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为话题的初三写作作文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乡为话题的初三写作作文(精选18篇)

家乡为话题的初三写作作文 篇1

槐香最浓的地方当然是馒头山了,看着这以前如同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的馒头山,如今像是一幅白茫茫而又喷了香水的画。向馒头山走近,你将会隐隐约约地看到许许多多的槐树挺立在山坡上,弥漫着香气。再向馒头山靠近,只见槐花看得越来越清楚,香气越来越浓。来到树前那情景才叫美呢!远看,这一棵棵树像戴了一顶顶白绒帽,又像是一堆堆雪。近看,槐花这一簇那一团,紧紧地挨着彼此像一家家的亲人一样。近看,只见树顶的花大部分已经开过,花瓣垂下像一个个百岁老人。中间的花正是开得正旺时,一个开得比一个盛,像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下边的几乎全是花骨朵儿,一个个像个月牙儿一样弯弯的,又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家小可爱。看着这些槐花可真像一个生生不息的槐花大家族。

摘一朵花瞧瞧,大概有5片花瓣,每片都是薄薄的,光滑柔软,里面的花蕊也不少,中间的高,周围的低,像一束束小花束。

槐花不但好看也能吃哩!可以蒸麦饭、炸丸子、烙煎饼……各种吃法都令人直流口水。槐花不仅可以熟吃也能生吃,只要洗干净往嘴里一含那可甜了……

家乡为话题的初三写作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家乡为话题的初三写作作文 篇3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 篇4

临海的天,蓝得可爱。有如海洋最深处的水。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看上去像极了那可口的棉花糖。白云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小狗,有的像石狮子,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

临海最有名的山,就数括苍山了。这儿的山真奇!山上有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众星拱月,有的像仙女,有的像调皮的小猴子……

这儿有大片大片的田野。到了春天,田里一片金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花酿蜜,所谓“为谁辛苦为谁甜”。树木茂盛,一枝叠在另一枝上面。下雨天,走过树下时,一滴雨也淋不到。

我最喜欢的就是临海东湖了。河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中可爱的小鱼在游动。湖边的柳枝垂在水面上,让我不禁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 篇5

沿着车站路往里走,远远就可以望见一座三层宝塔形的建筑物,那就是春秋阁。春秋阁上翘起的亭角、褐色的琉璃瓦透出古朴和典雅。这里有着优美的传说,据说春秋时期关羽曾带兵打仗经过二河,晚上休息时在春秋阁秉烛夜读。为了纪念关羽,阁内塑有关羽的像,只见关羽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古铜色的脸,向上翘起的剑眉,长长的胡须,看上去栩栩如生。只见他一手握着蜡烛,一手拿着兵书,全神贯注地研读着,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从春秋阁出来就是休闲园,园内种了许多花草树木。现在是初夏,园里草儿碧绿,花儿红艳,树木葱茏。沿着各色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朝北走,就来到一座拱形的小石桥上,桥下是一条人工河。园内四角摆放着石桌石凳,桌上刻着象棋盘、军棋盘等。每当黄昏,人们都爱到这里来,大人们下棋、聊天,小孩子追逐嬉戏、尽情玩耍。春秋阁给我们二河人民带来了快乐。

楹联一条街是我们这里最有特色的一条街。街道两旁都是漂亮的楼房,每家房子的门框上都有一幅对联,这些对联都是当地爱写对联的人创作的,赞美了二河的美丽与繁荣,歌颂了党的好政策。对联上的字也是由当地的书法大师书写,再让工匠精心雕刻上去的。走在这条街上不仅可以欣赏一幅幅精彩的对联,还可以领略到精湛的书法艺术,给人以浓郁的文化气息,显示了我们二河丰厚的文化底蕴。

画家乡为话题的作文 篇6

春天,时而细雨绵绵,时而艳阳高照。春雨仍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阵阵泥土的芬芳,地上湿淋淋的,街道上,赶集的人们个个拿着漂亮的雨伞,雨伞挨着雨伞,在一座高楼的楼顶上极目远眺,街道上成一片“花的海洋”。不久,天空中的一大团乌云渐渐地散开了来,睡了一天的太阳渐渐的苏醒了,天空中又放射出万丈光芒,街道上没有了‘花’,更能清清楚楚的看见街上卖菜的小贩,听到小贩们响亮的吆喝声:“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新鲜的小菜!”阳光在泥水中跳跃,散发出美丽的七彩光。这是一幅美丽绝伦的《赶集图》。

夏天的焦点绝对是夜晚。夏季的夜晚是热闹,月光四溢的夏夜,绝对是一个乘凉的好时机,家家户户的庭院、屋顶都是好地方。小孩子们在一起追逐嬉戏,数星星;大人们围在一起讲讲今天的收成;老人们则在一起攀谈趣事。月亮也在偷偷的窃听人们的谈话,天真的小孩子大叫一声:“今晚的月亮真漂亮”!昆虫们也开起了盛大的演唱会,蟋蟀弹琴伴奏,知了、青蛙对唱,其他的打节拍,成了一曲交响乐。星空下的夏夜,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乘凉图》。

秋天的色彩,莫过于农民伯伯们丰收时笑哈哈的场景了。秋天的使者带了画笔,画出了一幅喜盈盈的《丰收年景图》:玉米乐呵呵地笑弯了腰;一个个高粱姑娘害羞得涨红了脸;石榴娃娃们高兴地咧嘴大笑。远处是一抹金黄的稻田,时不时的还能看见农民伯伯们弯下腰收割稻子。有钱的人家,请来了收割机,你听,“轰隆隆”这不正是收割机忙碌的声音吗?近处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里面还夹杂着玉米的丝丝黄色。花园里,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菊花的花瓣时起彼伏,好像在炫耀她婀娜的体态,又好像去烫了一头“大波浪”。一棵树上,落叶纷纷扬扬地入土化作肥料。

冬天的图画嘛,不用我说,你们肯定就猜到了!对,这幅画就是预兆家乡吉祥的画——《瑞雪兆丰年》:家乡的冬天,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本身就很美丽的大地穿上了这条白纱裙后更像一个纯洁的小公主,到处银装素裹。早上,落在枝头的雪花活像一朵朵洁白的梨花,你还以为昨夜的一阵风是春风呢!人家都在说‘冬来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不就明显的象征着家乡那《瑞雪兆丰年》的情景吗?

