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质量管理制度(通用12篇)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管理制度
一、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积极开展以保护、促进辖区居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完成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指示。
二、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服务站应诊时间不少于10小时(08:00—18:00时),及时为辖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
三、开展以辖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四、坚持以健康教育为中心,建立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指定健康教育者,开展咨询、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并帮助辖区居民不断提高健康水平。认真执行会诊、转诊制度。根据病情指导、帮助病人转诊。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在指导病人转诊的同时,应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五、教育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医德,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服务态度。严防医疗事故和差错发生。
六、建立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执行登记、统计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登记、记录;分档管理,按期统计上报。
七、坚持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控烟工作制度
一、凡是本院职工在服务站内一律禁止吸烟。
二、凡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在禁止吸烟场所不得放置吸烟器具。
三、职工要发扬自觉、自律的精神,积极戒烟,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四、病员、陪客及外来人员禁止在站内吸烟,要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积极做一个文明的市民。
五、采用控烟讲座、宣传版面、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职工进行宣传,使其知道吸烟危害健康的相关知识,从而积极配合禁止吸烟的有关规定。
六、控烟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发现在禁烟场所的吸烟行为,对吸烟者进行劝阻、教育、视情节给予5—10元罚款。全体职工、保洁人员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一、成立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小组,建立精神卫生管理网络。
二、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辖区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上报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
三、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四、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五、建立随访制度。每年至少随访患者4次,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六、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七、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八、做好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九、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药治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加强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康教育小组各成员明确职责。
二、定期召开健康教育小组工作例会,研究中心和辖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三、逐步完善辖区内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和健康教育联络员保持良好的合作联系。
四、利用宣传栏、板报、讲座、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改进。
五、积极参加和配合市区组织的主题宣传日活动。
六、开展控烟教育,加强控烟工作,逐步实现无烟医院。
七、中心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针对性德特续性的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居民健康档案是进行卫生保健服务的客观真实记录,是医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居民健康档案是为辖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全程服务的动态记录,必须如实填写。
三、填写居民档案时,要按同意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人必须签字,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整统一。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设专人负责,编号由中心统一排序,以便查阅;居民个人信息保密,不得外泄。
五、居民健康档案具有医疗保密性,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
六、居民复诊时应持档案信息卡,调取居民健康档案就诊,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七、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确保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制度
一、设专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建立所辖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
二、根据辖区慢性病筛查结果及统计学分析资料,进行年底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三、按照要求为辖区慢性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年至少4次,并做好记录。
四、针对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定期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五、开设慢性病防治知识电话专线,常年为辖区居民提供慢性病咨询服务。
六、为住院康复患者提供体育锻炼场所;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组织慢性病患者开展相应的健身活动。
七、建立慢性病各项工作登记和记录,并按要求及时统计上报。
八、设慢性病门诊,为辖区慢性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绿色通道。
上秦社区卫生服务站
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也制定了具公益性导向作用的绩效工资方案,首先对社康中心进行首次绩效考核,再由各社康中心进行二次分配,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本文阐述具有公益性导向作用的首次绩效考核方案,并进行思考。
1 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1.1 绩效考核办法制定
按照社康中心公益性的原则和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精神,科学、客观地来设计绩效考核方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4,5]、访谈和问卷调查社康中心的员工、收集建议和意见、整理各社康中心团队资料、与专家讨论确定考核指标和权重的设置,以沙井人民医院社康中心前三年数据依本案测算绩效工资,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最终确定绩效考核方案。
1.2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以公益性和福利性为宗旨,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因此,要明确社康中心的功能和定位,这也决定了考核指标的内容。考核既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又要做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六位一体卫生服务。
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宝安区卫生局关于社康中心的工作指导,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顾客满意度为核心指标,突出社康中心的公益性[6],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二级。一级考核指标分为四项,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二级指标。第一项为满意度、医德医风和运作管理。第二项为基本医疗。第三项为基本公卫,公共卫生服务的九大项目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内容[7],又依据其所占用医师精力不同而设置权重。第四项为纯利润,体现全成本核算[8],使考核的各项指标来源真实可靠。详细指标与权重值见表1。
1.3 绩效考核工资分配计算
贯彻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和按劳分配原则。通过具公益向作用的绩效工资方案,在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绩效考核,强化分配激励与约束功能,提升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以质量持续改进与病人满意度提高为目标建立评价标准。提高居民对社康中心的利用率、信任度和满意度[9],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较好落实,财务收支实现平衡,体现社康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同时又兼顾两个效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1.3.1 第一项计分。
满意度、医德医风和管理运作分别计为10分、10分和5分。其二级指标分别按权重计分。注重服务质量,防止追求经济收入而忽视社会效益。
1.3.2 第二项计分。
基本公卫计为25分。其二级指标分别按权重计分。与基本医疗占相同的比例,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两大任务的均衡发展[10]。
1.3.3 第三项计分。
基本医疗即服务人次计为25分。服务人次因各社康中心所处社区环境差别及劳务工捆绑数不同影响较大,故采取如下折算方法平衡:
计分人均服务人次=实际人均诊疗人次×折算百分比。而折算百分比按如下方法计算:
X:社康中心人均劳务工捆绑人数;Y:社康中心系统人均劳务工捆绑人数;a:社康中心劳务工捆绑数;b:社康中心员工数;c:社康中心系统劳务工捆绑总人数;d:社康中心系统职工总数。
X/Y的比例为80%~120%内不折算;比例为120~140%、140%~160%的分别折算为1-10%、1-20%;比例为80%~60%、60%~40%的分别折算为1+10%、1+20%;其余的的折算为1±30%(根据实际可将折算比例以5%为每一档次)。
1.3.4 第四项计分。
