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画大全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物素描画大全(精选10篇)

人物素描画大全 篇1

嘴是脸部运动范围最大、最富有表情变化的部位。嘴依附于上下颌骨及牙齿构成的半圆柱体,形体呈圆弧状。嘴部在造型上由上下口唇、口线、人中和颏唇沟构成。

上下口唇分别是两个相对的W型,上口唇比较长,唇线比较分明,突出于下口唇,中央有一个上唇结节唇线将上口唇一分为二。人中位于上唇结节线的上部,是鼻子与嘴之间的凹槽。这一部分的结构由凹到凸,使它的对比变化较为突出。下口唇的变化比较圆滑,分别由左右两个唇结节形成两个微突点。颏唇沟位于下唇的中心下部,是突出的口唇底部与下颏骨正面构成的弧形转折线。这一部分的暗部作用,是使口唇抬起的原因。

口线是上、下口唇闭合后形成的波状线,两端是口唇终端的嘴角。口线的变化很复杂,由口唇缝隙、上口唇形成的投影和结构转折等几个因素构成。嘴部的表情肌肉是很发达的,它使口线和嘴角产生丰富的变化,是刻画人物表情的主要部位。

嘴的结构与周围脸部的肌肉联系很密切,嘴的运动会带来一系列面部的变化。唇本身呈现红色,与其他部分有一定色差,训练中要注意这些明暗上的变化。

眼睛是头像素描表现的重点,这不但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还在于,构成眼睛的不同材质和眼睛复杂的结构变化。

眼睛位于面部的中心位置,它是五官中运动最频繁的器官。眼睛的结构方向正好相对,这更增加了它的表现难度。因此,对眼睛结构的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

眼睛是由眼球、上眼睑、下眼睑、眼眶和泪阜组成。眼球呈球体襄嵌在头骨深凹的眼眶内,通过上下眼睑构成的眼裂,我们才能看到眼球的暴露部分,即部分眼白和虹膜、瞳孔。表现眼球要特别注意它的精细变化。它的上部有上眼睑投下的阴影,下部有球体自身结构形成的暗部。虹膜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深色透明体,黑色的瞳孔上,有小而亮的高光。眼睑与眼裂呈弧形,分上下两部分包裹着眼球。上眼睑比下眼睑厚和长,位置也靠前,覆盖着眼球的大部分。眼睫毛呈放射状生长于上、下眼睑。上部的睫毛较为粗、密、长,而且能影响眼球的光照。在表现中要尽量多刻画眼部的这些结构特点,特别要注意眼球的体积和眼睑的厚度部分。

眼睑的形状与瞳孔的位置,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哪怕只一点小小的变动,就能造成神态的很大差异。因此,画者要认真观察对象这一部分的变化,及时捕捉造型需要的神态。

人物素描画大全 篇2

《纽约时报》摄影师、每天骑车奔波在纽约街头用镜头捕捉穿戴时髦女性的比尔·康宁汉姆 (BilCunningham) 从事街头时尚摄影已经快半个世纪了。

除了时尚界之外, 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 因为他太痴迷街头时尚摄影, 而生活中的他又太过于低调。因为他的成就, 2008年法国文化部将当年的文学艺术类大奖授予了他;因为他有些传奇的人生, 2010年制片人理查德·培瑞斯 (Richard Press) 拍摄了一部记录他传奇一生的片子《纽约的比尔·康宁汉姆———他的自行车相机生涯》。

比尔·康宁汉姆出生于1928年。小时候他很害羞, 但却总是喜欢盯着穿戴时尚的女性看。年轻的时候, 他的广告公司的女上司见他有这个爱好, 就对他说:“比尔, 你既然有如此爱好, 为什么不把你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呀?”就这一句话, 引导比尔走上了终身从事时尚摄影的职业生涯。

因为喜爱时尚摄影, 1948年, 19岁的他从哈佛大学辍学, 只身来到纽约。“哈佛并不适合我。”比尔回忆说。当时家人担心他太专注女性时尚, 不希望这成为他的爱好, 但是他坚持要走这条路, 于是就离开家人来到时尚之都———纽约。

偌大的纽约车水马龙, 人海茫茫, 在何处落脚呢?因为会制作帽子, 比尔就想着用制帽来换取帽子店老板给他提供住处。他徘徊在52街麦迪逊大街和帕克大街之间的街头, 寻找那些橱窗空着的帽子商店。终于找到了一家店子, 便谈好为这家店提供自己制作、取名为“威廉姆斯J”品牌的帽子, 以换取住处。在住下来的同时, 他又在一家药店站柜台, 兼送外卖, 以挣钱获取购买制作帽子的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 他加入陆军。战争结束后, 1953年他又回到纽约。在继续为54街的一家店子制作帽子的同时, 为《芝加哥论坛报》撰写时尚方面的文章, 开始受到女性读者喜爱。

1970年代比尔在《时代》杂志发表时尚摄影作品, 引起了广泛注意。随后他正式开始为《纽约时报》的《每日女性着装》专栏提供摄影作品。

因为工作关系, 比尔·康宁汉姆接触了大量名模和政界名流, 为她们拍照。这些人中有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可惜他眼光全聚焦在这些人身上的穿戴上, 根本不记得这些人是谁, 也无意去巴结这些名流。

