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小学生畅想作文
1、想象要大胆: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未
来20年的情况怎样,我们要敢于去想,让思想插上翅膀自由地飞翔,大胆地去想象理想的未来社会和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比如,可以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让人行走如飞的鞋子,可以推着走的房子……只要想象奇特、合理,你笔下的一切都是可以发生的。
2、想象要合理: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
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畅想型作文表达的大都是作者的理想,理想是现实的折光,它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能够实现的。有位同学写《假如我是济公》,说济公去看望生病的A的老师,宝扇一扇,使低矮的小屋马上变成了大房子,而且宽敞明亮、阳光充足。这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因为给教师建造这样的房子是可以成为现实的。如果换成这样:A老师住在山洞里,阴暗潮湿,济公一扇,立即变成一幢金碧辉煌的宫殿,A老师正在宫殿里批改作业,这就不切合实际了。
3、想象要美:好想象作文必须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无论是颂扬真、善、美,还是抨击假、恶、丑,都要对人们进行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宣传,或对读者起到启示、教育的作用,或给人展示一种美好的前景,让人充满幸福的期盼。
4、想象要有明确的主题。畅想型作文有着极为广泛的选材天地,但这并不是说它可以想到什么写什么,它和其他类型的作文一样,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选的材料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假如我是济公》这篇作文,它的主题就应是像济公那样抑强扶弱、惩恶扬善,选择的材料就要能体现这一点。但有些同学写变成济公后,刻苦钻研科学,获得了国家科技奖,这就游离了主题。
5、想象要有趣:趣味性是想象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引人入胜,使人喜读、乐读的重要保
证。如有位同学由于记忆力差,他便想象了一种机器,能帮助人们把要学习的知识、要运用的技能很快地掌握,基本实现了“大脑移植”o他一上学就被老师用这种机器“武装”头脑,把科学家大脑中的所有知识、所有内容像电脑复制材料一样移植过来,使他一上学就有了科学家的大脑……这种想象多有趣呀,谁不爱读?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就得让学生有话可写。作文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 作者有生活体验, 有实际感想, 才有动手写作的欲望, 才不会害怕写作文。生活体验来源于观察, 观察是发现事物特征的途径, 是学生取得间接经验的一种手段, 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有随意观察、有意观察、比较观察三种方法。小学生作文的重点是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 要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 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 对周围事物了解了, 就有东西可写了。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纯, 思维能力也处于幼稚时期, 他们的作文, 应以生活小事为题, 所以, 小学生身边的一事一物都可入题,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小事, 并把观察所得积累起来, 等写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了。如写花的成长, 或者是一条小虫子, 一个小小的感想、一场大雨、一次小雪等等, 此等小事皆可写成作文。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细心, 对事物的观察具体细致, 不能只了解大概。只有细致地观察, 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 才能准确地写出真实的事物, 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形象, 有血有肉, 有活力。
积累素材一般说来有自己观察得来的素材, 还有阅读得来的素材。小学中高年级在观察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听各种行业的人物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 总结出行业的语言特点。比如, 跟父母去交电话费, 注意听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和顾客对话的;去银行办理业务时, 银行工作人员和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和顾客交流的;和农民对话, 看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大学生对话, 听听他们的表达。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人的表情变化和心理活动, 找出人物的特点、性格, 以求写人写活, 写出来的人物, 大家一读就知道是谁。阅读的素材有课内的和课外的, 课内的让学生理解记住并且能活学活用。尤其是同义词和近义词, 要分清不同情境的使用。如在学习了“通过”这个词以后, 找出它的近义词“经过”“路过”, 我给出了一个句子:我从学校门口 () 。让学生选择填空, 比较表达的不同。这样不断地积累, 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够准确地应用。进行课外阅读时, 要求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语言材料, 表达方式的运用。在阅读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精彩片段, 背诵优美的好词好句, 甚至可以背诵整篇文章, 通过这种方式, 来掌握词汇和句式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 积累素材并不只是观察, 而是要把观察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精心整理、分类, 以便在运用时方便寻找。再者, 学生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 又对这些素材浏览一遍, 消化吸收, 甚至能在同类联系和异类类比中产生灵感, 有新的发现。
二、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勤写多练
有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了素材, 但具体到写作文时, 又无从下笔, 不知怎么写起。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 素材积累抄写了好几个本子, 要是说词语运用, 段落背诵, 事物特点, 那是张口就来。但就是到写作文时, 不知如何下笔, 不能有效地组织材料, 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 一写作文就发愁, 作文课简直是煎熬。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要让他们勤写多练,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文章也是由短到长, 循序渐进地练习。重点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组织材料, 勤于练笔, 获得写作技能。不同类型的作文写法不同, 如写人的作文,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记事的作文, 要按事情的发展来选择安排材料, 主要的详写, 次要的略写。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把静态的写清楚, 把人和景结合起来, 运用借景抒情, 借事抒情的方法。学生积累了素材, 多练笔, 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 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
三、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不生动, 除了选材不当外, 主要是他们只会概括, 不会具体描写。如果要想将人物和景物写得生动, 就必须认真观察和具体描写, 深入修改。修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学生互评互改, 要求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一处优点, 一处缺点, 然后具体说出好在哪里, 毛病应该怎样改。在改作文中, 努力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学习这些闪光点。如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家的小狗》, 一位同学就这样写:我家的狗叫贝贝, 长长的毛, 黑色的眼睛, 一见到我就欢快地扑到我身上…….在学生互评中, 有同学这样点评:这位同学写的没特点, 没能写出狗的具体特征, 如果具体介绍出自己家的狗的个头、品种、毛色, 那样就会具体生动。另一种是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就是师生共同评改, 当作文写完后, 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 让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 听者要做好需要评改的记录。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第一、多读精美文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例文、分析、欣赏,感受语言文字真切的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如果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好了”的效仿心理和创作冲动。我们学过的优秀课文有《桂林山水》、《我爱家乡的杨梅》、《麻雀》等,枚不胜举。在第八册《猫》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讲读课文内容之前,先有目的地简要介绍作家老舍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捕捉住学生心头闪过的念头“如果我也能成为这么了不起的人就好了”。在讲读过程中,通过读题、初读、细读、诵读四个环节中相互渗透,引导学生以读悟文,在作家的描写当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小动物带来的快乐,这时再加以点拨“我们所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来源于作家的生动描写,只要我们多加努力,也一样能把我们身边的事物用语言文字描写出来的”,让学生回过头来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我要写”的种子。
