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通用13篇)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体会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以及与乘法运算的关系。2.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学习重难点:

1.正确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理解零不能做除数,零没有倒数,寻找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的方法和条件

一、学前准备:

1、知识链接:

①小学里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与乘法互为

运算。

② 举例:

互为倒数,是

的倒数,没有倒数。

2、预学教材:(自学课本P55-57,并完成以下题目)

【问题】 例如8÷(-4)怎样求? 根据除法意义填空: ∵-2 ×(-4)=8 ∴8÷(-4)= ① ∵8×(-14)= ②由①、②可得到:8÷(-4)8×(-

14)③ ;

观察③式两边的相同点:被除数 ;不同点:①除号变成 ②除数变成它的

预学检测:

(1)8(-2)=8()

(2)6(-3)=6()

13(3)6()=-65

二、课堂导学:

探究活动

(一):

试一试 :(-10)÷2=?

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就是求一个数“?”,使(?)×2=-10 显然有(-5)×2=-10,所以(-10)÷2=-5 我们还知道:(-10)×

12=-5 由上式表明除法可转为乘法.即:(-10)÷2=(-10)× 再试一试:(-12)÷(-3)=?

=-5

【总结】: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数不能为0).

•用字母表示成a÷b=a×

2、变式训练:

(1)(-42) 12;(2)

3、参考例题2完成教材P56随堂练习

141.51b,(b≠0).

(3)0(-3)(4)1÷(—9)探究活动

(二):

1.计算:(1)(-36)÷9(2)(-63)÷(-9)(3)(-

1225)÷

(4)0÷3(5)1÷(-7)(6)(-6.5)÷0.13(7)(-45)÷(-

25)(8)0÷(-5)

提出问题:在大家的计算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数相除,得正,异号得,并把 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 的数,都得

2.变式训练:

(1)(+48)÷(+6);(2)3215;32(3)4÷(-2);(4)0÷(-1000).3.完成教材P56习题2.12 1题

三、学习评价:

当堂检测:

1.—4的倒数是,0.2的倒数是.—

349的倒数是。

2.的倒数等于本身,的相反数等于本身,的绝对值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 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 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3.计算

(1)60015(2)180.6(3)(—36)÷(—9)

3.516132284(5)472 7185(4)(6)(-18)÷(-12)0÷(-)4.选做题:若ab≠0,则

aabb可能的取值是_______.

学习小结:

四、能力拓展:

1.若ab<0,则ab的值是()

A、大于0 B、小于0 C、大于或等于0 D、小于或等于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数都有倒数 B、-1的倒数是-1 C、一个数的相反数必是分数 D、一个数的倒数必小于1 3.已知|a|=-1,则a为()

a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4.若a+b<0,b>0,则下列成立的是()

a A.a>0,b>0 B.a<0,b<0 C.a>0,b<0 D.a<0,b>0 5.填空:

(1)若a、b互为倒数,则-13ab=

.(2)若ab=1,且a=-123,则b .

6.计算:

(1)(-63)÷7(2)1131;(3)0 ÷82(4)(-6)÷(-4)÷(-

54)

(5)0.2538

(6)若a、b、c为有理数,且aabbcc=-1,求

abcabc的值

五、学后反思: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篇2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案导学”主要是由“学案”和“导学”两部分组成。同以前的教案不同, “学案”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学以及学生的探究。它主要是以教师的学案为载体, 配合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该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该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体现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

该模式注重给予学生学习思路, 然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解题, 从中发现知识的运用规律, 使学生由传统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 并在探究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双主动的模式

通过该模式的教学, 可以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重心从“教”转变为“教”与“学”相结合, 学生通过学案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这使学生主体地位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3.教学中凸显差异化的教学理念

“学案导学”可以按照课程内容的重点进行依次的划分, 主要分为基础性知识、巩固强化知识以及拓展创新知识。对学生采用梯度化、层次化的教学,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选择不同的知识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 能力不断地提高, 减少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4.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是教师的“教”, 尤其是对于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设定, 缺少思考“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结构, 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激发欲望、鼓励自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突破重点以及总结升华。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能够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导学形成融洽的发展, 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面, 使双向交流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教师设计学案, 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对于学案的设计需要严格按照“一课时一学案”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对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进行提前预习, 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对于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方向得以明确, 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学习更有目标性。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授课为例, 该内容是学生在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学习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可以举实际情况中的例子使学生生动地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在对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理解知识的意义, 同时学会判断两种比例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先教正比例的知识, 然后再教反比例的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索两种量在变化中所存在的规律, 并将规律利用关系式表现出来, 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教师还可以将含有正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的量的两个例题整合起来, 在课堂中进行教学, 让学生能够在同一个例子中去感悟和体会, 充分地掌握两种比例的应用。