谈“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写作 篇7

一、掌握特点, 思路开

“材料式”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结合, 这种话题形式的作文同材料作文既有相似更有不同。 (1)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 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 然后据此展开想象, 依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考生对待此类作文的材料必须遵守“求同”观点, 原材料必须在文中使用, 行文主旨也就自然应与所提供的材料相符。 (2) “材料式”话题作文, 它所提供的材料不一定要进入作文成为文章的一部分, 材料和由此引起的话题不限定作文的主题、体裁和标题, 常常是用来创设写作情境, 以引发考生相似、相关或相反的联想。上述二者的特点, 如果考生不能较好地掌握, 就可能在写“材料式”话题作文时陷入材料作文的形式中, 拘泥于原材料, 个性和才华得不到施展。

掌握不了“材料式”话题作文特点的学生, 就会泛泛的依据原材料进行扩写或就原材料谈观点, 然而, 了解二者特点的学生, 则会思维活跃,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写作内容上, 学生有的会联想到家庭生活中两代人的代沟问题, 有的会联想到“非典”患者隐瞒病情的法律问题。写作体裁上, 有的学生记叙自己或他人经历的事情, 有的编叙小小说或童话, 有的则发表议论阐发自己的观点, 可谓是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

二、审清题旨, 方向明

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大, 限制性较强, 取而代之的话题作文则降低了审题难度, 可以让考生集中精力在写作上发挥特长, 表现个性。但需要学生注意的是:“材料式”话题作文绝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审题!那么, “材料式”话题作文又该怎样审题呢?

1.“文字材料式”话题作文。

在这类作文里, 因为材料本身对理解话题和写作既具有启发提示作用, 同时又具有限制作用, 如果考生不能认真审题, 尤其不能准确把握命题者的限制性要求, 那么再新的立意选材、再巧的结构形式、再美的语言都将是徒劳。

2.“图画材料式”话题作文。

此类作文, 因为图画表意高度简化, 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的更隐蔽, 一切“尽在不言中”。因此, 更需要考生按照正确的方法认真审题。那么, 具体审题时应该怎样做呢?首先, 应仔细观摩画面, 看人物的神态、动态, 看画面中的其他事情, 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 展示联想——与社会上类似的人和事联想, 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 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 补出人物困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 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果是多幅图画, 还要将它们联系起来思考。例如, 2002年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题“该你出牌了”就是由四幅画构成。审题时先要看清画面主要画了什么, 有些什么人, 他们在做什么, 四幅画之间有些什么联系, 题目背景介绍了什么……理清画面意义后, 再将画面意义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否则很容易跑题。至于有的人以为按话题作文的形式写就不算离题, 那更是错误的。

三、活跃思维, 创意新

掌握话题作文的特点是考生写作前必须具备的能力, 审清话题材料的意思也是考生动笔前写好作文的一个前提。而活跃思维、放开大脑、多角度联想, 又是考生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的重要保证。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要求考生构思创作时不仅仅要采用求同思维, 还应该采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方法, 选取适合自己的文体, 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浅谈初中话题作文的写作训练 篇8

话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具体事物为话题,另一类是以抽象事物为话题。两者都给了学生最广阔的空间,真正能体现内容开放、形式开放、体裁开放。而要真正写好话题作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准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话题作文大都没有设置审题的障碍,写作时比较容易切入。但这种“无障碍”又使得一些学生容易忽略审题,有的把话题当做文章题目,没有新意;有的随心写,根本不考虑话题的范围以至于背离了主题……凡此种种,要写好话题作文,不仅要对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细心推敲,还要对所给材料或提示语进行斟酌,因为这些材料和提示语不仅是对写作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也往往是对话题的一些暗示、要求或限制。所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审题。

二、拟题新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若有一双漂亮的“眼睛”,读者就会被深深地吸引。因此,拟题应着眼于一个“新”字,力求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让人有一看为之震撼的感觉,切忌普通化,落入俗套。从立意上来讲,要“宽窄适度”“量体裁衣”,要使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话题作文又如何使标题吸引人呢?

1.巧用修辞来增强感染力,用比喻义把意思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如《我渴望妈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富有深意。

2.善用引用。(1)引用古典诗词来做题目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用它们做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富有亲切感,能引起读者的情趣。(2)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一些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引用歌名或歌词做文章的标题,既活泼风趣,又能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去。

让作文标题新颖、能吸引读者,当然不止这两种方法。但是,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讲究“新”,若能考虑到这些方面,必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选题准

话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裁,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便于自己抒写的文体,能够展现才情,张扬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就没有文体。一些学生误解了这个“文体不限”的含义,写出来的话题作文“四不像”,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因此在写这类文章时,指导学生下笔前先确定好文体,然后再依着该文体的基本要素往下写。

四、选材准

文体确立后,还要注意准确恰当地选材。一些学生写作文时不精心选材,要么选材宽泛,只是一些表面感觉,写得笼统,不具体、不深刻、不真实,没有精彩的场面、感人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整篇文章内容空泛、干瘪,没有感人的力量。中学生作文的选材,要善于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写我们周围的小人物、小事情、小场景,曲径通幽,以此达到反映时代变化的目的。

五、立意准

要立意准确,一要做到文章表达的主旨是积极健康的,不能总是“苦啊愁的”,给人一种心情沉重的感觉。二要有创新,对于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如以“0”为话题,对“0”的理解可以宽泛一些,既可以把它看做是数字,也可把它看做是圆形,还可以表示一家人团圆或事情圆满结束等,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同一个话题,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这些形式新颖别致之作,可得到他人的好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事事知晓,善于表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独特眼力,以此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六、表意准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是作者抒发情感,抒写心意的重要手段。要做到文笔流畅、生动感人,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篇目,积累一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语言,不仅要用准,而且要用出新意。

