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围术期护理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麻醉与围术期护理(共8篇)

麻醉与围术期护理 篇1

外科疗效改进计划(surgicalcareimprovementproject,SCIP)于7月在美国启动推行。这项计划事实上是全美国外科控制感染计划的一部分[1]。该项目的初衷是争取降低与伤口相关的术后感染率[2]。然而,该计划提出后立刻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CDC)和医疗赔偿机构(centers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CMS)所采纳,并进一步扩展了它的实施范围和领域[3]。该计划具体项目包括:(1)严格遵守术前和术后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原则;(2)高危患者围术期继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血管并发症;(3)术前皮下注射肝素和术中应用压缩袜带预防深静脉血栓;(4)控制餐后血糖水平<200mmg/dL,促进伤口愈合和避免感染;(5)肠道手术术中采取有效保温措施降低伤口感染率等。并将这些考查内容设为总体评价临床实践管理质量的标准[4]。该条例和要求公布之后,被制定为全美国所有医院都必须遵守的规章和准则。严格实施这些制度的目的是通过5年的努力,要求全美最佳医院将其外科包括感染的围术期相关并发症降低1/4[5]。此项提议马上得到了国家医疗监控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关注和响应。他们甚至提倡应用这些标准和尺度作为衡量及评估医院服务质量优劣的尺码,也作为指导患者和保险公司评判医院高低级别的水准。SCIP在美国已经实施超过,对于美国的医疗安全保障和质量改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推广SCIP的必要性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赔偿机构为何极力在全美各地医院推广普及SCIP的理念?美国年手术量约1500万例,其中约75万例手术会合并伤口感染。因此会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并发症相关的花费,其结果造成国家年度花费超过20亿美元[6-7]。虽然影响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术前状态、手术技巧和无菌操作、麻醉术中操作和管理以及术后护理多个环节。然而没有一个完全理想的方案可以降低手术后的伤口感染率,因此20包括CDC和CMS超过10家医疗和监管机构达成共识,决定推广普及SCIP。首先采纳了多个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并且可以统一规范化实施的措施。目标是希望在底能将术后与感染相关的并发症降低25%[8]。事实上SCIP比原来减少伤口感染率的初衷有了更高的要求。目标集中在减少3类并发症:伤口感染率、心血管意外事件(心梗和房颤)发病率以及血栓和栓塞发生率[9]。SCIP的实施并非包罗万象,而是目标相对明确集中,并努力建立规范化的围术期临床实践步骤和流程。该计划的实施,也与当前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相吻合,而且明显降低了静脉血栓栓塞症导致的相关并发症[9-10]。虽然患者围术期继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讨论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对于高危患者仍然坚持使用这个措施[11-12]。最近研究证实[13]控制术中血糖水平有利于伤口愈合并降低切口感染。尽管外科疗效改进措施中控制血糖也许对心脏手术后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14],但有证据表明[15]严格遵守药剂科和护理部拟定的胰岛素血糖控制流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

SCIP在全医院范围内推广SCIP是医院相关科室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接受并遵照执行SCIP在各地医院也存在着不同的历程。由于该措施要投入精力、人力和财力,又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益。早期实施这个计划遇到了多方的阻力和障碍。最初很多医院的手术科室采取了观望和等待的态度。相比之下,一些严格遵守此项计划的医院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16],同时患者受益于住院时间缩短[17]。哈佛大学附属医院通过教育和严格履行围术期抗菌素应用方案,不仅医院伤口感染率下降而且经济获益明显,抽查分析的2年当中都因此节约花费超过20万美元[18]。规章制度建立后不予严格遵守,将必然流于形式而逐渐被搁置和遗忘。在美国SCIP是要求参加的医院根据所定指标自愿收集数据并且上报结果,如果参加医院没有定期上报相关SCIP监测指标,医疗赔偿机构有权力减少医院所需赔付的2%[3]。这些硬性指标也被美国医疗监管机构用于客观评估医院医疗管理质量的标准[19]。医院医疗监管机构和赔偿机构同时也将SCIP实施情况和医疗质量改进状况予以挂钩,且通过检查医院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实施奖罚条例和相对客观的经济赔付机制[4,6]。当今中国医疗行业蓬勃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仅增加病例数量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中国国家卫计委已经开始提倡和重视医院工作的重点要落实在医疗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保障,于12月倡议成立中国患者安全联盟,并通过7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20]。该项举措包括降低医院感染和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如何真正将这个理念融入医院文化,需要多层面的教育、支持和监督。切实改变仅限于检查表面工作,而缺乏深入核实客观数据和实效的做法。提高医疗质量管理,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历来就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宗旨。而目前快速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医院发展的重点仍然偏重于加大体量解决患者就医困难的现状。贯彻实施卫计委的倡议,就需要在医院建立围术期安全意识的文化氛围,提倡安全文化和职责管理。建立规范化的体制和流程,手术室内团队紧密合作和互相监督,通过细致核查避免或降低围术期环节中的系统和人为误差。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6,21]。如何将循证医学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将规范化措施流程融入医院日常工作仍然是医疗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使用各大医院统一的`或兼容的电子病例系统有利于即时提示,督促遵循规范化管理体系,及时纠正改进管理方案,降低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22]。通过医疗大数据的整合还可以从整体上动态监控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及时干预和处理不良事件。医院管理质量理性的评估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模糊体验,而需要通过对多方面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精确评判。医学发展至今,提倡的安全目标是医疗服务的完美和降低失误至接近零。医务人员追求的改进不是1/%的变化,而是1/‰甚至更细微的提升。