他用50年的时间完整记录了纽约街头时尚的变化发展, 发表了大量的作品, 也留下了大量没有发表的、有历史价值的摄影资料, 其中包括纽约第一次同性恋游行的一些宝贵的照片。

比尔·康宁汉姆说:“时尚是时代的反应。虽然我们可以在时装展上看到这些变化, 但是街头时尚可以回答你在时装展上提出的疑问。对我来说, 时尚就是被人们穿在身上的时候。时装展和街头时尚一起, 才能构成一幅纽约时尚的立体图。”

比尔·康宁汉姆喜欢街头而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我骑车到处跑不是工作, 而是一种愉悦。我同情那些不得不在办公室工作的人, 因为我的工作是在享受快乐。”

比尔·康宁汉姆一生的生活简单的就是依靠一架老式相机和一辆自行车。几十年来, 他一直住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那一栋楼一间很小的房子里就没有动过。唯一的家具就是五个装满摄影底片的大铁柜。一张小床就架在这些铁柜的上方。全部的衣服还塞不满一个小挂衣间。他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那一件蓝色的工作服式样的上衣, 连参加法国文化部颁奖仪式也是这一身衣服。但在礼仪之邦的法国, 置身富丽堂皇的颁奖大厅, 他受到的尊重丝毫没有因为他的穿衣而减少。

比尔·康宁汉姆一直奉行“买最便宜的自行车, 买最贵的锁”的理念, 因为他的自行车经常被盗, 目前他骑的自行车已是第28辆。他的饮食非常简单, 一块汉堡包就能让他吃得津津有味。

已经在时尚摄影界有很高知名度的比尔为人谦卑。一次在一个时装展活动门口, 他被不认识的工作人员挡在门外, 比尔也没有争辩, 只是笑笑。这时过来一位活动的组织者, 他指着比尔告诉这位工作人员说“这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人”, 一把把他拉进了时装展会场。

他义务帮人拍照, 人家在高级餐馆订好座请他吃饭, 他却非要去喜欢的汉堡店。

他的全部生活就是摄影, 就是捕捉美的瞬间。比尔·康宁汉姆常说:“我唯一不放弃和始终相信的, 就是我们总能找到美的东西。”

记者采访他时曾经问他:“你孓然一身这么多年, 难道就没有和其他人有过浪漫时刻吗?”比尔憨厚地笑笑说:“没有。”记者又问:“你常常去教会, 在你的生活中教会对你很重要吗?”比尔这次没有笑, 而是流下眼泪, “很重要。”他答道。不过他马上还是笑了:“我喜欢去教会看那些人头上时髦的帽子。”

83岁的比尔·康宁汉姆现在在《纽约时报》报社的关照下, 住进了中央公园附近一套风景美丽的公寓, 但是一辈子与街头生活分不开的他, 没有停止他的爱好。只要我们留意, 就一定可以看到这位穿着蓝色工作服、手举一个老式的尼康相机的老人, 穿梭在纽约穿着时髦的一群群人当中。

二.从流浪女到哈佛准博士的利兹

利兹·摩瑞 (Liz Murray) 1980年9月出生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地区, 这是纽约犯罪率较高的地区。3岁的时候, 在利兹的记忆中, 父母每天常常会关在厨房里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她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长大了以后, 才知道他们是在用毒品。以后父母也不再回避她和姐姐。不幸的是利兹11岁的时候, 父母因为使用毒品染上了艾滋病。年幼的利兹不仅无法正常学习, 甚至不得不打工挣钱, 担负起照顾精神和身体都患病的父母。

姐妹上学经常迟到, 家中恶劣的生活环境被社安工作者发现了, 于是强迫她姊妹俩与父母分开。母亲进了医院, 父亲进了收容所, 姐姐随了亲戚, 利兹只得流浪街头。

利兹心中一直有一个读书梦。虽然她经常旷课, 但是家里的一套百科全书被她熟读, 考试历史时, 竟然得了满分, 老师很惊奇。但是母亲持续受毒品以及艾滋病的折磨, 使深爱母亲的利兹无法再安心学习下去。母亲从医院回来后, 利兹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母亲撒手人寰。失去母亲的利兹, 不愿意去收容所找父亲, 只得孤苦一人、痛苦万分地再次流浪街头。

就这样, 因为申请的几所高中学校过了时间, 她被这些申请学校拒绝。利兹说:“当时我穿着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衣服, 到一家家申请的学校去说服他们的情景, 至今仍然让我难以忘记。”她独自闯到一所高中录取老师办公室, 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篇论文, 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被破例录取。她不想告诉学校无家可归的实情, 而是谎称住在朋友家。因为需要家长签字, 利兹便将住在收容所的父亲带到这所准备录取她的学校签字, 他们给了学校朋友家的地址和电话。一路上父女两人反复背诵着朋友家的电话号码, 生怕弄错后被学校发现将利兹拒绝。

入学高中后, 利兹偶尔住在朋友家, 多数时间在街上流浪睡在外面, 同时每天还要在餐馆打工。几乎每个早上、下午及晚上利兹都选满了课, 并选修了独立研究课程。她经常是第一个到学校, 放学后在地铁上完成作业。有时甚至就在教室里学习通宵。