总之,作文是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知识积累的总体现,也是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实践的总检测。而学生的丰富阅历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来源于语文学习的长期积累,来源于教师的潜移默化和有理有据、准确及时的指点。因此,教师之功,妙在开发,贵在指导,难在提高。语文教师必须精心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让他们积累厚重的阅历,同时应从审题、结构、语言、篇章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只有在反复训练中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沟通为话题的初三作文 篇9

一个在古,一个在今;一个既死,一个仍存,我与他无缘相见、相识、相知。但我与他依旧得以沟通。通过这一首首诗,我相信我同他之间已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相信:今天,我读懂了你——陆游。

我是汝友。你对大宋的拳拳报国之心时刻激励着我,令我激动不已。你如兄长一般关怀我,教导我。从你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顺待阖棺”,我明白了你的报国之心。从你的“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中,我明白了你壮志未能实现的愤懑。你一生都是在为报国而努力呀,可惜怀才不遇,但你仍在奋斗……

我是汝儿。我未曾抱怨过你的严厉、苛刻。我知道,你是十分疼爱我的。你的一生都在警示我,“收复失地,统一中原”,这是你毕生的追求。从你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训诫中,从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千乃翁”的遗训中,我明白了你治学严谨、心比天高,却难遂人愿。你我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我时刻能够感觉得到,你那颗殷红的报国之心,正在我身上跳动,长存不息……

光阴荏苒,时隔千年,我在今夜读你。我依旧是汝友、汝儿,你的报国之心将在我身上,乃至全中国人民身上流淌不息。

陆游,我在今夜读懂了你。你我之间的沟通并不局限于那一首首诗,还有我们共同的心愿:你企盼大宋统一,我渴望祖国的统一。其实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因而,我们可以漠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而让心与心之间彼此相通。

成长为话题的初三作文 篇1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大海给予我们许多七彩斑斓的贝壳,也造就了我们竞争的能力。在学习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因此在学习上,无数的竞争对手像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帆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边地每一个人都在进步,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在不停地奋斗,因此他们的成绩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看到别人的成功,感到自己做每一件事情都似乎都比任何人差,给我一种失落的感觉。

在这条学习的起跑线上,每位选手都“后劲十足”,在马不停蹄地你追我赶。在前面的同学总要时时提防后面的同学赶上来,而在后面的同学则要害怕会不会一直地倒退。因此,无论我的排名在前还是在后,我都是提心吊胆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次次因粗心而后悔的失误,倘若在我的心头上刻了一个又一个不堪回首的回忆,感到无地自容,沮丧塞满了我的心情记录本,有时也会为老师和同学们无缘无故地冤枉而感到伤心,在那时,我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独自伤心,为没有人明白我而垂头丧气。在生活上,常常也会因为父母与我之间有不同的意见而争执起来,每次都弄得不欢而散。而且也会在不经意间,让父母感到非常生气,但是碍于面子的我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每一次看见父母都会有一阵阵愧疚涌向心底。

话题作文“错位”写作指导 篇11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让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是一种“错位”。学生迷恋游戏机,商家欺骗消费者,这也是一种“错位”;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经历吗?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

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一、通过话题材料理解话题含义

如材料中告诉了我们两种现象的错位:一种是“让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这实际上是让具有某种职业(身份)的人去做另一种与自己职业(身份)不同的事,按这种现象去理解“错位”的意思,那就是离开原来的位置,是“位子”的交错与互换。

一种是“学生迷恋游戏机,商家欺骗消费者”,这就是说学生的任务本应该是学习,他却迷恋游戏机;商家本应该诚信对待消费者,他却使用欺骗的手段,按这种现象去理解“错位”的意思,那就是比喻一个人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如果按照这段材料去理解“错位”的含义,在写作时就不会跑题。

二、通过追问法,疏通思路

运用九个主要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去“点击”(设问),从而激活思维,疏通思路。它可以确保只要确定好中心句,就不至于跑题、离题、偏题;同时又能确保文章的结构完整。

如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 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 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 怎样创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 为什么“享受幸福”?为谁守护幸福?……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的角度和内容去写。就“错位”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进行设问,如:

什么是“错位”?(“错位”就是离开原来的位置,是“位子”的交错与互换。比喻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

生活中有哪些错位?(时间的错位、空间的错位、感情的错位、工作的错位、思想与时代的错位,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错位,主观能动与命运的错位等等。)

为什么会发生“错位”(主动的错位、被动的错位)

如何对待“错位” ?(辨证地看待:将“错位”变成“正位”;在“错位”中坚持自我,不为错位所束缚)

怎样将“错位”变成“正位”?

经过这样的设问,就激活了思维,拓宽了思路,就把“错位”这个话题“化大为小”,写作时就有了新的角度、新的深度。

三、从熟悉的素材中立意

1.回归课本,利用课本资源

如:素材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代才子——陶渊明便住在这里,他原本可以是一大才,可以在仕途上有番大作为,可以为百姓、为黎民、为国家作出大事业,这才是他的位置。然而,他终究从那高高的位置上站了起来,走向深山,走向孤独,走向纯明。是的,陶渊明错位了,但他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竹林饮酒,月下放歌”的生活,领略什么才是“曲酒流觞,把酒赋诗”的风采。

素材2:“百宝箱啊,百宝箱,于你又有何用?”杜十娘伤心欲绝,百宝箱重重地沉到了河底。“扑通”一声,水面上泛起了一阵涟漪,如花似玉的女子香销玉殒,天下起蒙蒙细雨,那是天的泪水。十娘,选择了李甲,她原本可以和李甲白头偕老,手抱百宝箱,他们可以世世无忧。这便是上苍给予她的位置,然而她错位了。她丢弃了百宝箱,丢弃了那份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的爱情,丢弃了世世无忧的生活,她将自己重新定位于那一方净水,永无污秽的心灵净水。

素材3:你,本应隐居隆中;你,本应抚琴而歌。你亦无所求,只愿临溪而居,抚琴而歌。而当刘备三顾茅庐,表明诚意后,你也却之不恭,坚定信念,尽显孔明之智,孔明之忠,出生入死,而无怨言。刘备死后,更有扶不起的阿斗,让你宏图难展,只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绝唱。你也最终在五丈原含恨而死。然世人无不为你颔首赞许,是你毅然抛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入世为民,为相。是你,选择了错位,但眉宇之间毫无后悔之意。