3规范化培训要建立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

目前,麻醉学科正在向围术期医学转型,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临床实践理念和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23-24],快通道麻醉,以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25]。这些新型模式的出现除了反映了医疗体制改革对经济成本核算的要求,也体现了医疗改革对于保障围术期的质量和安全,注重改善患者预后的期待。中国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生群体已经全面展开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行业也不例外。年轻麻醉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应当建立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麻醉学科需要借鉴国外成熟和有效的理念,结合国内和医院现有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麻醉规范化管理方案。将围术期循证医学的科学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今,国内外医学交流广泛,尽管东西方文化和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国内外临床实践的差异和冲突在所难免。传统医学观念和现代医学思维及理念必然也会交叉和相互渗透(图1)。如何整合不同的观念并指导医疗体制改革走向正确的目标,需要临床数据的支持,同样需要建立简单、经济、有效的麻醉规范化管理平台。改革需要有投入,创新必须有成本。单纯强调提高麻醉管理质量而不考虑经济成本核算的思路是无法长久持续的目标。虽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思维理念存在分歧,但是我们没有时间继续徘徊观望。麻醉学专业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体制,求同存异开拓创新的临床管理模式。也许手术科室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第一步。

麻醉与围术期护理 篇2

关键词:四肢多发创伤,救治,护理,围术期

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四肢多发性严重创伤患者37例, 现将其救治及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 男20例, 女17例, 年龄12岁~58岁, 平均年龄46岁。其中开放性骨折22例, 占59.5%.上肢骨折21处, 下肢骨折28处;四肢多处骨折12例, 合并休克21例, 肝破裂3例, 脾破裂3例, 颅脑损伤8例。

2 治疗方法

2.1 休克及治疗

37例中有21例合并休克, 在治疗中要尽量减少患者的搬动, 对于开放性创伤, 要上止血带并临时包扎止血, 简单夹板固定肢体, 建立静脉通路, 积极扩充血容量, 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及全血, 纠正酸中毒, 并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在治疗的同时, 要观察出入量及生化指标, 指导治疗。

2.2 合并伤处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颅脑损伤及其他合并伤。

2.3 伤口的处理

对于开放性伤口, 要及时早期彻底清创, Ⅰ期缝合或减张缝合伤口, 对于皮肤缺损较大的创面, 采用皮瓣移植或游离植皮。

2.4 骨折的处理

37例中, 清创内固定22例, 10例进行牵引、夹板或石膏固定。

3 结果

本组37例中2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经随诊, 按Sanders[1]标准评价, 优23例, 良12例, 差2例。

4 围术期护理

4.1 心理护理

作为一种意外性损伤, 患者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 表现为紧张、惊恐不安, 不时发出呻吟的呼救, 急于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当急诊手术时, 由于对手术缺乏足够的了解, 往往担心手术导致的并发症和麻醉的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等, 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同时, 在抢救和治疗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用温和的语言给患者解释, 解除患者的顾虑。态度诚恳和蔼, 语言力求通俗易懂,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仔细解释, 不可吞吞吐吐、含糊其词或言过其实。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设备齐全, 医护人员业务能力过硬, 安全可靠, 以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减轻心理压力。告诉患者手术方法、麻醉方式, 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配合手术。同时还要注意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儿童多鼓励, 老年人多尊重、同情等。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积极的态度陪伴在患者身边, 换位思考, 同情患者, 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悲观情绪, 尽量多在患者身边, 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做好对患者心理的安抚。要实现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护理模式的改变, 心理护理在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 使其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达到最高程度的康复[2]。

