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新闻稿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友访谈新闻稿

校友访谈新闻稿 篇1

采访人:华秀婷 联系方式:xxxxxxxxx 被采访人:董世英

编语: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篇章。或欢喜,或悲哀。酸甜苦辣。人生百态,各有各的绚丽辉煌。董世英,我们可爱的学姐,她告诉我们在大学应该要怎样去谱写,才不会愧对这珍贵的大学生活。那么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我们这位敬爱的学姐。

个人简介:她是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的一名学生,所学专业为化学教

育,在06年6月份毕业,获理学学位,同时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她性格热情

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课余时间喜欢画画、旅游等,有责任心及良好的团体协作精

神,易于接受新事物,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强,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组织、宣传和交际能力,表现良好,被选为预备党员。

回顾灿烂的大学:她在大学四年期间,不断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认真学习,专业课

成绩良好,曾获院二等奖学金,被评为“三好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她还注重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曾参加中学的科技节,去工厂见习,参与老师的科

研实验等。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以后胜任教师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在校连任四年学习委员,积极开展并参与班上活动,担任各个学习小组

组长,组织同学实验学习等活动,受到老师同学广泛好评。课外参加院教师职业技能赛

获创意作品三等奖,参加系社区文化节等活动,获三等奖。

华:您在工作岗位工作了这么多年,获得的荣誉也很多,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您现在的职业的呢?

董: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具有奉献精神,就像以前小学课本学的,像辛勤的园丁,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认真,耐心的去浇灌,而且每个人又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又要因材施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业绩,而是他们的一生,我们不仅仅要教他们一些课本知识,同时还要教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清贫的职业,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我个人比较热爱这个职业,我愿意为这个圣神的职业奉献终身。

华:教师这个职业说真的,是非常圣神的一个职业,那么,您认为一个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董:教师具备的素质,就是铁打的身体铁打的意志。感冒发烧不能随便请假,即使请假了,回来还要照样把前面的课补上。遇到坏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且还要做到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偏心,否则会给一些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

华:用铁的意志来形容老师这个职业真的很贴切。我也是一个师范生,将来可能也会成为一位教师。您觉得我们在校师范生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提高和改善的? 董:对于需要提高的部分,师范生师范生嘛,出来当老师。

1、大学就是要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2、就是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养。

3、可以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开一个课,知道现在的高考考什么。

4、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增加书法课。

华:那么,面对经济危机,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在校生对未来都很迷茫,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现实问题?

董:保持平常心,现在在学校先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谁都不知道未来的要求会怎样,但是总的一个趋势就是要求全面发展。所以现在在大学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脑袋,为将来的更多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到真正的接触社会的时候,我们依旧要保持平常心,保持的自己的专业优势。华:是啊,有了优势,我们才能和别人在竞争工作岗位的时候拉开距离,我们才有闪光点,那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

董:首先,我们学习的东西比较专一,就是老师,学习的课程也是为了我们成为一个老师所必需的,我们学习的比较全面,也就是说,我们每走的一步都是在为了做一个老师而奋斗,也就是专业对口。而且,我们在毕业之前有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通话培训与考试,还有去真正的课堂实习,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将来走上教师这个职业的通行证。那么,这些显而易见的就是我们的优势来。

华:学校培养人才方式确实对学生非常重要,那么您觉得在师范学院学习的几年中受益最大的是什么呢?

董:但是如果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最好能走进中学,去听课,去试讲,老师我感觉大学收获最大的时期就是实习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有感觉,哦,我即将成为一名教师 华:最后,请老师给我们母校师范生一些好的忠告和勉励吧!

董:给大家的勉励就是,好好珍惜人生,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不要蹉跎在游戏恋爱中,要真正的学一些东西,等毕业了工作了可以告诉自己,这四年我没有白过。年轻就是本钱,年轻是创造回忆的机会,就该用激情给自己描绘五彩的人生。等以后工作了,可以自豪的跟学生吹嘘,当年你老师我怎么怎么样。

校友访谈新闻稿 篇2

绝大多数喜欢一档电视节目, 是因为这档节目比较有创意有新鲜感, 尤其是新闻访谈节目, 要想吸引更多观众就要努力去创新。因为电视观众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电视节目, 如果一个电视节目经常默守陈规就难免落入俗套, 这必然会导致电视观众的流失。面对当今时代越来越激励竞争的各电视台,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也进一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有效把握时政第一性的前提下, 怎样把新闻谈话节目做得更加有新意, 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1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困境

1.1 新闻内容不及时观众受其他媒体分散

新闻内容及时传达, 和新闻的现场报道是电视媒介的强项。观众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同时是希望看到新闻最新的报道和其他人对这一段新闻的评价和讨论, 希望了解专业人士的看法和观点。但是, 因为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有一定的滞后性, 现在有很多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都不能够及时的传播到受众面前。不少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一个新闻话题总是反复讨论, 而且访谈中的说教意味较浓, 语态与时代脱节。

1.2 节目缺乏新意

最近几年, 我国国内有非常多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雷同现象也一天比一天严重, 创新节目较少。往往一个创新节目有了较好的反响之后, 其他电视台就会争相模仿。因为很多原因, 不但节目缺乏新颖的特性, 主持人也缺乏个性。体育、财经、证券、音乐、社会新闻等领域品牌谈话栏目缺失, 现在国内大多数电视新闻访谈题材都集中在政治或者政策层面, 除了严重的雷同现象, 而且可访谈的空间很局限。力度也很薄弱。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从新闻内容到访谈方式、和主持人定位都出现了雷同, 整个节目的总体质量下降, 而且不少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脱离了电视传播的规律, 存在着定位模糊, 制作手段单一的局面。

1.3 缺乏良好的互动

以往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仅仅是经由电视这一媒体迅速传播, 它不但有着电视媒体和其他传统媒体的原先的特性:就是绝大多数人观看一些通过很少一部分人制作的新闻信息, 但是话语权仅仅掌握在那些少数的制作者手中, 观众只能被动地去接受那些信息也就是说观众只能作为信息的消费者。观众能不能参与到媒体信息的生产过程当中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资讯类和娱乐类信息, 这一传统的“第一媒介时代”信息生产和传播模式并无不妥。不过对于这些观点类的信息,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这的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已经与当下这个大众文化时代有了明显的冲突。