由于利兹学习刻苦, 她以全年级总分前十的成绩, 被学校奖励去波士顿旅游。在哈佛大学参观时, 这些来自高中的孩子在哈佛创建者约翰·哈佛铜像前合影。置身全世界最好的学府, 利兹想:我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在校园学习的他们中的一员呢?这个想法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参观哈佛回来, 利兹计划着以两年的时间完成高中四年的课程, 她做到了。

毕业之前, 利兹打听到《纽约时报》有一项大学奖学金项目, 便申请参加竞争。在1000人的申请队伍中, 她的论文通过进入到了最后的25名。面试的时候, 利兹以自己无家可归者的经历深深打动了评委, 评委们一致同意为她提供每年12, 000美元的奖学金供她去哈佛学习。学校和社区知道了她的经历后, 为她送来了衣服、食品, 为她找到租房并帮助她支付房租。2000年她终于进了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2001年由于照顾患病的父亲, 利兹从哈佛大学转到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父亲在临终之际说:“利兹, 我不行了, 我把受最好教育的梦留给你。” (父亲曾经放弃了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2006年父亲去世后, 利兹继续回到哈佛学习, 2009年从哈佛毕业。现在利兹在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以后, 利兹便创立了自己的公司Manifest Living, 专门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中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者。她已经在世界十几个国家做过演讲, 激励像她一样经历的人自己努力争取摆脱命运的机会。

2010年出版社出版了利兹自传《冲破黑夜》 (Breaking Night) , 该书随即成为英国《太阳时报》和《纽约时报》当年最畅销书。

根据她的经历改编的电影《从无家可归到哈佛大学》, 感动了无数的人。

三.以刀作画的法国剪纸艺术家高培雅

纽约人常会告诉你:“在纽约, 天上掉下块砖头, 不是砸到银行家, 就是砸到艺术家。”纽约是世界文化艺术之都, 有艺术家无数。我们就认识一位法国的剪纸艺术家Béatrice Coron, 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高培雅。

我每天上班乘坐的地铁N车车厢内就有一幅她的剪纸作品, 看到这幅作品就会想到这位艺术家在纽约的生活。

高培雅出生法国里昂, 从小是个非常“叛逆”的女孩。她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 把读书作为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而是一开始就去读社会这本书。外表优雅的她曾经做过牧羊女、清洁工、工厂工人、卡车司机、导游, 也曾经“周游列国”, 先后在台湾、墨西哥、埃及生活多年, 1984年她定居纽约直到今天。

到她人生的四十岁那年, 她终于考虑好了:要成为一个艺术家。于是从此以后世界就有了这样一位剪纸艺术家。

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极富有创造性, 令高培雅在艺术上成绩斐然。她的作品多次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设计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洛杉矶、旧金山博物馆、法国博物馆展出, 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加州大学图书馆、史坦福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布朗大学图书馆收藏。

高培雅非常善于用作品讲故事。“我是一位剪纸家, 我剪故事”, 她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条新闻或一个哲学的概念, 她能从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关联的”, 想着想着, 然后通过刻刀在手上成型为一幅作品, “就像在用刀作画一样”。

高培雅具有语言天赋, 除了法语, 她能讲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甚至能讲世界最难的语言———汉语。但是, 很多时候当她想描述自己的想法时, 却常常感到语言的贫乏。于是她说剪刀更能帮助她表达思想, 帮助她进行哲学上的思考。她有很多作品反映的是纽约的都市生活。如今, 她已经不仅仅用纸作材料, 也用金属、铁、石头、玻璃作材料, 她的作品在纽约街头、在纽约的地铁上、在纽约的公园里都不难见到。

多年不同工作经验的累积, 成为她日后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很多时候, 我常深受来自我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以及事物的启发, 换言之, 创作灵感其实就蕴藏在生活中, 随时等待我们去开发。”

“当我创作时, 我会出现两个大脑:一个大脑建筑框架, 一个大脑引导我走向与世界的联系。”

她的作品最大的高50英尺, 最小的只有徽章大小。

2010海地强震发生后, 她创作了一幅作品———一只从废墟中伸出来的绝望的手, 看后令人非常震撼。

高培雅将大型剪纸创作比喻成“马拉松式”的循序渐进过程。她认为自己变成了一位“长跑型”的剪纸艺术家。在坐落于曼哈顿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 (the 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M AD) 里, 她平静地对我们说:“生活和剪纸的关系其实是非常紧密的, 一个故事牵引着另一个故事。从一个小的影像开始做起, 大型的剪纸创作则如同马拉松般起跑, 一开始跑了五十公里, 六十公里, 最后变成八十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截至现今她仍然觉得自己持续在向前奔跑。

曼哈顿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曾经展出她的一幅作品名为《地狱与天堂》 (Hel s and Heavens) , 作品由两块十三英尺高的面板所组成, 这是一幅连续的影像, 包含《每日的地狱》 (Daily Hel) 和《每日的天堂》 (Daily Heaven) 主题。她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所谓的界线, 有些人生于地狱但克服一切到达了天堂;有些人出生后并没有努力找寻机会翻身, 这就是界线所在。作品意在表达:想要过更好的生活, 就要尝试努力地去改善。