4.2 术前护理

术前建立静脉通道, 依据需要交叉配血, 查血常规、肝肾功能、CT、X线检查、备皮、皮试、留置导尿。注意保暖,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意识、呼吸、体温, 观察尿量, 为抗休克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准备工作就绪, 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及时送到手术室。

4.3 术后护理

提前准备好监护、吸氧等设备。常规心电监护, 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定时观察记录呼吸、脉搏、血压、体温。评价心肺功能, 密切观察意识、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及伤口的渗血情况, 记录好出入量, 以防水电解质失衡。

4.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正确评价患者的疼痛感觉, 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嘱患者放松, 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做好静脉插管的护理工作, 在静脉插管部位记录插管的日期、时间, 每天观察插管部位有无触痛、肿胀, 定期更换敷料。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工作, 观察伤口的渗液及体温, 有异常变化时向医生汇报。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好翻身计划,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便秘,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5 小结

由于交通业和建筑业迅速发展, 四肢多发性创伤成为外科急诊的一个主要内容, 而此类患者往往合并有严重的颅脑损伤、胸腹损伤、休克, 患者处于垂危状态, 所以急救工作应按常规顺序及时作出判断, 分秒必争地实施。抢救方案的实施, 需要医护密切配合, 需要多科协作, 共同处理。护士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各种抢救设备的准备工作, 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 建立静脉通道, 留置尿管, 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 全面细致周到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特别护理记录, 对提高救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德福, 王栋, 许东伟.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疗效比较 (附173例报告) [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6) :514.

麻醉与围术期护理 篇3

【关键词】七氟醚;异氟醚;异丙酚;老年高血压围术期;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17-01

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对围术期ST段、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的影响,评价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心肌损伤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工作中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药物及试剂盒七氟醚,异氟醚,异丙酚:雅培制药有限公司,英国;cTnⅠ试剂盒:大连泛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研究对象选择42例60岁以上老年择期行胸外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高血压Ⅱ级,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当于中、高危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高血压危险因素、术前射血分数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麻醉方法三组患者术前均按常规口服降压药1~7天至术前,其中以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入室后肌注咪唑安定5mg、静注东莨菪碱0.3㎎作为术前用药。

三组患者诱导开始时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均设定为2ng/ml,当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0.5ng/ml时调整血浆靶浓度为0.5ng/ml;同时衡速静推咪唑安定0.025~0.05mg/kg诱导;当患者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哌库溴铵1mg/kg,监测TOF及BIS,当TOF值达0,BIS值达40~60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2ml/kg,呼吸频率13次/分,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0~40mmHg。插管成功后以及整个手术期间,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维持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约1MAC左右;异丙酚组诱导后持续输注异丙酚4~10mg/kg/h维持麻醉。三组术中根据BIS值调节麻醉深度,以维持整个术中BIS值<50;同时根据TOF值追加维库溴铵0.04mg/kg以维持肌松。三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手术探查后改为0.15ng/ml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分钟。

1.4指标检测术中行常规监测和麻醉深度监测,维持整个术中BIS值<50。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后、探查后、拔管后的ST段变化情况。ST段改变确定心肌缺血的标准:ST段压低≧1mm(J+60ms)持续超过1min。并记录围术期心电异常表现,如:室性早搏和窦速等。

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小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3h(T3)、6h(T4)、12h(T5)、24h(T6)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2ml,置于EDTA试管中,全血混匀后,立即离心(4000rpm,5min),取上清夜放置于离心管中-20℃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CTnⅠ,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围术期ST段的变化情况三组患者的ST段在插管、探查及术毕拔管后均较术前显著压低(P<0.05),在术毕拔管后异丙酚组明显低于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P<0.05),但在其余各时点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血浆CTn I变化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浆CTnⅠ浓度在术前均小于0.3ng/ml,手术结束时开始升高,术后6h达峰。与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相比,异丙酚组的血浆CTnⅠ浓度在术后3、6、12、24h各时点显著升高(P<0.05)。异氟醚组高于七氟醚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其全身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应激状态下对循环系统改变的适应能力及调节能力削弱,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更易波动,常常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患者血浆cTnI浓度均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升高,术后6h达峰;而且ST段在术中及术毕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低(>1mm),提示三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吸入麻醉药在细胞水平具有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表现在减少心律失常,保存能量,提高心功能和减少梗死面积。用表现在减少心律失常,保存能量,提高心功能和减少梗死面积。其部分可能机制为吸入麻醉药可开放细胞内KATP通道,激活腺苷受体及抑制Na+-K+泵的交换。