2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创新

2.1 增加新颖的新闻内容

作为新闻访谈节目的节目内容, 要把国家经济建设作为基础, 要着力于宣传国家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新的创举, 要在社会经济方面促进发展。在精神文明创新方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新闻访谈节目中最为重要的宣传内容,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作为其内容传播的基础, 对那些充满正能量的思想道德和新颖行为规范进行大力宣扬。新闻访谈节目要满足观众需求和愿望, 反映人民呼声。当然新闻内容更要与时俱进, 要及时展现国家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

2.2 电视新闻访谈应做好新闻画面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一种听觉和视觉都会得到感触的节目形式。观众不但能够在新闻主持人与访谈嘉宾的话语之中来听到一些新闻内容, 而且还可以通过新闻画面的视频来看到新闻内容。无论是看新闻还是听新闻, 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充足的新闻量展现给观众, 这样观众才能热衷于追看这档节目。否则的话, 不用等到节目播出太长时间, 观众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从而导致了观众换台看其他节目。因此, 新闻访谈节目就要把握电视媒体的特点, 做好电视新闻访谈的视听效果。在做好主持人与嘉宾访谈的内容时, 更要做好新闻传播的画面。只有做好了新闻画面, 观众才会乐于看, 才会有兴趣去聆听主持人与嘉宾的访谈内容。

2.3 节目形式的创新

独特的节目形式可以良好的促进节目内容的展开, 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更好接受, 单一而又守旧的节目形式会对新闻内容的传播起到不良效果。传播形式严重影响电视新闻内容传播效果的好坏。所以新闻形式的创新会促进新闻节目的创新, 要充分发挥电视图像传播优势讲究传播符号的优化组合。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更要创新自己对新闻访谈的主持进行创新, 嘉宾也要做好应答准备工作。主持人的解说要深入, 主持人与访谈嘉宾要加强交流, 并且要合理利用优秀的电视制作方式和传输技术促进新闻报道灵活性。

2.4 以互动增加访谈的参与性

21世纪的今天, 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新闻访谈, 其中有大部分新闻节目都相继使用了互动的方式, 这就加大了节目中的互动参与, 观众也更愿意观看这种节目形式。在节目中应不断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把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 这种现场交流的节目方式, 更能彰显节目的时效性, 这样把新闻访谈节目塑造成广大公众互动交流的社区。新闻访谈节目在进行过程中应交代事实性信息, 并以此当作新闻的论据和证据, 接下来把意见性信息通过现场访谈表现出来。然后与观众进行互动活动, 让观众亲身去体验了解节目想要传达的新闻内容。

3 结论

当今社会, 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也更是百家新闻竞争的重要方面。面对这样的竞争形势, 电视媒体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和媒介变革的要求, 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应该以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为目的, 塑造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新品牌。电视新闻节目只有正视危机, 力求创新, 才能适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也只有创新, 才能使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阳, 李辉, 王菲.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J].青年记者, 2007, 10:72-73.

[2]何由.论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题的挖掘[J].发展, 2012, 11:108.

[3]文艺.做观众喜欢的电视新闻节目[N].工人日报, 2006-06-09 (005) .

校友访谈新闻稿 篇3

关键词:新闻访谈 创作规律 稀土 配额限制 国家安全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考察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的压价行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采出来的我国稀土产品降到了“白菜价”。也正是由于国际国内的价格差导致稀土走私泛滥,进而引发私挖盗采。为此,2010年中国政府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限制,却马上引起了国际恐慌并议论纷纷。2010年10月中旬,商务部官员回应了外界对“中国封锁稀土出口”的指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访谈节目《稀土为何卖了“白菜价”》制作播出。节目题材的重大,访谈内容的深入浅出,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共鸣和热情参与。节目也因此获得了2011年中国新闻奖新闻访谈类作品二等奖。

责任产生新闻敏感 义愤之下静候时机

2010年7月,在一次直播之后的闲谈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向笔者透露了中国稀土供应商互相杀价,让国外收购方得以用“白菜价”购买的惊人事实。惊讶、气愤之余,我强烈地表达了想和他制作一期相关节目的意愿。然而,沈骥如研究员却说眼下不是做这一话题的最佳时机。他说:“等一等,再观察一下我们再动手。”

于是,这一话题进入了“休眠期”,但我对话题的关注没有休眠。

北京电台新闻广播的《新闻天天谈》节目一直关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新闻,并就这些重大新闻反映出来的矛盾和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进行新闻访谈。《新闻天天谈》节目从2003年开播之初就开始建立专家库,经过近十年积累已经建立了一个涵盖各领域的庞大专家库。一般的情况是,当主持人确定第二天的话题之后,选择嘉宾的工作就开始了——嘉宾既是业内资深研究者,视野开阔、思考深邃,还得具备想得深,说得巧的能力。沈骥如研究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能通过国内外的类似事例、数据和相关做法,以大量信息支撑不同观点,使听众通过一个新闻事件对类似事物有更通透和全面的了解。因此,对于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稀土话题我们自然不会放过。

在等待制作这期节目过程中,我一直在搜集和稀土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宝贝被贱卖?明明是卖方市场,定价权却为何不在我们手里?持续贱卖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多大影响?如何扭转这个被动局面?等等。我认为,新闻访谈主持人的积累,既要有狭义的、对具体每一期节目的准备,更要有广义的、对宏观大局的了解;既要对话题的背景、来龙去脉了解透彻,还要充分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既要对当下的现状进行追问,还要打开视角横向纵向对比研究。换句话说,既要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以点带面,高屋建瓴。

2009年12月31日,商务部下达的2010年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比2009年骤减了40%。在此背景下,日本等国高调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中国政府则予以了有理有力的回应。2010年10月17日,商务部官员回应外界“中国封锁稀土出口”的指责,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合理使用本国资源的权利,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出于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以及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中国不是仅仅对稀土的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稀土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贸规则的。

10月19日,当我再与沈骥如研究员沟通时,他沉稳地说:可以了。此时,国内外舆论对稀土的关注已从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突变,各方声音此起彼伏。可以说,为新闻访谈的话题选择一个好时机,有利于主持人和嘉宾把握好时事的动态走向,把新闻做深、做大。

话题引发层层思考 给力分析振聋发聩

作为新闻访谈类节目,《新闻天天谈》的主持人要掌控的就是话题。“小切口,深挖掘;想得深,说得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口语化、生活化、外松内紧,从看似从容的访谈中传递丰富而有质量的信息是我们节目的风格。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10月20日中午《新闻天天谈》节目直播一开始,我就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沈骥如:我们看到中国稀土已经卖了好多年的“白菜价”,跟它的实际价值是不匹配的。这些年我们国家的一些商品出口都是会频频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像家电、服装、许多工业品,等等。但是稀土却是一个例外。那为什么很少对中国稀土实施反倾销,为什么我们国家对稀土限制配额,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议论纷纷呢?