第二,多积累优美的语言。 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的欲望,只是一种动机,内在的驱动力。作文应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获取材料最是关键。也就是说成在课堂,功在平时。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身边生活,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并进行相应指导,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是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教师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将会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只能止步不前。
其次,指导阅读——积累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要指导从阅读中积累材料、即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的词句,学习、吸收良好的写作方法,必要时要求强记下来。这样,学生作文有了取之不尽的材料这一坚实的材料基础,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第三,多用激励语言。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要把积累的知识、信息变成自己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多写,因此,它没有任何的秘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指导中我要求学生除每周写观察日记或读书笔记外,还要写一篇课外小作文,但是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每周的小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
1、正面评价、培养兴趣。我们不能人为拔高小学作文的要求,为学生作文取得成功人为设置障碍,在平时的作文中,只要学生达到了中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我就给高分,甚至给满分。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在给学生评分时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我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不同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搞一刀切,让每个个体的写作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对于一部分处于“饥饿”状态,学有余力的同学要适当提高要求。对少数力不从心、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积极评价,多鼓励,少批评。
2、尊重学生的劳动。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单一的教师批改模式,变为教师与学生面评面改,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当面互相讨论、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喝彩。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耐心启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全班评讲;或者举行佳作赏评会,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时期以来最优秀的代表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大家来做赏析评价。总之在整个评讲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榜样激励,让学生追求成功。首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送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赛前认真指导,赛后总结经验、教训;第三,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向各地报刊推荐发表,凡有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文,老师必定大力宣传,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声中获得了力量,也给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其它同学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大家就不会以作文为难事,学生作文积极性空前高涨。
总而言之,学生“怕写”,教师“难授”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因势利导,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写作兴趣,合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和契机,选择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最佳结合点,并实施到作文教学中,才能真正使学生“想写、会写”。这样,小学作文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写作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感到无物可写,不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等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对指导小学生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要想让学生想写作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记得前段时间,县里举办的“小学语文协同研修课堂展示活动”,我校是语文的主办点,记得陈章美老师的那节习作课上,发给学生每人两颗糖果,然后出示一颗大的棒棒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把它说出来,再写出来,说的好的同学就把棒棒糖奖励给他。这样很多同学就很愿意的去说,会说自然就会写了。
二、认真观察事物
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如陈章美老师让学生观察手上的糖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品尝后口味又是什么味道的,这些都是靠认真观察才能写出来的。这样学生看着手里的糖果就懂得怎样去写,也就有话可写了。
三、反复的修改
俗话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靠写出来,是靠改出来的。写完了一篇习作,我们要进行修改,反复的去修改,这样你写出来的文章才优美,别人看了也舒服。在我们班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我先让学生把文章写出来,然后让他们动手自
作者孙刚
写作,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字、词、句组成篇章的一种练习,在人们工作、学习、科研、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必不可少。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一直以来,作文教学费时费力、成效不大,这让小学语文教师十分棘手,让小学生感到头痛困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就自己近十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多读多背,积累材料
小学生写作文常会出现“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说不出”的状况,当学生列好了写作提纲、确定了写作材料,到了写正文时却绞尽脑汁欲言又止,心里知道写什么却表达不出;即使能七拼八凑勉强完成,也是干瘪乏味毫无生气。究其原因,就是小学生词句严重匮乏造成的。
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让小学生多读多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熹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家喻户晓。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教师引领学生搞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课外热爱读书和自主摘抄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阅读适合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小说还是童话;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学生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视野也就越宽,知识也就越广,积累的语言材料也就越多。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才丰富,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婴儿初到人世时对这个未知的新鲜世界本来充满无穷
无尽的好奇,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触摸,用嘴巴去品尝,用身体去亲近,用心灵去感受,他们总是不知疲倦的以充沛的精力与初生牛犊般的勇气去探知周围的一切。渐渐地,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变得麻木冷漠起来,这都是应试教育体制所致。应试教育制度下,成绩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数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或重要标准,课堂成了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分数成了学生最关注的对象和努力追求的目标。久而久之,学生的锐志被消磨,学生的心神被侵蚀,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整天泡在题海中”。