2. 根据学案自学, 探究、思考学案的知识

教师设基础学案后, 学生可以通过对学过知识结构进行探究, 从而自学出新知识, 尽量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对教材的学习中, 对于教材中的思考题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解答,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及解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需适时地发挥出教学主导的作用, 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例如以“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 对于学案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课前尝试, 掌握基本知识。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 认识到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 能够在集合图中, 正确地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以及它们的公倍数。

(2) 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出基础性的练习题,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以及探究性的学习, 充分、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时就能够很快找到疑难点以及重点, 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够快速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 探究合作, 解答问题。在学案的自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预习和思考的基础上, 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 对于没有解决或者结论模糊的问题小组内能够形成一个初步的结论, 不但能够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 教师进行精讲和总结,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得以完善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要放开手,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 但是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就放弃对学生的教学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探究和讨论的过程, 教师需要进行引导, 同时对于学生在探究中的争议以及错漏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剖析, 给学生讲清讲透, 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以及修正, 这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才会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得到完善。

4.梯度设置练习题, 巩固练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 在“学案导学”的课后巩固过程中,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 采取不同的巩固方式,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实施因材施教, 实现“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要求。教师应该设置基础巩固、能力拓展以及拓展探索三个层次的课后练习题, 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题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 使学生实现自查自纠以及巩固练习的效果。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性因素, 从而有效地规划组织课堂教学。不管是从自身方面还是从学生方面, 教师都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够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主要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精髓, 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 才能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变得更加高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对于教学的要求和目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当前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理念。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转变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进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得到有效的改善,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学案导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案导学,新课改

参考文献

[1]莫清瑶.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与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2) .

[2]陈占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4) .

[3]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2 (5) .

如何用好数学导学案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使用 重要性

导学案是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应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优化课堂、优化学生发展,由教师经过反复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编写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达成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穿插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强调自主发展作为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广泛推广。

1.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由四阶段组成:知识准备阶段、知识探究阶段、知识应用阶段、知识测评阶段。正确使用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知识准备阶段是指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导学案中清晰的预习思路,找出本节课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导学案的经典分析来完成数学学习,形成知识框架。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借导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将不明白的或者认识模糊的地方划出来,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还可以根据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研究,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探究阶段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要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依据数学导学案提出的问题情境和研究主题,各小组做好人员分工,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小组内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问题的探究和讨论,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得出假设,进行推论证明;成绩居中的学做好讨论记录,依据导学案和教材,寻求依据,提供证明材料;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更主要的是及时求教,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学生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负责及讨论和记录的学生,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讨论结束后,展示本小组的成果,注意吸收其他小组的精华,改正本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找到病根寻求教师帮助。数学教师在本环节中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识应用阶段是指在经过预习和合作探究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安排的练习题的阶段。在此过程中,除学生自主完成规定的练习之外,仍需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过来,因为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有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到位或者还存在含糊不清的现象,要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过程中,真正将问题彻底弄清。需要将概念弄清,消除疑点的问题,要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再详细研读,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深入解读来解决;需要加强练习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指定的范围内加强练习稳固,确保自主学习内容落实到位。

知识测评阶段是指随堂小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错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问题和典型问题,个性问题个别处理,典型问题通过当堂讲解,使所有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出错的学生,要求其当堂纠正,将出错的问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课下再次进行巩固练习和思考,也作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以备日后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导学案正确使用的描述,可以看得出,导学案的使用意义深远,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能够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具体来说,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重要性内涵丰富。

2.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重要性。

2.1导学案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丰富全面,知识点明确具体,教学重点和难点明显突出,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真正能够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导学案的例题设计精巧,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学生的优差方面,都有深入的考虑和研究,真正做到学习具有针对性,教育学生能够因材施教。