沈骥如首先义正词严地回应了这种指责,指出中国政府并没有说以后就不出口稀土了,而是限制出口,中国还是世界的主要供应者。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实际上他们是在用最极端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稀土资源。

我接着提问:“多年来,他们对此讳莫如深,如今在中国终于意识到稀土的战略性意义之后,他们又联合起来,向我们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多出口、便宜出口”。此问引出了沈骥如发自内心的义愤。这位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资深专家在接下来与主持人的互动中,有理有据地批驳这种不合理的“双重规则”,一个个事实像一发发重磅炮弹:

沈骥如说,2005年,有15位中科院院士发现了这个问题,要求中央要适当限制稀土出口。从2007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但是,这些国家还是自己一点不生产,它就想竭泽而渔,把你中国的鱼吃完了再说。这不是双重标准吗?有记者报道说,现在因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都不开采,一旦我们的采完了,美国就成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那时稀土价格可能要上涨一百到一千倍。我们采取保护措施,但并没有禁运,也没有拿稀土作为谈判的筹码。我们完全是出于保护、合理地使用这种资源,使稀土价格不再是白菜价。稀土大家都匀着开采,这样做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这样做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沈骥如还介绍了生产稀土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严重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出稀土生产必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协调起来。

nlc202309040259

接着,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但是他国内几乎是没有稀土矿的,资料显示,日本在过去的10年间,低价购买了大量高质量的中国稀土,不是马上利用,而是加以储备。”

沈骥如告诉听众:日本已经储备了40年的使用量。而我们现有的稀土资源,据商务部预测只能供应15到20年的时间,那以后我们可能还要进口稀土。这个回答让听众触目惊心。

随着话题层层推进,更深层次的事实见光:一位从事多年稀土出口的魏先生讲起了他曾经和外商谈判的场景:明明合理的价格,外商却嫌价格高。谈判失败后,魏先生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是国内的另一家稀土企业,用更低价钱将稀土卖给了对方。在稀土出口的谈判桌上,外商的一张定单满天飞,谁出价低,就和谁做生意。

直播间里的沈骥如研究员,此时已控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斥责这种败家子的行为。他说:中国要买澳大利亚铁矿,他就几倍几倍地狠命涨价,中国企业自己砸自己的生意,黄金卖了白菜价!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供应稀土,中国却没有话语权呢?!我们经常说“政治经济学”,就是说经济里不光是钱,还有很多政治。中国企业到美国出价185亿美元收购尤尼科石油公司,比美国公司150亿美元的出价要高。而且我们是友好收购,不是解雇工人、卖掉设备、关掉工厂的敌意收购,我们保证美国市场原有的石油供应量,不解雇工人,等等。但美国国会还是以石油是战略物资、事关国家安全、收购的中资企业是共产党的国有企业为由,否决了这项收购案。石油远没有稀土珍贵,美国竟然用政治理由不让你买。那么我们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也要用政治头脑想一想,当中国的稀土资源低价卖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稀土是非常重要的耐高温材料,像喷气式发动机的喷管要耐两三千度的高温,必须有稀土。我们的航空工业、航天载人飞船、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都少不了稀土。如果将来美国成为第一稀土大国,因为中国是共产党国家而不卖给你稀土,那我们的经济发展怎么办?所以,稀土的出口管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政治!是中华民族能不能可持续地向前发展的问题!

新闻背景的客观介绍,新闻核心当事人的次第登场,都一步步夯实了访谈成功的基础。而访谈话题的层层推进,专家振聋发聩的给力分析,更引发了听众对中国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中如何制订国家战略的思考。成功的新闻访谈节目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指标,即节目是否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了主管部门和权威部门人士的及时表态。因此,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在为节目做准备时,除了要充分掌握背景资料、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之外,还要尽可能成为一个“社交活跃分子”,与关键部门的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并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们的充分合作和权威表态。

积极引导观点碰撞 理性掌控话题深入

新闻访谈节目要求主持人既能提出问题,又能配合专家分析问题,最后还要引出专家解决问题之道。话题从哪说起,与嘉宾的谈话如何衔接,突发情况如何处理,与这些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嘉宾如何形成平等的对话,特别是既要引出话题、引导谈话,又要把握住舆论导向所要求的底线和分寸,这些都是考验。

新闻访谈节目既要有事实的陈述与分析,也应有观点的碰撞与探讨,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开思路,使节目富有张力。做了多年的访谈节目,笔者感觉专家和主持人的关系亦师亦友,沟通多了,磨合得充分了,默契自然就产生了。另外,尊重专家、信任专家,不等于迷信专家。专家也有观点偏激、论述片面的时候,这时候,主持人必须及时“纠偏”,引导话题回到正轨。比如,在谈到稀土贱卖的原因时,沈骥如研究员将原因之一归结到企业家的素质。我却不以为然,并提出了质疑:“把重要的战略资源当成普通的资源廉价地大量卖出,我觉得不仅仅是素质低的问题,他以后应该负法律责任,我们还真不能把希望就放在自律上。”这个观点的碰撞,引发了嘉宾的进一步思考,接下来,沈骥如研究员提出了理性的建议,节目也在理性的轨道上继续深入。

沈骥如建议:1.相关企业兼并重组。“中央政府现在已经说了,有一百家稀土企业,我们要把它们兼并重组,变成20家,减少内耗,合理开采。实际上我觉得,20家也多了,如果是变成5家,我相信事情反而会好办。因为剩下就不让你开采,你开采证就没有了。”2.中央政府要直接参与稀土的生产。“这里又涉及一个问题,稀土到底是谁的?谁开采就是谁的?还是说资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下,它是13亿人民的?中国政府要代表13亿人民来管这个属于命脉的稀土。前两天政府已经决定了,中央政府要直接参与稀土的生产。”

