部,每两天查处一名厅局级干部,每天查处七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这么多人被查处,难免群众有“微词”。近年来,“裸官现象”备受关注,有的大权在握时,将妻儿和贪腐来的财产移送国外,孤身一人在国内做官,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开溜。这些为政不廉的“坏细胞”,正在侵蚀党的肌体,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正经历一个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高发期。要做到廉洁自律,纯洁党性,从容应对风险挑战,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我想到的有这样几点:敬畏权力,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茁壮心灵,好读书,读好书,以读书明理、益智修德;慎独,在道德上坚守清白,在精神上追求高尚,在行为上坦荡磊落;牢记宗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清廉是中国吏治文化的核心,俗话云“无病不怕瘦,当官莫嫌贫”。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的答记者问掷地有声:“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我们党的庄重承诺,我们要勇于担当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清风长拂、清气长存,营造神州大地的政清人和、海晏河清。
今年5月在皖召开的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学术研讨会,寻踪当年苏皖根据地遗迹,总结和借鉴反贪污浪费成功经验,很有创意,也很有现实意义。70年前的新铺会议,重点是解决贪污浪费问题。重温淮南苏皖边区和新四军二师在新铺召开的反对贪污浪费会议,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打江山还是坐江山,腐败都是“顽敌”。千条规、万条律,对待“权力风险”关键是干部自身要硬,遵循道德规范,构筑精神高地。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七年,我们要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守得住底线、保得住清廉,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要求,“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铁军精神观后感】推荐阅读:
《阿里铁军》读后感1000字11-23
打造铁军团队09-28
我们心中的“铁军”01-11
沈浩精神观后感05-28
“西迁精神”观后感体会10-26
匠人精神-读后感06-22
契约精神读后感07-14
杨善洲精神观后有感07-03
亮剑精神读后感10-03
关于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