纯利润即人均纯利润计为25分。按全成本核算,总收-总支=纯利润,各社康中心按(总收-总支)/人员,即人均纯利润作为一个计算单位。亏损社康中心按减亏部分的50%计为纯利润,人均纯利润基数以上年同期为准。纯利润包括所有财政拨款。人均利润增长率(附加分)即本期纯利润相较于上年同期的百分比。人均纯利润每增长1%,加0.5分。
1.3.5 绩效考核计算公式。
绩效考核总公式:总分=(满意度、医德医风及运作管理)×人员数+(社康中心人均利润/社康中心系统人均利润×25)+(计分人均服务人次/社康中心系统人均服务人次×25)×基本医疗评估得分比×人员数+(基本公卫得分)×基本公卫评估得分比×社康中心人数+附加分×社康人员数。
2 考核方式与效果
四部分考核中基本医疗、公卫及纯利润的考核采取每一个季度由社管中心考核1次,避免每个月考核1次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医德医风、满意度及运营管理采取随机抽查与季度考核相结合方式。考核结果在下个季度第一个月公示,体现考核的民主性,接受各社康中心的监督。
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已于2011年第三季度起按本方案计算绩效工资。2011年第三季度与上年同季度相比,员工平均绩效工资额较上年提高25%;公卫服务数量、质量提升,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服务数量上升350%;社区居民满意度上升6个点,员工满意度达95.8%;各社康中心站容站貌、员工精神面貌明显改观。
3 对策
目前,国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研究和考核标准[11]。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机制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我院社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绩效考核落实到位和进展顺利。
3.1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绩效考核,成员分工和责任明确,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反馈,以便对考核计划进行改进,而且要进行评估和动态跟踪。考核结果要公开公正,体现考核工作的民主化。加强对考核小组的监督和管理。
3.2 操作规范
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明确考核负责人,责任和分工要明确,考核内容和实施等都要有准则,要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确保考核实施的规范性及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2]。
3.3 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定,建立激励机制
对执行好的社康中心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执行不力的进行处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优劣不同社康中心的绩效工资应该拉开档次,以对员工形成激励。建立晋升和晋级的激励机制。
3.4 合理完善考核指标
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員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公民素质,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改善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文明中活动,在活动中孕育文明,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不多。
2.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二)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一)健全注册登记制度,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健全服务制度,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首先,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其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最后,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多方交流、督促指导,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最后,要不遗余力地加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必要的费用支出,保障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
一.目的
为了规范我中心考勤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有效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棠城精神,特制定本制度,并作为绩效工资考核依据。
二.管理规定(一).工作制度
1.工作时间:每星期工作时间为五天半 工作日:星期一~星期六上午
工作时间:上午8:00~11:20
下午2:00~5:00 中心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作息时间,具体以通知为准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下,经中心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2.签到制度
(1).中心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必打卡。
打卡次数:一日四次,即上、下班各打卡一次。
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2).因停电、指纹机故障未打卡的职工,由科主任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
(3).因公外出不能及时打卡者需事先告知办公室备案。
(4).不准私自调休,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调休,并及时修改排班表报办公室备案。
(5).每月25日科主任上报下月科室排班表。
为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确保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安全保卫工作,要认真落实责任制。院长是医院安全保卫的第一责任人,应把安全保卫工作切实提上议事日程,进行研究、部署,对本院的安全保卫工作负全责。
2、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安全保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根据实际需要,办公室主任兼职安全保卫干事,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切实负起安全保卫责任。
4、落实防火措施,重要场所设置的消防栓,不得用作他用,专人应定期检查消防栓是否完好无损;配备的各种灭火器,要按规定期限更换灭火药物;防火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严禁堆放任何物品堵塞防火通道。
5、抓好安全用电:
1)电线、电器残旧不符合规范的,应及时更换;
2)严禁擅自私接电源和使用额外电器,不准在办公场所使用电炉;
3)会议中心、配电房、机房等重地,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6、落实防盗措施:
1)财务室要安装防盗门窗和自动报警器,下班时要接通
报警器的电源。
2)重要科室的房间要设置防盗门窗,办公房间无人时要关好门窗和电灯。
3)医院财物不得随便放置,重要文件及贵重物品必须锁好。
4)车辆停放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7、医院保卫科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经常检查、督促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因对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事故的,一律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8、全体员工都有遵守本制度及有关安全规范的义务。凡违章造成事故的,一律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二、安全工作制度
1.医院安全工作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分管院长负总责、各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防火、防盗、防水等各项安全工作。
2.大型精密仪器室、治疗室、化验室、药库、药房、仓库等重要场所禁止吸烟,禁用明火。
3.发现安全隐患或电器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及时报修,一切电器设备不得任意拉接,不准擅自更换保险
丝更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4.每日下班前应检查室内电器、切断电源、关好水龙头、门窗,重要部门要安装防盗门窗。本科室钥匙不得转借外人,如有丢失立即报告,及时处理。
5.假期值班人员必须在岗在位,忠于职守,要经常巡视各科室,注意防火、防水、防盗,如有异常,要及时上报。
三、锅炉房安全管理制度
为提高锅炉房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1、锅炉房的设计建造应符合《蒸气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2、使用锅炉必须按《锅炉使用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未取得锅炉使用登记证的锅炉,不准投入运行。
3、在用锅炉必须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未取得定期检验合格证的锅炉,不准投入运行。
4、使用锅炉必须做好锅炉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锅炉本体和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锅炉设备运行中发现有严重隐患危及安全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5、使用锅炉应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锅炉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并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6、对锅炉房安全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单位主管领导对锅炉房工作应每月作一次现场检查。锅炉房管理人员应每周作一次现场检查,并作好记录,以备劳动部门检查。
四、配电室安全管理制度
1、定期对配电室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做好相关记录。
2、电工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电压负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3、配电室内严禁吸烟。
4、配电室必须配备足够适用于电气线路或设备的灭火器材并保证其完好有效。
5、配电室内应保持环境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不准堆放杂物。
6、主管领导或部门应定期对配电室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安全隐患,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理。
五、氧气瓶管理制度
1、医用氧气的使用管理规定:
1)医用氧气瓶属设备,为我院的固定资产。药剂科对我院医用氧气瓶的安全负责。
2)医用氧气的质量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规定,充装压力为12.5kp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药剂科妥善处理解决。
3)各相关科室对本科室的医用氧的安全负责。药剂科将对相关科室的钢氧气瓶定期或不定期清盘,发现遗失,由其科室负责赔偿。氧气瓶每只单价为壹仟元(1000.00元/只)。
2、医用氧气的安全管理规定:
1)本品有强烈的助燃性气体。严禁和油脂、烟火及其他易燃、易爆品接触。