新闻访谈节目兼有一定的新闻评论功能,因此主持人也要具备新闻评论员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如同排球比赛,你来我往,攻防转化,最后一锤定音。然而,由于用力过猛,有的球不是下网就是出界,不仅没能得分还要扣分。可见,新闻评论不能意气用事,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要尖锐但不能尖刻,要出新但不能出格。要用事实、逻辑、智慧、理性完成对新闻的客观评论。

一档访谈节目要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思考,首先主持人就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在这次访谈节目的“怎么看、怎么办”都说明白了该收尾时,我用简单但有深意的语言给节目画上了句号:“虽然说面临着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但是自从中国政府作出减少稀土出口的决定之后,就引来了众多有识之士和民众的称赞和支持。一些国家对中国稀土政策的高度紧张,折射出它们对中国清醒之后的忧虑。长期以来,任劳任怨的中国一直以低廉的劳动力和高昂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给一些发达国家的舒适生活提供了保障。但是,正如人一样,谁都有一个长大成熟的过程,中国现在已经为自己的成长交足了学费,现在已经到了独立思考、快步奔跑的年龄。这个势头是无法阻挡的。”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校友访谈参考提纲 篇4

Xxx学长/学姐,您好,很荣幸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采访。我们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寻访校友小分队的队员。我叫XXX。今年正值我们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我们想借这一机会,寻觅浙江外国语学院莘莘学子的毕业踪迹,想寻着母校优良传统的延续着的血脉,借以勉励我们在读的年轻学子。

一、求学经历回顾篇

1.可以说说您眼中的浙外(浙教院)吗?

2.请谈谈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记忆;您在校期间是否有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求学经历? 3.您的班级、辅导员和老师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您在学校的大学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深刻难忘的经历呢?可以和我们讲一讲吗?

二、事业发展感悟篇

1.请问您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呢?您觉得您所学的专业和您现在从事的工作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2.您的工作经历是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体会和感悟?

3.在事业发展中,学校给您的最独特的是什么?对您个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请您谈谈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三、莘莘学子寄语篇

1.大学期间,最应该为将来的事业与人生积累什么?请您从这个角度给现在的学校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您对学生毕业后流向是什么观点?(出国与国内就业,去基层、去西部等)3.您对英文专业毕业同学的职业选择有什么样的建议?

4.从浙外(浙教院)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从事教育行业,请问您对此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四、请为母校建言

1.您对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建议?

2.您对学校今后的专业设置和就业引导有怎样的建议? 3.对于母校六十周年,您有什么样的祝福?

校友访谈实践报告2 篇5

为了充实暑期生活,了解更多专业的知识。知晓更多的社会动态。我参加了暑期的实践活动——校友访谈。

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工作,我成功的预约了03届毕业,如今在深圳创维集团工作的李明辉学长,于8月16日在网上进行了一次交流。这一次交流比我预想的效果好得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们最大的感受。下面就主要分享一下我们为比较重要的几个内容:

一、Teamwork!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师兄告诉我们:“要想在校期间充实大学生活,不虚度光阴,就要合理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做到劳逸结合。还要多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增长见识,扩展视野!更重要的是期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职场工作中常说的Teamwork(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说,人际关系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重要的财富,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易成功!”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不可否认,这个大千世界的竞争竟是如此激烈的,但我们在激烈竞争的过程中有时不免陷入这样的误区:过多的追求事业的无限“大”,却在无意中进入了自己的内心无限的“小”。而Teamwork正是这种精神恶魔的终结着,也是个人心智的解放者,使人们在互帮互助中走向成功。无论生活中与人交流,还是工作中与人合作,持有Teamwork这样一个精神观念的人在一个Team中work,效率和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

二、权宜之计-骑驴找马(将第一份工作当成是跳板)当我们问及李明辉学长一开始工作的地方时,他笑了笑说,“我的第一份工作很差,虽然是外企,但工资不高。我之所以还会留在那里,是因为我觉得第一份工作是我以后想要的工作的一个跳板,我在之前已经想好了之后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这只不过是为我自己的将来做铺垫。后来试用期过后,要签合同时我就不干了。为什么?因为我已经在这里学到了我已经要的东西——经验。开玩笑的说,就是它的利用价值已经没了。出去后,我可以去我想去的公司应聘,因为我有经验了!”

毕业后找工作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车已经慢慢爬到了那个转折性的顶端,你知道在接下来的几秒之后就会进入一个飞速运转的轨道,你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来迎接下来的改变。职场的运转不像那架过山车,它永远不会停止。对我们来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或许就是毕业这道坎,可是这一关过了之后还有无数的关口、无数次考验。找到自己、找准目标、发现所长,有能力经历无数考验是最重要的。第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这个阶段主要就是积累,这也是每个人的 “第一桶金”。第一份工作经验的积累包括工作习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资源等,这些对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后,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从简单的工作做起、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在适当的场合表现一下新人应该表现的角色,比如打扫办公室、复印文件,这能体现出你这个人是否注重细节、是否注重你的工作环境、是否勤劳,从而给同事、老板留下较好的印象,这样也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三、职场:坦诚最好

有人说,面试就像是一场游戏,面试者总希望能够了解到应聘者更多的信息,而被试者一方面要展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掩饰自己的弱点。李明辉学长又否定了这种说法。面试不需要油嘴滑舌,你要真实地展露自己的想法。面试官们大多比我们经验丰富,他们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他们的问题只是考验你的反应、你的表达、你是否诚实。只有坦诚,你才能所向披靡,而搪塞,不诚实,最有可能错误百出。要知道,面试官很多是故意刁难面试者的。