《新课标》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情态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要学会细致有序地观察生活。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的向着追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的指出了生活实践对于习作是多么重要。
农村的孩子生活并不枯燥,种树栽花,捕鱼捉虾,爬树摘果,割草收麦,养狗喂猫……他们的生活其实很丰富,天空很辽阔,关键是激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去体验,这样才会有鲜活的内容,学生才会写出美文佳作。写《春天的发现》这篇作文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田野里,来到草地上,来到树林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赏,在玩赏中认真观察,在观察中用心感受,这样就能写出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自改互改,养成习惯
现在,仍有为数不少的老师沿袭以往的作文教学方法。先向学生出示作文题目,然后说明写作要求,接着让学生写出底稿,最后誊写在作文本上。此时学生的任务已告完成,剩下的就全是老师的工作了。老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可作文本发下去之后,学生只在意所得的等级,对于老师指出的优缺点及词句等方面的修改却熟视无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新课标》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做到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老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教师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去改,这是终身受用的。”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习惯。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改意识。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名家大家被广为传诵的作品都是经千锤百炼成为经典之作的。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几经推敲斟酌定下来的。曹雪芹对《红楼梦》更是达到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修改学生文章有趣的实例,进行目的意义的教育;或表扬学生自改的成果,激发学生自改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作文竞赛的形式,不断的诱发学生自我完善修改作文的愿望。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学生完成初稿后,要让学生多读一读。先从局部段落入手,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简练,表达是否准确等。然后从整体着眼,看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真实、新颖,层次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当学生自改完后,再让学生相互修改或合作修改,使学生在互评互议中取长补短,提高修稿作文的能力及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汉南中学陈少虎
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项长期而又关键的工作。现在我想就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特点,来谈谈自己指导学生练笔的一点经验和想法。
一、审题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所以,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是首要任务。以《童年趣事》这篇作文为例,很多学生在初写时只重视了童年之事,却忽略了关键的“趣”字,显然未明确题意。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提炼文题中的关键词,思考文题的目的,并选择与之相符的材料来展开作文。
二、围绕中心选材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思想那便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行船,必然越行越远,可这几乎是初一学生的通病。以《炎陵实践活动记事》为例,学生多数会把三天中大大小小的活动都记录在案,将其变成一篇流水帐。在指导课上,我问学生们,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实践有什么目的?你在这三天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而后一起梳理成如下几点:
1、懂得了团结合作才能真正成功;
2、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3、尝到了劳动的艰辛,更理解和同情农民,懂得要珍惜生活;
4、学会了自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5、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更加珍惜这份同窗之情、师生之情。
然后指导学生将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做为自己写作的主旨,想想哪些活动能够体现这一主旨?学生们心中有了方向,选择材料,安排详略、书写作文便不是难事了。
三、丰富表达的内容
七年级学生作品中的语言普遍比较干瘪枯燥,有的太过口语化,毫无文学色彩。学生写“四季之美”这一话题作文的时候,我便要求他们借鉴《春》、《济南的冬天》、《夏感》这些美文中的优美语句,从修辞手法、巧妙的用词、诗歌的引用等方面进行模仿。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再创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但是一篇文章也不光是华丽词藻的堆砌,真实的情感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打动读者。因此,鼓励讲真话、抒真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才是写作的根本。
要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批改的环节同样重要,特别是学生的自批和互改。新课标中提到,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鉴赏能力,也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思考对策,以此提升写作水平。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表象积累。想象的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 现实生活是想象的源泉。想象是在对现实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没见过猴子的人, 不可能创造出孙悟空的形象;没见过高山和雪景的人是不可能想象到喜马拉雅山奇特景象的。学生头脑里的表象积累越充实, 想象的空间就越开阔。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正确地利用电视和电脑网络获取信息。丰富学生头脑里的表象积累。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1、利用课文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凡卡》一文, 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 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让学生去想象, 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 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在进行看图学文、看图作文的教学时, 也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并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情境表述出来。
2、整合信息, 填补空白,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图片或词语, 让学生进行整合, 填补其中的空白, 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出示几种不同的漫画小动物,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然后进行口述表演, 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 他们的想象力会更活跃。或者写下几个词语, 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 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3、结合实际, 巧妙引导, 合理想象,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围绕“未来———”进行想象, 写一篇习作。学生初次接触这类想象作文, 只能感到茫然, 因为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 其他的就十分抽象。这时教师要巧妙引导, 让学生了解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例如现在的汽车只能在公路上行驶, 一旦遇到交通堵塞, 只能在原地焦急的等待。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的汽车会在这时转动螺旋桨, 从空中飞过拥挤路段。房屋, 一旦完工, 它便固定下来, 设想一下, 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 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 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 又便于搬迁、移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 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想象空间顿时开阔和宽广!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还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提高表达能力。