2)本品的贮藏或存放,必须远离火源,并有安全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砂桶等。
1、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2、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贴留存归档。
3、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咨询服务,内容通俗易懂,保证其时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并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保存留档。
4、掌握辖区适龄儿童数,按照国家有关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0-36月婴幼儿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每年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3-6岁儿童每年至少2次服务并及时将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上,并纳入计算机信息管理。
5、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按照国家有关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早孕建册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并将每次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孕产妇健康档案上,并纳入计算机信息管理。
6、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体检,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及其它辅助检查等,并对其进行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并告知体检结果。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电子信息健康档案。
7、掌握辖区内接种适龄儿童情况,为其建证,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进行疫苗接种,接种信息录入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管理,同时填写预防接种证。
8、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进行出生资料核对、危重婴儿追踪调查,开具居民在家死亡推断书,收集与核实居民(含流动人口)死亡资料上报。相关服务记录及时入档。
9、对高血压、糖尿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高血压患者每年随访不少于4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免费做一次血糖检测,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档案。糖尿病患者每年四次随访,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要每年至少测量四次空腹血糖和至少四次以上面对面的随访评估、分类干预、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档案。
10、做好辖区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登记、建档和管理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免费做一次血糖检测,随访不少于4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档案。
11、承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源性疾病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协助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实地巡查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
制定具体政策指引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手诊,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 医疗保险政策。继续提高医疗保险病人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支付比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较完善和成熟的地区, 可试行医疗保险病人必须先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诊, 如病情需要经社区医生确定方可上转到上一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第二, 医疗救助政策。参与医疗救助的城镇居民, 包括辖区内的低保人员、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军烈属等, 必须首先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小病”医疗和政府规定的预防保健,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方可享受医院的“大病”救助。第三, 研究制订促进居民到社区首诊的其他配套政策。如允许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等等。
2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是吸引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解决双向转诊最根本的方法, 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具体操作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强化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二, 采取多种途径, 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一是引进合乎要求的全科医学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第三,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地位, 促进居民就诊习惯的改变。
3 构建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实行新型合作关系
国家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调整现有资源。按目前我国现状, 则要健全服务网络, 加快向社区转移卫生资源。实现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的一个途径就是允许、鼓励大中型医院以各种方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1 由大中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双向转诊难以实施的根源是利益分配问题。因此, 要实现双向转诊, 必须处理好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在现有医疗体制还没有改革之前, 可以尝试由大中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首先政府监管部门要制订监管措施, 确保被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相关费用, 使医院获得合理的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人员由医院调配管理;固定资产所有权归政府, 交医院无偿使用。医院全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业务的开展。由于医院全面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权, 在公共卫生无偿服务或低收益服务方面还能得到政府补偿, 医院就能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也就不成问题了。
3.2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协议合作方式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医院派医务人员进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提高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吸引社区居民前来就诊。社区首诊后如须向上转诊的病人转到协议医院, 可享受预约就诊、免挂号、免排队检验、优先安排住院等优惠;社区机构无法安排的检验、治疗项目交由协议医院实施。医院已确诊慢性病的治疗、术后康复病人转回协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治疗。根据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的服务量, 将政府拨给社区的费用按比例支付给医院, 同时医院还可获得相对稳定的病人来源, 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上述方式, 一方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并通过医院的品牌迅速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 促进居民到社区首诊;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 促进医院积极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了医院的参与, 双向转诊就得以顺利实施。但是, 尽管可以通过政府监管进行约束, 保证医院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但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 医院趋利的冲动难以根本抑除, 在医院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时, 能否突破社区卫生服务的减少病患的目的与医院希望更多病人的根本冲突。此外, 也可能因为医院的参与, 使得一定区域产生社区卫生服务的垄断, 在此情况下, 如何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在上述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之前, 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只能作为过渡时期, 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尚未完善时期的权宜之计。因此, 要最终实现双向转诊制度, 还有赖于医疗体制的根本改革, 例如建立医院的费用控制机制, 如控制住院床日或采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RG) 方法来控制费用, 迫使医院及时将病人向社区转诊。
摘要:本文给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的对策建议, 具体包括:政策指引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手诊,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 构建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实行新型合作关系等。
关键词: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情况
参考文献
[1]刘雅芳.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国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 2007, 5.
[2]杜治政.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J].医学与哲学, 2002, 11, 23.
[3]赵李.医科研究对医患关系问题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 2007, 5.