面试官想要知道的东西有三方面:第一个是应聘者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从应聘者的回答问题测评他的思路是不是很清晰,是不是能够全方位的思考一个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应聘者的言语表达能力,当然面对面的交流,面试肯定是要通过语言的媒介来传递相关信息的,那么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们的思维的流畅性是不是很强,是不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还要关注表达的时候口齿的清晰程度是不是符合一定的要求。第三个方面就是应聘者的应变的能力。在面试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题目是压力性的题目,那么在这种压力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够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情绪的稳定性等等,这是第三个方面。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想:面试其实不是游戏,而是一个深入交流的过程,考官们是将你作为一个即将进入公司的人才来进行考察的,当然想更多地了解你,但这种了解不会是所谓的无理刁难,而是真诚的沟通与交流。作为应试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也不要忘记,与考官坦诚相对。一味地掩饰与犹豫,只会给自己“减分”,让原本可以顺利的就业之路变得不那么顺利了。

四、打江山与守江山 古人云: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李明辉学长却不这样想,他反问我们:“你们是觉得从你没钱到你拥有一百万难,还是从你有一百万到你拥有两百万难?答案很明显,同样是挣一百万的钱,硬件条件相同的,你有没资本是你成功快慢的主要因素。打江山时,我们面对的是陌生的市场,陌生的环境,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就要我们在一片蛮荒中开疆拓土,作“前无古人”的开拓!而坐江山你拥有资本,只要延承着一定的惯性,加之自己的创新就可以很好的把握市场!所以,打江山是比较难的。开业前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去如何开拓市场,如果作到了一炮打响,那我们就功成名就。”

翻翻美国的营销史,从1923年起对25个市场领先者的调查显示,80年后,其中20位领先者仍保持其领先地位,4个处于第二位,还有1个处于第五位。80年的时间里,当初25位领先者中只有5位丧失了领先地位,改朝换代并非易事。再翻翻我们国家的营销史,自进入市场竞争以来而建立起领先地位的那些个霸主们,10年20年过去了,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地位依旧。例如佳洁士、高露洁、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想、海尔、青岛啤酒、伊利、光明、格力空调、康佳电视、诺基亚、摩托罗拉、国美、苏宁、万科地产、娃哈哈、康师傅„„

这个社会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马太效应”在这个社会里充分发扬光大,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要记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是物理专业的,自然对物理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感兴趣。但当我问起他大学时的物理学习时,他却说大部分学科并不好,甚至有不及格的,原因是他当时就觉得他将来不会愿意像个“乖乖孩”那样安安静静地坐着计算、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你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六、终曲:未雨绸缪

最后,李明辉学长告诉我,现阶段对我们来说的最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地规划大学生活。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里,大家应该努力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础。

校友会访谈问题设置 篇6

------------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康校友

个人简介

黄少康先生1990年创建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1992年首笔资助惠州大学物理系开始,热心公益事业,执著造福社会,捐款2700万元人民币和5600万港元,其中捐建惠州市妇幼保健院5000万港元,为惠州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获“南粤慈善之星”称号。他常年资助江西省宜春市、安徽省巢湖市、内蒙古化德县等地的贫困学生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先后多次为四川汶川灾区捐赠,金额达到300多万元。[2

]

二.采访目的:通过采访要了解到被采访者 1.对惠州学院的印象;

2.对惠州学院电子系首届校友会的认识,以及有什么久远的意义;

3.对学校的期望以及师弟师妹的寄语;

三、采访问题

1.记者问:师兄(师姐)你好,我们是电子系编辑部的记者,想就这次校友会有关几个问题采访下您,您看可以吗? 2.师兄可以简单的做下自我自我介绍吗?就是您的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情况,您随便聊聊就好。

3.师兄(师姐)这次来到惠州学院,看到这么多以前的同学有没有回忆起当年上学一些难忘的事情,可以简单跟我们谈下吗?

4.师兄师姐当年毕业是自主创业的吗?请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这么多年的打拼中,您肯定遇到过各种难题,请问您是怎么解决的?

6.据悉,如今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热衷于公益事业,我们学校的少康楼等就是您捐助的,您对这个如何看待?

7.从您二十多年打拼的经历,您觉得当代企业招聘人才需要那些方面的技能? 8.您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现象?您有什么建议嘛? 9.对于学生学习和社团活动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

10.这次校友会惠州学院电子系的第一届,请问您觉这个怎么看,有没有一些深远的意义?

11.请问您对电子系以及惠州学院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语言技巧在新闻访谈中的重要性 篇7

(一) 主持人对节目主旨的深刻认识

新闻访谈主持人在新闻访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负责向观众揭示出节目的主题、控制节目的访谈方向和拓展节目的任务, 最终达到新闻访谈的目的。在一个新闻访谈节目里面, 主要有主持人、节目嘉宾和现场观众三个要素, 这三个要素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 才能让新闻访谈节目顺利进行下去。因此, 在一个新闻访谈节目中, 主持人要始终围绕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旨, 灵活将这三个要素串联起来, 引导嘉宾们对节目的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最终达到新闻访谈节目的目的。在新闻访谈节目开始之前, 主持人需要首先对节目的主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这样才能在新闻访谈节目的整个进行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节目的主旨走, 避免出现“离题”的现象。除此之外,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 要合理运用语言技巧, 对新闻访谈的现场“素材”进行现场“编辑”, 利用恰当的语言将话语衔接起来, 让所有的交流始终围绕着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旨。

(二) 主持人自身的角色定位

新闻访谈主持人在与嘉宾之间的交流技巧充分发挥之前, 应在节目的谈话氛围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发挥自己的特长。新闻访谈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访谈的过程中, 要做好引导者。节目现场的气氛往往是通过主持人运用灵活的交流方式同嘉宾进行互动而调动起来的。当节目现场有邀约嘉宾时, 主持人要让每一个嘉宾都畅所欲言。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嘉宾, 主持人要做好协调工作, 不能厚此薄彼;对于那些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或者是相反的嘉宾, 主持人要适当地进行补充或者配合。在同嘉宾的互动方面, 主持人不能完全忽视嘉宾的存在, 适当同嘉宾进行互动, 达到和谐的交流状态。