她的剪纸作品想象丰富, 结构完整, 她把剪纸描绘现实的特长推向了极致。

她非常热爱公共艺术。远在科罗拉多州, 有一幅她的刻在公园长椅上的作品。“夏天的时候人们穿着短裤或短裙坐在上面一阵子, 起来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将短暂地印在你的大腿上, 人虽然离开了长椅, 但故事却一起被带走了, 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高培雅与另一名来自布朗克斯的艺术家, 依据当地社区的传统将小区的窗框和围栏设计成花朵的造型, 小区人们每天拉开窗帘或走出家门外, 看到这些花朵环绕的作品, 会感到非常赏心悦目。

高培雅深知剪纸的历史和传统。她说剪纸产生于中国古代, 然后通过亚洲传到欧洲, 在瑞士、荷兰、德国扎根, 又由德国移民在19世纪带到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是艺术将不同民族连在了一起。

来自生活的人物素描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物素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了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一组课文,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不断求索、勇敢顽强的史蒂芬·霍金,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鲁滨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何不趁热打铁也来练写一篇写人的文章呢?写谁呢?写名人吧,距离学生时间和空间都太遥远了,学生缺少感同身受的“心与心的碰撞”。还是从身边熟悉的人写起吧。但是就算是熟悉的人,如自己的亲人、同学,对学生来说,因为平时的麻木不上心,有时跟陌生人也差不多,所以每当给学生布置写人的文章,学生总是一脸苦相,感觉无题材可写,无话可说。于是,要么写出来的人物几乎是一样,好像是工厂流水线统一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什么特点。要么“假大空”。

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以点带面,先从教学生写好一个人入手,再迁移写其他人。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学校里朝迎夕送、兢兢业业的保安身上。

一、学例文写活人物外貌

俗话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要把人写好决不能操之过急。得先好好观察。第一天放学,走过通向操场的通道时,我叮嘱学生好好观察保安的外貌,高矮怎样?胖瘦怎样?肤色怎样?衣着怎样?脸部五官有什么特点?这一天就观察,没写,目的是不想给学生造成过多的压力,把观察变成一件痛苦的事。第二天继续观察,依然没要求写,但此时保安的形象应该在学生的心中像画画一样逐渐清晰起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第三天,开始带领学生赏析《阅读空间》上两篇文章《泥人张》与《快手刘》中的人物外貌。《泥人张》的外貌描写没有面面俱到,而是言简意赅,抓住典型特征,运用一连串的短语把张五爷的骄横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很牛,横冲直撞往里走。”而《快手刘》则运用长短句结合,巧妙的比喻写出了快手刘从年轻到年老,从风华正茂到落魄潦倒的外貌变化:

A: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年壮,精饱神足,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他蹲在那里活像一只站着的大白象。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发亮而外突的眸子四处流盼,照应八方;满口不住说着逗人的笑话。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那四个小球就在这双手忽隐忽现。

B:再看他,那肩上、背上、肚子上、臂上的肉都到哪儿去了呢,饱满的曲线没了,衣服下处处凸起尖尖的骨形来;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无光,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茧……

接下来,让学生运用从欣赏精彩片段中悟到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两天来自己观察到的保安形象,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笔下的保安形象个个很接地气,精气神十足:

A:每天上学我都会见到一位脸儿方方、个儿高高的保安叔叔,也许是长期风吹日晒的缘故,他的肤色黝黑黝黑的,泛着古铜色的光泽,浓浓的眉毛,就像是用特别黑的墨汁擦过似的,一身挺括的保安制服,给他平添了几分英武,而那眼儿弯弯招牌式的微笑,却又让人感觉是那样亲切、温暖。

B: 他不过三十岁,正当年壮,身材魁梧,麦芽色的皮肤,乌黑的眉毛像两支剑直插鬓角,他站在那儿,犹如一棵粗壮的青松。发亮的眸子盛满盈盈的笑容。一双青筋缕缕的手十分粗糙,一看就是干过粗活的人。

二、细观察写出人物特点

我们常说: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性格千差万别,但每个人总有自己鲜明的性格,表现在口头禅、习惯性动作、标志性表情等等。我布置学生观察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不仅观察保安的外貌,而且要细致观察保安的语言、动作、神态有什么特点。两天观察下来,学生果然捕捉到了保安的人物特点。有的说保安送同学们放学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挤,别挤。”有的说保安有个习惯性的动作,手会不经意地搭在同学们的后背或后脑勺上,然后轻轻扬起,又流水一样搭在后一个同学的后背或头上。我随即启发学生:保安叔叔为什么要这样说?要这样做?同学们也作了丰富的联想,有的说保安叔叔像父亲一样,把同学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很喜欢孩子。有的说生怕同学们跌了,撞了,摔了。有的说生怕放学秩序混乱,引起危险……这样一联想,同学们对保安的认识就更深入了,也更有感情了。甚至当天放学回家时,有同学故意走在台阶边侧,只为了感受保安的这个动作带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通过指导交流,学生就明白了要想写好人物特点,只有用心去观察,注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去对人物进行恰当的描写。还要用心去体会,去联想,才能写出自己笔下独有的那个“他”。

三、共交流写好典型事例

当然光靠一天两天观察,学生有可能发现不了保安身上太多的闪光点,毕竟a保安一天里所做的事只是平凡小事。但点滴也能汇成大海,通过大家用发现的眼光搜集交流记忆中自己与保安之间曾经发生的事以及自己看到的保安与其他人之间发生的事,同学们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发现能写的典型事例还是很多的,只是平时不注意罢了。比如有的同学讲到了保安借自己手机打电话的事,有同学讲到了保安亲自把忘在家中的作业本送到教室,有的说自己不小心在操场摔倒了,保安把自己搀扶起来,有的说保安忠于职守,与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家长拒之门外,不让他们随便进教室……