想象能力是写好想象作文的基础, 但想象能力还不等于想象作文的能力。想象是在头脑里进行的, 而想象作文则要把头脑里的想象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想象作文同一般纪实作文一样, 也需要语言材料和表达技巧。因此, 教师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要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领悟并学习运用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44-01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然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难,难作文”,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和教师都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但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明白作文写作的重要性,都不得不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因为作文在语文考试的分数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让她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而不是把写作当作一项任务,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呢?下面是笔者近年来从事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分析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因此,在作文时,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的过程。
作文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准备──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启用积累等;第二步,构思──包括编写作文提纲、组织材料和详略的取舍等;第三步,起草──包括遣词造句、构成篇章等;第四步,定稿──包括内容的增删、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和誊抄定稿等。综观上述,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由“准备”“构 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详细分析,使学生弄明白写作的整个过程。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写、乐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如:在教三年级学生第一次习作,并没有急着把写作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抓住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发现了可写之处,自愿完成的。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三、合理命题,使学生会写
在作文练习中,教师需要提出作文题目,让学生围绕题目写作。可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不善于掌握方式方法,合理命题,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布置的作文题,学生总会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这就陷入了僵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命题要从易到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开始,让学生有话可说,言而不空,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日记的内容应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用文字表达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因为要写日记,学生就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只要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文字的驾驭能力也会愈来愈强。
高坡小学罗芝敏
从教以来,我感觉到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件头痛的事,对教师来说教会学生写作文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我觉得写作文是有感而发。那么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语文课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读些课外书,然后积累好段落,精彩的语句。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以后就能出口成章了。“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各种书都要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如何选材
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是习作的基础。
(1)中心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的需要。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我们平时习作,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比较了解的题材,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感的材料。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因此,选材尽量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平时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才能够达到寻美习作,以文炼人的目的。
三、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具体生动是习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文章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感染读者的。
(1)用总分法。
(2)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3)用举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4)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5)用比较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6)用数据说明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四、表达真情实感
(1)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2)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
(3)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
五、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
1、生活中选取真实的材料
生活中,每个星期天每个家庭都将上演不同的故事,究竟写什么,的确值得同学们仔细斟酌一番。要
么写轻松的星期天;要么写忙碌的星期天;要么写快乐的.星期天;要么写一家人过星期天时,有的人轻松;有的人忙碌;有的人快乐,这样安排材料会更有特点。另外,从生活中选取真实的、具有亲身感受的材料,写出的文章会更具体、生动。
2、所选材料体现有意义(有意思)
同学们可能会写一家人共同参与同一项活动或娱乐;或许写一家人分别从事不同的事情,例如写星期
天爸爸外出打工,妈妈陪我共同过星期天,使我感觉忙碌得很,是因为妈妈依旧一味地让我做各种枯燥乏味的练习题;还可以写家人为自己过生日,而且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很特殊——一份人寿保险。总之,还有许多值得同学们去写的材料,但要有所选择,体现材料是否有意义或有意思。
3、叙述具体有条理
无论是写一家人从事同一项活动,还是单打一各干各的,一定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而且在描写的过
程中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即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去写,从而间接地反衬出这个星期天是过得轻松、忙碌,还是愉快。此外,要注意人物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并适当地把握好内容的详略。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胡适曾提出“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的写作教学观,他还说:写作就是这样,可采取适当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我从不板着脸命令他们写作文,而是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用生动故事、用激励性语言、玩游戏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次作文课上,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一组同学玩的时候,另一组同学在仔细观察,交换之后,我们练习说话——老鹰是怎样捉小鸡的、母鸡是怎样保护小鸡的、小鸡是怎样躲闪的、哪个同学的动作最有趣、游戏中最精彩的是什么等等。同学们有了生活素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再写起作文来更是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二、多观察,多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充实写作材料。如指导写“雨中的校园”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与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较,接着引导孩子观察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进而引导学生倾听下雨的声音,让同学们找雨落到身上的感觉。这些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观察、感受,情感流露的真实自然,贴近事实,接近生活,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还要让学生多写观察日记。通过观察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让观察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讲练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讲与练相辅相成。作文,不讲不行。指导观察、阅读、选材、锤词、炼句、修改等,要讲格式、标点、书写等。作文,不练不行。作文是练出来的,在练中锻炼思维,学会表达,明确认识;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