素材4:你本应远赴西洋留学,你本应苦心研究医学。而你,当看到“民族魂”即逝,当目睹人民被封建黑暗统治势力所逼困时,你毅然弃医从文,选择回国。在民族默无声息的时刻,是你唤醒世人,让世人重新寻回民族魂。正是因为你的错位,才让我们的民族在衰亡中重新站立并迈步前行。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要写的观点:错位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辉煌的人生,美丽的人生。

素材5:在漆黑的夜晚,当我们昧昧昏睡时,我们的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因为有庄子这棵守卫心灵月亮的树。楚国相位的给予,楚王重望的托付,这原本可以使庄子高坐无忧。然而对于这个位置,他“执竿不顾”,他错位了,他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接受世俗的污秽,庄子这棵守卫心灵月亮的树,昭显了人性的凛然和不愧。

素材6:李白天性豪迈,不适官场,但在他年轻气盛时,却误入官场,一个天生应该与山水为伍的狂人,却出现了错位。在官场上屡遭排挤,他还是唱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他们摆正了他的位置,重新与山水为伍,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位大诗豪。试想李白当时若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依旧在“错位”中生活下去,与百官为伍,那么今天历史上留给他的,也许只是一个平凡的诗人和一个失败的政客。

素材7: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生并未因为失聪而错位。当别人都以为他将离开他原来应有的音乐家的位置时,都在为一位天才的陨落而叹息时,他却笑着说:“失去耳朵还有口、鼻、手、脚可用,耳不过是六分之一而已。”贝多芬也曾经因为失去双耳而失落潦倒过,他也曾面对挫折的威胁,但他迅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因为他坚信,他的位置是音乐家,而不是一个潦倒街头的聋子。终于他成功了,他用手在黑白键上敲出了震世的乐章。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又可以概括出要写的观点:要正确对待错位(摆正错位,找回自己)。

2.面向生活,搜寻时事材料

素材1:一个女市长为了整顿市容,化身拾荒者,每天背个麻袋游走于大街小巷,深入体验了拾荒者的心态和生活后,妥善安顿了这批人。

素材2:一个老板化装成顾客,到自己的连锁店去消费,亲身感受自己员工的服务质量,从中寻找企业经营中的不足。

素材3:更有我们所熟知的“今日班长”制度,让每个同学轮流当班长,亲身体验班级管理之不易,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体谅班长,甚至体谅老师。

素材4:十多年前,有一个默默无闻拿着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工作在沿海的一个小镇里。过了几年,有一篇叫《活着》的小说震撼了中国,甚至震惊了世界。那只曾经用来执刀解剖尸体的手,解剖了历史,解剖了社会,解剖了人性。正是从手术刀到钢笔的一次职业错位,正是从救死扶伤到治疗社会的精神错位,成就了他一次从平凡到杰出的人生错位。我不否认医生的崇高,然而从救治伤口到救治心灵,这样的人生错位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出乎职业精神的崇高,而更多的,应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来自灵魂最真实的地方的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的热爱。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要写的中心:改变你固有的自我中心,离开你固有的位置。错位,是心灵的提升。

素材5:山东师大三年级学生小高做家教,辅导对象是一个读初三的女孩周周(化名)。在小高的精心辅导下,周周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三名,父母当然很高兴。学习成绩提高了,同学有难题就向周周请教,可父母反对女儿帮助同学,让小高帮着劝周周不要轻易帮助同学,以免成绩被别人赶上而后悔莫及。小高对此反感,没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劝周周,而是对她的行为大加赞扬。周周父母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炒了小高的鱿鱼,理由是:“小高这样做误人子弟!”

素材6:女孩车上让座竟遭母亲责打:江苏无锡的一辆公交车内竟发生了这样一幕,一女孩主动给老人让座,竟遭到母亲的训斥和责打。2月9日下午,73岁的王老太上了11路公交车,因人多王老太只得站着。当车行至五爱路时,两名乘客下车,站在旁边的一对母女很自然地坐到了位子上,之后女孩便站起身来对王老太说:‘老奶奶,您坐到这儿来吧!’可是女孩的妈妈狠狠地把孩子的身体按了下去,并恼羞成怒地骂孩子,打了孩子一巴掌。乘客纷纷指责这个母亲的道德水平还不如小孩。 道德教育的错位。父母本应是孩子的道德导师,可是反而要让孩子来教育。错位给人造成了很多遗憾和伤害。

素材7:清华女硕士,弃教从“商”,摆摊卖菜。近日,据郑州某媒体报道,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女硕士研究生嫪彩(化名),因劳资纠纷离开其任教的郑州一所高校,两个多月前,她毅然决定在当地一小区菜市以摆摊卖菜为生。她说,学校没有履行协议解决我的住房问题,工作中又不能学以致用,辞职后学校又把档案给扣了,与其在一个感觉不好的环境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还不如放弃,重新选择。 记者问嫪彩卖菜的收入多吗?累不?她坦诚的笑了,这能挣多少钱呀,总不能一天到晚没事做呀,也算是自我安慰吧,最起码自己吃饭不用买菜了。这样的工作我还可以做主了。累算不上,就当是在锻炼身体了,呵呵。

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观点:错位是一种选择。

四、尝试话题写作熟悉的素材,对这篇以“错位”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列举古今中外的文人、名人错位现象,从中得出哲理的思辩:好多事物,美在错位。(说理性散文)

2.错位求职,父母急、子女不急,家长代子女求职的错位现象屡见不鲜,分析其中的原因,指出改进措施(扩大就业机会,公布就业信息,高校人才进可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议论文)

3.通过一个大学生求职的经历,引出“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现象,并指出解决办法。(夹叙夹议)

4.以孔子、李白、陶渊明等文人角色的错位为例或叙述一个人的错位经历,指出要辨证看待人生错位:只要保持好心态,在错位的生活中,把握自己航行的命脉,即使把生活颠来倒去又怎么样呢?(夹叙夹议)