参考文献

[1]王刚,周琪,高长青,等.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缺血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5(32):384-386

[2]郭训,刘琴湘,岑欢,等.心肌肌钙蛋白I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6,3(8):158-162

麻醉与围术期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本科门诊共进行臂丛麻醉下行肩周炎松解治疗113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63例,单侧87例,双侧13例。年龄在(40~69)岁,平均(51±6.5)岁。临床诊断为肩周炎,伴肩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显著受限者:外展小于90°和(或)上举小于90°,明显影响穿脱衣服、洗脸、梳头等日常生活。病程(1~12)个月,平均(6±1.5)月。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斜位片,排除肿瘤、关节脱位、骨折等患者。双侧肩周炎患者,先行较重侧治疗,约10天后进行对侧治疗。

1.2 方法

(1)患者去枕平卧于治疗床,裸露患侧肩关节及上肢,头偏向对侧,手贴体旁。(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经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时患者肩及上肢有触电样放射感表明穿刺成功,反复回吸无血及脑脊液,缓慢推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20~30)ml。(3)10~15分钟后,麻醉充分起效。术者一手固定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肢肘关节,使患肩向内上方缓慢被动举起。逐渐达到前屈上举约180°,外展上举约180°,后伸屈肘能使手指摸到健侧肩胛骨。被动活动过程中,常能听到肩关节周围粘连组织分离的咔嚓响声,整个治疗过程20min左右。(4)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7mg+甲钴胺注射液1.0mg+无菌生理盐水(15~20)ml组成的镇痛复合液行肩关节周围阻滞:喙突、结节间沟、肩峰下滑囊、肩胛上切迹等肩周炎常见痛点。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采用非参数统计χ2分析。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准备

(1)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方式与其沟通,为消除患者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顾虑,将治疗过程,患者配合的方法和效果等详细对患者讲解充分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2)详细询问病史,有冠心病高血压,哮喘等病患者,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及加压给氧面罩、喉镜、麻醉机等设备。(3)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2.2 术中护理

(1)常规监测ECG,BP,SPO2,建立静脉通路。(2)密切观察ECG,BP,SPO2,以及患者神志,面色等,询问有无头痛、头昏症状。(3)保持静脉通道通畅。(4)术者穿刺成功护士在推药时反复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方可推药液。

2.3 术后护理

少数病人有头晕,病人在监护下卧床休息(30~40)min,头昏症状消失,肌力完全恢复后再离开门诊。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1)爬墙举臂:患侧侧立于墙边,距墙面约50cm,患侧手从平肩高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到尽量高度。(2)拍肩内收:患者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患侧手臂摸对侧肩部。(3)背后拉手:患者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将两手尽量后伸拉。(4)前后划圈:以肩关节为轴心,做旋转运动,向前、向后旋转交替进行。并告诉患者以上锻炼(1~3)次/天,(15~30)min/次,(1~3)个疗程,每疗程10天,在门诊教会患者有效的锻炼方法,嘱其复述锻炼方法并了解患者掌握程度,可以减少患者家庭康复困难。(5)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介绍麻醉消失后24小时内疼痛明显,少用患肢提举重物。必要时口服西乐葆或戴芬等消炎镇痛药物,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注意肩关节保暖,睡时避免痛侧卧位,避免受凉。(6)做好患者一般情况及联系方式登记,在术后15天、1月、3月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情况。

3 结果

98例麻醉效果较好,松解过程中无痛或疼痛较轻;14例麻醉效果不理想,辅助静脉应用丙泊酚镇静下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轻度局麻药中毒表现,面罩辅助吸氧,静脉应用镇静药物后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术后15天内,87例(76.7%)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99(87.7%)例疼痛基本消失。1月内,21(18.6%)例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10例(8.8%)疼痛基本消失。112(99.1%)例患者在3月内康复,仅1例因外伤所致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差(考虑为肩袖损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4 讨论

在门诊行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大幅度减少医疗费用;患者治疗方便;减轻了病房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减少了病床等医疗资源的浪费。单纯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肩关节松解后急性期患者通常剧痛难忍[2,5],臂丛麻醉则可有效避免受此痛苦。但是在门诊行臂丛神经麻醉有较高风险,可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气胸、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3],因此,手术医生必须有充足的臂丛麻醉经验,密切、熟练的护理配合也必不可少。护士必须在术前准备好相关急救药物及设备,学习并掌握急救技术及知识,如:药物推注时应反复回抽,尽可能避免局麻药及镇痛复合液入血产生的并发症。术中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可配合医生快速处理。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是急救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治疗室每日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局部清洁,配制药液,严格三查七对。

