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成语资料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全的成语资料

最全的成语资料 篇1

一、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二、动物成语大全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獐头鼠目 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 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鸡犬不惊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偷鸡摸狗画虎类狗 关门打狗

〖猪〗猪突g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一龙一猪

〖鸟〗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鸟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兽〗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洪水猛兽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决 鹿死谁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猫鼠同眠 黔驴技穷 一丘之貉 管中窥豹

〖鱼虫〗金蚕脱壳 蝇头微利 花飞蝶舞 螳臂挡车 鱼跃鸟飞 如鱼得水 独占鳌头 井底之蛙 瓮中捉鳖 虾兵蟹将 鹬蚌相争 如鱼得水沉鱼落雁 缘木求鱼

三、数字成语:

一:一言九鼎 一心一意 一马当先 一目十行 一落千丈 一举两得 一如既往

二:独一无二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二三其德 一分为二 一清二白 二三其德

三:三顾茅庐 三生有幸 三长两短 三从四德 三言两语 三令五申 三长两短

四:四面楚歌 四平八稳 四面八方 四分五裂 四通八达 四海为家 低三下四

五:五谷丰登 五脏六腑 五湖四海 五彩缤纷 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五体投地

六:六亲不认 六神无主 五颜六色 六亲无靠 六尺之孤 三头六臂 三姑六婆

七:七窍生烟 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情六欲 七拼八凑 七零八落

八:八面威风 八面玲珑 横七竖八 八方呼应 八斗之才 半斤八两 耳听八方

九: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一言九鼎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 三教九流 三六九等

十:十全十美 十拿九稳 五光十色 十恶不赦 十万火急以 一当十 十室九空

百: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百步穿杨 破绽百出 百折不挠 百里挑一 百无禁忌

千:千载难逢 千里迢迢 千篇 一律 千钧一发 千方百计 千变万化 千锤百炼

万:万水千山 千变万化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千门万户 气象万千 万紫千红

1.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中国美术史最全资料 篇2

失蜡法:失蜡法是先用石蜡雕刻出模型,再用淘泥涂在外面,干后自然成范。再加热熔解蜡模,然后在空袭中注入铜液,铸成器物。(p43)

白描:所有形象都用墨笔勾画,轮廓十分清晰。这是战国楚帛画的表现手法,也是整个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基础,通常称之为白描。(p69)

秦始皇兵马俑:它属于纪念碑式的雕刻,出土于骊山秦始皇陵的东部。有

“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艺术特点:形象生动,大气磅礴。马踏飞燕:制作于东汉后期。它把力学的平衡原理运用的出神入化,显示出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它象征了永恒,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可贵创造。(p66)

画像石:是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等,图像风格质朴古拙,大气浑成。

女史箴图:是根据《女史箴》这篇文章所画的插图,顾恺之所作。它大致反映了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的一些道德箴条,属于政教类题材。(p108)三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

六法:是指由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人物画创作的六种原则,后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要,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六法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P112 曹衣出水:北朝曹仲达以画“梵像”著名,他的画风再佛教雕刻和绘画中有“曹家样”之称。曹衣出水是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p102

吴家样: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风格。“吴带当风”特点“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 石窟:是佛教建筑形式之一,传自印度次大陆,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主要遗存。多依山崖开凿,和佛寺相连,内有佛教印刻或泥塑的造像,壁画,图案装饰以及碑刻铭文等,是各种佛教艺术的总汇,p133 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的壁画中,是一种佛教文化。一般是敦煌莫高窟的代名词和标志。步辇图:阎立本所作,专门描绘了唐太宗乘着坐舆召见吐蕃丞相禄东赞的历史场面。在这幅具有重要艺术和文献价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当时的华夷观念和等级次序。p155 唐三彩:指唐代在单釉色基础上出现的混合运用釉色的彩色釉陶。这种技术在随葬的各种人物和动物俑像上产生了许多色泽美丽,光彩动人的陶塑作品。其中有的题材特别表现出中外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史学价值。二,重点掌握