社区管理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就是规范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市场,调整社区管理服务组织与社区成员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是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生态社区、健康社区的重要基础手段,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对社区的建设发展,打造社区管理服务品牌,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加速社区管理服务公共化都非常有必要。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编制主要参考依据有: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标准体系》、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体现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重视和谐、文明、安全、环境、卫生、帮扶,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全面协调开展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坚持全社区参与和持续改进。
标准体系编制的过程
全面梳理。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服务的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收集梳理,研究如何以标准的形式将其固定。
广泛调研。按照以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管理部门、社区工作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安排专人搜集国内外有关社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文献,系统分析,整理研究标准体系的特点和运行的机制。
科学构建。在对贵州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初步搭建由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为支撑的覆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全过程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明确重点。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明确应重点制定的各项标准。标准体系应建立应全面、协调,全面主要是指标准体系要涵盖了社区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协调主要是指其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应重点编制本地区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做到衔接配套,有机组合。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实施改进。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后,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标准动态变化快、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应对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和有关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推动了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结构
结构关系图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包括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这三大体系,不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缺一不可。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核心。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保障。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组成
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在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通用的或基础的标准的集合,处于整个标准体系的最上一层,对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体系的建立和制定起着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主要包括标准化导则、管理服务指南、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机构分类与命名、人员分类与命名等8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支撑管理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标准构成,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以安全、环保、健康、节约能源为主,以人力资源、设备、财务、信息为辅的完整的,为管理服务提供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设施与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建设管理标准、综合管理标准等11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满足社区成员需要,规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与社区成员之间直接接触活动而建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其他管理标准等6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为促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对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丰富广大社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文化服务卫生保洁制度
1、文化服务中心的卫生保洁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要定时清理,始终保持清洁状态。
2、工作人员上午要上班前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内务。节假日前要集中开展一次卫生突击活动。
3、文化服务中心墙壁上和室内通道不准随意乱贴乱挂。各功能活动室和办公室门窗及玻璃要干净、明亮,无灰尘、无污渍,窗台干净整洁,窗台外无杂物。
4、活动设备和器材、桌椅等处无灰尘、无污渍,干净整洁。
二、文化服务中心设备管理制度
1、服务中心设备财物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专人专档,妥善保管,统一登记、统一发放、统一管理,不得丢失。
2、服务中心内所有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实行专人保管制、损坏遗失照价赔偿制。
3、设备只能用于开展群众性公益活动所用,严禁私自另作他用,不准擅自外借或人为损坏,不得占为己有。否则,因外借、损坏、遗失的,严格追究责任,由保管人、当事人按原价赔偿,确因工作需要,须有负责人书面批准,才能办理有关手续。
三、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提倡敬业奉献。
2、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本职岗位应具备的政策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3、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实行挂牌办公,服务热情周到,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参与各项文化娱乐活动。