2.2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转化后进生。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的形式,使所有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减少了因教师的单方面讲解造成课堂气氛的单一沉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问题。尤其对于后进生而言,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思路偏窄,反应慢等原因,不愿意接近教师,而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以相同身份共同学习的机会,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导学案还注重了因材施教和引入竞争机制,成绩优劣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竞争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2.3导学案的使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导学案中的知识探究阶段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针对导学案安排的讨论问题和设定的生活场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发言的角度越广泛,认识问题越深刻,所以说,导学案的使用促使学生之间必须增强合作意识,相互取长补短,合作意识越强,看问题就会越深透,甚至有时会超出教师设计范围,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所在。另外,课堂上时间有限,所有问题全靠教师来解决,费时费力,不一定效果好,学生之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印象更深刻,课堂效率更高。

2.4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促进了学生自觉的进行预习,主动的学习和探讨新知识,自主的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检测,对于出错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整理,学生由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但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迅速提高了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导学案是初中数学学科新课改的产物,它适应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达成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有理数》导学案 篇4

□ 自学导读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整数、分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2、能将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重、难点】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其中有理数的二种分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读书思考】

1、有理数及其相关概念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整数。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分数。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有理数。

〔注〕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2)按符号分:

----------有理数--------

----------有理数------------〔注〕分类要按同一个标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典题解析】例1.判断.(1).比0大的数是正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温度计中显示0℃时,表示没有温度。((3).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4).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5).1是最小的正数。()))))(6).-1是最大的负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2317

例2:把有理数6.4,-9,3,+10,4,-0.021,-1,3,-8.5,25,0,100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成四个集合。

正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负整数集合,负分数集合 

□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1、选择题:-100不是()A.有理数;B.自然数;C.整数;D.负有理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整数B.1是最小的正整数C.1是最小的整数

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D.一

183.填空:在-7,10.1,-,89,0,-0.67,这些有理数中,65

(1)整数是;

(2)分数是.4.填空:在-45,1,0,8.9,-6,-3.2,+108,-0.05,28,-9这些有理75

数中,(1)正整数是;

(2)负整数是;

(3)正分数是;

(4)负分数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最小的自然数,也有最小的整数B、没有最小的正数,但有最小的正整数

C、没有最小的负数,但有最大的负数D、0是有理数中最小的数.6、有公共部分两个数集是〔〕

A、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B、整数集合与分数集合C、负数集合与整数集合D、负分数集合与正分数集合7、、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4,9,-168、某种商品的标准价格是4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5%.(1)±5%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请你算出商品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3)某商家将该商品的零售价格定在450元,受到物价部门的处罚,请分析处罚原因.探索创新

9、小明说:“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也可以说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有理数,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小明的说法对吗?你能帮助他解释吗?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篇5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课型:

日期:

审核人:

§2.12 有理数的乘法——科学记数法

【预习提纲】预习课本60――61页内容,完成以下各题:

1、计算.(1)102 ⑵ 103 ⑶ 104 ⑷ 105 ⑸ 109

从上术第三题计算的结果观察到什么规律?(位数与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就可用10的幂表示一些大数: ⑴6100000000=6.1×_________=6.1×10__ ⑵696000000=6.96×_______-=6.96×10__,那么太阳半径约为____米。⑶300000000=3×_________=3×10__,即光的速度约__________ ⑷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数约为_________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科学记数法。△说明:与10的幂相乘的数a,必须是大于等于1且小于10,这是科学记数法的规定。△ 想一想:用科学记数发表示的数,10的指数n与原数的整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 填空:6.1107=______________,它有____个整数位;

6.96108=_____________,它有_____个整数位;

所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个数的整数位数一目了然,这对于判断数的大小是非常方便的。【自学检测】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696000(2)1000000(3)58000(4)127.4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105=(2)5.18103=(3)7.04106(4)5.002104=(5)6.03105(6)2106= 【基础巩固】

1、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庙子一中七年级上数学“立体学案”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课型:

日期:

审核人:

(1)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2)一天8.6410秒,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选择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3080000,正确的是()A.308104 B.30.8105 C.3.08106 D.3.8106

(2)设n为一个正整数,则10n是()

A.10个n相乘所得的积 B.是一个n位的整数 C.10的后面有n个零的数 D.是一个(n+1)位的整数 【拓展延伸】

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率为每分钟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篇6