(三) 主持人对节目嘉宾要充分了解

新闻访谈节目的主题不同, 选择的嘉宾自然也不同。在访谈节目开始之前, 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持人需要对节目的嘉宾进行充分了解, 掌握嘉宾的性格、身份、职业、生活状况等, 这样就容易找到恰当的话题和访谈方式, 引起对方的思想共振, 促进访谈话题的深入发展。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还可以从很普通的生活小事出发, 寻找主持人同嘉宾之间交流的突破口, 这样更容易让嘉宾感到亲切, 也更容易让嘉宾不由自主地敞开心扉。了解嘉宾的基本情况之后, 还要对嘉宾的言论主张、正在做的事和准备做的事有一定的了解。当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对节目的嘉宾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 才能胸有成竹, 从容淡定地同嘉宾进行交流。把握好这些, 嘉宾常常能从被动的参与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融合, 形成台上台下水乳交融的默契。

二、语言技巧在新闻访谈中的重要性

(一) 是新闻访谈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主持人的语言交流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以前的电视节目中, 通常是以主持人说为主, 将信息灌输给观众;而在现在的电视节目中, 由于观众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新闻访谈主持人同观众的语言交流呈现出个性化、点对点的显著特点, 最终形成主持人同观众之间的个性化的语言交流与互动。这种新的语言交流模式对新闻访谈主持人的语言技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新闻访谈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需要合理地引导嘉宾说出自己的观点, 还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协调, 最后让嘉宾的观点能够达到一致, 确保语言交流的深入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字化技术下的现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实现专业化信息的语言交流。

(二) 是新闻访谈节目内容的重要表达手段

新闻访谈主持人是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的人物化语言沟通桥梁, 新闻访谈主持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发挥自身行为传播的作用, 对新闻访谈节目内容进行有效传达, 从而影响受众的心理与行为。

三、提升新闻访谈中语言技巧的方法

(一) 培养主持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需要不断地同嘉宾进行交流, 因此, 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最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就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做到普通话标准、停顿得当和吐字清晰等。所以, 提升新闻访谈中语言技巧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主持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但是这只是第一步, 并不是说有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就能做好新闻访谈节目。举个例子来说, 在《鲁豫有约》中, 陈鲁豫的语言基本功相当扎实, 但她之所以受到大众, 主要是由于其亲切的主持风格。

(二) 围绕主题, 语态随和

新闻访谈主持人在同嘉宾进行语言交流时, 一定要时刻围绕节目的主题。围绕节目主题同嘉宾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 让嘉宾对该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得出一定的结论, 是新闻访谈的最终目的。当主持人发现同嘉宾的语言交流远离节目主题时, 一定要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采取有效措施将谈话内容拉回正题, 同嘉宾继续围绕节目的主题进行语言沟通语言交流。在新闻访谈节目中, 开头方式非常重要。开头开得好, 节目就成功了一半。通常情况下, 嘉宾都比较容易接受以点及面的开场白。比如在《锵锵三人行》里面, 窦文涛以和陈淑琬通过聊家常的方式来开头, 从表面上来看, 窦文涛是在聊淑琬五岁半的儿子办Party的事, 但实际上, 窦文涛是在利用办Party这个现象, 来展开这次访谈节目的话题:“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因为现场的观众大多数都是女性朋友, 而女性朋友总是对有关孩子的话题非常感兴趣。窦文涛正式巧妙地抓住了女性的这种心理,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这次访谈节目的话题。

(三) 学会倾听并及时反馈

要想提升新闻访谈中的语言技巧, 主持人还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基础。在新闻访谈节目中学会倾听, 是对访谈嘉宾的一种尊重。新闻访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需要有人“说”, 也需要有人“听”, 这样交流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新闻访谈节目中, “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不好, 肯定“说”不好;要想“说”好, 必须先“听”好。为了达到良好的主持效果, 新闻访谈的主持人除了要能言善辩, 最重要的还需要懂得倾听。除了用耳朵来听嘉宾和嘉宾的声音, 还要用心来感受, 体会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新闻访谈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对倾听的重视, 不仅是对嘉宾和嘉宾的尊重, 还能鼓励他们说出更多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在新闻访谈节目中, 主持人在倾听的时候, 还需要准确把握好进行语言交流的尺度, 这样才能通嘉宾进行良好的交流。举个例子来说, 在《半边天》中, 主持人张越的正面永远是朝着嘉宾, 她用肘部支撑着上半身, 身体稍微向嘉宾倾斜, 表现出的倾听欲望非常强烈, 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出嘉宾的诉说欲。除此之外, 她在节目中还经常随性地翘起“二郎腿”, 让嘉宾觉得非常随意, 在访谈的时候一点也不受拘束。她不会随意打断嘉宾的谈话, 总是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嘉宾说出他们内心真实想表达出来的东西, 让他们畅所欲言, 挖掘出新闻访谈节目真正想让嘉宾吐露出来的信息。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进行倾听的时候, 还要及时对嘉宾所说出来的话进行恰当的反馈, 促进访谈节目的顺利进行, 实现新闻访谈节目实现预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昕瑜.提问·倾听·交流——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三种意识”[J].新闻爱好者, 2011 (1) .

[2]赵晖.谈主持人的互动交流意识[J].青年记者, 2011 (11) .

[3]赵晓炜.语言力视角下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话语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张妍妍.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寻找情感共鸣[J].大众文艺, 2013 (2) .

校友访谈新闻稿 篇8

尊敬的_陈俊_校友:

您好!

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您的母校——成都工业学院奏响了庆祝百年华诞的序曲。春华秋实,岁月如梭,从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到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再到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直到今天的成都工业学院,一路走来,数易校名,几迁校址,几番风雨,几次跨越,一百年来,学校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正活跃在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上,日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硫砥柱,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百年老校,百年育人,百年拼搏,百年梦想,百年辉煌,成工人书写了一个世纪光辉灿烂的历史!

2013年10月26日,学校将举办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为汇集校友才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学校将组织编辑并公开出版《优秀校友回忆(访谈)录》。鉴于您在事业上的突出成就和卓越的社会贡献,希望您作为我校优秀校友中的代表,接受此次采访或提供以参考提纲为内容的母校回忆短文,特别是能将在母校期间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接此函后请与我们联系,并请将回忆初稿于2013年5月底前以邮寄或电子邮件方式返回,诚挚欢迎您届时参加母校百年庆典。

祝您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成都工业学院 2012年11月26日

联系人:邓磊

联系电话:(028)87992139 手机:*** 邮箱:232206277@qq.com 地址:成都市郫县中信大道二段1号 邮编:611730

校友回忆(访谈)参考提纲

一、求学经历回顾篇

1、请谈谈您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记忆;您在校期间是否有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求学经历?