5、保持文化站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值班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认真执行关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做到严守法纪,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
7、行为仪表举止规范,提倡文明用语,做一个有较高素养的文化人。
四、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承诺制度
1、保证服务中心正常开放运行,积极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热情周到接待来访群众。
2、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息,为群众求知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3、根据社区群众的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4、开展群众读书读报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
5、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五、文化服务中心向公众开放服务制度
1、要结合自身功能特点和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学习的规律和实际需要,保持经常性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30——11:00,下午2:30——5:00。
2、重大节庆或传统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要提前做好宣传,便于群众参与。
3、搞好服务中心内设施保障,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4、工作人员要恪守职责,热情接待,搞好服务。
六、多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
1、管理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2、管理人员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预防和杜绝火灾、被盗、骚乱闹事等危及安全的事故发生。注意防火、防盗、防非法操作。
3、各套设备只能由站内工作人员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擅自操作。严禁私拉电线、乱接插座、私自安装其它电器设备。使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运行。
4、管理人员要定期对音响、线路等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电器设备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5、每次开展活动,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场,做好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放。对手续不全和没有事先安全教育的使用者,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开放。
6、开展活动时,如发现安全意外情况,要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启动应急程序,妥善处理。场地使用完毕后,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设施、设备,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7、多功能厅所有设备一律不准外借,如有发现,管理者承担物品损坏或遗失造成的所有责任。
8、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品和危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入内。
9、场内禁止吸烟,严禁随地吐痰、吐弃口香糖、乱扔瓜果皮壳等不文明行为,不听劝阻者,请其离开活动场地。
七、文体娱乐室管理制度
1、保持室内良好的卫生环境,严禁在室内吸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任何杂物。
(1) 递巾从客人右边递,并说:“先生/女士,请用香巾”
(2) 询问客人:“您好,请问喜欢喝什么茶”
2、落巾、脱筷子套:席间解开餐巾花铺在客人双膝,若客人一时离开,铺在餐碟底,在客人的右边脱筷子套。
3、斟茶:从客人的右边斟,按顺时针逐位斟上。
4、点菜:介绍菜式,推销饮品:客人示意后,即上前微笑询问:“某先生,请问你们需要点什么菜呢?我们有------式挺不错的,今天有特别的品种,品尝好吗?”如客人点的菜没有供应时,应抱歉地说:“对不起”并另建议一个菜,点菜完毕,应复述给客人,并询问客人是否有漏错等。
5、收去菜牌、酒水牌;由领班、迎宾员集中在迎宾台以作备用。
6、落单,填写点菜单时间,分送各部门。
7、为客人斟上酒水,为点汤的客人按人数摆上汤碗。
8、上汤上菜的要求:菜上台后才揭开菜盖,报出菜名;上汤时,应为客人分派,要求每碗均匀,然后主动把每碗汤端到客人餐碟的左边(先女宾后男宾)。上头道菜时(应视客人点的品种和数量)主动征求客人是否需要白饭等,如客人需要,则按落单程序填多用单给传菜班。若餐台上有几个菜已占满位置,而下一个菜又不够位置,应看情况,征求客人意见,将台上剩下最少的一碟分派给客人或撤下换小碟,然后再上另一道菜;上最后一道菜时,要主动告诉客人:“某先生,您的菜齐了。”并询问客人是否要增加什么。
9、菜上齐后,应向客人介绍水果、甜品。
10、巡台:如发现烟缸有三个上以上烟头,要马上撤换;空菜碟以及汤碗撤走,撤出的餐具端到洗碗间,把骨头及垃圾倒入按指定位置的垃圾桶内。菜上齐后把所有的酒水单及菜单拿到收银处预先打单。
11、收撤菜碟餐具:菜碟先征得客人同意,才能撤,当客人同意后,应在客人的左边逐样收撤,先收银器、筷子,后收碗、匙羹、味碟水杯(除有饮品除外)
12、上垫茶:把客人原饮用的茶壶先倒掉一部分茶水,再加上开水,然后再为客人斟上一杯饭后茶;巡台中发现客人的茶壶揭开盖子时候,要马上加开水,然后再为客斟上一次茶。
13、上甜品、水果:上甜品前,先派一套干净的小碗、匙羹,还有公勺、勺座,主动均匀地把甜品分给客人;上水果前,视何品种,派上骨碟,刀(放右边),叉(放左边)等,奉送水果,派上骨碟、叉,把水果端到客人桌上介绍,这是我是餐厅赠送的,欢迎品尝。
14、派热毛巾、结帐:给客人结帐需用钱夹,在客人右边,把钱夹打开“多谢,某先生,这是多少钱”找回零钱给客人时同样要多谢。拉椅送客,欢迎下次再来。
餐后检查工作服务制度
1、客人走后,及时检查是否有尚燃的烟头,是否有遗留物品。
2、收撤餐具:首先整理好餐椅,以保持餐厅的格调,先收餐巾、席巾,再收水杯,酒杯、餐具。
3、清理现场:重新布置环境,恢复原样。
中餐散客服务操作管理制度
1、迎宾员热情迎宾,礼貌问候,引领入座。
2、呈接宾客点菜,主动向客人介绍菜式品种及酒水。
3、席间服务:
(1)上菜介绍菜式特色、名称、分菜分汤
(2)主动递上香巾、热茶,勤换骨碟,烟缸。
(3)问上甜品、上水果。
4、用餐完毕,结帐
5、欢送宾客并致谢。
团体服务操作管理制度
1、接受预约登记。
2、热情迎宾,引领客人到指定位置入座,斟茶。
3、服务员清点人数并于陪同或导游作以核对。
4、按散客服务操作进行服务,中途若有客人加饮品和食品,结帐另外计帐收费。
5、用餐结束,欢送客人,关于陪同或导游结帐。
宴会服务操作管理制度
1、接待订席做到
(1)六知:知台数、知人数、知主人身份、知订席标准、知开餐时间、知菜式品种。
(2)三了解:了解风俗习惯、了解生活忌讳,了解特殊要求。
(3)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4)四勤:眼勤、手勤、口勤、腿勤。
上菜:
(1)上菜的位置应在副主人右边第一二位之间。
(2)如席上分菜,应在副主位右边第一二位客人之间。
(3)凡有造型、象生拼盘,拌花边或椭圆形的菜碟,上菜时应注意朝向主位。菜要一道一道趁热上,菜上台后才揭盖,介绍菜名后才撤到分菜台上分。
(4)分菜时脸向宾客,胆大细心,掌握好份量,件数要分得均匀,并将碟中的菜全部分完。
(5)分菜时尽可能地避免响声。
(6)分羹时,切忌用勺往窝边刮,分菜要求一次分完,分不完的应征得客人同意换小盘再上桌。
(7)递菜时应先女宾后男宾,先上宾后次上宾,顺时针方向,最后才递给主人。
(8)递菜时托盘不能用来收拾餐具,席间撤换的餐具应严格按照右上右撤,不能跨越递撤。
(9)撤换骨碟时应尽可能在客人吃完菜时才撤,凡有配料的菜,先上配料,后上主菜,重要宴会应每位上一份配料。
递巾
(1)客到时递巾,上汤后递巾。
(2)上炒饭后递巾,上虾、蟹需要用手来吃的菜递巾。
(3)上水果后递巾,客人离席回来后递巾。
用过的毛巾及时收回,给客人上巾应尽量使用巾托,以免弄湿台布。
传菜
(1)托盘规范:托盘按用途分大、中、小三种,大托盘包括大方盘,中方盘和大圆盘,主要用于装运菜点、酒水、撤用餐具,中方盘和小方盘一般用于派酒、派菜、派咖啡;小圆盘主要用于送帐单,收费等。
(2)传菜员操作规范:
传菜必须准确记住所传单位,传错台依照《员工手则》及有关制度处理。传菜员对菜式的质量形式必须熟悉,有权拒绝厨房出品的不合格菜式往餐厅转送。传菜员将菜传到位后,静立桌旁,等该桌服务员进来将菜放入,传菜员不得动手上菜。传菜员托菜行走时,注意姿态准确。递菜的托盘不得同时收拾餐具,上菜撤餐具必须严禁格按制度进行。
宴会准备管理制度
1、接到订单,需了解清楚接待对象的名称、国籍、身份、生活习惯、人数、宴会时间及有何特殊要求。
2、按宴会要求摆餐位,根据宴会对象设置酒吧。
3、客到准备好菜单,客到前15分钟上酱油,芥酱。