一,夏、商、周青铜器的不同特点,并列举出每个时代青铜器的代表器物。(1)育成期:夏王朝二里头文化为代表

特点:已经出现青铜礼器、工具、兵器、乐器和装饰品;造型虽稚拙,但也各具特征。代表器物:镂孔素爵,二里头文化

(2)鼎盛期:商王朝到西周前期

特点:风格上以定都安阳为界 定都前:器物种类已初步完备,造型成熟,纹饰流行的有十数种;族徽和简单的铭文出现;有大型礼器出现 定都后:重要器物的造型日趋成熟、定型;新的器类出现;纹饰变为“三层花”的复合纹饰;大量出现铭文,字数多;西周前期食器地位升高,簋(gui)的位置突出。

代表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代前期; 父丁鬲,商代后期; 妇好三联甗(yan),商代后期; 虎食人卣(you),商代后期; 天觚(gu),商代后期

(3)转变期:西周中期

特点:酒器地位渐失;编钟出现;纹饰演变为窃曲纹;新的器类盨(xu)和簋出现。

(4)更新期: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特点:精工和粗陋作品并存;铭文字数多,且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多方面;编钟变多。

代表器物:虢(guo)季子白盘,西周晚期

(5)衰落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

特点:地区特色明显;酒器几乎消失;追求巨大和奢华。代表器物:牺首匜(yi),春秋晚期; 曾侯编钟,战国早期;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 镶嵌图像纹壶,战国早期二,战国时期出土的两张帛画的名称,绘画风格。

名称:《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

绘画风格:战国帛画的主题是远古巫术文化的孓(读“绝”)遗,呈现楚人神奇浪漫的幻想世界。表现形式上,采用线描造型的手法,但是其人物,动物和器物的描绘,仍旧和同时期的青铜,漆器等图案装饰形式相似,基本上是剪影式全侧面的造型,不过楚国画工的勾线准确,并在人物面部略施粉彩,作为装点。采用白描技法。三,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和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一号坑:战车步兵混合编组主体部队(秦皇兵马俑陪葬坑)

二号坑: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 三号坑: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队。1,宣扬统一功业,2,显示王权的威严。

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主要手法:浮雕,圆雕,线刻艺术融汇在一起。

秦汉青铜:宏伟壮丽,运动感强,如马踏飞燕。

四,汉代有哪些重要墓葬?列举出个字出土的代表性文物。1,马王堆汉墓:“素纱褝衣”,漆绘 2,汉阳陵:着衣式武士俑 3,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4,中山靖王墓:金缕玉衣,长信宫灯 5,南越王墓:丝缕玉衣,角形玉杯

6,狮子山汉王墓:汉兵马俑(自己选三个喜欢的回答吧- -)五,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分布,题材,特色。P68 画像石: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画像砖:主要分布再在四川,河南。汉画题材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的场面二是历史故事,三是神化传说,四是天象图。汉画特色:大气铺陈,重视整体;叙事性强;动感强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风格及影响。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风格: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笔迹如春蚕吐丝。着色则以浓色微加点缀。影响:他的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打破了以前那种以宗教题材为主的风气,成为伟大祖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

王羲之《兰亭序》风格: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

影响:他的《兰亭序》奠定了妍美流便的新体行书风格,经后世千百年的发展而未有大变,显示了它巨大的影响。王羲之选择书法作为个性表现得最佳形式,有力地说明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导作用。

七、中国四大石窟名称、分布,其代表作品。P114 莫高窟-甘肃敦煌,代表作品《九色鹿》《五百强盗成佛图》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121窟菩萨与弟子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代表作品 昙曜五窟

八,北朝石窟艺术的成就及其与当时历史政治之关系(主观题,下面只说了大概思路,剩余的自己写!)