数学:1.4.2《有理数的除法(1)》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3、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红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红家离学校有 米,列出的算式为。

2)放学时,小红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分钟。列出的算式为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4 的倒数 ,3的倒数 ,-2的倒数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1); 41(-15)÷3(-15)×;

3111(一1)÷(一2)(-1)×

(一);

442比较大小:8÷(-4)8×(一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2)、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相,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

1.自学P34例

5、例6

2. 师生共同完成例7

【课堂练习】

1、练习:P35

2、练习: P36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3)375÷23; 3

2、练习册P21(-)

【总结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 篇7

一、走进生活,走进数学

数学的根基是生活,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课教学的大背景,如果脱离了现实中的背景,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只有将这门课融入生活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在本地区的教学改革中,结合学生和地区的特点,通过探索实践得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即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两案合一,在“导学案”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通过学生的三维目标制订出本节课的“导学案”。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探讨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发展。在制作导学案时,首先我们要让一道题是一个“活”题,那就要教师设计导学案时提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有几种圈法,通过这些物体我们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等等,再比如让小朋友把小动物身上的算式与相应房子上的得数连一连,其中会碰到有一两道是没有数可以连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问题对老师说, 老师有一道不能连,这时如果教师说不能连就别连,那也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做与学生共同的探讨者,问一问那该怎么办,小兔子不是没有家了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房子上的得数,有的说可以改一下房子身上的算式,还有的想出给小兔子重建一座新房,写上正确的得数,这样不仅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问题。

二、“导学案”设计分层次,关注到每位学生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实施高效数学课教学的根本。一节课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课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而学生的认知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认知高,有的学生认知低,那么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是不是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和制作教学设计时的最大难题,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有更多的关注,更多地关心这个集体,对他们要多些谅解、多些宽容、多些偏爱、多些帮助,时常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信心,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哪怕是与这门课程无关的东西,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我们就要把它全部发掘出来。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吃多饱吃多饱”,教师设计时一定要做到在“导学案”中巧用开放性习题,实行弹性作业,增强练习的层次性,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情况,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有坡度也有一定跨度,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使“后进生吃得消”,又要使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做“导学案”获得更多知识和需要。

三、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言堂,学生充当“听众”的角色,一堂课下来就像看电影一样看教师表演,所学知识不知道如何用于生活中,是 “死”知识。优质的高效课堂不仅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更让他们动起来,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在制作“导学案”时有 “课堂实践”这一栏,来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和实践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有助于把教师从“语文要念,数学靠算”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单项活动”为师生教与学互动的“双边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平台, 把课堂延伸到室外、校外,使课堂丰富生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在生活中学习,避免数学课产生枯燥乏味、学而生厌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轻松学习。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更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评价学生,学生课堂上不同的想法,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应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算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即“条条大道通罗马”。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引导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给学生怎样寻找真理。预习正是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的重要途径,而导学案正是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学的一种大胆尝试。导学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能使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那么,到底如何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去学习,增强学习的效果呢?

一、导学案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编写的方法

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掌握了正确的导学案编写方法,就能够使导学案的设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1、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在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

2、对教材进行”二次的创作研发”。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既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又不能拘泥教材。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教材的”二次的创作研发”,使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有效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帮助学生更顺利、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学习内容的设计安排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既包含知识性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也包含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三、创设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2、层次性原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疑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 技能的规律,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3、思维性原则。提问、设疑要有足够的思维量,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使之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4、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导学案编写的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课堂提问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起”导”的作用。

2、精选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实行分层训练,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反馈练习还要强化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表述要严谨、规范。有效的导学问题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注意与教师的教的设计紧密结合,着眼难点内容的铺垫和搭建台阶,做好新知与旧知衔接;导学问题的设计还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因此,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发挥学生主体。首先,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了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使用教材,突出了学生使用教材的主体性。其次,学案把教学重心前移,课前充分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思考和理解,获得知识,发现问题,对一些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学案导学,使学生又准备的面对开创昂,而且使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把教师领着学生学变成了学生盼着学,突出了学生是自我的发展的主体。

第三,学生经过课前的学习活动和充分的思考。课堂上,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从自己已经思考的角度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看法和收获,解决学生自学和预习中的问题成为学案导学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学案导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导学案”。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篇9