讲为了指导练,所以,讲要少而精,要有的放矢。练要得法,要有要求,保证次数。讲究效果。
四、要有激励孩子的评价措施
于永正老师在多个场合明确地表明他的作文评价观:写作对于孩子来说,算得上是件难事,每篇用心写成的习作都应该评为100分。孩子学习写作确实需要教师给予鼓励,鼓励得当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写作信心,促使他保持热情积极参与。所以无论是写评语、打分,教师的评价都应该以激励为目标。
一、重视观察积累, 让学生有话可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即生活”。家庭、学校、社会、自然、人生都是写作的素材。要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 认真思考事情的内在联系和意义, 经常收集有意义的材料, 包括哪些内容能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 形式上能给以启迪、情感上能引起你共鸣、语言上能激起你的思绪的文章。要留意生活中种种声响, 专心感受生活脉搏, 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就等于找到了源头活水, 自然写出色彩纷呈的好文章。
二、提倡真情表达, 让学生有话敢说
作文是个人独特的心智活动, 是为了倾诉和交流的个性化表达。学生作文只要是真的, 就是自然的, 就是好的, 就是美的。只要把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表达到位了就是好文章。在教学中, 要提倡学生写绿色作文, 真实反映生活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小事, 细致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人、事、景, 关注焦点问题, 养成写生活日记、读书札记的良好习惯, 思我所思, 写我所看、所思、所感、所悟。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大胆展示自我, 谈生活的喜怒哀乐、个人的得失成败, 谈自己的认识体会、思想感悟, 只要能真实地表情达意, 就应给予肯定。要以人为本, 正视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细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放手去写, 自由创作, 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成长, 在成长中快乐写作。
三、注重写法指导, 让学生有话能说
好的文章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写作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规律, 总结归纳写作方法, 自己从课文中找出来的方法具体实在, 印象深刻, 在写作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如《最后一课》中, 当教堂的钟声响起, 老师宣布散学时, 韩麦尔先生悲痛的神情让我们印象深刻;朱自清的《背影》中, 浦口送别时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让我们感动难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一段:“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着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运词, 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开来, 形象生动, 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技巧。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动作描写要细致, 要把动作行为写得具体生动传神, 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为若干个部分, 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 然后分别对每个部分、每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 就会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平时,我经常组织班内朗诵会、写字比赛、书画展、词语接龙等活动,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赛、作文竞赛等。趁着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观察重点等,帮助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清楚、完整、有条理,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作文。
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会用。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点、标、画,让学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之后,选取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摹仿写作。这样不仅减轻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再次回顾文章写法,体会课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于接受写作文,并通过学语文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
三、滴水成河,重视知识积累。
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出具体生动有特色的文章,学生不仅要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积累和写作知识的积累。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笔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这样,通过大量的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学生自己的素材库必然日渐充实,写作文时,所需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了。
我以为,喜欢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欢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这个阶段是学生“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作文方面的书,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摘录优美的词语、好的句子或段落,记下自己的感想见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读书、摘记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作文难”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
二年级作文例文 1
下午,我去了东湖农贸市场买菜,那时我兴高采烈非常开心,可又有一点点紧张。一来到农贸市场,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菜,这些菜让我眼花缭乱:花菜像小伞;胡萝像一根长牙;西红柿下一个大个灯笼;还有大龙虾的大钳子像一把剪刀。
后来到了最喜欢的蔬菜区。彬彬有礼的问一位阿姨:“阿姨您好,这个青菜多少钱?”阿姨轻切的说:“三元。”我对阿姨撒了个娇说:“便宜点好吗?”阿姨就给我少了两块钱,最后送了我一点青菜,我乐开了花。
本来两手空空,现在我满载而归。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晚上可以美餐一顿了。
二年级作文例文 2
出发啰!我和妈妈吃过早饭后准备好去市场买菜。走在路上,天上的太阳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到了云弟弟的身后。树上有知了在歌唱,花儿绽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路边的风景,果树上的果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路傍,一棵棵大树像一排排站岗的士兵。看!牵牛花也爬上了电线杆,垂下来像瀑布,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嬉戏。
我们大概走了二十分钟就到了菜市场,这里的菜真多呀!有蔬菜、瓜果、鱼、肉、虾买菜的人和卖菜的人非常多,到处听到叫卖声。我们买了西红柿、包菜、鱼,我们还在水果摊上买了个哈蜜瓜。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然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难,难作文”,一到上作文课,许多同学常常是咬着笔头,看着天花板,一脸痛苦状,作文课成了“作难课”。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见闻,融合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先看后说,由说到写。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小学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赶上口头语言,书面言语超过了口头言语。很多时候,学生能够讲清,但很难写清。所以,小学起步作文可从写话入手,让学生先说后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然而,由于有的学校的学生见识少、信息闭塞、接触面窄,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学生写起作文来仍是无从着手,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很容易渐渐地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小学作文最好贴近学生实际。作文课上可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现场观察,教师现场指导。