社会背景:北朝诸多统治者文化程度不高,容易信仰佛教,他们重视视觉形象。上行下效,战乱动荡年代苟延残喘的百姓视佛教为最后希望。

成就: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九,列举五中以上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自己选几个喜欢的)1)历代帝王图2)女史箴图3)夜照白图5)捣练图

6)圆明园四十景图7)圆明园全景图8)四库全书9)侍女图10)荷花11)永乐大典 十,分别指出唐汉楷书和草书的代表人物。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 草书:怀素,张旭

十一,唐代人物画的风格与发展。(P155-157/145-150/159/164)

初唐-阎立本/阎立德两兄弟:提倡现实主义风格;延续密体风格;并没能马上吸收“张家样”;以视觉艺术为中心。

盛唐-吴道子1)人物画线法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唐以来的画风,时称“吴家样” 2)用笔气势雄健,“其势圆转,而衣纹勾线飘逸生动”世称“吴带当风”,3)线条随形体的走势与起伏而变化,有“莼菜条”之称,4)轻拂丹青,略加以淡彩,设色富丽且显秀淡雅致之风,有“吴装”之称5)有画圣之称。

张萱:盛唐时期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尤其是仕女图的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主题。周昉:《挥扇仕女图》长卷形式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簪花仕女图》创造出了“水月观音”之体,这种佛画风格称为“周家样”。晚唐-孙位:《高逸图》是表现晋人风采的一幅力作,他在画上除了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外,还显示了他在湖石花木方面的再现能力。十二,概述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情况。1)出现了所谓的“金碧山水”展子虔《游春图》,“青绿山水”李思训的《帆楼阁图》与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评画的新标准,四格,五等。四格:神,妙,能,逸

高校教师资格证最全资料-1 篇3

道德是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其目的是按照一个“善”的原则去创造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劳动,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道德的内涵是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关于善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和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内涵取决于:1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4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反映个人与其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人们在其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明确行为方向,掌握进行道德选择的知识2教育功能,道德在社会教化方面起到的作用3调节功能,道德通过判断、评价等方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从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法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岗位上所要执行的特定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的特征:1稳定性2具体性3适用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多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1鲜明的继承性2强烈的责任性3独特的示范性4严格的标准性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需要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畴的关系:1教师道德事业规法和范畴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道德事业规法和范畴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1必须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1指导作用2统帅作用3裁决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1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3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它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比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更直接、更具体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得基本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就是要做到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包括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使教师职业道德的政治方向,只有坚持了这一点才能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所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

依法治教的必要性: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广义的教育包括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不可或缺。

我国的依法执教不足具体表现在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教学内容、方法脱离实际等方面。

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法规;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思想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廉洁从教的意义:廉洁从教是指导教师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绝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廉洁是教师的立身立教的根本,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保证;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是维护良好育人环境的保证;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

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教师的快乐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快乐来自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其次,教师快乐来自于师生间美好的情谊。最后,教师的快乐来自于学生长大成才。

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证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费正当的利益的诱惑。

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一个阶段兴衰的重要标志。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个人礼仪,主要是指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和配饰;教师的学校礼仪;教师的交往礼仪;教师的公共礼仪

教师礼仪的特点:(1)率先性(2)示范性(3)整体性(4)影响的深远性

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努力学习礼仪知识的理论;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与人的相处的公德,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教师应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加强个人道的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

尊重家长 团结协作:有利于调动家长教育的潜能,形成教育共识;有利于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形成教育的优势;有利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形成教育的合力

尊重家长的现实基础要求:社会地位相互平等;教育目标共同一致

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团队合作是指建立在目标、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统一以及感情上的和谐。

教师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教师团队协作的基本要求:同行相尊,取长补短;主动交往,相互勉励;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与团队协作是对立统一的,公平竞争中有团队协作,团队协作中有公平竞争,这种关系体现了教师之间根本利益一致以及平等的关系。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

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教师永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底线。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师生情感深化的具体表现,又是实现教师任务的重要手段和力量。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絮为生奋发向上;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高了感情基础;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制两的提高;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教师公平地评价学生的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 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一种善意的行动倾向,它不仅包含着对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上进愿望的肯定,而且他还包含着对学生意愿、要求的充分关注。所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始终信任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 特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要平等对待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在:(1)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士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1)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2)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严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泰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品质: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健全的人格,作到身体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优秀道德品质的主要标志,也是教师应有的重要师德风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学生、公正无私、追求真理的道德境界以及正直城市、和蔼善良、勤奋坚毅的道德素质和宽容谦虚、克己自制、乐于合作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做高尚情操的垂范者。教师的健全人格表现在:(1)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2)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3)教师要有对高层次人格的追求。