2、您的班级和老师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谈谈您的兴趣爱好。您是否在求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在为同学服务中您有哪些体会和收获?您在校期间是否曾获得的主要奖项?

4、您在校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

二、事业发展感悟篇

1、您的工作经历是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体会和感悟?

2、学校所学知识与工作所用到知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3、在事业发展中,学校给您的最独特的是什么?对您个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莘莘学子寄语篇

1、大学期间,最应该为将来的事业与人生积累什么?请您从这个角度给现在的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您对德、智、体协调全面发展有着怎样的理解?

3、您对学生毕业后流向是什么观点?

四、学校百年华诞在即,请为母校建言

1、您对成都工业学院的未来有什么建议?

2、您对学校百年校庆工作有什么建议?

3、您对学院今后的专业设置和就业引导有怎样的建议?

(寄挂号邮件)

地址:绵阳市临园东路76号(科技大楼6楼)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二办公区)

采访安师大校友新闻稿 篇9

——采访泥汊政府里的07届安师大学学长

7月3日中午,泥汊小队成员像往常一样在政府食堂里吃着大锅饭。正当我们跟一些政府领导干部说明我们是安徽师范大学来做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时,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人告诉我们他也是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这让我们很激动,匆匆吃完了午饭,准备饭后采访这位学长。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他叫钱军,早年是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003级数学专业的学生,比我们早了十年。他现在作为一名公务员工作于泥汊镇镇政府,担任首席统计员一职。

回顾他的大学生涯时,钱军学长说:“那些年应该是一种充实快乐的日子吧!”他在班级里担任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等工作,经常组织策划文体活动,丰富了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面,钱军学长始终保持着谦虚和执着的热情。在他心中,始终揣着自己的梦想与规划,并稳步求进。他坚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课余读书学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钱军学长是第一批搬进花津校区的学生。据他回忆说:“当时学校还在建设中,规模还很小,只有12幢宿舍楼,食堂只有第一楼,教学楼开放两层,连现在的西门都没有,西门北边就更不用说了,都是荒地。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氛围不浓厚,对我们影响很大。”钱军学长现在买房在花津校区后面的中央城,对现在的花津校区也比较熟悉,他感慨变化太大了,比他们那时候条件好多了,真的很羡慕我们,他还强调让我们利用优良的条件和氛围好好学习。

最后,钱军学长还向我们谈了大学所学的知识与工作的相关性。他说:“工作上用的上的不一定是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是学习知识时锁锻炼出来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带入工作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要虚心向身边人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校友访谈新闻稿 篇10

一、设置中心话题,规避时长限制

与谈话类节目不同的是,电视新闻访谈往往被设置于新闻栏目惯常的时段内,节目的时长往往比较有限。福州电视台新闻中心《关注》栏目是一档时长20分钟,以关注政策民生为主旨的日播深度报道栏目,周末版特别节目《民生面对面》,是一个互动新闻访谈节目———邀请职能部门负责人、新闻当事人、专家学者及热心观众面对面展开访谈。在短短二十分钟内进行一个话题的探讨,始终觉得施展的空间太有限,特别是要在二十分钟时间里,和一位管辖着至少数十万百姓的县市区“一把手”进行访谈,可以想象,是很难做到“尽兴”的。

为了规避时长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保持访谈的完整性,发挥访谈的效用,让访谈做得“好看”,就必须下决心“留主干、去枝蔓”,围绕一条主线展开访谈。在《民生面对面》的访谈节目中,主线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设置中心话题。在各期节目中,以不同的中心话题作为访谈主线,次第展开并引申话题,既区别了各县市区的特点,也让时间变得相对“充裕”了起来。以中心话题作为主线组织材料,访谈能做到有的放矢,结构可以做到紧凑,内容也可以很实在。同时,中心话题的选取对于民生新闻节目来说难度也不大,只需要紧扣民生主题,如拆迁、教育、医疗等等问题,就可以和“一把手”进行访谈了。但是,这些主题都很严肃、也显得很“大”,谈不好会让政府官员一味地去介绍工作、去展示成绩,这样的访谈一定是“形式死板、内容枯燥”的。所以,“寻找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应该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好办法。

二、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避免内容枯燥

新闻节目的访谈,优势在于内容的选取具有社会性和新闻性,但这也恰好是弱势所在,相比起谈话节目的娱乐性、文艺性,新闻访谈往往会显得说教、枯燥。《民生面对面》“比学赶超跨越发展”—福州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大型系列访谈节目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这次系列访谈节目在确定了不同的中心话题之后,每一期的访谈都精心选择了一个具体而贴切的小切口,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然后,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或者是新闻短片的过渡、衔接,让访谈关注的“点”层层递进、逐步引申,最后落脚到一个超越某单一城区的“面”,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访谈内容的推进,逐步地把视角集中到了一个影响面更广泛的民生话题上来。如:在第一期节目里,话题从录制现场边上的龙江说起,从龙江的污染治理过程展现福清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在第二期节目里,从一袋李干和一张门票引出永泰的生态旅游话题;在第三期节目里,从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影视片段作为整期访谈的切入点,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创造的海上奇迹,也是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壮举,而长乐是郑和七下西洋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也因此闻名遐迩,由此把话题引到长乐的发展。这些“点”的切入虽然很小,但观众很熟悉,能迅速的被这些新颖的“点”吸引,很快就能被访谈内容的“共振点”所带动,接着“看下去”。在观众“走”进话题之后,一个又一个的“包袱”随之抖开,话题的中心这才“真相大白”。从一张门票到特色旅游的发展,从一辆汽车模型到青口汽车城的建设,从一条海带到官坞经济的腾飞……“极小”的切入点,通过节目编导的“匠心独具”,自然的过渡到了一个“很大”的关注面。

这种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的构思,既让访谈对象,也就是领导们,“有话可说”的同时避免了“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也让观众兴趣盎然地参与了进来,不觉得内容空泛。同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访谈手法让一个个很难把握的城市话题,由“大”化作了几个“小”,又把几个“小”联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大”,有可能枯燥、单调的新闻访谈也因此有了“颜色”、有了“动感”、有了“看头”。