例如:我在上“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个作文题时,在讲明写作要求之后,我就地取材,先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由于有明确有目标,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到讨论该如何作文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这次活动讲清楚,甚至有的同学还能将一些队员的动作啦,表情啦,现场的气氛啦等等准确的描述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对这次作文的思路,要表达的主题都很清楚了,写起作文也就得心应手,有话可写了。当学生迟迟打不开思路时,还可以利用图片、幻灯、录像、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二、创设情境,仿写为辅,独立作文。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中有的可作学生的范文,所以每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我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仿写,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学了《我家的猫》一课,就写《我家的小狗》,仍要求先交待动物的外貌特点,仍按刚满月小狗的特点和自己喜爱的原因的顺序来写。有的没有现成的,在预习课就先布置学生推荐一篇与该次习作相近的范文。作文课上,引导学生直接分析多篇范文,领悟作文要求,之后,学生写作限时40分钟,学生动笔,教师计时,既是练笔,又是比赛。写作时,主张即兴作文,一气呵成,写好就交,交在前面的同学,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标明时间,字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限时作文逼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写作的意境中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在讲究速度的同时,写出的文章真切而自然。
三、及时批阅,平等交流。
许多语文老师苦于作文批改,大叠大叠的作文本让他们颇费气力,既要改病句,错别字,又要写评语。老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作文改得让学生兴趣全无。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是吃力不讨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软化的宽松的评估要求,它使师生双方从批改的阴影中走出来。批改本身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从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的评估结果。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教师要迅速浏览,做好记录,选几篇朗读,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千万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要求就给80分以上,稍好的90分,甚至100分,让学生有成就感。在评作文时,我们也可采取集体评和个人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集体评,教师先把选好的典型作文交给学生,让他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记,这篇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该怎样写才好。读完后,集体评议,从作文的内容、中心、语言、构思到停顿、用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具体评价,读作文的同学记下别人评议的内容,全班学生都来评说,集体评议后,学生互评作文,单独批阅。批阅作文时,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
在作文评论中,教师不是不改学生作文,而是“多就少改”,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应该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将文章改好的愿望。一次,全班写记叙文《她变了》。批改后,有位成绩一般的学生“奇迹”般地得了八十分。我在评语中写道:“本文立意新颖、事迹感人,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为成功的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段批语给了这个学生很大鼓舞。从此,她爱上了写作,再不视作文为苦差,写作自然进步很快。
当然,这只是用文字跟学生交流,我们还应跟学生用心灵交流。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地对话,而不是编故事,迎合教师。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叫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教师》,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对着99分的试卷哭泣。”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于是我找到他跟他当面交流:“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学生听后,高兴地笑了。
一、触动心弦、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强大的动力。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 首先要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每一单元的作文教学, 我都能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实物、表演以及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2. 赞赏、鼓励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一开始写的作文, 老师批改时尽量多留少删、多留少改、多表扬少批评, 同时就像拿着放大镜似的寻找学生的文章中的精彩处, 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 并大加赞赏, 然后再用鼓励的话语指出他在写作中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样,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 而且自信心会大大增加, 越写越想写。
3. 结合刊物激发兴趣。
无数事实表明, 成功是培养自信、激发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有个校报叫《芳草地》, 我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刊登在上面, 一个个欢呼雀跃。同时, 我还把学生中更优秀的习作向省、市级刊物推荐。如王一朔的作文《捐一份爱心》在《新沂校园文学》上发表了, 他开心极了, 写作兴趣剧增。别的孩子看到了羡慕不已, 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自觉主动地拿起笔来, 写作兴趣大增, 写作热情高涨。
二、融入生活, 练习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想要写好作文, 必须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因此, 我经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 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 并和家长沟通, 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就带领孩子去旅游, 陪孩子做些小制作、小实验、游戏,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增长知识, 受到教育, 得到启发, 再让他们自主地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写他们自己能写、愿写、爱写的作文。
三、积累语言, 读写结合
1. 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 练习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布局精巧, 值得学生好好阅读、品味、模仿。在阅读教学中, 我既让学生把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摘抄在一个专用本子上 (这个本子我叫它《采蜜本》) , 并让他们经常拿出来读读, 背下来。又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传授。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 文中对于珍珠鸟的外形是这样描写的:红嘴红脚, 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 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我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冯骥才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珍珠鸟的外形的?学生讨论后得知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课后, 我随即安排学生也用这种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这样, 给学生提供了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 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2.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练习写作。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多读才能写得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 我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规定每天读书时间不低于1小时, 即中午半小时, 晚上半小时。读的书目有《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成语故事》等, 并随时把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文章、书籍或所学课文作者的其他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 我还鼓励他们随时把阅读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也摘抄在《采蜜本》上, 并适当地写上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 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 培养了语感, 还锻炼了思维, 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坚持不懈, 勤于动笔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可见, 除了多读书还必须多练习写作, 作文能力最终是习得的。孩子们也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慢慢提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因此, 我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什么都可以写, 字数不限, 能坚持下来的就给予表扬。对于学生写得特别好的日记, 在班上读给其他学生听, 并让学生评价。还定期把学生好的日记整理成册, 在学生中传阅, 大大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总之, 在学生三年级时, 只要教师能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让他们多观察、融入生活, 多积累语言, 让他们“多”管齐下地练习写, 他们定能厚积薄发, 写作能力定会慢慢提高, 再也不会害怕写作文。