题材有了,又有生活经验,写起来自然也顺手多了,学生一边写,我一边巡视,发现个性的问题,当面指出来;发现共性的问题,全班指点一下。这样边写作、边讲评,一篇文章很快一挥而就。看得出,学生还是挺享受其中的写作过程的。

通过这篇来自生活的人物素描的练笔,学生学到了很多,我也受益匪浅:真正的好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的,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要让学生爱上作文,除了教学生作文技巧外,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中人、物、景等点点滴滴、教会学生用心体验。只有心鲜活起来,笔下的文字才会随之鲜活起来。

人物素描 篇4

杨鹏宇

2014年9月13日

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可谓一绝,每个细微动作都是那么憨态可掬,立正的姿势更是滑稽,令人忍不住开怀大笑。我们寝室“镇寝之宝”却是更胜一筹。他们就是“大便超人”、“嘻嘻”和“幼稚儿童”。

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下他们吧。

首先是“大便超人”,他的本名叫齐志达,想知道他为什么叫“大便超人”吗?那我就说说吧!这周星期四中午,我们一行小伙伴开心的走进寝室,可才一打开门一股“臭气”以拔山倒树之势扑面而来,我们拧着鼻子走进寝室,来到洗手间喊道:谁在里面?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我,从此“大便超人”名号就喊出来了。

然后让我介绍“嘻嘻”,“嘻嘻”这个名字是我们教官取的。“嘻嘻”的爱好就是捉弄别人,他的捉弄对象是他的临桌和坐在他后面的我。每次上课的时候,我总是能看到“嘻嘻”捉弄他旁边的人,例如:对着别人唱歌或者用手挑衅别人,每次别人生气了,他就“嘻嘻”的笑。

最后我们来介绍“幼稚儿童”,他本名钟宏宇,为什么叫“幼稚儿童”吗?他每天晚上在寝室睡觉时,总是会拉着他手表的灯说:电击小子变身!过一会在说:哎哟,没有点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电击小子是我们2、3年级时看的。

高二年级人物头像素描教案 篇5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对日后进行创作有较好的帮助,并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较高级阶段。

【教学重点】: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教学难点】: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一、头部造型结构

1、头骨的结构:

头骨是由呈球状的脑颅骨、额骨、颧骨、眼眶凹穴,以及连接牙齿的上下颌骨所构成。

2、简化头部的形体的观察方法:

头部的体积,可以借助最简单的立方体来理解,再进一步分析正面和侧面是不同方向的两个面。

3、头部的动势和透视:

找到头部的中心线与眼、鼻、嘴三条平行线成直角相交,头部倾斜时他们的关系不变。1.脸型特征:

老师:对头部结构的了解和掌握是画好素面头像的关键。我们观察一张脸,首先得从他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特征,我们刚刚也看了这么多张脸,可是人物的脸有什么规律呢?大家都知道那些脸型啊?

学生:瓜子脸,圆脸,方脸„„

老师:对,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形容一个人脸型的时候说的。中国传统人物画论里把人的脸型大体上分为八格。所谓“相之大概,不外八格”就是指:申、甲、由、田、国、目、用、风。把这记下来对我们区别归纳人的脸型特别有帮助。2.五官特征:

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

眉、眼、鼻、口、耳。

眉:眉毛是沿着眉骨的走向生长的,所以,想画好眉毛,就不能只画眉毛,而应从本质入手,画好眉骨的转折,然后再画眉毛。眉毛是有空间的,而并非贴在皮肤上,因此,不能画的太死。还有要注意的就是眉毛的走向,眉心和边上的眉毛的生长方向是不同的,要仔细观察。

眼:眼睛是有瞳孔,角膜,眼角组成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睑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较粗长向上翘,下眼睫毛细而短向下弯。

鼻: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有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宽等。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很多,因人而异,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鼻孔的形状随鼻形而变化,特别与鼻翼有很大的关系。

嘴: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颅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颌骨和牙齿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双唇的曲直。嘴形的不同,就是有颅骨和牙齿的弧线所定型的。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颅骨齿槽内,外部是呈圆形的体积。上唇中间皮肤表面有条凹,称人中。嘴唇的表面的唇纹,各人的唇纹形状不同。上、下唇的活动十分灵活,彼此呼应,不仅对发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情也有很直接的影响。

耳:耳朵有外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垂组成,是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水饺。耳朵稍斜长在头部的两侧。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的结构外,还应注意它的体积。

头部骨骼决定头的形状,脸部肌肉决定脸部的表情,学好解剖知识掌握脸部肌肉收缩对表情的影响。3.面部比例:

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老师:那么这些器官在脸上的位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家先想一下,哪个器官可以把头部分为上下两个相等的部分啊?