4、大型宴会提前10分钟斟上甜酒。
5、将各类开具用具整齐划一放好。
宴会布局操作管理制度
1、根据餐厅形式和大小安排,决定桌与桌之间距离,以做到方便穿行上菜,斟酒为标准。
2、主桌放在面向餐厅主门能够纵观全厅的位置。
3、主桌大小应根据就餐人数确定。
4、重点突出主台。
宴会摆位操作管理制度
1、台中正中放上转盘,花盆摆在转盘正中。
2、重要宴会须在当中摆设花叉,台布适当位置放蜡烛台等其他饰物,台边围上台裙。
3、骨碟边离桌1.5CM,筷子尾与骨碟平行。
4、每桌放四个烟灰缸,呈十字形,其中两个分别摆在正副主位右边。
5、甜酒杯对骨碟中线,饮料杯在甜酒杯左边,辣酒杯在甜酒杯右边,三杯成直线,若客人要求饮用洋酒,即换上相应的酒杯。
6、小碗在左上方,汤匙向左方。
7、餐巾花放在骨碟上,宴会应有副主位和一般客位三种餐巾花。
8、各餐位位置距离相等。
9、菜谱统一放在正副主人位前,菜牌内页应面向客人,如一个宴会每个菜谱应均匀摆放。
宴会餐前检查管理制度
1、餐具整洁无缺损,席巾、台巾无洞无污迹。
2、多台宴会应注意台椅是否整齐划一。
3、地毯卫生应整洁无杂物,若发现厅内有异味,及时喷酒适量空气清新剂。
4、窗帘垂挂要统一,检查厅内,必须没有苍蝇。
5、给台上鲜花喷洒适量清水,以保持鲜艳。
宴会迎接客人服务操作管理制度
1、站立厅房门口迎接客人,多台宴会应按指定位置站立,不得交头接耳。
2、客到时,应笑脸迎宾,有敬语,送上香巾。
3、帮助客人宽衣,并主动挂好及妥善安排携来物品。
4、如厅内没有休息厅,则请客人到休息室。
5、主动拉椅让座向客人介绍酒吧及各类摆设饮料或送上香茶。
6、了解客人在宴会过程中选用什么甜辣酒。
宴会席间服务操作管理制度
1、宾客入席,马上帮助客人落巾,脱筷子套。
2、了解客人是否要讲话。
3、征得客人同意后即落单到传菜班通知起菜。(起菜单应注明厅名,台号,人数,宴会名称,价钱,时间)
4、斟酒水,从上宾开始,然后斟正主位左边的宾主,顺时针方向逐位斟,最后斟主位。
5、先斟甜辣酒后斟饮料,斟洋酒时要询问客人是否要加冰块。
6、在厅内适当位置摆设分菜台,多台宴会应按程序及位置摆设。
7、向客人介绍菜谱,介绍完后,即把每位客人面前的的骨碟收起,整齐摆放在分菜台上。
8、席间若有宾客致词,应用托盘准备好一至二杯甜酒在致词完毕时送上。
9、如大型宴会宾主致词时,应立即把音响关掉,并通知厨房暂停起菜,然后站立一旁,停止工作。
10.在客人敬酒时要注意杯中是否有酒,当客人起立干杯或敬酒时,应迅速拿起酒瓶,准备添酒。
11、如席上分菜,即在上菜前撤去鲜花。
12、席间若弄翻酱油碟、饮料杯等,应迅速用餐巾或香巾为客人清洁,然后在台上脏处铺上席巾。
13、客人抽烟时应主动为客人点烟,如发现灰缸上有两个烟头以上要及时撤换。
14、客人吃完饭后,把热茶送到每位客人右边,并送上香巾,随即收起桌面餐具,并准备上甜品。
15、如席上分菜,则在所有菜式上完后送上鲜花。
16、所有菜式上齐后,应向客人作结束语,清点撤下来的刀叉,餐具等是否齐全。
宴会后操作管理制度
1、清点所有的酒水、香烟、茶叶、未开盖的酒应退回酒水部,让酒水员签字后方可开单。
2、宴会结束前,把所有的酒单及菜单拿到收银处提前结算。
3、给客人结帐要用收银夹,并用敬语“多谢”,宴会结束后,主动拉椅送客。
4、提醒宾客带齐携来物品,帮助客人穿好衣服,然后站在厅门外用敬语热情欢送。
5、检查台上,地毯是否有尚燃的烟头,并检查客人是否有遗留物品。
6、收台工作要分布进行,先收香巾、席巾、水杯、酒杯,后收瓷器、餐具。玻璃餐具和瓷器餐具要严格分开、轻拿轻放。
7、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012
点烟服务操作管理制度
1、每次班前,服务员检查打火机,选择拨轮和压柄灵活的火机,并要将火苗调整到适宜高处。
2、上班时,服务人员应将火机放在上衣右边口袋,以便拿取。
3、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应随时留意客人动向,客人从烟盒取烟时,服务人员应立即从袋中用右手取出火机并握好。
4、迅步上前,侧身站立在客人右边,距客人10厘米左右。
5、掌握好点火时机,当客人将烟夹在指间时,服务人员则应将火机送上,在送火机的同时,拇指转动拨轮,燃火后,拇指放在压柄处,并使火焰保持平稳。
(1)在宴会座位较松散或客人对面椅子无人时,服务人员应用左手置于右手手指处护住火焰,用双手将火送上。
(2)在座位比较密集时,男性服务人员侧身站立客人右边,以右手燃着的火机送上,注意在送火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屈肘勾腕的动作。
(3)座位较密时,女性服务人员同样应侧身站立客人右边,以右手燃着的火机送上,但在送火过程中,女服务员应将左手手指并紧平伸轻放在右的手腕处。
6、点烟时,火机的高度应当适宜,过高和过低都会给客人造成不便,通常来说,火焰的中部应与客人平时口部的位置齐平。
7、将火送到客人烟前,用火焰中部点烟。等客人吸完一口,确认烟已以点燃后再将火熄灭。
8、火焰熄灭后,除拇指外的四指并紧伸平,将火机夹在拇指与其余四指中间,仿佛一个请的动作,然后将手匀速收回,同时微微弓身向客人示意,轻轻后退两步,转身离开,站立到相应的服务位置。
瓶装葡萄酒服务操作管理制度
1、根据客人所点的酒类,先上无水迹、干净、明亮的水杯。
(1) 白葡萄酒杯要小一些,使酒在喝完之前不致变温,红葡萄酒杯要大一些,使顾客闻酒香和品味。
(2)白葡萄酒本应事先冷却下来,如果未经冷却,服务员可在酒杯里放入小碎冰,直到斟酒前把杯中的碎冰倒进小冰桶。
(3)若客人是用餐时间点的酒,白葡萄酒杯应放在红葡萄酒杯的右方,或放在餐巾的右上角。
(4)若客人仅仅是饮酒,杯就应放在客人正前方位置。
(5)酒杯的选用要与餐厅档次和酒的价质相称,使用华丽的高脚杯可增加餐厅的高雅气氛。
014
上酒前的准备
白葡萄酒:
(1)白葡萄酒和玫瑰红酒服务之前应在冷藏箱冷藏一小时。
(2)客人点白葡萄酒后,服务员从冷藏箱取酒放入小冰桶内保持冷却。
(3)把一些碎冰放在小冰桶底部,放入酒瓶,(注意商标朝上)再在周围加些碎冰块,并加少量的水或盐。如果没有碎冰块,可将大的厚冰放在桶底,再放些冷水,然后在冰桶上面盖上干净、折叠整齐的餐巾。
红葡萄酒
(1)优质的红葡萄酒应在10—18摄氏度之间服务,干红葡萄应略为凉些,但不能低到7摄氏度。
(2)红葡萄酒要放在酒篮时,商标向上。
(3)红葡萄酒有沉淀时,不要上下左右摇动,拿放时要小心平稳。
(4)同时,红葡萄酒应配备牛油垫碟或衬垫,尤其是在餐桌上铺有台布时更需要。准备完毕后,在左手臂上搭上摺好的白口布,口袋里放好开酒器。
将酒送到客人桌前,并请客人验酒
(1)把冰桶连支架一同放在主人旁边,最好是主人右边。
(2)红葡萄酒要小心翼翼平稳地拿到餐桌上,有酒篮时则放在酒篮里存放。无酒篮时可将垫碟和衬垫放在餐桌上,然后将酒瓶放到垫碟或衬垫上。
(3) 服务员站在客人右边,从冰桶或酒篮里取出酒瓶并用干净的餐巾擦试至无水珠,然后用餐巾把住瓶底,把酒的商标展示给点酒的客人看,请客人确认。
开瓶:
(1) 一手握住瓶颈,一手用刀沿瓶盖一周割下盖子的顶层薄膜,注意大拇指在刀锋的另一侧做圆周运动,小心不要割破自己的手指。
(2)将顶层的薄膜放入口袋,小刀折入刀身。
(3)如果酒瓶已有霉积,应用服务巾擦净瓶颈和软木塞。
(4)将螺丝锥完全垂直,尖端对准瓶塞中心,然后用力压入木塞,依顺时针方向下钻,直到所有螺丝全部进入木塞,切勿斜钻。
(5)将拔塞杠杆搁到酒瓶沿口,再用一手按住酒瓶,一手轻轻向上提起刀柄,在瓶塞即将拉出瓶口时,要用拇指和食指按住,轻轻推出。
(6)取出瓶塞让客人过目,然后将瓶塞放在一个小餐碟上。
(7)将霉积和瓶塞碎屑用服务餐巾的内侧从瓶口擦去,以免落入客人酒杯。
(8)红葡萄酒若用酒篮盛放。则开瓶应在酒篮里进行操作。
试酒:
(1)用餐巾把酒瓶把好,露出牌子,用右手为点酒的客人斟六分之一杯,请其首先品酒。
(2)倒酒时酒瓶的瓶劲不可触及酒杯口边缘。
斟倒
(1)当酒质得到客人认可后,服务员从客人右边开始斟酒。
(2) 对于夫妇或成对的异性倒酒,先给女士倒酒,对于宴会团体,先给坐在主人右边的客人倒酒,然后给坐在主人左边的客人倒酒,然后顺时针方向进行。
(3)酒要直接倒进餐桌上的酒杯中,不要用一只手端起杯子,以免手温导入杯体, 影响酒的效果。
(4)白葡萄酒每杯只斟至杯3/4处,而红葡萄酒因为杯较大,斟1/2处即可,使酒在杯中有回旋余地。
(5) 斟完一杯后,为避免酒滴到餐桌上,左手应拿一块服务餐巾接住可能滴下的酒,或者当倒至酒杯1/2,把酒瓶转动一下,使最后一滴酒留在瓶口。
(6)斟完酒后,瓶塞不能塞住瓶口,除非客人自己要求。
(7)将白葡萄酒瓶放至客人右侧的小冰桶内冷却,注意标签朝上。
(8)用酒篮盛放的红葡萄酒,斟酒时酒瓶也不能取出酒篮,斟完后则将盛酒酒篮放在餐桌上,未用酒篮盛放的红葡萄酒斟完后放在餐桌上备好的垫碟上。
7、添酒:
服务员应时时留意客人的酒杯,当杯中酒少于1/3时,征得客人同意后,应马上为客人续酒。
1、收撤酒瓶
(1)待酒尽瓶空时,习惯上把白葡萄酒瓶倒立放进小冰桶,暗示客人酒已用完。红葡萄酒瓶因为是放在餐桌上,客人很容易注意到。
(2)酒斟完后,应询问客人是否还需要另一瓶。
(3)征得主人同意后,将白葡萄酒瓶、冰桶支架一起撤走,而红葡萄酒即使饮完,空瓶也不可收走,除非是主人要求。
2、撤杯:
(1)客人用完的葡萄酒而且不再需要另一瓶时,可上前询问客人是否可以撤酒杯。
(2)撤杯顺序与斟酒顺序应一致。
(3)撤杯要在客人右边使用托盘进行。
(4)如果是餐间饮用的酒,用完的酒杯应同相应搭配的菜盘一起撤走。
中餐厅摆位操作管理制度
1、中餐厅早茶的摆位应在前一天晚餐收档前摆好,午晚餐摆位应在开餐前尽快摆好。
2、摆位前首先应当将餐椅摆好,摆放餐椅应当照餐厅规定的摆放方法进行。
3、摆位前应首先洗净双手,盛放餐具要使用小圆托盘,拿取餐具时应握住规定部分,汤匙应握其柄部,茶杯要握在距其杯底1/3以下部分。
4、铺台布
(1)铺台布时应首先将台布展开,检查台布是否干净,无任何破损,若不符合要求,应立即更换。