年级:七年级

学科:数学

第一章有理数

第3小节

第2课时

累计

课时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审批领导:

授课时间:

****年**月**日

1.3.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能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法制渗透

中考链接

在中考中常以综合的题型来考查

一、激趣导入

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2、计算

+(-20),(-20)+30.[

+(-5)]

+(-4),8

+

[(-5)]+(-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预习分享

采用教师抽查或小组互查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三、合作探究

探究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引导归纳

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

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例1

计算:

1)16

+(-25)+

+(-35)

2)(—2.48)+(+4.33)+(—7.52)+(—4.33)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5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师生共同小结、比较不同解法,四、目标检测

[基础题]

1.计算:

(1)(-7)+

+

+(-2);

(2)

[能力提高题]

2.计算:

(1)│-4.4│+(+8)+11+(-0.1);

(2)

[探索拓展题]

3.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

五、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六、巩固目标

作业:课本P24

第2题

七、安排下节预习

预习课本P21至P22

“1.3.2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回答: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修订意见

高中数学导学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和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能力。

3、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确定解题思路。

一、课前预习:

解三角形应用题中与距离相关的几个概念

1、水平距离、垂直举例、坡面距离:

2、仰角、俯角:

二、典型例题:

问题

一、怎样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

例1:北京故宫的四个角上各矗立着一座角楼,如何通过测量,求得角楼的高度?

问题2:怎样测量地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 例2:设A、B是两个海岛,如何测量他们之间的距离?

问题3:如图,墙上有一个三角形灯架OAB,灯所受重力为10N,且OA,OB都是细杆,只受沿杆方向的力,试求杆OA,OB所受的力(精确到0.1)

问题四:如图,在海滨某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的南偏东

300方向、距城市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北偏西450方向移动。如果

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半径为120km。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精确到0.1h)

【反思总结】

【布置作业】P15 A 2P16 B 2

三、课后训练: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85-01

学案导向模式通过“展示交流,导学释疑,练习巩固,评价反思”等教学活动,着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建构知识体系,改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品质,形成积极情感,较好地贯彻了“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案导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谈几点自己认识与做法。

一、编写有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做好扎实、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备课要求都充分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是否有效,实用。“学案导学”课堂模式高效的关键是导学案的编写,它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教师在导学案中要精心设置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目标及策略提示。

总结以往自己在编写导学案工作方面的不足,本人对导学案的编写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建议1:避免学案习题化

以往本人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解题,在学案编制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将教材简单地编成一道道习题,这样,学生以为只要题目搞定了,预学也就完成了。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死记硬背抄课文,简单机械寻找答案的过程,整个课堂也就成了师生对对答案的过程,淡化了学案“导学”的功能。编写学案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应通过一个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自主学习过程,重点思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引入课题,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如何高效有序地组织学生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实现知识点快速建构?概念的教学应抓住哪几个关键词,更利于学生的快速理解和真正掌握?定理的发现如何让学生共同经历和体验,从而享受发现的快乐?公式的诞生如何做到水到渠成,而不是从天而降?例题教学如何在变化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课堂练习如何紧扣教学重点和知识点精心设计?小结与回顾如何更有利于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系统,从而形成知识结构?等等。

建议2:要重视学案的再利用

学案的一个首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预学,通过预学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明确学习重点,圈定学习难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学习,但在一节课讲完之后,很多教师认为学案上的问题在课堂上已经完全解决了,因而很少对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再批阅,须知,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应适时对部分学习困难生的学案完成情况再了解,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加强个别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3:促进评价多元化

在学案设计中,应将深入有效,全程多样的教学评价纳入设计范畴,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等教育发展功能,而不仅仅是通过完成几个习题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片面的评价。

二、优化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是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我们学校数学课堂大力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分层指导,学生有机练习。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学生全部会的内容坚决不讲;学生全部都不会的精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们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除了凸显学生的学,更要体现教师的“导”。教师的导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学生全部会的内容坚决不讲;学生全部都不会的精讲。应根据学生自学,展示,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重要信息展开。

三、有效练习,是实施高效数学课堂的法宝

大家都知道,数学课都离不开练习。练习巩固这一环节也极为重要。练习巩固这一环节实现的目标是“检测达标,总结提高”。其做法是,紧扣本节课学习目标,选择或设计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解题活动,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练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的总结概括,方法的形成训练,技巧的掌握训练等。