由于门诊工作量大,熟练、有序的护理工作是门诊顺利运行的必需条件。护士应当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患者登记、监护,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健康指导及宣教等工作。因关节松解属创伤疗法,术后可以造成局部出血,渗出增加,使松解后的关节重新粘连,所以做好宣教使患者认识功能锻炼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提高疗效甚至是治疗关键。功能锻炼可使肌腱和韧带的代偿功能增强,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肌腱和韧带组织的修复过程。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能防止肩关节组织的再度粘连,改善局部微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从而使肩周炎的治疗时间缩短,巩固手法治疗的疗效[4,6]。治疗后将医生的名片留给患者,一旦术后有关节过度肿胀、脱位,发热等特殊不适可及时与医生沟通。术后电话随访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为患者康复提供指导,了解肩关节功能恢复锻炼情况,也可了解治疗中的不足及时向医生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科室发展。

本组患者中,术后1月内,绝大部分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由此可见,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在门诊行臂丛麻醉下肩周炎松解术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总结门诊臂丛麻醉肩周炎松解术的护理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本科门诊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的113例在臂丛麻醉下行肩周炎松解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并在治疗后15天、1月、3月行电话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5天内,87例(76.7%)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99(87.7%)例疼痛基本消失。1月内,21(18.6%)例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10例(8.8%)疼痛基本消失。112(99.1%)例患者在3月内康复,仅1例因外伤所致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差。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在门诊行臂丛麻醉下肩周炎松解术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肩周炎,关节松解,护理

参考文献

宋文阁,王春亭,傅志俭,等.实用临床疼痛学.第1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97~398

程晓莉,杨仁巨.异丙酚用于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7;6(4):45~46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6~1058

林榕.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130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8

毛小燕,冯莹,周毛,曹铭辉.脊柱USS内固定术后麻醉复苏期间的护理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2):153~154

易文远,彭仕芳,张少军.膝关节镜松解术后的康复训练[J].中国康复,2006;(60):434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心理护理 篇5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方法,产妇术前术后均普遍存在着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心理护理,可以使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消除紧张、焦虑等不稳定因素状态,从而减轻产妇的术后疼痛,增强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

手术对产妇而言,是一种外来刺激,会造成产妇的心理负担,产生一些应激性反应。恐惧和焦虑是产妇围手术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引起恐惧和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其对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缺乏了解。因此,应尽早向产妇提供与剖宫产手术有关的知识[2]。据报道,75.5%的患者担心术后疼痛[3]。研究证实,患者的负性心理(焦虑、紧张)可以加重术后疼痛,这是镇痛药物所不能控制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取得产妇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心理支持,有助于产妇减轻疼痛,同时消除焦虑、紧张状态。

术前心理分析

急诊入院产妇的心理问题:急诊产妇一般需要手术,入院后由于其缺乏对手术的正确认识,怕麻醉意外危及生命,担心胎儿在手术中出现意外,有强烈的恐惧感和生存欲,导致其对疼痛过分敏感,甚至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当产妇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拒绝合作时,护士必须耐心抚慰产妇,解除其心理症结。

平诊入院产妇的心理问题:平诊入院产妇由于对医院环境不适应而出现紧张、焦虑心理。产妇焦虑心理来自多方面,许多产妇对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而需急症手术缺乏思想准备,以及担心腹部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思虑过度,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作为护士首先对产妇要热情接待,对产妇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可以稳定产妇情绪,提高分娩成功率。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交流:医护人员要主动与产妇谈心,了解掌握产妇的顾虑,在产妇面前对手术的安全性要给予肯定的保证,不能用过于强硬的语言交代术中的危险性来增加产妇的焦虑情绪。医护人员要耐心听取产妇的意见与要求,给予耐心、仔细的讲解,要让产妇认识到医生对手术负责任的态度,让产妇对医生的技术水平产生信心。

术前访视:要想对产妇实施术前的心理护理,必须掌握产妇的心理状态。每一位要接受手术的产妇病情、社会背景、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护士对产妇的病情和心理活动在视访中进行了解与掌握,以便拟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给产妇创造清洁、舒适、安静的环境,使其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情。护理人员应向产妇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让她们正确对待手术。产妇对于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术前1天手术护士要用轻柔的声音、亲切的态度向产妇介绍手术室的一般情况、采取的医疗设备、麻醉方式等,要让产妇认可本次手术周密的准备情况,增强产妇的信心,以稳定的情绪来配合手术。