(2) 铺台布时应让十字折缝位于餐桌中央,周边下垂部分要匀称,花纹图案要端正,铺完后,应检查台布是否平整,将不平整处用手抚平。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拥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医疗废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2009年1月开始我院领导与院感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对照标准,查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层层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概念区分不清:医院废物与医疗废物概念混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不知道医院废物是属于无危害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工作中常常发现感染性废物中混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中混有损伤性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过沾有血液的中单、棉签、棉球及医务人员的口罩与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疗室的黄色医疗垃圾筒内。
医院废物暂存库房管理不到位:库房无专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照明设施,没有水龙头及地下排污水条件,没有防鼠、防蚊、防盗等设施,也没有各种消毒、洗手等必备设施与条件。
制度制定不够全面: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缺少重视,制度制定不够健全,管理与检查的力度不够。
缺少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和办法学习培训不到位,各科处理医疗废物及管理暂存库房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医院从农村招进来,年龄偏大,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个别勤杂工把一些医疗废物如橡胶手套等私自出卖。
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各科废物处理人员与暂存库房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收集医疗废物与处理医疗废物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医院发放的防护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胶鞋等。
管理对策
领导重视:医院加大投入,与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签定合同,使用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各种包装容器,如防刺破的带盖利器盒,各种型号的黄色废物袋,黄色脚踏医疗废物桶、黄色医疗废物周转箱等,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护措施、各种警示标识及监督考核等,各部門负责人与专职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暂存库房的设置:库房位置应远离医院医疗区与生活区。应有严密防鼠、防蚊、防盗设施,地基保证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畅。具备良好照明设施和通风条件,每天用紫外线灯管对暂存库房进行空气消毒。库房内废物按医疗废物五大类分别放入周转箱内,相应位置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交接记录要齐全,签名要完整。
加强学习与培训:对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工作中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正确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等现象的发生。
加强废物运送人员的防护:医院为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围裙、胶鞋和一次性眼罩等。
严格目标责任制:与临床各科签定医疗废物管理目标责任书,指定专人负责,层层把关,不定期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 基本情况
中山市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中南部, 下设19个镇、5个区, 为不设县的地级市, 常住人口260万。有政府办的公立医院29家, 其中三甲医院3家, 二甲医院3家。全市24个镇区的26所镇医院 (乡镇卫生院) 对各自辖区的25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近100家的农村卫生站实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 为全市近400万的常驻人口和外来人口就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主要做法
2.1 全面部署, 逐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
2.1.1 实施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背景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由于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名存实亡”, 广大农村基层医疗机构 (主要是农村卫生站) 的旧有运作机制被打破,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未得到有效的管理, 致使大部分机构设备设施简陋破旧, 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业务知识陈旧,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停滞不前, 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上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病人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生存困难。与之相反的是镇医院 (乡镇卫生院) 抓住了发展机遇, 借着改革春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在医院规模、设备设施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与基层农村卫生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 使患者都集中到医院看病, 从而资源再度集中到医院, 使本来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到达基层医疗机构。而因为基层医疗卫生网底的萎缩和不健全, 也造成了诸如公共卫生服务等的公益性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实。如何尽快地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就成了迫切面临解决的问题。
2.1.2 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过程
中山市政府、市卫生局为了促进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保障和提高广大基层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 在2000年9月25日出台了《中山市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通知》, 正式开始了对村级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尝试。改革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先在条件成熟的镇区试行, 条件成熟一个推行一个。在推行期间,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调整和完善一体化内容, 并将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列入了镇区政府的各项工作考核内容。经过近10年的努力, 目前, 全市公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2.1.3 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内容