摘要:三年级孩子开始学习命题作文, 内容主要是写好一段话, 进行连句成段的作文训练。所以, 三年级是过渡年级, 是孩子小学学习的转折期。三年级孩子写好作文, 对他们将来作文水平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乐于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习作教学时,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写作就成了关键。为了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在训练学生习作的时候,应注意方式要多样化,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见闻感受以及调动其积极的情感,让他们乐于观察、主动表达、从而乐于写作。如:写《我家的猫咪》一文,可先指导学生去观察家里猫咪的外貌特征、动作习惯、生活习性等;然后指导学生组织语言,如“乌亮的眼睛”“金色的毛发”“八字胡须”“纯白的脚掌心”“黑而细的尾巴”等等;然后指导学生去描绘猫咪的动作,如“一蹦一跳”“抓耳挠腮”;接着,指导学生写猫咪的具体生活方面的事例,如“它每天早上都睡懒觉”“每晚都要在屋子里转悠”“它总是喜欢在我坐下来的时候跟我玩”等。这样,就让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了“猫咪”的特点多角度去描绘。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就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也会不断进步。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习作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脑海里的反映。叶圣陶先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指导的根本。学生怕习作,写不出文章来,这和学生对他们周围的生活缺少认识和感知、缺少观察和体验、缺少欣赏和体会是有很大关系的。教师在学生习作时,要指导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也就是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手脚触到的和心里想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事情和内心的感想,而不会出现一大堆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学生整天在教室里或是关在家里,他们常常会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收集习作素材:要适当地组织学生亲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要带领学生到现场去“观”,月亮的圆缺、太阳的东升西落、繁星点点的夏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写:比如写今天穿得最漂亮的同学,形容一下他(她)的衣着特点;或者写今天谁最勇敢自信,回答问题不怯场;或者说说对教师发型的看法;也可以针对课文说说感想;或是仿照课文部分内容,写几句话。如果有新鲜事发生,比如集会、庆典活动,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及时用自己的笔写出来。这样,让作文教学穿插在每一节课,天天积累,平时利用零碎时间练笔,到专门写习作的时间,学生就不会发愁了。
三、大量阅读、开启写作
“读书破书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出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为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教师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大量地、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丰富他们的知识水平,拓宽他们的视野,开启他们的习作之门。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在感悟到哪些表达方法恰当,哪些句式优美。有些作品,学生在阅读后能了解作者的经历,甚至是作者的写作过程、写作特点和写作背景。虽然学生们不一定都能理解,但是日积月累总会有所感悟。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写结合。
另外,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外书的选择要符合一下几个要求:适用性,内容要和学生的认知相适应;健康性,选择适合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图文并茂性,图文并茂的图书能降低阅读的难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也可以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阅读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只要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他们写起文章来,优美词句就自然如泉水般涌出,信手拈来。
四、加强说与写结合
学生能够有条有理地说一段话、说一个故事、发表一个口头上的演讲,那么这些学生也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了。要让学生能够大胆开口说,教师和家长可以尽量采用复述故事的方法来训练他们。听故事和说故事都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教师和家长要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有意识和选择性地找些学生喜欢听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复述。
上柴小学李艳琴
这些年来,这类命题方式,已广泛而频繁地被语文老师运用到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去了,诸如《——迷》、《我当——》、《我第一次——》、《我学会了——》、《请到——来》、《——给我温暖》、《我常常想起——》、《——,真有意思》、《——的一堂课》。《——见闻》、《——一角》、《怎样学——》、《读——后感》等等,都属这类作文命题。
要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大凡这类命题样式,命题者在题目的前后总会有比较具体的要求的,对横线上所填入的内容,更有明确的提示,而这些要求或提示正是正确、全面审题的前提,一定要仔细审清。
比如《我学会了——》这个题目,命题者对横线上填人的对象作如下提示:“凡是你生活、学习实际中确实学会了的,都可以写。
审题时,可以从这一提示中确定选材范围(是生活、学习中的),确定写作对象(技能、方法)。这样审明白了,心中有谱了,还得注意前面的“我学会了”。所谓“学会”,“学”反映一个过程,是“会”的前提,“会”,则反映了这一过程的程度和结果,是“熟练”和“能运用”的体现。“会”可以说是题眼,如果忽视了这一题眼,必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文章的中心。认真审明“学会”的含义,对确定填人横线上的写作对象,很有作用。否则,你可能填人的写作对象只是“学了”或“会一点”,而不是“学会”。
二是指导学生认真选材。这类作文的选材与在横线上填人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只是前者具体后者概括而已。因而,要所选材料达到新颖独特,首先横线上填人的写作对象必须新颖独特,与众不同。怎样才能如此呢?要有发散性思维,或者要有求异性思维。这就是说。面对考题,先进行一番发散性思维,即跳出命题者提示的写作对象进行广泛的思考,想到很多很多。然后集中起来,分析比较,逐一筛选。筛选的原则是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别人没有经历过,或根本想不到的。这样的写作对象一经确定,选择材料也就有依据了。
三是要让学生学会加工提炼材料。我们知道,作文的材料来自于生活,但生活和文章之间不能划等号。生活不等于文章。文章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之后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素材之后,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哪些地方要补充细节,哪些内容应该舍弃,经过周密的思考,经过周密的分析,精心组织材料才能写出中心明确而又有意义的文章。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
刘廷军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乃至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学都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三年级起步作文是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稍有不慎,将会导致学生的厌写情绪以至于影响今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上好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让学生的作文有一个好的开始呢?怎样为学生打开写作这扇大门,让他们乐于表达呢?下面结合我的对作文教学的认识谈谈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而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呢?