教师必须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1)教师要仪表大方(2)教师要语言文明(3)教师要严于律已,表里如一 严于律已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前提,也是身体理性的基本要求。

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创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保证。具体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网络社会具有交互性;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

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网络社会中真假难辨;网络社会善恶难辨;网络社会美丑难辨。

教师网络道德修养: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它是新形势下人类道德进步d 和完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物资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教师环境道德修养:教师要树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教师要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的责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扩大环保教育内容)。

道德范畴是反映人们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概念,它包括义务、良心、公正、荣誉等。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反映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成为教师内心信念而对教师行为发生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其二,它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其三,它必须最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教师义务的内容:教师扮演着传道者、授业者、管理者、示范者以及父母与朋友等职业角色。教师扮演的这些角色,决定了教师职业应尽义务的崇高性与内容的广泛性。概括有如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教师义务的作用:在教师职业劳动中,教师义务能起到自己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其次,教师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要求;最后,教师积极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无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首先,良心是人们意识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其次,良心是人们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结合。

教师良心的特点: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教师良心的作用: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评价作用。

公正,即公道、正义,它代表人的品德,指为人处事没有私心,不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和公平合理的原则。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标志。

教师公正的内容:坚持真理(首先,教师是真理的传播者;其次,教师是真理的坚持者;最后,教师是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秉公办事;奖罚分明。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的内容: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

教师荣誉的作用:教师荣誉是推动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教师的职业活动中,正确的荣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起,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去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最后,教师荣誉食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合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

风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教师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

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行相结合。

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在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评价特征:影响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是对教师行为的价值判断和仲裁,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善恶判断,激发教师个人强烈的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指挥定向功能,教育发展功能,分等鉴定功能,督促激励功能,问题诊断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善恶标准。实践中,区分教师行为的是非善恶,一是要看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前,凡是教师有利于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行为,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培合格人才的行为就是善的,反之为恶,二看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要求,凡是教师有利于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行为,有利于教书育人行为为善,反之为恶。

具体标准:政治上教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业务上教师要有广博扎实的知识和科学育人方法,道德行为上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加减评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教育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规导论

法律(广义的)是指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法规:泛指宪法律和国家机关制定的一切行为规范的的总和,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的总称。

教育法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则、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特点:

1、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2、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其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教育法规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调整教育法律关系;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主题的地位不是单一的,既有处于平等地位的,也有处于不平等地位的。

教育法规的地位:三种主张:

1、是属于行政法下的一个小分支。日本圣心女子大学校长 相良惟一

2、应将教育法规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相近的几类法规(科技法、文化法、新闻出版法等)合并以其构成一项综合性的法律部门,称为“文教科技法”。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 吴士英;

3、应将教育法规视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逐步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秩序将教育法规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法律体系。日本东京都大学教授 兼子仁 教育法规的作用:

1、具有指引作用。(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2、具有评价作用(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即评价作用)

3、具有教育作用;

4、具有保障作用(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义务得到履行等)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只有通过一定形式变为教育法规,才具有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效力: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万能主义两种倾向;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

教育法规的渊源的含义:即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宪法;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人大)1995.3.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教育单项法,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规定、办法);教育行政规章(教育部,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人大,人大常委会《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法最早德国,1986.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1993.10.31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定条件(条件)、行为准则(核心部分)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要素: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

1、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2.隶属型和平权型3.调整型和保护性 主体:①权利能力②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一个人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他也就具有相应的责任能力。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选择)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利益共同体;国家

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种类:①、物 ②、行为及其后果 ③、精神产品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1.发生: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变更: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三个要素的变更 3.消灭:主体、客体的消灭,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

第二章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定义(判断):

1、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2、是国家和政党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政准则

3、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和协调教育内外关系所作出的战略性和准则性的规定及其运行过程

教育政策的特点:

1、目的性与可行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权威性与实用性

4、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教育政策的功能(作用):

1、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

2、协调功能

3、控制功能

教育政策主要内容:教育体制政策、质量、经费、人事、国家学制政策、课程与教学、学历与学位、教师教育、考试与评价、招生与就业指导、学校语言文字

教育政策的制定

制定程序: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确定其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