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12

一、教学训练要有系统性

为了响应各类考试中的话题作文, 有一些教师犯了急功近利的毛躁错。误认为凡是写作必是话题作文, 不管学生的写作水平、基础如何。认为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殊不知, 话题作文也是作文的一种, 也是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的。那种本末倒置的短视行为, 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因此, 教师要按照教材和大纲, 以高中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要求入手, 从各种文体、各项要求分别训练。在高中阶段, 高一主要训练记叙文, 如第一册的几个作文训练《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就要认真扎实地进行训练;高二主要训练议论文, 如第三册的几个作文:《议论要有理有据》《议论要有条有理》《作点辩证分析》, 也要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训练;高三阶段则指导学生学写文学评论、小说、诗歌等, 而在每一个阶段, 应以, 么文。而如果高一就让学生自选文体, 势必干了不会走就想跑的蠢事。特别是主要的两种文体记叙文 (散文) 和议论文 (一般的材料作文) 就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训练, 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这两种文体, 其他的一些文章体裁教师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赏析和写作, 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一些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后, 再进行话题作文训练, 学生才会有所选择, 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 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才会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写出好的话题作文来。

二、引导学生善于调遣各种知识储备

学生经过多年学校的系统教育以及自身的生活、社会经历。可以说已经学到不少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在很多的时候都是零散的, 是学生逐渐地长期从各种途径中得到的, 没有一定的系统性, 因此,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很难运用得当。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例如, 有一名考生从我们几乎视而不见的落叶中悟出了一种崇高和伟大, 尽管人们慢待它、冷落它, 但它从没有一句怨言, 默默无闻地去托花护花, 就是到“吹落黄花满地金”时, 它仍无怨无悔地“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的这种选择是高尚的, 这种不求索取甘心付出的心灵是美丽的。正当人们对作者笔下的叶子流连难舍之时, 文章戛然收笔, 点明主旨:“如果说叶子是普通的崇高的, 那么具有叶子精神的人, 便是平凡而伟大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来自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贵在作者能感悟生活, 评价生活, 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叶子上感悟到人生应具有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从这篇文章看出, 这位考生笔下的这些内容, 可以说同学们都是知晓的、具有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调遣自身知识库。只要我们学会调遣知识为我所用, 就能使头脑中的知识在笔下生花, 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三、话题作文文体要得体

话题作文都是文体不限的, 这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选择自己擅长的, 更容易发挥特长的文体来写作。但是文体可以选择, 但是一旦选定, 就要严格按照这种文体持续地写下去, 保持规范性和统一性。但在考试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将文体不限误认为可以混乱文体, 结果很多考生的作文都是一些议论化的记叙文, 流水账似的议论文, 将一篇文章弄得似是而非, 什么样的文体都存在。

信笔胡言, 非驴非马, 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这是不可取的。因此, 文体得体是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中学生现在还处于写作的学习阶段, 还没有办法将各种文体运用转换的非常熟练。因此, 在写作时, 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 文体一定要明确清晰。这样写作既方便于作者写作, 也方便考试后阅卷者的阅读。选择文体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自己所能熟练运用的, 最为擅长的。当选定一种文体之后, 自己的写作就要表现出这一文体的特征, 例如说选择了议论文, 在文章中就要设定中心论点, 就要论据和论证的过程。对于发散思维较强, 善于记叙描写的学生, 应该建议其将记叙文当做自己的首选, 而善于分析问题, 且条理清晰的学生应选择议论性文章。当然, 这里并不排斥哪些夹叙夹议的文章。只要有一定的把握, 学生也可以尝试。总之而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方面训练学生, 规范他们的写作意识。

树为话题的初三作文 篇13

老树正对着的是一个戏台。奶奶总会在周六下午,准时携家带口去看戏。华丽至极的服饰,模糊拗口的唱调,幼年不懂戏的我,不懂奶奶为何爱看这戏,也不懂她为会何望着那老树发呆,眼里满是迷惘、惆怅和失落。

大一些,妈妈带我回家祈福,说是只要向老树许愿,便一定能健康平安。虽有疑心和不愿,却还是带上便条,朝着老树缓缓走去。面向这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树随意地鞠了一躬,就把许愿条挂上去。许是年少好奇贪玩,尔后便一张一张地翻看过去,不曾想,竟看到了奶奶的名字:不对啊,奶奶明明是不会写字的呀,虽说这字写得比我还幼稚。好奇心驱使我飞奔回家。

奶奶正对着戏服发呆,我大声喊她,她竟浑然不知。我靠近些,只见平日里堆满了饭菜的桌上出现了两幅小学生字帖。她看了我一眼,叹了一口气,收了戏服,什么也不说。我茫然的望着她。

奶奶要离开老家乡,和我们一起来城里住。临行前,她竟对着那戏台和树,哭了一场。

进了城,奶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担心不解中我问妈妈,她说:“她是想戏了。”奶奶唱了大半辈子戏,老了,唱不动了,想带个徒弟。谁曾想,无人问津!她伤心时,只能独自对着那树,吟唱了一遍又一遍。

我似乎有些懂了,我决定和奶奶一同看戏。打开电视戏曲频道,我不再如从前疑惑茫然昏昏欲睡,但奶奶也不再如从前那样兴致勃勃两眼放光。一曲终了,她道,过了吧。

奶奶日渐消瘦了,我们敌不过她的执着,妈妈只好把她送回老家。我思忖着,那儿的戏,应该还未过吧。

这个假期,临近中考,爸妈不同意我离开厦门。从作业书堆中起身,百无聊赖时我点开了《霸王别姬》,看着树下蝶衣与袁四爷对唱的那个眼神,我忆起了奶奶——失落的,凄凉的,迷惘的;见蝶衣和小四分道扬镳,我止不住落下无名的泪水——奶奶,也是想有那么一个人来继承她的才能吧,可现在,我……。

她说,过了。难道属于戏的时代真的过了吗?如果中华戏曲能代代相传,它必将赓续流芳。可被繁重学业负累、被所谓新兴事物深深吸引的我们,又哪里顾得上这些呢?