学生:眼睛。

老师:所以说,眼睛在整个头部的1/2处。当然除了这个,最基本的就是“三停”“五眼”,请大家看图:

三停就是①上停:发际到眉毛②中停:眉毛到鼻底③下停:鼻底到下巴颏

五眼就是指以眼睛为长度单位,来测量两鬓之间的距离:两个内眼角之间有一眼宽,从外眼角到鬓角之间又有一眼的距离,加起来共有五个眼宽。

素描动画人物教学设计 篇6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素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广义讲,他泛指一切单色绘画。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对于造型基础训练,素描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本大纲是结合绘画艺术专业教学的普通性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制定的,在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的分配上做了科学、具体的设计。

(二)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绘画表达语言,达到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量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感受与把握。

2、在写生训练中掌握技术性表现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造型能力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想。

3、通过写实素描、设计素描、意象素描内容的进行,解决学生在设计范围内的造型意图。注重理性认识、结构认识、形式法则的认识。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素描的造型过程中去发现设计,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素描基础理论(素描的概念、素描的观察认识及表现) 素描基础技法

1、静物素描写生 (石膏几何体写生、玻璃金属器皿、水果蔬菜、鸟禽标本、五金制品、石膏像等各类静物写生练习)。

2、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及全身素描

3、人体素描

4、风景素描(速写)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在

一、

二、三学期开设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每周 8--14 学时,总课时为 1 72 学时。共

10 学分

第一学期:石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写生72学时;

第二学期:人物素描、人体写生 70 学时; 第三学期:风景素描30学时。

(五)教学方法

以课堂写生为主,辅以速写、默写和临摹等。

1、在方法上注重基本功训练,注重写生练习,在写实素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设计素描、意象素描(此部分可安排在课外进行)。在时间安排上,中、短期作业与速写练习相结合。

2、教材编排、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胸像、全身及人体写生密切结合,穿插进行。

3、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独特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研究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注重构成结构、线结构、明暗结构等反面的研究。

4、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的掌握,运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式,引导学生研究把握形体、结构、空间、体积、色调、质量感等的表现。

5、课堂作业以写生训练为主,速写、默写相结合,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分析和想象创造能力。

6、利用各类资料和电化教学手段,观摩和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素描作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六)面向专业

艺术设计系:公共艺术与装饰绘画方向、视觉传达方向、服装设计方向、商业展示与室内设计方向。

第一章 概述 [教学目的]

1. 明确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艺术发展与演变。 2. 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培养正确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表达能力。

[基本要求]

逐渐深入引导学生对造型的进一步认识,明确造型观念 ,强调整体观念,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要点]

加强对素描概念的理解,强调素描观念的转变,明确素描训练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数] 4学时(理论讲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素描的概念

素描的原义是用较为简单的工具和单一的颜色画在载体上的图画,在绘画艺术中是相对于色彩而言的,从广义上讲它泛指一切手绘的单色图画。素描有着多姿多彩的风格样式、方法流派和理论体系。

第二节 素描的分类及学习素描的价值意义

素描是每一位画家和艺术设计类的起点,根据艺术设计类教学的目的,本大纲论及两大类素描:写实素描和形式意向素描。

1、写实素描的表现方法

[1]以线带调子式 [2]体面式 [3]结构式 [4]光影式

2、形式意向素描

人物素描画大全 篇7

对情绪的刻画、表现、挖掘与探索,始终是绘画大师们对人物素描的最高追求之一。如图1《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自画像》所示,从不同时期的伦勃朗的同一张脸上,流露出了不同的情绪与性格特征,让人们在叹服画家高超的技巧的同时,也在回味画家对人物情绪与内在性格特征孜孜不倦的探求。

在表现人物情绪的过程中,有诸多的绘画因素以不同的面貌呈现于我们面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形的组合与明度对比的控制。

一、形的组合

首先,就形而言,每种形都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对于绘画的形,最基本的分类为点、线、面。点的外形有时如缩短的线,有时如缩小的面,且多点有序排列,可转化成线,多点相邻、相聚、密集或重叠排列,可转化成面;线有分割、导向、包围、延展的特性,线的排列、交叉、密集、重叠、包围,可转化成面;面有很多种,我们常将复杂的形体概括为三角形、方形、圆形等简单几何形。如圆形优雅与柔媚;长方形规矩与稳重;三角象征着坚强与刚毅……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形的组合来完成人物素描中对不同形象的刻画。具体来讲,我们可以根据想要表达的人物情绪,来组织安排人物素描的构图、透视、体块的组合,动态的扭转角度等等。尤其要充分利用形的各种对比关系:方圆、曲直、长短、高低、大小、疏密、繁简、整缺、动静……加强或减弱这些对比关系,可以使我们较为强烈地表现人物的某一特征或表情,而弱化画面其他部分。

如在图2伦勃朗的作品《裹头巾的留须亚洲人半身像》,是带有速写性质的人物素描,描绘的是一位东方男性肖像,画面情绪坚毅果敢。在画面形的对比关系上他把人物的面部置于正立的三角形与倒立的梯形的交叉点上,并且,点线面的对比关系在面部最为集中,使人物形象产生辐射能量,增强了画面的可看性。

二、明度对比的控制

在素描中,明度对比对构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明度对比大约可分为九级:白、灰白、浅灰、亮灰、中灰、暗灰、深灰、灰黑、黑。明度差二级以内的明暗对比比较模糊而含蓄;明度差三级至五级以内的明暗对比清新而明快;明度差六级以上的明暗对比鲜明而强烈。