三、电视新闻访谈应做足“看的文章”

对于电视访谈节目而言,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视听并行的双轨道节目形态,观众一边从主持人与嘉宾的交谈中,依靠“听”来捕捉对话言谈中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依靠主持人和嘉宾的现场表现和访谈中插入的小片来“看”信息。不管是视还是听,必须要在访谈过程中不间断地滚动展示足够的信息量,才能一直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否则,如果访谈节目超过几十分钟,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感觉沉闷,一旦访谈再缺少了信息量,观众很容易选择“转台”。[1]所以,这次的系列访谈就紧扣住了电视元素的调动,在“看”字上做足了文章。“看的文章”里最突出的当然是“道具”的运用。道具,是借用影视作品的说法,在新闻传播中,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实物信息元素”。恰如其分的借用“道具”引出话题,直观、形象,最重要的是它让观众觉得“好看”、觉得“有意思”。如第四期节目中,在介绍连江经济发展时,林峰县长现场拿出新鲜海带,形象生动的介绍官坞海带的优点以及海带种植的情况。在第七期节目里,在和台江区区长陈春光谈财政用于民生的份额时,就借用了“蛋糕”这个形象的道具。用“切蛋糕”的形式准确、直观地再现了区政府在老百姓身上,是“怎样用钱,用了多少钱”;而在和闽侯县县长赵学峰谈青口汽车城规划的时候,一辆奔驰汽车模型放在录制现场,让观众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汽车城的发展前景;除此,还充分利用大摇臂摄像机拍摄录制现场周边的实物来突出节目的主题。如罗源县把录制现场设在美丽的罗源湾,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五大战役建设的热潮;鼓楼区把录制现场设在乌山风景区的山脚下冠亚广场,修葺一新的胡也频故居、吴清源围棋馆,还有乌塔、白塔让所有的福州人都认同了区政府保护历史文化的决心和举措。节目录制使用了摇臂摄像技术,它大大丰富了电视节目的镜头语言,增加了镜头画面的动感和多元化,给镜头画面增添了磅礴的气势和纵深空间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电视节目是否“好看”,能否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取决于节目精彩的内容与精美的包装形式的完美结合。现今的观众往往有上百个频道可选择,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视觉冲击、形象刺激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在选择或更换频道,基本上是在看到节目的几秒内做出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是否有精巧的包装对一个电视节目内容的传达而言,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第一印象,关键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是否能吸引住观众。[2]因此,《民生面对面》“比学赶超,跨越发展”对话福州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大型系列访谈节目,在后期制作包装上,大胆的引入文艺元素,运用了新闻影视短片、图片图表、配乐音效、双视窗、多种特技等形象化手段,提升观众的兴趣点,使电视的“看”被充分的放大。以内容为基石,以创意做包装,借用道具,烘托主题,增强了可视性,让枯燥的访谈,变得有了趣味,让严肃的对话,变得亲和、贴近。

四、以互动增加访谈的参与性

在大多数电视新闻访谈的节目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采用“互动”,来增强节目的参与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而在《民生面对面》系列访谈节目中,“互动”不再只是录制过程中的一种形式,而是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因为要让一县市区领导和百姓真正的实现“面对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动”已经成为了节目的主题。

栏目在录制现场设置了嘉宾区、观众区,坐在嘉宾区的是主持人与县市区“一把手”,观众区就坐的是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干部和当地老百姓。主持人与“一把手”访谈过程,观众区的干部和百姓在聆听的同时也参与话题的讨论,真正的实现“面对面”。现场观众的出现增强了访谈的真实感,提高了节目的客观性,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了认同感和参与感,也有助于增强传播的效果。

同时,在录制过程中,不断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把观众的问题直接向“一把手”提出来,以现场办公的形式,突出了节目的实效,也将这一“面对面”节目营造成了真正的公众论坛。整个访谈节目是采用电视新闻短片的形式,交代事实性信息,作为引发或佐证论点的依据;又以现场访谈作为意见性信息,构成中心话题的主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是,采用现场提问互动形式,让观众的直接参与成为了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的“发酵素”,让“面对面”通过“互动”,完成了由形式包装到内容主体的递进。

五、现场办公,突出访谈节目的实效性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大多选择社会近期关注的焦点、难点作为关注面,但多数情况下却停留在了“谈”上,对于问题的产生原因、社会背景和解决方案,能做到深入的“谈”,却不能现场就解决问题,这多少会给人留下“不痛不痒”的感觉。

《民生面对面》的这次访谈,谈话的对象是一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书记(县市区长),是有决策能力和行政权利的人,和他们只是一味的“谈”,会让百姓失望,也会让节目失去光彩。能请到这样的“嘉宾”,就应该让他们尽情的展现各自的能力、水平和智慧,节目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个机会。所以,在访谈过程中,就设计了“现场办公”环节,请他们现场办公,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实际困难。

老百姓可以把自己关心、疑问不解的问题直接“丢”给领导,请他们作答、解决。在一问一答之中,观众经常能听到“一把手”在节目里斩钉截铁的声音———“管”、“这个问题,我一定管”、“下周二,我就让这堆垃圾消失”……回答问题时,由于节目组没有事先和访谈嘉宾“打招呼”,领导们对有些问题,或许会有短暂的尴尬,但他们都迅速的表现出来了把百姓诉求放在心中、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行政作风,这也在无形之中,彰显了党和政府勤政爱民、亲民为民的行政新风。

这种类似“电视接访”的形式,在福州市的媒体中尚属第一次,不仅是观众,连参加过的领导嘉宾都感觉“很过瘾”。可以说,这次访谈说是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与百姓“面对面”,其实反映出来的正是———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心连心!节目播出后不仅市领导表示满意,不少群众热线反映也十分积极。原来频道领导担心的收视问题不仅没有出现,反而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该系列节目荣获2010年度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类二等奖。最后,引用评委张应辉教授的点评作为本文的结束:《民生面对面》“比学赶超,跨越发展”对话福州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大型系列访谈节目,体现了比较强的策划能力,制作水平也比较高,社会影响广泛。

参考文献

[1]潘军.探索电视访谈节目的创新动力[J].新闻与写作,2009(06).

上一篇:渑池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下一篇:到村任职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