家乡为话题的初三写作作文 篇14

这儿有一望无边的草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洁白的云彩。还有许多形状奇特的湖。

这里有许多高高的井架,还有正在工作的“磕头机”。这里盛产石油,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之我见 篇15

关键词:“话题”作文,切入点,文体,情感

“话题”作文是指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并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选材而写出的文章。作文题表面上不含观点, 内容上不予限制, 写作形式也往往体裁不限。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命题”作文的新写作形式, 是当前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新要求, 正因这类作文显得非常“散”和看似没有要求, 往往使学生写作时感到困惑, 无从下手。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 适应新课改要求, 提升初中学生写好“话题”作文能力呢?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选准切入点是关键

选准切入点。就是指学生在所给的话题范围内,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点, 切实展开, 充分发挥, 以表达某一观点或反映某一现象。同一话题, 切入点不同, 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等呈现形式定也多种多样。如果在作文构思时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就为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奠定了基础。

(一) 从“点”上切入

作文所给“话题”往往比较开放, 限制少, 题目大, 范围广, 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 学生难以把握和驾驭, 因此, 大处着眼, 小处着笔, 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 从“小”处切入,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 表达独到的见解。如: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话题作文“喝彩”, 可写的层面很多, 可以为人而喝彩或为事而喝彩, 为景而喝彩或为物而喝彩;为成功而喝彩或为失败与挫折中的坚强而喝彩;还可以为伟人大事而喝彩或为自己而喝彩等。我们写作时要尽可能收缩到一个“小”层面, 或写为朋友喝彩, 或为父母喝彩, 甚至让笔墨更集中, 专写某次成功, 从某一点上切入, 便迈出了“喝彩”的第一步, 使主题更鲜明。

(二) 从“面”上切入

对于思考空间大、取材范围广的话题, 我们可以宽题窄做, 在标题上做文章, 通过添加修饰语的方式加以限制, 以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 从面上化多为少, 化大为小, 化粗为细, 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如: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作文以“童年”为话题, 我们可以在标题的前面加修饰语, 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 还可前后同时加, 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童年的趣事、欢乐的童年、那一年的夏天、童年的无知等。话题缩小了, 思路容易集中, 避免了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等。

(三) 从“新”上切入

作文所给材料的内涵往往很丰富, 理解角度多样化, 如何将材料用活用新, 可运用一些技巧, 可以从特定的情景, 或就某一句话、某一个细节, 作为突破口, 开口小, 挖掘深, 由此及彼, 引领创新, 做到思维新奇,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层次分明, 内容深刻。如:在写以“生活”为话题的作文时, 我们就可从材料的提取入手, 创新思维, 标题定为《生活的调味瓶》, 以酸、甜、苦、辣等分层依次叙写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甚至将范围定格在初中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从标题的选取到内容的层次, 均给人耳目一新,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定是好文章。

(四) 从“实”上切入

对于虚拟话题的作文题材, 所隐含的寓意往往捉摸不准, 难以下手, 这时我们可以化虚为实, 变抽象为具体, 把抽象的话题转变为对某具体问题的议论, 便可有效地避免作文的空泛。如:某年的中考作文以“变化”为话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虚题作文, 学生作文前必须要先锁定一个实体目标, 如果写家乡的变化, 就应考虑是写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如果写精神上的变化, 还应再缩小角度, 写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并且紧扣时代精神, 把“变化”这个大而宽的话题通过实写一件小事而表现出来。有位考生就以奶奶穿裙子为切入点, 通过奶奶思想观念的变化, 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一个小的“变化”现象, 却反映了当前农村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 避虚就实, 便成了一篇好文章。

(五) 从“情”上切入

作文特别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 提倡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只有写出先打动自己的人或事的文章, 你的真情才会感染别人。如我曾在指导写话题“心事”时, 有位学生满怀深情地在文章中写道, 爸爸妈妈经常吵架, 最后离了婚, 从此使他感到自己孤独和自卑, 以及她对温暖亲情和家的渴望, 反映了他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催人泪下, 让人震撼, 产生了很强的“情感”艺术效果。

二、选择适宜的文体是重心

“话题”作文文体选择自由, 立意多向发散, 选材范围宽广, 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写作优势, 展示写作才华, 激发创新意识。在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后, 学生还应结合自己的选材内容, 选择最适宜的文体来表情达意, 才能够让文章更加有血有肉。选择文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 根据侧重点不同选择文体

有些话题对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是有所侧重的, 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 各类文体均可用, 但最好选择记叙文和抒情散文, 如果选择议论文写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选择议论文要比选择记叙文等要顺手得多。

(二) 结合自身所长选择文体

对于侧重点差异不大的话题作文, 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特长选择文体。如:形象思维较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擅长讲道理、逻辑思维较好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脑子灵活善于讲故事的同学可以写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小小说等。

(三) 适时运用特殊文体拓宽深度和新意

特殊文体指应用文体和文艺性文体。日记、书信、演讲搞、辩论稿、会议纪要、实验报告、新闻报道、广告等属应用文体;小说、戏剧、童话寓言、故事新编、散文、诗歌等属文艺性文体。在作文时我们运用特殊文体较少, 近些年来, 中考时运用此文体获取高分的学生也不乏其人。为此, 适时运用这类文体或可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运用不好, 也常有很大的风险。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应文体的特点才能保证效果。

1. 使用特殊文体表达观点更有创意。

如:“缺陷”这个话题, 思路是“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缺憾美”。选择议论文比较平淡, 若写成一篇想像文章就比较新奇了, 设想维纳斯当初双臂齐全时默默无闻, 偶然失去双臂后却一举成名, 成为美的化身;或者设想维纳斯的双臂被发现并修复。再如:“环保”这个话题, 思路是“批判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既可选择议论文;也可以某地为例写成一篇记叙文;但这两种文体的文章很一般。如果我们以童话方式来写, 让各类动植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纷纷到法庭来状告人类, 文章就很精彩了。