四、有效进行课后反思,推进课堂高效的延伸

导学案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篇12

一、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的应用中, 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学习的目标, 要深入研究教材, 设定学习目标, 进而使学生在明确学什么的同时, 进行下面一系列的活动。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在进行导学案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即:掌握基本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灵活地进行应用。

二、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方式。还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在了解自己学什么之后,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预习环节。首先, 带着目标自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并从中发现问题、反馈出来, 如, 有学生提出:在整数的除法中, 如果除数和被除数交换位置, 结果互为倒数。那么, 在分数除法之间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关系?还有学生提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原理是什么?等等。接着, 在自主预习之后,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结果, 二来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三、合作探究

还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我组织学生对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同时, 还组织学生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 两数相除, 所得的结果一定大于被除数吗? (2)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 所得的结果一定大于除数吗? (3) 一个数除以一个假分数, 结果一定小于除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进而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四、教师精讲

在结束了上述的三个环节之后, 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高效实现, 也为了确保课堂效率的提高,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五、自主测评

测评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心、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还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在该环节, 我引导学生完成了下面几个练习题, 如:

一条公路已经修了120 m, 占全长的1/3, 请问:这条公路多长?……

六、反思

在该环节中, 我们要思考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分数除法》这节课中, 一些学生在合作探索环节的参与度较低, 根本不发言, 一直等待着其他学生给出结论, 这样不仅不利于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也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总之, 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还要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导学案教学模式数学 篇13

晋源区实验中学

2012.2.导学案教学模式

一、背景阐述: 1.教师队伍整体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基本稳定。多数教师踏实纯朴,工作勤奋负责,是一支基础素质相对较好的队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但学校近年来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呈现老教师越来越多,优秀教师越来越少的趋势,多年来学校发展迟缓,属于基础薄弱校。2.教师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与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在近年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及指导教学情况看,教师普遍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低,教学模式陈旧,造成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得到较好的能力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成长。3.学生素质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范围广,由于学生家庭条件不一,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不一。4.反思

近年来,学校在市级抽测后反馈的学生能力素质情况看,基本处于中列,在区级学生的抽测反馈情况看,我校学生能力素质位于全区前茅。现在家长对学生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教学模式老化,造成学校教师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观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已迫在眉睫。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短期内借鉴一些知名学校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实际,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迫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进行相关培训和交流研讨,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边研究边试验,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唯一可行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现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形成广泛的共识。得到以下关于高效课堂研究的结论:

一是:关于高效课堂文章或文献繁多,大多是关于普遍学科的高效课堂教与学的策略,但关于数学学科的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甚少。

二是:关于高校课堂的思考类文章较多,一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如:优化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铺垫,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优化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目标要明确、全面具体,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教学,优化时间加快节奏,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紧扣,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等实现高效课堂的教育学的策略性结论。有的还从媒介角度提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应巧设活动、将活动落到实处等。但值得借鉴、可操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论甚少。

值得提出的是,灵石二中课堂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采取以导学案为主,学生小组形式学习,教师采取点拨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是:对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师培养、培训策略方面文章甚少,只有提及教师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或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注意什么问题。学校以数学教师为主,怎样实施教师系统的培训,同时尊重教师教学个性,研究教师形成既统一又有别的教学风格是值得研究的。

三、模式特点;

第一,以导学案模式为主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及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环节有哪些,怎样安排,各时间所占比重;教师课堂“教”的操作策略;学生课堂学习的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效果评价。

第二,数学学科具有借鉴价值和有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学校已经形成高效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案例研究。

第三,探索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培养模式,以点带面提高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水平。

第四,根据教师教学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打造教师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意义效果:

开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对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开展相关研究,能为其他学科实现或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其二,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其三,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了解我校三、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四,开展相关研究,可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三、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索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第五,开展相关研究,可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目的

第一,找出我校在数学课堂实效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进行探索与试验研究,促进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策略模式,形成对教师高效教学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具体操作模式,并提炼出具有普遍借鉴价值的一般性模式。第二,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第三,结合学校实际,着重对教师“教”的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全面提高三、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并为形成多样化教学和教师个性化教学开辟道路。

第四,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为实现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奠定基础。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手册评语下一篇:经济适用房申请审核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