制定机关: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

2、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3、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

4、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

5、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联系:

1、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政策是法规的依据,法规是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3、政策决定法规的性质,法规的内容体现政策

4、政策是实施法规的指导,法规是实现政策的保证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区别:

1、两者制定主体不d 同(法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政策既可以是政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2、两者执行方式不同(法规是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政策强制力是有限的,主要是宣传、教育、解释等手段)

3、两者规范效力不同。(法规是社会规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政策的效力比较复杂,有时候具有普遍约束力,有时候有局限性)

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法规更稳定和长效,调整范围小)

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政策解决不严格的,尚未定型的教育问题,法规严格的,比较稳定的教育关系。)

第三章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教育立法的现状(简答、判断):

1、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

2、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

3、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教育立法的程序:立法程序分四个阶段: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4、法律的公布

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具有向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的机关和人员有:各级人大代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主席团、常设机关和各种委员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制定的教育法规必学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2)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3)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教育立法也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超越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实实际,如果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就失去了法规的意义。);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教育法规的效力问题:是指法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对什么人有效的问题,即法规范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效力问题。

1、时间效力(1)从公布之日生效(2)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即先公布后生效

2、人的效力 主要采取四个原则(1)属人主义原则(人的国籍)(2)属地主义原则(地域,不分国籍)(3)保护主义原则(保护本国利益)(4)折衷主义原则(补充)教育执法的原则(简答):

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

2、总的优先于单项

3、后定优先于先定

4、特别优先于一般 教育执法的措施(过程条件):

1、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

2、广泛宣传教育法规

3、模范遵守教育法规

4、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教育守法的概念:亦称为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个基本形式,它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自觉遵守教育法规的规定,按照教育法规的规范要求去行为。无论依法作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

教育违法: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做了教育法规所禁止做得事情(作为)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不做教育法规所明确要求做得事情(不作为)

教育守法的主体:

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

2、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教育守法的条件(简答):

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

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我国教育法制存在的问题:(1)法律制度不健全(2已有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4、社会力量的监督

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学校具有法人的条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明确学校法律地位的意义(简答)

1、学校作为法

人或法人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府等其他机构附属的地位,有利于等等

2、确定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3、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多选)

1、办学自主性(学校不能像企业法人一样去经营、营利,不能用学校的财产进行抵押、担保)

2、财产独立性(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

3、机构公益性

划分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标准,关键是看是否将收入用于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的设置: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为登记注册制度(幼儿园)和审批制度

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组织机构和章程

2、教师

3、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 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对于片面追求啊升学率、举办“贵族学校”,弃学经商)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得克扣、拖欠职工工资,拒绝符合入学条件入学)

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我国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公办或民办)即校长负责、校务委员会审议、教代会民主管理与监督、党组织保证监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公办)我国高等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

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简答):

1、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

2、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

3、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

1、明确与规范作用

2、约束与激励作用

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

1、制度系统

2、制度观念系统

3、制度执行系统

4、制度教育系统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

1、整体性原则

2、重点突出原则

3、适量适度原则

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教代会是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代会的职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校务公开的意义:

1、是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落实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3、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4、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要求

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总称。有三方面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普通话,身高健康等)。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教学辅助人员不是教师

教师的基本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修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

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社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1招聘2续聘3辞聘4解聘。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责任: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

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负法律责任;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

第六章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不一定就是学生。学生的基本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

3、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出诉讼

5、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家庭保护: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强迫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制定婚约。

4、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学校保护:

1、学校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2、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向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尊严的行为

3、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4、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者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得歧视学生。社会保护:

1、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2、创作出版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和出版物

3、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5、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包括几个方面: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对审前羁押及服刑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不披露有关资料。

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

法律援助实质上是为弱势群体实施的一种专业性法律帮助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者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制度的特点:

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

2、以受损为前提

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1、诉讼渠道

2、行政渠道

3、其他渠道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

1、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

2、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3、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

1、法定性

2、行政性

3、准司法性

4、准独立性5非诉性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个人或者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他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受理申请的机关依法定程序复查并作出d 决定的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