第一, 从业人员的一体化管理。首先, 将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符合资格的从业人员作为镇医院的聘用人员继续聘任使用, 并享有养老保险等相关福利, 享受镇医院受聘人员待遇, 从而解决了他们的后顾这忧, 继续安心工作;其次,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并轮流到镇医院进修, 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得到了稳定的提升, 业务知识得以及时更新;再次, 大量镇医院高学历、高素质、能力强的人员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充实了基层机构人员队伍, 提高了整体的服务质量水平;最后, 由镇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为卫生站配足护士、药剂师、检验人员等卫生技术人员, 使医疗安全和质量得到了保障。通过上述的措施, 既维持了原有人员队伍的稳定, 也使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镇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延伸, 在业务、政务、财务、药品等方面全方位接受镇医院的管理。作为镇医院实际上的外派科室, 将镇医院的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等内涵建设延伸到了基层机构, 使之在业务开展和诊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了规范的管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也杜绝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第三, 镇医院按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统筹规划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 并在镇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加大农村卫生服务网点的建设, 配置相应的现代化诊疗设备, 合理地利用区域内的卫生资源。公共卫生服务等公益性服务得到最好的发展, 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健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 设备设施由镇医院统一进行更新配置, 药品由医院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 也保障了农村卫生站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逐步缩小了与镇医院、市级医院间的差距。
2.2 结合实际情况, 城乡统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2.2.1 与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有机结合。考虑到中山市经济较发达, 城镇化进程快, 城乡差距小, 中山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从2000年发展之初就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 并与推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相结合, 首先在市属的26所镇医院加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 然后逐步将条件成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纳入一体化管理的前提下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2.2 明确镇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镇医院的院长同时兼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 在镇医院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科, 作为一级职能科室, 负责管理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同时将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镇医院的年终绩效考核。
2.2.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镇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外派科室, 在镇医院的统一协调和支持下负责完成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3 积极利用各方资源, 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3.1 借助人大和政协的力量,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2007年, 市人大将《加强农村 (社区) 卫生站建设方便农民就医》议案作为一号议案并作为市十三届人大的唯一大会议案交市政府办理, 同时市政协也将《加快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作为政协的重要提案交政府办理。市政府高度重视, 很快出台了实施方案, 通过市镇村三级政府财政, 加大在社区卫生服务上的投入, 从房屋建设、设备配套、人员培训和大医院扶持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 全面推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 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基本上完善了中山市基层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
2.3.2 通过与社保部门共同努力, 从2008年开始, 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中山市城乡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 而且保险只限于镇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报销的额度也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报销比例达到八成, 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网点就医。
2.3.3 与民政、残联等部门合作, 将在社区应建的项目诸如康复站等的机构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 同时, 相应的资源也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和完成其工作任务。
3 成效
3.1 中山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以镇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骨干, 边远地区保留的少数卫生站为补充的新型基本医疗卫生网络已形成, 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 全面实行了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设投入、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可靠的保障, 使机构具备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要和完成公共卫生工作的能力。
3.3 以镇医院作为主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撑, 从而充分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为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8年, 中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数占全市总门诊人次数的比例已达到了74.9%。
【6.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11-2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勤制度11-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章制度11-29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06-25
大城子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11-07
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制度10-19
社区卫生服务站讲座05-28
社区卫生服务方案06-05
社区卫生服务考试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