术中护理

产妇进入手术室后,会产生孤独和紧张无助的本能反应,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护士应该用温柔的语言与产妇进行交谈,进行操作前要告知产妇,做必要的解释,取得产妇的信任和配合。在手术中,护士应以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和胎心,及早发现问题,果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巡回護士应调节好室温,让产妇感到温暖,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安慰,减少或消除产妇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其安全感。护士应始终陪伴产妇,讲明麻醉与手术中的配合,如术中牵拉脏器和取出胎儿时会有不适和牵拉痛,嘱产妇深呼吸可减轻不适感。

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应尽量减少或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产妇的一切不良刺激。有研究表明[4],新生儿性别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不利影响,生女婴产妇的心理障碍较多见,且其阴道出血量多,泌乳量减少。故而术中应尽量避免产妇询问婴儿性别,以免婴儿性别不如产妇意愿而影响情绪。

术后心理护理

回病房安置产妇,护士一定要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安慰鼓励产妇,讲解手术情况,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在护理手术后疼痛产妇时,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产妇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鼓励早期活动。尽早做好乳头清洁,协助母乳喂养,早吸吮、早开奶,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

术后个别产妇因担心影响形体美而不积极哺乳,护士应详细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重要性,解除其后顾之忧,以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出院指导

护士必须交代清楚出院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种处理方法。在家里做到产妇定时翻身,注意清洁卫生,预防产褥期感染,发现问题随时电话联系,让产妇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有利于尽快康复。

讨 论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产妇的心理反应。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的各种心理反应不可忽视,在积极做好护理工作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去影响和改变产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达到手术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桂英.剖宫产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5,45(34):77.

2 张君,宋慧敏.剖宫产术前术中的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5):100.

3 耽莉华,李加宁,宗雁宾,等.外科住院患者心理反应相关因素调查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8):443.

麻醉与围术期护理 篇6

锁骨骨折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骨折后畸形及骨不连的发生,影响患者美观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开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0年9月车祸致锁骨骨折在我科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未并发血管、神经损伤,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除外多发伤及复合伤患者。左侧锁骨骨折31例,右侧锁骨骨折37例;斜形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41例。

1.2麻醉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采用闭合复位26例,小切口切开复位42例。弹性髓内钉固定11例,克氏针内固定38例,钢板内固定19例。

2围术期护理

2.1入院指导。护士主动接待患者,为其介绍科室环境、病房设施、探视制度、分管床位医师及护士、查房时间等。

2.2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及疗效,介绍同期病房同类手术康复患者,消除患者焦虑、恐惧顾虑,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2术前准备。督促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静脉采血、心电图等。按骨科手术进行常规皮肤准备,术前禁食6~8h,遵医嘱术前30min给予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返回病房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1次,连续4h。

2.3.2观察切口情况。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渗血,如有明显渗血,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并遵医嘱及时处理。切开一般术后10~14d拆线。

2.3.3观察患肢感觉与运动情况。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肩胛部垫软枕使两肩后伸,患肢颈腕悬吊,保持功能位。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发白或青紫、患肢温度是否降低、感觉是否麻木。

2.3.4指导饮食。告知患者及家属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富含钙、易消化食物,如鱼、虾、鸡、豆制品、牛奶及新鲜蔬果。忌烟、酒及辛辣之品食物。

2.3.5指导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嘱患者下床活动,颈腕悬吊,进行握拳、屈肘及腕部的背伸、掌屈等活动;术后4~5d在患肢不负重的同时,开始主动地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练习。逐步加强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等,使各关节能恢复正常活動范围。

2.4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常规锁骨带固定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坚持循序渐进地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嘱患者如出现患肢麻木、手指颜色改变、温度低等情况需及时复查。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3结果

本研究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中位时间9.4个月。术后1个月复诊时切开复位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摄X片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无骨延迟愈合和弹性髓内钉断裂、滑出等并发症。术后5~9个月拔除弹性髓内钉,所有患者患肢肩关节活动正常。