2、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3、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

4、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

5、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育行政诉讼特点:

1、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

2、诉讼专属,只能由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提起

3、被告取证

4、不得调解 教育行政赔偿特征:

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

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

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组成。

《心理学》

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

6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

10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1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2意识指能为人体多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4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简答):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

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1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2教师的角色(简答):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

4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5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6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

1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3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简答):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5教学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

6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7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8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简答)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迁移性逐渐提高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11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12教师威信与师爱

(1)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2)教师的威信和威严不同,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威严则使人敬而远之(3)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4)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5)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

(6)师爱的表现形式(简答):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加涅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6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7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时间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侧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5学校情景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

6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力逐渐减弱,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7学习期望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要素

8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9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0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简答):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1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73页的图,考虑学习方法的影响作用)

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3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

1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a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e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分类:a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b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c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通迁移

3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1.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简答):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d 定势的作用

2.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四节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1.根据你的体会,怎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论述):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一)、感知与观察①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识形式。②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三)、思维与思维品质: ①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②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四)、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言语前思维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辨证逻辑思维阶段(五)、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一、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的类型与特点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一)、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二)、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三)、言语直观

二、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讨论)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的选用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三节 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

一、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

(三)、抽象与概括

二、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论述)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三)、科学的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的实质:记忆是通过①识记、②保持、③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与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类型:

(一)、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语义记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

(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简答)

(一)、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影响知识记忆与编码的主要因素(论述)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二)、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三)、对材料意义的理解

(四)、组块化编码

(五)、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六)、觉醒状态

(七)、识记的信心

一、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一)、空间组织

(二)、系列组织

(三)、联想组织

(四)、网络组织

(五)、更替组织

二、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

遗忘及其进程: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分为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三、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一)、衰退说

(二)、干扰说

(三)、同化说

(四)、动机说

四、合理复兴,防止遗忘(论述)

(一)、复兴时机要得当

(二)、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三)、复习次数要适宜

认知策略与心理技能的形成

一、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涵义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程序性知识只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至于会不会做、做的熟练不熟练,则必须由心智技能来解决。认知策略要届定为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用来调节自身内部学习、记忆与思维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可届定为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用来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认知活动。

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智慧技能(主要是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认知策略(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的实质

认知策略是学习着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则内部组织起开的程序性知识。它体现着学习着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

(二)、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控制包括①计划②监视③调节。元认知策略包括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心智技能的实质与特点: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1认知策略及其教学2心智技能及其培养

一、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一)、原型定向

(二)、原型操作

(三)、原型内化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论述)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景。

二、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 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二)、苛勒的顿悟模型: 该模型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景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过程。

(三)、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①失调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四)、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四个阶段: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验证期

一、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二、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简答)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状态。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色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原型是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一、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征。创造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与类创造都是一种产生了某种独创性成品的活动,但对真创造而言,它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上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真创造和类创造的区别在于,成品的衡量是依据人类文化的传统或凭借个体的发展,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是相同的。

二、创造性与智力和人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富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①内容②操作③产品。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者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个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述)

(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我”可以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自我中心期

(二)、客观化时期

(三)、主观化时期

一、全面认识自我(一)、通过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二)、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四)、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五)、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六)、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三、努力完善自我(一)、确立正确理想自我

(二)、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二)、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2.态度的情感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

6岁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 柯尔伯格的研究: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1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2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 群众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1.群体也称团队,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

2.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4.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5.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

6.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d 7.在以下几种情景下,人们倾向于较少出现社会惰化作用: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a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任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b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c服从主要是指对命令、群体规范或者是权威意志的服从,可能自愿,可能被迫d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对个人,模仿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是人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社会,模仿可以起到促进社会整合与发展的作用。e模仿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模仿,一种是无意识的模仿

1.集体凝聚力的培养(简答):a集体凝聚力b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1.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就是交往双方自我暴露的水平

3自我暴露水平越高,人际交往的水平越深

4人际关系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

5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论述):a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b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心理健康教育

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内容

2.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b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c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d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e合理的行为f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简答):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富有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2.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论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4大学生择业与求智的心理健康教育