如在图2伦勃朗的作品《裹头巾的留须亚洲人半身像》中,左边亮色多而右边多为重色。这种安排,运用了该三角形给人的稳定感受和绝对色差比(黑、白)来暗示稳重干练的情绪内容。在亮色域描绘上,再次干脆利落地处理了脸的正侧面的形与黑白对比,并同时安排了精致的面部表情刻画与代表圆形的曲线,不但平衡了暗色调给人的重量感。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出人物面部的情绪表情,使画面情绪凸现。

又如,在图3库尔贝的《自画像》中,画家使明暗强对比集中于人物的面部。帽沿的投影、眼睛的暗部、鼻底的投影都处于一种透气的重色之中,而眉弓、颧骨和嘴角处的明暗对比的精到刻画都使库尔贝那有一点不屑、一点傲慢与一点不羁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帽子与外套的深灰色色度很近且相互呼应,简练而概括。而背景浓重的深黑色似一块大的幕布,给表现人物的表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明暗色调氛围。

三、人物情绪表现的一些经典手法

1、加大人物面部及动态与其他部分的形的对比与联系强度

在图4威尔·巴尼特的作品《黄昏时人和猫的研究》中,作者致力于表现黄昏时主体人物的宁静心绪。在画面上,画了一位几乎成直角侧坐的女人和一只同样角度蜷卧着的猫,二者重心位置在纵轴上靠近画面的黄金分割线。大自然中的许多物质都以此分界为基准,给画面带来了一定的稳定性质。展现着宁静的美丽与永恒。正面放置的臀腿呈稍带弧形的收敛式长方形,下端是直线,背景以水平线进行分割,使画面边缘、人、猫的底部边线呈平行状。通过平稳的画面分割、上端大量空白的留出、弱的黑白对比、柔和的色彩过渡、规矩的形概括,使代表平静色彩的情绪内容充斥了整个画面。这样的选择不是绝对化的,凡事有破才有立,否则将会导致呆板与机械。在这幅作品中,少量三角与弧线的运用即起到了调和主题情绪的效果。追求平静而不囿于绳规,运用含有不同情绪暗示的概括形,通过精微的对比,反衬了主题情绪。

2、加大人物面部及动态与其他部分的明暗对比强度

人物面部及动态中所蕴含的表达人物情绪的内在因素很多,因此,通过加强人物面部及动态与其他部分的明暗对比强度,十分有利于人物表情及情绪的刻画。如在图5阿列卡的《塞缪尔·贝克特像》中,明暗对比关系最强的是人物的头部,其次是手部,因此,使观者的视线被紧紧地吸附在面部情绪的表现上,并且,使观者读画时沿着画家所创造的秩序而展开。

3、加大人物面部刻画的精微程度

人物面部是人物情绪表现最为集中的场所,因此,加大人物特征刻画的精微程度,可以使人物的表情与情绪表现得入木三分。如在图6丢勒的《母亲像》中,画家对于眼睛的特征、眉毛的走向、嘴部的肌肉、额头的皱纹及颧骨周围的起伏都极其精到的表现,使老人的沧桑、坚韧的面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4、通过画面整体的形的联系与对比,创造一种整体的画面氛围

一幅素描作品的某些元素,应该与其他部分建立视觉联系,这样就会给整幅画面赋予一种情绪与氛围。米勒与凡高在这一方面做得极为出色。

如在米勒的几幅素描图7、图8和图9中,画家综合应用了形与色的对比与联系,把人物放在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中并融为一体,使人物的情绪在整幅画面之中充溢、流淌。

同样,在图10梵高的《忧愁的农夫》中,画家综

合应用形与色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人物膝盖处的方形与椅子的方形,以及散落于画面其他各处的大大小小的方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而农夫低垂的头部的三角形与这些方形的对比加大了人物情绪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表现人物情绪时,我们可以在各种对比因素如方圆、曲直、长短、高低、大小、疏密、繁简、整缺、动静、明暗中,选取最有利于该情绪表现的绘画元素,并加大其在整个画面中的比重,安排好这种带有冲突性对比因素的比重,将使我们所要表达的情绪主题将更加突出。人类的情感和情绪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当它被画家定格于画面时,就成为激发各种绘画元素的内因,并由此滋生繁衍出千姿百态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说,在这些画中,情绪是画面的灵魂,支撑和制约着全部的画面因素。

人物素描画大全 篇8

头部骨骼:人物头部骨骼分为脑颅和面颅两个部分。脑颅骨是四周包住脑子的骨骼,包括前面的额骨,头顶的顶骨,后面的枕骨,耳旁两侧的颞骨,嘴以上的上颌骨,嘴以下的下颌骨。这些骨骼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对称的,它们的分界线由骨缝所区分。

头部骨点:人物头骨的形状决定头部外形的轮廓和起伏,其中一些突起和凹陷,对外形也有影响,是决定写生的依据。头部表面的一些转折和突起,都是由骨骼形成的,我们把这些部分称之为骨点。头骨外形的转折点有顶点、两侧的顶结节点、颧弓点、两眶外缘点、颧结节点、颏隆凸点等。我们刻画人物头部的时候要对这些骨点有所表现和强调,使其肉中含骨,骨肉相生。否则,头部表现就会显得没有力度和生机。

头部的所有肌肉要整体塑造

我们在塑造头部的整个形体时,除了对骨骼结构和骨点全面理解外,更需要搞清楚肌肉的结构、作用、外形和运动中的变化等。头部的肌肉和骨骼二者对我们生动地表现人物头部是同等重要的。