(一)、克服畏难心理,树立习作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因此,平时注意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
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他们要说的内容就多了:游泳、打球、上网、滑冰、做游戏„„引导他们把自己参加这些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贴近他们生活,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畏惧情绪,树立信心。
(二)、尊重个性差异,保护写作兴趣。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其写作兴趣。
1、命题适度放开。
课标要求:“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假如我是
》、《我学会了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不搞“一刀切”。可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
2、训练疏密有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可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果。
(三)、突破“暂困生”,激发写作兴趣。
各校各个年级,都会因种种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暂困生”。他们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作文这个“难区”更是“敬而远之”,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显得更加困难。但是,只要能“号准脉”,“对症下药”,仍可取得一定的成效,还可以此为契机,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兴趣。当遇到过这样一位“暂困生”:可采用了“辅导写作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方式。要求写好后当面批改,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就心平气和地问一两句,让再补充。这样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奇妙作用,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中,这些学生写作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真可谓德育与习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深入生活,增强写作兴趣。
作文要厚积博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这才能酿造出香甜的蜜来,逐步积累,增强写作兴趣。
1、加强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因此我们开展了读书、读报活动,发动学生把他们读到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并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并在黑板的角落留出一角,让学生轮流抄写自己读到的好的句子或成语。
2、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在观察中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记多写,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坚实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生作文也一样,我们只要在写作之前多组织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起步作文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求是很容易的,那么怎样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呢?
第一,作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有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开展一些怎样的活动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或者组
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这样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就容易了。
第二,我们应该要教会学生养成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可见,作文必须要有生活的积累。头脑里没有生活场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没有作文的素材,怎能够搭建起美丽的文章大厦?所以有人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千真万确。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只有积累的作文素材丰富了,才能够在写文章的时候左右逢源。
第三,要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作文要“尝试在作文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作为教师特别是三年级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特别是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将书中的优美词句和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只要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那么他在写作时就能够有更多的词汇可以选择,要想把文章写差都难了。
(五)、动态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
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实践中,可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
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二、把握作文的步骤
凡事“欲速则不达”,学生的作文也一样。鉴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差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切忌过于着急,起步作文教学时要做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让学生先说后写。
三年级初作文教学,一般都要花很多时间。每一次不必慌着让学生动笔,而是让他们先说后写。如写一次活动,学生平时的活动虽然很多,但是他们都只顾去玩耍,没有留心观察,没有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积累下来,所以在专门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分组,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回到教室将刚才的活动说一说。这时,教师就要当好学生说话的军师,教会学生该说些什么。如这样指导学生的“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玩儿得开心吗?请你把刚才的活动说一说,注意说出你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和哪些同学玩的什么游戏?你们是怎样玩儿这个游戏的?玩游戏时你的心情怎样?结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没有说到的,我让其他同学马上补充。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这使他们感到异常兴奋。接下来,要求学生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这样指导作文效果会不错的。
四、写出真实的内心
新课标指出:作文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作文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
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作文言之有物。
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无拘束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写作环境。
然而,现实中我们有很多教师却给学生范文、框架文,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去写,这样既使学生谎话连篇,而且还使学生丧失了作文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将会彻底丧失信心。我提倡三年级的作文应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应该写真话、实话;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熟悉的人;写自己想写的话;吐露自己内心的真情……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使写作成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变以往的“厌写”为“乐写”。
五、发挥榜样的作用
没有谁是天生的语言大师,当然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三年级教师要适时的写好下水作文,为学生树立榜样。有一些作文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挺难的,比如写人的作文,刚开始时学生是不容易写好的。如写自己的妈妈,可让学生先在班上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很多学生只会介绍妈妈的外貌,而且在介绍外貌时都不知道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根据学生中发现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自己写一篇或找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看看该怎样来写。然后再让学生向
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学生就知道介绍妈妈时可以按照由上到下,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也知道了还要选择一两件事情来介绍妈妈的最突出特点,比如乐于助人、热爱工作、疼爱子女等特点都必须要介绍具体的事情来说明。对于学生初次接触的作文,教师适时的下水作文是十分必要的。
六、扎实作文的修改
毛泽东都说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小学生的作文同样要重视修改。对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可采取“自改——互改——师改”的形式: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让学士写好作文草稿后,马上读一遍,修改第一次写作时出现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第二天再读一遍,这一次自己修改发现的问题。如果不会改的可以问老师。
第二步,同学相互修改作文。完成第一步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分别交给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修改。这样学生在给别人修改作文的时候不仅提高了自己作文的水平,而且避免了自己作文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七、做好作文的讲评
作文的讲评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讲评好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怎样做好三年级学生作文的讲评呢?
第一,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大胆地给予表扬。表扬、鼓励是对学生作文的肯定性评价,是鼓励学生继续写作,写好作文的良好方法。学生对表扬的反应是很强烈的,它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动力和变化,也可能使学生一辈子难忘,甚至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对于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表扬层次,对于差生来说,哪怕是有几个句子写得很不错,都可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写得相当棒!老师相信你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灵感,让学生有写好作文的信心。”既然表扬在学生身上会产生神奇的效果,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呢?
第二,要抓典型上好作文讲评课。上作文讲评课之前,教师一定要选择好典型作文,也就是既要选择写得好的又要选择一至二篇班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的差的作文。在班上讲评时要告诉学生,那篇作文写得好,好在哪儿。哪篇作文写得差,为什么差,可以怎样改,这才是我们作文讲评课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何写好小学生畅想作文】推荐阅读:
小学生如何写好考场作文10-07
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11-21
小学生如何写好状物类作文10-30
6.3如何写好学生评语05-24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10-31
和中学生谈谈如何把字写好10-04
作文如何写好题目11-18
谈如何写好写景作文09-19
如何写好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12-08
初中生如何快速写好考试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