⑴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辅导

⑵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a帮助学生了解自我b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c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e求职技巧指导

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高信度是使测量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教育学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3.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活动形式新变化:①高等教育的层次出现了多样化②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4.1998.8.29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

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简答)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我国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教育服务与这两个方面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持文化的功能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的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

1.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学校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840年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建立新式高等学校:1895年的天津中西学堂,后改为北洋学堂,现为天津大学;1897年建立的南洋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现为北京大学;1903年建立的山西大学堂,现为山西大学。

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其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的赠地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作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②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③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的途径。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性质:①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②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单选)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①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②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③高等教育具有评价作用④高等教育具有激励作用(多选)

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①德与才的关系

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①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②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③在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条件角度,论证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德育是全面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①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②高校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单选)③高校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传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④高校美育是通过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是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

3.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①教学工作②科研工作③社会实践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①个人本位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②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孔子主张社会本位价值,老子主张个人本位价值 2.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①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②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③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1.我国殷商、西周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学、辨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博雅教育。特点:①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点:①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直接的针对性,侧重于应用③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①当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人格形成需要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③通才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要求

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称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2.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是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转变的两种模式:①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②以私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①在可能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有教无类”和柏拉图的“对所

d 以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分为①保守主义阶段②自由主义阶段③激进主义阶段

高等教育的涵义:①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平等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平等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c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②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的效率: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①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②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统一的范畴

我国目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的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①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③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学制的概念及其演变: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如下:①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②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③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①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②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③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④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日)

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①初等学院和短期大学②大学和专门学院③研究生院.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①高等专科学校②大学和专门学院③研究生院

5.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①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②广播电视大学③函授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④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⑤其他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哲学博士学位

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国现代的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我国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我国学位的级别是①学士②硕士③博士

各国招生制度类型:①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英、法、德)②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③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日)④推荐入学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①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1998年决定试行3+X②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我国逐步推行定向生制度、保送生制度、委培生和自费生制度(多选)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①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③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

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务设置与聘任: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的原则:①系统原则②整体效应原则③最低岗位数量原则④动态性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①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②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③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④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德国,日本,英国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简答)(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经济因素②文化、传统因素③科学、技术因素④教育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

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

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点:

(1)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3.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众性

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职务结构②学历结构③年龄结构④专业结构

如何形成高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你的建议是什么?(论述)

职务结构(指校内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各级职务的比例状况),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分别论述下,另外一,完善教师聘任制。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 2.高校学生的记忆已发展到以逻辑记忆为主

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简答)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简答)(1)遵循机警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半学条件

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简答)(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体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它除了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特殊属性有哪些?(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6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学习特点?(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高校教学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简答)

(1)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 大学教学原则?(简答)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发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论述)要做到知识积累与促进能力发展两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2)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 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论述)(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3)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1)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2)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3)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4)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习的视野(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d 学环节恰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时间活动(2)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组合

⒈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7.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年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2.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

4.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的要求(简答)

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要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结合你教学实践,谈课程建设的意见(论述)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设施(包括实验室)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的要求:教学大纲要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织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

早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班级授课制又为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最先是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5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

正式废除是在1905年,历经3000个春秋。19世纪美国出现的是巴达维教学法,欧洲出现的曼格依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的开放教学,50年代英美出现的协作教学

7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

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 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程化和多样化

8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程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组成

9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等

10备课的基本要求(简答)

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1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2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

13.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三方面(简答)(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1)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教授法、演示法、谈论法等(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简答)(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4)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

纵观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简答)(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近代直观性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看图、演示模型、标本、参观各种教学手段在内的直观教育技术开始为近代学校教育和教育家所推崇 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

学习者②学习资源③教育开发智能④教育管理智能 3.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对教育决策的影响②对教学模式的影响③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

5.1999年6月,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十六字方针

科学的学业评价有六个步骤(1)确定和表达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2)编审试题(3)建立试题题库(4)实施考试,取得信息(5)阅读评分(6)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2.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简答)①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③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④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⑤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2.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简答):①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②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③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④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⑤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3.科研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简答)?①科研准备阶段②科学实验阶段③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4.科研成果的分类(简答)①理论性成果②应用性成果③发展性成果④阶段性成果⑤教学研究成果⑥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它的特征是:①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②有定向选择的内容③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④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有互补并进的效果