4讨论

车祸致骨折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使患者悲观、担心,入院后护士应通过人际、家庭等给予患者关怀与支持,劝其家属及亲友多加陪伴,帮助其处理好同室病友关系,使患者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1]。手术又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其紧张的情绪[2]。因锁骨骨折该手术部位靠近肺尖部,术后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因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动脉都在此走行,其中锁骨下静脉被腱膜固定于锁骨,易发生撕裂导致出血,而神经与锁骨中1/3接近易受累,因此需常规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手指的运动、桡动脉搏动等情况,评估有无神经、血管损伤[3]。因为手术创伤小,一般出血量少,如出血量多应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并遵医嘱处理。患者术后第1天即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鼓励患者早期锻炼,告知患者进行握拳、屈肘及腕部的背伸、掌屈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使骨折愈合,但禁做肩前屈、内收动作,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并防止腋部血管、神经受压。患者出院时应嘱患者定时返院检查,既检查骨骼的愈合程度,又询问患者在家进行功能锻炼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秦华.160例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总结[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75-176

[2]鞠秀云,孙海鹰,李春凤.心理干预促进骨折患者康复的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13-314

麻醉与围术期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普外、妇科手术病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 (见表1) , 年龄42岁~75岁, 其中男性47例, 女性33例, 术前SBP150~170mmHg、DBP75~100mmHg, 术前详细了解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和其他疾病病史, 使用降压药史及其疗效。术前检查血生化、血糖、心电图、呼吸功能等。在80例中, 15例合并冠心病;11例有糖尿病史;14例慢性支气管炎;术前心电图检查12例S-T段压低、心肌缺血;2例房颤。评估麻醉手术风险, 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Ⅰ~Ⅲ级。

1.2 麻醉处理方法

80例均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 降压药均服用至术晨, 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钠0.1mg, 常规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0.15mg/kg、异丙酚1.5~2.0mg/kg、艾司洛尔0.5~1.0mg/kg依次缓慢静脉注射, 结合咽喉声门及气管1%地卡因2mL表面麻醉, 完成气管内插管, 术中做到充分通气, 镇静和镇痛, 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微量泵静脉输注。术中根据血压、尿量结合术前禁食水及术中出血情况补充晶胶体, 给予三磷酸腺苷 (ATP) 心肌保护。糖尿病者监测血糖, 必要时降糖, 手术时间超过3h者查血生化和血气分析。术中若血压高于麻醉前者则用尼卡地平2~6μg/ (kg·min) 持续微量泵静脉泵注以控制血压, 其下降幅度以不超过麻醉前血压水平的20mmHg为准, 并根据血压随时调整用量。术毕静脉芬太尼PCA镇痛, 带气管导管送至 (PACU) 麻醉复苏室治疗, 拔管前静脉注射尼卡地平20μg/kg, 艾司洛尔0.5mg/kg, 2min后清理呼吸道后拔管, 防止心血管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 拔管后仔细观察排除有呼吸抑制。

2 结果

80例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良好, 出现血压增高超过术前血压30%患者26例, 排除麻醉过浅及其他因素, 以尼卡地平降压;心动过速5例, 艾司洛尔1~2mg/kg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偶发室性早搏者3例未作特殊处理;术后有5例超过麻醉前血压20mmHg, 经加强镇静、术后镇痛后下降;2例辅以尼卡地平持续降压5~12h;2例窦性心动过速, 用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本组术后随访2~10d, 无一例未发生脑血管意外, 经治疗均出院。

3 讨论

围术期防治高血压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肌氧耗和减轻心脏负担, 预防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在围手术期的全过程中, 应尽可能将血压的波动范围控制在病人可耐受的程度, 防止血压骤升与骤降。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血容量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观察血液粘度的变化, 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多为低流量, 高阻力型, 应防止血压过度降低、血粘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麻醉原则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要, 选择对循环影响轻微的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 注意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全麻除能产生完善的镇静, 镇痛, 充分通气并利用某些全麻药物的特性适当调节循环状态, 氯胺酮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故高血压病人一般不用氯胺酮。可选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等对心血管影响较轻的药物也有利于降低血压。

尼卡地平为新型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的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扩张、血压下降。具有高度的血管选择性, 对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作用强于心肌, 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2]。尼卡地平单次静脉注射, 可选择性降低动脉压, 具有剂量依赖性, 其阻止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进而使血管扩张, 在降压的同时, 心排血量增加, 冠状血管和脑血管流量增加, 心肌耗氧量减少, 对心肌收缩性及心脏传导系统无明显影响, 其降压作用迅速而平稳, 血浆半衰期短, 不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速[3]。本组26例术中血压升高利用尼卡地平降压, 血压平稳, 心率变化小。