头部的肌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表情肌。另一类为咀嚼肌。表情肌大部分扁薄,分布在眼、鼻、口周围,收缩时产生脸部表情。表情肌包括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口轮匝肌、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笑肌等。咀嚼肌分布在头部的两侧,这部分肌肉厚大、对外形有影响。它的作用是拉下颌骨,起闭嘴、咀嚼的作用。从侧面外形上可以看到明显的两大块肌肉,一块是位于颞窝内的颞肌,另一块是起于颧弓以下,止于下颌骨后端骨点(下颌角)的很厚肌肉。

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应该把人物头部的所有肌肉结合成整体来进行塑造,也就是局部要服从整体,整体中包含着局部。同时,还要把肌肉和骨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表现。

五官位置与头部的整体比例

通过对人物头部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概括出头部的比例:从正面看,头顶至下颌底的二分之一处是眼睛的位置。从发际线到下颌底部分为三等分,第一等分自发际至眉线,第二等分自眉线至鼻底线,第三等分自鼻底线至下颌底部,这三部分的距离相等,称为“三庭”。

自鼻底至下颌底的上方三分之一是口缝的位置。耳朵的长度等于眉线至鼻底线的长度。面部宽度相当于五眼的长度,即两内眼角的距离为一眼长,外眼角至耳边为一眼长,这样加起来一共约等于五只眼睛的长度,我们将其称为“五眼”。内眼角和鼻翼外侧缘在一条垂直线上。两外眼角与鼻尖的连结构成等腰三角形。口的宽度相当于两眼内虹膜内缘之间的宽度。从侧面看,耳朵的位置在头宽的二分之一偏后处。外眼角至耳屏等于外眼角到口角的距离。鬓发前缘约在外眼角至耳朵的二分之一处,鼻尖到耳朵的距离等于眉弓到下巴的距离,口角跟下颌角基本上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我们知道了人物头部的这些比例关系后,在写生的过程中,就会自觉以此为衡量的标准。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所说的,“美感是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之上的”。

借助立方体研究头部透视关系

我们在进行人物头像写生的时候,可以将人物头部的形体概括为一个立方体,这是根据头骨和外形的结构来确立的。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对人物头部的空间认识和立体表现,借助立方体来研究头部的透视关系也比较方便。

人物头部在正面和正侧面平视时是一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透视变化不大;仰视时均为一个平行仰视的立方体,头颅和头发看见少,可见下颌底,耳部下降;俯视时是一个平行俯视透视的立方体,脑颅和头发看见多,看不见下颌底,耳部位置上升。四分之三侧面的头部是成角透视。在平视、仰视、俯视三种头部透视形里,它们的特点均为:面部两侧不对称,发际、眉、眼、鼻底、口缝横线向远方集中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余点的位置。四分之三侧面头部三种角度的特征变化与正面和侧面相同。

头部形体的性别、年龄差别

人物素描画大全 篇9

小时候见爸爸在电脑上与人过招,觉得很有意思。可大了些,爸爸不肯教我象棋。没办法,只能自学成才。

我翻出了我的《大百科》,找到了“象棋”,开始照上面说的学习象棋。仔细过了一遍后,我发现:它好简单。哎!于是,我刚明白了“马走日,象飞田,将不出营……”后就去找爸爸过招。结果不用想,我大眼瞪小眼地看着爸爸和他的“棋技”。因为我素不知道下棋有这么多下法。

于是,我抛开了《大百科》,自己推敲起了象棋,发现它比我想得深奥得多。它就像宇宙,而我是刚来到这里的菜鸟。

为了达到一种境界,我迷上了象棋,天天钻研棋法。偶然,我发现了一个绝招。为了试试它的"威力”,我找来了棋技和我差不多的表哥。

开始过招了,表哥又千篇 一律地调动了炮。我可不这么想。我需要保住炮,才能“一击必杀”。表哥见我不为所动,放肆起来,用炮东吃西吃。我微微一笑,调出了马,吃掉了他的炮。表哥显然没有注意马,皱起了眉头,又出动了一门炮。难道是想以牙还牙?

怎么可能!在我这以5G速度运行的大脑中,一切蛛丝马迹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手一下把车移到了炮前。看你怎么吃!表哥也不恼,而是一下把我的车吃了。呼,还好他没有看破我的计划。

两个大脑在对比,两只手在对比,而两种棋技也在对比,我俩实力不分上下,而且都清楚对方的弱点,就凭这一点,就很难决出胜负了。

要想速战速决,只能……

我把炮一下移到了表哥老将前。

表哥不屑。因为那只炮轰不住老将。想一想表哥真可怜,快输了也无知觉。

又到我了,我又把一只炮移到了老将面前,表哥必输了。显然他没见过这种阵势:他眉毛上挑,眼睛死死盯着那两只炮,手在半空中飘来飘去。一会儿后,他眉头舒展,手刚想把一只棋拿起,又猛然皱起了眉头,缩回了手。

相信在表哥大脑中,一定有两个声音:一个告诉他下一步该怎么走,一个又否定着这种想法。

《西游记》人物谜语大全及答案 篇10

《西游记》人物谜语大全及答案

小贴士:《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胡适

上一篇:蜡烛四年级优秀作文450字下一篇:模版八:普通党员个人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