2. 特殊文体有时能有效地扬长避短。

如:“日记、书信”两种文体具有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可自由表达的特点;其结构自由, 不需要复杂的过渡承接;对于写作时文体不太规范的同学也能写好。“戏剧、对话体”两种文体具有不必叙述描写、文章结构也较灵活等特点, 对很适合思路活跃、善于写对话的同学。“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文体很适合素材缺乏而又善于想象的同学。“故事新编”这类文体适合素材缺乏而又有大量故事原型、头脑灵活的同学。

三、写出真情实感是根本

“文非情不深”, 即文章没有感情就没有深度, 更谈不上感染力。生活乃情感之源, 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真诚之心去观察生活,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加深情感体验,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巴金说:“我写作, 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只要我们在观察中抓住动情点, 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早晨叶片上的一滴露珠、傍晚天边的一抹晚霞、伤心时好友的一句话都可以让学生感动不已。语文教育专家孙绍振说:写作, 贴近生活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要贴近自己的经验, 写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了观察、思考、体验和想像, 有了观察所得、思考所获、体验所感和想像所创, 通过平时的积累, 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情。

虽然说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 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 但是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 依然存在一个怎么说事、如何抒情的方法问题。所以,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老师依然要指导学生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一些具体方法和途径。例如, 我在指导写作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时, 我用多媒体配乐式朗读一个有关此话题的文章, 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 引领学生感悟生活, 挖掘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 或者是自己一想起来就心潮起伏的人和事。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静心地聆听, 我又建议大家捂上眼睛, 这样会听得更加投入, 并且让几位同学在背景音乐中倾诉自己的感情, 叙说自己感慨最多、记忆最深、情感最炽的往事, 最终唤醒了所有学生脑子里感人的事情。

总之, 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教会他们写作方法, 就能提高他们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家乡为话题的初三写作作文 篇16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用提示性语言提出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并激发想象力,调动联想、发散、聚集等多项思维,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克服了命题作文束缚学生个性和灵性的弊端,克服了教师牵着学生写作文,有话得说,无话也得找话对付,甚至假大空话拼凑作文内容的毛病,显示了作文训练人文性和创造性的特有魅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创新性,满足了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自主写作文的愿望。

但是,受长期命题作文训练形成的单线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面对内容和形式都极具开放性的话题作文不知如何应对,出现了写作思路狭窄,就材料写材料,就材料表面意思泛泛而谈,不能挖掘材料背后深层意蕴等现象。另外,话题作文表面上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在开放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创新性的要求,这使学生面对话题作文时,往往找不到入笔点和写作方向,运笔天马行空,内容落不到地上,更谈不上文章立意创新和文采飞扬了。因此,怎样理解话题,寻找话题作文的启发点和切入点,建立起话题和学生思维间的桥梁,就成了作文教学课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以写作教学的一个课例,来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写作思路的指导。

【课例内容】

一位教师以2014年黑河地区中考试卷中的话题作文为例,上了一节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写作的一般思路。

【思路确立】

辨析材料,把握主题→发散联想,多中择一→联系实际,筛选材料→化“题”为文,升华主题。

【实例概述】

教师投影话题作文材料: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字数在600字左右。

第一步:辨析材料,把握主题,审视话题材料的启发点。

这则材料的中心是生活中的各种味道,包括味道的本意和引申含义,中心意思是说只要用心感受,真味尽在生命中。把握材料的中心制约着写作时最佳观点的选择。“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这句话告诉我们,试题的引言除了引出话题,还能启发我们的联想和思考。

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感受得到的各种味道,形成各种生活场景,深入体味各种情景下的不同滋味,寻找启发点、联想点。教师投影: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这个材料提示了哪几个方面?当你读到食物、自然、妈妈、佳作、生活、历史这些词语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厘清材料内部的各种联系,分出材料的各种角度。材料提示语从三个角度对味道进行了解读:①本真滋味;②情感体验滋味;③生活感悟滋味。材料强调了“感悟”人间真味,给我们重要的暗示:在落笔成文的时候,应该不仅仅描述你选择的某一事物或某一场景,重要的是要写出对“味道”所涵盖内容的真实感悟和体验。

【思路解析】话题作文立意自定,但话题内容来源于所给的材料,所以,教师在第一步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详尽分析话题的本身意义和引申含义,从而确立作文写作的整体方向,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步:发散联想,多中择一。通过解析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具体,展开不同角度的联想,确定写作立意和方向。

在立意方面,话题作文只提供了一个立意范围,它要求的第一条就是“立意自定”。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打开思维的大门,围绕话题做以“味道”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明确表达方式:即话题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可以通过具体事物的描述显示话题的内在含义,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说明话题的引申意义。

2.界定写作范围:可以从时间、空间、选择对象等方面来界定主题内容,明确不同的选择角度对中心话题的解读就会不同,就会演绎出不同的文本内容和文体形式。

3.比较选择立意:把话题提示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加以比较,进行自我定位和提炼,从多种角度中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最能驾驭、最善于表述的观点作为行文的主题立意。

4.化虚为实入笔:在选择了立意、确定了文体之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从小处入笔,联系现实展开描写或论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教师让学生结合“味道”这个话题,从以上四个方面归纳出写作思路。

学生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

【思路解析】 话题方向确立好后,选择何种表达方式,如何巧妙布局谋篇,怎样增加文章色彩又成为一大难题。教师在此环节没有枯燥地进行文章开头结尾、结构布局等方法技巧的讲解,而是抓住了学生思维的“主线”,以“明确表达方式——界定写作范围——比较选择立意——化虚为实入笔”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思维清晰、定向有序地进行立意谋篇,解决了学生虽理解话题内涵却不知如何下笔的难题。

第三步:联系实际,筛选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材料中的提示语“用心感悟”,强调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信念等,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围绕“味道”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实物或事物的场景,从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出发,筛选既能紧扣话题又能有感而发的角度,确定选用的材料,并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独特而鲜活的看法和感悟,做到求实求新。

教师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具体材料,让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形成完整的认识。

1.借鉴名篇佳作,建立寻例意识。

写作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身感受的方式,而这些感悟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品味。许多名言警句和名篇名著都是名家智慧的结晶,汇集了宝贵的生活经验。

教师出示一些名言:

▲不愿尝酸的人也就不配吃甜。——英国军事理论家托·富勒

▲白糖上面浇蜂蜜,蜂蜜上面盖白糖,甜则虽甜,但也腻人。——美国物理学家兰姆

▲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接着引领学生关注名篇。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处不是仙境,仙境在何处?河柳湖山,写的是济南,更是大明湖。

(选自《晨游大明湖》)

——这是作家原野笔下济南的味道。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选自《端午节的鸭蛋》)

——这是作家汪曾祺笔下思乡的味道。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选自《我的母亲》)

——这是作家老舍笔下母爱的味道。

教师从名言名篇的感性认识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和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身边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味道”,可以用身边的人和事来印证名言名篇中的人生道理,让学生发表见解,各自谈谈感悟并举生活实例论证,认识到只有生活才会是源源不断的写作资源。

2.透过生活现象,审视人生本质。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但仅仅看到生活现象还不够,还应透视深层道理,体味内涵情感。教师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提供了生活常见的一些物象,请学生展开关联想象,联想到人生的感悟和哲理。

【思路解析】 学生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空洞、思维雷同、人物撞脸、情感做作,学生身处生活之中却很少去感悟生活。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要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并不能给学生实质性的指导,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审视人生表象,透视内涵哲理,把抽象的理论指导物化成具体的材料引领,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名篇名言,让学生体味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揭示、理解和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体味、借鉴作者的感悟,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一个好途径。让学生从生活点滴细节入手,借助人、物、景、事等形象,把握作文材料选择的正确方法。

第四步:化“题”为文,升华主题。

在发散思考、筛选材料后,学生已经明确选题方向和原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主题的拓展和升华,人无心则死,文无情则矫,文章要有真实情感。教师启发学生感悟现象背后的情愫,(如前面展示的:汪曾祺笔下的鸭蛋—家乡的味道—思乡之情)要做到物、事、情三者统一,并鼓励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以我笔写我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完成以上四步后,教师让学生确立重点,厘清思路,开始自由写作。

【思路解析】这一步教师没有讲述过多的理论,而是侧重唤醒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强调学生要利用具体和抽象的相关点、相似点,进行联想和想象,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完成由析到感入悟生情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感悟生活的方式产生真实情感和形成审美体验。

【阐释与点评】

话题作文写作文体不限定,有一定的自由性,能够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和展示个性的空间,写作内容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但是,话题作文的开放和灵动并不是无原则的自由和无约束的天马行空。怎样让学生既能在话题作文中展示自己独到的生活体验,点燃灵动的思想火花,又能符合话题作文的具体要求呢? “辨析材料,把握主题→发散联想,多中择一→联系实际,筛选材料→化‘题’为文,升华主题”四个指导环节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堂上,教师将作文指导融入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中,使学生从主题立意、文体确立、写法选择和材料运用方面对自己的作文构思实行定向掌控,步步紧扣话题内容,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从认识、理解到运用,既追求了开放性,又明确了规范性,既丰富了写作内容,又开阔了写作思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我们教师就应该在每一节课中把学生引进“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重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的写作训练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例提供的指导思路意在抛砖引玉,为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写作思路指导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活学活用。

E-mail:lili79928@163.com

美丽的家乡为话题的写景作文 篇17

春天,柳树抽出新的枝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孝妇河里的水淙淙地流着,迎接春妹妹的到来。世纪广场上不时看到有人在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原来这句诗描写的情景就在我们身边呀!

夏哥哥的脾气有点粗暴,他急乎乎地赶来,把春妹妹撵走了,还喊来太阳公公和众多蚊子来助阵。太阳公公烤着大地,蚊子趁人不注意就偷偷咬一口。可在原山森林公园,你就不会被太阳公公欺负了。原山的树木郁郁葱葱,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太阳光照不进来,坐在树下非常凉爽。如果随身带着花露水,就能提防蚊子了!

秋婆婆吹起了凉爽的风,夏哥哥渐渐地远去了。博山公园落叶满地,有的在空中飞舞,像一只只五彩的蝴蝶。我和爸爸拣了很多美丽的落叶,带回家洗干净,做了一幅漂亮的树叶画。

冬爷爷好像嫌秋婆婆的风力不够大似的,喊来了北风和雪花。下雪啦!下雪啦!站在阳台上望去,楼顶上洁白一片,远处的山上洁白一片。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出门,带着手套,顶着帽子,全副武装,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

以好玩为话题作文-初三话题作文 篇18

还记得第一次学做饭,家里只剩下我一个,闲得没事,就想着自己做一顿饭来尝尝。我最喜欢吃西红柿和鸡蛋了,索性就做西红柿炒鸡蛋,每次看妈妈做这道菜,没几分钟就香味扑鼻可以吃了,我想这应该挺简单的吧。

要做饭首先就要准备食材,找西红柿和鸡蛋可费了我好大功夫,食材准备好之后就要用盐水把它冲洗干净,然后再用清水洗一遍,妈妈说这样洗出来的菜吃了更卫生。菜洗净之后还要把皮剥掉,因为我不喜欢吃皮。剥皮真是一件技术活儿,撕一点就只掉一点。西红柿剥完,上面全是我的手指印,一点看相都没有,也不知道有没有吃相。再就是鸡蛋了,我把鸡蛋拿在手里在碗的边缘磕,连续磕了几下,鸡蛋壳都没有裂开,最后我使劲一磕,结果鸡蛋碎的一塌糊涂,鸡蛋和蛋壳混在了一起,我连忙拿筷子夹鸡蛋壳,但是有些太小,只能任由它和鸡蛋混在一起。

西红柿和鸡蛋准备好了,就该开始炒菜。我首先在锅里放少许菜油,我家菜油是用瓶子装的,然后我就只倒一小瓶盖的油。快要下锅了,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我的鸡蛋还没有搅拌呢!我赶忙用筷子和了几下就一碗倒进锅里,不知怎么的,锅里的油炸到了我的手上,我放下碗躲得远远的,等我再去看,原本应该鲜嫩的鸡蛋成了黑锅巴,粘在锅上,我就又加了几盖油,跟着把剩余的西红柿倒进去,我炒了一会儿就盛起来了,实在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杰作。

上一篇:学校外就餐学生安全协议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