艾司洛尔属于选择性的超短效受体拮抗药作用迅速, 消除时间快, 对心脏抑制轻微, 应用于围术期如情绪紧张、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刺激出现的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可取得满意疗效、安全可靠, 在围术期的应用中优于其他受体阻滞药, 受到临床重视[4]。

麻醉恢复期手术结束, 麻醉减浅、病人疼痛、苏醒均能产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应及时处理, 可应用肌松拮抗剂恢复自主呼吸, 及早拔除气管导管, 但不在麻醉过浅的情况下拔管, 避免诱发高血压、心动过速、喉痉挛、脑血管意外等。本组拔管前静脉注射尼卡地平20μg/kg, 艾司洛尔0.5mg/kg, 2min后清理呼吸道后拔管, 防止了心血管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不过应注意监测防止拔管后可能出现的血压降低与心动过缓。

尼卡地平与艾司洛尔的合理应用在控制性降压的同时, 可防止心率增快、减少降压中心脏做功及心肌氧耗量, 而心指数无显著下降血压恢复时间缩短。本组病人术中、术后血压、心率均较平稳, 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 取得了满意疗效。因此, 尼卡地平与艾司洛尔是围术期调整血压与心率的理想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 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艾司洛尔静脉注射, 结合表面麻醉完成气管内插管, 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微量泵静注, 严密观察血压, 若血压高者则用尼卡地平降压;并心动过速者则用艾司洛尔。结果术中利用尼卡地平降压共26例, 血压大部分较平稳;心动过速5例用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正常;偶发室性早搏者3例未作特殊处理。术后5例患者血压超过麻醉前, 加强镇静镇痛后能下降;窦性心动过速2例用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本组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 术后随访血压平稳。结论高血压病人采用全麻合理用药及处理方法, 可保障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

关键词:围术期,高血压,麻醉处理

参考文献

[1]喻田, 余志豪.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处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0 (6) :382~384

[2]Nakajima T, Ma J, Iida H, et a1.Inhibitory effects ofcarvedilol on calcium channel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Jpn Heart, 2003, 44 (6) :963~978.

[3]Fischell TA, Maheshwari A.Current applications for nicardipine in invasive and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J].Invasive Cardiol, 2004, 16 (8) :428~432.

全髋置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分析 篇8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X线及CT等检查,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正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的风险性。(2)心理护理

患者常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该类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担心无法耐受手术,对治疗已失去信心,同时对人工关节持怀疑的态度。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的新进展,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让手术成功病例与患者沟通交流,现身说教,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疑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3)术前准备

术前备血、手术区皮肤备皮,彻底清洗手术部位,作好药物过敏试验,术前禁饮食8~l0h。术前1~3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做好功能训练,训练患者床上饮食及大小便。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以及平卧状态的有效咳嗽,以加强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告知并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外展肌等肌肉长收缩运动及直腿抬高训练,每天3~4次。2.2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出血量,引流液的色、质、量, 密切观察尿量,做好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疼痛护理

术后患者因疼痛剧烈,常表现为焦虑、烦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睡眠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以防病情加重。注意保持正确舒适体位。(3)负压引流护理

保持引流管畅通和引流管的负压状态,及时吸出渗出液,注意观察并记录切口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有引流液多且颜色鲜红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术后24~36h引流量少于50ml时,即可拔除引流管。(4)体位护理

术后保持正确体位,避免髋关节外旋脱位。术后去枕平卧6h,穿"丁"字鞋防旋制动,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流至气管导致窒息。做到三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防内旋,防内收[3]。患肢向外打开30度,足尖向上,两腿之间垫软枕或梯形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而导致假体脱位。(5)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6)预防并发症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做好深呼吸锻炼,年老体弱者做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术后抬高患肢,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早期进行患肢股四头肌、外展肌等肌肉长收缩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患者皮肤清洁,协助患者勤翻身,防止褥疮发生。保持会阴部清洁,知道患者多饮水,夹闭尿管定时放尿,预防尿路感染。(7)康复功能锻炼

术后1~2d指导患者精心患肢踝关节及膝关节屈伸运动,同时进行股 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术后4~5d进行离床功能锻炼,行走前可由人协助,使用拐杖进行辅助,负重量逐步增大,直至脱拐。2.3出院指导

出院时嘱咐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尽量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避免侧卧位,坐椅时要经常保持髋关节弯曲不大于90度,避免坐矮椅或软沙发。避免剧烈运动,合理饮食,定期复查。3结果

上一篇:2024年秋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下一篇:申请格式样本