2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论述):①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②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④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多选):

①军事训练②专业学习③生产劳动④社会调查⑤智力扶贫⑥参观考察

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多选)①鲜明的阶级性②广泛的群众性③很强的实践性 2.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简答)

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②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多选)

①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②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类(多选)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③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⑤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多选)

①方向性原则②疏导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⑤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6.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选)

①调查研究法②说理启迪法③情感交流法④榜样教育法⑤参观访问法⑥品德评价法

最全的成语资料 篇4

1申请经济适用房要提交哪些材料?

1、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其他同住人(其他同住人指除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之外,原则上为在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户籍地住房和他处住房内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的人员,或者是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不符合户口准入标准的家庭成员,下同)本人签名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

2、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其他同住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其他同住人的户口簿等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其他同住人的婚姻状况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离婚的应提交法院离婚判决书(民事调解书)或离婚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

5、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需要核定经济状况的其他同住人户籍所在地住房和他处住房的《房地产权证》等有效权属凭证或《租用居住公房凭证》(原件及复印件);原住房已被拆迁的,需提交拆迁补偿安置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6、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需要核定经济状况的其他同住人在提出申请时的规定申请期起始日上一个月末前溯一年内的收入证明:

(1)在岗人员、外地在岗人员、长病假人员、内退人员、劳动合同中止履行人员应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从业人员收入证明》、工资存折(银行卡明细)或加盖公章的工资单(工资签收单);若为劳务派遣人员,还应提供:劳务派遣关系证明。若为出租车司机,应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出租车司机营运信息及收入说明;

(2)协保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无业人员、高龄无保障人员、自由职业者、自谋职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应提供:户籍所在街道(镇)人保部门出具的证明;若为外地失业人员、外地无业人员应提供:当地县级以上人保部门出具的证明;

(3)本市办理离、退休人员应提供:养老金银行存折明细;外省市办理离、退休人员、支内回沪人员应提供:养老金银行存折明细或发放部门出具的养老金证明;

(4)现役军人应提供:所属部队出具的收入证明或士兵证;若为已转业(复员)或退伍人员,应提供转业(复员)证明或者退伍证明;

(5)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应提供:营业执照、户籍所在街道(镇)人保部门出具的证明;

(6)非正规组织负责人应提供: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证书;

(7)本市农业户口人员应提供: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出具的收入证明。

7、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需要核定经济状况的其他同住人在提出申请时的规定申请期起始日上一个月末的财产情况证明:

(1)拥有机动车辆人员应提供:机动车辆登记证书、机动车辆行驶证、机动车辆情况申报表;

(2)拥有股票人员应提供:指定交易或结算券商出具的对账单(交易明细);

(3)拥有债券人员应提供:债券凭证;

(4)拥有基金人员应提供:基金对账单;

(5)拥有商业保险人员应提供:保险合同;

(6)拥有本市非居住房屋或外省市房屋(含非居住房屋)的应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属凭证;若有房屋出租的,还应提供:租赁合同;

(7)拥有公司或企业股份人员应提供:营业执照、拥有股权比例的书面协议、出资证明或验资报告、经审计的企业报表。

8、在规定申请期起始日上一个月末前溯一年内出售、赠与、支取财产价值超过30000元(含30000元)的,须提供合理说明、资金流转凭证等有效证明材料。

城市团购网CityTogo.com.cn全国免费客服热线400-6868-9119、其他与收入、财产相关材料。

10、共同申请人、单身申请人或者其他同住人签名的同意接受政府指定机构核查其住房和经济状况并公示核查结果的书面文件。

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受理流程图

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标准是什么?

1、单身申请人士或者2人申请家庭,购买一套一居室。

2、3人申请家庭或者原有住房建筑面积低于规定限额(即人均15平方米建筑面积限额×申请家庭人员数-申请家庭原有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以上的2人申请家庭,可购买一套二居室。

3、4人及以上申请家庭,购买一套三居室。

上一篇:还原自我作文下一篇: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